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胡雪岩故居导游词_演讲稿

胡雪岩故居导游词_演讲稿

胡雪岩故居导游词_演讲稿
胡雪岩故居导游词_演讲稿

胡雪岩故居导游词

本文是关于演讲稿的胡雪岩故居导游词,感谢您的阅读!

篇一:胡雪岩故居导游词

各位游客你们好:

现在大家来到的是“江南药王”胡雪岩的故居。胡雪岩名光墉(1823-1885)杭州人。因力助左宗棠有功受朝廷嘉奖,封布政使衔,赐红顶戴、紫禁城骑马。除经营钱庄外兼营粮食、房地产、典当还进出口军火、生丝等后又创办胡庆余堂国药号成为富甲一时的红顶商人。

胡雪岩故居建于同治十一年(1827)占地10.8亩,建筑面积为5800多平方米。宅内有十三楼,建筑构思巧妙,芝园中的假山参照了杭州飞来峰的形势;建筑工艺精致,砖雕、木雕、石雕、灰雕无品不精;建筑用材讲究,大量选用紫檀、楠木、银杏、中国榉等高档木材。全宅铜铸件就重达10余吨,竭尽豪华,堪称清末中国巨富第一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胡家子孙将故居抵债给他人,解放后又曾做过学校、工厂和居民用房。因缺乏保养,建筑日渐破败,1999年-2000年底,杭州市政府拨款,由杭州市文物保护所完成了故居的修复,于2001年1月20日正式对外开放

故居大门外的这条石板古巷,原为元代省府宝藏的所在地,因此取了一个象征财富的街名叫“元宝街”。故居总平面呈长方形,内部分为三条轴线;待客议事的中轴区,芝园观赏游玩的西轴区,生活居住的东轴区。进入正门,穿过门楼,来到轿厅,此“亭为中轴区的第一进,是客人停轿等候的地方。厅上所挂的分别为”奉扬仁风“”经商有道“、”乐善好施“、”勉善成荣“”承恩天赐“五块牌匾,其中”勉善成荣“匾是同治皇帝所赐的御匾。厅中还象征性的陈列了两座清式的轿子。

走过轿厅正对面是一座雕刻精美的砖雕门楼,上刻”修德延贤“意在勉励后代。我们向右拐,参观一下东部生活居住区,穿过明廊暗弄,来到融冬院,俗称花厅1,这是当时私下称的”角落里的姨太太“住的地方,庭院空间虽不大,但造园手法高超,小桥流水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与融冬院相连的是颐夏院,又叫花厅 2 ,厅内陈设的家具精致舒适,厅外环境优雅。看过了两座花厅,穿过一个小门,沿曲廊来到鸳鸯厅,此厅因南北建

筑结构不同,故称鸳鸯厅。厅后天井有聚宝盆图形的鹅暖石遗址。鸳鸯厅的北面为清雅堂,面阔7间,俗称新7间。楼上原为胡家子女居住,楼下为胡家宴请宾客的地方。我们现在从这个门洞出去,来到”和乐堂“俗称老7间,它是住宅区中的主体建筑。据记载胡雪岩有13位姨太太,为了方便与各位太太会面,并避免她们之间的醋意,想了一个好办法,安装了当时西方最先进的通话设施DD一座大德律风,用十三根电线通向各房,只要认定门子,就可以召唤各位太太,声音清楚,省去了不少口舌,在和乐堂现在还可以见到当时的铜管和铜线,一楼7间现用琴、棋、书、画修饰其内。

我们现在到的地方是”楠木厅“,俗称边厅,建筑全部用楠木构筑,大家在这里可以嗅到楠木特有的香味,堪称厅中的精品。据说这是当时深得胡雪岩宠爱的”螺蛳太太“住的地方。楠木厅的对面是小厨房,陈设有灶台和厨房必备用具,还有灶神。参观完生活居住区,我们又回到中轴区,进入第二进院子,走过照厅,正厅百狮楼就在眼前,此厅是待客、迎宾、议事的主要活动场所,又是胡雪岩母亲与大太太居住的地方,是全宅最重要的建筑。因原来有100个紫檀磨成的狮子装饰栏杆故称”百狮楼“。这里的砖细墙有葫芦形、梅花形、立体几何形、圆形、方形、长方形、菱形等多种形式全国少有。

走出正厅,西侧便是西轴线观赏游览区的入口处,上题”芝园“时胡雪岩为了纪念父亲胡芝田而命名的。沿石阶而上,首先来到的是”影怜院“,现在厅内装饰有仿当时日本定制的水法塔灯和英国人送给胡雪岩的两面大镜子,和与它相邻的是荟锦堂,楼上称御风楼,此楼是全园的制高点,站在楼上全园的景色尽收眼底。沿西边回廊,我们来到了洗秋院,俗称花厅4。胡雪岩当年建成芝园时,专门请了杭州的文人雅士来赏鉴标题,时值秋天,隔扇上装有五彩玻璃以蓝绿色调为主,这种气氛把秋天的气息清洗的一干二净,因此就有了”洗秋院“这个名字。

在洗秋院的北面为”锁春堂“,意在把美景留在院内,自成一统。现在已辟为茶楼,是观景品茗的好地方。芝园的中部为主体建筑”延碧堂“,因材料全部选用鸡翅木故又称红木厅,站在厅前露台上隔水相望,只见对岸一座大假山造型奇特。据记载当时胡雪岩认为原来所堆的假山太呆板,请了当时名满京师的造园名家伊芝重新设计,伊芝几易其稿都不能使胡雪岩满意,后来经一仙人指点去灵

隐寺前飞来峰住了1个月得到了灵感,设计了现在的这座假山的图纸,终于让胡雪岩满意,又请了杭州的工匠魏实甫、冯凝、程欢、蔡荣庄四人负责叠造,历时两月完成,其中的假山溶洞堪称国内最大的人工溶洞。

参观完芝园,最后让我们从芝园东北角的原门进入中轴区的第三进院落,这是一个二厅一庭的园林型院落,东西两厅因四面开窗、格扇和八角形门洞,可以四面赏景,因而叫做”四面厅“。天井内用不同颜色的鹅暖石仿遗址的图案铺成聚宝盆、元宝和铜钱的形状,象征财源广进的意思。至此,我们已参观完了所有的景点。

篇二:胡雪岩故居导游词

嗨,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胡雪岩故居,我是担任本次讲解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小林。

胡老先生是杭州人,在1878年创建了胡庆余堂。被人们称为”红顶商人“。之后,他就建造了这间院子。胡雪岩故居占地面积12.8亩,建筑面积5818平方米,造价据说耗费50万白银以上。

首先我们来到的是西边的轿厅,这里门扩五开间,高大空敞,华贵气派。你瞧,轿厅门楣还悬挂着那闪闪发光的金色大匾:经商有道。

然后让我们看一看胡老先生会客的地方吧。来到碧延堂,映入眼帘的就是那些木雕、石雕、砖雕、堆雕、彩画……无奇不有,无品不精。这仿佛能让你看到那红顶商人与达官贵人们洽谈政事的样子呢!

故居中最让人流连忘返的无疑是芝园了,看,明廊暗弄、小桥流水、亭台楼阁、庭院天井、峭壁假山、精雕门楼……还有那成群结队的大大小小的鱼儿们畅游在一汪池水中。这真是一幅美不胜收的画卷啊!

1885年,曾经富甲一时的胡雪岩在贫困潦倒下,结束了传奇的一生。随后,故居日渐破败,文物建筑受到严重破坏。2001年1月20日,胡雪岩故居经500多名能工巧匠16个月的日月施工后,正式对外开放。故居经过测绘、考古、设计和维修,才基本再现了120年前故居的风采,呈现给大家。

谢谢大家的光临,能抽空参观胡雪岩故居,再见!

篇三:胡雪岩故居导游词

胡雪岩生平的通俗版本介绍:记得在一本有关历史的书籍中提到,说在晚清

的历史上,有两位传奇式的人物:一个是政界运移乾坤的曾国藩;一个是在商界长袖善舞的胡雪岩。所以有名言,当官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这句经典的谚语道出了一个洞悉中国传内圣外王之术的名臣曾国藩与一个深谙中国传统智慧权谋的传奇商人的在人们心中,不可拒,不可撼摇的崇高地位。那么,今天就让我来介绍这一位传奇式的人物。

刚刚进来那条石板路,是杭州现存唯一的用青石板铺就的路,叫元宝街,名字很好听,胡雪岩当时在买这块地的时候,这也是原因之一。这个地方据说是元朝的时候存放官银的地方。这幢屋子的围墙一定引起了你的注意。确实它很高有八、九米高,和边上的三层楼的建筑差不多了。各位你要知道在古代这一个等级制度非常严格的时代,你是什么样的身份,能造多少米的围墙都有严苛的规定,要是超越了,这叫逾制,这是要杀头的。这样的例子在古代非常非常的多。你看在王公大臣家门前会有摆石狮子,可是你去乡下看一些平头百姓的门前,就算他再有钱也不会有狮子这样的东西,这叫逾制,不能放。那这样高的围墙意味着什么吗?造这么高的围墙,一是为了防盗,二是显示自己的身份,胡雪岩是二品官。所以他那么在来这个景点之前,相信各位一定对胡雪岩多少有些了解和耳闻。这是中国清末的一位奇人,你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上找不到类似的一个人,很多人都叫他”红顶商人“。这儿说的,红顶说的是戴着大清朝的官帽,就是说他是朝迁大员,他是二品顶戴三眼花翎的浙江布政使。那”商人“二字,就好理解了,他是个在商场上做生意的人。但他并不是一个普通的生意人,他是一个具有民族气节的生意人,他是一个诚信而具有公信力的生意人,他是一个民众所敬仰,后世的人,人人去要学习的一位商人。整个大清王朝,既有”红顶子“戴,又”黄马褂“穿的商人,恐怕只有胡雪岩一个人。

今天我们来这儿,所看到的这个胡雪岩故居,是他当时耗费巨资所建的一座可算是豪华程度超越了中国历史上任何一幢私人府邸了。具体用了多少钱,已查不到资料了,只知道大概是用了50万两白银。可能各位对这个白银大概值现在的多少钱,大家没有感觉,那么我来给大家算一下,让大家有个理性的感受。中国的货币大概是经过了”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币—电子货币“这样几个历史阶段,古代最早是以壳类做为货币的。所以你看但凡和价值有关的字,都是‘贝’字边的,比如赈灾的赈。银子,银元宝这些事物,差不到了唐朝的时候才登上历

史的舞台。从唐到清,每个朝代的银子,由于通货膨胀,那价值是不一样的。唐朝的时候由于经济和国力最强盛,因此最值钱。而清朝就相对来说不是那么高价了。据资料表明,在清末的时候,也就是在胡雪岩所经历的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个皇帝的时刻,一两银子可以买到一石米。那这所谓的一石米,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大陆斤一斤。以现在的物价一斤米二元来计的话,一石就相当是二百块钱人民币。胡雪岩在人生最富有的时候,有4千万两白银。4千万两是个什么概念?清朝末年,朝廷收入最好的那一年,扣除那些赔给外国的人的钱以外,大概还有7百万两不到的国家收入。那胡的财产就相对于清政府来说,就六年的国家库存在他老胡一个人手里了。所以称他为富可以敌国,完全不为过。要是以现代的概念来算,4千万两相当是80亿人民币了。这是什么概念?大家上海的东方明珠塔吗?大概可以造十个。所以各位,你可以想想,在古代那个物价的年代,他的财富是多么地庞大。我们现在站在这儿,这是胡家的轿厅。这整个轿厅,五开间,特别宽阔,可以想象当时老胡家来来往往的客人有很多。整个厅全部是用古银古木做成的。在胡雪岩故居的恢复重修的过程中,我们秉承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尽量按照原样来恢复。6千万的维修资金中,2300万是用于当时还住在这儿的居民的拆迁费,另外的钱就是用在这些珍贵的材料上了。维修的依据,无非几个:1,参考当时他的后人还还居住在这儿的百姓。2,他的好友,陈蝶衣,曾用一个叫”大桥式羽“的日本名写过一本叫《胡雪岩外传》书,这书对他家的一些软装饰及修建此屋有非常周祥的介绍。3、根据1920一位杭州建筑专家沈理源的胡雪岩故居平面图。4、同时期的胡家另外一个建筑群,胡庆余堂药号。整个故居的维修,用到的木料非常昂贵,都是一些像南洋杉,中国榉,银杏木,金丝楠木,紫檀,酸枝木要,花梨木棕些珍贵的木料。

【导游】胡雪岩故居导游词

【关键字】导游 胡雪岩故居导游词 各位游客你们好: 现在大家离开的是“江南药王”胡雪岩的故居。胡雪岩名光墉()杭州人。因力助左宗棠有功受朝廷嘉奖,封布政使衔,赐红顶戴、紫禁城骑马。除经营钱庄外兼营粮食、房地产、典当还进出口军火、生丝等后又创办胡庆余堂国药号成为富甲一时的红顶商人。 胡雪岩故居建于同治十一年(1827)占地亩,建筑面积为5800多平方米。宅内有十三楼,建筑构思巧妙,芝园中的假山参照了杭州飞来峰的形势;建筑工艺精致,砖雕、木雕、石雕、灰雕无品不精;建筑用材讲究,大量选用紫檀、楠木、银杏、榉等高档木材。全宅铜铸件就重达10余吨,竭尽豪华,堪称清末巨富第一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胡家子孙将故居抵债给他人,解放后又曾做过学校、工厂和居民用房。因缺乏保养,建筑日渐破败,1999年XX年底,杭州市政府拨款,由杭州市文物保护所完成了故居的修复,于XX年1月20日正式对外开放 故居大门外的这条石板古巷,原为元代省府宝藏的所在地,因此取了一个象征财富的街名叫“元宝街”。故居总平面呈长方形,内部分为三条轴线;待客议事的中轴区,芝园观赏游玩的西轴区,生活居住的东轴区。进入正门,穿过门楼,离开轿厅,此”亭为中轴区的第一进,是客人停轿等候的地方。厅上所挂的分别为"奉扬仁风”“经商有道”、“乐善好施”、“勉善成荣”“承恩天赐”五块牌匾,其中“勉善成荣”匾是同治皇帝所赐的御匾。厅中还象征性的陈列了两座清式的轿子。 走过轿厅正对面是一座雕刻精美的砖雕门楼,上刻“修德延贤”意在勉励后代。我们向右拐,参观一下东部生活居住区,穿过明廊暗弄,离开融冬院,俗称花厅1,这是当时私下称的“角落里的姨太太”住的地方,庭院空间虽不大,但造园手法高超,小桥流水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与融冬院相连的是颐夏院,又叫花厅2 ,厅内陈设的家具精致舒适,厅外环境优雅。看过了两座花厅,穿过一个小门,沿曲廊离开鸳鸯厅,此厅因南北建筑结构不同,故称鸳鸯厅。厅后天井有聚宝盆图形的鹅暖石遗址。鸳鸯厅的北面为清雅堂,面阔7间,俗称新7间。楼上原为胡家子女居住,楼下为胡家宴请宾客的地方。我们现在从这个门洞出去,离开“和乐堂”俗称老7间,它是住宅区中的主体建筑。据记载胡雪岩有13位姨太太,为了方便与各位太太会面,并避免她们之间的醋意,想了一个好办法,安装了当时西方最先进的通话设施——一座大德律风,用十三根电线通向各房,只要认定门子,就可以召唤各位太太,声音清楚,省去了不少口舌,在和乐堂现在还可以见到当时的铜管和铜线,一楼7间现用琴、棋、书、画修饰其内。 我们现在到的地方是“楠木厅”,俗称边厅,建筑全部用楠木构筑,大家在这里可以嗅到楠木特有的香味,堪称厅中的精品。据说这是当时深得胡雪岩宠爱的“螺蛳太太”住的地方。楠木厅的对面是小厨房,陈设有灶台和厨房必备用具,还有灶神。参观完生活居住区,我们又回到中轴区,进入第二进院子,走过照厅,正厅百狮楼就在眼前,此厅是待客、迎宾、议

上海宋庆龄故居导游词_导游词

上海宋庆龄故居导游词 上海宋庆龄故居位于淮海中路1843号,是一幢红瓦白墙的小洋房。这幢房子原是一个德国人的私人别墅,从1948年到1963年,宋庆龄在这里工作、生活达20xx年之久。下面是带来的上海宋庆龄故居导游词,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上海宋庆龄故居导游词 进了宋庆龄故居的大门,映入眼帘的是长廊,穿过长廊,就来到了大草坪,草坪上种着一棵古槐,名叫“凤凰国槐”它西面的树枝很高,东面的树枝很低,看起来很像一只凤凰,所以取名为“凤凰国槐”,它还曾被雷电劈过。再向前走就是人们期待已久的宋奶奶住的地方,一进大门就是客厅,客厅是商议事情的地方,宋奶奶每次都把正对门的座位让给客人坐,表示对客人的尊重。宋奶奶也非常喜欢运动,她把康乐棋看成一种运动,经常和工作人员打康乐棋。 再往楼上走就是书房、卧室和小厨房,宋奶奶经常和佣人一起做夜宵。我们再下楼往里走就是一个四合院,四合院里有西府海棠,西府海棠的花有淡淡的香味,而别的海棠却没有,在北京只有六棵。在四合院的中间立着一个剑石,它很像一把剑,所以称剑石,起镇宅辟邪的作用。我们出了大楼映入眼帘的是岁岁平安石,一块太湖石上写这四个大字,表示长寿的意思。岁岁平安石的上面就是瑰宝亭,亭上的梅花图案象征着宋奶奶高尚的品格。再往前走,就是宋奶奶生前十 1 / 5

分喜欢的老石榴桩景,他现在仍开花结果,一九八八年被誉为国宝盆景。它的上面是接福石,一块石头上写着篆书“接福”二字,宋奶奶每次接待客人时都要请客人在这里照相留念。 不知不觉地就结束了这次游览,我真是恋恋不舍,这里不仅环境优美,还记载着宋奶奶伟大光荣的一生,值得大家去参观参观。 篇二:上海宋庆龄故居导游词 在上海宋庆龄故居里,曾经住过一代伟人—宋庆龄。她是伟大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战士,举世闻名的二十世纪的伟大女性。 4月23日,我们四年级同学到上海宋庆龄故居进行了实践考察活动。导游阿姨先带我们来到了后院,我们看到首先的是一群象征和平的鸽子。旁边是一个车库,这里停放着斯大林赠送的一辆“吉姆”牌轿车。 接着,我们来到了花木茂盛的花园,周围有常青的香樟树掩映,环境优美清净。从这里看,这幢洋房是一艘船型真是美丽至极。 参观了花园后,我们又来到了宋奶奶的卧室。过厅墙上挂着徐悲鸿赠送的"奔马"国画,还有宋奶奶去世后,黛丝·雅斯巴为她画的素描。进入客厅后,我们能看见北面墙上挂着孙中山先生的遗像,南面墙上挂着毛泽东主席1961年来此看望她时的留影。客厅对面是餐厅,在这间陈设简朴的小餐厅里,宋庆龄还宴请过来访的贵宾。导游阿姨又带我们来到了楼上,卧室内的一套藤木家具是宋庆龄结婚时父母送2 / 5

胡雪岩故居导游词稿

胡雪岩故居导游词稿 引导语:胡雪岩故居从建筑到室内家具陈设,用料之考究,堪称清末巨商第一宅。下面是小编收集的胡雪岩故居导游词稿,希望对大家有用。 【胡雪岩故居导游词稿一】嗨,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胡雪岩故居,我是担任本次讲解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小林。 胡老先生是杭州人,在1878年创建了胡庆余堂。被人们称为“红顶商人”。之后,他就建造了这间院子。胡雪岩故居占地面积亩,建筑面积5818平方米,造价据说耗费50万白银以上。 首先我们来到的是西边的轿厅,这里门扩五开间,高大空敞,华贵气派。你瞧,轿厅门楣还悬挂着那闪闪发光的金色大匾:经商有道。 然后让我们看一看胡老先生会客的地方吧。来到碧延堂,映入眼帘的就是那些木雕、石雕、砖雕、堆雕、彩画……无奇不有,无品不精。这仿佛能让你看到那红顶商人与达官贵人们洽谈政事的样子呢! 故居中最让人流连忘返的无疑是芝园了,看,明廊暗弄、小桥流水、亭台楼阁、庭院天井、峭壁假山、精雕门楼……还有那成群结队的大大小小的鱼儿们畅游在一汪池水中。这真是一幅美不胜收的画卷啊!

1885年,曾经富甲一时的胡雪岩在贫困潦倒下,结束了传奇的一生。随后,故居日渐破败,文物建筑受到严重破坏。XX年1月20日,胡雪岩故居经500多名能工巧匠16个月的日月施工后,正式对外开放。故居经过测绘、考古、设计和维修,才基本再现了120年前故居的风采,呈现给大家。 谢谢大家的光临,能抽空参观胡雪岩故居,再见! 【胡雪岩故居导游词稿二】各位游客你们好: 现在大家来到的是“江南药王”胡雪岩的故居。胡雪岩名光墉()杭州人。因力助左宗棠有功受朝廷嘉奖,封布政使衔,赐红顶戴、紫禁城骑马。除经营钱庄外兼营粮食、房地产、典当还进出口军火、生丝等后又创办胡庆余堂国药号成为富甲一时的红顶商人。 胡雪岩故居建于同治十一年(1827)占地亩,建筑面积为5800多平方米。宅内有十三楼,建筑构思巧妙,芝园中的假山参照了杭州飞来峰的形势;建筑工艺精致,砖雕、木雕、石雕、灰雕无品不精;建筑用材讲究,大量选用紫檀、楠木、银杏、榉等高档木材。全宅铜铸件就重达10余吨,竭尽豪华,堪称清末巨富第一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胡家子孙将故居抵债给他人,解放后又曾做过学校、工厂和居民用房。因缺乏保养,建筑日渐破败,1999年XX年底,杭州市政府拨款,由杭州市文物保护所完成了故居的修复,于XX 年1月20日正式对外开放

杭州胡雪岩故居导游词

( 浙江导游词)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BH-027293 杭州胡雪岩故居导游词Tour guide of Hu Xueyan's former residence in Hangzhou

杭州胡雪岩故居导游词 胡老先生是杭州人,在1878年创建了胡庆余堂。被人们称为"红顶商人".之后,他就建造了这间院子。胡雪岩故居占地面积10.8亩,建筑面积5818平方米,造价据说耗费50万白银以上。 首先我们来到的是西边的轿厅,这里门扩五开间,高大空敞,华贵气派。你瞧,轿厅门楣还悬挂着那闪闪发光的金色大匾:经商有道。 然后让我们看一看胡老先生会客的地方吧。来到碧延堂,映入眼帘的就是那些木雕、石雕、砖雕、堆雕、彩画……无奇不有,无品不精。这仿佛能让你看到那红顶商人与达官贵人们洽谈政事的样子呢! 故居中最让人流连忘返的无疑是芝园了,看,明廊暗弄、小桥流水、亭台楼阁、庭院天井、峭壁假山、精雕门楼……还有那成群结队的XX小小的鱼儿们畅游在一汪池水中。这真是一幅美不胜收的画卷啊! 谢谢大家的光临,能抽空参观胡雪岩故居,再见! :杭州胡雪岩故居导游词 各位游客你们好: 现在大家来到的是“江南药王”胡雪岩的故居。胡雪岩名光墉(1823-1885)杭州人。因力助左宗棠有功受朝廷嘉奖,封布政使衔,赐红顶戴、紫禁城骑马。

除经营钱庄外兼营粮食、房地产、典当还进出口军火、生丝等后又创办胡庆余堂国药号成为富甲一时的红顶商人。 胡雪岩故居建于同治十一年(1827)占地10.8亩,建筑面积为5800多平方米。宅内有十三楼,建筑构思巧妙,芝园中的假山参照了杭州飞来峰的形势;建筑工艺精致,砖雕、木雕、石雕、灰雕无品不精;建筑用材讲究,大量选用紫檀、楠木、银杏、中国榉等高档木材。全宅铜铸件就重达10余吨,竭尽豪华,堪称清末中国巨富第一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胡家子孙将故居抵债给他人,解放后又曾做过学校、工厂和居民用房。因缺乏保养,建筑日渐破败,1999年-20xx 年底,杭州市政府拨款,由杭州市文物保护所完成了故居的修复,于20xx年1月20日正式对外开放 故居大门外的这条石板古巷,原为元代省府宝藏的所在地,因此取了一个象征财富的街名叫“元宝街”。故居总平面呈长方形,内部分为三条轴线;待客议事的中轴区,芝园观赏游玩的西轴区,生活居住的东轴区。进入正门,穿过门楼,来到轿厅,此”亭为中轴区的第一进,是客人停轿等候的地方。厅上所挂的分别为"奉扬仁风”“经商有道”、“乐善好施”、“勉善成荣”“承恩天赐”五块牌匾,其中“勉善成荣”匾是同治皇帝所赐的御匾。厅中还象征性的陈列了两座清式的轿子。 走过轿厅正对面是一座雕刻精美的砖雕门楼,上刻“修德延贤”意在勉励后代。我们向右拐,参观一下东部生活居住区,穿过明廊暗弄,来到融冬院,俗称花厅1,这是当时私下称的“角落里的姨太太”住的地方,庭院空间虽不大,但造园手法高超,小桥流水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与融冬院相连的是颐夏院,又叫花厅2 ,厅内陈设的家具精致舒适,厅外

什刹海导游词

什刹海导游词 俗话说“先有什刹海,后有北京城”,又被称为“后海”的北京什刹海历来是老北京人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因其环境优美,且民俗风韵十脚,两百余年来吸引了众多的官宦、名家甚至方外之人来此或修府第,或建庙宇,更为什刹海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现而今,北京的城市味越来越浓了,能看到老北京旧时民风的地点也越来越少了,可就在这什刹海,还是可以听到秋日里清脆的虫鸣,还是能能看见老北京四合院建造群的缩影,还是可以咀嚼京味文化旅游节就要在这个地方开幕了。“游什刹海,看老北京”,品茗、荡舟、游王府、逛胡同,更有那纯正的京腔京韵,使什刹海大放异彩。 宋庆龄故居 醇亲王府醇亲王府位于后海北岸,府邸分为正院、住院、花园及马圈四部分。另外在府后建有醇贤亲祠堂一所,占地共约八十余亩。特别是府内的西花园有着相当悠久的历史。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先生故居就建在醇亲王府的西花园,她在这个地方工作、日子了18年,给这座古色古香的园林留下了许多痕迹,增添了很多亮色。 康熙年间,明珠的府邸花园正是坐降于此。园中假山、竹林、小桥错降有致,南楼前临水有“明开夜合”树七株,其中两株二百余年前的古木,据说是明珠长子纳兰性德亲手所植。年轻的纳兰性德常常邀集北京的文人名士相聚于此吟诗填词,今日立身树下,思古之情油但是生,眼前宛然人影依稀,耳畔边似回响着当年的唱吟之声,“阶前双叶合,枝叶敷华荣”。后来明珠获罪,这府花园又被和坤所占,嘉庆即位后,花园和附近的府邸一起被赐予成亲王,并特许成亲王引后海水入园。如今我们看到的“恩波亭”算是成亲王时修筑的,平安石上“岁岁平安”四字便出自成亲王之手。光绪年间,这座府邸又赐给了“光绪”的生父醇亲王,其在成亲王府的基础上添改修缮,建成醇亲王府。 今天,醇亲王府差不多成为什刹海边的一道风景线,众多的游人慕名前来,只为心中那一份对历史的眷恋和对古迹的景仰。 梅兰芳故居 梅兰芳先生一生中的最后10年是在什刹海西北隅护国寺街9号度过的,这是一座典型的北京四合院,占地716平方米。现在已成为人们缅怀大师的观光景地。 这是一座两进的北京小四合院。共有房屋37间。现有馆藏文件3万余件。正院保存故居原貌,会客厅、书房、卧房和起居室内的各项陈设均按梅兰芳生前日子原状陈列。 郭沫若纪念馆 千竿胡同往北大约30来米,前海西街18号,这个地方便是一代文化名人郭沫若晚年居住过的地点。1963年秋天,郭沫若迁居此处,在什刹海西畔这座古朴的北京四合院里走完了人一辈子最后14个年头。 走进纪念馆,草地上,郭沫若的铜像安坐在藤萝架前,双手轻轻放在膝头、目光平静而坦然。驻脚绿荫下,闹市里久违的鸟鸣声,别绝于耳。 院内最为显眼的当数郭沫若夫妇亲手种植的银杏和牡丹,那些曾经与主人朝夕与共的一草一木,浸润在主人真诚与博大的情感世界中。人垂花门进四合院,东西两厢已辟为陈列室,以图片和实物展示着诗人、学者兼战士别平庸的一生。正房的客厅、办公室、卧房依旧是主人在世时的陈列。暖郎围绕小小的月季园,通向最北面的房间,正中的一间是郭沫若夫妇研磨书法的地点。伟人已去,故园依旧。一卷卷书稿,一幅幅书法佳作,保留着他的神韵。 广化寺 衣冠杂沓,车马骈阗的什刹海,历来是扎根皇城的佛教僧侣弘法结缘的首选之地。皆因梵刹林立,故名什刹海。什刹之一,饱经700年沧桑的佛门古刹广化寺,坐降在鼓楼后西侧后海北岸的鸦儿胡同31号。广化寺坐北朝南,东临银锭桥,西傍宋庆龄故居,占地1.38万平方米,拥有殿宇329间,分中、东、西三大院降。整座寺庙建造严谨,僧房毗连,形成

河坊街游记

河坊街游记 河坊街位于吴山脚下,吴山广场至中山中路段为步行街,青石板路面,路宽13米,其余路宽32米。这里特色小吃、古玩字画、商铺云集。老字号、杭州特色各类店铺约有一百余家。河坊街于2002年十月开街,改建后的河坊街体现了清末民初风貌,重在突出文化价值,营造以商业、药业、建筑等为主体的市井文化,保持其历史的真实性、文化的延续性和风貌的整体性,同时确定河坊街为步行街。 久未放晴的天空,在周三杭城的喧嚣热闹里,慢慢开出了笑容。我们一行人跟随李老师游览了现代与古朴融合的河坊街。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巍峨的吴山天风,虽然春寒料峭,却未挡住周围青翠植物生机黯然的勃发成长。也许,做人也当如此,外部恶劣条件我们无法抉择,但是我们可以尽自己所能绽放在严寒的枝头。 走过熙熙攘攘的吴山广场,是一排排放着民间工艺制品的商铺。当历史和商业照面,民族文化和利益相结合,也就出现了现在这样繁华的旅游业和巨大效益的商业。当今社会,物欲横流,这样的抉择大概是顺应了潮流。孙先生说过,当今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市井文化的继承和流传借助了商业这个强大的媒体才得以发扬和创新。信手拈来的几件仿制工艺品,做工简单,却又不乏民族风味,细细看来总觉得缺了点什么。是一种求真求精的味道,还是我们快淡淡遗忘的手工艺文化呢?或许,这就是商业利益覆盖下的名族文化的弊端吧。 再往鼓楼方向走,几处收藏馆,几处百年老店,胡庆余堂、保和堂、方回春堂,都是知名度甚高的中药世家。很多人在匆匆忙忙的都是生活中,慢慢遗忘了中医的养生,当百病缠身的时候才想起自己不堪重负的身体。所以,很多时候不妨放慢脚步,补气养心。也许这里就是一处,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之处吧。 道路中间是铜像,是朱炳仁铜雕艺术博物馆栩栩如生的艺术成就。让我们领略了民间艺术的瑰宝同时,也不得不感叹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能工巧匠登峰造极的雕琢工艺。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再往前走就是南宋步行街,还有耳熟能详的鼓楼。青白色的砖,斑驳了多少年的历史,橙黄色瓦片走过了多少年的风霜,飞檐斗拱,勾画着几千年来中国古建筑的轮廓。冷暖色调相间,古朴与现代交织,带给我们很多启发与深思。 鼓楼附近,还有几处名人的故居。清末红顶商人胡雪岩的宅邸就是代表性的建筑。曾有人评说胡雪岩故居是富有中国传统建筑特色又颇具西方建筑风格的美轮美奂的宅第。我想,从富甲一方的商业巨头到穷途末路的衰败,这其中包含了多少惊心动魄的争斗与勾结。从它的窗光水影里,从不同角度,可以感受到不同的东西,政治的、经济的、文化艺术的,留给我们许多有益的思考。 斯人已逝,其物犹存。历史不断的更迭变迁,前人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民族历史积淀。对我们来说不仅仅要珍惜保护这一份历史文化遗产,而且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继承去创新。将民族文化作为自己设计的不竭的动力与源泉,在不断的启发中进步完善。作为后人,民族历史文化给我们的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吧。

什刹海的导游词

什刹海的导游词 俗话说“先有什刹海,后有北京城”,又被称为“后海”的北京什刹海历来是老北京人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因其环境优美,且民俗风韵十足,两百余年来吸引了众多的官宦、名家甚至方外之人来此或修府第,或建庙宇,更为什刹海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现而今,北京的都市味越来越浓了,能看到老北京旧时民风的地方也越来越少了,可就在这什刹海,依然能够听到秋日里清脆的虫鸣,依然能能看见老北京四合院建筑群的缩影,依然能够咀嚼京味文化旅游节就要在这里开幕了。“游什刹海,看老北京”,品茗、荡舟、游王府、逛胡同,更有那纯正的京腔京韵,使什刹海大放异彩。 宋庆龄故居 醇亲王府醇亲王府位于后海北岸,府邸分为正院、住院、花园及马圈四部分。另外在府后建有醇贤亲祠堂一所,占地共约八十余亩。特别是府内的西花园有着相当悠久的历史。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先生故居就建在醇亲王府的西花园,她在这里工作、生活了18年,给这座古色古香的园林留下了许多痕迹,增添了不少亮色。 康熙年间,明珠的府邸花园正是坐落于此。园中假山、竹林、小桥错落有致,南楼前临水有“明开夜合”树七株,其中两株二百余年前的古木,据说是明珠长子纳兰性德亲手所植。年轻的纳兰性德常常邀集北京的文人名士相聚于此吟诗填词,今日立身树下,思古之情油然而生,眼前仿佛人影依稀,耳畔边似回响着当年的唱吟之声,“阶前双叶合,枝叶敷华荣”。后来明珠获罪,这府花园又被和坤所占,嘉庆即位后,花园和附近的府邸一起被赐予成亲王,并特许成亲王引后海水入园。现在我们看到的“恩波亭”就是成亲王时修建的,平安石上“岁岁平安”四字便出自成亲王之手。光绪年间,这座府邸又赐给了“光绪”的生父醇亲王,其在成亲王府的基础上添改修缮,建成醇亲王府。 今天,醇亲王府已经成为什刹海边的一道风景线,众多的游人慕名前来,只为心中那一份对历史的眷恋和对古迹的景仰。 梅兰芳故居 梅兰芳先生一生中的最后10年是在什刹海西北隅护国寺街9号度过的,这是一座典型的北京四合院,占地716平方米。如今已成为人们缅怀大师的观光景地。 这是一座两进的北京小四合院。共有房屋37间。现有馆藏文件3万余件。正院保存故居原貌,会客厅、书房、卧室和起居室内的各项陈设均按梅兰芳生前生活原状陈列。 郭沫若纪念馆

参观宋庆龄故居有感

今天,我和同学一起参观了宋庆龄故居,它坐落在徐汇区淮海中路1843号。远远的就可以看见门的右侧写着“宋庆龄故居”五个大字,我在门前拍了一张照片。 走到门里,右边立宋庆龄故居的游览图。宋庆龄故居占地面积4300多平方米,分为前花园,主楼和后花园。现在前花园的右边是文物馆,左边是游客服务中心。 在文物馆前我看到了宋庆龄的坐像,雕刻得很逼真。文物馆里陈列着宋庆龄的生平事迹、她生前的照片和用过的物品。在这里我了解到:她在1893年1月27号生于上海,1907年,宋庆龄15岁时和妹妹宋美龄一起赴美国留学,六年后大学毕业回国。1915年与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结婚。1893年6月4日在北京逝世。 参观完“宋庆龄文物馆”后,正好有个讲解员走过来了。她带我们游览了主楼。主楼为一幢乳白色船形的假三层西式楼房,建筑面积有700平方米,宋庆龄于1948年底迁到这里居住。1981年10月,故居被列为上海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故居内的陈设保持宋庆龄生前原样。进入主楼,一眼就可以看见,在门右边的笼子里有很多鸽子。据说宋庆龄很喜欢小动物,生前她养了一群和平鸽,现在笼里的鸽子就是它们的后代。主楼地层为客厅、餐厅、书房。客厅西面的餐厅里着她个人生活经历中的重要纪念品和各国友人赠的珍贵礼品。二楼是宋庆龄的卧室、办公室和保姆李燕娥的卧室。室内的一套藤 木家具是宋庆龄结婚时父母送给她 的嫁妆,沙发和茶几是孙中山先生使 用过的。书桌上放着她生前使用过的 文具用品。楼前是草坪,楼后是花园, 周围有常青的香樟树掩映,环境优美 清净。 宋庆龄奶奶奋斗的一生。充满了 爱和信仰,令我感触至深。宋庆龄奶 奶那动人心弦的伟大业绩,深深地留 在我的脑海里。她把中华民族的命运 和安危与自己紧紧相连,我们一定要 向她学习。

杭州胡雪岩故居导游词3篇

杭州胡雪岩故居导游词3篇 胡雪岩故居,位于杭州市河坊街、大井巷历史文化保护区东部的元宝街,建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胡雪岩事业的颠峰时期,当时豪宅工程历时3年,于1875年竣工。下面是杭州胡雪岩故居导游词,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杭州胡雪岩故居导游词 嗨,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胡雪岩故居,我是担任本次讲解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小林。 胡老先生是杭州人,在1878年创建了胡庆余堂。被人们称为"红顶商人".之后,他就建造了这间院子。胡雪岩故居占地面积10.8亩,建筑面积5818平方米,造价据说耗费50万白银以上。 首先我们来到的是西边的轿厅,这里门扩五开间,高大空敞,华贵气派。你瞧,轿厅门楣还悬挂着那闪闪发光的金色大匾:经商有道。 然后让我们看一看胡老先生会客的地方吧。来到碧延堂,映入眼帘的就是那些木雕、石雕、砖雕、堆雕、彩画......无奇不有,无品不精。这仿佛能让你看到那红顶商人与达官贵人们洽谈政事的样子呢! 故居中最让人流连忘返的无疑是芝园了,看,明廊暗弄、小桥流水、亭台楼阁、庭院天井、峭壁假山、精雕门楼......还有那成群结队的大大小小的鱼儿们畅游在一汪池水中。这真是一幅美不胜收的画卷啊! 谢谢大家的光临,能抽空参观胡雪岩故居,再见!

篇二:杭州胡雪岩故居导游词 各位游客你们好: 现在大家来到的是"江南药王"胡雪岩的故居。胡雪岩名光墉(1823-1885)杭州人。因力助左宗棠有功受朝廷嘉奖,封布政使衔,赐红顶戴、紫禁城骑马。除经营钱庄外兼营粮食、房地产、典当还进出口军火、生丝等后又创办胡庆余堂国药号成为富甲一时的红顶商人。 胡雪岩故居建于同治十一年(1827)占地10.8亩,建筑面积为5800多平方米。宅内有十三楼,建筑构思巧妙,芝园中的假山参照了杭州飞来峰的形势;建筑工艺精致,砖雕、木雕、石雕、灰雕无品不精;建筑用材讲究,大量选用紫檀、楠木、银杏、中国榉等高档木材。全宅铜铸件就重达10余吨,竭尽豪华,堪称清末中国巨富第一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胡家子孙将故居抵债给他人,解放后又曾做过学校、工厂和居民用房。因缺乏保养,建筑日渐破败,1999年-2000年底,杭州市政府拨款,由杭州市文物保护所完成了故居的修复,于2001年1月20日正式对外开放 故居大门外的这条石板古巷,原为元代省府宝藏的所在地,因此取了一个象征财富的街名叫"元宝街"。故居总平面呈长方形,内部分为三条轴线;待客议事的中轴区,芝园观赏游玩的西轴区,生活居住的东轴区。进入正门,穿过门楼,来到轿厅,此"亭为中轴区的第一进,是客人停轿等候的地方。厅上所挂的分别为"奉扬仁风""经商有道"、"乐善好施"、"勉善成荣""承恩天赐"五块牌匾,其中"勉善成荣"匾是同治皇帝所赐的御匾。厅中还象征性的陈列了两座清式的轿子。 走过轿厅正对面是一座雕刻精美的砖雕门楼,上刻"修德延贤"意在勉励后代。我们向右拐,参观一下东部生活居住区,穿过明廊暗弄,来到融冬院,俗称花厅1,这是当时私下称的"角落里的姨太太"住的地方,庭院空间虽不大,但造园手法高超,小桥流水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与融冬院相连的是颐夏院,又叫花厅2 ,厅内陈设的家具精致舒适,厅外环境优雅。看过了两座花厅,穿过一个小门,沿曲廊来到鸳鸯厅,此厅因南北建筑结构不同,故称

2018年老舍故居导游词-范文word版 (11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老舍故居导游词 篇一:老舍导游词 zJefa “老舍纪念馆”导游词 【导游词开场白。“女士们先生们,早上好。。。。。。”】 老舍故居,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西街丰富胡同19号。老舍在北京解放前后住过的地方共有十处 , 其中解放前九处 , 解放后一处。乃兹府丰盛胡同 10 号(今灯市口西街丰富胡同 19 号)是解放后居住的地方,直至辞世 , 老舍先生在这里住的时间最长,人生成就最辉煌。 【导游词衔接。“游客朋友们对老舍先生有多少了解呢。。。。。。”】 老舍,生于1899年,于1966年辞世,中国现代作家、戏剧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先生在大杂院里度过了艰难的幼年和少年时代,这使他从小就深知城市贫民的生活并受到大杂院里传统艺术的熏陶。 老舍先生“生在北京,长在北京,死在北京,他写了一辈子北京,老舍和北京分不开,没有北京,就没有老舍。” 老舍在北京解放前后住过的地方共有十处,其中乃兹府丰盛胡同 10 号(今灯市口西街丰富胡同 19 号),属解放后久居的地方,直至辞世 , 老舍先生在这里住的时间最长,人生成就最辉煌。 【导游词。“下面向各位朋友详细介绍老舍纪念馆。。。。。。”】 现纪念馆所在的“ 老舍故居” 是北京市人民政府 1987 年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 , 也就是老舍先生 1950 年由美国归国后,自己花钱,我记忆中是用100匹布买下了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乃兹府丰盛胡同 10 号的一个普通的四合小院。 【导游词。“大家看,这就是老舍故居的正门,门口的竖匾已经经历了上百年。。。。。。”】作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的“老舍故居”,是座普通的北京四合院,硬山隔檩,纯木结构,整个院落布局紧凑。正门坐西朝东,灰瓦门楼,门扇为黑漆油饰。 【导游词。“大家跟我来,走进大门。。。。。。”】

宋庆龄故居全程讲解词(7.9)

上海宋庆龄故居全程接待讲解词 第一参观点:纪念广场 欢迎各位来到上海宋庆龄故居参观!宋庆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名誉主席,我国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夫人,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国际和平运动的倡导者。她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毕生致力于人类的进步事业,被誉为二十世纪的伟大女性。 上海宋庆龄故居是宋庆龄长期生活的地方和从事国务活动的重要场所。她曾在这里进行各种国务活动,经常会晤和宴请来访的各国贵宾,积极促进中外交往,维护国际正义。1981年宋庆龄在北京去世后,这里作为她在上海的故居供人们瞻仰。2001年经国务院批准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们现在所在的是故居的纪念广场。这尊宋庆龄的全身坐像是在2003年为纪念宋庆龄诞辰110周年雕刻的,它选用北京房山一整块五吨重的上等汉白玉雕刻而成。雕像体现了宋庆龄居住在这里时六十岁左右的年龄特征以及她在家里的形象,充分表现了宋庆龄高贵、典雅的气质同时又让人感到和蔼可亲。雕像放置在纪念广场中央,与文物馆一起组成一个纪念小区,人们可以在此开展各种纪念活动。 第二参观点:文物馆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宋庆龄文物馆。 这里留下的文物和发生的故事真实地记录着宋庆龄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见证了她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建设,为保卫世界和平,为人类进步事业所做出的不朽贡献。 一、留学海外心系祖国 十九世纪末的中国,在西方列强的欺凌和清王朝的腐朽统治下,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之中,民族危亡,民不聊生。1893年1月27日宋庆龄出生于上海的一个基督教家庭。她的①父亲宋耀如,是海南文昌人,早年曾在美国谋生,并进入教会学校读书,后来作为一名传教士被派遣回上海传教,②这是宋庆龄保留的父亲使用过的书籍。机遇和不懈的努力使他积累了丰厚的财产。他是最早追随孙中山先生的民主革命者之一,经常资助孙中山的革命事业。 ③宋庆龄的母亲倪桂贞,是明代著名科学家徐光启的后裔,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也是一位严格而开明的母亲,她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会说英文,会弹钢琴,还曾在上海的一所女子中学里担任数学教师,是一位有知识有文化的新时代女性。 虽然家境富裕,但思想进步的父母,对宋庆龄及她的姐弟从小就进行严格的教育,注重培养他们节约意识、吃苦耐劳的品德,并为子女们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④这是少年时期的宋庆龄。七

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

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 博物馆、纪念馆等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的场所,拥有浓烈的地方特色。而博物馆的建筑造型也是当地文化的极致体现,反映了当地独特的风俗文化。以下是给大家带来的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的详细介绍。 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是宋庆龄长期居住和生活的地方。1949年春宋庆龄入居此处,在此迎来了上海的解放。1949年8月,宋庆龄就是在这里欣然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邀请,北上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参与制定建国大政方针,并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建国以后,她经常在此寓所会晤和宴请来访的各国贵宾,积极促进中外交往,维护国际正义。她所创建的新中国妇幼文化福利事业和对外宣传刊物也都是在这里酝酿、筹划的。1981年宋庆龄在北京去世后,这里作为她在上海的故居供人瞻仰。2001年6月25日,上海宋庆龄故居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纪念馆简介 概述 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位于淮海中路1843号 (原为林森中路1803号 ) ,占地面积4333平方米,一幢乳白色假三层建筑座落于院子中央,前后是花园,四周围绕着30多株百年香樟,葱茏苍翠,四季常青。主楼室内布置朴素典雅,花园环境优雅宁静。观摩于一间间展厅件件珍贵陈设,漫步于这静静的花园,仿佛仍能感受到宋庆龄的音容笑貌和不朽风范。 沿革

上海宋庆龄故居建设于1920年,曾多次易主,原是来华经营内河航运的希腊籍船主鲍尔的别墅,后转让给德国医生菲尔西里。1929年又为工商界人士朱博泉购得。抗战胜利后,朱博泉被控有附逆之嫌疑,财产为国民政府没收,此房先由蒋纬国居住,后又为中央信托局招待所。1945年抗战胜利后宋庆龄因将莫利爱路29号寓所移赠国民政府以作孙中山纪念地之用,且暂居的寓所较为简陋,根据蒋介石手谕,国民政府行政院将此房屋拨归宋庆龄使用,其产权亦归宋庆龄所有。1949年春宋庆龄从靖江路45号迁居此处,并在这里迎来了上海的解放。 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

胡雪岩故居解说词

胡雪岩故居解说词 胡家大宅一共占地10.8亩,将近7230个平方米,等会我们的 游览路线就是由东往西。下面是出guo的给大家的胡雪岩故居解说词,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胡家大宅一共占地10.8亩,将近7230个平方米,等会我们的 游览路线就是由东往西。首先第一部分东部内眷生活区,生活有胡雪岩的姨太太和小孩们,中间为接待办公区,是接待外来客人的,我们现在所处的为轿厅,当时就停主要的交通工具——轿子,给客人停轿落轿的地方,类似现在的私家车库。西部则为大花园,是主人休闲的场所。 下面我们来看胡家大宅的模型,胡家大宅有风水上的两个特点,一是门开的特别偏,特别小,我们刚是从这个小偏门进来的,一般古建筑处理手段是把大门开在中轴线上,加上主人又是胡雪岩这样的红顶商人,有钱有权有势,大门开大开的气派是完全符合他当时的身份的,但是我们看见大门是又偏又小,其实这是典型的一个杭派石库门,可能说到石库门,大家都想到上海,但是在杭派石库门的处理方法上,是有这一种处理方法就是又偏又小,小门代表了中国人比较内敛的思维方式,不露财不露富同时高深的白墙黛瓦,深藏于内的一个特色。 同时,这偏小的大门偏的方向是东南方,八卦里最后一个位就 是巽(xun)位,在第一个位置乾位的左手边一个位就是巽位,主文曲 星旺,预示着运势发达,官运亨通,现在杭州市政府的大门也是这样开的,所以这是传统的一种处理手段,但在西北角这是缺了一个角的,

关于这个有个传说,这是胡家的财位,但偏偏在这个财位,原有个小理发铺,老板非常有骨气,没有将这一小块地卖给胡雪岩。 但按当时胡雪岩的地位和权势,利用很强硬的手段想拿下来是非常容易的事情,但胡雪岩并没有为难人家,因为胡雪岩本身性格是个非常厚道,以和为贵,和气方能生财,于是就让他留了下来,这也成了胡雪岩命运上的一个破绽,就是因为缺了这一角,破了风水破了财水,因为中国古代人建房子讲究四合的,四四方方,把这四方的风水合到一起才能风声水起,发家致富。 轿厅 我们所处的原是胡家的轿厅,这是当年停轿、落轿的。特别要介绍这里的木材,是用银杏木建造而成,因为银杏木生长的非常的缓慢,几乎十年才长1cm,所以这些柱子全是千年以上的树龄,胡雪岩故居被称为“中国第一豪宅”,是因为木料非常的高档,像一会我们会看到红木中的鸡枝木、酸枝木,还有花梨、紫檀、金丝楠木,过了轿厅,看到中轴线上这就是二门,讲的就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这是江南园林常见的砖雕门楼,上面“修德严贤”这四个字是胡家家训,胡雪岩希望自己的子孙能够既德又贤,德才兼备,可惜这栋豪宅是被胡雪岩去世不久后,子孙以抵债的方式抵押出去的,300万元白银建的,1/30的价格,10万元白银就抵债抵给了当时的一位刑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文煜,文煜可能没多少人知道,但是他的儿女亲家一说大家都知道了,就是李鸿章。下面我们进入东部内眷生活区。

关于北京什刹海的导游词5篇

关于北京什刹海的导游词5篇 什刹海包括前海、后海和西海(又称积水潭)三个水域及临近地区,与“前三海”相呼应,俗称“后三海”。什刹海也写作“十刹海”, 四周原有十座佛寺,故有此称。清代起就成为游乐消夏之所,为燕京 胜景之一。什刹海景区的不少古建筑在北京城市建设发展史上及政治 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主要代表有恭王府及花园、宋庆龄故居及醇 王府、郭沫若纪念馆、钟鼓楼、德胜门箭楼、广化寺、汇通祠、会贤堂。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北京什刹海的导游词5篇范文,欢迎 借鉴参考。 关于北京什刹海的导游词5篇(一) 什刹海景区是指前海、后海和西海及其周边地区146.7公顷的范围,以什刹海命名,其四至范围大体是什刹海景区位于北京城区中轴 线的西北部,东起地安门外大街北侧;南自地安门西大街向西至龙头井 向西北接柳荫街、羊房胡同、新街口东街到新街口北大街,西自新街 口北大街向北到新街口豁口;北自新街口豁口向东到德胜门,由德胜门 沿鼓楼西大街到钟、鼓楼。景区中三海水面达33.6公顷(约占总面积 的23%)。 什刹海景区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有文物保护单位40余处,占西城 区的三分之一以上。历文上本地区曾建有王府、寺观、庵庙等多达30 余座,现仍尚存10几处。什刹海景区的不少古建筑在北京城市建设发 展史上及政治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主要代表有恭王府及花园、宋 庆龄故居及醇王府、郭沫若纪念馆、钟鼓楼、德胜门箭楼、广化寺、 汇通祠、会贤堂。 什刹海34公顷的水面十分自然地融入城市街区之中,依托水体, 还有湖岸的垂柳、水中的荷花等也成为什刹海频具特色自然景观。号

称“燕京小八景”之一的“银锭观山”在景区中具有典型意义。 什刹海地区的街巷结构最早形成于元代,区内不少建筑年代久远,具有北京传统建筑的典型特征。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己将该地区列为重 点保护的二十五个历史街区之一。此外,在本地区居住着的民民少则 居住了十几年、几十年,多则数代居住于此,形成了老北京淳朴热情 的邻里生活环境。 什刹海景区具有大量典型的胡同和四合院,如金丝套地区的大、 小金丝胡同,南、北官房胡同和后海北沿的鸦儿胡同以及白米斜街、 烟袋斜街等。依托胡同和四合院,什刹海地区自古以来就有许多富有 特色的民裕活动,如放荷灯、泛舟游湖、宴饮赏荷、冰床围酌、大阅 冰鞋等。至今,一些有生命力的民俗活动仍然在什刹海地区大量存在。如钓鱼、游泳、划船、赛艇、下棋、弹唱、消夏舞会等。“胡同游” 即活跃在这片得天独厚的自然人文环境中。 “什刹海水上游”采用长7米、宽1.7米,依清明上河图中船形 打造的古色古意的橹船作交通工具,从水路穿过银锭桥去宋庆龄故居、广化寺和恭王府花园。日落西山船行什刹海,游人点起纸河灯放入水中,灯浮水面沿船尾浮动,忽明忽暗灿烂一片,这一景象使人恍如回 到唐宋年间的西湖月夜。 关于北京什刹海的导游词5篇(二)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北京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xx。 以前的什刹海白天还是很清静的,但现在不同了。星巴克、烤肉季、客家人、茶马古道等餐厅在晚上依旧红火,而新开张的“九门小吃”因汇集了11家由于前门改造而一度告别的老字号小吃店,白天就

胡雪岩故居的考察与认识

胡雪岩故居的考察与认识 1胡雪岩故居的历史背景 胡雪岩(1823年~1885年),名光墉,是清末杭州最有影响力的红顶商人。他支持左宗棠收复新疆,兴办洋务,引进欧洲的设备和技术,推动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与对外交流。胡氏曾一度操纵着江浙金融业,丝茶百货业、医药业、并把势力渗入交通业、盐业、对杭州乃至浙江的近代经济及商业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胡雪岩斥资在杭州望仙桥元宝街营建宅邸,开始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安居工程,至光绪元年(1875年)建成。胡府西至袁井巷,东起牛羊司巷,北达望江路,建有13座楼和一座杭派园林——芝园(图1)。《清代七百名人传胡光墉传》记载:胡雪岩修建“第宅园圃,所置松石花木,备极奇珍。姬妾成群,筑十三楼以贮之。”还有史料说他“大起园林,纵情声色,起居豪奢,过于王侯,骄奢淫逸,大改本性。”他的豪宅可以说是海内一绝,坐北朝南,总平面为长方形,以中轴线为中心,共占地0.72平方米,约723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5815平方米,共计耗费白银十余万两,是杭州最大的带有园林的民居。然而光绪十一年(1885年),胡雪岩经营丝业失败,其在各地开设的阜康钱庄相继倒闭,破产后的胡雪岩于当年十一月抑郁而死。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其子孙将其旧宅抵债给刑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文煜,后又几其易主。 2胡雪岩故居的具体建筑 胡雪岩故居处于元宝街,这是一条百余米长的东西向街巷,就在吴山脚下鼓楼的不远处。据说这元宝街也是为这个宅子专用的一条巷子,巷子里面只有这一户人家。元宝街幽深狭长,全用青石板铺成,是目前杭州唯一一条用青石板铺设的街巷。据说元朝时这里建有宝藏库,又因为这街道中间高两头低,形状似元宝,因此而得名。走在青石板上,还可以在街的东西两端的石板上看到元宝的图案。房子处于这条街的南端,它的主轴线略偏东南,外围有着一道高约10m的高强壁垒。黛顶粉墙将这奢华的宅子与外界隔绝,既起到了森严的防护作用,挡火又防盗,保护着这木结构的房子,同时也体现了商人所谓“财不外露”,“肥水不外流”的思想。那江南罕见的基石高墙,那豪华的宅第,仰望一片天,或许当年胡雪岩抬头时会想到天有多高,心有多高。 房子大体为木结构,部分用石头搭建。但当你看到本应用于做名贵家具的红木被用来搭建的房子时,不得不咋舌。这个宅院的西部,有一个湖边的厅堂——延碧堂,就是用红木(酸枝)构建的豪华建筑。这名贵的红木,除了体现了主人雄厚的经济能力和高贵的地位,还有着良好的自然防火功能。除此之外,胡雪岩故居也很注意房子的防潮措施,据导游介绍,室内地面的最底下铺的是沙土,沙土上倒扣瓦盆,瓦盆上面才铺的石板地面,这样就能防止潮气上泛,我想这也是它能保存至今的重要原因之一。当然在保温隔热方面,胡府也有着很特别的做法——在屋顶椽子上面有蘑菇形的砖头。这样形成了一个空气隔离层,就能使房屋冬暖夏凉了。 胡府的正门是一个高大的杭式石库门,并不是太起眼,两扇黑漆的大门,光鉴照人。一进入宅子,就是一个小天井,两侧的墙上有着精美的砖雕装饰。由天井进入门楼,门楼分东、西两部分,东侧是两层楼房,是杂役的工作和居住场所,西侧是大门通向宅院中路的一个走道,做了一下过渡。 2.1胡府中部

胡雪岩故居导游词范文介绍

胡雪岩故居导游词范文介绍 胡雪岩故居,位于杭州市河坊街、大井巷历史文化保护区东部的元宝街,建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胡雪岩事业的颠峰时期,当时豪宅工程历时3年,于1875年竣工。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胡雪岩导游词范文介绍,供大家参考学习。 胡雪岩导游词1 一个双休日的下午,我和妈妈走进了距杭州吴山脚下不远处,目前杭州市区唯一保存的一条用青石板铺设的窄小的弄堂—元宝街,胡雪岩故居。没有走进这座建筑,就有了参观它的欲望。这种欲望,源于胡雪岩的传奇一生,源于“神州文化瑰宝,中国第一豪宅”称誉。我深深地为这位放牛娃出身的巨商富贾所震撼!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在短短十几年中驰骋商界,获得了巨大成功!而后,出人意料,一跃却又显赫政坛,慈禧太后赐皇马褂,允许其紫禁城骑马,一时间成为大清朝最富有的一品红顶商人!走进从外表看来并不豪华的石库门,映入眼帘的是用石板铺设的小天井,以这个天井为起点,在导游的引领下,我们开始了近一个小时的参观。 走出故居,脑海就像一台编辑机,将听到的、见到的,重新在头脑中回放,一座建筑,像是一座碑,刻勒着一个人、一个家

庭、一个家族乃至从中折射出一个民族与国家的一段历史。了解建筑主人的人品与性格。如此豪华气派、如此精巧的构思,让我惊叹不宜。对他的传奇故事也早有所闻。如今,在这个建筑中品味这个传奇人物,又有一番平时所不能体会到的感受。从当学徒开始,因聪慧和能说会道,升为跑街,进而开办了阜康钱庄。仅仅四五年时间,即迅速致富,成就了“红顶商人”美誉后,长袖善舞,在官场左右逢源,竟得到了既有红顶子,又赐黄马褂,达到了事业的最巅峰。然而,也就是短短的四五年时间,便迅速由盛而衰,落得个破产清账、朝廷查抄的局面。盛衰仓促,之间发生的故事。但不管怎么说,走进这座建筑,人们一定会对胡雪岩其人其事有更深的了解,更多的思考。 一个小时的参观,可以说是在匆忙中结束的,但胡雪岩和他的这座故居似乎透着一种余香,久久地在我的心间,我看到的不只是一种建筑,而是这座建筑之中的一种精神。 胡雪岩导游词2 今天,我和家人一起到胡雪岩故居参观。胡雪岩出生于杭州,是清朝著名的“红顶商人”。我以前就去过他创办的胡庆余堂国药号,那里挂着“诚信”、“戒欺”的牌匾,使用铜锅金铲制药,生产出了“人参再造丸”、“六神丸”等许多名药。虽然胡雪岩曾经非常富有,但最终却在穷困潦倒中死去。

宋庆龄故居考察报告

宋庆龄故居考察报告 篇一:参观宋庆龄故居有感 参观宋庆龄故居有感 四月5日,农历清明节,我们测控党支部来到了什刹海畔,参观 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荣誉主席宋庆龄同志的故居。有道是“国母故居赏海棠,绿叶无心花自香,后海恬静春光好,碧水温馨润红妆”。这座雅致的小居,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分外美丽。 当然,比西海棠的美景更重要的是这位曾经的中华民国第一夫人、 后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的生平展示。在展馆中,我们看到了许多未曾在课本中学到的关于宋庆龄同志的学习、工作、生活的痕迹。而这些点点滴滴更加深了我们对她的了解。比如,其中有斯大林赠送宋庆龄的轿车、周总理赠送宋庆龄乔迁此地之喜的画屏、宋庆龄同志与中华民国主席孙中山的结婚照,更有宋庆龄同志早年在威斯里安女子学院求学时登上校刊的照片,看着当年的她,也和现在处于大学中的我们一样,青春无限,朝气蓬勃。 也许当时的她,自己也没有想到,自己以后会成为孙中

山先生的 得力助手和亲密战友,会发起并组织了“保卫中国同盟”,支援抗日根据地和敌后游击区的抗日斗争,以及在新中国成立以后,致力于妇女、儿童的福利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但是,就是一步一步,坚持自己的信念的走下来,宋庆龄同志成为了在数千年的中国历史中,流芳千古,与国家兴亡息息相关的伟大的女人! ---------------Cao Hang 篇二:参观宋庆龄故居有感 参观宋庆龄故居有感 前年到北京出差之余,参观了位于后海的宋庆龄故居。故居原是好像是溥仪父亲载沣的王府,后由政府划拨改建,宋庆龄在此度过了人生的最后十九年。 故居里,绿树掩映着一座座青砖红墙的宅子,楚楚亭台楼榭,风景秀丽。时值深秋,故居内举办了菊展。菊花象征着高洁,与主人的品格相配。故居里有一座楼,是宋庆龄日常起居、办公、接待客人的地方,在生命的最后几天,起居室也成了抢救室。故居还有一个纪念馆,用图片展示了宋庆龄的一生。 小学时我读过一本书,叫《宋氏家族第一人》,讲他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