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麦替代玉米和豆粕饲喂畜禽的方法

小麦替代玉米和豆粕饲喂畜禽的方法

小麦替代玉米和豆粕饲喂畜禽的方法
小麦替代玉米和豆粕饲喂畜禽的方法

小麦替代玉米和豆粕饲喂畜禽的方法

选自《畜牧人》杂志总第四期

来自乡下的狼

来自乡下的狼楼主

我国饲养畜禽的日粮以玉米、豆粕型为主,非常规饲料原料在畜禽日粮中使用的比例较小。随着饲料原料价格的上涨,畜禽养殖效益日趋降低,因此,采取"非常规饲料原料+饲料酶"的养殖概念逐渐为广大养殖户和饲料厂所接受,但对于如何科学地利用好这些资源仍存在一定的迷惑,本文就针对这一情况侧重讲述小麦代替玉米、豆粕作为日粮饲喂畜禽及使用小麦时的一些基本知识。

一、小麦替代玉米的优缺点

优点:一是小麦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高(小麦13.5%,而玉米8.7%),可以节省昂贵的增加蛋白质原料的费用;二是小麦的有效磷含量高(小麦0.21%,而玉米0.10%),可以节省磷酸氢钙的使用量;三是小麦的粗脂肪含量低(小麦1.70%,而玉米3.6%),能很大程度改善肉质。

缺点:一是小麦中纤维素含量高,主要是木聚糖,不同品种小麦的木聚糖含量常在1%~10%,而猪消化道由于不能分泌内源性木聚糖酶,因此,必须通过外源添加酶制剂才能提高猪对小麦的消化率;二是水溶性的木聚糖在胃肠道中会产生粘度,从而影响胃肠道的正常蠕动,形成对胃肠多肽的抑制,导致胰液分泌紊乱;三是木聚糖构成植物细胞壁的成分,而细胞壁包裹淀粉颗粒后,会阻碍动物对淀粉的消化;四是由于木聚糖会被后肠道微生物利用,导致微生物增殖,从而产生腹泻等问题。

二、小麦替代玉米、豆粕

日粮的适宜时间:小麦替代玉米,可减少玉米的使用量,尤其是在玉米价格较高的时候;小麦也可以替代豆粕,减少豆粕等蛋白质原料的使用,从而降低生产成本。何时采用小麦替代玉米和豆粕取决于以下两个因素:一是取决于豆粕的价格,一般豆粕原料价格高于2000元/吨时可考虑使用小麦。二是取决于小麦与玉米的价格差。一般价格差在100元/吨时可考虑使用小麦。

上述两点是独立的,满足其中任何一个条件都可达到节约饲料成本的作用,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豆粕原料价格高的时候,如果小麦替代玉米,能节约饲料中蛋白质原料的含用量。

点评牧童:这个衡量小麦玉米性价比的办法是不是太粗?

三、猪日粮中使用小麦

采用小麦日粮来替代玉米、豆粕日粮,可以大幅度地节约饲料成本,平均每吨全价饲料可节约50~200元,同时使用小麦专用酶(HF1302),能够获得饲喂玉米、豆粕日粮后同样的生长性能。

用小麦日粮替代玉米、豆粕日粮,需要对小麦的营养价值、小麦的加工、小麦日粮配方的调整和小麦日粮中加酶等环节有深入全面的认识,否则替代效

果会受到影响。

(一)猪料中小麦替代玉米的比例。小麦可以替代各阶段猪(保育猪、生长猪、育肥猪和母猪)日粮中玉米的30%~100%。对保育猪能替代30%~50%,生长猪50%~70%,育肥猪70%~100%。

(二)猪料配方调整重点。小麦替代玉米制作猪饲料配方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小麦日粮的赖氨酸含量与玉米、豆粕日粮中含量要求一致,小麦中赖氨酸含量比玉米、豆粕低,而赖氨酸含量与猪生长速度要求成正比,因此当用小麦配方时,日粮蛋白质赖氨酸的营养需要量要比玉米、豆粕日粮高0.5%~1.5%,此时就应额外添加合成赖氨酸;二是小麦替代玉米,通常可以节省豆粕(粗蛋白44%)用量30~100公斤/吨;三是小麦替代玉米,可以减少磷酸氢钙用量2~4公斤/吨。

(三)对小麦进行粗加工以小麦为主要组成原料的猪饲粮,需要粗粉碎,小麦加工后适宜粒度为700~900微米,一粒小麦粉碎成4~5碎粒为宜。这样既可获得较高的消化率,又可获得较高的饲料报酬,还会具有较好的饲料流动性。

四、鸡、鸭和鹅日粮使用小麦

结合家禽的消化生理特点和小麦型日粮存在的优缺点,建议在使用时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一)日粮配方调整

1、能量。就本身的能量而言玉米和小麦相差不是很大,但动物对玉米和小麦的能量消化率却差别很大,如代谢能(家禽)中玉米为3350千卡/公斤,小麦2900~3120千卡/公斤,特别是家禽对淀粉多糖的消化率只有12%。因此在小麦日粮中如加入木聚糖酶、葡聚糖酶、果胶酶等非淀粉多糖酶能有效分解植物细胞壁、分解畜禽不能降解的水溶性非淀粉多糖,从而降低肠道内容物粘度,加速养分吸收。如添加小麦酶,还可提高小麦代谢能(家禽在100千卡/公斤左右)。

2、蛋白质:玉米粗蛋白含量为8.0%~8.7%,小麦含量则为11.5%~14.0%。但在使用过程中小麦氨基酸的含量虽然高于玉米但却显著低于豆粕,如果用小麦替代玉米后仍将配方粗蛋白水平维持不变,则会由于豆粕用量的下降而会导致某些氨基酸的下降量无法用小麦来弥补的现象,因此,建议小麦替代玉米后视具体情况适当提高粗蛋白配方水平,或者添加赖氨酸来补充限制氨基酸不足。

3、亚油酸:用小麦代替玉米,可增加动物脂肪硬度,提高畜禽胴体品质。但家禽对亚油酸十分敏感,小麦亚油酸含量只有0.88%,远低于玉米亚油酸2%的含量,因此,家禽日粮中用小麦作为主要能量饲料时,应将亚油酸列为最重要的营养指标之一。

4、生物素:畜禽对小麦或小麦副产品中生物素利用率很低,如果生物素缺乏会造成一些疾病的发生,这也是多用小麦日粮会引起肉鸡死亡率升高的一个原因,(主要是SuddenDeathSyndromeSDS猝死症)。但可以通过添加肉粉,改善光照制度(前三周光照改变,降低生长速度,后三周逐渐增强)加以改善。

5、叶黄素:小麦和玉米中叶黄素的含量差异显著,黄玉米叶黄素含量为18×10-6,可较好地影响肉鸡的肤色、脚色和蛋黄的颜色;小麦叶黄素含量很少,只有约2×10-6,而且这种叶黄素家禽几乎不能利用,因此小麦替代玉米对白色肉鸡而言可使肉鸡肌肉变白,提高肉的品质,从而提高出口肉鸡的竞争力,但

对于黄鸡而言则应添加相应量的色素或使用一定量的玉米蛋白粉或苜蓿草粉

以弥补不足。

(二) 家禽日粮使用小麦的比例按营养平衡原则设计配方时,小麦替代玉米

的比例控制在30%~70%为宜。幼禽日粮小麦用量为20%~30%,中大禽料中

小麦用量控制在30%~50%(最好40%),可获得经济可行的饲料配方。

(三) 小麦加工问题。小麦日粮制粒后相对玉米而言结合紧密,制粒效果好。用作粉料时不能粉碎太细,以防饲喂时易粘附鼻、眼、喙,长期饲喂易造成喙

变形,畜禽拒食、生长速度下降等现象。另外应该注意小麦原料本身的品质,确保配方计算时小麦营养计算值不会偏高。此外,生长和储存过程中感染赤霉

病的小麦应谨慎使用。

老杨3楼

随着小麦酶的使用,小麦可以做为一个常规原料使用,并不必局限于与玉米的差价大小!只是在配方设计的原料搭配上参考楼主所提供的信息!这不用怀疑。

llyang 8楼

在中国、美国主要靠玉米提供能量。在欧洲,大量使用麦类作为能量提供的原料。谈小麦代替玉米不一定合适。因为配方的目的是满足营养需要,玉米不是动物必需的,所以谈不上代替。

小麦代替豆粕,可能性多大?蛋白含量差异太大了。大量使用小麦,要特别注意酶制剂的使用。这对幼龄动物/肉鸡等十分重要。

sjanem 11楼

考虑到小麦的地域性差异

来自乡下的狼12楼

现在小麦在西北山区比较适用,因为当地缺乏蛋白饲料,所以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hyzhanghua 13楼

就目前的小麦和玉米的价格差异,我觉得还是玉米好点。

dongnongzz 19楼

小麦地域性要求太高,中国的小麦和玉米是没有可比性的!

yuanfang 20楼

新小麦与陈小麦也不能等同。

hemannish 21楼

加15%的小麦就适口性不好,猪的采食量下降。我们正遭客户的投诉,大家要小心使用。另外制粒困难,要加水才行,在冬天还可以,南方现在雨季,根本就不敢加水。所以加小麦是件很头痛的事情哦。

3727112 22楼回复21楼

你加多了,应该有个过渡期啊。

xgang056 24楼

小麦的确在玉米价格昂贵的时候为我们提供了原料选择的思路,但是酶制剂的质量稳定以及配方所选用小麦添加动物的种类以及生长阶段是很关键的。

hayden 29楼

探讨养殖的饲料问题,需要不断试验,争取选择比较好多的途径来解决养殖户的根本问题。

我先看32楼

添加酶制剂,当前形势应该考虑用小麦替代玉米,豆粕涨价,轻钙涨价,能省一点是一点啊对吧。

steven 33楼

加拿大的一位朋友在猪料中使用小麦30%,不添加酶制剂,与玉米比无差异,省钱。

紫云飞35楼

猪料、鸡料中添加20%是没问题的,现在鸡料上有的全用小麦了。鸭料上可以添加50%以上的小麦,添加酶制剂后,饲喂效果还蛮好。

qiaoyongniu 36楼回复21楼

小麦在一定程度上适口性比玉米好,我们北方人就喜欢吃面食,而且小麦中的淀粉的确味道不同,我们可以自己亲自去尝去比较,所以我觉得小麦的适口性不存在问题。

本刊点评:小麦替代玉米可行,只要性价比允许,使用方法得当。

——点评人王继华

饲料中小麦与玉米的营养价值比较

在我国,小麦能否在猪饲料中应用主要取决于小麦与玉米的营养价值与价格的比值。当小麦的性价比高于玉米时,用小麦部分或全部代替玉米喂猪能取得很好的饲养效果和经济效益。下面着重分析小麦自身的营养特点及与玉米的营养价值比较。 小麦及其营养特点 小麦按种植时间分为冬小麦、春小麦;按皮色分为红小麦、白皮麦和花麦;按麦粒质地分为硬小麦和软质麦。小麦的化学成分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小麦品种、土壤类型、环境状况等影响。小麦籽粒的化学成分,尤其是蛋白质含量相差较大,最低为9.9%,最高为17.6%,大部分在12%~14%之间。小麦含有多种氨基酸,尤其是赖氨酸的含量高。小麦中含有一定数量的非淀粉多糖,主要包括纤维素、戊聚糖、混合链葡聚糖、果胶多糖、甘露聚糖、阿拉伯聚糖、半乳聚糖和木葡聚糖等。非淀粉多糖分为可溶性和不溶性两类,不溶性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和木质素,对小麦营养价值影响不大;水溶性成分主要是戊聚糖,被认为是小麦中的主要抗营养因子,其抗营养作用主要与其黏性及对消化道生理、形态和微生物区系的影响有关。由于水分含量少,猪消化液黏稠度同其他家畜相比相对较高,因而通过戊聚糖酶降低消化食糜

黏稠度的效果较差。小麦的容重在680~800g/L时,不会影响其能量浓度;当容重低于680g/L时,才会影响其能量浓度。 小麦与玉米的营养价值比较 1.小麦蛋白质含量比玉米高,但小麦氨基酸平衡比玉米稍差。这主要是因为小麦中非必需氨基酸含量较高,必需氨基酸较少。而就猪饲粮最易发生不足的赖氨酸而言,小麦的含量为0.3%,是玉米赖氨酸含量(0.24%)的1.25倍。此外,猪饲粮中容易缺乏的色氨酸与苏氨酸,小麦的含量分别为0.15%和0.33%,分别是玉米含量(0.07%和0.3%)的 2.14倍与1.1倍。而且这3种必需氨基酸的回肠消化率,除苏氨酸相同外,其余两种氨基酸都比玉米高。 2.小麦的赖氨酸和色氨酸消化率分别为71%、78%,玉米赖氨酸和色氨酸消化率分别为69%和67%。小麦中各种重要的矿物元素含量也均高于玉米,特别是锰和锌的含量。 3.小麦中的钙和磷含量比玉米高,且由于小麦中植酸酶含量较玉米高,磷的利用率也较高。 4.维生素方面,小麦除不含胡萝卜素、维生素A的含量低于玉米外,B族维生素的含量均高于玉米,尤其是烟酸。

豆粕中抗营养因子及其消除方法

豆粕中抗营养因子及其消除方法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更新时间:2008-10-8点击数:2406 评论本文 摘要:大豆是重要的植物蛋白质和油脂来源,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在畜禽饲料中得到广泛应 用。但大豆中的抗营养因子限制了大豆及其制品在畜禽饲料中的利用水平。因此,人们对大豆 抗营养因子的钝化方法进行研究。本文简要地介绍了几种主要的大豆抗营养因子,并对使大豆 抗营养因子失活的方法和发酵豆粕的营养特性进行了综述,为发酵豆粕在畜禽饲料中的广泛应 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发酵豆粕,大豆抗营养因子,钝化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英国疯牛病危机之后,引发了人们对畜禽饲料中动物来源蛋白质安全性的担忧,世界各国纷纷禁止动物源蛋白质在饲料中使用,由此相应地增加了对高质量植物蛋白的需求量。这意味着能够提供优质蛋白质的大豆和大豆蛋白制品必将在今后的畜禽饲料配制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然而,大豆中含有的抗营养因子降低了养分的有效性,限制了其在动物饲料中的使用。因此,通过育种、加工和营养等手段来降低大豆及其制品中抗营养因子的含量,提高养分的利用率一直是营养学家们工作的重点。 豆粕是大豆经浸提或预压浸提制油工艺的副产物,为植物性蛋白质饲料的主要来源之一,占畜禽蛋白质饲料原料用量的百分之六十以上。大豆榨油过程中的热处理可以有效地灭活大豆中的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和大豆凝集素等抗营养因子,但生产中对热处理必须进行严格控制:加热不足不能完全灭活抗营养因子,而加热过度,有可能因发生美拉德反应而降低养分的可利用率,使得豆粕的营养特性发生很大的变化(Helena等,2003),与传统的豆粕相比,发酵豆粕在营养成分含量、氨基酸有效性和抗营养因子去除率等方面均有很大提高。 发酵豆粕是采用独特的菌种和发酵工艺,利用微生物发酵过程中分泌的蛋白酶使大豆蛋白被分解成小分子蛋白和小肽分子,游离氨基酸和UGF(未知生长因子)等物质,同时能消减抗营养因子的一些作用,使其易被幼龄动物消化吸收。因此,发酵豆粕作为功能性饲料蛋白质而受到广泛关注。大量的研究将发酵大豆蛋白和豆粕对于早期断奶仔猪的饲养效果进行比较(Cho等,2007),表明发酵过程中的酶解作用使发酵豆粕中含有较高比例的小肽(Hong等,2004)以及降低了发酵豆粕中的抗营养因子含量(Reddy和Pierson,1994)。但就目前来看,豆粕通过发酵工艺,微生物分泌蛋白酶降解蛋白的作用是否完全,抗营养因子被去除的程度,养分价值被提高的真实水平都有待探讨,所以进行动物饲养试验,并结合有效、全面的指标检测是必需的,关键是要采用简便、敏感度高的方法。 1大豆的抗营养因子 目前,人们把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产生不利影响以及使人和动物产生不良生理反应

杂粕在饲料中替代豆粕的应用

杂粕在饲料中替代豆粕的应用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internet点击数:108 更新时间:2008-1-30 杂粕型饲料的概念(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 蛋白质饲料来源以棉籽粕、菜籽粕、花生粕、葵粕等为主,不用鱼粉,用少量的豆粕或基本不用豆粕棉籽粕、菜籽粕等杂粕在全价配合饲料中的用量之和超过12%。 杂粕在饲料中的应用 近年来,我国畜牧业和饲料工业发展十分迅速,饲料资源紧缺的矛盾日益突出。据专家预测,2010年-2020年,我国蛋白质饲料的差额为2400万吨-4800万吨,饼粕类差额为2560万吨。长期以来,我国主要以豆粕作为蛋白饲料原料,造成豆粕供应日趋紧张,价格不定期上涨波动。 豆粕与杂粕粗蛋白含量 我国每年生产大量的杂粕,如棉籽饼粕年产量在600万吨以上,菜籽饼粕约300万吨。目前杂高的饲用价值。各种杂粕的蛋白质含量均很高,如花生粕粗蛋白含量比豆粕高,棉籽粕与豆粕接近,菜籽粕、葵籽粕等粗蛋白含量也相当于豆粕的80%左右。有些杂粕的平均氨基酸消化率也很高,如葵籽粕可达89%(豆粕氨基酸平均消化率为90%)。此外,杂粕还含有丰富的其它营养物质。如大多数杂粕均含有很高的亚油酸,有效磷含量也均高于豆粕,亚麻粕亚麻酸含量十分丰富,葵籽粕的B族维生素含量显著高于豆粕。 但由于杂粕本身存在着抗营养因子含量高,多含有毒物质等固有缺陷,其在饲料中的用量一直难以加大。经研究与实践证明,采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的成果-酶制剂来提高杂粕在饲料中的使用量及利用率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杂粕在饲料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杂粕粗纤维含量高,特别是加工过程中脱壳不充分时。如棉籽饼粕的粗纤维含量可高达17%,亚麻籽粕粗纤维含量可达28%,带壳压榨的葵籽粕粗纤维含量更可高达32%。粗纤维主要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阿拉伯木聚糖等)、果胶和木质素。粗纤维不仅本身不能被单胃动物消化利用,以一种“稀释”作用使饼粕原料本身养分浓度降低,而且还影响其它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表现出抗营养作用。 几种蛋白饲料原料猪氨基酸回肠真消化率

小麦替代玉米的方案

小麦替代玉米的方案 玉米是主要的能量饲料,在配方中占的比重较大,一般在60%以上,所以玉米价格上涨大大提高了饲料成本。玉米能否被小麦部分替代呢?答案是肯定的。小麦部分替代玉米,并不会影响畜禽的生长和生产性能,但需要控制替代的量,并额外添加复合酶。我们对小麦替代玉米提出如下推荐方案,供您参考。 一、小麦和玉米的营养价值比较 (一)能量 就本身的能量来说,玉米和小麦相差不是很大,但畜禽对玉米和小麦的能量消化率有所不同,但差别不是很大。 (二)蛋白质 小麦比玉米中的蛋白质含量高(小麦13.5%,而玉米8.7%),如果替代可以提高配方的蛋白水平。 (三)其它营养成分 小麦的总磷含量高(小麦0.41%,而玉米0.27%),小麦替代玉米后可提高配方的总磷水平。另外,玉米中叶黄素的含量要显著高于小麦。 (四)抗营养因子 玉米中的非淀粉多糖含量很低,在配方中可大量使用。而小麦中的非淀粉多糖的含量很高,其中主要是木聚糖。木聚糖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成分,而细胞壁包裹

淀粉颗粒后,会阻碍畜禽对淀粉的消化。非淀粉多糖在胃肠道中会产生粘度,影响胃肠道的正常蠕动,并能减少消化液和食糜的接触,从而影响消化吸收。非淀粉多糖会被后肠道微生物利用,导致微生物增殖,从而产生腹泻等问题。而畜禽的消化道不能分泌内源性木聚糖酶,因此,必须通过外源的复合酶制剂才能提高猪对小麦的消化率。 二、小麦替代玉米的时机 根据小麦和玉米的主要营养素含量的比较,在小麦和玉米价格相等或者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小麦相对玉米是有性价比优势的,这时可以用小麦替代部分玉米。 三、小麦替代玉米的方案 由于小麦含有非淀粉多糖,会影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所以小麦替代玉米一定要有针对性的添加复合酶。 16.5%玉米+3.5%豆粕=20%小麦。按照上述比例关系替代,配方的营养水平变化不大。按照上述比例关系,如果配方有60%玉米,20%豆粕,用小麦替代玉米后配方改为,43.5%玉米,16.5%豆粕,20%的小麦。 小麦可以替代保育猪、生长猪、育肥猪和母猪日粮中玉米的30%~70%。保育猪能替代30%~40%,生长猪40%~50%,育肥猪60%~70%。 四、小麦替代玉米注意的问题 (一)由于不同厂家的复合酶在产品的稳定性和效果方面差异较大,所以要选择国内知名厂家或国外厂家的产品。复合酶的组成要选择含有以木聚糖酶为主,并含有葡聚糖酶、果胶酶等非淀粉多糖酶的复合酶,添加量按照厂家的指导用量。

豆粕基础及饲料企业套保(大商所)

第一部分:国内市场现状 一、豆粕现货市场格局 2003年以前,国内豆粕价格波动波澜不惊,平稳而缓慢。进入2003年后国内豆粕市场价格波动剧烈,极端时候甚至出现过当日现货报价涨跌100元/吨的惊人之举,而且呈现出急涨阴跌的特征。 原因如下: 1、油脂压榨行业格局变化 国内压榨行业2002年后迅速发展,目前已经相成8000万吨/年的压榨能力,虽然远大于3000万吨/年的实际压榨需求,但东南沿海大量大型压榨企业的运营,彻底改变了国内压榨行业主要依靠国产大豆压榨的局面,大豆压榨行业整体80%左右的原料依靠进口大豆。压榨行业的扩张,导致豆粕供应量的增加,目前已经成为豆粕净出口国,同时与CBOT市场大豆联动性增强 2、饲料需求的扩张 由于 高速发展,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转变,导致肉、蛋、奶、禽的消费量逐年增长,拉动了饲料用豆粕的需求。2000年,国内豆粕消费量仅1500万吨不到,今年预计豆粕消费量将达到2800万吨左右,年均递增10%以上。 3、饲料企业分布特点 国内饲料企业呈现集团化,分散生产的特点。在长期市场竞争中,出现了像希望、六和、正大、温氏这样的饲料企业集团。但是这四大集团的生产,却是由分散在全国各地的若干中、小饲料生产企业完成的。这些中小型生产企业对原料豆粕的采购,基本是分散、独立地进行。在与大型压榨企业豆粕定价权的较量中,明显处于弱势地位。

豆粕合约日线走势图(来源:大连商品交易所) 二、豆粕定价机制及其影响因素 1、进口成本 中国榨油用大豆主要靠进口的现实,决定了中国的榨油用大豆价格主要取决于国际市场大豆的价格,进口大豆成本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下游产品尤其是豆粕的销售价格。 目前进口大豆的基本定价方式: 进口成本=CBOT大豆价格+综合基差 (运达中国港口的综合基差:包括海湾基差和海运费用) 简单地看,进口大豆成本就是CBOT大豆期货价格加上到中国的升贴水。相对于廉价的农产品,目前升贴水约占大豆进口成本的20%左右。它的变化对进口成本有重要影响。 2、压榨利润 目前的压榨企业都是根据压榨利润来调节生产节奏。当压榨利润较高时压榨企业会积极生产,从而导致后期豆粕供应增加,形成供应压力,压榨企业尽量低价销售,回笼资金。在压榨利润较低或者为负时,压榨企业消极生产甚至停机,导致后期豆粕供应量下降,短期供应紧张促使豆粕价格趋涨。而压榨利润的好转又会促使压榨企业积极生产。这个过程不断地循环往复。 2005年以来进来大豆周榨油毛利走势图(来源:大连商品交易所) 从图表来看,压榨收益(毛利)大部分时间在—50至200之间波动,高于200和低于—50的次数都不多。 其他影响因素:

豆粕在饲料中的应用

发酵豆粕在饲料中的应用技术 豆粕在饲料中的应用方法主要有:一是做为蛋白原料直接添加,二是酶解豆粕和发酵豆粕,即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将大豆蛋白通过蛋白酶酶解或微生物发酵降解为可溶性蛋白和小分子多肽的混合物。经过酶解或发酵处理的蛋白有比传统大豆中蛋白质更易于吸收、低抗原等特点,被认为是幼龄动物饲料的理想植物蛋白。 酶解豆粕主要用于大豆肽的液态生产。它存在一系列的限制因素,首先蛋白质水解过程中产生的苦味、臭味无法完全抑制,尤其是大规模生产中,降低和脱除水解过程中的苦味和臭味需要很高的成本。较高的价格是限制大豆肽进入市场的主要原因。其次用于水解的酶制剂仅限于食品工业中的常用几种,单一或混合使用均无法彻底消除水解过程中产生的苦味和臭味。如何克服水解过程中产生的苦味,任务非常艰巨,且水解度难以控制。 随着固态发酵技术的改进和完善,固态发酵不仅可以应用于液态生产不能实现的过程,而且可以弥补液态生产的不足与缺陷。应用现代固体发酵技术能实现大规模生产,而且其投资规模和生产成本往往要比液态法低,更重要的是现代固态发酵往往没有影响环境的污染废物产生,在食品加工业及现代饲料生产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固态发酵其中一个重要应用领域就是利用微生物转化农作物及其副产物,以提高它们的营养价值,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研究表明,豆粕经固态发酵可有效提高蛋白质的生物转化率。 发酵豆粕中的大豆蛋白含量很高,在45.0%~55.0%之间,而且其中80.0%以上都是水溶性蛋白。其中赖氨酸2.5%~3.0%、色氨酸0.6%~0.7%、蛋氨酸0.5%~0.7%、胱氨酸0.5%~0.8%、胡萝卜素每千克0.2毫克~0.4毫克、硫胺素每千克3毫克~6毫克、核黄素每千克3毫克~6毫克、烟酸每千克15毫克~30毫克、胆碱每千克2200毫克~2800毫克,豆粕中的抗原及抗营养因子得到大部分消除,同时富含各种微生物源性营养。 发酵选用菌种:微生物发酵豆粕常用菌种:乳酸菌、酵母菌、芽孢杆菌等。 固态发酵生产发酵豆粕过程 发酵过程中分为好氧发酵和厌氧发酵。在发酵前期采用好氧发酵,促使芽孢杆菌、酵母菌等好氧微生物繁殖生长,同时芽孢杆菌、酵母菌分泌产生大量酶类、

小麦代替玉米的使用

小麦代替玉米的应用 陈峰 (山东省诸城普惠牧业有限公司,山东诸城262200)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小麦代替玉米在饲料中的应用,简述小麦替代玉米后配方中各营养素的调整。 关键词:小麦;替代;应用 application of Replacing the corn with Wheat Chen Feng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wheat replacing the corn in animal feed and to adjust the nutriment of prescription according to the wheat. Key words: wheat; replaces; application 我国饲料资源不足,尤其能量饲料缺口更大。长期以来能量饲料的主要原料是玉米。近年来,以玉米为原料的化工工业(如:赖氨酸,乙醇,淀粉,酿酒等)快速发展,造成玉米供应日趋紧张。加之小麦产量逐年增加,导致今年小麦价格低于玉米100-120元/吨,形成了小麦与玉米价格的倒挂。这为小麦用作畜禽饲料提供了成本基础。本文简要对小麦代替玉米的应用技术作一概述。供饲料企业和养殖企业参考。 应用条件 玉米和小麦的饲料总能相差很小,但由于小麦含6-8%阿拉伯木聚糖,造成饲料在消化道内产生食糜黏度大,导致动物对小麦营养的消化率较低。 小麦部分代替玉米可有效节约部分蛋白原料如豆粕,小麦氨基酸含量高于玉米,但显著低于豆粕含量,若小麦代替玉米后将配方粗蛋白水平保持原水平,则由于豆粕用量下降导致某些氨基酸(赖氨酸,苏氨酸等)下降量是无法用小麦弥补的。为保持氨基酸含量必须添加人工合成的氨基酸,而结果有时会超过替代前配方的成本。建议小麦替代玉米后适当提高配方粗蛋白水平,关注氨基酸平衡。 综上因素及小麦酶添加,当每公斤小麦的价格比玉米低0.1元时,即可考虑小麦大比例替代玉米,以获得降低成本之目的。 代替比例 以玉米-豆粕型配方为例,提出如下建议。当使用杂粕或糠麸时适当降低替代比例。 禽日粮中小麦用量:雏禽10-20% 中,大,蛋禽20-30% 猪日粮中小麦用量:仔猪20-30% 中大猪25-50% 种猪不宜使用 反刍动物不超过日粮的50%为宜 必须添加以木聚糖酶为主的小麦专用酶或复合酶. 3.配方调整 3.1能量 3.1.1猪玉米对猪消化能为3410Kcal/Kg,小麦为3390Kcal/Kg,两者相差20Kcal/Kg。即使50%替代玉米能量仅下降6 Kcal/Kg,完全可以由小麦酶对消化能提高来补充。即使不考虑小麦酶,添加0.07%油脂也可以保证消化能的稳定。因此小麦替代玉米在猪饲料中能量不是问题。3.1.2 禽小麦对鸡代谢能为3040 Kcal/Kg ,低于玉米200 Kcal/Kg 。若小麦代替玉米30%,能量下降是40 Kcal/Kg,若不添加小麦酶足以引起生产性能下降。大量国内外研究表明,适量

豆粕营养成份及标准

豆粕营养成份及标准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豆粕营养成份及标准 植物蛋白类 植物性蛋白亦是提供饲料蛋白质的主要来源,其与鱼粉在饲料的关系中互为消长,而豆类及油实类等油脂含量丰富者,在采油后所得到的油粕类,通常蛋白质含量高,普通用来补给蛋白质,是极有用处的饲料来源。惟这些油粕类的饲料价值常视其成分、营养价,适口性、不良因子等而有差异。 系指大豆采油过的残渣经过适度加热、干燥、粉碎者。大豆粕是鸡、猪、牛适口性良好的蛋白质源。黄豆粕之粗蛋白质含量约45%,其消化率高达85-92%。黄豆内存在着非营养成分的urease等酵素,trypsininhibiter,且活性很高,在生的情况下会阻碍消化率,雏鸡、子猪的发育。黄豆粕经过某种程度加热后,成长阻碍因子即失去活性,且饲料价值提高,但视其制造工程宫之加热条件面品质受到影响。其指标是使用水溶性氮素指数(NSI),ursease活性,trypsihninhibiter含量,通常NSI25%以下为一个指标。牛方面,加热不充分之urease活性高者不能使用于尿素配合饲料。 豆粕的自然属性 1、物理性质 颜色:浅黄色至浅褐色,颜色过深表示加热过度,太浅则表示加热不足。整批豆粕色泽应基本一致。 味道:具有烤大豆香味,没有酸败、霉败、焦化等异味,也没有生豆腥味。 质地:均匀流动性好,呈不规则碎片状、粉状或粒状,不含过量杂质。 比重:0.515?/FONT>0.65Kg/l 2、化学成份 豆粕中含蛋白质43%左右,赖氨酸2.5%~3.0%,色氨酸 0.6%~0.7%,蛋氨酸0.5%~0.7%,胱氨酸0.5%~0.8%;胡萝卜素较少,仅0.2~0.4mg/Kg,流胺素、核黄素各3~ 6mg/Kg,烟酸15~30mg/Kg,胆碱2200~2800mg/Kg。豆粕中较缺乏蛋氨酸,粗纤维主要来自豆皮,无氮浸出物主要是二糖、三糖、四糖,淀粉含量低,矿物质含量低,钙少磷多,维生素A、B、B2较少。表2反映的是豆粕与其他各种油粕的组成比较。 去皮与带皮豆粕组成比较 原蛋白质 CrudeProteinExtract 以太纤维 EtherFiber% 粗纤维 Crude% 能量 Energy(kcal/kg)带 皮 豆 粕 44.0(8)0.5(10) 7.0 (7) 2240(8) 去 皮 豆 粕 48.5(10) 1.0(7) 3.0 (10) 2475(10) 带皮与去皮豆粕氨基酸组成比较 带皮豆粕去皮豆粕精氨酸 3.4 3.8 赖氨酸 2.9 3.2 蛋氨酸0.650.75 胱氨酸0.670.74 色氨酸0.60.7 组氨酸 1.1 1.3 亮氨酸 3.4 3.8 异亮氨酸 2.5 2.6 苯丙氨酸 2.2 2.7 苏氨酸 1.72 总价值 2.4 2.7 豆粕在饲养中的应用 大约85%的豆粕用于家禽和猪的饲养。豆粕中富含的多种氨基酸对家禽和猪摄入营养很有好处。实验表明,在不需额外加入动物性蛋白的情况下,仅豆粕中含有的氨基酸就足以平衡家禽和猪的食谱,从而促进它们的营养吸收。在生猪饲料中,有时也会加入动物性蛋白作为额外的蛋白质添加剂,但总体看来,豆粕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利用。只有当其他粕类单位蛋白成本远低于豆粕时,人们才会考虑使用其他粕类作为替代品。 在奶牛的饲养中,味道鲜美、易于消化的豆粕能够提高出奶量。在肉用牛的饲养中,豆粕也是最重要的油籽粕之一。但是,在牛的饲养过程中,有些时候并不需要高质量的豆粕,用其他粕类可以达到同样的喂养效果,因此,豆粕在牛饲养的地位要略逊于生猪饲养中的地位。 最近几年来,豆粕也被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业中。豆粕中含有的多种氨基酸枣例如蛋胺酸和胱胺酸枣能够充分满足鱼类对氨基酸的特殊需要。由于鱼粉用鱼捕捞过度原因,造成世界鱼粉减产,供给的短缺使鱼粉价格居高不下,因此,具有高蛋白质的豆粕已经开始取代鱼粉。在水产养殖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此外,豆粕还被用于制成宠物食品。简单的玉米、豆粕混合食物同使用高动物蛋白制成的食品对宠物来说,具有相同的价值。美国依利诺斯大学进行的一次实验表明,豆粕具有同猪肉一样的高蛋白,却不含影响营养消化的低糖酸盐。

【般若咨询】小麦玉米比价关系研究

小麦是我国口粮消费的主要粮食品种,主产区集中在华北黄淮地区,河南小麦常年产量占全国小麦总产量的1/4,最具代表性;玉米是我国饲料消费的主要粮食品种,主产区有东北产区和华北黄淮产区,东北产区常年玉米产量占全国产量的27%左右,华北黄淮产区则占到30%左右。从产区分布看,小麦、玉米在华北黄淮地区同为农户主要种植的粮食品种,其销售时间有一段重合期,比价关系将影响农户销售的选择;而小麦和玉米都可用作饲料生产和工业加工,具有一定的替代关系,二者的比价关系将影响饲料企业及深加工企业原粮采购的选择。 本文通过历史回顾和定性、定量分析,得出结论: (1)华北黄淮产区小麦玉米的合理比价在1.15:1-1.2:1; (2)影响小麦玉米比价关系的主要因素有:两者的供求关系、生产成本以及政策因素。 (3)在工业生产上,小麦替代玉米的替代比价为0.9:1,即当小麦玉米比价低于0.9:1,开始采用小麦替代玉米。饲料生产上,当能满足同样营养成分时,小麦玉米比价低于1:1时,开始采用小麦替代玉米;当小麦玉米比价低于0.93:1(或小麦比玉米价格低0.05元/斤)时,开始出现较大规模小麦替代玉米行为,这时小麦替代玉米量达到10-20%。关键词:小麦,玉米,比价关系,替代 第一章国内历年小麦、玉米比价关系 1.1小麦、玉米价格走势三阶段 1996年以来河南小麦玉米价格经历了三个阶段,下面详细描述。 图1,河南小麦玉米价格图(1996-2006) 魏婷 高级分析师Ting_wei@https://www.doczj.com/doc/f787308.html,

震荡下行期理性回升期高位调整期 1、震荡下行期(1996.01-2000.04): 1994-1995年我国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现象,并导致期间国内物价和粮价水平出现较大幅度的上涨。1996年国内经济过热问题逐步解决,经济运行形势向健康发展,物价和粮价水平也相应回落。 从95/96年度开始,小麦生产连续五年丰收,形成了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小麦价格一路走低。 玉米库存庞大,价格一路下跌,97/98年度玉米市场出现产不足需的状态,价格曾出现上涨,但随后两年玉米生产再获丰收,库存再度增大,价格随之持续下滑,在2000年4月达到历史低位。 2、理性回升期(2000.05-2004.03): 此阶段,小麦、玉米市场产需关系均表现为产不足需,但由于库存均较为庞大,小麦、玉米价格上涨势头较为缓和。 其间,2001年玉米收获季前后价格曾快速下跌,这是由于2001年秋季河南乃至关内产区正式退出保护价收购,国有粮食收储企业的收购量骤降导致的政策性价格下降,随后又缓步攀升。 2003年10月以后经济过热,各粮食品种价格均受到快速拉升,属于宏观因素。 3、高位调整期(2004.04-目前): 此阶段,小麦市场受政策保护,价格在高位平稳运行;玉米市场从产大于需,向产需紧平衡过渡,价格涨势强劲。

饲料用大豆粕国家标准

饲料用大豆粕国家标准 一、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饲料用大豆粕的质量指标及分级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以大豆为原料以预压—浸提或浸提法取油后所得饲料用大豆粕。 二、引用标准 GB 5490-5539 粮食、油料及植物油检验 GB 6432-6439 饲料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等项测定方法 GB 8622 大豆制品中尿素酶的活性测定 三、感官性状 本品呈浅黄褐色或淡黄色不规则的碎片状,色泽一致,无发酵、霉变、结块、虫蛀及异味异嗅。 四、水分 水分含量不得超过13.0% 五、夹杂物 不得掺入饲料用大豆粕以外的物质,若加入抗氧化剂、防霉剂等添加剂时,应做相应的说明。 六、质量指标及分级标准 1.以粗蛋白质、粗纤维、粗灰分为质量控制指标,按含量分为三级,见下表。 表1 配合饲料、浓缩饲料和预混合料产量(万吨) 年份配合饲料浓缩饲料预混合料 1990 3122 50.82 21.01 1999 5600 1000 160 3.三项质量指标必须全部符合相应等级的规定。

4.二级饲料用大豆粕为中等质量标准,低于三级者为等外品。 七、脲酶活性允许指标 1.脲酶活性定义为在30?5?和pH值等于7的条件下,每分钟每克大豆粕分解尿素所释放的氨态氮的毫克数。 2.饲料用大豆粕的脲酶活性不得超过0.4。 八、检验 1.水分、粗蛋白质、粗纤维、粗灰分的检验,按照GB6432-6439的有关规定执行。 2.脲酶活性的检验按GB 8622执行。 九、卫生标准 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饲料卫生标准的规定。 十、包装、运输和储存 饲料用大豆粕的包装、运输和储存,必须符合保质、保量、运输安全和分类,分级储存的要求,严防污染。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1998-10-11批准,1989-09-01实施。

1小麦替代玉米的注意事项

小麦替代玉米的应用技术 [来源:德佳技术部点击数:770 ] 一、小麦的品种分类 小麦按播种季节分,可分为冬小麦和春小麦;按皮色的不同,可分为白皮小麦和红皮小麦两种;按籽粒胚乳结构呈角质或粉质的多少,可分为硬质小麦和软质小麦。小麦品质的好坏,取决于蛋白质的含量与质量。一般春小麦蛋白质含量高于冬小麦,但春小麦的容重和出粉率低于冬小麦。多数冬小麦是白皮、软粒的,而春小麦是红皮、硬粒的。 二、小麦与玉米的营养成分差别 注意:数据引自中国饲料数据库 小麦中的主要抗营养因子是木聚糖。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与玉米相比,小麦的能量、亚油酸含量要低于玉米,而赖氨酸、蛋氨酸和苏氨酸等要比玉米高。 三、小麦替代玉米的基本比例及限量 1、在4周龄以下的家禽日粮中,小麦用量不超过20%,加酶后用量不超过40%;4周龄以上的禽料,小麦不超过25%,加酶后用量不超过50%。在蛋禽或种禽中,一般不超过20%,加酶后一般不超过40%,幼龄阶段用量要相对少些。 2、在猪饲料中小麦替代玉米的一般比例为:乳仔猪30——50%,生长猪50——70%,育肥猪70——100%。 3、小麦不适于完全直接替代玉米用于鸭、鹅肥肝生产。 四、青年鸡、蛋鸡、育肥猪饲料中小麦替代玉米的简易方法 1、 200公斤小麦可替代180公斤玉米和20公斤豆粕 2、 250公斤小麦可替代220公斤玉米和30公斤豆粕 五、小麦替代玉米的注意事项

1、如果用小麦全部代替玉米,必须添加小麦酶(木聚糖酶)。以高活性、高含量的木聚糖酶为主的复合酶才是真正的小麦专用酶。同时利用配方软件调整赖氨酸、苏氨酸和磷的水平。 2、小麦能量略低的问题 1)小麦酶(木聚糖酶)能提高4—7%的能量(140—230Kcal/kg,根据小麦酶产品不同可能有些差异),要计算在内; 2)全部取代时,对于蛋鸡日粮要考虑补油,同时考虑亚油酸的问题; 3、关于小麦代替玉米对猪、禽日粮配方的区别: 猪日粮建议小麦简单代替部分玉米; 家禽日粮中应用小麦作为主要能量饲料时,应当将亚油酸作为最重要的营养指标之一。 4、关于小麦粉碎细度的问题: 不要粉的太细,过细会影响畜禽的采食量,尤其蛋鸡饲料,破碎成3—4瓣即可。 5、关于小麦—豆粕型日粮对产品颜色的影响问题: 过高的小麦添加量会影响畜产品的颜色,尤其蛋黄的颜色、肉鸡的着色等,可适当考虑玉米蛋白粉、着色剂等的应用。 6、小麦在生长过程中易感染赤霉病产生呕吐毒素,所以使用小麦一定要防止霉变。个别发霉的小麦应谨慎使用。 7、建议最初使用时,小麦的添加量逐步增多,用7—10天的时间换完料。 8、与玉米相比,小麦的有效生物素含量很低。所以在种猪料中使用小麦时,要考虑生物素的补充

豆粕概述

豆粕概述 豆粕是大豆经提取油后的副产品,各类油粕中用途最广的一种。豆粕的需求,主要集中在饲养业与饲料加工业,大约85%的豆粕用于家禽和生猪的饲养。根据提取方法不同可将豆粕分为一浸豆粕和二浸豆粕:用浸提法提取豆油后得到的副产品为一浸豆粕;压榨取油后再经过浸提取油后得到的副产品称为二浸豆粕。一浸豆粕的生产工艺较为先进,蛋白质含量高,是目前国内外现货市场上流通的主要产品。 豆粕一般加工流程为:油脂厂购入大豆→去杂→破碎→加温并调整水分含量→压成片并继续调整水分→加溶剂喷淋以淬取豆油→脱溶剂→豆粕生成(去皮豆粕是先去皮后浸提)。 1.豆粕的分类及区别 饲料用大豆粕(GB/T19541-2004)将豆粕分为普通豆粕和去皮豆粕两种,具体技术指标见表1。 表1 技术指标及质量分级 带皮大豆粕去皮大豆粕 项目 一级二级一级二级 水分/(%) ≤12.0≤13.0≤12.0≤13.0 粗蛋白质/(%) ≥44.0≥42.0≥48.0≥46.0 粗纤维/(%) ≤7.0≤3.5≤4.5 粗灰分/(%) ≤7.0≤7.0 尿素酶活性(以氨态氮计)/[mg/min·g] ≤0.3≤0.3 氢氧化钾蛋白质溶解度/(%) ≥70.0≥70.0 注:粗蛋白质、粗纤维、粗灰分三项指标均以88%或者87%干物质为基础计算与普通豆粕相比,去皮豆粕是采用先去皮后浸提的加工工艺生产而成;加工中分离出的豆皮约占大豆重量的8%,占大豆体积的10%。由于豆皮的主要组分是细胞壁或植物纤维素,很难被猪、鸡等单胃动物消化吸收,因此去皮豆粕具有粗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高、粗纤维含量低、氨基酸消化利用率高的优点。除此之外,去皮豆粕最主要的优势还在于其本身含有较高的能量和蛋白质,从而在配方中留出了更多的空间来容纳玉米,并减少价格昂贵的油脂用量。

杂粕替代豆粕在饲料中的应用(精)

杂粕替代豆粕在饲料中的应用 核心提示:蛋白质饲料来源以棉子粕、菜子粕、花生粕、葵子粕等为主,不用鱼粉,用少量的豆粕或基本不用豆粕,棉子粕、菜子粕等杂粕在全价配合饲料中的用量之和超过12%。杂粕在饲料中的应用近年来,我国畜牧业和饲料工业... 蛋白质饲料来源以棉子粕、菜子粕、花生粕、葵子粕等为主,不用鱼粉,用少量的豆粕或基本不用豆粕,棉子粕、菜子粕等杂粕在全价配合饲料中的用量之和超过12%。 杂粕在饲料中的应用 近年来,我国畜牧业和饲料工业发展十分迅速,饲料资源紧缺的矛盾日益突出。据专家预测,2010年~2020年,我国蛋白质饲料的差额为2400万吨~4800万吨,饼粕类差额为2560万吨。长期以来,我国主要以豆粕作为蛋白饲料原料,造成豆粕供应日趋紧张,价格不定期上涨波动。 豆粕与杂粕粗蛋白含量 我国每年生产大量的杂粕,如棉子饼粕年产量在600万吨以上,菜子饼粕约300万吨。各种杂粕的蛋白质含量均很高,如花生粕粗蛋白含量比豆粕高,棉子粕与豆粕接近,菜子粕、葵子粕等粗蛋白含量也相当于豆粕的80%左右。有些杂粕的平均氨基酸消化率也很高,如葵子粕可达89%(豆粕氨基酸平均消化率为90%)。此外,杂粕还含有丰富的其他营养物质。如大多数杂粕均含有很高的亚油酸,有效磷含量也均高于豆粕,亚麻粕亚麻酸含量十分丰富,葵子粕的B族维生素含量显著高于豆粕。 但由于杂粕本身存在着抗营养因子含量高,多含有毒物质等固有缺陷,其在饲料中的用量一直难以加大。经研究与实践证明,采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的成果——酶制剂来提高杂粕在饲料中的使用量及利用率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杂粕在饲料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杂粕粗纤维含量高,特别是加工过程中脱壳不充分时。如棉子饼粕的粗纤维含量可高达17%,亚麻子粕粗纤维含量可达28%,带壳压榨的葵子粕粗纤维含量更可高达32%。粗纤维主要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阿拉伯木聚糖等)、果胶和木质素。粗纤维不仅本身不能被单胃动物消化利用,以一种“稀释”作用使饼粕原料本身养分浓度降低,而且还影响其他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表现出抗营养作用。李文胜

小麦与玉米的替代分析

小麦与玉米的替代分析 饲料配方是饲料生产的核心技术。饲料配方既要注意标准,更要与当地情况相结合;既要讲求质量,更要讲求可行性,经济性;既要讲求合法性更要讲求安全性。因此,只有把饲料配方的目标放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结合点上,充分考虑品种、性别、日龄、体重、饲喂条件、饲喂方式等影响饲粮配制效果的因素,才能设计出具有合理利用同种饲料资源、提高产品质量、降低饲养成本的高质量饲料配方。 一、猪料配方 猪配合饲料的原料品种应多样化,以期发挥各种原料之间的营养互补作用。常用的猪饲料的原料比例是:谷物类如玉米、稻谷、大麦、高粱等,一般应占50~70;糠麸类如麦麸、米糠等一般应占10~20%;有毒性的棉籽饼、粕及菜籽饼等应小于10%。动物蛋白质饲料如鱼粉、蚕蛹等占3~7%;草粉小于5%;骨粉占20~25%,食盐要小于0.5%。值得注意的是种猪不宜使用有毒性的棉籽饼、粕及菜籽饼等。猪饲料配方根据猪的生长周期也各有不同,具体分配比例如下:

注:仔猪体重1千克-10千克,育肥前期体重25千克-35千克,育肥中期体重35千克-60千克,育肥后期体重60千克-90千克。 二、禽料配方 水产饲料配方: 水产饲料根据各个饲料厂家的产品特点各有不同。 鸡饲料配方:

羊饲料配方: 鸭饲料配方:

鹅饲料配方 三、小麦在饲料中的替代比例 1、小麦、玉米行情 2012年3月,三等玉米广东港口出货价格攀升至2500元/吨以上,国产东北二等玉米到厂价格为2580—2590元/吨。而2012年市场主体优质小麦收购较为谨慎,主产区优质小麦收购价格同比相对降低。目前江苏地区郑麦9023收购价2040-2060元/吨,较去年同期下跌80-100元/吨;河南、安徽等地小麦到厂价格仅为2300元/吨左右,河南新乡地区优质小麦价格同比下跌260元/吨左右,

膨化豆粕在饲料中的应用_李世传

中国饲料 2014年第19期基金项目: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2013GB2C500239); 2013年南昌市重大科技项目(2013ZDXM015 ) 豆粕是大豆制油后的副产物,粗蛋白质含量高,可达40%~50%,且氨基酸构成合理,是畜牧生产中的优质植物性蛋白质原料,在饲料中广泛应用(Barth 和Lurnling ,1999)。但豆粕中含有多种抗营养因子,如尿酶、大豆凝血酶、大豆球蛋白和植酸等,降低了其饲用价值(Prandinia ,2005)。膨化作为一种高温短时加工方法,可将输送、混合、蒸煮、杀菌、膨化等多种操作单元同时完成,不仅能钝化酶,破坏抗营养因子,而且可使细胞壁破裂,提高养分消化率,是改善豆粕营养品质的有效方法(Abd 和Habiba ,2003)。本文就膨化过程对豆粕的影响及膨化豆粕在饲料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1膨化过程对豆粕的影响 1.1膨化对豆粕中抗营养因子的影响 根据热 稳定性可将豆粕中的抗营养因子分为两类:一类是热敏性抗营养因子,主要包括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尿酶、大豆凝血酶和致甲状腺肿素等;另一类是热不敏性抗营养因子,主要包括大豆球蛋白、大豆低聚糖(胀气因子)和植酸等。这些抗营养因子可使动物发生腹泻、胰腺肿大、生长不良等(高美云,2010;吴新民和丁巧丽,2004)。膨化的原理是原料在压力瞬间下降而膨化,其过程能有效地钝化或灭活各种抗营养因子,降低其活性,而达到适宜的范围。经过膨化后,豆 粕中的抗营养因子得到了较大改善(王玮和刘思歧,2008)。周岩民(1992)研究发现,通过挤压膨化,豆粕中的脲酶、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的破坏率达95%以上,脲酶活力低于0.1单位,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的活力低于15单位。李素芬等(2001)研究发现,膨化处理对抗营养因子的失活效果优于其他干热处理,且当膨化温度达110~ 130℃时,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失活68.7%~88.2%,凝血素失活76.7%~100%。 1.2膨化对豆粕营养成分的影响膨化对豆粕 化学成分有一定的影响,但营养成分损失较小,并且膨化可以显著改善其结构,使其更易消化吸收。郭树国等(2005)研究膨化对豆粕营养成分的影响,得出粗蛋白质含量较膨化前略有减少,且氨基酸也有部分损失,但粗蛋白质消化率明显提高,原因可能是高温、高压、高剪切作用,导致蛋白质变性;粗纤维含量显著减少,这是因为高温、高压、高剪切作用使纤维分子间化学键裂解,从而导致分子的极性发生变化;水分含量减小,原因是水分在膨化中受热蒸发;粗脂肪含量膨化后比膨化前略有减少,但粗脂肪在挤压膨化过程中能够与淀粉和蛋白质形成复合物,这类脂肪复合物能有效防止氧化,从而延长产品的货架期,同时对改善产品的质量和口感有促进作用。左进华和黄圣霞(2008)研究同样得出,膨化后豆粕中的水分、粗蛋白质、粗纤维和粗脂肪含量都有所降低。 膨化豆粕在饲料中的应用 李世传,王勇飞,赵艳平 (双胞胎集团研发中心,江西南昌330096) [摘要]膨化豆粕营养价值高,是一种理想的鱼粉替代品,本文就膨化豆粕在饲料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关键词]膨化豆粕;饲料;抗营养因子;营养成分[中图分类号]S81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314(2014)19-0005-02 [Abstract ]Extruded soybean meal was one of ideal substitute for fishmeal ,which contained high nutritional value.In this paper ,the application of extruded soybean meal in feed were reviewed. [Key words ]extruded soybean meal ;feed ;anti-nutritional factors ;nutrient component 5

中国豆粕消费研究(一)051123

中国豆粕消费研究(一) ——饲料市场构成及养殖业效益 2005-11-23 信息部 【内容摘要】饲料市场、养殖行业、豆粕市场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逻辑关系。豆粕较高的蛋白含量也使得它在饲料配方中居于重要位置,养殖行业是饲料(豆粕)的最大消费者,养殖效益直接决定着全国饲料和豆粕的需求。本文对饲料市场和养殖业进行市场解剖,并对今年1-9月份的市场进行初步的分析,需要提到的是,文中许多饲料、养殖方面的数字得来实属不易,作为饲料市场的常识提供给大家消化和掌握。 【关键词】蛋白饲料饲料配方养殖效益猪粮(料)比肉(蛋)鸡料比配合饲料 【推荐看点】 (1)常用蛋白饲料所含蛋白量 (2)饲料的产品结构及特点 (3)饲料配方及豆粕含量 (4)养殖业相关市场及养殖效益衡量 (5)饲料市场的发展规划及趋势 目录 一.饲料及成分构成 (1) 1.我国常用的蛋白饲料 (1) 2.我国常用的能量饲料 (2) 3.饲料添加剂 (2) 二.饲料产品结构及饲料配方 (2) 1.饲料产品结构 (2) 2.饲料配方 (4) 三.了解养殖行业 (5) 1.原料市场 (5) 2.饲料产品 (6) 3.养殖业的幼苗 (6) 4.养殖业的产品 (7) 5.养殖效益指标 (7) 6.饲料转化率和饲养周期 (10) 四.饲料市场展望 (10) 1.饲料市场的后期发展趋势 (10) 2.饲料市场的发展规划及目标 (11) 五.附录及参考资料 (12) 1.数据表附录 (12) 2.参考资料 (13)

一.饲料及成分构成 一般能被动物食用又能给动物某种或多种营养的物质统称为饲料。饲料是畜禽生产的基础,饲料成本决定着畜牧业的经济效益。通常得饲料成分包括蛋白饲料、能量饲料和一些辅助添加剂。 1.我国常用的蛋白饲料 豆粕:蛋白含量在40-48%,赖氨酸含量高(2.45%),利于猪的消化,因其品质优,适口性好,各种畜禽都可大量使用,因制造工艺不同,其营养价值有很大差异。在饼粕类蛋白质饲料中质量最好,赖氨酸含量在所有饼粕类饲料中最高,在日粮中豆粕占蛋白质饲料比例不受限制。应注意的是生豆粕中含有抗营养因子,影响家禽和生长肥育猪生产性能。 棉籽粕:因加工工艺不同蛋白质含量差异很大,棉仁粕蛋白质含量高达40%以上,未脱壳棉籽饼仅含20%左右。加工方法不同,游离棉酚含量不同,日粮中高游离棉酚含量会引起中毒。我国棉籽年产量50亿公斤以上,是一项主要的蛋白质饲料,资源不仅在国内使用,还大量出口到国外。一般中、大猪10%左右,雏鸡、产蛋鸡不超过5%。 菜籽粕:粗蛋白含量较高为35-40%,蛋氨酸含量在饼粕类饲料中名列第二,由菜籽提取油后,得到菜籽粕饼是良好的蛋白质饲料资源。菜籽粕在日粮中用量生长肥育猪8%左右,生长鸡5%—8%,雏鸡和蛋鸡不超过5%。 花生饼:粗蛋白36-38%,花生仁经脱壳、榨、浸提去油后得到的饼粕。 葵籽粕:蛋白含量30%,向日葵榨油时,由于脱壳程度不同,对其饼(粕)的饲料特性和营养价值影响很大。 鱼粉:优质鱼粉蛋白质含量在60%以上,鱼粉是最常用的动物性蛋白质饲料,优质鱼粉是整体鱼粉分离出油脂后,加工、干燥制造的,将食用鱼类加工后的残渣制成的产品,实际上是鱼渣,由于加工原料与工艺条件不同,各地生产的鱼粉质量有很大差别,使用时要特别注意。鱼粉价格高,一般只用在仔猪和家禽日粮,仔猪5%—8%,肉仔鸡,雏鸡、雏鸭、产蛋鸡、产蛋鸭日粮中2%—5%。 血粉:血粉蛋白质含量高达80%以上,屠宰场畜、禽血液干燥后制成的粉末即成血粉,由于加工方式不同,质量差异很大。 羽毛粉:粗蛋白含量高达70%以上,羽毛粉亦称水解羽毛,是将清洁羽毛在高温、高压下水解、干燥、粉碎的产品。 肉粉与肉骨粉:肉粉粗蛋白含量高(50-60%),屠宰场、罐头厂及其它肉品加工厂收集的碎肉及连骨肉片加工、处理成为肉粉。如含骨多称为肉骨粉,美国规定含磷量在4.4%以下的为肉粉,4.4%以上的为肉骨粉。

小麦代替玉米做饲料的可行性分析

玉米是主要的能量饲料,在配方中占的比重较大,一般在60%以上,所以玉米价格上涨大大提高了饲料成本。玉米能否被小麦部分替代呢?答案是肯定的。小麦部分替代玉米,并不会影响畜禽的生长和生产性能,但需要控制替代的量,并额外添加小麦复合酶。我们对小麦替代玉米提出如下推荐方案,供您参考。 一、小麦和玉米的营养价值比较 1、能量:就本身的能量来说,玉米和小麦相差不是很大,但畜禽对玉米和小麦的能量消化率有所不同,但差别不是很大。 2、蛋白质:小麦比玉米中的蛋白质含量高(小麦13.5%,而玉米8.7%),如果替代可以提高配方的蛋白水平。 3、其它营养成分:小麦的总磷含量高(小麦0.41%,而玉米0.27%),小麦替代玉米后可提高配方的总磷水平。另外,玉米中叶黄素的含量要显著高于小麦。 4、抗营养因子:玉米中的非淀粉多糖含量很低,在配方中可大量使用。而小麦中的非淀粉多糖的含量很高,其中主要是木聚糖。木聚糖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成分,而细胞壁包裹淀粉颗粒后,会阻碍畜禽对淀粉的消化。非淀粉多糖在胃肠道中会产生粘度,影响胃肠道的正常蠕动,并能减少消化液和食糜的接触,从而影响消化吸收。非淀粉多糖会被后肠道微生物利用,导致微生物增殖,从而产生腹泻等问题。而畜禽的消化道不能分泌内源性木聚糖酶,因此,必须通过外源的木聚糖酶制剂才能提高猪对小麦的消化率。 二、小麦替代玉米的时机根据小麦和玉米的主要营养素含量的比较,在小麦和玉米价格相等或者玉米价格高于小麦价格100元/吨的情况下,小麦相对玉米是有性价比优势的,这时可以用小麦替代部分玉米。 三、小麦替代玉米的方案 由于小麦含有非淀粉多糖,会影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所以小麦替代玉米一定要有针对性的添加小麦专用复合酶。 一般情况,16.5%玉米+3.5%豆粕=20%小麦+小麦专用复合酶。按照上述比例关系替代,配方的营养水平变化不大 小麦可以替代保育猪、生长猪、育肥猪和母猪日粮中玉米的30%~70%。保育猪能替代30%~40%,生长猪40%~50%,育肥猪60%~70%。 四、小麦替代玉米注意的问题 1、由于不同厂家的复合酶在产品的稳定性和效果方面差异较大,所以要选择国内知名厂家或国外厂家的产品。复合酶的组成要选择含有以木聚糖酶为主,并含有葡聚糖酶、果胶酶等非淀粉多糖酶的复合酶,添加量按照厂家的指导用量。 2、用玉米替代小麦要先以较小的比例替代,如果没有拉稀或生产性能下降现象,再逐渐增加小麦用量。 3、小麦要进行粉碎。一粒小麦粉碎成4~5碎粒为宜,这样既可获得较高的消化率,又可获得较高的饲料报酬,还会具有较好的饲料流动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