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日本环境保全型农业概况

日本环境保全型农业概况

日本环境保全型农业概况
日本环境保全型农业概况

日本环境保全型农业概况

战后,伴随着El本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国土的大量开发,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社会公害等问题也开始集中凸显。为此,1992年6月10日,日本政府在颁布的《新的食品、农业、农村政策的方向》中首次提出发展环境保全型农业,并把它作为农业政策的新目标。一般来说,环境保全型农业是指充分发挥农业自有的物质循环功能,不断与生产力相协调,通过减量使用化肥、农药等减轻环境负荷的可持续农业。因此,了解日本环境保全型农业的发展及其现状,对我国农业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一、环境保全型农业政策和法律体系

日本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农业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表1),对农业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按照其演变历程可以划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50~60年代),农业发展以提高产量和劳动生产率为目标,农业环境污染严重;第二阶段(20世纪70~80年代),开始重视农业环境问题,提倡发展循环型农业,有机农业 在全国普遍兴起;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建立和推进环境保全型农业,实现可持续型农业发展道路;第四阶段(21世纪初),全面实施可持续型农业,继续推进和完善有机农业。总的来看,日本通过立法把农业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法制化,以立法的形式推进农业环保政策和措施,使农业环保政策和措施具

有延续性,完善农业环境保护法规体系,依法治理农业环境污染,同时加大执法力度,使有关法律得以贯彻执行。

二、环境保全型农业技术体系

日本十分重视农业科研与教育的投入,把科技作为发展环境保全型农业的突破口,强调政府、民间、科研单位的配合,发展农业生物技术、新型农药、新栽培方式、病虫害的生物、物理防治方法等,同时采取优惠措施积极推广使用上述技术。

目前,日本的环境保全型农业主要包括3种类型。

一是减化肥、减农药型农业,通过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及食品有毒物质含量。二是废弃物再生利用型农业,主要是构筑畜禽粪便的再生利用体系,通过对有机资源和废弃物的再生利用,减轻环境负荷,预防水体、土壤、空气污染,促进循环型农业发展。其主要措施有:将家畜粪便经堆放发酵后就地还田作为肥料使用,将污水经处理后得到的再生水用于农业灌溉等。三是有机农业型,完全不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外部物质,通过植物、动物的自然规律进行农业生产,使农业和环境协调发展。其主要措施有:选用抗性作物品种,利用秸秆还田、施用绿肥和动物粪便等措施培肥土壤,保持养分循环;采取物理和生物的措施防治病虫草害;采用合理的耕种措施保护环境,防止水土流失,保持生产体系及周围环境的基因多样性。具体来看,基于有机农业技术自身的特点,日本积极开发与推广有机农业的相关技术(详见表2)。

表1 日本环境保全型农业政策和法律体系

三、环境保全型农业认证体系

(一)有机农产品认证制度

日本视有机农业为发展环境保全型农业的首选,对有机食品的管理给予特别重视。根据《农林物资规格化和质量表示标准法》的规定,进入日本市场的有机农产品必须在农林水产省注册的认证机构进行认证。这些认证机构多为非官方非盈利的性质,截至2010年6月,注册的日本国内认定机构有日本绿色食品协会等64家,国外认证机构为l9家。

日本关于有机农产品的法律与标准由农林水产省制定和实施,认证管理程序基本分为双层申请、双向调查、双审认定、发证监管等4个环节(图1)。获得国家有机农产品认证的农产品可以张贴有“JAS”字样和图案,获得省级认证的只标有减农药或化肥栽培农产品,或无农药、化肥栽培农产品和各省自行设计确认的图案。

据统计,2009年日本有机农产品产量占国内农产品总产量的0.2%,达到5.8万吨,以有机蔬菜和有机稻谷为主,两者占到有机农产品总量的86.2%(图2)。截至2009年4月1日,日本国内符合有机JAS的耕地面积为0.9万公顷,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0.2%,有机农产品的种类已覆盖了蔬菜、水果、米、麦、大豆、绿茶等主要作物。

目前,日本有机农产品的流通已进人多元化模式,主要形式有6类:一是通过建立产销联合组织实行直销;二是由专业流通配送组织实行宅配化;三是由生协组织配送;四是大型连锁超市、大卖场与有机农产品

生产基地实行订单销售;五是设立连锁专卖店进行销售;六是外资加工企业与日本国内有机农产品基地实行订单直销。总体上看,日本有机农产品流通与消费具有注重产品安全、鼓励销售宅配、推行订单产销、加强产销沟通等4个特征。

图2 日本有机农产品产量结构变化情况

图1 日本有机农产品认证流程

表2 日本环境保全型农业技术体系

(二)生态农户认证制度

日本政府为推动环境保全型农业建设,通过建立生态农户为载体,从政策、贷款、税收上给予支持,以提高生态农户经济效益和社会地位。日本“全国环境保全型农业推进会议”于2000年专门设计了“生态农户”标志,其日语意为“我们已开始从事对环境友好的农业”,并于2003年起正式使用,凡“生态农户”在对外宣传或使用的农产品包装物上均可使用上述标志。生态农户的认定标准为:拥有0.3公顷以上耕地、年收入50万日元以上的农户,经本人申请,并附环境保全型农业生产实施方案,报农林水产县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后,再报农林水产省审定,将合格的申请者确定为生态农户,对这些农户银行可提供额度不等的无息贷款,贷款时间最长可达12年。

在购置农业基本建设设施上,政府或农业协会可提供50%的资金扶

持,第一年在税收上可减免7%~ 30%,以后的2~3年内还可酌情减免税收。另外,对有一定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高、经营效益好的生态农户,政府和有关部门可将其作为农民技术培训基地、有机农产品的示范基地、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基地,以提高为社会服务的综合功能。

据日本“全国环境保全型农业推进会议”提供的数据,“生态农户”认定在各都道府县都得到了程度不同的发展。在日本,2000年

获“生态农户”认定的仅静冈县5户、鹿儿岛县7户,2006年以后已遍布全日本(表3)。2008年9月,福岛县“生态农户”数达18863户,居全日本第一位。

经日本政府认定的“生态农户”数量,由2000年的12户,增长到2004年的近5万户、2006年逼近10万户,2010年有望突破20万户,近10年平均每年的增加数量超过2万户(图3)。

图3日本生态农户数量变化情况

表3 2008年日本生态农户分布情况

从种植结构看,日本经认定的生态农户主要为以种植水稻、蔬菜及果树为主的农户。截至2010年3月,上述3类农户所占比例分别为40.6%、34.9%和18.5%(图4)。与2008年9月相比,种植水稻的生态农户比例上升了0.7个百分点,种植蔬菜和果树的生态农户比例则分别下降了O.1个和0-4个百分点,日本生态农户的种植结构基本保持稳定。

图4 2010年日本生态农户种植结构图

总的来说,有利于生态文明、环境保护的环境保全型农业是具有可持续性的农业,虽然还存在如何有效降低成本、扩大覆盖范围和发展规模、形成广泛共识等方面的问题,但从长期来看,它代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也是农业土地资源走向合理开发和生态利用的高级阶段。为此,应注意研究与吸收包括El本在内的国外有关类似环境保全型农业的发展经验,为我国农业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荷兰的现代农业

荷兰的现代农业 作者:文章来源:发表时间:2013-12-20 点击量: 130 第一部分荷兰的现代农业概况 荷兰是重要的欧盟成员国,荷兰的农业在欧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荷兰又是世界上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在国际农产品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荷兰农业的迅速发展代表了当今世界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 一.荷兰农业的地位 荷兰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部,西、北两面临海,东与德国接壤,南与比利时为邻,其疆域南北长约 250公里,东西宽约 180公里。从其幅员范围和地理位置上讲,荷兰仅仅是一个 “海边的小国”,但就其经济发展水平而言,荷兰却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特别是农业,荷兰自1989年以来一直是世界第三大农产品出口国,仅次于美国和法国。近两年来,由于法国农产品出口略有下降而荷兰农产品的进出口继续保持增长,如以净出口量计算,荷兰甚至超过了法国而排名世界第二。 荷兰的主要贸易伙伴为欧盟成员国,德国、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是荷兰主要的农产品供应国,1998年约62%的进口来自欧盟;同时出口的80%也在欧盟内部,主要是德国、法国、比利时、卢森堡、英国和意大利;与德国的关系尤为密切,如荷兰60%蔬菜出口德国。 就欧盟现有的12个成员国的农业状况比较而言,荷兰的耕地面积、农业劳动力及农场规模等均无明显优势,荷兰农产品产值在本国经济中所占的比例等与其他成员国也没有太大的差别,荷兰农业惟一独特的是人均耕地最少,仅0.126公顷(约合1.89亩),而其农业劳动生产效率最高,与国内平均劳动生产效率之比达到0.93,明显地高于其他欧盟国家。 二.荷兰的农业生产 1.农业生产基本条件荷兰国土面积 4.2万平方公里,海岸线很长,有1075公里,境内均为低洼平原,25%的土地低于海平面,60%的土地海拔不到 1米,境内最高海拔321米;70%的土地用于农业种植,其中34%为耕地,6%用于园艺种植,60%为草场。全国人口 1600万,其中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45%,人口密度达每平方公里435人,是一个典型的人多地少的国家。荷兰纬度较高,因而光照较少,但由于受黑潮暖流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属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温暖潮湿,冬暖夏凉,年降雨量600~800mm,且分布较均匀,一月份平均气温2℃~3℃,七月份为18℃~19℃,昼夜温差较大,地势平坦,土壤多为沙壤性淤积土。土壤和气候条件十分适宜蔬菜、花卉以及牧草的生产。 2.农业生产基本结构 荷兰农业分为种植业、畜牧业和园艺业。以高产值的畜牧业和园艺业为主,种植业不占主导地位。1995年,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51.3%,园艺业产值占35.4%,种植业仅占13.3%。20世纪90年代后,荷兰农业产业结构的变化表现为种植业产值下降,畜牧业产值、园艺业产值稳步增加。荷兰的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黑麦、大麦、燕麦和马铃薯;主要经济作物有甜菜、亚麻、油菜籽。园艺作物以蔬菜、花卉为主, 大部分供出口,花卉品种多达上千种,其中最多的是郁金香,80%供出口。畜牧业历史悠久,在农业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全国约有三分之一的地区是牧场,主要饲养黑白花牛奶牛,奶牛业相当发达,全国共有6万个奶牛饲养场,饲养奶牛450万头,在畜牧业中奶牛及其奶制品占畜牧业产值的70%以上,其次是猪、羊及家禽。 3.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规模荷兰的农业生产多以家庭为主的大农场经营, 集约化程度高、专业化水平也普遍较高。据统计, 1996年荷兰农场的总数为11.07万个,其中专业化农场为9.11万个。在这些农场中, 种植业农场(包括大田作物、园艺、多年生作物、混种作物)3.81万个,其中专业化农场3.23万个;畜牧业农场(包括放牧牧场、猪和家禽养殖场、畜禽混养场)6.76万个,其中专业化农场5.51万个;混合农牧场(即多种经营农场)4927个,其中专业化农场3682个。每个农场的平均规模在18公顷左右。 4.农业劳动生产力水平荷兰农业劳动生产力水平相当高,平均每个劳动力生产的农畜产品产量也远高于一些发达国家的水平。1994年平均每个劳动力生产谷物总量为6809.4公斤, 世界平均为1731.3公斤;生产块根和茎作物总量为38934.7公斤(第1位),世界平均为517.2公斤;生产蔬菜17894.5公斤(第1位),世界平均为431.0公斤;生产水果为4386.9公斤,世界平均为344.3公斤。平均每个劳动力生产肉类14201公斤(第2位),世界平均为173公斤;生产鸡蛋3045公斤(第1位),世界平均为35公斤;生产牛奶为54045公斤(第2位),世界平均为407公斤;生产羊毛(原毛)为21公斤,世界平均为2.4公斤。 .c.1999年,荷兰农业劳动力的人均产值达55862欧元,是当年欧盟国家人均农业产值平均值(21210欧元)的2.63倍;而且荷兰的农业效率与其国内总的劳

台湾、欧美、日本亲子农业发展现状及案例分享

山合水易:台湾、欧美、日本亲子农业发展现状及案例分享。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和教育已日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亲子农业“成为农业与亲子教育相结合产生的一种新模式,诸如农业嘉年华、亲子采摘、农业教育课堂模式等应运而生。家庭教育观念和方式的转变、一系列旅游及休闲农业政策的出台、2.5天等带薪休假制度的制定、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落实,也令亲子游得到了有利的政策支撑和发展的必备条件。网络科技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便利的同时也将大多数儿童的休闲乐趣被禁锢在室内或者虚拟世界,忽略了大自然带来的教育。而亲子农业的目的是让孩子在亲近自然、体验农耕的过程中开发兴趣、学习知识,让家长近距离观察到儿童的兴趣所在,给予儿童发展正确的引导。这对于农业产业转型和儿童教育的开展是一种双赢的结果。 欧美的亲子农业园,更像是大自然学园、农业乐园,是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共同休闲娱乐的亲子基地。台湾亲子农业的精耕细作、对文化要素的挖掘、对资源优势的发挥利用,使其成为亚洲亲子农业的典范。相比之下,我国大陆地区亲子农业起步较晚,产品单一,同质化现象严重,欧美和台湾地区成功的发展经验,可为我们提供很好的借鉴。本文剖析了我国台湾地区及国外发达国家亲子农业的发展现状及相关案例,从而为我们发展亲子农业提供一些参考。 ◆欧美亲子农业发展现状: 欧美亲子农业是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进行延伸开发的,具有引导城市家庭体验乡村氛围和田园生活的功能。他们认为,发展亲子农业旅游必须真真实实将农业生产经营好,如

果将农业生产表演化,那就势必失去乡村旅游的原汁原味,削弱乡村旅游对外来游人的应有魅力。欧美亲子农业的发展比较成熟,目前的发展模式主要包括租赁模式——亲子开心农场;森林幼儿园模式——自然教育法;融合发展模式——绿色假期;乡村博物馆模式——历史大课堂;农业创意节庆模式;乡村休闲娱乐模式。 ◆日本亲子农业发展现状: 日本人多地少,国土可居住面积比例小,城市与农村之间距离很近。在观光休闲旅游方面,日本84%的游客会选择本市周边或是邻近城市的休闲观光景点。日本休闲旅游的发展十分重视对当地休闲农地、森林资源、河海资源的有效利用与整合,以及对传统历史文化资源的活用,发展形成了不同类型的休闲农业。而日本的亲子农业巧妙的将生产、加工、销售与观光体验相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成熟的循环的商业模式。此外,日本还有通过对生产性农场进行改造升级成为亲子农业的农场(琦玉农场),他们往往通过细致贴心的设置。主题形象鲜明,以及精准独到的定位和清晰的分区而能打造出深受儿童喜欢的亲子农场,赢得不错的口碑,从而持续盈利。 ◆台湾亲子农业发展现状: 台湾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并且富有文化特色。相比世界其他地区,台湾的亲子农业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明确的农业细分主题,比如三星村以葱文化为主题,走马濑农场以兰花为主题。台湾亲子农业以农为本,在规划、管理和布局等方面都相当到位,其寓教于农的方式使其广受欢迎。台湾亲子农业的发展一般包括主题深入型,精细农业与文化体验结合型,情景消费型,农业生活分享型等。 ◆日本亲子农业借鉴◆

印度农业概况

印度农业概况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印度农业概况 印度农业概况 印度共和国位于南亚次大陆的印度半岛上,东北部和西北部与我国接壤。国土面积万平方公里,居亚洲第2位。总人口亿(1997年), 居世界第2位。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227人。城市人口约占26%。印度在独立初期,人均收入只有150美元,是当时世界上最低水 平的国家之—。贫富差别悬殊,社会条件极差,全国有%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人均寿命只有41岁。印度政府为了尽快改善国家和人民的经济和社会 条件,于1951年起,制定和实施了发展经济的计划。在过去的40年里,印度国民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国民生产总值已从1950/51年度的亿 卢比增加到1990/91年度的亿卢比,平均增长率为%,居世界第12位。人均寿命延长到59岁,国家和人民的经济和社会条件明显好转。1991/92年度,人均国民生产净值卢比。1995年11月的汇率是卢比兑换1美元。据世界银行的资料,印度1993年的人均 国民生产总值为300美元。 印度的农业也取得了很大成绩。在1951—1991年期间,农业年均增长%,粮食产量从1950/51年度的5100万吨增加到1990/91

年度的17622万吨,增加倍。根据粮农组织的资料,印度1994年谷物总产量为21248万吨,人均占有量为231公斤。在个人消费支出中,食 品开支的份额,从1960/61年度的%下降到1992/93年度的55%。 印度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印度的耕地面积数量居亚洲之首,多达亿公顷,人均占有耕地公顷,约为我国的两倍。印度全境大致可分为四个部 分:北部喜马拉雅高山区,约占国土面积的11%;中部恒河平原区,约占国土面积的43%;南部德干高原区和西部塔尔沙漠区、台地和缓丘陵、丘陵约占国土面 积的36%。在国土面积中,耕地面积约占47%,森林面积约占22%,草地约占4%。 印度的水资源比较丰富,全年降雨总量为39300亿立方米。全国36%的地区年均降雨量在1500毫米以上,%的地区750—1150毫米,%的地区为750毫米。印度境内河流众多,最主要的河流是恒河,全长2700公里,支流10余条,流域面积106万平方公里;其次是布拉马普 特拉河,戈达瓦里河,讷尔默达河,克里希纳河等。充沛的雨水和众多的河流为农业生产和农业灌溉提供了有利条件,全国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 印度属热带季风气候,全年共分四季,1—2月为凉季,3—5月为夏季,6—9月为西南季风雨季,10—12月为东北季风期。北方

日本农业现状

日本农业现状 (一)农户锐减 本全国的农户数(农产品销售农户,以下为销售农户)从1995年的265. 1万户减少到2000 年的233.7万户,2009年的169.9万户,2010年的163. 1万户,共减少了102万户(38%)。农业就业人口随着经济高速增长锐减,其主要原因,首先是因老龄化而引起的。 (二)放弃耕地现象的激增 放弃耕地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2000年为34. 3万公顷,而2010年增加到40万公顷,增 加幅度为17%。其中54%的耕地位于山区。这可能是由于在过去养蚕业发达的地区,未能找到可以替代的产品,譬如像果树或畜产业等的缘故吧。即使在山地以外的,拥有大量优良 农田的农业地区,也有15万公顷的被废弃掉的农地,其原因被认为是,村落与那些外出并定居外地的土地所有者之间未能充分地进行沟通的缘故。 (三)规模经营小且兼业农户比重增大。 日本的农户中,专业农户只占16%,其余84%为兼业农户。在兼业农户中,以农业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第一兼业农户”占14%,以非农收人为主的“第二兼业农户”占压倒多 数,达70%。日本农业以小规模经营为主,但是经营3公顷以上的农户在增加,耕地向较 大农户集中的趋势也日益明显,骨干农户的旱地大规模化尤为显著。 日本“六次产业”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就是促进“地产地消”,即将本地农产品加工、销售 环节的利润保留在本地。“地产地消”具体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引入替代型,尽量利用本地生产的农产品作为原料来加工生产,并提高地域内食品的自给率,即用本地农产品代替从 外地引入的农产品加工原料和食品;二是输出替代型,将原来以生产原料输出为主的形式转 变为以开发成当地土特产品再输出为主的形式,即以加工产品输出来代替原料产品输出,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以增进区域内农民的收入。 六次产业化后的日本农业现状山梨县为例 1?解决农民收入增长乏力问题 山梨县人口有88万,根据20 05年度的调查,农民只有8.7万,不到总人口的十分之一。山梨县周围群山环绕,昼夜温差大,所以特别适合种水果。当地的葡萄等水果种植是农业的主 体,农业生产总值在900亿日元左右,其中500亿日元左右是水果产值,桃子、葡萄、李子及葡萄酒等产值居日本第一,其他则有水稻、花卉等。虽然一些高级水果在东京的超市可以卖得很贵,但是一些有瑕疵的水果就卖不上价钱,因此制作成糕点和烹饪材料等,增加附加 价值后再销售最为理想。如果有农民想发展作为二次产业的制造业,需要购买设备时,山梨 县政府就会提供机械价格的一半,如100万日元的设备就会提供50万日元的补贴。

日本矿山安全管理的特点

日本矿山安全管理的特点 日本是一个煤矿资源贫乏的国家。在工业化发展过程中,煤炭开采业作为重要基础产业,对日本的现代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1950年前后,作为日本唯一的能源,煤炭工业对其产业的发展和国民生活的安定做出了巨大贡献。目前,日本已基本退出了煤炭开采市场,井工煤矿只保留了1个年产精煤70万t的钏路煤矿。日本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历程基本上经历了一个发展—产量增加—事故多发—加强监管—技术开发—逐步好转的过程,其在煤矿安全管理上的一些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日本煤炭工业简况 1950年,日本经济发展步入稳定期,煤炭开始进入生产过剩阶段,煤炭企业生产的煤炭大量积压,出现了经营赤字。煤炭的价格经过大幅度的调整,相继出现了矿山的关闭和职员的离去,并逐步发展成社会问题。1963年,日本的煤炭生产规模为5000万t,政府制定了有关低能效煤矿的治理整顿和促进高效煤矿的现代化政策,开始向煤矿的合理化、缩小规模、关闭方向推进。随后,政府实施了煤炭工业生产规模逐步缩小,生产体制逐步集中的政策。1965年,日本的煤炭生产量为5011万t,煤矿企业数为222个,劳动者人数为11万人。1975年,日本的煤炭生产量降为1860万t,企业数降为35个,劳动者人数降为2万人,同时,政府进行了切实有效的煤炭工业结构调整。 1973年和1979年的2次石油危机,为世界能源的需求转换带来了契机。

日本政府在综合能源政策的指导下,对煤炭工业重新认识,制定了维持日本煤炭生产,搞活煤炭工业,开发海外煤炭,确保进口等煤炭政策。日本煤炭生产尽管呈缓慢下降趋势,但仍维持在年产近2000万t 的水平。1985年以后的能源转型,使日本煤炭生产急速下降,再加上日元汇率的上扬,使一度缩小的国产与海外煤炭差价再度拉大,日本煤炭工业的竞争条件恶化到必须进行调整的程度。 面对这种情况,日本政府于1987年制订了第八次煤炭价格,1992年开始实行新政策。尽管有煤炭工业自身合理化的努力及需求各方的合作,当时日本煤炭工业的经营状况仍然相当严峻,并且随着煤炭开采的远部化和深部化、矿山劳动者的高龄化,国产与海外煤炭差价的存在等因素,再加上围绕煤炭工业一直不能解决的环境问题,使得1998年日本的煤炭生产量降为369.8万t,煤矿企业数减到2个,劳动者人数减为1490人。现在日本的井工煤矿只有钏路煤矿,年产精煤70万t。与此相对应的是,日本的煤炭进口量,在1998年达到约1.3亿t,2005年达到1.8亿t,并且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 日本矿山安全管理的特点 1.完善的矿山安全监督体制和法律制度 (1)矿山安全监督体制。二战后,日本以尽快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为中心,把矿山作为重要的基础产业。为了防止对矿山工人造成危害,合理开发矿产资源,日本政府加强了对矿山(包括煤矿)的安全监督和管理,实行了中央垂直管理的矿山安全监督体制,并在《矿山安全法》

世界农业结构研究之荷兰农业现代化

世界农业结构研究之荷兰农业现代化 荷兰位于西欧北部,面临大西洋的北海,处于马斯河、莱因河和斯凯尔特河的下游河口地区,国土面积为4.15万平方公里。人口1550多万,是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之一。多年以来,在世界农产品净出口额的排行榜上,荷兰一直可与美国和法国等传统农业强国匹敌。按农业就业人口计算,荷兰平均每个“农民”的年出口额将近百万元人民币,平均每公顷土地净出口额则惊人地超过10万元,遥遥领先于世界各国。除了享誉全球的鲜花和观赏植物等产品居世界市场份额首位之外,荷兰的蛋制品、啤酒、番茄和奶酪等农副产品的净出口额均名列世界第一。 然而从地理坏境来看荷兰并不优越,全国约有1/4的国土面积低于平均海平面,是一个低地国家,地势过于低平,东南部海拔一两百米的地方就能算是“高原”,北部紧靠北海,每个世纪,总会有一两次特大风暴潮袭击荷兰,海水内侵的记载常现于历史文献中酿成重灾,莱茵河、马斯河等几条河流也常常泛滥。但是1667年,荷兰人开始反击,在工程师Hendrick Steven的带领下开始了围海造田的伟大壮举,并在两个半世纪以后得以实现,从此克服恶劣的自然条件,建立起现代农业发展的坚实土地基础,而且密布全境的河流虽然带来了无穷的伤害,却给荷兰农业提供了转机,甚至构成了荷兰外向型农业的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荷兰依据本国自然资源和环境条件确定农业发展战略。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探索,走出了一条适和本国国情特点的农业发展之路。由农产品进口国成为出口国。造就了荷兰现代化农业的奇迹。 荷兰农业包括: 1、农田作物及园艺生产。农田作物生产主要以马铃薯,小麦、甜菜为主。荷兰是世界上最大的马铃薯出口国,其良种输出占国际良种市场的60%以上,种用和商品马铃薯销往世界80多个国家。园艺生产在荷兰占相当份额,主要是蔬菜、水果、花卉、植物、鳞茎和苗木,蔬菜出口居世界第一,鲜花占全球市场的60%,大部分蔬菜鲜花在温室内生产。 2、畜牧业及渔业。荷兰乳品和肉类生产占农业总产值的6%,是世界上最大的乳品、猪肉出口国,1996年出口额达191亿荷兰盾。荷兰的牲畜设施、兽医兽约、种畜育种、牲畜饲料和饲喂技术都十分先进。荷兰的渔业主要运用高效和现代化的拖网捕鱼船队和近海捕鱼船队从事生产,1996年捕捞总值达85900万荷兰盾。 3、农产品加工和机械。荷兰的农产品加工业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专用的、高度自动化的食品加工设备及符合环境要求的包装机械和包装材料,先进的食品加工技术使荷兰食品在国际市场上占很大份额。农产品和蔬菜有60%以上经食品和饮料制造业加工成高质量、高附加值的最终产品。发展最快的产品有:干酪、肉类制品、巧克力、糖果、马铃薯制品和饮料。目前,食品和饮料加工业的营业额约占荷兰工业总额的近30%。温室产业是荷兰最具特色的农业产业,居世界领先地位。目前,荷兰温室建筑面积为11亿平方米,占全世界玻璃温室面积的1/4,主要种植鲜花和蔬菜。园艺作物产值1995年力132.3亿荷兰盾。其中,蔬菜为98.72亿,花卉为60.91亿。球根鲜花及耐寒种苗为20.6万亿。 分析荷兰农业现代化的几个特点可以看出;1、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的生产。荷兰耕地不足,促使其比任何国家都更注重提高劳动生产率。因此,大多农业企业都采用集约化,规模化的生产方式。荷兰温室农业无论是蔬菜或花卉,一般都是专业化生产,多品种经营。2、荷兰温室产品经营,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寻求独到的市场,完全按市场需求决定企业生产经营方向,有效的遏制了相同产业或产品挤占市场“独木桥”的弊端。各园艺生产企业都有各自的经营特色,独领风骚,使市场行为更加规范有序。3.规范有序的市场经营模式,在荷兰,农产品的销售是一个完整的体系,集卖市场在这个体系中扮演了提供商品生产信息及产品质量标准,调节市场供需,控制市场进程的重要角色。规范化的市场体系为荷兰的温室产品快速进入消费领域提供了优质的服务和保障。温室企业生产的产品均标有生产厂家、

高速铁路运营安全保障系统调研报告书

高速铁路运营安全保障系统调研报告 1概述 1.1高速铁路概论 高速铁路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与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和社会发展水平有关。经过40多年的发展,高速铁路以其安全、可靠、技术创新和优质服务等特点为铁路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优势。高速铁路已在日本、法国、德国、中国等国家投入运营。结合目前高速铁路发展的实际情况,认为经过改造的既有线列车运行的旅行速度达到200~250km/h,或者最高速度超过300~350km/h的新建线路,都可以统称为高速铁路。 1.2高速铁路的优势和特点 与传统的铁路相比,高速铁路具有以下优势: 1.输送能力大 输送能力大是高速铁路的主要技术优势之一。高速铁路列车最小行车间隔可达3min,列车行车密度可达20列/h。 2.速度快 高速铁路是陆上运行距离最长、运行速度最快的地面交通运输方式,因此速度是高速铁路技术水平的最主要标志。 3.安全性好 由于高速铁路是在全封闭环境中自动化运行,又配有一套完整的安全保障体系,大大提高高速铁路的安全性能。 4.受气候变化影响小、正点率高 高速铁路受环境气候条件的影响较小,除危及行车安全的自然灾害外,可以全天候运营。同时,高速铁路系统设备的可靠性和较高的运输组织水平,可以做到旅客列车极高的正点率。 5.舒适、方便 高速铁路线路平顺、稳定,列车运行平稳,振动和摆幅很小。同时,列车车设施齐全,坐席宽敞舒适,减震、隔音性良好,车安静、舒适。 6.能源消耗低

根据有关资料统计,在各种交通运输工具中,以高速铁路的平均能耗量最低,平均每人每公里的能耗量为571.2J。 随着高科技技术在高速铁路中的不断应用,使高速铁路具有高速度、技术构成复杂、集成化程度高、耦合程度高和组织管理一体化等特点,在安全性能上和传统铁路相比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别,是一个人-机-环境-管理相互交融的动态复杂巨系统。 1.3国外高速铁路发展现状 目前,国外拥有高速铁路的国家主要有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在国外高速铁路发展过程中,由于各国原有铁路技术装备和线路状态的不同,各国所采用的方式和技术措施也不尽相同。 日本:1964年10月,日本先于其他国家开通了世界第一条高速铁路-东海道新干线,采用0系电动车组,最高试验速度为256km/h,最高运行速度为210km/h。日本加速修建这条标准较高的客用专线是由于日本工业生产迅速增长且绝大部分工业集中在东海岸地区。1992年开始开发超高速电动车组,取名为STAR21型电动车组,创意为21世纪用的时速350km高级豪华列车。由于日本铁路的既有线路弯曲较多,所以铁路高速化的途径是新建准客运专线,而不是利用既有线路改造。 法国:法国高速线上采用的电动车组在牵引动力上的布置于日本不同。日本是动力分散式,而法国是动力集中式,法国是创造铁路列车试验速度最高的国家,法国第一条铁路线(巴黎东南新干线)于1972年动工,1983年投入使用,最高运行速度为270km/h。在巴黎东南新干线通车后,法国继续扩大高速铁路线,1990年大西洋新干线正式开通,最高行驶速度可达300km/h。为了扩大高速铁路网和开通国际联运高速线,法国又修建第三条新干线—北方新干线,最高运行速可达300~350km/h。法国实行按铁路高速化时,不利用既有线路,采用新建造新专用线的方法,与日本同属一个类型。 德国:德国发展高速铁路未采用修新线的方式,仅对原技术状态较好的线路进行改造和加固,必要时才修几段新线,使其形成几条高速运行线。其中最长的两条是:汉诺威—维尔茨堡和曼海姆—斯图加特。与日本、法国两国新修专用线的做法具有明显不同,属于改造旧线实现高速的模式。 英国:英国铁路目前才有改造既有线路的方法来提高列车运行速度,与德国同属一个模式。英国铁路几乎与法国同时开始规划铁路高速化,但走了弯路,现落在法国后面。英国铁

推荐-日本建筑安全管理分析研究

日本建筑安全管理分析研究 目前,日本作为世界上的发达国家,经过了经济的高速发展阶段,同时也是 大规模基础建设时期。特别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日本为筹办东京奥运会,大量 进行体育场馆、高速公路、地下铁路建设,基础建设呈现“井喷”状态。当时的 建筑生产事故处于高发时期,每年死亡事故2400起左右,到2005年建筑生产事 故降到498起,四十多年首次降至500起以内。在这个过程中日本建筑安全管理 探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模式。日本的建筑业模式有许多方面与我国有 相似之处,值得我们吸收和借鉴,现将日本的建筑安全管理情况进行简要的分析 研究。 一、日本建筑业概况 1.建筑业是日本的支柱产业。2005年日本的建筑业投资为54万亿美元,占 国民生产总值(GDP)的11%,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比例比较高,其他国家为8%左右。日本建筑施工企业为55万个,吸纳的就业人员为六百万;同时建筑业还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如,工程机械设备、建筑材料、运输业等。 2.建筑业是日本的高危行业。在日本的生产安全事故中,建筑业占重伤和死亡事故中的23%,占死亡事故的33%;吸纳的就业人数却仅占全部就业人数的9%。 以上的特点与我国的建筑业有相似之处,目前我国建筑业也是支柱产业,吸 纳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同时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推 动力;由于日本矿山等企业非常少,所以建筑业是第一高危行业。 3.日本的职业安全管理协会组织。日本的职业安全管理协会组织包括:日本

职业安全健康协会(JISHA)(全行业预防生产事故的组织)、日本国际职业安全健康中心(JICOSH)(支持全球范围的职业安全健康活动)、日本建筑业安全健康协会(JCSHA)(建筑业预防安全事故的组织)。日本的职业安全管理协会组织由日本主管劳动健康、安全、福利的政府部门支持。 日本职业安全健康协会与日本建筑业安全健康协会都是以日本的《生产事故 预防组织法》(IndustrialAccidentPreventionOrganizationLaw)为基础,于1964年成立的。 正如前面所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日本处于经济的高速发展时期,生产事故 呈现“井喷”状态,建筑业死亡事故超过2400起(1961年2652起),国家生产事故预防监督部门的人力、物力、财力不能适应建筑业的发展,不能采取有效的措 施预防建筑生产事故的发生。日本政府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先后颁布了《生产 事故预防组织法》(1964年),《安全生产与职业健康法》(IndustrialSafetvandHealthLaw,1972年),于是成立了“建筑业安全健康协会”,施工现场推行总、分包各负其责的全面安全管理体系(oveiallandindividualsafetvandhealthmanagement),到2005年死亡事故减少 到500起以内。 二、日本建筑生产安全事故 1.事故的特点 1)在日本的生产死亡事故中,建筑业占据第一位,占36.7%;这也是在日本,建筑业是第一危险行业的主要原因。 2)由中小型施工企业(smallandmiddlescalecompany)引发的事故占82%,中

印度农业概况精选文档

印度农业概况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印度农业概况 印度农业概况 印度共和国位于南亚次大陆的印度半岛上,东北部和西北部与我国接壤。国土面积万平方公里,居亚洲第2位。总人口亿(1997年), 居世界第2位。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227人。城市人口约占26%。印度在独立初期,人均收入只有150美元,是当时世界上最低水 平的国家之—。贫富差别悬殊,社会条件极差,全国有%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人均寿命只有41岁。印度政府为了尽快改善国家和人民的经济和社会 条件,于1951年起,制定和实施了发展经济的计划。在过去的40年里,印度国民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国民生产总值已从1950/51年度的亿卢比增加到1990/91年度的亿卢比,平均增长率为%,居世界第12位。人均寿命延长到59岁,国家和人民的经济和社会条件明显好 转。1991/92年度,人均国民生产净值卢比。1995年11月的汇率是卢比兑换1美元。据世界银行的资料,印度1993年的人均

国民生产总值为300美元。 印度的农业也取得了很大成绩。在1951—1991年期间,农业年均增长%,粮食产量从1950/51年度的5100万吨增加到1990/91 年度的17622万吨,增加倍。根据粮农组织的资料,印度1994年谷物总产量为21248万吨,人均占有量为231公斤。在个人消费支出中,食 品开支的份额,从1960/61年度的%下降到1992/93年度的55%。 印度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印度的耕地面积数量居亚洲之首,多达亿公顷,人均占有耕地公顷,约为我国的两倍。印度全境大致可分为四个部 分:北部喜马拉雅高山区,约占国土面积的11%;中部恒河平原区,约占国土面积的43%;南部德干高原区和西部塔尔沙漠区、台地和缓丘陵、丘陵约占国土面 积的36%。在国土面积中,耕地面积约占47%,森林面积约占22%,草地约占4%。

荷兰农业概况

荷兰农业 荷兰是欧盟的第六大经济体,其国内生产总值(GDP)占欧盟的5%。荷兰是欧盟各国中人均收入最高的国家之一。2003年荷兰的人均GDP为27500欧元,高于欧盟平均水平15%。 1概况 虽然农业生产只占荷兰全国GDP的25%,但荷兰却是世界主要的农产品出口国之一。 按照荷兰农业部2002年统计,农业及其相关产业(加工、运输、销售、研发、咨询)创造的增加值为393亿欧元,占GDP的10%,为全国提供了67万个就业岗位。 荷兰农业多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共有农户86万户,农业用地约200万公顷(占全国土地面积的57%)。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农业信息化、机械化、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生产资料不断地向大农户集中。农户用地的平均规模已从1990年的16公顷发展到2003年的225公顷。有1500户用地超过100公顷。据荷兰农业部预测,在未来的10~15年内,将有40%的小农户在激烈竞争中难以为继,因而被淘汰出局。目前,25%的农户生产了2/3的农产品。 荷兰农业为出口导向型,其生产的农产品70%用于出口。出口的大宗农产品为花卉、蔬菜和畜禽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为欧盟成员国,德国是其最重要的出口目的地国家。2002年荷兰农产品出口增长35%,进口下降05%,农产品进出口顺差约为200亿欧元。 2002年,荷兰农户的平均收入约为4万欧元,其中14万元为来自农场以外的经济收入。 荷兰农业依赖于欧盟的巨额补贴。2004年,荷兰预计得到的农业补贴高达157亿欧元(1999年可比价)。 2花卉蔬菜园艺业 近年来,荷兰的花卉蔬菜园艺业发展迅速。其中,温室大棚生产扮演了重要角色。2002年,温室大棚生产了价值118亿欧元的蔬菜,213亿欧元的切花,129亿欧元的盆栽植物。通过建造温室大棚,农业实现了全天候、高度机械化、计算机管理生产,大大减少了劳动力的投入。同时,温室大棚生产使种植业实现了农产品的优质、高产、稳产。以三种主要蔬菜为例,西红柿每平方米的最高单产为60~65公斤、黄瓜为75~90公斤,甜椒为28~32公斤。 农业高产需要高投入。在荷兰建造1公顷现代化温室大棚所需投资为约100万欧元。目前,荷兰拥有超过1万公顷的现代化温室大棚。 2001年,荷兰花卉蔬菜园艺业出口达152亿欧元,占出口总额的6%,大大超过畜禽产品的出口。 3畜禽养殖业 据2002年统计,荷兰共饲养150万头奶牛,110万头肉牛,140万只羊,690万头猪,3889万只蛋鸡,5466万肉鸡。除羊、小肉牛和肉鸡外,其它动物的饲养量都有较大幅度的下降。按照欧洲共同农业政策,分配给荷兰产奶总配额为110亿公斤/年。 近年来,畜禽养殖业连遭重大挫折。自1997年以来,疯牛病例时有发生,至今未能根除。2003年,荷兰爆发了禽流感,造成了2500万只禽类动物

日本新干线安全报告

日本新干线安全报告 1978年10月22日,邓小平受日本政府邀请首次正式访日。随后的10月26日,邓小平一行前往京都访问,首次体验了日本新干线--这个赶在东京奥运会举行之前开通,并在带领日本从战后复兴转入高速增长发挥至关重要作用的"日本骄傲"。随行的日本记者问邓小平有什么感受,这位小个子圆脸老人用四川话回答:"我就感觉到快,有催人跑的意思。我们现在正合适这样的车。"XX年4月18日零时,从上海开出的一趟时速达200公里的国产"和谐号"动车组d460次列车高速驶往苏州,中国铁路的高铁时代正式开启。此后几年,中国高铁一路飞奔:XX年12月22日,首列国产化时速300公里及以上"和谐号"动车组列车下线;2012年4月11日,国产时速350公里crh3"和谐号"动车组下线;2012年10月26日,时速380公里的新一代高速动车组在沪杭高铁闪亮登场;2012年12月3日,"和谐号"crh380a新一代高速动车组,在京沪高铁枣庄至蚌埠段综合试验中创出486.1公里的世界最高运营时速…见证着这一系列里程碑式事件的国人,似乎也感受到荣光。不过,中国的高速铁路没跑多久,就染上了血色。从1964年10月1日开始通车至今,日本新干线运营了47年,其间无一死亡事故。这一全球首条载客营运高速铁路也因此被誉为"最安全的高速铁路"。这样的安全奇迹来自两点:先进的技术和完善的制度。彻查、追责、反省所有证据和结论都要公布于众在温州动车事故发生以后,网上开始流传一份日本处理某个火车事故的调查报告书。在这份报告书中,日本的调查机构甚至把每一个死亡者和负伤者当时乘坐在车厢内的位置都作了明确标注。制作这份报告书的是隶属于日本国土交通省半独立存在的日本运输安全委员会。XX年4月25日上午9点18分,日本兵库县尼崎市的一辆快速电车(中国叫轻轨)在 转弯时发生事故,7节车厢中前5节出轨,其中最前面两节撞上铁路旁边的住宅大楼,107人死亡,轻重伤549人,被称为"jr福知山线脱线事故",也是日本近40年来最大的铁路交通事故。在历经两年多的反复调查取证后,日本运输安全委员会在XX年6月拿出了最后的报告书。日本运输安全委员会官员森茂博昨天向记者介绍了日本铁路事故从事故通报到调查的流程。"事故发生后,首先由运营公司在最短时间内通知国土交通省铁道局,这大概只需几分钟的时间。之后,铁道局会立即通知运输安全委员会。一般在一小时内,委员会调查

日本农业概况

日本农业概况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日本农业1 一、日本概况 日本国是个岛国,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4个大岛和3900多个小岛组成,统称日本列岛。国土面积万平方公里,仅占世界陆地面积的%,相当于我国的1/25,人口 亿(1994年),居世界第7位。日本是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之一,平均每平方公里 329人(1992年),属典型的人多地少国家。城市人口占%。 日本的资源比较贫乏,山地和丘陵约占总面积的80%,多火山、地震。最高峰富士山, 海拔3776米。沿海平原狭小分散,关东平原最大。海岸线长而弯曲,约3万公里,多海湾和良港。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夏秋多台风,年平均气温在10℃以上。大部分地区年降雨量为10 00-2000毫米。日本有大小湖泊600多个;河流短急,水力资源丰富,但不利于航行。日本土壤贫瘠,主要为黑土(火山灰)、泥炭土以及泛碱土,大部分冲积土已开垦为水田,形成特 殊的水田土壤。根据地理位置、气候、土壤条件和生产特点,日本可划分为北海道、东北、 北陆、关东和东山、东海、近畿、中国、四国、九州等9个农业区。 首都东京是国际性的大都市,人口1182万。它既是全国的经济、金融、商业中心(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又是全国的文化教育中心和最大的交通枢纽。东京聚集着全国11%的 工厂,工业门类齐全。大阪是日本第二大城市,人口255万,地处阪神工业区的核心,是日本陆、海、空交通的枢纽,重工业和第三产业十分发达。横滨是全国最大的港口,也是亚洲最 大港口之一,年吞吐量为亿-亿吨。工业和文化教育事业发达,有许多西方风格的建 筑,是华侨和华人居住最多的日本城市。 据世界银行的资料,1993年日本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31490美元,仅次于瑞士,居世界第2位。据1990年的统计,第一产业的就业人口占%(农业占%),第二产业占% ,第三产业占59%。据预测,2000年第一产业的就业人口比重将下降到5%以下,第二产业变动不大,第三产业将增加。 1993年日本的农业总产值为万亿日元,总农户数364万(1994年),农业人口1279 万,农业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1992年,“大农业”(农林水产业)产值占国内 生产总值的%左右,“小农业”(农牧业)占%。1994年农户平均总收入为万日 元,其中农业收入占%、非农收入占%、其他占22%。 二、农业发展的特点 1.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农业生产处于停滞或下降状态 1994年,日本的耕地面积为 万公顷,占国上面积的%。其中,水田占%,旱地占%,灌溉面积万公顷 。耕地利用率从1983年的%下降到1993年的100%。1994年人均耕地公顷,是典型 的人多地少国家。1984年日本大米丰收,农业总产值创历史最高纪录,达万亿日元。后 来产值连年下降,1989年以后,因蔬菜、水果、牛肉等价格上升,产值下降有所扭转。1993 年因大米严重歉收,农业总产值降到万亿日元。 2.规模经营小而兼业农户比重增大日本的农户总数由1960年的605万减少到1994年的36 4万,其中销售农户278万多。在这些农户中,专业农户只占16%,其余84%为兼业农户。在

困惑大国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剖析_印度的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

《农业经济问题》(月刊) 2004年第8期 困惑大国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剖析 ———印度的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 □谭晶荣 内容提要 本文通过对发展中大国印度农业改革和发展中存在的粮食、土地、失业、贫困、地区差距、城乡差别等问题进行分析,发现中国也存在与印度相似的许多问题。两个国家在对待这些问题的处理方式上虽有一些差异,总体而言多数处理方式都很相似。印度在农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同样也是中国所面临的问题,因此,两国之间需要相互学习和借鉴。 关键词 印度 中国 农业问题 作为世界人口第二的发展中大国印度,自1947年摆脱了英国殖民统治之后,经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在20世纪80年代初实现了粮食基本自给。但印度广大农民依然贫困,农业始终制约着印度社会经济发展。1991年印度政府对传统的农业政策进行了调整,但政策效力微乎其微,长期以来困惑印度社会经济发展的农业问题依然严重。如何使印度农业走出困境,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是摆在现任政府面前的重要任务。 一、人口问题、粮食及食物问题 (一)由于人口增加导致对粮食及食物需求扩大 印度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人口方面的压力,印度是世界上第二人口大国。根据印度2001年人口普查的初步统计结果,截止2001年3月1日零时,印度人口总数为10.27亿,占世界总人口的16.7%。由于人口基数大,增长率高,因而对粮食和其他各类农产品的需求增大。农业增长的大部分被人口增长所抵消,如果农业出现波动,印度的国民经济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印度既是人口大国也是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0%。保证粮食和食物供给是印度政府的首要任务。 (二)印度政府用以解决粮食和食物供给的办法 印度在独立之前,经常闹饥荒。独立之后,印度政府十分重视粮食生产。为从根本上解决粮食问题,印度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起发起了“绿色革命”,选择自然条件较好的旁遮普邦、哈里亚纳邦及北方邦西部等地,推广高产品种,增施化肥,扩大灌溉,加强植保,提高机械化程度,从而增加了粮食产量,在20世纪80年代初实现了粮食基本自给。印度注重从西方科技中吸收营养,继“绿色革命”后,印度为了保障国民的食物供给,又先后发起了“白色革命”(奶牛产业)和“蓝色革命”(渔业产业)。这不但从根本上解决了印度的粮食危机,还使印度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牛奶生产大国”,鱼类与水产品的出口也给印度带来了大量的外汇。实践证明,印度的“三次革命”是成功的,它在农业发展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中一个主要成效是促进了印度农业技术水平的显著提高。

日本概况期末试卷

200803考试批次 《日本概况》大作业 学生姓名学习中心学号考号 专业年级层次 2008年 1 月5日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日本概况》期末试卷(A卷) 注意: 本学期所布置的大作业,请同学一律按照以下要求执行: 1、凡是大作业的课程必须采用学院统一规定的大作业封面; 2、大作业一律要求是A4纸打印稿件,手写稿件无效; 3、必须严格按照每门课程的答题要求完成作业,不得拖延,逾期不交者,按0 分处理; 4、没有按照学院要求来做的大作业,将酌情扣分; 5、作业完成时间:请于2008年3月1日前交到所在报名点。 第I卷(客观卷)答题处 一选择题 第II卷(主观卷)分值 第I卷(客观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日本的国土面积是中国的:() [A] 6分之1 [B] 16分之1 [C] 26分之1 [D] 36分之1 2.日本最长的河流是:() [A] 信浓川[B] 鸭川[C] 利根川[D] 多摩川 3.下面各项中,属于日本海沿岸气候特点的是:() [A] 四季如春[B] 阳光明媚[C] 多台风[D] 多雪 4.江户幕府的开创者是:() [A] 德川家康[B] 德川庆喜[C] 丰臣秀吉[D] 毛利康多 5.徳川家康在1600年有名的“関ケ原の戦い”一战中击败的是:() [A] 丰臣秀吉[B] 石田三成[C] 伊藤博文[D] 坂本龙马 6.日本最大的在野党是:() [A] 自由民主党[B] 共产党[C] 日本民主党[D] 公明党 7.下面各项中不属于日本行政省的是:() [A] 总务省[B] 对外经贸省[C] 文部科学省[D] 外务省

8.日本国防政策的支柱是:() [A] 专守防卫[B] 睦邻友好 [C] 确保在亚洲的领导地位[D] 日美军事同盟 9.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年份是:() [A] 1971年[B] 1972年[C] 1978年[D] 1979年10.美国政府对美日合作的态度是:() [A] 把它作为美国外交政策的基础 [B] 把它作为美国太平洋政策的基石 [C] 把它作为美国亚洲政策的基础 [D] 把它作为美国遏制中国政略的基础 11.发动政变,推行“大化改新”的是:() [A] 圣德太子[B] 中大兄皇子[C] 伊藤博文[D] 苏我入鹿12.下列地区中,山地面积比例最大的是:() [A] 北海道[B] 四国[C] 本州[D] 九州13.在“本能寺之变”中杀害織田信長的是:() [A] 明智光秀[B] 丰臣秀吉[C] 北条氏政[D] 伊達政宗14.日本法院的组织系统分为:() [A] 高等法院和地方法院[B] 最高法院和下级法院 [C] 家庭法院和简易法院[D] 最高法院和高等法院 15.在日本新宪法中规定永远放弃战争的是:() [A] 宪法第七条[B] 宪法第八条[C] 宪法第九条[D] 宪法第十条16.日本陆、海、空自卫队的最高指挥官是:() [A] 防卫大臣[B] 内阁总理大臣[C] 防卫厅长官[D] 国防部长17.90年代后期,日美关系的第一目标是:() [A] 抓住中国发展这一大好机遇[B] 牵制中国 [C] 加强日美军事同盟[D] 减少日本对美国的贸易顺差18.2007年中国大陆将成为日本的:() [A] 第一大贸易伙伴[B] 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C] 仅次于美国和欧盟的第三大贸易伙伴[D] 最大投资国 19.JETRO的全称是:() [A] 日中贸易促进委员会[B] 日本贸易振兴机构 [C] 国际贸易促进机构[D] 日美贸易振兴机构 20.音读不包括:() [A] 吴音[B] 宋音[C] 唐音[D] 汉音21.佛教传入日本的时间是:() [A] 6世纪[B] 7世纪[C] 8世纪[D] 9世纪22.废除禁教令,宣布对基督教实行解禁是在:() [A] 江户时代[B] 明治时代[C] 大正时代[D] 昭和时代23.日本的杂志中发行量最大的是:() [A] 日刊杂志[B] 周刊杂志[C] 月刊杂志[D] 年刊杂志24.日本的传统节日“祗园祭”的举行地点在:() [A] 东京[B] 大阪[C] 京都[D] 奈良25.日本花道的最早的流派是:() [A] 草月流[B] 末生流[C] 池坊流[D] 专庆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