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见引起眩晕的疾病

常见引起眩晕的疾病

常见引起眩晕的疾病
常见引起眩晕的疾病

常见引起眩晕的疾病

写在课前的话

本课主要介绍了耳部炎症、药物中毒引起的眩晕、位置性眩晕、美尼尔氏病、头部外伤后眩晕、前庭神经元炎、多发性硬化、小脑桥脑角肿瘤、第四脑室及小脑蚓部肿瘤、颈性眩晕、前庭性癫痫、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引起的眩晕。

一、耳部炎症引起的眩晕

(一)迷路周围炎

为骨迷路周围的小房有炎症刺激了膜迷路,发生轻度眩晕、眼球震颤或乳突部疼痛,也可伴有呕吐和患侧面肌力弱,前庭功能正常。

(二)局限性迷路炎

多起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及乳突炎。最常见的是胆脂瘤侵蚀水平半规管骨壁,引起阵发性眩晕、恶心、呕吐、眼球震颤。在头及身体突然转动时眩晕加重,前庭功能正常,听力检查为传导性耳聋。

(三)弥漫性浆液性迷路炎

多见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和乳突炎。由于细菌经前庭窗、蜗窗侵入迷路,常引起较重的眩晕、恶心、呕吐、眼球震颤,患侧呈不完全性神经性耳聋,前庭功能减退。当迷路外感染控制后,前庭刺激症状逐渐消失,听力也可逐渐恢复。

(四)弥漫性化脓性迷路炎

多见于溶血链球菌所致的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也可见于弥漫性浆液性迷路炎和局限性迷路炎急性发作之后。临床表现为严重的眩晕、恶心、呕吐、眼球震颤和平衡失调等前庭症状。病变早期眼球震颤向患侧,在3-14天强烈的前庭刺激症状以后,膜迷路完全破坏,眼震则向健侧并向患侧倾倒,此时前庭功能丧失,患耳全聋,眩晕终止。

二、药物中毒引起的眩晕

许多药物可以损害第八对颅神经,从而引起眩晕。如链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奎宁、苯妥英钠、水杨酸钠等。链霉素引起的眩晕较为常见,其中硫酸链霉素主要是损害迷路,双氢链霉素主要是损害耳蜗。链霉素的神经毒性作用表现在前庭器官、耳蜗两部分半规管和Corti 器毛细胞都有明显的变性。链霉素毒性反应一般在连续注射3-5周后出现,常常发生在注射过程中,也可发生在停止注射链霉素几天以后。其临床表现是自发性眩晕,大多是周围环境颠簸不定的感觉,很少是旋转性的。患者感到头晕、恶心、行走不稳、步态蹒跚,静卧时好转。前庭功能实验反应呈显著减低,甚至没有反应。上述症状一般在停药1-2周后好转,但也可持续数月甚至半年以上。需要注意的是链霉素对前庭的损害虽然属于周围性,但常不出现眼球震颤,眩晕的发生也非发作性。

药物中毒引起的眩晕中,以()引起的眩晕较为常见

A. 苯妥英钠

B. 卡那霉素

C. 新霉素

D. 链霉素

正确答案:D

解析:许多药物可以损害第八对颅神经,从而引起眩晕。如链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奎宁、苯妥英钠、水杨酸钠等。其中链霉素引起的眩晕较为常见。所以选D。

三、位置性眩晕

位置性眩晕是指眩晕的发生与头部的位置有密切关系。例如头向左右、前后转动时产生眩晕,或使眩晕加重。前庭周围性病变和中枢性病变都可引起位置性眩晕。

前庭周围性病变主要见于内耳的耳室病变,或由于外伤感染血管闭塞时前庭器官发生萎缩。临床表现为在某种特殊位置,通常是患耳处在最低点时经数秒潜伏期后,发生中等程度的眩晕,伴有恶心,极少有呕吐,眼球震颤也需要数秒的潜伏期才能出现,主要是旋转感、水平性或旋转性。眩晕和眼震只持续数秒钟时间。

前庭中枢性眩晕病变主要见于后颅窝病变,比如肿瘤、蛛网膜炎,影响脑脊液循环或椎动脉在头位改变时出现供血不足。临床表现有很多方向,位置变化时,

都可以引起眩晕及眼球震颤发生。起病比较迅速,没有潜伏期,重复实验时也没有疲劳现象,眼球震颤的形式也不一样。前庭周围性病变与前庭中枢性病变引起的两种不同位置性眩晕,可参考二者的鉴别要点,尚可做位置性眼球震颤诱发实验鉴别。

美尼尔氏病的病因和临床症状有哪些?

四、美尼尔氏病

典型的美尼尔氏病临床表现为发作性眩晕、恶心呕吐、耳鸣耳聋和眼球震颤。

(一) 病因尚不明确有以下几种学说

1. 末梢血液循环学说;

2. 代谢障碍学说;

3. 病灶及病毒学说;

4.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学说。

总之,目前公认的关于美尼尔氏病的发生经过是因膜迷路积水、水肿、耳蜗管、椭圆囊和球囊均显著肿胀,外淋巴间隙被阻塞,内淋巴压力猛然增加,即突然发生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

(二) 临床症状

此病多发生于青壮年,老年少见,男性多于女性。常表现为以下四大症状:

1. 眩晕:眩晕发作可突然出现而无前驱症状,持续数分钟或数小时。严重程度常不一致。 发作开始时,眩晕即达最重程度,由于剧烈的周围物体旋转感和自身运动感,而使患者极为惊恐,常用力抓住其他物件不放。睁眼及动头时都使眩晕加重。

2. 眼球震颤:由于膜迷路半规管受累,在眩晕发作时可出现短暂的水平性炎症,有时称轻度水平或旋转混合性炎症。久病者炎症可不明显,甚至消失,两侧内耳病变程度相等或病变进展缓慢,眼球震颤可不出现。

3. 耳蜗症状:美尼尔氏病每次发作前,多先有耳鸣耳聋,有时可存在数月之久。因病变多为一侧,故耳蜗症状也多发生于一侧。也可以发生为双耳,出现双耳鸣及双耳聋。耳聋与耳鸣同时发生为神经性耳聋,每次眩晕发作都是听力进一步减退。病程初期,低音听力损失比高音明显,以后随病变进展,各种音频的损失相等。

4.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由前庭器官的病理性兴奋传达到脑干前庭神经核,并由此扩及到相邻的迷走神经背核,迷走神经异常兴奋引起,患者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甚至有腹部不适及腹泻。

总之,美尼尔氏病的症后要点是发作性眩晕,耳鸣耳聋、恶心呕吐、眼球震颤四大主症。

五、头部外伤后眩晕

在头部外伤后的患者,以头晕眼花为多见,典型眩晕少见。在外伤急性期,眩晕的产生可能与迷路或前庭神经核供血障碍或出血有关,此种眩晕多持续时间较短,外伤后的持续性眩晕多为血管运动机能失调所致,除眩晕外尚有头痛、情绪不稳及注意力不能集中等症状。

六、前庭神经元炎

病变部位可位于前庭神经核、前庭神经、前庭神经及前庭神经末梢的整个通路上。病因至目前为止尚不清楚,一般认为可能为病毒感染所致,发病年龄为20-60岁。大部分患者在起病前先有病毒感染的病史。起病突然,最为突出的症状是严重的眩晕,伴恶心、呕吐。患者不敢睁眼。

客观检查可见到持续性自发快速眼球震颤,慢相向病变侧。双侧前庭功能试验不正常,以病侧前庭功能减低明显。通常发作2-3天后症状减轻,也可持续达6周左右。神经系统检查无其它阳性体征。

七、多发性硬化

眩晕是多发性硬化比较常见的症状。其原因一般认为是脑干和小脑内的髓鞘脱失期或硬化斑块损害了前庭核或与前庭有联系的结构所致。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持续性眩晕,转头时引起眩晕加重和恶心、呕吐。40%-70%的患者有眼球震颤。

八、小脑桥脑角肿瘤

小脑脑桥角区以神经纤维瘤最多,尤以听神经瘤为主,其次为胆脂瘤、脑膜瘤等。听神经瘤常发于前庭神经的鞘上,仅有极少数是生长在听神经上,多在内耳道区生长,增大后突出内耳门向小脑桥脑角发展。绝大多数的病例为单发,双侧听神经瘤见于多发性神经纤维瘤病。

九、第四脑室及小脑蚓部肿瘤

第四脑室肿瘤、囊肿或小脑蚓部肿瘤突入第四脑室时,都可以引起剧烈的眩晕、呕吐、头痛、视力障碍、复视、眼底视乳头水肿及眼底出血等。第四脑室肿瘤可原发于脑室内结构,如脉络丛乳头状瘤,也可以来至四脑室壁的组织。

小脑蚓部的主要功能是维持躯干平衡,故蚓部本身的病变多引起平衡失调,即有轻度的眩晕,站立不稳、醉汉样步态。常无炎症。小脑半球肿瘤的眩晕侧伴有明显的眼球震颤,若无前庭相联系的小脑绒球小结叶损害时,眩晕颇为剧烈。

第四脑室肿瘤压迫前庭区时出现剧烈的眩晕、耳鸣;压迫迷路背核时,常在早期即出现呕吐,可不伴头痛,因此常误诊为胃肠道疾病、上感、神经性呕吐等;压迫面神经球可出现面肌轻度力弱和眼球外展活动受限;压迫第四脑室下半部,可出现吞咽困难、声音嘶哑。有部分第四脑室内脑瘤有一定的活动性,尤其是带蒂的肿瘤和囊肿,当体位或头部改变时,可突然阻塞第四脑室的出口而出现急性梗阻性脑积水,表现为剧烈的头痛、呕吐、眩晕,甚至意识障碍。

颈性眩晕的病因和临床表现分别有哪些?

十、颈性眩晕

(一)病因

1. 椎动脉在穿行颈椎横突孔过程中受压

多是颈椎肥大性脊椎炎时骨刺压迫椎动脉造成,特别是当颈部转动时造成压迫。骨刺最常见的部位是颈4、5及颈5、6水平。

2. 颈部交感神经受刺激引起椎动脉痉挛

颈部交感神经受刺激引起椎动脉机械性压迫阻塞对此病的发生有重大作用。例如有的骨刺压迫椎动脉的患者不经手术,只做椎动脉造影或普鲁卡因神经节封闭后症状即明显改善或消失,脑电阻图也改善。

3. 其它因素

如颈部病变,软组织炎症等。除可能由于刺激颈部交感神经丛而导致血管功能异常外,还可由于颈部肌肉、韧带等损伤后反应性水肿干扰了颈部的紧张反射,使得这些病理性冲动通过感受器不断经过颈部神经后根,再经由脊髓小脑束、橄榄小脑束以及网状小脑束等传导通路向小脑及前庭神经核不断发射,以至引起眩晕、眼球震颤等发作。

(二)临床表现

颈性眩晕只有少数单纯表现为眩晕,多数都合并有不同程度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症状,因而临床症状多种多样。

1.眩晕:是主要症状,出现率90%以上,性质多样,如动摇感、旋转感、站立不稳感、浮动感等,但半数以上有上述两种以上感觉,而且大部分为动摇感和旋转感眩晕组合。

2.头痛:出现率60%—80%,常呈发作性跳痛性质,主要是单侧,多局限于上正部或顶正部。有时有视觉先兆,如眼前发黑或散光等,且有恶心、呕吐、出汗、流涎等植物神经症状。

3.意识障碍:出现率25%—30% ,常于头颈转动时突然发生,伴有普遍性肌张力降低。

持续时间不超过15分钟,少数可达半小时。发作前常有剧烈的头痛、恶心、呕吐、眼前发

花、耳鸣等现象。

4.视觉症状:40%患者表现为复视、视力减退、幻视及暂时性双眼视野缺损。

除以上症状以外,约有1/3患者可有上肢或面部麻木或感觉异常,绝大多数患者有

颈椎棘突、耳大神经压痛,部分患者出现颈部活动受限,活动时疼痛或有颈部响动现象。

十一、前庭性癫痫

眩晕中枢位于颞上回后半或颞顶交界处,任何病理损害产生皮质激惹,影响到此部位

时都可能引起眩晕发作。比如肿瘤、动静脉血管畸形、小的脑梗死或外伤后疤痕等,症状类

似美尼尔氏症。有些患者只感到轻度不稳,因为听觉皮层中枢也在颞叶,所以发作扩散时引

起幻听,有时误诊为耳鸣。如果有眩晕,同时有短暂晕厥、自动症、不自主的咀嚼、面部抽

动或头转向一侧,即使出现大发作,也应考虑为颞叶性病变。

十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植物神经功能乱也能导致眩晕,但绝大多数为假性眩晕,患者植物性神经症状明显,

恶心、呕吐、多汗、心悸、多闷、失眠,有时有双耳耳鸣,但绝无耳聋,神经系统检查无阳

性体征,症状随精神紧张、过劳而诱发或加重。

在头部外伤后的患者,以头晕眼花为多见,典型眩晕少见。在外伤急性期,眩晕的产生可能与迷路或前庭神经核供血障碍或出血有关,此种眩晕多持续时间较

短,外伤后的持续性眩晕多为血管运动机能失调所致,除眩晕外尚有头痛、情绪不

稳及注意力不能集中等症状。

眩晕治疗中常用药物

眩晕治疗中常用药物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第二节??眩晕治疗中常用药物 一、前庭抑制剂表4-2改善眩晕症状的常见药物 药品名??常用剂量(PO)??镇静效应??其他给药途径 茶苯海明苯海拉明美其敏异丙嗪东莨菪碱麻黄素??25~50m g q6h 25~50m g q6h 12.5~25m g q8~12h 25m g q6h 0.3-0.5m g(经皮)25m g q6h??++ ++ + ++ + _??r e c t a l,i m,i v i m,i v r e c t a l,i m,i v p o,s c,i v i m 1.抗组胺类药物该类药物主要通过阻断H受体,抑制前庭神经元及脑干呕吐中枢,具有抗眩晕和止吐疗效,同时可以协同抗胆碱药物中枢效应。副作用主要是镇静,服药期间应避免机械操作。有时也可出现类似抗胆碱药物的口干、视物模糊等副作用。2.抗胆碱类药物该类药物可以通过中枢抗胆碱作用抑制前庭系统活动,减轻眩晕症状。副作用主要是副交感阻滞,出现口干、视物模糊、心悸等。对于老年人,应谨慎应用,防止精神症状以及尿储留的发生。3.吩噻嗪类药物

该类药物最主要效应为止吐。如氯丙嗪等有强效止吐作用,但对眩晕疗效甚微。副作用主要是嗜睡、体位性低血压及锥体外系副作用。 4.安定类药物 安定类药物如地西泮、罗拉西泮等可缓解患者急性发作期焦虑、恐惧情绪,并有协同的抗眩晕效果。羟嗪作为兼有抗组胺和止吐作用的安定类药物,推荐剂量为25~50mgt id。 二、血管扩张剂和改善脑功能药物 该类药物主要通过改善内耳和(或)脑组织的血供来缓解眩晕症状。常用药物包括倍他司丁、氟桂利嗪、尼莫地平、银杏叶制剂等。 倍他司丁(β-Histine),为组胺衍生物。有强烈血管扩张作用,改善脑、小脑、脑干和内耳微循环,增加脑内血流量;可调整内耳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促进内耳淋巴液的循环,消除内耳水肿;可抑制组胺释放,产生抗过敏作用。控制内耳性眩晕效果较好。 盐酸氟桂利嗪:选择性Ca2+通道阻滞剂,可阻滞在缺氧条件下Ca2+跨膜进入细胞内;可抑制血管收缩,降低血管阻力;降低血管通透性,减轻膜迷路积水,增加耳蜗内辐射小动脉血流量,改善内耳微循环。对中枢及周围性眩晕均有效,10mg(65岁以下),5mg(65岁以上),qn,应在控制症状后及时停药,初次疗程常小于2个月。治疗慢性眩晕症1个月或急性眩晕症2个月后,症状仍未见改善,则应停药。 第三节眩晕治疗概述 一急性期治疗 (一)急性期的一般治疗 ⑴注意防止摔倒、跌伤。 ⑵安静休息,择最适体位,避声光刺激。 ⑶低盐饮食。 ⑷可低流量吸氧。 ⑸适量控制水和盐的摄入,以减轻内耳迷路水肿。 (二)急性期药物对症治疗 ⑴扩血管:山莨菪碱、阿托品、倍他司丁。 ⑵镇静:可早期适量应用(前3天),如鲁米那、非那根。 ⑶止吐:胃复安、吗丁啉。 ⑷脱水:早期限制进水量,可临时应用甘露醇125~250m l。 ⑸有焦虑和抑郁等症状的患者行心理治疗,需要时予药物治疗。

眩晕诊治专家共识2010版pdf

眩晕的病因诊断对众多医生而言,一直是个临床难题。近年来,随着理论普及和辅助检查技术的进步,绝大多数眩晕已能确诊‘11;但由于眩晕的发生涉及神经科、耳鼻喉科和内科等众多领域,有些病理生理等基础问题至今仍未能明确,部分眩晕的病因在理论上尚难明确,因此给临床实践带来困难。此篇专家共识着眼于常见眩晕的规范化诊疗,同时 尽可能地全面概括少见眩晕的临床特点,此外,本文也将涉及部分头晕的内容。 一、眩晕的概念和病因分类 眩晕指的是自身或环境的旋转、摆动感,是一种运动幻觉;头晕指的是自身不稳感;头昏指的是头脑不清晰感‘”1。眩晕和头晕的发病机制不甚一致,但有时两者是同一疾病在 不同时期的两种表现。 根据疾病发生的部位,眩晕往往分为周围性和中枢性,相对而言,前者的发生率更高;头晕既可以是上述疾病恢复期的表现,也可以由精神疾病、某些全身性疾病造成。周围 性眩晕占30a/o一soeto,其中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的发病率居单病种首位,其次为梅尼埃病和前庭神经炎;中枢性眩晕占20% ~30%;精神疾病和全身疾病相关性头晕分别占15%—50%和5%一30%;尚有15c70一25%的眩晕原因不明I44]。儿童眩晕与成人有一定的医别,但总体趋势是:中枢性眩晕(主要是外伤后眩晕和偏头痛相关性眩晕)的比例明显高于成人,约占19%一49%;单病种疾病发病率较高的是:良性阵发性眩晕、外伤后眩晕以及中耳炎相关性眩晕‘9-12]。 二、国内神经科医生在眩晕诊治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的主要问题是理论知识不足。首先表现在诊断方面,询问病史时缺乏针对性,常常遗漏诱因、起病形式、持续时间、伴随症状和缓解方式等‘13.14],而70%~ 80%的眩晕是可以通过有效闽诊两确诊或明确方向的。针对眩晕的辅助检查设备有限、评判水平等有待提高,如眼震电图的检查过程不够规范;MRI检查部位的针对性不强;部分后循环脑血 管狭窄的病例未行相关检查而漏诊。在日常诊疗中,眩晕常常被拘泥于几个本来认识就模糊的疾病,例如: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颈椎病、梅尼埃病和前庭神经炎,或笼统地称之为“眩晕综合征”。其次表现在治疗方面。由于不了解前庭康复的重要性,长期应用前庭抑制药物,延缓了前庭功能恢复‘15.161;采用手法复位治疗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的比率 过低等。 三、常见眩晕的病因及诊疗建议 对于眩晕而言,周围性和中枢性病变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以及预后等完全不同。鉴于此,卖践中将脑干、小脑神经核以及核上性病变所造成的眩晕称为中枢性眩晕,反之,则称为周围性眩晕‘https://www.doczj.com/doc/f05199176.html,]。 (一)中枢性眩晕 多伴有其他神经系统损害的症状,体检可见神经系统局灶性损害的体征;大部分中枢性眩晕的病灶位于后颅窝。临床诊疗需遵从神经科的定位和定性诊断原则。需要强调的 是,垂直性眼震、非共轭性眼震仅见于中枢性病变,无疲劳的位置性眼震常提示中枢性病变[13-14]。 1.血管源性:发病急骤,多是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病变的结果。诊断及治疗均需遵照脑血管病诊治指南‘19-21]。椎一基底动脉系统的TIA:症状刻板样反复发作,表现 为:持续数分钟的眩晕,脑神经、脑干、小脑或枕叶损害的症状全部或部分出现,发作间期无神经系统损害体征,磁共振弥散加权像(DWI)扫描无新鲜梗死病灶。超声、TCD、CT血管成像( CTA)、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等检查可确定椎一基底动脉有无狭窄。 椎薏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目前VBI诊断过于泛滥,这已是大家的共识。但是否因此就能完全否定VBI这一名称,尚存在争论‘≈矧。有些学者否认后颅窝脑组织的缺血

眩晕专家共识

眩晕诊治专家共识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中华神经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眩晕的病因诊断对众多医生而言,一直是个临床难题。近年来,随着理论普及和辅助检查技术的进步,绝大多数眩晕已能确诊[1];但由于眩晕的发生涉及神经科、耳鼻喉科和内科等众多领域,有些病理生理等基础问题至今仍未能明确,部分眩晕的病因在理论上尚难明确,因此给临床实践带来困难。此篇专家共识着眼于常见眩晕的规范化诊疗,同时尽可能地全面概括少见眩晕的临床特点,此外,本文也将涉及部分头晕的内容。 一、眩晕的概念和病因分类 眩晕指的是自身或环境的旋转、摆动感,是一种运动幻觉;头晕指的是自身不稳感;头昏指的是头脑不清晰感[2-3]。眩晕和头晕的发病机制不甚一致,但有时两者是同一疾病在不同时期的两种表现。 根据疾病发生的部位,眩晕往往分为周围性和中枢性,相对而言,前者的发生率更高;头晕既可以是上述疾病恢复期的表现,也可以由精神疾病、某些全身性疾病造成。周围性眩晕占30%~50%,其中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的发病率居单病种首位,其次为梅尼埃病和前庭神经炎;中枢性眩晕占20%~30%;精神疾病和全身疾病相关性头晕分别占15%~50%和5%~30%;尚有15%~25%的眩晕原因不明[4-8]。儿童眩晕与成人有一定的区别,但总体趋势是:中枢性眩晕(主要是外伤后眩晕和偏头痛相关性眩晕)的比例明显高于成人,约占19%~49%;单病种疾病发病率较高的是:良性阵发性眩晕、外伤后眩晕以及中耳炎相关性眩晕[9-12]。 二、国内神经科医生在眩晕诊治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的主要问题是理论知识不足。首先表现在诊断方面,询问病史时缺乏针对性,常常遗漏诱因、起病形式、持续时间、伴随症状和缓解方式等[13-14],

眩晕症的诊断与治疗

眩晕简介 病因 眩晕的病因 由眼动、前庭、本体感觉等系统传人外物及自身的动静态方向信息,经中枢神经相应部位整合协调处理后,而达到视线稳定、姿态及空间方位感正常的平衡状态。如其结构或功能受损,则可导致眩晕。 (一)前庭源性疾病 (1)外周性:多由耳部疾病引起,如中耳炎、迷路炎、梅尼埃病等,又称耳源性眩晕。 (2)中枢性:为前庭中枢段结构病损所致,如脑干、小脑部位的炎症、肿瘤、血管病、颈椎病为老年人眩晕常见病因。 (二)非前庭性疾病 (1)眼源性疾病:急性眼肌麻痹、青光眼、屈光不正、Cogan综合征等。 (2)本体感觉系统疾病:各种原因所致脊髓背索病损及多发性神经炎等。 (3)其他:躯体各系统病损影响其相关功能亦可表现头昏。因多无旋转感受而称非典型眩晕。 常见疾病: (一)听神经瘤 第Ⅷ对脑神经的这种肿瘤可以导致轻度的、间断的眩晕和单侧的感觉神经听力丧失。其他的表现包括耳鸣,枕骨下疼痛以及脑神经受压所致偏瘫。 (二)良性体位性眩晕 这种疾病是由于半规管中碎片引起的眩晕,随着头部运动持续几分钟。这种类型的眩晕通

常是可以通过控制体位来治疗的。 (三)脑干局部缺血 这种疾病可以产生一种突然的、严重的眩晕,可以是间断的和持续存在的。伴随临床表现包括共济失调、恶心、呕吐、血压升高、心动过速、眼球震颤、眼球向一侧运动障碍。轻偏瘫和感觉障碍也可能出现。 (四)头部创伤 头部外伤后可以出现持续性的眩晕,常伴随有本能的或是体位性的眼球震颤,如果颞骨骨折,可出现听力丧失,伴随症状和体征包括头痛、恶心、呕吐、意识水平下降,行为改变、复视,视物模糊、癫痫发作、运动或感觉降低,随着病情的发展,颅内压增高也是可能出现的。 (五)带状疱疹 第Ⅷ对脑神经感染可以突然出现眩晕,伴随面部麻痹、疱疹侵犯耳道可以出现感染侧听力丧失。 (六)迷路炎 内耳感染也可以出现严重的眩晕。眩晕可以持续几天,也可能是几个月或者几年。伴随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进展性的听力丧失和眼球震颤。 (七)梅尼埃病 这种疾病因迷路功能障碍引起突发性的眩晕,可持续数分钟、数小时甚至数天。不可预料的周期性发作的严重眩晕和不稳定步态可使患者摔倒。疾病发作时,任何头部和眼部的突然运动均可引起恶心、呕吐。 (八)晕动病 本病由节律性、移动性运动所引起的以晕厥、恶心、呕吐和头痛为特征的一种疾病。 (九)多发性硬化症

引起头晕的常见疾病有哪些

引起头晕的常见疾病有哪些 *导读:头晕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疾病,相信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头晕的问题。睡眠不好、饥饿、精神受到某些刺激都会引…… 头晕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疾病,相信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头晕的问题。睡眠不好、饥饿、精神受到某些刺激都会引起头晕,这些常见原因引起的头晕我们往往不会太在意,但是有些头晕是有一些疾病引起的外在反应,下面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引起头晕的几种常见疾病。 1、头部病变引起的头痛,分为颅内疾病引起的头痛和颅外疾病引起的头痛。 2、脑部受伤症状:在过去数日内头部曾受过伤。头痛持续一天以上,或是受伤后有几秒钟失去知觉,一阵阵的头痛,记忆力丧失,呕吐。 3、贫血老年如有头晕、乏力、面色苍白的表现,应去医院检查一下,看是否贫血。老年如果不注意营养保健,很容易患贫血。此外,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消化道出血以及慢性炎症疾病的老年患者均可继发贫血。 4、高血压患者除头晕之外,还常伴随头胀、心慌、烦躁、耳鸣、失眠等不适。 5、心脏病冠心病早期,有的人可能感觉头痛、头晕、四肢

无力、精神不易集中等。主要是因心脏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造成供血不足而引起头晕。 6、血粘度高高血脂、血小板增多症等均可使血黏度高,血 流缓慢,造成脑部供血足,发生容易疲倦、头晕、乏力等症状。其中造成高血脂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是平时饮食结构的不和理。 7、脑动脉硬化患者自觉头晕,且经常失眠、耳鸣、情绪不稳、健忘、四肢发麻。脑动脉硬化使血管内径变小,脑内血流下降,产生脑供血、供氧不足,引起头晕。 8、颈椎病常出现颈部发紧、灵活度受限、偶有疼痛、手指 发麻、发凉,有沉重感。颈椎增生挤压颈部椎动脉,造成脑供血不足,是该病引起头晕的主要原因。 由此可见,头晕虽然看似是个小毛病但我们也不得忽视,有些头晕通过对应调整即可恢复,但是某些头晕是由其他器官的器质性病变引起的,我们应该引起重视。若发现自己经常性不明原因的头晕,建议大家去医院做一些检查以便及时发现某些其他疾病,及时进行治疗。

2019头晕眩晕基层诊疗指南要点

2019头晕/眩晕基层诊疗指南要点 近日,头晕/眩晕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9)发布,本文对其中的诊断、评估及治疗等要点进行总结。 定义 一直以来,国内外存在多种头晕或眩晕的定义或分类方式。基于目前最新的理念,本指南对头晕和眩晕的定义采用最新的概念。具体描述如下:头晕(dizziness):(非眩晕性)头晕,是指空间定向能力受损或障碍的感觉,没有运动的虚假或扭曲的感觉,即无或非旋转性的感觉。眩晕(vertigo):(内在的)眩晕,是指在没有自身运动时的自身运动感觉或在正常头部运动时扭曲的自身运动感觉。涵盖了虚假的旋转感觉(旋转性眩晕)及其他虚假感觉,如摇摆、倾倒、浮动、弹跳或滑动(非旋转性眩晕)。在头晕/眩晕疾病的临床诊治中,要优先检出危害大的恶性中枢性眩晕。前庭周围性头晕/眩晕与前庭中枢性头晕/眩晕的鉴别要点。 诊断与评估 1. 病史问诊详细全面的病史采集能够为头晕/眩晕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针对于"晕"的症状问诊应包括以下6个方面内容:起病形式及发作频率、表现形式("晕"的性质)、持续时间、诱发因素、伴随症状;此

外,还需询问既往史、用药史及家族史。一些诊断陷阱须高度警惕:无常规神经科体格检查阳性发现(如偏瘫、言语障碍等)的眩晕不一定就是周围性眩晕,伴有听力损害的眩晕也不一定是周围性眩晕。(1)起病形式及发作频率①急性单次持续性:常见于前庭神经炎、伴眩晕的突发性聋、后循环卒中等。②反复发作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前庭性偏头痛、梅尼埃病、前庭阵发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惊恐发作、痫性发作、发作性共济失调2型等。③慢性持续性:慢性进行性加重常见于颅内占位性疾病(如脑干小脑肿瘤)、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和副肿瘤性亚急性小脑变性等,慢性稳定性常见于精神心理性头晕[如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persistent postural-perceptual dizziness,PPPD)]、双侧前庭病、慢性中毒等。此外,许多全身系统性疾病,如低血压、贫血、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药物源性原因也会表现为慢性持续性头晕,尤其是老年人需注意。(2)表现形式("晕"的性质) 头晕、眩晕的表现形式参考本指南中定义内容。此外,临床上患者还常主诉一些易与头晕、眩晕混淆的症状,在进行头晕或眩晕的概念区分时需要鉴别。①晕厥前(presyncope)状态:指大脑血液供应普遍下降后出现黑矇、快失去意识知觉、即将晕倒的感觉。晕厥前状态常伴发头昏沉、胸闷、心悸、乏力等症状。②头昏:概念相对含糊,常指头重脚轻、身体漂浮、眼花等。与眩晕最主要的区别是此时患者无自身或外界环境的运动错觉。③前庭-视觉症状(vestibulo-visual symptoms):

2019年头晕眩晕基层诊疗指南(完整版)

2019年头晕/眩晕基层诊疗指南(完整版) 近日,头晕/眩晕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9)发布,本文对其中的诊断、评估及治疗等要点进行总结。 定义 一直以来,国内外存在多种头晕或眩晕的定义或分类方式。基于目前最新的理念,本指南对头晕和眩晕的定义采用最新的概念。具体描述如下: 头晕(d i zzi ne s s):(非眩晕性)头晕,是指空间定向能力受损或障碍的感觉,没有运动的虚假或扭曲的感觉,即无或非旋转性的感觉。 眩晕(ve r ti g o):(内在的)眩晕,是指在没有自身运动时的自身运动感觉或在正常头部运动时扭曲的自身运动感觉。涵盖了虚假的旋转感觉(旋转性眩晕)及其他虚假感觉,如摇摆、倾倒、浮动、弹跳或滑动(非旋转性眩晕)。在头晕/眩晕疾病的临床诊治中,要优先检出危害大的恶性中枢性眩晕。前庭周围性头晕/眩晕与前庭中枢性头晕/眩晕的鉴别要点。 诊断与评估 1.病史问诊

详细全面的病史采集能够为头晕/眩晕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针对于"晕"的症状问诊应包括以下6个方面内容:起病形式及发作频率、表现形式("晕"的性质)、持续时间、诱发因素、伴随症状;此外,还需询问既往史、用药史及家族史。一些诊断陷阱须高度警惕:无常规神经科体格检查阳性发现(如偏瘫、言语障碍等)的眩晕不一定就是周围性眩晕,伴有听力损害的眩晕也不一定是周围性眩晕。 (1)起病形式及发作频率 ①急性单次持续性:常见于前庭神经炎、伴眩晕的突发性聋、后循环卒中等。 ②反复发作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 PP V)、前庭性偏头痛、梅尼埃病、前庭阵发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 A)、惊恐发作、痫性发作、发作性共济失调2型等。 ③慢性持续性:慢性进行性加重常见于颅内占位性疾病(如脑干小脑肿瘤)、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和副肿瘤性亚急性小脑变性等,慢性稳定性常见于精神心理性头晕[如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pe r si ste nt pos tu ral-per ce pt u al diz z in e ss,PP P D)]、双侧前庭病、慢性中毒等。此外,许多全身系统性疾病,如低血压、贫血、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药物源性原因也会表现为慢性持续性头晕,尤其是老年人需注意。 (2)表现形式("晕"的性质)

【共识】眩晕诊治多学科专家共识

【共识】眩晕诊治多学科专家共识 自2010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和中华神经科杂志 编辑委员会[1]就眩晕诊治的相关问题组织专家讨论并达成 共识以来,我国眩晕的诊疗水平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大家对眩晕的认识逐渐清晰,诊断与治疗方案日趋规范。随着临床实践的深入和相关理论的更新,又逐渐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的相关进展,对7年前发表的《眩晕诊治专家共识》[1]进行适当的更新。 一、相关的概念关于眩晕或头晕的定义和分类,国际上目前存在2种方案。美国2位学者Drachman和Hart[2]在1972年把头晕分类为眩晕、晕厥前、失衡和头重脚轻:眩晕是指外界或自身的旋转感,晕厥前是指将要失去意识的感觉或黑矇,失衡是指不稳感,头重脚轻(lightheadedness)则是一种非特异性的较难定义的症状[2,3,4]。专注于研究前庭疾病的跨学科国际组织巴拉尼协会,于2009年将前庭症状分为眩晕、头晕、姿势性症状和前庭-视觉症状:眩晕是指没有自身运动时的旋转感或摆动感等运动幻觉,头晕是指非幻觉性的空间位置感受障碍,但不包括现实感丧失和思维迟钝、混乱等障碍,姿势性症状是指不稳感和摔倒感;前庭-视觉症状是指振动幻视、视觉延迟、视觉倾斜或运动引发的视物模糊;上述4组症状又可进一步分为若干亚类[5]。除头晕之外,巴

拉尼协会对前庭症状的界定清晰[5,6],较美国学者概念有明显的进步。 国内的临床实践中习惯于使用眩晕、头晕和头昏的概念[7]。其中,眩晕和头晕的含义与国外基本一致,头昏是指头脑不清晰感或头部沉重压迫感[7],通常与自身运动并无关联。二、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准确和完整的病史采集可以使70%以上眩晕/头晕的诊断近乎明确[1],但由于对'眩晕/头晕'等词意理解的差别,一些病历中常出现'同词不同义,同义不同词'的现象[8],影响了资料的可靠性;一些病历中还存在眩晕发作的持续时间、伴随症状、诱发因素和发作频率等信息的丢失[1],导致诊断要素的缺损。本共识建议:问诊需要还原眩晕/头晕的真实场景,并使用简练的语句如实地记录;在准确掌握前庭症状的若干亚类的定义之前,病历记录应避免仅仅使用简单的'头晕'或'眩晕'等词组替代对平衡障碍场景的描述;眩晕/头晕发作的持续时间、伴随症状、诱发因素和发作频率等因素,须完整地记录。 除常规的体格检查之外,应重视神经-耳科学的检查,包括自发性眼球震颤、视动性检查、前庭-眼反射以及前庭-脊髓反 射等内容[9,10,11]。眼球震颤、平滑跟踪、甩头试验和闭目难立征及加强试验均属于基础性的检查,对于鉴别中枢和周围前庭病变或判断前庭功能低下的侧别,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位置试验对于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眩晕病中医护理方案#精选、

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肾气亏虚证:腰脊痠痛(外伤性除外),胫痠膝软和足跟痛,耳鸣或耳聋,心悸或气短,发脱或齿摇,夜尿频、尿后有余沥或失禁。舌淡苔白、脉沉细弱。 (二)痰瘀互结证:头如裹,胸闷,呕吐痰涎,胸痛(刺痛、痛有定处或拒按),脉络瘀血,皮下瘀斑,肢体麻木或偏瘫,口淡食少。舌胖苔腻脉滑,或舌质紫暗有瘀斑瘀点,脉涩。 (三)肝火亢盛证:眩晕,头痛,急躁易怒,面红,目赤,口干,口苦,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四)阴虚阳亢证:腰酸,膝软,五心烦热,心悸,失眠,耳鸣,健忘。舌红少苔,脉弦细而数。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眩晕 1.眩晕发作时应卧床休息,改变体位时应动作缓慢,防止跌倒,避免深低头、旋转等动作。环境宜清静,避免声光刺激。 2.观察眩晕发作的次数、持续时间、伴随症状及血压等变化。 3.进行血压监测并做好记录。若出现血压持续上升或伴有眩晕加重、头痛剧烈、呕吐、视物模糊、语言蹇涩、肢体麻木或行动不便者,要立即报告医师,并做好抢救准备。 4.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可选择神门、肝、脾、肾、降压沟、心、交感等穴位。 5.遵医嘱穴位按摩,可选择百会、风池、上星、头维、太阳、印堂等穴位,每次20分钟,每晚睡前1次。 6.中药泡足,根据不同证型,选用相应中药制剂,每日1次。 7.遵医嘱穴位贴敷疗法:可选择的穴位双足涌泉穴,每日1次。 (二)头痛 1.观察头痛的性质、持续时间、发作次数及伴随症状。 2.进行血压监测并做好记录,血压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遵医嘱给予处理。 3.头痛时嘱患者卧床休息,抬高床头,改变体位时如起、坐、下床动作要缓慢,必要时有人扶持。 4.避免劳累、情绪激动、精神紧张、环境嘈杂等不良因素。 5.遵医嘱穴位按摩,常用穴位有太阳、印堂、风池、百会等穴。 6.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可选择内分泌、神门、皮

眩晕的鉴别诊断和治疗及中医认识

眩晕的鉴别诊断和治疗 一、你有没有眩晕的症状和体征: 1、转颈、屈伸颈部诱发症状---颈椎不稳导致; 2、颈部不动,头部位置改变(翻身,低头、抬头,坐立)诱发-耳石脱落导致 3、持续时间:持续时间久,可能与脑部疾患、颈脊髓压迫等有关;持续时间短(小于1分钟)--耳石脱落、颈椎不稳、TIA有关 4、有无意识丧失:有--可能与脑部疾患相关 5、有无闭眼站立不稳,睁眼可以站稳:有,与颈脊髓本体感觉或视觉受损相关。 6、有无交感症状,如恶心、呕吐、眼花、耳鸣等:无,与脑中枢神经系统相关;有,与前庭和外周神经相关 二、概念及分类: 1、眩晕:是身体空间定位的运动错觉,是对外物和自身旋转、摇晃、倾倒等错觉,可并存眼球震颤、平衡障碍、恶心、呕吐、出冷汗、面色苍白等植物神经症状。强调的是一种运动性幻觉,就是我们常说的那种“天旋地转”的感觉;病因上是由前庭神经系统病变所致。 2、假性眩晕(头晕):头昏脑胀、头沉、头重脚轻和摇晃不稳感,无视物旋转、摇晃等运动错觉,无眼球颤动,非前庭神经系统病变所致。 3、头昏:常表现以持续的头脑昏昏沉沉不清晰感为主症,多伴有头重、头闷、头涨、健忘、乏力和其它神经症或慢性躯体性疾病症状,劳累时加重。系由神经衰弱或慢性躯体性疾病等所致。 4、晕厥:突发的、一过性意识障碍丧失,伴有昏倒。昏倒后多于短时间内意识恢复,一般无眼颤。系由多种原因导致一过性血压低、心跳慢、短暂性脑缺血所致。 三:眩晕的机制; 前庭神经系统病变所致。 1.前庭神经系统包括:内耳迷路的末梢感受器、半规管的壶腹嵴、椭圆囊、球囊斑、前庭神经和前庭神经核。

2.前庭神经系统具有6条通路:前庭眼动通路、前庭脊髓通路、前庭网状结构通路、前庭小脑通路、前庭植物神经通路和前庭大脑皮层通路。双侧前庭神经系统是协调同步活动。如一侧发生病变,即可导致眩晕。 前庭植物神经通路,前庭网状结构通路:前庭神经→网状结构→延髓网状结构的血管运动中枢+迷走神经背核→引起眩晕、恶心、呕吐、出冷汗、面色苍白等植物神经症状。 前庭眼动通路:前庭神经核→脑干内侧纵束→各眼球运动核联系:病损时出现眼颤。 前庭小脑通路:前庭神经核→前庭小脑束→脊髓前角:出现共济失调、平衡不稳及肌张力改变。 前庭脊髓通路:前庭神经核→前庭脊髓外侧束→脊髓前角 四: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如下一种或多种 1. 自身旋转、摇晃、倾倒等错 2. 眼球震颤 3. 恶心、呕吐、出冷汗、面色苍白等植物神经症状 4. 平衡不稳,共济失调 5. 眩晕的种类 (1)真性眩晕(周围性、前庭外周性):多伴有明显的恶心、呕吐等植物神经症状;持续时间短,数十秒至数小时,很少超过数天或数周者。多见于前庭外周性病变。 (2)假性眩晕(中枢性、脑性):症状较轻,伴发植物神经症状不明显;持续时间较长,可达数月之久。多见于脑部和眼部等疾患 五:前庭功能试验: 前庭神经系统是人体进行空间定位、维持平衡的重要系统,其功能异常是眩晕的重要原因之一。前庭功能的检查及评价是诊断眩晕疾病和评估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 1. 前庭眼动反射:临床上常用的眼震电图(electronystagmography,ENG)或视频眼震图(vedionystagmography,VNG)通过客观量化评定前庭眼反射(vestibul

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诊疗方案

五病区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国中医药,2008年8月)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2002 年5月)。 主要症状;头晕目眩,头痛。 次要症状;头如裹,面红目赤,口苦口干,耳鸣耳聋,汗出,腰膝酸软等。 2.西医诊断:参照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高血压联盟和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制定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1)未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情况下,平均收缩压(SBP)) ≥140mmHg 和(或)平均舒压(DBP)) ≥ 90mmHg; (2)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近4周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的个体。 (二)证候诊断 1.肾气亏虚证:腰脊酸痛(外伤性除外)、胫酸膝软或足跟痛、耳鸣或耳聋、心悸或气短、发脱或齿摇、夜尿频、尿后有余沥或失禁、舌淡苔白、脉沉细弱。 2.痰瘀互结证;头如裹、胸闷、呕吐痰涎、刺痛(痛有定处或拒按)、脉络瘀血、皮下瘀斑、肢体麻木或偏瘫、口淡、食少、舌胖苔腻脉滑,或舌质紫暗有瘀斑瘀点脉涩。 3.肝火亢盛证:眩晕、头痛、急躁易怒、面红、目赤、口干、口

苦、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4.阴虚阳亢证:腰酸、膝软、五心烦热、心季、失眠、耳鸣、健忘、舌红少苔、脉弦细而数。 二、治疗方案 本方案适用于18岁以上原发性高血压人群,不适用于儿童高血压、妊娠高血压、合并严重慢性肾脏疾病的高血压以及继发性高血压人群。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的辨证论治应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标本兼治,强调长期治疗时应以治本为主。 1.肾气亏虚证 治法:平补肾气,调和血脉。 推荐方药:补肾和脉方加减。生黄芪、黄精、桑寄生、仙灵脾、炒杜仲、女贞子、怀牛膝、泽泻、川穹、当归、地龙等。 中成药:杞菊地黄丸、六味地黄丸(肾阴虚证)、右归丸(肾阳虚证)等。 2.痰瘀互结证 治法:祛痰化浊,活血通络。 推荐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合通窍活血汤加减。生半夏洗、苍术、白术、天麻、皮、茯苓、薏苡仁、桃仁、红花、当归、枳壳、赤芍、川穹、地龙、郁金等。 中成药;绞股蓝总甙片、血塞通片、养血清脑颗粒等。

眩晕病诊疗方案

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年8月)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5月)。 主要症状:头晕目眩,头痛。 次要症状:头如裹,面红目赤,口苦口干,耳鸣耳聋,汗出,腰膝酸软等。 2、西医诊断:参照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高血压联盟和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制定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 (1)未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情况下,平均收缩压(SBP)≥140mmHg 和(或)平均舒张压(DBP)≥90mmHg; (2)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近4周内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的个体。 (二)证候诊断 1、肾气亏虚证:腰脊痠痛(外伤性除外)、胫痠膝软或足跟痛、耳鸣或耳聋、心悸或气短、发脱或齿摇、夜尿频、尿后有余沥或失禁、舌淡苔白、脉沉细弱。 2、痰瘀互结证:心如裹、胸闷、呕吐痰涎、刺痛(痛有定处或拒按)、脉络瘀血、皮下瘀斑、肢体麻木或偏瘫、口淡、食少、舌胖苔腻脉滑,或舌质紫暗有瘀斑瘀点脉动涩。 3、肝火亢盛证:眩晕、头痛、急躁易怒、面红、目赤、口干、口苦、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4、阴虚阳亢证:腰酸、膝软、五心烦热、心悸、失眠、耳鸣、健

忘、舌红少苔、脉弦细而数。 二、治疗方案 本方案适用于18岁以上原发性高血压人群,不适用于儿童高血压、妊娠高血压、合并严重慢性肾脏疾病的高血压以及继发性高血压人群。 (一)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的辩证论治应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标本兼治,强调长期治疗时应以治本为主。 1、肾气亏虚证 治法:平补肾气,调和血脉。 推荐方药:补肾和脉方加减。生黄芪、黄精、桑寄生、仙灵脾、炒杜仲、女贞子、怀牛膝、泽泻、川芎、当归、地龙等。 中成药:杞菊地黄丸、六味地黄丸(肾阴虚证)、右归丸(肾阳虚证)等。 2、痰瘀互结证 治法:祛痰化浊,活血通络。 推荐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合通窍活血加减。生半夏、苍术、白术、天麻、陈皮、茯苓、薏苡仁、桃仁、红花、当归、赤芍、川芎、枳壳、地龙、郁金等。 中成药我:绞股蓝总甙片、血塞通片、养血清脑颗粒等。 3、肝火亢盛证 治法:清肝泻火,疏肝凉肝。 推荐方药:调肝降压方加减。柴胡、香附、佛手、夏枯草、炒栀子、黄芩、丹皮、菊花、双钩藤后下等。 中成药:牛黄降压丸、龙胆泻软胶囊等。 4、阴虚阳亢证

眩晕症的病因与治疗

眩晕病因: 一假性眩晕 常见于心血管疾病发烧贫血中毒性疾病代谢性疾病视觉障碍屈光不正颈椎病更年期综合征和神经官能症等 二真性眩晕 (一)前庭周围性病变 中耳炎如化脓迷路和中毒性迷路炎;药物中毒如链霉素新霉素苯妥英钠和卡那霉素中毒;迷路外伤和手术后遗症等;耳硬化耳石症等的体位性眩晕等;梅尼埃综合征等 (二)中枢部分 1脑干病变1肿瘤如小脑桥脑角占位性病变第四脑室肿瘤脑干内肿瘤等2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液循环障碍如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时造成的颅性眩晕小脑后下动脉血栓形成颈椎病等造成的椎动脉供血不足等3脑干的炎症多发性硬化颅后窝病变前庭神经元炎症4脑干外伤及颅后窝先天性畸形等2皮质性病变颞叶肿瘤或局限性炎症脑血管病癫痫以及血管性头痛炎症变性性疾病颅脑外伤癫痫等. [1] 眩晕是一种常见症状,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因此,我们可将引起头晕的疾病进行分类叙述,使大家对“眩晕”有更深一步的了解. 1.旋转性眩晕按其病因可分为周围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两类. (2)中枢性眩晕:是指脑干,小脑,大脑及脊髓病变引起的眩晕.常见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颅内肿瘤,颅内感染,多发性硬化,眩晕性癫痫及外伤性眩晕等. 指导意见: 2.一般性眩晕 (1)心源性眩晕:常见于心律失常,心脏功能不全等. (2)肺源性眩晕:可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肺功能不全. (3)眼源性眩晕:常见于屈光不正,眼底动脉硬化,出血及眼肌麻痹等. (4)血压性眩晕:高血压或低血压均可引起眩晕. (5)其它:贫血,颈椎病,急性发热,胃肠炎,内分泌紊乱及神经官能症等均可引起头晕. 生活护理:

眩晕症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涉及到多种学科,几十种疾病.患者应积极预防,控制原发病;一旦出现症状应尽快到医院诊治,以免耽误病情 病情分析: 头晕又称为眩晕,是一种主观的感觉异常.可分为两类:一为旋转性眩晕,多由前庭神经系统及小脑的功能障碍所致, 以倾倒的感觉为主,感到自身晃动或景物旋转.二为一般性晕,多由某些全身性疾病引起,以头昏的感觉为主,感到头重脚轻. 分类及常见疾病 指导意见: 头晕是一种常见症状,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因此,我们可将引起头晕的疾病进行分类叙述,使大家对“头晕”有更深一步的了解. 1.旋转性眩晕按其病因可分为周围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两类. 病),迷路炎,药物性眩晕(用链霉素或庆大霉素等药后引起的)及前庭神经炎等. (2)中枢性眩晕:是指脑干,小脑,大脑及脊髓病变引起的眩晕.常见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颅内肿瘤,颅内感染,多发性硬化,眩晕性癫痫及外伤性眩晕等. 2.一般性眩晕 (1)心源性眩晕:常见于心律失常,心脏功能不全等. (2)肺源性眩晕:可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肺功能不全. (3)眼源性眩晕:常见于屈光不正,眼底动脉硬化,出血及眼肌麻痹等. (4)血压性眩晕:高血压或低血压均可引起眩晕. (5)其它:贫血,颈椎病,急性发热,胃肠炎,内分泌紊乱及神经官能症等均可引起头晕 1. 贫血老人如有头晕,乏力,面色苍白的表现,应去医院检查一下,看是否贫血.老年人如果不注意营养保健,很容易患贫血.此外,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消化道出血以及慢性炎症疾病的老年患者均可继发贫血. 2. 血粘度高高血脂,血小板增多症等均可使血黏度高,血流缓慢,造成脑部供血足,发生容易疲倦,头晕,乏力等症状.其中造成高血脂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是平时饮食结构的不和理. 3. 脑动脉硬化患者自觉头晕,且经常失眠,耳鸣,情绪不稳,健忘,四肢发麻.脑动脉硬化使血管内径变小,脑内血流下降,产生脑供血,供氧不足,引起头晕. 4. 颈椎病常出现颈部发紧,灵活度受限,偶有疼痛,手指发麻,发凉,有沉重感.颈椎增生挤压颈部椎动脉,造成脑供血不足,是该病引起头晕的主要原因. 5. 高血压高血压患者除头晕之外,还常伴随头胀,心慌,烦躁,耳鸣,失眠等不适. 6. 心脏病冠心病早期,有的人可能感觉头

眩晕症的药物治疗

眩晕症的药物治疗 眩晕为内科常见疾病之一,是人体对于空间关系的定向感觉发生障碍或平衡感觉发生障碍,患者感到外物旋转和自身有倾倒感,同时伴有恶心、呕吐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严重者可影响病人的日常生活。近年来,执业药师、临床药师及医师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发现,许多药物对治疗眩晕症疗效较佳,值得推广,现综合报道如下,供广大有关人员参考。 1.利多卡因:利多卡因是局麻药,临床上也用于治疗室性心律失常。近年来发现,它不但有镇静作用,而且通过调节自主神经功能和扩张周围小血管,使耳动脉痉挛缓解,迷路水肿减轻,内耳淋巴压力降低,从而有效解除眩晕症状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方法:①用利多卡因1~3毫克/千克,加入到25%葡萄糖溶液40毫升内缓慢静注,每日1次, 7天为1个疗程,直至症状消失。②将2%利多卡因5毫升加0. 9 %氯化钠溶液5毫升混匀,滴入鼻腔内1~2滴,每5分钟1次,总有效率为9 8. 46%。③将利多卡因50~100毫克加入到50%葡萄糖溶液40毫升中静脉缓注,每日1次,连续3天;同时口服654- 210毫克,每日3次。5将利多卡因200毫克+复方丹参液16毫升+ 5%葡萄糖溶液500毫升静滴,每日1次,用药1~7天。9 8. 9 6%的病人在用药后(17± 8)小时见效, 7天痊愈。 2.纳络酮:纳络酮是合成的阿片受体拮抗剂,能阻滞β -内啡肽与阿片受体结合,调节儿茶酚胺和前列腺素释放,解除小动脉痉挛,从而改善脑微循环,提高供氧,恢复脑细胞功能。用纳络酮1 . 2毫克加入到5%葡萄糖溶液250毫升中静滴,每日1次,共3天,治疗69 7例眩晕症病人。结果, 546例病人当天显效,第2天症状消失;149例患者第2天起效;两例患者用药3天症状完全消失。随访1个月至3年,无1例复发。用纳络酮治疗眩晕症到目前还未发现有不良反应。 3.维脑路通:维脑路通具有降低血液黏滞性,改善微循环,提高血氧饱和度的作用。据报道,颈性眩晕症患者248例,用维脑路通0. 8克+林格液500毫升静注, 10天为1个疗程,较重者治疗两个疗程。结果,用药1个疗程内治愈210例,显效34例,有效4例。 4.碳酸氢钠:用碳酸氢钠治疗107例眩晕症患者。方法:将5%碳酸氢钠10~60毫升加入到50%葡萄糖溶液40毫升中缓慢静推,每日1次, 7天为1个疗程,隔1天再行第2个疗程;病情严重者用4%碳酸氢钠500毫升静滴,对前庭神经元炎患者治愈率达100%。对其机理,笔者认为系碳酸氢钠在血液中游离出二氧化碳,反射性扩张血管,兴奋交感神经所致。另外,高渗碱性药物提高了血浆晶体渗透压,从而消除眩晕。 5.葛根素:葛根素属异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β受体阻滞作用;可改善高黏血症和高凝血症,改善微循环,扩张冠脉及脑血管;还有消除自由基的作用。用葛根素注射液500毫克加入到0. 9 %氯化钠溶液250毫升中静注,每日3次, 8小时1次, 7天为1个疗程。结果, 126例患者经第1个疗程治愈119例,第2个疗程治愈7例。 6.刺五加:刺五加具有扩张血管,改善椎-基动脉供血不足,增加脑供血量的功能,对中枢神经系统有良好的镇静作用。用刺五加注射液60毫升加入到10%葡萄糖溶液250毫升中静注,每日1次,每两周为1个疗程,治疗眩晕19 8例。结果,治愈168例,显效25例,有效5例。 7.酚妥拉明:酚妥拉明为α受体阻滞剂,能解除内耳血管痉挛,增加脑血流量。用酚妥拉明治疗突发性眩晕100例,方法:用酚妥拉明100毫克加0. 9 %氯化钠溶液500毫升, 50滴/分钟,静脉滴注。结果,一次性治愈9 8例,多在10分钟起效, 20~30分钟后眩晕症状明显减轻,两小时后症状完全缓解,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使用过程中应注意药物的毒副作用,根据个体差异选择适当治药

眩晕疾病的诊治思路

眩晕疾病的诊治思路 来源:医脉通2017-07-04 我要投稿 导读:眩晕是神经科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7月1日下午,在首届环渤海地区神经病学高峰论坛上,来自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潘永惠教授,对这一常见症状的临床诊治思路问题展开了探讨。 据国外报道,眩晕占门诊常见症状的第2位或第3位,50%~60%的老年人有眩晕症状,该症状占老年门诊的81%~91%。然而谈到眩晕诊治的现状,国外有学者称,不仅患者晕,医生自己也“晕”。 数十年来,随着人们对头晕/眩晕相关疾病认识的加深,我国专家学者也陆续推出了相应的诊治共识。1988年,《椎基底动脉功能供血不足诊断标准》首次公布,而目前这一概念已经到了摒弃的时候;至2010年,我国专家制定了《眩晕诊治专家共识》,对眩晕的临床诊治起到了一定帮助。 《眩晕诊治专家共识》指出,目前我国教科书中并未介绍最常见的眩晕疾病——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而脑供血不足、颈性眩晕等诊断泛滥,临床治疗中过分依赖药物治疗,未重视复位治疗、前庭康复治疗和精神心理治疗,这是我国眩晕诊治工作中现存的一些问题。为了进一步加强眩晕诊治的基本功,潘永惠教授介绍了一些眩晕诊治中的要点。 诊断的前提——症状判定

临床医师首先应当明确眩晕相关概念。在症状学描述中,相关名词包括: ?眩晕(vertigo)——特异性症状,感觉环境在旋转,各方向皆有,头活动后加重; ?失衡(disequilibrium / imbalance / unsteadiness)——不稳或不安全感,无旋转、站立和行走困难; ?头重脚轻或头昏(lightheadedness)——头或环境有“游泳”、漂浮、晕或摇摆感; ?晕厥前(pre-syncope / nearfaint)——一过性、马上要失去知觉、晕倒的感觉。 相关名词的概念性症状描述和临床意义可参考下表。 不过研究显示,患者对症状性质的描述并不准确。一项研究入选了2个医院的急诊患者872例,主诉头晕、头重脚轻或不稳,44%的患者因此而来急诊,经过问卷分析后发现,62%

哪些疾病容易引起眩晕

哪些疾病容易引起眩晕 *导读:眩晕分为真性眩晕和假性眩晕,真性眩晕一般是由眼、本体觉或前庭系统疾病引起的,患者会感到外务和自身有明显的选择;假性眩晕是由于全身系统疾病诱发的,像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贫血、尿毒症、药物中毒、内分泌疾病及神经官能症等都会出现眩晕的症状,患者会感觉“飘飘荡荡”,但没有很 明确的转动感觉。…… 眩晕分为真性眩晕和假性眩晕,真性眩晕一般是由眼、本体觉或前庭系统疾病引起的,患者会感到外务和自身有明显的选择;假性眩晕是由于全身系统疾病诱发的,像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贫血、尿毒症、药物中毒、内分泌疾病及神经官能症等都会出现眩晕的症状,患者会感觉“飘飘荡荡”,但没有很明确的转 动感觉。 在临床中,常见的眩晕症有耳石症、梅尼埃病和椎基底动脉VBA系统缺血性病变三种。 *耳石症 这是最常见的耳鼻喉科疾病,眩晕通常起病非常突然,与头部的位置有关,起病的时候表现为持续性的需要,在数日之后会得到缓解,后期会发展成发作性的眩晕。当患者的头部处于某一个位置时,眩晕会出现,一般持续数十秒,当患者转动头部的时候,眩晕的情况会小时。可见显著眼震,其眩晕持续时间差别很

大,发病后多数在几小时或数日内自行缓解或消失。 *梅尼埃病 梅尼埃病的特点是间歇性仿佛发作,间歇的时间不等,数天,数月,甚至数年都会发生。发作是十分突然,活动头部和睁开眼睛会是眩晕加剧,患者容易摔倒,有的患者会伴有耳鸣、耳聋、恶心、呕吐、面色苍白、脉搏缓慢、血压下降和眼球震颤。持续的时间也是长短不一,几分钟,几小时或几天不等。眩晕过后,患者会感到疲惫,瞌睡等。严重的患者在多次发作之后,可鞥你会导致听力异常,甚至发展成完全耳聋。 *椎基底动脉VBA系统缺血性病变 根据临床症状分为短暂缺血发作型、进展性卒中型、完全性卒中型三个类型。一般发作是都会伴有听力障碍。 除了以上三种,还有小脑出血、颈部病变、颅内肿瘤、颅脑外伤、药物或毒物中毒、炎性脱髓鞘疾病等都属于眩晕症的范畴。

眩晕症的原因和治疗方法

眩晕症的原因和治疗方法 眩晕症的原因是什么? 一、假性眩晕 常见于心血管疾病、发烧、贫血、中毒性疾病、代谢性疾病、视觉障碍、屈光不正、颈椎病、更年期综合征和神经官能症等。 二、真性眩晕 (一)前庭周围性病变 中耳炎,如化脓迷路和中毒性迷路炎、药物中毒,如链霉素、新霉素、苯妥英钠和卡那霉素中毒。迷路外伤和手术后遗症等。耳硬化、耳石症等的体位性眩晕等。梅尼埃综合征等。 (二)中枢部分 1、脑干病变:(1)肿瘤如小脑桥脑角占位性病变、第四脑室肿瘤、脑干内肿瘤等。(2)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液循环障碍,如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时造成的颅性眩晕,小脑后下动脉血栓形成、颈椎病等造成的椎动脉供血不足等。(3)脑干的炎症、多发性硬化、颅后窝病变、前庭神经元炎症。(4)脑干外伤及颅后窝先天性畸形等。 2、皮质性病变:颞叶肿瘤或局限性炎症、脑血管病、癫痫以及血管性头痛、炎症、变性疾病、颅脑外伤,癫痫等。 眩晕症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1、病因治疗 (1)前庭功能尚属可逆损害性眩晕这一类预后较好,如良性

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浆液性迷路炎等。治疗应针对病因,一旦病因解除,眩晕消失,前庭功能可恢复。 (2)前庭功能一次性损害不可逆转的眩晕征如化脓性迷路炎、突聋、前庭神经元炎等,病因虽除,迷路或前庭功能完全破坏,前庭功能不能恢复,需依靠前庭中枢代偿消除眩晕。 (3)病因难治的前庭功能波动性损害或不可逆性损害如动脉硬化或高血压、颈椎病导致的眩晕等,治疗效果差。保守治疗无效者可行外科治疗。 2、对症治疗 (1)眩晕发作时保守治疗:选择最舒适体位,避免声光刺激,解除思想顾虑。 (2)前庭神经镇静药:异丙嗪(非那根)、地西泮(安定)等。 (3)防止呕吐制剂:阿托品、山莨菪碱。 (4)利尿及脱水药:速尿、甘露醇等。 (5)血管扩张药:银杏叶提取物、丹参、川芎嗪等。 (6)激素类:泼尼松、地塞米松。 (7)维生素类:维生素c、维生素e。 (8)吸氧:一般用高压氧或5%二氧化碳混合氧吸入治疗。 3、其他治疗 眩晕症病因复杂,牵涉学科广泛,但有些眩晕疾病(如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可通过复位治疗,达到痊愈,治疗效果好。手术治疗眩晕类疾病必须有明确定位诊断和适应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