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word完整版)高中生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训练(附答案)

(word完整版)高中生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训练(附答案)

(word完整版)高中生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训练(附答案)
(word完整版)高中生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训练(附答案)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专题训练

1、如图表示某植物非绿色器官在不同氧气浓度下氧气的吸收量和二氧化碳的释放量,N点后O2的

吸收量大于CO2释放量,据图分析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M点是贮藏该器官的最适氧气浓度,此时无氧呼吸的强度最低

B、该器官呼吸作用过程中不只是氧化分解糖类物质

C、N点时,该器官氧气的吸收量和二氧化碳的释放量相等,说明其只进行有氧呼吸

D、O点时,该器官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是细胞中的线粒体基质

2、某校生物兴趣小组以玉米为实验材料,研究不同条件下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作用速率,绘制了如

A、B、C、D所示的四幅图。除哪幅图外,其余三幅图中“A”点都可以表示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 )

3、下图甲中Ⅰ、Ⅱ、Ⅲ曲线分别表示夏季某一天24 h的温度、某植物的光合速率、表观光合速率的变化,乙图中曲线表示放有某植物的密闭玻璃罩内一天24 h的CO2浓度的变化,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甲图曲线中12点左右D点下降的原因是温度过高,气孔关闭

B.乙图曲线中EF段玻璃罩内CO2浓度下降加快是由于光照强度增加

C.植物一天中含有机物最多的时刻在甲图中是E点,在乙图中则是H点

D.植物在甲图中的C、E两点的生理状态与乙图中D、H两点的生理状态相同

4、如图表示甲、乙两种植物的CO2吸收量随着光照强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曲线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两植物的最大光合作用强度一样

B.如果在图中M点突然停止光照,短期内叶绿体中五碳化合物的含量将会增加

C.当平均光照强度在X和Y之间(每日光照12 h),植物一昼夜中有机物量的变化是甲减少、乙增加

D.当光照强度为Z时,光照强度不再是乙植物的光合作用限制因素,但仍是甲植物的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

5、如图表示的是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呼吸时O2吸收量和CO2的释放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中线段xy=Yz.则在氧浓度为a时有氧呼吸与无氧量呼吸()

A消耗的有机物相等 B释放的能量相等

C释放的二氧化碳相等 D消耗的氧相等

6、夏季某晴朗的一天对一密闭蔬菜大棚中的某种气体的含量进行24小时的检测,结果如下图1。图2是叶肉细胞内两种细胞器间的气体关系图解。请分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图1中所测气体为氧气,且该大棚内的蔬菜经过一昼夜后积累了一定量的有机物

B.图1中CD段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光照过强,使温度升高,部分气孔关闭所致

C.与它们各自前一段相比,EC段和DB段叶肉细胞中的C3含量变化趋势分别是增加、减少

D.处于图1中的B点时,图2中应该进行的气体转移途径有A、C、D、E

7、在一定浓度的CO2和适当的温度条件下,测定A植物和B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速率,结果如下表,以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与B植物相比,A植物是在弱光照条件下生长的植物

B.当光照强度超过9 klx时,B植物光合速率不再增加,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暗反应跟不上光反应

C.当光照强度为9 klx时,B植物的总光合速率是45 mg CO2/(100 cm2叶·h)

D.当光照强度为3 klx时,A植物与B植物固定CO2速率的差值为4 mg CO2/(100 cm2叶·h)

8、某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据此,对该植物生理特性理解错误的是

A.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比光合作用的高

B.净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约为25 ℃

C.在0~25 ℃范围内,温度变化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比对呼吸速率的大

D.适合该植物生长的温度范围是10~50 ℃

9、某突变型水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约为野生型的一半,但固定CO2酶的活性显著高于野生型。下图显示两者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CO2吸收速率。叙述错误的是

A.光照强度低于P时,突变型的光反应强度低于野生型

B.光照强度高于P时,突变型的暗反应强度高于野生型

C.光照强度低于P时,限制突变型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

D.光照强度高于P时,限制突变型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CO2浓度

10、植物甲与植物乙的净光合速率随叶片温度(叶温)变化的趋势如图所示。错误的是()

A.植物甲和乙光合作用所需要的能量都来自于太阳能

B.叶温在36~50℃时,植物甲的净光合速率比植物乙的高

C.叶温为25℃时,植物甲的光合与呼吸作用强度的差值不同于植物乙的

D.叶温为35℃时,甲、乙两种植物的光合与呼吸作用强度的差值均为0

11、三倍体西瓜由于含糖量高且无籽,备受人们青睐。下图是三倍体西瓜叶片净光合速率(以CO2吸收速率表示)与胞间CO2浓度(Ci)的日变化曲线,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与11:00时相比,13:00时叶绿体中合成C3的速率相对较高

B.14:00后叶片的Pn下降,导致植株积累有机物的量开始减少

C.17:00后叶片的Ci快速上升,导致叶片暗反应速率远高于光反应速率

D.叶片的Pn先后两次下降,主要限制因素分别是CO2浓度和光照强度

12、在适宜温度和大气CO2浓度条件下,测得某森林中林冠层四种主要乔木的幼苗叶片的生理指标(见下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光强大于140μmol·m-2·s-1,马尾松幼苗叶肉细胞中产生的O2全部进入线粒体

B.光强小于1255μmol·m-2·s-1,影响苦储幼苗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是CO2浓度

C.森林中生产者积累有机物的能量总和,即为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D.在群落演替过程中,随着林冠密集程度增大青冈的种群密度将会增加

13、在正常与遮光条件下向不同发育时期的豌豆植株供应14CO2,48h后测定植株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中14C的量。两类器官各自所含14C量占植株14C总量的比例如图所示。

与本实验相关的错误叙述是

A. 14CO2进入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基质后被转化为光合产物

B. 生殖器官发育早期,光合产物大部分被分配到营养器官

C. 遮光70%条件下,分配到生殖器官和营养器官中的光合产物量始终接近

D. 实验研究了光强对不同发育期植株中光合产物在两类器官间分配的影响

16.科研人员对猕猴桃果肉的光合色素、光合放氧特性进行了系列研究。图1为光合放氧测定装置示意图,图2为不同光照条件下果肉随时间变化的光合放氧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取果肉薄片放入含乙醇的试管,并加入适量_____________,以防止叶绿素降解。长时间浸泡在乙醇中的果肉薄片会变成白色,原因是_____________。

(2)图1中影响光合放氧速率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氧电极可以检测反应液中氧气的浓度,测定前应排除反应液中_____________的干扰。

(3)图1在反应室中加入NaHCO3 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若提高反应液中NaHCO3 浓度,果肉放氧速率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 (填“增大”、“减小”、“增大后稳定”或“稳定后减小”)。

(4)图2中不同时间段曲线的斜率代表光合放氧的速率,对15 ~20 min 曲线的斜率几乎不变的合理解释是_____________;若在20 min 后停止光照,则短时间内叶绿体中含量减少的物质有

_____________ (填序号:①C5 ②ATP ③[H] ④C3 ),可推测20 ~25 min 曲线的斜率为_____________ (填“正值”、“负值”或“零”)。

17.如图表示苹果的果实在不同外界氧浓度下CO2的释放量与O2的吸收量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当外界氧浓度为5%时,苹果果实进行的呼吸类型是______,此时呼吸作用的终产物除了CO2外,还有______.

(2)苹果果实CO2的释放量与O2的吸收量两条曲线在P点相交后重合,表明从P点开始,苹果果实进行的呼吸类型是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当外界氧浓度为6%时,CO2的释放量与O2的吸收量之比是4:3,此时苹果果实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0.2摩尔,至少需要吸收______摩尔的O2.

18.如图为豌豆幼苗无土栽培实验中光合速率、呼吸速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5~10 ℃时,豌豆幼苗的光合作用强度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2)曲线中AB段,限制CO2吸收速率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曲线中CD段,随着温度的升高,该植物固定二氧化碳的量(填“增多”、“减少”或“不变”),判断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O2在有氧呼吸的第_______阶段被利用。如果用18O标记O2,则在产物中,最先出现18O的是_______。

(4)为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大棚种植豌豆应控制的最低温度为_______℃。

19.番茄喜温不耐热,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5~33 ℃。研究人员在实验室控制的条件下,研究夜间低温条件对番茄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中白天保持25 ℃,从每日16:00时至次日6:00时,对番茄幼苗进行15 ℃(对照组)和6 ℃的降温处理,在实验的第0、3、6、9天的9:00进行相关指标的测定。

(1)图1结果显示,夜间6 ℃处理后,番茄植株干重_______对照组。这表明低温处理对光合作用的抑制_______对呼吸作用的抑制。

(2)研究人员在实验中还测定了番茄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开放度和胞间CO2浓度,结果如图2所示。图中结果表明:夜间6 ℃低温处理,导致______________,使_______供应不足,直接影响了光合作用过程中的暗反应,最终使净光合速率降低。

(3)光合作用过程,Rubisco是一种极为关键的酶。

①研究人员在低夜温处理的第0、9天的9:00时取样,提取并检测Rubisco的量。结果发现番茄叶片Rubisco含量下降。提取Rubisco的过程在0~4 ℃下进行,是为了避免_______。

②为研究Rubisco含量下降的原因,研究人员提取番茄叶片细胞的总RNA,经_______过程获得总cDNA。根据番茄Rubisco合成基因的_______设计引物,再利用_______技术扩增Rubisco合成基因。最后根据目的基因的产量,得出样品中Rubisco合成基因的mRNA的量。

③结果发现,低夜温处理组mRNA的量,第0天与对照组无差异,第9天则显著低于对照组。这说明低夜温抑制了Rubisco合成基因_______过程,使Rubisco含量下降。

(4)低夜温处理还改变了光合产物向不同器官的分配,使实验组番茄叶、茎、根的光合产物分配比率高于对照组,果实的光合产物分配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这一变化的意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图1表示番茄叶肉细胞的两个重要生理过程中C、H、O的变化,图2为大棚中番茄叶肉细胞部分代谢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1甲过程中“Ⅰ”是________,其在________(答具体结构)上产生;该物质用于乙过程的

________阶段,该阶段所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答具体结构)。

(2)图2中细胞器a是________,物质④是________。光照充足条件下理论上可以完成的过程有

________(用字母表示)。

(3)以测定CO2吸收速率与释放速率为指标,探究温度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影响,结果如表所示:

①温度在25~30 ℃间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逐渐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

②假设细胞呼吸昼夜不变,植物在30 ℃时,一昼夜中给植物光照14 h,则一昼夜净吸收CO2的量为________mg。

21.野生型棉花品种Z16中转入抗虫基因BT基因后获得转基因抗虫棉品种Z30,某农科所在相同条件下培养棉花品种Z16和Z30,在苗期后期测定叶片光合作用及植株的有关生理特性,所得结果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问题:

注:①核酮糖二磷酸羧化酶(RuBP羧化酶)是暗反应的关键酶之一;②Pn:净光合速率(即以每平方米叶面每秒钟吸收CO2的速率为参照依据,单位为μmol·m-2·s-1;③太阳辐射中能被绿色植物用来进行光合作用的那部分能量称为光合有效辐射,简称PAR。

(1)由图1推测,与野生型棉花品种Z16相比,转基因棉花Z30的干物质量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1中的A点代表转基因棉花Z30曲线与纵坐标的相交点,若A点对应的数值为-0.8,该数值的含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不考虑环境因素对呼吸作用的影响,那么当光合有效辐射(PAR)为400μmol·m-2·s-1时,Z30叶片固定CO2的速率为________μmol·m-2·s-1。

(3)图2中色素1的名称是________,分布在叶绿体的________上。

比较图2和3可知,野生型棉花品种Z16与转基因棉花Z30光合作用速率出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而影响了光合作用________阶段的反应速率。

22.如图是有关棉花成熟绿叶组织的相关图解,其中图1是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过程图解;图2表示某光照强度和适宜温度下,光合作用强度增长率随CO2浓度变化的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1可知,甲、乙分别代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要想使叶绿体内C3的含量快速下降,可以改变的环境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光反应中产生的O2扩散到邻近的线粒体中被利用至少要经过________层生物膜。

(2)图2中限制D点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C点和D点相比,叶绿体中[H]的含量________(较低、相等、较高)。

(3)从生长状况相同的棉花叶片上剪出大小、部位相同的若干圆叶片,抽取叶片细胞内的气体,平均分成若干份,然后,置于不同浓度的NaHCO3溶液中,给予相同的一定强度光照,测量圆叶片上浮至液面所需时间,将记录结果绘成曲线如图3,请据此回答。

①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图解分析,B点比A点细胞内的C5含量________,BC段曲线平缓的限制因素可能是________,而C点以后曲线上行,其原因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B 解:A、由图可知,M点时细胞中总二氧化碳释放量最低,适合贮藏该器官,但此时无氧呼吸强度不是最低的,A错误;

B、呼吸作用的实质是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N点后,O2的吸收量大于CO2释放量,说明该器官呼吸作用过程中不只是氧化分解糖类物质,B正确;

C、N点后O2的吸收量大于CO2释放量,说明消耗的有机物不是糖类,因此N点时,氧气的吸收量和二氧化碳的释放量虽然相等,但此时不一定只进行有氧呼吸,C错误;

D、O点时,氧气浓度为0,只进行无氧呼吸,场所是细胞质基质,D错误.

故选:B.

2、A [A图中A点的含义是二氧化碳的吸收量等于释放量,表示净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此时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A错误;B图中A点后二氧化碳的含量降低,说明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故A点含义是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光合作用速率,B正确;C图根据图中的曲线的含义可知,A点代表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C正确;D图中,A点二氧化碳的吸收量为0,说明此时的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D正确。]

3、A [甲图曲线中12点左右时植物的光合速率并没有下降,而D点下降可能由于温度升高,呼吸速率上升,从而使表观光合速率下降,A错误;乙图曲线中EF段玻璃罩内CO2浓度下降加快是由于光照强度增加,光合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增多引起的,B正确;植物一天中含有机物最多的时刻在甲图中是E点,E点之后的表观光合速率将低于零;在乙图中则是H点,H点之后光合速率将小于呼吸速率,C正确;植物在甲图中的C、E两点的生理状态与乙图中D、H两点的生理状态相同,即光合速率均等于呼吸速率,D正确。]

4、C [总光合强度=净光合强度+呼吸强度,甲植物总光合强度=8+2=10,乙植物的总光合强度=6+1=7,A错误;如果在图中M点突然停止光照,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立即减少,短期内叶绿体内C3化合物的含量将会增加,C5化合物的含量将会减少,B错误;根据图示分析可知:当平均光照强度在X和Y之间,甲植物净光合作用小于2,白天积累的不够夜间消耗,一昼夜中有机物量的变化是减少;乙植物净光合作用大于1,夜晚消耗后还有积累,因此一昼夜中有机物量的变化是增加,C正确;光照强度为Z时,甲乙两植物都达到了光饱和点,故光照强度不再是甲、乙植物的光合作用限制因素,D错误。]

5、C 解:A、消耗等量的葡萄糖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之比是3:1,因此产生等量的二氧化碳,消耗的葡萄糖之比是1:3,A错误;

B、有氧呼吸是有机物彻的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多,B错误;

C、xy=Yz,XZ是二氧化碳释放量,YZ是氧气的吸收量,有氧呼吸过程中氧气的吸收量与释放二氧化

碳的量相等,因此该植物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是YZ,无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是XY,二者相同,C正确;

D、无氧呼吸不消耗氧气,D错误..

6、C [EC段与其前一阶段相比,光照强度增强,产生的[H]和ATP增多,则C3被还原的速率增大,C3将减少,DB段与其前一段(光合午休时段)相比细胞中CO2浓度上升,与C5结合形成的C3量应增加,故C选项不正确。]

7、D [第一步,理解表中各数据的含义并获取有效信息,第二步,明确总光合速率和净光合速率的异同,这是解题的关键。由表可知,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的光照强度是植物的光补偿点,A植物的光补偿点低,则A植物属于弱光条件下生长的植物。B植物光饱和时的光照强度是9 klx,此时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不会限制暗反应,则光照强度超过9 klx时,B植物光合速率不再增加的原因是暗反应跟不上光反应。光饱和时CO2吸收速率表示净光合速率,黑暗条件下CO2释放速率表示呼吸速率,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因此,当光照强度为9 klx时,B植物的总光合速率=30+15=45 mg CO2/(100 cm2叶·h)。当光照强度为3 klx时,对B植物来说,此光照强度是光补偿点,因此总光合速率=呼吸速率=15 mg CO2/(100 cm2叶·h),对A植物来说,此光照强度是光饱和点,因此总光合速率=11+5.5=16.5 mg CO2/(100 cm2叶·h),因此差值为1.5 mg CO2/(100 cm2叶·h)。]

8、D 【解析】由题目所给曲线可以看出,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约为53 ℃,而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约为30 ℃,A正确;净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对应的温度(即最适温度)约为25 ℃,B正确。在0~25 ℃范围内,与呼吸速率变化曲线相比,光合速率变化曲线升高得更快,说明温度变化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比对呼吸速率的大,C正确。超过45 ℃,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多于光合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说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多于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没有有机物的积累,不适合该植物的生长,D错误。

9、D

10、D 【解析】植物光合作用所需要的能量都来自于太阳能,A正确;分析曲线可知,叶温在36~50℃时,植物甲的净光合速率比植物乙的高,B正确;光合与呼吸作用强度的差值即净光合速率,叶温为25℃时,植物甲的净光合速率小于植物乙,C正确;叶温为35℃时,甲、乙两种植物的光合与呼吸作用强度的差值相等,均大于0,D错误。

11、D

12、D

13、C 【解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消耗二氧化碳生成有机物(光合产物);A正确。由图可看出:发育早期,正常光照和遮光70%条件下,营养器官中所含14C量占植株14C总量的比例均高于生殖器官中所含14C量占植株14C总量的比例,由此推出生殖器官发育早期,光合产物大部分被分配到营养器官;B正确。遮光70%条件下,发育早期(1—2)分配到营养器官的光合产物量远大于分配到生殖器官的光合产物量,而到了发育的中后期(3—5),分配到生殖器官和营养器官中的光合产物量始终接近;C错误。由图示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有:光强和发育时期,因变量是两类器官各自所含14C量占植株14C总量的比例即光合产物在两类器官间的分配情况;D正确。答案选C。

16.【答案】(1)CaCO3 光合色素溶解在乙醇中

(2)光照、温度、CO2(NaHCO3)浓度溶解氧

(3)提供CO2 增大后稳定

(4)光合产氧量与呼吸耗氧量相等①②③负值

【解析】(1)CaCO3能防止叶绿素被破坏。叶绿体中色素溶解在乙醇中,则果肉薄片长时间浸泡在乙醇中,果肉薄片会变成白色。(2)图1中影响光合放氧速率的因素有光照、温度、CO2(NaHCO3)浓度。反应液中氧气浓度属于因变量,则测定前应排除反应液中溶解氧的干扰。(3)NaHCO3为光合作用提供CO2。若提高反应液中NaHCO3浓度,果肉细胞的光合作用会逐渐增强,但由于光照强度、温度等因素的限制,果肉细胞的光合速率最终趋于稳定。(4)15~20 min曲线的斜率几乎不变,说明光合放氧的速率不变,即反应液中O2浓度不变,说明此时光合产氧量与呼吸耗氧量相等。若在 20 min 后突然停止光照,则光反应减弱,短时间内叶绿体中H]和ATP含量减少,C3的还原减弱,而CO2固定正常进行,则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5含量减少。由于20 min后停止光照,则光合作用逐渐减弱直至停止,而呼吸作用正常进行,反应液中O2含量减少,曲线的斜率为负值。

17.解:(1)分析题图可知,外界氧浓度为5%时,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的量多于氧气的吸收量,因此细胞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细胞有氧呼吸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

(2)从P点开始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与吸收的氧气相等,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有氧呼吸反应式为: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

(3)有氧呼吸过程中消耗1mol葡萄糖需要吸收6mol氧气,产生6mol二氧化碳,无氧呼吸过程中消耗1mol葡萄糖产生2mol二氧化碳,设至少需要吸收Xmol的氧气,则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是X,消耗的葡萄糖是X/6,则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0.2-X/6,则有关系式,[X+(0.2-X/6)×2]:X=4:3,解得X=0.6mol.

故答案为:

(1)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水和酒精

(2)有氧呼吸CO2释放量与O2吸收量相等 C6H12O6+6O2+6 H2O→6CO2+12H2O+能量

(3)0.6

18.解析(1)由图可知,在5~10 ℃时,豌豆幼苗从空气中吸收的CO2量大于0,说明此种条件下豌豆幼苗的净光合速率大于0,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2)曲线中AB段显示,随着温度升高,植物从空气中吸收的CO2量逐渐增大,说明此时限制CO2吸收速率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分析图示可知,曲线中CD段,随着温度的升高,豌豆幼苗从空气中吸收的CO2量不变,但呼吸作用消耗O2的量增大(呼吸作用产生CO2的量增大),故该植物固定二氧化碳的量增多。(3)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H]与O2结合形成水。(4)分析图示可知,在20 ℃时植物的净光合作用强度达到最大值,故为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大棚种植豌豆应控制的最低温度为20 ℃。

答案(1)大于(2)温度增多净光合速率不再增加,但是呼吸速率增加,所以总光合速率增加(合理即可)(3)三水(4)20

19.答案(1)低于强于(2)气孔开放度下降CO2

(3)①高温使酶失活②逆转录(特定)碱基序列PCR ③转录(4)适应低温环境的自我保护

20.解析(1)分析图1可知,图甲过程表示光合作用,在光反应阶段,水光解产生氧气和[H],因此图中Ⅰ为氧气,并且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发生在叶绿体类囊体的薄膜上;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将应用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即线粒体内膜上。

(2)植物细胞中液泡能够吸收水分,图2中细胞器a是液泡。物质④是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分解生成的丙酮酸和[H]。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光合作用强度将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因此光合作用正常进行所以会有二氧化碳的吸收和氧气的释放,即c、d,同时呼吸作用照常进行,与叶绿体之间有气体交换会发生e、f。

(3)①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为光合作用总量=净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根据表格中数据可知,25 ℃时总光合速率=3.7+2.3=6;30 ℃时总光合速率=3.5+3=6.5,故温度在25~30 ℃间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逐渐增加。

②假设呼吸速率不变,植物在30 ℃时,一昼夜中植物积累量为净量(可用CO2净量表示),吸收的CO2净量=3.5×14-3×10=19 mg。

答案(1)O2(叶绿体)类囊体的薄膜第三线粒体内膜

(2)液泡丙酮酸([H]) c、d、e、f、(b)

(3)①增加②19

21.解析(1)由图1推测,与野生型棉花品种Z16相比,转基因棉花Z30的净光合速率下降,故转基因棉花Z30 的干物质量减少。

(2)图1中的A点代表转基因棉花Z30曲线与纵坐标的相交点,由于A点没有光照,只能进行呼吸作用,因此若A点对应的数值为-0.8,该数值的含义为Z30的呼吸作用速率(Z30通过呼吸作用释放CO2的速率)。若不考虑环境因素对呼吸作用的影响,那么当光合有效辐射(PAR)为400 μmol·m

-2·s-1时,净光合速率为12 μmol·m-2·s-1,根据真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可知

Z30叶片固定CO2的速率为12+0.8=12.8 μmol·m-2·s-1。

(3)叶绿素包括叶绿素a和叶绿素b,叶绿素a含量较多,因此图2中色素1的名称是叶绿素a,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基粒)上。比较图2和3可知,野生型棉花品种Z16与转基因棉花Z30光合作用速率出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核酮糖二磷酸羧化酶(RuBP 羧化酶)活性下降,从而影响了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的反应速率。

答案(1)减少转基因棉花Z30的净光合速率下降

(2)Z30的呼吸作用速率(Z30通过呼吸作用释放CO2的速率) 12.8

(3)叶绿素a 类囊体薄膜(基粒) 核酮糖二磷酸羧化酶(RuBP 羧化酶)活性下降暗反应

22.解析(1)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了[H]和ATP。要想使叶绿体内C3的含量快速下降,基本思路是“增加C3去向或减少C3来源”,所以采用不提供CO2或增强光照等方法。叶绿体和线粒体均含2层生物膜,所以光反应中产生的O2扩散到邻近的线粒体一共经过4层生物膜。(2)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主要是CO2浓度和光照强度,在D点CO2浓度已超过饱和点,故光合作用速率制约因素主要为光照强度。D点比C点CO2浓度高,消耗的[H]更多。(3)NaHCO3的作用是提供CO2,该实验中自变量为CO2浓度,因变量为光合作用速率。B点比A点NaHCO3浓度大(即CO2浓度高),C5消耗多。

答案(1)CO2[H]和ATP 不提供CO2或增强光照(回答一个方面即可) 4 (2)光照强度较高

(3)①探究CO2浓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②低光照强度NaHCO3浓度太大,导致细胞失水,从而影响细胞代谢

2020版高中生物专题三 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 专题能力提升练 专题3(B)生物

专题能力提升练 专题3 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B卷) (45分钟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8分,共48分) 1.(新题预测)有学者欲研究影响玉米根尖细胞线粒体耗氧速率的因素,按图示顺序依次向测定仪中加入线粒体及相应物质,测定氧气浓度的变化,结果如图(注:图中呼吸底物是指在呼吸过程中 被氧化的物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实验中加入的呼吸底物是葡萄糖 B.过程①没有进行有氧呼吸第三阶段 C.过程②比过程⑤耗氧速率低的原因可能是[H]不足 D.过程④比过程⑤耗氧速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呼吸底物不足 【解析】选C。线粒体中进行氧化分解的物质是丙酮酸,因此图中加入的呼吸底物是丙酮酸,而不是葡萄糖,A错误。由图中曲线可知,加入线粒体后,过程①氧气浓度略有下降,说明在线粒体中进行了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消耗了氧气,B错误。分析图可知,过程②加入ADP后氧气浓度下降速度较慢,加入呼吸底物后氧气浓度下降速度加快,由于氧气的作用是与[H]结合形成水,因此限制过 程②氧气浓度降低的因素可能是[H],加入ADP后,过程⑤氧气浓度降低的速度加快,说明该过程限制氧气与[H]结合的因素是ADP的量,因此过程②比过程⑤耗氧速率低的主要原因可能是[H]不足,C正确。过程④氧气浓度降低的速率较慢,但加入ADP后,过程⑤氧气浓度的下降速度加快,说明限制过程④耗氧速率的应该是ADP的量,所以过程④比过程⑤耗氧速率低的主要原因是ADP量少,D错误。 2.(2018·汕头一模)下列有关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隔绝O2的一组产生的CO2量远大于通入O2的一组

B.葡萄糖培养液煮沸的目的是杀灭微生物并去除培养液中的O2 C.可以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无氧呼吸的产物——酒精 D.可以通过是否产生CO2来判断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解析】选B。隔绝O2的一组进行的是无氧呼吸,通入O2的一组进行的是有氧呼吸,消耗相同的葡萄糖,有氧呼吸产生的CO2量大于无氧呼吸,A错误;实验中酵母菌培养液在加入前先要煮沸再冷却,煮沸的主要目的是去除培养液中的O2,并杀灭杂菌,B正确;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生的CO2可以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颜色由蓝变绿再变黄,C错误;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可以产生CO2, 所以不能根据实验中有无CO2的产生来判断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D错误。 3.将某绿色盆栽植物置于密闭容器内暗处理后,测得容器内CO2和O2浓度相等(气体含量相对值为1)。在天气晴朗时的早6点移至阳光下,日落后移到暗室中继续测量两种气体的相对含量,变化情况如下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光合作用强度与细胞呼吸强度相等的时刻为10点与20点 B.20点以后该植物的细胞呼吸方式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C.该植物17点时有机物积累量少于19点时 D.该植物10点时细胞中[H]的总产生量少于8点时 【解题指导】解答本题需明确三点: (1)密闭容器内,曲线转折点对应的时刻光合作用强度等于细胞呼吸强度。 (2)光合作用强度大于细胞呼吸强度的时间范围内有机物积累逐渐增多。 (3)植物细胞除有氧呼吸产生CO2外,无氧呼吸生成酒精的同时也能产生少量CO2。 【解析】选B。光合作用强度与细胞呼吸强度相等的时刻为8点与17点,A错误;20点以后密闭容器中的CO2增加量大于O2的减少量,说明该植物的细胞呼吸方式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B正确;因17点后容器中CO2增多,说明细胞呼吸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有机物积累量会减少,故该植物17

高中生物必修一:光合作用相关习题

高二生物学业水平测试复习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1、关于ATP 1 2??→←??酶酶ADP +Pi +能量的反应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上述过程中存在着能量的释放和贮存 B .所有生物体内ADP 转变成ATP 所需能量都来自细胞呼吸 C .这一反应无休止地在活细胞中进行 D .这一过程保证了生命活动的顺利进行 2.下表是为了认识酶作用的特性,以20%的过氧化氢溶液为反应底物的一组实验方法 ( ) A B .酶具有高效性 C .酶具有专一性 D .高温会使酶失去活性 3.ATP(甲)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在主动运输过程中,乙的含量会显著增加 B .甲→乙和乙←丙过程中,起催化作用的酶空间结构相同 C .丙中不含磷酸键,是RNA 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 D .丁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而戊可用于甲的合成 4.ATP 中的化学能储存于 ( ) A .腺苷内 B .磷酸基内 C .腺苷和磷酸基连接的键内 D .普通磷酸键和高能磷酸键内 5.如图为叶绿体的结构与功能示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叶片呈绿色是由于Ⅰ上含有大量色素 B .能够将光能转换为稳定的化学能的过程是在Ⅰ上完成的 C .Ⅱ中CO 2被固定并还原成图中的甲物质 D .Ⅰ、Ⅱ上酶的种类、功能不相同 6.下图表示绿色植物细胞内部分物质的转化过程,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②两物质依次是H2O和O2 B.图中产生[H]的场所都是线粒体 C.用18O标记葡萄糖,则产物水中会检测到放射性 D.图示过程只能在有光的条件下进行 7.右图所示的图解表示真核细胞呼吸的部分过程,可以在细胞质 基质中发生的是()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8.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相同点是() ①反应场所都有线粒体②都需要酶的催化③反应场所都有细胞质基质④都能产生ATP⑤都经过生成丙酮酸的反应⑥都能产生水⑦反应过程中都能产生[H]⑧都能把有机物彻底氧化 A.②③④⑤⑥⑦B.①②③④⑤⑦ C.②③④⑤⑦D.②③④⑤⑧ 10.下图表示有氧呼吸过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④中数值最大的是① B.③代表的物质名称是氧气 C.产生①②的场所是线粒体 D.原核生物也有可能完成图示全过程 11.利用地窖贮藏种子、果蔬在我国历史悠久。地窖中的CO2浓度较高,有利于() A.降低呼吸强度B.降低水分吸收 C.促进果实成熟D.促进光合作用 12.下列关于酶和ATP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酶是由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产生的 B.ATP的组成元素和核酸的一致 C.温度或pH改变可以导致酶结构的改变 D.ATP转化为ADP时要消耗水 13.下图为ATP的结构和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关系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1中的A代表的是腺嘌呤,b、c为高能磷酸键 B.ATP生成ADP时图1中的c键断裂并释放能量 C.ATP与ADP相互转化过程中物质是可逆的,能量不可逆 D.酶1、酶2具有催化作用,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14.下图表示在最适温度和最适pH条件下,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据图分析

高中生物教学案例光合作用

教学案例 高二(必修)光合作用 教学案例 光合作用 知识目标 1、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阐明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2、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解释有关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 1、通过查阅有关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的资料,培养学生查阅、整理资料的能力。 2、通过光合作用的一组探索性实验过程,使学生学会观察和记录植物生理实验现象的基本方法,初步明确从现象到本质的科学思维方式。 情感目标 1、通过光合作用一组实验的操作过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探究精神。 2、通过光合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的教学,使学生意识到生物科学的价值,增强其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的一项非常重要的生理功能。因此,“有机物的制造——光合作用”这一节既是本章的重点,也是全书的重点。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光合作用的概念是学生学得的第一个复杂的概念,如何以概念和形成途径使学生掌握光合作用概念,是本节的教学重点。因此有必要让学生通过了解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来分析、讨论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及产物,再以一组光合作用的探索实验加以检验。而光合作用的一组探索性实验能否成功,则是教学中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关键。本节的教学安排为3课时,第1课时讲授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第2课时光合作用的探索性实验,第3课时总结光合作用的概念、实质及意义。 教法:(先学后教的方法)

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事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带到课堂上来进行交流,通过概述某科学家的实验过程或结果,启发学生通过分析和思考得出相应的结论。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教学内容如下:科学家实验过程或结果实验结论 海尔蒙特1648 木桶里栽柳5年,雨水浇灌,柳苗由2.3kg增重至76.8kg;90kg干土减重57g柳的增重来自水 普利斯特利 1771钟罩里的小鼠窒息而死;将小鼠与植物同时放入密封的钟罩内,小鼠生活正常植物能“净化”空气 英格豪斯 1779植物的绿色部分,只有在光下才能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光的重要作用 谢尼伯 1782发现照光时绿色植物吸收CO2,释放O2CO2是原料,O2是产物 索热尔 1804植物增重大于CO2吸收量减去O2释放量水是原料 萨克斯 1864发现照光时叶绿体中的淀粉粒才会增大有机物是产物 其教学目标有三:一是使学生领悟到光合作用的发现是许多科学家智慧的结晶和不懈努力的结果,因此要珍惜学习知识的机会;二是使学生领略科学家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式,接受科学素质的启蒙教育;三是通过光合作用发现过程分析其原料、条件和产物,为下一步探究实验做准备。 “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应注意的问题有: (1)选叶遮光应先暗处理。应选择生长健壮,便于接受光照的叶片,经过遮光处理后,再放入暗处2~3天。暗处理条件下,叶肉组织不能合成淀粉,细胞内积累的淀粉大部分被呼吸消耗或以蔗糖形式运出叶片。由于叶片内淀粉含量显著降低,从而为取得理想的实验效果创造了条件。 (2)对遮光——暗处理材料的光照时间应视光强度而定。实验当天的上午,强光照射3~4小时,下午实验效果显著;若上午使用实验材料,则必须在夜间用灯光照射处理材料,光线不强应延长光照时间。 (3)酒精脱色过程一定要采取隔水加热法(水浴)。当叶片在酒精里呈黄白色时,应先熄灭酒精灯。一定要注意安全,事先准备好湿抹布,一旦出现问题不要慌乱。 (4)酒精脱色处理的叶片脆而硬,用热水漂洗的作用主要是使叶片经过水化处理而变软,并为碘与淀粉的反应创造条件。 (5)滴加碘液的同时,注意观察叶片不同部位的颜色变化。 (6)处理好实验课上教师的讲解与学生活动的关系。在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掌握实验方法之后,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操作,并仔细观察和分析所看到的现象。 “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两个演示实验要力争演示成功,这两个实验效果往往不理想,原因是多方面的,要不断总结

高中生物 竞赛辅导资料 专题五 光合作用 新人教版

专题五:光合作用 [竞赛要求] 1.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其重大意义 2.光合作用的场所和光合色素 3.光合作用的全过程(光系统I和光系统II) 4.C3和C4植物的比较(光呼吸) 5.外界条件对光合作用的影响(饱和点、补偿点) 6.光合作用的原理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知识梳理] 一、光合作用概述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吸收阳光的能量,同化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1.光合作用的重要性可以概括为把无机物变成有机物、蓄积太阳能量和环境保护为三方面。 2.叶绿体和光合色素 应注意吸收光谱只说明光合色素吸收的光段,不能进一步说明这些被吸收的光段在光合作用中的效率,要了解各被吸收光段的效率还需研究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即不同波长光作用下的光合效率称为作用光谱。 荧光现象:叶绿素溶液在透射光下呈绿色,而在反射光下呈红色的现象。 磷光现象:叶绿素在去掉光源后,还能继续辐射出极微弱的红光(用精密仪器测知)的现象。 3.光合作用的发现

● 17世纪,van Helmont ,将2.3kg 的小柳树种在90.8kg 干土中,雨水浇5年后,小柳树重76.7kg ,而土仅减少57g 。因此,他认为植物是从水中取得所需的物质。 ● 1771年,Joseph Priestley ,密闭容器中蜡烛燃烧污染了空气,使放于其中的小鼠窒 息;若在密闭容器中放入一支薄荷,小鼠生命就可得到挽救。他的结论是,植物能净 化空气。 ● 1779年,Jan Ingenhousz ,确定植物净化空气是依赖于光的。 ● 1782年,J.Senebier ,证明植物在照光时吸收CO 2并释放O 2。 ● 1804年,N.T.De Saussure 发现,植物光合作用后增加的重量大于吸收CO 2和释放O 2所 引起的重量变化,他认为是由于水参与了光合作用。 ● 1864年,J.Sachs 观察到照光的叶绿体中有淀粉的积累,显然这是由光合作用产生的 葡萄糖合成的。 ● 20世纪30年代,von Niel 提出光合作用的通式: ● 1937年,R. Hill 用离体叶绿体 培养证明,光合作用放出的O 2, 来自H 2O 。将光合作用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光诱导的电子传递以及水的光解和O 2的释放(又称希尔反应);这一阶段之后才是CO 2的还原和有机物的合成。 ● 1940年代,Ruben 等用18O 同位素示踪,更进一步证明光合作用放出的O 2,来自H 2O 二、光合作用的过程 1.光反应和暗反应 根据需光与否,可笼统的将光合作用分为两个反应――光反应和暗反应。光反应发生水的光解、O 2的释放和ATP 及NADPH (还原辅酶II )的生成。反应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中,需要光。暗反应利用光反应形成的ATP 和NADPH ,将CO 2还原为糖。反应场所是叶绿体基质中,不需光。从能量转变角度来看,光合作用可分为下列3大步骤: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换过程(通过原初反应完成);电能转化为活跃的化学能过程(通过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完成);活跃的化学能转变为稳定的化学能过程(通过碳同化完成)。前两个步骤属于光反应,第三个步骤属于暗反应。 (1)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换 ①原初反应:为光合作用最初的反应,它包括光合色素对光能的吸收、传递以及将光 能转换为电能的具体过程(图5-1)。 H 2O+A AH 2+1/2O 2 6CO 2+2H 2O (C 6H 12O 6)+ 6H 2O +6O 2 6CO 2+6H 2O C 6H 12O 6+6O 2 光 绿色细胞 CO 2+2H 2A (CH 2O)+2A+H 2O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精选练习题及讲解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练习题 1.(2008·宁夏高考)为证实叶绿体有放氧功能,可利用含有水绵与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进行实验,装片需要给予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是() A.光照、有空气、临时装片中无NaHCO3稀溶液 B.光照、无空气、临时装片中有NaHCO3稀溶液 C.黑暗、有空气、临时装片中无NaHCO3稀溶液 D.黑暗、无空气、临时装片中有NaHCO3稀溶液 2.利用溴甲酚紫指示剂,检测金鱼藻生活环境中气体含量变化的实验操作如下。对此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溴甲酚紫指示剂在pH减小的环境中变为黄色 B.溴甲酚紫指示剂变为黄色是由于金鱼藻呼吸作用释放出CO2 C.这个实验可表明呼吸作用释放CO2,光合作用释放O2 D.实验操作3~5表明光合作用吸收CO2 3.下图表示某绿色植物在生长阶段体内物质的转变情况,图中a、b为光合作用的原料,①~④表示相关过程,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图中①过程进行的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 B.光合作用过程中[H]来源于①过程中水的光解,用于③过程C3的还原 C.在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除了产生了[H]、ATP外,产物中还有丙酮酸 D.②、④过程中产生ATP最多的是④过程 4.下图所示为叶绿体中色素蛋白等成分在膜上的分布。在图示结构上() A.生物膜为叶绿体内膜 B.可完成光合作用的全过程 C.发生的能量转换是:光能→电能→化学能 D.产生的ATP可用于植物体的各项生理活动 5.如图表示绿色植物体内某些代谢过程中物质的变化,A、B、C分别表示不同的代谢过程。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水参与C中第二阶段的反应 B.B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进行 C.A中产生的O2,参与C的第二阶段 D.X代表的物质从叶绿体的基质移向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专题复习试题30题

光合作用专题复习试题30题 1.为探究不同环境因素对某植物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第30 题图 (1)本实验的因变量是________。由图中曲线对比可知,经________处理的该植物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下降最为明显,这将直接导致光反应中叶绿素吸收的________光减少而降低了光合速率。由此推知,若遇到较低温天气,除升温方法外,可对植物进行________处理以减少叶绿素的损失。 (2)提取上述四组该植物叶片中的色素时,为防止色素被破坏,研磨时可加入适量的________。对上述四组色素提取液分别进行纸层析分离,结果发现,第 4 组得到的色素带中,从上到下的第________条色素带均明显变窄。 (3)若用不同波长的光照射叶绿素a 提取液并测定________,可得到叶绿素a 的吸收光谱。 1【答案】(1)叶绿素含量,光+0℃,红光和蓝紫光,遮光(2)碳酸钙三、四(3)吸光率 2.(16年10月30T)在高光强环境下,将某突变型植株与野生型植株分别施以低氮肥和高 氮肥,一段时间后,测定其叶绿素和Rubisco酶(该酶催化CO2和RuBP反应)的含量,结果如图所示。 请回答: (1)实验表明,突变型的含量比野生型低,采用法分离突变型植株叶片色素,与野生型相比滤纸条上有的色素带颜色变浅。变浅的色素带位于滤纸条从上到下的第条。 (2)光反应中光能转化为ATP和NADPH中的,其中NADPH是NADP+被水中的还原而成的。NADPH参与的还原,形成碳反应的第一个糖。 (3)高氮肥下,突变型植株的光合速率大于野生型植株。结合实验结果分析,限制野生型植株光合速率的因素是。 2答案:(1)叶绿素a 纸层析三(2)化学能氢(或H++e-) 3-磷酸甘油酸 (3)Rubisco酶含量 3.(16年4月30T)叶绿体中的色素,蛋白质等在某种膜上的分布及部分反应的示意图如下,

汤耀武高中生物光合作用试题精选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试题精选 1.面积内叶面积之和)的关系。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呼吸量与叶面积指数成负相关 B 叶面积指数越大,光合作用越强 C 叶面积指数大约为4时对农作物增产量有利;超过6时,农作物将减产 D 两条曲线围成的阴影部分代表有机物的积累值 2.以下对光合作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水的分解发生在叶绿体片层结构膜上 B 所有反应过程都需要酶的催化 C 温度在0℃时有的植物仍然能进行光合作用 D NADP在暗反应中起还原作用,并将能量转移到葡萄糖中 3.有关光合作用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C4植物的叶肉细胞和维管束鞘细胞都含叶绿体 B 不含有叶绿体酌细胞便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C 叶绿体中的色素,都能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 D 只要其他条件适宜,提供CO2便能进行光合作用 4.下列有关光合作用暗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暗反应一定要在无光条件下进行 B 暗反应产生的物质均是叶绿体无法利用的有机物 C 参加暗反应的物质包括将CO2固定在有机物中的酶 D 暗反应的主要产物为五碳化合物 5.下列关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绿色植物的同化作用就是光合作用 B 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属于同化作用 C 光合作用将水分解成[H]和O2,属于异化作用 D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不能进行呼吸作用 6.在光合作用过程中,释放氧气及合成ATP都离不开 A 叶绿素和CO2 B 水和CO2 C 水、色素和光能 D 水、光能和CO2 7.用2H来标记H2O,追踪光合作用中氢转移的最可能途径是 A H2O→[H]→C6H12O6 B H2O→[H]→C3化合物→C6H12O6 C H2O→[H]→C5化合物→C6H12O6 D H2O→[H]→C5化合物→C3→C6H12O6 8.温室栽培胡萝卜,采用什么颜色的玻璃做顶棚更能提高产量 A 红色 B 蓝紫色 C 绿色 D 无色 9.下列各项中既是光反应产物又是暗反应所必需的物质是 A [H]、ATP B ADP、H2O C C5和O2 D H2O、CO2 10.正常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的某植物,当突然改变某条件后,发现其叶肉

2020届浙江高考生物(选考)专题训练:6 光合作用(2) Word版含解析

专题训练6—2光合作用(2) 一、选择题 【必考集训】 1.下列有关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黑暗环境下线粒体和叶绿体均消耗氧气 B.细胞呼吸过程产生的NADH均与O2结合生成水 C.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可以为线粒体提供葡萄糖和氧气 D.植物光合强度在全日照之前就达到最大 2.(2017浙江温州选考模拟)光照、温度对贮藏的番茄果实呼吸强度的影响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光照对番茄果实呼吸有促进作用 B.番茄果实的呼吸强度仅与温度有关 C.光照、2 ℃条件更有利于番茄果实的贮藏 D.番茄果实在黑暗、8 ℃条件下呼吸强度大于光照、15 ℃条件 3.在密闭、透光的玻璃钟罩内,放着一株盆栽棉花。下图是夏季晴朗的一天中,钟罩内某物质的变化曲线。该曲线可以表示() A.一昼夜中,棉花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的变化 B.一昼夜中,棉花体内有机物总量的变化 C.一昼夜中,钟罩内氧气浓度的变化 D.一昼夜中,钟罩内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 4.为探究某植物生长的最佳光强度,设计如下图的实验装置进行有关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光合作用产生O2的速率可以用单位时间内装置中液滴移动距离来表示 B.若此装置给予黑暗条件,则单位时间内液滴移动的距离可表示细胞呼吸消耗O2的速率 C.为使测得的O2变化量更精确,该装置烧杯中应盛放CO2缓冲液,还应增加对照装置,换死亡的同种植物幼苗替代装置中的植物幼苗 D.为了探究光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调节白炽灯的光强,只有在达到全日照光强时液滴向右移动量才最大 5.(2017浙江台州选考模拟)某研究小组将生长状态一致的A品种小麦植株分为5组,1组在田间生长作为对照组,另外4组在人工气候室中生长作为实验组,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测定中午12:30时各组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各组实验处理及结果如表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组别对照组实验实验实验实验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高中生物必修一光合作用知识点梳理名词: 1、光合作用:发生范围(绿色植物)、场所(叶绿体)、能量来源(光能)、原料(二氧化碳和水)、产物(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和氧气)。 语句: 1、光合作用的发现:①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将点燃的蜡烛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蜡烛不容易熄灭;将小鼠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玻璃罩内,小鼠不容易窒息而死,证明:植物可以更新空气。②1864年,德国科学家把绿叶放在暗处理的绿色叶片一半暴光,另一半遮光。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发现遮光的那一半叶片没有发生颜色变化,曝光的那一半叶片则呈深蓝色。证明: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③1880年,德国科学家思吉尔曼用水绵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证明: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氧是叶绿体释放出来的。④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了光合作用。第一组相植物提供H218O和CO2,释放的是18O2;第二组提供H2O和C18O,释放的是O2。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来水。 2、叶绿体的色素:①分布:基粒片层结构的薄膜上。②色素的种类:高等植物叶绿体含有以下四种色素。A、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包括叶绿素a(蓝绿色)和叶绿素b(黄绿色);B、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包括胡萝卜素(橙黄色)和叶黄素(黄色)

3、叶绿体的酶:分布在叶绿体基粒片层膜上(光反应阶段的酶)和叶绿体的基质中(暗反应阶段的酶)。 4、光合作用的过程:①光反应阶段a、水的光解:2H2O→4[H]+O2(为暗反应提供氢)b、ATP的形成:ADP+Pi+光能─→ATP(为暗反应提供能量)②暗反应阶段:a、CO2的固定:CO2+C5→2C3b、C3化合物的还原:2C3+[H]+ATP→(C H2O)+C5 5、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区别与联系:①场所:光反应在叶绿体基粒片层膜上,暗反应在叶绿体的基质中。②条件:光反应需要光、叶绿素等色素、酶,暗反应需要许多有关的酶。③物质变化:光反应发生水的光解和ATP的形成,暗反应发生CO2的固定和C3化合物的还原。④能量变化:光反应中光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在暗反应中ATP中活跃的化学能→CH2O中稳定的化学能。⑤联系:光反应产物[H]是暗反应中CO2的还原剂,ATP为暗反应的进行提供了能量,暗反应产生的ADP和Pi为光反应形成ATP提供了原料。 6、光合作用的意义:①提供了物质来源和能量来源。②维持大气中氧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③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作用。总之,光合作用是生物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7、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包括光照的强度、光照的时间长短)、二氧化碳浓度、温度(主要影响酶的作用)和水等。这些因素中任何一种的改变都将影响光合作用过程。如:在大棚蔬菜等植物栽种过程中,可采用白天适当提高温度、夜间适当降低温度(减少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方法,来提高作物的产量。再如,二氧

高中生物必修一光合作用的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一光合作用的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一光合作用的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一光合作用的知识点 2019-11-16 高中生物必修一光合作用的知识点 一、应牢记知识点 1、追根溯源,绝大多数活细胞所需能量的最终源头是太阳光能. 2、将光能转换成细胞能利用的化学能的是光合作用. 3、叶绿体中的色素及吸收光谱⑴、叶绿素(含量约占3/4)①、叶绿素a ——蓝绿色——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②、叶绿素 b ——黄绿色——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⑵、类胡萝卜素(含量约占1/4)①、胡萝卜素——橙黄色——主要吸收蓝紫光②、叶黄素——黄色——主要吸收蓝紫光 4、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⑴、提取方法:丙酮做溶剂. ⑵、碳酸钙的作用:防止研磨过程中破坏色素. ⑶、二氧化硅作用:使研磨更充分. ⑷、分离方法:纸层析法⑸、层析液:20份石油醚:2份酒精:1份丙酮混合⑹、层析结果:从上到下——胡黄ab ⑺、滤液细线要求:细、均匀、直⑻、层析要求:层析液不能没及滤液细线. 5、叶绿体中光和色素的分布——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 6、光合作用场所——叶绿体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基粒类囊体膜上,分布着与光化作用有关的色素和酶. 7、光合作用概念: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8、光合作用反应式:光能 CO2 + H2O ——→ (CH2O)+ O2 叶绿体光能 6CO2 + 12H2O ——→C6H12O6 + 6H2O + 6O2 叶绿体 9、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J .Priestly,1773—1804)实验证实:植物能更新空气. 10、荷兰科学家英格豪斯(J .Ingen – housz)发现:只有在阳光照射下,只有绿叶才能更新空气. 11、1785年明确了:绿叶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12、1845年,各国科学家梅耶(R .Mayer)指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起来. 13、1864年,德国科学家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试题精选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试题精选 A组 一、单项选择 1.下列各项不属于光合作用意义的是 A 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 B 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 C 吸收CO2放出O2 D 是生命的基本特征 2.甲、乙、丙中的曲线分别表示一种生命现象,坐标A B c表示生命活动中的一种变量。 ~ 生命现象:①生长素的浓度对根和茎生长速率的影响; ②恒温动物、变温动物体温变化与温度的关系; ③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速率的关系; 变量:Ⅰ:CO2的吸收量(释放量);Ⅱ:温度;Ⅲ:生长速率 下列关于甲、乙、丙所表示的生命现象及a b c所表示的变量组合正确的一组为: A 甲为①a为Ⅲ;乙为③b为Ⅲ;丙为②c为Ⅰ B 甲为②a为Ⅱ;乙为③b为Ⅲ;丙为①c为Ⅰ C 甲为③a为Ⅰ;乙为①b为Ⅲ;丙为②c为Ⅱ D 甲为①a为Ⅲ;乙为③b为Ⅰ;丙为②c为Ⅱ 3.在室内由于有适宜的阳光、温度和充足的CO2,植物长势良好;如CO2发生器突然发生故障,此时测定叶肉细胞内的C3、C5、ATP和NADPH的含量变化情况,应该是 A 下降、下降、上升、上升 B 下降、上升、上升、上升 C 上升、上升、下降、下降 D 上升、下降、上升、上升 4.摘取某一植物的叶片甲,于100℃下烘干,称其重量;到黄昏时,再取同一植株上着生位置与叶片形状、大小都与叶片甲基本相同的叶片乙,同样处理,称其重量,结果是 A 甲叶片比乙叶片重 B 乙叶片比甲叶片重 C 两叶片重量相等 D 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5.下面有关说正确的是 A 恩吉尔曼用水绵进行的著名经典实验,不能证明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 B 用基因型为DdTt的植株进行单倍体育种,所育品种的自交后代约有1/16的纯合体 C 在50m短跑比赛中,机体产生的二氧化碳是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产物 D 在人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激发并维持第二性征的物质,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6.伴随着光能转换成活跃的化学能,叶绿体内类囊体上发生的物质变化中正确的一组是 ①2H2O→4H++4e+O2②NADP++2e+H+→NADPH③ ADP+Pi→ATP ④6CO2+12H2O C6H12O6+6H2O+6O2

高中生物 必修1 光合作用 知识点全面总结 (word20页)

第三单元之—光合作用 一、叶绿体的结构与功能 (一)叶绿体的结构模型. (二)相关知识 1、.叶绿体是真核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2、叶绿体由两层膜(内膜和外膜)包围而成,内部有许多基粒,基粒和基粒之间充满了基质。 3、每个基粒都有许多个类囊体构成,类囊体薄膜上含有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的色素以及光反应所需的酶,是光反应的场所。 4、基质中含有暗反应所需的酶,是进行暗反应的场所。 5、光合色素的相关知识。 (1)叶绿体色素的种类及含量: 叶绿素a 叶绿素(3/4) 叶绿素b 叶绿体色素 胡萝卜素 类胡萝卜素(1/4) 叶黄素 (2)叶绿体色素的分布: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 (3)叶绿体色素的功能:吸收,传递(4种色素),转化光能(只有少量的叶绿素a把光能转为电能) (4)影响叶绿素合成的因素: ①光照:光是影响叶绿素合成的主要条件,一般植物在黑暗中不能合成叶绿素,因而叶片发黄。(例如韭黄,蒜黄) ②温度:温度可影响与叶绿素合成有关的酶的活性,进而影响叶绿素的合成。低温(秋末)时,叶绿素分子易被破坏,而使叶子变黄。 ③必需元素:叶绿素中含N、Mg等必需元素,缺乏N、Mg将导致叶绿素无法合成,叶变黄。另外,Fe是叶绿素合成过程中某些酶的辅助成分,缺Fe也将导致叶绿素合成受阻,叶变黄。

(5)叶绿体色素的吸收光谱: ①叶绿体中的色素只吸收可见光,而对红外光和紫外光等不吸收。 ②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色素对绿光吸收最少。对其他波段的光并非不吸收,只是吸收量较少。 经过色素吸收后,光谱出现两条黑带。说明: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6)叶绿体色素的性质:易溶于酒精、丙酮和石油醚等有机溶剂,不溶于水,叶绿素的性质不稳定,易被破坏,类胡萝卜素性质相对稳定。 (7)植物叶片的颜色与所含色素的关系: 正常绿色正常叶片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比例约为3∶1,且对绿光吸收最少,所以正常叶片总是呈现绿色 叶色变黄寒冷时,叶绿素分子易被破坏,类胡萝卜素较稳定,显示出类胡萝卜素的颜色,叶子变黄 叶色变红秋天降温时,植物体为适应寒冷,体内积累了较多的可溶性糖,有利于形成红色的花青素,而叶绿素因寒冷逐渐降解,叶子呈现红色 6、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1)原理解读: ①色素的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溶于有机溶剂而不溶于水,可以用无水乙醇(或丙酮)作溶剂提取绿叶中的色素,而不能用水,因为叶绿体中的色素不能溶于水。 ②色素的分离原理:利用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进行分离,溶解度大的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从而使各种色素分离。 (2)选材:应选取鲜嫩、颜色深绿的叶片,以保证含有较多的色素。 (3)过程:省略。 (4)结果分析:

高中生物专题复习_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

高中生物光合呼吸综合专题 1.在某一时刻,将两株植物移入没有二氧化碳的环境中, 下图表示的是其体内三碳化合物和五碳化合物的变化 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c 代表C 3植物,b 、d 代表C 4植物 B .a、d 代表 C 3植物,b 、c 代表C 4植物 C .b 、c 代表C 3植物,a 、d 代表C 4植物 D .b 、d 代表C 3植物,a 、c代养C 4植物 2.离体的叶绿体在光照下进行稳定的光合作用,如果突然中断CO 2的供应,短暂时间内叶绿体中的C 3和C 5相对含量的变化是 A.C 3增多,C5减少? B.C 3增多,C 5增多 C .C 3减少,C 5增多 D .C 3减少,C 5减少 3. 下面各图表示在一定范围内,不同环境因素与水稻叶片光合作用强度的关系,其中错误的是 4 .将川芎植株的一叶片置于恒温的密闭小室,调节小室CO 2浓度,在适宜光照强度下测定叶片光合作用的强度(以C O2吸收速率表示),测定结果如下图。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如果光照强度适当降低,a 点左移,b点左移 B.如果光照强度适当降低,a点左移,b 点右移 C .如果光照强度适当增强,a 点右移,b点右移 D.如果光照强度适当增强,a 点左移,b 点右移 5、在相同光照和温度条件下,空气中CO2含量与植物光合产量(有 机物积累量)的关系如下图所示。理论上某种C3植物能更有效地利用 CO 2,使光合产量高于m 点的选项是 A 、若a点在a 2,b 点在b 2时 B、若a 点在a1,b 点在b 1时 C 、若a 点在a 2,b点在b 1时 D 、若a 点在a 1,b点在b2时 6.右图表示水稻在不同光照条件下,整体表现出的吸收2O 和释放2O 量的状况。如果在相同条件下,分别绘出人参、甘蔗两种植物其整体表现出的吸收2O 和释放2O 状况的曲线,其中a 、b 、c、d 点位置的变化应是 A.人参:a点上移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专题答案

1答案:D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植物的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的基础知识,考查识图能力、理解能力与获取信息的能力。 分析图示可知,这一天的6:00(甲曲线的a点)和18:00时左右,甲乙两植物光合作用吸收CO2的速率和呼吸作用释放CO2的速率相等;在6:00之前,甲乙两植物的光合作用已经开始,但光合作用比细胞呼吸弱,故选项A错误;在18时后,甲乙两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开始小于细胞呼吸,有机物的积累最多的时刻应为18:00时,e点时有机物的积累量已经减少,故选项B错误。 图示曲线的b~c段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气孔部分关闭导致叶内二氧化碳浓度降低,d~e段下降的原因是光照强度减弱,光反应产生[H]和ATP的速率减慢。这两段下降的原因不相同,故选项C错误。 b~d段,乙曲线的变化为植物的"午休现象",是气孔关闭导致叶内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之故;甲植物可能不存在"午休现象"或气孔关闭程度很小或气孔无法关闭,故选项D正确。 2.【答案】B 【解析】萌发初期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是由种子提供的,此时还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有机物不断消耗。积水过多,根细胞的无氧呼吸可产生酒精,对细胞有害,及时排涝,可以减少酒精毒害。进入夜间,叶肉细胞通过呼吸作用也可以产生ATP。叶绿素的吸收光谱是红橙光和蓝紫光。叶片黄化,说明叶绿素含量减少。这样对红光的吸收会减少。 【试题点评】本题以豌豆为背景,考察有关植物细胞代谢的相关内容。主要涉及细胞呼吸、叶绿体等知识。要求学生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对于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中的现象做出合理解释。试题中文字简洁,但是信息量大,对于学生的分析能力要求较高。 3.考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专题:图表分析,寻找有效数据. 分析:根据题目中图象进行分析,a点以前影响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CO2浓度;a 点以后影响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光照速度;菜豆较适宜的光照强度为700LX;菜豆最适宜的CO2浓度为350mg/L. 解答:解:A、由图象可知,a点以前曲线变化比较快,所以a点以前CO2浓度,故A正确; B、由图象可知,a点以后影响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光照速度,故B正确; C、由图象可知,菜豆较适宜的光照强度为700LX,故C 正确; D、由图象可知,菜豆最适宜的CO2浓度为350mg/L,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此题是一道信息题,要根据题目中提供的信息来抽取有价值的信息为自己所用,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生物专题复习—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

高中生物光合呼吸综合专题 1.在某一时刻,将两株植物移入没有二氧化碳的环境 中,下图表示的是其体内三碳化合物和五碳化合物的变 化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 、c 代表C 3植物,b 、d 代表C 4植物 B .a 、d 代表 C 3植物,b 、c 代表C 4植物 C .b 、c 代表C 3植物,a 、d 代表C 4植物 D .b 、d 代表C 3植物,a 、c 代养C 4植物 2.离体的叶绿体在光照下进行稳定的光合作用,如果突然中断CO 2的供应,短暂时间内叶绿体中的C 3和C 5相对含量的变化是 A .C 3增多,C 5减少 B . C 3增多,C 5增多 C .C 3减少,C 5增多 D .C 3减少,C 5减少 3. 下面各图表示在一定范围内,不同环境因素与水稻叶片光合作用强度的关系,其中错误的是 4 .将川芎植株的一叶片置于恒温的密闭小室,调节小室CO2浓度,在适宜光照强度下测定叶片光合作用的强度(以CO2吸收速率表示),测定结果如下图。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如果光照强度适当降低,a 点左移,b 点左移 B .如果光照强度适当降低,a 点左移,b 点右移 C .如果光照强度适当增强,a 点右移,b 点右移 D .如果光照强度适当增强,a 点左移,b 点右移 5、在相同光照和温度条件下,空气中CO2含量与植物光合产量(有机 物积累量)的关系如下图所示。理论上某种C3植物能更有效地利用 CO2,使光合产量高于m 点的选项是 A 、若a 点在a 2,b 点在b 2时 B 、若a 点在a 1,b 点在b 1时 C 、若a 点在a 2,b 点在b 1时 D 、若a 点在a 1,b 点在b 2时 6.右图表示水稻在不同光照条件下,整体表现出的吸收2O 和释放2O 量的状况。如果在相同条件下,分别绘出人参、甘蔗两种植物其整体表现出的吸收2O 和释放2O 状况的曲线,其中a 、b 、c 、d 点位置的变化应是 A .人参:a 点上移 B .人参:b 点右移 C .甘蔗:c 点左移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教案

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二、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1、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2、说出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3、尝试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研究科学家对光合作用原理的探究历程,认同科学是在不断的观察、实验、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认同科学家不仅要继承前人的研究成果,还要具有质疑、创新和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与态度。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能力方面:在有关实验、资料分析等问题讨论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鉴别、选择、运用和分享信息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光合作用的发现及研究历史 2、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暗反应过程及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暗反应过程 【教学方法】学案式教学 + 过程式教学 + 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1课时 【知识框架】 【教学过程】 上课前分好学习小组、指定好小组长。 Ⅰ导入 时间:4min 教学设计:导言 + 情景剧 设计意图:创设学习情境,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 讲授: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光合作用的概念 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反应和暗反应 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提高光合作用强度的措施 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

我小时候就知道咱们桓台县是全国闻名的吨粮县,最近我又听说咱们桓台县要推广种植大棚蔬菜,这不,我刚到咱桓台二中,就碰到了菜农老王和老李,老王兴高采烈,但老李却愁眉哭脸,这是为何呢?让老王、老李来给大家说说,有请老王和老李。 非常感谢老王和老李的精彩表演,谢谢! 就让我们开始《二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的探究吧!(板书) 啥是光合作用呢?不仅老李想知道,早在300多年前,科学家们就开始了光合作用原理的探究历程,让我们沿着科学家的足迹,一起来揭开光合作用神秘的面纱吧!(板书:(一)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请拿出学案,看学案的第一部分内容——一、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请按要求完成该内容的学习,5分钟后,找小组汇报学习情况。 Ⅱ主要内容 (一)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时间:10min 教学设计:自学 + 小组合作学习 + 教师适当讲授 设计意图:体验光合作用探究历程艰辛和巧妙的同时,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学法:自学 + 小组合作学习 教法:学案导学 + 讲授 教法:学案导学 讲授: (边讲授边板书,分别找小组同学起来回答,并及时评价):通过问题1,我们知道了光合作用的原料有水,通过问题2、3,我们知道了光合作用的原料还有二氧化碳,并且有氧气生成,通过问题4,我们知道了氧气来自于水中的氧。通过问题5 ,我们知道了在有光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复习考试

光合作用 一、概述 人、动物、真菌和大部分细菌直接或间接依靠自养生物的光合产物生活,这些生物都是异养生物。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比较: 细胞呼吸是将葡萄糖中的碳氧化为二氧化碳,游离的O2则被还原为H2O 中的O: 光合作用恰好相反,是将CO2还原为糖,将H2O 中的O 氧化为O2: 呼吸作用是将有机物中储存的能量释放出来,而光合作用则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起来。呼吸作用主要在线粒体中完成,而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中进行。 二、叶绿体的结构 叶绿体有内外两层膜。 其内膜里面充满了浓稠的液体,称为基质。 悬浮在基质中的是许多类囊体。 叠起来的类囊体称为基粒。 组成类囊体的膜就是所谓的光合膜。 三、化学反应中O2中O的来历 由反应式:6CO2 + 12H2O →C6H12O6 + 6H2O + 6O2 式中的O2中O既可能来源于CO2,也可能来自于H2O,如何检验? 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于H2O 中的O。 四、光合作用的过程 光合作用有两个阶段:光反应和碳反应(暗反应)。 类囊体膜中发生光反应,利用光能使水氧化产生氧气,同时产生ATP 和NADPH。NADPH和NADH 是同一类辅酶,都是氢的载体,有的时候又简写为[H]。光反应产生的ATP 和NADPH 是碳反应中将二氧化碳还原为糖的能源物质。 而碳反应则是利用光反应的ATP以及NADPH来还原自己吸收的CO2,生成有机物。这个过程实现了C 的转化以及能量的转化。将光反应所得的能量存储到有机物中。

五、光反应 条件:酶催化、光照; 发生地点:类囊体膜; 过程: (1)光能被吸收并转化为A TP 和NADPH 中的化学能; (2)水在光下裂解为H+、O2和电子; (3)水中的氢( H+ + e- ) 在光下将NADP+ 还原为NADPH。 六、碳反应 条件:酶催化、无需光照; 发生地点:叶绿体基质; 过程:二氧化碳还原为糖的一系列反应称为卡尔文循环: (1) 1 分子的二氧化碳与1 个RuBP 结合形成1个六碳分子; (2)六碳分子随即分解成2 个三碳分子; (3)每个三碳分子接受来自NADPH 的氢和来自ATP 的磷酸基团,形成1 分子三碳糖(实际上是三碳糖 磷酸) (4)三碳糖以后的许多反应,都是为了再生RuBP,以维持循环(每3 个二氧化碳分子进入卡尔文循环, 就 形成6 分子的三碳酸分子,这些三碳酸分子都被还原为三碳糖,其中 5 个三碳糖分子在卡尔文循环中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再生为RuBP,另一个三碳糖分子则离开卡尔文循环,或在叶绿体内被利用、或运到叶绿体外); (5)三碳糖在叶绿体内能作为合成淀粉,蛋白质和脂质的原料而被利用,但大部分是运至叶绿体外,并且 转变成蔗糖,供植物体所有细胞利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