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结构家庭治疗模式

结构家庭治疗模式

结构家庭治疗模式
结构家庭治疗模式

结构家庭治疗模式

家庭治疗的兴起是社会工作发展中的一个重要事件,它将案主的问题分析视野扩大到了家庭之

中,迄今为止,家庭治疗仍处在不停的探索发展过程中,由此所引发的社会工作治疗方法的变革

依然尚未完全展露。目前为止,比较重要的家庭治疗模式主要有两种:联合家庭治疗和结构家庭

治疗。

结构家庭治疗模式是由美国的米纽钦与他的同事在20世纪60年代所创立的,结构家庭治疗

模式并不直接解决个人行为问题,而是致力于改变案主家庭的交往方式,因为,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认为,个人的问题只是表象,家庭的问题才是导致案主个人问题的真正原因,因此,结构家

庭治疗模式主张通过多元化、多层次的家庭介人,解决家庭的问题,最终解决案主个人的问题。

结构家庭治疗模式在理论上受到了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思想的深刻影响。这在结构家庭治疗模式的名称以及基本理论概述中都表现得非常明显。

一结构家庭治疗模式的主要内昏。以及家庭生命周期等

1. 家庭系统结构

家庭治疗模式认为,家庭是一个系统,家庭成员是构成家庭这个系统的基本元素,在家庭的

构成中,家庭是一个整体,家庭尽管是由不同的家庭成员构成,但是,家庭的功能却并非单个家

庭成员功能的简单相加,家庭作为整体重新生成了全新的结构和功能。

构成家庭的每个成员彼此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赖,并共同隶属于家庭,家庭的变化直接影

响到每个家庭成员,反过来,家庭成员的变化也会对家庭本身产生改变作用。

家庭系统要求我们用整体的眼光来看待家庭,家庭系统之下同样可能会进一步产生出家庭次

系统,如父母次系统、亲子次系统等。

2. 家庭结构

家庭结构是家庭整体的基本保障,家庭结构是家庭成员实际交往过程中的产物,家庭结构是

固化的家庭关系。结构家庭治疗模式在表述家庭结构时主要采用了次系统。边界、角色、责任分

工、权力架构等重要概念来说明。

次系统主要指的是家庭这个整体系统之下的二级、三级子系统。一个次系统一般包括两个或

两个以上的家庭成员,次系统的出现表明了家庭系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边界是结构功能主义的一个关键词,结构家庭治疗模式主要用来指家庭系统彼此之间的范畴,

同时也用来表示家庭内部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边界本身的清晰与模糊上家庭关系的矛盾与和

谐有着直接的关系。

角色与责任分工主要用来说明作为整体的家庭其实有着明确的内部分工,家庭其9就是一个小社会,它要求家庭成员彼此之间有相应的角色担当和责任分工,这是家庭g统合理运行的必然要求。

权力架构主要用来表示家庭成员之间的权力分配,简单来说,就是家庭事务的决定大权归谁

支配。父权家庭、母权家庭以及平权家庭是常见的家庭权力架构。

3.家庭病态结构

家庭问题的实质是家庭结构出了问题,常见的家庭病态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纠缠与疏离。纠缠与疏离主要指的是家庭系统中各个子系统之间边界模糊进一步导致

家庭角色错位、家庭责任不明、家庭权力混乱,从而引发家庭成员问题。

第二,联合对抗。联合对抗主要指的是家庭成员彼此之间结党营私,相互攻击牙抗,这是造

成家庭问题乃至引致家庭破裂的主要原因。

第三,三角缠。三角缠一方面表明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割裂,另一方面表明了家庭铰员的错置。

三角缠很容易引发家庭关系的混乱。

第四,倒三角。倒三角主要指的是家庭权力分配的错位,比如子女支配父母等。

现实生活中家庭问题的出现往往是以上几种错误的集中爆发和突出表现。

4.家庭生命周期

家庭生命周期主要用来表示结构化的家庭同时还处于周期性的运动变化过程中,家庭生命周

期是对家庭变化的一种理想表达,一般来说,家庭的发展都要经过形成期、发展期、扩展期、完

成期、解体期等五个阶段。家庭生命周期有助于对家庭变化发展规律的揭示。

二结构家庭治疗模式的开展过程

一般来说,结构家庭治疗的开展先后要经过进人、评估和介人三个阶段,但这不是一个绝对

的划分,只是一个大致的归类,实际治疗过程中,还可能在同一时间开展这三个方面的工作。

1. 进入

进人指的是工作者对作为治疗对象的家庭的进人,家庭尤其是问题家庭的进人往往并不容易,

一般来说,工作者进人家庭应该注意如下事项:

第一,接纳家庭的规则与习惯。为了避免家庭的拒斥,工作者应该事先尽可能了解和接受家

庭的规则与习惯,不应该急于改变家庭的潜在规则。

第二,注意了解家庭的交往过程和内在关系。通过对家庭交往过程以及家庭内在关系的把握,

有助于工作者了解家庭的实质,进入家庭的问题核心。

此外,工作者在进人家庭的时候还应该注意协调自己的立场,贴近、中立还是远离,这三种

不同的立场需要工作者根据家庭的不同情况并结合家庭治疗的不同进程灵活选择。

2.评估

评估指的是工作者对于家庭做出的评判,评估的实际过程开始于接案之际,并贯穿于家庭治

疗的过程之中,评估的目的主要在于通过搜集分析资料,对家庭的结构混乱以及功能失调状况做

出评判。结构家庭治疗模式认为,对于家庭的评估应该由以下几个内容人手:①家庭的形态和结构;②家庭系统的弹性;③家庭系统的回馈;④家庭的生命周期;⑤家庭成员的症状,家庭交往

方式问的关系。

3.介入

介入主要指的是对于家庭的实际治疗过程,是具体治疗计划的实施过程。在实际介入过程中,

结构家庭治疗模式往往持有三重专业目标。

第一,改变家庭的看法。一般人往往认为家庭的问题主要就是家庭成员个人的问题,而结构

家庭治疗模式则认为,家庭是一个整体,家庭问题的出现并不是单个成员自身的问题,而是家庭的整体出了问题。为了修正家庭成员的观点,工作者在这里经常采用集中焦点、重演以及引发强烈感觉等多种方法。

第二,改善家庭结构。结构家庭治疗模式认为,家庭问题出现的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家庭的

结构出现了问题,家庭结构的问题往往表现在家庭各个次系统相互之间边界的模糊不清以及家庭

结构本身的混乱。为了改善问题家庭的结构,工作者常常采用划清界限、破坏有害家庭结构、阐明家庭组成互补性关系等多种方法。

第三,改变家庭错误的世界观。每个家庭都有一套自成体系的价值观、道德观和世界观,这

些观念的错误往往是家庭问题出现的深层原因,在实际干预过程中,工作者可以通过重建世界观、似是而非的技巧、强化优点等多种方法来进行。

4. 治疗步骤

结构家庭治疗模式的实际治疗过程可能会根据具体家庭的问题情形出现不同,但一般来说,

结构家庭治疗模式的开展都遵循以下步骤进行:①介入与适应;②与家庭展开交互作用;③画出家庭结构图;④突出和修正交互作用; 5.设定界限; 6.打破平衡;①挑战没有效果的假定。

三结构家庭治疗模式评论

结构家庭治疗模式为家庭治疗带来了许多非常引人注目的变化,主要归纳如下:

1. 家庭整体观的强调

结构家庭治疗模式最大的贡献就在于将家庭视为一个整体,同时,将家庭成员放到这个整体

中进行考察,家庭整体观的引人也使对家庭的系统考察成为必需,而家庭系统的引人则进一步揭

示了家庭本身的复杂性构成。

2.家庭次系统的揭示

结构家庭治疗充分展示了家庭构成的复杂性,这种复杂性除了表现在家庭整体观之外,还有

一个非常重要的表现就是家庭的次系统,家庭次系统的揭示使得家庭的内在结构以及整体功能的

多样性、复杂性面貌得以清晰呈现。

3.社会学力量加入

结构家庭治疗模式充分借鉴了当时美国最为风行的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思想,边界、次系统、

结构、功能等概念的引人使得结构家庭治疗对家庭的研究卓有成效,此外,个体、家庭。社会等

多重因素的综合理解使结构家庭治疗模式对家庭的理解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也使得结构家庭治疗模式在家庭治疗的领域中获得了广泛的接纳和赞誉。

结构式家庭治疗 理论与方法

结构式家庭治疗理论与方法 一、领军人物简介 Minuchin生长于阿根廷。他曾在以色列的军队里做过医生,1954年来到美国,在纽约开始精神分析训练。他于1965年成为了费城儿童指导诊所的主任,那时侯这个诊所只有近10个职员。Minuchin将这个规模不大的诊所,变成了 全世界规模最大的且最具有声望的儿童指导诊所之一。在费城,Minuchin和他 的同事们创立了结构式家庭治疗。1981年,Minuchin退休,他在纽约建立了他自己的中心,继续家庭治疗的临床治疗和教学,为了表达对他的尊重,位于纽 约的中心被更名为Minuchin家庭中心。李维榕是Minuchin家庭中心的唯一华 裔治疗师。 二、理论建构 初学者因为没有理论基础帮助他们看到家庭动力的模式,很容易深陷入家 庭问题的内容之中。结构式家庭治疗为分析家庭互动过程提供了一个蓝图。结 构式家庭治疗有三个重要的构造:结构、子系统和界限。家庭结构,家庭成员 互动的组织模式,是一个决定论的概念;(厌食症孩子和父亲的争吵,不去关注到底吐了几次,而是关注每当父亲一说话,女儿就会训斥父亲这种的互动模式)缠结的子系统虽然能给予很大程度的相互支持,但却以牺牲独立和自主为代价;人际界限程度从僵化到弥散有所不同。僵化的界限具有明显的约束力、限制与 外部子系统的接触,这样就导致了疏离。疏离的个体和子系统虽然独立,但却 被孤立。从积极的角度来来讲,这样促进了自立。而从另外的角度上来讲,疏 离限制了情感和互动。疏离的家庭如果不能相互支持,必定面临严重的应激。 僵化的界限清晰的界限弥散的界限 疏离正常范围缠结 三、家庭治疗的工作概念 ㈠、互补性

结构家庭治疗案例

Lala,希望你健康快乐地成长 ——运用“结构家庭治疗法”做儿童个案社会工作(说明:本案为真实案例,为对案主负责,案主姓名采用其英文名字)一、接触案主 有个朋友在艺术设计学院读书,课余在外边做家教,教小孩子画画。一天她问我对教一个六岁孩子学外语有无兴趣。起初我说没有时间。但是听完她对那个孩子以及他的家庭状况的介绍后,我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可能是专业使然,推测出那个孩子受家庭的影响多少有些问题,最后同意了。于是开始接触到了一个叫lala的六岁的男孩。二、案主资料收集与问题诊断 Lala是他的英文名字,这个名字是他小姨kitty给他起的。后来我了解到在这个家庭里边,lala最爱的就是他的小姨。Kitty以前在经三路ef做外语培训工作,现在在北京新东方教口语,lala的外语一直都是跟她学的。 Lala的家在富田丽景花园(东风路与南阳路交叉口附近),** 市最具典型的富人社区,当然lala的家境相当好。Lala的爸爸有一家公司,Lala的妈妈也有一家公司,而且生意都很好,因此两人也都很忙。虽然两人已经离婚了,并且又有了各自的家庭,但他们依然爱着lala。

这个家庭平时就住着Lala和他的姥姥。Lala的姥姥很有修养,是个老年知识分子。她能够理解而且可以接受Lala父母的选择,直到现在他对Lala的爸爸依旧很好。只是后来我发现她不愿意让Lala 去他奶奶家,这是Lala不喜欢她的最大的原因。 我一直以为结构不全的家庭中的孩子精神上会受到影响而留有阴影,其必然在个人行为上有所古怪与异常。Lala表现的并不明显,但他并不是完全的健康正常,最突出的问题一个是他的想法,语言与年龄不符,可以说是提前畸形社会化了;一个是他不爱他的爸爸妈妈以及姥姥。下面举几个例子具体描述一下Lala所存在的问题:例一:一天谈到最喜欢的汽车,我问Lala是喜欢爸爸的现代还是妈妈的别克。他说都不喜欢,只喜欢楼下的法拉利跑车(后来听他的姥姥说每次Lala的爸爸来看他或带他出去玩,Lala总是嫌他爸爸的车破)。然后他又说了很多让我吃惊的话,比如他说,我最喜欢抽大中华烟,最喜欢喝茅台酒,我抽着烟,喝着酒,身边再有个美女。Oh-oh,我厉害吧。 例二:一次我问Lala最爱家里哪个人。他说最爱小姨kitty,因为kitty经常和我玩。不喜欢爸爸妈妈和姥姥吗?我问。不喜欢,他说。为什么?我问。就是不喜欢。然后他不说话了。

第三讲 结构派家庭治疗理论与方法

第三讲结构派家庭治疗理论与方法 1. 代表人物 萨尔瓦多·米纽秦(Salvadar Minuchin ) 1974出版《家庭与家庭治疗》《Families and family therapy》 出生在以色列 受训于美国 发展于二战 服务于儿童 李维榕 《家庭故事—心理随笔》(上、中、下),1999,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婚姻:多人之舞》,2004,李维榕,北京出版社 《婚姻:无形之塔》,2004,李维榕,北京出版社 2. 主要观点 (1)关注家庭的结构,包括家庭规则、权力分配、界线; (2)家庭功能模式的灵活性与改变的可能性; (3)家庭的生活环境,包括扩展家庭、邻居、单位和学校等 (4)家庭所处的发展阶段; (5)家庭成员围绕症状的交往模式; (6)家庭功能的三个特征: A家庭功能的丰富或者缺乏程度; B家庭功能的灵活性或僵硬程度; C家庭功能发挥的连贯性。 3. Minuchin的比喻 结构派治疗师像一位使用可调焦镜头的技术师一样,可以使用较远的焦距来观察,在他想要分析内在精神层面时,可以调整焦距,来一个特写镜头。 案例一:洗手的康康 十六岁,男,每天洗手三四十次,双手发白,皮肤浮肿。被诊断为强迫症。 急坏了父母。尤其是母亲,整个心都在儿子身上。 每次洗手必向母亲报告。母子之间的对话全围绕洗手或不洗手的话题。 太空人家庭 一家三口来到咨询室 4.主要内容 核心概念 结构 亚系统 界限 行为障碍的发展

僵硬界限-脱离 模糊界限-缠结 5.核心概念-结构 结构(structure):人际交往的循环模式,用来界定和稳定人际关系的形态。 家庭结构(family structure) 家庭的功能组织,它决定家庭成员怎样进行交互作用 等级结构(hierarchical structure) 家庭的功能组织,建立在清晰的代际界线基础之上,父母保持控制和权威的地位 家庭成员互动的组织模式 在家庭成员之间反复互动的过程中形成 常见的家庭互动方式 妻子罗嗦→丈夫逃避→妻子更罗嗦→丈夫更逃避…… 母亲严格,子女松散;母亲干净,子女邋遢;母亲紧张,孩子放松 一旦形成,反过来影响互动 互动模式→规则→强化结构 如何发现家庭的结构? 通过观察家庭成员的互动,结构才会凸现出来 不断变化:随家庭的发展,也需要形成新的结构 如,第一个孩子出生后 6.核心概念-亚系统 亚系统(subsystem) 靠辈分、性别或功能等划分而成的家庭中的一些小单元 由辈分、性别、兴趣或功能组成 夫妻亚系统: 亲子亚系统:父子亚系统、母子亚系统 兄弟姐妹亚系统 个体本身也是一个亚系统 家庭系统借由亚系统来分化与执行功能 保证亚系统的相对独立性 孩子的需求常常让父母忘记了夫妻亚系统 亚系统的功能 保证个体自我分化,练习不同层次的人际技巧 每一个人隶属于不同的亚系统 有不同的角色 学习不同的技能 拥有不同的权力 7.核心概念-界线 界线(boundary) 结构家庭治疗中用于描述情感屏障的概念,情感屏障保护和加强个体、亚系统和家庭的完整性

结构式家庭疗法

治疗技术 (1)治疗目标 结构式家庭疗法认为正常的家庭并非没有问题,而是拥有处理问题的功能结构。家庭功能不良是应激以及未能重新组合结构以应对应激两者结合的结果。结构式家庭治疗师相信,家庭结构的功能失调是产生和维持问题的主要因素,所以治疗的目标在于改变家庭结构,促进整个家庭成长,问题的解决只是整体目标的副产品。治疗注重此时此地的现实情况,而不注重对家庭历史的回顾与家庭成因的追溯。 (2)治疗步骤和策略 结构式家庭疗法的具体策略有以下7个步骤: ①加入与顺应(joining and accommodating)。加入是治疗师直接和家庭成员或家庭系统建立关系。治疗师与家庭成员打招呼,了解每个人的名字,询问澄清问题,给予赞许的意见,或扩大某一要点。顺应则指治疗师为了达到加入的目标所做的自我调适工作,目的是使家庭解除防御,接纳治疗师,为增强治疗师的引导作用打基础。包括接纳和尊重他们的做事方式、尊重个体,也尊重家庭等级结构和组织,消除防御,缓解焦虑,和每个成员建立理解的联盟以及仔细倾听家庭成员对问题的看法,回应认可每个人的观点。 ②引起并处理互动(working with interaction)。引起家庭成员内部的沟通和互动,家庭结构会在家庭成员互动的过程中显现出来,可以采用表演技术。治疗师激发一个交互作用,如让一对夫妻就某件事情展开讨论或让父母把自己吵闹的孩子控制下来,来观察和发现家庭结构是怎样的,互动中需要适当的干预。 ③勾画结构(structural mapping)。勾画家庭结构图,描述所有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将症状视为整个家庭不良模式的一种表达,并且渐渐开始重构他们的家庭结构。 ④强调和修饰互动(highlighting and modifying interactions)。治疗师指导家庭调整活现,即在现场情境中观察和调整家庭结构。治疗师可以让家庭成员变换位置,给他们指定作业,来拆开原本过于缠结的关系,强化原本已经弱化的亚系统,使家庭对问题有新的认识。 ⑤明晰界限(boundary making)。设定个人界线的性质和亚系统的界线。目的:保证家庭功能良好,即维护整个系统的完整性(相互依赖)以及系统内部各部分的良好自主能力。对于僵化的家庭——弱化界线,对于缠结的家庭——强调界线。 ⑥去平衡(unbalancing)。改变亚系统内部成员的关系。可以采用的方式有阻断互动模式、凸现隐藏的冲突、加入某个家庭成员或者联盟:形成偏袒假相。 ⑦挑战无效的假设(challenging unproductive assumptions)。结构式家庭治疗从本质上并非采用认知模式,但偶尔也会挑战家庭成员看待事物的方法,像一个教师一样,讲解家庭治疗方面的知识并且给与忠告。 简单来说,整个过程就是顺应和重构,重构是为了迫使家庭产生治疗性的改变,治疗师向家庭挑战及面质的干预方法,目的是改变导致家庭功能失调的互动模式。在治疗过程中主要有三种方法: ①模仿技术:指治疗师模仿家人的态度、风格、情绪表达的广度或者沟通的内容来加入和顺

家庭结构图

家庭结构图 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

社会工作中家庭评估的常用方法——家庭结构图 (1)家庭结构图的概念 家庭结构图是用图形方式来表示家庭的结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及家庭的 一些重要事件等, 它帮助社会工作者迅速、 形象地了解和掌握受助家庭成员的结构、 成员关系以及其他一些家庭情况。 (2)家庭结构图的功能: 1、分析案主生活的历史以及各种社会关系和重大历史事件 2、勾画家庭成员的社会心理特质 3、了解家庭的互动模式 4、与案主分享对家庭环境的认识 (3)家庭结构图的表示 口表示男性○表示女性 ——表示婚姻关系≠表示离婚关系 —/—表示分居关系………表示同居关系 (4)家庭结构图的绘制原则 ①长辈在上,晚辈在下; ②同辈关系中,年长的在左,年幼的在右; ③夫妻关系中,男的在左,女的在右。 注意:在家庭结构图中,可以用一些简单的符号来记录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如:出生、死亡、结婚、离婚、分居、毕业、参军、住院、搬家、工作变动、意外事故等,并在家庭结构图的下方记录这些信息的来源和日期。

家族谱(家系图)是以符号的形式对家庭结构、成员之间关系、患病历史的描述。是社区护士迅速把握家庭成员健康状况和家庭生活周期等资料的最好的工具,是家庭健康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系图绘制要求:一般包含三代人。长辈在上,晚辈在下;同辈中,长者在左,幼者在右;夫妻中,男在左,女在右。一般从家庭中首次就诊的病人这一代开始,向上下延伸。在代表每个人的符号旁边,可再标上成员的出生年月日、重大生活事件发生的时间、遗传病、慢性病等。 家系图所使用统一符号见图1.

结构式家庭治疗

结构式家庭治疗 尹平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精神卫生研究所 在20世纪50年代前后,心理治疗界发生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一些治疗师们把心理治疗的视角从个体自身,扩大到个体周围的环境,特别是家庭环境,于是被称为心理治疗领域中的第四势力,家庭治疗学派在战后的美国拉开了序幕。在随后到来的家庭治疗百家争鸣的时代里,结构式家庭治疗(structural family therapy)像是一匹异军突起的黑马,驰骋在众多家庭治疗流派的洪流之中。 结构式家庭治疗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是由萨尔瓦多.米纽钦(Salvador Minuchin)创建的。此流派以简洁和实用两大特点,在20世纪70—80年代称雄于整个家庭治疗界,成为家庭治疗学派中影响最深、应用最广泛的一个流派,同时也带动了家庭治疗的发展。家庭治疗在进入21世纪后,虽然后现代和整合式的家庭治疗是主流,但结构式家庭治疗,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在技术方面,通过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依然是家庭治疗界最具特点的主流学派之一。 第一节:发展历史与代表人物 同其它的家庭治疗流派一样,结构式家庭治疗起源于现实的需要以及新理论的影响。对结构式家庭治疗的产生起主要影响的方法论是系统论和控制论,同时还吸收借鉴了社会学中的结构功能理论和心理学中的依恋理论。当然这些理论也对整个家庭治疗的产生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结构式家庭治疗的创立和发展,与米纽钦极具个人魅力的人格,以及无与伦比的技术大师身份有着密切的关系,甚至有人怀疑结构式家庭治疗的流行是其流派特点所致,还是米纽钦的个人魅力所为。因此,介绍结构式家庭治疗的发展历史,还需从米纽钦的个人发展经历谈起。 米纽钦1921年出生于阿根廷的一个叫圣·萨瓦多的小镇,其中四分之一是犹太人。父母都是有着犹太人血统的俄罗斯移民,父亲经营一家杂货店。他从小生活在一个犹太人的大家族里,受犹太人生活方式的影响下长大成人。米纽钦是家中老大,有一个妹妹和弟弟。在米纽钦眼里,父亲是慈祥、公正但有距离感的人,母亲是一个始终陪伴着孩子并保护和约束他们的人。家规很严谨,父亲是家庭主要的经济来源,母亲则是主要的照顾者。父母亲分别统治不同的世界,他们的相处之道在于彼此互相需要和支持。 1940年,米纽钦离开家庭开始读医学院,大学第四年,因参加学生运动被捕入狱三个月。这段经历对他影响很大,使他开始注意制度的不公性,这也成为他日后工作的动力来源之一。大学毕业后,米纽钦在一家医院的儿科当一名住院医生,并修医学心理学的课程。 1948年,以色列建国后,米纽钦受社会目的的感召,从阿根廷远赴以色列自愿在军队当了18个月的军医。1950年,阿以战争结束后不久,他来到美国芝加哥学习儿童精神病学,打算以后回到以色列当一名儿童精神科医生。在此期间他得到了家庭治疗的先驱者之一纳森.阿克曼(Nathan Ackerman)的指导,阿克曼是一

结构家庭治疗—个案工作介入模式

结构家庭治疗模式 一、结构家庭治疗模式的起源和理论基础 结构家庭治疗模式是由美国著名的心理治疗大师萨提亚所建立的心理治疗方法,该介入模式的最大特点是着重提高个人的自尊、改善沟通及帮助人活得更“人性化”,而非只求消除“症状”,治疗的最终目标是个人达致“身心整合,内外一致”。其核心理论集中在人性论、自我价值观、人的需要、家庭规则以及沟通形式等主要内容之上。 (一)人性论 萨提亚对人性持一种乐观的态度,她认为人性是善良的,如果有适当的环境,人性的善良就会真正发挥出来。相反,如果得不到适当的环境,人性的善良就会受到阻碍,人也会因此产生无能和无奈的负面感觉。 (二)自我价值 萨提亚对人充满了人本主义的期待,她认为一个人的良好自我观念和自我评价对于个人以及家庭非常重要,良好的自我价值感能够带来良好的个人行为以及家庭健康,负面的自我价值观则会导致个人的自我贬低以及家庭发展的困难。个人的自我价值的构成因素主要包括对自己的看法、对他人的看法、对他人关于自己看法的反应以及根据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而做出的对自己进一步的看法。很显然,自我价值主要是一种主观评判,而且是后天可以培养的,萨提亚的目的是用来强调自我的本质重要性。

(三)人的需要 人是由身体、理智、情绪、精神和感觉等多重因素组成,人的快乐源自于这些因素的和谐组织。每个人都有生存、成长和亲密的愿望,满足这些愿望是人们的基本权利和需求,当人的这些需要顺利满足时就会产生一个良好的自我,相反,人的这些需要得不到满足,则容易产生自我评价的失落甚至偏差问题的滋生。 (四)问题本质 正因为非常强调人性的乐观以及自我价值的主观,所以,萨提亚认为,尽管我们一生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许多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并不可怕,因为,问题本身并不是问题,如何处理问题才是真正的问题。这是萨提亚非常著名的一个发现,本质上还是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意义。在此基础上,萨提亚认为,面对问题科学的处理方式应该具有如下四个特征:首先,对现实有一个正确的评估;其次,对自我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再次,充分调动自己的资源;最后,对问题有一个灵活性处理方式。 (五)家庭本质 萨提亚用系统的观点来看待家庭,她认为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构成了家庭,家庭构成了家庭成员非常重要的成长基础。家庭成员个人问题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和家庭系统有关,家庭系统大致可以分为开放与封闭两种,相对来说,开放家庭对于家庭成员个体以及家庭系统整体具有更多的积极影响 二、结构家庭治疗模式的主要内容

社会工作的家庭结构图绘制

社会工作中家庭评估的常用方法——家庭结构图1)家庭结构图的概念 家庭结构图是用图形方式来表示家庭的结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及家庭的一些重要事件等,它帮助社会工作者迅速、形象地了解和掌握受助家庭成员的结构、成员关系以及其他一些家庭情况。 (2)家庭结构图的功能: 1、分析案主生活的历史以及各种社会关系和重大历史事件 2、勾画家庭成员的社会心理特质 3、了解家庭的互动模式 4、与案主分享对家庭环境的认识 3)家庭结构图的表示 口表示男性O表示女性 --- 表示婚姻关系H表示离婚关系 —/—表示分居关系....... 表示同居关系 4)家庭结构图的绘制原则 ①长辈在上,晚辈在下; ②同辈关系中,年长的在左,年幼的在右; ③夫妻关系中,男的在左,女的在右。 注意:在家庭结构图中,可以用一些简单的符号来记录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如:出生、死亡、结婚、离婚、分居、毕业、参军、住院、搬家、工作变动、意外事故等,并在家庭结构图的下方记录这些信息的来源和日期。 家族谱(家系图)是以符号的形式对家庭结构、成员之间关系、患病历史的描述。是社区护士迅速把握家庭成员健康状况和家庭生活周期等资料的最好的工具,是家庭健康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系图绘制要求:一般包含三代人。长辈在上,晚辈在下;同辈中,长者在左,幼

者在右;夫妻中,男在左,女在右。一般从家庭中首次就诊的病人这一代开始,向上下延伸。在代表每个人的符号旁边,可再标上成员的出生年月日、重大生活事件发生的时间、遗传病、慢性病等。 家系图所使用统一符号见图1. 卡男性□女性? 年龄川以纣在方tu艷中.如去力權或闖中扌I烽小死「+娇姻关系 流产

结构派家庭治疗理论与方法(案例分析)

第三讲结构派家庭治疗理论与方法案例一:洗手的康康 十六岁,男,每天洗手三四十次,双手发白,皮肤浮肿。被诊断为强迫症。 急坏了父母。尤其是母亲,整个心都在儿子身上。 每次洗手必向母亲报告。母子之间的对话全围绕洗手或不洗手的话题。 太空人家庭 一家三口来到咨询室 4.主要内容 核心概念\结构\亚系统\界限 行为障碍的发展 僵硬界限-脱离\模糊界限-缠结 5.核心概念-结构 结构(structure):人际交往的循环模式,用来界定和稳定人际关系的形态。 家庭结构(family structure) 家庭的功能组织,它决定家庭成员怎样进行交互作用 等级结构(hierarchical structure) 家庭的功能组织,建立在清晰的代际界线基础之上,父母保持控制和权威的地位 家庭成员互动的组织模式 在家庭成员之间反复互动的过程中形成 常见的家庭互动方式 妻子罗嗦→丈夫逃避→妻子更罗嗦→丈夫更逃避…… 母亲严格,子女松散;母亲干净,子女邋遢;母亲紧张,孩子放松 一旦形成,反过来影响互动 互动模式→规则→强化结构 如何发现家庭的结构? 通过观察家庭成员的互动,结构才会凸现出来 不断变化:随家庭的发展,也需要形成新的结构 如,第一个孩子出生后 6.核心概念-亚系统 亚系统(subsystem) 靠辈分、性别或功能等划分而成的家庭中的一些小单元 由辈分、性别、兴趣或功能组成 夫妻亚系统: 亲子亚系统:父子亚系统、母子亚系统 兄弟姐妹亚系统 个体本身也是一个亚系统 家庭系统借由亚系统来分化与执行功能 保证亚系统的相对独立性 孩子的需求常常让父母忘记了夫妻亚系统 亚系统的功能 保证个体自我分化,练习不同层次的人际技巧 每一个人隶属于不同的亚系统 有不同的角色\学习不同的技能\拥有不同的权力 7.核心概念-界线 界线(boundary)

结构式家庭治疗案例报告

结构式家庭治疗案例报告 一、案例概况 陆某某,女,生于2000年12月18日,现住在广西省柳州市鱼峰区双龙苑,就读于环龙小学四年级一班,性格内向。 该学生的父母都是非本地的外来务工人员,从小就跟随父母居住生活在此,父亲时常在外打牌,不管家,家里的一切生活供给都是由母亲支付,生活拮据。父母经常吵架甚至打架,今年父母离婚,其现由母亲带养。 2010年10月20日早上来到学校后,该同学抱着一只小猫哭着来到办公室找班主任,原来是在来学校的路上拾得这只小猫,因见小猫生病被遗弃而伤心落泪,希望老师能帮她照顾治疗小猫。班主任对其进行了一番安慰后,将小猫送往了门卫室而了事。而该学生在接下来的整堂早读课中一直趴在课桌上哭泣,谈话中表示自己害怕会和小猫一样的下场(用“下场”这个词),等自己生病了,或者是不听话了,妈妈就不要她了。 二、病因分析 由于父母离异,该学生觉得自己被最亲的人抛弃,严重缺乏安全感,恰好 遇到一只流浪猫,产生了强烈的移情,导致情绪失控。 三、治疗方向 因为结构主义者认为家庭成员的症状是家庭结构不适应正在改变的环境或 者发展要求所产生维持的,所以他们认为如果家庭已重建自身从而让其成员自由 地、以非病理模式彼此联系,那他们就达到了治疗的目标。具体到这个案例治疗 目标就是:排除核心家庭之外的干扰,让夫妻两个达成共识,携手共同教育孩子, 让孩子能够快乐健康的成长。 1、介入和顺应治疗 从这个家庭进入治疗的开始就观察每一个人,并马上交流进而很快参与其 中,了解家庭成员处理问题和对待彼此的方式。体察每一个人的喜怒哀乐,洞察 问题所在,切中要害,注意细节,通过改变对话方式、行为方式,掌握这个家庭 处理问题的方式和彼此的沟通方式及评价,用适合这个家庭的办法去参入其中。

结构式家庭治疗-案例分享-Minuchin

患有胃绞痛的俄狄浦斯 这个奥地利家庭有三名成员,单亲目前和一个女儿,一个儿子。母亲四十多岁,穿着优雅,带着精致的头巾,身材娇小,脸上带着随和的问下哦。女儿Heidi,已婚,是一位迷人的浅黑肤色女人,是她母亲的年轻版本。Konrad是被指定的病人,16岁。K直接从他住了八个星期的医院来接受咨询会谈。K的问题始于三年前开始出现的持续性的腹痛。虽然看起来像一例简单的消化道疾病的兵力,但给他看病的全科医生却找不到导致K疼痛的任何器质性原因。K就去找了一名胃肠病学的专家寻求进一步的帮助,之后他住进了医院,在医院接受了多想评估和检查。检查结果同样无法为K的疼痛提供任何躯体的原因,症状却仍然持续存在。带着心身性疼痛这一个新的诊断,K找了许多专家寻求帮助。最后被介绍到心身疾病病房住院。K在医院住了8周,症状没有任何改善。 会谈从K 开始。 K:我在因特网上读到了有关介绍你的内容,印象非常深刻。 M:有关我的什么描述引起了你的兴趣? K:首先是照片,你的微笑非常和善友好。还有,当我读到你为贫民窟的贫穷家庭工作时,印象很深刻。我认为你在做一项很伟大的事业。我非常高兴见到你。 M:你是对我为穷人工作感兴趣吗?你是左派政治人士? K:是的。 M:那太好了。 这是一个治疗性会谈不同寻常的开始。K颠倒了游戏规则并且开始对我进行访谈。他以一个简单的开场白,打破了一声和病人之间的界限,创造了一种亲近、平等的气氛。他这样一种开始,实际上呈现出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所喜好的模式。不过,在那个时刻,我对此并不明了。 M(对母亲):你能告诉我你是怎么看待K的问题嘛? 母亲:他的问题刚开始时,并不是心里问题,而是胃的问题。开始的时候,我认为他的问题是某种隐匿的微生物或者细菌周期性的发作所导致的。我们在印度住了十年,我想他是染上了某种病。他在一些诊所进行了检查,其中有一个大夫说这是他头脑的问题。我想,是的,也许有这种可能性。 M:怎么看他的胃痛或者腹痛的问题是头脑的问题呢? 母亲:在一开始我并不这样认为,但随着症状的持续,我认为他的问题既可能是头脑的问题也是胃的问题。 M:K,当你觉得痛时,你会和谁说?和你的姐姐Heidi说吗?还是你的妈妈?你的父母早已分开了吗? K:对,我的妈妈说首先是以胃痛开始,然后转变为头脑里的疼痛。但我认为是与其他方面有关。我不知道该如何表达。我总是遇到烦恼……我从未高兴过。当我6岁第一次上学时,我没有任何朋友,我与众不同。我的同学爱捉弄他人,他们并不像我一样,将上学看的那么严肃。因为我没有任何朋友,所以我决定去顺应环境。我试图变得和周围每个人一样,所以放弃了我所有的原则和价值观。但是我不但没有交到朋友,反而变得更加另类,因为我对他们来说,有点让人难以捉摸。我不能肯定是否我的胃痛跟我的思想有关。但是我推想这两者之间一定有联系。因为一年半以来我所进行的所有这些躯体检查项目的结果都不能解释我的症状。

结构家庭治疗理论

浅析结构家庭治疗法在解决家庭结构问题中的应用 米纽秦的理论观点 米纽钦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清晰的治疗理念:(1)以家庭作为治疗的单位(2)相信个人的问题是家庭交往过程中的问题的反映(3)家庭功能的发挥不良是因为家庭的结构不合理,通过改变家庭的结构与组织,可以使家庭的功能得到发挥(4)不把个人行为问题作为治疗的焦点,而把改变家人的往方式作为治疗的手段与中心(5)治疗不采用直接的、单对单的谈话方式,而是多元化、多层次地介入到家庭成员的交往过程中(6)注重此时此地的现实情况,而不注家结构式家庭治疗理论与中国本土化 随着结构式家庭治疗理论的传播,近年来,结构家庭治疗已经被我国心理学者开始在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实际应用。在〈结构家庭治疗在中国的文化适应性及其本土化途径>一文中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的舒敏和饶夏溦结合中国家庭特点和国人人格特征来探讨结构家庭治疗在中国的文化适应性及其本土化途径。首先介绍了中国家庭的特点:家庭内成员相互依赖,倾向于将家庭看作是一个整体系统。另外,中国家庭在权力和界限方面的表现明显,再加之儒家文化对家庭成员的代际角色有明确界定和要国家庭总体上结构化程度都很高。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家庭与西方家庭的差异决定了结构家庭治疗无法完全适用于中国文化下的中国家庭。 中国的家庭结构

第一,中国家庭经历了从直系家庭、联合家庭向一父一母一子家式的转变。家庭中的个体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家庭成情绪、情感都得以释放,家庭冲突也随之呈现出来。第二,中国家庭内的手足次系统存在特殊之处。一方面,中国传统中“重男轻女”的思想已为沉疴,对手足次系统功能的发挥造成障碍;另一方面,在实施“计划生育”后,一父一母一子的模式占据家庭结构的主体,次系统的丧失可能会导致父母过于溺爱孩子或过度干涉孩子的成长都会为家庭冲突的爆发埋下隐患。第三,中国人“尊重隐私”的意识比较薄弱,尤其是在家庭内部。无论是夫妻双方,还是父母与孩间,倘若一方过多干预对方的事情,剥夺了对方独立的个人空间,遭遇家庭冲突的“责难”。第四,在中国家庭,父母与子女同住的现象十分普遍。父母与子女生活习惯的差异、对孩子教养理念的不合等都会引发家庭冲突。其次对于公众的人格特征进行了分析:公众普遍具有从众性强、易受暗示、习惯服从权威等性格特点。而社会是一个非常重视面子的社会。当个体心理上存在痛苦时,他们往往不会主动向治疗机构寻求心理援助。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家庭在冲突发生和寻求帮助的过程中还存在“双重束缚”的现象。传统上,国人一向重视家庭的尊严,对家庭成员的生老病死和发展前途都极为关注。 再次通过对中国家庭的特点和公众的人格特征的分析,探讨了结构家庭治疗的本土化的问题,提出了以下观点:第一,运用疗法的过程中须做到在遵循“恢复家庭整体功能”原则的同时关注家庭成员个人的情绪,避免类似于“活现”家庭互动模式的治疗环节给某些成员

联合家庭治疗与结构式家庭治疗的比较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f12038699.html, 联合家庭治疗与结构式家庭治疗的比较研究作者:郭靓雯 来源:《成才之路》2015年第24期 摘要:家庭治疗领域流派众多,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家庭治疗模式是联合家庭治疗与结构 式家庭治疗。文章从多个方面(包括理论基础、基本观念、突出特点、治疗过程、治疗目标、治疗师的角色)对两种模式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联合家庭治疗;结构式家庭治疗;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24-0094-01 家庭治疗是以家庭为对象实施的团体心理治疗模式,其目标是协助家庭消除异常、病态情况,以执行健康的家庭功能。 一、理论基础、基本观念和突出特点的比较 1. 联合家庭治疗的理论基础、基本理念和突出特点 (1)理论基础。联合家庭治疗是由被誉为“家庭治疗的哥伦布”维琴尼亚·萨提亚20世纪50年代创立的,又称为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属于经验式/人本家庭治疗流派,是以系统论、人本主义和积极存在主义为理论基础,是一套以整个家庭系统为治疗对象,由内而外帮助治疗主体提高自我价值感、改善沟通方式的人本主义心理治疗模式。 (2)基本理念。萨提亚家庭治疗提出了等级模式和成长模式两种相对立的世界观、人性观。在由父亲、母亲和孩子所组成的基本三角关系中,萨提亚积极提倡以下三个方面:1)提倡高自尊的成长模式。2)提倡表里一致型沟通方式,不提倡不良的沟通方式,即忽视“自我”的讨好型、忽视“他人”的指责型、忽视“自我”和“他人”的超理智型,以及忽视“自我”“他人”和“情境”的打岔型,问题来源于家庭成员间不良的沟通方式。3)提倡由内而外的治疗过程。 (3)突出特点。联合家庭治疗是一套以成长为取向的治疗模式,最大的特点是在家庭关系背景下着重提高个人的自尊、改善家庭成员间的沟通、帮助个体活得更“人性化”,而非只求消除“症状”,治疗的最终目标是使个人达到“身心整合,内外一致”,使家庭达到和谐与幸福 2. 结构式家庭治疗的理论基础、基本理念和突出特点 (1)理论基础。结构式家庭治疗是由美国的米纽钦及其同事在20世纪60年代创立的,属于结构式家庭治疗流派,是以系统控制论、建构主义等理论为基础。是以家庭为治疗对象,通过对标签病人进行观察,扰动家庭的固有结构、情感等级、行为模式来帮助家庭扩大沟通、建立有效的互动方式、降低内部张力、促进家庭功能的完善。

家庭疗法之结构式家庭治疗

家庭疗法之结构式家庭治疗 一、结构式治疗的产生 结构式家庭治疗是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的米纽庆(Minuchin)创立的。米纽庆1921年生于阿根廷,后来到美国发展,因撰写《贫民窟的家庭》而声名鹊起,于1965年成为费城儿童诊所的主任。在著作《贫民窟的家庭》一书中,他揭示出家庭重构和以及成员间的有效层级形式的需要,奠定了家庭结构理论的基础。随后米纽庆分别在1974年出版《家庭与家庭治疗》,1978年出版《心理生理疾病家庭》,1981年出版《家庭治疗技巧》,在这三本书中他详细介绍了结构家庭治疗的理论、技巧和方法,标志着结构式家庭治疗的形成。 二、结构式治疗的理论基础 1.交互决定理论 结构式家庭治疗理论基于因果的互动增强原理,也即交互决定论。结构式家庭治疗改变的是结构、是过程而不是去找出最初犯错的人,至少个人已经不是重点。米纽庆把病症行为看作家庭对压力的反应以及不能适应正在变化的情境的结果,进而他认为所有家庭成员具有均等的病症性,而不是家庭努力将问题定在某一位家庭成员上。以交互决定论的视域来看,家庭内的行为模式并非线性因果关系,而是循环决定关系,这种强调环状而非线性的心理治疗模式的思想和观点在控制论中也有体现。 2.建构主义理论 个人建构理论认为,人们通过各自对环境的独特建构来感知世界,诠释和组织事件以及对未来作出预测,在此基础上做出行动。心理治疗就是修正旧建构发展新建构的过程,对个人意义,人际意义等进行多角度的意见交换和协商。家庭重构就是建构主义在该领域应用的很好例证,对待同一种行为,改变家庭成员对它的定性,会促使家庭成员的认知、信念、情绪、行为及互动方式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家庭治疗的对象既包括个人,也包括家庭内部的次系统以及微妙的互动,家庭根据自己所经历或体验到的事件发展着自己的信念,这些建构又反过来组织他们的经验,去影响下一步的行动。米纽庆曾指责个人建构主义忽略社会的情境和作用,于是,社会建构主义从建构主义中很快的衍生出来,就像家庭治疗从个人治疗中衍生出来一样。社会建构主义指出个人的建构和诠释是被所处的社会情境塑造的,所以社会建构主义更关注社会诠释,以及语言和文化对家庭的影响。 3.其他理论 系统论、控制论、结构功能理论以及依恋理论也在不同程度上对结构式家庭治疗起到重要的理论支撑作用。 三、结构式治疗的理论建构和基本技术 1.理论假设 结构式家庭治疗法的基本理论假设是:家庭有其内在的组织或者结构,通过有界限的子系统之内和之间的互相作用,产生稳定的维持和调节;个人的问题和症状的产生或者维持是家庭结构的缺失和不良、家庭功能失调导致的;对个人的问题和症状的解释要在家庭交互作用的模式和背景中寻找;解决个人的问题和症状,必须通过改变界限和重塑子系统来改变家庭结构和互动模式,而问题的解决只是整体家庭结构改变目标的副产品而已。 2.核心概念和理论观点

第八章家庭治疗模式本章的基本内容家庭治疗是个案工作的一个重要

第八章家庭治疗模式 本章的基本内容:家庭治疗是个案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本章中主要介绍两个在西方与国内影响较大的家庭治疗模式与结构家庭治疗模式,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家庭治疗模式的一般特点以及这两个治疗模式的理论假设、治疗技巧与特点。 重点:家庭治疗模式的假设、基本方法与技巧 第一节结构家庭治疗法 一、理论背景 20世纪60年代初米纽秦创立结构家庭治疗法。结构家庭治疗法假设个人问题与家庭的动力、组织有着密切的关系,他特别重视家庭结构的影响,认为个体的问题症状都是家庭结构缺陷造成的副产品,必须在家庭结构发生良性改变之后,个体的问题才能减轻或者消除。 二、基本概念与假设 (一)家庭系统 社会学家认为,家庭是个系统,由家庭成员构成。在家庭这个系统中,每个家庭成员都有其特定的角色与功能,他们相互依赖、相互影响,每个家庭成员的变化都会影响到家庭,而家庭的变化也会对每个家庭造成相应的影响。 1、从整体上把握家庭结构,注重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过程,因为根据系统论的思想,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而对于家庭而言,家庭也不是每个家庭成员的相加。 作为整体的家庭,它具有单个家庭成员不具备的性质和家庭结构,这个结构反应的是家庭成员的交往关系,只有通过观察家庭成员之间的具体交往过程,才能从整体上把握家庭的结构。 2、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不是单线的。在家庭系统中,每个成员之间都是相互影响的,系统内任何一个成员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系统整体,最终并影响到每个成员。 3、注重家庭成员之间当前的交往方式,家庭作为一个开放伙伴开放的系统,系统处于一个经常变化的过程中,因此,应注意家庭成员间的当前交往方式,而不必追溯其过去的交往方式。 (二)家庭结构

结构家庭治疗模式

结构家庭治疗模式 家庭治疗的兴起是社会工作发展中的一个重要事件,它将案主的问题分析视野扩大到了家庭之 中,迄今为止,家庭治疗仍处在不停的探索发展过程中,由此所引发的社会工作治疗方法的变革 依然尚未完全展露。目前为止,比较重要的家庭治疗模式主要有两种:联合家庭治疗和结构家庭 治疗。 结构家庭治疗模式是由美国的米纽钦与他的同事在20世纪60年代所创立的,结构家庭治疗 模式并不直接解决个人行为问题,而是致力于改变案主家庭的交往方式,因为,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认为,个人的问题只是表象,家庭的问题才是导致案主个人问题的真正原因,因此,结构家 庭治疗模式主张通过多元化、多层次的家庭介人,解决家庭的问题,最终解决案主个人的问题。 结构家庭治疗模式在理论上受到了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思想的深刻影响。这在结构家庭治疗模式的名称以及基本理论概述中都表现得非常明显。 一结构家庭治疗模式的主要内昏。以及家庭生命周期等 1. 家庭系统结构 家庭治疗模式认为,家庭是一个系统,家庭成员是构成家庭这个系统的基本元素,在家庭的 构成中,家庭是一个整体,家庭尽管是由不同的家庭成员构成,但是,家庭的功能却并非单个家 庭成员功能的简单相加,家庭作为整体重新生成了全新的结构和功能。 构成家庭的每个成员彼此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赖,并共同隶属于家庭,家庭的变化直接影 响到每个家庭成员,反过来,家庭成员的变化也会对家庭本身产生改变作用。 家庭系统要求我们用整体的眼光来看待家庭,家庭系统之下同样可能会进一步产生出家庭次 系统,如父母次系统、亲子次系统等。 2. 家庭结构 家庭结构是家庭整体的基本保障,家庭结构是家庭成员实际交往过程中的产物,家庭结构是 固化的家庭关系。结构家庭治疗模式在表述家庭结构时主要采用了次系统。边界、角色、责任分 工、权力架构等重要概念来说明。 次系统主要指的是家庭这个整体系统之下的二级、三级子系统。一个次系统一般包括两个或 两个以上的家庭成员,次系统的出现表明了家庭系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边界是结构功能主义的一个关键词,结构家庭治疗模式主要用来指家庭系统彼此之间的范畴, 同时也用来表示家庭内部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边界本身的清晰与模糊上家庭关系的矛盾与和 谐有着直接的关系。

结构式家庭治疗的理论技术与应用评析

齐齐哈尔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结构式家庭治疗的理论技术及其应用评析 学院教育与传媒学院 专业班级心理 072班 学生姓名齐长玉 指导教师董周法 成绩 年月日

摘要 与个体治疗相比,家庭治疗作为一种新的诠释人类行为的理论框架,代表了一种新的心理治疗模式。结构式家庭治疗认为,家庭问题根植于内隐而稳固的家庭结构,个人的症状必须在家庭的互动模式中才能充分理解,也必须靠治疗师参与到家庭中去,改变家庭的组织与结构才能消除其症状。它提出的家庭结构、次级系统、界限、整体性、联盟和个人自主性等概念己经成为家庭治疗常用概念的一部分,一些常用技术,如加入、改变空间、建立界限、家庭重构等也已经成为整个家庭治疗领域的常用技术。 本文从结构式家庭治疗的产生出发,并较详尽地阐述了其产生、其基本理论、其治疗技术。并以结构式家庭治疗在实际运用中的实用性和局限性为触发点,对结构式家庭治疗的实际运用做了较全面的分析。 关键字:结构式家庭治疗;理论技术;实用性;局限性

Abstract Currently, countries in the world have entered the ranks of aging society, growing aging population. China is a populous country, the elderly population highest in the world list, to the whole society with unprecedented challenges. With the advance of population aging, how to achieve healthy aging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the 21st century, the content of aged care. The concept of health is not limited to physical health, including mental health. Loneliness takes one kind of important psychological feeling, the situation in the elderly proportion of poor tone increasing, seriously affecting the health of the elderly.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old psychological alone the analysis of the causes and find out the problem,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to maintaining the old mental health the first step, so as to improve the life quality, achieve positive healthy aging. Key words: aging,;lonely ;elderly ;mental ;health

结构家庭治疗模式案例

结构家庭治疗模式案例 一、案主相关资料 案主:小浩(化名),男,19岁,无业青年,家住洪山区金鹤园小区。 小浩性格比较急躁,经常发脾气,一旦言语不和,甚至会出手打家里人,现在小浩的妈妈和奶奶都对他怀有畏惧心理。 小浩的父母在他读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就离异了。小浩被判给母亲,现在跟妈妈、奶奶住在一起。母亲没有什么文化,找不到好工作,为了支撑这个家,整天奔波,放松了对儿子的管教。即使这样依然收入不多,每月仅700元左右的收入。奶奶没有收入,因为只有一个孙子,便对案主非常溺爱。案主的爸爸已经再婚,案主和爸爸之间本来接触就不多,后来因为案主擅自辞掉了一份继母介绍的工作,至此以后双方就没有任何来往了。 二、案主主要问题 案主认为:现在我年纪还轻,还没玩够。她(妈妈)从小就不管我的,一管我就打击我,说我这个不行那个不行。以前我高中辍学之后,想过再去读书的,但是她说我肯定读不进,我就放弃了。她既然生了我,就有义务养我。待在家里我觉得压抑,连个房间都没有,所以我就常常出去上网。如果她就给我买电脑,我就不出去上网了,她肯定有钱的,就是不肯给我买。我不去我爸那里的,当他死了。 母亲认为:他(儿子)是我唯一的希望,我也不知道他怎么就变成这个样子。现在根本不愿上班,整天整天去上网,每天问我或者他奶奶要钱,不给就打骂,我也怕了。我哪有钱给他买电脑啊!他没得救了,我也不想管他了,管也管不了,随他去了。他爸自己赚大钱,从来就不管我们。 奶奶认为:他(孙子)成天在家乱发脾气、要钱、砸东西、甚至动手打家里人,我年纪大了,再也承受不了了。 案主的主要问题:不思上进,沉迷网络;有家庭暴力倾向,家庭关系紧张;心理有些偏执。 三、案主问题预估 案主的这些问题当然的和他本身的认知不正确有关,同时却也和案主的家庭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运用“结构式家庭治疗法”的相关理论对案主的目前的家庭结构做了一个分析,可以发现小浩长期处在一个不良的,甚至是病态的家庭结构中。 首先是角色的错位。案主的家庭少了一个男人,导致父亲角色的缺失。从而母亲承担了部分父亲的角色,成为这个家庭的依靠;案主也承担了部分父亲的角色,成为了母亲的依靠。最终导致这个家庭中的角色的错位。母亲因为承担了一部分父亲的角色,养家糊口分散了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