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下册语文评价手册24课答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评价手册24课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

[自主学习]2、给下列加点的宇注音并解释。

(1)余幼时即嗜( )学(2)或遇其叱咄( )(3)俟( )其欣悦,则又请焉(幻负箧( )曳( )屣行深山巨谷中(5)足肤皲( )裂而不知(6)以衾( )拥覆,久而乃和shì····特别喜好····chìduō训斥,责备sì等待qiè(竹质)书箱拖着yèjūn 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qīn 被子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3)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4)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5)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6)主人日再食····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或因为这个(缘故)更加游学,交往、学习最终两次

4、课文节选的两段文字都是作者叙述自己当年是如何嗜学的。请按作者叙述的顺序理出所写的几件事。答:作者所写的事情按顺序有:

幼时抄书之艰

成年叩问之难

求师奔走之劳

住读生活之苦

1、用现代汉语把下面的话翻译出来。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比较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从中可以看出现代成语和文言文有什么关系?对你学习古文有什么启发,患得患失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走马观花录毕,走送之精益求精益慕圣贤之道[阅读探究]

天气十分寒冷,砚台里的墨汁都结成了坚硬的冰,手指也不能弯曲伸直,(但是我)却从严来没有懈怠过停止抄书。抄录完毕,立即跑着把书送还,不赶超过一点约定的期限。

①患②走③益担心跑更加从三组比较中可见现代成语中的有些实词,仍然保留了古汉语中的意思。多积累成语,特别是抓住成语中的关键实词,对学好文言文大有裨益。

3、本文节选内容,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人尊师嗜学的情况,你从中受到了什么教益?以简要的文字把你感触最深的写出来,在班级交流。

提示:

从尊师角度来说:应该学习古人尊敬师长,认真倾听师长的教诲,向师长求教的恭敬态度。

从嗜学角度来说:应该学习古人克服家庭贫寒等诸多困难,顽强刻苦学习的坚定意志和不慕他人奢华生活,从书中获得快乐的优良品质。

4、阅读课文选段,回答文后问题。

(课文第1节,略)

(1)作者叙述自己幼时嗜学举了一个例子,这个例子中哪个字最生动?为什么?

(2)成年以后,“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表现出对老师毕恭毕敬的词语有哪些?答:“走送之”中的“走”,一个“走”字,尽显作者的勤苦、守信,对来之不易的书本的珍惜,对读书学习的热爱。

答:对老师毕恭毕敬的词语有:“叩问”“立

侍”“俯身倾耳”“恭”“至”“俟”。

(3)作者嗜学的结果是什么?请用课文原句回答。

(4)仿照例句续写一句话,其中要举用一个古代人苦读成才的例子,语言要简明、连贯。

明代宋濂借书抄录,勤学不怠,终成诗文名家;

答:作者嗜学的结果是:“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素材如下:

囊萤映雪——晋车胤和孙康(著名学者)

悬梁刺股——战国苏秦的“头悬梁,锥刺股”(六国之相)

凿壁偷光——西汉匡衡(大学问家)

韦编三绝——孔子晚年读《易》(万世圣贤)

画荻教子——宋代欧阳修(文学巨匠)

断薤xiè画粥——宋代范仲淹(贤臣名士)

[拓展提升]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文后问题。

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①,

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②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③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④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注释]

①四库:经、史、子、集。②庋guǐ藏:搁置、收藏。③

通籍:此指做官。④素蟫yín:一种咬衣服、书籍的小虫。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B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C 、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D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2、画横线的“汗牛塞屋”的意思是

,今天成语一般写作拉运书籍的时候,牛会累得出汗,形容书籍塞满了屋子········C

“汗牛充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句话。

(1)书非借不能读也。

书不是借来的,就很难认真地去读。

(2)故有所览辄省记。

所以,只要读到书,就会认真地记住。

4、“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的意思是

不仅读书是这样,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这样

这一句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

承上启下,由“书”及物,上升到哲理高度,将论证引向深入。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5课《诗词曲五首》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25课《诗词曲五首》导学练测 【字词综合运用】 (1)注音 闻笛赋(fù)烂柯人(kē)折戟(jǐ)销(xiāo) 干戈(gē)絮(xù)寥落(liáo)惶恐(huáng) 宫阙(qua)绮(qǐ)婵娟(chán)踌躇(chóu chú) (2)多音字辨析 (3)形似字区别 (4)解词 暂凭杯酒长精神(增长,振作) 折戟沉沙铁未销(销蚀) 自将磨洗认前朝(拿起) 辛苦遭逢起一经(遭遇) 干戈寥落四周星(文中代指战争) 零丁洋里叹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 留取丹心照汗青(丹心:红心,比喻忠心。汗青:代指史册。) 把酒问青天(端起) 高处不胜寒(经受不住) 何似在人间(哪里比得上) 千里共婵娟(指月亮) 伤心秦汉经行处(经过) 【重点句子分析】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两句诗是说,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乃千古名句,总说人生终有一死,一定要把一片火红的忠心永留史册,表明了文天祥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写出了对人世间最美好的祝愿。 【课文背景知识】 (1)作家作品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现河南省洛阳市)人,唐代诗人、哲学家。有《刘宾客集》。 杜牧(802~852),字牧之,京兆万年(现陕西省西安市)人,唐代诗人。后人称之为“小杜”。著有《樊川集》。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体道人,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宋末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著有《文山先生全集》。 苏轼(1037~1101),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东坡全集》传世。 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今属山东)人,元代散曲作家。 (2)背景知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古代酬赠诗中的名篇。唐敬宗宝历二年(826),诗人罢和州

七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练习册答案苏教版

七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练习册答案苏教版 导读:本文七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练习册答案苏教版,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第一单元 1. 童年的朋友 积累与运用 1.chàn púɡūnong lòu liǔjiázōng tuó 2.应诅咒润惩 3.苏联自传《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童年》 4.如:“明晃晃、密密、乌黑乌黑”等。示例:“密密”“乌黑乌黑”写外祖母的头发浓密而有光译。 5.B 6.D 理解与鉴赏 1. 第一自然段:我从外祖母的谈吐和脸部表情中感受到她的和蔼可亲和温柔慈祥。第二自然段:外祖母成为我的终身朋友。 2. 用诗化的语言,形象地突出了外祖母的每一句话都充满着对我的亲切、温暖的关爱与体贴。 3.外貌描写这样的外貌描写是对外祖母人性的赞美,可以使读者感受到作者在外祖母身边那种温馨的感觉。 4.不能。因为“睁”是描写外祖母微笑时的神态,如果改为“瞪”,就与“微笑”的神态相矛盾了。 5.“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的”,所以我觉得外祖母是我终身的朋友。拓展与提高 1.(1)这首诗描绘了禅院幽静、脱俗、自由、没有人世烦恼的景象。(2)“空”字把诗人由于身处幽静、脱俗、自由的禅院,一下子把心中的种种人世烦恼都除去、心胸宽阔、俗念顿消的纯净的感受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2.要求:抓住特征,描写生动。

2. 一面 积累与运用 1.窖颓挲wùchóu chúzì 2. 踱步地窖摩挲恣情/渡江窖洞婆挲咨询 3.(1)E (2)A (3)F D (4)B (5)A (6)B 4.①—C ②—D ③—E ④—A ⑤—B 理解与鉴赏 (一)1.C 2.甲:从远处粗线条地勾勒;乙:从近处细描;丙:面对面仔细地观察(或说特写) 3.突出鲁迅的外貌的主要特征——瘦,表现了他把整个生命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和顽强意志。 4.为革命(为民族、为国家)忘我工作(忘我工作为国担忧);痛恨*,有着意志顽强 (二)1.抒情议论2.这里的“路”是引导中国人民走向胜利的革命道路。3.因为与鲁迅先生见了一面,他给“我”极大鼓舞,获得了生命的支柱——“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我”更加坚强起来。 4.对先生的逝世沉浸在悲痛之中是不够的,一定要化悲痛为力量,投入顽强的战斗,继续先生未竟的事业,这才是对先生的悼念。 5.点明写作缘由,收束全文,表达了对鲁迅先生的深切怀念和无限崇敬。“不能自已”强烈地表达了上述感情。 拓展与提高 1.略 2.憎恶黑暗有如憎恶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们。 3.我的老师 积累与运用 1.zhìfén kētuìdānɡpūbǔyú 2.共记叙了七件事:①蔡老师假装发怒;②课外教我们跳舞;③带我们观察蜜蜂;

沈阳市康平县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5课《赤壁》同步练习

沈阳市康平县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5课《赤壁》同步练习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基础知识 (共8题;共22分) 1. (2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秋”字因押韵关系倒置句末。 B . “入”“流”两个动词,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C . 诗中连用五个地名,不着痕迹地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构思精巧。 D . 诗人初离乡土,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江行见月,寄情千里,触发了对家乡和君王的恋恋不舍。 2. (2分)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 .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B .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C .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D . 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3. (3分)《带上她的眼睛》的作者是________,中国________代表作家之一,代表作有《________》等。 4. (6分)给加线字注音 硕士 ________ 执著________ 生机勃勃________ 深谙________ 煞有介事________ 侃侃而谈________ 5. (2分)读《渔舟唱晚》,诗的第一节是写过去________;第二节是写现在________。 6. (3分)读《渡汉江》,“岭外”一般是指________地区,由此看来宋之问诗的一二句是写________,三四句是写________ 。 7. (3分)读《渡汉江》,“近乡情更怯”的“近”从文言的角度来看是________(词类活用),“怯”字的意思是________,表现了诗人________的心理。 8. (1分)读《把酒问月》,“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引用的典故是________。 二、问题解答 (共8题;共40分) 9. (5分)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画堂春·寄子由① (宋)苏轼

八年级下册21—24课原文及译文

21、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西东。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译文]没有一丝风,烟雾也完全消失了,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飘荡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奇山异水,独一无二。 水都是青白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仿佛要比一比,看谁爬得最高,伸得最远,由此而形成无数的山峰。(山间)的泉水冲击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彼此嘤嘤地叫着,十分和谐。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就会

流连忘返。树枝纵横交错挡住了上面的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显得昏暗;在枝条稀疏的地方,有时能见到阳光。 22、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臵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宝贵。”其言之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译文]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表字。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用它做了自己的号。他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和利禄。喜欢读书,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他有嗜酒的天性,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情况,有时摆了酒叫他来喝。他一来就要喝得尽兴,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去,并不装模作样,说走就走。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遮不住风和阳光。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安之若素。经常写文章来消遣时光,从文中也稍微透出自己的志趣。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这样过完自己的一生。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诗词五首》教案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诗词五 首》教案 来源:语文网作者:匿名 内容预览: 诗词五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并能默写这五首诗词和曲。体会蕴涵在诗词中的感情和思想。 2、领会诗的意境和语言形式特点。指导学生把握古代诗词的多种体裁。 过程与方法 布置预习,让学生先大致预习一遍,记下其中的难点,然后进入讲解。方法可采用点播法、诵读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领略诗的优美意境、语言美。 2、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对古代优秀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1、让学生反复诵读五篇作品,在诵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语言风格。 2、理解诗歌的独特表达手法。通过多读多背,培养和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语感和悟性。 难点: 1、领会古代作者的思想感情。 2、诗歌本身所具有的高度概括性也是影响理解的一个重要因素。 教学突破 多媒体综合教学法、诵读法、点拨法问答法的综合运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对作者生平及作品背景要有相当了解。 学生准备: 预习这五篇作品,准确认读文中字词,初步感受作者感情。并在疑难之处作标记。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研讨《采薇》 1、通过诵读、回答问题等方式学习 2、学习《十五从军征》 2、通过诵读、回答问题等方式学习 3、研读《送别》 3、细心体会此诗的意境和艺术特点 一、学习《采薇》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师:同学们都能背诵哪些诗歌呢?诗歌是一种纯文学的代表,也是张力很强,容量很大的体裁。这课有五首作品,有古诗,有乐府诗,有七言绝句,也有词和曲。内容涉及叙事、写景抒情、讽刺等很多方面,下面我们就进入具体的学习。 2.转入《采薇》的学习,先范读,再指导学生朗读,要求解决:《诗经》是一部什么样的诗集。 3.引导学生感受诗的思想内容。注意: (1、)对诗句含义适当讲解,不宜做繁琐分析。 (2、)让学生自己去体会,不懂处提问解决。 (3、)思考:将“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对比有何意义? 1、背诵自己能想起的诗歌,对课文产生兴趣。 2、文注释,认真阅读《采薇》,读诗的整体印象有一个大概的把握,反复读课文,做到当堂背诵, 1、理解诗的意境,和诗的形式上的美感及古诗特点。明确:对于家乡的怀念和对长年在外戍守的无奈。 二、学习《十五从军征》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介绍乐府诗的特点和内容。 2.范读《十五从军征》,注意读准字音。引导学生分析这首诗中同样描写士兵,在手法上有什么不同之处?点拨:前诗更中于对情景的描写以反衬哀伤心情。这首诗通过一个老兵的自述揭露了当时兵役制度的黑暗,抒发了对现实的不满和控诉。 1.了解与此诗内容相关的知识。 2.学生诵读这首诗,体会隐藏在诗歌背后的思想感情。 三、学习《送别》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介绍这首诗在艺术上的特点。 2、让学生朗读此诗,并讲述诗的大意。 3、引导学生分析这首诗。 (1、)这首诗歌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点拨:形象 (2、)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点拨:对友人依依不舍,还没分别就盼归的心情。

四下评价手册答案

1 走,我们去植树 【预习导航】 押韵的字有步、树、路、符、福 符(fú)渠(qú) 看到了大树让风沙乖乖低头,让百鸟翩翩起舞,听到了红领巾的欢声笑语,充满着少先队员用实际行动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决心。【巩固课堂】 厂房农场宽敞 版图黑板出版 清澈清新青翠 二、1.(轻快)的脚步——我们迈着轻快的脚步,去公园赏花。 2.快乐的(音符)——这篇文章的字里行间闪烁着快乐的音符。 快乐的(小鸟)——每当我回到家里,我无忧无虑,就像一只快乐的小鸟。 三、 1.一座绿色工厂,片片枝叶 清新的空气 2.多增添一片新绿染绿了祖国的版图 3.长成参天的大树风沙乖乖低头百鸟翩翩起舞

4.给我们带来清新的空气,让每个人都健康、幸福;叫风沙乖乖低头,让百鸟翩翩起舞。 四、蜡梅梧桐石榴 蜡梅能抵抗严寒 梧桐夏天能遮挡烈日的暴晒 石榴看到它,我们就会流口水。 2 第一朵杏花 【预习导航】 1.绽(zhàn)皱(zhòu)顷(qǐng) 2.美梅花春天 【巩固课堂】 一、1.一丝不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治学严谨2.天真可爱热情大方言而有信 3.须臾霎那片刻瞬间一刹那一瞬间转眼间一眨眼弹指一挥间迅雷不及掩耳 4.实事求是一丝不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二、郑重(zhèng)程度(chéng)估计(gū)顷刻间(qǐng) 三、1.绿青皱鼓(红桃花白梨花来燕子) 2.疑惑高兴迫不及待兴奋半信半疑斩钉截铁 四、“泛出”表现的是杏树上的杏花已经开了一些了,而“捧出”的则是开的第一朵杏花。第一 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对于科学家竺爷爷来说,非常重要,故用“捧出”。两个词语不能互换。 3 燕子 【预习导航】 1.掠(lüè)晕(yùn)痕(hén)杆(gān) 2.一活泼机灵飞行轻快灵活,姿态优美文静优 雅 4.因为燕子是一种候鸟,只有在美丽的春天,它才会从南方飞来。它的到来使春天更添秀色。写其它景物,是为了烘托燕子,是春天美景与燕子间相映成趣。 【巩固课堂】 一、栽树广泛活泼电线杆(gān)圆晕(yùn)嫩(nèn)叶 二、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加上剪刀似的尾巴,这就是活泼机灵的燕子。电线杆之间连着的 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哇!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支春天的歌。 三、1.乌黑光亮俊俏轻快剪刀似活泼机灵外形活泼机灵 2.斜着身子掠掠沾漾 一个句号表现的是一个意思表达完整。这段话由两个分句组成,第一个分句侧重于描写燕子 飞行“快”的特点,第二个分句突出燕子飞行之“轻”。而燕子飞行轻快,灵活是一体的,不能 将它硬然分割,故这一段两部分要用分号隔开。 、古诗两首 【预习导航】 1、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酒店门前悬挂的布招牌 烟雾中的风雨云彩不多

八年级上册(部编版)24课古诗文

24 古诗词练习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从诗人所做的“”这件事可以看出其隐居生活的闲适自由。(限填两字) 2.既然“结庐在人境”为何没有“车马喧”,请用诗中句子作答。 3.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 4.“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什么? 5.诗中表达诗人心境高远、自由闲适、恬淡惬意的词语是“”和“”。 6.本诗的诗眼是。 7.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所展现的画面。 8.能否把“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改为“望”字?为什么? 1.采菊 2.心远地自偏 3.示例一:“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 示例二:“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 4. 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像鸟儿一样日出而出,日落而归,在自然中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悠游自在的生活) 5.心远悠然 6.心远地自偏 7.示例:太阳下山了,南山笼罩在渐渐升腾的云气之中,显得非常美丽。外出觅食的鸟儿,呼朋引伴,成群结队地飞回巢穴。8.不能。“见”表现的不是诗人对山的有意观望,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眼帘的状态。 春望(杜甫) 国玻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到。 2.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1.望山河草木花鸟 2.参考示例: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3.本诗首联作者写春望所见。一个“____________”字,使人怵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______________。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 4.请对本诗尾联刻画的诗人形象作简要赏析。 5.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中所望所感都缘自“”一词,透过这个词,我们读出了诗人深深的爱国情怀。 6.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的“深”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请分析其精妙之处。 7. 结合全诗内容,说出试题中的“望”字包含哪几层意思。 8. 请你发挥想象,描述“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所展示的情景。 9.“家书抵万金”传诵千古,请作简要赏析。 3. 破满目凄然 4. 本诗塑造了一位面对春城败象,心念国家兴衰,思家恋亲,老泪纵横,白发萧疏,忧心如焚的诗人形象;是感时恨别的形象,是忧国思亲的形象。 5.国破或:破 6.“深”字写出了虽然春天已降临长安城,然而眼前乱草丛生的景色,令人满目凄然,痛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 7.望有观望、希望、盼望的意思。看到国破山河在的惨景。希望战火平息。盼望能与家人团聚。8.一种解释为:感伤国事,看到美丽的花儿都禁不住落泪;伤心离别,听到婉转的鸟鸣都害怕。另一种解释是:这是拟人写法,由于战乱,都城破败,仿佛花也因感叹时事而落泪,鸟也因世间的离别而惊心。9. “抵万金”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极言家书珍贵、难得,真切地表达了战乱中人思念离散的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心情。 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渡易水陈子龙 并刀昨夜匣中鸣,燕赵悲歌最不平。易水潺湲云草碧,可怜无处送荆卿!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 《有的人》运用对比

运用对比,凸显精神 ——赏析《有的人》中的对比手法 《有的人》这篇文章,通过对鲁迅和与他相反的“有的人”的对比,阐述了人生哲理。对比是这首诗歌的主要写作手法。作者通过对比,歌颂了鲁迅伟大的精神,非常符合斗争现实。 ★生死观的对比 【精彩在线】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含英咀华】诗的开始以两种生死观作对比,其中两个“活”字和两个“死”字的含义各不一样。前一个“活”指“肉体的生存”,后一个“活”指“精神的永存”;前一个“死”指“精神死亡”,后一个“死”指“生命结束”。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人,虽生犹死;而一生甘愿作人民的牛马的人,虽死犹生。在对比中两种生死观高下立判。 ★对人民态度的对比 【精彩在线】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含英咀华】各节前两句都写反动统治者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妄想“流芳百世”;残害人民。诗句生动再现了某些人的丑恶嘴脸。各节的后两句都写像鲁迅那样的人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给人民当牛马”;“情愿作野草”;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在对比中,人物的崇高精神跃然纸上。 ★人民对两种人态度的对比 【精彩在线】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给人民做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他的下场可以看到/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各节的前两句都写人民对反动统治者的态度,诗的后两句都写人民群众对像鲁迅一样的人的称颂。在对比中体现人民的爱憎。

七年级下册语文学习自主评价参考答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学习自主评价参考答案 第二单元 一、1.(略)2.(1)关山度若飞寒光照铁衣(2)何人不起故园情(3)故园东望路漫 漫(4)春潮带雨晚来急 3. ②①④③ 4. (3)(2)(1) 5.衣——依鸡——机蚊——闻骑——其 6. Y是一对向上的手,是希望 7. B A A B,理由:奶奶没有文化,适用通俗的口头语,她才听得明白 8. 略 9. 洛带山泉十陵柏合 二、(一)1.C 2.韩麦尔先生的爱国精神战争杀害了自己的三个孩子控诉 3.略 4. 瘦弱而多病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折磨 5.嘲笑普鲁士侵略者强迫人们学德语的愚蠢,蕴涵强烈的憎恨之情,表明小弗朗士爱国主义情感的升华 6.人们对老妇人悲惨遭遇的同情与理解,思索着战争带来的不幸(二)1.略 2.略 3.排比,表现了木兰回乡时,亲人们忙碌而喜悦的心情 4.木兰还乡与家人欢聚 5.以比喻手法,解答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未被发现的奥秘,赞颂了木兰谨慎、机敏的特点 (三)、1.峨嵋山月,秋天 2.影入平羌江水流 3.“半轮月”使人想到青山吐月的优 美意境;而“入”字“流”字,则描绘出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的动人图画,同时还点出了秋夜行船之事。(四)1.冷漠、冷静;激动、自豪与责任感 2.不行,因为有了“似乎”一词,后边写“我”的思想变化才合乎情理 3.写出了人们观看升旗仪式的热情高、时间早;另一方面写出了“我”对此的出乎意料、吃惊 4.潇洒、英武、矫健、威风凛凛 5.升旗仪式时间虽短,可人们的思绪却很多很多,思考很久很久,每一个人面对此情此景,都会为之感动 6.“位卑未敢忘忧国” 三、略 第三单元 一、1—3略 4.D 5.D 6.清醒;谦恭(谦虚,谦逊);站起(站立);谨慎(小心) 7. 略 8.略 二、(一)1.略 2.奥本海默是一个锋芒毕露、拔尖的人物;邓稼先是一个最不要引人 注 目的人物,忠厚老实、真诚待人 3.邓稼先优秀的气质和品格,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 绝对相信他 4.突出邓稼先的独特品格和气质;说明他做出贡献的原因,说明只有中 国传统文化才能孕育出邓稼先这样品格高尚的人,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适应中国社会 的需要,为民族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5.略(二)1.轻视,看不起,发自内心,不由

最新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4课《诗词五首》赏析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既然“结庐在人境”为何没有“车马喧”,请用诗中句子作答。(1分) (2).“悠然见南山”中的“悠然”一词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2分) (3).能否把“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改为“望”字?为什么?(3分) 参考答案:(1)、心远地自偏(1分) (2)、“悠然”写出了诗人那种恬淡、闲适的心情(2分) (3)、不能。“见”表现的不是诗人对山的有意观望,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眼帘的状态。(3分) 阅读《饮酒》完成下面的练习。 1.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 2.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仆么? 3.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画面。 4.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所蕴含的哲理。 5.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说说七八句景物描写的含义。这种描写与三、四句人物描写有什么联系? 答案:示例一:“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 示例二:“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任选一词,言之成理即可。 2.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 3.在东边的篱笆下,诗人在采撷菊花,正在专心致志、悠闲地采,偶一抬头,无意间见到了悠远的南山。 4.只有超凡脱俗,舍弃功名利禄,归隐田园我,才有采菊的悠然;只有采菊的悠然,才会见到南山的悠然;南山的悠然,正是自己超凡脱俗的悠然。正因为如此才能过到“天人合一”“物我合一”的的“无我之境”。 5. 作者表面写夕阳西下,倦鸟归巢,实则是劝告人们不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应该返回这美好宁静的大自然。 春望 18.“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联中,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什么?(2分)19.从本诗中你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怀?(2分) 答:18.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对妻子儿女强烈的思念之情。19.忧国思家的情怀。5.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的“深”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请分析其精妙之处。6.请对尾联刻画的诗人形象作简要赏析。 答:(一)(4分)5.“深”字写出了虽然春天已降临长安城,然而眼前乱草丛生的景色,令人满目凄然,痛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6.尾联描绘了一个头发花白,稀疏到“不胜簪”地步的诗人形象,透过这一形象,可以想见其内心的凄怆、悲凉,其苍老之态是忧国、伤时、思家所致。 (1)诗的首联,写诗人“望”到的景象是: (2)后三联写诗人内心感受,突出了诗人怎样的渴望?(2分) 【答案】(1)国家(山河)破碎,城中春草凄凄,一片破败。(1分) (2)反对战争,渴望和平。渴望战争尽快结束,期盼亲人团聚,国泰民安。(2分) 14.本诗首联作者写春望所见。一个“_________________”字,使人怵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_________________。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5课《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水调歌头》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咏中秋词。苏轼通过行云流水般的语言营造了天上人间的清冷意境,写出了想入世又想出世的矛盾心理,而最终以乐观旷达情绪为天下人送去美好的愿望做结。全词彰显词人由思念亲人官场失意的忧郁、愁苦到豁达胸襟的情绪变化,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道出了千古离人共同的心声,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向人们传达了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该词意境深刻,画面感强;语言优美,朗朗上口,易于记诵;思路清晰运用联想与想象的写法,以生动的文字对古今一轮月向我们做了最真最美的诠释。 二、授课对象:八年级三班 三、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加叛逆期心理阶段,大都缺乏换位思考的观念。对于亲情、友情和兄弟情理解起来稍显生疏。《水调歌头》中传达了浓浓亲情,可通过本词的学习对他们进行一次情感教育引导,使得他们在青春期更好地处理与父母及朋友的关系。鉴于八年级对于词的积累有一定基础,因而能简单地叙述诗词所描绘的画面,但对情感的把握不是很到位。根据该学段对古诗词鉴赏的要求、该单元的单元说明文及文本的特点,意境、情感及人生哲理的把握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可是利用文中浓浓的亲情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同时也要加强挫折教育,这一时期的学生很脆弱,很容易放弃。对作者苏轼的介绍可采用考查的方式,学生对苏轼并不陌生,可以让他们搜集相关资料,加深对苏轼的了解,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进一步了解苏轼其人其文。 四、教学目标 1、掌握必要的文言词语、疏通词的大意、背诵全词。学生能根据内容说出其描绘的画面,可以在忠实原文意境及情感的基础上,加以联想和想象,丰富画面内容。 2、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品位词中包含的人生哲理,感悟词创设的完美意境。 在解答教师问题的过程中,能提取出词中所蕴含的情感及人生哲理。 3、理解苏轼因政治失意,手足分离而心情抑郁惆怅最终心胸开阔豁达的心理变化过程。联系自身的实际,说说这首词对自己生活态度的影响。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多次诵读中,理解词作者表达的意思。

2019七年级下册练习册语文答案参考

2019七年级下册练习册语文答案参考 P17 父亲送我一幅画 13、(1)rú (2)luán (3)jiù (4)gū 14、离别之苦。 15、人生的驿站。第一个站台是指人生的起点,第二个是指人生的不同 阶段的目标,或目的地! 16、不矛盾,父亲的话是从把握命运,做生活的强者来说的;而后边 却是从亲情的角度说的。 17、靠自己的拼搏去掌握自己的命运。 18、是相关离别的语句即可。例: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P7 母亲的诗 10.母亲鼓励“我”克服困难去上学;母亲鼓励“我”准确对待人生的 挫折,努力去创造成功。 11.第一件事:母亲教育“我”用欣赏眼光的去看待困难。第二件事:母亲教育“我”准确对待眼前的困难,把困难看成机遇。 12.母亲随口说出的话语言朴实,却给我极大的教育和鼓励,因而在 我看来,母亲的话就像诗一般优美,表现了我对母亲的敬爱和感激之情。 13.(1).采用倒叙的方式,既揭示了我在母亲的教育下成才的的主题,又引人入胜。文章主体部分采用大致相同的结构方式,这种循环 往复的方式,突出了母亲对我的印象,产生了诗一般的意境。 (2).从小事写出母亲的大爱,将平凡化为奇妙,从小学时期到步入 社会,母亲给了“我”无数的人生启迪。

14.略 15.例:读书把知识的门推开了,知识把真理的门推开了,真理把道 德的门推开了,道德把生活的门推开了。 温和的春天把炎热夏天的门推开了,炎热的夏天把清爽宜人秋天的门 推开了,清爽宜人的秋天把寒冷刺骨冬天的门推开了,寒冷刺骨的冬 天把来年好收成的门推开了。 星辰把黑夜的门推开了,勤劳把富裕的门推开了,真诚把爱的门推开了,爱把生活的门推开了。 P12 上帝没有看轻卑微 15.1~4是一层,5~6是一层。前一段是叙事,后一段是议论。 16.更能体现出两位名人的卑微,有利于中心的表达。 17.具体指向布拉格,梵高和安徒生一类的出身卑微但有着很大成就的人。 18.不应该因自己地位的低下而放弃儿时的梦想,更不应该因为被人歧 视而消沉,为不被人赏识而苦恼。 19.苦难是一所大学,几乎每一个成功者都是从这个大学毕业的。 P22 只管向前奔跑 8:聘骋 9、不好。“只管向前奔跑”既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又体现了文章 的中心,”金牌“则没有这种效果 L0、“三十二岁”“不但”表现他作为运动员年纪偏大,但面对困难,勇于挑战。“弟一个蝉联”说明他的努力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强调了 贝基拉面对困难,勇敢跨越,最终取得了巨大成功。

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5课《诗词曲五首》教案

《诗词曲五首》教案 【教学目标】 1、情感与价值: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2、知识与能力: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3、过程与方法: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诗歌常常用最精练的语言来展示世界的万千气象,形象而含蓄地抒发复杂的思想感情。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五首诗词曲都是名家作品,这些作品通过精练的语言要表达怎样的内涵呢?现在就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走进诗歌优美的意境,来品味我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吧! 二、研读诗歌 (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朗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注意节奏和感情。 2、作家作品简介。 上一学期,学习了刘禹锡的《陋室铭》,作者那高洁傲岸的志向和追随古代名贤的志趣及抱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因参加王叔文“永贞革新”好容易等到10年后,他奉诏回到长安,因游玄都观,写下了《赠看花诸君子》一诗:“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他以玄都观比当时的朝廷,巧借点缀春光的“轻薄桃花”曲笔展意,讽刺满朝中红极一时的权贵都是自己被贬后才爬上去的。这首诗引得朝中权贵群起而攻 14年后诗人再一次被召回长安,他又写了《再游玄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诗人以嘲讽的口吻表示对政敌的蔑视,显示了他坚持真理、顽强不屈的精神。据说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刘禹锡被罢和州刺史后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被罢苏州刺史后也回归洛阳的白居易相会。在酒席上,白居易吟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诗中白居易对刘遭贬表示了同情和不平,刘写此诗回赠白居易。这首诗同样表现了诗人意志不衰、坚韧不拔的气概。 刘禹锡写了这首诗答谢他。酬,答诗。使君,是对刺史的称呼。 3、合作探讨,解读诗句。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1)学生根据课下注解,以及手中所掌握的辅助材料,解读诗句。 (2)交流探讨。 (3)明确: 诗人在二十余年的贬谪生活中,多次迁徙边远地区,这里用“巴山楚水”泛指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等边远地区。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明确: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一次向秀经过亡友嵇康的旧居,听见邻人吹笛,不胜悲叹,于是写了《思旧赋》。意思为想起当年因政治改革失败被杀被贬的朋友,不胜怀念。“烂柯人”指晋人王质。据《述异记》,王质人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便停下来观看。等到棋局终了,手中的斧炳已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此处作者以王质自比,写自己被贬离京虽然只有二十余年,但心里却有隔世之感。这两句活用典故抒发自己长期被贬的心境。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明确:“沉舟”“病树”为诗人自喻。这两句针对白居易赠诗中“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两句而发。白诗的意思是您是个这么有才能的人长期被贬边远地区。寂寞地闲望山水风光,而朝廷的重要官职将由谁来承担呢?而刘诗答的意思是虽然我一人被贬远迁,但后继者仍大有人在。何必为我一人可惜?显示了诗人开朗的胸怀。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明确:今日在酒宴上听到您(指自居易)诗歌《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真是高山流水遇知音,我喝着酒听着歌不禁觉得精神振作。 4、小结: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精品课件

24诗词五首 1.深入体会古诗词的韵律,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掌握古诗的主要内容,理解诗意,把握感情。 3.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的艺术特色。 4.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第1课时《饮酒》(其五)《春望》 一、导入新课 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田园诗”“边塞诗”“咏志诗”等都大放光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类体裁的杰出作品。 二、教学新课 饮酒(其五) 目标导学一:了解常识,朗读诗歌 1.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文学家、诗人。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他以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诗歌创作,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诗风平淡自然,极受后人推崇,影响深远。主要作品有《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等。 陶渊明二十九岁时任江州祭酒,不久归隐。四十一岁再出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饮酒》组诗共二十首,是陶渊明辞官归隐田园后,饮酒即兴所创作的一组五言古诗。此为第五首,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 2.明确诗歌节奏,自由朗读诗歌。 3.请一个学生朗读。 目标导学二:梳理诗意,解说内容 请结合文中注释自译全诗。 提示:住在喧嚣扰攘的尘世,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请问你为什么能够这样呢?(是因为)心灵避离尘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在东篱下采摘菊花,无意中见到南山胜景绝妙。傍晚山色秀丽,飞鸟们一起结伴回巢。这里面有人生的真谛,想要分辨清楚,却不知怎样表达。 目标导学三:深入赏析,把握情感 1.本诗流露出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表达了诗人厌倦官场腐败,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真意,获得恬静心境的思想感情。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中的“悠然”一词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见”

语文评价手册的答案

14安塞腰鼓 [预习导航] 1.(zhoù)雨(m?)然战(li)(jiá)然 2.(第一部分1—4节)(第二部分5—17节) 3.略。 4.(看了“安塞腰鼓”的舞姿后,我不仅看到的是眼花缭乱的舞蹈动作,也不仅是听到憾人心肺、震耳欲聋的鼓点,更重要的是感觉到有一种震撼!一种很原始的震撼;一种很朴实的震撼;一种生机勃勃的震撼;这种震撼很能代表黄河儿女,也就是中华民族,对这个世界的一种理解;对生活的一种追求;对现实的一种表现。总之,不是感觉热闹,是感觉她的气氛! [巩固课堂] 一、(kàng)奋磅(páng)礴戛(jiá)然 灼(zhu?)骤(zh?u)战栗(lì) 二、1.① 2.③ 3.③ 三、(请大家观赏“安塞腰鼓”时不必过分去挑剔舞姿,也不要注意动作整齐!我请大家特别感受一下他们每个人的动作时多么的有力、强健,给你一种生龙活虎的冲击;还请诸位聆听一下那地动山摇的鼓掌声,给你一种天翻地覆、大河奔腾的震动;更要请在场的每一位好好体验一下这舞蹈给你的二十分钟,是不是令你热血沸腾,令你斗志昂扬,令你有生命的灵动再一次复生的体验! 阅读训练4 蜂 1.第二小节中短语的“妙”指:神奇,巧妙。 第五小节中短语的“妙”指:好,妥当。 2.可以把第三小节最后一句话;第六小节第二句话、第三句话、第四句话。第七小节全部。 3.答:刚发现蜂房时,回想起小时候曾被蜂子蛰了耳垂,心想万一再被蛰,或者蛰了孩子们都不好,就想“还是打下来为妙”。可是,后来作者仔细观察了“蜜

蜂精心打造蜂巢,并极其慎重地确认洞口的大小”以后,觉得小生灵工作很辛苦,工作很尽职,于是不忍摧毁它了。 4.如果是我,则要仔细观察区分,到底是黄蜂、马蜂还是蜜蜂?如果是蜜蜂,我就保护,如果是前者,还是打下为妙,省得伤人。 情在高处 1.第一小节填“蓦然”,第二小节填“居然”,第三小节填“突然”, 第六小节填“悄然”,第七小节填“显然” 2.奇怪懊悔→(我静静地看着,托枪的手悄然垂了下来)→(我的眼睛开始潮湿)→(下山后,我马上还了朋友的猎枪,搭当天的末班车回家了。) 3.答:作者见鹰拍拍翅膀飞走了,非常懊悔为什么没开枪将它猎取,只顾欣赏它那力与美的雕像形象而忘了自己上山的任务。 4.答:不能。第一次是被鹰的完美形象迷住了,停住了。第二次见年轻的鹰那么爱护苍老的鹰,孝敬它,被感动了。第三次,感悟到动物的高尚敬老爱老之情而万万不可伤害着可爱的生灵。这是一次偶然的发现、认识感受过程,是受到感染的完整经过。不可交换顺序。 5.在第七、九两小节去找去画。 6.答:“最美的一幕”指的是“年轻的鹰把苍老的鹰带到向阳光的岩石上,然后,叼起猎物一块一块地喂它。苍老的鹰安详地接受着。目光中流露出爱的满足。”这动人的尊老爱老的一幕。因为连动物都很通人情,都懂得赡养父母,耐心扶持弱者,这实在是人类提倡的一种高尚品行,太动人了,太美了。 7.答:这样的结果和文章内容是“因果关系”。这样的结尾好处在于:告诉人们是大自然教会了我怎样做人。教育人们要爱护大自然。教育人们要“从善如流”。教育人们:只要你一心想做一个高尚的人,那么生活中处处都有可学习的地方。提升了这篇文章的主题! 单元评价4 一、略 二、1.(1)(3)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5课《宝葫芦的秘密(节选)》优质教案

25宝葫芦的秘密(节选)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本篇课文选自张天翼的《宝葫芦的秘密》,旨在通过本篇课文的学习,一是使学生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二是激发学生读整本书的兴趣。教学中本着“解放学生”的理念,以课文生动的语言为突破口,创设生动的情境,使学生通过抓词抓句领悟文章语言表达的生动性,实现语文教学的“言意兼得”。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搜集《宝葫芦的秘密》的精彩片段。 学生准备:阅读《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搜集作者资料。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的真善美。 2.培养阅读兴趣,能按自己的想法创编故事。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看视频,情境导入 1.观看《宝葫芦的秘密》动画片的一段视频。 2.导思:你们知道这个动画片的名字吗?主人公是谁呢? 3.导学:其实这部动画片是根据长篇童话故事改编而成的。出示书,学生读封皮。 4.介绍书的作者等要素。

引导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要学会关注作者。 (1)学生介绍搜集的作者资料,同学间互相补充。 (2)教师补充。 张天翼(1906—1985)现代小说家、儿童文学作家。张天翼积极从事儿童文学创作,发表了童话《宝葫芦的秘密》《大林和小林》《秃秃大王》《不动脑筋的故事》等。作者想象丰富,能寓教育意义于生动活泼的故事之中,几十年来一直受到小读者的喜爱。 5.揭题:《宝葫芦的秘密》这篇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相机板书:宝葫芦的秘密 6.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过渡:带着这些疑问走进《宝葫芦的秘密》。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动画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交流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会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面对题目揣摩思考,说出自己的疑问,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搭建一个平台。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精品】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配套练习册综合性学习答案

【精品】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配套练习册综合性学习答案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年画是民间很常见的一种图画,大多于农历新年到来时张贴。年画画面线条单纯,色彩鲜明,传统年画多为本版水印制作,主要产地有天津杨柳青、①苏州桃花坞和山东潍坊等;②现代年画则多为机器印制。年画喜闻乐见的题材有合家欢、看花灯、胖娃娃、五谷丰登等……③也有以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为题材的,多孕育吉祥喜庆的意义。年画历史悠久,早在宋代就有相关记载;④清代中期,年画尤为盛行;至今还深受人民群众喜爱。(1)文段中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鲜明 B.喜闻乐见 C.孕育 D.盛行 (2)文段中划线的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1)C (2)C 【解析】【分析】(1)喜闻乐见:喜欢听,喜欢看。形容很受大众欢迎。把“喜闻乐见”改为“丰富多彩”。故答案为C。 (2)③处,省略号和“等”在表达列举未完时,是不能同时使用的。故答案为C。 故答案为:⑴C;⑵C。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词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词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 ⑵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用法。本题要结合标点符号的知识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了解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如问号、引号、顿号等。注意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 2.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完成题目 人之一生,如能结识一知己,则犹似在迟mù之春,偶遇一处美景,不禁眼波流转,微笑蔓延,心有灵xī,不点自通。人之一生,如能邂逅一部好书,则又好似啜饮一杯仙露琼浆,通体舒畅,五脏六腑,亦可为之一震。咦,人生有一书一知己足矣! (1)联系上下文,根据拼音写汉字 mùxī 迟________心有灵________ (2)给文中的划线字注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