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业部玉米根系小知识

农业部玉米根系小知识

农业部玉米根系小知识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根系的发育状况对玉米的生长发育和产量起着重要的影响。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农业部关于玉米根系的一些小知识。

1. 根系的结构和形态

玉米的根系主要由主根和侧根组成。主根是从种子萌发后首先生长出来的根,向下生长并发达,为玉米提供了稳定的支撑。主根下方生长出的侧根较多,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根系系统。侧根在土壤中广泛分布,能够吸收水分和养分,为玉米提供生长所需。

2. 根系的功能

玉米的根系具有吸收水分和养分、固定植株、支撑植株、供应水分和养分等功能。根系通过根毛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然后通过根的导管系统将其输送到地上部分。同时,根系还能够增加土壤的结构稳定性,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

3. 根系的分布深度和范围

玉米的根系分布深度和范围与土壤条件、气候条件、栽培管理等因素密切相关。一般来说,玉米的根系深度可以达到1-2米,有时甚至更深。根系的范围主要受土壤水分和养分分布的影响,一般在玉米植株周围50-100厘米范围内。

4. 根系与玉米产量的关系

玉米的根系发育状况直接影响着玉米的产量。一个发达健壮的根系能够更好地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增加玉米的生长速度和养分利用效率。同时,根系的发育还能够增加玉米植株的抗逆性,提高对干旱、病虫害等的抵抗能力,进而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5. 根系管理的重要性

科学合理的根系管理对玉米的生长发育和产量至关重要。合理施肥、适时浇水、疏土松土等措施能够促进根系的发育,并提高其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能力。此外,合理的栽培密度和行距布局也能够影响根系的发育,进而影响玉米的产量。

通过了解以上农业部关于玉米根系的小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玉米的根系结构和功能,以及其与玉米产量的关系。合理的根系管理对于玉米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提高至关重要,希望广大农民朋友们能够根据这些知识进行科学的栽培管理,提高玉米产量,为我国粮食安全做出贡献。

玉米气生根

玉米气生根 玉米属须根系作物,由胚根和节根组成,可分为初生根、次生根、气生根三类。玉米种子发芽时先从种胚上长出一条主胚根和4~6条侧胚根,从而形成玉米5叶前主要的根系。植株基部每一节环茎节上长出一层节根,地表下为次生根系,近地表上为气生根。一般地下节根长5~8层,每层4~5条节根,且随节位升高而增加。 玉米根系面积约为地上绿色面积的200倍左右,干物质占13%左右,玉米根系深扎1.5~2米,横向可达40~80厘米,约80%分布在0~30cm土层中。 玉米气生根俗称“霸王根、虎根”,指露在空气中地表层以上的根系,属于具有支撑作用的辅助根系,气生根粗壮坚韧,分枝多,表皮角质化且光滑。一般每株长1~4层。入土的气生根可支持植株防止倒伏、吸收养分水分的功能。玉米进入拔节后可从茎基部1~3层长出根系。 气生根作用: 1、支撑:气生根可对植株起到支撑和固定植株的作用,进而 提高玉米的抗倒伏性。 2、吸收水肥:气生根可扩大植株吸收养分水分的范围,吸收 大量养分和水分供给植株生长 3、微生物:气生根可分泌具有多种糖分等物质为土壤中微生

物提供养分,从而丰富土壤微生物数量。 4、调节植株温度:玉米气生根可通过吸收气体和水分,在干 旱或多雨季节下通过对水分和气体的双向疏松来调节植 株温度。 5、提高产量:大量气生根可在玉米中后期次生根开始衰老时 吸收水肥从而提高玉米千粒重及产量(10%左右)。 促进气生根方法:定期浇水增加田间湿度利于气生根生长。适时控旺(拔节期)可增加茎干粗度、根系发育及气生根数量。及时中耕培土(5叶期、8叶期、封垄前)与植株根系周围可促进气生根的产生和下扎入土。适当降低种植密度稀植利于气生根生长。

农业科普知识

农业科普知识 玉米根系发达,适合性强,对土壤种类的要求不严格,肥地、瘦 地均可种植。但玉米植株高大、根系多、分枝多,要从土壤中吸取大 最的水分和养分,故要选择地势较平坦,土层深厚、质地较疏松,通 透性好,肥力中等以上,保水、保肥力较好的旱地(田)或缓坡地, 才能获得较高的产量。播种前要精细耕地,使土质松软,细碎平整后 再开沟起畦播种。 玉米播种前要精选种子。选留籽粒饱满、大小均匀、颜色鲜亮、 发芽率高的种子,去除秕、烂、霉和小粒。将经过粒选的种子晒1~2天,并药剂拌种或包衣,包衣剂可选用20%福克悬浮剂或选用5.4%11 吡戊玉米种衣剂以控制苗期灰飞虱、蚜虫、粗缩病、纹枯病;玉米免 耕栽培技术药剂拌种可选用辛硫磷或毒死蜱等以杀死地老虎、金针虫、蝼蛄、蛴螬等地下害虫。 3、播种方法:以开沟条播和刨土安穴播两种形式,条播的根据事 先确定亩株数及种子百粒重计算好亩用种量,对播种机实行适当调整 穴播的每穴以2-3粒种子为宜精量播种。精量播种好处①省种;②是 间苗时牵连少减少对根造成植伤;③是节省养分消耗。 4、播种深度:根据土壤墒情确定播种深度,一般情况下在3厘米 左右,原则是宜浅不宜深,遇到干旱,土壤墒情不好时应深开沟,浅 覆土,让种子充分接到潮土,如土壤含水量大时,播种以后视情况晾晒,然后覆土振压,以免土壤潮重,造成板结,形成硬壳,影响玉米 出土,确保一次播种保出苗。 采用宽窄行种植模式,宽行80厘米,窄行40厘米。种植密度应 根据品种特性和地力水平而定。郑单958一般地力3500-4000株,亩,中高肥力4000~4500株庙;浚单20一般地力3500-3800株庙,高肥地3800-4200株庙;鲁单981一般种植密度3000株庙左右。(平均行距 60厘米,株距7.5寸,密度约为4500株,亩;株距8.5寸,密度约为4000株庙;株距9,5寸,密度约为3500株/亩)

玉米的栽培技术

玉米的栽培技术 玉米的栽培技术玉米秆直立,通常不分枝,基部各节具气生支柱根。叶鞘具横脉;叶舌膜质,叶片扁平宽大,线状披针形,基部圆形呈耳状,无毛或具疵柔毛,中脉粗壮。颖果球形或扁球形,成熟后露出颖片和稃片之外,其大小随生长条件不同产生差异。雌雄同株异花,花果期秋季。玉米在我国的栽培历史大约有470多年。目前我国播种面积在3亿亩左右,仅次于稻、麦,在粮食作物中居第三位,在世界上仅次于美国。全世界热带和温带地区广泛种植,为一重要谷物。味道香甜,可做各式菜肴,如玉米烙。也是工业酒精和烧酒的主要原料。 玉米原产地在拉丁美洲的墨西哥和秘鲁一带,人类栽培玉米的历史大约有七千多年,从野生状态改造成栽培类型约四、五千年。玉米的起源问题是个有争议的问题。因为一直未找到玉米的野生祖先。1954年巴洪的报道,揭露了一点秘密。在墨西哥城的70米以下的岩芯中(据判断约为八万年以前地层),发现了九千年前的玉米花粉化石。另外还发现了约七千年前的玉米果穗标本。这个玉米果穗,穗长3.5厘米,’穗粗0.7厘米,轴色和粒色为淡褐色,籽粒有黍粒大小,粒行整齐,齿窝很深,两个籽粒平行地连在一起,两排平行籽粒之间,有一较宽的间隙。据此发现,可认为玉米的祖先是一种野生玉米,且可断定玉米起源于拉丁美洲的可能性很大。

玉米起源于美洲大陆,原产地是墨西哥或中美洲。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把玉米带到了西班牙,随着世界航海业的发展,玉米逐渐传到了世界各地,并成为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近来有的国家把玉米奉为“国宝”。玉米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作物之一,从北纬58度到南纬35—40度的地区均有大量栽培。 玉米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在7000多年前,中国先民们就从事着农业生产,并在很早就认识到种子的重要性。《诗经·大雅·生民》中就提到“嘉种”(良种),说明中国先民很早就认识到种子质量在农业生产上的重要性;公元前3世纪《吕氏春秋》一书中就有关于种子选育加工的记载;16世纪的《天工开物》中记载的选种用风车。 2000年,《种子法》的颁布实施对种子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电子自动数粒仪对种子进行电子自动数粒,方便加入世贸组织,使中国种子产业的发展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提高国家种子产业的竞争力,己成为一项紧迫任务。 农业部将2010年定为种子执法年,确定了规范目标和相应措施,以推进我国种业发展为核心,以规范企业行为为切入点,以完善法规规章为保障,以强化信息调度为手段,通过加大种子执法力度,进一步严格市场准入,强化市场监管,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和企业发展环境,确保良种的有效供应。 我国幅员辽阔,玉米种植形式多样,东北、华北北部有春玉米,黄淮海有夏玉米,长江流域有秋玉米,在海南及广西可以播种冬玉米,海南因而成为我国重要的南繁基地,我国是最成功的

根区交替控制灌溉条件下玉米根系吸水规律

根区交替控制灌溉条件下玉米根系吸水规律 李彩霞;周新国;孙景生;王和洲 【摘要】为了阐明根区交替控制灌溉(CRDAI)条件下玉米根系吸水规律,通过田间试验,在沟灌垄植模式下采用根区交替控制灌溉研究玉米根区不同点位(沟位、坡位和垄位)的根长密度(RLD)及根系吸水动态.研究表明,根区土壤水分的干湿交替引起玉米RLD的空间动态变化,在垄位两侧不对称分布,并存在层间差异;土壤水分和RLD是根区交替控制灌溉下根系吸水速率的主要限制因素.在同一土层,根系吸水贡献率以垄位最大,沟位最低;玉米营养生长阶段,10-30 cm土层的根系吸水速率最大;玉米生殖生长阶段,20-70 cm为根系吸水速率最大的土层,根系吸水贡献率为43.21%-55.48%.研究阐明了交替控制灌溉下根系吸水与土壤水分、RLD间相互作用的动态规律,对控制灌溉下水分调控机理研究具有理论意义. 【期刊名称】《生态学报》 【年(卷),期】2015(035)007 【总页数】7页(P2170-2176) 【关键词】根区交替控制灌溉(CRDAI);玉米;根长密度(RLD);根系吸水;土壤水分【作者】李彩霞;周新国;孙景生;王和洲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新乡453002;农业部作物需水与调控重点实验室,新乡 453002;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新乡453002;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新乡453002;农业部作物需水与调控重点实验室,新乡453002;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新乡453002;商丘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商丘 476001

【正文语种】中文 根系吸水是植物水分供应的途径,超过50%的降雨或灌溉水被植物吸收利用[1],是现代农业对水、肥料优化利用的关键因素[2- 3]。研究表明,根系吸水是植物地下和地上部分生理生态相互作用的结果[4],主要受到根系分布、土壤水力特性和气候条件的影响[5- 7]。在很多研究中,根密度随土层深度呈指数减少,但土壤密实度和分层结构能够改变这种根系分布[8- 9],特别是受到水分亏缺影响时,植物根系吸水受到土层的根系分布影响[10- 11],已被一些研究[12- 13]和模型[14- 15]所证实,这些研究增进了我们对根系分布与植物吸水关系的理解。然而,能够预报根系吸水的复杂过程是十分有限的。一方面,现有的一些模型与根系的实际分布相偏离[16- 17];另一方面,一些研究简化了根系-土壤-水分系统,不能为人们充分理解根系吸水的复杂过程提供一个综合信息平台,很少有对根系分布具有现实意义的满意描述,这承载了一定气候条件下特定的土壤剖面水文状况和土壤水分吸收再分布的反馈效应[18]。根区交替控制灌溉为作物根系生长及吸水提供了良好的自身调控可能[19],使土壤水分和根系吸水的关系形成作用机制,这方面的科学研究,对于揭示根系吸水、根系分布和田间剖面土壤水分动态之间的响应机制是非常重要的。 根区交替控制灌溉增强了根系生长与代谢能力,水分利用效率也得以提高[20],此环境下根系形态与土壤水分的关系决定了根系吸水的空间动态,其关系研究对理解作物-土壤系统的水分作用机理非常重要,并能揭示根区交替控制灌溉下的根系吸水动态。 1.1 试验区概况及试验设置 试验于2010—2011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作物需水量试验场(35°19′ N,113°53′ E,海拔73.2 m)进行,区域多年平均气温14.1 ℃,无霜期210 d,日照时数2398.8 h,多年平均降雨量588.8 mm,多年平均蒸发量2000

(整理)玉米知识大全

一、“水果玉米”爆高效“冷门” 只生长83天的“水果玉米”能赚大钱,在衡水市桃城区赵圈镇徐庄村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杨继荣种了9分地的甜玉米,只用7个早晨的时间就卖了出去,一算账赚了2500多块。39岁的杨继荣种地多年没显山露水,没想到,今年的特色高效种植,让他爆了致富“冷门”。杨继荣爱好读书看报。今年3月,他在报纸里寻“宝”,“水果玉米”四个字吸引了他。他了解到,糯玉米在城里吃香,论穗卖效益高,被称作“水果玉米”的甜玉米,味道优于糯玉米,生长期还短,售价更高,他决定两种类型的玉米都试种,随后托人从北京买回 1.3公斤水果玉米种子。 “水果玉米”上市的第一天,杨继荣掰了130穗到市区早市“投石问路”,加入到卖糯玉米的摊子位中。人们没吃过“水果玉米”,买得少问得多,都怀疑是不是冒牌货。两编织袋甜玉米卖了半天。他发现人们不识货是销售慢的原因,第二天赶早市,他在纸板上书写“水果玉米”招徕顾客,拿来种子包装袋让人辨认,把甜玉米用刀切成段请人品尝,几个招数下来,“水果玉米”叫响了。在以后的几天里,都有越吃越愿吃的回头客,2600穗甜玉米,只用7个早晨的时间就卖了出去,净赚2500多块。很多人替他后悔,早知现在,当初何不多种些呢?收了这茬甜玉米,近日他用剩下的种子,又种上第二茬。“咱庄稼人种什么、种多少,不仅凭愿望,更要问市场。现在市场有了,下一步俺们要扩大规模,让乡亲们都能赚到更多的钱。”谈到今后的打算,杨继荣高兴地说 二、机械化玉米根茬还田技术 根茬还田技术,是利用机械将玉米根茬粉碎成丝条直接抛撒在地表上,随即进行耕翻,混入土壤中作底肥的一项农机作业项目。玉米根茬还田是改变施肥结构,减少化肥施用量,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提高产量的有效方法,也是增加农业后劲的有效途径。 (一)、玉米根茬还田的作用 1、降低劳动强度,保持土壤墒情 由于大量的秸杆尤其是根茬废弃在田中,既严重地影响下茬作业,又使人工除茬成为广大农民的一大负担。人工除茬,劳动强度大,工效底,还会破坏土壤墒情,影响下茬作物保全苗,因此迫切需要除茬作业的机械化。 2、提高土壤肥力,促进粮食增产 由于许多地块长年不施农家肥,靠多施化肥增产,造成土壤有机质不断矿化而又没有新鲜有机质补充,导致地力不断下降,土壤板结,微生物数量减少,造成减产或产量稳。实施根茬还田,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促进粮食增产。据测定:每100kg鲜玉米根茬中含氮0.48kg、磷0.38kg、钾1.67kg,相当于2.4kg氮肥、3.8kg磷肥、3.4kg钾肥。产量在6000—7500kg/hm 2 的玉米,根茬大约为2700-3000kg/hm 2 (鲜),及时还田后,相当于施用销铵13.5kg、过磷酸钙11.4kg、硫酸钾35.7kg。玉米根茬还田咳使土壤有机质增加0.08—0.1%,土壤容量减少0.02g,1m 3 含水率增加1.5—2.0%,大大提高了土壤的肥力,改良土壤结构。如连年还田,成效显著。 3、玉米根茬还田后能保持原垄形,不打破地界。 (二)、玉米根茬还田技术的应用 玉米根茬还田作业期可在秋季也可在春季。根茬还田还必须注意农机、农艺的紧密结合,机具要符合农艺要求,农艺也要为机具作业创造适当的条件。 1、玉米根茬还田机的主要技术规格

根系分布实验方法

1、玉米植株苗期根冠比:出苗后培育35 d,5~6 叶期测量株高。将根系与地上部剪断分开,105℃杀青30 min,80℃恒温烘干,测定根系和地上部干重。玉米植株苗期根冠比=根系干重/ 地上部干重。 2、根长密度和根重密度:应用方形整段标本法, 在种植小区选取有代表性植株, 以其为中心, 取长50 cm,宽30 cm 的长方形, 沿四周垂直挖土, 形成有根样的土柱, 一直挖到无根为止, 然后沿土柱自上而下每10 cm 取一土样。将土样用水浸泡、漂选和清洗,得到干净根系样品。之后吸干根样表面水分, 用万分之一精度电子天平称量根重。再对粗根和细根进行分类, 粗根直接测量; 细根先测量其总重量, 然后选出一部分进行称重测量长度, 根据得出的长度按照重量比例换算出细根总长度。最后在电烘箱中烘干, 称其干重。这样测出每层土壤中的根长、根重, 计算根长密度和根重密度。 3、根系的取样采用场地法,在田间小区根据不同种植方式挖宽0.8m、深1.0m (间作,以隔根行为准向两边取样),宽0.30m、深 1.0m(单作玉米)的剖面,将整个剖面划分为0.1m×0.1m 的小格,然后在剖面上向里取0.1m,将剖面划分为若干个0.lm×0.1m×0.1m 的立方体,每个立方体为一个样,将每个立方体的土壤取出,放入100 目的尼龙网制成的网袋中,在水中淘洗,将根从土壤中分离出来,并采用人工分离法将不同作物根系分开,烘干后称干质量。 4、根系鲜干质量:根系按要求洗出后,用吸水纸吸干表面水分,称出鲜质量"然后将根系置于80℃烘箱中10-20h,称出干质量。 5、根体积:采用排水法测量。 6、根系长度采用交叉法测定:根长计算公式为L=1114×N×2,N 表示根系交叉点数。 7、根表面积:亚甲烯兰吸附法:根据lmg 亚甲烯兰可布满1.l㎡的吸附表面积计算。 8、根系活力: 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法测定。 问题:不知道用亚甲烯兰吸附法测完表面积后的根再测根系活力,两种溶液会不会起反应

玉米植株的各部位名称

玉米植株的各部位名称 作为一名对生活娱乐方面有着深刻了解的人,我们常常会去种植一些食用植物,比如玉米。而如何准确地了解玉米植株的各部分名称,对于我们更好地管理和保护玉米植物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玉米植株的各部分名称吧。 一、根系部分 1. 根系:根系是植物的重要器官之一,主要负责吸收水分和养分,推动植物的正常生长。 2. 根颈:指植物的地面部分和地下部分的连接处,也被称为根掌。 3. 侧根:侧根是指在植物主根的侧边生长出来的根。 4. 母根:指主要负责向下生长,以吸收水分和养分的根。 5. 冠根:指位于根颈以上的根,主要负责在植物生长过程中增加植物的支撑力。 二、茎部分 1. 茎:指植物的主要支撑部位,是植物中最重要的器官之一。

2. 节间:指位于茎部的两个节之间的距离。 3. 节:指茎上一个长出的小部位,通常会长出叶子和花。 4. 叶鞘:指叶片与茎连接的部分,主要负责固定叶片并保护茎部。 5. 节瘤:指茎部生长异常导致的肿块。 三、叶部分 1. 叶片:指玉米植物生长出来的与茎相连的扁平部分。 2. 叶序:指叶子在茎上的排列方式和顺序。 3. 叶柄:指连接叶片和茎的部分,主要负责支撑叶片。 4. 叶轴:指连接叶序和叶柄的部分。 5. 叶耳:指连接叶片和叶柄的凸出部分。 四、花部分 1. 雄花:指玉米植株上的雄性花朵。 2. 雌花:指玉米植株上的雌性花朵。

3. 穗:指摇摆在玉米分枝顶端的结实雌穗。 四、果实部分 1. 玉米果实:指玉米花受精后所发育成的果实。 2. 玉米颖:指玉米果实周围的保护覆盖物,通常为黄色或白色。 3. 玉米籽粒:指果实内部所包含的玉米籽。 以上就是关于玉米植株各部分的通俗易懂的解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了解了各部分的名称之后,我们可以更好地管理和保护玉米植物,以此保证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玉米主要形态特征

玉米主要形态特征 玉米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它的形态特征对于了解和研究玉米的生长和发育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将从玉米的种子、根系、茎、叶片、花序和果实等方面介绍其主要形态特征。 1. 种子:玉米的种子呈植物胚乳种子的形式,通常呈扁平的形状,表面光滑,颜色多样,可以是黄色、白色、黑色等。种子的大小和重量会随着不同品种的变化而有所不同。 2. 根系:玉米的根系分为初生根和后生根。初生根是从种子中心发出的主根,后生根则是从主根的侧面分枝而来。初生根生长较快,但长度有限;而后生根则较长,发达,可以吸收更多的水和养分。 3. 茎:玉米的茎呈直立状,高度可达1.5-3米,直径约2-5厘米。茎内部由节和节间隔组成,节上有叶片和花序的生长点。茎的外部通常呈绿色,质地坚韧,富有韧皮部和韧木部,具有一定的抗风能力。 4. 叶片:玉米的叶片是扁平的,长而狭窄,呈线状,具有明显的叶脉。叶片通常排列在茎上,呈互生或对生的方式,叶片的颜色为深绿色,表面光滑,具有一定的光合作用能力。 5. 花序:玉米的花序是由雄穗和雌穗组成的。雄穗位于茎的上部,由多个小穗组成,每个小穗上有几十个雄花。雌穗位于茎的中下部,

由多个小穗组成,每个小穗上有2-3个雌花。雄花和雌花分别具有不同的生殖器官,分别起到传粉和受精的作用。 6. 果实:玉米的果实是由雌花受精后发育而成的。果实通常为长而圆柱状的穗,表面覆盖着一层鳞片状的苞叶。果实的颜色多种多样,可以是黄色、白色、红色等。每个果实上通常有数十行的种子,种子排列整齐,呈密集状。 玉米的主要形态特征包括种子、根系、茎、叶片、花序和果实等方面。通过了解和研究这些形态特征,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玉米的生长和发育过程,为玉米的种植和栽培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对于玉米的品种鉴定、遗传改良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

玉米的生长和发育_

玉米的生长和发育_ 玉米的生长和发育玉米生活史一、生育期从出苗到成熟的天数为生育期。玉米生育期长短与品种、播期和温度等因素有关。一般叶数多、播期早、温度低的生育期长,反之则短。二、玉米的生育时期玉米的生育时期是指某种新器官出现,使植株形态发生特征性变化的日期。常用的生育时期有: 播种期:播种的日期出苗期:苗高2-3厘米,第一片真叶展开的时期拔节期:茎基部节间开始伸长的日期抽雄期:雄穗主轴从顶叶露出3-5厘米的日期开花期:雄穗主轴小穗开始开花的日期吐丝期:雌穗花丝从苞叶伸出2-3厘米的日期图9-吐丝开花期成熟期:果穗中下部籽粒乳线消失,胚位下方尖冠处出现黑色层的日期图11-成熟期乳线图10-乳线消失生产上,通常以全田50%的植株达到上述标准的日期,为各生育时期的记载标准。 另外,生产中还常用小、大喇叭口期作为生育进程和田间肥水管理的标志。小喇叭口期是指植株有12一13片可见叶,7片展开叶,心叶形似小喇叭口。大喇叭日期是指叶片大部可见,但未全展,心叶丛生,上平中空,形似大喇叭口。 三、玉米的生育阶段玉米营养和生殖器官的分化发育在全生育过程中表现有明显的主次关系,按其形态特征和生长性质,可将其生育期划分为不同的生育阶段: 1. 苗期从播种期至拔节期,包括种子发芽、出苗及幼苗生长等过

程,此期玉米主要进行根茎叶的分化和生长,是营养生长阶段; 2. 穗期从拔节期至雄穗开花期,此期是玉米营养器官生长与生殖器官发育并进的阶段,玉米根茎叶等营养器官旺盛生长并基本建成并完成雄穗和雌穗的分化发育; 3. 花粒期从雄穗开花期到籽粒成熟期,此期是玉米的生殖生长阶段,玉米完成开花、吐丝、受精、结实的过程直至成熟。 玉米的生育阶段图12-玉米的一生一、玉米的营养器官(一)根玉米根系具有吸收养分、水分,固定支持及合成多种活性物质的功能。玉米根属须根系,由胚根和节根组成。 (1.)胚根又叫种子根,植物学上称初生根系,种子胚胎发育时由胚柄分化发育而成,是苗期吸收肥水的主要根系,且全生育期都有生理功能。 ①初生胚根种子萌发时,首先突破胚根鞘伸出的幼根,垂直向下生长,长20-40cm。 ②次生胚根在中胚轴的基部长出3-7条幼根,实际是第一层节根。 ③胚根的功能: 供应幼苗出土后2-3周内所需的水分和养分。 (2.) 节根不定根,着生于节间,居间分生组织基部,植物学上称次生根。 玉米的主要根系。 ①地下节根(次生根)发生在靠近胚芽鞘节上,随着茎的生长,按照向顶的次序生长,一般有4-7层,每层4-6条根,在节上呈轮生状态。 ②地上节根又叫气生根、支持根约2-3层,依据肥水而定,每层的

玉米高产种植技术要点

玉米高产种植技术要点 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国大量出口的农产品之一。高产农业对于保 障食品安全和国家对外贸易具有重要的意义。玉米的高产种植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撑和管理,本篇文章将介绍玉米高产种植技术要点。 一、土壤准备 1.深翻整地:玉米的根系深达60厘米,种植前需要进行深翻整地,以促进根系生长和养分吸收。 2.施肥:在深翻整地后,添加适量的有机肥料,如畜禽粪肥等;另外还需施加适量的 化肥,如复合肥、纯氮肥等,以提高土壤肥力。 3.改良土壤:玉米生长需要能够保持水分而不积水的土壤,将不适宜种植玉米的土壤 改良为排水性更好的土壤,以减小受灾因素,提高产量。 二、品种选择 在选择品种时,应该根据当地的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选择适合本地种植的品种。在中国,玉米品种众多,根据其生长方式和品质特点可以分为中熟和晚熟两个品种。根据不同 的生长期和生长速度,还可进一步分为优质玉米、甜玉米、塑料玉米、青贮玉米等多个品种。 三、适应气候条件的种植技术 1.适应高温干旱气候 玉米是一种适应性很强的作物,可以在高温干旱的条件下生长。在夏季高温时,要防 止玉米叶片干枯、直接受到阳光曝晒,可以在栽培地上安装半透明的塑料膜,对其进行遮荫。此外,还要对玉米进行浇水和施肥,使其保持足够的水分和养分。 2.适应冷凉潮湿气候 在冷凉潮湿的气候条件下,玉米受到病害的威胁较大。可以通过栽培适合当地气候的 玉米品种,并加强排水,增强土壤通透性,及时进行病害防治等手段,以提高产量。 四、高产管理技术 1.密植 玉米是一种可以进行密植的作物,密植不仅能增加作物产量,还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使作物生长更加健康茁壮。

玉米根系发育与抗旱栽培的研究

玉米根系发育与抗旱栽培的研究 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抗旱能力对于保障粮食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玉米根系发育与抗旱栽培的研究是近年来的热点之一。本文将介绍玉米根系发育与抗旱栽 培的关系,并讨论研究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玉米根系发育对于玉米的生长和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系是植物获取土壤水分 和养分的主要器官,它的发育状态直接影响着玉米对干旱胁迫的抵抗能力。研究表明,玉 米根系的根长、根密度和根系扩展能力与其抗旱性息息相关。较长的根系能够在干旱条件 下深入土壤中寻找水分和养分,较高的根系密度能够增加土壤水分的吸收量,而较强的根 系扩展能力则有助于快速利用临时性的水源。通过促进玉米根系的发育,可以提高玉米对 干旱的抵抗能力,从而增加玉米的产量和稳定性。 为了实现玉米根系发育与抗旱栽培的目标,研究人员采用了多种策略。一方面,通过 遗传改良探索与调控根系发育相关的基因,以提高玉米的抗旱性。利用转基因技术增加根 系生长相关基因的表达,可以促进根系的发育和扩展。通过改良栽培管理技术实现根系发 育和抗旱的双重目标。合理的灌溉和施肥管理可以提供适宜的水分和养分供应,从而促进 根系的生长和发育。 目前,玉米根系发育与抗旱栽培的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研究表明,适宜的栽培管理 和转基因技术可以显著改善玉米的抗旱性能,提高产量和品质。玉米根系发育与抗旱栽培 的研究仍然面临一些挑战。一方面,目前对于玉米根系发育和抗旱机制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加强基础研究的开展。现有的栽培管理技术和转基因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和安全 性还需要更多的验证和改进。 未来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深入研究玉米根系发育和抗旱机制,揭示其分 子和生理基础。开展基因工程和育种研究,通过转基因技术和遗传改良筛选出更多具有较 强抗旱能力的玉米品种。改进栽培管理技术,包括灌溉、施肥和栽培制度等方面,以提高 玉米的抗旱性能和产量。第四,探索与玉米根系发育和抗旱栽培相关的微生物和土壤生态 学问题,以寻求更多的生态农艺措施。开展动态监测和评估,了解玉米根系发育和抗旱栽 培的实际效果和经济效益。 玉米根系发育与抗旱栽培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通过深入研究根系 发育机制、遗传改良和栽培管理等方面,可以提高玉米的抗旱性能,增加产量和稳定性, 从而为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基因调控玉米根系生长发育及耐旱耐盐的分子机制解析

基因调控玉米根系生长发育及耐旱耐盐的分子机制 解析 以人为本,基因调控玉米根系生长发育及耐旱耐盐的分子机制解析以可持续发展为准则的生态规划设计成为基因调控玉米根系生长发育及耐旱耐盐的分子机制解析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而基因调控玉米根系生长发育及耐旱耐盐的分子机制解析又将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有人说:“基因调控玉米根系生长发育及耐旱耐盐的分子机制解析的终生目标和工作就是帮助人类,使人、建筑物、社区、城市以及他们的生活同生活的地球和谐共处。”久居高楼如林、车声嘈杂、空气污染的城市之后,基因调控玉米根系生长发育及耐旱耐盐的分子机制解析又企盼着亲近自然和返回自然,于是返朴归真成为时尚。 基因调控玉米根系生长发育及耐旱耐盐的分子机制解析随着席卷全球的生态主义浪潮,基因调控玉米根系生长发育及耐旱耐盐的分子机制解析不得不站在科学的视角上重新审视园林景观行业,基因调控玉米根系生长发育及耐旱耐盐的分子机制解析也开始将基因调控玉米根系生长发育及耐旱耐盐的分子机制解析的使命与整个地球生态系统联系起来。基因调控玉米根系生长发育及耐旱耐盐的分子机制解析已不再停留在基因调控玉米根系生长发育及耐旱耐盐的分子机制解析的狭小天地或是图纸上的空谈,而开始介入更为广泛的基因调控玉米根系生长发育及耐旱耐盐的分子机制解析设计领域。对基因调控玉米根系生长发育及耐旱耐盐的分子机制解析生态发展过程的尊重、对基因调控玉米根系生长发育及耐旱耐盐的分子机制解析的循环利用、对基因调控玉米根系生长发育及耐旱耐盐的分子机制解析自我维持和可持续处理技术的倡导,具体到每个基因调控玉米根系生长发育及耐旱耐盐的分子机制解析,都体现了浓厚的基因调控玉米根系生长发育及耐旱耐盐的分子机制解析。在设计中对生态的追求已经与对功能和形式的追求同等重要,有时甚至超越后两者,占据首要位置。基因调控玉米根系生长发育及耐旱耐盐的分子机制解析已成为景观设计师内在和本质的考虑,其创造的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景观。 一、基因调控玉米根系生长发育及耐旱耐盐的分子机制解析设计理念

玉米育种常识

玉米常识 育种知识 一、常规育种: 二、转基因育种 转基因研究作为生物技术的前沿,以其可打破物种界限、实现不同物种间基因交流的巨大优越性,受到全世界的高度重视,成为在农业高技术领域各国努力抢占的制高点。 由于有益性状目的基因的分离、载体构建、基因转化等技术日臻成熟和完善,转基因技术已用于改良作物的多种特性,如抗病、抗虫、抗逆、生长发育、品质等方面。我国转基因作物研究发展迅速,目前已成为世界上转基因作物商业化应用面积的第二大国。 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方面,由于它对目标性状的选择不受基因表达和环境的影响、可以在早世代和植株生长的任何阶段进行、对分离世代可以快速鉴定植株的基因型而不受显隐性的影响、可以通过选择剔除连锁累赘,因此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加速了育种进程,为转基因作物商品化创造了条件。 起源和历史 玉米是神奇的作物,是印地安文明的基础,也是印地安人对人类的最大贡献,因为玉米是印地安人长期选育驯化的结果。玉米已经完全失去了其野生性,如果没有人类的帮助,玉米会立即灭绝。 说玉米神奇在于它广泛的适应性、类型的丰富及不同于其他作物 那样具有明确的祖先。玉米的起源至今还是一个谜,它的祖先似乎消失的无影无踪,它与任何近缘种属都有显著的差异,它的起源另科学家大伤脑筋,争论了一个多世纪至今未有定论。 多数人认为,玉米大约起源于7000~8000年前的中美洲地区,经历了数千年的进化,它的果穗由2.4厘米增加到现在的25厘米左右。

1500~1510年间,玉米传入我国,传入途径大约有两条,一条是海路,一条是陆路,海路是通过船只传入东南沿海地区,再传入内地;陆路是由印度传入西藏,再传入四川及内地。 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的玉米育种工作取得了飞速的发展。目前我国已经更换了5次单交种,生产力水平提高了很多。 玉米带和玉米的分布 玉米(Zea Mays L.)属于禾本科(Gramineae),玉米属,俗名玉蜀黍、大蜀黍、棒子、苞米、苞谷、玉菱、玉麦、六谷、芦黍和珍珠米等。 玉米是重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在世界谷类作物中,玉米的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小麦、水稻而居第3位,平均单产则居首位。 以北美洲最多,其次为亚洲、拉丁美洲、欧洲等。中国的玉米栽培面积和总产量均居世界第2位。集中分布在从东北经华北走向西南这一斜长形地带内,其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玉米面积的85%。 玉米带的主要特点是,种植的海拔高度由东北向西南增加。 东北地区种植高度大多在500米以下较为集中,华北海拔1200米以 下,集中在300-700米,四川、湖北、湖南海拔1700米,在西南高原种植高度到2500米,集中在500-1500米。 玉米的分布:南起海南岛崖县北至黑龙江黑河,东至台湾,西至新疆、西藏等地均有玉米种植,全国又可分为六个种植区: 1、北方春播玉米区:主要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河北北部、陕西北部、山西大部和甘肃的部分地区,是我国玉米的主产区之一。 2、黄淮平原春、夏玉米区,淮河秦岭以北的地区:主要包括河南、山东、河北、山西、江苏、安徽、陕西关中地区,一年两熟(冬小麦--夏玉米)或两年三熟(春玉米--冬小麦--夏玉米)是我国最大的玉米产区。

玉米育种常识

xx常识 育种知识 一、常规育种: 二、转基因育种 转基因研究作为生物技术的前沿,以其可打破物种界限、实现不同物种间基因交流的巨大优越性,受到全世界的高度重视,成为在农业高技术领域各国努力抢占的制高点。 由于有益性状目的基因的分离、载体构建、基因转化等技术日臻成熟和完善,转基因技术已用于改良作物的多种特性,如抗病、抗虫、抗逆、生长发育、品质等方面。我国转基因作物研究发展迅速,目前已成为世界上转基因作物商业化应用面积的第二大国。 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方面,由于它对目标性状的选择不受基因表达和环境的影响、可以在早世代和植株生长的任何阶段进行、对分离世代可以快速鉴定植株的基因型而不受显隐性的影响、可以通过选择剔除连锁累赘,因此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加速了育种进程,为转基因作物商品化创造了条件。 起源和历史 玉米是神奇的作物,是印地安文明的基础,也是印地安人对人类的最大贡献,因为玉米是印地安人长期选育驯化的结果。玉米已经完全失去了其野生性,如果没有人类的帮助,玉米会立即灭绝。 说玉米神奇在于它广泛的适应性、类型的丰富及不同于其他作物 那样具有明确的祖先。玉米的起源至今还是一个谜,它的祖先似乎消失的无影无踪,它与任何近缘种属都有显著的差异,它的起源另科学家大伤脑筋,争论了一个多世纪至今未有定论。 多数人认为,玉米大约起源于 7000~8000 年前的中美洲地区,经历了数千年的进化,它的果穗由 2.4 厘米增加到现在的 25 厘米左右。

1500~1510 年间,玉米传入我国,传入途径大约有两条,一条是海路,一 条是陆路,海路是通过船只传入东南沿海地区,再传入内地;陆路是由印度传 入西藏,再传入四川及内地。 从上个世纪 50 年代开始,中国的玉米育种工作取得了飞速的发展。目前我 国已经更换了 5 次单交种,生产力水平提高了很多。 xx带和 xx 的分布 玉米( Zea Mays L).属于禾本科 (Gramineae),玉米属 ,俗名玉蜀黍、大蜀黍、棒子、苞米、苞谷、玉菱、玉麦、六谷、芦黍和珍珠米等。 玉米是重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在世界谷类作物中,玉米的种植面积和总 产量仅次于小麦、水稻而居第 3 位,平均单产则居首位。 以北美洲最多,其次为亚洲、拉丁美洲、欧洲等。中国的玉米栽培面积和 总产量均居世界第2 位。集中分布在从东北经华北走向西南这一斜长形地带 内,其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玉米面积的 85%。 玉米带的主要特点是,种植的海拔高度由东北向西南增加。 东北地区种植高度大多在500 米以下较为集中,华北海拔1200 米以 下,集中在 300-700 米,四川、湖北、湖南海拔 1700 米,在西南高原种植高度到 2500 米,集中在 500-1500 米。 xx的分布: 南起海南岛崖县北至黑龙江黑河,东至台湾,西至新疆、西藏等地均有玉 米种植,全国又可分为六个种植区: 1、北方春播 xx 区: 主要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河北北部、陕西北部、山 西大部和甘肃的部分地区,是我国玉米的主产区之一。 2、黄淮平原春、夏玉米区,淮河秦岭以北的地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