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建设标准

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建设标准

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建设标准

一、选址要求

1.基地选址。必须在城市建设规划范围之外,处于基本农田保护区域内,土壤基础条件好、周边无污染。要远离交通主干道100米以上,基地周围3公里以内没有污染企业,土壤、灌溉水、大气等符合国家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标准;已建蔬菜基地周围有化工企业的,化工企业或蔬菜基地一律搬迁至3 公里以外,并建隔离带。

2.产地环境。应选择在生态条件良好,不受污染源影响或污染物含量限制在允许范围之内,具有可持续生产能力的农业生产区域。土壤重金属背景值高的地区,与土壤、水源环境有关的地方病高发区不能作为蔬菜基地。蔬菜基地空气中各种污染物含量不应超过附表1 所列的浓度值;蔬菜基地灌溉水中各项污染含量不应超过附表 2 所列浓度值;蔬菜基地各种不同土壤中的各项污染物含量不应超过附表3所列的限值。

3.地形地貌。选择在相对平缓地建设,坡度控制在25°以内。

4.交通。应紧邻公路或已经规划农村公路建设的通达区域。合理配备田间机耕道、板车道、田间便道,满足蔬菜生产要求。

5.土壤。建设区域应符合土地利用规划,纳入基本农田管理、有明确的区域范围,按小流域或灌区统一规划实施。耕地经开发整治后,做到地平土碎,土层深厚(活土层大于20 厘米),土壤肥沃,保水保肥性能好。

6.排灌。基地水源有保证,伏旱季节40天无雨能保灌溉,其它季节70天无雨能保灌溉;雨季能排渍,防洪有保障,排水有出路,日降雨量150毫米不受淹,特大洪水有对策。

7.综合利用。蔬菜基地经整治后有利于调整农业结构、扩大复种指数,开发秋冬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对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有示范带动作用。

二、建设内容与标准

(一)排灌设施

充分开发河流与地下水资源及天然降雨,合理布局和修建灌排水沟、拦山沟和动力提灌或塘、库蓄水设施,提高抗灾能力和水源利用。地面排水工程按十年一遇标准设计,三日暴雨不淹田,一日内排除积水,干旱能满足蔬菜

生长需要的灌水要求。

(二)田间道路

按照集约节约用地、方便生产、适度超前、降低投入的原则,因地形地貌特点规划建设,并与土地整治和排灌设施结合

紧密。

(三)配套支撑

新建蔬菜基地,原则上要按照年每万亩蔬菜基地规划建设一个集中育苗中心、设置一个专职蔬菜生产技术指导和产地信息发布的专业技术人员、建立一个产地质量快速监测点的要求进行规划建设,提高基地种植水平,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及时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并发布生产信息,提高蔬菜基地的投入产出水平。

1.育苗中心和示范基地。根据季节和生态区域不同,配套建设育苗温室、大棚、温床等育苗设施,夏秋季育苗应配有防虫遮阳设施,购置不同规格的专用穴盘作容器,用草炭、蛭石等轻质材料作基质,实施精量播种,通过人工控制使环境适应菜苗生长要求,培育出优质健壮、适于长途运输的菜苗,促进基地生产的标准化、规模化。

2.技术和信息服务。专职蔬菜生产技术指导员,应有农

业中专及以上学历或者累计接受过半年及以上的蔬菜专业技术培训,有两年以上蔬菜生产或者农业技术推广的实践经验,能识别蔬菜主要病虫害并解决蔬菜生产中的一般技术问题,会操作使用电脑上网。

3.快速监测点。在生产过程监控管理的基础上,利用快速检测技术及时对上市蔬菜进行监控,将一部分农药残留量严重

超标的蔬菜控制在市场交易之外,确保基地蔬菜质量的相对安全。

三、蔬菜基地的监测管理

1.基地的农业生态环境,原则上每年要进行一次检测分析;基地的生产环境要实行关键环节的过程监控,确保产品质量和基地的可持续发展。

2.基地应设立标志,标明四址、面积及防污染警示。

3.基地应建立档案,内容包括:环境测试报告、质量现状评价、基地平面图、监控记载。

附表1:环境空气质量指标

1:p 平均指任一日的平均浓度。 注2:1h 平均指任1h 的平均浓

度。

附表2:灌溉水质量指标

附表3:土壤环境质量指标

注:以上项目均按元素量计,适用于阳离子交换量>5cmol( + )/kg的土壤,若45cmol( + )/kg,其标准值为表内数值的半数。

蔬菜大棚建设项目

蔬菜大棚建设项目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名称:无公害蔬菜大棚建设项目 二、建设地点:大青沟镇大青沟村 三、建设规模及内容:项目占地面积100亩~建设日光温室蔬菜大棚100栋~蔬菜育苗基地1000平方米。 四、建设条件:地理环境优越~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对蔬菜生产非常适应。 五、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 经测算建设1栋蔬菜大棚需投资10万元,含征地费,~其中~棚架及覆膜60000元~保温被10000元~墙体20000元~灌溉设施10000元。100栋蔬菜大棚共需投资1000万元。该项目采取国家投资与企业自筹相结合的资金筹措办法。总投资1000万元中~其中申请国家补助资金 800万元~企业自筹200万元。 六、建设期限: 2011年4月30日起至即从 2011年9月30日止。 七、效益分析:建设1栋高标准温室大棚~年产蔬菜2万公斤~按每公斤平均4元计算~年产值为8万元~去除成本年纯收入可达5万元。100栋蔬菜大棚年纯收入500万元~2年即可收回全部投资~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第二章项目背景 蔬菜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特殊商品~是人们保持膳食平衡的重要食物。蔬菜生产属劳动密集型产业~是生产高效农业项目之一~也是农民增收的主渠道。大青沟镇地处尚义县政治、经济、商贸、交通中心~具有发展设施农业的特殊优势。为促进菜蓝子工程的健康发展~确保城镇及周边乡镇居民四季蔬菜的均衡供应~计划

在大青沟镇大青沟村新建高标准日光温室蔬菜大棚示范区~新建高标准温室大棚100栋。 大青沟镇地处冀蒙交界~位于尚义县北30公里处。土地总面积187.54平方公里~全镇辖14个行政村~55个自然村~1个居委会。境内东商、张尚、大康三条公路横贯~区位优越~交通便利~电力、通讯发达~商贸流通活跃。自古以来就是尚义及至坝上地区一个重要的经济发展区域。2009年地区生产总值2.08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00万元~全镇财政收入7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60元。紧紧围绕全县打造三个经济集聚区发展战略~该镇的经济发展规划是:以生态经济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总纲~以“三带”建设为重点~全力抓好种植业节水增效、畜牧业改良扩规、农畜产品加工流通、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服务业生产加工等项工作~加快打造坝上最大的商贸流通集聚中心区步伐。“三带”:即在镇西部~依托2.3万多亩的蔬菜种植基地、蔬菜交易市场、恒温库群、蔬菜深加工厂~形成蔬菜建设集聚带, 在镇东部~依托草业基地、奶牛养殖园、饲草饲料加工厂、牲畜交易市场~形成畜牧业建设集聚带,在城区内~围绕新区建设~形成商贸物流集聚带。加强“商贸物流集聚带”建设~形成镇域经济亮点。围绕全县打造三个经济集聚区的发展战略~按照要实现集聚、集约发展~资源优化配臵和保护生态环境原则~高标准、高起点编制了城区建设规划~重点规划了主干路网、工业区、农业产业区~商贸物流区、小康住宅区和生态旅游区~形成了“四纵六横”建设格局。该镇借助东商线交通契机~积极争取资金~完成旧街道改造4公里~把旧城区现有街道翻新。建设了宽40米、长1000米的青湖大街~配套安装好路灯~栽种好树木~作为新城区的一条主街道。建新旧区连接线2公里~实现新旧城区的联接。在商贸物流区积极引资~建设小商品批发市场~依托区位优势与物流业基础~把该镇建设为覆盖周边地区的商品批发市场。加快城镇绿化步伐~合理规划设臵城镇绿地、公园和广场~突

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标准

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标准 一、小麦示范园 (一)规模标准:冬小麦示范园集中连片在1万亩以上。 (二)工程措施标准:有田、林、路、渠、机、电、井、滴灌“八配套”标准,实现耕、种、收等主要生产环节实现全程机械化。 (三)滴灌高产高效模式化栽培技术标准包括:选用优种及品种搭配技术、滴灌技术、氮肥控释肥技术、有机沃土培肥技术、病虫害统防统治技术、推广秸秆还田、复播油葵两熟制技术、灾害性气候预警和灾后管理技术等集成配套综合技术。(四)管理机制标准: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或农场企业为载体,建立现代经营模式,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实行统一整地施肥、统一播种、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技术培训、统一收获“五统一”管理模式。培养一批高素质种粮大户(100亩以上)或合作社(千亩以上),配备相应数量的农艺工,并建立完整的生产管理记录或档案。 (五)产量效益标准。小麦长势均匀,平均亩产量达到450公斤以上。 二、玉米示范园 (一)规模标准:种植集中连片,面积在1万亩以上。 (二)工程措施标准:田间工程措施完善,达到田、林、路、渠、机、电、井、滴灌“八配套”。 (三)技术标准:选用高产、耐密紧凑型优良品种,集成地膜栽培、精量点播、缩行增株、节水灌溉等与良种相配套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确保新品种、新技术应用率达到100%;实现品种、整地耕种、肥水管理、防治病虫、机械收获“五统一”管理模式,耕地、播种、收获全程机械化作业。 (四)管理机制标准:建立现代经营模式,大力培育专业化生产合作社(千亩以上)、种粮大户(100亩以上)及植保专业联防队等专业化服务组织,建立完整的生产管理记录或档案。 (五)产量效益标准:农区玉米平均亩产900公斤以上,牧区玉米平均亩产连年稳定在700公斤以上。 三、棉花示范园 (一)规模标准:种植集中连片,面积在1万亩以上。 (二)工程措施标准:田间工程措施完善,达到田、林、路、渠、机、电、井、滴灌“八配套”。 (三)技术标准:选用优质高产抗病、虫品种,统一供种,优种率达到100%,全部采用机采棉种植模式、滴灌技术、精量半精量机械化播种;实现整地播种、灌溉施肥、田间管理、病虫防治全程机械化;推广机械采收示范3000亩以上,智能化灌溉示范1000亩以上。 (四)管理机制标准:建立以土地为主的生产资料合作联营模式,大力培育棉花生产合作社(千亩以上)、植棉大户(100亩以上)及植保专业联防队等专业化服务组织,并建立完整的生产管理记录或档案。 (五)产量效益标准:平均亩产皮棉150公斤以上,“三丝”含量符合国家标准。 四、蔬菜及特色作物示范园(加工番茄、辣椒、洋葱等) (一)规模标准:设施蔬菜示范园规模在3000亩以上,因地制宜地选择温室棚型结构,集中连片面积(设施内面积)达到300亩以上;达到“十有”标准(即有技术规程、生产档案记录、专业合作组织、技术负责人、基地管理负责人、产品

无公害大棚蔬菜生产基地开发建设实施方案

无公害大棚蔬菜生产基地开发建设实施方案 无公害大棚蔬菜生产基地开发建设实施方案 为进展蔬菜生产,保障市场供应,保护市场菜价稳固,根据市政府《关于加强“菜篮子”工作的意见》与《关于承德中心城市无公害大棚蔬菜生产基地开发建设专题会议纪要》精神,特制定2011年度承德中心城市大棚蔬菜基地开发建设方案如下: 一、项目必要性 随着承德中心城市建设步伐加快,环城市周边大量蔬菜基地被征用,原有供应中心城市叶类菜的3000余亩高产稳产田只剩不到1000亩,而同期吃菜人口已增至30余万人,同时出现城市菜源流向县城与乡镇的新趋势,导致中心城市蔬菜供应出现季节性、阶段性矛盾,菜价长期高位运行。进展大棚蔬菜,有利于增加单位面积的蔬菜特别是叶类蔬菜产量,有利于防寒防涝与抗灾度淡,有利于增强蔬菜种植的示范效应,引导社会力量进展蔬菜生产,对保障承德中心城市蔬菜供应将发挥积极作用,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着力民生、着力民心”工作要求的具体表达。 二、建设规模:无公害大棚蔬菜生产基地200亩,分若干片区建设。 三、基地选址:承德县六沟镇辖区内。 四、补助标准 (1)竹大棚(棚高不低于2.8米,宽不低于6米,棚内拱间

距不超过100cm,拉杆很多于3根)每平方米补助6元。 (2)钢架大棚(棚高不低于2.8米,宽不低于6米,棚内拱间距不超过80cm,拉杆很多于3根)每平方米补助40元。 (3)田埂三面硬化(厚5cm×宽30cm)每千米补助20000元。 (4)机耕道路硬化(厚10cm×宽3m)每千米补助40000元。 (5)配套的蔬菜分拣、整理,肥料、农药储存,农机具存放,蔬菜农残检测室等生产经营管理设施,钢筋混凝土结构与钢结构建筑用房按建筑面积每平方补助300元,砖木瓦结构每平方米补助200元,简易搭盖不予补助;排灌水利设施与供电设施建设视情适当补助。 五、申报对象 务必具有成片种植大棚蔬菜技术与管理经验且资信良好的社会组织与个人,新建钢架大棚生产基地与省市直控蔬菜生产基地扩建项目可优先安排。 六、建设要求 1、大棚用途务必用于蔬菜种植。 2、每个生产基地建设用地务必集中连片30亩以上,其中:大棚使用面积不低于25亩。 3、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基本齐全,道路、田埂要硬化。 4、土壤、水、空气等符合无公害蔬菜基地。 5、管理制度完善,生产管理规范,严格执行农业投入品管理等规定。 6、项目承办业主务必取得种植、销售蔬菜的工商营业执照。

蔬菜基地建设规划方案

蔬菜基地建设规划方案 一、基地选址 基地选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土地肥沃程度、阳光充足程度、水源 是否充足、道路交通是否便利以及与市场的距离等。选址应尽量选择土地 肥沃、阳光充足、水源充足、靠近市场和交通便利的地方。 二、基地规模 基地规模的大小要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能力来确定。一般来说,一个 中等规模的蔬菜基地应该有100亩以上的耕地。当然,具体规模还要根据 基地投资、管理和销售能力等综合因素来确定。 三、设施建设 1.温室大棚:建设适量的温室大棚,以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增加蔬 菜的产量和质量。可以选择设施先进、通风良好、节能环保的温室大棚。 2.配套设施:包括灌溉系统、排水系统、电力供应系统等。确保灌溉 水源充足、提供良好的排水条件、稳定的电力供应。 四、种植选择 1.根据市场需求和基地条件来选择蔬菜的种类。优先选择市场需求较大、种植管理较简单、抗病虫害能力较强的品种。 2.种植技术要熟练掌握,包括育苗、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知识。 五、管理与机械化 1.培训专业人员,提高管理水平。包括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肥料 施用等方面的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技能水平。

2.引进机械化设备,提高生产效率。例如,引进农用机械设备,如喷药机、播种机、收割机等,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劳动力成本。 六、销售渠道和市场营销 1.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与农贸市场、超市、餐饮等相关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确保稳定的销售渠道。 2.做好市场营销工作。制定市场营销策略,提升产品形象,进行品牌推广和宣传,提高产品竞争力。 七、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1.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采取有机肥、生物农药等绿色种植方式,保护土壤生态环境。 2.合理规划土地利用,保护水源和生物多样性。 3.推广循环农业,如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农田旋作等,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蔬菜基地的建设需要充分考虑选址、规模、设施建设、种植选择、管理与机械化、销售渠道和市场营销、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等多个方面的因素。只有全面考虑这些因素,并制定合理的规划方案,才能建设出高效、环保、可持续发展的蔬菜基地。

《蔬菜种植标准化实施方案》

《蔬菜种植标准化实施方案》海拉尔农业发展园区蔬菜种植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实施 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高科技为先导,坚持科学规划、区域布局、规模经营、集中管理的原则,用工业化理念新视角,推动蔬菜种植技术的大改进和蔬菜种植模式的大普及,促进生产方式转变,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农业标准化品牌,形成市场带动基地、基地联农户的产业发展格局,把农业发展园区建成海拉尔最大的蔬菜种植基地,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使农民和企业从中受益,促进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二、目标任务 通过实施该项目,进一步提高海拉尔区蔬菜产量和品质,培育一批农业产业化经营基地,打造一批绿色无公害蔬菜品牌,促进蔬菜规范化、标准化、设施化、集约化发展,促进项目区群众增收致富。 (一)经济效益 蔬菜基地种植标准化示范200亩,亩增产8%,可有效地促进农民节本增收。 (二)社会效益 通过蔬菜基地种植标准化生产建设项目的实施,可培训农民技术骨干,普遍提高农户的科技素质,可以加快海拉尔区蔬菜产业化进程,实现蔬菜种植标准化、脱毒化、自给化、专用化,进一步抢占蔬菜市

场,把奋斗镇建成全市最大的蔬菜种植基地。 (三)生态效益蔬菜基地种植标准化的大面积推广运用,使得农户化肥和农药施用量减少,生态系统化学污染减轻,毒害性物质积累和残留减少。极大地减少了农药、化肥对土壤、空气、水源的污染,同时也增加了植被覆盖,有利于海拉尔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 四、工作重点 1、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在广泛收集资料、综合考察分析、科学进行论证的基础上,结合县情实际,从综合规范、良种推广、种植管理、害虫防治等方面入手,抓好组织实施工作,加强标准推广,实现科技成果转化,推动蔬菜种植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全面做好宣传发动工作。相关镇和部门要抓住有利时机,采用各种方法,大力宣传蔬菜种植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建设的重要意义,发动群众,大力发展蔬菜种植产业,尽快将政府的决策变成群众的实际行动,为发展县域特色经济奠定良好基础。加大对蔬菜种植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建设工作的宣传和报道,扩大海拉尔区蔬菜种植标准化的知名度,促进特色产业发展壮大。 4、认真开展检查验收工作。在总结示范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蔬菜种植技术规范和操作技术规程,不断提升标准化水平。严格按照《国家质监总局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考核验收办法》,逐项进行自查完善和巩固提高,保证示范任务全面完成,并按时上报项目验收申请报告,迎接上级对海拉尔区蔬菜种植标准化示范区项目的全面考核验收。

蔬菜基地建设规划方案(4篇)

蔬菜基地建设规划方案 为了解决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吃菜难的问题。按照____省政府 ____下发的[____]____文件“农村寄宿制中小学校学生蔬菜基地建设,要按照小学生生均____m2以上,中学生生均____m2以上的标准”的要求。从当地的实际出发,争取____及有关部门的理解与支持,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建设蔬菜基地为重点,建设学生劳动实践场所,既解决住校学生吃蔬菜难的问题,又解决了学生劳动实践活动场所问题,既改善了学生的生活条件,又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设创造了条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居峪小学地处贫困地区,学校规模小,农村人口比较分散,学校有____多学生寄宿,他们一个星期回家一次,很难吃到新鲜的蔬菜,这样就造成了寄宿学生整体缺乏维生素的营养不良状况,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成长发育。为解决这些孩子的吃菜问题,在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持下,我校采取多种形式解决了蔬菜基地问题,实行种蔬菜与实践教育相结合,根据蔬菜基地生产需要,安排学生劳动技术教学,把教学和劳动实践结合,并且聘请当地经验丰富的种植人员进行管理,使基地出产蔬菜品种多样,为学生提供了新鲜蔬菜。居峪小学是一所村级完小,现有学生____人,其中住校生____人,现有蔬菜基地____亩,学校根据教育教学的实际,建立了基地管理制度、师生安全保障制度、学生劳动实践的考核和奖励制度、教师指导实践活动的考核制度,以制度确保基地正常运行,按时令合理安排生产,按课程需要安排实践活动。学校蔬菜基地实行“班田制”管理模式,即学年初学校把菜地划分到班级,班主任就成了“责任地”的“户主”。为了解决

一部分班主任“不擅长种菜”的实际问题,也为了提高菜的质量和数量,主抓菜地建设的学校领导根据季节和地域气候等实际情况,统一要求所种菜的品种、播种的时间, 并抽调后勤人员现场指导。在菜园的管理上,劳动技术课教师结合专业课教学,有针对性地向学生传授锄草、间苗、施肥、除虫、采摘、清洗等知识,并现场指导,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种菜的兴趣,也锻炼了学生的劳动能力。学校种植的白菜、茄子、苞菜、萝卜、冬瓜、南瓜、四季豆、大葱、蒜苗等蔬菜,每年产量达____万多斤,使学校的蔬菜供应不断档,确保每周为住校生提供新鲜蔬菜。 该校还以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为质量标准,土地肥力、栽培品种、种植季节、病虫发生实际情况、肥料安全使用管理等,都由专人负责、统一采购,根据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施肥要求,结合本地蔬菜生产的土壤肥力、品种布局等实际情况,农家肥要经过高温发酵达到无害化标准后方可施用,根据各种不同蔬菜品种选用适宜的肥料种类,采用科学的平衡施肥方法,不得超量施用化学肥料,要以有机肥为主、化学肥料为辅,施肥方法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尽量少用或不用化学肥料。 学校对蔬菜基地的建设、管理、使用都作了较具体的安排,并规定蔬菜基地的检查评比结果纳入后勤管理人员目标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决定其工作成绩,另外学校每年为每亩基地补助____元,用于购买种子、肥料等原料,成品蔬菜以低于市场价进入食堂,收入用于聘请管理人员的生活补助和购买生产工具。 实践证明该校的这种管理机制是行之有效的,但是这些收入还不够学生生活需求,年初学校已经和政府及有关部门接洽,再争取一些

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建设标准

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建设标准 一、选址要求 1.基地选址。必须在城市建设规划范围之外,处于基本农田保护区域内,土壤基础条件好、周边无污染。要远离交通主干道100米以上,基地周围3公里以内没有污染企业,土壤、灌溉水、大气等符合国家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标准;已建蔬菜基地周围有化工企业的,化工企业或蔬菜基地一律搬迁至3 公里以外,并建隔离带。 2.产地环境。应选择在生态条件良好,不受污染源影响或污染物含量限制在允许范围之内,具有可持续生产能力的农业生产区域。土壤重金属背景值高的地区,与土壤、水源环境有关的地方病高发区不能作为蔬菜基地。蔬菜基地空气中各种污染物含量不应超过附表1 所列的浓度值;蔬菜基地灌溉水中各项污染含量不应超过附表 2 所列浓度值;蔬菜基地各种不同土壤中的各项污染物含量不应超过附表3所列的限值。 3.地形地貌。选择在相对平缓地建设,坡度控制在25°以内。

4.交通。应紧邻公路或已经规划农村公路建设的通达区域。合理配备田间机耕道、板车道、田间便道,满足蔬菜生产要求。 5.土壤。建设区域应符合土地利用规划,纳入基本农田管理、有明确的区域范围,按小流域或灌区统一规划实施。耕地经开发整治后,做到地平土碎,土层深厚(活土层大于20 厘米),土壤肥沃,保水保肥性能好。 6.排灌。基地水源有保证,伏旱季节40天无雨能保灌溉,其它季节70天无雨能保灌溉;雨季能排渍,防洪有保障,排水有出路,日降雨量150毫米不受淹,特大洪水有对策。 7.综合利用。蔬菜基地经整治后有利于调整农业结构、扩大复种指数,开发秋冬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对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有示范带动作用。 二、建设内容与标准 (一)排灌设施 充分开发河流与地下水资源及天然降雨,合理布局和修建灌排水沟、拦山沟和动力提灌或塘、库蓄水设施,提高抗灾能力和水源利用。地面排水工程按十年一遇标准设计,三日暴雨不淹田,一日内排除积水,干旱能满足蔬菜

绿色有机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绿色有机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 总论 1.1 项目背景 1.1。1 项目名称及建设单位 项目名称:绿色有机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项目 项目建设单位:沁县飞麟蔬菜种植有限公司 项目单位法人代表: 1。1。2 建设性质:新建 1。1.3 建设地点:沁县郭村镇圪垯村 1.1.4 建设工期:21个月,即2011年6月至2013年2月 1。2 项目概况 1.2。1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项目建设用地1000亩,建设日光节能温室大棚50座和春秋棚100座,用地200亩,建设旱地节水绿色有机蔬菜标准化大田800亩。同时建设彩钢结构的办公、宿舍、包装车间及库房等30间,共600m2,场地硬化500m2,绿化500m2;建设8m宽田间道路(水泥路面)300m;打深井2眼(含泵管),建设蓄水池(兼消防水池)300m3,埋铺φ50~90输水管道6000m,以保证大棚和大田浇灌;购置安装160KVA变压器1台,架设供电网线1500m保证大棚及机井等用电;配备设备361台(套),其中运输车4辆,大棚王拖拉机5辆,CO2发生仪50台,喷雾器80台,卷帘机150台,放风器50台,WS—1型智能配方输出型土壤化肥速测仪、果蔬农药检测仪各1台,箱袋封口设备20套;并培训农民种植技术200人次.

种植800亩旱地节水绿色有机蔬菜标准化大田的200户农民,按照公司总体规划,自己投工投资,整地施肥,浇水用药,种植收获,由公司技术指导,免费供苗,统一收购产品,统一销售,形成品牌. 1。2。2 主要建设条件 1。2.2。1 交通通讯条件 项目区位于沁县郭村镇圪垯村,场地距郭村镇3公里,距沁县县城8公里,交通条件较好,为蔬菜外销提供了便利的条件。该公司配备有足够的程控电话、移动电话,计算机系统已联入国际互联网,并建有自己的网站,各类通讯畅通,信息来源广泛。 1。2.2.2 其它基础设施 项目区属于圪垯村的土地,供水由自备机井供应,供电需安设160KVA变压器,即可满足项目用电需求。 1.2.2。3 主要社会经济条件 项目区周边村民具有种植蔬菜的悠久历史和丰富的经验,又有充足的劳动力资源,通过培训可胜任工作;产品外运量除该公司承担外,还可委托社会车辆和商户车辆承担.该项目的社会经济条件良好。 1.2.3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该新建项目总投资为994。5万元,其中:建安直接费746。1万元,其它费用63.6万元,基本预备费64.8万元,全部流动资金120万元。 该项目资金筹措方式为:总投资994.5万元,公司自筹794。5万元,申请政府扶持资金200万元。政府扶持资金用于打井、上电、

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项目计划书

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项目计划书 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项目计划书 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项目计划书1 一、项目所涉产业发展现状 ㈠蔬菜生产基本情况 蔬菜是我镇重点农业产业之一,全镇常年栽培面积达2万余亩,拥有5亩以上蔬菜种植大户80余户。近年来,通过政策扶持、设施投入和技术推广,蔬菜生产发展迅速。但是,仍不能满足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求。主要存在农田基础设施落后,蔬菜设施栽培覆盖率低,生产管理粗放,经营主体规模小等问题。同时,随着xx镇中心镇建设步伐的加快,部分土地存在被征用开发的趋势,菜地面积将逐年减少。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我镇蔬菜产业持续、高效发展。为此,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加大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有利于加快土地流转,促进水改旱种植结构调整,丰富城区无公害蔬菜供应,实现蔬菜产业规模化、效益化和科技化发展,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㈡建设条件分析 ⒈自然环境条件 本项目位于xx镇xx村2组,该区域天然植被覆盖率高,植被资源丰富,光照条件好,土地集中连片,气候适宜,雨量充沛,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加之附近无工矿企业,空气清新,污染小,有利各种农作物的生长,适合建设无公害蔬菜基地。 ⒉市场需求分析随着xx区城市化建设的加快,城区面积进一步扩大,菜地面积逐年减少,本地蔬菜上市量有不断下降的趋势。目前,全区各菜场供应蔬菜有40%多依靠外地调入。今后,随着xx区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旅游经济和房地产等产业发展,城市人口聚集,蔬菜需求量明显增加。加快蔬菜基地建设,扩大生产规模,丰富蔬菜品种,增加本地蔬菜供应量成为当前农业结构调整和菜篮子工程建设的当务之急。

二、项目任务计划 ㈠年度目标与预期效益 按照建设计划,今年完成200亩蔬菜基地建设任务,使整个基地功能区基本具有独立的排灌系统,田间道路成网,渠道排灌畅通,设施设备齐全。蔬菜亩产量达到3吨以上。 本基地建成后,总体配套设施全面完善,提高了农田抗灾能力,引导农民发展无公害蔬菜,促进水改旱种植结构调整。蔬菜基地建成后,将在以下几方面发挥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⒈有利于城区无公害蔬菜的供应,确保居民的菜篮子质量安全、价格稳定、品种丰富和菜源充足。⒉有利于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规划区按每亩年产1.2-1.5万元计算,年总产值可达240-300万元,显示出较好的.经济效益和投资回报率。⒊有利于农业发展环境优化和改善,实现一次性投入长期利益的目标,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⒋有利于节水。按照节水农业的要求实现水改旱发展模式,基地全部安装喷滴管,实现节水灌溉,每亩田可以节约用水量305-327吨,有利于旱情的缓解。 ⒌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规划区蔬菜大棚每年亩产值1.2-1.5万元,每亩纯收入可达9000元以上。⒍有利于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如按200亩现在管理水平每人管理2亩地计算,可吸纳100个农村剩余劳动力。 ㈡项目建设区域 实施地点为xx镇xx村2组,新建规模200亩。耕地集中连片,全部为标准农田,蔬菜生产形成一定规模,示范带动效果较好。 ㈢项目建设内容 本项目主要新建蓄水池、引水渠道、钢架蔬菜大棚、喷滴灌溉系统、灯光配置等。具体为: ⒈蓄水池:新建蓄水池口,共1000立方,建设规格:10米×20米×2.5米。 ⒉引水渠道:新修引水渠1条,XX米,建设规格:0.4米×0.5米×XX米。 ⒊安装喷滴灌溉系统:

达州市常年性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达州市常年性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一、前言 为加强蔬菜生产基地建设,提高蔬菜生产效率和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安全蔬菜的需求。在这个背景下,本文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达州市常年性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实施方案,以便更好地推动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工作。 二、总体目标 1. 常年性蔬菜生产基地建设要实现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集约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益和优质蔬菜产量。 2. 实现遵循绿色有机农业的发展方向,以安全、健康、环保、节能为导向完成指定产量的高质量蔬菜种植。 3. 未来五年内,达州市蔬菜生产基地每年的总产量应在20万吨以上,建成现代农业模式示范区,并实现规模化、品牌化、社区化销售。 三、实施计划 1. 规划布局 建立以达川区、通川区、大竹县、宣汉县、开江县等重心区域为主的蔬菜生产基地,通过区域布局设计、产业组织建立等方式,实现规模化种植。 2. 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蔬菜生产基地生产设施和基础设施,包括温室大棚、灌溉系统、电子监测系统等,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3. 资金结构 在实施过程中,通过整合流动资金和融资机制,提高资金利用效率,保证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4. 奖励政策 政府应该建立一系列支持蔬菜生产基地的奖励政策,以促进蔬菜生产基地的优质化和标准化建设。 5. 种植管理和技术支持 建立科学、规范的种植管理制度,实施配套技术支持,保证蔬菜品种的优质化和量产。 6. 市场销售 通过与超市、餐饮企业等合作,实现蔬菜生产基地品牌化和一体化销售。 四、实现保障 为保证常年性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实施方案的有效实施,需要以下保障: 1. 增加资金投入,为项目实施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 2. 完善蔬菜生产基地管理机制,加强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监管,保证项目的健康发展。

蔬菜绿色标准园建设实施方案

蔬菜绿色标准园建设实施方案 一、项目背景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和环保意识的增强,蔬菜消费量逐渐增加。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同时保护环境和人民健康,蔬菜绿色标准园建设成为迫切需要。 二、项目目标 1. 建设一批符合绿色标准的蔬菜种植园,提供安全健康的农产品给市民。 2. 推广绿色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蔬菜生产效率和质量。 3.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减少农药和化肥使用,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 三、项目内容 1. 选址和规划 a. 选择土地肥沃、水源充足且易于管理的区域。 b. 制定详细的园区规划,包括温室、露天种植区、设施农业 区等。 c. 确定蔬菜种植的种类和数量,满足市场需求和品种多样化。 2. 绿色种植技术和管理 a. 采用有机种植技术,减少对化肥和农药的依赖。 b.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c. 合理选择土壤调理剂,改善土壤肥力和结构。 d. 定期监测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3. 绿色标准园建设

a. 建设高标准的温室和设施农业设施,保证蔬菜生长环境的稳定和优良。 b. 安装智能化管理系统,实现自动化控制和监测。 c. 建设标准化的生产流程和管理制度,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和一致性。 d. 加强人员培训和技术支持,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操作技能。 4. 环境保护措施 a. 采用农药和化肥替代品,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b. 加强生态系统保育,保护生物多样性。 c. 合理利用农作物秸秆和有机废弃物,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五、项目实施计划 1. 项目启动阶段(2022年1月-2022年3月) a. 确定项目组成员和职责分工。 b. 开展项目前期调研,明确选址和规划。 c. 制定项目实施计划和预算。 2. 建设阶段(2022年4月-2023年12月) a. 招标、选址、土地准备和土地整理工作。 b. 设计和建设温室和设施农业设施。 c. 采购种子、肥料和农药等生产资材。 d. 建设蔬菜种植区和设施农业区。 e. 实施绿色种植技术和管理。 3. 运营阶段(2024年1月-)

蔬菜基地建设方案.

蔬菜基地建设方案 为了切实加快我市蔬菜基地建设,满足日益增长的蔬菜市场需求,保障城市供应,稳定蔬菜价格,促进蔬菜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顺利完成2010年新建5000亩蔬菜基地民生工程任务,现结合本地实际,拟定安庆市城郊建立5000亩蔬菜基地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发展现代农业的总体要求,以保障市场供应、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劳动力就业为目标,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努力实现全市蔬菜产业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管理集约化、产品优质化和市场多元化;积极发展订单生产,开发无公害蔬菜和绿色蔬菜基地,加大对专业村、专业户扶持力度;依靠科技进步,稳步扩大蔬菜种植面积,提高单产,改善品质,增加本地蔬菜的市场占有率,促进全市蔬菜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目标任务。根据蔬菜供求特点和市场潜力,我市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项目的重点是立足本市市场,依托合肥、池州、铜陵及周边城市市场,大力发展设施栽培和特色、精细蔬菜品种,不断提高产品品 质和档次,逐步扩大生产规模;以优质、快捷、早熟和规模生产占领市场。2010年市郊将新增各类蔬菜基地5000亩,其中常年菜地2800亩,季节性菜地2200亩。 二、主要措施 (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规划建设5000亩蔬菜基地,主要分布在大观区、迎江区、宜秀区、开发区和皖河农场。其中皖河农场新建菜地1500亩,大观区新建菜地1600亩,迎江区新建菜地650亩,宜秀区新建菜地850亩,开发区新建菜地400亩。

(二)实行项目申报制度和“一图一表”管理制度。各区、乡(镇)要按照市的安排布局,制定项目规划和施工图纸,实行项目申报制度,明确实施地点、面积及品种等。要严格推行“一图一表”管理制度,即以区、乡(镇)为单位绘制蔬菜种植分布示意图和实施农户登记表,并按施工图纸进行验收。验收资料要包括项目规划、地块名称和图纸、种植面积、种植模式、品种名称等内容。“一图一表”将作为检查验收的主要依据。 (三)建立考核制度,实行双向承包。建立和完善蔬菜产业发展责任制度和目标考核制度。大力推行“行政干部包任务,技术干部包技术”的双向承包责任 制。市政府将把蔬菜生产作为年度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各区也要完善考核制度,层层签订责任状,认真落实目标管理考核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要做到任务分配到地块,责任明确到人。 (四)完善技术服务体系。市农委成立技术专家组,统筹解决全市蔬菜产业发展的技术问题,健全和完善区、乡、村三级技术服务体系。各区要成立蔬菜生产技术服务组,负责当地的蔬菜生产规划和技术服务;乡(镇)以农技服务中心技术骨干为主,成立蔬菜生产技术服务队,负责本辖区商品蔬菜生产技术服务,聘请村级农技员负责指导本村的蔬菜生产。要依靠科技,注重改善产品质量、增加市场竞争力,提高种植效益。要大力推广“猪—沼—菜”循环经济种植模式,合理施肥用药,尽量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有条件的乡镇要逐步开展蔬菜基地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增加注册商标,扩大市场份额。 (五)整合社会资金,加大投入力度。落实《安庆市城郊蔬菜基地建设奖补办法(试行》,市级财政每年将从支农资金中安排对全市城郊“菜篮子”工程建设投入150万元以上,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以加强蔬菜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各区财政要采取措施, 增加本级财政对“菜篮子”工程的投入。市、区每年要争取新菜地的建设和老菜地的改造项目,对已经规划的蔬菜基地,各级政府要将其列入基本农田加以保护。要逐步建立以龙头企业和农民投入为主体,财政支持、信贷扶持的投入机制。扩大

绿叶菜生产核心基地建设标准

绿叶菜生产核心基地建设标准 1.基地环境良好。绿叶菜生产核心基地选择生态条件良好,远离污染源的区域,基地内土壤、空气、灌水符合蔬菜产地环境条件的要求。同时基地内水、电、路配套,具有较好排灌设施和大棚保护地设施。无田间窝棚搭建,做到田边棚间无杂草,沟系畅通无杂物,保持良好的场容场貌。 2.经营主体诚信。绿叶菜生产核心基地建设的主体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或农业生产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且基地内做到茬口有安排计划,农业投入品统一经营。凡经营主体有乱搭乱建田间窝棚、使用违禁农药、不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不按时支付土地租金等行为的,其经营的蔬菜基地不得作为绿叶菜生产核心基地进行扶持。 3.种植面积有保证。绿叶菜生产核心基地常年种植绿叶菜面积要占到生产基地面积的50%以上,单个基地绿叶菜常年种植面积不少于50亩。种植品种以青菜、鸡毛菜、杭白菜、油麦菜、生菜、米苋、菠菜、芹菜、茼蒿、蕹菜等品种为主。 4.种植模式绿色化。推广应用商品有机肥,鼓励绿叶菜生产核心基地使用蔬菜专用配方肥,减少化学肥料使用量。推广应用水肥一体化,通过注肥泵、移动式喷灌等施肥形式,不断提高肥料使用效率和减轻菜农工作强度。应用菜田土壤保育、生态栽培及机械化技术,提升绿叶菜周年生产效益。加强尾菜资源化循环利用,做到清洁生产。

5.档案记录齐全。设立农资仓库,做好农药等农资进出库登记和使用情况等记录,实现可追溯。做好农药包装物和农膜回收。在生产过程中,及时做好田间生产档案记载。 6.产品质量安全。推广应用“四诱一网”,即杀虫灯的灯诱、黄板蓝板的色诱、性诱剂诱杀、食诱剂诱杀和防虫网阻隔等绿色防控技术集成与示范应用,减少病虫害发生基数,努力做到少用化学农药。绿叶菜生产核心基地不得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做好上市绿叶菜农残检测工作,保证产品质量安全。 7.产销对接畅通。加强与城区范围内(吴江、吴中、相城、姑苏、园区、新区)超市、学校、社区、批发农贸市场及互联网电商平台的产销对接,不断提高绿叶菜产销对接的深度和广度。同时推进蔬菜仓储冷链物流发展,引导绿叶菜生产向商品化方向发展,提高流通效率,减少流通损耗。

蔬菜育苗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蔬菜育苗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蔬菜育苗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发展壮大我市菜篮子蔬菜产业,以绿色生产、品质提升、农产品质量追溯、数字化建设、品牌打造为主攻方向,扶持发展建设一批生产规模适度、利益联结紧密的绿色高标准蔬菜生产基地,现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项目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为持续巩固加强菜篮子生产能力建设,调整优化蔬菜产业结构,坚持种植模式多样化、销售渠道多元化、群众受益最大化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新型生产经营主体、龙头企业(合作社)的辐射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以绿色生产、品质提升、农产品质量追溯、数字化建设、品牌打造为主攻方向,统筹蔬菜品种、种植区域布局,重点扶持发展一批生产规模适度、利益联结紧密的绿色高标准蔬菜生产基地,推动蔬菜产业提档升级。 二、建设内容及评审标准 (一)基地建设。具备一定的规模化、组织化程度,生产基地(园区)规模露地蔬菜300亩以上(设施蔬菜100亩以上),连续土地流转经营年限不少于3年,生产经营情况稳定。一是选址科学

合理,选择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土地肥沃、集中连片,水、电、路设施配套、排灌便利的地块。二是基地(园区)管理规范,制度完善,档案规范齐全,标识标牌完备,各项生产管理制度落实到位,环境整洁卫生。三是具有较强的辐射带动作用,基地(园区)配备至少1名具有初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技术人员长期开展田间管理和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指导服务,并在重要农时节点组织开展生产技术观摩培训,示范带动周边农户绿色经营。 (二)推行标准化生产。推广应用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实现蔬菜生产绿色发展。未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工作的申报主体一律不予通过。一是选用植株生长健壮、无病虫害、苗强苗壮的标准化穴盘苗适期定植,合理安排茬口,根据目标上市时间,科学确定育苗、定植时间。二是大力示范推广应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推广设施标准化建造、轻简化栽培、集约化育苗、秸秆生物反应堆、蚯蚓粪还田生态种养、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绿色防控、农机农艺融合等减量增效技术措施,提升蔬菜品质和市场竞争力。三是田间操作管理规范,全过程农事操作和化肥、农药等投入品使用档案记录完整、无误。四是蔬菜商品性佳,根据目标市场要求,明确分级采收标准,产品商品性状优良,唱优唱响银川蔬菜口碑。五是采后包装处理规范,有明确的产品品牌标识和统一产品包装。六是.基地生产的农产品纳入市级农产品

广西地方标准《蔬菜基地基本要求、基础设施及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附件11 广西地方标准《蔬菜基地基本要求及基础设施管理规范》 (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一、背景和意义 随着中国经济增长进入发展新常态和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势必成为下一个可靠的经济增长点。蔬菜产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蔬菜产业的增长对农业经济的增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膳食结构不断完善,人们对蔬菜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造成优质蔬菜供不应求的局面。未来蔬菜市场主导方向是向无公害、高质量、多品种、卫生、向新鲜多样型转化,无公害蔬菜生产和加工前景广阔。 田东县位属“天然温室”、“南菜北运基地”的右江河谷地带,适合于栽培各类蔬菜,因此在田东县平马镇合恒村建设蔬菜基地,对于实现“清洁乡村”“生态乡村”“宜居乡村”“幸福乡村”和完成“平马镇合恒村(那恒屯)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建设意义重大。 我区的蔬菜生产标准化、规模化和现代化建设还缺乏统一的技术指导,为真正实现蔬菜产业的可持续、保生态和惠民生,迫切需要制定有关指导蔬菜生产的广西地方标准《蔬菜基地基本要求及基础设施管理规范》。 二、项目简况: (一)任务来源 《蔬菜基地基本要求及基础设施管理规范》广西地方标准由田东

县人民政府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立项,并列入《自治区质监局关于下达2015年第一批广西地方标准制定(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桂质监函〔2015〕157号)文件中,由田东县质量技术监督局等单位共同起草,计划2015年完成。

(二)参与单位 本标准起草单位有:田东县质监局、百色市质监局、田东县农业局、临桂县质监局、广西标准技术研究院。 (三)参与人员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有:黄忠、辛华鲜、孙燕、黄志伟、黄庭团、郭晨琳、白云霞。 三、编写原则和依据 (一)原则 本标准遵循全面、合理、可行的原则,力求做到规范、指标明确、操作易行、注重普适性、实用性和引领性。 (二)依据 本标准依据GB/T 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编写。 引用的规范性文件有: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农业部蔬菜标准园建设规范

农业部蔬菜标准园建设规范(试行) 时间:来源:互联网阅读数: 按照农业部蔬菜标准园创建方案的要求,为规范创建工作,统一验收标准,特制定本规范。 一、园地要求 (一)环境条件。标准园的土壤、空气、灌溉水质量符合相关蔬菜产地环境条件行业标准,废旧农膜须全部回收。 (二)标准园规模。设施蔬菜标准园集中连片面积(设施内面积)亩以上,露地蔬菜标准园集中连片面积亩以上。 (三)功能区布局。标准园具备农资存放、集约化育苗、标准化生产、产品检测、采后商品化处理等功能区,配备必要的设施设备,且统一规划、科学设计、合理布局。 (四)菜田基础设施。园内水、电、路设施配套,确保涝能排、旱能灌、主干道硬化。 (五)温室与大棚。日光温室按照合理采光时段和异质复合蓄热保温体结构原理设计建造,严冬季节室内外最低温度之差达到℃以上。塑料大棚按照合理轴线方程设计建造,坚固耐用、性能优良、经济实用。 二、栽培管理要求 (六)耕作制度。合理安排茬口,科学轮作,有效防治连作障碍。适宜蔬菜全面推行垄或高畦覆盖地膜栽培。 (七)品种选择。选用抗病、优质、高产、抗逆性强、商品性好、适合市场需求的品种,良种覆盖率达到。 (八)育苗要求。利用专门的育苗设施,采用穴盘或泥炭营养块等集约化育苗方式,集中培育、统一供应优质适龄壮苗,标准园内需要育苗的蔬菜采用集约化育苗。 (九)设施覆盖材料。设施栽培全面应用防雾滴耐老化功能棚膜,通风口及门覆盖防虫网防虫,夏秋覆盖塑料薄膜避雨和遮阳网遮荫,冬春多层覆盖保温节能。 (十)水肥管理。全面应用滴(喷)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基肥施用适量充分腐熟的优质有机肥,禁止使用城市垃圾、污泥、工业废渣和未经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 (十一)病虫防控。采用综合措施防控病虫害,露地蔬菜全面应用杀虫灯和性诱剂,设施蔬菜全面应用防虫网、粘虫色板及夏季高温闷棚消毒等生态栽培技术。科学安全用药,农药以高效低毒生物药剂为主,严格控制农药用量和采收安全间隔期,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及来源不明、成分含量标注不清的农药。实行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 (十二)采收上市。按照兼顾产量、品质、效益和保鲜期的原则,适时采收;严格执行农药、氮肥施用后采收安全间隔期,不合格的产品不得采收上市。

蔬菜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角奎镇蔬菜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随着农业生产发展步伐加快,传统的土地承包经营方式严重制约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千家万户的传统小生产经营模式已不能适应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发展需要,为切实加快我镇蔬菜基地建设,满足日益增长的蔬菜市场需求,保障城市供应,稳定市场蔬菜价格,促进蔬菜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打造“一村一品”的种植发展模式,提高农产品产量及质量,走农产品规模化、市场化、产业化、无公害化发展道路,提高农民群众收入,促进农业增效,农村发展。镇政府通过进一步探索土地流转模式,拟在拖脚村及半边街村打造1000亩以上蔬菜连片种植基地。现结合角奎镇实际,特拟定角奎镇蔬菜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任务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发展现代农业的总体要求,以保障市场供应、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劳动力就业为目标,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努力实现全镇蔬菜产业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管理集约化、产品优质化和市场多元化;积极发展订单生产,开发无公害蔬菜和绿色蔬菜基地,加大对专业村、专业户扶持力度;依靠科技进步,稳步扩大蔬菜种植面积,提高单产,改善品质,增加本镇蔬菜在县城的市场占有率,促进全镇蔬菜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目标任务。 根据我县蔬菜供求特点和角奎镇地处县城的地域优势,城镇化、工业化建设的市场潜力,在角奎镇拖脚村及半边街村建立1000亩以上连片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建设项目重点是立足于本县市场及依托周边城市市场,在拖脚村、半边街村大力发展设施栽培和特色、精细品种蔬菜栽培,不断提高我县蔬菜产品品质和档次,逐步扩大生产规模;以优质、快捷、早熟和规模生产的标准占领市场。

二、实施原则。 (一)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从当地资源条件和农民生产能力出发,合理规划布局,确定发展方向、发展模式、主导品种。 (二)坚持市场导向与政府推进相结合的原则。按照市场需求调整生产结构,组织生产经营。 (三)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坚持集中连片发展,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统一规划,逐步推进,稳步扩大生产规模。 (四)坚持农民自主、政策支撑的原则。坚持发动农民、依靠农民,充分调动农民发展果蔬生产的积极性。同时政府出台扶持政策,促进果蔬产业顺利发展。 三、发展思路和目标 (一)发展思路:围绕彝良县今后农业产业的调整方向和发展定位,突出蔬菜产业的生态化、市场化、产业化和高效益。按照“百亩起步、千亩连片、万亩发展”的要求,在拖脚村重点推进设施栽培,在半边街村实施连片种植,扩大种植规模,努力建设基地规模化、栽培设施化、生产科技化、品种特色化的彝良县蔬菜产业发展之路。 (二)目标任务:2012年至2013年,在拖脚村陆坪、菜坪、云坪、中坝、颜基、蒋沟、新寨、老寨、覃坪等9个村民小组投入100.00万元蔬菜项目资金在拖脚村打造1000亩以上蔬菜连片基地,在半边街村整合资金发展300亩以上连片蔬菜基地,打造以黄瓜、南瓜、白菜、辣椒、茄子、生姜、折二根、架豆、萝卜、葱、蒜、芫荽、马铃薯、莲花白等为主的优势主导品种,蔬菜基地主要采取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反季节蔬菜栽培技术,大力推广节本增效、轻简栽培技术、农机农艺结合技术、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等,使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入户率和到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