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水资源的承载能力与合理配置(一)

浅谈水资源的承载能力与合理配置(一)

浅谈水资源的承载能力与合理配置(一)
浅谈水资源的承载能力与合理配置(一)

浅谈水资源的承载能力与合理配置(一)

摘要:水资源承载能力与合理配置是水资源科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也是水资源管理的重要理论基础,本文从水资源承载能力,水资源合理配置,水资源承载能力与合理配置的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探讨。

关键词:水资源承载能力合理配置

水资源科学是研究水资源的形成、运动、分布和演变规律以及揭示水资源供给与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应用这些规律和关系解决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对水资源在数量和质量上需求的科学。其核心是研究和解决水资源的稀缺性问题。规律问题属于基础理论研究的范畴,关系问题属于应用理论研究的范畴。水资源承载能力和合理配置是应用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水资源承载能力

承载能力是力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表示一个承载体能够在不遭受破坏的前提下可以承受的最大外力或荷载。这里有两点需要特别说明,第一是所承受的力来自于承载体以外,第二是承载体本身不遭受破坏。目前,在许多科学领域广泛运用承载能力的观念,其目的是为了追求可持续性。例如,在生态学中,对环境承载能力的定义是某个特定的环境在没有不良后果的情况下可以供养的最大数目的个体或居住者。在土地资源科学中,对土地承载能力的定义是在保证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物质生活水平下,一个国家或地区土地资源所能够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水资源承载能力也应当符合上述两个概念。问题是外力是什么?从逻辑上讲,既可以是人口总量,生物总量,也可以是经济总量,但绝对不是水资源可利用量本身。水资源不遭受破坏与可持续利用在概念上是等同的。因此,水资源承载能力可以定义为: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提下,某个国家或区域的水资源可以持续支撑的人口总量(生物总量)和/或经济总量。水资源承载能力是水资源可利用量与人均年综合用水量的比值。要分析计算水资源承载能力,需要先确定水资源可利用量和人均年综合用水量。

水资源可利用量是指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提下,考虑技术上的可行性、经济上的合理性以及生态环境的可承受性,通过工程措施可以获取并利用的一次性水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开发利用水资源的手段和措施会不断改进或更新,水资源可利用量也会发生变化,所以只能根据可能预计的未来某个水平年的技术经济条件进行估算。分析计算水资源可利用量的过程相对比较复杂,因为它是供应用水户消耗和亏损的一次性水量指标,不包括上游区与下游区之间、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重复的用水量。关于水资源可利用量的计算准备另文叙述。

人均年综合用水可以建立人口总量和经济总量与水资源之间的定量关系。我国现行的人均年综合用水量包括了生活用水、生产用水和部分城市生态用水,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一个地区或区域经济社会的用水水平。事实上,人均年综合用水量就是一个地区或区域经济社会的总用水量与其人口(不包括流动人口)的比值。

水资源承载能力以水资源为出发点,探求与经济或生物总量之间的关系。

在分析水资源承载能力时,以下四点需要注意:

1.重复计算问题

在分析水分循环的过程中,存在地表水与地下水的重复计算问题。这一点已经为人们所认识。在分析用水过程中,通常也存在重复统计问题。例如上游用水后的退水(也称为回归水)被下游用水户再次使用,城市的退水常常被农业和生态利用,不论水质是否符合标准,而这一点并不为人们所认识。由于存在大量的重复统计,容易造成水资源供需分析的失真,也会使政府宏观决策失灵。正确的做法是“毛对毛、净对净”,即在分析供水量时采用毛定额,在分析用水量时也应当采用毛定额;反之亦然。比较科学的是应当尽量采用“净对净”的方法,用

耗水量进行分析。

2.水资源核算问题

水资源核算问题的核心是对一个地区或区域水资源收入和支出项进行系统分析,以便得出完整的、符合实际的结论。当前,有一种倾向,在分析某个地区或区域的缺水现状时,不是完整地分析水资源的收入项和支出项,而是重支出项而忽视收入项。例如,在分析北方黄淮海平原缺水现状时,根本不分析或者考虑水资源的严重亏损,视20多年地下水严重超采已经累计达到900多亿m3和由此产生的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事实而不见,仅仅根据近几年或1980年以来用水资料(支出项)的分析,片面地推断“即将进入零增长阶段”的错误结论,更有甚者武断判定“已经进入零增长阶段”,并由此推断出“不缺水”的结论。正确的做法应当是既分析支出项,又分析收入项;既考虑生活与生产用水,又重视生态用水。

3.用水定额问题

这个概念本来是很清楚的,即单位时间内单位产品、单位农作物面积或人均生活所用的水量。这里再次提及用水定额问题是想特别指出,目前我国确定用水定额的基本方法是统计法,没有采用国际惯用的需求法。因此,统计分析范围的大小,对用水定额的影响很大。根据一些研究或规划成果分析,统计范围越大,用水定额越小;反之亦然。其主要原因是统计范围越大,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程度也就越高,所反映的用水定额也就相对较小。因此,从流域范围分析的用水定额一般都低于在流域内某个地区、区域或城市分析得出的用水定额。

4.规程规范问题

水资源供需分析方法缺少必要的规程规范,经常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情况。当前,对水资源供需分析的成果出现严重分歧,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统一的规程规范,甲用趋势法,乙用定额法,丙用人口法,各有各的道理,又各有各的缺陷。当然,多一份成果,多一份论据,自然很好,问题是缺少一个判断依据,以至于长期争论不休,影响政府决策。

水资源合理配置基本概念(doc 18页)

水资源合理配置基本概念(doc 18页)

水资源合理配置浅析 摘要:水资源合理配置浅析。 关键词:水资源合理配置 一、水资源合理配置基本概念 1.基本概念 水资源合理配置可以定义为:在一个特定流域或区域内,以有效、公平和可持续的原则,对有限的、不同形式的水资源,通过工程与非工程措施在各用水户之间进行的科学分配。 实际上,水资源合理配置从广义的概念上讲就是研究如何利用好水资源,包括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与管理。在中国,特别是华北和西北地区。实施水资源合理配置具有更大的紧迫性。其主要原因:一是水资源的天然时空分布与生产力布局不相适应,二是在地区间和各用水部门间存在着很大的用水竞争性,三是近年来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已经导致产生许多生态环境问题。 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是由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组成的综合体系实现的。其基本功能涵盖两个方面:在需求方面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建设节水型社会并调整生产力布局,抑制需水增长势头,以适应较为不利的水资源条件;在供给方面则协调各项竞争性用水,加强管理,并通过工程措施改变水

来社会对水资源利用的权利。因而,水资源合理配置体系不仅应适合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求,还应尽可能地满足人类所依赖的生态环境对水资源的需求,以及未来社会对水资源的基本需求。 水资源系统与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具有如 图1所示的密切关系。其中一个系统的变化 将会同时影响另外两个系统朝正负两个方 向产生相应的变化。生态系统对人类社会不 仅提供生活生产材料(a),而且具有气候调 节(b)、水土保持(c)、环境美观(d)、旅游 娱乐(e)等功能;人类社会对生态系统也具 有很大的作用力.林业、渔业等生物资源掠 夺性开发利用(f)对生态系统的天然平衡会 造成破坏。生态系统依赖于水资源,水源的枯竭会导致植被退化(g)、土地荒漠化(h)、动植物大量消亡(i)等严重生态事件,而水质的退化(j)也会造成水资源使用功能的下降,造成对植被、鱼类等生态系统主体的严重损害。生态系统对水资源系统也具有重要的调节、涵养以及水质净化(k)等功能。生图1 人—水—生态三系统的相 互作用

水资源承载力特征及其评价方法

水资源承载力特征及其评价方法 [摘要] 水资源在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合理的评价水资源是引导产业发展的前提,本文介绍了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的基本方法;并阐述了水资源承载力的基本特征,为合理评价利用水资源做了铺垫。 [关键词水资源承载力,水资源评价,水资源承载力特征 [abstract] the water resources in social development and people’s production and life is indispensable. The reasonable evalu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s the premise of the guide industry developmen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basic method of evalu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 And explains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ater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 for reasonable evalu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do twisted. [key words water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 of water resources evaluation, water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 characteristics 1.引言 水资源承载力是指在可预见的技术、经济和社会生产条件下,水资源可供给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和生态环境保护等用水的能力。水资源承载力分析的目的是为了揭示水资源与区域经济和人口之间的关系,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确保区域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区域水资源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的主要手段区域水工程出发,针对目前水工程建设、投产运行对区域社会经济效益产生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带给区域生态环境一定的压力,研究了区域水工程建设对区域水资源人口和“社会经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分析计算了区域不同时期水工程影响下的水资源现状承载力和极限承载力以及各个时期区域人口经济的最大支撑规模。 2.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方法简介 目前,国内外对水资源承载力评价采用的方法主要有三大类:经验估算法、综合指标法和复杂系统分析法,而且后面两种更为常见。 1)经验估算法。经验估算法是指操作主体应用专门知识和丰富的经验,据此提出一个近似的数字,它虽然可以满足决策者概念上的感性认识,但从估算精度来看,显然不能满足要求。经验估算法主要包括背景分析法、经验公式法和趋势预测法。

深入研究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的有效策略

深入研究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的有效策略深入研究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的有效策略本文关键词:水资源,策略,配置,研究深入研究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的有效策略本文简介:摘要:立足于水资源合理配置这一中心话题,结合各地区水资源的开发及保护现状,深入探索能够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的有效策略。关键词:水资源;节水型社会;水资源信息系统;随着我国 __水平的稳步提高,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消耗的水量与日俱增,部分地区逐渐出现了水资源严重匮乏的现象,导致社会公众开深入研究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的有效策略本文内容:摘要:立足于水资源合理配置这一中心话题,结合各地区水资源的开发及保护现状,深入探索能够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水资源;节水型社会;水资源信息系统; 随着我国 __水平的稳步提高,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消耗的水量与日俱增,部分地区逐渐出现了水资源严重匮乏的现象,导致社会公众开始对水资源能否实现可持续供给产生了恐慌心理。作为能够促进社会战略发展的经济性资源,水资源的供给情况直接关乎着国

计民生,因此当前亟待采取多管齐下的措施,进一步提高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水平,最大限度体现出我国境内现有水资源的综合效益。 1、优化健全水资源管理机制 只有不断优化健全水资源管理机制,才能有效提高全社会范围内节? 加盟幕繁R馐叮? 真正将科学发展观作为配置水资源的重 要指导思想。在优化健全水资源管理机制的时候,首先应当着手建立水资源利用的市场机制,不断推进水权、水价以及用水市场的改革进度,逐渐构建符合当地生产生活用水实际情况的水价形成机制,进一步规范该地区的用水市场。同时,各地区水资源的相关管理部门,还应当尽早明确初始用水权的情况,逐步构建水权交易市场,强化有关部门对于水资源的调控管理,以便通过经济手段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科学转让,体现水资源配置到该地区的社会效益。其次,各地区相关部门还要积极构建多样化的水利投资体系,向社会范围内广泛征集资金,对于合理的水利投资项目可以选择发行水利债券的方式,打造水利资源投资利用的新渠道[1].

某市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报告

某市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报告 各县区水利局: 为贯彻落实《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建立全国水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工作的通知》(办资源(XX)57号),根据省水利厅要求,我局组织编制了《XX市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报告》,现印发给你们,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建立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工作。建立水资源承截能力监测预警机制是党中央、国务院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大任务,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的重要内容,开展水资源承载能力是探索建立水资源预警机制预的重要基础,也是落实国家、省资源环境能力监测预警机制的一项重要内容,各县区要高度重视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工作,在现有评价成果的基础上,认真落实县域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工作。 二、严格水资源管控,制定和落实超载区域综合整治措施。各县区要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成果,严格落实水资源开发利用上线,严格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控制,大力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积极推进节水减排,因地制宜地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水资源;积极利用当地地表水,外调水和非常规水源,替代地下水,认真开展超采区综合治理;对水功能

区纳污控制指标和水环境承载能力超截的水功能区和地区,要分析超载成因,制定和落实限制性措施,维护河湖健康,保障区域内水资源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各超载有关县区治理方案于2018 年5月底前上报市水利局。 三、积极研究和建立水资源预警机制工作。开展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是严格水资源管理的基础,建立水资源承载能力动态监测预警机制,是强化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的目标与任务。各县区要按照建立水资源承载能力预警的统一要求,加快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完善水资源监测体系,建设水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平台制定监测预警措施,力争2018年初步建立县级水资源承载能力动态监测预警机制,定期发布监测预警报告,对水资源承载负荷超过或接近承载能力的地区,实行预警提醒和限制性措施,构建政策引导机制和空间开发风险防控机制,促进水资源与人口经济均衡协调发展

水资源合理配置差不多概念

水资源合理配置浅析 摘要:水资源合理配置浅析。 关键词:水资源合理配置 一、水资源合理配置差不多概念 1.差不多概念 水资源合理配置能够定义为:在一个特定流域或区域内,以有效、公平和可持续的原则,对有限的、不同形式的水资源,通过工程与非工程措施在各用水户之间进行的科学分配。 实际上,水资源合理配置从广义的概念上讲确实是研究如何利用好水资源,包括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爱护与治理。在中国,特不是华北和西北地区。实施水资源合理配置具有更大的紧迫性。其要紧缘故:一是水资源的天然时空分布与生产力布局不相适应,二是在地区间和各用水部门间存在着专门大的用水竞争性,三是近年来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差不多导致产生许多生态环境问题。 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是由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组成的综合体系实

现的。其差不多功能涵盖两个方面:在需求方面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建设节水型社会并调整生产力布局,抑制需水增长势头,以适应较为不利的水资源条件;在供给方面则协调各项竞争性用水,加强治理,并通过工程措施改变水资源的天然时空分布来适应生产力布局。两个方面相辅相成,以促进区域的可持续进展。 合理配置中的合理是反映在水资源分配中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各类用水竞争、上下游左右岸协调、不同水利工程投资关系、经济与生态环境用水效益、当代社会与以后社会用水、各种水源相互转化等一系列复杂关系中相对公平的、可同意的水资源分配方案。合理配置是人们在对稀缺资源进行分配时的目标和愿望。一般而言,合理配置的结果对某一个体的效益或利益并不是最高最好的,但对整个资源分配体系来讲,其总体效益或利益是最高最好的。而优化配置则是人们在查找合理配置方案中所利用的方法和手段。 2.水资源体系与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的关系

水资源承载力简述及研究方法

水资源承载力简述及研究方法

一、水资源承载能力国外研究进展 1.1国外研究进展 水资源承载力国外研究进展国际上,关于水资源承载力的单项研究成果相对较少,一般将其纳入资源承载力、区域规划以及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研究之中,并且偏重水资源管理的经济手段与政策措施研究。进入新世纪以来,水资源问题进一步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对水资源安全以及与其相关的各种冲突给予了深刻的分析和前所未有的关注。 URS 公司(1998)受到美国陆军工程兵团以及佛罗里达州社会事务局的委托,研究了弗罗达Keys 流域的承载力水平,在此次研究中,URS公司认为承载力的定义是:以不造成人工资源和自然的破坏为前提,该地区能够承载的最大发展能力。不对采用了一个由社会经济、财政、基础设施、水等分析要素与图形用户界面组成的承载力分析模型,并用此模型对Keys 流域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系统进行了整体的模拟和评价,最终确定了各分析要素承受各类人类活动影响的能力。 英国科学家斯莱瑟教授(1998)提出了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全新的定量分析方法——提高承载力的策略模型(ECCO 模型),斯莱瑟教授将资源、环境、人口和发展之间联系起来综合考虑,运用了系统动力学,研究了在不同发展阶段,人口数量与承载力之间的在联系。 Gleick(1999)等学者则认为现代社会的一系列危机都是由于对水资源不合理利用导致的,例如越来越多的物种濒临或已经灭绝、土地沙漠化等。Gleick 希望能找到一种新的方法,可以长期、合理的配置水资源。为此他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七个标准。 Harris(1999)等学者对水资源研究的侧重点放到了农业方面,将农业用水的承载力作为区域发展能力的发展指标之一。他认为对数增长是当代农业增长的模式,且该模式受到可利用的水资源量的影响,关系着农业能否可持续发展。 Rijiberman(2000)对城市水资源结构和管理进行了研究,认为评估城市水资源系统是否可持续发展大致分为四个方法:生态、资源承载力、社会、经济。该研究选取了承载力这种评价方式来衡量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能力,并得出结论认

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方法分析

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方法分析 文章在阐述水资源承载力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水资源承载力的基本概念进行了说明,并从社会经济、水资源利用、生态环境这一符合型系统出发,分析了在水资源承载力的计算中节水措施发挥的重要作用,对几个创新性、高效率的水资源承载力计算方式进行了阐述。 标签:水资源承载力;基本内涵;研究措施 1 水资源承载力的基本内涵 水资源承载力是承载力在水资源领域中的具体应用,从物理学角度来看,承载力是指物体在不受到外界破坏的基础上,所能够承受的最大压力。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资源环境问题的严重,承载力这一概念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是国外针对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有限,通常情况下,都是将研究局限在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中,而国内关于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基本内涵、评价指标中。 就目前来看,水资源承载力这一概念并没有得到统一,国内的学者面对这一问题,也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从整体上来看,可以将水资源承载力的基本概念简单的分为三大类,第一:将水资源承载力定义为水资源能够承受的最大支撑力;第二,将水资源承载力定义为水资源补给的最大规模;第三,将水资源承载力定义为水资源可开发的最大容量;这三种观点各有利弊。它们虽然从三个不同的角度的处罚,但是从内部联系来看还是有一定联系的,“最大支撑力”更加适合评价水资源目前或者在不久的将来社会、经济发展规模的支撑程度和承受能力,而不能精确的反应出可承受的最大范围;而“最大规模”能够满足这一要求;“最大开发容量”能够间接反应出最大的发展规模。 水资源承载力分析必须要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实现水资源的科学利用和高效循环,为生态环境留有充足的水资源,维持大自然的生机和活力,剩下的一部分才用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综上所述,水资源承载力就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在满足社会生态发展基本需要的前提下,使水资源系统保持合理规模,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2 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措施 国内外学者在对水资源承载力进行了长时间的分析研究后,开始形成全新的研究思路,并形成了全新的研究成果。促使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方措施开始发生大幅度转变,由之前单一的、静态分析模式转变成了多样的、动态分析模式。就目前来看,流行于界内的研究措施还是有很多种,极具代表性的研究措施在此进行重点阐述,主要包括多目标分析法、系统动力学法和综合评价法、常规趋势法等。

水资源合理配置诠释

水资源合理配臵诠释 王士武、陈雪、郑世宗 (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水资源水环境所,杭州,310020) 摘要:从水资源合理配臵的定义出发,全面分析了水资源合理配臵的范围、原则、机制、手段、途径和模式。 关键词:水资源合理配臵原则机制手段途径模式 1、水资源合理配臵的界定 配臵是指配备、安排[1]、[2]。资源配臵是指生产性资产在不同用途之间的分配;资源分配之所以成为问题,一方面是由于社会的资源供应有限,而人类欲望通常又无限,另一方面是由于既定资源具有多种不同可供选择的用途[3]。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大纲》对水资源合理配臵的定义是指在流域或特定的区域范围内,遵循高效、公平和可持续性原则,通过各种工程与非工程措施,考虑市场经济规律和资源配臵准则,通过合理抑制需求、有效增加供水、积极保护生态环境等手段和措施,对多种可利用的水源在区域间和各用水部门间进行的调配[4]。 通过以上概念界定可以看出,水资源配臵问题提出的前提是水资源有限性而导致的供需不平衡矛盾以及不同用途之间的分配矛盾,关注的重点是多种水源在区域间和各用水部门间的分配。实际上,水资源区别于其他自然资源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它的时程上分布的不均匀性,因此水资源合理配臵不仅体现在空间上,同时也体现在时间上。所以水资源合理配臵可以进一步界定为:在流域或特定的区域范围内,遵循高效、公平和可持续性原则,通过各种工程与非工程措施,考虑市场经济规律和资源配臵准则,通过合理抑制需求、有效增加供水、积极保护生态环境等手段和措施,对多种可利用的水源在时间上和空间(包括区域间和各用水部门间)上进行的调配。 2、水资源合理配臵的内涵 2.1 水资源合理配臵的范围 水资源合理配臵的范围一般是在流域范围内或特定区域范围内。 在流域范围内,由于流域上、中、下游水资源分布与生产力布局不相协调,通过流

广西左江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

广西水利水电GUANGXI WATER RESOURCES &HYDROPOWER ENGINEERING 2018(2) 1 水资源开发及利用现状 1.1 区域及水资源概况 左江是珠江流域西江水系郁江的主要支流,流域面积为32350km 2,其中广西境内20804km 2,河流全长552km ,平均比降0.264‰。左江发源于越南境内,流至平而关进入中国广西凭祥市后又称平而河,至龙州镇与左岸支流水口河汇合后称左江,至上金与右岸支流明江汇合,至龙州县和江州区交界处与左岸支流黑水河相汇,至江州区和扶绥县交界的平塘有右岸支流响水河汇入,至江州区驮卢镇有左岸支流驮卢河汇入,至扶绥县充禾有右岸支流汪庄河汇入,至扶绥县六合山从左岸有支流罗阳河汇入,往下经那琴村后进入南宁市辖区,至宋村与右江相汇而注入邕江,再流经约30km 到广西的首府南宁市。 左江流域多年平均年径流深为647.1mm ,天然年径流量为131.8亿m 3,地下水资源量为25.05亿m 3。由于本区域地下水水资源量皆为地表水径流补给,故本区域的水资源总量即为地表水水资源量,即131.8亿m 3。区域地表水可利用量为48.77亿m 3,可 利用率约37%。 左江流域广西境内主要涉及崇左市、南宁市、百色市和防城港市等4个地级市11个县(市、区),总土地面积20804km 2。2015年总人口270.0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98.24万人,城镇化率36.4%,地区生产总值936.37亿元,工业增加值324.24亿元,耕地908.38万亩。 1.2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1. 2.1现状供用水量情况 (1)现状供水量。2015年左江流域实际总供水量16.8亿m 3,供水以地表水源为主,地表水源供水量为15.5亿m 3,占总供水量的92.1%;地下水供水量为1.2亿m 3,占总供水量的7.4%;其他供水量0.1亿m 3,占总供水量的0.6%。 (2)现状用水量。2015年左江流域总用水量为16.8亿m 3,其中农业用水量12.4亿m 3,占总用水量的73.7%;工业用水量2.1亿m 3,占总用水量的12.5%;生活用水量2.0亿m 3,占总用水量的12.1%;生态环境用水量0.3亿m 3,占总用水量的1.7%。左江流域现状供用水量情况见表1。 广西左江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 闭祖良 (广西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南宁 530023) [摘要] 介绍了左江流域水资源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分析了左江流域供用水量及水功能区水质情况,按照 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要求,对左江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评估,并提出水资源保护建议。[关键词]水资源承载能力;水功能区;水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左江流域 [中图分类号] TV21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1510(2018)02-00025-04 ·水资源· [收稿日期]2018-01-03 [作者简介] 闭祖良(1985-),男(壮族),广西田林人,广西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工作。 表1 左江流域现状供用水量情况表 供水量 项目 地表水 地下水其他水源 合计 蓄水工程 引水工程提水工程其他 浅层水雨水利用 数量 71307423644041250412352955167894占总量的比例 42%25%24% 0.3%7.4%0.6%100%用水量项目农田用水工业用水生活用水生态环境补水量100 数量 12375820945203072884167894 占总量的比例 74%12%12%1.7%100% 万m 3 25

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f514777569.html, 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 作者:李文军孙子清 来源:《消费导刊·理论版》2008年第17期 [摘要]我国的水资源形势不容乐观,突出存在着干旱缺水、洪涝灾害和水污染水生态环境恶化三大水问题。尤其是,用水浪费、水污染与水资源短缺的局面共存,使得水供需矛盾突出。因此,必须寻求合理的水资源配置方式。 [关键词]水资源合理配置措施 作者简介:李文军,单位:陕西省府谷县防汛办;孙子清,单位:陕西省府谷县流域办。 一、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原则 根据稀缺资源分配的经济学原理,水资源优化配置应遵循有效性与公平性的原则,在水资源利用高级阶段,还应遵循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即有效性、公平性和可持续性应是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原则。 (一)有效性原则 是基于水资源作为社会经济行为中的商品属性确定的。以纯经济学观点,由于水利工程投资,对水资源在经济各部门的分配应解释为:水是有限的资源或资本,经济部门对其使用并产生回报。经济上有效的资源分配,是资源利用的边际效益在用水各部门中都相等,以获取最大的社会效益。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有效性”,不是单纯追求经济意义上的有效性,而是同时追求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小的环境效益,以及能够提高社会人均收益的社会效益,是能够保证经济、环境和社会协调发展的综合利用效益。这需要在水资源合理配置问题中设置相应的经济目标、环境目标和社会发展目标,并考察目标之间的竞争性和协调发展程度,满足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性原则。 (二)公平性原则 以满足不同区域间和社会各阶层间的各方利益进行资源的合理分配为目标。它也许遵循有效性原则,也许不遵循。它要求不同区域(上下游、左右岸)之间的协调发展,以及发展效益或资源利用效益在同一区域内社会各阶层中的公平分配。例如家庭生活用水的公平分配是对所有家庭而言的,无论其是否有购水能力,都有使用水的基本权利,也可以依据收入水平采用不同的水价结构进行分水。 (三)可持续原则

水资源承载力研究

水资源承载力研究 在总结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研究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研究了水资源承载力的概念。在分析区域水资源承载力影响因子之后,总结了水资源承载力指标设计的方法及其水资源承载力一般的计算方法。 标签:水资源承载力;指标设计;计算方法 1 引言 作为可持续发展研究和水资源安全战略研究中的一个基础课题,水资源承载力自20世纪80年代由我国学者提出后,已引起学术界高度关注并成为当前水资源科学中的一个重点和热点研究问题。 2 水资源承载力的定义 施雅凤:水资源承载力是指某一地区的水资源,在一定社会历史和科学技术发展阶段,在不破坏社会和生态系统时,最大可承载容纳的农业、工业、城市规模和人口的能力。是一个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发展而变化的综合目标。 夏军:水资源承载力是一个度量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受水资源制约的阈值,它通常用满足生态需水的可利用水量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有限目标需求水量的供需平衡退化到临界状态所对应的单位水资源量的人口规模和经济发展规模等指标表达。 龙腾锐:水资源承载力是在一定的时期和技术水平下,当水管理和社会经济达到最优化时,一定区域的水生态系统自身所能承载的最大可持续人均综合效用水平(或最大可持续发展水平)。 综合上述水资源承载力定义,就指标的表现形式来说,可以分为三种:一是支持人口规模论;二是支持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三是支持经济规模论。其最终表现形式不同,但都强调了支撑能力的概念。 3 水资源承载力国内研究进展 (1)研究进展。 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后期-1995年),水资源研究理论的延伸与水资源承载力概念的形成阶段。这一阶段水资源承载力的概念、理论与计算方法等都还处于萌芽状态,研究案例也相对较少。第二阶段(1996年-2000年),水资源承载力的开拓性与探索性研究阶段。这期间不但政府加大了对水资源战略问题研究的支持力度,而且国内学者在水资源承载力的理论基础、指标体系、评价模型(方法)等方面也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为我国水资源承载力全面、系统的研究奠定

水资源承载力

水资源承载力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水资源承载力 英文名称:water resources supporting capacity;water resource carrying capacity 定义1: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下,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前提下,某一区域(流域)当地水资源能够维系和支撑的最大人口和经济规模(或总量)。应用学科:地理学(一级学科);水文学(二级学科) 定义2:一定范围内,可利用水资源能维护支撑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生存与发展的能力。应用学科:资源科技(一级学科);水资源学(二级学科) 以上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目前,许多学者给出了水资源承载力的定义,水资源承载力一词也广泛应用于研究某一地区尤其是缺水地区的工业、农业、城市乃至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水资源供需平衡和生态系统保护,但水资源承载力迄今仍是一个外延模糊、内涵混沌的概念,其内涵的界定尚存在一定的分歧和不足。分析这些定义,主要可以归纳为三种类型,第一种观点是水资源开发规模论,水资源开发规模论认为水资源承载能力是在一定社会技术经济阶段,在水资源总量的基础上,通过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所获得的最合理的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最大规模。水资源承载能力是水资源可开发利用量,必须首先满足维护生态环境的起码用水要求,以及合理分配国民经济各部的用水比例。“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水平和社会生产条件下,水资源可最大供给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和生态环境保护等用水的能力,也即水资源最大开发容量;第二种观点是水资源承载最大人口论,水资源承载力为:在某一具体的发展阶段下,以可以预见的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为依据,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以维护生态环境良性发展为前提,在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的条件下,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大人口容量;第三种观点是水资源支撑社会经济系统持续发展能力论,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较多,虽然承认水资源承载力最终要以一定的人口总量规模为落脚点,但进一步认为这种人口规模是与最大的生活水平也就是人均综合效用水平相对应的,换言之,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最大”的含义就是对应着最优的发展水平。认为水资源承载力是“某一地区的水资源在某一具体历史发展阶段下,以可预见的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为依据,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以维护生态环境良胜循环发展为条件,经过合理优化配置,对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大支撑能力。“在一定的水资源开发利用阶段,满足生态需水的可利用水量能够维系有限发展目标的最大的社会一经济规模。

水资源合理配置浅析

水资源合理配置浅析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水资源合理配置浅析 摘要:水资源合理配置浅析。 关键词:水资源合理配置 一、水资源合理配置基本概念 1.基本概念 可以定义为:在一个特定流域或区域内,以有效、公平和可持续的原则,对有限的、不同形式的水资源,通过工程与非工程措施在各用水户之间进行的科学分配。 实际上,水资源合理配置从广义的概念上讲就是研究如何利用好水资源,包括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与管理。在中国,特别是华北和西北地区。实施水资源合理配置具有更大的紧迫性。其主要原因:一是水资源的天然时空分布与生产力布局不相适应,二是在地区间和各用水部门间存在着很大的用水竞争性,三是近年来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已经导致产生许多生态环境问题。 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是由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组成的综合体系实现的。其基本功能涵盖两个方面:在需求方面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建设节水型社会并调整生产力布局,抑制需水增长势头,以适应较为不利的水资源条件;在供给方面则协调各项竞争性用水,加强管理,并通过工程措施改变水资源的天然时空分布来适应生产力布局。两个方面相辅相成,以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合理配置中的合理是反映在水资源分配中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各类用水竞争、上下游左右岸协调、不同水利工程投资关系、经济与生态环境用水效益、当代社会与未来社会用水、各种水源相互转化等一系列复杂关系中相对公平的、可接受的水资源分配方案。合理配置是人们在对稀缺资源进行分配时的目标和愿望。一般而言,合理配置的结果对某一个体的效益或利益并不是最高最好的,但对整个资源分配体系来说,其总体效益或利益是最高最好的。而优化配置则是人们在寻找合理配置方案中所利用的方法和手段。 2.水资源体系与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的关系 以往的水资源系统,研究的是如何对国民经济起到保障作用,即研究水资源量对国民经济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进行有效供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入口的增加,用水量迅速增长,造成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恶化,从而也唤醒人们对如何利用水资源应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不仅要研究水资源数量上的合理分配,还应研究水资源质量的保护;不仅研究水资源对国民经济的效益和人类生存的需要,还应研究水资源对人类生存环境或生态环境的支撑作用;不仅研究如何满足当今社会对水资源利用的权利,还应研究如何满足未来社会对水资源利用的权利。因而,水资源合理配置体系不仅应适

水资源合理配置浅析

我国北方半干旱半湿润地区 实施节水灌溉的几点意见 沈荣开张蔚榛 我国水资源南北差异很大,与人口和耕地的分布状况极不协调,就黄、淮、海地区而言,其耕地密度是全国平均值的2-4倍,而耕地平均水资源却为全国平均值的1/4-1/8,人均水资源量则为全国平均值的1/3-1/7。为高速发展工农业生产,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使用率已接近极限。地下水超量开采形成大面积的地下水降落漏斗,沧州漏斗中心地下水埋深已达94.Om(1994年资料),并与衡水漏斗连成一片,水井出水量减少并造成地面沉降等环境灾害。滨海地区地下水的大量开采造成海水入侵,其范围在辽宁省达366.3km2,山东达61.9km2。一些中小河流内陆化,自1994年以来,黄河年年断流,且断流时间和河段越来越长。河流来水减少,使水质恶化,河床淤积,湖泊萎缩,土地沙化,缺水已对整个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威胁。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工农业及城乡居民对水的需求不断增加,从发达国家发展过程可以看出,工业和生活用水的增长率要大于农业用水的增长率。也就是说,在未来水资源的分配中,农业用水所分得的份额将越来越少,在农业用水中,若渔、牧、副用水比重加大(这是必然的),则种植业灌溉用水就成为最紧缺的用水部门,形势十分严峻。 因此,在工农业可持续发展、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提下,研究农业节水的实施策略和途径已是刻不容缓的任务。 一、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当地水资源,解决农业用水问题 当地水资源是指当地的降水,由于降水而产生的地表径流、降雨入渗蓄存于地下水面以上地层中的土壤水及渗入深层而形成的地下水。根据田园教授提出的农田用水量的概念,即除城镇工副业用水以外的农业区平均到单位面积上的用水量(以mm/a计),它包括:耕地作物的蒸发蒸腾量(ET),非耕地蒸发量(E)和人畜用水量。按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在黄淮海平原的山东、河北、河南等18个地区的调查资料分析,农业用水量的大概数量为:黄河以北地区复种指数为1.5-1.7,土地利用系数(或耕地率,即耕地面积/土地总面积)约为2/3,农业用水量为550-650mm/a;黄河以南地区,复种指数为1.7-1.9,耕地率约2/3农业用水量为650-750mm/a。在作物年产量达到6000-6750kg/hm2水平时,年缺水量约为50~lOOmm。上述估算说明,在降雨量和

水资源优化配置中多目标模型的建立和求解

93 河南科技2010.2下 水资源优化配置是指在流域或特定的区域范围内,运用系统工程理论和优化方法,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遵循公平、高效、统筹兼顾和可持续利用的原则,采取除害与兴利、水量与水质、开源与节流、工程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合理抑制需求、有效增加供水、积极保护生态环境等手段和措施,对多种可利用水资源在区域间和各用水部门间进行最优化调配和分配,力求水资源与其他资源合理配置,实现有限水资源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综合效益最大[1]。 水资源的优化配置研究可为水量和水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合理调配和使用以及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对策、措施。因此,水资源的优化配置研究在解决我国的水资源问题,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等方面均占有重要地位,对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理论和实际意义。 1. 水资源优化配置中多目标问题分析 区域水资源系统往往是一个用水部门众多的大系统,在现代水资源优化配置思路中,己经改变了过去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基本观念,不仅仅是要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还必须将生态环境保护放到重要位置,同时要兼顾引水保障和粮食安全的问题。配置中所考虑的不同问题可以作为不同的目标,各个目标之间相互矛盾而又不可公度,这就使得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转变成一个多目标优化的问题,在协调各个配置目标时要以公平与高效为基本分配原则,目标是寻求水量在各个用水部门之间的最优分配,实现水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2 模型的建立及求解 2. 1水资源多目标优化配置模型的建立2. 1.1 决策变量 根据区域的地形地貌、水利条件、行政区划,一般可将区域划分为若干分区。根据各水源在区内的配水特性,可将水源划分成两类:共用水源和独立水源。所谓共用水源是指能同时向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区供水的水源。独立水源是指只能给水源所在的分区供水的水源。 本研究假设区域划分为K个分区,i =1,2,…,K,本文将k分区内所有独立水源计为1个水源、分别有J(K)个用水部门j=1,2, …,J(K)(本文各区均定为4个,分别为工业、生活、农业、生态)。本研究把各分区独立水源概化成一个水库水源,供给本分区用户,同时,假设整个区域内有M个公用水源,c=1,2,…,M,其水量和其它独立水源的水量一样,需要各用户间进行分配。因此,对于i分 水资源优化配置中多目标模型的建立和求解 西南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韩海燕 钟曙亮 彭俊林 汪则灵 摘要:本章从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概念入手,讨论了水资源配置的多目标性,并针对这种多目标性研究了水资源多目标优化配置模型的建立和求解。 关键字:水资源 配置 多目标 求解区而言是1+M个水源和4个用户的水资源优化分配问题。设j i x ,为i分区独立水源对本区第j个用水部门的供水量;c j i x ,为第c个公共水源对第i分区第j个用水部门的供水量,故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决策变量个数为:M K K 44+ 。 2.1. 2 目标函数 本文选用多目标优化规划,各用水部门之间的最优分配模型主要是考虑用水部门综合效益最大化。将多目标分为工业用水效益、生活用水效益、生态环境用水效益和农业用水效益这四个目标。其目标函数形式为: ()()()()()],,,[4321x f x f x f x f Max x MaxF = (2-1)子目标为: ()∑∑∑===+?=?=K K M c c g g x x B Q B x Maxf 1 11 1 1 1 1 )( (2-2) ())(11 2 12 2222∑∑∑===+?=?=K i M c c i K i i x x B Q B x Maxf (2-3) ())(11 3 13 3233∑∑∑===+?=?=K i M c c i K i i x x B Q B x Maxf (2-4) ())(11 4 ,14 4444∑∑∑===+?=?=K i M c c i K i i x x B Q B x Maxf (2-5) 式中 ()x f 1——工业用水效益目标;()x f 2——生活用水效益目标; ()x f 3——农业用水效益目标;()x f 4——生态用水效益目标; x——决策变量,非负;K——分区个数;M——公共水源个数; 432,,,B B B B g ——工业、生活、农业和生态用水的综合效 益系数。 2.1. 3 约束条件 本研究设置约束条件如下: (1)供水约束——水源可供水量约束 公共水源c: ∑∑==≤K i j i c j i W x 13 1 , (2-6)k分区独立水源: ∑=≤4 1 k W x (2-7)式中 c W ——公共水源c可供水量;k i W ——k分区独立水源i的可供水量; j i x ,——i分区独立水源对本区第j个用水部门的供水量; c j i x ,——第c个公共水源对第i区第j个用水部门的供水 量。 (2)需水约束——用户需水约束 对于生活、工业、农业和生态各用水部门应该设定最低供水保证,但分配水量也不应超过各部门的最大需水量。 max 1min j i M c c j i j i j i D x x D ≤+≤∑= (2-8)式中 min ,j i D ——k分区j用户的最小需水量;max ,j i D ——k分区j用户的最大需水量。3.变量非负约束 0,≥j i x (2-9)

区域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

区域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综合评价体系的建立研究 黔西南水文水资源局戴莲莲 摘要:对区域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的综合评价,对于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这样的前提下,本文从综合评价的程序内容以及综合评价模型的指标设置两方面入手,分析了区域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综合评价体系的建立,以求为促进我国水资源调查和分析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区域水资源水资源配置水资源评价体系 一、前言 分析确定最佳的配置方案是区域水资源合理配置中的难点。随着决策科学的迅速发展,各种复杂决策问题的数学模型、决策理论诞生了,为合理性、科学性和民主化决策区域水资源配置方案奠定了强有力的理论基础。对某个研究区域而言,给决策者和决策机构提供出最合理的科学方案,必须结合区域水资合理配置的基本原则和特点,建立能够衡量和评价各种配置方案的一般评价指标体系。要考虑到水资源合理配置受社会、政治、技术、经济和环境等多因素的影响。在实际运用中,确定出各配置方案所涉及的一系列指标值,再用有限方案多目标决策模型进行合理配置方案评价。 二、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综合评价理论 1.综合评价理论概述 综合评价就是对多种因素所影响的事物或现象进行总的评价。它的基本思想是根据综合评价的目标,对客观事物的影响因素进行分解,以构造不同层次的指标体系,然后对这蝗指标进行指标赋值并确定其权重系数,最后采用综合评价模型进行综合,得到综合评价值,以此进行排序和评价。进行多指标的综合评价,在社会经济现象中已经受到了广泛的重视,随之也产生了多种综合评价方法,其特点各异,但基本步骤大致相同,具体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明确综合评价的目的和目标。首先要明确为什么要综合评价,评价事物的哪个方面,评价要说明什么问题,评价的结果是针对什么相关的目标等等。 (2)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一般的综合评价问题都属于多因素影响的复杂因素构成的总体现象,在因素分析中,一般至少要分三层进行总目标分解。第一层次是总目标层,说明综合评价的最终结果所要说明的内容:第二层次是目标层的主要因素分解,又称准则层,是对各分析评价指标的类综合。最后一层是指标层,由各项具体的指标组成,每项指标都反应了复杂现象总体的相应方面的具体状况。 (3)确立评价指标值和规范化方法。评价指标可以采用不同的综合指标形式。如定量指标可采用绝对数,相对数和平均数等,定性指标可采用不同等级的描述等。为消除不同指标量纲的影响,可采用各种相应的指标规范化方法,进行无量纲化,以保证综合评价合成的需要。 (4)确立评价指标的权重。指标的权重大小对总体综合评价的结果会产生重要影响,同一组指标特征值,权重不同,会导致截然不同甚至相反的评价结论。 (5)运用综合评价模型进行指标合成,求得综合评价值。目前用于综合评价的模型已有多种,各种评价模型要针对不同的指标特点和评价要求灵活选用。选择合适的评价模型是保证综合评价结果科学、合理的重要基础。 (6)利用综合评价值,对被评价的不同对象进行比较和排序。综合评价的最终目的是

中国水资源态势及合理配置试卷89分

1、整个中国都处于海洋性气候。 正确 错误 2、中国水资源一共有十大流域。 正确 错误 3、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使得中国北方地区雨水增多,慢慢湿润。 正确 错误 4、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与生产力布局相匹配。 正确 错误 5、黄河、淮河、海河区要实行严格的节水措施。 正确 错误 6、我国的西南诸河主要是一些国际河流。 正确 错误 7、西北诸河区为资源性缺水和水污染严重地区。 正确 错误 8、珠江、东南诸河区要严格遵守节能减排规定。 正确 错误 9、从近期看,中国北方的水资源总水量没有衰减。 正确

错误 10、我国水资源均匀分布。 正确 错误 11、水资源的可利用量就是流域的总水量。 正确 错误 12、最小的生态用水就是河道里的常流水,就是维护河道基本功能的用水量。 正确 错误 13、当地水资源总量中可供河道外最大利用水资源量,叫水资源可利用量。 正确 错误 14、如果我们挤占了河道内最小的生态需水,河流的生态系统就会恶化。 正确 错误 15、河流的洪水量是可以有效控制利用的。 正确 错误 16、我国西北的人均可利用量大约是1650立方米,北方五区就是松花江、辽、海、黄、淮流域的人均水资源可利用量只有359立方米。南方水资源比较丰富,南方的人均水资源可利用量达到1100立方米。 正确 错误 17、在我国的总用水量中,城镇居民用水占了极大比重,其次是工业,再其次是农业。 正确 错误

18、地表水资源利用率最高的是黄河区,达到88%,已接近水资源量可利用的上限。 正确 错误 19、全国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最高是海河流域,达106%。 正确 错误 20、我国水资源过度的开发利用,产生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譬如引起河流断流,但并未使湖泊萎缩和湿地退化。 正确 错误 21、地下水超采会造成地面沉降,以及沿海地区地下水的海水入侵和咸水入侵。 正确 错误 22、全国地下水开采量都没有超采。 正确 错误 23、我国人均水资源量少,是资源结构的瓶颈之一,水资源的过度开发比较严重。 正确 错误 24、我国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从现在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微乎其微。 正确 错误 25、尽管目前城镇,工业和农业废污物的大量排放入河,但仍未超过河流的纳污自净能力。 正确 错误 26、我国水资源现状,决定我国北方还未到严重的缺水程度。 正确

水资源承载力分析研究——以云南昌宁县为例

Open Journa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水土保持, 2015, 3, 36-46 Published Online June 2015 in Hans. https://www.doczj.com/doc/f514777569.html,/journal/ojswc https://www.doczj.com/doc/f514777569.html,/10.12677/ojswc.2015.32006 The Analysis of the Water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 of Changning County Dongyan Wang, Weiyan Wang, Yi Chang College of Tourism & Geography Science,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 Email: wwdongyan@https://www.doczj.com/doc/f514777569.html, Received: May 29th, 2015; accepted: Jun. 23rd, 2015; published: Jun. 26th, 2015 Copyright ? 2015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doczj.com/doc/f514777569.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Water is an essential resource for human existence. It is also the basis of production and living. However the water resource is unbalanced both in time and space and used in low rate, which has become very important factors to restrict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each district at present. The selected research area—Changning County is in a period of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water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 will affect the development. The article summarizes the other titles and applies the actual survey data to analyze the water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 It shows that the water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 in Changning County is adapting to the present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but will be insufficient in long term. So it should coordin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angning County. Keywords Water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 Changning Count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水资源承载力分析研究——以云南昌宁县为例 王东焱,王维艳,常翊 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云南昆明 Email: wwdongyan@https://www.doczj.com/doc/f514777569.html, 收稿日期:2015年5月29日;录用日期:2015年6月23日;发布日期:2015年6月26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