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速冻汤圆品质的影响因素与技术改良

速冻汤圆品质的影响因素与技术改良

速冻汤圆品质的影响因素与技术改良

不同冷却方式对速冻汤圆品质的影响_郑春燕_张坤生_任云霞

网络出版时间:2013-04-23 15:39 网络出版地址:https://www.doczj.com/doc/f018251318.html,/kcms/detail/11.1759.TS.20130423.1539.015.html 不同冷却方式对速冻汤圆品质的影响 郑春燕,张坤生*,任云霞 (天津市食品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天津商业大学食品工程系,天津,300134) 摘要:真空冷却是一种快速冷却技术,它被广泛应用在食品的冷却降温。在熟制汤圆制品中选取适当的冷 却技术方式对产品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实验分别采用自然冷却、鼓风冷却、真空冷却,以及自然冷却 与真空冷却相结合(复合冷却)的冷却方式把熟制速冻汤圆中心温度从80℃降至室温25℃,并对不同冷却 方式下速冻汤圆品质和保存期限的进行研究探讨。结果表明:真空冷却方式耗时明显低于其他冷却方式, 但是失水较多。研究发现,自然冷却和真空冷却相结合,既能使汤圆获得良好的外观品质、耗时短,而且 能够达到延长产品的保质期的效果。 关键词:冷却方式,速冻汤圆,品质,货架期 Different cooling methods effect on the quality of frozen dumplings ZHENG Chun-yan , ZHANG Kun-sheng*, REN Yun-xia (Tianjin Key Laboratory of Food Biotechnology, Department of Food Engineering, Tianj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Tianjin 300134, China) Abstract:Vacuum cooling has been widely used as arapid cooling method foods to improve their keeping quality. Obsolutely,it’s very important for boiled dumpling products with a ppropriate cooling technology. By decreased the sausages’ temperature from 80℃ to 25℃ ,separate air blast cooling、vacuum cooling 、natural cooling and the method combining with vacuum cooling and natural cooling were used, the effects of four cooling methods on quality and shelf life of sausages were also evaluated. Results showed that vacuum cooling method has the fastest efficiency, combining natural cooling and vacuum cooling could not only made sweet dumplings for good appearance quality,but also extended the shelf life of products. Key words:cooling;quick-frozen dumpling;quality;shelf life of products 中图分类号:TS205.7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相比自然冷却和鼓风冷却这些传统的冷却方式,真空冷却则是一种快速冷却的方法,在食品冷冻冷藏链中,它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真空冷却是把被冷却的产品放在真空冷却室内,然后用真空泵 抽去冷却室内的空气,造成一个低压环境,将产品内部的水分蒸发,在蒸发过程中会吸热,最终导致 产品本身的温度降低[1]。这种冷却方式在熟肉制品中广泛应用[2],但是在速冻米面制品中鲜见报道。 汤圆是深受我国人民喜爱的传统米制品,在目前中国速冻行业中是最重要产品之一,其加工方式已逐渐由机械化生产替代家庭式手工制作,近年来在商场中汤圆的销售形势更是以冷冻汤圆形式为 主,速冻汤圆产品在整个速冻食品中的比例达到5%~10%[3]。目前市场上销售的速冻汤圆基本都是生 汤圆,需要蒸煮至熟才能食用,耗时耗力。现研究熟制速冻汤圆,食用更为方便、快捷,仅需要微波 加热1min左右即可。但是,在熟制速冻汤圆制作过程中,产品中心温度仅达到80℃左右,并不能将所 有微生物杀灭,尤其是芽孢会大量残留,一方面影响速冻汤圆货架期,同时也会对消费者构成潜在的 安全隐患。本文旨在对熟制速冻汤圆不同冷却方式进行研究,达到改善熟制速冻汤圆品质和延长其保 质期的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设备 作者简介:郑春燕(1987-),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食品加工与贮藏。 *通讯作者:张坤生(1957-),男,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食品加工与贮藏。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D37B06-07)。

萘法合成苯酐的注意事项及前景展望_赵德旭

2014年第6期(总第108期)塑料助剂 萘法合成苯酐的注意事项及前景展望 赵德旭 1 张燕 2 (1.邢台旭阳焦化有限公司,邢台,054000;2.河北中煤旭阳焦化有限公司,邢台, 054000)摘 要 因工业萘价格的走低,萘法苯酐(邻苯二甲酸酐)重新受到企业的青睐, 本文介绍了对应用萘法苯酐工艺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并预测了萘法合成苯酐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苯酐萘合成 doi :10.3969/j.issn.1672-6294.2014.06.006 Attentive Items and Prospect of Synthesis of Phthalic Anhydride by Process Used Naphthalene as Raw Material Zhao Dexu 1 Zhang Yan 2 (1.Xintai Xuyang Coke Chemical Co.,Ltd ,Xingtai ,054000;2.Xuyang Coke Chemical Co.,Ltd.,Xingtai ,054000) Abstract :The process of phthalic anhydride synthesis by used naphthalene as raw material favoured again by phthalic anhydride producers because the price of industrial product of trended toward lower.The attentive items for used this process and its prospect were pointed out also. Key words :phthalic anhydride ;naphthalene ;synthesis 收稿日期:2014- 05-15苯酐(邻苯二甲酸酐)是重要的基础有机化工原料,主要用于生产增塑剂、醇酸树脂和不饱和树脂。其中增塑剂(80%为苯酐类增塑剂)总量的95%用于聚氯乙烯(PVC )塑料的加工。2011年我国苯酐产能为2020kt ,产量为1500kt 左右,而PVC 产能达到23000kt ,产量为12952kt ,不饱和树脂产能达到3550kt ,产量为1890kt ,下游产品产能的释放在一定程度上会带动苯酐产业的发展。 按原料的不同分类,苯酐的生产工艺路线分为邻法和萘法两种。其中萘法生产苯酐工艺有两种,一种是萘法流化床工艺,该工艺原料单耗高,苯酐收率低,因此该工艺已被淘汰;另一种是萘法固定床工艺生产苯酐,是目前一通常采用的工艺。 1萘法苯酐重新引起注意的背景 近几年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不断攀升以及全 球邻二甲苯供应紧张, 邻二甲苯价格与苯酐价格基本持平甚至倒挂,因此用邻苯二甲酸法(邻法) 工艺制备苯酐在成本上已无明显优势。与此同 时,因为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和环保方面的要求,使得环保型减水剂替代了萘系减水剂(70%左右的工业萘用于生产减水剂),造成工业萘价格大幅度下跌,从历史价格最高近10000元/t 的高位(2010年11月份)降到历史最低价格4700元/t (2012年6月),工业萘价格的走低使萘法苯酐项目重新受到重视。加上萘法固定床催化氧化法技术的安全、稳定和高负荷运行,让萘法苯酐具有了更大的竞争优势,因此,一些焦油深加工企业开始考虑新建萘法苯酐装置,而部分邻法装置也开始对装置进行改造,以适应萘邻混合进料、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根据萘法与邻法的收率和单耗综合估算得出:当邻二甲苯的价格大于工业萘价格的1.3倍时,萘法具有优势;当邻二甲苯价格价格小于工业萘价格的1.1倍时,邻法具有优势。图1中横坐标(x )表示工业萘的价格,纵坐标(y )表示邻二甲苯的价格。由上图可以看出,对任意x 值,当对应y 值落在实线上方时,则表明萘法具有优势;同理,当对应y 值落在虚线下方 5 2

茶叶香气的影响因素

茶叶香气的影响因素 袁杰,翁连进*,耿頔,杨欣,韩媛媛 (华侨大学化工学院,福建厦门361021) 摘要:香气是茶叶风味和品质的主要影响因子。影响茶叶香气的因素有很多,如茶树品种、自然环境、栽培条件、加工工艺、储藏方式等,文章综述了茶树品种、自然环境和栽培条件对茶叶香气的影响,旨在为茶树品种适制性和优质茶香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茶叶香气;茶树品种;自然环境;栽培条件中图分类号:S 571.1;TS 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376(2014)01-0014-06 Affecting Factors of the Tea Aroma YUAN Jie ,WENG Lianjin*,GENG Di ,YANG Xin ,HAN Yuanyuan (College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Huaqiao University ,Xiamen 361021,Fujian ,China ) Abstract :Aroma is a predominant factor of quality and flavor of tea ,and it is mainly affected by varieties of tea ,natural envi-ronment ,cultivation conditions ,processing technology and storage methods.In this paper ,the effects of varieties ,cultivation envi-ronment and conditions on tea aroma are introduced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further study. Key words :aroma of tea ;varieties of tea ;natural environment ;cultivation conditions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14,36(1):14~18Amino Acids &Biotic Resources 收稿日期:2013-12-24修回日期:2014-02-17 作者简介:袁杰(1989-),男,硕士生,现主要从事茶叶活性成分的分离研究。 E-mail :xmyuanjie@https://www.doczj.com/doc/f018251318.html, *通讯联系人E-mail:ljweng6907@https://www.doczj.com/doc/f018251318.html,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202940);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2J05025) 香气是茶叶品质和风味的重要影响因子,主要由脂质降解产生的青草味气体成分和萜烯类、类胡萝卜素和氨基酸反应生成的芳香味气体等组成[1]。茶叶中的香气成分通常以游离态或键合态的形式存在,以键合态的香气成分为主。随着酶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和分析检测技术的不断改进,香气成分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2~4]。影响茶叶香气的因素有很多,如茶树品种、栽培环境和栽培方式等。 1茶树品种对茶叶香气的影响 茶树鲜叶均可通过不同工艺制成绿茶、红茶、乌 龙茶等,氨基酸与茶多酚的含量、酶学特性、芳香簇物质等化学特性在茶树品种间的不同,引起茶树资源适制性差异,使不同品种茶鲜叶中的香气成分以 及由其制作的茶叶在香气方面具有一定差异。方世辉等[5]发现, 槠叶种和福鼎大白茶的茶鲜叶中游离态醇系香气总量无明显差别,但槠叶种茶鲜叶中键合态醇系香气总量明显高于福鼎大白茶。Rawat 等[6]考察了Asha 、Local Kangra 、T-78等11种克隆茶树茶梢中与糖苷类键合的香气含量,结果发现不同克隆品种的香气含量不同,其中UPASI-10品种的香气含量最高,为(9.13±0.44)%,而Local Kangra 品种的最低,只有(5.11±0.20)%。吴秋儿[7]认为乌龙茶品种采用相同的加工工艺制成的成品茶在香精油含量、香气组份及含量方面也存在明显差异,而且越是名贵高香品种,其香精油含量越高。Takeo 等[8]分析了由Assa ?mica 品种以及Assamica 和Sinensis 杂交品种制成的红茶香气成分,发现两种红茶中挥发性成分总量尤其是芳樟醇和香叶醇的含量明显不同。 单萜烯醇包括芳樟醇、香叶醇等。Takeo [9]发现单萜烯醇的含量和比值具有遗传特异性和稳定性,首先提出了萜烯指数(TI )的概念,同时还指出萜烯指数接近1的茶树品种如阿萨姆变种(Camellia sinensis var .assamica )主要生成芳樟醇;萜烯指数为0.1~0.2的 丞丞丞丞 DOI:10.14188/j.ajsh.2014.01.011

苯酐生产工艺控制中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

苯酐生产工艺控制中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 发表时间:2019-07-09T16:42:37.670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19年第04期作者:刘琛 [导读] 苯酐不仅是有机化工原料的基础,而且在四种酸酐中的生产量和消费量都较大 石家庄白龙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北省石家庄市 050000 摘要:随着房地产行业中的工业萘下游产品减水剂的持续减少,工业萘的价格因此发生巨大的变化,由于邻二甲苯是制取苯酐的主要材料,而且邻二甲苯的价格与石油的价格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所以苯酐的价格一直都处于较高的状态。 关键词:苯酐生产;生产工艺;产品质量;影响因素 苯酐又称邻苯二甲酸酐。苯酐不仅是有机化工原料的基础,而且在四种酸酐中的生产量和消费量都较大。苯酐的主要原料是邻二甲苯,邻二甲苯在空气中通过催化剂的催化发生气相氧化反应便生成苯酐。 1、苯酐生产的主要流程 苯酐生产的主要流程如下:一、首先需要将制作过程所需的空气先进行过滤,其次利用空气鼓风机将过滤后的空气压缩到0.06MPa,然后再利用预热器中的蒸汽将压缩的空气加热到185℃,最后再将空气运输到气化器中;二、利用低压蒸汽将邻二甲苯加热到145℃,然后再将邻二甲苯送入气化器中与空气完全混合气化;三、将气化器中出来的混合物送入反应器的顶部,再向反应器中加入V-Ti系催化剂[修改],使邻二甲苯发生氧化反应生产苯酐。在反应的过程中有一部分反应热会将反应气体加热到360℃到400℃这个范围,但是大部分的反应热会从熔盐[修改]却器中移出,然后再在高压气压[修改]的环境下产生饱和蒸汽。被部分反应热加热到360℃到400℃的反应气体从反应器底部进入冷却器的时候,其温度将会大幅度的降低[修改],反应气体经过冷却器冷却之后将会直接进入苯酐冷凝回收阶段。 2、苯酐生产工艺控制中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 苯酐的实际生产过程中会发生一些可逆的副反应,这些副反应不仅会受到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而且也会受到操作参数的控制。 2.1、原料萘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工业萘中的四氢萘、二甲酚、甲基萘以及灰分等很多杂质都很难被分离出来,所以在制取苯酐[修改]的时候,生成物还有许多的萘醌、苯甲酸以及微量的杂质,通常想要将这些微量的杂质在后面苯酐[修改]的精馏过程分离出来十分困难。因此、生产苯酐的时候应该将工业萘的纯度提高至97%左右才能很大程度的提高产品的质量,而且还可以保证装置能够平稳、高效的运行,避免管道阻塞的现象发生。 2.2、氧化单元操作指标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氧化单元是整个苯酐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使氧化反应器处于最佳的工作状态既可以保证装置能够平稳高效的工作,也可以有效的提高产品的质量,同时还可以提高产品的收益。 2.2.1、熔盐温度对苯酐产品质量的影响 熔盐温度不仅会对苯酐的产量产生影响,而且还会对苯酐的质量产生影响。如果熔盐[修改]温度过低,不仅会对粗苯酐的纯度产生严重的影响,而且还会导致“热点”温度降低,同时还会使“热点”沿列管长度方向分布,这一现象就会导致在同一时刻有多个反应同时发生。如果制取苯酐时的熔盐温度过低就会导致反应产物中的亚氧化物过多:如果制取苯酐时的岩溶温度过高就容易使原料发生过氧化反应,而且反应产物中顺酐和二氧化碳的含量将会大幅度的增加,进而导致苯酐的产率降低。通常将熔盐温度控制在350℃到380℃的范围内制取苯酐所取得的效果最佳,这既能提高产品的质量,又能保证产品的收率。 2.2.2、空速 空速是指在催化剂单位体积内气体流动的速率。如果气体的流速过低就会导致气体长时间的停留在催化剂表面,进而使工业萘能够发生完全氧化反应,甚至还极易使产生顺酐和二氧化碳;如果气体的流速过高就会导致“热点”温度逐渐趋向于催化剂的中部,使得原料和部分中间产物在催化剂表面停留的时间过短,由于床层的空间不足,所以中间产品萘醌就不能被充分氧化形成苯酐,而且还会导致反应产物中有许多的副产物产生。 2.2.3、投料负荷 苯酐制取是对工业萘的投料负荷要求十分严格,工业萘的投料负荷必须满足催化剂的规定,如果工业萘的投料负荷超过了催化剂规定的范围,就会导致部分萘无法被完全氧化生成工业所需要的目标产物,甚至还有可能会出现“热点”飞温等各种安全事故发生。 如果制取苯酐时的“热点”温度低于450℃,但是苯酐产品的质量较好,就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的提高工业萘的投料负荷;如果制取苯酐时的“热点”温度高于450℃,而且苯酐产品的质量较差,就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的减少工业萘的投料负荷,将工业萘的投料负荷和“热点”温度两者综合考虑更有利于苯酐产量和质量的提高。 2.2.4、精制单元对苯酐质量的影响 氧化单元是决定粗苯酐组分的主要因素。严格控制苯酐精制单元的制作过程是保证苯酐产品质量的重要阶段。 2.2.4.1、苯酐预处理对苯酐质量的影响 粗苯酐的预处理阶段对苯酐产品的最终质量有极大的影响,如果粗苯酐的预处理工作处理不好,那么苯酐的热稳色号值就会高于正常值,因此、制取苯酐的时候需要适当的加长粗苯酐在处理槽中的停留时间,同时还需要适当的提高预处理的温度,最后还需要严格控制氢氧化钾或者碳酸钠的用量。 2.2.4.2、轻组份塔和产品塔的操作 粗苯酐经过预处理之后,其中的邻苯二甲酸将会转化为苯酐和水,粗苯酐中部分低沸物的杂质就会被排除,而分子量[修改]比较大的杂质就容易合成高沸点的杂质。粗苯酐中只有少量的低沸物和重组分将会与苯酐[修改]一起进入轻组分塔和产品塔中,然后在轻组分塔和产品塔中被进一步的分离。 轻组分塔和产品塔的分离对苯酐产品质量的影响极大,如果轻组分塔和产品塔的操作控制不当不仅会导致苯酐的熔融和热稳定性受到影响,而且还会导致硫酸的色号偏高。 如果轻组份塔塔顶的采出量不符合规定要求,就会导致轻组分物料的平衡出现下移的现象,导致轻组分物料混入了塔釜产品中,然后

影响品质五大因素.

现场管理五要素即(影响品质五大因素) 现场管理中,有五个方面是需要现场的班组长注意的,也是工业制造企业管理中所讲的五要素:人、机、料、法、环。 所谓人:就是指在现场的所有人员,包括主管、司机、生产员工、搬运工等一切存在的人。现场中的人,班组长应当注意什么呢?首先应当了解自己的下属员工。人,是生产(质量)管理中最大的难点,也是目前所有管理理论中讨论的重点,围绕这“人”的因素,各种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管理方法。人的性格特点不一样,那么生产的进度,对待工作的态度,对产品质量的理解就不一样。有的人温和、做事慢、仔细、对待事情认真;有的人性格急躁,做事只讲效率,缺乏质量,但工作效率高;有的人内向,有了困难不讲给组长听,对新知识,新事物不易接受;有的人性格外向,做事积极主动,但是好动,喜欢在工作场所讲闲话。那么,作为他们的领导者,你就不能用同样的态度或方法去领导所有人。应当区别对待(公平的前提下),对不同性格的人用不同的方法,使他们能“人尽其才”。发掘性格特点的优势,削弱性格特点的劣势,就是要你能善于用人。如何提高(品质)及生产效率,就首先从现有的人员中去发掘,尽可能的发挥他们的特点,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工作的积极性。人力资源课程就是专门研究如何提高员工在单位时间内工效,如何激发员工的热情的一门科学。简单地说,人员管理就是生产(质量)管理中最为复杂,最难理解和运用地一种形式。机:就是指生产中所使用地设备、工具等辅助生产用具。生产中,设备的是否正常运作,工具的好坏都是影响(品质)及生产进度,产品质量的又一要素。一个企业在发展,除了人的素质有所提高,企业外部形象在提升;公司内部的设备也在更新。为什么呢?好的设备能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如:企料,改变过去的手锯为现在的机器锯,效率提升了几十倍。原来速度慢、人体力还接受好大考验;现在,人也轻松,效率也提高了。所以说,工业化生产,设备是提 升(质量)生产效率的另一有力途径。

茶叶香气的九大类型

【祥源茶专业解答】茶叶香气的九大类型 茶叶香气组成复杂,形成也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品种、地域、栽培条件、鲜叶质量、加工方法等都会影响着茶叶的香气。著名茶叶专家施兆鹏在其主编的《茶叶审评与检验》一书中,将成品茶香气归纳具以下九种香气类型,不妨一起看看,你杯中的茶是什么香型? 1.毫香型 干茶白毫显露,冲泡时茶叶所散发出的特有香气,称之毫香。凡有白毫的鲜叶,嫩度在一芽一叶以上,经正常制茶过程均可能会有毫香。 茶叶示例:如银针茶一般都具有典型的毫香,另外部分毛尖、毛峰则有嫩香带毫香。如白毫银针、君山银针、黄山毛峰等。 2.嫩香型 茶叶的一种鲜嫩香气。凡鲜叶新鲜柔软,一芽二叶初展,制茶及时,会带有嫩香。 茶叶示例:如各种毛尖、毛峰等,如都匀毛尖、紫阳毛尖、峨眉峨蕊、雁荡

毛峰等。 3.花香型 茶叶散发出类似的各种类似鲜花的香气,按花香青甜的不同,又可分为青花香和甜花香两种。青花香香型可包括兰花香、枙子花香、珠兰花香、米兰花香、金银花香等。甜花香的有玉兰花香、桂花香、玫瑰花香和墨红花香等。其品种很多,一般鲜叶嫩度为一芽二叶,制茶合理,会有一些花香特点。 茶叶示例:属花香型的茶有青茶、花茶和部分绿茶、红茶。青茶如铁观音、包种、凤凰单枞、水仙、浪菜、台湾青茶等有明显的花香。花茶,不同茶品有其各自的花香,其中以茉莉花香占的比例较大。绿茶中如桐城、舒城小兰花、涌溪火青、高档舒绿等有幽雅的兰花香。作为世界三大高香红茶之一的祁门红茶有令人愉悦的独特花果香,特以“祁门香”命名。 4.果香型

茶叶中散发出类似各种水果香气,如毛桃香、蜜桃香、雪梨香、佛手香、桔子香、李子香、香椽香、菠萝香、桂圆香、苹果香等等。 茶叶示例:闽北青茶及部分品种茶属此香型,红茶常带有苹果香,如白琳工夫、滇红工夫等。 5.清香型 香型包括清香、清高、清纯、清正、清鲜等。一般见于鲜叶嫩度在一芽二、三叶,制茶及时正常的绿茶等;另外,少数闷堆程度较轻,干燥火工不饱满的黄茶和青茶类摇青、做青程度偏轻及火工不足的,香气也属此香型。 茶叶示例:清香属绿茶的典型香,如竹叶青、恩施玉露、蒙顶黄芽、清香型铁观音等。 6.甜香型:该香型包括清甜香、甜花香、干果香、甜枣香、桔子香、蜜糖香、桂圆香等。凡鲜叶嫩度在一芽二、三叶,红茶制法,可能会出现这些特点。

速冻汤圆需要煮多久才熟

速冻汤圆需要煮多久才熟 文章目录*一、速冻汤圆需要煮多久才熟*二、包汤圆的做法*三、醪糟鸡蛋汤圆的做法 速冻汤圆需要煮多久才熟1、速冻汤圆需要煮多久才熟用旺火将水烧开,然后将汤圆下锅,用勺背轻轻推开,让汤圆旋转几下,不会粘锅底;汤圆入锅煮至浮起后,要迅速改用小火,否则汤圆会不断翻滚,不仅容易破裂,而且会因为受热不均,使得外熟内生;汤圆入锅后,每开一次应该点入适量的冷水,使它保持似滚非滚的状态,开两三次后,再煮一会儿,即可捞出食用。 2、煮速冻汤圆的小窍门 2.1、轻轻捏。在汤圆下锅前,应用净手微捏汤圆,使其外皮上略有裂痕,这样下锅煮透后的汤圆里外皆熟,不会夹生,且软滑可口。 2.2、开水下。待水烧开后,把汤圆慢慢放入锅内,同时应随即用勺将其轻轻推开,朝同一方向略作搅动,使其旋转几圈,不粘锅。 2.3、慢火煮。旺火煮上片刻,待汤圆浮起后,迅速改用小火慢煮,否则会使汤圆在锅内不断翻滚,煮出的汤圆外熟里生不好吃。 2.4、点冷水。在煮汤圆的过程中,每烧开一次锅应同时点入适量的冷水,使锅内的汤圆保持似滚非滚的状态。开锅两三次后,再煮上一会儿,便可出锅食用。

2.5、勤换水。锅内的沸水连续煮过两三次汤圆后,即应及时换水。因为这时锅内的汤圆汤已变得稠腻,如果再继续使用下去,不但汤圆熟得慢,而且容易夹生。 2.6、及时煮。生汤圆的糯米粉中含水量较多,若将汤圆做好后久放,会出现变质现象,生汤圆受冻后再煮,还常会煮破皮子, 影响外观。 3、汤圆和元宵的区别 北方元宵的优点是没裂缝,个头大,缺点是馅粗粉糙,板滞质硬。南方的汤圆是甜咸兼备,菜肉齐全。 由于做法的不同,而导致两者的口味也有区别:元宵煮后汤 比较稠,口感筋道、有咬头;而汤圆煮后的汤比较稀,汤圆入口润滑柔软。 包汤圆的做法首先去市场买现成的汤圆心子和糯米粉,汤圆心最好买凌汤圆的,那种很香,糯米粉很简单,不过要想包得方便,就要稍麻烦一点,首先先选出大概六分之一份量的糯米粉用水揉成一团,稍硬,不要太软。 然后将其煮熟,将煮熟的糯米团放在干的剩下的糯米粉中揉散,再顺势将煮这一团糯米团的热水倒入干糯米粉中揉匀,揉好 后要感觉不太干,应该用手掰开时有一定的粘腻感,这时就可以 包了,先揉出一个个的粉团,然后用两手慢慢推成一个小碗的样子,放入汤圆心,再用手将口子收紧,最后揉成一个完整的汤圆。

苯酐产品分析规程

产品分析 苯酐:白色结晶或白色粉末,溶于乙醇、苯、吡啶。遇热水水解为邻苯二甲酸。 结构式: 分子式:C8H4O3 相对分子质量:148.12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邻苯二甲酸酐的要求、采样、试验方法、检验规则。 本标准适合于邻苯二甲酸酐的产品质量控制。该产品主要用于塑料、油漆、染料、化纤等工业中。 2.要求 邻苯二甲酸酐的质量应符合本表的规定 3.采样 以批为单位采样,生产均匀产品为一批。每批采样数应符合GB/T6678-2003中7.6的规定。所采样的产品包装必须完好,采样时勿使外界杂物落入产品中。采样时用探管采取包括上、中、下三部分的样品,所采样品总量不得少于500g。将采取的样品充分混合均匀后,分装于两个清洁、干燥、密封良好的容器中,其上粘贴标签。注明:产品名称、批号、生产厂名称、取样日期、地点。一个供检

验,一个保存备查。 4.检验方法 警告――使用本标准的人员应有正规实验室工作的实践经验。本标准并未指出所有可能的安全问题。使用者有责任采取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措施,并保证符合有关国家法规规定的条件。 4.1一般规定 除非另有规定,仅使用确认为分析纯的试剂和GB/T6682-2008中规定的三级水。试验中所用标准滴定溶液,在没有注明其它要求时,均按GB/T601和GB/T603的规定制备与标定。检验结果的判定按GB/T8170-2008中的5.2修约值比较法进行。 4.2外观的评定 在自然光线下采用目视评定。 4.3熔融色度的测定 4.3.1试剂和仪器 A.盐酸; B.硫酸:优级纯; C.氯化钴; D.氯铂酸钾; E.电热铝块加热器:调节温度(170±3)℃、(250±3)℃,有孔径20mm、深度150mm的孔,供放比色管用。 F.比色管:长170mm,内径17 mm,容积为25ml,具磨口塞; G.铂钴标准溶液的配制:按GB/T605的规定执行。 4.3.2分析步骤 称取研细的邻苯二甲酸酐试样约为29g(其熔融后的体积相当于25ml),置于干燥清洁的比色管中。将此比色管放入预先加热到170℃的加热器中,使其完全熔融,取出比色管,于白色背景下,沿轴线方向与同体积色度标准溶液进行比较。若试样与某个标准溶液色度接近时(允许微带其他色调),则该标准色调的号数即为试样的色号(比色后的试液用于测定热稳色度)。 4.4热稳定性的测定 将4.3测定过熔融色度的试液,迅速移至预先加热至250℃的加热器中,在此温度下保持1.5h后,取出比色管,与同体积色度标准溶液进行比较(比色方法同4.3)。 4.5硫酸色度的测定 称取研细的邻苯二甲酸酐试样2g(精确至0.1g)置于干燥、清洁的比色管中,加入硫酸至25ml,摇匀试样全部溶解,静止20分钟,立即于白色背景下,沿轴

肥料对茶树生长和茶叶品质的影响

肥料对茶树生长和茶叶品质的影响 思考观点茶叶科学技术二00七年第一期 肥料对茶树生长和茶叶品质的影响 叶秋萍 (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福州I350002) 摘要茶树需肥生理特性,各种肥料对茶树生长和茶叶品质的影响以及通过合理施肥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肥料;茶树;生长;品质;影响 20世纪40年代随着工业的发展,化肥被广泛地应用于 茶叶生产上.经过几十年的研究,肥料对茶树生长和茶叶品 质的影响已取得较大进展.廖万有研究表明茶叶产量与氮肥 用量密切相关,一般在低肥低管理水平下,氮的增产效果较 明显.反之则不显着,而随施肥量的增加其增产效果降低. 不同形态的氮肥对茶树的生长,发育,品质,产量亦有很大 影响,茶树施用胺态氮肥后,有利于提高产量,增加叶绿素 的含量,同时可提高氨基酸,咖啡碱等含氮化合物含量,特 别是茶氨酸和精氨酸,丝氨酸的含量有显着提高.韩文炎等 通过对茶园的钾素研究表明钾能增强茶树的光合作用,抗旱 能力,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对幼龄茶树的研究表明,施钾 茶树的生物产量比对照提高17.5%~47.9%,平均为28.8%, 茶叶品质成分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和水浸出均有不 程度提高,其中以氨基酸增幅最大,从而能使茶叶酚氨比有 不同程度降低.近十年来,随着我国名优茶的迅速发展,茶 园氮肥用量越来越大,有机肥用量却越来越少,有的茶园甚 至不施有机肥.而茶园中施用的多为胺态氮肥,茶树吸收胺 态氮后,根系会释放大量的,从而造成土壤pH值的持续 下降,导致土壤酸化.同时过于单一施用肥料也会使茶叶品

质下降,为了获得茶叶的可持续发展,茶叶界人士已重视茶园的平衡施肥,并作了大量研究.有张文锦等通过不同施肥处理对铁观音产量,感官品质内在化学成分影响的综合评价,筛选,获得优化施肥配方为A3BIC3D2或A2BIC2D3, 即每公顷施N18705~300kg,P20s75kg左右,K0112.5~ 225kg,配施菜籽饼2250~3375kg,视茶园土壤肥力不同而 适当地搭配有机与无机肥的用量,当氮钾肥取高量时,菜籽饼则取中量,当氮钾肥取中量时,菜籽饼则取高量,至于磷 肥应取低量.又有余郑江等对茶园施用氮磷钾复合肥对春插芯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的研究,表明对促进春梢多发壮发有良好效果.在春茶发芽密度,百芽重,产量,品质等方面均显 着或极显着高于对照.对于生物有机肥,多功能营养液,微 生物肥料也有过相关报道.本文就各种肥料对茶树生长和茶叶品质的影响作出综述,并提出合理的施肥方法,指导茶园生产实践. 1茶树需肥生理特征 1.1茶树需肥特点 茶树是多年生木本植物,每年除了其自身生长发育需消 耗养分外,还要从树上采下大量芽叶,因此对养料消耗是很大的.国内外大量研究证实,茶树在需肥源方面,具有以下 四大特点. 1.1.1需肥连续性' 因茶树是多年生植物,在一年生长发育周期中,大部分 时期都在进行芽叶采摘,并不断地消耗养分.由于茶树一年四季各个生育阶段其机体内都在进行着新陈代谢活动,从不间断,所以茶树体内营养条件好坏,不仅与当年产量,品质 密切相关,而且还会影响来年的产,质表现,故而茶树对养 分的需求是持续不断的. 1.1.2需肥阶段性

影响质量控制的五大因素

影响建筑五大主要因素 一、人的因素 人的因素主要指领导者的素质,操作人员的理论、技术水平,生理缺陷,粗心大意,违纪违章等。施工时首先要考虑到对人的因素的控制,因为人是施工过程的主体,工程质量的形成受到所有参加工程项目施工的工程技术干部、操作人员、服务人员共同作用,他们是形成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首先,应提高他们的质量意识。施工人员应当树中五大观念即质量第一的观念、预控为主的观念、为用户服务的观念、用数据说话的观念以及社会效益、企业效益(质量、成本、工期相结合)综合效益观念。其次,是人的素质。领导层、技术人员素质高。决策能力就强,就有较强的质量规划、目标管理、施工组织和技术指导、质量检查的能力;管理制度完善,技术措施得力,工程质量就高。操作人员应有精湛的技术技能、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的法制观念;服务人员应做好技术和生活服务,以出色的工作质量,间接地保证工程质量。提高人的素质,可以依靠质量教育、精神和物质激励的有机结合,也可以靠培训和优选,进行岗位技术练兵。 二、材料因素 材料(包括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是工程施工的物质条件,材料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工程质量也就不可能符合标准。所以加强材料的质量控制,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影响材料质量的因素主要是材料的成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等、材料控制的要点有: 1)优选采购人员,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质量鉴定水平、挑选那些有一定专业知识。忠于事业的人担任该项工作。 2)掌握材料信息,优选供货厂家。 3)合理组织材料供应,确保正常施工。 4)加强材料的检查验收,严把质量关。 5)抓好材料的现场管理,并做好合理使用。 6)搞好材料的试验、检验工作。 三、方法因素 施工过程中的方法包含整个建设周期内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工艺流程、组织措施、检测手段、施工组织设计等。施工方案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工程质量控制能引顺利实现。往往由于施工方案考虑不周而拖延进度,影响质量,增加投资。为此,制定和审核施工方案时,必须结合工程实际,从技术、管理、工艺、组织、操作、经济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综合考虑,力求方案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工艺先进、措施得力、操作方便,有利于提高质量、加快进度、降低成本。 四、机械设备 施工阶段必须综合考虑施工现场条件、建筑结构形式、施工工艺和方法、建筑技术经济等合理选择机械的类型和件能参数,合理使用机械设备,正确地操作。操作人员必须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并加强对施工机械的维修、保养、管理。 五、环境因素 影响工程质量的环境因素较多,有工程地质、水文、气象、噪音、通风、振动、照明、污染等。环境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具有复杂而多变的特点,如气象条件就变化万千,温度、湿度、大风、暴雨、酷暑、严寒都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往往前一工序就是后一工序的环境,前一分项、分部工程也就是后一分项、分部工程的环境。因此,根据工程特点和具体条件,应对影响质量的环境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严加控制。 此外,冬雨期、炎热季节、风季施工时,还应针对工程的特点,尤其是混凝土工程、土方工程、水下工程及高空作业等,拟定季节性保证施工质量的有效措施,以免工程质量受到冻害、

茶叶香气类型分类情况

茶叶香气类型分类情况 2010-10-22 16:10:11 来源:第一茶叶网浏览次数:960 文字大小:【大】【中】【小】茶叶招商加盟 [雾中天] [聚祥春] [山国饮艺] [茗腾茶叶] [观景茶业] [新坦洋] ?·茶叶加盟兔年创富新一波 ?·一条街开7家茶店赚钱有道 ?·独特文化:军队+学校+家庭 ?·2013年什么好赚钱? ?·最新茶叶火爆加盟 ?·鹭岩茗茶中国好茶专家 茶叶香气类型分类情况 因鲜叶品质、加工方法的不同,成品茶的香气类型可分为: 毫香型:凡有白毫的鲜叶,嫩度为单芽或一芽一叶,制作正常,白毫显露的干茶,冲泡时有典型的毫香,如白毫银针以及部分毛尖、毛峰。 清香型:香气清纯、柔和持久,香虽不高但缓缓散发,令人有愉快感。嫩采现制的茶所具有的香气,为名绿茶的典型香气。另外,少数闷堆程度较轻、干燥火工不饱满的黄茶和摇青做青程度偏轻,火工不足的乌龙茶也属此香型。 嫩香型:香高洁细腻,新鲜悦鼻,有的有似熟板栗、熟玉米的香气。鲜叶原料细嫩柔软,制作良好的名优绿茶香气,如峨蕊、泉岗huī白以及部分毛尖、毛峰。 花香型:散发出各种类似鲜花的香气,分为清花香和甜花香两种。清花香有兰花香、栀子花香、珠兰花香、米兰花香、金银花香等;甜花香有玉兰花香、桂花香、玫瑰花香和墨红花香等,铁观音、色种、乌龙、水仙、浪菜、台湾乌龙均属此。各种花茶因窨制用花的不同,各具不同的花香。部分绿茶天然具有兰花香,如舒城兰花、涌溪火青、高档舒绿;祁门红茶则有玫瑰香。 果香型:散发出类似各种水果香气,如毛桃香、蜜桃香、雪梨香、佛手香、桔子香、李子香、香橼香、菠萝香、桂圆香、苹果香等。闽北青茶及部分品种茶属此型,红茶常带苹果香。 甜香型:包括清甜香、甜花香、干果香(枣香、桂圆香)、蜜糖香等。适中采鲜叶制成的工夫红茶有此典型香气。 火香型:包括米糕香、高火香、老火香和锅巴香。鲜叶原料较老、含梗较多,制造中干燥时火工高、足,糖类焦糖化而形成,如黄大茶、武夷岩茶、古劳茶等。

影响茶叶品质的环境的条件

影响茶叶品质的环境的条件 环境是影响茶树生长的主要因素,因为环境的问题导致茶叶的种植失败的例子有很多。我们要了解环境对茶树的影响有哪些方面,并通过这些影响因素对茶树有个更好的管理。 茶叶中化学成分的变化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制约。引起茶叶陈化劣变的主要因素是水分、氧气、温度和光线。在诸多的因素中茶叶水分(空气湿度和茶叶自身的含水量)是导致陈化变质的主要原因,温度、氧气起加速和延缓陈化变质的作用。 1.水分的影响 茶叶是一种干燥的农产品。食品学理论认为,绝对干燥的食品因各类成分直接暴露于空气,易受空气中氧气的氧化。而当水分子以氢键和食品成分结合,呈单分子层状态时,似在食品表面蒙上一层保护膜,食品得到保护,使氧化进度变缓。许多研究表明,当茶叶中的含水量在3%左右时,茶叶成分与水分子几乎呈单层分子关系,对脂质与空气中氧分子起较好的隔离作用,阻止脂质的氧化变质。但当水分含量超过一定数量后,情况大变,不但不能起保护膜作用,反而起溶剂作用。溶剂的特性是使溶质扩散,加剧反应。当茶叶水分含量超过6%,或外界大气相对湿度高于6O%以上时,会使茶叶中的化学变化十分激烈,如叶绿素的变性、分解,色泽变褐变深;茶多酚、氨基酸等呈味物质迅速减少;组成新茶香气的二甲硫、苯乙醇等芳香物质锐减,而对香气不利的挥发性成分大量增加,导致茶叶品质变劣。因此,成品茶的含水量必须控制在6%以下,超过此限度则要复火烘干,才

能保存。 2.温度的影响 温度是决定茶叶成分发生化学变化速度的重要因素。温度越高,陈化越快。实验证明,茶叶在贮藏过程中,在一定范围内温度每升高10℃,褐变速度加快3倍~5倍。在10℃以下贮藏,可抑制茶叶褐变。在- 20℃条件下冷藏,几乎可以长期防止茶叶陈化与变质。不同温度条件下,贮藏8个月的绿茶,其维生素C的保留率相差很大。 同样,在较高温度下贮存红茶,一些未氧化的黄烷醇的酶促氧化和自动氧化,使茶黄素和茶红素进一步氧化,聚合速度加快,从而使新茶陈化,品质下降。 3.氧气的影响 大多数物质发生化学变化都是在氧气参与条件下进行的。在平常空气中大部分是分子态氧,其氧化反应并不很强。然而它一旦与其他物质相结合,特别是有促进反应的酶存在,其氧化反应可以变得很激烈。如茶叶贮藏包装不当,进入氧气,会加快茶叶中易氧化物的氧化作用。如儿茶素的自动氧化,维生素C的氧化,茶多酚残留酶催化的茶多酚氧化,茶黄素、茶红素的进一步氧化聚合,以及脂类氧化产生陈味物质,都是在氧气的参与和作用下发生的。 4.光线的影响 光的本质是一种能量。茶叶在光线的照射下,可以加速各种化学反应的进行。诸如使叶绿素有色物质分解退色,有些成分还会发生光化学反应而产生不良气味--日晒味等等。研究表明,茶叶贮藏过程中,

影响服务质量的五大因素.

影响服务质量的五大因素 服务的提供过程可以是高度机械化的或者是高度人工化的。前者如自动售货、自动摄影、自动取款等;后者如法律咨询、医疗、保健等。值得注意的是:不论是高度机械化的或是高度人工化的服务提供都需要对其过程作出具体的规定,按照详细的程序来进行。那么对过程的控制如何将直接影响服务的质量。我们把影响服务过程质量的原因归结为五大因素: 1.人 对控制服务过程起着直接的、决定性作用的是服务者,是他们的素质,其中包括职业道德、个人品质、服务技巧和服务态度。所以说与工业相比,服务业中人的因素显得更加的突出。 2.设施 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服务,都离不开各种设施。服务特性的达到和服务过程的完成于设施的优劣及其保养维护密切相关。 3.材料 对于服务,我们所说的材料指两个方面:其一是销售的商品、食品和饮料及服务中用到的其他消耗品等有形的物质;其二是信息,包括市场信息、商品信息、技术信息、服务信息、金融信息等无形的物质。材料对服务特性以及服务过程的质量的影响是很大的。 4.方法 服务的方法一般来讲是有一定的规律性的,它反映在各种规范中,但它又是灵活的,这又取决于服务者的素质。服务方法包括服务

的技能、方式、程序、服务的艺术,以及管理用到的各种统计和非统计方法。显然,服务方法的优劣对服务特性的达到和服务过程的完成有着重要的影响,是一个重要因素。 5.环境 顾客要求在舒适的环境中购物、旅行、住宿和餐饮,在有秩序的环境中进行金融、医疗、咨询、维修等活动。环境的安全、优美、方便、舒适和有序是达到服务特性要求的必要条件,是服务过程中应不断加以关注的重要因素。 通过控制人、设施、材料、方法、环境五大因素,来控制过程,以达到实现每一服务特性项目及其指标,这是质量管理的重要思路和原则。

茶叶加工过程中香气形成

茶叶加工过程中香气形成的研究 宋大鹏11720492 摘要:中国是茶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栽培茶树、加工和饮用茶叶的国家。据茶史专家们考证,相传远在4700 多年前的神农氏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发现茶的药用价值,即“神农尝百草”之说[1]。香气是决定茶叶品质的重要因素,是茶叶最重要品质之一。迄今为止,己经从不同种类茶叶中分离出7 0 0 多种香气物质,这些物质涵盖了醇、醛、酮、酯、酸、氮、氧等十余大类化合物。概括起来说,茶叶香气大体形成于三个部分,即鲜叶中固有的游离态香气,鲜叶在加工过程中由酶促作用产生的香气以及加工过程中经热物理化学变化所形成的香气。茶叶香气的形成是一个受茶树品种、栽培条件、加工技术等因素共同制约的复杂过程。本文主要对茶叶香气物质的合成途径以及影响因素,加工过程进行简单的综述。关键词:茶叶香气物质茶叶香气栽培环境加工过程 影响茶叶香气的因素 1.品种 茶树品种起着决定性作用,茶叶香气主要取决于不同品种茶树间在香气前驱体含量。泄田奈实子等考察了因糖昔的酸水解而生成的茶叶香气成份在茶树品种间的差异,结果显示, 红光、红誉、红富士、多田锦、印杂131等阿萨姆杂种仅产生极少量的橙花叔醇香气成份, 而中国种中, 尤其是适制绿茶的籔北、朝露、晚丰等品种中橙花叔醇生成量极高。红茶香气与品种密切相关。中国的祁门红茶、印度的大吉岭红茶以及斯里兰卡乌尔红茶乃世界著名三大高香红茶。 萜烯指数(即芳樟醇及其氧化物的含量与芳樟醇及其氧化物的含量与香叶醇含量的和的比值)表明了茶树品种间香气特征及茶树系统变异同单萜烯醇的关系。大量茶树品种的研究表明,阿萨姆变种的栽培品种其萜烯指数均接近于1 ,而中国变种的栽培品则具有较低的萜烯指数值。 王华夫用储叶群体、163号及安徽7号实验表明,安徽7号,其游离态香叶醇含量并不亚于其他品种,但其值b|f却大大低于其他品种。163号品种以香叶醇为代表的单萜烯醇类的b|f值也都较高,所以通过对其进行适当的香气释放处理,可制好红茶。而安徽7号因键合态香叶醇的含量本身很低,即使进行香气释放处理,也难制出香气好的红茶。 廖书君、童华荣等实验表明不同茶树品种的脂肪酸(月桂酸、豆蔻酸、棕榈酸、亚油酸及亚麻酸)的含量差异显著(但其组成无明显差异,都为以上五种),糖苷类香气前体的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