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营改增的概念及应对

营改增的概念及应对

营改增的概念及应对

一、增值税的概念(P1-4)

二、增值税发票(P5-10)

三、如何应对营改增

1、投标报价(P11-12)

2、物资采购(P13-15)

3、合同管理(P16-17)

四、其他(P18)

增值税的概念

增值税,是对商品生产、流通、劳务服务中多个环节的新增价值或商品的附加值征收的一种流转税。是对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等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实现的增值额征收的一个税种。

一、相对与营业税而言,增值税具有以下特点:

(一)征税对象:增值税是以增值额为课税对象征收的一种税。所谓增值额从理论上讲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新创造的那部分价值,如购进铁丝价格为10元,加工成工艺品对外销售为15元,新增加的5元即增值额部分也就是增值税的课税对象。而在营业税体制下,课税对象为全部销售额。

(二)价外税性质:凡税款独立于征税对象的价格之外的税,即为价外税,增值税属于价外税。沿用上述例子,企业对外销售价格为15元,如果税率为17%,收取的款项(价税合计)为17.55元(15*(1+17%)),其中15元为价款,2.55元为税款(15*17%);同样,企业在购进时铁丝价格为10元,但支付的款项为11.7元,其中包含1.7元的税款。在增值税体制下,生产经营企业的收入、成本均应不含增值税,增值税在价格之外单独进行核算。在营业税体制中,生产经营企业的收入成本均包含增值税款,核算中不对所承担的增值税款单独记账。

(三)实行税款抵扣制度,消除重复纳税因素:由于在具体业务中,对增值额的直接确认是一项繁琐的过程,因此对增值税的计算采用税款抵扣的计税方

法。沿用上例,该单位首先应按照销售额计算销项税额,即15*17%=2.55元,在实际缴纳时,抵扣按照取得成本的专用发票上记载的进项税额即10*17%=1.7元,本环节需要缴纳的税款为2.55-1.7=0.85元。在抵扣过程中,以取得的抵扣凭证上记载的税额为依据进行,抵扣凭证包括增值税专用发票、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农产品收购发票或者销售发票、通用税收缴款书。如果在购进环节中未取得前述法定抵扣凭证,虽然支付了进项税也无法抵扣,只能计入成本,无法实现成本与增值税的分离,造成了企业重复纳税,侵蚀了企业利润。可见,抵扣凭证的取得和管理在增值税管理中的重要性。而在营业税制下,每一环节都以全部流转额为依据进行纳税,具有明显的重复纳税特性,由于不涉及抵扣环节,发票的取得和管理情况与营业税的缴纳没有直接关系。

(四)链条税特点:由于增值税特殊的计算方法,在商品的流转环节中,增值税是随着货物的销售和劳务、服务的提供逐环节向下转移的,纳税人在收取的销项税额扣除在上一环节支付的进项税额后才是需要缴纳的税款。因此增值税的逐环节计税、逐环节抵扣,就形成了增值税“链条”税的性质。在增值税链条完整的情况下,税负由最终的消费者承担,而中间环节不承担税负。增值税抵扣凭证就是“链条”的载体。

(五)法律责任:由于增值税管理责任重大,专用发票具备抵扣税款的功能,相比其他税种而言,国家针对增值税及专用发票的管理制定了更为严格的法律规定和处罚措施,《刑法》205条-210条针对增值税发票犯罪行为也制定了专门的处罚措施。公司对此应高度重视,避免在业务中操作不当触犯法律红线。

二、增值税纳税人

增值税实行凭专用发票抵扣税款制度,客观上要求纳税人具备健全的会计核

算制度和能力。因此增值税纳税人按会计核算水平和经营规模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

(一)一般纳税人

1、年应税销售额超过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的企业和企业性单位,均需申请认定为一般纳税人。

(生产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的纳税人,或以其为主,并兼营货物批发或零售的纳税人年应税销售额标准:50万元;批发或零售货物的纳税人年应税销售额标准:80万元;应税服务年销售额的标准:500万元。)

2、年应税销售额未超过以上标准的纳税人以及新开业的纳税人,符合以下条件的可以提出申请为一般纳税人:

1)有固定的经营场所;

2)能够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设置账簿,根据合法、有效凭证核算,能够提供准确税务资料;

3、一般纳税人《税务登记证》副本“资格认定”栏内盖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戳记。“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戳记印色为红色,印模由国家税务总局制定。

(二)小规模纳税人

指年销售额在规定标准以下,并且会计核算不健全,不能按规定报送有关税务资料的增值税纳税人。

(三)纳税人情况及类别划分

纳税人情况及类别划分表

纳税人情况纳税人类型

达标的企业(不经常提供应税服务的除外)一般纳税人

其他个人(自然人)小规模纳税人

不经常提供应税服务的非企业性单位、不经常提

可选择成为一般纳税人或小规模纳税人供应税服务的企业和不经常提供应税服务的个

体工商户

会计核算健全,能够提供准确税务资料的未达标

可申请认定为一般纳税人

企业

三、增值税的计税方法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在增值税的计算上存在较大差异,一般纳税人适用一般计税方法,部分特定应税项目,可由纳税人选择按一般计税方法或按简易计税方法征收,一旦选定后,36个月内不得再调整计税方法;小规模纳税人适用简易计税方法。

(一)一般计税方法:由于在实际工作中难以直接计算出增值额,因此采用国际上通行的“购进扣税法”,即先按当期销售额和适用税率计算出销项税额(即货物、劳务、服务的整体税负),然后对当期购进项目已经缴纳的税款进行抵扣,从而间接计算出当期增值额部分的应纳税额。其计算公式如下:

当期应缴增值税=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

1、销项税额:指纳税人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服务,按照销售额或提供应税劳务、服务收入和规定的税率计算并向购买方收取的增值税额。在适用税率既定的前提下,销项税额的大小主要取决于销售额的大小。

销项税额=不含税销售额*适用税率

不含税销售额指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劳务向购买方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但是不包括向购买方收取的销项税额。

2、进项税额:增值税的核心就是用纳税人收取的销项税额抵扣其支付或承担的进项税额,其余额为纳税人实际应缴纳的增值税税额,因此进项税额作为可抵扣的部分,对于企业实际纳税的多少起着决定性作用。

(二)简易计税方法:对于小规模纳税人,适用简易计税方法,并不得抵扣其上一环节所承担的进项税额,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额=不含税销售额*征收率

其中征收率为3%;不含税销售额所包含的内容与前述一致,不包括按3%的征收率收取的增值税税额。

四、税率和征收率

(一)税率:增值税税率是按照货物的整体税负设计的,因此依据不含税销售额乘以适用税率计算的是该货物在这一环节所负担的全部增值税税额,体现着货物的整体税负。我国的增值税税率有17%、13%、11%、6%以及零税率,其中17%为基本税率,13%、11%、6%为针对特殊行业或产品设置的低税率,纳税人出口货物,税率为零。不同税率对应行业情况如下:

1、17%标准税率: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或者进口货物(除列举的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提供有形动产租赁服务。

2、13%低税率: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或者进口农业产品、食用植物油、自来水、暖气、冷气、热水、煤气、石油液化气、天然气、沼气、居民用煤炭制品、图书、报纸、杂志、饲料、化肥、农药、农机、农膜等货物。

(3)11%低税率:一般纳税人提供交通运输业服务、邮政业服务、基础电信服务、铁路运输业、建筑业等。

(4)6%低税率:一般纳税人提供增值电信服务、现代服务业服务(有形动产租赁服务除外)。

(5)零税率:纳税人出口货物,税率为零;但是国务院另有规定的除外。

2.征收率:对于小规模纳税人,在增值税征收管理中,采用简便方法,按照其销售额与规定的征收率计算缴纳增值税,不允许抵扣进项税,也不允许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对于一般纳税人生产销售的特殊货物或提供的服务,按照简易办法征收增值税,并视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征收管理办法。

(1)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征收率为3%。

(2)特殊行业可选择简易计税方法的纳税人按3%的征收率征收增值税。

(3)销售自用过的固定资产、旧货等,依3%征收或减按2%征收率征收增值税,在此不一一列举。

增值税发票

增值税专用发票,作为最重要的抵扣凭证,对决定企业的实际纳税金额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增值税的管理工作,很大一部分就是围绕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理而进行的,鉴于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重要性,故单独介绍,用于阐述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各项管理要求以及在实施增值税后的发票管理措施。

一、增值税法定抵扣凭证

根据增值税管理要求,并不是纳税人支付的所有进项税额都可以从销项税额中抵扣,准予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进项税额,必须是购进货物或接受劳务、服务是用于增值税应税项目,并且必须取得合法的抵扣凭证。法定的抵扣凭证有以下几种:

(一)增值税专用发票。使用最广泛,同时也是最重要的扣税凭证,向境内供应商或服务商采购货物或服务时取得。目前主要包括自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货物运输业增值税专用发票、税务机关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四种类型。

(二)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企业在进口货物时,从海关取得的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可用于抵扣。

(三)农产品收购发票或者销售发票:购进农产品,除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外,按照农产品收购发票或者销售发票上注明的

农产品买价和13%的扣除率计算的进项税额。

(四)通用税收缴款书:接受境外单位或者个人提供的应税服务,从税务机关或者境内代理人取得的解缴税款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税收缴款书(以下称通用缴款书)上注明的增值税额。纳税人凭通用缴款书抵扣进项税额的,应当准备书面合同、付款证明和境外单位的对账单或者发票,资料不全的,其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

二、增值税专用发票

(一)增值税发票类型

增值税发票包括增值税专用发票和普通发票。

增值税专用发票既是纳税人反映经济活动中的重要会计凭证又是购货方进项税额的法定扣税凭证,只限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领购使用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由国家税务总局统一监制印制,并且必须通过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进行领购、开具、缴销、认证。

增值税普通发票不具备扣税凭证的功能,在形式上表现比较多样,包括与专用发票格式一样,仅发票名称标示为“增值税普通发票”的,也有服务业通用机打发票,运输业通用机打发票等多种样式。

小规模纳税人应购买方要求需要开具专用发票的,可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代开。

(二)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意义

增值税专用发票,既是增值税制度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增值税得以实施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其重要意义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增值税专用发票,不仅具有商事凭证的作用;还具有完税凭证的作用,

购货方向销货方支付的增值税须凭专用发票进行抵扣,因此是兼具销货方纳税义务和购货方进项税额的合法证明。

第二,增值税专用发票可以将一种货物从最初生产到最终消费之间的各个环节联接起来,按专用发票上注明的税额,逐环节征税,逐环节扣税,把税款从一个经营环节传递到下一个经营环节,直到把商品或劳务供应给最终消费者。从而使各环节开具的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应纳税款之和就是该商品或劳务的整体税负,体现了增值税普遍征收和公平税负的特征。

增值税专用发票像链条一样,把各个环节的纳税人连结在一起,从而形成了增值税自身的制约机制,即购销双方利用发票进行交叉审计的机制。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这一特殊作用,使得许多实行增值税的国家,把这种发票称为“税务发票”,并将其视同钞票和支票一样予以严格管理。作为增值税抵扣凭证,我国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一直都是由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专门印制的。

三、增值税专用发票取得时的注意事项

各业务人员在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时应对发票的真伪及填制内容、规范情况进行审核。

1、发票真伪审核:特别是对首次开票的供应商,一定要严格审核发票的真伪。审核发票真伪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是否有国家税务总局监制章;

(2)开具票样与国家税务总局统一制定的票样是否相符。

(3)专用发票全部为电脑版发票,一律使用防伪税控系统开具,如有手工开具发票,必定为假票;

(4)对照光线审查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发票联和抵扣联,看是否使用国家税

务总局统一规定带有水印图案的防伪专用纸印制。用紫外线灯、发票鉴别仪鉴别无色和有色荧光防伪标志“SW”;

(5)具有条件的情况下,可登陆发票地区国税系统网站进行真伪查询,严防套票。

四、发票填制的规范性审核: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理及其严格,其开具、认证均需通过防伪税控系统进行,如果发票的开具不规范,将可能导致发票无法进行认证,如开具内容与实际业务内容不符,则为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因此,在取得发票时,对其填制的内容、规范性审核是很有必要的。

(1)检查发票联次是否齐全,全部联次是否一次填开,各联的内容和金额是否一致。

(2)发票项目是否按照要求填写正确齐全,核对发票抬头、纳税人识别号等信息,请注意发票抬头必须填写企业全称(与本单位税务登记证记载名称一致,否则无法认证通过);

(3)发票内容是否与业务内容及销售方相关信息完全一致,发票所属省份、自治区、直辖市是否与销售方注册地一致;

(4)字迹是否清楚,是否存在压线、错格、涂改等现象。如填写错误、不规范,应及时要求销售方另行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5)发票联和抵扣联是否加盖发票专用章。

(6)如取得的专用发票为汇总发票的,应同时取得使用防伪税控系统开具《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应税劳务清单》,并加盖发票专用章。

图一为增值税普通发票

图二为增值税专用发票

图三运输业增值税专用发票。

五、发票的保管

业务人员取得发票时应注意同时取的发票联和抵扣联两联,取得后需妥善保管,应备有发票专用票据夹,将发票视同支票保管,不得对折或造成其他污损,如因保管失误造成无法认证抵扣应承担相应经济责任。

六、发票传递时间

由于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认证具有时限要求,且一旦出现发票开具不符合要求的情况,其作废、重开程序都极其繁琐,因此,物资采购人员在发票的传递上须注意以下要求:

(一)物资采购人员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后,有条件的应在当天将发票联与抵扣联交财务部门,不具备条件的应在当天告知财务部已取得专用发票情况,并

尽快递交财务部。

(二)各单位均需建立发票签字登记制度,记录专用发票的每一次传递过程中的经手人、时间等信息,并要求经手人进行签字,便于对发票传递环节的追溯。

(三)为避免出现发票不规范或其他原因导致需启动开具红字发票等流程,原则上每月25日之后不再取得专用发票。特殊情况需取得发票的,应首先与财务部门沟通后按照财务部门要求取得。

(四)专用发票交财务部门后无法认证通过的,相关业务人员应及时持票到发票开具方进行作废更换。超时限无法作废更换的,应履行红字发票开具手续。

七、取得发票有误的处理

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发现有误的,首先应告知发票开具方进行作废,要求其重新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作废通常有两种方式,一即时作废,二是符合条件作废。如果不符合作废条件则需要发票开具方开具红字专用发票予以冲销。

1、即时作废:发票开具时发现有误的,可当场进行作废,并在防伪税控系统中进行信息登记。

2、符合条件作废:除即时作废外,对开出的专用发票在作废需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收到退回的发票联、抵扣联时间未超过销售方开票的当月;二是销售方未抄税并且未记账;三是购买方未认证或者认证结果为“纳税人识别号认证不符”或“专用发票代码、号码认证不符”。

3、红字专用发票的开具: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取得专用发票后,发生销货退回、开票有误等情形但不符合即时作废条件的,或者因销货部分退回及发生销售折让的,应按规定开具红字发票:

(1)购买方应向主管税务机关填报《开具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申请单》。

(2)主管税务机关对一般纳税人填报的《申请单》进行审核后,出具《开

具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通知单》。

(3)购买方必须暂依《通知单》所列增值税税额从当期进项税额中转出,未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的可列入当期进项税额,待取得销售方开具的红字专用发票后,与留存的《通知单》一并作为记账凭证。

(4)销售方凭购买方提供的《通知单》开具红字专用发票,在防伪税控系统中以销项负数开具。

4、目前增值税的抵扣政策是,不论购买方对专用发票在会计上如何处理,只有在销货方报税、购买方在规定的时间内到主管税务机关认证、比对成功后才能进行抵扣,这就决定了专用发票作废条件的复杂性,手续也相对繁琐。因此,在办理具体业务过程中应严格按照上述时间要求进行专用发票的传递。

如果应对营改增

1.投标报价工作

“营改增”后,按照增值税税制要求,对现行建设工程计价规则采用“价税分离”的原则进行调整。将营业税下建筑安装工程税前造价各项费用包含可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的“含增值税税金”计算的计价规则,调整为税前造价各项费用不包含可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的“不含增值税税金”的计算规则。以路基工程为例,假设“营改增”前每米路基的水泥消耗为100元,“营改增”后,每米路基的水泥消耗则为100/(1+17%)=84.47元。

在新的计价规则下,将以“价税分离”方式进行投标报价,在建筑业税率为11%的情况下,

税前造价=不含税直接费+不含税间接费+利润+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

税金=税前造价*11%

含税造价=税前造价*(1+11%)

按照目前住建部的调整方案征求意见稿,在对成本进行价税分离时,一般都是按照成本项目的适用税率进行计算,基本没有考虑供应商为小规模纳税人、选择简易计税方法、免税的一般纳税人以及无法提供发票的实际情况,因此,税改后建筑企业实际发生的不含税成本往往都会高于按照这种理论方式计算的不含税成本。如果定额标准按此办法进行修改,那么按照修订后的定额进行报价时,也有可能出现低于税改前报价水平的情况。

税改前准备工作及应对措施

结合计价规则的变化情况,投标报价相关人员在工作中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一)学习掌握增值税基本知识,理解成本、报价的“价税分离”的原理,掌握不同性质成本项目的适用税率情况;

(二)对业主身份进行梳理,建立业主信息管理;协助法律部门修订承包合同模板,并负责修订经营开发相关管理办法。负责调整工程概预算,确定谈判价格区间;根据不同类型业主制定不同的定价原则和谈判策略。

(三)及时关注住建部等相关行业信息动态,学习掌握营改增相关行业知识。按照住建部征求意见稿计价规则建立增值税测算模型,选取代表性项目进行报价水平测试,对于营改增后各类项目报价行情的走向做到心中有数。

业务要点及注意事项

(一)业主信息管理:

1、业主信息档案内容应包括:业主名称、业主单位类型(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纳税人信息(是否为增值税纳税人、是否为一般纳税人、

所属行业、适用税率、税务登记证号、一般纳税人识别号等)、企业基本信息(注册地址、联系人、电话、开户行及银行账号等)。

2、业主信息管理的目的:

(1)了解业主单位在“营改增”后的发票需求:对于营改增后有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需求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业主,应提前收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及一般纳税人资格证明等开票必要资料。

(2)通过业主身份梳理,可根据不同类型的业主制定不同的投标价格和谈判策略。如果建筑业与房地产同时进行“营改增”并且明确不动产将纳入抵扣范围,那么企业性质的业主一般会要求取得建筑业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抵扣,作为建筑业在价格上有就具备了与业主谈判的空间。比方说,税改前,如果工程造价为100元,业主支付100元,建筑业提供100元营业税发票,业主按照100元计入资产价值。税改后,如果业主不提价,仍支付100元,那么建筑业开具的100元发票中,价款为100/1.11=90.09元,税款为9.91元,业主入账资产价值为90.09元,而9.91元作为其进项税款可以抵扣。建筑企业完全可以在9.91元的空间内与业主展开价格协商与谈判。

(二)价格谈判的空间

公司应针对不同类型的业主制定不同的价格谈判策略,争取最大程度转嫁增值税税负。根据中铁建测算结果,“营改增”后实际税负为5.54%,如果将税负增加部分通过谈判方式转嫁给业主,价格需提高2.5%-3%,业务人员在价格协商、谈判过程中应做到心中有数。

(三)针对具体工程项目的投标报价,要了解当地市场环境、供应商资质情况、发票取得情况等信息,以掌握工程项目实际的不含税成本,实现对工程项目的盈利水平的准确预计。

2.物资采购工作

材料物资在项目工程成本构成中约占50%-60%,而且建筑工程材料、物资品种多,供应商情况复杂,都将给企业的税务管理工作带来难度。“营改增”后,工程项目物资采购、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应重点落实价格比选机制的修订、物资采购专用发票的取得、传递专用发票的及时与安全,理顺各类物资的采购模式、发票取得方式,掌握不同类型供应商之间价格比选方法等。

建立供应商信息系统

公司物资部门应建立《供应商信息》对本级集中采购物资的供应商名称、地址、资质、纳税人资格、税务登记号、营业执照号、组织机构代码号等信息进

行详细的统计并在《供应商目录》中进行公布,同时应取得供应商相关证件复印件资料留底保存。项目部应掌握自主采购物资涉及的供应商情况,建立供应商信息台账。

一、做好发票取得、传递环节工作

“营改增”后,物资采购人员经手的专用发票将是企业进项税额抵扣凭证的最重要组成部分,物资采购人员应正确看待专用发票的管理,必须严格取得发票并及时进行传递,在业务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事项:

(一)正确认识发票,特别是专用发票的重要性。增值税专用发票对于企业的实际税负、成本、效益有直接的影响,物资采购人员务必要深刻认识到这一点,避免在实际业务过程中发生不必要的失误而产生无法挽回的损失。

(二)物资采购人员应认真学习增值税发票管理的相关知识,掌握发票审核的要点及作废、认证、抵扣的时间要求,按照本单位发票管理制度规范地取得发票并及时进行传递。

(三)在实际业务过程中应加强与财务部门的联系。采购人员遇到发票问题无法判断或存在疑问时,应及时与财务部门进行沟通,在获取专业意见之后再进行下一步操作,有助于及早解决问题,同时也可以避免因采取补救措施而产生人力、物力的消耗。

二、选择供应商的原则

“营改增”后,按照供应商纳税资格情况可分为三种类型:一般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以及无法开具专用发票的供应商。在进行供应商选择时按照以下原则进行:

(1)优先与一般纳税人合作,并要求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对于可以选用

简易计税方法的特殊行业一般纳税人,应优先选择选用一般计税方法的一般纳税人。

(2)如果没有条件与一般纳税人合作,在选择小规模纳税人合作时,应要求其提供税务机关代开的专用发票并在合同中写明。由于小规模纳税人适用简易计税法,取得代开的专用发票后也只能抵扣3%的税款,因此,采购人员需参照本章第四节价格比选方案进行价格谈判,以票面不含税价格作为比价基础。

(3)实际工作中,部分材料供应商为自然人,因自然人未办理税务登记,不能到税务机关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应尽量避免选择合作。如果必须与其合作,应注意一是须要求其代开普通发票,作为我单位成本列支依据;二是要进行价格谈判。

三、增值税制下价格的判定

实际工作中,往往在一项材料的采购上存在多种渠道,不同的供应商可能会提供不同的发票形式和报价,我们将增值税制下采购中取得不同发票对企业采购成本的影响总结如下,便于采购人员从采购成本角度上进行价格比较和判断,做出最有利于企业的选择。

1、采购成本的内容: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采购成本的费用。不包括可以抵扣的增值税额。

2、采购成本的比较方法:

(1)供应商为采用一般计税方法的一般纳税人并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

采购成本=采购价格/(1+适用税率)

(2)供应商选择简易计税方法的一般纳税人并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

营改增——国内文献综述

营改增——国内文献综述

“营改增”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影响研究 ——国内文献综述 我国“营改增”试点从2012年1月1日在上海启动,同年7月25日扩大试点范围,到2016年5月1日在全国全面推开,经历了4年4个月的时间。伴随着试点实践,国内学术界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涌现出了一批优秀文献成果,现从三个角度予以分析阐述。 一、“营改增”对企业影响的文献综述 “营改增”对企业运营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国内的一些文献综述也对研究“营改增”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具有借鉴意义。李心阳(2016)提出,伴随着企业专业化、规范化发展,财务管理在企业运营中的作用日益显现,然而,“营改增”政策的调整,对于企业财务管理带来了挑战,直接必须重新思考原先的财务管理模式,结合“营改增”的新要求,转变企业财务管理思想和具体运作模式,从而很好地适应“营改增”的需求1。卢新莲(2015)认为增值税和营业税是企业最主要两大税种,“营改增”对于企业的影响主要包括减税效应和增税效应两种,最终“营改增”对企业的税负影响,取决于这两种效应的叠加净效应2。刘文忠(2016)通过量化分析的方式,分析了“营改增”对企业的影响状况3。李晓明(2016)分析了“营改增”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认为“营改增”意味着企业必须对会计核算的现有模式进行重构,搭建新的会计核算模式,否 1李心阳,“营改增”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与对策研究[J],财会学习,2016年第9期。 2卢新莲,“营改增”给企业带来的税负影响[J],商,2015年第10期。 3刘文忠,营改增对企业税负影响的量化分析[J],2016年第5期。

则很难适应这项改革试点的要求4。李真(2015)针对酒店行业的具体M酒店进行了“营改增”分析,认为酒店行业应当积极应对“营改增”试点,减轻自身税负5。张玉梅(2016)从有效的降低企业的赋税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采用理论分析、总结分析和实地调查的方法就营改增给企业带来的积极影响了消极影响分别进行了阐述,进一步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为营改增环境下,企业税收筹划工作的高效开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进而促进企业赢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6。朱彦秋(2016)提出,中小企业因其自身基础薄弱、资金短缺、技术研发力度不足等先天性缺陷,其"开源"的途径较少,而保障其发展的正确路径主要靠"节流",税收筹划作为中小企业节约成本的重要手段,在企业的持续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阐述了"营改增"背景下的中小企业税收筹划现状,提出中小企业税收筹划在新经济形势下的改进策略,以期为我国中小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帮助,使其成为完善我国经济发展结构的重要力量7。马悦(2016)以中国国航为例,分析了“营改增”对交通运输业的影响问题,这涉及到了具体企业的内部财务管理,具有很强的针对性8。张之慧(2015)提出,IT企业是"营改增"试点企业,深受税制改革的影响。她介绍了"营改增"的具体情况,其次阐述了"营改增"对IT企业财务带来的影响,并选取了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案例,通过结合该公司的财务数据进一步分析了"营改增"对企业税负、利润、现金流以及财务比率等方面带来的影响,最后提出了税制改革后IT 企业应注意的事项9。 二、“营改增”对行业影响的文献综述 由于本文研究的是商业银行涉及金融行业,但是,国内文献对于其他行业 4李晓明,营改增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与对策[J],财会学习,2016年第9期。 5李真,浅谈酒店业“营改增”——以M酒店为例[J],齐鲁珠坛,2015年第6期。 6张玉梅,“营改增”对企业利弊影响及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6年第4期。 7朱彦秋,“营改增”背景下的中小企业税收筹划研究[J],财会学习,216年第7期。 8马悦,“营改增”对交通运输业的影响——以中国国航为例[J],财经界,2016年第7期。 9张之慧,“营改增”对我国IT企业财务的影响——以万达信息为例[J],创新科技,2015年第10期。

2020年最新建筑业营改增实施细则

2020年最新建筑业营改增实施细则 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表示,20xx年将全面推开“营改增”改革,将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和生活服务业纳入试点范围。这意味着,至今已试点4年的“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改革,或将在“十三五”开局之年全面收官,营业税或将退出历史舞台。下文是小雅为大家收集的最新的消息。 20xx年最新建筑业营改增实施细则 “营改增”再次进入最后的倒计时。 20xx年开年伊始,1月22日,国务院主持召开座谈会,研究全面推开营改增、加快财税体制改革、进一步显著减轻企业税负,调动各方发展积极性。 其实,早在此前一个月前,20xx年底,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就在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表示,20xx年将全面推开营改增改革,将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和生活服务业纳入试点范围。 这些会议与表态意味着,至今已试点4年的“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改革,或将在“十三五”开局之年全面收官,营业税或将退出历史舞台。 中国政法大学财税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财税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施正文告诉法治周末记者:“营改增’是当前最为迫切的一项税制改革,也是影响深远的一项税制改革。"

“新年伊始,专门开座谈会,表示今年全面推开‘营改增’,向社会发出信号。主管部门不能有畏难情绪,各行业企业也需要按照议定的计划来做准备。这是我们政府治理的一种新方式,把政府未来的重大政策提前亮出来,铺垫社会预期,便于社会各方能及时参与进来,也便于政策出台后的尽快落实。”施正文说。 需要注意的是,改革或将遭遇的挑战也不容小觑。根据“xx”规划,“营改增”本应在20xx年完成。然而自去年中旬起,有媒体陆续报道“营改增”步调放缓,受经济下行、财政压力大等多方面的影响,“营改增”就未能在20xx年实现。 备受各行业关注的“营改增”,是否真的能在今年内完成,仍引人质疑。 ”;营改增’在形式上的完成是肯定可以实现的,现在的关键是‘营改增’的政策能否达到我们预想的目的,也就是政策方案、法律制度到底能不能设计的科学、合理,最终能否施行。"施正文说,“而不是简单的‘改’,改完后又出现更多的问题。” 最迫切的一项税制改革 20xx年1月1日,我国在上海启动“营改增”试点,后分行业进行全国范围内的试点,涉及的行业包括交通运输、邮政、电信、部分现代服务业。 然而,“营改增”仍没能全面推行。

2016年最新营改增之后固定资产的处理

财政部发布《关于征求<关于增值税会计处理的规定(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旨在全面规范企业增值税有关会计处理以及明细科目和专栏的设置、相关业务的日常核算,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列示等方面的内容,并就会计处理及增值税核算等4个问题征求意见。 征求意见稿适用范围 在全面梳理现行企业会计准则制度中有关增值税会计处理规定 及《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有关企业会计处理规定》(财会〔2012〕13号)的基础上,起草了征求意见稿。该征求意见稿既适用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也适用于小规模纳税人;既适用于试点纳税人(即按照《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缴纳增值税的纳税人),也适用于原增值税纳税人(即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缴纳增值税的纳税人)。 关于增值税会计处理的规定(征求意见稿)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和《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等有关规定,现对增值税有关会计处理规定如下: 一、会计科目及专栏设置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应当在“应交税费”科目下设置“应交增值税”、“未交增值税”、“预缴增值税”、“待抵扣进项税额”、“待认证进项税额”、“待转销项税额”等明细科目。 (一)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应在“应交增值税”明细账内设置“进项税额”、“销项税额抵减”、“已交税金”、“转出未交增值税”、

“减免税款”、“销项税额”、“出口退税”、“进项税额转出”、“转出多交增值税”、“简易计税”等专栏。其中: 1.“进项税额”专栏,记录一般纳税人购进货物、加工修理修配劳务、服务、无形资产或不动产而支付或负担的、准予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增值税额; 2.“销项税额抵减”专栏,记录一般纳税人按照现行增值税制度规定因扣减销售额而减少的销项税额; 3.“已交税金”专栏,记录一般纳税人已交纳的当月应交增值税额; 4.“转出未交增值税”和“转出多交增值税”专栏,分别记录一般纳税人月度终了转出当月应交未交或多交的增值税额; 5.“减免税款”专栏,记录一般纳税人按现行增值税制度规定准予减免的增值税额; 6.“销项税额”专栏,记录一般纳税人销售货物、加工修理修配劳务、服务、无形资产或不动产应收取的增值税额,以及从境外单位或个人购进服务、无形资产或不动产应扣缴的增值税额; 7.“出口退税”专栏,记录一般纳税人出口产品按规定退回的增值税额; 8.“进项税额转出”专栏,记录一般纳税人购进货物、加工修理修配劳务、服务、无形资产或不动产等发生非正常损失以及其他原因而不应从销项税额中抵扣,按规定转出的进项税额;

营改增文献译文

比较增值税与零售税 理查德费冉,泰蕾兹德麦圭尔 公共经济学杂志 2011 年4 月 增值税概述 作为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的增值税正在被130 多个国家所使用。增值税是一个普遍的,基础广泛的消费税,增加商品和服务的价值评估上。增值税是在生产的每一个阶段普遍征收的附加值,一个让卖方为他们对自己购买的商品和服务(进项税额)支付其销售的商品和服务上收集到的税种的税收信贷机制(销项税额)。 一般而言,增值税有以下几层含义:一个普通税适用于所有涉及生产和销售商品和提供服务的商业活动;消费税最终由消费者承担;是间接征收消费的商品或服务价格的一部分;在每个阶段的生产和分配阶段间接税可见多级税收征收消费的商品或服务价格;一个小幅收税款,已被控在其所有的采购系统,它采用的是由卖方收取了相应的信贷索赔其所有销售的增值税或增值税的部分付款。增值税纳税义务的计算方法有三种:信贷发票的方法—加减法,和另外的两种方法。只有信用发票的方法是相对使用广泛的,这种方法涉及此列。信贷发票的方法,突出了增值税的定义功能:使用销项税(收集销售税)和进项税(采购缴纳的税款)。一般纳税人收取的增值税应税销售额和应税采购所支付的增值税之间的差额作为计算其增值税纳税义务。这种方法需要使用发票,分别列出了所有应税销售额的增值税部分。销售发票的卖方成为买方的购货发票。销售发票显示,收取的销项税额和购货发票显示支付的进项税额。总之,纳税人使用发票抵免的计算方法以下列方式汇到税务机关的增值税额如下:骨料的销售发票中的增值税(销项税额);聚合在购货发票所示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减去进项税额从销项税额和任何余额汇给政府;在事件的进项税大于销项税一般需退款。美国是唯一的不征收增值税国家层次上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成员,然而,增值税已经成为广泛认可的联邦税收改革的辩论中的重要选项。 一般增值税计算 分析正在实施的增值税,它提供了一个简单的例子说明如何在面包生产实施增值税。此例为:一个农民的增长和销售小麦到米勒,研磨成面粉的小麦。米勒销售的面粉,面包师,使面团和烤面包。面包,然后出售给杂货店,卖面包给最终消费者。在面包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必要性和影响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必要性和影响 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必要性 我国现行税制结构中,增值税和营业税是最为重要的两个流转税税种,二者分立并行。其中,增值税的征税范围覆盖了除建筑业之外的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大部分行业则课征营业税。这一始于1994年的税制安排,适应了当时的经济体制和税收征管能力,为促进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增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这种划分行业分别适用不同税制的做法,日渐显现出其内在的不合理性和缺陷,对经济运行造成扭曲,不利于经济结构优化。 首先,从税制完善性的角度看,增值税和营业税并行,破坏了增值税的抵扣链条,影响了增值税作用的发挥。增值税具有“中性”的优点(即在筹集政府收入的同时并不对经济主体施加“区别对待”的影响,因而客观上有利于引导和鼓励企业在公平竞争中做大做强),但是要充分发挥增值税的这种中性效应,前提之一就是增值税的税基应尽可能宽广,最好包含所有的商品和服务。现行税制中增值税征税范围较为狭窄,导致经济运行中增值税的抵扣链条被打断,中性效应便大打折扣。 其次,从产业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的角度来看,将我国大部分第三产业排除在增值税的征税范围之外,对服务业的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由于营业税是对营业额全额征税,且无法抵扣,不可避免地会使企业为避免重复征税而倾向于“小而全”、“大而全”模式,进而扭曲企业竞争中的生产和投资决策。比如,由于企业外购服务所含营业税无法得到抵扣,企业更愿意自行提供所需服务而非外购服务,导致服务生产内部化,不利于服务业的专业化细分和服务外包的发展。同时,出口适用零税率是国际通行的做法,但由于我国服务业适用营业税,在出口时无法退税,导致服务含税出口。与其他对服务业课征增值税的国家相比,我国的服务出口由此易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 第三,从税收征管的角度看,两套税制并行造成了税收征管实践中的一些困境。随着多样化经营和新的经济形式不断出现,税收征管也面临着新的难题。比如,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商品和服务捆绑销售的行为越来越多,形式越来越复杂,要准确划分商品和服务各自的比例也越来越难,这给两税的划分标准提出了挑战。再如,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某些传统商品已经服务化了,商品和服务的区别愈益模糊,二者难以清晰界定,是适用增值税还是营业税的难题也就随之产生。 上述分析,可以说明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下面简称“营改增”)这一改革的必要性。国际经验也表明,绝大多数实行增值税的国家,都是对商品和服务共同征收增值税。在新形势下,逐步将增值税征税范围扩大至全部的商品和服务,以增值税取代营业税,符合国际惯例,是深化我国税制改革的必然选择。这一总体上使相关企业免除重复征税制约而在总体上减轻税负的改革,将促进一大批市场主体放开手脚发挥潜力推进自身业务经营和发展中的专业化

中国税制期末复习增值税

第二章:增值税 第一节:商品劳务税概述 ●一、概念和特征 ●(一)商品劳务税的概念 ●商品劳务税是以商品和劳务的交易额为征税对象的税种的总称,也称为流转税或货物劳务税。 ●(二)流转税的特点 ●税收负担的间接性 ●税收分配的累退性 ●税收征收的隐蔽性 ●税收管理的方便性 ●税收收入的稳定性 第一节:商品劳务税概述 二、商品劳务税的分类 (一)按征税环节:可分为单一环节商品劳务税和多环节商品劳务税。 (二)按征税标准:可分为从价税、从量税和复合税。 (三)按计税依据:从价税可分为总额型和增值型商品劳务税。 (四)按计税价格:从价税可分为价内税和价外税。 (五)按涉外性:商品劳务税可分为国内商品劳务税和涉外商品劳务税。 第二节:增值税概论 ●一、增值税基本原理 ●(一)增值税的概念 ●增值税是对增值额的征税。 ●增值额的理论含义:v+m ●各国增值税制度中,据以征税的增值额为法定增值额 ●(二)增值税的特点 ●1、以增值额为征税对象 ●2、实行普遍征税 ●3、实行多环节征税 ●4、税率差别小(大多为单一税率) 第二节:增值税概论 一、增值税基本原理 (三)增值税的类型 1、生产型(国民生产总值GNP型)增值税:以销售收入减除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动力等中间投入产品的价值后的余额为征税增值额。 增值额=工资+利息+利润+租金+折旧 由于增值额的构成基础从宏观上相当于GNP,所以称为生产型(国民生产总值GNP型)增值税 第二节:增值税概论 一、增值税基本原理 (三)增值税的类型 2、收入型增值税:以销售收入减除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动力等中间投入产品的价值和固定资产折旧后的余额为征税增值额。 增值额=工资+利息+利润+租金 由于增值额的构成基础从宏观上相当于国民收入,所以称为收入型(国民生产净值NNP型)增值税

充分认识营改增的意义_杨根生

Public Administration 公共管理 | MODERN BUSINESS 现代商业201 充分认识营改增的意义 杨根生 睢县财政局 河南睢县 476900 摘要:通过对营改增意义的分析,全面认识到营改增是当前我国宏观调控的主战场,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点”, 也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头戏”,将引发新一轮的财税改革。关键词:营改增;宏观调控;经济结构;财税改革 2012年元月,营改增率先在上海启动改革试点,之后采取“雁阵”方式扩围提速,陆续有12个省市加入到营改增的试点范围。营改增这艘巨轮已经试水成功,正乘风破浪,披荆斩棘,一路远航。但是,根据笔者观察,对于营改增的意义,人们多倾向于从税负和税制调整的角度加以阐述,将其作为完善流转税制的一个重要举措。这当然是不错的。但是,倘若对其意义的认识只停留在这一高度,则会看不到营改增在某些方面十分重要的影响和战略意义。笔者认为,分析营改增的意义,应放在当前整个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之中加以仔细地审视。营改增是当前我国宏观调控的主战场,关系着此轮宏观调控的成败,是以结构性减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点”, 也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头戏”,因此,有必要全面充分认识营改增的重大意义。 一、营改增是当前我国宏观调控的“主战场”,关系着此轮宏观调控的成败 营改增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在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下实施的。从一开始,它就被打上了化解经济危机、加强宏观调控的烙印,它已与国家实施的宏观调控、积极财政政策紧紧相联。放眼国内外经济和宏观政策的总体走向,我们便会看到: 第一、2012年金融危机不仅未结束,而且演变成了一场全球经济危机。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持续显现,世界经济复苏充满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为应对增长困局,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央行继续倚重宽松政策。然而,量化宽松虽有助于短期刺激经济,却不能替代长期的财政整固和结构性改革。目前,这一政策的效力已日渐下降,并可能造成下一轮通胀和资产泡沫,其溢出效应也必将影响到我国,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越来越大。 从中长期看国内劳动力价格抬升较快,企业综合成本上升,国际宽松货币政策对流动性注入也会推动全球物价上涨,加大我国未来通胀压力,因此不宜过于关注增长速度而轻易放松货币控制。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更强调中性的取向,调控目标更强调物价的基本稳定。货币政策在刺激经济增长方面被拖住后腿,在这种情况下,稳增长的重任将主要落在财政政策身上。 第二、财政政策在调控经济方面有两方面的手段,一方面是税收方面的调控,另一方面是支出方面的调控。在稳增长方面,财政政策有扩大支出和减少税收两种选择。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中央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好 地发挥积极财政政策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中的作用。积极财政政策等于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它的整个调整方面是趋于扩张的。减税增支,这是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一个收支搭配的格局。在扩大支出日趋减弱的情况下,减税将成为2013年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载体。 笔者认为,如果说往年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增支的话,今年则重在减收,即推进结构性减税,重点是加快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工作,完善试点办法,适时扩大试点地区和行业范围。 第三、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稳增长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稳增长就是要稳定实体经济,稳定企业发展,从而做到稳定整个国民经济。如果政府的钱可以取之不竭用之不尽,那么,政府就可以作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以政府投资来保增长。然而,谁都知道政府的钱取之于民,如果企业和民间这渠水源有限甚至枯竭,政府又该从何处取水进行投资保增长呢?所以,放水养鱼是必须的。所谓放水,就是说当经济困难的时候,政府进行减税,藏富于民,让他们能够得以养鱼,等到鱼儿们养肥了,政府就可以多撒几网捕捞,增加自己的财政收入。目前,政府通过转变投资保增长的经济增长方式,实施以减税为目的的营改增等改革,藏富于民,启动民间投资这台“发动机”。 二、营改增是当前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点” 在我国存在着货物和服务两大流通环节,并行着增值税和营业税两大流转税。前者主要适用于制造业,由于实行税款抵扣制度,税负相对较轻。后者主要适用于服务业,由于不能进行税款抵扣,存在重复征税现象,因而税负相对较重。为了推进服务业的发展进而调整产业结构,让增值税吃掉营业税,从而在整个商品和服务流转环节统一征收增值税,便成为一种自然的选择。营改增,能有效促进服务业的提升、制造业的优化,促进产业分工专业化、鼓励资本流向高新技术行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 1、营改增促进了服务业加快发展。一是服务业企业户数增加较快。以湖北省为例,试点一个月全省新增试点纳税人3950余家。上海市实施营改增10个月,新登记注册的服务业企业也一下子猛增了不少,服务业实现了10%以上的快速增长,服务业利用外资增长20%以上。二是服务业经济总量增长迅速。2012年上海市GDP增长7.5%,其中第三产业增长了10.6%,高出全市生产总值增速3.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首次突破60%,拉动经济增长6.2个百分点。 2、推动了制造业的创新发展。营改增直接受益的是服务业,但对制造业也产生了重要的“溢出”效应,影响十分显著。以往制造业喜欢把为主业服务的副业放在自己的企业内,因为这些副业为制造业提供服务,如果独立出来,前面所交的税款, 本页已使用福昕阅读器进行编辑。福昕软件(C)2005-2008,版权所有,仅供试用。

论营改增后对建筑企业影响及应对方法

论营改增后对建筑企业影响及应对方法 2016年3月18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方案,明确自2016年5月1日开始,营改增试点范围扩大到建设、房地产、金融、生活服务业、商品和服务业,实现全覆盖,通过税收信用链,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和制造业的全面升级。其中建筑业由原业的营业税率3%改为现在的增值税率11%,营改增后必将对建筑业企业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建筑企业必须谋划好营改增后的成本控制。 标签:营改增;建筑企业;影响与应对 doi:10.19311/https://www.doczj.com/doc/ea4188978.html,ki.1672-3198.2016.15.054 1 税率提升对建筑企业的影响 营改增后建筑企业的税率变为11%,相对于原来3%的营业税,增加了8%的税负,这样无形就增加了建筑企业的成本,也就是说建筑企业要有8%的进项税额抵扣才能抵消。税收义务开始实施后,需要在规定时间内纳税,这将给企业的现金流带来很大的压力。企业在支付和征收增值税发票的同时,需要考虑两者之间的时间差异,在时间上有很大的差异,资金的机会成本占了较高的比例,从而影响了资金的现金流量和成本,企业在“营改”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尽量避免这种暂时性差异给企业资金流动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建筑企业的项目成本主要包含五类即:人工费用、材料费用、机械使用费、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其中人工费用和材料费用是建筑企业成本的主要部分。施工企业在这五大类成本中可以实现在增值税专用发票上的材料成本,机械使用费、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只有一部分能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人工费用要看是否能分包。 (1)材料费用采购分为自行采购和甲供材料,甲供材料是指建设所用材料由甲方提供,当然建筑企业也就没法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2016年5月1日全面营改增后,建设方在招标时可能会要求所有建筑材料都甲方提供,因为这样甲方可以抵扣一大部分的材料进项税,从而降低了甲方在建工程的成本。这样无形之间就导致了建筑企业税负的增加。还有其他建筑材料也能引起税负的增加,比如:商品混凝土、砖、瓦等,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的相关的规定,以下的一般纳税人销售自产货物,选择按照简易办法以3%征收率计算缴纳增值税:①建筑、生产建筑用砂、土、石料。②在沙、土、石或其他矿物的生产中,砖、瓦、石灰(无粘土实心砖和砖)。③商品混凝土(仅限于水泥混凝土用于生产水泥)。 ④自来水。所以建筑企业从上述的材料中无法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在这方面对建筑企业的影响是很大的。 (2)人工费用是指建筑企业人工费是指承包基数测算内容内的直接从事工程施工的工人及施工现场为工程制作构件、运料、配料等工人的工资和劳动保护费。也包括从分包方取得的分包人工费。建筑企业自已人工费属于企业的工资薪金,无法取得增值税发票。可以从分包商支付的劳动中获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但

财会【2012】13号营改增有关企业会计处理规定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有关企业会计处理规定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的通知”(财税…2011?110号)等相关规定,现就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有关企业会计处理规定如下: 一、试点纳税人差额征税的会计处理 (一)一般纳税人的会计处理 一般纳税人提供应税服务,试点期间按照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有关规定允许从销售额中扣除其支付给非试点纳税人价款的,应在“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下增设“营改增抵减的销项税额”专栏,用于记录该企业因按规定扣减销售额而减少的销项税额;同时,“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等相关科目应按经营业务的种类进行明细核算。 企业接受应税服务时,按规定允许扣减销售额而减少的销项税额,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营改增抵减的销项税额)”科目,按实际支付或应付的金额与上述增值税额的差额,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等科目,按实际支付或应付的金额,贷记“银行存款”、“应付账款”等科目。 对于期末一次性进行账务处理的企业,期末,按规定当期允许扣减销售额而减少的销项税额,借记“应交税费——应交

增值税(营改增抵减的销项税额)”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成本”等科目。 (二)小规模纳税人的会计处理 小规模纳税人提供应税服务,试点期间按照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有关规定允许从销售额中扣除其支付给非试点纳税人价款的,按规定扣减销售额而减少的应交增值税应直接冲减“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 企业接受应税服务时,按规定允许扣减销售额而减少的应交增值税,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按实际支付或应付的金额与上述增值税额的差额,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等科目,按实际支付或应付的金额,贷记“银行存款”、“应付账款”等科目。 对于期末一次性进行账务处理的企业,期末,按规定当期允许扣减销售额而减少的应交增值税,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成本”等科目。 二、增值税期末留抵税额的会计处理 试点地区兼有应税服务的原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截止到开始试点当月月初的增值税留抵税额按照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有关规定不得从应税服务的销项税额中抵扣的,应在“应交税费”

营改增对建筑施工单位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营改增对建筑施工单位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发表时间:2018-09-12T16:33:49.93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0期作者:唐明[导读] 摘要:“营改增”作为税收制度改革的重点,其直接影响到企业发展效果。 身份证号码:35012119891230xxxx 摘要:“营改增”作为税收制度改革的重点,其直接影响到企业发展效果。在营改增后企业税负仍然存在着不降反增地可能性。建筑工程行业发展是当前我国国民经济增长地动力,和社会关联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建筑工程的施工企业实施营改增不仅会造成税负的变化,还对企业的建设成本、收入、资金管理、税金等造成较大影响。对于营改增这把双刃剑,企业应该如何进行选择,就成为建筑工程施工单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主要结合作者实际工作经验,简要的分析营改增对建筑工程施工单位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以供借鉴。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单位;营改增;影响 Abstract: "replacing business tax with value-added tax", as the key point of tax reform, has a direct impact on the evelopment effect of enterprises. After replacing business tax with V AT, it is still possible to increase the tax burden without reducing it. The development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industry is the driving force of China's national economic growth at present. Therefo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replacing business tax with V AT in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will not only cause the change of tax burden, but also have a great impact on the construction cost, income, capital management and tax rate of enterprises. As for the double-edged sword of replacing business tax with value-added tax, how enterprises should choose has become the main problem faced by construction units. Based on the author's practical working experience, this paper briefly analyzes the impact of replacing business tax with V AT on construction units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for reference. Key words: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unit; Camp to increase; impact 前言 建筑工程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部分,工程施工企业发展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施工,为了有效地转变经济发展的形式,调整经济结构,我们需要加强分析营改增就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影响,强化建筑工程施工企业营改增的应对能力,进而为建筑工程行业营造出一个健康发展的环境。 1营改增的特点分析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营业税与增值税在工程应用方面有着一定区别,其区别在于是否能够进行抵扣地完成。首先,以增值税来看,增值税主要是我们应该缴纳地税务为整个工程施工中的营业总额及其每项需要缴纳的税务差值。营业税主要是经过总地收入乘以应该缴纳税收比例得出的数据。就应该缴纳的税务对象进行分析,主要缴纳税收的行业就有建筑工程行业及其多个工程产业。增值税缴纳税收的对象通常是大部分第三行业、少部分第二产业的零售部门。在应该缴纳地税率上,其还是存在着较大的区别。例如说:营业税在3%-20%之间,但是增值税的值达到13%-17%。营改增主要优势在于改变税率,在改变之后,将增加6%-11%两个等级。第二,计算税务。一般情况下,上缴的增值税对一般的企业来讲是较为适用的,在上缴收入方,为确保某个地区财政稳定性,在实施了新地营改增计划后,就保持了其归属的不便。但是,占据的税收只有很小一部分需要行政部门进行分担。 2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实施“营改增”的作用以及影响 2.1降低企业产业升级负担 科学技术发展能够有效的促进企业生产技术、生产设备的更新,在当前的建筑工程施工中,若想有效的提升其竞争力,我们必须加强对其产业升级。在我国税收征收的制度中就有明确地规定,企业中的规定资产税额是不能进行抵扣,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自身就是一种典型有着很高规定资产高比例地行业,建筑工程施工企业需要使用的生产设备是固定性资产,建筑企业的自身进项税额是不能进行抵抗的,这就对工程施工企业来讲有着很大地负担。所以,不少的建筑施工企业不愿意对企业自身的设备、技术进行升级,对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生产、发展效率有着负面的影响,进而限制了我国的建筑工程行业整体发展。 经过实施“营改增”,将对建筑施工企业的设备、技术升级的负税进行减少,切实强化建筑施工企业产业化的升级,提升企业竞争实力,促进建筑企业不断的发展。 2.2规避建筑企业的重复纳税 建筑工程的施工企业自身并不完全是生产者,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需要批量的采购大量原材料及其设备。而建筑工程的施工企业就是市场经济中地消费者,需要采购不少设备、材料,按照相关税法进行增值税务地进项税额的缴纳。生产者需要按照营业收入的全额缴纳营业税。就建筑工程的施工企业来讲,反复的纳税将对其行业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2.3提升财务核算和管理的水平 建筑工程的施工企业营改增之前的营业税计算十分简单,是价内税。根据工程项目的收入按照3%的税率计算出交税费用。在实施了营改增之后,建筑工程的施工企业交税费计算十分复杂。企业的收入主要是按照一定的税率进行扣除销项的税额,其成本也需要抵扣相关的进项的税额,进项的税额与销项的税额主要是以一种全新应交的税金进行审核,应该缴纳的税金主要是进项税额与销项税额的差额。新的核算要求了财务人员努力的学习,提升核算的水平,进而充分适应新核算制度冲击,促进企业调整财务的结构,落实了财务的审核、发票及其物流等管理的工作落实。 2.4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 为更好的适应新税收的制度,企业不仅需要创新财务制度,还需改革市场营销、经营模式、对内管理、对外服务、生产组织等的。企业的管理水平越高,其上下游生产链的衔接则更加融洽,企业的进项税额就越多,企业的税负则就更轻,其经济效益则更大。 2.5对发票的收集及其认证难度有所加大 在实施了营改增之后,要求了增值税的进项税额在180天内完成认证,因为建筑工程的施工单位项目的分散、涉及到的项目较广,需要及时收集整理增值税的发票存在着很大地难度,并不能确保增值税进项税额在规定时间里进行认证,所以,在实施了营改增之后,将加大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发票的收集及其认证难度。 3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实施“营改增”所面临的问题分析 3.1设备原材料进项税额不能直接抵扣

“营改增”给建筑企业带来的风险及防范措施

摘要:自5月1日起,“营改增”试点范围将进一步扩大,扩大至工程建设方面,因此,建筑行业实行“营改增”已经成为必然,而实施“营改增”必将会带来一定的风险,企业应当采取积极措施予以应对。本文首先介绍了“营改增”的含义及其影响,进而就“营改增”给建筑企业带来的风险进行探究,同时提出了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 关键词:“营改增”建筑企业风险 现阶段,国家经济正处在加快转型阶段。在转型过程中,税收制度和经济发展联系密切,对税制进行优化改革将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推动国家经济的转型。而“营改增”的实行使得国家税制获得进一步完善,税收渐趋合理化,可以切实防止重复征税现象,有效降低税收成本,使得企业税负得到明显的减轻。本文接下来则围绕“营改增”给建筑企业发展带来的影响进行阐述,深入分析建筑单位在“营改增”实施过程中的不当之处,积极采取针对性措施予以应对,推动“营改增”的全面实施。 一、营改增的含义及其影响 众所周知,营业税和增值税是我国两大主体税种。“营改增”就是原来按照营业税征收的部分行业,现在改为按增值税征收。通俗来讲,就是把产品和服务一并纳入增值税的征收范围,不再对“服务”征收营业税,并且降低增值税税率。 自2016年5月1日起,中国将全面实施“营改增”,营业税将退出历史舞台,增值税制度将更加规范。这是自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财税体制的又一次深刻变革。“营改增”的最大特点是减少重复征税,可以促使社会形成更好的良性循环,有利于企业降低税负。“营改增”可以说是一种减税的政策。具体来说,有以下影响: (一)降低企业税负压力 “营改增”消除了重复缴税的情况,对现有税收制度进行了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税负压力,促进企业更好地发展,使其经营活动更加有序地开展。例如,2014年,某上市建筑公司单位获得收入1000亿元,当期能够进行进项税抵扣的额度为300亿元,额外成本费用为150亿元。在试行“营改增”之前,该公司需要缴纳所得税以及营业税,由此可以得出企业应当上缴的税额为:1000×3%=30亿元,需要上缴所得税为:(1000- 150- 300-30)×25%=130亿元,二者共计160亿元;而实行“营改增”之后,企业则需要交纳所得税以及增值税,在此,增值税销项税额为:[1000÷(1+11%)]×11%=99.10亿元,进项税额为[300÷(1+17%)]×17%=43.59亿元;而增值税额=增值税销项税额-增值税进项税额,也就是说需要上缴的增值税为:99.10- 43.59=55.51亿元;建筑单位需要上缴的所得税额为:(1000÷1.11- 300÷1.17- 150)×25%=12.36亿元,二者共计为55.95亿元。很显然,实行税制改革之后,缴税较之前少了104.05亿元,显著降低了建筑单位的税负。 (二)显著拓展企业的发展规模 当前,国内实行的增值税具有一定的特性,在对企业税款进行计算的过程中,购买的固定资产增值税实行抵扣,但是并不计入成本之中。这在很大程度上为企业减少了投资成本,加快了资金流转,便于新技术、设备的改造或购买。同时征收营业税和增值税,对于健全税制造成了负面的影响,使得营业税以及增值税一起征收,加大了税收征收的工作量,对其管理也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进行“营改增”税收制度改革满足了发展要求。“营改增”的实行一方面可以去除重复征税的环节,降低了税负。企业税负制约减少,企业的发展潜能就可以得以充分的发挥,促进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行业整体的发展情况得以改善和提高,与此同时,加快了企业运营方式的改变,拉动内需、推动消费,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国家经济的发展。 二、“营改增”给建筑企业带来的风险 (一)进项税额无法实行抵扣,加重了企业的税负

营改增必要性和影响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 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必要性 我国现行税制结构中,增值税和营业税是最为重要的两个流转税税种,二者分立并行。增值税的征税范围覆盖了除建筑业之外的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大部分行业则课征营业税。这一始于1994年的税制安排,适应了当时的经济体制和税收征管能力,为促进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增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这种划分行业分别适用不同税制的做法,日渐显现出其内在的不合理性和缺陷,对经济运行造成扭曲,不利于经济结构优化。 首先,从税制完善性的角度看,增值税和营业税并行,破坏了增值税的抵扣链条,影响了增值税作用的发挥。其次,从产业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的角度来看,将我国大部分第三产业排除在增值税的征税范围之外,对服务业的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同时,出口适用零税率是国际通行的做法,但由于我国服务业适用营业税,在出口时无法退税,导致服务含税出口。第三,从税收征管的角度看,两套税制并行造成了税收征管实践中的一些困境。随着多样化经营和新的经济形式不断出现,税收征管也面临着新的难题。比如,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商品和服务捆绑销售的行为越来越多,形式越来越复杂,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某些传统商品已经服务化了,商品和服务的区别愈益模糊,二者难以清晰界定,是适用增值税还是营业税的难题也就

随之产生。 国际经验也表明,绝大多数实行增值税的国家,都是对商品和 服务共同征收增值税。在新形势下,逐步将增值税征税范围扩 大至全部的商品和服务,以增值税取代营业税,符合国际惯例, 是深化我国税制改革的必然选择。这一总体上使相关企业免除 重复征税制约而在总体上减轻税负的改革,将促进一大批市场 主体放开手脚发挥潜力推进自身业务经营和发展中的专业化 细分,提升服务水准,进而有利于提振消费和改善民生增进百 姓实惠,并助益于扩大内需、推进产业升级换代,加快转变生 产方式。 一、营业税改增值税的有利影响 国家现推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这项政策已于2012年1月1 日在上海试点。据税总测算,营业税改增值税后,可带动GDP 增长0.5个百分点,拉动出口增长0.7个百分点,同时还可以 带来新增就业岗位约70万个。若改革在全国推开,全国税收净 减收将超1000亿元。 1.降低企业税负。我国在原有的基础上新设了两档更低的税率 11%、6%,这是精心测算之后选择的结果。有关测算表明,现有 交通运输业的营业税转换成增值税,由于各个企业的具体情况 不同,对应的增值税税率水平基本上在11%一15%之间,无疑,在这个区间内选择的税率,改征后的税负水平就大致保持稳定,

营改增对建筑业的意义

浅析"营改增"对建筑业的意义、影响和应对策略 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之一,对国家经济平稳有序运行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营改增”全面的推开,建筑业也是改革的重点行业之一,鉴于建筑业自身的特殊性,“营改增”将面临诸多的问题和困难。本文首先简述了我国营业税与增值税的区别,其次阐述了建筑业实施“营改增”的意义,再次分析了建筑业“营改增”的主要影响,最后就建筑业更好地实施“营改增”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从2012年1月1日起,“营改增”方案首次在上海市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服务业上试点,2012年8月1日起“营改增”试点范围扩大到北京、天津等10省、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时隔一年后,2013年8月1日,“营改增”在交通运输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并且确定“营改增”在“十二五”期间全面完成(编者按:“营改增”虽有拖期,但2016年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中强调2016年5月1日将全面实施营改增)。在此次扩围中将广播、影视作品的制作、播放和发行服务等也纳入了试点范围,建筑业进行“营改增”也势在必行。建筑业建设周期长、耗费资金大、生产环节繁琐、流转环节多等特点,“营改增”将对建筑业产生怎样影响、建筑业“营改增”将面临哪些问题这都是值得探讨的课题。因此,本文探析“营改增”对建筑业的影响有着较强的现实意义和客观需求。 一 营业税与增值税的区别

1、征税范围和税率不同 增值税是针对在我国境内销售商品和提供修理修配劳务而征收的一种价外税,一般纳税人税率为17%,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为3%。营业税是针对提供应税劳务、销售不动产、转让无形资产等征收的一种税,不同行业、不同的服务征税税率不同,目前建筑业按3%征税。 2、计税依据不同 建筑业的营业税征收允许总分包差额计税,而实施“营改增”后就得按增值税相关规定进行缴税。应纳增值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在我国增值税的征收管理过程中,实施严格的“以票管税”,销项税额当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时纳税义务就已经发生,而进项税额则会因无票、假票、虚开发票以及票不合符规定等各种原因得不到抵扣。因此企业缴纳的增值税并非是增值额部分的应缴税额。增值税是价外税,税额可以转嫁给购买方,在进行收入确认计量和税额核算时,通常需要换算成不含税额,而营业税是价内税,由销售方承担税额,通常是含税销售收入直接乘以使用税率。 3、主管税务机关不同 增值税涉税范围广、涉税金额大,国家有较为严格的增值税发票管理制度,通常会出现牵涉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犯罪,因此增值税主要由国税局管理。营业税属于地方税,通常由地方税务机关负债征收和清缴。二 建筑业实施“营改增”的意义

营改增是什么意思_营改增的意义_营改增后税率

据权威渠道获悉,营改增将于2016年5月1日也就是今年五一全面实施,预计在今年的3月份会出台相关的预案,但想必很多人对于营改增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营改增的意义依然缺乏了解,接下来就跟着小编一起深入滴去了解营改增。 一、营改增是什么意思 营改增即营业税改增值税,营改增其实就是以前缴纳营业税的应税项目改成缴纳增值税,增值税就是针对产品或者服务的增值部分纳税,减少了重复纳税的环节。 二、营业税改增值税企业需交税费前后对比,营改增计算方法 接下来我就举个例子来让大家更好的了解营改增: 比如一家大型影视广告公司年营业额600W元, 营改增之前需要缴纳:600W×5%=30W元。 营改增之后需要缴纳:销项税额-进项税额=600W÷(1+6%)×6%-购进抵扣额12万元=22万元。 对于小规模纳税人而言,比如某小规模纳税人年收入100W元。 营改增之前100W×5%=5W元 营改增之后:100W÷(1+3%)×3%=2.91W元

从上图当中我们可以很清晰的看出营改增之后企业以及小规模纳税人的税额大大降低。 营改增方案最早于2012年在上海交通运输业及部分现代服务业进行试点,之后营改增并拉开了序幕,截止2013年8月1日,营改增试点范围已推广到全国。2016年1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座谈会。决定营改增作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头戏,前期试点已取得积极成效,2016年要全面推开,进一步较大幅度减轻企业税负。 三、营改增意义 营改增的意义 增值税是工业生产企业所负担的主要税种,营业税是服务行业所负担的主要税种,虽然增值税率(一般为6%到17%)要高于营业税率(5%-20%不等),但是由于增值税有着进项税额抵扣和出口退税,所以部分现代服务业承担的税负要高于工业生产企业。而现代服务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在吸纳就业上有着独特优势。“营改增”扩围意在减轻实体经济的税收负担,为现代服务业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以改善产业结构。 据统计,全面推开营改增预计减税规模将达9000亿元。有预测称,2016年,已纳入营改增的行业减税规模估计有2000亿元,金融业、房地产和建筑业、生活服务业等行业减税规模或接近4000亿元。2016年营改增减税总规模接近6000亿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