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点整理(含牛刀小试教用)-世说新语选

重点整理(含牛刀小试教用)-世说新语选

重点整理(含牛刀小试教用)-世说新语选
重点整理(含牛刀小试教用)-世说新语选

第七课世说新语选刘义庆

一、课文提要

(一) 锺家兄弟巧应答

1. 文体:记叙文(笔记小说)。

2. 文章出处:世说新语。

3. 内容大要:描写锺家兄弟在面对魏文帝时,所表现的从容与机智。

4. 作法分析:

记锺毓、锺会兄弟少有捷才的故事。在魏文帝召见时,两兄弟对魏文帝“何以汗”、“何以不汗”之问,都能扣紧“敬畏”的意思,巧作回答。透过对话,表现出锺家兄弟处变不惊、临机应变的机智。

(二) 王蓝田食鸡子

1. 文体:记叙文(笔记小说)。

2. 文章出处:世说新语。

3. 内容大要:以王蓝田吃鸡蛋的故事,描写他急躁的性格。

4. 作法分析:

(1) 本则抓住人物的独特性格加以描摹,并通过一连串漫画式的夸张动作(刺、举、掷、蹍、

啮、吐),生动呈现王蓝田性急暴躁的个性、神态。

(2) 前半记事,将王蓝田火爆的性格刻画得极为突出。后半记王右军的话作评论。

二、课文结构表

(一) 锺家兄弟巧应答

缘由—少有令誉,皇帝召见。

敕见过程—锺毓汗出,答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两兄弟应答巧妙,

锺会不汗,答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呼应“少有令誉”。

(二) 王蓝田食鸡子

王蓝田食鸡子经过—○1以筯“刺”之—不得—大怒

○2“举”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未止

性急易怒。

○3仍下地以屐齿“蹍”之—又不得—瞋甚

○4复于地取内口中,“啮”破即“吐”之

王羲之的批评—反应—闻而大笑。

评语—使安期有此性,犹当无一豪可论,况蓝田耶?

三、段落大意

第一则:描述锺家兄弟面对魏文帝时,敏捷而巧妙的应对。

第二则:描述王蓝田吃鸡蛋的一件生活小事,生动地呈现他急躁的个性。

四、课文语译

(一) 锺家兄弟巧应答

锺毓和锺会两兄弟,年少时就有美好的声誉。十三岁的时候,魏文帝听到了他们的名声,便告诉他们的父亲锺繇说:“可以叫你的两个儿子来见我。”于是令他们朝见文帝。朝见时,锺毓脸上冒有汗水,魏文帝就问:“你脸上为什么冒汗呢?”锺毓回答:“由于恐惧慌张,所以汗水像水一样流出。”魏文帝又问锺会说:“你为什么不冒汗呢?”锺会回答:“由于恐惧颤抖,所以汗水一点也不敢流出。”

(二) 王蓝田食鸡子

王蓝田性情急躁。有一次他要吃鸡蛋,用筷子去刺,刺不到,便非常生气,拿起蛋就丢在地上。鸡蛋在地上转个不停,他就从坐榻上下来用木屐的齿去踩,又没踩着,因此非常愤怒,再从地上把蛋捡起来,放进口中,用力咬破又立刻吐出。王右军听了这件事后大笑说:“假使是王安期有这种个性,尚且认为他一无可取,没什么好说的,况且是他儿子王蓝田呢!”

五、句意解说

(一) 锺家兄弟巧应答

1. 锺家兄弟巧应答。

→写兄弟“少有捷才”的故事。

2. 锺毓、锺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

之,语其父锺繇曰:“可令二子来。”

→锺家兄弟年纪不大,名声却不小,因而引起魏文帝的好奇想一睹风采。

3. 毓面有汗。

→此表现出锺毓与同龄其他小孩一样,会紧张不安。

4. 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

惶,汗出如浆。”

→锺毓流汗应是自然生理反应,但他却能处变不惊,临机应变,果然符合“少有

令誉”。

5. 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

栗,汗不敢出。”

→这是惊险的一幕,若锺会说不畏惧魏文帝,所以不流汗,可能会触怒文帝,所

以锺会回答汗之所以不流,是因为敬畏

文帝,因而汗不敢流。这样文帝的面子

保留了,也表现出他能处变不惊,临机

应变的机智,果然符合“少有令誉”。

(二) 王蓝田食鸡子

1. 王蓝田性急,尝食鸡子,以筯刺之,不得,

便大怒,举以掷地。

→以吃鸡蛋一件小事佐证,说明王蓝田性急易怒的事实。

2. 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蹍之,

又不得,瞋甚。

→描写王蓝田气急攻心,瞪目怒视的表情。

3. 复于地取内口中,啮破即吐之。

→此为报复泄恨的举动,在在表现蓝田性急易怒到几乎失去理性、无理取闹的地

步。

4. 王右军闻而大笑,曰:“使安期有此性,

犹当无一豪可论,况蓝田耶?”

→(1) 嘲讽轻视的语气。

(2) 王右军看似赞美王安期较稳重,其实

嘲讽蓝田的同时,也讥笑了王安期虎

父生犬子。

六、修辞说明

(一) 类叠

1. 战战惶惶。

2. 战战栗栗。

(二) 设问(激问)

使安期有此性,犹当无一豪可论,况蓝田耶?

七、形音义辨析

锺(ㄓㄨㄥ)□名姓氏。如:“锺”小姐。

□名古代盛酒的器具,今用“盅”

字。如:酒“锺”。

□量古时容量单位。如:万“锺”

之粟、书中自有千“锺”粟。

□動积聚。如:情有独“锺”、“锺”

灵毓秀、一见“锺”情。

钟(ㄓㄨㄥ)□名金属制成的敲击乐器名。

如:“钟”鼓齐鸣。

□名计时器。如:时“钟”。

浆(ㄐㄧㄤ)□名泛称较浓稠的液体。如:冰

豆“浆”。

酱(ㄐㄧㄤˋ)□名用豆、面等发酵制成的调味

品。如:纯酿“酱”油。

□名通称捣烂如泥的食物。如:

花生“酱”。

桨(ㄐㄧㄤˇ)□名划船的用具。如:船“桨”。将(ㄐㄧㄤ)□副快要。如:寒冬“将”至。

□介以、用。如:“将”心比心。将(ㄐㄧㄤˋ)□名统帅士兵的人。如:兵来

“将”挡,水来土掩。

□名杰出的人才。如:游泳健

“将”。

锵(ㄑㄧㄤ)□狀金石互相撞击的声音。如:

铿“锵”有力。

屐(ㄐㄧ)□名木底的鞋。如:木“屐”。屉(ㄊㄧˋ)□名器物的隔层。如:抽“屉”。屣(ㄒㄧˇ)□名鞋。如:视如敝“屣”、倒

“屣”相迎。

蹍(ㄓㄢˇ)□動踩踏。如:以屐齿“蹍”之。辗(ㄓㄢˇ)□副翻来覆去的样子。如:“辗”

转难眠。

□副间接、曲折。如:“辗”转得

知。

辗(ㄋㄧㄢˇ)□動专指车轮压过。如:被汽车

“辗”伤。

碾(ㄋㄧㄢˇ)□動滚压、研磨。如:“碾”米。狷(ㄐㄩㄢˋ)□形急躁。如:忿“狷”。

□形清高、正直不阿。如:“狷”

介之士。

八、成语加油站

(一) 与“说话”有关的成语

1. 不知所云:言语模糊或内容空洞,无法得

知意旨为何。

2. 口沫横飞:唾液四处飞散。形容人放情谈

论。

3. 谈笑风生:谈笑之际兴致高昂,言辞风趣。

4. 信口开河:不加思索地随意乱说。

5. 支吾其词:以含混牵强的言语,搪塞应付

他人。

(二) 形容“生气”的成语

1. 勃然大怒:愤怒的样子。

2. 暴跳如雷:形容人急怒的样子。

3. 咬牙切齿:表示非常悲痛愤恨。

4. 拂袖而去:心中愤怒,甩动衣袖而离去。

5. 怒火中烧:心中升起熊烈的怒火。形容非

常愤怒。

6. 大发雷霆:盛怒时大声斥责,声如雷霆,

令人惊恐。形容大发脾气,大声责骂。

(三) 出自“世说新语”的成语

1. 一往情深:指人情感深厚、真挚,一旦全

心投入就不改变。(世说新语任诞)

2. 坦腹东床:指当女婿,或指称女婿。(世说

新语雅量)

3. 口若悬河:比喻说话滔滔不绝,能言善辩。

(世说新语赏誉)

4 自惭形秽:比喻自愧不如。(世说新语容止)

5. 楚囚相对:比喻陷于困境时,彼此有如囚

犯相对哭泣,无计可施。(世说新语言语)6. 小时了了:人在幼年时聪明敏捷,表现优

良,长大之后未必能有所成就。(世说新语

言语)

7. 拾人牙慧:比喻蹈袭他人的言论或主张。

(世说新语文学)

8. 七步成诗:形容运思敏捷,有才气。(世说

新语文学)

9. 煮豆燃萁:比喻兄弟相迫,骨肉相残。萁,

音ㄑㄧˊ。(世说新语文学)

10. 枕流漱石:形容高洁之士的隐居生活。(世

说新语排调)

11. 东山再起:比喻再度出仕或失败后卷土重

来。(世说新语排调)

12. 倒吃甘蔗:比喻境况逐渐转好或兴味逐渐

浓厚。(世说新语排调)

13. 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世说

新语假谲)

14. 管宁割席:比喻朋友绝交。(世说新语德行)

第七课世说新语选一、国字注音(每题2分,共28分)

1. 情有独“ㄓㄨㄥ”:锺

2.“碾”米厂:ㄋㄧㄢˇ

3. 冰豆“ㄐㄧㄤ”:浆

4. 铿“锵”有力:ㄑㄧㄤ

5. 纯酿“ㄐㄧㄤˋ”油:酱

6. 穿木“屐”:ㄐㄧ

7. 打开抽“ㄊㄧˋ”:屉

8. 被汽车“辗”伤:ㄋㄧㄢˇ

9. 视如敝“屣”:ㄒㄧˇ

10. 以屐齿“蹍”之:ㄓㄢˇ

11.“ㄓㄢˇ”转难眠:辗

12.“狷”介之士:ㄐㄩㄢˋ

13.“瞋”目怒视:ㄔㄣ

14.“啮”破即吐之:ㄋㄧㄝˋ

二、成语运用:请根据上下文意,将参考选项中最适合的答案填入()内。(每格7分,共

42分)

参考选项:不知所云口沫横飞谈笑风生支吾其词拂袖而去自惭形秽1. 只要一谈起政治话题,他就(口沫横飞),滔滔不绝,可是在我听来,总觉得内容空洞,

言之无物,实在是(不知所云)!政治、宗教或争议性的敏感话题,还是尽量避免触及,以免因观点、立场不同,弄得(拂袖而去),不欢而散,影响朋友之间的情谊。

2. 表姐非常活泼、健谈,在人群中总能与人闲话家常,打成一片。而我因为个性拘谨,加上容易

紧张,在人多的场合,别人问我话,我总是(支吾其词),不知如何回答,相较之下,真是(自惭形秽)。因此,我决定克服害羞的心理,报名参加口才训练班,希望有朝一日也能在人前(谈笑风生),侃侃而谈。

三、选择题(每题10分,共30分)

(D) 1. 有关世说新语一书的说明,下列何者正确?(A)原名世说,由南宋刘义庆所撰(B)是志怪小说的代表(C)收录西汉到西晋间高士名流的轶闻趣事(D)文字简洁精鍊,极富

文学、史学价值。

(C) 2. 有关锺家兄弟巧应答一文的叙述,下列何者正确?(A)魏文帝召见锺家兄弟是因其父锺繇的声誉很好(B)锺家兄弟面对魏文帝都因紧张而流汗(C)锺家兄弟面对魏文帝的问

题都能扣紧“敬畏”之意,巧妙回答(D)锺家兄弟的表现可用“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来形容。

(C) 3. 王蓝田食鸡子一文中,以吃鸡蛋一事,呈现王蓝田的个性急躁易怒,以下为数个连续动作,(甲)“举”以“掷”地(乙)“啮”破即“吐”之(丙)以筯“刺”之(丁)下地

以屐齿“蹍”之,请选出其过程顺序为何?(A)甲→乙→丙→丁(B)乙→甲→丙→丁

(C)丙→甲→丁→乙(D)丁→乙→丙→甲。

部编版七上《〈世说新语〉二则》课文详解

部编版七上《〈世说新语〉二则》课文详解 课前预习 一、文学常识 《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其语言以精炼含蓄、隽永传神见长,善于以小见大,通过生活细节的描写来表现人物个性。 二、作者简介 刘义庆(403一444),南朝宋文学家。宋宗室,袭封临川王。他“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学,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 知识重点 一、全文展示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二、主题概述 《咏雪》:借咏雪赋诗的故事,赞美了谢道韫的才情和聪慧,同时也透露出一种生活的雅趣。 《陈太丘与友期行》:讲述了七岁儿童陈元方的故事,表现了他小小年纪就聪慧过人、明白事理,同时,从另一个侧面告诫我们做人做事要讲诚信、懂礼貌。 三、文言知识积累 (一)通假字 尊君在不(“不”同“否”) (二)古今异义 1.与儿女讲论文义 古义:泛指小辈,包括侄子侄女;今义:专指子女。 2.未若柳絮因风起。

古义:趁,乘;今义:因为。 3.太丘舍去 古义:离开;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4.与人期行 古义:约定;今义:预定的时间。 5.相委而去 古义:舍弃;今义:把事情交给别人去做,委任。 6.下车引之 古义:拉,牵拉;今义:引导。 (三)词类活用 1.门外戏(名词作状语,在门外) 2.友人惭(意动用法,对……感到羞愧) (四)重要虚词 1.乃 去后乃至(副词,才) 2.而 相委而去(连词,表承接,不译) 3.之 下车引之(代词,指陈元方) (五)特殊句式 1.判断句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也”表示判断) 2.省略句 ①撒盐空中差可拟。(完整句子应为“以撒盐于空中差可拟”) ②过中不至。(完整句子应为“过中友不至”) ③待君久不至,已去。(完整句子应为“家君待君久不至,已去”) 3.倒装句 ①白雪纷纷何所似?(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白雪纷纷所似何?”)

《世说新语》二则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世说新语》二则,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谢太健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日:“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 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间元方:“尊君在不?”答日:“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日:“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 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0.下列向子中加点词语与成语中的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项是( ) A.白雪纷纷何所似.(似.是而非)B.散盐空中差可拟.(无可比拟.) C.待君久不至,已.去(死而后已.)D.友人惭.(大言不惭.) 21.用“|”给下列句子断句,并抄写在答题卡上。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无礼。 22.翻译句子。 (1)俄而雪骤,公欣然日。 (2)尊君在不? 23.学了《陈太丘与友期》后,有一位同学根据课文内容出了上联,请你结合《咏雪》的有 关内容对出下联。 上联:陈元方驳客义正词严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 24.子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有人认为元方用无礼应对讨无礼,有失涵养,不值得 推崇。你觉得呢? 【答案】 20. C 21.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22.(1)一会儿,雪越下越大,谢太傅高兴地说。(2)你父亲在吗? 23.谢道韫咏雪形神皆备 24.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20.A项“似”意思都是“像”;B项“拟”意思都是“相比”;C项“已”意思分别是“已 经∕停止”;D项“惭”意思都是“惭愧”。故选C。 21.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这 句话意思是: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您没到,这是不讲信用;对孩子骂他父亲,这是没礼貌。根据意思划分节奏即可。 22.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 略的成分补充完整。俄而:一会儿;骤:急,紧;欣然:高兴地样子;不:通“否”。 点睛:翻译语句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具体的方法是:首先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 “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然后按现代汉语的规范, 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23.解答此题首先要紧密结合对联的要求,如语意相关,词性相对。上联有“陈元方”字样,可考虑下联中出现乙文中的人物“谢道韫”;上联中“驳客”是事件,可对应乙文中事件 “咏雪”,上联中人物品质“义正词严”,下联要结合乙文中内容组织语言对出“形神皆 备”。据此分析拟写下联即可。 24.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答题时首先明确观点,然后阐述自己的理由。可 答失礼,理由是:元方批评友人无礼,自己更应做到有礼;友人是父亲的朋友,属于长辈, 即使有错,也应以礼待之。可答不失礼,理由是:友人失约在先,是无信,友人骂元方之父,是无礼,对七岁的孩子不应求全责备。根据自己的理解作答即可。 选自《世说新语》作者:刘义庆年代:南朝宋 参考译文: 【甲】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 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谢安大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 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乙】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 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

七年级上册 《世说新语》知识点梳理

《世说新语》二则知识点梳理 《咏雪》 一、文学常识 文章出自《世说新语笺疏》,《世说新语》,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全书原八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本文和《陈太丘与友期》分别出自《言语》篇和《方正》篇。 二、重点字音 谢太傅(fù)俄而(é)雪骤(zhòu)差可拟(chā nǐ) 柳絮(liǔ xù)无奕(yì) 王凝之(níng)谢道韫(yùn) 三、朗读节奏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2.白雪纷纷/何所似 3.撒盐空中/差可拟 4.公/大笑乐 5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三、文言知识 1.内集:家庭聚会。 2.儿女:对子侄辈的统称。 3.文义:文章的义理。 4.俄而:不久,一会儿 5.骤:急速 6.欣然:高兴的样子 7.因:凭借 8. 差:大致,差不多 9.拟:相比 10.未若:不如,比不上

4、“未若柳絮因风起” 和“撒盐空中差可拟”两个比喻,你认为哪一个更好? ①柳絮团状与雪花在形态和动态上相似,給人以想象和美感,比喻十分传神, ②预示着春天即将到来,有深刻的意蕴。 ②认为“撒盐”一喻好:因为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相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 5、你学过的古诗词中有哪些咏雪佳句?请写出一两句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不知庭霞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谢道蕴《咏雪联句》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陈太丘与友期》 一、重点字音 尊君在不(fǒu)非人哉(zāi) 二、朗读节奏 1.待君/久不至,已去 2.君与家君/期日中 3.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4.友人惭,下车/引之 5.元方/入门不顾 三、文言知识 (一)重点词语 1.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 2.期日中,日中,正午时分。 3.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舍,放弃。去,离开。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世说新语》二则教案(2020年)

8《世说新语》二则 知识目标1.阅读浅显的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如“俄而、欣然、拟、 未若”等。 2.了解“谦辞”和“敬辞”的概念,积累具有文言色彩的谦辞和敬辞。3.背诵两篇短文。 能力目标1.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义。(重点) 2.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事物。(难点) 情感目标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欣赏古代少年的聪慧和方正,拉近与古人的心理距离。 第1课时《咏雪》 1.朗读文言文,了解文言文大意,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 2.讨论分析文中的两个比喻句,学习摹景状物的写法。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雪花是严寒的冬天里仁慈的上帝送给我们的礼物,它是那样的纯洁、轻盈,你 能拿什么比拟它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咏雪》,你和文中的两位才子比试比试如何呢?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分类积累,疏通文义 1.自读课文,根据文义读准节奏。 明确: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读懂课文,理解重点词句。 (1)重点字词解释: ①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②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③讲论文义(讲解讨论文章的义理) ④俄而(不久,一会儿) ⑤欣然(高兴的样子) ⑥未若(不如,不及) (2)重点句子翻译: ①白雪纷纷何所似? 翻译: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②撒盐空中差可拟。 翻译:在空中撒盐大体可以相比。 ③未若柳絮因风起。

翻译:不如比作柳絮乘风漫天飞舞。 3.学生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 明确: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讨论文章的义理。不久,雪下得急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在空中撒盐大体可以相比。”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柳絮乘风漫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目标导学二:理解内容,体会写法 1.文章开头“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涵盖事件时间、地点、人物及主体事件等丰富的内容。正因为“寒雪日”“俄而雪骤”,才能引出“咏雪”。 2.“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明确:营造了一种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氛围。 3.“咏雪”的过程中,文章特别记载了两个人的咏,即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 来比拟“大雪纷纷”,你对其中哪一个更欣赏?为什么? 明确:“柳絮因风起”更好,因为柳絮比盐更像雪,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意蕴丰富,有美感,这是“撒盐空中”所缺乏的。 4.文章结尾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明确:谢太傅对两人的答案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而已,十分耐人寻味。作者也没 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 目标导学三:想象拓展 1.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举出几句咏雪的名句。 明确:“鹅毛”“蒲公英的孩子”等。 咏雪的名句有: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2.尝试运用比喻、想象写作:英语中有26个字母,从这些大写字母中任选几个,发挥 想象,仿写句子。 示例:A是一座金字塔,是进取。 B是两颗联结的心,是友谊。 C是未满的月牙儿,是缺憾。 学生展示自己的比喻……师生共同点评。 第2课时《陈太丘与友期行》 1.反复朗读,感悟课文内容,积累文言字词,背诵课文。 2.分析人物形象,概括其性格特征。 3.从故事中学习做人的道理,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做一个诚实守信、正直宽容的人。 一、导入新课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跟别人约定。假如有一天,你和同学约定星期天上午九点到公园 玩,可是到了时间他还不来,你会怎么办?(1~2名学生作答)古人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他

世说新语阅读题和答案

林道人①诣谢公②。东阳③时始总角④,新病起,体未堪劳,与林公讲论,遂至相苦。母王夫人在壁后听之,再遣信⑤令还,而太傅留之。王夫人因自出,云:“新妇少遭家难- 生所寄唯在此儿。”因流涕抱儿以归。谢公语同坐曰:“家嫂辞情慷慨,致可传述,恨不使朝士⑥见!” (选自《世说新语》) 【注】①林道人:指晋代和尚支遁,世称林道人、林公。②谢公:谢安,东晋名相,死后追封太傅,世称谢太傅、谢公。③东阳:谢朗,谢安的侄子,曾任东阳太守。其父谢据早亡,下文“家难”即指此事。④总角:儿童头结发成小髻,常用以指代儿童。⑤信:传信的人。⑥朝士:朝廷官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 分) (1)东阳时始总角()(2)再遣信令还() (3)而太傅留之()(4)谢公语同坐曰() 2.根据文意,用“ /”把文中画线部分断成三个短句。(3 分) 新妇少遭家难一生所寄唯在此儿 3.王夫人为什么坚持要“流涕抱儿以归”?(2分) 参考答案:22.⑴才⑵派⑶他,代东阳(或谢朗)⑷告诉或“对……说”评分标准:每词1分,第⑶题只写出“他”,得分。共4分。23.新妇少遭家难/ 一生 所寄/唯在此儿。评分标准:第一处2分,第二处1分,共3分。24.⑴新病起; ⑵一生所寄,唯在此儿。评分标准:两个要点,答到一点得1分。用自己的话表述意对也可。共2 分。 桓南郡小儿时,与诸从兄弟各养鹅共斗。南郡鹅每不如,甚以为忿。乃夜往鹅栏间,取诸兄弟鹅悉杀之。既晓,家人咸以惊骇,云是变怪,以白①车骑②。车骑曰:“无所致怪, 当是南郡戏耳!”问,果如之。(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白一一告诉。②车骑一一车骑将军桓冲。 1、解释下列加粗字的意思。 ⑴甚以为忿()⑵家人咸以惊骇()⑶云是变怪()⑷果如之() 2、“取诸兄弟鹅悉杀之”句中的“之” ,与下列哪个选项中“之”的用法相同() A、何陋之有B录毕,走送之C缘溪行,忘路之远近D辍耕之垄上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无所致怪,当是南郡戏耳! 4、结合文章内容谈谈桓南郡是怎样的一个人? 参考答案:1、⑴很、非常、十分⑵都⑶说⑷果然、果真2、B 3、没有什么能引来怪异,应该是桓南郡开玩笑罢了!4、斗鹅“每不如,甚以为忿”表明他心 胸狭窄,“夜往鹅栏”“取诸兄弟鹅悉杀之”表明他也是一个凶残的人。 荀巨伯探友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胡贼攻,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子令吾去,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而还,一郡并获全。(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8课《世说新语》两则知识点专项复习

25、《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一、解释词语 [内集]家庭聚会。内,指家人。集,聚集。[儿女]指子侄辈,这里指家中年轻一代人。[讲论文义]讲解诗文。义,道理,意义,文章表达的意思。[俄而]不久,一会儿。[欣然]高兴的样子。[似]相似,像。[差(chà)]大致、差不多。[拟]相比。[未若]不如,比不上。[因]由于。 重点翻译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论诗文。 2、.撒盐空中差可拟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3、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漫天飞舞。 4、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二、文学常识 《世说新语》:六朝志(记)人小说代表作。全书8卷,分德行、言语、方正、政事、文学、雅量等36门。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三、内容点击 《咏雪》讲的是晋朝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少女谢道韫表现了以柳絮咏雪的才能。 四、阅读探究 1. 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怎样一种家庭气氛? 轻松、温馨的家庭气氛。 2. 从上下文看,“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文中“儿女”即子侄辈,指家中年轻一代人。今天的“儿女”专指子女。 3. 文章结尾交代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暗示作者赞赏她的才气。 4. 以“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第一种意见:“撒盐空中”好。它注重了形似,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与盐比较接近;而柳絮是灰白色,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与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 第二种意见:“柳絮因风起”一句好。好的诗句应有深刻的意蕴,“柳絮”句将物象与意蕴统一起来,形成了诗句的意象,给人以春天即将来临的感觉;而“撒盐空中”仅有物象而无意蕴。 五、迁移拓展你还知道哪些以比喻描写飞雪的古诗佳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 ..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一、词语积累

高一国文补充教材-世说新语选

高一國文補充教材-世說新語選 有關六朝士人行為所呈現的風貌,劉大杰說:「他們都在追求各種理想,有的講清靜無為,有的講逍遙自適,有 的講養生長壽,有的講縱慾享樂,有的講田園隱逸,有的講樂天安命,他們的行為理論雖有不同,根本卻一致,都 具有求逸樂、反傳統、排聖哲、非禮法的思想基礎。」而這種風尚即是所謂「魏晉風度」、「名士風流」。 ◎題解 一、世說:是中國古代志人軼事小說的先河,也是記敘軼聞雋語筆記小說的先驅,更是後代記人記事小品文的典範,亦是寫 實文學的代表。無論在文字表達、語言呈現、人物的勾畫都極富藝術價值,不少精練含蓄、雋永傳神的語言成了詩詞中常用的典故、辭彙,亦有不少事列成為後來戲曲和小說的題材,甚而仿其體例著作新書,亦所在多有。 二、世說新語簡介 ◆名稱:世說新語原名世說,唐時稱世說新書。 ◆體裁:筆記小說。 ◆撰述背景:東漢後,喜品評人物,魏晉又尚清談,助談之書於是興起,世說乃箇中翹楚。 ◆內容:所記多為東漢至東晉二百三十年間高士清談、人物評論和機智對應的故事。共一千一百三十則軼聞瑣事。 ◆體例:全書共三十六門,起自德行(上卷:孔門四科:德行、言語、政事、文學),終於仇隙,以類相從。依其內容 可大致分為四大類。 (1)描寫魏晉名士的道德修養──如德行、方正、自新、賢媛等門。 (2)描寫魏晉士人的才能稟賦──如言語、政事、文學、捷悟、夙慧、術解、巧藝等門。 (3)描寫不同人物的情感特性──如雅量、豪爽、傷逝、任誕、簡傲、棲逸、輕詆、假譎、儉嗇、忿狷、讒險等門。 (4)描寫人物的日常生活及人際關係──如寵禮、排調、棲逸、企羨、規箴、容止、仇隙、紕漏、黜免、輕詆等門。 三、筆記小說:文言小說中的一種。篇幅短小,缺乏完整結構和具體描繪,類似後來的「筆記」,故稱筆記小說。 四、清談:魏晉時士大夫專門研究討論玄理,內容以老莊思想為主,不涉現實實務,時人稱為「清談」。 ◎世說新語的文學特色 一、善於塑造人物形象 世說中所載人物都是歷史上的真實人物,所載事跡也是根據相關史籍和舊聞纂輯、提煉而成,並非編撰者的杜撰。 世說就其總體上講不是虛構的,但其中又有虛構的成分,例如:周處除三害的故事雖早經前人證明為虛構,但向來膾 炙人口,影響世道人心極大。編撰者雖未親見其事,卻仍能以傳神之筆作細緻生動的描寫,其中顯然有合理想像和創 造的成分,為其價值所在。 二、通過對比刻劃人物 漢、魏、兩晉盛行人物品鑑之風,而人物品鑑又往往通過比較來對照其特點和優劣。例如: 華歆、王朗俱乘船避難,有一人欲依附,歆輒難之。朗曰:「幸尚寬,何為不可?」後賊追至,王欲舍所攜人。歆 曰:「本所以疑,正為此耳。既已納其自托,寧可以急相棄邪?」遂攜拯如初。世以此定華、王之優劣。(德行第十三 則) 三、抓住個性化的言行以摹寫人物的神韻 摹寫人物,狀其形貌容易,寫其精神則難。世說中往往通過一、二特異的言行,使人物在簡短的篇幅中瞬間神情 躍然,氣韻生動。例如:著名的王羲之「坦腹東床」的故事。王羲之與眾不同的舉動,恰顯示了他那種率性任真、自 然曠達的神情氣韻 郗太傅(按:即郗鑒)在京口(今江蘇省丹徒縣),遣門生與王丞相(按:即王導)書,求女。丞相語郗信(按: 晉人稱使者為「信」):「君往東廂,任意選之。」門生歸,白郗曰:「王家諸郎,亦皆可嘉,聞來覓,咸自矜持。唯有 一郎,在東床上坦腹臥,如不聞。」郗公云:「正此好!」訪之,乃是逸少,因嫁女與焉。(雅量第十九則) 四、簡約玄澹的語言風格 魏、晉時期的玄學家們探求玄理,講究玄虛澹遠,不落言筌;世說是一部以記言為主的清談之書,其中有大量名 言雋語,記錄了魏、晉名士清談論辯的言辭吐屬,其敘述語言可歸結為以下幾個特點:

世说新语两则复习知识点资料

精品文档 《咏雪》复习资料 一、文学常识: 《世说新语》是南朝时期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逸事的笔记小说。 是由南朝宋彭城人刘义庆(403-444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全书原八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轶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本文与《陈太丘与友期》都选自《世说新语笺疏》 二、注音: 讲论(lùn)雪骤(zhòu)差(chà)可拟 柳絮(xù)无奕(yì)谢道韫(yùn) 三、解释词语: (1)谢太傅:即谢安(320—385),字安石,晋朝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做过吴兴太守、侍中、史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死后追赠为太傅。 (2)内集:家庭聚会。 (3)儿女:对子侄辈的统称。 (4)讲论文义:讲解诗文。(讲:讲解)(论:讨论) (5)俄而:不久,一会儿 (6)骤:急速 (7)欣然:高兴的样子 (8)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 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不如,比不上)(因:凭借))(9无奕女:指谢 道韫(yùn),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无奕,指谢奕,)10(字无奕。王凝之:字叔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做过江州刺史、左将军、会)11(稽内史等。 四、翻译句子: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在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不久,雪下得更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把盐撒在空中差 不多可以相比。”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柳絮被风吹 得满天飞舞。”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世说新语》两则 作业

《世说新语》二则 课前预习 1.给下面画线的字注音。 柳絮()差可拟()雪骤()无奕女() 谢道韫()太傅.()尊君在不() 2.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 (2)与儿女 ..讲论文义() (3)公欣然 ..曰() (4)撒盐空中差可拟.() (5)陈太丘与友期.行() (6)太丘舍去.() (7)去后乃.至() (8)尊君在不.() (9)下车引.之() (10)友人惭.() 3.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俄而 ..雪骤(不久,一会儿) B.未若 ..柳絮因风起(不如,不及) C.与人期.行(约定) D.元方入门不顾.(照顾)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未若柳絮因风起。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B.未若/柳絮/因风起 C.陈太丘/与友期行 D.君与家君/期日中 6.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作者________,________(朝代)文学家。本文出自《世说新语》,这是一部________小说集,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自问世以来,便受到文人的喜爱和重视。 7.根据课文内容对出下联。 上联:谢道韫咏雪形神兼备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巩固 (一)阅读《咏雪》,完成题目。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________ (2)俄而雪骤.________ (3)撒盐空中差可拟.________ (4)未若柳絮因.风起________ 9.翻译下列句子。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0.“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________”、地点“________”、人物“________________”、事件“________”

古代诗歌四首---世说新语二则复习知识点归纳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 一、诗歌的分类, 1、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①古体诗(唐以前的诗歌)包括四古、五古、七古、楚辞、乐府诗等;②近体诗(唐以后的诗歌)包括律诗(五言侓诗、七言律诗)和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其中,律诗从上往下又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2、诗歌按表达方式分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 3、诗歌按内容分(题材):叙事诗、写景诗、友情送别诗、爱国怀乡诗、咏物诗、咏史怀古诗、边塞征战诗、山水田园诗等。 二、《观沧海》 1、作者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是建安时期的代表诗人之一,精于兵法,著有《孙子略解》等军事著作。其诗以慷慨悲壮、宏伟壮观著称。著有《蒿里行》《短歌行》《苦寒行》《龟虽寿》《观沧海》等诗篇。 2、《观沧海》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下文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属于实写,描写了海水和山岛的景象,由远及近。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属于想象的虚写,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博大的胸襟。 3、中心思想:这首写景抒情诗,作者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展现了开阔的胸怀,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三、《次北固山下》 1、作者王湾(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洛阳人。 2、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客路”点明自已是客游在外,规定了全诗的情调氛围,旅途在青山之外,自已乘坐的船正在绿水中向前行。 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潮水上涨,江面顿时开阔,江水似乎与岸平了;船行江中,和风顺江吹来,船帆端端正正地高挂着。作者通过“风正一帆悬”的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大景表现了出来。 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现的是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从中我们可以知道,诗人是于岁暮月残,连夜行舟的。既写景又点出时令。这两句可以说是“形容景物,妙绝千古”。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从海上冉冉升起;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罴暗;江春,那江上景物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不言思乡之情,而思乡之情自在其中。看到南雁北归,自然想到鸿雁传书的典故,便想让大雁把他这游子的音讯带给洛阳家乡。“乡书”、“归雁”与首联的“客路”、“行舟”,遥相呼应,流露出身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使全篇笼罩着一层清淡的乡思愁情。

《世说新语》选篇教学教材

《世说新语》选篇

《世说新语》课外古文选篇 1、《泰山桂树》 客有问陈季方:“足下①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②天下重名?”季方曰:“吾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③,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露所沾④,下为渊泉所润。当斯⑤之时,桂树焉⑥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不知有功德与无也。” 【注释】 ①足下:对人的敬称,多用于同辈之间。家君:尊称别人的父亲,或者对人称自己的父亲。②荷:担负,承受。③阿:山脚。④沾:浸润。⑤斯:这⑥焉:怎么 【翻译】 有人问陈季方说:“您的父亲太丘,有什么功德,而担负了天下如此好的声名?”季方说:“我对于我的父亲就好像生长在泰山山腰的一株桂树,上面是万丈高的陡壁山峰,下面有无法测量的深渊;树顶被甘露沾湿,树根为泉水滋润,在这样的时候,桂树又哪里会知道泰山有多高,深渊有多深?所以我不知道我爸爸有什么功德。” 【启示】 用泰山之高、深渊之深来衬托陈太丘的学问之高和懂得道理之多。 启示:我们应该做一个有学问的人 2、《割席分坐》

管宁①、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②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注释】 ①管宁:字幼安,汉末魏时人,不仕而终。②轩冕:此单指车子。 【翻译】 管宁和华歆一起在园中锄菜,看到地上有片金子,管宁依旧挥锄,视之如同瓦石一样,华歆却拣起来给扔了。俩人还曾坐在一张席上读书,有人乘华车经过门前,管宁读书如故,华歆却丢下书,出去观望。管宁就把席子割开,和华歆分席而坐,并对华歆说:“你已经不是我的朋友了。” 【启示】 从择友的角度:应该选择志同道合的朋友,应该选择学习专注有修养的朋友,交友应慎重。 从思想品德修养的角度:应加强自己品德修养,学习应专注,这样才有机会成才。 3、《王祥事后母》 王祥事①后母朱夫人甚谨。家有一李树,结子殊②好,母恒③使守之。时风雨忽至,祥抱树而泣。祥尝在别床眠,母自往暗斫④之。值⑤祥私起,空斫得被。既还,知母憾⑥之不已,因跪前请死。母于是感悟,爱之如己子。【注释】 ①事:侍奉,服侍。②殊:很。③恒:常常。④斫:砍杀。⑤值:正逢,恰巧遇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8《世说新语》二则教案

8《世说新语》二则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2.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教学方法 1.诵读法。这是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要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文本是叙事性的,但其中又包含着可议论的内容,这正是《世说新语》记事的特点。我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来处理这篇课文,利用它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多方讨论,交流看法,如《咏雪》中,你认为哪个比喻更好? 3.延伸阅读法。如时间略有富余,可从《世说新语》中再选一两个故事让学生阅读。 教学过程 咏雪 一、导入激趣 师:看到同学们一双双充满智慧的眼睛,我就不由得想起了冰心的一首诗:“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那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有着无穷的机智。”是啊,我国古代文献记录中就有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他们的故事流传至今。你知道哪些关于聪颖儿童的故事呢? 学生讲述自己准备的故事。如: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等。 师:同学们,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我希望同学们多读聪明人的故事,但不要局限于故事本身,因为有自己创见的人才更聪明。今天让我们再跟随古人刘义庆去认识古代的一位少年才女,和她比比谁更有才吧! 二、介绍刘义庆及《世说新语》 学生齐读注解①中对刘义庆的介绍,教师补充《世说新语》的相关简介。 多媒体显示: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的。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的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被鲁迅先生称作“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全书有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 三、诵读文本复述故事 教师教读。由于学生文言文知识不够,诵读可能有一定困难,所以,教师要一句一句教读。教师教读时,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正音和句读,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 例句:“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体会到:根据文意读准节奏。难句如:“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要求:沉醉其中读出韵味。 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过渡)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复述,为疏通课文打好基础。学生四人小组复述,

世说新语课外阅读(答案)

《世说新语》课外阅读参考答案 一、小者最胜 1.(1)一起(2)谁(3)好(4)到……去,拜访 2.贤明的人话少,急躁的人话多。 3.示例1:同意,谢公通过二人的言谈看出他们不同的品性,证明沉默是金的道理。 示例2:不同意,谢公仅凭一次见面就下定论,未免有些草率。(言之有理即可) 4.寒温而已 5. 寡言沉稳(答出寡言、说话少、沉稳,均得分)、处变不惊。(或镇定自若、遇事不慌乱等,意到即可,均得分)(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3分) 参考译文: 王徽之兄弟三人一起去拜访谢公(谢安),子猷(王徽之)、子重(王操之)两人说了很多俗事,子敬(王献之)只是略作寒暄而已。三兄弟走后,在座的客人问谢公:" 刚才的三位贤士,哪个最好?" 谢公说:“小的最出色。”客人问:“怎么知道的呢?”谢公说:“贤明的人话少,急躁的人话多。根据这个推知的。” 二、孙子荆以有才 1、⑴佩服⑵当时⑶没有谁⑷让 2、子荆后来/临尸恸哭/宾客莫不垂涕。 3、⑴、孙子荆抬起头说:“让你们这类人活着,却让这个人死了!” ⑵、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过去了。过了一个多月,(子猷)也死了。 4、子猷的悼念方式是弹琴,孙子荆的悼念方式是学驴叫。 子猷与子敬有着深刻的手足之情,子敬“素好琴”,子猷奔丧时抚琴即像抚人,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哀思;王武子生前喜欢听孙子荆学驴叫,孙子荆以驴鸣代替悲歌,表达丧友之痛。参考译文 孙子荆(孙楚西晋诗人)仗着自己有才华,很少有他看得起的人,唯独敬重王武子(王济)。王武子去世后,名士们都来吊唁。孙子荆后到,面对尸体痛哭,客人们也受感染跟着流泪。孙子荆哭罢,对着灵床说:“你一直喜欢我学驴叫,今天我学给你听。”他叫的声音和真的一样,客人们都笑了。孙子荆抬起头来说道:“让你们这些人活着,却让这样的人死了!” 三、钟毓兄弟小时 1.(1)因∥共偷食药酒(2)毓∥拜而后饮 得分技巧解析:句首关联词,主谓间要停顿。 2.(1)乘机。(2)他们。(3)用来。 3.(1)他们的父亲刚巧醒来,暂且故意装睡,看他们怎么样。 (2)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不敢不行礼。 4.钟毓的性格拘守礼节,即使是偷也还念念不忘礼节,其实是有点迂腐。钟会的性格则能见机行事,既然偷为大非礼,还讲究什么拜的小礼节。 得分技巧解析: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再作比较。 【参考译文】 钟毓兄弟小时候在父亲午睡时,乘机一起偷药酒喝。他们的父亲刚巧醒来,暂且故意装睡,看他们怎么样。钟毓行礼后才喝酒,钟会只喝酒不行礼。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行礼,钟毓回答说:“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不敢不行礼。”父亲又问钟会为什么不行礼,钟会说:“偷,本来就不是行礼的行为,所以用不着行礼。” 四、王蓝田①性急

世说新语两则知识点(含答案)(最新整理)

《<世说新语>二则》知识点总结 一.文学常识: 《世说新语》是临川王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一部小说集。 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的。全书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本文所选两则中,《咏雪》出自篇,《陈太丘与友期行》出自篇。 二.特殊用法的文言词语: (1)通假字 尊君在不 (2)古今异义 ①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今义:) ②与友期行(古义:今义:) ③太丘舍去(古义:今义:) ④相委而去(古义:今义:) ⑤下车引之(古义:今义:) ⑥元方入门不顾(古义:今义:) (3)一词多义 1.而:俄而雪骤: 相委而去: 2.之: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下车引之 (4)特殊句式 ①白雪纷纷何所似?(倒装句。疑问代词“何”做宾语前置,应为“白雪纷纷所似何”)

②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判断句。“……也”是判断句的标志) 三.其它重要词语 1.《咏雪》 ①内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文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俄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欣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差可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未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因风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陈太丘与友期》 ①日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去后乃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相委而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则是无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句子翻译【特殊句式及难译易错句】。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翻译: 2.白雪纷纷何所似? 翻译: 3.撒盐空中差可拟 翻译: 4.未若柳絮因风起 翻译: 5.太丘舍去,去后乃至。(省略句) 翻译: 6.与人期行,相委而去。(省略句) 翻译:

世说新语(精选)

阅读伴我行?文 【编者按】一个人的心灵成长史就是他的阅读史。阅读,是精神的巢穴,生命的禅床。人生就是一场生命的修行;阅读,有你相伴,我们的旅程将会异彩纷呈!《世说新语》选读 (1)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①。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②。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③。主簿白:“群情欲府君先人廨。”④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⑤。吾之礼贤,有何不可!”《世说新语?德行》【注释】①陈仲举:名蕃,字仲举,东汉桓帝末年,任太傅。当时宦官专权,他与大将军窦武谋诛宦官,未成,反被害。按:这一句说他的言行是士人、世人的榜样。士:读书人。②登车揽辔:坐上车子,拿起缰绳。这里指走马上任。揽,拿住;辔,牲口的嚼子和缰绳。③豫章:豫章郡,郡的首府在南昌(今江西省南昌县)。太守:郡的行政长官。徐孺子:名稚,字孺子,东汉豫章南昌人,是当时的名士、隐士。④主簿:官名,主管文书簿籍,是属官之首。白:陈述;禀报。府君:对太守的称呼。太守办公的地方称府,所以称大守为府君。廨(xia):官署;衙门。⑤式商容之闾:在商容居住的里巷门外立标志来表彰他。式,等于表,表彰;商容是商纣时的大夫,当时被认为是贤人;闾,指里巷。 (2)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 ①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吾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②。《世说新语?德行》 【注释】①荀巨伯:东汉人,因重视友谊而闻名。胡:古时西方、北方各少数民族统称胡。子: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②班军:班师;出征的军队调回去。 (3)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①。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②。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世说新语?德行》 【注释】①捉:握;拿。掷:扔;抛。②席:坐席,是古人的坐具。轩冕:大夫以上的贵族坐的车和戴的礼帽。这里是指有达官贵人过门。宁、歆:上文称管,这里称宁,同指管宁;上文称华,这里称歆,同指华歆。古文惯例,人名已见子上文时,就可以单称姓或名。废:放弃;放下。 (4)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①。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②!”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世说新语?德行》 【注释】①避难(nàn):这里指躲避汉魏之交的动乱。辄:立即;就。②疑:迟疑;犹豫不决。纳其自托:接受了他的托身的请求,指同意他搭船。 (5)顾荣在洛阳,尝应人请,觉行炙人有欲炙之色。因辍己施焉①,同坐嗤之。荣曰:“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②后遭乱渡江,每经危急,常有一人左右己③,问其所以,乃受炙人也④。《世说新语?德行》 【注释】①行炙人:传递菜肴的仆役。炙,烤肉。因:于是;就。辍己:指自己停下来不吃,让出自己那一份。②嗤(chī):讥笑。③左右:帮助。④所以:缘

世说新语两则知识点归纳考点概括

《世说新语》两则考点复习 一、生字读音。 陈寔(shí) 在不(fǒu) 谢道韫(yùn) 无奕女(yì) 王凝之(níng) 二、句读停顿: ①与儿女/讲论文义②白雪纷纷/何所似③撒盐空中/差可拟 ④未若/柳絮因风起⑤陈太丘与友/期行⑥君与家君/期日中 ⑦元方/入门不顾 三、特殊用法的文言词语 (一)通假字尊君在不不通否 (二)古今异义 1.与儿女 ..讲论文义:古义:对子侄这一代晚辈的统称。今义:指儿子和女儿。 2.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动词。今义:日期,名词。 3.太丘舍去.:古义:离去、离开今义:前往。 4.下车引.之:古义:拉。今义:引用。 5.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今义:照顾或顾客。 (三)一词多义 1、而俄而.雪骤:与“俄”构成副词性词组“俄而”,表时间短促,可译为“不久”等。 相委而.去:连词,表顺承,可译为“就”“然后”等。 2、之: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人名) 下车引之(代词,他,代元方) (四)表谦称与敬称的词 1、解释下列词语 君:对对方的尊称,您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谦词 2、辨别下列词语哪些属于敬词,哪些属于谦词? ①敝人②卑职③陛下④令尊⑤寡人⑥令郎⑦老朽 敬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谦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其它重要词语, 《陈太丘与友期》 ①相委.而去.委:丢下去:离开 ②下车引之 ..引:拉之:代词,他 ③乃至乃:才 ④则是无信则:就 《咏雪》 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内集:家庭聚会 ②俄而 ..雪骤:俄而:不久 ③公欣然 ..曰:“白雪纷纷何所似.?:欣然:高兴地似:像 ④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差:差不多拟:相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