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提高幼儿的绘画能力

如何提高幼儿的绘画能力

如何提高幼儿的绘画能力
如何提高幼儿的绘画能力

如何提高幼儿的绘画能力

摘要幼儿绘画活动的目的应该是培养幼儿思维的创造能力和幼儿早期自身个性品格的发展。要先教幼儿会想,再教幼儿会画。应尊重幼儿在绘画中的独特、纯真、稚拙的造型和色彩,培养其创造能力,挖掘每一位幼儿与众不同的独特潜能,幼儿绘画活动必须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以人定教,通过多种教育手段,培养幼儿的各种能力,提高幼儿素质。

关键词幼儿教育表现能力培养方法

幼儿在绘画活动中,锻炼了手脑协调能力和操作能力,在获得绘画技能的同时,陶冶了艺术情操。幼儿美术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能否遵循幼儿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规律,儿童绘画教学中存在着明显的弊端:以简笔画、临摹画代替儿童画的教学,忽略了幼儿造型能力发展和身心发展规律。成人指导过多,使幼儿机械地接受简笔画,妨碍幼儿思维的主动发展,其创造性和个性难以充分发挥。完全放任自流,不教任何技能,让幼儿自由任意地涂画,因而表现能力迟迟得不到发展。这些教育方法容易使幼儿绘画形象概念化,画面单调生硬,使儿童画的发展陷入一个狭窄、闭塞的空间。针对以上现象,我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思考和摸索,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在幼儿用线条,拼接成似是而非、甚至莫明其妙的形状时,成人难以读懂,而幼儿能理直气壮地说:“这是房子、这是小河、这是蓝天、这是大海……”成人才恍然大悟。这就是幼儿绘画中的气韵,即幼儿眼中真实的世界。他们以自己独特的观察方法和角度以及特定的思维方式,把所看到想到的东西用笔表现出来,形成幼儿画中生动的“气韵”。因此,我们要尊重幼儿自己的想法,同时也要积极引导幼儿对各种事物进行“异想天开”的想象,充分挖掘幼儿思维中的创造性。这样,幼儿的创造力在绘画活动中便可显示出来。

二、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独立性

幼儿较易受到周围环境和本身情绪的影响,教师应多用鼓励赞赏的语言,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创作动机,更要善用肢体的语言、夸张的表情、幽默的口气、游戏的技巧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想方设法鼓励幼儿勇敢地按自己的意愿去画,引发幼儿的内在冲动,并表达出幼儿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增强自信心、独立性。

三、提高幼儿的艺术修养

幼儿绘画主要靠思想的启迪和情感的激励,来唤起幼儿敞开心灵的大门。因此,所画东西对幼儿要有强烈的吸引力,即先娱目动情,而这一切都需要幼儿有一定的经验。幼儿所获得的经验,一般包括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直接经验是指幼儿通过各种感官去直接实践所获得的经验。因此,在幼儿美术教学中应创造条

学前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

学前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 一、涂鸦阶段(约1.5—3.5岁) (一)未控制的涂鸦 1.时间:涂鸦开始后的半年左右 2.特点:无规律可循的点、线混杂图,涂到画纸之外 3.原因: (1)不知道自己的运笔动作和涂鸦结果之间的直接联系 (2)握笔的动作——手掌和手指共同操作,肩部、手臂和肘部无控制动作(3)大小肌肉尚在发展 (二)有控制的涂鸦 1.时间:2岁左右 2.特点:重复的或具有上下左右方向性的各种线条,能将涂鸦控制在画纸之内 3.原因: (1)能知道自己的运笔动作和涂鸦结果之间的直接联系 (2)手眼协调 (3)控制肌肉动作 (三)圆形涂鸦 1.时间:2岁半左右 2.特点:圆圈线条,涡形线、不闭合及闭合的圆圈、复线圆圈 3.原因: (1)能知道自己的运笔动作和涂鸦结果之间的直接联系 (2)手眼控制和协调 (3)关节和肌肉更加灵活 (四)命名涂鸦 1.时间:涂鸦过程中开始说故事 2.特点:具有明显的表达意图,对涂鸦进行命名 3.涂鸦出现的原因: 涂鸦是儿童绘画活动的起始阶段 (1)源于儿童身体运动的需求,随着身体运动能力和协调性的提高逐渐发展(2)源于儿童探索周围世界的欲望

4.“涂鸦滞后”现象 一些没有条件看见别人写字或画画的孩子,即使到达涂鸦期的年龄,也没有出现涂鸦活动。 模仿是影响涂鸦行为出现的重要因素之一。 5.当儿童出于涂鸦期,成人应持的态度和发挥的作用如下: (1)成人应该重视儿童的涂鸦,切不可认为是孩子的随意胡闹而加以制止。 (2)成人应该在儿童涂鸦期发挥适当的作用。 二、象征阶段(约3.5—5岁) (一)图形 简单几何形和线条的组合,与想表现的真实事物想去甚远,具有象征性的意义。 典型代表:“蝌蚪人” (二)色彩 1.能够识别主要的色相,有颜色个人偏好 2.象征阶段初期,用色不受物体固有色的限制,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自由涂抹自己偏好的物体。 3.象征阶段后期,逐渐按照物体固有色选择色彩,可以用方向一致的线条均匀地涂色,并图在轮廓线以内。 (三)构图 一个个独立的形象罗列在画面上,各个形象在大小、位置、间隔等方面并没有刻意安排,它们在共同的空间里的相互关系没有任何法则可循,但又确实有一定的表现主题。 (四)成人的态度和作用

绘画活动对幼儿能力培养和发展的重要性

绘画活动对幼儿能力培养和发展的重要性 在不断进步、飞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呢?据社会学家预测,二十一世纪需要的是头脑敏锐、思路独特,同时又是积极进取,对社会充满爱心的人才。现在的幼儿正是二十一世纪祖国建设的生力军,如何使他们成为合格的接班人,成为新世纪的主人,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众所周知,幼儿期是各种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数年的工作经验所得,我认为,绘画活动对幼儿能力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绘画是一种感受、思考、幻想相结合的活动。幼儿通过绘画认识周围的世界,表达内心感受。因此,幼儿绘画无论是对其智力的发展还是个性的健全,都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一、培养兴趣产生自信心。喜欢什么?想做什么?都是源于兴趣。当然兴趣有天赋的因素,但更重要的还是后天的培养,当孩子对绘画产生兴趣之初,大多出于好奇,如果过了好奇的时机而不去巩固,那就没有兴致画了,因此,应该让幼儿先动手画一些非常简单而又有趣的画,而且要对初学画画的儿童进行正面引导,采取多表扬,鼓励的方法让幼儿把兴趣持续下去,启发他们如果在某处改进一下,下次一定比这次画的更好。这样做可以使幼儿在潜意识中产生牢固的自信心,因为心理因素是很重要的。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身力量和自我价值的正确认识、体验和充分估价。自信心对幼儿的思想情感和行为起着调节作用。 二、培养幼儿观察力。 画过画的人都知道,画画是一种视觉艺术活动,不管是临摹、写生或创作都是观察后才能进行的,观察能力强的人,对所画作品的敏锐程度也强,反之,观察能力较差的人,他的作品就不能表现出事物的逼真性。大同小异,幼儿绘画也需要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也要把握客体的形状、大小、各部分的比例关系,这就需要他对客观事物作细致的观察,不仅要注意事物的整体,还要注意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细节,多发现比较事物之间的不同。有一次,我给幼儿描述了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要求幼儿根据我的描述画一幅画,幼儿的作品表现的非常生动、美丽。画的田野,随层而变,远处的朦胧用浅色,近处的颜色较明亮、鲜艳。大树也逐层而变,内圈深绿,中间浅绿,外层黄绿,层次鲜明。那位小朋友告诉我,内层绿色是因为树叶长的多,越往外树叶长的越少,阳光照射树叶就是黄色的。瞧!观察的多仔细,多有趣啊!作为老师,应该在观察方面多指导,以提高其观察的敏锐度。在提供绘画的客体时,尽量少用仿制品,而要让幼儿对着实体绘画,要多看看大自然。还是画大树,教师首先引导他们去观察大树,在观察的时候还要提示其特点:比比树干什么形状?树冠什么形状?各是什么颜色,再具体点,叶子什么形状,这样就能促使他们有兴趣的去观察,从而把大树的形象牢牢记在脑子里。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培养观察力的最佳效果,做到“下笔如有数”。 三、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尊重幼儿美术作品的创造性。 想象是智慧的翅膀,是一切发明、创造的源泉,应大力鼓励幼儿把自己的想象表现出来。进行绘画课时,我都将背景空出来,鼓励幼儿自由想象添画,并强调添画和别人不一样的背景,构成不同的情节,幼儿的作品往往内容丰富,不拘一格,充满想象。因此,培养幼儿想象力关键的一点就是给幼儿足够的空间,自由发挥。有一次,我发现班级的一位家长对他儿子的画非常不理解,并说:“我花钱买纸、买笔,就是让你瞎画吗?”我看了那位幼儿的画,整幅画面五颜六色,初看是显的乱,但深入的看下去,不难发现构图的新颖和用色的大胆。其实这正表现了孩子与其自身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创造性。幼儿园和家庭都要为发展这种创造性提供条件,让它更好的发展。对于孩子一些创造性的问题和想法,教师和家长都要予以鼓励,促使他们“标新立异”,提问是孩子积累知识,发展思维的重要途径,所以成人要鼓励孩子对习以为常的现象和已被普遍接受的结论持怀疑态度,勇于提出自己不同的意见和想法,对孩子新颖独特的想法要给予赞赏;想的幼稚或是提错了,也不要简单否定,而要耐心的告诉他错在哪,应该怎样正确的提问和回答。

学前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

一、涂鸦阶段(约—岁) (一)未控制的涂鸦 1.时间:涂鸦开始后的半年左右 2.特点:无规律可循的点、线混杂图,涂到画纸之外 3.原因: (1)不知道自己的运笔动作和涂鸦结果之间的直接联系 (2)握笔的动作——手掌和手指共同操作,肩部、手臂和肘部无控制动作(3)大小肌肉尚在发展 (二)有控制的涂鸦 1.时间:2岁左右 2.特点:重复的或具有上下左右方向的各种线条,能将涂鸦控制在画纸之内 3.原因: (1)能知道自己的运笔动作和涂鸦结果之间的直接联系 (2)手眼协调 (3)控制肌肉动作 (三)圆形涂鸦 1.时间:2岁半左右 2.特点:圆圈线条,涡形线、不闭合及闭合的圆圈、复线圆圈 3.原因: (1)能知道自己的运笔动作和涂鸦结果之间的直接联系 (2)手眼控制和协调 (3)关节和肌肉更加灵活 (四)命名涂鸦 1.时间:涂鸦过程中开始说故事 2.特点:具有明显的表达意图,对涂鸦进行命名 3.涂鸦出现的原因: 涂鸦是儿童绘画活动的起始阶段 (1)源于儿童身体运动的需求,随着身体运动能力和协调性的提高逐渐发展(2)源于儿童探索周围世界的欲望 4.“涂鸦滞后”现象

一些没有条件看见别人写字或画画的孩子,即使到达涂鸦期的年龄,也没有出现涂鸦活动。 模仿是影响涂鸦行为出现的重要因素之一。 5.当儿童出于涂鸦期,成人应持的态度和发挥的作用如下: (1)成人应该重视儿童的涂鸦,切不可认为是孩子的随意胡闹而加以制止。 (2)成人应该在儿童涂鸦期发挥适当的作用。 二、象征阶段(约—5岁) (一)图形 简单几何形和线条的组合,与想表现的真实事物想去甚远,具有象征性的意义。 典型代表:“蝌蚪人” (二)色彩 1.能够识别主要的色相,有颜色个人偏好 2.象征阶段初期,用色不受物体固有色的限制,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自由涂抹自己偏好的物体。 3.象征阶段后期,逐渐按照物体固有色选择色彩,可以用方向一致的线条均匀地涂色,并图在轮廓线以内。 (三)构图 一个个独立的形象罗列在画面上,各个形象在大小、位置、间隔等方面并没有刻意安排,它们在共同的空间里的相互关系没有任何法则可循,但又确实有一定的表现主题。 (四)成人的态度和作用 1.保护儿童的绘画兴趣 2.提供适当绘画工具

浅谈幼儿美术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谈幼儿美术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谈幼儿美术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周慧萱 摘要:学龄前幼儿的教育问题日益得到社会的关注,特别是她们的美术教育也逐渐被提出备受社会瞩目,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学术界也有不少的成果,而对于过去与当前的比较研究当前是较少的。因此我以我园的美术教研课题研究为依托、经过问卷调查和走访的研究方法来收集学龄前幼儿的美术教育问题的各方面资料,然后进行比较,希望能给社会提供有关学龄前幼儿美术教育问题的最新状况,从中探究更好的解决和开发学龄前幼儿的美术教育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学龄前幼儿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乃至全世界关注的一个社会性的问题,各个领域和行业都和关注这个群体的发展,她们是中国社会的未来也是以后社会竞争和国力竞争的掌舵手,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学龄前儿童的教育问题,特别是能开发幼儿的智力、创造力的美术教育。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教育就一直在上升发展,对于教育的关注度和投资也与年俱增,特别是近几年,幼儿教育更是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也解决了一些偏远地区的幼儿学前教育问题,但这个问题一直未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相关的调查研究更是亟待深入。在这里,我希望经过对学龄前幼儿的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有足够的认识,然后经过问卷调查把握学龄前幼儿美术教育的现状,从而分析她们的美术教育的问题哪些得到解决了,哪些仍需努力以及出现了哪些新问题。同时,尝

试提出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幼儿;美术教育;现状与解决策略 一、中国幼儿美术教育的现状 (一)、中国幼儿教育的现状 中国的幼儿教育服务着世界上最庞大的学龄前人口,据统计,中国有超过1亿的0-6岁的学龄前儿童,占世界同龄人口的五分之一。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报告公布数字表明,全球幼儿园毛入园率达到百分之三十七,其中四分之三的国家达到了百分之七十五以上,而中国仅为百分之四十点七五,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中国的学龄前儿童人口远远大于世界各国,而我们的幼儿教育中也存在很多问题,第一,城镇幼儿教师专业率过低、农村幼儿教育普及较少;第二,幼儿教师工资待遇过低,无法留住固定的教师资源;第三,从业资格要求不严格,屡次出现虐童事件;第四,家长对与幼儿的学前教育问题不重视。 (二)、中国幼儿美术教育的现状 幼儿美术教育的目的在于教授幼儿如何绘画,并掌握绘画的技能技巧和知识,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完善其身心的健全发展,有利于幼儿精神文明的构建,然而在美术教授的过程中最根本的是培养幼儿的艺术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当前中国幼儿美术教的现状:第一,把美术教育当做一种技艺来教授,模仿和再现能力是课堂的重点,忽略其在幼儿教育中

如何培养幼儿的绘画能力

如何培养幼儿的绘画能力 人脑的左半部支配抽象思维,右半部支配总体形象信息。而目前部分家长和教师重视的文字、数字这些教育内容,则使很多幼儿左脑负担过重、右脑锻炼不足,这种现象有损于幼儿正常、和谐的发展。美术教育就是用有趣、新奇的刺激,启发和诱导幼儿去感知事物的外形、结构,主要通过想象和形象思维,有利于右脑的发育。那么怎样去培养孩子绘画能力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以言语引导孩子绘画 当孩子想要画一件事物,却不知如何表现时,请您以“言语”来引导他去做画。例如:孩子想画“大象”,您可先和他一起讨论大象的特征,若能辅以图片或书籍,加深孩子的印象,甚至带孩子到动物园观看,都能加强孩子对画作内容的表现欲望及构成概念。然后,鼓励孩子以基本形状――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分别做头部、身躯、四肢的描绘。“想一想,大象的头和长长的鼻子像什么形状?圆形还是长方形?”“很好!身体又是什么形状呢?”…… 若要进一步丰富孩子的绘画内容,则可和孩子共同讨论分享,掌握何人、何时、何地、何事的原则,对孩子做言语上的刺激。以画烤肉为例,问孩子:“你和谁一起去呢?”“在什么地方烤肉呢?草地?河边?”“是早上、傍晚,还

是晚上烤肉呢?”“除了烤肉,你们还做了哪些事?聊天?喝饮料?唱歌?打球?” 二、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 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更是帮助孩子在艺术天地成长的重要方式。举例来说:带孩子去动物园、游泳、烤肉、爬山、唱歌、跳舞……甚至生活中的吃饭、洗澡、刷牙、睡觉等点点滴滴,都是丰富孩子作画灵感的最佳来源。孩子要透过亲身的体验,才能描绘出生动、真挚、充满情感的作品,不会老是画一些内容空洞、缺乏变化、让父母纳闷的画了。这样的作品,即使在技术上还不成熟,也能打动看画人的心,孩子更能在绘画过程中得到满足。 三、提供能引起共鸣的图画书 借助图画书引导孩子作画,可培养他判断、选择与整合的能力。不过,图画书内容要合乎幼儿的语言理解程度,并且以图书为主、文字为辅。 像幼儿园里的孩子喜欢幽默风趣、充满新奇与想象的图画书。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各国民间故事,或近代创作中的《好饿的毛毛虫》、《下雨了》、《变色龙》等书,都是扩展孩子认知经验及刺激想象力的好作品。图画书的故事结构最好有三、四段不同的情况或高潮,且要易于描绘,孩子作画时才能得心应手,甚而将几个高潮加以整合,选择一段表现在画中。

绘画对幼儿能力培养和发展的重要性

绘画对幼儿能力培养和发展的重要性 一、培养兴趣产生自信心。 喜欢什么?想做什么?都是源于兴趣。当然兴趣有天赋的因素,但更重要的还是后天的培养,当孩子对绘画产生兴趣之初,大多出于好奇,如果过了好奇的时机而不去巩固,那就没有兴致画了,因此,应该让幼儿先动手画一些非常简单而又有趣的画,而且要对初学画画的儿童进行正面引导,采取多表扬,鼓励的方法让幼儿把兴趣持续下去,启发他们如果在某处改进一下,下次一定比这次画的更好。这样做可以使幼儿在潜意识中产生牢固的自信心,因为心理因素是很重要的。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身力量和自我价值的正确认识、体验和充分估价。自信心对幼儿的思想情感和行为起着调节作用。 二、培养幼儿观察力。 画过画的人都知道,画画是一种视觉艺术活动,不管是临摹、写生或创作都是观察后才能进行的,观察能力强的人,对所画作品的敏锐程度也强,反之,观察能力较差的人,他的作品就不能表现出事物的逼真性。大同小异,幼儿绘画也需要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也要把握客体的形状、大小、各部分的比例关系,这就需要他对客观事物作细致的观察,不仅要注意事物的整体,还要注意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细节,多发现比较事物之间的不同。有一次,我给幼儿描述了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要求幼儿根据我的

描述画一幅画,幼儿的作品表现的非常生动、美丽。画的田野,随层而变,远处的朦胧用浅色,近处的颜色较明亮、鲜艳。大树也逐层而变,内圈深绿,中间浅绿,外层黄绿,层次鲜明。那位小朋友告诉我,内层绿色是因为树叶长的多,越往外树叶长的越少,阳光照射树叶就是黄色的。瞧!观察的多仔细,多有趣啊!作为老师,应该在观察方面多指导,以提高其观察的敏锐度。在提供绘画的客体时,尽量少用仿制品,而要让幼儿对着实体绘画,要多看看大自然。还是画大树,教师首先引导他们去观察大树,在观察的时候还要提示其特点:比比树干什么形状?树冠什么形状?各是什么颜色,再具体点,叶子什么形状,这样就能促使他们有兴趣的去观察,从而把大树的形象牢牢记在脑子里。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培养观察力的最佳效果,做到“下笔如有数”。 三、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尊重幼儿美术作品的创造性。 想象是智慧的翅膀,是一切发明、创造的源泉,应大力鼓励幼儿把自己的想象表现出来。进行绘画课时,我都将背景空出来,鼓励幼儿自由想象添画,并强调添画和别人不一样的背景,构成不同的情节,幼儿的作品往往内容丰富,不拘一格,充满想象。因此,培养幼儿想象力关键的一点就是给幼儿足够的空间,自由发挥。有一次,我发现班级的一位家长对他儿子的画非常不理解,并说:“我花钱买纸、买笔,就是让你瞎画吗?”我看了那位幼儿的画,整幅画面五颜六色,初看是显的乱,但深入的看下去,不难发现构图的新颖和用色的大胆。其实这正表现了孩子与其自

浅谈儿童的绘画教育

保护·培养·发展----浅谈儿童的绘画教育 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着眼于以下几个环节: 一、正视儿童认识规律,保护儿童绘画兴趣 要善于发现儿童(尤其幼儿)对美的“原始认识”,对于孩子们在美术方面表现出的朦胧认识和浓厚兴趣,教师应予以及时的保护。一般来说,孩子们对线条、色彩有一种天生的喜爱。爱美是童真,当孩子第一次握笔或拿起一根枝杈儿,在纸上或地上涂画出最简单的符号,那就是孩子主动地对周围世界的最原始的反映。这时,作为教师(或家长)应及时地给予保护和鼓励。 虽然这种保护与鼓励决非注定每个孩子今后都能在美术方面有所作为。但是在我们周围,确有许多孩子,对绘画活动有着执着的追求和兴趣,这是由儿童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所决定的,决非一件坏事。然而,许多家长往往不从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的角度去评判、理解孩子的画,随意地扼杀了许多好作品,挫伤孩子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二、更新美术教育观念,注重儿童能力培养 培养是进行儿童绘画教育的“主体工程”,是在保护基础上进一步的继续和深入。多年来,儿童美术教育的师资多源于“专业”,而缺乏美术教育的专业培训者,自然深受原来熟悉和习惯的思维方式的影响。比如,不加思索地向孩子灌输一些绘画上规律性的知识或强加一些成人认可的观点,这样一来就束缚了儿童的想象与创造,抑制了他们的个性发展,使儿童的画变成成人的“矫形”和“影子”而缺乏童趣。所以教

师应根据儿童的特性和特点,去设计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观察能力、造型能力、想象能力培养。 1.观察能力的培养。 观察是对“眼”的锻炼,它是儿童绘画的创作源泉,教师要针对孩子的不同年龄特点、认知能力、实际知识水平、接受能力,指导他们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引导他们细心观察周围生活中一些事物的形体特征,用眼睛去捕捉美,去发现、挖掘周围美的现象、美的事物,从而提高他们对事物的观察能力、感悟能力和审美能力。 2.造型能力的培养,是对儿童“手”的锻炼。 临摹是最常用的方法。所谓临摹,就是学习他人的绘画经验,有目的地吸收他人优秀的表现技法。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教育学生万万不可把临摹当作只是照抄别人的作品,因为这只是“临画”,缺乏了自己的创造,没有了自己的情感。许多有经验的教师常选择一些具有启发性的教学方法,如“添画”、“临变”等,我们不妨一试,以中国画的线来临摹西洋画,或改变所临摹画的内容。这样一来,孩子就可画出更多、更富情趣的作品来。既发挥了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又培养了他们高尚的审美情趣。 另外,加强儿童的写生锻炼,是提高和培养他们造型能力、观察能力的重要途径。说到让儿童去写生,许多人便觉得不可思议,认为孩子对所描绘的对象不理解。儿童从第一天握笔作画开始,就是一种“最原

浅谈学前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与培养

浅谈学前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与培养 一、学前儿童绘画的重要性 绘画是幼儿园美术活动的形式之一,但要让幼儿真正的喜欢绘画,运用绘画表达自己的感受却不是一件易事,绘画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和意境,可以加强幼儿对生活的认识和热爱,绘画中的线条、色彩、形状等最能锻练孩子的视觉敏感,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有利于智力的培养和表现技能的提高。 知识不等于智力。在绘画中能培养幼儿多方面的能力,比如通过对实物的观察、记忆、比较发展认识能力;通过分析、概括、取舍发展思维能力;通过联想、虚构发展创造能力。当然,这几种能力不是孤立的,是互相联系的,就如一个人完成一项工作是多种能力的综合。 首先,观察是孩子认识事物、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是进发创造力的基础。当然观察不是所谓的随便一看,在心理学上称为有意的、有计划地视知觉活动。各种工作都离不开观察。比如画家齐白石以画虾著称,他把虾给画“活”了。可见在此背后,有谁会想到,他用水缸养虾置于案头,每时每刻都在注意细致地观察虾的各种动态。所以在绘画中能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也是认识事物的一种重要途径。其次,思维是人脑对现实的加工反映。我们观察到的东西,经过分析、概括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掌握发展规律,从而有所发明创造。思维能力的发展,对幼儿学习掌握和运用知识十分重要。要让幼儿通过画画,多看、多听、多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参加各项有意义的活动。在活动中鼓励幼儿多动脑筋想问题,培养动脑筋的习惯。 第三,幼儿的想象是以无意想象为主,不是有目的的想象,他们的想象也容易变化转移,一般是看什么想什么,听到什么想什么,接触到什么想什么。画画时,一会儿画这个,一会儿画那个。如果让孩子听一些歌曲、乐曲,从音乐艺术中感染、熏陶孩子的感情,也会启迪孩子的想象力,并注意引导,他们会创造出许多新奇的画面,更是激励孩子的创造火花绚丽夺目。最后,在绘画中包括记忆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能力等也进一步得到提高。 二、学前儿童绘画能力发展的特点 (一)生理上的发展特点 由于幼儿时期是小肌肉发展异常迅速的时期,幼儿手部肌肉动作从不协调到逐步协调,在操作过程中明显地表露出来。 2岁半—4岁左右的幼儿开始接触美术工具材料时,由于缺乏手眼一致和控制动作的能

浅谈幼儿园的美术教育活动

浅谈幼儿园的美术教育活动 一、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意义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它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通过美育,培养人们热爱生活,促进知、情、意和谐发展,追求真、善、美相结合的人生境界。美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上具有的特殊功能是其它领域的教育无法替代的。幼儿园美术教育是幼儿园美育的组成部分之一。它的美是通过线条、色彩、构图。造型来再现现实,反应生活,表达孩子们的审美情感和审美欲望的。它所表现的对象十分广阔,从自然的花草树木、虫鱼鸟兽、风雨雷电,到社会生活、人物面貌特征等。幼儿用他们稚嫩的眼光捕捉生活中一切感兴趣的事物,经过想象塑造出生动丰富的形象,具有巨大感人的力量。 通过美术活动,能不断地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有助于幼儿可逆思维的训练。学习以多种方式去思考问题。美术活动特别能影响幼儿具体想象思维和空间观念的发展在美术活动中能促进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发展手部肌肉的协调性、灵活性。因此,在任何时候,美术都是孩子所喜爱、乐于参与的一种活动。也是幼儿园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幼儿园美术活动的种类 (一)幼儿园绘画 1、油画棒画 油画棒,固体的油画颜料。与普通蜡笔相比,油画棒质地松软,色泽鲜艳、色谱较全,覆盖力强,更具表现力。纸张宜选择表面粗糙的图画纸、各种卡纸或水磨砂纸等。用油画棒作画十分的方便,手法多样,涂、点、挂刮、拓,并可综合运用,具有强烈的表现个性。

油画棒的涂色方法: (1)厚涂法包括:平涂填色法、过渡法、重叠刮色法(先用油画棒在纸板上图上各种所需要的颜色,再覆盖厚厚的一层颜色,接着用无油圆珠笔芯或其他英气在底版上刮画)。 (2)薄画法包括:单色薄画法、点彩法、映衬法。 2、线描与装饰画:绘画以其点线面三个基本元素构建出变化无穷的斑斓世界。其中线条的变化多端更是微妙之极:曲与直、长与短、粗与细、刚与柔、排列与交错、整齐与凌乱……线条不同方式的组合不时地给幼儿带来惊喜:线是多么的神奇!黑白色块的处理使画面更显生气盎然:方与圆、大与小、疏与密、阴与阳……孩子在画面上用对比鲜明的黑白色块进行装饰游戏是展现智慧,培养大胆、尝试创造的良好途径。 对于初学绘画的孩子来说,装饰线描画最容易出效果,方法就是给幼儿一些简单的外轮廓,然后用点、线组成黑白灰的画面,夸张、变形地去装饰或表现,不用追求真实性,要鼓励幼儿创造属于自己的语言符号。 3、水粉画:可以在各种纸张、布、木板或墙上表现。基本表现方法:虚画法(轻轻平行运笔,在物体的边缘处提笔,有意留出白色边缘)、枯笔法(挤干水粉笔上的水分,蘸好颜料,从上向下运笔,并注意到由浅到深的过度)、撒雪法(蘸好白颜料,在画面上洒动,注意调和时水分要适中)、湿画法(用油画棒先描绘物体,再用清水吧要描绘的部分刷一遍,趁湿把两种颜色平涂,使其自然衔接)、结合法、蘸点法(平涂水粉色,然后用废旧的纸张蘸上颜料在画面上轻轻滴点染) 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水粉画可以用水粉笔、棉签等工具进行绘画。例如小班的柳条、迎春花、一串红、小草等都可以用棉签进行作画。大班的点彩画大树

如何培养幼儿绘画创作表现能力

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大胆表达、创造的能力在幼儿绘画创造规律的基础上,认真领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神,进行具体的教育实践探索,在教育行为中调整和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在新理念的指导下,认识绘画中的幼儿,使绘画活动成为幼儿爱玩的“游戏”,成为幼儿大胆表达自己情绪和认识的一种“语言”,达到树立幼儿自信心、大胆表达,又开发幼儿的创造力,更好地发挥绘画活动独特的内在价值。 研究过程是教师和儿童的共同成长的过程,教师在不断实践和反思中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在促进幼儿大胆表达、创造的同时,提升自己儿童画的审美,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儿童则在一次次的自我创造中,实现理想,张扬个性,发展技能,体验成功,促进创造性人格的形成。 一、什么是儿童绘画活动 绘画是通过线条、色彩、明暗、透视、构图等造型语言,在纸、木板、布等平面上,创造出直接可感的,具有一定形状、体积、质感和空间感的艺术形象。它所表现的范围甚广,从直接可视的外在物象到精神生活的表象世界,均可以表现出来,作为绘画描写的对象。 儿童的绘画主要是用线条、形状、色彩、构图等,在平面的纸上画出直接可视的物象。儿童的绘画反映儿童的天性,是表现儿童的思维活动,用于表达思想感情的特殊视觉语言,也是儿童早期智力开发的一种形式。儿童画是儿童心理活动和个性人格的体现,具有它独特的审美特点。其中生动稚拙、无拘无束是儿童画最为明显的特征之一。

由于儿童画的天真活泼,我们在表现形式上很难给儿童画严格界定。 二、把握问题的关键点,从内容的表现形式上多角度去研究促进幼儿大胆表达创造的能力 教师要认真分析教材的目标和幼儿的能力,整理出教学活动的先后顺序,每个活动内容的具体活动计划都要提前制定做到心中有数。结合教法,帮助幼儿建立大胆表达创造的合理途径。我们在进行绘画内容选择的时候,必须要先进行“三位一体”的研究,对幼儿的能力水平、所要选择的教育内容的难易程度、以及采取何种教学方法都做到心中有数。比如:小班幼儿初期,我们为幼儿设计了活动“绕线团”,活动前,我们就拿真的毛线团让孩子看、摸、放、绕,对“绕线团”的过程进行充分的体验。通过实际观察操作,增强幼儿的绘画技能。而后依次设计了“关住大灰狼”、“小羊吃草”“给鲤鱼妈妈穿衣服”等活动,虽然都是绘画线条,但注意了从易到难的活动设计,每次活动都使幼儿在原有水平上有发展、有提升。幼儿从动作不受控制逐渐到手眼较协调的画线,再到能够用手腕和手指画各种图形、进行有目的、有意识的绘画活动。这使得幼儿虽然没能够画出具体形象,但已经能够意识到所画的线条与实物和自己的经验之间的关系。他们大部分能够明显表达出自己的意图,有的一边画一边自言自语,解说他们的作品。画面也开始出现一些象征性的符号及相似的线条和简单的图形。很多时候幼儿的作品没有预定的意图,因此,这一时期,命名活动一般都放在作品完成后。他们会根据自己作品的形象和自己的实际经验,通过联想为作品命名。

浅谈PPT在幼儿绘画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PPT在幼儿绘画教学中的运用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3-0021-02 一次美术课上,我请孩子们画线描画,我做了示范,提出作画要求后,孩子们开始作画了。在观察孩子们作画的过程中,我发现他们的兴致并不高,画出的作品画面不是太空就是太乱,我正泄气着,只听牛牛对我说:“叶老师,我不想画线描画,我能画彩笔画吗?”话音刚落,又听见了几声附和:“我也要画彩笔画,我也要画彩笔画。”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在经过一番反思后,我渐渐意识到问题所在:一方面由于线描画使用工具单一,以勾线笔为主;构图以线条为主,点、面为辅;颜色以黑白装饰为主,其特点与孩子喜欢鲜艳色彩的个性相矛盾,加上毕竟还是中班的孩子,接触线描画时间不长,在线条结合及画面布局等技能方面还有很多不足,孩子自然信心不足,不敢轻易下笔。另一方面,孩子还没掌握线描画技巧,由于过于心急,没有仔细观察物体,导致画面上的线条不是太空就是太乱,久而久之,孩子便对线描画失去了兴趣。那么,如何激发孩子对线描画的兴趣,切

实有效地提高绘画技能,我陷入了沉思! 几天后的早上,我如往常一样站在教室门口接待早入园的孩子,只见思聿小朋友手里拿着一本绘本兴奋地向我奔跑过来,嘴里说着:“叶老师,你看!这是我妈妈昨天给我买的新书,可好看啦!”“叶老师,叶老师,这本书里的蜘蛛可真能干啦!它会吐丝织网呢!”一本封面满是可爱线条组合的画面出现在我眼前。看着这本可爱的绘本我突然有了主意:一直以来,童话书中的小蜘蛛都是孩子们所喜欢的形象,而此绘本所讲述的故事情节又正好将蜘蛛织结成网的整个过程表现得一览无余。我何不直接拿来作为幼儿学习线描的素材,况且线描画的布局和线条的运用都对孩子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呢? 第二天,我拿着《忙碌的蜘蛛》绘本兴奋地来到教室,想让孩子们用线条来表现故事中“小蜘蛛织网”的情节,并试图借助故事情节降低他们画线描画时的枯燥感。活动一开始,我将绘本翻拍制作成PPT课件放给他们观看,孩子们很快就被PPT中的小蜘蛛吸引,“小蜘蛛吐出一根长长的丝,像线一样,好像要开始织网了”“小蜘蛛在吐丝织网”……根据PPT的显示,我一边解释一边示范画线条,画面上出现了一条条直直的线。我问道:“这下,小蜘蛛会吐出怎样的丝呢?

从“美术”中培养幼儿的核心素养

从“美术”中培养幼儿的核心素养

从“美术”中培养幼儿的核心素养 当幼儿的核心素养成为幼教界的热门词语,也引起我们许多幼儿教师的深思!(有关幼儿核心素养,见文末摘要,参考文献) 我觉得,要培养起幼儿的核心素养,首先教师就必须具备教育的核心素养。那么,教师的核心素养都有哪些呢?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所有老师去正视。我认为教师的核心素养是指教师对幼儿的教育情怀和教育能力。 一、教育情怀 正所谓“博爱满天下”,“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出发点,爱是高楼大厦的根基。孩子是我们未来的种子,需要我们每位老师用心灌溉,悉心呵护,才会萌芽成长。 在工作实践中,我也深深感受到爱的情怀对于孩子的教育意义非凡!教师如果给孩子一个充满笑意的眼神,孩子同样会感受到你对他的关怀与爱,或许你还会收获他一个欢喜的笑容。孩子都喜欢公平公正、讲道理、和蔼可亲的老师,对待孩子,有多少耐心就有多少回报,再牛,再调皮的孩子都是可以慢慢感化的!教师付出的这些爱的情怀都将是日后孩子对教师一步一个脚印建立起来的信任。 二、教育能力 第一是学科文化底蕴,换句话就是说你做幼儿教师的功

美术的社会领域也是十分广泛,包括建筑,服装,工业造型等艺术设计领域。美术深入生活方方面面。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所以,美术这门学科对于学前儿童的艺术启蒙性意义非凡!它的作用就像是一把开门的钥匙,指路的明灯。 二、美术发展幼儿各项素养与能力 第一,发展儿童观察能力和审美、欣赏、感知能力,形成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腻的艺术情感。 学前儿童美术教学,虽然还只能局限于较低的层次上,但是同样需要通过对形体感,色彩感,线条的韵律感,材质感,构图感和空间感等方面的培养,使幼儿从视觉形象的欣赏,到动手表现和操作创造,从中获得审美教育! 第二,培养丰富情感,画画有利于儿童感情宣泄,放松身心。 艺术陶冶人情操,人生来就对美有强烈的意识,对美的情感的追求,不仅仅是成人的专利,在幼儿的幼小的心灵里,对美的意识更是一种妙不可言的感受。他们带着好奇探索着这个世界,对一切创造美的事物,跃跃欲试。美育对人的精神陶冶,正是提升幼儿核心素养的好办法!

幼儿绘画教学文献综述

幼儿绘画教学文献综述 发表时间:2015-09-18T11:48:40.723Z 来源:《素质教育》2015年10月总第186期供稿作者:张立美[导读] 河北大学教育学院儿童喜欢画画,是出于自身生理需要而产生的心理需要并通过各种符号来表现内心世界的一种语言形式。张立美河北大学教育学院河北保定071000 摘要:绘画是儿童早期生命探索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促进儿童发展的重要艺术活动,虽一直受关注,但现状不容乐观。本文从儿童绘画水平阶段划分、表现的能力以及绘画教学问题三方面分析和整理了当今国内外关于幼儿绘画方面的相关文献。两者综合,更能对幼儿绘画有深入了解。 关键词:绘画阶段能力 一、国内外关于儿童绘画能力发展理论的研究 儿童喜欢画画,是出于自身生理需要而产生的心理需要并通过各种符号来表现内心世界的一种语言形式。我们研究儿童绘画,就要先了解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阶段。儿童绘画能力发展的理论研究有了10多年的历史,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如下观点:德国心理学家哥饮修泰纳在他的《儿童图画能力的发展》中把儿童学习绘画分成五个阶段,其中涉及幼儿的有:(1)错画期——1至3岁幼儿乱画各种线条;(2)图式期——3至6岁儿童能描画稍具形状的记号、象征或图式;(3)对线及形发生感性的时期——6至9岁儿童稍大后,会对用线描画形状大感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零点计划”项目主持人加德纳在《儿童对艺术的知觉》一文中将儿童绘画能力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其中前两个涉及幼儿:(1)婴儿知觉期——出生至2岁。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是认识他人和一些几何形的物体,也就是发展最初的知觉力。(2)符号认知期——2至7岁。这一时期儿童开始在一定文化背景上掌握图像、手势、声音、数形式和语言等多种符号的意义。但是,由于相应知识的不足,对艺术作品的审美特征一般而言不大能把握。 国内关于儿童绘画能力的研究,最早是陈鹤琴先生,随着研究的深入,各种有影响的理论也逐渐被大家熟知和认可。下面仅就有代表性的论述加以介绍。陈鹤琴把幼儿绘画发展分为三个时期:(1)涂鸦期(1岁-2岁),具体的有波形图、丝图、圆形图。(2)象征期(2岁-3岁),有普遍性的象征阶段、类别性的象征阶段、个别性的象征阶段。(3)定型期(3岁-7岁),其特点是从简单到复杂、从正面到侧面、从呆板到有生气,并有时间、空间概念,懂得构图,也懂得用画来分辨性别和年龄,还能用语言来解释自己的画。庞丽娟在《幼儿园美术教学法》一书中将幼儿绘画能力发展划分为两个阶段:(1)涂鸦期——2至3岁。幼儿没有明确的绘画构思和目的,以游戏的形式任意进行划线活动,画出的线条轻淡、杂乱、不成形,是一种借助于笔在纸上画出一定线条的娱乐活动。(2)形象期——幼儿已具有初步的绘画构思,能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绘画,画出的形象基本成形。同时,在形象期中,幼儿对于物体形象的颜色表现和相互关系的处理也开始有明显的发展。 对国内外学者的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理论进行梳理,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各种理论在各时期年龄阶段的划分上存在差异,所描述的特征也略有不同,但在儿童绘画发展的过程方面基本上是一致的,且各个阶段的核心特征也相似。总结前人经验,幼儿绘画阶段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时期:(1)涂鸦期(2-3岁)。这一时期儿童主要是漫无目的地乱画,无构思和目的,画的线条杂乱且颜色单一。(2)线条期(3-4岁)。此阶段的儿童能画不同的线条、曲线,有时会出现封闭图形;不仅能从右下方向左上方逆向描绘,甚至能用一些图形象征一些大脑中突然闪现的事物。(3)象征期(4-6岁)。此时儿童在绘画之前有粗略的构思和目的,有了空间概念,画出的作品外形大部分不完全,有时会在图中显现出瞬间情感变化,能用简单的语言解释自己的画,根据现实中事物的原貌或根据自己审美认知对绘画进行涂色。有的孩子甚至会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观察和感知融入到绘画中。这些理论成果为进一步研究出更科学的、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儿童绘画能力发展理论提供了翔实的研究资料。 二、儿童在绘画中表现出的主要能力 在20世纪40年代和60年代,巴克和哈默提出了房树人绘画投射测验,他们最先将人物画作为投射测验的工具,探测绘画中表现的个体发展能力。如今绘画心理方法更科学,内容范围更广阔,作品的解释理论更丰富。总结来看最主要的有以下几种能力:1.情感能力。儿童可以借助线条、形象和色彩等要素直接表达自己的各种情感。2.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刘晓东认为,梦想能使儿童进入一个比现实世界更诗意、更宏大的世界。3.观察、联想和记忆能力。要引导孩子观察和体验,增加孩子大脑表象储存量。这样,在儿童绘画过程中通过引导、启发儿童联想就会发现儿童会在绘画中展现不同的场景。 三、关于绘画教学问题的探究 总得来说,国内对于儿童绘画的研究刚刚起步,在教学内容和形式上正向多样化迈进,在评价方面正在逐步以儿童为中心。但有不足之处:1.教学工具单一。2.模仿是主要学习方式,学生自由发挥空间小,儿童的作品大多千篇一律。因此建议在绘画时适当增加一些仿真模型或提供一些主题图片,使儿童在原有图式上进行深加工和创新。3.说画讲画的教学,课后老师只是简单拍照,很少给儿童提建议和指导,孩子们也没有机会交流。因此建议给予指导,委婉指出需改进的地方,同时增加同伴评价,培养孩子的自我定位。参考文献 [1]孔起英学前儿童美术教育[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12)。 [2]郑三元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一个天真的梦想[J].学前教育研究,2002,(1)。

分析幼儿绘画的教学方法

分析幼儿绘画的教学方法 美术是自我创造性的表现。幼儿绘画作为幼儿能动的自主性艺术活动,能启迪幼儿的心智与情感,通过美术活动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潜能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也是对幼儿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重要载体之一。 一把握幼儿绘画的特点与规律,制订循序渐进的教学计划 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绘画发展划分为涂鸦期、象征期、图式期与写实期四个阶段,教师必须科学地分析幼儿美术生理、心理等特点与技能发展规律,正确地认识到幼儿在不同时期的美术发展实际水平与能力需要,从而针对他们不同时期的不同需要制订相适宜的教学计划。这是发掘幼儿在绘画活动中创造潜能的有力保障。 二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支持幼儿创造性地表达 幼儿知识经验贫乏,思维没有定式,要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帮助幼儿积累各种关键经验比形式概念更切合幼儿的需要。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变教师单向传授知识技能为引导幼儿主动观察、比较,通过亲身感受,互相讨论,将各种新旧知识结合,从而提升幼儿对事物的认识,促进他们大胆地乐于表现自己。 三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并运用在绘画中 绘画是孩子从两岁多时就喜欢的活动,他们喜欢拿着笔到处涂涂画画,这也是孩子的涂鸦期,如果教师仅仅用简单的范画和教材指导孩子绘画,无疑会使幼儿的创造力和情感体验受到禁锢和扼杀。我们可通过多种形式来引导幼儿想象力的发挥,并把想象力运用在绘画中:(1)通过给孩子讲故事来启发孩子的想象,让幼儿把故事情节用绘画的形式画出来。(2)让幼儿通过编故事来绘画,从而发展幼儿自己创编故事的能力,并能把自编故事画出来。(3)听着音乐来绘画。幼儿通过对音乐的欣赏,能用线条、颜色或物象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独特的理解。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必须根据幼儿想象力的发展特点,通过事物进行观察了解来丰富他们的知识、经验,使幼儿的想象力通过各种渠道得以丰富和发展。 四让幼儿掌握必要的绘画技能和知识 在幼儿的绘画教学中,教师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幼儿掌握必要的绘画知识,培养幼儿的绘画技能。 第一,小班幼儿处于涂鸦后期和象征期的早期,因此在造型上,他们所表现的形象还不能表现物体的基本结构和特征。观察事物时,没有明确的目的,观察的顺序紊乱,往往构图凌乱。从形象的主次关系看,小班幼儿常把物体一个个地罗

幼儿绘画能力培养研究的反思

幼儿绘画能力培养研究的反思 幼儿绘画能力培养研究的反思 一直以来如何开展好评价,发挥评价的作用,促进幼儿各方面发展却困惑着我们。 下面这些现象使我对绘画活动中的评价进行了深深的反思。 1、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涂涂画画、美工活动几乎是每个孩子与生俱来的兴趣。当他们无拘无束的表现自己的内心感受时是那样的专注、认真与自信。可是在正规绘画教学活动中,我们却又会看到这样的现象。“老师,我不会画”“老师我不想画了”一些幼儿对绘画的畏惧、厌倦、畏难情绪深深的刺痛了我。 2、评价活动一般是绘画结束后对绘画结果的评价,往往是教师主导匆匆而过,孩子们似乎也没有真正听进去。效果不明显。 3、过多的注重对绘画结果和绘画技能技巧的评价,并且用一个标准衡量所有幼儿,忽视了幼儿的个性差异,发展水平的差异,忽视了幼儿内心世界的变化,兴趣情感的激发。使得能力较弱的幼儿不敢做画,不想做画了。 幼儿绘画创作过程中的评价,这是促进幼儿智力、能力、情感发展的有效途径。创作过程中评价的实施途径与方法。 1、自主性与引导性相结合 教师不仅要锻炼幼儿的自主作画还要让有目地的去引导幼儿,这样幼儿才能有目地的去想象画画。 2、目标性与变通性相结合 教学活动的目标是我们教师在活动之前设计好的,但艺术活动却有其特殊性。在同一活动的评价中,随着一些意想不到情况的出现,评价

也要随之改变。如:在活动《可爱的花宝宝》中,目标是学画表情,增加情感体验。张子轩给花宝宝画上了发卡,我请他说一说,他说:“花宝宝带发卡就更漂亮了。乍一看孩子的绘画脱离了目标。但是,幼儿绘画中有创造就应该给予及时的肯定与渗透。当宁宁的想法得到老师的肯定后,激发了许多幼儿争相打扮自己的花宝宝。进一步拓宽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有时教师可以对看似乱七八糟的作品仔细询问一下。因为原本绘画活动就渗透了幼儿的各种情感,教师必须站在幼儿的角度上,用幼儿的眼光去理解他们试图表现的内容。即使与活动目标背道而驰也要体会他们的情感。运用笑脸和恰当的评语谈出自己的体会和对幼儿的期望。 3、单一性与全面性相结合 原来的绘画评价只重知识和技能,而如今既要关注幼儿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在绘画过程中的评价上,不仅应该有美术学科的知识和能力,还要关注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审美情趣、态度习惯、兴趣爱好、构思创意、探索表现等全面的综合能力。因为端正的学习态度,高涨的学习热情,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的学习情感是幼儿健康发展的根基。只有开展这方面的评价才能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绘画过程中的评价,培养和保护了幼儿绘画的兴趣,提高了幼儿绘画的积极性。增强了幼儿的想象力和表现力。

幼儿绘画发展特点

幼儿绘画的发展特点 今天我们要讲的是幼儿绘画的发展特点。绘画是幼儿表达自己美好愿望的语言和符号,它反映着幼儿智力的发展情况。研究幼儿在不同年龄阶段的绘画特征,探讨其变化发展规律,有利于实施美术教育,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发展他们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幼儿在绘画上表现出三个明显的阶段特征,那就是:涂鸦期、象征期和形象期。严格来说,幼儿真正意义上的绘画是从形象期开始的,涂鸦期是一个萌芽时期,象征期是前后两个阶段之间的一个过渡。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三个阶段的特点。 幼儿的涂鸦没有表现的意图,只是一种画线活动,而且涂鸦线条是凌乱的,不成形的,也不代表任何事物。那么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呢?从生理方面讲,由于发育不完善和充分,这时的幼儿不能画出准确的线条和图形,因此形成涂鸦。涂鸦增强幼儿手的力量,锻炼了手的灵活准确性,为以后真正绘画打下基础。从心里方面看幼儿涂鸦与他们的直觉行动思维的心理水平有关,不能脱离行动,因此他们画出的东西及不成形也不代表任何事物。一般认为涂鸦线条可分为四种水平:杂乱线、单一线、圆形线和命名线。 杂乱线是幼儿最初画出的线条,杂乱线中很少有重复画出的线条,一次画出的线条中包含了多种线条参杂在一起,线条长短不一,也几不流畅,手的动作显得毫无把握。 单一线是幼儿经过一段时间后能重复画出长短不一的倾斜线后螺旋线。表明幼儿对手有所控制。所以外国有些作家吧这种线称作“控制线”。 圆形线是幼儿在图画中对自己的动作和结果逐渐加深了解,他们尝试并重复画出各种各样的园。从作品中科看出幼儿了努力控制动作的方向、力度和幅度。 命名线是幼儿将图形与线条结合起来,发现与他们自己经验中的某些事物相似,于是给他们起名字。命名画与成熟的绘画有本质的区别:一时命名线先画线再想到联系,而真正的绘画一开始就有目的;二是命名画离开语言的解释就失去表现的意义。 其实涂鸦的实质是幼儿没有绘画的构思和目的,是他们感知动作有了一定的发展与协调之后对环境做出的新探索,是一种新的动作练习。从结果看涂鸦不代表任何事物。 对于幼儿为什么会涂鸦,许多学者进行了研究,其中有些较著名的理论,我们来看一下。心理学派的解释是幼儿涂鸦是一种报复和反抗的行为,借此来引起母亲的注意和关怀。有些学者认为儿童涂鸦的起因是模仿。他们认为当幼儿的智力和肌肉发展到一定程度,外来刺激使他们开始模仿他人用笔在纸上涂抹。柏特和罗文菲尔德等认为肌肉运动所产生的满足于快感是幼儿涂鸦的原因。 象征期是一个过渡时期,发生于学前初期,大约在三岁左右。幼儿开始产生表现的意图,能用极简单的图形和线条将事物的特征表现出来。 这一时期,幼儿绘画的水平是不稳定的,有时好时坏的现象,正是因为他们处于尝试探索之中,不稳定是必然的。所以看待幼儿作品要全面衡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