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智能传感器技术

浅谈智能传感器技术

浅谈智能传感器技术

Special Technology

专题技术

DCW

67

数字通信世界

2019.04

传感器一种检测装置,在自动控制系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人们对传感器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了,于是智能传感器就得到了人们的青睐。智能传感器技术是现代传感器技术,是涉及微机械、计算机技术、信号处理技术、传感技术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性技术。

1 智能传感器的特点及其功能

美国宇航局在开发宇宙飞船的时候创造性的提出了智能传感

器的概念,智能传感器是带微处理器、兼有信息检测和信息具有可靠性与稳定性好、感应精度高、自适应能力较强等优点。所以智能传感器技术已经成为传感器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而对于智能传感器的功能也是它能蓬勃发展起来的主要原因之一,智能传感器是可根据给定的传统传感器的知识,通过软件计算自动补偿信号失真,以最快的速度恢复被测信号,提高了传感器的应用灵活性。传统的传感器只是起到信息检测与传输的作用,而智能传感器还具备信息存储与记忆功能,能够进行数据存储,另外智能传感器自带的存储空间缓解了系统控制器的存储压力,大大提高了控制器性能。1.1 智能传感器的信号处理

对于智能传感器的信号传输可以具体的描述为三个不同的领域了:物理领域、逻辑领域与人工智能领域。物理领域,借助于智能传感技术或测量技术获取信息,并且将信息输出到逻辑领域。逻辑领域,主要是由逻辑代码描述相出来的信息构成的逻辑规则,主要表现为控制信息处理系统,信息也会被继续传输到人工智能领域,但是这人工智能这一领域遵循的规则至今还不能明确回答。

2 智能传感技术的发展及未来趋势

2.1 丰富多样的智能传感器

由于智能传感器的一些优势所以备受人们的青睐,智能传感器也为了满足更多人的需要变得更加多样。如环境传感器、磁性传感器、模拟类传感器等等。环境传感器主要包括气压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等,以上的传感器功能都是不一样的。气体传感器可以智能的净化空气,可以当做空气净化器使用,当然了也可以用于酒驾检测器,还可以检测家庭装修完甲醛等有毒气体的检测器。对于家用电器则可以使用磁性传感器,将传感器安放在家用电器上,主要是用来检测机器的角度或者行程多少,这些数据通常会显示在仪表盘上。智能医疗箱则需要安装模拟传感器,模拟类传感器将心电图等信号进行输出,这样就可以使用户第一时间了解健康数据。2.2 智能传感器未来发展趋势

智能传感器将向着集成化与微型化等方向发展,这是为了开辟更为开阔的发展空间。智能传感器的发展方向主要有以下几个:

虚拟化、网络化、纳米生物技术、蓝牙传感器以及微电子加工技术和新型敏感智能材料。虚拟化,是通用的各种硬件平台且充分利用软件实现智能传感器的特定硬件功能。传感器的虚拟化可缩短产品开发周期,降低制造成本,大幅度提高智能传感器的可靠性。网络化,对于智能传感器的网络化可以利用各种总线的多个传感器组成系统并配备带有网络接口的微处理器,网络化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智能传感器相结合就形成了网络化智能传感器。智能传感器如果实现了网络化就可以实现传感器之间、传感器与执行器之间、传感器与系统之间数据交换和共享,使测控系统的信息采取、数据处理等方式产生了质的飞跃,这样就可以形成更加精准的参数。网络化还可以实现多台异地传感器进行信息互换和浏览。传感器生产厂家也可以直接与异地用户进行信息交流,所以毫无疑问的就是网络化系统将会获得越来越广的应用。蓝牙传感技术,蓝牙传感器是完全可以取代固定式或便携式电子设备,蓝牙传感技术是一种电缆或连线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将任何的数字传感器设备安装在蓝牙芯片,从而实现无阻隔的无线数据传输。蓝牙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在遥测遥控、数据采集系统等方面。德国研制出的蓝牙传感技术可以用做操纵机器人、监护病人。微电子机械加工技术,近些年我国的微电子机械加工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可以将这一技术应用到智能传感技术当中。该技术具有自动补偿及校准的功能,并且精确度极高,可以将特征尺寸精确到微米,同时也具有小体积、低成本、高可靠性等优点。新型敏感智能材料,对于智能材料的开发也是智能传感器未来发展的趋势,智能材料可以由敏感元件或传感器等和传统材料结合而形成。智能材料具有自我诊断并且自我修复的功能,另外智能材料还可以根据传感器的实际情况实现控制功能的优化。对于新型敏感材料就意味着感知范围的扩大或感知可选择性的增强。

智能传感技术相对于传统的传感技术具备很多优势,它在很大的程度上改变了传统传感器的设计理念,所以智能传感技术将对人类未来的生活产生深远影响,并且将代表传感器技术的发展趋势。本文介绍了关于智能传感器的概念、特点及功能,并且分析了已经发展完成的智能传感器,还有一些智能传感器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因为智能传感器在21世纪信息化时代已经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所以一定要提高智能传感器的性能。参考文献

[1] 梁威主.智能传感器与信息系统[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4.

[2] 邵云龙,陈越.浅析智能传感器技术[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1(7).[3] 徐作华.浅谈智能传感器的典型应用[J].科技资讯,2012(29).

浅谈智能传感器技术

张 巍,姜大成,杨培滋,张体磊

(陆军航空兵军事代表局驻哈尔滨地区军事代表室,哈尔滨 150001)

摘要:智能传感器技术是21世纪一项高新的技术,是一种具有信息处理功能的传感器,目前已经成为各个国家与地区重点研究对象。智能时代已经到来,智能传感器的应用已经备受人们青睐,得到了极大的重视。本文探讨智能传感器的一些知识以及智能传感器未来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智能;传感器;控制器;检测装置;趋势doi :10.3969/J.ISSN.1672-7274.2019.04.043中图分类号:TP212.6 文献标示码:A 文章编码:1672-7274(2019)04-0067-01

智能传感器的五大领域应用

智能传感器的五大领域应用 近年来,我国的物联网产业发展迅速,据相关数据统计和预测,2014年产业规模达到了632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6%;2015年产业规模达到75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3%;2017年产业规模突破9300亿元,同比增长9.31%。预计2018年我国的物联网整体规模将突破万亿元。 传感器在物联网产业中的作用 物联网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和互联网结合起来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它是互联网的升级,也是信息化时代的核心。物联网的发展需要智能感知、识别和通讯等技术支撑,而感知的关键就是传感器及相关技术,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没有传感器的进步,就没有物联网的繁荣。随着物联网的发展,传感器产业也将迎来爆发,传感器是物联网采集数据的关键组件,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随着全球开始步入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在获取和处理信息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要获取可靠并准确的信息,而传感器是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和途径。例如在工业4.0时代,要用传感器来监视和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参数,使设备保持正常的工作状态;在智能家居领域,传感器是实现用户和家居单品(灯光、电视、冰箱、音响等)互动的基础;在无人驾驶中,需要通过传感器对交通和环境数据的采集和处理,这样才能保证汽车在道路上的安全行驶……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未来物联网有多大的市场,传感器就能有多大的作为。 物联网时代,智能传感器将大有可为 中国的传感器产业相对落后,但随着物联网需求的增加,目前国内传感器呈现一种高速增长的态势。据统计,2017年中国的传感器市场规模为2070亿元,预计到2021年将增至5937亿元,未来五年中国传感器产业年均复合增长率约30%,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我国的传感器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以利用结构变化感知信号的结构型传感器;以半导体和材料组成的固体型传感器;以具有信息交换、处理能力的智能传感器,这也是物联网时代最有前景的传感器类型。 智能传感器具有高精度、成本低、功能多样化、自动化强等特点,它是一种具有信息处理功能的传感器,是传感器集成化与微处理机相结合的产物。在很多物联网场景下的传感器都具有智能传感器得特点,未来得物联网时代,智能传感器将是市场主流。 传感器的类型有上万种,智能传感器亦是如此,一个良好的智能传感器是由微处理器驱动的传感器与仪表套装等组成,智能传感器能将检测到的信息储存起来并处理这些数据,从而创造出新数据。智能传感器实现物联网的关键技术之一,它在工业、农业、医疗、交通等领域将发挥巨大作用,在未来的传感器市场上,智能传感器的比重会越来越大。近期云里物里也将发布光传感器,红外线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新品。 五大领域对智能传感器的需求暴涨 近日,某国内知名研究机构发布了未来最有前景的几大物联网场景,其中智能工业、智能家

智能家具环境下的传感器的设计说明

1.绪论 1.1研究背景 随着人们对居住条件、生活质量、信息获取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社会信息化脚步的进一步加快,家居信息化成为建设社会信息化过程的一个很重要环节。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唯有家庭实现了信息化,才可能真正实现社会的信息化。对智能家居系统的研究及开发是实现家庭信息化得必经之路。但目前国的研究尚未建立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对智能家居的理解也存在着种种差异;当前国的智能家居产品大都功能贫乏,系统设计不规、扩展性差,对当前的发展形式较难适应,同时智能家居技术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许多技术标准都未标准化,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因此加强智能家居应用方面的研究,通过选取合适的技术,设计合理的方案,组建一种符合我国国情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家居系统己成为当前智能家居研究领域中极富挑战的课题。 1.1.1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的应用需求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智能化需求日益旺盛。智能控制器作为智能产品的核心器件应该享有更为旷阔的发展空间,未来成长较好。中国智能控制产品规模与全球智能控制产品规模的增长率走势相接近,但是整体增长速度超过全球增长速度。全球智能控制产品市场规模,逐年稳步增长。 国智能家居产品多集中在别墅和复式住宅等高端家庭,高端智能化产品在智能家居销售份额中占很大的比重,中低端产品市场普及率较低。并且各地区间发展不平衡,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发达城市,而中西部城市智能家居市场相对空白。另外,的智能家居市场的需求量较其他城市需求量大,主要原因就是的经济发展更好一些。 智能家居发展初期始于安防控制,家庭用户主要采用环境监测、煤气探测、

温湿度调节、防火报警等功能保障财产安全。目前,由于城市的安全环境越来越好,人们更注重的则是家居的舒适和便利,而安防的侧重点将会越来越少。为此环境控制和娱乐服务控制日渐成为更多智能家居市场更大的需求点。 1.1.2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的研究及应用现状 随着近年来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我们的工作、生活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现代家庭生活追求的新方向—智能化生活已经悄然走进我们的生活,“智能家居”已成为家庭信息化和智能化必不可少的需求。智能家居是指在小区部宽带网络己经普及的基础上利用小区部的网络环境搭建的以家庭为单位的控制系统。首先,在一个家居中建立一个通讯网络,为家庭信息提供必要的通路,在家庭网络的操作系统的控制下,通过相应的硬件和执行机构,实现对所有家庭网络上的家电和设备的控制和监测。其次,通过一定的媒介,构成与外界的通讯通道,以实现与家庭以外的世界沟通信息,满足远程控制/监测和交换信息的需求。最后,智能家居的最终实现目的都是为满足人们对安全、舒适、方便和符合绿色环境保护的需求。智能家居从功能上来说,主要分为家庭安防功能、家庭数据采集功能、家电及家庭电子设备控制、家庭信息管理平台和家庭能源控制功能等五大功能。 现在,世界各国都在跻身于网络信息服务技术的家庭应用,硅谷目前的投资和研发热点就是这方面的应用。圣保罗风险资本公司、Flatiron合伙公司和松下电子公司已经拨款1.4亿美元,投资于支持智能家居的信息家电公司。诺基亚、摩托罗拉和至少另外五家制造商正在开发网络。而惠普、IBM、太阳微系统和索尼等公司正准备推出大量新发明的小玩意儿。从巴掌大小的扫描仪到赋予这些装置动力的芯片和软件等不一而足。 当前,我国对智能家居的研究刚起步。1994年,国家科委立项资助重大科技项目“2002年小康型城乡住宅科技产业工程项目”其目标是以科技为先导。以示住宅小区建设为载体,推进我国住宅产业现代化,构建新一代住宅产业,在该项目中,把智能型住宅技术列为重中之重,开展技术、产品与工程的应用研究。2000年9月,长虹、海尔、春兰、TCL、小天鹅、上广电、厦新、电子三所、清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全套教案

!知识目标:掌握接近开关的基本工作原理,了解各种接近开关的环境特性及使用方法,掌握应用接近开 T丨关进行工业 技术检测的方法 教学■ 口h I能力目标:对不同接近开关进行敏感性检测,使用霍尔接近开关完成转动次数的测量。 目标! i素质目标: ■ ■ ■ W ■?Fr??T??* 教学 重点 .■该学…t 难点i接近开关的基本工作原理 I ---一一 ^—--十一- ——一一-一-一一--- —一-- . - — - - _-一- --- 教学]理实一体千 輕丨实物讲解手段!小组讨论、协作 接近开关的应用 教学! 学时丨10 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设计 1理论学习〗 项目一开关量检测 任务一认识接近开关 一、霍尔效应型接近开关 1.霍尔效应 霍尔效应的产生是由于运动电荷在磁场作用下受到洛仑兹力作用的结果。把N型半导体薄片放在磁场中,通以固定方向的电流i图1-2霍尔效应 么半导体中的载流子(电子)将沿着与电流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如图1-2所示,i || (从a点至b点),那\ I讲解霍尔效应基i本原 理,及霍尔电 I动势。 2.霍尔元件 霍尔元件的结构简单,由霍尔片、四根引线和壳体组成,如图1-3 所示。 图1-3 霍尔元件

—H ■ ——= H H H —H ■ ■ H H H H — H I 3.霍尔原件的性能参数 1)额定激励电流 2)灵敏度KH 3)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4)不等位电动势和不等位电阻 5)寄生直流电动势 6)霍尔电动势温度系数 4.霍尔开关 霍尔开关是在霍尔效应原理的基础上,利用集成封装和组装工艺制作而成,可把磁输入信号转换成实际应用中的电信号,同时具备工业场合实际应用易操作和可靠性的要求。 图1-6霍尔开关 5.霍尔传感器的应用 1)霍尔式位移传感器 霍尔元件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动态特性好和寿命长的优点,有功功率及电能 参数的测量,也在位移测量中得到广泛应用。 1-7 霍尔式位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图 2)霍尔式转速传感器 图1-8所示的是几种不同结构的霍尔式转速传感器。 图1-8 几种霍尔式转速传感器的结构 3)霍尔计数装置 图1-9所示的是对钢球进行计数的工作示意图和电路图。当钢球通过霍尔开关传感器 时,传感器可输出峰值20 mV的脉冲电压,该电压经运算放大器(卩A741)放大后,驱动半导 蒞H尤 {牛 吐n惑坳强屢曲同的传黑 器 霜晦疋件 \ -Av 骷]罰腋的怖楞传想 器 雷耳朮件 At 畑铀构柑同的拉牌传感盟 1 了解霍尔传感器 I i的应用。 它不仅用于磁感应强度、 U) 2

智能农业中的传感器应用

设施农业用传感器的分类 设施农业传感器的品种较多,按其检测参数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1. 用于检测土壤温度,一般使用的有效温度范围在10~40℃(土壤热容积较大,温度变化不是很明显),安装在作物根部土壤中,以测量作物的生长、发育的土壤温度及浇水后土壤的温度变动情况。根据温室或大棚长度安装2~4个不等,安装时根据不同作物根系深度确定埋土深度。 2. 用于检测设施农业的空气环境温湿度,一般使用的有效温度范围在0~50℃,有效湿度范围在30~90%。大部分安装在温室、大棚或畜禽舍中空气流通较好的遮阳处,一般根据温室、大棚或畜禽舍长度安装1~4个不等,以避免空气流通差导致的局部小气候效应。 3. 用于检测土壤中水分含量,便于及时和适量浇灌。目前有两种表示方式,其一为容积含水量,即V/V%,其二为质量含水量,即M/M%,大部分产品以容积含水量表示,一般有效范围在10~70%。因不同土质能容纳水量不同,故不同土质在浇灌等量水后,所显示的容积含水量会有不同。根据温室或大棚长度安装2~4个不等,安装时根据不同作物根系深度确定埋土深度。 4. CO2含量传感器 CO2含量传感器用于检测环境中CO2含量,便于决定是否增施气肥或需通风换气。一般以ppm为单位,有效范围在100~1000ppm之间。可以用在

温室、大棚中,也可以用在密封/半密封的畜禽舍中。温室、大棚中主要检 测有光照情况下CO2含量是否低于作物光合作用的最佳浓度,在畜禽舍中主 要检测密封环境下CO2浓度是否超出影响畜禽能生长发育的最大浓度,以便 于及时通风换气。独栋温室、大棚或畜禽舍安装1个即可。 含量传感器 NH3含量传感器用于检测畜禽舍环境中NH3的含量,以决定是否需要通 风换气和清除粪便。一般以ppm为单位,有效范围在0~100ppm之间。养鸡 场应用居多,尤其是蛋鸡场,因为鸡的消化系统不能完全消化饲料,大量 蛋白质通过粪便排出后,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转变为NH3,而NH3又是影响 鸡蛋产量的关键因素,一旦NH3浓度超过一定值,蛋鸡产蛋率明显下降,甚 至不产蛋,需要数周后才能恢复。一般安装1个即可。 6.光照度传感器 光照度传感器用于检测作物生长环境的光照强度,以决定是否需要遮 阳或补光。单位lux(勒克司),有效范围在200~200000Lux。一般安装 在温室、大棚中,用来检测作物生长所需要的光照强度是否满足最基本需 要或是否达到作物的最佳生长状态,如与CO2传感器联合使用,可以为何时 增施气肥提供参考。安装时考虑向阳并且避免被遮挡。一般安装1个即可。 7.营养元素传感器 营养元素传感器用于检测作物生长环境中N(氮)、P(磷)、K(钾)的含量,以决定是否需要施肥。一般用于检测无土栽培环境中所调配的营 养液中营养元素含量,或根据流回的营养液中元素的吸收情况决定营养元 素的调配比率,也可用于普通大棚或温室中土壤营养元素含量检测。 二性能要求

智能传感器的主要功能

智能传感器的主要功能 一,概述 智能传感器技术是1978年由美国宇航局在宇航工业中发展出来的产品。智能传感器过去主要用于过程工业,如今已向离散自动化领域和商业领域推进。正在由神秘走向推广普及。但是,直到今天,究竟何为智能传感器?其功能如何?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人们的回答仍是莫衷一是。实际上,究其实质,智能传感器就是含有微控制器的检测装置。一个普通检测器件只能检测一个物理量,其信号调节是由若干与主检测单元连接的模拟电子电路实现的。而如今,一个微控制器用软件就能实现同样的功能。过程工业中的一些较大而复杂的传感器通常比离散工业和商业领域的传感器昂贵,这是因为从模拟信号调节切换成数字信号调节的成本虽高,但可以接受,而且很早就被接受了。数字信号调节有若干优点胜过模拟调节,其一是数字系统的调节电路无温漂,而且很容易调节传输特性。其二是用软件比用分立电子电路能更快捷方便地建立若干不同功能。 由于微控制器技术正朝着低价、小巧和高性能方向发展,使智能传感器打开了进入其它工业和商业领域的大门。为了便于大家了解智能传感器的功能特性,巧妙地用于自己的场合,下面简要介绍它与普通传感器不同的几种主要特性。 二,智能传感器的主要功能 智能传感器的功能是通过模拟人的感官和大脑的协调动作,结合长期以来测试技术的研究和实际经验而提出来的。是一个相对独立的

智能单元,它的出现对原来硬件性能的苛刻要求有所减轻,而靠软件帮助来使传感器的性能大幅度提高。智能传感器通常可以实现以下功能: 1.复合敏感功能 我们观察周围的自然现象,常见的信号有声、光、电、热、力和化学等。敏感元件测量一般通过两种方式:直接和间接的测量。而智能传感器具有复合功能,能够同时测量多种物理量和化学量,给出能够较全面反映物质运动规律的信息。如美国加利弗尼亚大学研制的复合液体传感器,可同时测量介质的温度、流速、压力和密度。美国EG&GIC Sensors公司研制的复合力学传感器,可同时测量物体某一点的三维振动加速度、速度、位移等。 2. 自适应功能 智能传感器可在条件变化的情况下,在一定范围内使自己的特性自动适应这种变化。通过采用自适应技术,由于它能补偿老化部件引起的参数漂移,所以自适应技术可延长器件或装置的寿命。同时也扩大其工作领域,因为它能自动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自适应技术提高了传感器的重复性和准确度。因为其校正和补偿数值已不再是一个平均值,而是测量点的真实修正值。 3. 自检、自校、自诊断功能 普通传感器需要定期检验和标定,以保证它在正常使用时足够的准确度,这些工作一般要求将传感器从使用现场拆卸送到实验室或检验部门进行,对于在线测量传感器出现异常则不能及时诊断。采用智

智能光电传感器的设计

智能光电传感器的设计 大庆石油学院电子科学学院 苑永强 王立刚 [摘 要]智能传感器越来越得到重视,高精度、高智能化将是传感器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我们设计了一种可靠性 高、稳定性好,而且具备数据处理能力,并能够自检、自校、自补偿等功能的智能光电传感器。[关键词]O PT 101 自补偿 D S 18B 20 1、引言 随着激光技术在医疗卫生、精细加工、科学研究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对微弱的光信号进行高精度、高可靠性检测变得更加重要。为了能够实现要求,我们将结合现代智能传感器的发展,设计了一种智能光电传感器。从结构上来讲,智能传感器是由经典传感器和微处理器单元构成,下面给出了典型的智能传感器系统框图,其中有信号预处理和模数转换接口,微处理器以及D A 转换及驱动电路的输出接口。本设计系统将结合智能传感器的设计思想,设计了一种能实现零点校正、增益可调、增益自补偿等功能的光电传感器,同时本系统采用数字温度传感器D S 18B 20对温度进行测量,实现温度自补偿功能,通过软件设 计最终能够实现系统自检、自校正、线性补偿等功能。 2、电路设计 2.1前置光电探测器设计 光电二极管由于响应快、灵敏度高、性能稳定、测量线性好、噪声低而被广泛用于光电检测电路中,尤其在激光测量中,通常可以测量微瓦以下的光信号。在进行精密仪器测量时,如果考虑到测量时的线性度,必须保证负载电阻零,光电二极管一般运用于零偏压法,常用低噪声运算放大器构成电流电压转换器的办法来满足这一要求。如下图所示,由于负反馈放大器的等效输入 阻抗为R in =R f (1+A ),其中A 为运算放大器的开环增益,R f 为放大器的反馈电阻。一般而言运算放大器的开环增益 A >>1×106,则输入阻抗R in ≈0,一方面可提高光电二极管测 量的线性,另一方面光电二极管工作区域接近短路状态 ,电路可获得最小噪声系数[3]。 本文选用O PT 101芯片作为为光电二极管的前置放大电 路,片内光电二极管和互跨阻抗放大器在一个片上的集成和结 合能够消除了分立设计中通常出现的问题,如漏电流误差、噪声交叉干扰和由于杂散电容硬件的增益峰化,0.09×0.09inch 的光电二极管在光导方式下工作可得到极佳的线性度和很底的暗电流且输出的是电压信号。O PT 101的工作电源范围较宽(+217——+36V ),同时在R f =1M 时,带宽可达14KH Z ,足够满足大部分精密测量场合的应用。 从图中可知,电源引脚附近应接上稳压电容,输出的电压在无光时(暗电压)是7.5m v (直电流),并随着光亮度的增加而增加。光电二极管电流与照射在其上的光强成正比。在650NM 波长红光时,其响应度近似为0.45A W 。测量精度可以达到10-8A ,可满足高精度的测量要求。 2.2增益可调硬件电路设计 为了能够实现光电更精确的测量,本文将利用M U X (电子模拟开关),PGA (程控增益放大器),ADC (模数转换器), DA C (数模转换器)构成经典的程控数据采集系统。 M U X 可程控选择多种信号或内部标定的信号;PGA 对M U X 选择的信号进行程控放大,可将信号调整到适于ADC 采 集的范围,同时也可实现通道的自动调零。ADC 实现模数转换,DA C 用于提供各通道自标定信号和调零信号以及模拟信号输出,单片机是控制的核心,处理ADC 的输入信号和DA C 的输 — 87—

智能传感器的原理组成及应用

智能传感器的原理组成及应用 自动化领域所取得的一项最大进展就是智能传感器的发展与广泛使用。但究竟什么是“智能”传感器?下面,来自6个传感器厂家的专家对这一术语进行了定义。 据H oneywell工业测量与控制部产品经理Tom Gri ffiths的定义:“一个良好的…智能传感器?是由微处理器驱动的传感器与仪表套装,并且具有通信与板载诊断等功能,为监控系统和/或操作员提供相关信息,以提高工作效率及减少维护成本。” 图1:智能传感器,像这种带有A S接口通信的感应式位置传感器,可减少系统中的传感器数量。内部诊断功能使传感器能提供故障的预指示。 图2:根据IEEE1451,传感器被分为两部分:带传感元件、适当的信号调理电路以及A/D转换器的智能传感器接口模块(STIM),和传感器电子数据表(TED S)

——一块标明传感器类型、组成与型号、校准参数及比例系数等内容的存储器芯片。STIM与具有联网能力的应用处理器(N CAP)相连,而NCA P为通信网络提供接口。 无故障通信:“智能传感器的优势,”GE Fanu c自动化公司控制器产品经理Bill Black说,“是能从过程中收集大量的信息以减少宕机时间及提高质量。”M TS 传感器公司Tem posoni cs(磁致伸缩位移传感器)产品经理DavidE deal对此补充说:“分布式智能的基本前提是,在适当位置和时间拥有有关系统、子系统或组件的状态的全部知识,以进行…最优的?过程控制决策。” Cognex公司Che cker机器视觉部产品营销经理J ohnKeating继续补充说,“对于一种真正的…智能?(机器视觉)传感器,它应该不需要使用者懂得机器视觉。” 智能传感器必须具备通信功能。“最起码,除了满足最基本应用的反馈信号,…智能?传感器必须能传输其它信息。”E deal表示。这可以是叠加在标准4-20mA 过程输出、总线系统或无线安排上的HART(可寻址远程传感器高速通道的开放通信协议)信号。该领域正在增长的因素是IEEE1451——一系列旨在为不同厂家生产的传感器提供即插即用能力的智能传感器接口标准。 诊断与程序 智能传感器可对其运行的各个方面进行自监控,包括“摄像头的污浊,超容忍限或不能开关等,”GE Fanu c自动化公司的Bl ack说。Pe pperl+Fu ch s公司智能系统经理Hel geHorni s补充说,“(除此之外),还有线圈监控功能,目标超出范围或太近。”它也可以对工况的变化进行补偿。“…智能?传感器,”Omr on电子有限公司战略创意总监DanArmentr out表示,“必须首先能监视自身及周围的环境,然后再决定是否对变化进行自动补偿或对相关人员发出警告。”

传感器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

传感器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 () 摘要:本文以智能家居为背景,主要讨论了温度传感器、光传感器和气敏传感器这三种传感器在智能 家居中的应用。首先对系统进行了需求分析,明确了系统要实现的功能,在本文中主要测温度、亮度 和气体这三个量。其次对每种传感器的选型进行了详细的方案对比,然后选定一种较合适的传感器, 最后对选定的传感器进行介绍,包括原理、电路图,精度分析等。最后对对智能家居目前存在的问题 进行了简单描述以及对本文的一个总结。 关键词:智能家居;温度传感器;光传感器;气敏传感器 Sensors in the smart home Abstract: In this paper,I mainly discussed the temperature sensors, light sensors and gas sensors in the smart home. Firstly, I analysised the smart home system and defined the function of system,primarily measured the temperature, the brightness and the amount of gas。Secondly, the selection of each sensor for a detailed comparison have been included in this paper, and then I select a more suitable sensor,introduced it,including the principle, schematics, precision analysis. Finally, I gave a simple description of problems in smart home and a summary of this paper. Key words: smart home;temperature sensors;light sensors;gas sensors 一、智能家居简介 智能家居就是通过综合采用先进的计算机、通信和控制技术(3C),建立一个由家庭安全防护系统、网络服务系统和家庭自动化系统组成的家庭综合服务与管理集成系统,从而实现全面的安全防护、便利的通讯网络以及舒适的居住环境的家庭住宅。智能家居是IT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控制技术向传统家电产业渗透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信很多人对一些美国科幻电影中的镜头印象深刻:主人公回到家中,随着门锁被开启,家中的安防系统自动解除警戒,廊灯缓缓点亮,空调、通风系统自动启动,动听的背景交响乐轻轻奏起。主人公坐在家中沙发上,手拿一个外观精美的遥控器,就能控制家中所有的电器。晚上,主人公上床休息,在他躺下的一刻,所有的窗帘都自动关闭,入睡前,床头边的面板上,晚安的灯光按钮亮起,所有需要关闭的灯光和电器设备自动关闭,同时安防系统自动开启处于警戒状态。主人公外出的时候,只要按一个键就可以关闭家中所有的灯和电器。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这已经不仅仅是只能在科幻电影中看到的情景了。随着智能家居逐渐走进我们的生活,这样的场景也许不久就会在您身边变成现实。 现代科技进入家居的带来的变化令人啧啧称奇,给人们的家居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上文所描绘的这些场景,都是是智能家居将要带给您的“神奇”体验,而这一切,不过是智能家居控制系统能为您做的事情中的一小部分。 智能化志在必行是发展的趋势,因为这个世界显然是为懒人设计的。智能家居的概念并不是一个新东西,其实早在10年前,智能家居的概念就从国外引入到国内,从最初的梦想到真正进入我们今天的生活,智能家居在随着科技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既热闹又艰难的发

浅谈智能传感器在汽车电子中的应用

浅谈智能传感器在汽车电子中的应用 摘要:世界各国都在车用传感器硬件的基础上,努力用软件来解决汽车电气干扰大、环境差、温度高、温度梯度大、污染等问题造成的对汽车参数测量的影响。智能传感器精度高、量程覆盖范围大、输出信号大、信噪比高、抗干扰性能好,有的还带有自检功能,在汽车中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关键词:智能传感器汽车电子传感器 0 引言 在信息社会的今天,人们对信息的提取、处理、传输以及综合等要求愈加迫切,传感器作为信息提取的功能器件,在国防、科技、工业、农业以及生活各个领域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传感器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水平已经成为代表一个国家工业发展的标志之一。汽车传感器作为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信息源,是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关键部件,也是汽车电子技术领域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应用于汽车上的传感器有很多种,目前主要有: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流量传感器、位移传感器以及速度、加速度传感器等等。 1 智能化传感器概述 智能传感器是装有微处理器的、能够执行信息处理和信息存储、还能进行逻辑思考和结论判断的传感器系统。智能传感器是传感器集成化与微处理器结合的新一代电子器件,具有自动补偿、自动校准、自动诊断、数据处理、通信等功能。智能传感器能对信息进行处理、分析和调节,能对所测量数值及其误差进行补偿,能借助软

件对非线性信号进行线性化处理,还能利用软件实现非线性补偿或其它更复杂的环境补偿。 对于汽车电子器件而言,大多元件处于非常恶劣的运行环境中,而且各不相同。诸如工作状态时的高温、停车等待时的低温、电磁干扰以及高速运动是的风噪和高强度的冲击等。所以要求电子元器件和电路要有高稳定、对环境的自适应、自补偿调整的能力。 智能传感器与普通传感器相比测量的数据更加准确,这是由于它对测量的数据量可进行修正,这样就减少了环境因素,例如温度、湿度、风噪等的影响。它的最大优点在于能够充分感知驾驶员和乘客的状况、交通设施以及周边环境的信息,能够判断驾驶员和乘客是否处于最佳状态、车辆和人是否会发生危险,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它的不同之处就在于是利用软件来解决问题的,而这些问题又是普通的传感器中硬件难以解决的问题。 2 智能传感器在汽车电子中的应用 2.1 汽车制动系统 对于汽车必须具有平稳、安全驾驶的考虑,汽车制动系统尤为关键。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anti lock break system;abs),控制防止汽车制动时车轮的抱死,保证车轮与地面之间达到最佳滑动率(5%-20%)。这样汽车无论在何种路面上制动时,自动调节作用在车轮上的制动力矩,轮胎与地面之间都能达到纵向的峰值附着系数和较大的侧向附着系数,从而可以保证车辆制动时不会发生车轮抱死抱滑、失去转向能力等不安全的情况,减小制动距离,提高了汽

传感器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传感器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课程论文 题目:传感器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专业:工商企业管理(生产运作与质量管理) 姓名:罗并 学号:20190820Z00102 指导教师:陈少航 2019年 6月12日 传感器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在信息化社会,几乎没有任何一种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能够离得开传感器和信号探 测技术的支持。生活在信息时代的人们,绝大部分的日常生活与信息资源的开发,采集, 传送和处理息息相关。分析当前信息与技术发展状态,21世纪的先进传感器必须具备小型化,智能化,多功能化和网络化等优良特征。 为了能够与信息时代信息量激增,要求捕获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日益增强的技术发展趋 势保持一致,对于传感器性能指标(包括精确性,可靠性,灵敏性等)的要求越来越严格; 与此同时,传感器系统的操作友好性亦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因此还要求传感器必须配有标 准的输出模式;而传统的大体积弱功能传感器往往很难满足上述要求,所以它们已逐步被 各种不同类型的高性能微型传感器所取代;后者主要由硅材料构成,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反应快,灵敏度高以及成本低等优点。 目前,几乎所有的传感器都在由传统的结构化生产设计向基于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的模拟式工程化设计转变,从而使设计者们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设计出低成本,高性能的 新型系统,这种设计手段的巨大转变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着传感器系统以更快的速度向着能 够满足科技发展需求的微型化的方向发展。 智能化传感器(Smart Sensor)是20世纪80年代末出现的另外一种涉及多种学科的新 型传感器系统。此类传感器系统一经问世即刻受到科研界的普遍重视,尤其在探测器应用 领域,如分布式实时探测,网络探测和多信号探测方面一直颇受欢迎,产生的影响较大。,智能化传感器具有以下优点: (1)智能化传感器不但能够对信息进行处理,分析和调节,能够对所测的数值及其误 差进行补偿,而且还能够进行逻辑思考和结论判断,能够借助于一览表对非线性信号进行

智能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智能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电子与通信工程 2013级在职研究生 杨 娜 一、(10分)简述压阻式压力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答:压阻式压力传感器组成框图如下: 图中第一部分可等效为质量-弹簧-阻尼机械力学系统的弹性敏感元件,它将输入的被测压力P 转换为中间变量即应力δ及其对应的应变ε。常用的弹性敏感元件有周边固定的膜片,在压力P 的作用下,膜片上的应力分布不同,确定处的应力与压力成正比。 图中第二部分是膜片相应部位采用半导体工艺制作的电阻条——电阻式变换器,由于压阻相应则有相应的电阻变化量?R 输出,电阻变化量与相应部位膜片应力δ成正比。 二、(10分)简述智能传感器系统的基本组成。 答:智能传感器系统主要由传感器、调理电路、数据采集与转换、计算机及I/O 接口设备组成。如下图所示。 三、(15分)设计一个巴特沃斯低通数字滤波,要求:该低通数字滤波器等效模拟滤波器()Hd s 幅频特性过渡段特征是:对信号频率 1100f Hz =的衰减率 10.3δ≤;对信号频率2400f Hz =的衰减率20.8δ≥;写出巴特沃斯低通数 字滤波器()Hd z 的实现过程。 答:1、等效模拟低通滤波器传递函数H(s)的确定。 (1)需求出阶次n 及截至频率()c ω即可确定H(s)。阶次n 应满足

幅值比A1 A2 , ω。 (2)确定等效模拟低通滤波器H(s)的截至角频率() c (3)求模拟滤波器的传递函数H(s) 2、等效滤波器的H d(Z)确定 四、(15分)用窗口法设计一个线性相位低通FIR滤波器,要求:截止频率为c f,采样频率是8c f;通带范围内,衰减度不超过5.8dB。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课程设置的目的及开课对象 本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机械电子工程方向)学生的重要专业课程。本课程设置的目的是通过对传感器的一般特性与分析方法,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特性及应用,检测系统的基本概念的学习,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检测系统的设计和分析方法,能够根据工程需要选用合适的传感器,并能够对检测系统的性能进行分析、对测得的数据进行处理。 开课对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机械电子工程方向)本科生。 二、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工程数学、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 三、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 1.教学方法: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 2.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四、学时分配 总学时48学时。其中:理论38学时,实验10学时 五、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 (一)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概念 传感器的组成、分类及发展动向,技术的定义及应用。 重点: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目的和意义。 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和现场认识教学相结合。 (二)传感器的特性 1.传感器的静态特性 2.传感器的动态特性及其响; 重点:传感器的静态特性与动态特性的性质。 难点:工艺计算与平面布置;微机联网控制系统。 广度:本章主要讲述传感器特性的基础知识。 深度:主要讲述传感器的特性,不涉及复杂的内容。 教学方法、手段: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强化实际操作。 (三)电阻式传感器 1.电位器式传感器的主要特性及其应用 2.应变片的工作原理 3.应变片式电阻传感器的主要特性及应用 重点:理解电位器式传感器、应变片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掌握它们的性能特点,了解其常用结构形式及应用。 难点:线性与非线性电位器的测量原理,应变片式传感器的测量原理、温度误差及其补偿。

智能传感器物联网综合实训平台的设计概要

第11卷第2期2011年6月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 nal o fNan ji n g Institute o f I ndustry Techno logy V o.l 11,N o .2J un .,2011 收稿日期:2011 04 14 基金项目:江苏智能传感器网络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开放基金项目(编 号:ZK10 04 02 作者简介:戴娟(1966 ,女,江苏丹阳人,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高级工程师;倪瑛(1979 ,女,江苏丹徒人,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讲师。 智能传感器物联网综合实训平台的设计 戴娟,倪瑛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江苏南京 210046 摘要:提出了智能传感器物联网综合实训平台的设计方案。此方案的硬件结构是以先进的ARM 9系列的S3C2440为控制核心,通过增加外围模块来实现的。此综合实训平台解决了高职院校物联网专业实验、实训对象缺乏的问题, 弥补了相关操作及仪器设备的空缺。 关键词:智能传感器;物联网;综合实训平台;ARM 9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4644(201102 0064 03 引言 物联网[1]是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全面互联的网络,其主要特征是通过射频识别、传感器等方式获取物理世界的各种信息,结合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等网络进行信息的传送与交互,采用智能计算技术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从而提高对物质世界的感知能力,实现智能化的决策和控制。在今年下半年,全国共22所高职院校将招收物联网专业的学生。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一直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物联网本身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仅仅传授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是不够的,要从实验和应用入手,切实培养出符合企业和社会需求的物联网实用人才。因此在高职院校物联网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每一学期都安排相应的综合实训课程或课程设计环节。综合实训的目的就是将学生学习的专业知识融合到实际的项目中,通过实训项目的实施,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专业知识,从而掌握专业的工作技能。在高职院校,正是通过综合实训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其中就包括工作技能的培养,因此综合实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传感网络作为物联网的重要组成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传感网络是一种全新网络技术,它综合了传感器、通讯以及微机电等技术,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传感网络将给我们的生活方式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1 平台设计的基本原理

传感器与智能检测技术课后习题答案.doc

西安理工研究生考试 传 感 器 与 智 能 检 测 技 术 课 后 习 题

1、对于实际的测量数据,应该如何选取判别准则去除粗大误差? 答:首先,粗大误差是指明显超出规定条件下的预期值的误差。去除粗大误差的准则主要有拉依达准则、格拉布准则、t检验准则三种方法。准则选取的判别主要看测量数据的多少。 对于拉依达准则,测量次数n尽可能多时,常选用此准则。当n过小时,会把正常值当成异常值,这是此准则的缺陷。 格拉布准则,观测次数在30—50时常选取此准则。 t检验准则,适用于观察次数较少的情况下。 2、系统误差有哪些类型?如何判别和修正? 答:系统误差是在相同的条件下,对同一物理量进行多次测量,如果误差按照一定规律出现的误革。 系统误差可分为:定值系统误差和变值系统误差。 变值系统误差乂可以分为:线性系统误差、周期性系统误差、复杂规律变化的系统误差。判定与修正: 对于系统误差的判定方法主要有: 1、对于定值系统误差一?般用实验对比检验法。改变产生系统误差的条件,在不同条件下进行测量,对结果进行比较找出恒定系统误差。 2、对于变值系统误差:a、观察法:通过观察测量数据的各个残差大小和符号的变化规律来判断有无变值系统误差。这些判断准则实质上是检验误差的分布是否偏离正态分布。 b、残差统计法:常用的有马利科夫准则(和检验),阿贝-赫梅特准则(序差检验法)等。 c、组间数据检验正态检验法 修正方法: 1.消除系统误差产生的根源 2.引入更正值法 3.采用特殊测量方法消除系统误差。主要的测量方法有:1)标准量替代法2)交换法3)对称测量法4)半周期偶数测量法 4.实时反馈修正 5.在测量结果中进行修正 3、从理论上讲随机误差是永远存在的,当测量次数越多时,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越接近真值。因此,我们在设计自动检测系统时,计算机可以尽可能大量采集数据,例如每次采样数万个数据计算其平均值,这样做的结果合理否? 答:这种做法不合理。随机误差的数字特征符合正态分布。当次数n增大时,测量精度相应提高。但测量次数达到一定数Id后,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差下降很慢。对于提高精度基本可忽略影响了。因此要提高测量结果的精度,不能单靠无限的增加测量次数,而需要采用适当的测量方法、选择仪器的精度及确定适当的次数等几方面共同考虑来使测量结果尽可能的接近真值。 4、以热电阻温度传感器为例,分析传感器时间常数对动态误差的影响。并说明热电阻传感器的哪些参数对有影响? 答:1、对于热电阻温度传感器来说,传感器常数对于温度动态影响如式子t2=t x-T (dtJdt)所示,7■决定了动态误差的波动幅度。了的大小决定了随着时间变化

{物联网}智能家居中的传感器应用

(物联网)智能家居中的传 感器应用

智能家居中的传感器应用 壹、智能家居简介: 智能家居是壹个居住环境,是以住宅为平台安装有智能家居系统的居住环境,实施智能家居系统的过程就称为智能家居集成。 智能家居集成是利用综合布线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安全防范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音视频技术将家居生活有关的设备集成。由于智能家居采用的技术标准和协议的不同,大多数智能家居系统均采用综合布线方式,但少数系统可能且不采用综合布线技术,如电力载波,不论哪壹种情况,均壹定有对应的网络通信技术来完成所需的信号传输任务,因此网络通信技术是智能家居集成中关键的技术之壹。安全防范技术是智能家居系统中必不可少的技术,于小区及户内可视对讲、家庭监控、家庭防盗报警、和家庭有关的小区壹卡通等领域均有广泛应用。自动控制技术是智能家居系统中必不可少的技术,广泛应用于智能家居控制中心、家居设备自动控制模块中,对于家庭能源的科学管理、家庭设备的日程管理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音视频技术是实现家庭环境舒适性、艺术性的重要技术,体当下音视频集中分配、背景音乐、家庭影院等方面。 智能家居又称智能住宅。通俗地说,它是融合了自动化控制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和网络通讯技术于壹体的网络化智能化的家居控制系统。智能家居将让用户有更方便的手段来管理家庭设备,比如,通过家触摸屏、无线遥控器、电话、互联网或者语音识别控制家用设备,更能够执行场景操作,使多个设备形成联动;另壹方面,智能家居内的各种设备相互间能够通讯,不需要用户指挥也能根据不同的状态互动运行,从而给用户带来最大程度的高效、便利、舒适和安全。

二、家居中的可测物理量: 1、亮度。 如主人于家时,时间是晚上,亮度已经下降到壹定的范畴以下,系统会自动打开主人周边的照明设备,方便主人的生活。 2、温度。 壹年四季,壹天24小时存于或大或小的温差,根据不同的温度,系统将启动室内的降温或取暖设备,使人们的生活更舒适。 3、湿度。 壹年中有的季节潮湿,有的季节干燥,系统能够根据需要调节室内的空气湿度,保持于最适宜人们居住的状态。 4、烟雾。 当无人于家或者只有小孩于家时,若家中发生火灾,那么系统将自动接通火警,且打开喷水龙头。 5、声音 主人打开壹些电子设备时,不必手工开启,能够利用声音启动,使生活更方便。 三、可使用的传感器及原因 1、可见光传感器 主要用于测量室内可见光的亮度,以便调整室内亮度。 它的基本原理是能感受可见光且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 特点: a.暗电流小,低照度响应,灵敏度高,电流随光照度增强曾线性变化。

传感器智能家居设计报告汇总

南通大学 传感器与检测课程设计报告书 学院:电气工程学院 班级:自143 姓名:钟明蕊 学号:1412011064

目录 1设计目的及要求 (1) 2总体设计方案 (2) 2.1智能家居——温度检测 2.1.1测温器件DS18B20的简介 (2) 2.1.2显示器件介绍 (3) 2.1.3硬件设计电路 (4) 2.1.4软件设计电路 (5) 2.2智能家居——气体泄漏/火灾检测 2.2.1 MQ-2/MQ-7气体传感器 (7) 2.2.2 A/D转换电路 (8) 2.2.3硬件设计电路 (8) 2.2.4软件设计电路 (9) 2.3 智能家居——外人闯入 2.3.1干簧管简介 (10) 2.3.2干簧管电路 (11) 2.3.3硬件设计电路 (11) 2.3.4软件设计电路 (12) 3各模块与TC35之间的通讯 (12) 4 TC35 GSM模块 (14) 参考文献 (15)

智能家居监控系统设计 1、设计目的及要求 1.1设计背景: 智能家居以住宅为平台,将建筑、网络通信、信息家电、管理融为一体的高效、舒适、安全、便利、环保的家居环境。智能家居是一个多功能的系统,包括家庭内部的安全防范、家居布线系统、家电控制、远程的视频监控系统等。家居智能化设计包括传感器的检测,信号的传递,结果处理等。但现在仍未普及,而且目前智能家居的国际标准未成热,因此智能家居监控系统仍然存在广阔的发展空间。 1.2设计目的: 利用所学的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知识,实现家居温度、煤气泄漏、外人闯入、火灾(烟雾)的检测(以上检测项目必做。在此基础上增加检测项目并具有可行性,加分。除环境监测项目外,也可增加人体信号检测等。)。各检测节点可通过无线方式连接到主机,检测到危险信号后,主机可采用声光报警或远程报警。 1.3设计要求: (1)用Protel画出设计原理图; (2)采用Quaters II、Maxplus II、multisim(EWB)、pspice、Proteus中的一种或几种软件,完成系统电路图部分或全部仿真,在设计说明书 中体现仿真结果; (3)写设计说明书;

智能传感器模块设计

第三章 智能传感器模块硬件结构设计 3.1硬件系统结构 智能传感器模块(STIM)原理框图如图3-1所示,主要包括:变送器阵列模块、信号调理模块、多通道数据采集模块、TEDS模块及TII智能接口等部分。为了增强系统的集成度,设计采用了集成式的片上数据采集系统ADuC812。传感器的输出信号经调理模块放大调理,输入至 ADuC812片内的多通道ADC, ADC对相应通道模数转换后,存储于RAM中,然后通过TII智能接口将数据读入NCAP。为了方便TEDS内容的升级与更新,系统采用异步串行口来下载电子数据表格至ADuC812的片内Flash。此外,异步串行口还可用来下载和调试用户程序,方便系统开发。 图3-1智能传感器模块原理框图 STIM模块的传感器单元以温度传感器AD590为核心,从传感器出来的信号通过信号调理通道输入至ADuC812内部的多路ADC。系统硬件电路图如图3-2所示。

图3-2系统硬件电路图 3.2 片上系统ADuC812 3.2.1 ADuC812一般说明 ADuC812是全集成的高性能的12位数据采集系统,它在单个芯片内集成了高性能的自校准多通道ADC,两个12位ADC以及可编程的8位(与805l兼容)MCU。 片内8KB的闪速/电擦除(F1ash/EE)程序存储器,640字节的闪速/电擦除数据存储器以及256字节数据RAM,均由可编程内核控制。 另外MCU具有包括看门狗定时器、电源监视器和ADC DMA功能,为多处理器接口和I/O扩展提供了32条可编程的I/O线、I2C兼容的SPI和标准UART串行口I/O等。 MCU内核和模拟转换器二者均有正常、空闲和掉电工作模式,有适合于低功率应用的灵活电源管理方案。在工业温度范围内,有3V和5V两种规格电压工作器件可供选择。它有52条引脚,用扁平塑料四方形封装。ADuC812数据采集系统芯片功能框图见图3-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