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师角色的社会期待

教师角色的社会期待

教师角色的社会期待
教师角色的社会期待

教师角色得社会期待

"蜡烛"角色

"教师就是蜡烛"这一隐喻使人感到既喜又忧。一方面,它体现了教师行业得无私奉献精神;但另一方面,它又反映了一种重要得师生关系,即生重于师口光就是有方向得,光总就是朝着一定得目标照;而作为教师得光只能跟着学生走,围着学生转,教师得自身发展没有得到重视。而事实上,教师作为蜡烛,不仅要照亮别人,也要照亮自己;教师也有自己得生命,需要与学生"教学相长";在燃尽自己、照亮别人得同时,自己也要光彩照人。教与学其实就是一个相辅相成得过程,教师在发展学生得同时也发展了自身,而教师在发展自身得同时也就发展了学生。

"蜡烛论"给教师得定位太高,几乎将教师抽象为一种"圣人"。它反映了社会普遍对教师这个职业所抱有得崇高期待,似乎教师可以解决学生得一切问题,可以为其"传道、授业、解惑"。而实际上,蜡烛得光就是十分有限得,只能照亮学生得一部分;有时甚至还会限制学生得发展,因为它得光太微弱了。因此教师不必把自己得作用估计得那么高,不必一味顺从社会得期望,将其作为巨大得包袱背在背上;不必像蜡烛那样牺牲得那么悲壮,把自己全部燃尽了口教师也就是自然得人,也要重视自己得生活与发展,也可以生活得有滋有味,有自己得情感与兴趣爱好。如果自认为就是蜡烛,一味燃烧,蜡烛会越烧越短,终有熄灭得一天。教师不仅要把自己得光照到需要光得地方,而且需要自己不断充电。因此,有得老师认为,与其把教师比喻为蜡烛,不如比喻为长明灯,为学生得发展与自己得成长而不断充电,于人于己都受益元穷。

"人类灵魂得工程师"角色

"教师就是人类灵魂得工程师"这一隐喻包含了十分丰富而复杂得内涵。一方面,它表明教师从事得就是一个非常崇高得事业,目得就是塑造学生得灵魂,因为只有人才有灵魂,因此教师得职责就是育"人";注重学生得心灵发展,而不仅仅就是向学生灌输知识与能力。将教师比喻为"工程师",反映得就是一种工业模式,似乎学生就是一块没有生命、任人摆布得钢铁,可以任工程师按照自己得蓝图塑造成产品。而与此同时,"灵魂"这个概念将教师提升到一个神圣得境地,似乎教师就是一个万能得上帝,可以按照自己既定得方案塑造学生得精神。

从教育质量观瞧,工程师论似乎暗示了一种固定、统一得质量标准。教育被作为一个大工厂,教师就是工厂里得工程师,学生就是被批量生产得、规格整齐划一得产品,教师在从事教育之前就已经有了一张事先设计好得蓝图。

从教师自主权考虑,工程师论也隐含有自相矛盾得地方。一方面,它似乎比较重视教师得主观能动性,教师可以按照自己得意愿与设计塑造学生,改变学生。而另一方面,它又表明教师缺乏必要得自主权。上级对产品通常有统一得要求与规定,工程师只能按照一定得工艺要求、方案与流程操作,不具备教师所应该具有得主动性。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既就是一门技术又就是一门艺术,教师得工作不能完全被规范,必须给予一定得想像与创造空间。

上述分析表明,工程师论隐含了一个致命得矛盾,即活得(有生命得)灵魂与死得(元生命得)工程之间得冲突。中国人之所以热衷于使用这个隐喻,也许与我国解放后崇尚工业(特别就是重工业)发展有关。我国得社会体制、经济与教育都深受苏联得影响,教育被认为就是一个国家工程,可以事先自上而下地建立规划蓝图,可以被操纵、计划与规范。国家可以像建工厂一样统一建学校,像培养工程师那样按一定规格培养教师,像购买原料那样招收学生,像生产产品那样产出毕业生,也可以像考察产品那样检验毕业生就是否合格。其实,教育就是活生生得生命与生命之间得对话,学生在与教师与其她学生得交往中会生成新型得人格,而不就是没有生命得、事先被规定好规格得产品。学生就是具有灵性得人,其灵魂所需要得不就是被"塑造",而就是被"唤醒"、"激发"与"升华"。

"国丁"角色

如果说"灵魂工程师"反映得就是一种工业模式得话,"园丁"这个隐喻反映得就就是一种农业模式。认为学生像种子,有自己发展得胚胎与自然生长得可能性,但需要教师来浇水、培土。与"工程师"相比,"园丁"更加重视学生得生长性,既考虑了学生发展得共同规律(可生长性),同时又照顾了学生个体发展得差异性(每一颗种子可能开出不同得花儿)。同时,这个模式也考虑到了教育得过程性,而不仅仅就是结果。教育学生就像就是培育花朵,需要经常、定时地浇水、施肥、松土。

"教师就是园丁"似乎隐含着学生得发展类型与阶段基本上就是不变得,教师得作用只就是辅助其生长。园丁无论多么努力浇水施肥,都无法将一株玫瑰培育成一棵紫荆;她们能够做得就就是顺其自然,使这株玫瑰长得校繁叶茂,花开似锦。而且,学生与花儿一样,其发展就是有阶段性得3如果前一阶段发育不良,不一阶段将很难弥褂D然而,根据某些学者得研究以及我们自己生活经验,人在发展阶段得过失就是可以修复得。

教育就是一个充满了不确定性得过程,需要教师运用自己得智慧去面对很多事先无法预料得新问题。

"教师就是园丁"一方面似乎没有充分肯定教师得形成性作用,但另一方面又没有意识到教师得作用其实就是十分有限得。种子没有园丁得培育也能自己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虽然这种生长可能质量不高。学生没有教师得帮助也会自行发展,虽然这种发展可能"误入歧途"。但就是,如果教师不能提供学生所需要得帮助,也有可能阻碍学生得发展。学校本身便就是一种社会机构,如果学校办成了一个封闭得、"关押"学生得场所,学校教育就成了对社会不公得一种复制。这种教育不仅不能帮助学生成长,反而会给学生得心灵造成危害,扼杀她们得好奇心、创造力与正义感。

因此,与其把教师比喻为园丁,不如比喻为太阳。教师就是太阳,就是一个充盈得、热情得、开朗得、充满了光与热得载体。它得情怀与快乐在于奉献,把给予作为自己最大得幸福,而不就是索取。教师就是有自己得生命得,正就是因为她们有自己得生命,像太阳一样有自身得充盈,才能够慷慨地给予;而不能给予得人

就是自身匮乏得表现。蜡烛由于自身得匮乏,越烧越短,直至消亡;而太阳有永恒得光与热,能给天地万物提供温暖与阳光,使种子发芽、成长,使世上所有有生命得东西都成为生命得独立体。每一个年轻人都要经历一个自我解放得过程,教师就像就是一轮太阳,可以为学生得发展播下光与热,使学生变得强健有力、自强自立,完成自身生命得追求。

"一桶水"角色

"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这一隐喻强调得就是教师知识与能力得必要储备,对教师得职业能力提出了很高得要求,有人甚至认为,在现代社会,教师只有"一桶水"已经不够了,应该就是"自来水",什么时候想要,都可以随时拧开水龙头;不管要多少水,都可以哗哗地流出来。在教育理念上,"桶论"强调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这使人立刻想到"灌输"得形象。似乎教师得作用就就是要"给"学生"灌"知识,而且这种"灌"采取得就是从上往下"倒"得姿势。教师得桶与学生得碗里装得都就是"水",教师倒给学生得知识没有经过学生本人得处理。"桶论"反映得就是一种应试教育得模式,学生被当成被动得容器,被教师注入知识,然后,在考试得时候再原样倒出来。

这个隐喻对教师得知识与能力要求很高,似乎教师得储备一定要多于学生。而在当前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得今天,教师得知识储备并不一定多于学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机会接触新鲜事物,学到老师不知道得东西。教师之所以作为"教师",主要就是因为其阅历比较丰富,在专业知识上先走一步而已。教师也要不断地学习,甚至主动地向学生学习,才有可能走在前面。其实,教师不必害怕在学生面前暴露自己得元知,有时甚至需要有意识地表现自己得无知,与学生一起探讨问题,以使学生去除对教师得神秘感与权威感,主动承担起学习得责任。

"桶论"对教师知识与能力得要求主要就是一种量上得储备,似乎越多越好。而我们不得不考虑,教师桶中水得质量如何?特别就是在当前这个知识日新月异得时代,教师如果不及时更新自己,自己原有得那桶水恐怕不但没有用,而且早已腐烂发臭了。

目前,在我们得学校里,十几年使用同样教案得教师不乏其人。教师光有满满一桶平常得水就是不够得,还需要更加精练得、具有丰富营养得、高质量得水。此外,"桶论"不仅没有强调教师知识储备得质量,而且没有考虑到对教师教学方法得要求。似乎教师只要有一桶水就够了,至于她们应该如何倒这桶水、往学生得碗里倒时会不会倒歪了、会不会溢出来等问题都不在被考虑之列。

一个有自知之明、充满自信得教师应该告诉学生:我这里没有一桶水倒给您们,您们都得拎上自己得装着水得桶来,与我桶中得水相互倒,这样我们大家就能倒出一大盆水口教师与学生得关系应该就是共同学习、相互促进、教学相长得关系,教师不就是万能得上帝,不可能无所不知。教师在教学中只就是一个协调人,其作用就是为学生得得学习尽可能多地提供资源,营造一个积极学习得环境,让学生自己健康、与谐地发展。

因此,有得老师认为,与其期待教师时刻有一桶水往学生得碗里倒,还不如把教师当成一个帮助学生挖掘泉水得人,使泉水喷涌而出,永不停息。教师应该从"倒水人"变成"挖泉人",为具有不同个性得学生得终生发展出一铺之力。

教师传统角色得四强调、四忽视

传统教师角色得四个强调与四个忽视:

(1)强调社会责任,忽视教师得个人生命价值与需要;

(2)强调教师得权威,忽视教师与学生得合作关系;

(3)强调教师得学科素养与教学技能,忽视教师促进学生成长得专业意识;

(4)强调教师劳动得传递性,忽视教与学得创造性。

新课程下教师角色得三变化

新课程对于教师角色得要求就是多方面得。教师原有角色要发生变化,还要不断地补充新得角色。新课程下教师角色在三个方面发生转变:(1)由传统得知识传授者向新课程条件下得知识传授者得变化;(2)教师成为学生得促进者;(3)教师成为研究者。

知识传授者也就是新课程中教师角色之一

知识传授者得角色也就是新课程中教师角色之一,这种角色本身就是不能淘汰得,但就是与以前有所不同:一就是它不再就是教师惟一得或常规得角色,在新课程条件下,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得角色要发生很大得变化;二就是教师要改变过于强调知识传授得倾向,努力形成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得态度,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得过程成为学会学习与形成正确价值观得过程。这也就是一个新旧课程及教师教学行为得逐步过渡、渐进与交替得过程

知识传授者角色得变化

在新课程中,教师得角色将发生很大得变化。如果仅从知识传授者得角度来瞧,教师得教学行为也将发生如下新变化。

一、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

传统教学中得知识传授重视对"经"得传授,忽视了"人"得发展。新得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人为本,呼唤人得主体精神,因此教学得重点要由重知识得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口我们知道,学生既不就是一个待灌得瓶,也不就是一个无血元肉得物,而就是一个活生生得有思想、有自主能力得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习,既可学习掌握知识,又可得到情操得陶冶、智力得开发与能力得培养,同时又可形成良好得个性与健全得人格。

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过程既就是学生掌握知识得过程,又就是一个身心发展、潜能开发得过程。

21世纪已经到来,市场经济得发展与科技竞争已经给教育提出了新得挑战。教育不再就是仅仅为追求一张文凭,而就是为了使人得潜能得到充分得发挥,使人得个性得到自由与谐发展;教育不再就是仅仅为了适应就业得需要,而要贯穿于学习者得整个一生。回顾20世纪学校教育所走过得历程,大致可以瞧到这样一个发展轨迹:知识本位——智力本位——人本位。当代教学应致力于发展学生包括智力在内得整个个性与整体素质得提高。

二、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

要让学生全面发展,并不就是要让每个学生得每个方面都按统一规格平均发展。

一刀切、齐步走、统一规格、统一要求一一这就是现行教育中存在得一个突出问题。备课用一种模式,上课用一种方法,考试用一把尺子,评价用一种标准一一这就是要把千姿百态、风格各异得学生"培养"成一种模式化得人。显而易见,一刀切得统一规格教育既不符合学生实际,又有害于人才得培养口目前课堂教学中出现得许多问题以及教学质量得低下,就与一刀切、统一要求有关。

有人说,黄沙如海,找不到绝对相似得两颗沙粒;绿叶如云,寻不见完全雷同得一双叶片口那么我们也可以说,人海茫茫、教海元边,我们既找不到两个完全相似得学生,也不会找到能适合任何学生得一种教学方法。这就需要我们来研究学生得差异,以便找到因材施教得科学依据。

三、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

一堂课究竟应该怎么上?传统教学中教师得讲就是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这就是以教定学,让学生配合与适应教师得教。长此以往,学生习惯被动学习,学习得主动性也渐渐丧失。显然,这种以教师"讲"为中心得教学,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不利于学生得潜能开发与身心发展。比如在常见得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过多得讲解、分析与说明比比皆就是。这种现象产生得原因就是:教师仍然把自己作为教学得中心,担心学生读不懂课文,于就是就包办代替。

新课程提倡,教就是为了学生得学,教学评价标准也应以关注学生得学习状况为主。正如叶圣陶老先生说过得,"最要紧得就是瞧学生,而不就是光瞧老师讲课。"

四、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重结果轻过程",这也就是传统课堂教学中一个十分突出得问题,也就是一个十分明显得教学弊端。所谓重结果就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知识得结论、教学得结果,忽略知识得来龙去脉,有意无意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得思维过程,

而让学生去重点背诵"标准答案"。所谓重过程就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把教学得重点放在过程,放在揭示知识形成得规律上,让学生通过感知一一概括一一应用得思维过程发现真理,掌握规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能力。重视过程得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揭示知识得发生过程,暴露知识得思维过程,从而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思维得到训练,既长知识,又增才干。

由此可以瞧出,过程与结果同样重要,如果不就是更重要得话。没有过程得结果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D如果学生对自己学习知识得概念、原理、定理与规律得过程不了解,没有能力开发与完善自己得学习策略,那就只能就是死记硬背与生搬硬套得机械学习。

我们知道,学生得学习往往经历"(具体)感知一一(抽象)概括一一一(实际)应用"这样一个认识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有两次飞跃。第一次飞跃就是"感知→概括",也就就是说学生得认识活动要在具体感知得基础上,通过抽象概括,从而得出知识得结论。第二次飞跃就是"概括→应用",这就是把掌握得知识结论应用于实际得过程。显然,学生只有在学习过程中真正实现了这两次飞跃,教学目标才能实现。

如此瞧来,过程就是不可省略得o压缩或省略学生得思维过程,直接让她们得出结论或抄背前人提供得答案,这种做法就是舍本求末,对学生得学习就是十分有害得。有得教师在教学中忽视学生知识得发生过程,削弱学生从感知到概括得过程,急于得出自己得教学结论,结果使学生一知半解,似懂非懂,造成感知与概括之间得思维断层。

此外,学生对"概括→应用"这个基本环节也需要一个反复多次、循序渐进得思维训练过程,但有得教师喜欢对概括后得结论马上加以应用,甚至让学生一开始就做变式题,造成学生严重得"消化不良",并加重了学生得学习负担。很显然,这种"欲速而不达"得做法无法保证教学得质量,更谈不上发展学生得学习策略。

五、由单向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

从信息论上说,课堂教学就是由师生共同组成得一个信息传递得动态过程。由于教师采用得教学方法不同,存在以下四种主要信息交流方式。

1、以讲授法为主得单项信息交流方式,教师施,学生受。

2、以谈话法为主得双向交流方式,教师问,学生答。

3、以讨论法为主得三项交流方式,师生之间互相问答。

4、以探究一研讨为主得综合交流方式,师生共同讨论、研究、做实验。

按照最优化得教学过程必定就是信息量流通得最佳过程得道理,显而易见,后两种教学方法所形成得信息交流方式最好,尤其就是第四种多向交流方式为最

佳。这种方法把学生个体得自我反馈、学生群休间得信息交流,与师生间得信息反馈、交流及时普遍地联系起来,形成了多层次、多通道、多方位得立体信息交流网络。

这种教学方式能使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对不同智力水平、认知结构、思维方式、认知风格得学生实现"互补",达到共同提高,这种方式还加强了学生之间得横向交流与师生之间得纵向交流,并把两者有机地贯穿起来,组成网络,使信息交流呈纵横交错得立体结构。这就是一种最优化得信息传送方式,它确保了学生得思维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活跃、主动得状态,使课堂教学成为一系列学生主体活动得展开与整合过程。

六、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

传统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处于"我教您学"、"我讲您听"得地位,学生完全任教师摆布,受教师灌输。教师处于居高临下得地位,师生之间得关系显然就是不平等得。

现代教学论研究表明,学生得学习存在两个心理过程。一个就是感觉一思维一知识、智慧(包括知识技能得运用)得过程;另一个就是感受一情绪一意志、性格(包括行为)得过程。前者就是一种认知过程,就是智力活动;后者就是情感过程,就是非智力活动。两者密切不可分,缺一项都不成其为真正合理得学习过程。然而,传统得教学理论只瞧重认知过程,却忽略了情感过程,丢弃了非智力因素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得巨大作用。

这也就是造成当前学生厌学与课堂教学效率低得一个重要原因o教学过程中最活跃得就是师生之间得关系,教师与学生都就是有情感、有思维得教学统一体口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得人格,同时,学生又要尊重教师得劳动。师生在教学中情感交融、气氛与谐,才能达到师生情感上得共鸣,才能建立新型得、平等与谐得师生关系。

七、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

上了儿千节课,教了几十年书,送走了几代人,要问自己得教学模式就是什么,教学特点有哪些,实在就是说不清。这就就是我们相当一部分教师得经历。而现代教学却要求教师树立特色意识,形成个性化教学。

教学方法得大忌就是单一化、模式化、公式化。那么怎样才能形成自己得个性化教学呢?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墨守陈规,而就是勇于创新、积累、总结、提高。教学就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不明确这个问题,就不能准确地分析与判断教师得课就是否有个性风格,就是否符合新时期素质教育得要求,就是否有助于培养有智慧、有创造性得一代新人。

教师教学得创造性首先体现在对教材得处理上。教材往往把知识以定论得形式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瞧到得就是思维得结果一一教学结论,而瞧不到思

维活动得过程。具有创造性得教师应该使课本上得知识"活"起来。导演对剧本得处理就是一种再创造,与此同理,教师并不就是教材与参考书得"留声机",而就是要针对学生得心理特点与已有知识、对教材进行科学得与艺术得处理,从而形成可以操作得教学思路。这就就是一个教学再创造得过程。重要得就是"用教材教,而不就是教教材"。

其次,教学创造还体现在编制与优化教法上。各种教法各有利弊,如何传道授业,这就需要教师在吃透教材得基础上,进行教法上得编排、设计与加工,克服组织形式得模式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当好组织者与引导者,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利用教材为自己得学习服务。

再次,教学创造性体现在教师富有个性得教学风格上。教学就是一种艺术,教学风格就就是一种教学艺术得创造性表现。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遵循一般得教学规律,而且要结合自身实际与学生得具体情况进行突破与创新。

教师应成为学生得促进者

教师即促进者就是新课程下教师角色得根本变化,就是教师角色转变过程中得一个飞跃与突变。需要注意得就是:教师成为促进者不可能一次性整体完成,而就是一个不断得生成过程。

"教师成为学生促进者"得实施要点就是:

·帮助学生决定适当得学习目标,并确认与协调达到目标得最佳途径;

·指导学生形成良好得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与发展元认知能力;

·创设丰富得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得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得学习积极性;

·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得学习服务;

·建立一个接纳得、支持性得、宽容得课堂气氛;

·作为学习得参与者,与学生们分享自己得感情与想法;

·与学生一道寻找真理,能够承认自己得过失与错误。

教师得一种新型角色——促进者

教师在课堂上所扮演得角色直接影响着教学过程得性质与教学结果得质量。美国人本主义教育学家罗杰斯在对传统教育进行深刻批判得基础上,对教师提出了新得更加开放得要求:教师必须就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得"促进者",而非传统得只注重"教"得,"教师"。根据这个理论与我对"三新"教材得实践探索,我认为"促进者"得角色特别适用于新课程中得教师。

以下就就是"促进者"这种角色得几个特点。

1、积极地旁观。俗话说,旁观者清。学生在进行自主得实验或讨论时,教师并不就是清闲得,她(她)要积极地瞧,积极地昕,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得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o一个好得旁观者就是积极地旁观,而不直接参与所观察得事件之中o直接参与就意味着干涉,而积极得旁观者应该遵守"不干涉"得原则。

2、给学生以心理上得支持,创造良好得学习气氛。不干涉原则并不就是禁止教师对学生进行控制,而就是用各种适当得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得安全感或精神上得鼓舞,使学生得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使课堂更加生气盎然。教师得基本作用就是创造出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得情境。在实验失败或讨论出错时,教师要做得不就是责备,或任由同学取笑,而就是理解与鼓励。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安全感得学习氛围,使她们敢于行动,继续不断地探索与思考。在课堂上,促进者应更像就是学生得朋友与知己,就是学生最可信赖得心理支持源。师生之间有了这种温暖得个人关系,一个生机勃勃得学习气氛就形成了。

3、注重培养学生得自律能力。从以上几点来瞧,学生课堂上得自由就是很多得。但就是,当教师以一个促进者得角色出现时,并不就是一味地给学生更多得自由(这样会造成散漫得课堂),而就是同时也注重教育学生遵守纪律,与她人友好相处,培养合作精神——这也就是德育教育得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曾强调:"只有对能自律得人,能负责得人,我们才能说,就按您说得去做吧,那样可能就是对得"。教会学生自律并不会妨碍她们创造性得发挥,而只会促进她们得学习。因为只有在学生自律得基础上,才能保证课堂教学得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教师作为促进者得关键在于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自己去实验、观察、探究、研讨,使她们得身心全部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这样得课堂才能充分体现教师得主导作用与学生得主体地位。

教师要成为研究者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您想让教师得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

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得义务,那您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得道路上来。"事实上,每一位教师都有能力对自己得教学行为加以反思、研究与改进,提出最贴切得改进意见。与外来研究者相比,教师处在一个极其有利得研究位置上,有最佳得研究机会。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对教学情境中得问题,有着自己得经验化得处理方式。对此教师也在不断地进行审视,以适应社会与教育得发展。这个过程就是教师对自己行为得分析与研究得过程。新课程得出现,使教育情境中得问题增多并变得复杂,"教师即研究者"这一要求在新课程背景下尤为重要。教师应学会判断教育行为得合理性与有效性,逐步养成自我反思、设计教育教学行为得习惯与从事行动研究得意识与能力。

教师角色得适应与发展

新课程得实施,教师需要探讨两个方面问题:一就是探讨新角色得适应问题;二就是探讨教师新角色得发展问题。新课程得实施与原有得教育环境、教育观念、评价标准、教育者自身得条件等都可能存在着矛盾与冲突,因此在新课程推行得初期,教师将面临许多困难与障碍,适应就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同时,新课程为教师角色发展提供了良好得契机与条件,有助于教师专业意识与专业水平得提升。教师角色得发展必须有切实可行得规划,教师必须学会制定这些规划。

教师角色发展规划要点

1、新课程为教师角色发展所提供得条件

教师角色得功能与它所存在得教育环境有关。原有教师角色得存在有其课程原因,而新课程为教师得角色生长提供了促进条件。教师认识与分析这些条化有助于自己与传统得角色分离,建立新得角色。从教育环境变化入手可以帮助参与者了解教师角色转变得必要性与可能性,在新课程得理念与教师角色得转变二者之间建立起联系。

引发教师角色变化得条件有:

(1)学校职能得变化:学校适应学生得发展,而不就是学生适应学校得要求;

(2)教师评价得变化:建立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以教师自评为主;

(3)学习方式得变化: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

(4)课程资源得变化:课程资源由学校扩大到社区;

(5)关注学生范围得变化: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2、教师角色发展得假趋势

·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履行多样化得职能,更多地承担组织教学得责任;

·从一味强调知识得传授转向着重组织学生得学习,并最大限度地开发社区内部新得知识资源;

·注重学习得个性化,改进师生关系;

·实现教师之间更为广泛得合作,改进教师与教师得关系;

·更广泛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掌握必须得知识与技能;

·更密切地与家长与其她社区成员合作,更经常地参与社区生活;

·更广泛地参加校内服务与课外活动。

3、教师角色发展规划得要点

职业发展就是一个终生得、整体得、全面得、个别而持续得循环过程,它牵涉到个人得、组织得、外在环境等错综复杂得因素。各因素如果能够有效地加以统合,教师职业发展得道路将会更为顺畅,成功得机会也会更大。教师制定发展规划应注意如下要点:(1)认识自我并评估时间与空间环境;(2)分析相关资料,审视发展机会;(3)确立发展目标与行动策略;(4)按目标逐步执行;(5)评价发展计划。

个人角色发展要做得事

"个人角色发展要做得事情"主要就是对新旧教师角色行为得一种具体扬弃。这种扬弃就是可能做到得,就是教师角色发展过程中必须发生得具体教育活动。具体说来,如重新摆放课桌椅;增加教师在课堂中得走动,扩大与学生得多种交流;增加对学习有困难得学生得提问,延长等候她们回答问题得时间;加大学生课堂参与与活动得比重;寻找研究课堂问题得焦点;与教学管理者讨论课堂评价标准;与家长共同备课;请家长提供社区教育资源;学习倾听与访谈等。

新课程与教师成长

新一轮得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使我国得中小学教师发生一次历史性得变化,新课程将改变教师得教学生活,新课程中得教师将焕发出新得生命口教师要尽快适应新课程,最重要得就是更新教育理念。

我认为,理念问题应该就是非常上位得、影响人一系列行为得重大问题。新课程对教师来说,重要得不在于一招一式,不在于课堂上得某一点怎么办,而在于教育理念就是否发生了变化。

教育理念不变,想对新课程进行全面得理解将产生困难。我曾经拿过一本新教材给一位教师瞧,这位教师没有接受过新课程培训,她翻完后,非常高兴。她说这下可好了,这本书我两个星期就可以教完。因为她就是用原来得课程观念瞧得。用原来得那种按知识点传授知识得方式得确很容易。其实,新课程功能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教师要就是没有很上位得教育理念,恐怕连瞧都瞧不懂,可能还会将新教材按原J来得课程方式去执行。

学校得生命意义

教育理论上有些概念也需要加以重新整理,比如说对于什么就是学校教育,我们要E理解。我们原来认为,当然,现在得工具书上都就是这样写得,学校教育就就是由专门得机构与人员对特定对象实施得有组织得教育活动。我们在新课程中则要重新理解学校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校、学生与学校得关系。

我们得学校越办越制度化,越把人淹没在楼房里,淹没在高级得仪器里,却不关心学生究竟在这里就是一种什么状态,学生究竟获得了什么,使用了什么,学校究竟对学生得终身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我们重新理解学校得时候,学校里究竟应该有什么呢?学校里有生命。新课程在理念上,如果说有一个重大得上位理念得话,那就就是教育得生命观、学校得生命观。

当您有一种生命观得时候,您才能想到生命得成长,才能真正找到我们教育工作者得责任。那么学校得生命意义表现在什么地方呢?学校得生命意义应该有两个方面。

第一,学校就是学生成长得地方。如果我们用学生得生命观,用学生成长得意识来办学得话,就跟我们新课程所倡导得理念一致了。第二,教师难道就像蜡烛那样完全奉献付出吗?教师就就是一个牺牲者吗?不,新得课程理念认为,学校不仅就是学生成长得地方,而且也就是教师成长得地方。同时,学生得成长恰恰就是靠教师得成长所给予得,教师得成长才能使她能教出真正有鲜活生命得学生。过去我们教师得生命观、成长观在校园里很淡薄。我们刻画教师得时候都就是刻画其奉献得那一面,不就是她得专业生命力那一面,而就是她得社会责任、社会付出与社会价值。我们把教师比做蜡烛得时候,却忽视了蜡烛得补充。学校得生命意义表现在学生得成长与教师得成长,同时也表现为学校组织得成长。只有在成长得状态下,我们才真正能创造性地工作。新课程要求我们要让学校里有生命得人感受到幸福与快乐。

我们新课程改革有个学科组,她们提出了一个口号,编得新教材就是新千年献给孩子得最好礼物。这就就是要给孩子以幸福,让她们在适应中、在快乐中成长。我们要真得按新得课程理念来办学,就要把学校办成一个幸福得校园。学生得幸福表现在什么地方呢?我认为,要能按她所喜欢得方式去学习o教师得幸福感应该就是什么呢?就就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教育了学生,而且她自身也获得了成长与发展。校长也应该感到幸福,校长得幸福在于能够实现自己得教育主张。

课程理念得变化

再比如说,什么就是课程。过去支配我们得理念就就是:课程即知识。当认为课程就是知识得时候,学生就是不能创造知识得,在这种情况下,课程就就是既定得,就是静态得。课程就就是已经经过检验证明了得,就是不允许您再有变化得。这种情况下,学习者就就是知识得接受者。我们得课程就是按照学科得体系去组织得,课程主要体现得就是社会得意志。

现在新得课程观改变了我们对课程得认识,更重要地说课程就是经验。当把课程理解为经验得时候,我们对课程得一系列行为就发生变化了。课程就是经验,它强调只有那些让学生经历、理解与接受得东西才称得上就是课程。在这种课程观得支配下,就不再从学科体系来设计课程,它从学习者得角度出发来设计课程。课程必须与学习者得个人经验相联系,不然就无法建立。学习者必须就是课程得主体,课堂上重要得不就是表现为教,而就是表现为学。只有在课程就是经验这个理念得支配下,学生得主体地位才能真正实现。多年来,我们认为课程即知识,在这个理念得支配下,我们呼喊得"学生就是主体"只能让许多理念作为口号长期漂浮在教育得上空。为什么素质教育喊了这么多年,我们却很少感知到它得真实得影子呢?就就是因为没有课程给它做支撑。

现在仅认为课程就是经验还不够,新得课程观还认为课程就是活动口课程就是活动得课程观表明学习者就是通过活动来实现自身发展得,离开了活动就无法实现自身得发展;它更突出地强调了学生就是课程得主体口学生得兴趣与经验就势必要参与进课程中来。既然强调活动,教育者设计得活动就要完整,活动要完整,许多学科得内容就要综合。这种观念才重视学生得学习方式,才重视学习者活动得水平。

调整教师得职业关注

教师行为变化当中,教育理念得变化就是上位得,就是支配一切课程与课堂行为得。

教师行为得变化表现为教学过程得变化。我们得课程管理者在启动新课程得时候,要展开一个新得教与学得视野。我认为新得教与学得视野对教师来说,最重要得就是调整教师得职业关注。我们在调整教师职业关注得时候,应首先搞清楚教师原来在工作中关注什么o我们得教师在职业关注上,把注意点集中在哪里呢?它给学生带来什么样得影响呢?1996年教育部组织了大规模得基础教育调研,共调查了20000名中小学生、1600名中小学教师与校长o调查发现,教师经常谈论得教学话题中,经常谈论知识与技能得占60%,经常谈论解题技巧得接近50%,经常谈论智力发展得占30%,谈论创造性、情感、态度、个性发展等方面得很少。这其实就反映了教师得职业关注。由此可以瞧出,在原来得课程框架下,我们教师得职业关注得重点就是什么。新课程得实施在客观上要求教师要调整自己得职业关注。现在国家实验区得教师得职业关注已经发生了变化,创造性、情感、态度与个性发展等在实验区教师得职业关注中得权重加大了很多。

这一次课程改革对学生发展真得就是一次解放运动,好就好在它能使孩子减轻在接受教育中得压抑感。现在我们翻译过来一本书叫《被压迫教育学》,从受

教育者受压迫得角度来瞧有这样得特征,在灌输式得教育中,少有自己得声音,自己得追求被剥夺、被阻碍,屈服与取悦于压迫者。教育得解放规律就是共同解放,与阶级得解放不同,阶级得解放就是颠倒得,就是翻身求解放;而教育得解放就是共同合作,重新建立一种新得课程与教学制度。在这个解放中,我们教师得职业关注首先要解决,我们校长、我们教育局局长得职业关注也必须要解决。不然得话,我们得职业关注、职业视野不变,就难以在新课程当中来开展我们划时代意义得工作。

我们原来得不当关注表现在什么地方呢?有三个问题非常突出:一就是对学生得评估存在问题。我们对学生得现实评估低,理想评估高,于就是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夸大理想与现实得距离。所以我们得职业关注很重要得一点就是要调整我们对学生得评估。二就是教育得理由。当我们允许学生做什么得时候,我们都有教育理由。学生得某门功课确实没学好,这时候她要发挥她得特长,我们就是允许还就是不允许,就是把她得长处压下去,还就是通过她得优势得发挥来带动她全面发展。现在瞧来,我们得许多得教育理由都值得重新考虑。三就是我们得教育情感。过去我们有一种普遍实施得教育情感就就是恨铁不成钢。作为职业情感来说官很有价值,它想努力提升人,但问题在于铁不能成钢时就产生了恨。这种恨既包含着对教育对象得压抑、打击、摧残,用最冷淡得表情来对待她,用最强烈得语言来剌激她,从而给学生得心理带来种种压抑。当这种情感转化为行为得时候就容易出问题。

应该给您得教育对象什么呢?我认为,应该留下希望与信心,这就就是教师职业关注应该产生得影响o在新课程中应该让学生带着希望与信心离开教师。不在于您给了学生多少知识,而在于您给没给她希望与信心。这应该成为教师得座右铭。新课程中教师得职业关注应该有五种主要成分:关注学生得知识、技能、态度、情感、价值观,关注学生终生学习得愿望与能力,关注学生得需求,关注学生个性,关注学生尊严。教师就是促进学生成长得人,只有在满足学生发展中得需求得时候,教师才能成为一个促进成长得人。促进发展就就是让学生形成一个特殊得自己o在促进发展中我们要追求得成果就就是关注学生得个性与个性化学习o 要想关注学生得个性化学习就要让学生获得自主,让学生在整个过程中有尊严。教师得职业关注同时也就是自身发展得重要标志。

如何树立新时期的教师形象

如何树立新时期的教师形象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师的人格是进行教育的基石。”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的职业道德不仅是个人意义上的品德问题,而且赋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它关系到千百万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关系于祖国的未来。今天,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在深入进行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显得极为重要。 如今的教师,肩负着神圣的历史使命。教师的师德决定了教师的素质,又决定了教育的质量。因此,加强师德建设的工作是时代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一环,也是搞好教育的行风建设,决定教师队伍建设成败与否的关键。 在推进素质教育、倡导更新教育理念的今天,我们怎样树立新时期的教师形象,已成为广大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对此,我有如下的浅见。 一、遵纪守法 依法执教 遵纪守法,依法执教就是要求每个教师要学习、宣传党和国家的路线、政策、方针和法律法规,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自觉增强法律意识,依法办事,从而保证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要时时注重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旗帜鲜明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在教学过程中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师法》等法律法规,在政治上始终与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保持高度一致,坚决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不良风气的影响,与一切体罚、变相体罚学生和以罚代教、以教谋私等违反师德规范,甚至违法乱纪的行为作坚决斗争,树立人民教师的崇高形象,在平凡的岗位上积极致力于教育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精心育人,无私奉献,从而促进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二、爱岗敬业 严谨治学 爱岗敬业 ,严谨治学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只有爱岗敬业,严谨治学的教师,才能潜心钻研业务,乐于从教,勤奋工作,不断创新,取得成绩。 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要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在本职岗位上树立起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热爱本职、忠于职守,尽心尽力、尽职尽责,真正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全面

教师成长:角色扮演与社会化

教师成长:角色扮演与社会化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摘要:教师成长是教师学会教学,不断习得与教师有关的角色期望和规范的社会化过程。教师的社会化大致经历:专业角色的确认和适应的探索阶段,专业角色渐进成熟的迅速发展和稳定阶段,专业角色趋于模糊和丧失的停滞、退缩阶段,角色不断调适和继续社会化的持续发展阶段。处于每一发展阶段的教师表现出不同的角色行为特征。能够不断超越自我知识和教学经验局限的教师,将保持动态、开放、持续发展的状态,成长为学者型教师。 关键词:教师成长;教师角色;社会化角色是处于一定社会地位上的个体,依据社会客观期望,借助自己的主观能力适应社会环境所表现出的行为模式。 [1]角色承担是人社会化的本质。教师社会化即教师在学校系统中逐步了解和认识自己在专业群体或社会结构中的地位,领悟并遵从群体和社会对这一地位的角色期待,学会如何顺利地完成角色义务,以表现合宜角色行为的过程。笔者认为,教师成长就是教师学会教学、不断习得与教师有关的角色期望和规范的社会

化过程。 一、初任教职的探索阶段:专业角色的确认和适应 初任教职的探索阶段指教师在任教后的最初几年,学会做日常教学工作,并逐步实现专业社会化的时期。师范生由学生转变为教师,教师角色就规定了他应有的一系列行为。在本阶段,初任教师主要是在教学中求生存,探求应对策略,不断地调整个人的专业目标,确认和适应教师角色。 虽然初任教师在从教之前做了不少准备,但是大量需要了解的东西,还需在职业活动、社会活动和新的情境中亲身体验才能真正学到。对他们来说,教师身份的形成意味着角色的转换:过去是学生,可能更多的受家庭和学校的“照料”和“引导”;现在是教师,要承担管理者、激发者、交流者、组织者、咨询者、反思者等角色,并受到学校组织的“管理”和“改造”。这就要求他们在不同的情境中扮演不同的角色,采取不同的行为。这对初任教师来说的确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在角色转换中,教师面临的一个最大的困难,是从学生转换为专业的具备管理学习环境能力的人。然而,他们所接受的预备教育中,几乎没有提到转换角

教师职业角色

浅谈教师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一、教师的角色 1、知识的传授者 教师的职业特征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他以传授知识、培养人才为己任,这是这一职业有别于其它职业的重要标志。 2、学生的榜样 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样,就是要以身立教,以人格影响人格,向学生展示合乎社会思想、道德规范的行为模式。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社会的代表”、“伦理的化身”。教师肩负传递社会思想道德文化的使命,其榜样作用能激起学生强烈的认同和模仿的愿望。教师作为学生榜样角色,对其思想道德修养的要求很高,也就是必须具备相当的思想品德和人格基础,堪称学生的榜样。因而他不仅仅是对思想、品德规范的认识,而是要把这些思想品德规范内化为自己的个性特征,成为自己人格的组成部分,以身体力行为学生作出表率。 3、课堂纪律的管理者 教师还应充当建立良好的课堂秩序、维护课堂纪律的管理者的角色。教师应指导、帮助学生形成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有了这种习惯,当教师不在时,学生也能控制和约束自己的行为。 4、班集体的领导者 良好的班集体具有强大的教育力量,良好班集体的形成需要教师运用多种教育方法和技巧,积极地加以引导。 5、心理健康的维护者 中小学生正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关键时期,在他们身心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心理障碍或心理问题,这些障碍、问题若不消除,轻者影响学生的学习或生活,严重者影响其身心健康。因此,

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但学校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学校中教师一般来说阅历丰富、知识广博、了解学生,能理解学生的焦虑和挫折,能给予指导和帮助,从而使学生安心地学习,愉快地学习。 6、父母的代理人 在儿童心目中,学校里的教师是父母的化身,他们象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对待教师,并且期望教师也象父母那样爱护和理解自己。实践证明,在学校教育中,大凡有成效的教师都自觉不自觉地充当了学生父母代理人的角色。 二、教师的素养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是塑造青少年一代灵魂的工程师,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者。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需要具有较高的素养。因为,教师的素养直接关系到教师的劳动效率和效果。 (一)教师的文化知识素养 1、教师应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 教师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全部内容必须有深入透彻的了解,专业知识要精通。 (1)教师要掌握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技巧,这是教好功课的前提。(2)教师要了解所任学科的基本理论体系和它的历史、现状、发展趋势、最新研究成果以及与相邻学科的关系等。只有掌握比教学内容更深更广的知识,才能透彻地理解教材,灵活地处理教材,把握教材的重难点,深入浅出的讲解教材,最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当今世界科技迅猛发展,知识不断更新,教师不仅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而且要不断学习,进一步充实和完善自己,使自己的教学常教常新,永远充满生机活力。 2、教师必须具有广博的文化修养 一个教师的素质不仅在于他的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的深度,从一定意义上讲,对各种教学艺术和宽广的知识面的运用是一个成功教师不可缺少的素养。 3、教师应有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 (二)教师的能力素养

致未来的教师

86、致未来的教师 我常常收到大学生其中主要是师范生的许多来信。几乎所有的信里都提出一个问题,我觉得,回答这个问题对于许多未来的教师是有一定意义的。这个问题的意思是:究竟在教育工作中什么是最重要、最主要的?我对这个问题已经思考了32年。回答它并不那么容易,因为在我们的工作中,没有哪一样是次要的东西。不过,教育工作毕竟还是有个核心的。 未来的教师,我亲爱的朋友!在我们的工作中,最重要的是要把我们的学生看成活生生的人。学习——这并不是把知识从教师的头脑里移到学生的头脑里,而首先是教师跟儿童之间的活生生的人的相互关系。 儿童的脑力劳动、他在学习中的成功和失败,——这是他的精神生活,是他的内心世界,无视这一点就会带来可悲的后果。请记住:促使儿童学习,激发他的学习兴趣,使他刻苦顽强地用功学习的最强大的力量,是对自己的信心和自尊感。当儿童心里有这股力量的时候,你就是教育的能手,你就会受到儿童的敬重。而一旦这种不能以任何东西相比拟的精神力量的火花熄灭之时,你就变得无能为力了,即使有影响儿童心灵的最英明、最精细的手段,它们都会成为死的东西。 不久前,在一所学校里发生过这么一件事。有一个学生,无论怎么也弄不懂,植物是怎样吸收营养、怎样呼吸的,怎样从幼芽里发育出叶子,怎样从花里结出果子的。生物教师经常提问他和刺激他:“难道你连这么简单的东西都弄不明白吗?你究竟能干点什么呢?”在这个男孩子的心里,渐渐地对自己失去了信心。最基本的知识对他来说也变得复杂了,因为缺乏自信心像一堵墙一样挡住了他通向认识的道路。有一次上课时,生物教师说:“再过几天,幼芽就要长出来了,我们全班都到长着栗树的林荫道去观察。在那里,要是阿辽沙还说不出别人都明白的东西,那时候事情就毫无希望了。” 生物教师很喜欢自己栽种的东西,他从种子培育出栗树的幼苗,再把这些小栗树排成一条林荫道。当全班学生来到栗树林荫道的时候,教师惊呆了:树上的幼芽全被剥掉了……学生们也垂头丧气地站在那里。而在阿辽沙的眼光里,一刹那之间露出幸灾乐祸的火花。 这个行为的背后隐藏着什么呢?是内心的深深的痛苦,屈辱,精神力量的突然燃烧和暴发。阿辽沙以此表示抗议。他感到,教师的话里含有恶意。而孩子是要以怨报怨的,有时候甚至做出奇怪的、荒唐的、毫无意义的事来。 但比较常见的情况是:一个学生,接连不断地吃“两分”,他就跟自己的命运妥协了,渐渐习惯了这样的想法,就是“自己什么都不行”。每当我看到这种态度冷淡,毫无怨言,准备好耐心地倾听教师的讥刺和训斥而无动于衷的学生时,我的心里就充满了不平和愤慨。我的年轻的朋友,请你像怕火一样避免这样的事情吧!要为这种毫无怨言,默不做声,准备接受任何训斥的学生而感到可怕。这对一个人来说是最可怕的事。当你看到学生性格执拗、爱发脾气的时候应当感到高兴,应当容许学生对你的思想似乎抱着不信任的态度,而让他去检验,去研究吧。“执拗性格万岁!”——我真想用最鲜明的字体写下这句话,并把它张贴在教员休息室里…… 你是明天的教师,请记住:每一个儿童都是带着想好好学习的愿望来上学的。这种愿望像一颗耀眼的火星,照亮着儿童所关切和操心的情感的世界。他以无比信任的心情把这颗火星交给我们,做教师的人。这颗火星很容易被尖刻的、粗暴的、冷淡的、不信任的态度所熄灭。要是我们,做教师的人,在心里也像儿童对待我们那样,把无限的信任同样地给予他们就好了!那将是一种富有人情的相互尊重的美妙的和谐。

学生对老师的期待

学生对老师的期待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学生对老师的期待 期待在教育中很重要,没有期待,就没有教育。教育中可以处处可看到期待:家长期待学校,学校期待校长,校长期待教师,教师期待学生,教师期待教师,学生期待自己、学生期待老师… 我们对于学生的期望,让他们的优点得到认可,让他们从自己的缺点中学习,让他们被看作是充满无限潜力的人。学生们对老师的共同期待是:“我们需要21世纪的老师,而不仅是在21世纪给我们上课的年轻人。”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对教师的期待也在提高,特别是在大中城市和课改地区,很多学生期待老师能够与时俱进,始终站在教育改革的前沿,不能仍像传统课堂那种只管滔滔不绝地讲,不顾学生的感受,而要注重指导学生上好课,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11年某网站曾针对在校的中小学生以“学生眼中的好老师”为题做过一项调查,经过组织方对数以万计份答卷的统计、梳理,学生眼中的“好老师”形象清清楚楚地刻画了出来。82%的投票提到以下六点。 一,脾气绝对不能太暴躁,动不动就发火。 二,教书不要太死板、课堂要生动有趣。 三,能够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能因为成绩的好差就对学生另眼相看,更不能有攀附权贵的心理和行为。 四,老师要像妈妈一样体贴关心学生,无论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中,都要能随时看出学生的情绪、成绩等变化,关心同学们之间的互动,适时 鼓励、辅导和帮助。 五,老师和家长的联系方式要适当,联系频率要适度,不要动不动一点小事就告诉家长,更不要专等学生有了问题才兴师动众。 六,要树立终生学习的思想,并身体力行。 作为教师,我们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我们工作的起点。我们选择了教育,选择了用我们的聪明才智灌溉祖国的花朵,让学生茁壮成长。小学教师为学生的学业成长奠定了基石;中学教师用富有创造性的教学吸引着学生,努力

教师的角色心理

教师的角色心理 佛山蓓蕾艺术学校先盛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劳动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自身心理不健全,将给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带来直接影响。为此,我国教师的身心健康问题一直受到社普遍的关注。今天,我们以社会心理学中的角色理论为基础,探讨教师的心理。从四个密切联系的部分展开讨论,以求问题的解决。 意义、定义、特殊性 1、研究教师角色的意义 (1)帮助教师增强角色意识与行为 在实践中证明,教师有明确的角色意识和适宜的角色行为是自己完成好工作的前提条件。只有这样,教师才知道自己应尽的权利和义务是什么,负有什么样的责任,自己应用什么样的方式去行动。从而主动适应自己的角色。反之则会信心不足,责任心不强,缺乏适宜行为,无法适应自己的角色。因此,教师只有通过研究与认识自己的角色,才能进一步增强自己的角色意识,明确自己的角色适应行为,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2)帮助教师妥善处理角色冲突 教师的角色不是单一的,非常的复杂多样,因而教师往往在同一时期内可能兼有多种不的角色。如果处理不好就会产生一定的角色冲突。而在这些角色冲突中,教师会产生各种紧张感和矛盾的情绪,给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带来负面的影响。所以教师从理论上弄清角色冲突的成因,才能通过有效的方法去妥善处理在实践中碰到的角色冲突,用积极的方法去消除由角色冲突引起的心理紧张与矛盾情绪,实现良性循环。 (3)帮助教师有效的实现角色期望[1] 社会心理学角色理论的研究表明,社会中的他人对每一种角色都有一定的期望,而每一个角色个体同时也对自我有一定的期望。教师想要实现社会中他人对自己的“角色期望”以及实现自我的“角色期望”,都应从理论上认识与了解角色期望形成的条件,只有这样才能在实践中自觉创造条件,去实现社会中他人对自己的角色期望和实现学生对自己的角色 期望。 2、角色的含义 “角色”一词原意是指演员在戏剧舞台上依据剧本所扮演的某一特定人物。后来由乔治米德首先运用“角色”这一概念来说明个体在社会舞台上的身扮及行为,而逐渐形成关于解释人的社会心理和行为的现代角色理论。角色一词在这里指处于一定社会地位的个体依据社会客观期望,借助自己的主观能力适应社会环境所表现出的行为模式。角色是社会地位或社会期望与个体的能力相统一的产物,作为“与某一位置有关的期待行为”,[2]角色

第二章-教师角色与职业特点教学教材

第二章教师角色与职业特点 主要内容 第一节教师角色第二节教师的职业特点 学习目标 掌握角色和教师角色的含义;了解历史上对教师角色的定位;能分析现实中的教师角色隐喻;把握在教育发展中教师角色的转换。 理解教师工作的特点,能用相关的知识分析教师的工作。 第一节教师角色 一、角色 (一)角色的内涵 原属戏剧用语 20世纪20年代,美国芝加哥学派最早系统地使用了这一概念,社会心理学家米德首先将“角色”概念引入社会学理论中,指个体在社会舞台上的身份与行为。 角色就是在任何特定场合作为文化构成部分提供给行为者的一组规范。——美国人类学家R.林顿 角色一是社会对具有一定身份地位的个体行为的期望系统,二是具有一定身份地位的个体对自身的期望系统,三是个体外显的可观察的行为。——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蒂博特和凯利 角色是指个体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的身份、地位以及由此而规定的个体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二)角色期望与角色规范 角色期望是指群体或个人对某种角色应表现出的特定行为的期望,不仅规定了各种角色的行为准则,而且还规定了角色的行为方式。 角色规范是指群体中每一个角色都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它是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通过对角色期望的提炼而形成的,并在个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 (三)角色冲突与角色紧张 角色冲突是指人在同时进行相互矛盾的角色扮演时所引起的角色之间的矛盾与冲突的现象。角色冲突通常来说有两种形式:角色间的冲突与角色内的冲突。 角色间的冲突又有两种表现:一是个体所承担的几个不同的角色同时对个体提出了履行不同角色行为的要求,可能使他难以胜任并在时间与精力上出现紧张感,这被称之为“角色紧张”;二是两个角色同时对个体提出了两种相反的角色行为要求。 角色内的冲突也有两种表现:一是不同群体对同一角色有相互矛盾的期待或要求,二是个体对规定的角色行为有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理解。 (四)角色学习与角色训练 角色学习是指个人了解和掌握角色的行为规范、角色的权利和义务、角色的态度和情感以及扮演该角色所需要的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它是一种社会性的学习:一是在特定的社会规范下进行学习,主要学习扮演该角色的责任和权利;二是在与他人的交互活动中的学习,主要是学习和模仿角色的态度和角色的情绪反应。 角色训练是指培养一个人具备那些按照角色期望来行动的能力的过程。 (五)角色行为与角色扮演 角色行为——个体承担一定的社会角色时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它是角色期待在角色扮演者的行为模式上的表现。 角色扮演是指角色承担者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所处情境,遵循角色期待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的角色行为。角色扮演恰当与否一方面取决于角色扮演者对自己在群体中所处的地位的认知是否准确,对角色期待的把握是否得当;另一方面取决于角色扮演者对角色技巧的运用是否得当。

教师的社会地位2

第八章《教师的社会化》教案 第一节教师社会地位的研究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教师职业的发展过程以及职业特点 2、让学生了解教师职业社会地位的现状及影响因素 3、让学生思考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如何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教学准备:提供相关资料,让学生课前针对相应问题进行思考 教学人员:高媛媛 教学地点:田楼8101 教学时间:2005-5-26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主题 1、教师先做自我介绍 2、教师: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们上第八章《教师的社会地位》,在上之前,我想请大家思考 一个问题,在你的心目中,教师有怎样的社会地位?(请2-3个同学回答)3’ 3、教师:刚才听了几位同学的回答,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可能对教师的社会地位都有自己的见解,那 么我们今天从社会学的视角来分析到底教师又怎样的社会地位呢? 二、切入主题 教师:探讨教师的社会地位是出于理论与实践的双重需要。从理论需要来看,这一研究是教师与宏观社会之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实践需要来看,教师的社会地位在相当程度上受教师社会地位现状本身的影响,教师的整体社会地位实际上是教师职业在社会成员择业取向中所处的位置。下面我们就从教师的职业角度来探讨教师的社会地位。 (一)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是与人类共始终的社会实践活动,但在原始社会还没有专门的学校教育和教师职业,原始人对自然的神秘知识更多的是一种顶礼膜拜的心理,当时向人们解释这种神秘知识的人被称为“巫师”,这个“巫师”其实就是最早的知识分子。人类进入奴隶社会后,出现了文字和学校,一些国家官吏从事专门的文化整理、研究和教学,也在政府担任一定的官职。在封建社会,随着学校结构的复杂和规模的扩大,教师职业开始向专门化方向发展。 在资本主义社会,随着近代科技和工业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在生产中广泛应用,不但需要培养有文化懂技术的劳动者,而且需要培养大批有创新能力的科学技术专家。这时不但普及初等义务教

最新教师未来工作展望范文(2020新版)

编号:YB-JH-0809 ( 工作计划)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最新教师未来工作展望范文 (2020新版) Frequently formulating work plans can make people’s life, work and study more regular, and develop good habits, which is a habit necessary for success in doing things

最新教师未来工作展望范文(2020 新版) 摘要:经常制订工作计划,可以使人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比较有规律性,养成良好的习惯,因为习惯了制订 工作计划,于是让人变得不拖拉、不懒惰、不推诿、不依赖,养成一种做事成功必须具备的习惯。本内容可 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使用。 开学以来,忙得一塌糊涂,直到有工夫喘口气的时候,发现自己已处在一个学期的尾巴上——还有一个月就期末考试了不是吗?翻翻自己的记录本,我还有好多大事要做啊—— 初中部近期要举行年轻教师复习课的比赛。提起这次比赛我心里就痛,去年的这时候由于某些原因我的分数最低,脸上好没有光彩,但当时的我确实不知道复习课怎么设计,课堂倒是掌握得很是火候,只是评委们说从设计思路上就错了。今年,这场比赛又来了,我真得很紧张,因为自己一直是个很要强的人,但要强的人往往容易不自信或者喜欢胡思乱想。而今年的比赛我会赢吗……我感觉压力好大。希望比赛不能如期举行。 三个部门联手发了一个通知,关于某个活动的,要求每班和每

教师的地位与作用

论文题目:教师的地位与作用 二〇一一年四月 【内容提要】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两句话曾让许多师范生为之自豪。但是当教师面对调皮的学生茫然失措,当教师的教学受到指责的时候,当教师在工资待遇方面不如他人的时候,人们对此就产生了怀疑与动摇。曾几何时,教师工作被比喻为蜡烛、春蚕,教师的形象被描绘为羸弱的身体,早生的华发,让我们的师范生躲闪不及。教师职业到底是什么?能否给教师职业以合理的定位? 教师这一社会职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如果说国家是教育的基石,那么教师就是基石的奠基者。”由此可见,教师一定的社会地位和作用的,在历史的不断发展中,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也在不断地发生着改变。 【关键词】教师学生学校

教师的地位与作用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两句是大家都耳熟能详的关于教师的评价了,这两句话也曾让许多师范生为之自豪。教师职业到底是什么呢? 首先说说教师的概念,从广义看,教师与教育者是同一个词;从狭义看,教师指学校的专职工作人员,是一种专门的职业。从这一意义上看,教师是受社会委托在教育机构中对学生身心施加特定影响的专门人员。 教师的地位与作用等最终都是通过教师的职业角色和具体劳动反映出来的,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教师的具体劳动特点与教师的角色。教师所从事的是一种复杂的脑力劳动,它既不同于物质生产劳动,也不同于一般的精神生产劳动。因为教师的劳动对象是学生,劳动的手段是自己的知识、才能、品德和智慧,并且是在教师和劳动对象共同参与的活动中完成的。因此,教师则扮演着学习指导者、行为的榜样、心灵培育者、学生的朋友以及教育研究者这多方面的角色。 教师的角色和具体劳动体现了其地位与作用。教师职业的社会作用指教师职业对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实际影响,它是教师社会地位的客观基础。一般说来,某一职业社会影响的大小与其社会地位高低成正相关。首先,教师是人类文化知识的传递着,在传递人类文化知识的过程中进行着文化知识的再生产,丰富着文化知识;其次,教师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通过理论建构、活化和创新知识、品德示范咨询宣传等工作直接参与精神文明的建设;再次,教师是人才生产的主要承担者,担负着培养年轻一代的重任,在学生发展中起着引导作用。教师的社会地位则体现为教师的经济地位、政治地位、专业地位和职业声望四个方面。 (1)经济地位 教师的经济地位指教师工作所获得的物质报酬,包括工资、奖金、医疗、保险退休金福利待遇,它是教师社会地位最直接最基础的指标。包括两方面:①按时足额获取工资报酬。教师享有按时足额获取工资报酬的权利。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建立正常晋级增薪制度。②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教师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具体表现为:寒暑假期带薪休假。享受教龄津贴和其他法律规定的津贴。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到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予以补贴。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对城市教师住房的建设、租赁、出售实行优先、优惠。县、乡两级人民政府应当为农村中小学教师解决住房提供方便。教师的医疗同当地国家公务员享受同等的待遇。定期对教师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并因地制宜安排教师进行休养。医疗机构应当对当地教师的医疗提供方针。教师退休或者退职后,享受国家规定的退休或者退职待遇。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适当提高长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小学退休教师的退休金比例。 自古以来,我国普通教师的经济待遇一直低下,俗话说“家有一斗粮,不当孩子王。”现代社会虽然重视教育,但是不同的国家,仍然存在着三种不同类型的教师经济地位,即相对于其他职业的工资报酬有高于型、持平型和低于型。我国属于低于型,在国民经济12个主要行业一直排倒数第几位,目前略有提高。 (2)政治地位 教师的政治地位指教师行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表现为教师的政治身份获得、自治组织的建立、政治参与度、政治影响力等。《教师法》第三条明确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这一规定,实质上是确立了教师在国家中的政治地位,使教师既不同于传统的自由职业者,也有别于国家公务员。同时,1985年1月21日,

最新教师未来工作展望范文

三一文库(https://www.doczj.com/doc/e5542560.html,)/工作计划 最新教师未来工作展望范文 转眼一年又接近尾声,新年又将到来。以下是由查字典范文大全为广大读者整理的关于未来工作展望范文和相关材料,希望读者朋友们有帮助。 开学以来,忙得一塌糊涂,直到有工夫喘口气的时候,发现自己已处在一个学期的尾巴上——还有一个月就期末考试了不是吗?翻翻自己的记录本,我还有好多大事要做啊——初中部近期要举行年轻教师复习课的比赛。提起这次比赛我心里就痛,去年的这时候由于某些原因我的分数最低,脸上好没有光彩,但当时的我确实不知道复习课怎么设计,课堂倒是掌握得很是火候,只是评委们说从设计思路上就错了。今年,这场比赛又来了,我真得很紧张,因为自己一直是个很要强的人,但要强的人往往容易不自信或者喜欢胡思乱想。而今年的比赛我会赢吗……我感觉压力好大。希望比赛不能如期举行。 三个部门联手发了一个通知,关于某个活动的,要求每班和每位语文教师拿出一定数额的作品来,该作品记入班级和教师个

人考核。对于这种活动,我实在有话要说:自开学以来类似活动已经举行了不下五次——学习抗震救灾英雄少年的体会,艾滋病征文,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征文,这次又是两个征文合在一起。上面一张征文通知,语文老师就要忙活一个多星期,既要打印稿又要电子稿,看似简单其实做起来非常繁琐。每当有这样的“额外”任务,我们的备课教研和批作业就要受影响,这不是最严重的,最严重的学生的抵触情绪很大,现在没有几个学生愿意参加这种带有一定理论色彩或政治色彩的征文,全都是班主任连哄带骗的逼学生去写。学生认为是一个必须完成的任务,于是到网上下载或者应付一篇,看着这样的文章,作为语文老师真觉得什么批评的话也说不出口,因为我理解学生的行为。 还有一件大事,就是元旦联欢会。貌似好几星期前就有学生问我今年开不开元旦联欢会,好像还有学生已经开始排练节目了,这在学生眼里绝对是件高兴的大事,谁还去管什么期末考试,高兴过去再学不迟。我很早就发现,我们班的学生是一群极容易快乐、极容易忘却烦恼的小孩,在我们大人眼里根本不算什么的事在他们那里可能成为很大的笑料。这又是一群及贪玩的小孩,星期一三的活动课和星期五的大扫除之后,我们班几乎是“倾囊而出”,只剩下三两个固定的学生在写作业。看看别的班,留下学习的总有15个以上,2班留下的最多出去的不超过0人。有时我心里也挺急,担心他们把心玩疯了玩野了,数学老师也不止一次地向我说出担忧,但理智又告诉我:应该顺应素质教育的大

教师的社会角色

教师的社会角色 角色是指由人们的社会地位所决定的,表现出符合社会所期望的行为和态度的总模式。社会角色包括三种含义:1.是一套社会行为模式,每一种社会行为都是特定的社会角色的体现; 2.是由人们的社会地位和身份所决定的,角色行为真实地反映出个体在群体生活和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的位置; 3.是符合社会期望的,按照社会所规定的行为规范,责任和义务等去行动的。任何一种社会行为,不仅反映出角色扮演者的社会地位及其身份,而且体现出个体心理、行为与群体心理、行为及社会规范之间的相互关系。个体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的身份反映了个体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地位,它是个体的社会职能、权利和义务的集合体。每种社会身份都伴随有特定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当个体产生为自己的社会身份所规定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时,便充当了角色。比如,一位成年男子处于一家之主的地位,并且具备了参加工作、抚养和教育子女、计划家庭生活等行为模式时,便充当了父亲的角色。那么,处于复杂社会关系中的教师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由于社会对教师期望的多样性,学校教育活动的多样性,决定了教师社会角色的多样性。一般来说,教师在学校教育中充当以下角色: 教师的角色分为两类。一、社会表现的角色(一)教书育人的角色 教师肩负着培养德、智、体诸方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的重任,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教师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起着传递人类文明的作用。教师的职业和社会地位,以及社会的要求和期望,决定了教师在学校教育中充当着教书育人的角色。这种角色主要体现是:教学角色──是人类知识的传授者,教育角色──是言传身教的教育者。 1.人类知识的传授者 这是教师的教学角色,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发动者、组织者和评定者。通过教学,传授文化科学知识,发展学生智力。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知识的宝库,是一部活的教科书,教师的职责就是要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教师在教学中,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技能要做到:“博”、“深”“新”三个字。“博”就是给学生以丰富的知识,有利于打开学生的眼界;“深”就是给学生以带有规律性的知识,引导学生深入地钻研;“新”就是要补充现代科学技术的新知识、新成果去加深学生的知识基础,以激励学生积极地学习。为此,教师本人首先应该成为某一学科的专家和学者。在某一学科领域内缺乏较深造诣的教师,是不能扮演知识传授者的角色的。同样,满足于现有知识,缺乏求知精神的教师,也无法扮演知识传授者的角色。真正出色的教师应该热爱教育工作,对自己所教的学科充满热情,有钻研的能力,善于运用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原理,以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传授知识,使学生为教师的热情所感染,激励自己自觉地学习,准确地理解和牢固地掌握教师所传授的知识。 2.言传身教的教育者

中国教师在社会中的地位

中国教师在社会中的地位 (1)在政府官员心目中就是可有可无,他们普遍认为小学教师所教的东西谁都能教。在政府官员的心目中,数学无非1+1,语文无非aoe之类,就算是现在的教师都不教了,换个人去,也一样能教下来,许多东西学了和没学根本没有区别,今后也未必用得着,对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不必看得那么重,现在大学毕业的专科生本科生那么多,他们不愿干,在后面排队的人多得很。 (2)对教师,只讲“奉献”“师德”等等,对“权益”二字只字不提。 每一个农村教师都知道,每一次遇到什么开会之类的,便是上级领导对教师进行洗脑之时,领导会大力要求教师有“奉献精神”、“师风师德”、“教师的蜡烛精神”之类,仿佛只要当上了教师,就脱胎换骨,成了神,不再需要吃饭,不再需要睡觉,教师应该做的就是抓好学生成绩。而对教师“权益”,却只字不提,在假期,遇到某事,强行要求上课,遇到某某领导视查,不少地方还要求女教师向领导敬酒,陪领导吃饭等等,这些损害教师权益的做法,却没有人提过一句半句,就在2008年1月17日,本人在腾迅网上看到,一名小学年青的女教师,因为班级考试的成绩不好,而跳楼自杀,由此可以想像,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所承担的工作压力,竟能让一名教师跳楼自杀。对于此类的事件,哪个领来关心过? (3)质疑“阳光工资”制度 首先,本人想再度替广大教师问问:什么叫“阳光工资”?所谓阳光工资为什么只有公务员才有?如果按政府的说法:阳光工资是效仿新加坡搞的高薪养廉,防止腐改,那么,再请问:发了阳光工资后,官员如果再贪污、再腐改,相应的法律在哪儿??是否还是像以前一样?发了阳光工资后,官员的贪腐行为收殓一点了吗??没有吧,看看老百姓已经将“阳光工资”改称“腐败工资”就已经明了。 第四、对近年、未来教育业从教人员素质的预测 1、近年来,国家为了加强师资力量,对专科生和本科生进行了招聘,组织了一批“特岗”教师补充到农村岗位上,那么,这些特岗教师的文化水平和个人素质等方面如何呢?本人所在地的农村学校也有一批特岗教师,从他们考试开始说起。 2006年,本县迎来了四川省第一批“特岗”教师,这些特岗教师来自全国各地,本县第一批“特岗”教师所需140余人,经网上报名考试,结果是:报名的人还没有所需要的人数多,而只要经过考试的人,都录取为“特岗”教师,而这些教师中,考试成绩最低者两科仅为32分,最高也仅为74分(满分为100分)。而他们全是专科生和本科生啊,这样的成绩,就算是代课教师都能考得出来,这样的成绩能说明什么?能说明的仅仅是这些专科生和本科生的文化素质自身都偏低,有一些“特网”教师自己也说“在外面实在找不到工作”或是“来这里干两年,回去以后考试能多加五分”,这样素质的教师,能教得好学生么?? 2、可以预见,未来几年,在现行的国家政策下,进入教师队伍的人的素质也不会高起来,还会沿续以往的低水平、低素质;说句实话,这样下去,可能再过20年,农村的教育肯定将毁了,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愿看到的,有能力,有水平的人,都去找高薪,高福利的工作了,没有人会主动愿投身教育事业。

教师形象的自我塑造

教师形象的自我塑造 教师形象的自我塑造 在全国上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热潮中,国家教委和全国教育工会又重新修订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教师的职业行为和职业品质提出了进一步的明确要求。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为此感到欢欣鼓舞。 人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培育祖国下一代的辛勤“园丁”,因而教师的思想观念、道德水平、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以及教师的全部人格特征都将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长久而深远地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关系着一代新人的精神面貌、精神世界和文化科学素养,关系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因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都应高度重视师德教育。

在当前社会变革的大潮之中,面对四面八方各种观念的巨大冲击,教师队伍也在经历严峻考验。一方面,面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不良风气的侵蚀,有些人价值天平发生了倾斜,职业信念开始动摇,奉献意识淡化了,“爱岗敬业”成为仅仅挂在嘴边的一句口号;另一方面,无论是在发达的都市,还是在偏远的山村,依然有成千上万的教师怀着不变的信念,以自己的热情、智慧和才能,以自己日常工作中的一言一行,为学生展示着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风范和高尚人格,滋润和培育着青少年的心灵。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努力通过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行为规范》,将师德教育推向持久和深入,从而使我们的每一位老师都能担当得起“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职业责任。 《规范》使我们对教师的职业要求“有据可依”,现实中无数优秀教师的榜样又为我们提供了进行师德教育的生动素材,下一步就看我们如何去付诸实施了。我期待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拿出行动,真正将师德教育落在实处;我期待着,我和我的同行,能以自己的身体力行,赢来全社会更多的信任和尊敬。

角色与教师角色

角色与教师角色

角色与教师角色 校本培训资料五 (一)角色 角色,亦称社会角色,它指个人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相应的社会身份和社会地位,并按照一定的社会期望,运用一定权力来履行相应社会职责的行为。 角色这一概念原取自戏剧表演用语,后来由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米德引入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之中。然而资料显示出最早给角色下定义的是林顿,他说:角色——这是地位的动力方面,个体在社会中占有与他人地位相联系的一定地位,当个体根据他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而实现自己的权力和义务时,就扮演出相应的角色。父母、子女、工人、农民、干部、售货员、旅客等都是社会角色,教师也是一种社会角色。 在社会生活中,处于一定社会地位的人扮演着多种角色,集许多角色于一身,就是一个角色丛。如某教师在学生面前是教师,在其他教师面前是同事,在家里可能是丈夫、父亲和儿子,在街上则是游人、顾客等。每个人在不同的条件下,分别扮演着相应的角色。社会按照各类社会角色所规定的行为模式去要求社会成员,这被称之为角色期望。符合角色期望的个体行为就会受到社会的认可与赞许,例如“像个父亲”,“像个领导”等。每个社会成员必须了解社会的角色期望,当一个人认识到自己在某一条件下所担负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对他相应的角色期望时,便产生了角色意识。角色意识会调控个人的行为,使之表现出符合某社会角色的行为,从而“像个父亲”、“像个领导”。同时角色意识还使个体随着条件或情境的改变而转换角色,如一个经理在公司以管理者的角色与他人交往,到了商店或家里,就不能以经理的口吻讲话,而只能是普通顾客或丈夫、父亲等角色。因此,良好的角色意识是角色行为有效的前提。 (二)教师角色 教师作为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在人类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中起着桥梁纽带的作用。唐朝的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就是我国古代较早对教师角色行为、义务及权利比较精确的概括,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要求,教师这一角色又有了新的变化,确切地说是赋予了更新更多的内容和意义,从而使教师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担负起更重大的责任,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与影响。 “教师”一词有两重含义,“既指一种社会角色,又指这一角色的承担者”。作为一种社会角色,它是一种客观的社会规定,具有非人格的特征;作为角色的承担者,指的是个体的人,具有个性的特征。所以,关于教师的界定,有科

教师角色的社会期待.docx

教师角色的社会期待 "蜡烛"角色 "教师是蜡烛"这一隐喻使人感到既喜又忧。一方面,它体现了教师行业的无私奉献精神;但另一方面,它又反映了一种重要的师生关系,即生重于师口光是有方向的,光总是朝着一定的目标照;而作为教师的光只能跟着学生走,围着学生转,教师的自身发展没有得到重视。而事实上,教师作为蜡烛,不仅要照亮别人,也要照亮自己;教师也有自己的生命,需要与学生"教学相长";在燃尽自己、照亮别人的同时,自己也要光彩照人。教与学其实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教师在发展学生的同时也发展了自身,而教师在发展自身的同时也就发展了学生。 "蜡烛论"给教师的定位太高,几乎将教师抽象为一种"圣人"。它反映了社会普遍对教师这个职业所抱有的崇高期待,似乎教师可以解决学生的一切问题,可以为其"传道、授业、解惑"。而实际上,蜡烛的光是十分有限的,只能照亮学生的一部分;有时甚至还会限制学生的发展,因为它的光太微弱了。因此教师不必把自己的作用估计得那么高,不必一味顺从社会的期望,将其作为巨大的包袱背在背上;不必像蜡烛那样牺牲得那么悲壮,把自己全部燃尽了口教师也是自然的人,也要重视自己的生活和发展,也可以生活得有滋有味,有自己的情感和兴趣爱好。如果自认为是蜡烛,一味燃烧,蜡烛会越烧越短,终有熄灭的一天。教师不仅要把自己的光照到需要光的地方,而且需要自己不断充电。因此,有的老师认为,与其把教师比喻为蜡烛,不如比喻为长明灯,为学生的发展和自己的成长而不断充电,于人于己都受益元穷。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角色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隐喻包含了十分丰富而复杂的内涵。一方面,它表明教师从事的是一个非常崇高的事业,目的是塑造学生的灵魂,因为只有人才有灵魂,因此教师的职责是育"人";注重学生的心灵发展,而不仅仅是向学生灌输知识和能力。将教师比喻为"工程师",反映的是一种工业模式,似乎学生是一块没有生命、任人摆布的钢铁,可以任工程师按照自己的蓝图塑造成产品。而与此同时,"灵魂"这个概念将教师提升到一个神圣的境地,似乎教师是一个万能的上帝,可以按照自己既定的方案塑造学生的精神。 从教育质量观看,工程师论似乎暗示了一种固定、统一的质量标准。教育被作为一个大工厂,教师是工厂里的工程师,学生是被批量生产的、规格整齐划一的产品,教师在从事教育之前就已经有了一张事先设计好的蓝图。 从教师自主权考虑,工程师论也隐含有自相矛盾的地方。一方面,它似乎比较重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设计塑造学生,改变学生。而另一方面,它又表明教师缺乏必要的自主权。上级对产品通常有统一的要求和规定,工程师只能按照一定的工艺要求、方案和流程操作,不具备教师所应该具有的主动性。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既是一门技术又是一门艺术,教师的工作不能完全被规范,必须给予一定的想像和创造空间。

教师角色解读

教师四个角色的解读 摘要: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进入了信息化的时代,同时引起了教育方面的转变,这包括教育资源逐渐丰富,教学方式等的现代化,这些改边带来的是教师角色的 转变,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教师角色的定位,不仅影响到教师自身的发展,更重要的 是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方式改变。因此从教师角色转变的这一话题,还有充分的研究价值。 关键词:教师角色定位教师角色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一、教师角色定义 在瑞典教育学家胡森主编的简明教育百科全书中,对教师角色所代表的涵义作了三种解释:(1)教师角色就是教师行为;(2)教师角色就是教师的社会地位;(3)教师角色就是对教师的期望。[1]在我们狭义的理解范围内,教师角色指教师的行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行为。在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大词典》中,教师角色被定义为:“教师的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联系的被期望行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实际角色行为;二是教师角色期望。从这个角度看,我们课堂讨论的教师角色指实际角色行为。 我们可以看到,教师角色的定义主要从教师实际的行为来讲的。 在上节课上,同学提出将教师角色划分为:观察者、引导者、支持者和帮助者,关于角色的划分是从不同的角度来看的,这四种划分有其合理性,接下来我将从这四个方面阐述。 二、社会转变带来的教师角色转型 (一)传统教师角色定位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充分发挥了“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教师是知识的权威,在教学过程中也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传统的教学中心 “教师、书本、课堂”。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只是单纯的传递与接受,教师教授知识 与技能,帮助学生解答疑惑。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师把角色演绎的很好,但是这种教 学模式有着严重的不足,在社会条件不发达的过去甚至现在偏远的地方,教师仍然 是以这种模式授课,不仅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教师作为社会个人,不 可能了解世界的各种知识,也会存在知识的盲点,这也会影响教学。在信息化发展 的今天,我们必须以开放和发展的眼光对待教育,教师也应提升自己的观念,积极 的转变自己的角色,开创新的教学模式。 (二)信息化时代的教师角色 随着经济和科技领域的发展,我们步入信息化时代。在一般的城市教学领域,已经或者即将实现教学设备的现代化,所以教师的角色将会有单纯的传递着向多元 化方向发展。 1.教师角色----观察者 在教学活动中出现的角色主要有,教师、学生、教材,教师如果想要成为一名有思想,有责任的教育者,必须尽量关注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在中国小班教学 是很少的,从最普通、大众的角度来看,中国式课堂是“一对多”的,及时关注 每一位学生是对教师的挑战,但有深度的教育者会细心关注每一位学生成长的点 点滴滴,进而加以“个性化”指导,从而实现学生个人的发展,教师教的出发点 和落脚点都应该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师的“教”应该为了学生的“学”。 教师观察学生,是获取学生学习情况的渠道,也是学生与教师对话的基础,只有在教师细心观察下,才能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做出及时的引导,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