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温高密度钻井液研究与难点分析

高温高密度钻井液研究与难点分析

高温高密度钻井液研究与难点分析
高温高密度钻井液研究与难点分析

高温高密度钻井液研究与难点分析

摘要:通过研究超高密度、高温对钻井液性能的影响,提出了高温高密度钻井液的技术难题。

针对这些技术难题,通过研制适用于超高密度钻井液、超高温高密度钻井液的处理剂,配制出

抗温150℃密度2.9g/cm3超高密度钻井液,形成了抗温220℃、抗温240℃不同密度的淡水、饱

和盐水钻井液体系。针对元坝地区的地质条件,提出了关于元坝地区高温高密度钻井液的有关

建议。

关键词:超高密度;超高温;钻井液;流变性能;元坝地区

0 前言

1 高温高密度钻井液技术难点

随着国内外石油工业的发展和对石油需求的不断增长,油气田勘探开发逐渐动用和开采环境苛刻的油气藏,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井深的增加。钻井实践表明,随着井深的增加,钻井技术难题逐渐增加,井下高温、高压严重影响钻井液性能。主要表现在高温高密度条件下钻井液的粘度不易控制、滤失量大、固相容量限低、抗污染性能差等方面。

中原钻井院针对高温高密度钻井液的技术难点进行了攻关,通过研制润湿分散剂、非增粘抗高温护胶剂和对密度 4.2g/cm3重晶石进行表面处理,在室内配制出抗温150℃密度2.9g/cm3超高密度钻井液。通过研制抗高温不增粘降滤失剂、抗高温解絮凝剂、抗盐高温高压降滤失剂等抗高温处理剂,形成了抗温220℃密度 2.65g/cm3的淡水钻井液体系、密度2.3g/cm3的饱和盐水钻井液体系,抗温240℃密度2.57g/cm3的淡水钻井液体系、密度2.0g/cm3的饱和盐水钻井液体系。

针对元坝地区地质条件,根据室内对高温高密度钻井液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元坝地区高温高密度钻井液流变性和滤失量控制的技术措施。

1.1 高密度对钻井液性能影响

超高密度钻井液由于固相含量高,导致钻井液增稠,粘切上升,内摩擦大,流变性不易控制等难题,给钻井施工带来困难。超高密度钻井液技术难点是流变性控制问题,主要有以下原因:

⑴高固相含量带来的粘度高

超高密度钻井液固相含量高,体系中自由水含量低,导致钻井液固相容量低。其主要矛盾是高固相与流动性之间的问题。

⑵活性固相颗粒分散带来的粘度高

重晶石中存在劣质固相或者在钻进过程中大量钻屑侵入钻井液,钻屑颗粒的粘度效应使钻井液性能发生变化,钻井液增稠,粘切急剧上升,流变性变差。

⑶固相颗粒间相互作用产生的粘度高

由于超高密度钻井液中固相含量较高,固相颗粒之间的内摩擦大,容易导致钻井液增稠、润滑性变差,钻井过程中容易出现摩阻大、粘卡等井下复杂。

⑷抗污染性能差

由于高固相使钻井液中处理剂加量较少,导致钻井液抗污染能力、抗温能力差。在钻进过程中,特别在高温条件下,盐膏、盐水等侵入钻井液后,滤失量增大,泥饼质量差,流变

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