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4自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复习要点

2014自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复习要点

2014自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复习要点
2014自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复习要点

2014年自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笔记江劲主编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环境与环境问题

环境:(环境科学中的环境)是指人群周围的环境及其中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体,也包含了社会和经济等因素。

1、采用概括的方式对环境的内涵进行描述——保加利亚、葡萄牙

2、采用列举的方式对环境的外延进行描述——美国

3、采用概括加列举的方式的方式在立法上对环境的内涵和外延都作出规定——中国我国1989年《环境保护法》定义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自然资源:《中国自然保护纲要》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自然界中对人类有用的一切物质和能量都称自然资源

《宪法》与环境融为一体、天然存在的、具有经济价值的环境要素。

生态系统组成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无生命物质。

生态系统的出发点:是以整个地球上的生物及其环境等客观存在为中心,而不是以人类为中心。

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

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不利于人类的变化,以致影响人类是生产和生活,给人类带来灾害的现象。

第一环境问题(原生环境问题)——由自然原因引起的自然灾害。

第二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由人为原因引起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18世纪——20世纪60年代)地域环境问题时期

(20世纪60年代——80年代)国际环境问题时期

(20世纪80年代——至今)全球环境问题时期

环境问题的成因——人地关系恶化1、市场失灵2、政策失误3、科学不确定性4、国际贸易的影响

环境问题的对策

1、环境问题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达成共识

2、形成环境保护的可行措施(经济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科学技术的进步)

3、确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战略

第二节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产生和发展

外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产生和发展

1、城市环境污染控制立法时期(生活环境保护)

(18世纪中叶——20世纪初叶)“妨害”与“相邻关系”

2、生活环境与自然环境保护立法并重时期(20世纪初叶——20世纪60年代)综合有计划控制污染、防治公害美国《公共汽车尾气控制法》、日本《公害对策基本法》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环境政策以及监督环境状况

3、整合型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时期(20世纪70年代以后)

全方位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鼓励发展循环经济、预防环境污染和自然破坏

中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产生和发展秦律中的《田率》强调“以时禁发”

唐律中的“杂律”规定了污染环境、破坏环境资源的处罚条文

1979年《环境保护法(试行)》的颁布实施——发展时期

1989年《环境与资源保护法》1999年《海洋环境保护法》—完善时期

2000年《大气污染防治法》——强化时期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科学发展观

2012年十八大报告;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文明“五位一体”

第二章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环境与保护法的概念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指以保护和改善环境、预防和治理人为环境侵害为目的,调整人类环境与资源利用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特征;1、社会性(a、环境要素具有公共产品属性、b、破坏与维护环境环境的受害者或获益群体具有广泛性)

政策性(a/政策的法律化与法律的政策化b/需要环境质量的变化频繁修改c/受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和经济政策的影响)

科学技术性(a/必须遵循生态平衡等自然规律b/以环境科学、生态科学为基础c/依靠环境标准、环境监测等科技手段)

4、综合性(a/是公法与私法的融合b/是程序法与实体法的融合c/是国内法与国际法的融合)

目的;

一是基础的直接的目的,二是最终的目的,最终目的逐渐演变为“可持续发展”。

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目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与资源保护并重,目的二元论的色彩(1989年制定《环境保护法》)将“可持续发展”作为最终立法目的,逐渐向目的一元论转化(1998年修改《土地管理

法》)

第二节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体系

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体系的内容包括

国内法渊源;

宪法中的环境与保护法律规范、环境与资源保护专门法律、

其他法律中有关环境与资源保护的条款、环境与资源保护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与规章、有关司法解释等国际法渊源;

中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环境公约、条约、协定和议定书。

第三节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人与人的关系

特征;

1、具有多重牵连性质的法律关系

2、以人类平等利用环境的权利和义务为主要内容

3、结合并体现自然生态规律的人类意志

我国公众的环境权益与环境保护义务的内容公众一般包括公民(自然人)和由公民组成的各种团体。

公民是环境质量和生态效益的受益者,是本能利用环境的主体。一、公众环境权益的内容1、优美、舒适环境的享受权

2、开发利用环境决策与行为知悉权

3、开发利用环境决策建言权

4、监督开发利用环境行为及其检举和控告权

5、环境权益侵害救济请求权义务;

1、关心和保护环境的一般义务

2、忍受一定限度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的特别义务

企业及其开发利用环境的权利和义务

一般义务1、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权利与业务2、利用环境容量排污的权利与义务企业履行环境社会责任的表现1、通过环境质量体系认证或获得绿色标签认定2、推行清洁生产3、主动对外宣示企业环境保护守则

中国的环境与资源保护行政管理体制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国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管辖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

监督管理。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港务、渔政、军队、公安、交通、铁道、民航,依法对环境污染实施监督管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土地、矿产、林业、农业、水利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对资源的保护实施监督管理。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客体就是人类的环境利用行为、环境要素及其性状。环境利用行为;1、行为的主体是人2、行为在主观上是为了满足人的生存与发

展需要3、行为的结果是获取环境要素或者从环境要素中谋取利益环境利用行为的分类;1、本能利用行为2、开发利用行为(环境容量利用行为、自然资源利用行为)

第三章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

与基本制度(重点)

第一节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基本原则与基本制度概述基本原则的依据;1、应当具有法律规范的特征,以便于执法者、司法者解决环境与资源保护实践中可能产生的各种纠纷与矛盾2、目的不能等同与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3、必须是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特有原则4、应当贯穿于整个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规范之中,并具有指导与纲领作用

基本原则内容;1、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原则2、预防原则3、受益者负担原则4、公众参与原则

基本制度的依据;1、具体体现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基本原则2、具体反映环境与保护法律的共通性、本质性的法律措施3、依据基本国情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通过对法的“立、改、废”逐步完善

基本制度的内容1、环境标准制度2、环境与资源保护规划制度3、环境费制度4、环境影响评价制度5、治理、恢复与补救制度

我国现行《环境保护法》的内容1、总则2、环境监督管理3、保护和改善环境4、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5、法律责任6、附则

第二节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一、协调发展原则

是指经济社会发展要充分考虑环境与资源的承载力,使环境和资源既能满足经济社会的发展目标的需要,又能够使环境资源保持在满足当代人和后代人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水平上,从而使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内涵;

1、协调发展是指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环境保护在发展过程中的统一协调

2、协调发展的实质是重视环境与资源的保护,不能为了经济发展而牺牲环境利益

3、协调发展的目的是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意义;

1、正确处理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2、有利于实现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3、有利于实现社会的长久繁荣与发展

措施;

1、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一体化决策

2、通过“三同时”制度保障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同步进行

3、通过循环经济制度将经济发展建立在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

4、通过实施清洁生产制度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

5、通过清洁能源制度解决环境对经济的制约

6、通过绿色GDP核算等经济政策促进和保障协调发展的实现

二、预付原则(黄金原则)

是指针对一切可能影响环境的活动和行为,事先采取经济、技术、法律、行政等各种手段和措施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损害结果的发生

意义;

1、采取预防措施可以用较低成本获取较大的环境效益

2、采取预防措施有利于扭转我国环境保护的被动局面措施;

1、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决策阶段落实预防原则

2、通过“三同时”制度在建设阶段落实预防原则

3、通过清洁生产制度在生产阶段落实预防原则

4、通过循环经济制度在资源废物循环阶段落实预防原则

5、通过排污许可证制度在排污阶段落实预防原则

三、受益者负担原则

是指开发利用环境和资源或排放污然物,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和危害者,应当支付由其活动所造成的环境损害费用,并承担治理其造成的环境污染与破坏的责任。

“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利用谁补偿,谁污染谁治理”四个方面的内容

意义;

1、实现社会公平

2、降低环境保护的成本

3、最大程度地保护环境质量

措施;

1、实行排污收费制度

2、实行生态补偿制度

3、征收环境税

4、实行土地复垦制度

四、公众参与原则(环境民主原则)依靠群众保护环境原则,是指公众对可能造成环境影响的开发决策、建设项目有相应的知情、参与决策和监督的权利。1、参与主体是公众

2、参与对象主要是影响到公众环境利益的建设项目

3、参与方式主要是通过法定的程序进行

4、公众参与的内容包括;公众的环境知情权、参与决策权、监督权

措施;

1、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制定

2、环境行政许可和环境行政处罚中的公众参与制定

3、建立环境信息公开与披露制度

4、鼓励各类非政府环保组织代表公众参与环境决策

5、建立公众参与的司法保障制度

第三节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制度

一、环境标准制度

是指为了保护人群健康、保护社会财富和维护生态平衡,就环境质量以及污染物的排放、环境监测方法及其他需要的事项,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制定的各种技术与规范的总称。

分类;主要是;强制性标准;

1、环境质量标准(国家级、地方级)

2、污染物排放标准(污染允许限度)推荐性标准;

包括;环境监测方法标准、环境标准样品标准、环境基础标准

二、规划制度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的环境保护篇章、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家各类生态建设和保护规划、专项环境保护规划等的统称。

三、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的对策好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对象;

1、是政府宏观决策活动的环境影响评价

2、是对开发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审批部门;

国务院环保部门负责审批下列建设项目;核设施、绝密工程、等特殊性质的建设项目;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建设项目

其他建设项目有省级环保部门提出分级审批建议报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并抄报环境保护部。

“三同时”制度

是指根据我国《环境保护法》的规定,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实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经原审批环保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生产使用。

“三同时”制度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共同成为国家法律规定中有关预防和控制新污染源的重要手段。

“三同时”制度的主要内容;1、同时设计2、同时施工

3、同时投产并使用

四、环境费制度

是对所有环境收费的统称,

环境费通常表现为环境规费、环境公课、环境受益费等形式。

征收排污费制度;

是指直接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排污者,按照环保部门依法核定的污染物排放的种类和数量向法律授权的主观部门缴纳的一定费

用,以适当补偿环境损失成本的行为规范。排污费的类别;

1、废气排污费、

2、海洋石油勘探开发超标排污费、

3、污水排污费、

4、危险废物排污费、

5、噪声超标排污费五类

排污费的使用

1、重点污染源防治

2、区域性污染防治

3、污染防治新技术、

4、新工艺的开发

5、示范和应用

6、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污染防治项目

自然资源保护费制度

1直接用于自然资源保护的收费,2、间接用于自然保护的收费

环境保护的鼓励措施通常是通过市场方法实现的,(环境标志、ISO14000系列)

五、治理、恢复与补救制度

是指当环境利用行为造成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时而对行为人采取的恢复环境与自然的原状为中心的行政命令措施。

对环境污染实行限期治理是指对于超标排放污染物、严重污染环境的污染源,以及位于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的超标排污的污染源,由环保部门依法责令排污单位在一定期限内对污染源进行治理并完成治理任务,达到治理目标的一种强制性措施。

限期治理的对象;

第一、严重污染环境的排污单位

第二、在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超标排放污染物的排污单位

对造成大气污染、海洋污染的企业,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行使限期治理的决定权,

生态破坏实行的治理1、限期治理

2、综合治理、专项治理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上的恢复、补救和拯救措施,主要包括;恢复原状、补救或拯救两种措施。

突发环境事件处理

1、突发环境事件的处理

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生物物种安全环境事件、辐射环境污染事件、(I级)特别重大环境事件、(II级)重大环境事件、(III级)环境事件、(IV)一般环境事件

2、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的运行机制;预防预警、应急响应、应急保障、后期处置、责任追究五项机制

应急机制主要包括;

1、按照属地为主的原则实行分级响应

2、实行突发环境事件报告制度(1小时报告

制)

3、应急保障机制确立了资金保障、装备保障、通信保障、人力资源保障、技术保障等应急保障内容

第四章环境污染防治法(重点)

第一节环境污染防治法概述

受我国法律控制的污染物;

废气、废水、废渣、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噪声、振动、电磁波辐射等

环境污染的分类;

1、工业环境污染、城市环境污染、农业环境污染

2、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水污染、海洋污染

3、物质污染、能量污染

特征;

1、环境污染须伴随人类活动而产生

2、环境污染须为物质能量从一定的设施设备向外界排放或者泄漏

3、环境污染须出现环境质量下降的结果

我国环境污染防治法的体系

从控制对象、目标、方法看,我国环境污染防治的法由;

1、物质污染防治法

2、能量污染防治法

3、污染源头及全过程管理法

环境污染防治的法律制度

核心目标是控制污染物排放——浓度控制、总量控制

第二节物质污染防治法一、大气污染防治法

1979年,我国《环境保护法(试行)》首次对大气污染防治作出了原则性规定。

1987年,我国颁布了《大气污染防治法》1995年,第一次修改,增加规定了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设备制度、酸雨控制区、二氧化硫

控制区2000年,第二次修改,加强了机动车防治超标排污、重点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许可证制度。2010年,环境保护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的指导意见》

一般规定;

1、大气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体制

实施统一监督管理与分部门(县级)监督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2、大气环境标准制度《环境空气质量标准》,1982年首次发布2012年将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为;一类,区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二类,为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等“达标排放、超标违法”的制度

3、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核定制度

A/确定总量控制区

b/确定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c/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分配4、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城市制度

直辖市、省会城市、沿海开放城市、重点旅游城市

5、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公报制度

主要内容包括;大气环境污染特征、污染物的种类、污染危险程度等内容

防治燃煤污染

煤炭开采控制、清洁能源推广、锅炉和城市供热管理

防治机动车船舶污染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

防治废气、粉尘和恶臭等污染

二、水污染防治法“水污染”特指陆地水污染,即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等地表水体、地下水体的污染,

海洋污染防治适用《海洋环境保护法》1984年我国制定了第一部防治水污染的专门法律《水污染防治法》

一般规定

统一监督管理、分部门监督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环保部门对水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海事部门对船舶污染水域是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水行政、国土资源、卫生、建设、农业、渔业等部门以及江河、湖泊的流域管理机构国家实行水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考核评价制度

水环境标准制度

包括;地表水质量标准(核心)、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将地表水水域功能区划分为五类;

I类——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II类——集中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珍惜水生生物栖息地

III类——集中水源生活饮用水地表水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

IV类——一般工业用水区、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区

V类——农业用水、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水污染排放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水污染防治规划制度

按流域、区域进行统一规划

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

省级人民政府根据本行政区域水环境质量状况、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需要,确定实施总量。落实到市、县人民政府。

水污染物排污许可制度排污监测制度

城镇污水集中处理制度饮用水源保护区制度

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外围划定——准保护区、禁止设置排污口

禁止在一级保护区内——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设施无关的建设项目。从事网箱养殖、旅游、游泳、垂钓或者其他可能污染饮用水水体的活动。

禁止在二级保护区内——新建、改建、扩建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

禁止在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内——新建、扩建对水体污染严重的建设项目,改建不得增加排污量

海洋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第一部以海洋环境污染防治为主要内容的专门法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及其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管辖海域以外,造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污染的,也适用该法。

一般规定管理体制;

国务院——主管全国海洋环境的保护工作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环保部门——负责本辖区,海洋工程、陆源污然物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的环境保护工作

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海洋环境的监督管理(全国)

国家海事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所辖港区水域

国家渔政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渔港水域军队环境保护部门——负责军事船舶污染

海洋环境标准制度

授权国务院根据海洋环境质量状况和国家经济、技术条件制定国家海洋环境环境质量标准。

第一类;海洋渔业水域、海上自然保护区、珍惜濒危海洋生物保护区第二类;水产养殖区海水浴场

第三类;一般工业用水区、滨海风景旅游区第四类;海洋港口、海洋开发作业

海洋功能区制度

既包括开发利用区,也包括治理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特殊功能保护区、保留区。实行分级审批制度。

防治陆源污染

设置入海排污口由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环保部门审查批准。

必须征求海洋、海事、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军队环保部门的意见。

在海洋自然保护区、重要渔业水域、海滨风景名胜区,不得新建排污口。

陆原污染物排放的禁止性措施;

禁止向海域排放油类、酸类、碱液、剧毒废液、放射性废水

禁止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水、领海转移危险品废物。

限制性措施;

防治海洋工程污染

海岸工程必须编报环境影响报告书、必须执行“三同时”制度、必须保护国家、地方重点野生动植物和海洋水产资源措施。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1995年我国专门颁布实施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保护法》

一般规定

固体废物管理的原则

1“三化”管理原则;即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2、全过程管理原则;即从生产、收集、储存、运输、利用直到最终处置的全过程实行一体化的管理。

3、分类管理原则;将固体废物分为,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危险废物三类

管理体制

统一管理与分部门监督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国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生活垃圾清扫、收集、存储、运输和处置的监督管理工作。

固体废物转移及进出口管制转移固体废物出省级行政区域,应当向固体废物移出地的省级人民政府环保部门提出申请;

经接受地的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部门同意。

禁止进口不能用作原料、不能以无害化方式利用的固体废物;

对可以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实行限制进口、自动许可进口的分类管理。

危险废物管理

国家实行危险废物名录、标识制度。

危险废物容器、包装物、危险废物的设施场所必须设置危险废物识别标志。

化学物质污染环境防治法实行危险化学品安全许可证、安全使用许可证制度

进口登记制度、新化学品申报登记跟踪控制制度。

首次生产或进口申请登记证时效期为5年。

第三节能量污染防治法一、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73年国务院颁布《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试行草案)》

1996年我国制定了《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一般规定

统一监督管理与分部监督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声环境标准制度我国《声环境质量标准》分五类;0类——康复疗养区

I类——居民住宅、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设计行政办公区域II类——商业金融、集市贸易或居住、商业、工业混杂

III类——工业生产、仓储物流

VI类——交通干线两侧一定距离之内

噪声污染的限期治理制度“噪声敏感建筑物”是指医院、学校、机关、科研单位、住宅等需要保持安静的建筑物。

偶发性噪声排放控制

必须向公安机关提出申请,经批准方可进行。当地公安机关应当向社会公告。

工业噪声控制

必须向所在地环境保护部门申报设备的种类、数量、噪声值等建筑施工噪声控制

必须符合《建筑施工厂界噪声限值》的规定城市市区范围内,应当在工程开工以前5天之内,向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申报。非抢修、抢险作业禁止夜间在城市市区噪声敏感区建筑物集中区域内进行建筑施工。“因特殊需要”必须向环境保护部门出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有关主管部门的证明。警车、消防车、工程抢险车、救护车等机动车安装、使用警报器,必须符合国务院、公安部门的规定。社会生活噪声控制,禁止在商业经营活动中使用高音广播喇叭招揽客户。

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2003年专门制定《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一般规定

统一监督管理与分部门监督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国务院环保部门对全国依法实施监督管理。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其他有关部门依据国务院规定依法实施监督管理。

放射性环境标准制度

放射性标识与警示说明义务

禁止将放射性废物和被放射性污染的物品输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或者转移。

其他能量污染防治法

电磁辐射建设项目或项目,执行环境保护申请登记、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并接受环保部门的审批及竣工验收。

光污染分成;白亮污染、人工白昼、采光污染等三类。

第四节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促进法一、清洁生产促进法

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消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少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法律制度1、管理体制

统一管理分部门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政府及其主管部门是支持、促进清洁生产的行政管理者主体,依法规定其主要职权

生产经营者的清洁生产义务

指导性规范、自愿性规范、强制性规范

环境经济促进法

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工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

激励措施

国务院、省人民政府设立专项资金;税收优惠、将节能、节水、节材、资源综合利用等项目立为重点投资领域。

对资源高效耗行业,实行限制性价格政策。省级人民政府实行垃圾排放收费制度。国家实行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政府采购政策。

第五章自然保护与资源保护法(案例)

第一节自然保护与资源保护概述

自然保护法、自然资源法的异同相同点;

1、二者都是自然资源保护法的构成部分

2、保护对象存在一部分重合

3、终极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区别;

1、立法目的不同

2、环境要素保护的侧重点不同

3、保护方法不同

我国自然保护与资源保护法律体系

自然保护主要包括;《野生动物保护法》《自然保护区条例》《风景名胜区条例》等自然资源保护法主要有;《森林法》《土地管理法》《水法》《草原法》《渔业法》等

第二节自然保护法

1、我国于1988年颁布《野生动物保护法》野生动物;是指珍贵、濒危的陆生、水生野生动物和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

一般规定

1、野生动物资源属于国家所有

2、国家实行加强资源保护、积极驯养繁殖、合理开发利用的方针。

鼓励开展野生动物科学研究。

保护的法律规定1、分类保护

2、保护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

3、野生动物救助及致害补偿制度

资源管理的法律规定

1、实行分部门、分级监督管理的体制

国务院林业、渔业主管部门分别主管全国陆生、水生野生动物。

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林业主管本行政区域内陆生野生动物、

县级以上地方政府渔业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水生野生动物管理工作。

2、建立野生动物资源档案制度——10年普查一次。

3、实施猎捕许可证及禁限制度

4、野生动物经营利用行为的管制——驯养、繁殖、许可证。禁止出售、收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者产品。

5、外国人从事必须经国务院野生动物主管部门或授权单位批准、备案。

野生植物保护法

1996年国务院颁布了《野生植物保护条例》野生植物分为;国家级(国家一级、国家二级)、地方级重点野生植物保护《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农业主管部门制定,报国务院批准公布。

《地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并公布,报国务院备案。

法律规定

1、建立资源档案

2、采集证管理制定

外来物种入侵的法律控制

国务院颁布《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农业法》、《畜牧法》

引人方式;有意引进、无意引进、自然入侵

自然区域保护法

法律规定;国务院于1994年发布的《自然保护区条例》

自然保护区建设的法律规定;凡具有以下条件之一的,应当建立自然保护区;1、典型的自然地理区域、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区域

2、珍惜、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域

3、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海域、海岸、岛屿、森林、草原荒漠

4、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地质构造、著名溶洞、化石冰川、温泉等自然遗迹

5、经国务院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需要予以保护的其他自然区域

自然保护区建设的批准机关

国家级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或国务院有关自然保护区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报国务院批准。地方级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

自然保护区分类;

核心区——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除依法经批准外,也不允许进入从事科学研究活动。所占面积不得低于该自然保护区的1/3。缓冲区——只准进入从事科学研究观测活动。

(缓冲区外围)实验区——可以从事科学实验、参观考察、旅游、驯化、繁殖、濒危野生动植物等活动,实验区面积不得超过保护区面积1/3

自然保护区管理的法律规定

1、管理机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由其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主管地方级——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主管

违法行为的判定及其惩处

1、禁止在自然保护区内进行砍伐、放牧、

狩猎、采药、挖沙、等活动。违反者依法给予处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没收违法所得,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原状、采取补救措施、处300元~1万元以上的罚款。

2、禁止任何人进入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并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批准。进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必须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

违反者处100~5000元罚款。

风景名胜、城市景观、文化遗迹地保护区的法律规定

实行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久利用的原则

实行统一监督管理和分工负责相结合的体制。

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性监督管理工作,

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管理本地区的风景名胜工作。

设立——国家级、省级风景名胜区规划——总体规划、详细规划

国家级——省、直辖市、自治区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组织编制

省级——由县级人民政府组织编制。

(2年内编制完成、规划期一般为20年)

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地保护的法律规定我国于1985年11月参加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于1991年10月当选为世界遗产委员会成员。

海洋生态与海岛保护的法律规定一、海洋生态保护的法律规定1、海洋生态保护的立法概况我国将海洋生态、海洋资源保护与海洋污染控制进行综合调整,统一反映在《海洋环境保护法》中。

2、我国实行海洋功能区制度。

一类;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海洋渔业、海上自然保护区、珍惜濒危海洋生物保护区二类;近海岸水产养殖区、海水浴场、等三类;一般工业用水区、海滨风景旅游区等四类;海洋港口水域、海洋开发作业区各类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执行相应类别的海水水质标准。

4、政府保护海洋生态的责任。《海洋环境保护法》规定了国务院和沿海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保护海洋生态的责任

5、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中的保护措施。

6、海洋自然保护区、海洋特别保护区

A/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区的建立,须经国务院批准。

划为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或根据不同对象规定;绝对保护期、相对保护期。B/建立海洋特别保护区,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科学的开发方式进行特殊管理。

海岛保护的立法及主要规定

2009年12月,我国制定了《海岛保护法》国家对海岛实行科学规划、保护优先、合理开发、永久利用的原则。

1、有居民海岛的生态系统保护

应当划定禁止开发、限制开发区域,并采取措施保护海岛生物栖息地,防治海岛植被退化和生物多样性降低。

工程建设,应当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生态保护实施优先建设、或者与工程项目同步建设的原则。

2、无居民海岛的保护

禁止在无居民海岛采石、挖海沙、采伐林木以及进行生产、建设、旅游等活动

由海岛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海洋主管部门批准。

3、特殊用途海岛的保护

国家对海基点所在的海岛、国防用途海岛、海洋自然保护区内的海岛等具有特殊用途或者特殊保护价值的海岛,实行特别保护。(海基点及其保护范围周边应当设置明显标志)

禁止在海基点保护范围内进行工程建设,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于2~20万元罚款。

禁止破坏国防用途无居民海岛用于国防无关的目的。

第三节自然资源保护法

一、土地利用与保护法的法律规定1986年6月25日通过《土地管理法》

土地利用与保护的一般规定“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

我国实行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土地可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

耕地保护的法律规定

1、耕地补贴制度——占多少,垦多少

2、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制度

3、基本农田保护制度——A/经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确定的娘、棉、油、蔬菜生产基地内的耕地;B/有良好的水利、水土保持设施的耕地;C/蔬菜生产基地;农业科研、教学试验田;以及国务院规定应当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其他耕地。

基本农田保护区以乡镇为单位进行划区定界,由县级人民政府土地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农业主管部门组织实施。

几杯农田应占本行政区域内耕地的80%以上。

4、耕地使用管制——非农业建设必须节约使用土地,可以利用荒地的,不得占用耕地;禁止占用耕地建窑、建坟、建房、挖沙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闲置、荒芜耕地。

5、开发未利用土地及三荒土地管理

6、鼓励土地整理、提高耕地质量

7、土地复垦制度

控制建设用地的法律规定

1、建设用地征收管理——征收基本农田、基本农田以外耕地超过35公顷的、其他土地超过70公顷的,由国务院批准。

征收其他土地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国务院备案。征收农用地的,应当依法先办理农用地转用审判。

2、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30%上缴中央财政、70%留给地方人民政府。

3、控制乡镇建设用地——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宅基地面积不得超过神、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

水土保持

1991年我国制定了《水土保持法》水土保持的方针、管理体制

实行预防为主、保持优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科学管理、注意效益的方针。

水土流失预防的法律规定

1、水土流失预防的禁止性措施

禁止在崩塌、滑坡危险去、泥石流易发区从事取土、挖沙、采石等

禁止在25度以上陡坡地开垦、种植农作物。违反者,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想做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

2、控制措施

在25度以上的陡坡地种植经济林,应当科学选择树种、合理确定规模,防治水土流失。

3、生产建设项目中的预防措施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部门审批,并按方案采取水土流失预防治理措施。

4、水土流失治理的法律规定

国家加强江河源头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源涵养区水土流失的预防、防治工作,生产建设单位,应当缴纳水土保持补偿费,专项用于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

防沙治沙

我国2001年制定颁布了《防沙治沙法》防沙治沙的工作原则;统一规划,因地制宜,分步实施,坚持区域防治与重点防治相结合;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保护、恢复植被与合理利用相结合;遵循生态规律,依靠科技进步;改善生态环境国家支持与对方自力更生相结合,鼓励个人、单位承包防治,及其防沙治沙者的合法权益。

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主管全国防沙治沙工作

土地沙化的预防措施1、植被营造和维护

2、严格控制采伐防风固沙沙林

3、草原的管理和建设

4、退耕还林还草制度

5、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森林利用与保护的法律规定

1984年制定1998年修正《森林法》

森林利用与保护的一般规定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乡级人民政府设专职兼职人员负责林业工作。

林业资源权属1、国家所有权2、集体所有权

3、个人所有权、使用权——农村居民的房前屋后、自留山、自留地种植的林木归个人所有。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法律规定

1、森林分类经营的管理制度——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新炭林、特殊用途林

2、档案制度——全国森林资源清查(一类调查)、规划设计调查(二类调查)、作业设计调查(三类调查)

采伐森林必须申请采伐许可证。

森林保护的法律规定1、森林防火2、森林病虫害防治

草原利用与保护的法律规定

1985年制定,2002年修订《草原法》

草原利用与保护的一般规定

1、草原资源权属——属于国家所有,除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除外。

集体所有,由县级人民政府登记,核发所有权证。

2、草原监督管理体制

国务院草原主管部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草原主管部门

草原利用管理的法律规定1、草原规划制度2、草蓄平衡管理3、草原征占用的管理

草原保护的法律规定1、基本草原保护制度

2、草原自然保护区制度——具有代表性的草原类型、珍惜濒危野生动植物分布区、具有重要生态功能和经济科研价值的草原地区建立草原自然保护区。

3、禁止开垦、退耕还草、禁牧休牧的规定禁止在荒漠、半荒漠和严重退化、沙化、盐碱化水土流失的草原以及生态

4、草原防火的规定

5、草原生物灭害防治制度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法律规定

1988年制度,2002年修订《水法》所称的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地下水。

水资源保护和利用的一般法律规定

1、水资源权属——属于国家所有。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水塘、水库中的水,归各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使用。实行水资源取水许可制度、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2、水资源管理体制

实行流域管理、区域管理相结合的原则。3、水事纠纷处理

不同行政区,应当协商处理;协商不成的,由上一级人民政府裁决,有关各方必须遵照执行。在水事纠纷解决前,未经各方达成协议的,任何一方不得修建排水、阻水、取水、截水工程,不得单方面改变水的现状。单位之间、个人之间、单位与个人之间发生水事纠纷,应当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可以申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授权部门调解,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前民事诉讼。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者授权部门调解不成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前民事诉讼。在水事纠纷解决前,当事人不得单方面改变现状。

水资源利用管理的法律规定1、水资源规划规定

2、水资源利用的管理规定;

1、第一坚持兴利与除害相结合,兼顾上下游、左右岸和有关地区之间的利益,第二,首先满

足城乡居民生活用水,第三,地表水与地下水统一调度开发、开源与节流优先和污水处理再利用。

2、水资源开发进行科学论证的要求

3、鼓励开发、利用水资源

4、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加强对公民权益的保护。

水资源保护的法律规定

1、保护水量及生态用水——制定水资源规划、调度水资源时,应当注意维持江河的合理流量和湖泊水库以及地下水的合理水位,维护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

2、水功能区划制度——是功能区实行有效管理和保证水功能区水质目标的重要手段。

3、饮用水源保护区制度——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并采取措施,防止水源枯竭和水体污染,保证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设置排污口。

4、地下水禁限制度——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严格开采地下水。

渔业资源利用与保护的法律规定1986年制定《渔业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内水、滩涂、领海、专属经济区、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一切其他海域从事养殖、捕捞水生植物等渔业生产活动。国家对渔业生产实行以养殖为主。养殖捕捞、加工并举,因地制宜,各有侧重的方针。国家对渔业实行统一领导和分级管理的体制。

渔业养殖、捕捞管理的法律规定1、养殖水域规划制度

2、养殖权的取得与终止——由本级人民政府核发养殖证,

3、养殖水域的环境保护——不得使用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饵料、饲料。

4、捕捞许可证制度——海洋大型拖网、围网作用的捕捞证由国务院渔业主管部门批准放发。内陆水域捕捞证,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主管部门批准放发。

捕捞许可证不得买卖、出租、转让、涂改、伪造、变造。5、捕捞限制制度

渔业资源增殖、保护的法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主管部门,可以向收益的单位、个人征收渔业资源增殖保护费。未经国务院渔业主管部门批准,任何单位、个人不得在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内从事捕捞活动。

违法捕捞的法律责任

禁止使用炸鱼、毒鱼、电鱼等破坏渔业资源的方法进行捕捞。

禁止在禁渔区、禁渔期进行捕捞。

禁止使用小于最小网目尺寸的网具进行捕捞。

海域利用与保护的法律规定

我国于2001年颁布了《海域使用管理法》

一般规定

海域属于国家所有,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海域使用权。

海域使用权;养殖用海15年、拆船用海20年、旅游、娱乐用海25年、盐业、矿业用海30年、公益事业用海40年、港口、修船厂等建设工程用海50年。

国务院海域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海域使用的监督管理。

5大海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台湾以东海域。

8种海洋功能区;农渔业区、港口航运区、工业与城镇用海区、矿产与能源区、旅游休闲娱乐区、特殊利用区、保留区。海域使用金的法律规定海域使用金是国家贯彻海域有偿使用的具体措施。矿产资源与能源利用与保护的法律规定1、矿产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

国家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勘查、合理开采、综合利用的方针。2、勘查、开采登记许可证制度。勘查许可证有效期最长3年、石油、天然气最长7年。探矿权人,有权优先取得采矿权。

3、矿产资源有偿取得制度。开采矿产资源必须缴纳——资源税、资源补偿费。矿产资源利用与保护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1、制定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规划2、矿山企业准入、退出中的环保措施3、普查、勘探、开采中环境保护措施矿产违法行为的制裁责令停止开采、赔偿损失没收采出的矿产

品、和违法所得,可以并处罚款。可再生能源立法的主要规定可再生能源,是指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国家鼓励和支持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节约能源立法的主要规定节约能源的一般规定节约能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国家实施节约

与开发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能源发展战略。将节能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对对方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考核评价的内容。节能管理的法律规定1、节能标准、能效标识——强制标注制度节能产品——自愿认证制度2、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制度3、针对产品、设备、工艺的节能管理制度4、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制度(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1万吨标准煤以上的用能单位)

第六章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法律责任第一节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法律责任概述定义;因实施了违反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行为,造成生态破坏或环境的主体,依据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规定,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种类;行政责任;是环境与资源保护实践中运用最多的一种法律责任形式。刑事责任;是最严厉的法律责任民事责任;以“损害赔偿”为主,侧重受害人的救济,最基本的公平、正义第二节违反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行政责任概述;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主体,在违反环境与资源保护行政法律规范时应当承担的不利法律后果。

种类;行政处分、行政处罚两大类行政处罚;一般包括;警告、罚款、责令停产、停业、关闭(各级人民政府)、暂扣、吊销许可证、没收非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行政拘留(公安机关)七种罚款是最常用的处罚方法。

程序;1、简易程序——违法事实确凿、情节轻微(公民处以50元以下、单位处以1000元以下的罚款或警告)可以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场合。2、一般程序——除简易程序以外的其他行政处罚场合。

3、听证程序——适用于责令停产、关闭、暂扣或吊销许可证、较大的罚款(个人5000元、单位5万元)、没收等重大行政处罚决定的场合。

责令改正的执行措施

排除妨碍、恢复原状、等义务的行政决定,当事人逾期不履行的,行政机关或者委托没有利害关系的第三人代履行,履行费用由当事人承担。

责令改正期届满,当事人未按要求改正,违法行为乃处于或者连续状态的,可以认定为新的环境违法行为。

不服行政处罚的救济措施

1、行政复议——针对行政处罚相对人对其的行政处罚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行政处罚之日起60天内,向作出行政处罚主管部门的本级人民政府或其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行政行政复议。

2、相对人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先复议后诉讼)

3、法律规定行政复议决定为最终裁决的包括;

一是、国务院作出的行政复议决定二是、根据国务院或省级人民政府对行政区划定的勘定、调整或者征用土地的决定,省级人民政府确认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使用权的行政复议决定。

自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自考环境与资源保护扌 学试题及答案> LOG| YOUR LO( 某某广告设计有限么 Mil:制伐电片、电‘旧则?石駅肚、产品动画设计、广告设计、发布、 An album of paintinss of call ins card of the professional electron that make? electron, catalos product animation design, advertis?K?nt design, release, installs

2 0 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卷 (课程代码00228) 本试卷共5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 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依据我国环境保护法的规定,以下要素中不属于环境范畴的是 A.湿地 B.野生动物 C.风景名胜区 D.民俗 2.遵循生态平衡等自然规律,体现为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特征是 A.社会性 B.政策性 C.科学技术性D?综合性 3.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以下可以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主体不包括 A.检察机关 B.法律规定的具有环境与资源保护监督管理权的行政机关 C.法律规定的社会团体 D.个人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不适用的领域有 A.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B.渤海 r *平注D —yT別百护IV 5:国家禁止?销看象牙制品的规定符合的国际公约是 A.1989年巴塞尔公约 B. 2015年巴黎协定 C. 1963年维也纳公约 D. 1973年华盛顿公约 6.根据《水污染防治法》的规定,对超标排污的,责令限期治理,所处以的罚款是应 缴排污费数额的 A?1倍以上2倍以下B. 2倍 C. 2倍以上5倍以下 D. 5倍 7.可以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开展的活动是 A.建设排污口 B?新建供水设施 C.开展旅游经营 D.从事垂钓活动 8 ?依法对造成我国海域污染的外籍船舶行使登轮检查权的部门是 A.国务院环保部门 B.国家海事行政主管部门

自学考试 学前卫生学考试复习重点

学前卫生学 1、新生儿并非越重越好,正常是2500克以上,小于2500克为低体重儿大于4000克为“巨大儿都特殊护理的 2、新生儿硬肿症的产生原因、症状如何预防? 1.症状:体温不升,(低于36度)吃奶困难、哭声微弱,皮肤发凉,皮肤发硬,由大腿外侧及臀部、躯干、 上肢、面,严重时呼吸困难 2.原因:多发于冬季。主要因保暖不够,早产儿发病率较高 3.防治:做好孕期保健,预防早产。降生在冬天,注意保暖。早开奶保证足够的热量。发现症状,及早就 医,途中注意保暖。 3、新生儿脱水热的产生原因、症状如何预防? 1.症状:低热、尿量减少、皮肤干燥且弹性差,囟门凹陷 2.原因:多发生在夏天或保暖过度。出生后的头几天,摄入的乳量过少,但是因呼吸、皮肤蒸发、排出 大小便。体内丢失的水分多,加上环境温度高,就可能发生“脱水热” 3.防治:夏季注意防暑降温,若母乳少,可与两次喂奶之间。给新生儿喂水。已发生脱水热,经补充水分 后可恢复正常 4、为什么新生儿容易发生漾奶 新生儿的胃的容量小,胃的入口偾门和胃的出口(幽门)几乎在同一个水平上,偾门比较松,幽门比较紧,所以吃饱后,比较发生漾奶 5.新生儿护理中预防感染:1.预防呼吸道感染、2.预防病从口入、3. 预防脐部感染 6、什么是婴儿抚触和注意事项 婴儿抚触:是用双手对婴儿进行有顺序、有手法技巧的抚触,来达到保健目的 注意事项:1.选择适当的时间、2. 抚触者的准备3.体现爱抚、4.视婴儿的月龄 7为什么不要猛力摇晃新生儿 新生儿脑组织虽然有脑脊液和脑膜的保护,在猛力摇晃时,脑组织仍然因为震荡而受到损伤。甚至发生脑部毛细血管破裂出血。无论脑震荡还是脑血管出血,都会危机生命,轻度出血,也许在婴儿时期看不出来身心发育的异常,它是发生学龄前儿童发生“多动症”的诱因之一 8、母乳喂养的优越性: 1.出生头4-6个月,母乳是最好的食物和饮料、 2. 母乳喂养可以使婴儿少生病、 3. 母乳的成分更有利于脑的发育。 4. 母乳喂养可以给予婴儿更多的母爱、 5.哺育对母亲也有益 9、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的措施: 早开奶和按需喂养。“出生半个小时就可以让新生儿吸母乳”和“母婴同室,新生儿饿了就喂,不必按钟点喂” 10、母乳被污染的原因:1.乳头不干净、2.乳母患病、3.乳母用药、4环境污染、. 11、幼儿消化系统的保育要点.:1.督促幼儿用正确的方法刷牙,保护好乳牙和六龄牙,2.细嚼慢咽有利于健康, 不要用水、汤泡饭。3.培养幼儿定时排便的习惯。4.不要长时间坐便盆,不排便就起来。 12、大脑皮质有那些活动规律。 1、优势原则:1.人们学习和各种的效率与有关的大脑皮质区域是否处于“优势兴奋”状态有关、2.兴趣能使“优 势兴奋”状态的形成,能使幼儿感兴趣的事情,他们的注意力多比较集中,对其他武官的刺激则可能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2、镶嵌式活动原则:使大脑皮质的神经细胞能有劳有逸,以逸待劳,维持高效率 3、动力定型:大脑经过多次反复的刺激,就知道某种活动该干了,干起来很自然,下一步该做什么,提前准 备好,建立动力定型一后,脑细胞以最经济的霄汉,收到最大的工作效率。 4、睡眠:睡眠是大脑皮质的抑制过程。有规律、充足的睡眠是生理上的需要,可使人的精神和体力得到恢复13、婴幼儿神经系统的特点:1.神经系统发育迅速、2.容易兴奋。容易疲劳、3.需要教长的睡眠时间、 4.细胞耗氧量大 5.脑细胞能利用的能量来源单一。 14、大脑有什么特点,开发幼儿大脑潜力的途径。 1、开发右脑,协调左右脑。大脑两半球的功能是不同的,各具特点 左脑半球具有显意识功能:主要通过语言和逻辑来表达内心世界,负责文学语言及数学计算。 右脑半球具有潜意识功能:主要通过情感和形象来表达内心世界,负责鉴赏绘画、欣赏音乐、欣赏自然风光。凭直觉观察事物,把握整体等。

最新00228自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试题及答案

2014 年10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 课程代码:0022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 小题,每小题1 分,共20 分) 1.根据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不同,一般将人为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称为【 D 】p50 A.原生环境问题 B.生态环境问题 C.第一环境问题 D.次生环境问题 2.“毋坏屋,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有不如令者,死无赦。”出自【 A 】P57 A.西周的《代崇令》 B.秦朝的《田律》 C.韩非子的《内储说上》 D.荀况的《王制》 3.环境保护组织一般指由公民依法自发成立的以环境保护为目的的社会团体,也称【 D 】P77 A.政府性机构 B.非盈利性社会团体 C.准政府组织 D.非政府环境组织 4.1968 年,萨克斯教授出版了《保卫环境-公民行动战略》一书,首次提出了【 B 】P78 A.“消洁生产机制”理论 B.“环境权”理论 C.“可持续发展”理论 D.“绿色消费”理论 5.依照我国环境保护法的规定,环境标准主要包括两类,即污染物排放(控制) 标准和【A 】P116 A.环境质量标准 B.环境标准样品标准 C.环境基础标准 D.环境监测方法标准 6.在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中,环境费制度具体表现为征收排污费制度和【C 】P132 A.环境受益费制度 B.环境信息公开制度 C.自然保护费制度 D.环境税制度 7.当前,我国对主要污染物或重点污染物实施总量控制的领域不包括【C 】P145 A.水污染防治 B.大气污染防治 C.固体废物污染防治 D.海洋污染防治 8.在我国.负责危险化学品的公共安全管理的行政机关是【B 】P165 A.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B.公安机关 C.交通运输主管部门 D.质量监督检验检疫部门 9.如果向海洋倾倒毒性大的物质,应当【 C 】P159 A.事先取得普通许可证 B.事先取得特别许可证 C.事先取得紧急许可证 D.倾倒在临时倾倒区 10.为解决诸如酸雨、灰霾和光化学烟雾等区域性大气污染问题,我国环境保护部发布的规范性文件【A 】 A.《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的指导意见》 B.《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 C.《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D.《大气污染防治法》P146 11.根据《野生动物保护法》的规定,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A 】P183 A.市民甲发现有人非法捕杀国家重点保护的金丝猴,遂向野生动物部门举报 B.某高校野生动物研究专家乙,为了研究需要捕捉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C.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象毁坏了丙村村名种植的农作物,后该村村民决定人力驱逐,并打伤大象 D.某个体运输户为获得免费收入,为偷猎者运输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藏羚羊的皮从丁市是到戊市 12.我国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定,外国人进入国家自然保护区的,接待单位应当报经【 B 】P193 A.省级人民政府公安部门批准 B.国务院有关自然保护区主管部门批准 C.省辖市人民政府公安部门批准 D.省级人民政府有关自然保护区主管部门批准 13.根据我国2009 年12 月制定的《海岛保护法》,国家对海岛实行科学规划【 B 】P200 A.开发优先、合理利用、永续利用的原则 B.保护优先、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 C.利用优先、适度保护、永续开发的原则 D.开发优先、适度保护、永续利用的原则 14.我国地方政府收取的土地有偿使用费,30%上缴中央财政,70%低留给有关地方人民政府,都专项用于【B 】P205 A.房地产开发 B.耕地开发 C.补贴财政开支的不足 D.耕地保护 15.根据我国《矿产资源勘查区块登记管理办法》第10 条的规定,石油、天然气勘查许可证有效期最长为【 D 】P229 A.1 年 B.3 年 C.5 年 D.7 年

自考学前卫生学00385复习总结资料

学前卫生学00385一、名词解释: 1.婴儿抚触—“皮肤饥渴”不解除,新生儿会有烦躁不安,睡眠不稳,体重增长缓慢等现象。 2.头尾规律—在体格发育过程中,身体各部分发育的比例是不同的。即从胎儿时一个大的头颅(占身长的1/2),较长的 躯干和短小的双腿,发育到成人时较小的头颅(占1/8),较短的躯干和较长的双腿,一个人从出生到发育成熟,头部只增大了一倍,而躯干却增大了两倍,上肢增长了三倍,下肢增长了四倍。 3.同化作用—机体从外界不断地摄取各种营养,如糖、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等,同时吸入氧气,构成自身的 物质,这一过程称为同化作用。 4.异化作用—机体不断分解这些营养物质,并且释放能量,供各种生物活动所需,并把分解后的终产物派出体外。 5.微量元素—略 6.弱视—眼球没有器质性病变而戴娇正镜片后视力仍不能达到正常。 7.湿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可因食物过敏,如牛奶、羊奶、鱼、虾、蛋、等,可因灰尘、羊毛、化纤等引起。 8.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是具有的免疫功能,是人类在种系进化中长期与病原微生物斗争而发展完善的一种生理功 能。 9.计划免疫—是根据疫情监测以及人群免疫状况的分析,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利用生物制品进行预防接种, 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达到控制以至最后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10.基础免疫—选择几种对小儿威胁较大的传染病的疫苗,在短期内有计划地对小儿进行预防接种,使小儿获得对这些 传染病的特异性免疫力,并为今后的免疫打下基础。 11.加强免疫—进行基础免疫后,机体获得相当强的免疫力;经过一定时间免疫力逐渐下降,当下降到一定程度时重复 接触一次就和容易使免疫力再提高以巩固免疫效果,这种复种叫加强免疫。 12.传染途径—病原体从传染源排除后经过一定的方式,又侵入他人人体内所经过的途径。 13.易感者—指体内缺乏对某种传染病的免疫力或免疫力较弱,病原体侵入后可能发病的人。 14.心理健康—又称精神卫生或心理卫生,是研究关于保护和增进人的心理健康的心理学原则、方法和措施。 15.气质—是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是与生俱来的“天生的行为方式”。 16.移情教育—移情就是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 17.心理评估—是运用心理学的方式对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进行评定的方法。 18.功能性遗尿症—是指以排除了各种躯体疾病的遗尿症功能性遗尿症主要由大脑皮质功能失调所质。 19.儿童恐怖症—指儿童过分恐惧,而其所惧怕的对象或情景,在事实上并不具有危险性或者虽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但 儿童所表现出的恐惧大大超过了客观存在的危险程度。 20.心身疾病—指一些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主要作用的躯体疾病。 21.健康检查—对健康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体格检查。 22.体质—是人体的质量,即人体在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形态和机能上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 23.体格—指人体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的发展状况。 24.体能—即人体在从事运动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 25.适应能力—指人体在适应内、外界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机能能力。 26.日光浴—指利用适当的日光照射身体裸露部分的锻炼方法。 27.传染病接触者—与传染源有密切接触的健康人和正处于疾病潜伏期的人。 28.终末消毒—病人隔离后,对他原来的活动场所进行彻底消毒。 29.反射—是指在中神经参与下,机体对刺激作出的反应。 30.体格发育的形态指标—指身体及其各部分在形态上可测出的各种量度。 31.生理指标—指身体各系统,各器官在生理功能上可测出的各种量变。 32.营养素—指食物中所含的,能够维持生命和健康并促进机体生长发育的化学物质。 33.营养素所需—指每人每日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货物劳动能力所需的各种营养素的最低数量,低于这个数量将对机 体产生s不利影响。 34、动力定型:若一系列的刺激,总是按照一不定期的时间,一定的顺序,先后出现,当重复多次后,这种顺序和时间 就在大脑皮质上“固定”下来,有了规律。 35、优势原则:人们学习和工作的效率与有关的大脑皮质区域是否处干“优势兴奋”状态有关。 36、免疫:是机体的一种生体性保护反应,其主要作用是识别和排除进入人体内的抗原性异物,以维持机体内环境的体 内平衡和稳定。 37、必需氨基酸:对人体来说,并非每种氨基酸都需要由食物提供,只有8种氨基酸不能在体内合成或合成速度太慢, 必须由蟮食蛋白质供给,称必需氨基酸。 38、非必须氨基酸:在人体内可以合成或可由别的氨基酸转化而成。称非必须氨基酸。 39、蛋白质的互补作用:将谷类与豆类或其他食物混食后,使必须需氨基酸得以互相补充,从而提高食物蛋白质的营养 价值。 40、强化食品:食品中补充某些缺乏成特别需要的营养素。 二、简答题: 1维生素A的生理功能? 答:1.维生素A 与正常视觉有密切关系;2.维生素A与上皮细胞繁荣正常形成有关;3.维生素A能促进正常的生长发育,提高机体免疫力。 2好的饮食习惯包括哪些内容? 答:1.按时定位进食,食前有准备;2.饮食定量,控制零食。3.不偏食;4.注意饮食卫生和就餐与礼貌。 3食物中毒分类? 答:1.细菌性食物中毒;2.有毒动植无中毒;3.有毒化学物质中毒;4.真菌毒素和霉变食物中毒。 4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 答:食物中毒多因食品被污染所致,食品从生产加工直到销售的过程中均可能使食品受到有还物质的无污染,少

学前卫生学自考复习资料

《学前卫生学》考核要点 第一章新生儿期保健 第一节 新生儿的特点与护理 新生儿在降生的瞬间,面临着生存方式和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所以新生儿期是人生的重大转折时期,应特别注意保健,最重要的就是要帮助娇嫩的小生命度过“营养关”、“温度关”和“感染关”。 凡胎龄满37~42周,体重等于或大于2500g ,为“足月正常体重儿”。 出生体重不足2500g ,属于“低体重儿”。出生体重大于或等于4000g ,为“巨大儿”。这两种情况均需特殊护理。 2.出生身长 足月新生儿平均身长为50cm ,男婴略长于女婴。 3.出生头围、胸围 新生儿的头围平均为34cm ,头围过大、过小为病态;出生时胸围比头围小1~2cm 。 4.身体各部分的比例 胎儿时期,中枢神经系统尤其是脑优先发育,其次是躯干,发育最慢的是四肢。所以,新生儿的体型是:头大,占去身长的1/4;较长的躯干;短小的四肢。 由于头沉,脊椎无力支撑,抱新生儿时要使他的头和腰部有支 新生儿的不少骨头还是软骨;脊柱的生理性弯曲尚未形成;新生儿的关节还没有发育好,关节还不够牢固,在强力的作用下,易发生脱臼(俗称掉环);新生儿的衣服要宽松,易于穿脱。 新生儿有约2cm ×2cm 的菱形囟门。 2.皮肤 。 新生儿的皮下脂肪较少,容易使体热散失,所以环境温度低时应注意保暖。 新生儿汗腺未发育完善,环境温度高时,容易受热。 新生儿可出现水肿、胎记现象,头发个体差异很大,皮脂腺分泌旺盛。 胎发的粗细、稀密、长短,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出生时头发稀少并不预示着以后头发就少,也不反映体质的强弱。 3.呼吸 新生儿的胸腔狭窄,吸气时胸廓扩大的程度有限,因此新生儿在呼吸时几乎看不出胸廓的起伏。由于呼吸运动主要靠膈肌来完成,新生儿呼吸时,腹部可见明显起伏,称为“腹式呼吸”。 新生儿面骨的发育尚未完善,鼻小,鼻腔狭窄,一旦感冒会出现鼻堵,可致吸吮困难和睡眠不安。 由于气管、支气管的管腔狭窄,发生炎症时容易造成呼吸困难。 正常新生儿每分钟呼吸约40次,呼吸的快慢可不均匀。 4.心脏和血液 新生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一般为140次左右,哭闹、吃奶或发烧可使心率加快。 新生儿的血流多集中于躯干和内脏,四肢较少,所以四肢容易发凉或青紫。 5.消化 唾液分泌量少,口腔容易干燥,口腔黏膜又特别薄嫩,因此,不要用布擦口腔。两次喂奶之间可喂点温开水,就可达到清洁口腔的目的。 新生儿胃的入口(贲门)和胃的出口(幽门)几乎在一个水平上,贲门又比较松,幽门比较紧,所以在吃饱之后容易漾奶。漾奶不同于呕吐。 新生儿多于出生后l2小时内排出胎便。 6.泌尿和生殖器 绝大多数新生儿在生后第一天就排尿,少数在第二天排尿。 新生儿的肾脏尚未发育完善,对钠盐的排泄能力有限,如果喂菜水,不要加盐。 新生儿尿道短,容易被粪便污染,所以要注意外阴的清洁护理。 7.免疫系统 新生儿的皮肤和黏膜薄嫩,屏障作用差。 新生儿自身产生的抗体还很少,不足以抵抗病原体的侵袭。但胎儿时期,母体给予胎儿的抗体,对新生儿防御麻疹等传染病仍然有效。另外,新生儿还可以从初乳中得到抗体。 8.神经系统 350g ,相当于成人脑重的1/4左右。脑细胞仍处于增殖阶段。 新生儿神经细胞的突起短而且数量少,有的神经细胞,轴突的外面尚无髓鞘,所以刺激传导容易“泛化”。比如,只碰一下新生 儿的手,就会引起他全身的运动。 新生儿几乎整天处于保护性的抑制——睡眠之中,每天睡眠时间可长达20~22小时。 反射是神经活动的基本活动方式,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就有的本能;但仅有非条件反射是无法适应千变万化的外界环境的,新生儿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建立起各种条件反射;一切良好习惯的培养、训练,以至学习,都是条件反射形成的过程。 新生儿刚出生即有光感,适宜的刺激可促进视觉的发育。 新生儿在眼球运动时,可能出现两只眼睛不同步,一只向左,一只向右,这种“左顾右盼”的现象是暂时的,不必担心。 新生儿已有听觉,新生儿特别喜欢听心跳的声音。 新生儿的触觉灵敏,新生儿特别需要温暖、爱抚,以解除“皮肤饥渴”。 新生儿的温度觉已很敏锐;味觉和嗅觉也相当敏锐,对甜的液体,新生儿吸吮的次数多,新生儿生后一周左右,就能区别生母与她人乳汁的气味。 1、【领会】 降生在冬天,新生儿居室的适宜温度为20℃~22℃。早产儿居室温度以24℃~25℃为宜。若居室温度较低要注意保暖,同时注意避免室内太干燥。 降生在暑天,注意防暑降温。同时应保证新生儿摄入的水分要充足,以免发生“新生儿脱水热”。 2、选择合适的衣物 34、的体内,引起疾病。故预防新生儿感染应从以下几点人手:(1)预防呼吸道感染:新生儿居室应保持空气新鲜; (2)预防病从口入:母亲喂奶前要洗手,洗乳头;(3)预防脐部感染:包脐带的纱布要保持清洁,湿了要及时换干净的。 四、抚触是护理中的重要环节 (一)“婴儿抚触”所引起的作用 “婴儿抚触”产生的生理和心理效用,可以用解除“皮肤饥渴”来概括。 (二)抚触的注意事项 五、预防意外 第二节 【识记】1 2、生理性黄痘 3、螳螂嘴和板牙 4、乳房肿大 5 【领会】意处理。但对于疾病引起的体重下降、黄疸,则应及早发现和治了获得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氧气,造血器官就制造出大量的红细胞,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自考知识点总结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自考知识点总结 (四)第七章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重点)考情分析: 本章主要讲述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学习本章,要求考生了解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的含义和确定依据,掌握各项原则的作用,了解其贯穿实施,尤其重点理解公众参与原则、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等内容。本章为重点章节,多以选择、简答、论述的形式出现。考生应重点掌握并领会和运用,如: 【03、10单选、论述】 、 【04、10单选、多选】 、 【05、1论述】 、 【06、1单选】 、 【07、10单选】 、 【08、1简答】

。串讲内容:第一节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基本原则的含义和确定的依据 一、含义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是指为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所确认的、体现环境保护工作基本方针、政策,并为国家环境管理所遵循的基本准则。 二、确定依据第一,它应该是由法律确认的,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中有所体现。第二,不能把环境保护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同一般立法、司法原则或其他法律原则混为一谈。第三,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贯穿于整个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具有普遍意义和指导性。第二节环境保护同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原则 一、环境保护同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相协调原则的提出和发展1983年12月召开的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其具体内容是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性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人们简称之为三项建设三同步和三统一)。 二、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相协调原则的含义和作用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应联合国大会的要求,提出了一份长达20万字的长篇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人类社会的发展由人口激增、加速发展的工业生产、农业生产、资源消耗和环境恶化五种互相制约的因素构成。人类社会这五种增长趋势的起动因素是人口的增长。

全国2016年4月自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6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卷 (课程代码00228)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6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我国2014年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在“环境”的定义中心增加的环境要素是(B ) A、人文遗迹 B、湿地 C、野生生物 D、乡村 解析:考新法,课本没有。见15年《环境保护法》第二条。复习中要注意新法的内容也会考。近两年的新法还有《大气污染防治法》,《环境保护税法》 2、我国历史上,对主管官员失职导致资源破坏,土地荒芜以及提防失修,或者侵占田间街道种植作物、随意向环境排放污染物、毁坏树木庄稼的行为规定了详细的处罚条文的文献是( C ) A、《伐崇令》 B、《秦律十八种》 C、《唐律》 D、《全上古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解析:见课本57页。上述四个文件的主要内容都要掌握。其中A和D项也已经考过。 3、根据2012年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规定,对环境污染、损害社会共公共利益的行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主体不包括( A ) A、公民个人 B、有关组织 C、法律规定的机关 D、环境保护团体 4、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目标是(D ) A、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B、为环境保护优先论提供理论依据 C、为经济发展优先论提供理论依据 D、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解析:见课本103页协调发展原则的内涵。另外,内涵中的第二点系统调发展的实质是2013年10月的单选。 5、2003年,国家发改委规划在怒江干流上建设2库13级的水电站,此举引起了重大争议。一些环保学者认为,怒江水电开发可能给怒江流域沿岸的生态环境带来灾难性的影响,在把这些重大不利环境影响讨论清楚之前,怒江的开发应当慎之又慎,上述观点体现了环境法的(C ) A、公众参与原则 B、受益者负担原则 C、预防原则 D、可持续发展能源则 解析:本题源于教材的案例题,具体见107页案例3.2,主要体现的是预防原则和协调发展原则。而选项中只有预防原则是符合要求的。 6、下列环境法律制度中,属于我国首创、具有中国特色的预防B制度的是() A、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B、“三同时”制度 C、排污申报登记制度 D、排污收费制度 解析:见教材109页第二段。 7、根据《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的规定,排污者可以申请减半缴纳或者免缴排污费的情形是( D ) A、因自然灾害遭受重大经济损失 B、因国际经济形势变化遭受重大经济损失 C、因经营不善遭受重大经济损失 D、因不可抗力遭受重大经济损失 解析:见教材133页倒数第五段。 8、为了杜绝地方各级政府在决定严重污染企业治理方面的不作为现象,《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将限期治理的决定权赋予(A ) A、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保部门 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C、设区的市级以上政府环保部门 D、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 9、下列表述中,不符合《大气污染防治法》关于防治废气、粉尘和恶臭污染的规定的是(B )

自考学前卫生学试卷及答案

自考学前卫生学试卷及答案

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学前卫生学试卷 (课程代码00385) 本试卷共4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 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具有连接、支持、营养和保护等多种功能的是 A.上皮组织 B. 结缔组织 C.肌肉组织 D.神经组织

2.骨髓腔中红骨髓开始逐渐变为脂肪组织,失去造血功能的年龄一般为 A.2~3岁 B.3~5岁 C.5~7岁D.7~9岁 3.学前儿童骨骼弹性大,易变形的主要原因是 A.骨骼中有机物含量多 B.骨骼中元机盐含量多 C.骨骼中含水量多 D.骨骼中含维生素D多 4.小儿前囟门闭合年龄一般为出生后 A.6~8周 B. 2~4个月 C.1岁前D.1~1.5岁 5.鼻咽部感染容易引发小儿中耳炎的原因是 A.咽鼓管粗、短、壹 B.咽鼓管细、短、直 C.咽鼓管粗、长、斜 D.咽鼓管细、长、斜 6.小儿因神经调节和反应能力差,进食时说话容易发生食物进入气管的情况,主要原因是 A.甲状软骨没有及时关闭 B.会厌软骨没有及时关闭 C.勺状软骨没有及时关闭 D.环状软骨没

有及时关闭 7.成人呼吸频率约为16~20次/分,学前儿童为 A.15~18次/分 B.18~20次/分C.20~25次/分 D.超过30次/分 8.血细胞中具有吞噬外来微生物作用的是 A. 红细胞 B.白血球 C.血小板D.血红蛋白 9.乳牙容易龋齿的主要原因是 A.牙髓腔表浅,乳牙尚未发育好 B.乳牙细小、单薄 C.乳牙中含钙不足 D. 牙釉质薄,牙质密度低 10.小儿容易发生肠套叠和脱舡的原因是 A.小肠相对较长 B.小肠吸收能力弱C.小肠的固定性差 D.小肠蠕动较慢11.与人体生长激素分泌有关的是 A.睡眠深度 B.活动量 C.营养状况D.新鲜空气 12.儿童脑重量几乎达到成人水平的年龄为 A.3岁 B.4岁 C.5岁 D.6岁13.幼儿学习活动时,注意力不能集中、记忆力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自考真题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按照环境的形成,可以将人类环境分成人工环境和() A.生物环境B.生活环境 C.自然环境D.生态环境 2.下列罪名中不属于 ...“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的是() A.环保部门工作人员渎职罪B.非法处置固体废物罪 C.盗伐林木罪D.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 3.狭义的环境问题也称次生环境问题,仅指人为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包括环境污染和 ()A.人文环境的破坏B.自然环境的破坏 C.大气质量水平的降低D.水体污染 4.我国的取水许可制度,不适用于 ....() A.直接从地下取水的用户B.直接从江河取水的用户 C.直接从湖泊取水的用户D.为家庭生活、畜禽饮用取水 5.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的指导原则主要包括:尊重和体现生态规律;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和() A.以人类为中心B.突出和运用环境经济学方法 C.以环境为中心D.以国家经济发展为中心 6.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最初是由挪威前首相布兰特朗夫人领导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于1987年在其一份报告中提出的,该报告是() A.《里约宣言》B.《21世纪议程》 C.《我们共同的未来》D.《斯德哥尔摩宣言》 7.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有:环境保护同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相协调;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开发者养护、污染者治理和() A.保护和有效利用资源B.以人为本 C.切实保护环境D.公众参与

8.环境法中的“三同时”制度是指一切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基本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自然开发项目以及可能对环境造成损害的其他工程项目,其中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设施和其他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 A.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B.同时规划、同时投资、同时验收 C.同时规划、同时投资、同时建设D.同时投资、同时建设、同时验收 9.环境保护基本制度中的经济刺激措施有财政援助、税收和() A.征收排污费B.低息贷款 C.征收超额排污费D.政府拨款 10.在我国,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的取得方式有法定取得、强制取得和天然孳息与()A.自然添附B.继受取得 C.原始取得D.传来取得 11.在我国,自然资源有偿使用的形式主要是征收自然资源费和() A.排污费B.自然资源使用权出让金 C.自然资源承包费D.自然资源税 12.在环境法中首次使用“公害”一词的国家是() A.中国B.美国 C.日本D.英国 13.下列行为中,违反我国有关化学危险物品管理规定的是() A.押运员让朋友在装运危险化学品的船舱里搭乘 B.小王向某化工专营店一次购买50克的危险化学物品 C.某五金仓库拒绝保管危险化学物品 D.因科研急需,小李将极少量危险化学品试剂快件托运给小王 14.某厂因事故向一湖泊排放污染物,造成该湖泊中的鱼苗全部死亡。渔民为此向该厂索赔,赔偿范围包括直接损失、可得利益和间接损失。其中可得利益是指()A.清除湖泊被污染的费用B.饲养鱼苗所付出的劳务 C.鱼苗成长后的预期收益D.购买鱼苗的费用 15.结合我国《水污染防治法》有关规定来看,“水污染”是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坏生态环境,() A.导致水资源枯竭的现象B.导致水中含氧量减少的现象

7全国自考学前卫生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7月自学考试学前卫生学试题 课程代码:0038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足月新生儿平均体长为( ) A.40厘米 B.50厘米 C.60厘米 D.70厘米 2.新生儿洗澡时水温适宜保持在( ) A.30℃左右 B.35℃左右 C.40℃左右 D.45℃左右 3.婴幼儿呼吸频次的特点是( ) A.年龄越小,呼吸越快 B.年龄越小,呼吸越慢 C.时常忽快、忽慢 D.时常停止呼吸 4.在胎儿期和出生后发育一直处于领先地位的是( ) A.神经系统 B.淋巴系统 C.生殖系统 D.运动系统 5.对于婴儿来说,必须通过食物来获取的必需氨基酸有( ) A.7种 B.8种 C.9种 D.10种 6.大部分存在于红细胞中的微量元素是( ) A.钙 B.铁 C.锌 D.碘 7.某患儿患有“呆小症”,这可能是由于缺乏( ) A.微量元素钙 B.微量元素锌 C.微量元素碘 D.维生素A 8.某婴儿坐位时前囟门鼓起,这可能是由于患有( ) 1

A.脑膜炎 B.感冒 C.中耳炎 D.肥胖症 9.通过注射被动免疫制剂如丙种球蛋白等,使接受者获得一定时期的免疫力,称为( ) A.自然自动免疫 B.预防接种 C.人工被动免疫 D.自然被动免疫 10.发烧、咽痛,一天内出疹,出疹二三天内可见杨梅状舌。出现这种症状及体征的传染病 是( ) A.水痘 B.麻疹 C.猩红热 D.幼儿急疹 11.应用物理降温法,使体温降至一定的温度即可,因为体温在此温度发生抽风的机会已经 很少。这一温度是( ) A.36.5℃左右 B.37℃左右 C.37.5℃左右 D.38℃左右 12.当婴幼儿遇到不合己意的事情时,突然出现急剧的情绪爆发,发怒、惊惧、哭闹后旋即 发生呼吸暂停。这种表现是( ) A.屏气发作 B.暴怒发作 C.儿童期恐惧 D.癫痫发作 13.婴儿孤独症属于( ) A.情绪障碍 B.神经症性障碍 C.一般行为偏异 D.心理疾患 14.对某些强化不良行为的因素予以撤除,以达到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这是( ) A.系统脱敏法 B.阳性强化法 C.消退法 D.负强化法 15.幼儿的户外活动时间在夏、秋季可安排多一些,冬季可适当缩短。一般每天的户外活动 时间为( ) A.1~2小时 B.2~3小时 C.3~4小时 D.4~5小时 16.水痘的常见潜伏期为( ) A.14~16日 B.16~18日 C.18~20日 D.20~22日 2

自考本科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案例及答案

自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案例及答案汇总 (以下是我花了大量时间精力整理后打字打出来的,对自考生很实用哦) 1、1991年7月,甲化工厂向乙化工厂签订供货合同,规定甲向乙提供工业用三氯化磷10吨。8月初,乙因故暂时停产,于是乙根据《经济合同法》第27条第1款第3项的规定,提出变更合同的履行期限,同时电告甲暂停发货。9月初,甲未征得乙同意即用汽车将货运至乙。乙先拒绝接收,后经双方协商,乙同意暂为保存,并介绍由丙运输公司负责卸车。以后,在卸车过程中由于甲未向丙运输公司交代卸车的必要规则,同时又由于丙运输公司装卸工操作不慎,造成装有三氯化磷的容器阀门断裂,大量有毒有害气体外泄,使周围6.2万余平方米环境遭到严重污染。 事发后,乙所在地市环保局根据《大气污染防治法》对甲处以1.5万元的罚款,对丙运输公司处以5000元罚款。而甲对该处罚决定不服,认为:其一,事故主要是丙运输公司操作不慎造成的。应由其对事故负主要责任;其二,货已运抵乙市,货物所有权已转移给乙,再出事应由乙负全部责任;其三,甲厂属甲市管辖,即使处罚也应由甲市环保局做出,乙市环保局无权对甲厂进行处罚。于是甲市化工厂向乙市环保局所在地的乙市××区人民法院起诉,要求撤销乙市环保局的处罚决定。 问:1、法院受理此案后,应当通知哪几方当事人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 2、乙市环保局是否能够对甲做出行政处罚?为什么? 3、甲的理由能否成立?为什么? 答:1、由于本案属于行政诉讼案,最后的决定将涉及其他行政处罚利害关系人的利益。所以法院应当通知丙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而乙则与本案的行政处罚无关不应当通知其作为本案的第三人。 2、乙市环保局能够对甲做出行政处罚,因为,污染事故的发生地是在乙市,依据我国环境保护法和水污染防治法的规定,地方环保部门对本辖区的环境保护实施统一的监督管理权,所以乙市环保局对该事故的处理具有法定管辖权。 3、甲的理由不能成立。除了乙市环保局有权对甲做出行政处罚外,本案中甲的主要责任在于:首先,甲仍为该货物的所有人,而乙仅为保管人且事故并不是在保管货物后发生的;其次,甲未向丙交代清楚该化学物品必要的装卸规则,存在严重的主观过错,因此应当对事故承担主要责任。 2、1998年5月,某居民楼住户李某等向本市环境保护局反映,该居民楼楼下的一个酒店昼夜营业,人声喧哗造成周围居民夜间无法休息并导致失眠、血压升高等病症。经环保局监测,该酒店夜间排放的边界噪声严重超标,做出处理决定如下:1、责令该酒店立即采取措施治理噪声,并罚款20000元;2、对于李某等提出的赔偿请求,由该酒店向每户居民赔偿500元。做出决定后环保局从该酒店的银行帐户上划拨了20000元罚款。酒店对环保局的决定不服,向当地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法院经审理做出判决:1、环保局的第一项决定有《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59条规定

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卫生学真题

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卫生学真题 (总分:100.00,做题时间:15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30,分数:30.00) 1.具有连接、支持、营养和保护等多种功能的是()。 A.上皮组织 B.结缔组织√ C.肌肉组织 D.神经组织 2.骨髓腔中红骨髓开始逐渐变为脂肪组织,失去造血功能的年龄一般为()。 A.2~3岁 B.3~5岁 C.5~7岁√ D.7~9岁 3.学前儿童骨骼弹性大,易变形的主要原因是()。 A.骨骼中有机物含量多√ B.骨骼中无机盐含量多 C.骨骼中含水量多 D.骨骼中含维生素D多 4.小儿前囟门闭合年龄一般为出生后()。 A.6~8周 B.2~4个月 C.1岁前 D.1~1.5岁√ 5.鼻咽部感染容易引发小儿中耳炎的原因是()。 A.咽鼓管粗、短、直√ B.咽鼓管细、短、直 C.咽鼓管粗、长、斜 D.咽鼓管细、长、斜 6.小儿因神经调节和反应能力差,进食时说话容易发生食物进入气管的情况,主要原因是()。 A.甲状软骨没有及时关闭 B.会厌软骨没有及时关闭√ C.勺状软骨没有及时关闭 D.环状软骨没有及时关闭 7.成人呼吸频率约为16~20次/分,学前儿童为()。

A.15~18次/分 B.18~20次/分 C.20~25次/分√ D.超过30次/分 8.血细胞中具有吞噬外来微生物作用的是()。 A.红细胞 B.白血球√ C.血小板 D.血红蛋白 9.乳牙容易龋齿的主要原因是()。 A.牙髓腔表浅,乳牙尚未发育好 B.乳牙细小、单薄 C.乳牙中含钙不足 D.牙釉质薄,牙质密度低√ 10.小儿容易发生肠套叠和脱肛的原因是()。 A.小肠相对较长 B.小肠吸收能力弱 C.小肠的固定性差√ D.小肠蠕动较慢 11.与人体生长激素分泌有关的是()。 A.睡眠深度√ B.活动量 C.营养状况 D.新鲜空气 12.儿童脑重量几乎达到成人水平的年龄为()。 A.3岁 B.4岁 C.5岁 D.6岁√ 13.幼儿学习活动时,注意力不能集中、记忆力下降、分心甚至打瞌睡,说明幼儿大脑皮层出现了()。 A.保护性抑制√ B.动力定型 C.镶嵌式活动 D.优势兴奋 14.2~3岁儿童每天看电视时间()。 A.不应超过30分钟√

完整word版,全国2018年4月自考(00385)学前卫生学试题及答案,推荐文档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学前卫生学试题 课程代码:00385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学前儿童骨骼总数 A.少于成人 B.等于成人 C.多于成人 D.约206块 2、后囟门闭合时间一般为出生后 A. 1月内 B.1?2个月 C.2?4个月 D.4?6个月 3、学前儿童不宜拎重物的主要原因是 A.肌肉柔嫩 B.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 C.手骨纤细 D.腕骨骨化尚未完成 4、幼儿容易脱臼的原因是 A.关节柔软 B.关节腔浅、韧带较松 C.骨骼肌娇嫩 D.关节窝较大 5、关于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的表述,正确的是 A.骨中含存机物相对较多,弹性大,硬度小,容易弯曲变形 B.足部肌肉有力,足弓明显 C.头部骨骼属间接连接 D.脊柱的四个生理弯曲在出生后就形成了 6、同时按住幼儿两侧鼻孔擤鼻涕容易引发 A.鼻窦炎 B.结膜炎 C.咽炎 D.中耳炎

7、符合学前儿童循坏系统特点的说法是 A.心率较快,血压较低 B.心率较快,血压较高 C.心率较慢,血压较低 D.心率较慢,血压较高 8、学前儿童小肠总长度与成人相比 A.相对较短 B.相对较长 C.几乎一样 D.明显较长 9、婴儿能够消化淀粉类食物的月龄一般在 A. 1个月左右 B. 2个月左右 C. 3个月左右 D.4个月左右 10、学前儿童开始能在白天主动控制排尿的年龄一般为 A. 1岁左右 B.2岁左右 C.3岁左右 D.4岁左右 11、与导致巨人症或侏儒症相关的激素是 A.促肾上腺素 B.甲状腺素 C.胰岛素 D.生长激素 12、人体呼吸、心跳等生命活动中枢分布在 A.大脑 B.小脑 C.延脑 D.脊髄 13、兴趣能促使大脑皮成产生 A.优势兴奋 B.镶嵌式活动 C.动力定型 D.抑制机制 14、婴幼儿眼球前后径较短,物体成像于视网膜后方称 A.正常视力 B.生理性近视 C.生理性远视 D.弱视 15、人体调节体温的器官是 A.心脏 B.脑 C.皮肤 D.肝脏 16、儿童牙齿数量的增多是 A.生长的表现 B.发育的表现 C.发展的表现 D.成熟的表现 17、在婴幼儿发育顺序上,基本遵循的发展规律是 A.由下到上,由远到近 B.由上到下,由近到远 C.由前到后,由边缘到中心 D.由后到前,由中心到边缘 18、儿童生长发育速度在不同年龄阶段快慢不一,属于学前儿童生长发育规律中的 A.生长发育按一定程序进行 B.生长发育呈连续性和阶段性 C.生长发育呈不均衡性 D.生长发育表现出轨迹现象 19、儿童出生后第2年,平均身高增长 A.5厘米 B. 10厘米 C. 15厘米 D.20厘米

全国2016年10月自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6年10月自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卷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6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对环境和环境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研究的是(B) A.环境法学 B.环境科学 C.自然科学 D.社会科学 2.“可持续发展”成为环境保护领域的国家行动以及国际合作的关键词,始于(D) A.1909年在巴黎召开的“保护自然国际大会” B.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 C.1982年在内罗毕召开的“人类环境特别会议” D.1992年召开的“里约环境与发展大会”3.下列法律文件制定于整合型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时期的是(A )见56页 A.美国《清洁空气法》 B.美国《公

共汽车尾气控制法》 C.日本《烟煤控制法》 D.日本《森林法》 4.下列属于我国污染防治立法的是( D ) A.《水法》 B.《森林法》 C.《环境保护法》 D.《海洋环境保护法》 5.环境公益诉讼最早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 A ) A.美国 B.德国C.英国 D.法国6.将环境保护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确立下来,是在(B )见教材86页 A.1973年召开的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 B.1983年召开的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上 C.2003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三中全会上 D.2007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 7.国务院环保部门对全国的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的监督管理,原国家环保总局升格 为环境保护部,成为国务院的组成部门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