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艺设计及开发程序

工艺设计及开发程序

工艺设计及开发程序
工艺设计及开发程序

1 目的

以最佳的工艺路线和工艺方法使产品满足顾客要求和法律、法规要求。

2 范围

适用于新产品工艺设计和开发

1 术语和定义

4 职责

4.1技术质量部组织工艺方案的策划和制定。

4.2技术质量部负责组织测量系统分析及检验计量设备的管理。

4.3生产作业部负责设备、工装、设施的档案管理。

4.4生产作业部部负责生产组织和物流管理。

4.5技术质量经理负责工艺设计与开发文件的审批。

1 工作程序

5.1工艺设计和开发分以下阶段:

?项目的确定和策划阶段

?样件分析和制作阶段

?试生产准备和试生产阶段

?量产阶段

5.2产品项目的确定和策划阶段

5.2.1技术质量部收到顾客图纸和要求后登记在“外来文件台帐”上,由技术主管确定项目工程技术负责人员, 产品技术负责人确定是否为新产品,初评签字后登记“新产品开发台帐”,组织多功能小组,小组必须包括质量、安全环保人员,评审必须按顾客要求时间或在五日内完成。项目小组收集以下内容:

?顾客图纸、要求、呼声

?小组经验、类似产品生产、使用情况

?相关标准

小组对以上资料进行评审,形成《产品工艺设计初始分析报告》,《产品工艺设计初始分析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顾客要求

?以往经验

?流程图

?初始工装设备材料工时表

?成本状况

?环境和安全(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设施)评价

?管理者支持

?设计目标

?质量目标

☆?新工装、新设备、新设施、新量具/检具

☆ ?供方PPAP提交和认可

?样件开发计划(《样件开发计划书》)

?特殊特性清单(重要 ●关键 安全)

?样件控制计划

总投入超过2万的,填写《产品前期开发审批表》;总投入超过10万的,填写《产品前期开发审批表》,由技术质量部部长交公司办公会议讨论通过后,报集团技术中心立项。

5.2.2 技术质量部将《样件开发计划书》分发生产作业部、计划财务部。

5.3样件分析和制作阶段

5.3.1技术质量部根据《样件开发计划书》制定工艺文件,具体文件如下:

?转换后产品图(特殊特性标识);

?作业指导书(含工艺流程图\特殊特性标识);

?产品状况表;

☆?平面布置图;

技术质量部工艺文件完成后,经技术质量部部长批准后发放。

5.3.2技术质量部根据 《文件分发清单》下发有关部门和供方,技术文件发放后将受控文件登记在受控文件清单上。

5.3.3生产作业部根据《样件开发计划书》和技术文件要求,按《工装管理程序》管理。

5.3.4生产作业部根据《样件开发计划书》和技术文件要求,按《采购管理程序》管理。

5.3.5生产作业部根据《样件开发计划书》和工艺文件组织样件生产。

5.3.6技术质量部根据技术文件和《监视和测量管理程序》对样件生产进行控制做产品检查记录和全尺寸检查报告。

5.3.7生产作业部将样件、产品检查记录交顾客,并跟踪顾客反馈意见,填写《样件反馈处理单》传递技术质量部。多功能小组根据《样件反馈处理单》、全尺寸检查报告及判定意见和生产准备进度进行处理,形成《小组可行性承诺》,技术质量部对技术文件进行更改,并将改进后的技术文件根据文件发放清单发放,收回作废的文件。

5.4试生产准备和试生产

5.4.1技术质量部按顾客要求、公司生产准备进度、供方认可情况制定《试生产计划》,根据文件发放清单发放。

5.4.2技术质量部根据《试生产计划》对如下文件进行识别或制定: ?PFMEA

?试生产控制计划;

?产品图;

?作业指导书;

5.4.3生产作业部根据《试生产计划》和技术文件要求,按《工装管理程序》管理。

5.4.4生产作业部根据改进后的技术文件和《试生产计划》组织技术质量部、生产作业部进行试生产,试生产后形成以下文件和记录:?工装调试报告;

?全尺寸检查记录;

☆?PPK;

☆?MSA;

☆?包装标准规范;

☆?供方的PPAP批准;

☆ ?PPAP

?试生产总结报告(评审);

技术质量部根据试生产情况对技术文件进行识别或制定:

?PFMEA

?量产控制计划;

?产品图;

?作业指导书;

?过程工装设备材料工时表

并将改进后的技术文件根据文件发放清单发放,收回作废的文件。

5.4.5量产前的文件更改允许采用《工程更改单》形式代替。

5.4. 6技术质量部、生产作业部对样件、试生产阶段所有记录建档保存。

5.5量产

试产合格后当顾客有PPAP要求,经顾客批准后进行量生产。技术质量部保管PPAP的顾客批准书。

量产后,技术质量部根据《监视和测量管理程序》控制,生产作业部根据《与顾客有关过程管理程序》关注交付和服务。

量产后,文件更改按《工程更改管理程序》。

☆ 需用时

6引用文件

7相关记录

《产品工艺设计初始分析报告》

《产品前期开发审批表》

《样件开发计划书》

《样件反馈处理单》

《小组可行性承诺》

《试生产计划》

《试生产总结报告》

《工程更改单》

文件更改履历表

版本更改内容生效日期

B《初始工装设备材料工时表》取消2004.5.24

C机构调整2008.1.28

软件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

公司软件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 1目的 对软件设计和开发全过程进行控制,确保产品设计和开发能满足顾客和有关标准、法令、法规的要求。 2范围 适用于软件产品设计和开发的全过程,包括软件产品的升级。 3职责 3.1软件研发部负责组织编制《项目实施计划书》、《需求规格说明书》、《软件概要设计说明书》、《详细设计说明书》、设计和开发输出文件、测试报告、验收报告等,负责组织协调和实施软件产品的设计和开发工作。 3.2软件研发部产品组负责根据市场调研分析或合同提交《可行性研究报告》。 3.3软件研发部测试组负责软件产品的确认测试。 3.4 由各业务部负责将合格软件产品交付顾客使用。 3.5 公司总经理签署《项目经理任命书》,正式启动软件项目。 3.6公司技术总工或授权人负责设计和开发立项《项目实施计划书》、《需求规格说明书》、验收报告等的批准。 4工作程序 4.1 设计和开发策划 4.1.1立项的依据 软件研发部对要进行的开发项目进行立项申请,提交项目资料。由公司的有关人员对项目进行一系列的风险评估。通过风险评估的项目,由软件研发部进行详细进度计划安排,落实时间进度、资源(人员/设备、内部/外部)、技术、资金和费用等,相关资源和资金使用计划要详细列出。 最后所有的项目申请资料、风险评估报告及产品进度计划都要报给公司上级领导审批,进行立项评审。 立项通过的项目才能由软件研发部进入正式的开发工作。 4.1.2 软件研发部项目经理负责就以上立项依据组织《项目实施计划书》的编制。

4.1.3设计和开发人员资格要求可参照本公司相关岗位卡的条款进行. 4.1.4 接口管理 4.1.4.1 在设计和开发策划和输入阶段: a.各业务部将客户相关文件资料交与软件研发部,同软件研发部一起对《需求规格说明书》进行评审; b.软件研发部编制《项目实施计划书》,经公司技术总工或授权人批准后发往客户方。 c.软件研发部项目经理将《项目实施计划书》、《需求规格说明书》及相关背景资料,提供给各设计和开发人员,作为工作的依据。 4.1.4.2 在设计和开发输出阶段,软件研发部项目经理根据设计和开发进度,适时召开设计和开发例会,组织解决设计和开发中遇到的困难,协调相关的资源,以例会记录的形式明确相关要求。 4.1.4.3 在设计、编码、测试阶段: a.进行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的设计人员及进行编码的程序员须充分沟通.必要时,可由项目经理负责召开设计和开发专题会议,并以会议记录的形式明确与会人员达成的一致意见。 b.软件研发部设计和开发人员提供单元和综合测试的《测试计划》,交本部门的相关设计和开发人员进行集成并由测试人员进行单元、综合测试。 c.软件研发部提供确认测试的《测试计划》,交测试组进行系统安装、测试。 4.1.4.4设计和开发各阶段 a.软件研发部项目经理负责就技术方面在客户与程序员之间进行协调; b.软件研发部经理负责组织和协调各有关单位的工作; c.各业务部负责与客户的业务联系及相关信息传递; d.参与设计和开发的各部门将必要的信息形成文件,经部门经理评审签字后予以传递. 4.2设计和开发输入 4.2.1《项目经理任命书》经公司总经理批准后,由软件研发部经理组织编写《项目实施计划书》、《需求规格说明书》,其中《项目实施计划书》须由公司技术总工组织人员评审。 4.2.2软件研发部经理组织软件设计和开发人员、测试人员及各业务部等设计和开发提出部门(包括客户),对《需求规格说明书》进行评审,对其中不完善、含糊或矛盾的需求做出澄清和解决.4.2.3《需求规格说明书》在接受合同时可以不完全确定,在项目进行期间可继续制定。当《需求规格说明书》更改时,合同可以修订,对《需求规格说明书》的更改将按照《软件配置管理规程》程序加以控制。 4.3 设计和开发输出 4.3.1各设计和开发人员根据《项目实施计划书》及《需求规格说明书》的要求进行设计和开发活动,并形成相应的文档。 4.3.2设计和开发的输出应形成文件,但不限于以下文档: ——《软件概要设计说明书》;

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模板

1.目的 针对设计和开发过程进行有效控制,确保设计和开发的产品能够满足客户要求和有关标准及法律法规。 2.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所有产品设计和开发的全过程,包括产品的技术提升和结构改良。 3.权责 3.1 销售部门:负责对市场调查分析、收集客户反馈的信息进行综合评估填写市场调查分析报告,根据综合信息 转换为《设计开发任务书》输出;参与新产品设计开发的评审工作。负责对新产品上市前的培训资 料、宣传资料等平面设计初步策划。 3.2 研发部: 1、负责参与新产品设想讨论会,议会期间就参会人员提出的新产品功能、性能、结构方面进行可 行性评估,并填写《新产品开发可行性分析报告》会签存档; 2、研发部参与或组织召开新产品立项会,根据《新产品开发可行性分析报告》确定新产品项目小 组成员;研发主管编制《项目流程检查表》,利于项目工程师对项目工作的清晰执行,利于研 发主管对项目进度的管控,研发部定期进行项目流程检查; 3、研发主管制定并输出项目预算表,包括但不限于对产品成本、研发人员工时成本、模具成本、 ID设计成本、检测认证费用、试产工时成本、质量成本等等;项目预算表由研发主导制定,总 经办协助完善,经总经理审批,输出给到财务部,参考附件《设计开发预算管理表》; 4、项目工程师按照《新产品立项书》制定《设计开发任务书》、《新产品开发计划书》;设计开发任 务书需要销售部门确认; 5、按《设计开发任务书》的要求进行新产品的设计与开发;负责输出设计开发文件,为生产和品 质管理提供依据,如:零件设计图纸、装配图、爆炸图、产品规格书、电路图、使用说明书、 BOM表,并保证文件使用的有效性; 6、负责协调工程部对新产品开发过程中试产、量试的治具及工装制作,生产工艺流程、作业指导 书的编制,工程部PE工程师应协助项目工程师处理技术工艺、问题点分析、工艺完善; 7、当新产品量试后符合移交条件时,由项目工程师申请召开产品移交会议并移交。 3.3工程部: 1、对已经移交的老产品负责生产维护和改良,有效工时的核算已达到产能提升的目的; 2、对新产品负责试产、量试的治具及工装制作,生产工艺流程、作业指导书的编制,协助项目工程 师处理技术工艺、问题点分析、工艺; 3、对老产品更换新供应商的评估和来样确认、安排试产。并根据《工程变更管理程序》完善变更 资料; 4、老产品型号升级或派生由总经办按照研发流程,组织并下发《新产品立项书》。 3.4生产部:负责组织新产品量试、量产,对生产现场操作员进行技能培训,确保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的稳定, 对生产现场进行管理。 3.5品质部:负责开发过程中新产品零部件的检验与评价,以及新产品的型式试验、验证,编制产品零件部件的 检验规范;负责试产、量产过程中来料检验、制程检验、成品检验、型式试验。 3.6 项目工程师C部:负责依研发部发出的《试产/量试通知单》安排试产计划及物料统筹,知会相关部门具体试产日期。 3.7 采购部:负责依试产BOM表、《样品打样单》采购开发产品的新材料、物料,同时进行新供应商的开发及打样, 并洽谈物料周期及提供样品的有效证书,保证研发/工程部工作所需。 3.8 财务部:参与新产品立项会,审核项目预算表,制定研发项目明细帐,分类统计研发支出科目,项目经费开 支与研发过程同步,定期对经费开支进行检查,力求经费执行专款专用,及时对经费支出异常反馈给 研发部门;项目研发阶段完成后,给出研发预算与决算对比,结果汇报总经理,并反馈给研发团队; 4.定义 无 5.作业内容 5.1 设计和开发策划 5.1.1 开发级别说明: 研发项目等级共分为四级; 一级项目评定标准为:1、达到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主要性能均超越现有同类产品;2、无现有产品进行参考借鉴的,创新性开发、可申请发明专利的产品;

工艺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

Procedure Document/程序文件Control Procedure for Process design and Development 工艺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Document NO/ 编号:TY-QP7.3-01-15 Revision /版本: Checked by/校对: Verified by/审核: Approved by/批准: Controlled Condition/受控状态:Distribution No./分发号:

质量管理体系更改记录表 Record Chart of Changes in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of Quality Manual TY-QR-TQD-031A

Control Procedure for Process design and Development/工艺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 1 Purpose/目的 This procedure is used to normalize the management of new product process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ompany so as to ensure that all the tasks on new product process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ompany are implemented effectively. 本程序为了规公司新产品工艺设计和开发的管理,确保公司新产品工艺设计和开发的各项工作得到有效实施。 2 Scope/围 This procedure is applicable to control of new product process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ompany. The content: The company doesn’t cover the product design, just focusing on process design based on customer drawings.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新产品工艺设计和开发的控制。但包括产品进行设计和开发。 3 Terms/术语 3.1 Process design output: the result of process design. Through the process design and development, the bases of process design are transformed into a series of process technical data of the process design output./工艺设计输出:指工艺或过程设计的结果。通过对工艺设计和开发,将工艺设计的依据转化为工艺设计输出的一系列工艺技术资料。 3.2 Process review: the process design is reviewed formally, roundly and systemically and the review result is documented./工艺评审:对工艺设计进行的正式、全面和系统的审查,并把审查结果形成文件。 3.3 Overall process program: based on product design requirement, production program and productivity, the guidance document is used to put forward the technology and prepare for concrete tasks and measures./工艺总方案:根据产品设计要求、生产纲领和生产能力,提出工艺技术准备具体任务和措施的指导性文

工艺设计管理控制程序文件

Q/BD 广东标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BD-CXWJ-07 工艺管理控制程序 2011-04-20 发布2017-07-01换版后实施

广东标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发布

1.0目的 加强产品生产过程的工艺管理,用工艺文件来指导生产作业,是科学管理生产、保证产品质量、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工作效率的根本保障,为此特制定本程序。 2.0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已有的所有产品、全新产品和改进、改型的新产品。 3.0 术语和定义 3.1本程序文件采用GB/T19001 IDT ISO9001:2015标准中术语、定义和ISO/TS22163技术规范术语和定义以及下述术语和定义。 3.2工艺:将原材料或半成品加工成产品的方法、技术等。 3.3工艺文件:主要是把如何在过程中实现成最终的产品的操作文件。 3.4工艺过程卡(工艺路线卡):它规定整个生产过程中,产品(或零件)所要经过的车间、工序等总的加工路线及所有使用的设备和工艺装备。工艺过程卡不需绘制工艺简图。在小批量生产时,可与产品图纸配合,直接指导操作。在大批量生产时,可以作为工序卡片的汇总文件。如机加工工艺过程卡、装配工艺过程卡。

3.5工艺卡:是针对某一工艺阶段编制的一种加工路线工艺,它规定了零件在这一阶段的各道工序,以及使用的设备、工装和加工规范。如喷涂工艺卡、电镀工艺卡。 3.6工序卡:是规定某一工序内具体加工要求的文件。除工艺守则已作出规定的之外,一切与工序有关的工艺内容都集中在工序卡上。如机加工工序卡、装配工序卡。 3.7 检验卡:这是根据产品标准、图样、技术要求和工艺规范对产品及其零部件的质量特性、检测内容、要求、手段作出规定的工艺文件,主要用在关键工序的检查。 4.0职责 4.1研发部负责制定工艺管理制度,并组织贯彻实施与检查。 负责产品图样工艺性审查及工艺归口管理工作。 负责工艺策划,工艺方案设计及工艺标准化要求。 负责提供编制工艺文件所需的产品图样及有关技术文件;负责工艺技术文件的编制、审核及发布实施。 负责对生产现场工艺纪律监督检查工作。 负责编制技术改造规划、工艺布置、外购设备的选型论证等技术改造工作。 负责对工装、工位器具等的设计工作。 负责解决现场工艺技术问题,对产品故障进行分析、处理。 负责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 4.2 生产部负责协助研发部制定工艺文件,对工艺文件进行会签。 负责按工艺文件要求组织生产、工艺装备的准备工作。 负责工艺纪律的执行,工艺装备的制造、使用、管理工作。 负责按工艺文件要求,对人员进行工艺培训、工艺文件规范化操作培训、岗位技能培训。 负责生产设备的管理工作,保证设备处于完好状态,满足工艺要求。 4.3质量管理部负责按工艺文件要求对外购外协物料进行入厂检验;负责对检验过程中出现

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文件

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 1 目的 对产品设计和开发全过程进行控制,确保设计能满足合同及顾客的要求,达到或超越国家/行业/企业标准规定的技术要求。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新产品的设计和定型产品的改进活动。 3 职责 3.1 研发部负责编制并且监督执行产品设计开发计划,负责设计和开发全过程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工作,组织设计评审、设计验证、设计确认工作。负责处理车间生产制造过程中发生的产品设计问题,负责在外购件的采购发生困难时,协助采购部选择代用品。负责处理车间生产制造过程中发生与设计相关的工艺问题,负责试验组织实施工作。 3.2 总经理负责产品立项审批的批准,负责主持产品的定型鉴定并批准产品鉴定报告。3.3 制造生产部负责试制阶段的生产组织落实及计划进程的控制。 3.4 采购部负责试制过程中的配套采购。 4 工作程序 4.1 设计和开发策划 4.1.1 设计项目的来源

①公司内外反馈的信息 研发部根据公司内外反馈的信息,编制“项目开发建议书”,提出产品开发或技术改造的建议,报总经理批准。产品设计和开发活动应在公司战略目标指导下进行。 ②市场部的市场调查 市场部通过对市场调查结果的分析,提出“项目开发建议书”,报总经理批准后,连同有关资料移交研发中心。 ③合同评审的结果 有技术开发成份的合同或订单 ( 包括技术协议 ),必须由研发部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评审。评审通过后,将“合同订单评审表”连同客户的有关资料移交采购部。 4.1.2 设计任务书的编制 《设计任务书》(亦称《项目手册》)应做如下明确规定: a) 产品的质量目标/ 指标及性能要求。 b) 确定活动的输出满足输入的要求,并处于受控状态。 c) 确定组织和技术上的接口。 d) 设计评审、设计验证、设计确认等设计过程的计划安排。 e) 控制产品研发过程的准则。 f) 特定的工作程序及相应的工艺技术文件。 g) 《设计任务书》的管理方法。 h) 特殊过程控制采用的必要检验和试验。 4.1.3 设计任务书的评审 研发部或项目组负责人组织包括设计、生产、质量部门人员对《设计任务书》进行评审。评审的内容包括:

工艺设计开发控制程序

某机械有限公司 工艺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 1.目的 对产品工艺过程进行总体策划和有效控制,确保工艺过程方法满足产品质量和生产过程中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的要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定型产品整顿、重大改进或改型产品工艺设计和开发过程的控制。 3.职责 3.1技术室对工起产品研究所负责下达指定产品工艺设计计划,并组织提供符合要求的产品图样和设计文件,必要时组织工艺设计评审。 3.2技术室负责产品工艺设计与开发的策划,工艺设计的输出、验证、监视和改进控制与管理。 3.3设备保障室负责关键工序、特殊过程设备的管理。 3.4质检室负责关键工序、特殊过程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管理及过程质量审核。 3.5综合管理室负责关键工序、特殊过程人员培训及环境因素和危险源的评 审、监督检查。 3.6物资采购室负责关键工序、特殊过程的物资采购。 3.7质检室负责组织过程质量审核。 3.8各生产车间负责配合技术室做好产品工艺过程输出文件的实施。 4.工作程序 技术室在接受任务后,将指定产品的工艺设计与开发过程纳入到工作计划。 4.1产品工艺过程输出 4.1.1 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及产品工艺方案设计由工程起重机公司工艺所进行。 4.1.2工艺试验及研究评定由技术室进行,其中包括内容如下: 4.1.2.1依据产品工艺方案规定,对生产工艺准备中的工艺难题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应进行工艺试验及研究评定,并对试验研究评定的结果按4.4产品工艺过程评审的相关条款组织评审,评审合格后方可纳入工艺。

4.1.2.2关键零件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方法的特殊焊接过程必须进行预先试验及研究评定,并对试验研究评定的结果按4.4产品工艺过程评审的相关条款组织评审,评审合格后方可纳入工艺。 4.1.3产品责任生产车间的划分,依据产品工艺方案和《产品制造责任生产车间分工编制规定》执行。 4.1.4 工艺文件的编制 4.1.4.1 产品工艺文件一般包括产品工艺技术文件(工艺规程、规范等)和产品工艺管理文件两大类。 4.1.4.2工艺文件的编制要求 4.1.4.2.1各有关专业工艺员按专业分工,对产品工艺设计和开发输入进行工艺分析、合理地确定过程方法,编制产品工艺卡,零部件加工各过程的工艺技术文件和产品制造管理所用的工艺管理文件。 4.1.4.2.2产品工艺设计一般按部套进行,由产品主管工艺师填写“工艺文件编制(修改)流程卡”,明确传递顺序,并依次作业,其中涉及到的技术接口问题,由主管工艺师进行衔接和沟通。 4.1.4.2.3工艺规程分为零部件加工过程中的一般过程,关键过程和具有“A”类质量特性的特殊过程的工艺规程二种形式,即工艺过程卡、作业指导书。 4.1.4.2.4对于具有“A、B”类质量特性的关键过程,在工艺设计时应规定本过程控制应达到的质量目标和采用的相应措施,并以“关键过程质量控制表”的形式给予规定。 4.1.4.2.5在工艺设计时,各专业工艺员应根据加工过程需要提出工装设计项目,并按《工装设计任务书填写规则》要求编制工装设计任务书。 4.1.4.2.6新产品试制和定型产品工艺文件均应达到正确、完整、统一的要求,能正确指导生产。 4.1.4.3产品工艺规程的编制 4.1.4.3.1零、部件加工一般均应编写工艺过程卡;对其中的关键过程的工艺内容应细化,质量要求要明确;对具有“A”类质量特殊性的特殊过程的工艺规程设计、编制按4.7特殊过程控制的相关条款执行. 4.1.4.3.2产品工艺规程具体编制时,按《产品工艺规程编制规定》执行。 4.1.4.4专用工艺装备的设计.应在编制工艺规程的同时,为满足过程控制方法的要求,组织工艺人员按《产品工装设计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工装设计。

设计开发控制程序(含表格)

设计开发控制程序 (ISO9001-2015) 1.0目的 对产品的开发设计进行控制,以保证所设计的新产品技术先进、使用可靠、经济合理、易于生产、验证和控制。 2.0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新产品的设计、开发全过程,包括引进产品的转化、定型产品及生产过程的技术改进等。 3.0职责 3.1质技部负责设计开发全过程的组织、协调、实施工作,进行设计开发的策划,确定设计开发的组织和技术接口、输入、输出、验证、评审、设计和开发的更改和确认等。 3.2 质技部负责人负责审核项目建议书、下达设计和开发任务书,负责批准设计开发方案、设计开发计划书、设计开发评审、设计开发验证报告,负责试产报告等。 3.3 总经理负责批准项目建议书、试产报告。 3.4 采购部负责所需物料的采购。 3.5 销售部负责根据市场调研或分析,提供市场信息及新产品动向,负责提交顾客使用新产品后的顾客使用报告。 3.6 生产部负责新产品的生产加工和试制等。质技部是产品设计开发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策划并且执行产品设计和开发计划,负责主持设计评审、设计验

证、设计确认工作。 4.0工作程序 4.1设计和开发的策划 4.1.1设计开发项目的来源 a)销售部与顾客签订新产品合同或技术协议。根据总经理批准的相应的《产品要求平评审表》,质技部负责人下达《设计任务书》; b)销售部根据市场调研或分析提出的《项目建议书》,报质技部负责人审核,总经理批准后,质技部负责人下达《设计开发任务书》。 c)生产部根据技术改进需要,提交《项目建议书》报质技部负责人审核、总经理批准后,质技部负责人下达《设计任务书》。 4.1.2 质技部负责人根据上述信息及项目来源,确定项目负责人,将设计开发策划的输出转化为《设计开发方案》、《设计开发计划书》。计划书的内容包括:设计开发的输入、输出、评审、验证、确认等各阶段的划分和主要工作内容;各阶段人员的职责和权限、进度要求和配合部门;资源配置的需要,如人员、信息、设备、资金保证等及相关内容。 4.1.3 设计开发策划的输出文件将随着设计开发的进展在适当时予以修改,应执行《文件控制程序》的有关规定。 4.1.4 设计开发不同部门之间的接口管理 明确参与设计过程的不同部门/人员之间在组织上和技术上的接口并对接口进行管理,确定每项活动的职责和权限。指派有经验、能胜任其岗位工作的人员从事设计各阶段的活动。 4.2设计和开发的输入

【机械类文献翻译】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

Computer-Aided Process Planning According to the Tool&Manufacturing Engineers Handbook,process planning is the systematic determination of the methods by which a product is to be manufactured economically and competitively.It essentially involves selection, calculation,and documentation.Processes,machines,tools,operations,and sequences must be selected.Such factors as feeds,speeds,tolerances,dimensions,and costs must be calculated.Finally,documents in the form of illustrated process sheets, operation sheets,and process routes must be prepared.Process planning is an intermediate stage between designing and manufacturing the product.But how well does it bridge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Most manufacturing engineers would agree that,if ten different planners were asked to develop a process plan for the same part,they would probably come up with ten different plans.Obviously,all these plans cannot reflect the most efficient manufacturing methods,and,in fact,there is no guarantee that any one of them will constitute the optimum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part. What may be even more disturbing is that a process plan developed for a part during a current manufacturing program may be quite different from the plan developed for the same or similar part during a previous manufacturing program and it may never be used again for the same or similar part.That represents a lot of wasted effort and produces a great many inconsistencies in routing,tooling,labor requirements,costing,and possibly even purchase requirements. Of course,process plans should not necessarily remain static.As lot sizes change and new technology,equipment,and processes become available,the most effective way to manufacture a particular part also changes,and those changes should be reflected in current process plans released to the shop. A planner must manage and retrieve a great deal of data and many documents,including established standards,mach inability data,machine specifications,tooling inventories,stock availability,and existing process plans.This is primarily an information—handling job,and the computer is an ideal companion.There is another advantage to using computers to help with process planning.Because the task involves many interrelated activities,determining the optimum plan requires many iterations.Since computers can readily perform vast numbers of comparisons,many more alternative plans can be explored than would be possible manually.

工艺设计的基本原则和程序

工艺设计的基本原则和程序 一、工艺设计的基本原则 水泥厂工艺设计的基本原则可归纳如下: (1)根据计划任务书规定的产品品种、质量、产量要求进行设计。 计划任务书规定的产品产量往往有一定范围,设计产量在该范围之内或略超出该范围,都应认为是合适的;但如限于设备选型,设计达到的产量略低干该范围,则应提出报告,说明原因,取得上级同意后,按此继续设计。 对于产品品种,如果设计考虑认为计划任务书的规定在技术上和经济上有不适当之处,也应提出报告,阐明理由,建议调整,并取得上级的同意。例如,某大型水泥厂计划任务书要求生产少量特种水泥,设计单位经过论证,认为大型窑改变生产品种,在技术上和经济上均不合理,建议将少量特种水泥安排给某中小型水泥厂生产,经上级批准后,改变了要求的品种。 窑、磨等主机的产量,除了参考设备说明和经验公式计算以外,还应根据国内同类型主机的生产数据并参考国内外近似规格的主机产量进行标定。在工厂建成后的较短时期内,主机应能达到标定的产量;同时,标定的主机产量应符合优质、高产、低消耗和设备长期安全运转的要求,既要发挥设备能力,但又不能过分追求强化操作。 (2)选择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工艺流程和设备。 工厂的工艺流程和主要设备确定以后,整个工厂设计可谓大局已定。工厂建成后,再想改变其工艺流程和主要设备,将是十分困难的。例如,要把湿法厂改为干法厂,固然困难;要把旧干法厂改为新型干法厂,也非易事。例如,为了利用窑尾废气余热来烘干原料,生料磨系统也得迁移,输送设备等也得重新建设,诸如此类的情况,在某些条件下就不一定可行。 在选择生产工艺流程和设备时,应尽量考虑节省能源,采用国内较成熟的先进经验和先进技术;

生产工艺管理控制程序—范文

生产工艺管理控制程序—范文 1 目的对生产工艺过程实施控制和管理,确保编制的工艺规程正确,符合设计要求,并能有效的指导生产。 2 范围 本程序文件规定了工艺管理控制程序和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公司内供和外销产品的工艺控制。 3 术语和定义 关键过程:对形成产品质量起决定作用的过程。特殊过程:对形成的产品是否合格不易或不能经济地进行验证的过程。首件鉴定:对试生产的第一件零件进行全面的过程和成品检查,以确定生产条件是否能保证生产出符合设计要求的产品。 定型:是对新产品(含改型、革新、测绘、仿制或功能仿制产品)进行全面评定,确认其达到规定的技术要求,并按规定办理手续。定型主要指公司生产定型。 生产定型:是对批量生产进行全面考核,以确认其达到批量生产的标准。

4 管理职能 技术质量部门:负责制定工艺管理规章制度,并组织贯彻实施与检查。 负责工艺策划,编制工艺总方案及工艺标准化综合要求;负责关键件、重要件的控制策划,并编制控制计划。负责生产单位的工艺文件、材料定额的编制、产品图样工艺性审查及工艺管理工作。 负责组织生产定型工作,负责工艺纪律监督检查。负责编制技术改造规划、工艺布置、生产面积及设备的调配、外购设备的选型论证等技术改造工作。 解决现场生产技术问题,对产品故障进行分析、处理。负责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负责生产设备的综合管理工作。 负责督促和检查使用单位执行有关设备管理标准和规程的情况,保证设备处于完好状态,满足工艺要求。 负责对生产工作环境进行监测和控制。负责理化检测工作。 负责按工艺规程和产品设计文件实施工序检测、验收产品,并对生产现场工艺纪律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负责对工装、量具的设计工作。 生产部门负责按工艺规程要求组织生产、工艺装备的准备工作;负责生 产 工艺文件的贯彻,工艺纪律的执行,工艺装备的制造、使用、管 理工作。 综合管理部门负责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接口职责、权限的分配和协调。 负责对产品质量有直接影响的人员进行岗位技能培训、考核。工作程

产品设计开发控制程序

1目的 对设计和开发全过程进行控制,以确保设计产品的质量满足客户和有关标准、法规的要求。 2 范围 本程序规定了设计和开发的策划、输入、输出、评审、验证、确认及更改的控制要求。 本程序适用本公司各类产品设计的全过程,包括产品的重大技术改进。 3 职责 3.1总经理负责批准设计项目,技检副总组织协调设计和开发全过程的工作。 3.2 技术部负责设计和开发计划书、设计输出文件、评审验证报告等的编制、样 品的制作及整个设计工作的实施。 3.3 市场部负责提供市场调研报告,提出对新产品的设想与要求,并负责新产品 的试用安排。 3.4 采购部负责样品及试制所需零部件的采购 3.5 生产部负责批量试制(试产)的安排。 3.6 质检部负责产品鉴定报告的编制,样品及试制产品的检测。 3.7 相关部门负责各自范围内的配合工作。 4 工作程序 4.1 设计和开发的工作流程见附图。 4.2 设计、开发的策划和输入 4.2.1立项的依据、设计和开发的项目来源于以下方面:

4.2.1.1与顾客签订的特殊合同或技术协议。 4.2.1.2市场调研和分析。 4.2.2技术部根据以上立项依据,组织编制《设计和开发计划书》,计划书应 包括以下内容: 4.2.2.1设计输入、设计输出初稿、设计评审、样品制作、设计验证、设 计确认等各阶段的划分和主要工作内容; 4.2.2.2各阶段的人员职责分工、进度要求、信息传递和联络方式; 4.2.2.3需要增加或调整的资源(如仪器、设备、人员等)。 4.2.2.4产品功能、主要技术参数和性能指标及主要零部件结构要求等; 4.2.2.5适用的相关标准、法律法规、顾客的特殊需求等; 4.2.2.6以前类似设计的有关要求,及设计开发所必须的其它要求,如环 境、安全、寿命、经济性等要求。 4.2.3 每个设计项目均指定具有合适资格的设计人员作为项目负责人,负责 设计项目各项工作的开展。 4.2.4由技术部组织相关部门对《设计和开发计划书》进行评审(保持评审记 录),对其中不完善、含糊或矛盾的要求作出澄清和解决。经技检副总审批后,作为正式文件予以实施,设计和开发计划书将根据设计进展的变化作出修改。 4.3设计输出 4.3.1各组设计人员根据《设计和开发计划书》的要求开展各项设计工作,编 制相应的设计初稿,包括指导采购、生产、检验等活动的图样和文件,如

产品工艺、设计和开发管理控制程序

产品工艺、设计和开发管理控制程序 1 范围 规定了工艺文件的编制、工装设计本程序、产品设计、开发过程中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职责和要求。 本程序适用于工艺系统、新产品的开发和现有产品的持续改进设计工作。 2 职责 2.1 工艺技术部负责组织策划审核工艺设计和过程中的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的评审和评价。对工艺设计的安全性和环境影响负责; 2.2 各生产部门负责编制工艺文件时,必须考虑工艺安全措施和对环境的影响,并负责具体实施,对过程中产生潜在危险负责; 2.3 工艺技术部负责组织,各生产部门对在用生产工艺进行安全和环境因素分析和审核,并采取措施进行控制 2.4技术开发部在新产品设计和开发、现有产品的改进设计过程中都应充分考虑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3 工作流程 3.1工艺工作流程 3.1.1 工艺技术部在工艺分析、制定工艺文件和工装设计与制造计划时,要辨识危险源和识别环境因素,并提出具体措施。 3.1.2 工艺技术部在编制工艺文件时,要全面分析工艺过程,识别危险源和环境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应尽量采用满足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保护要求的设备、工艺装备等,对不能满足要求的设备、工艺装等,要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3.1.3 工艺技术部在对生产部门编制的工艺文件进行审核、验证时,应首先对工艺文件中的危险源及环境因素控制方式进行审核、验证,并提出改进意见。 3.1.4 在进行评审工艺文件时,设计编制人员、各级评审(审批)人员,对由设计缺陷造成的职业健康安全危害和环境危害负责。对具有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的工艺、工装、设计文件,未经安全性及环境审查(评价)不得公布实施; 3.1.5 重大工艺设计项目,包括生产部门平面布置、大型工装、工艺布局调整等,工艺技术部要组织安技环保部、生产部门等有关部门进行安全性及环境评审,做

产品设计开发控制程序文件

产品设计开发控制程序 1.目的:本程序规定了XX产品设计开发项目所应遵循的步骤及其全过程的控制和要求,旨在科学化管理新产品的设计开发,提高新产品的开发效率及市场适用性,进一步规设计开发工作。 2.0定义: 2.1 FMEA: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 2.2预研:指以实现产品功能为目标,完成产品功能样车的研发活动。 2.3 产品设计:指在预研功能样机基础上,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标,完成产品样车制作、小批量生产的设计活动。 3.职责 3.1总经理 3.1.1负责根据企业战略规划明确新产品开发方向,并是公司管理委员会和项目评审委员会的主要负责人。负责领导、组织、主持产品化项目的立项、验收和管理工作。 3.1.2负责批准公司年度《产品发展规划》、《项目任务实施计划》。 3.1.3负责协调所有项目的研发资源,确保关键项目的顺利实施。 3.1.4负责制定公司年度《产品发展规划》,下达《项目设计任务书》 3.2公司管理委员会(见管理委员会章程) 3.3项目评审委员会(见项目评审委员会章程) 3.4研发部经理 3.4.1 负责产品设计开发过程术难点攻关、重大技术路线的确定,总体方案评审,试验报告审核; 3.4.2 重要子项目设计方案审核,重要子项目试验报告审核。 3.4.3 参与设计过程中重要设计活动讨论或者直接参与项目开发。 3.5技术品质部经理 3.5.1参与设计开发个阶段性会议,并提出建议。 3.5.2负责产品设计开发过程中可能涉及后续实现产品化工艺和品质控制问题审查。 3.6项目经理 3.6.1负责立项报告的撰写并报批; 3.6.2负责所报项目立项后所有阶段性技术准备; 3.6.3负责《项目任务实施计划书》的制定并组织实施; 3.6.4负责项目输入输出的控制; 3.6.5负责整个项目组的日常管理; 3.6.6负责设计进度的控制。 3.7项目组 3.7.1 项目小组的组成:由研发部各类设计人员组成、必要时可申请其它部门人员参加,设置项目经理一名。 3.7.2负责按照《项目任务实施计划书》开展相关的设计活动。 3.8营销部 负责确定客户定制项目的设计要求。 4.流程图

计算机辅助工艺规程设计(教案1)

第九章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 第九章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 9.1 概述 计算机辅助工艺规程设计是随着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在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种工艺规程设计技术。CAPP系统研究开发始终是以克服传统工艺设计缺点和推进工艺设计自动化为主要目标的,目前正向设计和制造继承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在工业界推广使用CAPP系统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CIMS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CAPP系统作为CAD/CAM集成的关键性中间环节,CAPP系统研究成为当今各国的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9.1.1 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Computer Aided Process Planning, CAPP) 指在工艺人员借助于计算机,根据产品设计阶段给出的信息和产品制造工艺要求,交互地或自动地确定产品加工方法和方案,如加工方法选择、工艺路线确定、工序设计等。如图所示CAPP系统功能模型。 9.1.2工艺设计自动化的意义 1、工艺规程设计的任务 工艺规程设计是工厂工艺部门的一项经常性的技术工作,是连接产品设计和产品制造的桥梁。以文件形式确定下来的工艺规程是后续工艺装备制造和零件加工的主要依据,它对组织生产、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缩短生产周期、改善劳动条件都有着直接的影响,是生产中的关键性工作。 工艺规程设计的主要任务是为被加工零件选择合理的加工方法、加工顺序、工夹量具、以及切削用量的计算等,使能按设计要求生产出合格的成品零件。

2、传统的工艺规程设计方法 长期以来,传统的工艺规程设计一直是由工艺人员根据他们多年从事工厂生产活动而积累卡的经验,以手工方式进行的。包括查阅资料和手册,进行工艺计算,绘制工序图,填写工艺卡片和表格文件等。其中花费在书写工艺文件上的时间占30%,工艺规程的设计质量完全取决于工艺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经验。 由于工艺规程设计处于产品设计和制造之间的中间环节,传统的工艺设计方法要求工艺设计人员具有丰富的生产经验,不仅要熟悉产品设计方面的信息,还要了解有关制造方面的指示。要成为一名熟练的工艺师,需要长时间经验的积累,目前国内外都却犯这样熟练的工艺设计人员。而且由于每个工艺人员的经验都带有一定的主观因素,所以工艺编制的工艺规程往往因人而异,很难得到最佳的工艺规程。 目前手工工艺规程设计中,每个零件都要设计一个工艺规程,存在着大量重复劳动。根据成组技术原理,各种机械产品中的许多零件都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似性,所以它们的工艺规程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而不是每一个零件都必须设计一个工艺规程。例如,美国辛辛那提工厂生产的425种齿轮类零件,原来需要377种不同的工艺规程,使用成组技术对齿轮共工艺规程进行仔细分析后发现只用71种标准工艺就可以生产全部425种零件。由此可见,生产的零件品种书和工艺规程数并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手工工艺设计存在着大量的重复工作,不仅是一种浪费,而且会影响整个企业的生产效率、经济效益和竞争能力。 3、利用计算机进行工艺规程设计 计算机能有效地管理大量的数据,进行快速、准确的计算,进行各种方案的比较、选择,能自动绘图和编制表格文件,这些功能恰恰适应了工艺规程设计的需要,于是出现了计算机辅助工艺规程设计这样一种技术。CAPP不仅使工艺设计自动化,还能把CAD和CAM信息联机起来,实现CAD/CAM一体化,使集成制造技术的关键性中间环节。 4、CAPP在CIMS中的重要作用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被认为是未来机械制造工业的生产模式。CIMS的关键是信息的集成,而CAD和CAM的集成又是实现CIMS的关键之一。在CAD/CAPP/CAM集成系统中,CAPP是连接CAD和CAM的桥梁和纽带。理想的CAPP系统能够直接接收CAD系统的信息,进行工艺设计,生成工艺文件,并以工艺设计结构和零件信息为依据,仅过适当的侯志处理后,生成NC代码,从而实现CAD/CAPP/CAM的集成。所以为推进CAD和CAM的真正继承,CAPP的研究已成为CIMS中最迫切的的任务之一。 CAPP不仅能实现工艺设计自动化,还能把生产实践中行之有效的若干工艺设计原则及方法转换成工艺决策模型,并建立科学的决策逻辑,从而编制出最优的制造方案。另外,CAPP 是CAD和CAM之间的桥梁,是实现CAD/CAM一体化,建立CIMS的关键环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