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Romanticism in English Literature)

时代背景:

英国文学史的浪漫主义时期是指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三十年代这一段历史。经过工业革命,英国由手工业劳动为主的国家逐渐转化为工业大国。1775年爆发美国独立战争强调个人的平等权利和自立自强原则。1789年法国大革命是对漠视平民的旧有社会秩序的一种反抗,随之发展成为更大规模的革命运动。“自由、平等、博爱”这一口号很快传遍了欧洲,宣告了君主专制统治的彻底结束。

浪漫主义时期的文学特点:

卢梭是法国哲学家,被公认为浪漫主义之父。1761年出版了《新爱洛伊斯》1762年出版《爱弥尔》。播下了浪漫主义萌发的种子。

浪漫主义运动的本质就是对人类的本能和感情的宣扬,对自然的敬仰和对于再造新世界的极大憧憬和理想。浪漫主义是对权威和传统的反叛,面对各种社会矛盾,浪漫主义作家在他们的作品里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对任何政治独裁、经济剥削、以及封建资本主义的仇恨。

George Gordon Byron乔治·戈登·拜伦:拜伦世袭了父母的贵族血统,父亲挥霍无度,花光了家里的积蓄,又将拜伦的母亲抛弃。由于拜伦天生跛足,导致他的母亲在一连串的家庭变故后称他为“小瘸子”,所以拜伦的童年一直不幸福。后来拜伦先后就读于哈罗公学和剑桥。在大学期间便出版了抒情诗Hours of Idleness《闲散时光》。

She Walks in Beauty《她走在美的光影中》:选自Hebrew Melodies《希伯来歌曲》,在一次舞会上,拜伦第一次遇到了他的表姐Wilmot Horton夫人,这位夫人穿着黑色丧服。拜伦为她的美丽所打动,回家之后便做出此诗。

Samuel Taylor Coleridge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与他的朋友华兹华斯一样,早年时期曾是一位激进的作家。十九岁进入牛津度过了三年时光,后于1793年肄业。代表作品The Rime of the Ancient Mariner 《古舟子咏》。以歌谣的形式创作的一首长诗,主题是关于罪恶于救赎。

Thomas De Quincey托马斯·德·昆西:受过良好的教育,在牛津读书期间,因为饱受头疼的折磨,他开始吸食鸦片,随之整个一生成为一个瘾君子。曾写过一系列文章发布到《伦敦杂志》上,后集结成册取名为The Confessions of an English Opium-Eater《一个英国鸦片吸食

者的自白》,他也因此而闻名。

William Hazlitt威廉·赫兹利特:以他的文学评论而闻名,他的两部重要文学评论Lectures on The English poets 评英国诗人和The English Comic Writers 评英国喜剧作家在今天的文学评论史上占有极高的地位。

John Keats 约翰·济慈:出生于伦敦,1818年发表寓言体长诗Endymion《恩底弥翁》,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希腊牧羊人和月神之间的一段爱情故事。诗歌集遭到保守评论家的贬损,然而济慈继续他的创作。

On First Looking into Chapman’s Homer《初读贾普曼译荷马有感》:据称教授过济慈的老师曾经推荐他去阅读由George Chapman译成的荷马史诗The Iliad《伊利亚特》,济慈读到天亮才回到家中并写下这首诗。

Charles Lamb 查尔斯·兰姆:因其创作的随笔在英国英国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最著名的作品是他和姐姐合作创作的随笔Tales from Shakespeare《莎士比亚故事集》,它是对莎士比亚创作的戏剧作品的复述。第二部论文集是Essays of Ilia《伊利亚随笔选》

Sir Walter Scott 沃尔特·司各特:出生于苏格兰爱丁堡的一个律师家庭,他曾经做过律师,但很快放弃这个职业,成为了一名专业作家。1802-1803年他出版了名为Minstrelsy of the Scottish Border《苏格兰边区歌谣集》。

Ivanhoe《艾凡赫》:Scott创作的第一部历史小说,以英国作为创作背景,主要以理查德国王一世与曾谋夺他王位的阴险弟弟约翰之间的斗争,以及同诺曼的撒克逊贵族统治阶级之间的斗争为主要内容。

Percy Bysshe Shelley波西·比西·雪莱:出生于贵族家庭,十八岁从伊顿公学毕业到牛津大学就读,1813年发表首部重要的长诗Queen Mab《麦布女王》,通过神话中麦布女王之口抨击了“国家,牧师和政治家”同时还讽刺了人类的种种风俗仪式,比如婚姻,商业和宗教。

Ode to the West Wind《西风颂》:雪莱最著名的诗歌,以死亡和重生为主题的一首诗歌。雪莱非常关心他自己在精神和诗才上的重生以及政治上欧洲革命的复苏。他借用西风来影响下一代人的思想。

Robert Southey 罗伯特·骚赛:在牛津大学接受教育,与同时代的著名作家Samuel Taylor Coleridge柯勒律治结下深厚的友谊,骚赛被人称为“失败者”the underdog,因为他的诗歌从某种程度上很难“阅读”。哥伦比亚百科全书上提到骚赛,认为“他的声誉主要是建立于

他于柯勒律治和华兹华斯的友谊之上”。他的作品古风浓郁但是反映了现代观念。

Thalaba the Destroyer《撒拉巴》:骚赛最重要的长篇史诗之一,作品叙述了一位名叫撒拉巴的阿拉伯青年历尽艰险替父报仇的故事。

William Wordsworth 威廉·华兹华斯:出生在大湖地区Lake District,幼年时,他就对大自然产生了深深的热爱,这种感情也因此成为了他今后作品创作的独特之处。1789年于柯勒律治联合出版了Lyrical Ballads抒情诗歌谣,其中的《序言》Preface是浪漫主义运动最具意义的文章之一。

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我如行云独自游》:创作于1804年,是诗人于宁静只中对独自漫游时的回忆。本诗中,诗人歌颂了自然事物之间的和谐以及诗人自己与自然之间的融洽。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 1.Spontaneous overflow of powerful feeling 2.creation of a world of imagination 3.return to nature for material 4.sympathy with the humble and glorification of commonplace 5.expression of individual genius 6.interest in Milton and Elizabethan Age for literature model 7.interest in old stories and medieval romances 8.rebellius spirit 9.expression of melancholy and gloomy mood Defining the nature of Romanticism may be approached from the starting point of the primary importance of the free expression of the feelings of the artist. The importance the Romantics placed on untrammelled feeling is summed up in the remark of the German painter Caspar David Friedrich that "the artist's feeling is his law".[7] Critical realism simply, critical realism highlights a mind-dependent aspect of the world, which reaches to understand (and comes to understanding of) the mind independent world. Aestheticism (or the Aesthetic Movement) is an art movement supporting the emphasis of aesthetic values more than socio-political themes for literature, fine art, music and other arts 1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结构The sonnets are almost all constructed from three four-line stanzas(called quatrains) and a final couplet composed in iambic pentameter[18](a meter used extensively in Shakespeare's plays) with the rhyme scheme abab cdcd efef gg(this form is now known as the Shakespearean sonnet)..... 主题One interpretation is that Shakespeare's sonnets are in part a pastiche or parody of the three-centuries-old tradition of Petrarchan love sonnets; Shakespeare consciously inverts conventional gender roles as delineated in Petrarchan sonnets to create a more complex and potentially troubling depiction of human love.[27]He also violated many sonnet rules, which had been strictly obeyed by his fellow poets: he plays with gender roles (20), he speaks on human evils that do not have to do with love (66), he comments on political events (124), he makes fun of love (128), he speaks openly about sex (129), he parodies beauty (130), and even introduces witty pornography (151). Sonnet 29结构follows the same basic structure as Shakespeare's other sonnets, containing fourteen lines and written in iambic pentameter, and composed of three rhyming quatrains with a rhyming couplet at the end. However, it does not follow the traditional English rhyme scheme of ABAB CDCD EFEF GG. Rather, the scheme is ABAB CDCD EBEB FF. 主题Camille Paglia states that there is nothing in the poem that would provide a clue as to whether the poem is directed towards a man or a woman, but assumes, as many do, that Sonnet 29 was written about the young man[6]Both Paglia and Frank agree that the first octave is about the Speaker’s current depression caused by his social ostracism in his "outcast state” (line 2) and personal misfortune that has “curse[d] my fate” (line 4). The Speaker proclaims his jealousy of those that are “rich in hope” (line 5) and “with friends possess'd” (line 6), once again referring to his hopelessness and low social status. Paglia refers to this section of the poem as a “list of half-imaginary grievances.” Frank seems to agree with her

英美文学史之英国文学 浪漫主义

英美文学史5 浪漫主义俩个时期的代表人物:第一代:布莱克、彭斯、华兹华斯第二代:拜伦、雪莱、济慈 The Romantic Period(1798-1832)浪漫主义----Romantic writing emphasizes emotions and feelings instead of reason and logic . 浪漫主义强调的是情感和感觉而不是理性和逻辑。 The time begins with the publication of Wordsworth’s Lyrical Ballads(1798),ending with Walter Scott’s death(1832)浪漫主义开始的标志是华兹华斯的《抒情诗集》(他和S.T Coleridge联合发表的)发表,结束于斯科特的去世。 一.俩大派别:Lake poets湖畔派诗人(又称:Escapist poets逃避诗人Negative poets消极诗人): Wordsworth华兹华斯、Southey骚赛、Coleridge柯勒律治Satanic poets魔鬼派(又称:Active poets积极诗人) :Lord Byron拜伦、Shelley雪莱、Keats济慈 二.William Wordsworth威廉.华兹华斯-----poet-laureate桂冠诗人Lake poets 湖畔派诗人(又称:Escapist poets逃避诗人Negative poets消极诗人):Wordsworth 华兹华斯、Southey骚赛、Coleridge柯勒律治作品: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 我孤独的漫游,像云朵一样(选自The Daffodils《黄水仙》)She Dwelt Among the Untrodden Ways她居住在人迹罕至的地方(mourning悲伤的、Dwelt居住) 补充了解:1.其他作品Lines Composed a Few Miles Above Tintern Abbey丁登寺、The Prelude序曲(自传性诗歌Autobiographical poetry)、The Excursion、the Lucy poems《露西诗》 2.Symbols are objects used to represent abstract ideas or concepts.符号是用来代表抽象事物 的概念 His style:simplicity and purity of the language,love of nature,fighting against the conventional forms of the 18th century poetry.简单而纯洁的语言,反传统形式的18世纪诗歌。 他给诗歌的定义:poetry is the spontaneous overflow of powerful feeling:it takes its origin from emotions recollected in tranquility诗歌是自发溢出的强烈的感觉:它源于情感中集聚的宁静 书上:P17-P18 She Dwelt Among the Untrodden Ways她居住在人迹罕至的地方She dwelt among the untrodden ways 她住在人迹罕至的地方, Beside the springs of Dove, 圣洁的小溪在身边流淌, Maid whom there were none to praise 没有谁把这少女赞颂, And very few to love: 少有人为她挂肚牵肠。 A violet by a mossy tone 她是紫罗兰身影半露 Half hidden from the eye! 生苔的墓碑将她遮挡; –Fair as a star, when only one 美丽如一颗孤星, Is shining in the sky. 在夜空里闪闪发亮。 She lived unknown, and few could know 没有谁了解她曾活在世上, When Lucy ceased to be; 少有人知道她何时夭亡; But she is in her grave, and, oh, 躺在墓中的露西啊, 躺在墓中的露西啊, The difference to me! 唯有我与别人都不一样。

浪漫主义时期英国文学

五.浪漫主义时期(1798年-1832年) 托马斯·格雷(Thomas Gray): “感伤主义”(Sentimentalism)诗人。“墓园派诗人”(graveyard school)。代表作《墓园挽诗》(An Elegy Written in a Country Churchyard)。 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ke): 诗人,代表作《天真之歌》(Songs of Innocence),《经验之歌》(Songs of Experience)。罗伯特·彭斯(Robert Burns): 苏格兰杰出的农民诗人。作品:《一朵红红的玫瑰》(A Red, Red Rose),《昔日的好时光》(Auld Lang Syne)。 威廉·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 “湖畔派”诗人(Lake poets),“桂冠诗人”(Poet Laureate)。代表作《独自云游》(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孤寂的割麦女》(The Solitary Reaper),《丁登寺杂咏》(Lines Composed a Few Miles about Tintern Abbey),《序曲》(The Prelude)。 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 “湖畔派”诗人(Lake poets)。代表作《古舟子咏》(The Rime of the Ancient Marine),《忽必烈汗》(Kubla Khan),《克里斯塔贝尔》(Christabel)。 罗伯特·骚塞(Robert Southey): 最年轻的“湖畔派”诗人(Lake poets),“桂冠诗人”(Poet Laureate)。代表作短诗《布莱尼姆之战》(The Battle of Blenheim),《我与死者做伴的日子已经结束》(My Days among the Dead are Past),《撒拉巴》(Thalaba the Destroyer),长诗《克哈马的诅咒》(The Curse of Kehama)。 乔治·戈登·拜伦(George Gordon Byron): 伟大的诗人,英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杰出代表。代表作《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Child Har old’s Pilgrimage),长诗《唐·璜》(Don Juan)。 波希·比希·雪莱(Percy Bysshe Shelley): 著名诗人,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杰出代表。代表作《阿多妮》(Adonais),《西风颂》(Ode to the West Wind),《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Prometheus Unbound),《致云雀》(To a Skylark),《诗辨》(A Defence of Poetry)。 约翰·济慈(John Keats):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Romanticism in English Literature) 时代背景: 英国文学史的浪漫主义时期是指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三十年代这一段历史。经过工业革命,英国由手工业劳动为主的国家逐渐转化为工业大国。1775年爆发美国独立战争强调个人的平等权利和自立自强原则。1789年法国大革命是对漠视平民的旧有社会秩序的一种反抗,随之发展成为更大规模的革命运动。“自由、平等、博爱”这一口号很快传遍了欧洲,宣告了君主专制统治的彻底结束。 浪漫主义时期的文学特点: 卢梭是法国哲学家,被公认为浪漫主义之父。1761年出版了《新爱洛伊斯》1762年出版《爱弥尔》。播下了浪漫主义萌发的种子。 浪漫主义运动的本质就是对人类的本能和感情的宣扬,对自然的敬仰和对于再造新世界的极大憧憬和理想。浪漫主义是对权威和传统的反叛,面对各种社会矛盾,浪漫主义作家在他们的作品里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对任何政治独裁、经济剥削、以及封建资本主义的仇恨。

George Gordon Byron乔治·戈登·拜伦:拜伦世袭了父母的贵族血统,父亲挥霍无度,花光了家里的积蓄,又将拜伦的母亲抛弃。由于拜伦天生跛足,导致他的母亲在一连串的家庭变故后称他为“小瘸子”,所以拜伦的童年一直不幸福。后来拜伦先后就读于哈罗公学和剑桥。在大学期间便出版了抒情诗Hours of Idleness《闲散时光》。 She Walks in Beauty《她走在美的光影中》:选自Hebrew Melodies《希伯来歌曲》,在一次舞会上,拜伦第一次遇到了他的表姐Wilmot Horton夫人,这位夫人穿着黑色丧服。拜伦为她的美丽所打动,回家之后便做出此诗。 Samuel Taylor Coleridge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与他的朋友华兹华斯一样,早年时期曾是一位激进的作家。十九岁进入牛津度过了三年时光,后于1793年肄业。代表作品The Rime of the Ancient Mariner 《古舟子咏》。以歌谣的形式创作的一首长诗,主题是关于罪恶于救赎。 Thomas De Quincey托马斯·德·昆西:受过良好的教育,在牛津读书期间,因为饱受头疼的折磨,他开始吸食鸦片,随之整个一生成为一个瘾君子。曾写过一系列文章发布到《伦敦杂志》上,后集结成册取名为The Confessions of an English Opium-Eater《一个英国鸦片吸食

英法浪漫主义文学比较

英法浪漫主义文学比较 ——20092101435 王天娇浪漫主义来源于中世纪用拉丁文演变的方言所写的“浪漫传奇”,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它继承18世纪英国感伤主义、哥特式小说的传统,反拨古典主义传统,推崇个性解放,思想自由,重视情感,返回自然和民主的思想。 德国古典哲学和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是浪漫主义文学的两大理论来源,而浪漫主义运动的产生与英国工业革命和法国启蒙主义运功密切相关。18世纪英国的工业化程度发展到一定阶段,工业社会对人的异化更加严重,工业资产阶级、金融资产阶级和土地贵族的矛盾也愈演愈烈,劳资矛盾突出,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向往回归自然,怀念往昔岁月。在法国,资产积极的低位虽已确立,资本主义得到较快发展,但政权形式和政治体制频繁更迭,各阶层低位也多次变迁,社会矛盾极其复杂。启蒙主义理想破灭,人们陷入了普遍的失望情绪。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给对人类的未来带来了希望,并对英国社会造成冲击。在这个背景下,英国的浪漫主义文学崛起,它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上半叶为繁荣时期。追根溯源,浪漫主义作家在思想上深受德国唯心主义古典哲学的影响,开始重视人的自由、自在和自为性,并开始重新去认识“自我”、审视“自我”,从而进一步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英国是最早出现浪漫主义文学的国家之一。英国的浪漫主义文学代表了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最高成就。英国浪漫主义内部思想精神复杂,有柯勒律治的浪漫的超自然主义、华兹华斯的英国国教的正统主义、雪莱的无神论的精神主义、拜伦的革命的自由主义、司各特的对以往时代的缅怀,等等。但英国的浪漫主义还是有着鲜明的英国气质,即“自然主义”,和个人的、独立的诗人特性,贵族绅士般的矜持。审慎保守的是以华兹华斯为代表的英国正统主义,自由大胆的风格以拜伦、雪莱、柯勒律治、司各特为代表。 英国在浪漫主义文学中诗歌成就最高,而法国则以小说成就最大。英国最早出现的作家是以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为代表的“湖畔派”。他们对资本主义文明及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极为不满,长期寓居西北部湖边忘情于山水之间,因此得名。提倡回到自然,恢复人与人之间的纯朴关系,是社会健康发展,被认为是“消极浪漫主义”。湖畔派三位诗人缅怀中世纪和宗法式的乡村生活,是浪漫主义文学中温婉清丽的代表。这些诗人对法国大革命抱着矛盾的态度,对资本主义的工业文明和城市文明表示厌恶,竭力讴歌的是宗法制的农村生活和大自然,喜欢描写神秘离奇的情景与异国风光。华兹华斯是湖畔派诗人中成就最高者,他与“湖畔派”另一诗人柯勒律治共同出版《抒情歌谣集》,成为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诗集中收录的诗歌大部分为华兹华斯所做,而柯勒律治的名诗《古舟子咏》和《忽必烈汉》亦收入其中,充满幻觉和奇谲的意象。 英国第二代浪漫主义诗人是以拜伦、雪莱、济慈、司各特为代表的“撒旦派”。乔治·拜伦(1788年-1824年)和雪莱(1792年-1822年)两位诗人将英国的浪漫主义文学推向高峰。他们和湖畔派诗人的不同之处在于其作品更具战斗意识和政治倾向。雪莱的代表作《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通过神话描写被压迫的人民的苦难和暴君的必然下场,预言革命一定会到来。他的短诗《西风颂》、《致云雀》等音韵铿锵,更有诸多名句传世。拜伦是19世纪上半期最为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一生游历各地,其诗作充满异域情调。代表作《唐璜》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场深入骨髓的检阅,发人深省。在欧洲,拜伦成为一种文化现象。人们把孤独、悲壮、崇尚个人式反抗的浪漫主义者形象称为“拜伦式英雄”。他们坚持民主自由思想,始终同情法国大革命,反对专制暴政,支持受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他们强调文学的社会作用和教育意义,写出充满激情的诗篇,完成了由湖畔派开始的诗歌改革,丰富了诗歌的形式和韵律。称为“积极浪漫主义”。于是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贡献:推动文学多元化,影响世界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贡献:推动文学多元化,影响世 界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是19世纪初期以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雪莱为代表的一种文学运动。它对英国文学和世界文学都做出了重要的积极贡献。 首先,英国浪漫主义文学推动了英国文学的多元化和深入发展。在浪漫主义文学的繁荣之前,英国文学主要被古典主义、理性主义和启蒙主义的风格所主导。然而,浪漫主义文学挑战了这些风格,引入了新的主题和表现方式,从而开启了英国文学的多元化时代。在此之后,英国文学开始关注个人体验、情感、自然和超自然的世界,这些主题在浪漫主义作品中得到了深入探索。 其次,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对世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浪漫主义文学强调个体的主观体验和情感,对后来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浪漫主义文学对自然和超自然主题的探索也在全球范围内激发了类似的创作。因此,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在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再者,英国浪漫主义文学提供了重要的批判视角和社会反思。在浪漫主义文学中,作者们对现代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对工业化和社会不平等提出了批判和反思。这些批判反映了浪漫主义文学对于自然和个体价值的尊重,同时也提供了重要的社会和政治议题的讨论。 最后,英国浪漫主义文学也丰富了英语语言。浪漫主义文学强调语言的形象性和情感性,推广了英语作为一种艺术语言的发展。浪漫主义诗人对自然、人类情感和超自然主题的深入描绘也丰富了英语词汇和表达方式,使得英语语言更具表现力和深度。 总的来说,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积极贡献在于它推动了英国文学的多元化和深入发展,影响了世界文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批判视角和社会反思,同时也丰富了英语语言。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特点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特点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是一种文学运动,兴起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主要流行于英国, 对欧洲文学也有一定的影响。它是人们在繁荣的工业革命和社会政治变革的同时,对传统 宗教信仰和世俗主义的脱离,在情感、想象和自然中寻求自由、真实、内心存在和精神平 衡的一种文学创作体系。 一、强调个人感受和情感表达 在英国浪漫主义文学中,强调个人的感受和情感表达,尤其是对爱、痛苦和孤独等情 感的深刻认识和表达。例如,济慈在《患难中的灵感》中写道:“给我一个悔恨的心,让 我为一切泣泪,我就能捉住——到如此微妙的角度——心灵最好的祝福。” 二、强调想象和幻想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强调想象和幻想,批判现实主义对想象的忽视和扼杀。浪漫主义文 学作家通过对自然、神秘、超验、异世界等体验的描写和幻想,营造出一种超越现实的世界,使读者得到情感上的满足。例如,雪莱在《弥赛亚之大编年史》中写到:“它的神秘 是令人发疯的;我可以在混乱之中发现所有的美和良善。” 三、推崇自然和原始生活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崇拜自然和原始生活,认为自然是人文价值的源泉,是对人类经验 的显现。浪漫主义文学作家会用丰富的词语和形象的描写来表达对风景和自然景观的热爱。例如,金斯莱为了忘却真正的恐惧,来到了莎士比亚的故乡,在那里:“留下了我的负担,在河边沐浴,把头淋湿。” 四、反对现代文明化的机械化和工业化 由于19世纪初英国的繁荣和工业革命,浪漫主义文学作家对现代文明化的机械化和工业化持有负面态度。他们认为机器生产和资本主义的运作是对人性的破坏,导致人们丧失 生命的真正意义。例如,在考德威尔的《固态善良项目》中,作家批判了社会科技化的动向,呼吁保护自然环境和传统人文价值。

英国浪漫主义的写作特点

英国浪漫主义的写作特点英国浪漫主义是19世纪初期出现的一种文学运动,它在当时的文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一文学运动始于18世纪末,持续到19世纪中叶,主要在英国和欧洲其他地区流行。在这个时期,文艺复兴的思想和文化价值体系正在世界各地被重新审视和重建,这使得浪漫主义运动得以在欧美文学界占据重要地位。 英国浪漫主义的写作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调情感和自我 浪漫主义文学注重表达个人的情感,笔墨间充满了情感解放的气息,情感主宰了一切。浪漫主义文学的风格和写作技巧与传统的文学形式不同,呈现出更为清新自然的面貌。在这个时代,作家们开始讲述个人的故事,并强调自我表达的重要性。他们提倡个人的情感、想法和感受都应该得到尊重和体现,因此在表达的过程中往往会强调第一人称的观察和思考,让读者更多地参与到情感的描述之中,使得文学的丰富性更加突出。 二、追求自由和独立 英国浪漫主义强调个人的自由和独立,对旧有传统和规范提出了挑战。他们认为不应该受到传统价值观念和封建制度的束缚,而应该追求真实的自我和生活方式,让个体有尽可能多的自由和权利。因此,在英国浪漫主义的文

学作品中,经常有对贵族阶级和上层社会的批评和反思,同时也有对工人和农民阶级的同情和关注。 三、表达自然和神秘主义 浪漫主义文学特别注重表达自然和神秘主义的主题。他们认为自然是可以人类创造的艺术形式,是人类生活的源泉。因此在他们的文学作品中,经常会出现自然美和景观描绘的内容,强调自然之美和恢弘壮丽。同时,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对宗教信仰以及超自然现象的追求也十分重视,在其中表达他们关于神秘力量、崇拜和信仰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四、注重艺术和文化的价值 英国浪漫主义关注艺术和文化价值,认为艺术是对自然的美的诠释和表达,是人类文明和智慧的结晶。因此在浪漫主义文学中,艺术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在表达创意和情感的同时,也尝试着探索艺术本身的价值。 总之,英国浪漫主义是一种重要的文学运动,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文学体验和语言,影响了后来的文化与社会。正是这个时期,文学作品中更多地表达出人的情感与人性特点,重视审美创新和诱人想象的表现,也注重了对于社会现实问题的反思和呈现。这也为我们现代社会下的文学打下了更加立体和细腻的基础,为我们的文学创作提供了更多的启示和借鉴。

英美文学经典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

英美文学经典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是英美文学中两个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文学流派。这两种文学风格的兴起和发展,既受到时代背景和社会变革的影响, 也受到作家个人的思想和情感的驱使。本文将探讨英美文学中的经典 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以及它们对于文学创作的影响。 一、浪漫主义的兴起与特点 浪漫主义起源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欧洲,随后传入英美文学领域,并影响了整个19世纪的文学创作。浪漫主义强调个人情感与直观 经验,提倡对自然、爱情和艺术的狂热追求。浪漫主义作品中常常出 现理想化的英雄形象和浪漫的情节,以及描绘自然的壮丽景色和情感 的激烈表达。 在英美文学中,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家有英国的威廉·华兹华斯和美国的爱默生。威廉·华兹华斯的《抒情歌谣集》是浪漫主义的经典之作, 他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和对内心情感的表达,展示了对自然和人类 情感的追求。爱默生的《自然》和《代表作》则关注了个体的自我实 现和追求个人独立。这些作品在思想和情感上积极回应了浪漫主义的 核心价值观。 二、现实主义的崛起与特点 与浪漫主义相比,现实主义更加注重对社会现实的揭示和对人类生 活的客观描述。现实主义强调对社会问题和人类经验的观察和分析,

形成了真实而全面的创作风格。现实主义作品着重刻画社会人物的命 运和人性的弱点,以此揭示社会的弊端和人类的无奈。 在英美文学中,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有英国的查尔斯·狄更斯和美国的马克·吐温。狄更斯的《雾都孤儿》和《双城记》以生动的笔触揭示 了当时英国社会的贫富差距和社会问题,抨击了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 黑暗。吐温的《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则通过讲述主人公的冒险经历,回应了社会和政治的问题,并挖掘了人性的复杂性。 三、两种文学流派的比较 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代表了不同的文学创作倾向和价值观。浪漫主 义追求内心情感的自由和个体的情感表达,强调个人的理想和超越现 实的精神世界。相比之下,现实主义更注重对社会和人类生活的客观 观察和分析,力图真实地揭示社会的弊端和个体的命运。 在英美文学史上,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互相影响并共存。浪漫主义 的情感表达和浪漫的情节构思为现实主义提供了灵感,而现实主义的 客观描述则使浪漫主义得以从理想主义的泥淖中得以解脱。这种交织 和转化不仅丰富了英美文学的创作风格,也深化了人们对社会和人性 的认识。 虽然两种文学流派在理念和表达方式上存在差异,但它们都对英美 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浪漫主义激发了人们对自由和情感的追求, 对后来的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而现实主义揭示了社会问题 和人性的弱点,推动了英美文学的发展,为后来的现实主义和自然主 义作品提供了重要基础。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思想与艺术特点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思想与艺术特点浪漫主义是19世纪欧洲文学艺术的一种流派,它强调个人情感、英雄主义、爱情和自然之美。在英国,浪漫主义文学也是一种响应时代的文学形式,崛起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影响了英国文学的整个19世纪,同时也对世界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从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思想和艺术特点两个方面来探讨其独特的文学魅力。 一、思想体现 1. 爱情主题 浪漫主义文学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对爱情的追求和表达。爱情在浪漫主义文学中既是一种情感,也是一种道德。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家如拜伦、雪莱等人作品中都充满了对爱情的赞美和追求。比如,拜伦的诗歌《唐璜》中,明亮风趣的女主角斯万娜是他心目中的一个理想女性形象,她的美貌和智慧吸引了唐璜的关注和爱情。而雪莱的《普罗米修斯受难记》中,普罗米修斯因为与人类共情而受到神的惩罚,受苦之余他仍然散发出一种充满爱意和仁慈的精神。这些作品中体现了对于爱情的理想化和精神化,让人对人类的情感有了感性和美好的认识。

2. 自然主题 浪漫主义文学的另一个思想特点是自然主题。英国浪漫主义文 学家倾向于在自然中寻求安慰和激发灵感。在他们的作品中,自 然主题不仅是一种客观事物的描述,更体现出一种关于自然的主 观而又感性的表达。比如,济慈的《秋天的光景》中,他描绘了 自然之美,表现出了自己阅读之中的感性体验;而雪莱的《西风颂》中,他对于希腊神话中的西风之过程进行了一种自由而又美 妙的表达,体现出了对于自然力量的颂扬和自由精神的追求。 3. 英雄主义主题 浪漫主义文学的第三个思想特点是英雄主义主题。浪漫主义作 家通常将自己的人物形象设定为英雄或者女英雄,这些人物具有 强烈的感情和冲动,他们开始尝试挑战世俗的权威和规则。比如,拜伦的《查尔德·哈罗尔德的朝圣》中,主人公查尔德决定走出家庭,出门远游去寻找生命的意义,这里的进取精神与探险精神充 满了昂扬的英雄主义气息。 二、艺术呈现

英美文学浪漫主义

英美文学浪漫主义 英美文学浪漫主义 【篇一:英美文学浪漫主义】 一、英美文学浪漫情怀的相同之处 中国论文网 /7/view-3799669.htm (一)文学作品的时间及其历史背景 “romanticim”(浪漫主义)这一形式的文学作品最早出现在英国。(frequently shared certain general characteristics;moral enthusiasm,faith in the value of inp>(二)浪漫主义情怀的定义和主题 从某种程度上看,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在该形式的文学作品中是开山 鼻祖,而美国等其他国家则是在其基础上取其精华,再根据本国的 社会现状以及基本国情做出相应的创新发展,以激起国民对于革命 的爆发和对新生活的追求。所以从美国浪漫主义文学作品中很容易 看出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子。英国木可勒律治的浪漫主义的超自 然主义,华兹华斯的英国国教的正统主义以及雪莱的无神论的精神 主义,司各特的对以往时代的缅怀,都充分表露出浪漫主义的主色 调就是反对现实社会的黑暗肮脏以及统治者的不满,而追求大自然、追求正义讲究实际的道德观和人生观。和此同时,看看美国的作家:欧文(irving)、库柏(cooper)、坡(poe)、布雷思特(bryant),则反对传统的文化思想,反对旧的封建殖民主义的思想,追求浪漫主义情怀,在这点上看来,英美文学在浪漫主义的情

怀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三)浪漫主义情怀相同的特色 对美国的文学做深入的了解,就会很容易发现,英国的文学对于美 国的浪漫主义文学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很多美国作家跟英国作家 都处于相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下,所以有着很多相似的优秀文化传统 道德。毋庸置疑,在文学创作方面也有很多相似之处。美国浪漫主 义文学运动起源于新英格兰的(transcendentalism)超验主义,表 露的是不讲逻辑,不讲系统,只强调超越理性的感受,超越法律和 世俗束缚的个人表达;呼吁文化复兴,反对美国社会的拜金主义; 相信精神上的超越,相信无所不能的善的力量,强调善为万物之源。这个超验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是爱默生(emeroson)的人性本善(believed that man was a part of absolute good)和梭罗(thoreau)的自然才是神圣的“洁白无瑕”(beheld p>二、英美文学浪漫情怀的不同之处 英国的浪漫情怀起源于诗歌。英国诗人彭斯和布莱克开创了浪漫主 义诗歌的先河,后来诗歌中的浪漫主义逐渐融入文学作品中。美国 的文学史上浪漫情怀最重要的阶段就是18世纪末到南北战争爆发。 而且美国的浪漫情怀受国外影响甚大,虽然英美文化传统在很多方 面都一样,因而文学中的浪漫情怀也不可避免地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不同国家背景、社会发展现状和地域差异等各种因素导致英美文

浅谈英国浪漫主义文学

《浅谈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刘金龙, 浪漫主义起源于中世纪法语中的Romance(意思是“传奇”或“小说”)一词,“罗曼蒂克”一词也由此音译而来。浪漫主义宗旨与“理”相对立,主要特征注重个人感情的表达,形式较少拘束且自由奔放。作为创作方法和风格,浪漫主义在表现形式上,强调主观与主体性,侧重表现理想世界,把情感和想象提到创作的首位,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超越现实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理想中的形象。而以浪漫主义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浪漫主义文学也因此具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文学历史的长河中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浪漫主义思潮发展得最完备,最规范,最有成就的当推英国。英国的浪漫主义文学与其他国家相比,有其无可比拟的光彩和风韵,以独特性、多样性和活力性为特征的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对于世界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和进步真可谓是功不可没。近代的文学家,历史学家和学者都热衷于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研究和探索,对其发展和起源以及特点做了相当完善的了解。 一.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和起源 英国的浪漫主义文学开始于18 世纪中后期,是由18 世纪末和19 世纪初欧洲的社会政治状况决定的。同时18 世纪英国的伤感主义文学、哥特式小说以及德国狂飙突进文学,都推崇主观情感,为浪漫主义文学的出现提供了条件。而康德哲学的“唯心主义哲学”,费希德的“唯我论”赞扬了人的主观作用,也为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观色彩和个人主义奠定了哲学基础。英国的浪漫主义文学在发展历程中出现过两次高潮。第一次是在1805 年左右,这一时期是英国的湖畔派诗人创作的高峰期,最重要的代表是华兹华斯,威廉·华兹华斯是英国19 世纪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在英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仅次于莎士比亚和弥尔顿,在所有浪漫主义诗人当中,其诗歌的哲理沉思色彩是最浓重的。他在1802 年诗集再版时写的序中对诗歌作出了著名定义:“好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溢”。第二次高潮则从诗人拜伦开始,他的作品在1815 年至1825年间风靡欧洲,雪莱和济慈紧随其后。拜伦、雪莱以及济滋是继“湖畔派”诗人之后英国的第二代浪漫主义诗人,但他们和“湖畔派”的思想倾向则是截然相反的,他们虽也主张抒情主义、理想主义,但他们所表现的不是消极颓废之情而是积极向前的、反抗暴力的革命之情。他们的理想不是返回自然,返回中世纪,而是要创造一个人人平等、没有暴政的新世界。1848 年以后,浪漫主义文学运动基本结束,但是浪漫主义思潮却并没有销声匿迹,一直持续发展到今天。英国的浪漫主义源远流长,犹如小河流水,潺潺不断,历时达一百五十年之久。对英国浪漫主义文学作出杰出贡献的主要代麦是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与之相对立的,就是以拜伦,雪莱、济慈为代表的积极浪漫主义者。 二、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 英国人向来以固守传统、含蓄深沉、坚忍不拔、孤僻甚至固执的民族性格闻名全世界,然而英国人的天性中又有一种“多愁善感性”,对艺术和自然具有特殊的感悟力。这似乎又培养了他们惯好独处、喜欢乡间和酷爱大自然的天性。故西方浪漫主义以大自然为背景、注重想象、注重夸张变形、情景交融的方式与风格也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作品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作品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政治和社会变革:18 世纪末和19 世纪初,英国经历了一系列政治和社会变革,包括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和英国政治制度的改革。这些变革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浪漫主义文学的产生提供了土壤。 2. 哲学思想的影响:浪漫主义文学的产生受到了一些哲学思想的影响,特别是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和浪漫主义哲学。这些哲学思想强调个体的自由、情感和想象力,对浪漫主义文学的主题和风格产生了重要影响。 3. 文学传统的影响:英国浪漫主义文学也受到了文学传统的影响,特别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和浪漫主义文学的先驱作品。这些作品强调个体的自由、情感和想象力,对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4. 文化交流的影响:18 世纪末和19 世纪初,英国与欧洲大陆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这也为浪漫主义文学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和文化资源。 其代表作品包括: 《傲慢与偏见》:简·奥斯汀创作的一部经典爱情小说,以幽默风趣的语言描绘了 19 世纪初英国中产阶级的生活和爱情观念。 《雾都孤儿》:狄更斯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孤儿奥利弗在伦敦的悲惨遭遇,以及他最终获得幸福的故事。

《呼啸山庄》:艾米莉·勃朗特的小说,讲述了一个关于爱情、复仇和人性的故事,被誉为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爱情小说之一。 《简·爱》: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讲述了一个独立、坚强的女性简·爱的成长故事,是英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德伯家的苔丝》:托马斯·哈代的小说,讲述了一个美丽善良的农村姑娘苔丝的悲惨遭遇,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阶级压迫和道德观念。这些作品都是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产生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反映了当时社会和文化的变革,也对后来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概述英国浪漫主义文学代表

概述英国浪漫主义文学代表 1.湖畔派诗人 英国文学中最早出现的浪漫主义作家是所谓“湖畔派”三诗人——华兹华斯、柯尔律治和骚塞。他们对资本主义文明及人与人之间的现金交易关系极为反感,向往中古时期的封建社会。他们曾隐居于英国西北部的湖区,由是得名“湖畔派”。他们的诗作或讴歌宗法式的农村生活和自然风景,或描写奇异神秘的故事和异国风光,一般都是远离社会斗争的题材。他们常常是通过缅怀中古时代的“纯朴”来否定丑恶的城市文明。 (1)骚塞 骚塞被封为“桂冠诗人”。他写过不少抒情叙事诗,充满离奇怪异的形象,美化封建制度,宣扬神秘主义。长诗《审判的幻影》,是一部为反*动统治者歌功颂德的典型作品。 (2)华兹华斯 ①华兹华斯和柯尔律治合著了《抒情歌谣集》。1800年,当《抒情歌谣集》再版时,华兹华斯写了一篇序言。这篇序言成了英国浪漫主义的宣言。 ②华兹华斯在很多诗中描写优雅恬静的自然景物,还喜爱描绘在大自然中活动的普通人形象。他的诗也完全体现着他的诗学,意境清新、形象生动、极有情趣。 ③华兹华斯在一些诗中探讨了大自然与人生的关系,认为大自然有一种使人提高精神境界与道德价值的力量,所以他在诗中把大自然

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来加以歌颂,也因此他被誉为自然诗人。 ④华兹华斯关于诗歌改革的主张以及他的创作实践结束了英国古典主义诗学的统治,有力地推动了英国诗歌的革新和浪漫主义运动的发展。 ⑤其重要作品有《丁登寺》、《序曲》,组诗《永生的了悟颂》、《露茜》,抒情诗《孤寂的刈麦女》、《杜鹃颂》等。 (3)柯尔律治 ①他的长诗《古舟子咏》、《忽必烈汗》、《克里斯脱贝尔》等都被认为是浪漫主义文学中的佳作。 ②柯尔律治的诗具有神秘浪漫色彩,常把玄妙迷离、古怪离奇的轶事尽力写得逼肖现实生活。 ③柯尔律治在理论批评著作中强调形象思维,特别看重想像的力量。他认为想像力是诗人的最高品质,有了想像力,诗才有了灵魂,真正的诗人都有想像力,而庸才只有幻想。 2.第二代浪漫主义诗人 拜伦、雪莱、以及略后的济慈,他们与“湖畔派”诗人不同,始终忠于法国革命的理想,反对专*制暴*政,同情人民的苦难,支持各国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具有鲜明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倾向。他们塑造出了一些社会叛*逆者的形象,使浪漫主义文学的思想内容得到丰富与提高。第二代浪漫主义诗人把“湖畔派”开始的诗歌革新工作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在艺术上有重大创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