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市场准入与市场准入法律制度探析

市场准入与市场准入法律制度探析

市场准入与市场准入法律制度探析
市场准入与市场准入法律制度探析

市场准入与市场准入法律制度探析

暨南大学法学院戴霞1

[摘要] 市场准入是政府(或国家)为了克服市场失灵,实现某种公共政策,依据一定的规则,允许市场主体及交易对象进入某个市场领域的直接控制或干预。广义的市场准入包括一般市场准入、特殊市场准入和国际市场准入;狭义的市场准入或指一般市场准入,或指特殊市场准入,或指国际市场准入。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将市场准入进行不同的划分。市场准入具有多部门法属性。民商法、行政法、经济法、国际经济法等几个部门法共同调整市场准入关系,构成一个完整的市场准入法律体系。

[关健词] 市场准入一般市场准入特殊市场准入、国际市场准入

虽然目前国内外理论实践中频繁出现“市场准入(Market Access)”这个词汇,但是无论经济学界还是法学界对何为市场准入、市场准入的特征、市场准入的种类等基本问题并没有系统的研究。本文将对此作详细的介绍,一方面对市场准入的概念种类和法律制度等基本问题有个明确的界定和统一;另一方面为国内和国际市场准入法律制度的研究打下基础。

一、市场准入的概念与特征

正如博登海默所言,概念是解决法律问题所必需和必不可少的工具。没有限定严格的概念,我们便不能清楚地和理性地思考法律问题。近年来,“市场准入(Market Access)”一词日渐为人们所熟悉,频繁出现在我们的经济和日常生活中。2但是由于在国内外理论和实践中都没有对市场准入有一个明确、统一的定义。因此,对该词汇的使用出现泛化、甚至出现乱用、滥用的情况,所有与进入有关的都可用“准入”一词,3给市场准入及相关制度的研究造成混乱。因此,非常有必要在理论上给“市场准入”一词进行统一的界定,厘定其经济学及法学上的确切含义和范围,才能对市场准入及相关制度开展研究。

1戴霞,女,江苏泰兴人,暨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经济法、国际经济法

22005年4月15日10:05通过GOOGLE搜索“市场准入”,共约有2,060,000项符合 “市场准入”的查询结果。如“非公经济市场准入”、“食品安全市场准入”、“银行市场准入”“公路建设市场准入”、“放宽市场准入”等。

3如出现“猪肉的准入”、“人口准入”、“厕所的准入”“手机的准入”等。

(一) 市场准入的概念

1、市场准入的含义

(1)“市场准入”一词的含义

在80年代以前,尤其是在中国申请恢复关贸总协定之前,中国官方文件、理论学术界、汉语词汇中并没有市场准入这个词汇。“市场准入”,一词来源于英文“Market Access”,它是中国在申请恢复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谈判(GATT)过程中,理论和学术界介绍研究有关法律文件和他国的相关制度时逐渐翻译过来使用的。与中国有关的该词汇,最早出现在正式的法律文件中是1992年的《中美市场准入谅解备忘录》。此后该词汇被广泛运用于经济学界和法学界。

在英文中,1970年11月30日欧洲理事会(European Council)颁发的关于在欧共体内部煤炭产业中的批发贸易和雇佣问题的法律文件中曾提到“Market Access”。市场准入原则作为专门词汇来使用最早可见于上世纪70年代末所签订的多边和双边协议。如1979年的《国际橄榄油协议》和《澳大利亚——日本渔业协定》中就明确使用了“市场准入(原则)”(Market Access)一词。在美国国内的成文法中最早提到“Market Access”是在1982年的天然气法(Natural Gas Act);判例法最早提到是在1984年联邦国际贸易法庭对联邦国家贸易法庭对“澳大利亚肉类与牲畜公司诉布洛克案(Australian Meat and Live-stock Corporation,ET AL.,V.Block AL.,)的判决中。4而美国的参议员DanQuayle 早在1983年的文章《透视美国80年代的国际竞争和贸易政策》(Perspective: United States Intertional Competitiveness and Trade Polcies for the 1980S)中就使用了这一词汇。5

(2)市场准入的含义辩析

市场准入一词来源于英文“Market Access”或“Market Entry”,那么英文的原义是什么呢?英文中该词的产生是在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关税与贸易谈判过程中,发达国家为了实现全球的贸易自由化、打破各国贸易壁垒,要求各国开放本国市场,从而进入一国而使用的一个词汇。在WTO的有关谈判中,市场准入是指一方成员允许另一方成员的货物、劳务与资本进入本国市场的程度。市场准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其目的是向外国商人提供一个有益于鼓励贸易、投资和创造就业的商业环境。市场准入原则要求缔约国开放本国市场。关税和非关税贸易壁垒可用于限制准入。

虽然对市场准入的理解不同,但不外乎包括国际法意义和国内法意义上这两方面的内容:

4 见70/523/EEC,official journal L 267,10/12/1970 P.0018-0019

5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 and Business,Spring 1983

①国际法意义上的市场准入

目前对此没有统一的概念和解释,大多学者是立足于在某个具体的领域或条约而谈市场准入,如“服务贸易市场准入”、“农产品市场准入”、“中美市场准入协议”、“欧盟的市场准入”等等。实践中,目前西方国家主要使用在国际贸易领域中。目前有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解释:如Joel P.rachtman教授认为市场准入是:A、一国市场的自由度;B、实质上是国民待遇表现出来的自由市场准入;C、结果上是一国市场份额被瓜分的程度。6该观点有一定的代表性,欧洲及其他西方国家一些学者也持此观点。而日本学者石黑一指出,“市场准入”同当年的“非关税壁垒”一样,是一个非常巧妙的战略用语,“什么都成了非关税壁垒,因为没有概念的界定,以至出现概念范围无限扩大的现象”。7有的学者认为“市场准入”的概念极不明确,词义暧昧,以至国际上的许多通商问题专家都无法弄清其准确定义,这是有其险恶用心的,认为“市场准入”一词主要是为了配合美国的服务贸易战略而出笼的。正因为如此,所以有的学者深刻地指出,市场准入这个词汇创造者的战略意图是明确的,就是突破对方国民待遇原则的防线。即使一国实施了国民待遇,但只要外国的企业“在结果上”未能打入该国市场,或业绩不理想,均能以“市场封闭”为由而逼迫该国实施歧视本国,优待外国的“内外倒歧视”。因为“市场准入”不那么咄咄逼人,使人感到似乎有一种“排除市场参与障碍,鼓励竞争”的语义。其实质就是为本国企业打入对方市场鸣锣开道。8有的学者也将“Market Entry”(市场进入)与“Market Access ”一样都翻译为“市场准入”。美国政府推行Market Access Program (MAP),即“市场准入计划”,该计划曾被称为市场推进计划,隶属美国农业服务机构并使用商品信贷公司的基金。它帮助生产者、出口商、私人公司和其他为美国农业产品贸易组织进行融资推进的活动。9因此,国际法意义上的市场准入是指一国允许外国货物、技术、服务和资本参与国内市场的范围和程度。它体现的是国家通过实施各种法律和规章制度对本国市场对外开放程度的一种宏观掌握和控制。市场准入原则目前在世贸组织体系内是以成员方已经认可的市场准入特许和承诺为基础,而尚未赋予成员方要求其他成员方扩大市场准入范围和程度的权利。因此,严格意义上来讲,市场准入原则还不是WTO的一项基本原则。

在国际立法实践中,WTO文件中的《农业协定》和《服务贸易总协定》、《实施卫

6Joel P.rachtman,Trade in Financial Services under GATs,NAFTAand the EC :A Regulatory Jurisdiction Analysis,Columbia Journal of Transnational Law,1995,34colum。

7 石黑一宪:《乌拉圭回合后的问题》,社团法人日本调查研究所资料,1994年。

8 郑海东:市场准入下国民待遇原则的理解和应用,《财经研究》,2001第3期。

92003年11月克林顿在四川剑南春酒厂作了题目为《美国市场准入》的演讲。该演讲包括:中国白酒进入西方市场的文化障碍、中国白酒国际拓展的前景、中国商品进入美国的成功经验等三个方面。从内容看,市场准入也是指白酒如何进入美国市场的问题。

在线检索日期:2004年2月19日,网址:http;//https://www.doczj.com/doc/ee17243526.html,/mos/programs/map.asp

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直接使用了“市场准入”。WTO《农业协定》第三部分第4条标题即“市场准入”,还使用了“市场准入机会”的概念。市场准入的承诺体现在减让表中。《服务贸易总协定》第三部分第16条标题即为市场准入。从规定的内容看,WTO中的市场准入是指成员方在某些方面开放市场的承诺情况或不得维持或采取违背市场准入的措施。这些措施包括关税、数量、配额、垄断、专营服务、限制投资类型、投资方式等。即这些措施会影响市场准入或者说是构成了市场准入的壁垒。

②国内法意义上的市场准入,

国内法意义上的市场准入完全不于国际法意义上的市场准入,其使用争议较大,并没有统一。从字面理解,“市场准入”即是“准许进入市场”的意思,主要在经济学和法学领域使用。

经济学中的市场准入主要是从政府规制经济学的角度研究。它是政府规制的核心内容。政府对各种微观经济主体进入某些部门或行业进行规制,一是旨在将微观经济主体纳入依法经营、接受政府监督的范围;二是控制进入某些行业,主要是自然垄断领域及存在明显信息不对称部门的企业数量。因此,有的学者认为市场准入制度是国家对市场主体资格审核和确认的法律制度,包括市场主体资格的实体条件和取得主体资格程序条件,其表现是国家通过立法,规定市场主体资格的条件及取得程序,并通过审批和登记程序执行。10但是应注意的是市场准入包括市场进入但不能简单地等同于的市场进入。市场准入还包括与进入相关的各种制度。如市场开放度、进入市场的标准、市场的公平环境等。根据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勒的政府规制理论,所谓市场准入包括四个方面。第一是政府补贴要取消。第二是减少行政许可,第三是配套条件要公平。市场准入的最后一个问题就是价格。11即这四个方面都会影响市场准入。

在法学领域,市场准入较多由国际经济法、经济法等学者使用。在经济法领域,市场准入是作为市场主体规制法律制度的一个部分。12李昌麒主编的《经济法学》认为:市场准入制度是有关国家和政府准许公民和法人进入市场,从事商品生产经营活动的条件和程序规则的各种制度和规范的总称。市场准入制度体系包括一般市场准入制度、特殊市场准入制度、涉外市场准入制度。13从该书内容规定来看,主要是指针对市场主体(包括国内、国外)进入市场的条件和程序规

10 赵庆庆:市场准入制度理论基础的新视角。

在线检索日期:2005年3月18日,网址:http;//https://www.doczj.com/doc/ee17243526.html,/thesis/html/2004-12/13057.htm 11 转引自成思危:解析改善民企发展环境四大重点。在线检索日期:2005年8月18日,网址:http;//https://www.doczj.com/doc/ee17243526.html,/dynamic/classify.asp?page=2&cate=48&id=901

12如李昌麒主编的《经济法学》(2002年修订版)第二编“市场主体规制法律制度”的第八章即为“市场准入法律制度。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2年7月1日出版,目录第2页 。

13李昌麒主编:《经济法学》(2002年修订版),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2年7月1日出版,第149页 。

定,即主要是指工商登记和审批许可制度。中山大学的程信和也持类似观点。14有的学者对此持不同观点,认为企业设立登记不属于企业市场准入的范畴,认为企业市场准入的实质是国家对企业自由进入市场的限制。企业市场准入的形式和程序是特许或许可。15有的认为“作为市场主体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和要求,有赖于民商事法律制度的确认,并不属于经济法的作用范围”。16还有的学者认为,“市场准入制度是关于市场主体和交易对象进入市场的有关准则和法规,是政府对市场管理和经济发展的一种制度安排”,17即认为市场准入不仅限于市场主体进入市场,还包括交易对象进入市场。在国际经济法领域,市场准入的研究基本同于以上所述的国际层面的研究。主要是中国加入WTO后,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根据WTO 的要求研究本国和外国自由市场的开放问题。因此,国际经济法的学者研究的市场准入多指市场的开放及自由的情况、WTO有关市场准入的规定、一国市场准入的壁垒、国内外某个行业、产品、投资等对市场开放的情况等。如李金泽著的《跨国银行市场准入法律制度》18一书即论述了跨国银行市场准入的监管问题,颇具代表性。车丕照先生在《“市场准入”、“市场准出”与贸易权利》一文中认为:市场准入是指政府向外国商品(包括服务)和外国资本开放国内市场,以便利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市场准入是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所倡导的贸易与投资自由化的重要内容,世贸组织各成员通过各项协议和议定书的签署,已承担起市场准入的国际法义务。19他认为一国政府之所以会在市场准入方面承担法律义务,是因为该政府通过条约的缔结而对他国政府做出了允诺。此外,还有国际投资的市场准入、服务贸易的市场准入等文章和书籍不一而足。而在此,市场准入一般意义上是指一国允许外国货物、技术、服务和资本参与国内市场的范围和程度。它体现通过实施各种法律和规章制度对本国市场对外开放及其程度进行的宏观掌握和控制。

在立法实践中,我国目前并没有权威的、正式的法律文件明确市场准入的概念,但是在一些地方性和部门性的政策法规和领导人的讲话中经常出现“市场准入”一词。2000年10月1日实施的《公路建设市场准入规定》第三条规定:“公路建设市场准入是指对项目法人的资格审查和对从业单位的资信登记。资格审查

14程信和认为:市场准入实际上就是资格认定,法律上称之为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资格认定的做法,第一步是市场活动主体本身应当具备必要的条件,第二步是经国家有关主管机关批准或者核准,发放相关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关于程序,有的采取直接登记,有的采取先审批、后登记制。对外贸易中也碰到市场准入问题,许多商务谈判均要突破这一关。(参见程信和:《经济法与政府经济管理》,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5月1版,第257页。)

15 马跃进:企业市场准入制度的反思,吴志攀主编:《经济法学家》(2003),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年1月第1版,第571页。

16 赵万一:对经济法若干问题的重新思考 ,《现代法学》,2002年第4期。

17盛世豪:试论我国市场准入制度的现状与改革的取向,《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1年第3期。

18李金泽著:《跨国银行市场准入法律制度》,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3年12月第1版。

19车丕照:“市场准入”、“市场准出”与贸易权利,《清华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

是指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对进入公路建设市场的项目法人的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管理能力的审核确认。资信登记是指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对进入公路建设市场的从业单位的资历、能力和信誉的审核确认。”该规定在第二章还专门规定了“准入条件”。该规定是我国第一个关于某个行业领域市场准入的专门规定。其中的市场准入是指公路建设的主体资格和资信的审查和管理。2001年4月《国务院关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决定》第二条(四)第5项指出“规范中介机构的行为,实行中介机构市场准入制度”。2001年8月国家工商总局局长王众孚在一次北京举行的全国工商行政管理局长座谈会上表示,为适应中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要求,工商管理机关正进一步改革企业登记管理制度,在企业登记中,将取消外资企业与国内企业的差别待遇,实现企业登记的国民待遇;根据中国市场开放程度和步骤,适当放宽投资和经营限制,逐步取消部分行业和领域外商投资比例限制;采取审批与准则相结合的企业登记注册制度,以组织形式、责任形式为登记条件,统一规范外资企业、国内企业、个体私营企业的登记注册,建立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特别是要学会运用工商管理职能,依据世贸组织规则,保护国家的经济安全。20这里的市场准入明显是指工商管理登记。中国银监会2003年5月29日发布关于《调整银行市场准入管理方式和程序的决定》,是关于外资银行市场准入的重要文件。2003年10月14日《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指出:“放宽市场准入,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非公有制企业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与其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这里市场准入则不仅是指工商管理登记,而是指某个领域或行业的市场进入。2003年10月以后全国各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纷纷发布了改革市场准入、优化经济发展等的意见。其中2004年2月北京市的《改革市场准入制度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若干意见》中指出市场准入制度的改革以建设“高效、便捷的市场准入服务体系”为目标,逐步形成“科学准入、安全退出、互联审批、规范服务”的市场主体登记注册管理制度,为首都经济发展营造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环境。对北京市登记注册制度进行11项重大改革。这里的市场准入都还主要是指工商登记制度的改革。2005年5月29日我国首个以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主题的中央文件《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该《意见》不仅是关于非公有经济发展的的尚方宝剑,也是近年来关于放宽市场准入方面最为系统、内容最为丰富的重要政策规定。因此,从立法实践来看,市场准入除工商登记的一般性市场进入外,其范围已经扩大到平等参与市场竞争的实质上的广义上的市场进入。

20 国家工商总局:中国正加紧制定统一市场准入制度 ,新华网, 2001年8月09日。

综上可以看出,其实市场准入内容纷繁复杂,不同国家、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均会有不同的理解,如何给市场准入一个明确的定义,却要着重于研究者的研究范围和重点。21笔者认为市场准入制度作为一个新的课题,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其中必然存在有规可循的制度规则和体系。目前从理论和实践中的含义来看,它已不仅是早期的狭义上单纯的一个市场进入、一个企业的工商登记、一种标准,还涉及到广义上的一国的开放程度及测量、市场壁垒的设置、投资环境的改善、市场的监管、国家的微观管理与宏观调控等相互关联,内在有机联系的一个独立的制度。

(二)市场准入的概念和特征

笔者综合以上国内外理论和实践对市场准入的研究,分析市场准入内容的内在联系,结合本文研究的范围和重点,给市场准入下的定义是:市场准入是政府(或国家)为了克服市场失灵,实现某种公共政策,依据一定的规则,允许市场主体及交易对象进入某个市场领域的直接控制或干预。市场准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市场准入包括一般市场准入、特殊市场准入和国际市场准入三种类型,本文的定义即是指广义的市场准入。狭义的市场准入是或指一般市场准入,或指特殊市场准入,或指国际市场准入。由于不同类型的市场准入并不完全相同,均有各自的特点。因此,在论及市场准入时应明确是哪种类型的市场准入。

市场准入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市场准入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市场准入是国家或政府对市场进行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的重要手段。国家或政府机关是准许权行使的主体,他们通过立法或其他形式被授予准许权,可称为准许者。一个国家或政府有权对自己本国市场进入情况进行干预,开放多少由国家根据自己的政治、经济发展情况及国际上的承诺而定。市场准入的客体是各种经济主体(主要是企业)和交易对象,通常被称为被准许者。

第二,市场准入的动因是政府(或国家)为了克服市场失灵,实现公共政策。市场准入实质是对市场失灵的反应,是克服市场配置资源缺陷的一种不可或缺的制度安排。市场失灵表现出的自然垄断、外部性、信息不对称或不完全信息等也会反映在市场准入中,需要政府规制。如由于自然垄断行业特性,要求政府对该行业规定一些严格的准入条件,并限制一定行业中的主体资格和数目;政府可为外部性的企业制定较高的准入标准或通过准入保证现有企业正外部性,鼓励公共物品的生产。

21一些学者提出严格市场准入,另外一些学者提出放宽市场准入。其实严格准入与放宽准入两者并不矛盾,主要是宽和严的对象不同。前一种表达可以是针对社会性规制而言的,比如,严格按环境标准实行准入制度,严格食品市场进入市场;后一种表达则是指针对市场竞争结构而言的经济性规制。如放宽外资企业的市场准入,放宽非公有经济的市场准入。

第三,市场准入的主要依据是各种规则,明确规定限制被准许者的行为,如何限制以及被准许者违反规则将受到的各种制裁。这些规则可以是经济的也可以法律的。在国内市场准入中表现为各种法律、法规、规章和制度;在国际市场准入中表现为国际条约、双边协定及国际承诺。

第四,市场准入的对象是政府对拟进入市场的市场主体、货物、服务或资本等。市场准入的方式是通过是否允许进行直接控制或干预,通常表现为政府或国家对特定产业和微观经济主体进入市场的控制或干预及涉及环境、安全、生命、健康等行为的监督和管理。

第五,市场准入是一个综合的、动态的评价机制。一个产业、行业或国家市场准入的原则、范围、宽松程度、开放度受一国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和市场主体发育程度、国际参与度、决策者和社会对经济的认识程度、国家干预经济的水平以及政治和民主发展等因素的影响。由于这些因素经常的动态变化,加上市场的不确定性和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市场准入的规制亦始终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原来属于特殊市场准入领域的可能转变为一般市场准入领域,而不需要国家规制。如自然垄断行业随着技术的发展而成为非自然垄断从而要求政府放松规制,目前有的国家的电信业已完全放开。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原来没有纳入社会性规制的一些领域逐步为人们所重视从而需要政府的规制,如转基因食品的标准、环境保护企业标准等。

(三)市场准入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目前在我国的理论和实践中,不仅市场准入的概念没有统一,而且还经常与其他几个类似的概念相混同。因此,有必要进行区别,准确认识市场准入。

1、市场准入与市场进入

市场进入是指市场经营主体通过自身需要,进入其尚没进入的区域市场或新产业领域的行为和过程。市场进入包含着依附其身的市场客体—商品、投资或服务的进入。市场进入包括三层含义:一是现有企业生产的新产品或从事的新产业,表现为产业线的延伸或增加。此称为市场产业进入;二是现有企业产品由原有市场区域进入新的市场区域。此称为市场区域进入;三是新的企业在特定市场上产生。而市场准入的实质是政府对市场进入的管制。22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市场进入,虽然重点研究竞争状态下的市场进入,但从广义而言,政府规制也是市场进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3本文中市场准入中的“准”,是国家或政府的规制或干预,

22 王昌林、宣海林、郑鸣 :《我国市场准入秩序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经济参考研究》,2002年第53期。

23 “在进入壁垒中,规模经济是进入壁垒的一种很普遍的类型,除此以外,法律限制、进入的高成本、以及广告和产品差异也会形成进入壁垒。”“法律限制。有时,政府会限制某些产业的竞争。重要的法律限制包括专利、准入限制、关税与配额。”准入限制最典型的是在一些公用事业,政府往往授予他们在当地企业享有某种特许垄断权。见保罗·萨缪尔森 威廉·诺德豪斯著,萧琛等译:《经济学》(第16版)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1年3月第4版,第130页。

是对自由市场的经济自由失灵的克服,主要是针对法律限制方面,对于市场进入壁垒中的规模经济、进入高成本以及广告和产品差异等方面的进入壁垒,则不是研究的重点。随着新技术的发展,一些曾经的自然垄断行业变化为非自然垄断时,则从“准入”变为“进入”,政府不再对该行业进行规制。由于政府规制主要是以法律手段,而规制必须以经济规律为基础。因此,市场进入与市场准入是密切联系的,但是市场进入并不等于市场准入。简而言之,法律上的市场准入就是对市场进入的政府规制。如目前我国非公有经济主体可否进入尚未放开的自然垄断领域,就必须由政府颁布法律进行干预或控制,这就是市场准入,而作为非公有经济主体本身在许多已经放开的领域进入市场,对于非公有经济主体可以自由进入的领域已不用政府规制,这部分就属于市场进入。

2、企业市场准入与企业设立登记

企业市场准入是政府对已进入一般市场的企业是否可进入其他如自然垄断等特殊产业、区域市场的条件进行规制。其实质是对已设企业自由进入其他特殊领域市场的限制。企业设立登记是企业一般主体资格的取得,是一般市场进入的条件,是对所有企业开放的市场,是对企业一般权利能力的确认。一般来说前者是特殊市场准入,而后者是一般市场的进入。由于企业设立的一般条件规定也是国家对一个企业进入市场的基础条件的规定,该条件的宽严程度也是由政府规定的。因为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是天赋的,法律给以普遍的、一般的确认,而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从事经济活动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是由法律特别确认的,必须通过一定的程序获得,如登记、许可。因此,广义而言,企业设立登记也是一种政府对企业设立条件的规制。如我国企业法、公司法对企业、公司的设立都规定了一些严格的条件,如股东人数、资金、场地、形式等的限制,企业进入市场要经过工商登记。目前,在我国要成立无限公司则存在企业市场进入障碍。这些条件实质上也是政府根据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而进行的初始管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这种初始的基础的管制会越来越放松。如我国目前的企业登记,实现了从审批制向准则制的转变”。24如我国新近修订的公司法目前就设立“一人公司”这种主体作出规定,这样一人公司作为一种新的实体也就可以进入市场了。此外,由于我国目前工商行政部门在企业登记的内容和管理仍存在许多问题,仍需要大力进行符合市场经济的审批制度行政的改革。25它目前仍然是我国政府监管的部分内容,本文还是将其纳入企业市场准入中作为一般市场准入进

24刘玉亭在市场准入与公平竞争2005上海国际研讨会上发言指出我国将进一步强化市场主体登记机关的社会服务功能。在线检索日期:2006年2月24日,网址:http;//https://www.doczj.com/doc/ee17243526.html,/hdxw/news.asp?newsid=908 25 目前我国企业准入制度的法规主要体现在是企业登记制度上。如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手册》编委会编的《企业市场准入常用法律法规司法解释新编》一书的内容主要汇编了主体法律,如公司法、合企业企业法、外商投资企业法外,其他则是企业登记、注册管理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的汇编。(参见《企业市场准入常用法律法规司法解释新编》,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年2月第1版。)

行介绍。当然,从本质而言,作为企业设立登记的一般权利能力的确是属于民商法主体的研究范畴。企业市场准入的研究更多体现着国家对自由市场的干预,是经济法的研究范畴。有的学者反对把企业设立登记作为企业市场准入的范畴也是有一定道理。26如我国关于“非公有经济36条”是对放宽民营企业市场准入的重要规定。作为民营企业而言,其本身已符合企业或公司登记的条件,已取得市场主体资格,民营企业的设立属于一般市场准入中的企业设立登记。而“非公经济36条”规定,体现了国家对已设立登记的非公有经济企业准许其进入其他特殊产业或区域的规制,是特殊市场准入。

3、市场准入与宏观调控

市场准入与政府的宏观调控既有联系也有区别。他们都是政府的经济行为,目的都在于创造一个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客观环境,这样既能矫正市场缺陷,又有利于提高效率。区别在于:宏观调控是间接的,总量上的调控,它借助财政、货币政策等直接作用于市场,通过市场参数的改变,间接影响企业行为,但不干预、不限制、更不替代企业和个人的经济决定和行为,属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在经济法中属于宏观调控法的范畴。而市场准入则是直接的、个量上的,它借助有关法律和规章直接作用于企业,规范、约束和限制企业行为。市场准入不具有宏观调控的一般性,是一般中的特殊,是直接作用于市场主体的过程,属于微观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在经济法中属于市场主体规制法的范畴。

二、市场准入的种类

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对市场准入进行不同的划分。市场准入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国际市场准入27和国内市场准入

这是根据一国政府对市场准入的义务(职责)来区分,可以分为国际市场准入和国内市场准入。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划分。国际市场准入是指一国允许外国货物、技术、服务和资本参与国内市场的范围和程度。如欧盟农产品的市场准入、中国电信行业的市场准入、中国服务贸易的市场准入等。从投资角度看,国际市场准入的投资环境有软环境和硬环境。从市场准入障碍(或壁垒)看可分为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反倾销、技术壁垒、国内补贴、国内支持、技术壁垒、环境壁垒、争端解决机制、政府采购透明化等)。国内市场准入是一国政府规制

26 该文作者认为,企业登记没有“准”的含义,至多是“确认”、“认可”。在市场经济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的今天,不应当现再像计划时代那样把企业登记当作企业能否进行经营活动的“关口”,而应当把企业设立作为企业经济自由权的一部分还给企业。(参见马跃进:企业市场准入的制度的反思,《经济法学家》(2003),吴志攀主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第567页 。)

27在第六章国际市场准入法律制度将详细介绍。

一国之内的市场主体及交易对象进入市场的控制或干预。主要包括一般市场准入、特殊市场准入及成员方WTO具体承诺的国内实践等。国内市场准入的条件和程序通常是一国主权范围内的事务,是政府履行管理职责,规制市场经济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一国法定的权力。而国际市场准入通常是由一国政府对外国际承诺而决定的,其效力来自于一国政府的承诺,这种权力(权利)是相对的权力(权利)。如中国政府在中国加入WTO议定书中的承诺、在GATS中承诺等。要注意的是国际市场准入是条约的义务而非一般的国际义务,即是约定义务而非法定义务。

国际市场准入与国内市场准入相互联系的,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在一国贸易高度自由化时则两者融为一体。国内市场准入是基础,国际市场准入是国内市场准入扩展的结果。根据WTO国民待遇要求,一旦外国服务或服务提供者准入一国市场,他们就不能受到低于本国服务和服务提供者的待遇。因此,如果一国在国际法意义上实现市场准入后,即依国民待遇原则转化为国内层面的市场准入。同时国内法意义上的市场准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国际法意义的市场准入深度和广度。从国际市场准入到国内市场准入实质上是从国际间的约定义务转向国内政府的法定义务。根据贸易自由化的要求,各国要拆除贸易壁垒,最终达到贸易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通,此时,国内市场准入则与国际市场准入达到了完全的统一。但是由于各国情况不同,各国承诺对外的开放度不同,市场准入也是渐进的,不可能一步达到国内市场准入与国际市场准入的完全统一。在国际市场准入中承诺的,则应与国内市场准入相统一,没有在国际市场准入承诺的,则实行国内市场准入。例如,当一国不实行对外开放,没有在加入WTO中承诺开放本国市场,则该国政府只履行本国政府管理职责,完全有权在主权范围内制定本国的市场准入的各项规定,此时外国投资、商品、服务的市场准入完全由一国的国内法决定,不存在履行国际义务问题。当该国加入WTO并承诺某些部门的市场准入,则该国应履行国际义务,制订或修改相应的国内市场准入规定,此时,制订国内市场准入的规定则必须考虑国际法的规定了。所以说国际市场准入与国内市场准入的划分有利于我们考察如何制订适度的国内市场准入的条件和要求。

(二)贸易市场准入、投资市场准入、服务市场准入

这是根据交易对象进入一国市场的情况所作的区分,通常在国际市场准入中作此划分。WTO有关市场准入主要就是指这三种。贸易市场准入又可分为农产品、纺织品等市场准入;投资市场准入可分为资本输入国和资本输出国的市场准入;服务市场准入可分为交通运输(海、空、陆、水运)、金融服务(银行、保险、股票)、电讯服务、建筑工程、旅游业、商业销售、专业(律师、会计、医生、咨询等)、视听服务(广播、电视、电影、音乐等)、教育服务等的市场准入。如果根据WTO秘书处就服务贸易的分类,可分为11大类142项。这种划分有利于

针对不同的交易对象的特点制定不同的市场准入标准、条件和要求。

(三)一般市场准入、特殊市场准入

这是根据国内市场准入的宽严度进行的划分,通常在国内市场准入中作此划分。一般市场准入即对一般性行业的所有微观主体进行注册登记,即只要符合有关法律、法规限定的微观经济主体具备规定的条件,经政府有关部门履行登记手续,领取营业执照,就可进入市场。这部分一般由民商法进行调整。特殊市场准入包括行政法中的行政许可和经济法中的市场准入,是指市场主体进入特殊市场有特殊要求,只有经过国家特许、审批等才能进入或某些特殊行业(如自然垄断)放开市场,允许其他企业进入。即在一些行业中,企业需要履行特殊报批手续,经政府有关部门赋予特许经营的权利或某些特殊行业解禁,才允许其他企业进入这些行业开展经营活动。这种区分有利于国家或政府对市场情况的分析,根据市场对政府管制需求情况的平衡而制订正确的市场准入的规则。本文的市场准入主要研究经济法中特殊市场准入。但是由于民商法中的市场准入、行政法中的市场准入和国际经济法中的市场准入与经济法构成一个统一的市场准入法律体系,本文在论述中也会涉及。

(四)经济性的市场准入、社会性的市场准入、垄断的市场准入

这是借鉴政府规制的方式的不同而对市场准入作出的划分,28经济学者对政府规制常作这样的划分。经济性的市场准入是指在自然垄断和存在严重信息不对称的领域,为了防止资源配置的低效,政府运用法律手段,通过许可、认可或是制定产量、数量或标准的方式,对企业进入市场进行规范和限制。社会性的市场准入是为了确保公共利益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政府准入机构针对经济活动中发生的外部性进行调节,通过设立相应的标准、发放许可证、收取各种费用等方式以达到控制,使符合社会公共利益的企业进入市场。由于垄断实质上是阻碍了其他竞争者的市场进入,政府对其必须进行规制。因此,垄断的市场准入是政府针对处于垄断(主要是指经济垄断,而非自然垄断)状态下的市场进入所作的规制。一般说来,直接规制与间接规制的关系是,在政府放宽直接规制的时候,间接规制往往获得加强,这是因为政府放宽对某一领域的价格或进入市场的管制后,需要通过加强反垄断来维持公平竞争和市场秩序。目前在国际上出现经济性市场准入放松,社会性市场准入加强的趋势。

(五)形式市场准入与实质市场准入

这是根据准入对象是否实质上或结果上进入一国或某个领域所作的划分。这

28从政府规制的方式上划分,政府规制可以分为直接规制和间接规制。直接规制是指由政府部门直接实施的干预,它又分为经济性规制和社会性规制。间接规制是指反垄断政策。一般说来,直接规制与间接规制的关系是,在政府放宽直接规制的时候,间接规制往往获得加强,这是因为政府放宽对某一领域的价格或进入市场的管制后,需要通过加强反垄断来维持公平竞争和市场秩序。同时,经济性市场准入应该放宽,社会性市场准入应该严格。

通常可以衡量市场准入的根本目标是否实现。形式市场准入是一国或政府虽然已允许货物、投资、服务等进入市场,但只是形式上、表面上的进入,真正的、实质的市场进入仍存在各种各样的隐形的壁垒,如“玻璃门制度”。29形式上的市场准入可以表现在一般商业登记上,仅仅是市场主体一般资格的取得;也可以表现在特殊市场准入虽然允许进入,但其他的配套措施没有跟上,即口惠而实不至。在国际市场准入中存在的知识产权壁垒、技术壁垒、不公平的竞争等非关税壁垒也是隐形壁垒,这会导致所谓的市场准入成为空话。随着国际贸易竞争越来越激烈,现在许多国家都开始设立这种隐形壁垒以达到本国贸易保护的需要。一些发达国家还要求所谓“公平”待遇,30不满足于国民待遇的市场上的进入,而要求对方开放市场,实施结果上的进入,即实质市场准入。因此,实质市场准入是要求能克服各种准入壁垒,在结果上达到市场的真正进入。这种区分有利于我们了解如何排除市场进入的种种障碍,达到真正的市场准入。

三、市场准入法律制度

(一) 经济学和法学意义上的市场准入制度

市场准入制度是国家对相关市场进入基本的、初始的干预,是国家意志干预市场的表现,是政府管理市场、干预经济的制度安排。市场准入制度在政府规制中处于核心地位,它是一个涉及经济、政治、管理、法律等多学科的制度。其中经济学是基础,政府对市场进入的规制是对市场经济的一种调控方式,是对市场失灵的一种特殊回应。政治学也与市场准入制度密切相关,政府对市场进入的管制行为本身就是一种政治行为。管理学也与市场准入制度有一定的联系,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通常存在信息不对称,管理者如何引导被管理者尽可能采取有利于社会公众利益行为,是一个复杂的博弈过程。近年来,市场准入制度也逐步纳入了我国法学研究者的视野,市场准入制度与法学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法律学意义上的市场准入制度与经济学上的市场准入制度是不可分割的。经济学的市场准入制度是新兴应用性学科——政府规制经济学中进入规制31的一个

29所谓“玻璃门制度”就是看不见但摸得着的一些约束。

30举中、美国两国市场准入而言,美国国内市场一般都较开放,依国民待遇原则,许多领域都可对中国开放,中国企业可以进入美国市场;但是由于中国国内本身就有许多行业在本国不对本国国民开放,依国民待遇原则,美国企业也就不能进入。美国认为其对他国开放,却享受不到他国对美国的开放,这是不公平的,从而要求突现有的国民待遇原则,达到结果上的进入。

31“管制”、“规制”、“政府干预”应该有所区别。英文"regulation",有的译为“管制”有的译为“规制”。《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词典》译为管制。意为法律、规章、政策、制度来加以控制和制约。“管制更为强调行政命令或指令,更多地适用于计划经济体制时期,而规制一词是强调政府通过实施法律和规

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由政府通过对市场进入的需求与供给以及供需均衡的问题分析,分析政府在管制市场进入的成本与收益,为政府管制的经济合理性提供一种分析工具,是提高政府管制效率的有效途径。这些市场进入规制包括经济性规制和社会性规制。无论经济性规制还是社会性规制,其控制的过程均包括政府的立法、执法、法规的修改与调整、放松或解除政府规制等几个方面的内容。经济学意义上的市场准入制度通过政策、法律、法规表现出来,则具有法律的强制力。因此,法律上的市场准入制度是指与市场准入相关的各项原则、规定的总称。包括市场主体进入市场的程序、条件和规则;市场进入的范围、限制规则;市场准入的监管等立法、执法等方面的内容。从国际法意义而言,市场准入制度与经济学上的比较优势理论和保护主义经济学密切相关的。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贸易自由化的不断发展,贸易保护成为市场准入的重要障碍,呈现出新的动向,非关税壁垒成为日益占主导地位的贸易保护手段。这些贸易保护措施有广泛性、隐藏性、灵活性和高效性的特点。因此,对关税壁垒与非关税壁垒的分析研究是国际市场准入制度的重要课题。本论文关于市场准入法律制度的研究也主要是从国际法意义与国内法意义两条主线对相关法律问题进行探讨。

(二)市场准入法及其多部门法属性

市场准入法是指政府(或国家)为了克服市场失灵,实现某种公共政策,依据一定的规则,允许市场主体及交易对象进入某个领域市场直接控制或干预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市场准入法与市场准入一样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市场准入法是指包括民商法、经济法和国际经济法意义上的市场准入即一般市场准入法律制度、特殊市场准入法律制度和国际市场准入法律制度;狭义的市场准入法是或指民商法意义上的一般市场准入,或指经济法或行政法意义上的特殊市场准入,或指国际经济法意义上的国际市场准入。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各领域的流动和交叉日益频繁,市场准入的

章制度来约束和规范经济主体的行为,规制更适合市场经济体制时期。为了体现规制与管制的区别,在论及计划经济体制时,使用政府管制;在论及市场经济体制时,使用政府规制(参见陈富良著:《放松规制与强化规制》,上海:上海三联书店药,第2页注释)。本文赞同此观点。笔者认为“regulation”译为规制较适当。市场准入的“准”应理解为政府的规制而不是管制。汉字中,“干预”一词是中性的,它是指当某种组织、机制不能自行解决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矛盾和障碍时,由外力介入加以解决的情形。“干预”一词在国内的经济法有关文献中英文被翻译为“intervention”(参见单飞跃、卢代富等著:《需要国家干预—经济法视域的解读》,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年2月第1版中英文目录contents 对“干预”的翻译),而《牛津英汉高级词典》中“intervention”中译为“干涉,干预,介入”的意思。由于汉语文字含义丰富,各学者翻译又不同,因此,在本文使用或引用中有时会将三个概念同时出现,但在本文中是指广义的规制的意思。金泽良雄在谈到经济法中的规制时,书中写道,“在这里,可将”国家的干预“换言为”“规制”一词。……一般所谓的“规制“,在最狭义上,可以理解为是由于对一定行为规定了一定的秩序而起到限制作用,而在此,是广义地使用了”国家干预”这一用语。所谓“干预”一词,一般涉及到消极的(权利限制)和积极的(促进保护)两个方面。(参见[日]金泽良雄著、满达人译:《经济法概论》,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第45页。)

社会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也更加广泛,市场主体能否进入市场这个法律事实可能会引起多种不同的法律关系。面对日趋复杂化、高度技术性的市场准入规制事项,面对日益加大的各种不确定性的风险,市场准入问题需要多个法律部门综合加以调整,这样,调整市场准入的社会关系与法律部门之间不再是一一对应关系。各部门法不仅在调整范围上经常会出现交叉和互动,在协调方法上也会互相借鉴。广义而言,所有的部门法都可能与市场准入有关。应该说,属于政府规制的市场准入研究本质上是一种问题导向的政策分析,它是法律学科内的整合,它不只是行政法,甚至也不只是公法,而是为了彻底解决问题而综合运用各种法律手段、法律机制和法律思想的理论。它是一个不曾有着体系建构的雄心,却对真实世界行政过程有着超强解释力的理论。32从不同的角度看,不同的部门法对市场准入的规制都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正如德国法学大师拉德布鲁赫(G. Radbruch)曾经指出的,从私法观察角度出发所看到的经济关系,不过是平等的私人主体之间的关系,但却忽视了在任何经济关系中都是最大的利害关系人的公众;当自由竞争不能自行平衡各方私利,因而需要从经济的共同利益的角度维护社会公众的利益时,从经济观察的角度来调整经济关系的经济法也就得以产生。33市场准入涉及的社会关系复杂,并处于动态的发展变化之中,不同部门法调整的范围可能存在重叠或交叉,也可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发生转化。如对某种市场准入关系可能从一般准入规制转为特殊准入规制(如加强对原来没有设定标准的社会性企业的规制),或从特殊准入规制转化为一般准入规制(如随着技术的变化,原来的自然垄断不再自然后,放宽或取消市场准入);从国际市场准入转为国内市场准入(如中国在WTO的承诺要转为国内法实施)或从国内市场准入转为国际市场准入(根据国民待遇原则,对国内民营企业开放的行业也要对外资开放准入)。所以说如果有严格的部门法划分则很难对市场准入进行系统的研究。这就需要不同的法律部门相互配合、共同调整市场准入关系。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仅探讨与市场准入密切相关的民商法、行政法、经济法和国际经济法对市场准入的法律规制,而其中又以经济法对特殊市场准入调整即狭义上的市场准入法律规制和国际经济法对国际市场准入的调整为本文的重点。

(三)市场准入法律制度的内容体系

市场准入法律制度是指政府(或国家)为了克服市场失灵,实现某种公共政策,依据一定的规则,允许市场主体及交易对象进入某个市场领域的直接控制或干预而构成的一系列法律规范所组成的相对完整的规则系统。其调整的是政府

32张永健:论药品、健康食品、食品之管制,台北:台湾大学法律研究所硕士论文,2003年。

33[德]拉德布鲁赫:《法学导论》,米健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第77页。

(或国家)为克服市场失灵,在干预市场主体和交易主体进入市场所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这些社会关系既有纵向的国家关于准入机构设立关系及准入机构与各市场主体和交易主体的关系;也有横向的不同市场主体之间市场进入中的竞争关系。既有一般市场准入关系,又有特殊市场准入与国际市场准入关系。既有国内市场准入关系也有国际市场准入关系;在国内市场准入中又有经济性市场准入关系、社会性市场准入和垄断市场准入关系等。因此,市场准入法律制度是一个内容丰富、纵横交错的制度体系。

笔者认为市场准入法律制度应由以下三个部分内容构成:一般市场准入制度、特殊市场准入制度和国际市场准入制度。34其中国内市场准入制度和国际市场准入制度为基本的划分。在国内市场准入制度中包括一般市场准入制度、特殊市场准入制度和垄断市场准入制度;特殊市场准入包括经济性市场准入的法律规制、社会性市场准入的法律规制和垄断市场准入的法律规制。国际市场准入的法律规制分别包括贸易、投资和服务市场准入的法律规制。具体包括:

1、一般市场准入的法律规制

该部分主要是针对一般民商事主体的市场准入和目前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正在进行改革的审批和登记制度方面的内容改革。这是市场主体最基础的和初始的市场准入。在市场经济中,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市场竞争机制、社会自律管理以及事后监督等其他方式能够解决的事项,就在民商法的市场准入制度范围内解决。各国政府在此方面一般都不进行积极的干预,而采取较为宽松的准入制度。如准则制等。国家在此方面干预的功能体现于税源登记或经济统计的需要。

2、特殊市场准入的法律规制

特殊市场准入由以下三方面构成:

(1)经济性市场准入的法律规制。主要研究自然垄断领域(其典型产业包括有线通信、电力、铁路运输、管道燃气等具有物理网络的自然垄断产业)和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的领域(如金融、银行、保险、证券等)的市场准入。它是以某个具体产业的进入为主要研究对象。

34本文关于市场准入法律制度的理解略不同于其他经济法学者对此内容的分析。李昌麒教授主编的《经济法学》认为,市场准入制度是一个多层次的制度体系。根据市场类别的不同,市场准入体系主要由一般市场准入制度、特殊市场准入制度和涉外市场准入制度三个层面的制度构成。(参见李昌麒主编:高等政法院校法学主干课程教材《经济法学》(2002年修订版本),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第149-163页。)本文中的一般市场准入与该书中观点相同。但对于特殊市场准入制度和涉外市场准入制度理解不同。对于特殊市场市场准入范围,本文理解的特殊市场准入制度除李昌麒教授书中所述的“特殊市场准入的审批许可制度”(参见该书该部分的第三节标题)外,更主要的部分是在于政府对自然垄断等行业市场进入的经济性规制及社会性规制的法律制度。前者在我国目前主要由行政许可法调整;后者应是经济法研究的重点,但我国目前经济法学者从市场准入角度研究这种经济性与社会性的规制还较为分散和薄弱。此外,本文理解的国际市场准入比该书涉外市场准入制度广,还包括WTO承诺及投资外的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的市场准入。既包括本国对他国的市场准入还包括他国对本国的市场准入。

(2)社会性市场准入的法律规制。它是以保障劳动者和消费者安全、卫生、健康以及保护环境和防止灾害为目的,对经济物品和服务质量以及伴随它们而产生的各种活动,通过制定一定的标准,禁止、限制经济主体或社会主体特定行为的规制。与经济性的市场准入不同的是,社会性的市场准入规制不是以特定的行业为研究对象,而是以标准的设立为研究对象,如产品质量规制、食品市场的准入等。外部性理论和信息对不称是该准入规制的基本理论。

(3)垄断市场准入的法律规制。其主要研究对象是垄断行为对其他市场主体进入市场的影响,属于间接规制,即通过禁止垄断间接地使其它市场主体进入市场。它是由司法部门实施的,对垄断行为、不公平竞争行为的政府规制。一般说来,直接规制与间接规制的关系是,在政府放宽直接规制的时候,间接规制往往获得加强,这是因为政府放宽对某一领域的价格或进入市场的规制后,需要通过加强反垄断来维持公平竞争和市场秩序。垄断的市场准入规制,各国通常都是制定反垄断法。由于此部分专门由反垄断法调整,因此,不是本文的重点。

3、国际市场准入的法律规制

该研究是与市场的扩张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密切相关的法律规制。主要研究一国贸易、投资、服务等进入另一国市场的各种壁垒。其主要依据是一国的国际承诺和一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和法律。针对国际市场准入,可以采取的措施是依据一国政府的国际承诺和本国政府开放度,确定本国的贸易壁垒。近年来随着关税壁垒的逐步取消,各种无形、非关税的贸易壁垒越演越烈,都构成国际市场准入的重要障碍。

以上三个组成部分由民商法、行政法、经济法、国际经济法等几个部门法共同调整,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市场准入法律体系。

卫生法律制度与监督学案例分析题

卫生监督案例分析 案例一、2007年7月20日,某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执法人员,到某市甲公司食堂进行检查,发现该公司食堂未取得有效食品卫生许可证,却供应职工饭菜。该局根据食品卫生法第二十七条第一款第四十条,和食品卫生行政处罚办法第七条第三款、第十一条第一款第(二)项、第二款的规定,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对该公司食堂予以取缔并罚款2000元。该公司认为职工食堂只是为本公司职工提供便利,并不存在经营且不盈利,故对处罚不服,提起行政复议。 请问:监督管理局的处理是否合法?为什么?复议机关会支持原告的申请吗?答:合法。因为食堂无论营利还是非营利,均须取得食品卫生许可证,该厂开办食堂未取得卫生许可证,执法人员对其予以处罚于法有据,且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自由裁量适当,处罚主体适格,程序合法。食品卫生涉及公共卫生行政管理领域,应当设置严格的行政许可制度。职工食堂属于公共卫生领域,应纳入食品卫生许可范围。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和食品摊贩,必须先取得卫生行政部门发放的卫生许可证,方可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登记。未取得卫生许可证的,不得从事食品活动。并且任何单位和个人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应当向卫生行政部门申报,并按照规定办理卫生许可证申请手续;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查批准后,方可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并承担食品生产经营卫生责任。 复议机关不会支持原告的申请,因为职工食堂属于公共卫生领域,应纳入食品卫生许可范围,某市甲公司食堂在该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管理范围内。 案例二、2003年8月21日,扬州某学校先后有71人出现恶心、呕吐、头昏、乏力、紫绀、心悸等症状,严重的出现意识模糊、呼吸困难等,中毒人员经洗胃、催吐、注射美蓝等治疗症状缓解,1-3天痊愈。有关医院收治病人后迅速报告,市卫生监督所接到报告后立即采取了临时控制措施(在查清原因后依法解除了控制),并进行调查。卫生监督人员对肇事食堂进行现场卫生监督检查,对学校后勤负责人、食堂负责人和当班从业人员等相关人员分别进行了询问调查.据食堂某临时工反映,当日上午他曾将类似食盐的半袋无任何标识的东西放入加工间调料罐中。餐厅负责人认为该临时工所加的无标识的东西是他制作熟食用剩的250克亚硝酸钠.根据这一线索,调查人员对剩余调料、工具用具和一名病人的呕吐物进行了采样检验。结果在食盐、空糖罐、淀粉、病人呕吐物中亚硝酸钠检验均强阳性,酱油、猪油、醋中亚硝酸钠弱阳性.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病人潜伏期、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验结果,市卫生监督所认定这是一起误用亚硝酸盐引起的食物中毒事故。 市卫生局对该案立案查处,执法人员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取证工作.在调查违法所得时,调取了营业电脑记录,但发现当日中午就餐师生使用消费卡的营业额有记录,使用现金消费的无记录,总营业额故无法统计。在调查取证基础上,经合议。处罚事先告知、听取陈述申辩等法定程序,同时鉴于该学校主动积极配合调查、组织救治,市卫生局最终对该学校作出了罚款二万元的行政处罚。处罚决定书送达后,该学校在规定期限内交纳了罚款。 问题:上述案例中你认为有可能取得哪些方面的证据及材料? 答:当事人的陈述,对学校后勤负责人、食堂负责人和当班从业人员等相关人员分别进行了询问调查所获得的证据;医院食物中毒报告记录,案件受理记录,现场检查笔录,对食堂向相关人员的询问笔录,对学校医务人员的询问笔录,食物

塞尔维亚对建筑工程市场准入的有关规定

塞尔维亚对建筑工程市场准入的有关规定 一、招标方式 根据塞尔维亚《公共采购法》(包括供货、服务和工程建设项目)规定,项目招标采取三种方式: 1、公开竞争性招标; 2、限定性有限邀请招标; 3、谈判议标。国内外法人、自然人在依据塞法律和规定取得投标资格并符合投标规定的必备条件后均有权参加项目投标。对塞政府和外国政府贷款出资的承包工程项目,塞项目招标委员会一般采取有限邀请招标方式。投标商首先要注册成为当地公司,然后才有资格根据塞《公共采购法》参与投标。对国际金融机构的贷款项目,如欧洲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及其所属机构贷款的项目,塞根据国际金融机构《公共项目采购与招标规则》手册的细则规定,进行公开的国际竞争性招标。此类招标不要求投标商在当地注册公司,可以直接参加投标,但要经过严格的资格预审程序。对投资和规模较大的项目,如高速公路建设,塞一般采取谈判议标方式,以BOT(建设、经营、转让)租赁方式授予承建合同。无论采取哪种形式招标,投标商中标后,所承包项目的工程施工和劳务须由当地公司承担(对外国公司来讲,除主要管理干部、专家和专业工程师外,包括一般技术人员和工人在内的大部分施工人员须用当地人)。 二、塞关于承包工程的规定、条件和要求 1、塞对企业参加承包工程项目投标的基本条件和规定:(1)企业须在塞法院和国家行政主管部门和机构申办成立公司注册登记、经营业务注册登记,申办成立的公司须在塞有合法经营地点;(2)公司5年内无违法、犯罪及经济违规行为;(3)无法院或工商、行政执法机构的强制勒令破产、清算或停业整顿等处罚记录;(4)企业须遵照塞法律规定及时纳税;(5)企业须有塞工商行政主管机构颁发的从事公共采购业务有效许可,该许可要依据政府行政主管部门的特别规定颁发(外国企业受到限制);(6)企业具有足够的经营业务资金和融资能力;(7)企业拥有一定的经营能力和符合法律规定的技术实力(外国专业技术人员的执业资格受到限制)。 2、塞对投标商参加承包工程项目投标的基本资质要求:(1)塞法院和工商行政等机构的注册登记证明;(2)企业在塞纳税证明;(3)在塞尔维亚营业许可证明;(4)财务年度审计证明;(5)近3年在塞经营业绩(新成立公司受到限制);(6)提供企业质量保证说明,设计和工程质量标准和规范要符合前南斯拉夫联盟有关规定(外国公司受到限制);(7)企业主要工程技术人员和专家,负责质检人员的执业资格和声明(中国公司人员受到限制);(8)投标商已承揽和实施的主要项目图片及资料;(9)提供标书要求的技术标准和技术规格及质检认证证明;(10)对工程、生产、服务的保质、能力调查报告;(11)外国投标商还须提供塞当地机构对其投标资质的认证和公证(中国公司受到限制);(12)投标商须特别确认接受塞尔维亚〈公共采购法〉第45章第1、2条关于在塞注册公司和及时纳税的规定,并注明总承包还是选项承包;(13)承包工程施工单位务必在投标时出具由塞尔维亚工商会颁发的“施工企业登记证明”;(14)投标商在建筑、水利、能源、交通及通信项目上应用的设计标准、技术标准要取得塞各权威机构一致的技术认定(协调一致和达标较难)。塞招标委员会根据《塞尔维亚共和国公共采购法》,按照上述资质要求,对投标商进行严格的资格预审。 3、塞对企业申办“承包工程项目设计许可”和“承包工程项目施工许可”要求的基本条件和规定:(1)提供企业基本情况资料;(2)企业在塞注册行政批文(要公证),法院和工商注册登记证明;(3)企业主要领导和主要工程技术人员名单、人员业绩和简历,附:主要设计师和主要工程师的执业资格许可,企业工程施工许可;(4)施工单位与职工的劳动关系证明;(5)企业专业人员执业资格证明,包括:注册设计师、注册工程师、注册建造师、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土木工程师及注册监理工程师等执业资格证书;(6)已完成的工程项目证明;(7)企业“从业资质证书”。 4、《塞尔维亚规划与建设法》关于承包工程设计、施工和监理的主要规定:(1)设计分:总体设计、意向设计、主设计、施工设计、施工图设计;(2)设计许可和施工许可根据项目建设规模大小分别由国家部、地方市、区建设部或城建部门颁发;(3)设计和施工单位必须在是在塞尔维亚境内注册登记的公司;(4)设计和施工单位设计人员、工程和技术人员的学历和资质必须是塞尔维亚认可、承认的学历和资质;(5)工程监理必须由塞《规划与建设法》规定的合格人员进行;(6)设计标准应用前南斯拉夫联盟的技术规范、工程质量和安全规则(JUSENISI9000,JUSEN45000,JUSISO/IEC17025),并符合欧盟的基本要求;(7)企业须持塞工商会建筑行业协会的推荐信和该会颁发的“施工企业名录登记证明”申办设计和施工许可。塞工商会是审核、认定、公布关于企业设计许可和施工许可申请资格和条件达标的国家法定部门。 5、塞工商会关于认定承包工程施工单位资格和确定施工单位名录的规则条例:(1)审核、认定企业参加承包工程项目招标、公共采购招标应具备的资格和条件;(2)根据塞《公共采购法》、项目招标公告或政府部门决定,确定建设项目施工单位名单(即:“商会施工单位名录”)。塞国家工商会可授权地方商会确定施工单位名单(优先确定本国公司,基本排除外国公司

XX公司市场准入管理办法

XX公司市场准入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证XX公司内部市场规范、有序、健康运行,加强工程技术服务商和物资装备供应商的资质审查和市场准入管理,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对进入公司市场从事市场交易活动的工程技术服务商及物资装备供应商,必须进行严格的资质审查,实行市场准入制度。 第三条公司所属各单位在录用队伍、采购产品及装备时,坚持“先内后外”的原则。对公司所属各单位有能力承担的项目、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原则上不允许对外引进队伍、采购产品。 第四条市场管理部按照“保证生产、总量控制、科学评价、优中选优”的原则,对工程技术服务商和物资装备供应商数据库进行动态管理。各专业市场办按照市场管理部的要求每月月底将本专业相关数据上报市场管理部,市场管理部将数据库信息定期向二级单位和境外项目部发布。各单位遵循“谁选用、谁推荐、谁负责”的原则,从准入名录中推荐、录用工程技术服务商和物资装备供应商。 第五条本管理办法适用于公司所属各单位及进入公司市场进行市场交易活动的企业和单位。 第二章机构设置

第六条公司市场准入实行归口管理,市场管理部负责《工程技术服务商市场准入证》及《物资装备供应商市场准入证》的审批发放、管理及服务商和供应商数据库维护管理工作。 第七条根据公司机关部室的职能设置情况,下设10个专业市场办。 (一)工程技术市场办。设在工程技术部,负责公司物探、钻井、测井、录井、试油、大修、侧钻、酸化、压裂等石油工程技术服务市场准入的资质审核及认定工作。 (二)基建市场办。设在规划计划处,负责基建市场队伍准入的资质审核及认定工作。 (三)装备市场办。设在规划计划处,负责装备市场准入的资质审核及认定工作。 (四)修造市场办。设在规划计划处,负责修造市场准入的资质审核及认定工作。 (五)物资采购市场办。设在物资管理中心,负责物资采购市场准入的资质审核及认定工作。 (六)科技市场办。设在科技处,负责科研市场准入的资质审查、审核及认定工作。 (七)运输市场办。国内运输设在生产协调处,国际货物运输设在物资管理中心,分别负责物资运输市场准入的资质审查、审核及认定工作。 (八)质量安全环保市场办。设在质量安全环保处,负责安全、环保、节能节水、职业安全健康市场准入的资质审查、审核及认定工作。 (九)网络信息技术市场办。设在信息管理中心,负责网络信息技术市场准入的资质审查、审核及认定工作。 (十)能源开发市场办。设在能源事业部,负责油气合作开发、煤层

浅析建筑工程管理现状和控制措施

浅析建筑工程管理现状和控制措施 发表时间:2018-11-06T11:01:07.430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18期作者:唐务生 [导读] 随着我国建筑市场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增强,在现阶段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建筑施工企业如何提升自身工作水平与工作质量已经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准则 唐务生 东莞市碧桂园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523000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市场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增强,在现阶段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建筑施工企业如何提升自身工作水平与工作质量已经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准则,使得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不断提升,已经成为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前提与保障。本文主要对现阶段我国的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并根据具体问题与要求提出了一些可行性较高的控制措施,希望对有关工作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管理控制措施 引言:建筑行业的发展得益于各种施工技术应用,在建筑工程管理方面也有了非常大的进步与提升,取得了诸多骄人的业绩,但是在现阶段市场竞争激烈的大背景下,相关工作人员更应重视工程管理水平的提升,对实际工程中发生的问题进行妥善处理,在切实保障工程质量的同时,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以满足企业长久发展的需要。 1.我国现阶段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管理体制不完善 我国传统的建筑工程管理体系是基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在当时特殊的社会背景下孕育而生,虽然有不少可取之处,但是在现阶段市场经济下还是有诸多的不适应与漏洞等等,这就需要有关人员不断探索,积极完善管理制度。第一现阶段的封闭管理使得监督体系达不到应有的效果,从而无法保障制约机制的整体效果;第二则是市场准入机制存在漏洞,一些地区在市场准入管理方面不严格,使得一些没有相应资质的施工单位成为漏网之鱼;最后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常常会发生的借证卖照、私下交易以及无资质承揽等问题,这对于建筑工程施工整体质量有着较大影响。 1.2管理形式不科学 我国传统的建筑工程施工模式存在很大弊端,实际运行效果与期盼值相差甚远。现阶段除了一些专业性较强或者是特殊性较高的施工环节之中,基本上都是有劳务队的形式采用自己供材、提供机械的方式进行施工,但是在这种分包方式之中,由于劳务人员存在素质较差、专业水平不高等问题,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缺乏规范性,并且不能确保工程施工的整体质量,这不仅仅增加的安全隐患问题的发生几率,更会在无形之中增加施工所需的人力、物力消耗,提升工程建设成本,并且一些分包单位不重视施工管理工作,管理人员水平较低,导致管理效果较低,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造成浪费,自然不利于施工单位的长远发展。 1.3工程管理水平较低 由于缺乏专业带头人,由此在企业实际经营的过程中,缺少懂法律、懂施工、会经营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一些施工单位甚至不能按照国家规范进行施工,而是过于主观,倒是工程施工质量问题频发,在项目管理方面的专业管理人员更是少之又少,并且甚至一些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的总体水平不高,导致企业核心竞争力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在现阶段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难以生存。并且由于层次不齐的劳务工程水平,导致施工队专业化程度不高,企业还需消耗大量资源再对其进行整合管理,不仅仅增加了管理工作的工作量与工作难度,更制约了管理水平的提升。 1.4安全管理中的问题 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为了更好的解决城市人地矛盾问题,建筑物的高度越来越高,高层与超高层建筑十分常见,而多数露天高空作业又是一种危险系数较高的工作,每年都会发生大量的施工事故,因高空作业事故而死亡的年平均人数仅次于开矿,由此有关工作者如果不做好安全管理工作,保障安全防护措施的质量与数量,那么及时对工程质量的不负责,更是对施工人员生命安全的不负责,频发的工程事故不利于施工单位良好企业形象的树立,更会的影响经济效益,制约其长远发展。 1.5管理制度不健全 很多施工单位内部,为了节约工程建设成本,而采用粗放式的管理方式,不科学的降低施工管理费用,这种不顾后果一味节省开支的方式,既不利于施工质量的保障,更不利于企业的良性发展,一些施工管理岗位得不专业人员的支持与把控,常常会产生一个工作人员身兼多职等问题,再加上不合理的奖罚制度,使得管理人员缺乏工作经济性,不能主动的投入到各项工作之中,其日常工作与监督等流于形式,管理工作只停留在的制度或书面上,缺乏实践作用。 2.提升工程管理水平的措施 2.1建立健全工程管理机制 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健全的建筑工程管理制度已经成为现代化施工的基本需要。有关人员应从实际入手,做好相关工作,首先应全面熟悉与料件建筑工程法律法规,并制定相应措施,切实保障工程管理工作的进行,从而起到良好的保障作用;其次,还应建立健全监督管理体系,确保工程管理中各个环节的顺利展开,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做到权责统一,发现问题责任到人;最后应强化市场准入制度,施工方必须满足相应资质等级要求,并且对其技术管理水平与施工水平进行认定,相关单位只能在的可承接的范围之内揽活,不能出现无证施工、越级施工等问题。 2.2强化工程管理意识 现代化管理思想应荣誉到建筑企业的发展与生存之中,通过理论指导与实践切实提升核心竞争力,企业高层应重视工程管理的重要作用,在全企业内部加大教育与宣传力度,开展各项培训工作,切实提升的员工管理意识,并且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还应不断学习相关知识,注重实践经验的总结,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科学、适用的发展方向,切实提升管理水平。 2.3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安全管理工作应从每日入手,做好日常检查,每周与每月还应有不同规模的检查,如果在检查的过程中出现问题,必须要做到责任刀

卫生法规与监督学1-3

卫生法规与监督学1 一、填空题 1、能够成为卫生监督依据的是卫生法律规范、和卫生监督证据。 2、卫生法律规范的具体表现形式,称为卫生法的法律形式。 3、法律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情况,被称为法律事实。 4、对卫生法适用的基本要求是:公正、合法、正确和理。 5、化妆品标签上应用标签上注明产品名称、生产企业、产地,包装上要注明批号中文。 6、行政处罚法规定,违法行为在 2 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 7、建设单位在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前,应当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并向卫生行政部门报送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 8、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经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先行登记保存,并应在7日内及时做出处理决定。 二、名词解释 1、听证程序:是指行政机关为了查明案件事实、公正合理地实施行政处罚,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通过公开举行由有关利害关系人参加的听证会广泛听取意见的程序。 2、卫生法律关系:是指卫生法所调整的具有卫生权利义务内容的社会关系。 3、法的正式解释:1.立法解释 2.司法解释 3.行政解释 4.官方解释 4、一级复议制原则:是指除有法律特别规定的以外(可以经过两次复议),行政案件经过一级行政复议机关的一次复议后即告终结,申请人对复议决定不服的,不能再次申请复议。(一般只能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三、简答题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念及应急工作原则 答:(1)以人为本,减少危害。(2)居安思危,预防为主。 (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4)依法规范,加强管理。 (5)快速反应,协同应对。(6)依靠科技,提高素质。 2、行政处罚的简易程序适用条件 答:(1)违法事实确凿;(2)对该违法行为处以行政处罚有明确、具体的法定依 据;(3)处罚较为轻微,即对个人处以50元以下的罚款或者警告,对组织处以 1000元以下的罚款或者警告。

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简述

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简述 发表时间:2019-05-27T11:56:39.593Z 来源:《建筑模拟》2019年第12期作者:彭晨 [导读] 建筑工程管理对于整个项目的完成是非常重要的,不仅所涉及的内容非常的广泛,其中就包括对于工作进度的控制和成本的预算等,而且直接影响到建筑最终的质量。 彭晨 核工业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成都 610052 摘要:想要全面提升建筑工程管理,就应当充分了解和掌握当前在工程管理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科学合理地剖析,同时采取必要措施来解决,切实有效地控制工程成本,同时提升对建筑工程的管理,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影响因素;对策 前言:建筑工程管理对于整个项目的完成是非常重要的,不仅所涉及的内容非常的广泛,其中就包括对于工作进度的控制和成本的预算等,而且直接影响到建筑最终的质量。在进行建筑工程管理的过程中,存在很多影响最终建筑质量的因素,只有清楚地了解其中的影响因素,才能够更好地在项目实施管理过程中进行有效的风险防范,针对不同的问题及时有效地采取不同的措施,这才能够更好地提高整个建筑工程管理的效率,最终高效地完成整个工程项目。 1 建筑工程管理的内涵 建筑工程管理是指在项目的实施阶段,即自项目开始至项目完成,为了能够高质量地完成项目,对项目进行策划和控制完成事先设定的目标,比如进度目标、质量目标和费用目标等,在建筑工程管理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对整个项目进行控制,建筑工程管理最为核心的任务就是工程的建设和使用的增值。建筑工程的管理直接影响着整个项目是否能够按时完成。同时,建筑工程管理还有利于降低整个项目的实施成本,建筑成本的控制在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不管是对建筑材料还是对建筑设备的管理,这都会影响到最后的建筑成本。 2 影响建筑工程管理的因素 (1)建筑工程管理体制。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对于任何行业来说都需要一套合理的规章制度对这个行业进行规范作业,建筑工程管理管理制度的制定对于提高整个建筑工程的工作效率是非常有帮助的,不仅仅对整个建筑工程的过程进行细化规定,既能够保证整个项目的进度,又能够更好地保证整个工程项目的效率。不同的企业不同的时代都有着不同的文化和特点,建筑工程管理体制的个性化也是非常重要的,不能够千篇一律,这样也会影响到整个项目高效完成,建筑施工管理体制要切合当今时代的特点,与时俱进,同时还要与自身企业文化一脉相承,才能够发挥出最大的功效。 (2)工作人员素质。 建筑项目的高效完成离不开施工人员的作业质量和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对于整个项目的完成影响是非常大的,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施工人员,在施工前线直接关乎到整个项目的最终质量。如果项目开始在进行招聘的时候,没有对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行考量,在后期进行整个项目管理的时候可能就会导致整个管理体系的混乱,更为严重的是管理人员由于综合素质不高可能还会出现寻租行为,直接影响到整个项目的质量,这不仅不能够保证整个项目按时按质完成,还可能最终不利于整个施工单位的长远发展。 (3)建筑施工管理的创新思维。 一个企业存在的价值就是为了能够通过高效管理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在建筑项目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就要加强对成本费用的控制,这就要求建筑施工管理人员制定出合理高效地规划,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控制好整个项目的成本费用。如果管理人员的管理思维不能够跟上当今时代发展的步伐就会直接影响到整个项目工程的施工和效率,在进行管理过程中建筑施工管理人员的创新思维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要求管理人员及时地掌握好相关理论知识,而且还要及时了解整个行业发挥发展动态,把握时机,及时做出相关决策。 3 加强建筑工程管理的具体对策 (1)制定和完善建筑工程管理的制度。 为了能够按时按质地完成整个项目,就要不断制度和完善相关管理制度。首先,为了能够更好地保证建筑的质量,就要提高建筑工程的市场准入制度,在建筑工程进入市场的时候设置的门槛要高一些,这在另一个角度也是对高质量要求的另一种表现。其次,建筑工程管理制度的制定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契合自身企业文化,只有进行个性化的设计才能够让所制定的相关制度在自身企业高效施行。最后,加强对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监督管理,使得相关管理制度更加的具体化,避免相关人员为了能够获得自身的利益而做出一些降低项目质量的行为,保证监管的公平公正性,这对于整个项目质量的提升是非常有帮助的。 (2)优化人力资源管理。 任何企业的发展都是离不开人才的素质和专业性,为了能够更好地保证整个项目高质量完成,不管是从管理上还是在施工作业上,创新思维的加入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施工单位必须要保证人才的质量。首先,从人才的招聘上,企业就要提高招聘的要求,不管是从硬性标准学历上还是对其综合素质的考核都要进行严格地把关,这样才能够保证好整个项目人员的综合素质,这将会直接影响整个项目的完成;其次,为了能够高效化的管理,正所谓术业有专攻,在进行招聘的过程中要招聘不同专业的人才,使得人才更加地多元化,这样更加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最后,企业要加强对人才的考核,对于已经入职的人员要定期地进行考核,定期地组织学习培训,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和管理思维,做到与时俱进,运用到企业的运营管理过程之中来,不仅将会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人力成本,而且这样有利于保证整个建筑完成的质量。 (3)加大对建筑工程的监管力度。 建筑工程的高质量离不开多个部门的监管,比如有质量检测、工商等部门,由于当前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在多个部门的监管之下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监督系统,及时进行信息共享。一方面,政府在进行监管的过程中始终要保持公平公正的原则来执行,规范整个建筑行业的发展,保证好建筑工程的质量,另一方面,建筑工程单位要加强与上下游产业的交流,保证好建筑材料的质量,及时掌握好行业发展资讯,能够根据时代发展动态及时作出相应的决策,进而控制好建筑工程项目成本,这有利于提高整个施工项目的质量。

(完整版)卫生监督学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卫生监督学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 微小气候 监督文书 抽象程序 射线装置 卫生监督 拘束力 放射性 放射事故 食品添加剂 卫生行政处罚 MPN值 经常性卫生监督 现场监督 学校应急事件 食品卫生质量标准 食品卫生标准 羁束 尘螨 监督文书 授权性 行政许可 卫生标准 卫生监督主体 授权性 监督标识 职业卫生 自由裁量 权限 职业病 标签

化验单 二、选择题: 1.卫生监督机构承担卫生监督责任的方式是 A. 处罚 B. 处分 C. 惩罚 D. 听证[] 2. 下列哪项不能作为卫生监督的证据。 A. 举报材料 B. 监督笔录 C. 检验报告单 D. 样品[] 3. 卫生监督可采用的强制性标准不包括: A. GB B. ZB C. 地方标准 D. 国际标准[] 4. 我国公共场所卫生标准中,甲醛浓度订为。 A. ≤0.12mg/m3。 B. ≤0.10mg/m3。 C. ≤0.15mg/m3。 D. ≤0.20mg/m3。[] 5.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全国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工作。 A. 主管 B. 负责 C. 兼管 D. 领导[] 6. 血站对献血者每次采集血液量一般为。 A. 100ml,两次采集间隔期不少于6个月 B. 200ml,两次采集间隔期不少于6个月。 C. 300ml,两次采集间隔期不少于一年。 D. 400ml,两次采集间隔期不少于一年。[] 7. 我国卫生法规定的检疫传染病暂没有包括。 A. 鼠疫 B. 非典 C. 霍乱 D. 黄热病[] 8. 经常性卫生监督属于。 A.事前监督 B.事后监督 C.事中监督 D.以上都不对[] 9. 领导性病防治工作 A.卫生行政部门 B.疾病控制机构 C.政府 D.卫生监督所[] 10. 禁止入境的疾病中不包括 A. 爱滋病 B.性病 C. 精神病 D.非典[] 11. 职业病必须具备的四个条件中没有 A.职工 B.环境 C.诊断 D.接触[] 12.哪项不是目前对食品的卫生要求 A.无毒 B.无害 C.无菌 D.感官性状[] 13.不得销售的化妆品不包括

建筑法规对建筑质量的作用(精)

浅谈依法建设的重要性 1 概述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是我国国民经济增速较快的时期, 同时也是国家基本设施建设投资规模加大的时期, 更是建设市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时期。在这一时期, 建筑业顺应整个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的态势, 一方面保持了产业的继续增长, 规模达到历史新高; 另一方面积极进行着产业、市场和企业发展战略的调整,尝试着更新颖的道路。 目前, 我国正处于建设高峰时期, 不仅建设规模大, 工程建设的复杂程度也逐渐加大。建筑市场的发育尚不完善, 体制和机制等方面还未完全理顺, 市场主体的信誉观念和履约意识还较为薄弱, 综合执法体系有待进一步改进, 市场违规行为和工程质量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制约了建筑业的健康有利发展。 2 工程建设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 工程建设出现问题的原因有很多, 有主观也有客观, 有人为也有天灾, 本文只从表面上进行浅析。 2.1 建筑市场混乱 建筑市场混乱的现象至今还没有彻底根除, 也不容易清除, 是建筑业一直存在的一大病害。市场各方主体行为还是质量存在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国企、私企、外企等各种企业混合其中, 给有关部门管理带来不便。由于承建单位自律努力差, 工程监理、造价等咨询机构极度不负责, 市场中介环节发育不完善, 拖欠、转包、虚假招标、阴阳合同等一些问题的存在,使得我国建筑质量得不到一定的保障。 2.2 依法许可制度不完善 依法许可与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之间矛盾较大,建筑市场准入制度不健全, 涉及建筑市场准入资质许可的程序、条件、标准等同市场和企业的需求还有一定距离,需要认真研究不断改进。

在依法许可环境下会出现利弊两分的现象:一方面会出现官商勾结的腐败现象, 承办商为了赢得投标、某一地皮或者建设许可有可能向当地有关政府部门时事贿赂行为, 官员也会行驶手中便利赚取外快; 另一方面会遏制一些不法行为的发生, 未达到建设许可的情况下绝不让承包商进行违规建设, 给建筑业带来了有章可循的条件。 2.3 工程管理不成熟 目前, 我国建筑业的技术人员远远超过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体制还不能与国际全面接轨, 尤其是工程咨询业、工程监理管理粗糙, 水平低下, 与国家投资体制改革相适应的鼓励和发展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的市场准入机制还处于探索阶段,相关配套政策和措施远不能满足市场和国际化发展的需要。 在我国, 目前工程技术人员大多要求专科学历。正因为专科学院对工程进行过专业针对性的训练, 毕业生已能满足工程项目的要求。而本科生学习比较综合, 也许在专业性上会输于专科生, 但在管理上会略胜一筹。因此, 当前进入施工企业的本科生也没有具体有用的工程项目管理知识,已经极度倾向于专科生培养。由此, 建筑业的工程管理极度不完善, 大多数工程人员只懂技术不懂管理, 达不到行业需求。 2.4 存在承包商与农民工矛盾 农民工的债务问题没有得到一定的解决, 严重影响建筑的施工过程。年年都会有承包商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案件发生, 此事应该杜绝。农民工也是付出极大的劳动,应该获得相应的报酬,某些承包商不遵守法律法规、不顾社会道德,应该受到法律制裁。此事应该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 制定出相关条例, 保障农民工的利益以及建筑业的健康发展。 2.5 工程事故频发 连续发生的一些房屋、构筑物倒塌事故, 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 国家和人民的财产也受到了巨大的损失。于是, 建设工程质量缺陷所造成的损害赔偿问题也越

中国医科大学2020年7月考试《卫生法律制度与监督学》作业考核试题

1.下列哪项关于卫生法的法定解释是错误的? A.立法解释 B.司法解释 C.行政解释 D.民事解释 【参考答案】: D 2.卫生监督机构的职责包括: A.传染病防治 B.医疗机构和采供血机构及其执业人员的执业活动 C.监督管理食品 D.以上都是 【参考答案】: D 3.卫生监督法律关系产生的基础是 A.卫生法律规范 B.法律事实 C.卫生监督法律关系 D.卫生组织机 构 【参考答案】: B 4.卫生法律规范的实现形式是 A.卫生法律规范 B.法律事实 C.卫生监督法律关系 D.卫生组织机 构 【参考答案】: C 5.成为卫生监督主体必须满足的基本要求是 A.依据组织规则设立 B.获得法律、法规授权 C.权力和职责的统一 D.以上都是 【参考答案】: D 6.卫生监督主体的地位体现在 A.明确的法律关系 B.法定的监督权利 C.垄断的监督资格 D.以上都是 【参考答案】: D

7.下列关于卫生监督员的禁止性规定哪项是错误的 A.在职人员 B.专职实验室的检验人员 C.因健康原因不能胜任卫生监督任务的人员 D.省级以上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为不宜从事担任卫生监督管理和药品监督管理工作的人员 【参考答案】: A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政策由政府、党、地方机关等制定 B.国家机关依法制定法律 C.法律的调整范围广、灵活性大 D.法律实施依靠强制力 【参考答案】: C 9.全国卫生标准委员会的工作职责是: A.负责本专业领域卫生标准经费的日常管理 B.负责标准草案的评审和已发布标准的复审工作 C.负责对标准起草单位的督导工作 D.以上都是 【参考答案】: D 10.GB是什么的代号? A.国家标准 B.行业标准 C.地方标准 D.企业标准 【参考答案】: A 11.卫生标准在卫生监督中的作用有 A.卫生监督检测检验的规范性依据 B.卫生监督评价的技术依据 C.实施行政处罚的法律依据 D.以上都是 【参考答案】: D 12.下列不属于听证程序适用范围的是()。 A.责令停产停业 B.吊销许可证 C.罚款二万元以上 D.通报批评 【参考答案】: D

市场监管七项制度内容

市场监管七项制度内容 一、市场食品进货查验办法 第一条为加强市场(含超市、商场、批发市场、集贸市场,下同)食品质量监督管理,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经营食品的市场和经营者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列入进货查验的食品主要包括肉、禽、畜、粮食及其制品、蔬菜、水果、奶制品、豆制品、饮料和酒类。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根据食品管理的需要,增加查验食品的种类。 第四条经营者购进食品时,应查验证明供货方主体资格合法的有效证件,并按批次向供货方索取证明食品质量符合标准或规定,以及证明食品来源的票证,并保存原件或者复印件。 需要查验和索取的具体票证,由《市场食品索证索票办法》另行规定。 第五条经营包装食品的,要对食品包装标识进行查验核对,查验的内容如下: (一)中文标明的商品名称、生产厂名和厂址; (二)商标、性能、用途、生产批号、产品标准号、定量包装商品的净含量及其标准方式;

(三)根据商品的特点和使用要求,需要标明的规格、等级、所含主要成分和含量; (四)限期使用商品的生产日期、安全使用期(保质期、保鲜期、保存期)和失效日期; (五)对使用不当、容易造成商品损坏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商品的警示标志或中文警示语。 第六条市场经营的农产品及其他散装食品,法律法规规定必须检验或者检疫的,经营者必须查验其有效检验检疫证,未经检验检疫的,不得上市销售。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的,应经有关产品质量检测机构或市场设立的检测点检测合格才能上市销售。 第七条经营者应经常检查食品的外观质量,对包装不严实或不符合卫生要求的,应及时予以处理,对过期、腐烂变质的食品,应立即停止销售,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第八条经营者按照食品广告指引购进食品时,要注意查验是否有虚假和误导宣传的内容。 第九条市场开办者应根据需要配备相应的检测设施,对在市场内销售的食品进行自检,经检测合格才能上市销售,并将检测结果在市场公布和登记存档备查。 第十条市场开办者要指导经营者做好食品进货查验工作,检查督促经营者进货查验工作的落实,对经营者索取的重要食品的相关票证,应统一保管,集中备案,随时接受行政执法部门的检查。 第十一条经营者在进货时,对查验不合格和无合法来源的食

市场准入管理办法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与生产工程技术服务市场准入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二00七年六月十五日

第一章总则 一一一为加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股份公司)勘探与生产工程技术服务市场管理,建立规范有序的工程技术服务市场环境,提高工程技术服务质量和水平,根据《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与生产工程技术服务市场管理规定》,制定本办法。 一一一服务市场。 一一一本办法适用于股份公司国内勘探与生产工程技术工程技术服务市场准入(以下简称市场准入)遵循 公开、公平、公正、诚信的原则。 一一一市场准入分为企业市场准入和队伍市场准入。为 股份公司提供勘探与生产工程技术服务的企业和队伍,必须按照本办法办理市场准入。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管理职责 一一一一一一市场准入实行两级管理。 股份公司勘探与生产分公司负责工程技术服务市 场准入政策和标准的制订、准入审查和检查的组织、准入的监督指导等工作。各油田公司市场管理领导小组负责有关企业和队伍申请材料的推荐上报、职责范围内相关的市场准入管理工作等。

一一一凡进入股份公司勘探与生产工程技术服务市场的 物探、钻井、固井、录井、测井、试油(气)、井下作业、油气田地面建设等专业的施工企业和队伍、工程设计单位、工程监督单位、安全评价和环境评价单位,其市场准入由勘探与生产分公司统一组织。 一一一第七条除外工程技术服务企业和队伍的市场准入, 股份公司授权由向其提供工程技术服务项目的油田公司市场管 理领导小组组织。各油田公司办理的市场准入在本油田有效。 一一一市场准入审查 一一一勘探与生产分公司统一组织的市场准入审查每年 度7~8 月份办理一次,相关要求和审查程序见第十条至第十五条。 一一一申请市场准入的企业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依法取得独立法人或委托法人资格; 2.具有规范的企业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和HSE 管理体系; 3.有效的财务信用证明,近三年经营状况良好。 4. 具有承担相应作业项目的设备能力和技术资源;5. 近三年内无重大质量安全环保事故。 一一一一申请市场准入队伍应具备以下条件:

香港地区建筑市场研究与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ee17243526.html, 香港地区建筑市场研究与分析 作者:洪海平 来源:《价值工程》2019年第20期 摘要:文章从香港建筑市场的特点、项目管理特点、存在的风险及应对措施等方面对香港建筑市场进行全面研究与分析,旨在为有致力于开发香港建筑市场的承建商提供一些借鉴。 Abstract: The thesis has an overall research and analysis on Hong Kong construction market from the aspect of market feature, project management, potential risk and solutions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for the contractors who wishes to develop contraction market in Hong Kong. 关键词:香港;建筑市场;项目管理;风险;措施 Key words: Hong Kong;construction market;project management;risk;solutions 中图分类号:F283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标识码:A ; ; ; ; ; ; ; ; ; ; ; ; ; ; ; ; ;文章编号:1006-4311(2019)20-0103-02 0 ;引言 香港建筑市场高度繁荣,也是国际高端建筑市场的典型代表。香港虽然地域不大,但建筑市场前景广阔,根据预测,未来10年内香港政府对基建的投入超过1万亿港币,巨大的市场潜力下隐藏着巨大的商机。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后,香港政府致力于 打造与内地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网络,建筑市场将会迎来一个发展高峰期。

工程分包商准入管理办法

工程分承包商准入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准入原则 第一条总体原则 工程分承包商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必须满足集团施工项目技术要求。 第二条总量控制原则 根据集团的市场需求和集团工程队伍结构调整的总体要求,控制准入工程分承包商总量。 第三条时效原则 集团工程分承包商准入年限为批准之日起1年。 第四条注重业绩评价的原则 注重对工程分承包商在技术、服务质量、安全、环保及服务意识等方面的评价。 第二章组织体系与职责划分 第五条集团工程分承包商准入管理实行分级管理。 第六条集团成立工程分承包商准入管理委员会,负责集团工程分承包商准入的组织、管理工作。集团工程分承包商准入管理委员会主任由集团行政主要领导担任,副主任由集团主管副总经理担任,成

员由集团规划计划部、经营管理与法律事务部、生产协调部、安全环保部、纪委监察部的主任组成。集团工程分承包商准入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集团经营管理与法律事务部,负责对申报企业的主体资格审查及申报企业资料的整理汇总。办公室主任由集团经营管理与法律事务部主任担任。 第七条集团所属成员单位负责本单位工程分承包商入网的初审,并向集团工程分承包商准入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申报初审入选名单及相关资料。各成员单位的经营法规部门是工程分承包商准入管理的主管部门。 第八条集团机关部门的职责划分如下: (一)集团规划计划部负责绿化建设、新建、维修及改造等自建工程项目准入的初审。 (二)集团生产协调部负责工程分承包商施工资质的初审。 (三)集团技术质量管理部负责技术水平的初审。 (四)集团安全环保部负责施工企业安全资质的初审。 (五)集团纪委监察部负责集团工程分承包商准入过程中的监督和违规行为的查处工作。 第三章审查程序 第九条集团工程分承包商准入审查分为资信审查与现场审查。 第十条资信审查 (一)集团所属成员单位对本单位预入网工程分承包商的资信情

市场准入制度的宗旨和原则(一)

市场准入制度的宗旨和原则(一) 市场准入制度的合理与否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制度的松紧程度直接影响着市场主体进入市场的成本和难易程度,影响着市场秩序和交易安全,影响着经济效率和活跃程度。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和市场主体发育程度、国际参与度、决策者和社会对经济的认识程度、国家干预经济的水平以及政治和民主的灵活度等都是影响市场准入制度的因素。但是从根本上来讲,建立什么样的市场准入制度应该取决于市场安全与经济效率成本之间的平衡点。现在,法律在经济方面的任务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规范和保护市场主体资格,创造公开、公正、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鼓励和促进市场的发展,提高经济效率,保护社会公共利益。从我国现状和国际趋势看,市场准入制度的改革必须以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参照国际惯例,促进提高经济效率,积极鼓励各类资源参与经济活动,注重市场主体行为的监管,积极培育和规范市场主体,努力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的微观基础。市场准入制度应该体现以下的宗旨和原则。(一)公开公开是现代法制最重要的特点,公开的法律更加具有公信力,能够得到市场参与者的信任和遵守。市场准入资格既是对市场主体进入市场的约束,又是引导和鼓励市场主体进入市场确定性的表示。市场准入制度通过法律的形式向社会公开,宣布了国家对市场主体资格的态度,明确了禁止什么,限制什么和鼓励什么,使欲进入市场的主体能够对政府行为,甚至间接对其他市场主体

的性质状况抱有一定确定的合理预期。相反,市场的不稳定性和人们心理的不安全感很大程度上来自人们对他人行为包括政府行为的不可预期。人生来具有追求自由、平等和安全的权利和欲望,人是不安分的动物,愿意和喜欢冒风险(因为所选择的任何行为其结果都将发生在未来,而不确定性是未来的本质),但安全感也是人不可缺少的(对未来的合理预期能够带给人情绪上的平静和安全感),社会是人们在安全中不断挑战进步的。中国的经济改革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进行着,人们既对未来充满了期望和信心,又对改革的持续、深入和稳定持谨慎态度,尤其是在人们过去经历了太多法律、政策的动荡和反复。在这种情况下,法律制度包括市场准入制度的公开对增强人们的信心是十分必要的。公开市场准入制度,不仅仅是制度内容的公开,更是程序的公开,市场准入的程序、结果、依据以及有关机构和人员的职责、权限都要公开,未经公开的,不得作为依据,建立便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监督的制度。接受社会监督,让市场主体能够平等地通过此程序获得市场主体资格,在市场上进行竞争。随意性的市场准入制度会损害政府的形象,造成寻租现象,滋生了腐败。(二)合法市场准入制度赋予政府重要的行政权力,直接涉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准入制度的立法和执法应当遵循我国的立法体制和依法行政的要求,符合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法律、行政法规可以设定市场准入制度,地方法规可以在不与上位法抵触的条件下制定关于本行政区域的市场准入制度,其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