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通信电子线路》教学大纲

《通信电子线路》教学大纲

《通信电子线路》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英文名称):通信电子线路/Communication Circuit

课程代码:3010210430

学分/总学时:3.0+1.0学分/72学时(其中理论54学时,实验18学时)

开课单位: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面向专业(公共选修课为开课教师):电子、通信专业本科生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通信电子线路》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及相近专业的主干技术基础课程。该课程的基本作用和任务是:通过分析通信电路中常用的基本功能部件及实际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实现方法,介绍模拟信号处理系统中电子电路的线性和非线性应用的原理和技术,使学生熟悉基本的通信理论知识,系统地掌握通信系统中各种功能单元电路的各种的工作原理和分析设计技术,建立起通信与信号处理理论的工程实现的基本框架,为后续课程学习打下必备的基础。

在大学本科阶段,该课程起着联系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桥梁作用,它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工程概念,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在电子电路的分析、设计和应用知识方面应当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掌握电子器件非线性应用的特点和基本理论,熟悉各种分析方法的应用及适用条件。

2.掌握通信系统中各主要功能单元的作用、工作原理和实现模型。对于实现信号放大、选频滤波、功率放大、正弦信号发生、调制与解调、锁相与频率合成等功能的电路技术和性能指标有较清晰的概念。熟悉各种功能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和主要结论。了解各功能电路连接时阻抗和信号电平的匹配要求。

3.熟悉通信系统中常用集成电路的功能、基本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能够对专用大规模集成电路中的单元电路进行原理分析。

4.熟悉常用电子器件的功能、作用和主要性能指标,能够选择合适的器件来实现所需的电路。了解电子电路设计的基本方法,能独立完成电路的安装、调试和指标测量,具备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

二、学习本课程学生应掌握的前设课程知识

高等数学、电路、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

三、学时分配

四、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

1.绪论(2学时)

[1]课程简介

[2]通信系统的概念及基本组成

[3]无线电波的传输特性

[4]调制传输的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

基本要求:

了解本课程的要求;掌握通信系统的概念及基本组成;了解通信系统中信号通过信道传输的基本特点及无线电波的传输特性;理解通信系统的主要单元电路功能;熟悉调制传输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

2.小信号调谐放大器(12学时)

[1]晶体管高频等效电路

[2]并、串联谐振回路的结构及特性

[3]小信号调谐放大器的组成、工作原理、特性

[4]小信号调谐放大器的稳定性

基本要求:

熟悉晶体管的高频等效电路;掌握串、并联谐振回路的组成、原理和特性;掌握小信号调谐放大器的电路组成、工作原理、分析方法、应用领域;了解高频调谐放大器的稳定性问题及一般解决方法。

3.高频调谐功率放大器(8学时)

[1]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2]功率放大率的功率及效率

[3]功率放大率的特性

[4]功率放大器的电路组成

基本要求:

了解功率放大器的功能和性能指标;了解影响功放电路效率的主要因素;掌握丙类功率放大器的电路组成、工作原理、分析方法和性能特点;了解非线性元器件和非线性电路的特点;掌握针对具体问题的非线性器件的折线近似分析法。

4.LC正弦波振荡器(7学时)

[1]LC振荡器的工作原理、相位判断准则

[2]电容三点式振荡器、电感三点式振荡器的电路组成、工作原理及特点

[3]晶体振荡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4]频率稳定度的概念及改善措施

基本要求:

掌握反馈型正弦波振荡器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LC振荡器、晶体振荡器的电路组成、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了解频率稳定度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掌握改善频率稳定度的一般措施。

5.振幅调制与解调(11学时)

[1]调制的概念

[2]调幅的概念、数学分析、波形特征

[3]模拟乘法器的内部结构及特点

[4]调幅器的典型电路组成、工作原理及性能

[5]检波的概念、数学分析

[6]检波器的典型电路组成、工作原理及性能

基本要求:

了解调制、调幅和检波的基本概念及在通信系统中的作用;掌握调幅信号的定义、

表达式、波形、频谱等基本特征和原理实现方法;掌握针对具体问题的非线性器件和电路的分析方法,包括:折线分析法、幂级数展开分析法等;掌握典型的幅度调制与解调电路的结构、工作原理、分析方法和性能特点;了解模拟乘法器在频率变换电路中的作用、熟悉模拟乘法器的电路组成、工作原理、分析方法和性能特点。

6.角度调制与解调(9学时)

[1]角度调制(包括调频和调相)的概念、数学分析及波形特征

[2]三类调制的区别

[3]角度调制(包括调频和调相)的典型电路组成、工作原理及性能

[3]角度解调(包括鉴频和鉴相)的典型电路组成、工作原理及性能

基本要求:

了解角度调制与解调的基本概念及在通信系统中的作用;掌握调角信号的定义、表达式、波形、频谱等基本特征和原理实现方法;熟悉典型的角度调制与解调电路的结构、工作原理、分析方法和性能特点。

7.变频器(3学时)

[1]变频的工作原理及数学分析

[2]变频器的典型电路结构

[3]变频干扰

基本要求:

了解变频器在超外差接收机中的作用;掌握变频的基本原理及数学分析;了解典型混频器的电路组成、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了解变频干扰的来源和抑制方法。

五、教材及学生参考书

教材:

1、《通信电子电路》于洪珍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

参考书:

1、《高频电子线路(第四版)》张肃文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2、《电子线路(非线性部分)(第四版)》谢嘉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3、《高频电子线路》高吉祥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年

4、《高频电路》沈伟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年

5、《高频电子线路》曾兴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六、作业及课外学习要求

每次课后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对应的作业2~3题,同时布置课后复习及预习任务。

七、课程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方法

《通信电子线路》课程的考核及成绩评定严格按照学校的要求执行,由理论课成绩和实验成绩两部分组成,分别按75%和25%计算总分。

理论课成绩又分平时、期末按40%、60%计算。

实验课成绩分平时和考查两块按70%和30%计算,平时成绩由预习、操作、态度、报告按10%、40%、10%、40%,实验考查考查学生在规定时间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

撰稿人:施肖菁审稿人:

2008年 2 月29日年月日

《通信电子线路》实验教学大纲

一、课程中文名称(课程英文名称):通信电子线路(Communication Circuit)

二、课程编码:3010210430

三、课程目标和基本要求:

通过通信电子线路实验,巩固和加深理解理论知识;熟悉通信电子线路的测试和实验手段;掌握常用仪器的正确使用,进一步提高实验技能;提高应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电子技术方面的工作和后续的课程学习奠定坚实的实践能力。

四、课程总学时:72学时(严格按教学计划时数)[理论:54学时;实验:18学时]

五、课程总学分: 3.0+1.0 学分(严格按教学计划学分)

六、适用专业和年级:05电子、通信专业本科生

七、实验项目汇总表:

八、大纲内容:

实验序号301021043001实验一调谐放大器

[实验目的和要求]

1、熟悉谐振放大器的组成及电路的特性。

2、测绘谐振放大器的谐振曲线。

3、了解回路损耗对放大器通频带及增益的影响。

4、熟悉和了解放大器的动态范围及其测试方法。

5、熟悉和了解选择性(通常用矩形系数K0.1来表示)及其测试方法

[实验内容]

1、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测量。

2、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动态范围的测量。

3、用扫频仪测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谐振幅频特性曲线。

4、用扫频仪测R大小对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频率特性的影响。

5、用扫频仪测双回路谐振曲线。

6、测双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的矩形系数。

[主要实验仪器与器材]

1、SS-7802示波器一台

2、BT3频率特性测试仪一台

3、高频信号发生器一台

4、高频毫伏表一台

5、数字万用表一只

6、实验箱一台

实验序号301021043002实验二高频功率放大器

[实验目的和要求]

1、了解丙类功率放大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2、掌握丙类功率放大器性能的测试方法。

3、了解电源电压V C与集电极负载对功率放大器功率和效率的影响。

[实验内容]

1、取R L=50Ω,测出电源给出总功率P i;输出功率P o;为管子损耗功率P a;效率η。

2、取R L=75Ω,测出电源给出总功率P i;输出功率P o;为管子损耗功率P a;效率η。

3、取R L=120Ω,测出电源给出总功率P i;输出功率P o;为管子损耗功率P a;效率η。

4、改变输入端电压V i=84mV,重复“内容1、2、3”

5、改变电源电压V c=5V(将D点直接与“+5V”接),重复“内容1、2、3、4” 。

6、观测L型匹配网络的滤波作用。

[主要实验仪器与器材]

1、SS-7802示波器一台

2、BT3频率特性测试仪一台

3、高频信号发生器一台

4、高频毫伏表一台

5、数字万用表一只

6、实验箱一台

实验序号301021043003实验三LC及石英晶体振荡器

[实验目的和要求]

1、了解和掌握LC三点式振荡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及电参数计算。

2、了解晶体振荡器基本工作原理及电参数计算。

3、掌握振荡回路Q值对频率稳定度的影响。

4、掌握振荡器反馈系数不同时,静态工作电流I EQ对振荡器起振及振幅的影响。

[实验内容]

1、LC振荡器静态工作点的测量。

2、LC振荡器振荡频率与幅度的测试。

3、测试LC振荡器当C、C/不同时,起振点、振幅与工作电流的关系(取R=110KΩ、

C T=100P)。

4、LC参数固定,观测Q值变化对LC振荡器工作频率的影响。

5、LC参数及Q值不变,观测改变I EQ对LC振荡器工作频率的影响。

6、测晶体振荡器静态工作点,调图中R p,测得I Emin及I Emax。同时测量上述范围时的振荡频率及输出电压。

7、观测晶体振荡器负载不同时对频率的影响。

[主要实验仪器与器材]

1、SS-7802示波器一台

2、频率计一台

3、数字万用表一只

4、实验箱一台。

实验序号301021043004实验四振幅调制器及调幅波信号的解调

[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集成模拟乘法器实现全载调幅和抑制载波双边带调幅的方法与过程,并研究已调波与二输入信号的关系。

2、掌握测量调幅系数的方法。

3、掌握调幅波的解调方法。

4、了解二极管包络检波的主要指标,检波效率及波形失真。

5、掌握用集成电路实现同步检波的方法。

[实验内容]

1、直流调制特性的测量。

2、实现全载波调幅的测量。

3、实现抑制载波调幅的测量。

4、二极管包络检波器解调全载波调幅信号的观测。

5、二极管包络检波器解调抑制载波的双边带调幅信号的观测。

6、集成电路(乘法器)解调全载波信号的观测。

7、集成电路(乘法器)解调抑制载波的双边带调幅信号的观测。

[主要实验仪器与器材]

1、SS-7802示波器一台

2、高频信号发生器一台

3、数字万用表一只

4、实验箱一台

实验序号301021043005实验五调频振荡器及相位鉴频器

[实验目的和要求]

1、了解变容二极管调频器电路原理及构成。

2、了解调频器调制特性及测量方法。

3、熟悉相位鉴频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及鉴频特性曲线(S曲线)的正确调整方法。

4、进一步了解调频和解调全过程。

[实验内容]

1、静态调制特性测量。

2、用扫频仪调整鉴频器的鉴频特性。

3、用高频信号发生器逐点测出鉴频特性。

4、观察回路C T1、C T2、C T3对S曲线的影响。

5、将调频电路与鉴频电路连接进行综合实验。

[主要实验仪器与器材]

1、SS-7802示波器一台

2、BT3频率特性测试仪一台

3、频率计一台

4、数字万用表一只

5、实验箱一台

实验序号301021043006实验六小功率调频发射机设计及测试[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调频发射机整机电路的设计与调试方法。

2、掌握调频发射机整机电路调试常见故障的分析与排除方法。

3、学习如何将单元电路组合完成工程实际要求的整机电路设计。

[实验内容]

1、调频发射机整机电路的设计。

2、调频发射机整机电路的组装。

3、调频发射机整机电路的调试及性能指标的测试。

[主要实验仪器与器材]

1、基本电子元件一套

2、SS-7802示波器一台

3、高频信号发生器一台

4、DF1701直流电源一台

5、高频毫伏表一台

6、UT56数字万用表一只

九、主要实验教材(指导书)及参考用书:

自编讲义:通信电子电路实验指导书

十、课程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办法:

实验课成绩分平时和考查两块按70%和30%计算。

平时成绩由预习、操作、态度、报告按10%、40%、10%、40%。

实验考查主要考查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及独立实验能力。

撰稿人:施肖菁审稿人:

2008年2月29日年月日

《高频电子线路》教学大纲

高频电子线路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本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子技术应用、检测与信息处理、生物医学工程等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有很强的理论性、工程性和实践性。二、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子技术应用、检测与信息处理、生物医学工程等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有很强的理论性、工程性利实践性。三、学习目的 本课程的任务是研究各种无线电设备和系统中高频电路的原理、线路和分析方法。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其理论基础,而且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高频电路问题的实际能力。初步建立信息传输系统整体的概念。了解重要新技术的发展趋势。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好基础。 四、与其它课程的关联 本课程必须在电路分析理论、信号与系统、低频电子线路、数字电路与系统等课程学过以后开设。 五、知识体系与结构 (-)教学内容 第1章绪论(2学时) 了解模拟通信系统的组成原理、发送设备与接收设备的组成框图,通信系统中信号的表示方法(数学表达式、波形、频谱),了解通信系统中信道的分类和无线电波的传播方式。 主要内容包括: 1. 1无线通信系统概述; 1.2信号、频谱与调制; 1.3本课程的特点。 重点:建立系统概念。 第2章高频电路基础(8学时) 掌握高频电路的基本元器件、基本电路以及高频电路系统中的基本问题、基本方法和基本指标等。本部分内容是学习通信电子线路的重要基础,要求掌握选频网络的作用与分类,串、并联谐振回路谐振频率、阻抗、品质因数、广义失谐、通频带的概念及串、并联谐振回路的特点与参量的计算;串、并联阻抗等效互换与回路

抽头时的阻抗变换关系;对于耦合回路主要掌握反射阻抗的概念与耦合回路的等效阻抗;了解LC集中选择性滤波器,石英晶体滤波器、陶瓷滤波器和声表面波滤波器的工作原理、特性和各种滤波器的优缺点及应用。以LC谐振回路为重点。 了解电子噪声的来源与特性及噪声系数的计算与测量。 主要内容包括: 2.1高频电路中的元件、器件和组件 2.2电子噪声 重点与难点: 重点:选频网络。 难点:噪声分析与计算。 第3章高频谐振放大器(12学时) 掌握高频小信号放大器的分类,高频小信号放大器各项质量指标的定义,电压增益、功率增益、通频带、选择性、噪声系数等指标的计算和工作稳定性分析。掌握晶体管Y参数等效电路和混合等效电路的分析。重点掌握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的电路分析、指标计算和稳定性方法(中和法与匹配法)o 掌握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的作用及特点,高频功率放大器与小信号谐振放大器的异同点,高频功率放大器与低频功率放大器的异同点;掌握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原理与丙类工作状态的电路组成、特点,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外部电路关系式和内部转移特性曲线表达式、临界线方程表达式;掌握谐振功率放大器的电压、电流波形;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功率关系和效率的计算;晶体管谐振功率放大器的折线近似分析法;非线性谐振功率放大器的欠压、过压、临界三种工作状态;集电极余弦电流脉冲的分解;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动态特性与负载特性;谐振功率放大器集电极供电电压Vcc、、基极输入电压各极电压对工作状态的影响;直流馈电电路和输入、输出匹配网络,重点掌握复合输出回路的分析与计算;学习晶体管倍频器的作用、工作原理与电路。 主要内容包括: 3.1[M J频小信号放大器 3.2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原理与特性 3.4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实际线路 重点与难点 重点:用Y参数等效电路分析小信号谐振放大器的如下质量指标:增益、通

高频教学大纲

《高频电子线路》(本科) 课程编码:03100714、03200714 课程名称:高频电子线路 课程英文名称:High Frequency Electronic Circuit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时数:68 讲课学时:54 实验学时:14 学分:4 开课单位: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授课对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 先修课程:《电路》、《模拟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 教材:《高频电子线路》,胡宴如耿苏燕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参考书:(1)《高频电子线路学习指导》,胡宴如耿苏燕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2)《高频电子线路》,阳昌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3)《通信电子线路》,于洪珍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年 一、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基本要求及其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 高频电子线路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工程性与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学习本课程,能了解无线通信系统主要单元电路的组成与工作原理,为学习本专业后继课程打好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高频小信号放大器、高频功率放大器、正弦波振荡器等单元电路的工作原理。掌握放大电路在高频状态下的特点及计算,掌握高频电子线路的应用及常用晶体管的高频特性,掌握振荡、检波、混频、调制、解调等基本知识。 二、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各章节内容及其学时安排 本课程主要内容有:小信号选频放大器,高频功率放大器,正弦波振荡器,振幅调制解调与混频电路,角度调制与解调电路,反馈控制电路。 第1章绪论(6学时) 主要教学内容:无线通信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发射设备的基本原理和组成,接收设备的基本原理和组成。 第2章小信号选频放大器(12学时) 主要教学内容:并联谐振回路的选频特性及阻抗变换电路,小信号谐振放大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及主要性能分析,集中选频放大器的基本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第3章高频功率放大器(14学时) 主要教学内容: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及性能分析,丙类倍频器的基本组成,宽带高频功率放大器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第4章正弦波振荡器(12学时) 主要教学内容:反馈式振荡器的工作原理及其起振与平衡条件,LC正弦波振荡器的基本组成与工作原理,RC振荡器的基本组成与工作原理。 第5章振幅调制、解调与混频电路(16学时) 主要教学内容:调幅波的基本性质,高电平与低电平调幅电路,大信号包络检波及其同步检波器的基本组成与工作原理,混频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其混频干扰的原理与抑制措施,自动增益控制(AGC)的产生与实现方法。 第6章角度调制与解调电路(12学时)

高频电子线路-教学大纲

《电路群Ⅳ—通信电子线路》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电路群Ⅳ—通信电子线路 课程代号:073201010 学时数:32+16 学分数:4 适用专业:通信工程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通信电子线路是电子信息、通信工程等专业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 本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高频电路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看懂一般的实际电路;熟悉本课程所述各类部件的组成、特点、性能指标,以及在通信系统中的地位与作用;能较深刻地理解非线性电路的分析方法及特点;初步建立起信息传输系统的整体概念;了解重要新技术的发展趋势。为后续的专业课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本课程的相关课程 先修课程为:《模拟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等。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1绪论 1.1该章的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 (1)掌握基带信号、高频载波信号和已调信号的特点。 (2)掌握振幅调制、频率调制、和相位调制的概念。 (3)掌握无线通信系统发射机和接收机的组成。 1.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基带信号、高频载波信号、已调信号、振幅调制、频率调制和相位调制的概念;通信系统基本工作原理。 1.3教学重点与难点 无线通信系统发射机和接收机的组成及各功能电路的作用;基带信号为什么不能直接通过天线发射。 2高频电路基础 2.1该章的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 (1)掌握单振荡回路、双耦合振荡回路的选频特性。 (2)掌握通频带、矩形系数的分析计算。 (3)掌握石英晶体谐振器的原理、等效电路及阻抗特性。 (4)正确理解高频变压器、传输线变压器特点及应用。 (5)掌握LC阻抗变换电路的结构和分析方法。 (6)了解电噪声的概念和来源、掌握噪声系数的定义和计算。 2.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通频带、矩形系数、噪声、噪声系数。 2.3教学重点与难点 LC振荡回路、石英晶体谐振器的频率特性、LC阻抗变换;双耦合振荡回路的频率特性、接入系数的计算。 3高频谐振放大器 3.1该章的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

河海大学通信原理教学大纲

《通信原理》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通信原理 Communication Principle 二、课程编号:0602111 三、学分学时:4学分/64学时 四、使用教材:《通信原理第六版》(樊昌信编著,国防工业出版社) 五、课程属性:专业基础课/ 必修 六、教学对象:通信工程专业本科生 七、开课单位:计算机及信息工程学院 八、先修课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信号与线性系统、通信电子线路 九、教学目标: 本课程以通信系统的基本理论为主要内容。结合实际通信系统的应用使学生加深对通信基本理论及通信系统基本工作原理的掌握和理解,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应用和设计新的通信系统的能力。 十、课程要求: 本课程采用问题探讨与课程讲授、主题讨论与案例讨论等教学方式,实行互动研究型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和通信系统设计与分析能力。因此,本课程要求课前必须阅读教材的相关部分和参考文献;课上主动参与讨论;课后按时完成布置的家庭作业与思考问题。请到主讲教师的教学博客上下载学术文献,并及时进行教学互动交流。 本课程教学环节的具体要求为: ?一篇读书报告; ?八次课后作业 ?一次期末考试 各个环节的作业学生必须独立完成,遵守学术诚信原则。如果发现抄袭等情况,将取消该项成绩。 十一、教学内容: 本课程主要由以下内容组成:(理论教学64个学时) 第一章绪论(4学时) ?知识要点:通信系统的组成、系统模型及分类;通信技术的发展历史及趋势;信号、消息;信 息及其度量,信息量和平均信息量;通信系统的性能度量。 ?重点:1. 模拟和数字通信系统模型。

2.信息量与平均信息量(信息的熵)的计算。 3.码元速率,信息速率,频带利用率,误码率,误信率的定义与计算。 ?难点:信息量与平均信息量(信息的熵)的计算。 ?教学方法:课堂讲解与讨论 第二章确定信号分析(4学时) ?知识要点:信号通过系统的过程。确定信号的时域和频域分析。傅立叶变换关系式,傅立叶变 换的主要运算特性,常用信号的傅立叶变换;;信号的能量和能量谱密度;信号的功率和功率谱密度。 ?重点:信号及其正交展开变换、信号的傅氏分析、相关函数及功率谱密度函数。 ?难点:卷积定义式,时域卷积定理,频域卷积定理。 ?教学方法:课堂讲解 第三章随机信号分析(8学时) ?知识要点:随机过程及白噪声的概念;平稳随机过程的数字特征(均值、方差、相关函数)的 计算方法;平稳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后的自相关、功率谱的计算方法;正态随机过程、窄带噪声的特征、分析方法;信号加窄带噪声的分析方法。 ?重点:1.随机过程的数字特征。 2.平稳随机过程的特性—各态历经性 3.高斯过程的一维概率密度函数的特性。 4.正弦波加窄带高斯过程。 5.平稳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的特点。 ?难点:1.平稳随机过程的相关函数与功率谱密度。 2.平稳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的特点。 ?教学方法:课堂讲解、小组研讨 第四章信道(6学时) ?知识要点:掌握信道数学模型;随参信道、恒参信道;信息论、香农定理。 ?重点:1.恒参信道特性及其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2.随参信道的三个特点及其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3.信道容量的概念,香农公式的含义及计算。 ?难点:1.恒参、随参信道特性及其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2.随参信道特性的改善—分集接收。

《通信电子线路》教学大纲

《通信电子线路》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英文名称):通信电子线路/Communication Circuit 课程代码:3010210430 学分/总学时:3.0+1.0学分/72学时(其中理论54学时,实验18学时) 开课单位: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面向专业(公共选修课为开课教师):电子、通信专业本科生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通信电子线路》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及相近专业的主干技术基础课程。该课程的基本作用和任务是:通过分析通信电路中常用的基本功能部件及实际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实现方法,介绍模拟信号处理系统中电子电路的线性和非线性应用的原理和技术,使学生熟悉基本的通信理论知识,系统地掌握通信系统中各种功能单元电路的各种的工作原理和分析设计技术,建立起通信与信号处理理论的工程实现的基本框架,为后续课程学习打下必备的基础。 在大学本科阶段,该课程起着联系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桥梁作用,它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工程概念,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在电子电路的分析、设计和应用知识方面应当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掌握电子器件非线性应用的特点和基本理论,熟悉各种分析方法的应用及适用条件。 2.掌握通信系统中各主要功能单元的作用、工作原理和实现模型。对于实现信号放大、选频滤波、功率放大、正弦信号发生、调制与解调、锁相与频率合成等功能的电路技术和性能指标有较清晰的概念。熟悉各种功能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和主要结论。了解各功能电路连接时阻抗和信号电平的匹配要求。 3.熟悉通信系统中常用集成电路的功能、基本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能够对专用大规模集成电路中的单元电路进行原理分析。 4.熟悉常用电子器件的功能、作用和主要性能指标,能够选择合适的器件来实现所需的电路。了解电子电路设计的基本方法,能独立完成电路的安装、调试和指标测量,具备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 二、学习本课程学生应掌握的前设课程知识 高等数学、电路、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

《电子线路CAD专题实训》课程教学大纲

《电子线路CAD专题实训》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实习(实训)简介与教学目标 1.实习(实训)简介 《电子线路CAD专题实训》是通信工程专业实训课程。本实训是电子信息类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电子线路设计人员必须掌握的一技能训练环节。实训通过一体化的电子产品开发系统Altium Designer(简称AD)将原理图设计、电路仿真、PCB绘制、拓扑逻辑自动布线、信号完整性分析和设计输出等技术的完美融合,AD设计工具提供了全新的设计解决方案。实训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结合工程项目实例,准确、高效的进行电子线路的设计和开发。实训通过讲授该应用软件的使用方法,使学生掌握电路原理图和印刷线路板的一般设计方法,学会独立实现电子线路的开发和设计,为实际工作中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该实训要求学生熟练工具的操作性,其操作与运用须在配有多媒体的计算机房进行,以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该实训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印刷电路板设计的全流程。锻炼学生工具软件的应用能力,电子线路的设计能力,为学生设计通信电子产品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认识AD项目文件管理理念,掌握原理图文件的设计。熟悉原理图文件设计的各种操作,总结原理图绘制的设计方法和技巧。 教学目标2:掌握原理图库文件和封装库文件的设计。熟悉原理图器件和封装器件的设计操作,总结原理图库文件和封装库文件设计方法和技巧。

教学目标3:掌握PCB文件的设计。熟悉PCB文件设计的各种操作,理解高速PCB的设计原理,总结原理图绘制的设计方法和技巧。学会生成各类设计文件报表,熟练输出各类设计文件,服务于AD项目设计。 教学目标4(课程思政):通过认识电子线路的设计流程,让学生切身体会电子线路图和PCB图的设计魅力,增强学生对通信电子线路学习自信心和成就感,激发学生提高设计能力、创造能力、动手能力的热情。 3.教学目标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关系 三、实习(实训) 1.教学内容及安排 表1 实习(实训)内容及时间安排

《通信电子线路》课程教学大纲

《通信电子线路》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ABJD0613 课程中文名称:通信电子线路 课程英文名称:CommunicationE1ectronicCircuits 课程类型:必修 课程学分数:3.5 课程学时数:56(48理论课时+8实验学时) 授课对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电路、低频电子线路 一、课程简介 通信电子线路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专业技术基础必修课,课程讲授广播、电视、无线电通信设备中高频信号的产生、接收和检测的基本电路组成、工作原理和分析方法。主要内容包括:高频电路中的基本电路、高频谐振放大器、振荡器、频谱的线性搬移电路、振幅调制、解调与混频、角度调制与解调、反馈控制电路等部分。 二、教学基本内容和要求 (~)概述 教学内容: 通信的基本概念——调制,解调及混频,通信电路的组成原理及各单元的作用,电磁波的传输方式。非线性电路的特点,基本分析方法,课程的特点及其学习方法。 课程的重点、难点: 重点:调制,解调及混频的基本概念,通信电路的组成原理,电磁波的传输方式;难点:非线性电路的特点及基本分析方法。 教学要求: 1掌握通信的基本概念——调制,解调及混频,理解通信电路的组成原理及各单元的作用,了解电磁波的传输方式。 2)掌握非线性电路的特点,理解解基本分析方法,了解课程的特点及其学习方法。 (二)谐振功率放大器 教学内容: 串联、并联谐振网络的谐振特性;三极管工作在甲、乙、丙、丁四种状态的特点及各状态下传输效率的计算方法;丙类谐振功率放大器的放大、调制和负载特性。丙类功率放大器集电极及基极的馈电电路,滤波匹配网络的概念及设计方法。 课程的重点、难点: 重点:串联、并联谐振网络的谐振特性,丙类谐振功率放大器的放大、调制和负载特性,三极管工作在甲、乙、丙、丁四种状态的特点;

《通信电子线路》教学大纲

《通信电子线路》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通信电子线路Communication electronic circuits 课程编号:151008 学分:3.5 总学时:56学时,其中,理论学时:46,实验学时:10学时 适应专业:通信工程专业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先修课程: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 执笔人:杜勇 审定人: 一、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通信电子线路是电子信息工程与通信工程类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性都很强的重要技术基础课程,主要讲授组成现代通信系统各功能电路的基本原理、指标、参数的理论计算和电路分析,其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这些电路的基本原理、基本分析方法及其在通信中的典型应用,为将来从事通信电子系统研发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 主要内容: 1、通信系统的组成 2、通信系统中的信号与信道 3、通信系统中的发送与接收设备 基本要求: 了解传输媒质对通信的作用及影响。 理解无线通信中信息传输与处理的原理。 掌握无线接收与发送系统的工作过程和基本原理。 学时分配:2 第二章基础知识 主要内容: 1、LC谐振回路的选频特性和阻抗变换特性 2、集中选频放大器 3、电噪声 4、反馈控制电路的原理及其分析方法 基本要求: 了解电噪声产生的原因及噪声系数的计算。 理解反馈控制电路的原理并掌握其分析方法。 掌握串、并联谐振回路的Q值、谐振频率、谐振特性、通频带、阻抗特性、相频特性;以及串、并联阻抗的等效互换和回路抽头时阻抗的变换关系、接入系数的计算。 掌握各种选频网络的特性及分析方法。 学时分配:6

第三章高频小信号放大电路 主要内容: 1、概述 2、谐振放大器 3、宽带放大器 4、集成高频小信号放大电路 基本要求: 了解宽带放大器相关概念及其性能特点。 理解理解谐振放大器工作不稳定的原因。 掌握高频小信号放大器增益、通频带、选择性和稳定性等质量指标的含义及计算。 掌握晶体管小信号放大器等效电路的分析方法。 学时分配:6 第四章高频功率放大电路 主要内容: 1、概述 2、丙类谐振功率放大电路 3、宽带高频功率放大电路与功率合成电路 4、集成高频功率放大电路及应用 基本要求: 了解宽带功率放大器的相关特性。 理解晶体管功率放大器的高频特性,输出匹配网络等特性。 掌握高频功率放大器的折线分析法、动态特性和负载特性。 掌握高频功率放大器欠压、临界、过压三种工作状态的特点及电压电流波形。 掌握高频功放功率和效率的计算。 学时分配:6 第五章正弦波振荡器 主要内容: 1、概述 2、反馈振荡原理 3、LC振荡器 4、晶体振荡器 5、压控振荡器 6、集成电路振荡器 基本要求: 了解各种振荡电路的电路形式、特点及用途。 掌握典型的LC三端式振荡器的电路组成、起振条件、振荡频率、相位平衡条件的判断。 掌握振荡器相关性能指标的计算。

通信电子线路课程教学大纲

通信电子线路课程教学大纲 Communications Electronic Circuits 一、课程教学目标 1、任务和地位:通信电子线路是电子、信息、通信类等专业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它的任务是研究通信电子线路单元电路的工作原理与分析方法。使学生掌握选频、调制、解调、变频、混频等单元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分析方法,对信号的产生、变换、处理等方面有较深刻的认识,为后续课程和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知识要求:主要内容包括: 选频网络; 高频小信号放大器; 噪声与干扰; 正弦波振荡器;非线性电路与时变电路,高频功率放大器; 模拟调制和解调; 反馈控制系统AGC 、AFC 、PLL; 频率合成技术等。 (1) 理解与熟悉高频电路中各单元电路的工作原理, (2) 熟悉各单元电路的组成,组件及参数的选择,掌握单元电路的基本设计方法。 (3) 使用实验仪器,进行电路参数的测试。 前继课程有高等数学、普通物理、电路分析、模拟电路、信号与系统等;后继课程含通信原理等。 3、能力要求:使学生理解与熟悉通信电子线路课中各单元电路的工作原理,各单元电路的组成,元件与组件的作用及参数的选择,掌握单元电路的基本设计方法。使学生受到严格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初步训练,逐步培养能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和行政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科技开发、产品设计及管理工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和学时分配 1.通信电子线路课程教学学时数分配表: 2.具体要求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弄清无线电发射和接收设备的组成单元电路,为以后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 无线电发射和接收设备的组成和作用 [重点难点] 讲清无线电发射和接收设备的组成 [教学方法] 书本与多媒体课件相结合 [作业] 无 [课时] 3学时 第二章高频小信号放大器 [目的要求] 充分了解高频小信号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及特点;掌握高频小信号放大器的电路组成、晶体管工作的内部物理机制、高频参数、高频等效电路、参数等效电路;掌握高频小信号放大器放大倍数、输入阻抗、出入阻抗的计算公式的推导与使用方法;充分理解高频小信号放大器的内部反馈及稳定工作条件, 掌握消除内部反馈的原理与基本方法;掌握高频小信号放大器阻抗匹配、接入系数的概念与基本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 高频小信号放大器主要用于放大高频小信号, 属于窄带放大器。由于采用谐振回路作负载,解决了放大倍数、通频带宽、阻抗匹配等问题,高频小信号放大器又称为小信号放谐振放大器。就放大过程而言,电路中的晶体管工作在小信号放大区域中,非线性失真很小。一方面可以对窄带信号实现不失真放大,另一方面又对带外信号滤除, 有选频作用。因此,从原理上深刻理解谐振负载的选频和阻抗变换作用,对于我们掌握本章内容是非常重要的;为便于以后的学习,对电子器件非线性工作特性及LC 谐振网络等有关知识作扼要的补充说明[重点难点] 重点是高频小信号放大器的等效电路及分析方法,难点是分析过程[教学方法] 书本与多媒体课件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 [作业] 串、并联谐振回路的品质因数的计算,高频等效电路的画法,放大电路噪声的计算 [课时] 10学时 第三章高频功率放大器 [目的要求] 充分了解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及特点;深刻理解高频功率放大器动态特性的含义,三种工作状态的特点及判别。掌握欠压、临界状态下功放性能指标的估算方法;充分理解高频功率放大器的负载特性、调制特性和放大特性;了解高频功率放大器实际电路中的直流馈电方法和阻抗匹配的概念 [教学内容] 高频功率放大器(简称高频功放)主要用于放大高频信号或高频已调波(即窄带)信号。由于采用谐振回路作负载,解决了大功率放大时的效率、失真、阻抗匹配等问题,因而高频功率放大器通常又称为谐振功率放大器。就放大过程而言,电路中的功率管是在截止、放大至饱和等区域中工作的,表现出了明显的非线性特性。但其效果: 一方面可以对窄带信号实现不失真放大; 另一方面又可以使电压增益随输入信号大小变化,即实现非线性放大。因此,从原理上深刻了解这一特点,在电路上充分理解谐振负载的选频和阻抗变换作用以及负载、调制、放大等外部特性,对于我们掌握本章内容是非常重要的 [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是折线分析法和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分析,难点是折线分析法 [教学方法] 书本与多媒体课件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 [作业] 谐振功率放大器参数的计算,动态特性曲线的分析 [课时] 12学时 第四章正弦波振荡器 [目的要求] 充分理解反馈型正弦振荡原理,即平衡条件、起振条件和稳定条件

移动通信技术教学大纲(matlab 版实验)

《移动通信技术》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移动通信技术(Mobile Communication)课程代码: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考试) 适用专业:移动互联应用技术,通信技术 总学时:64 理论学时:56 实验学时:8 学分:4 先修课程:信号与系统、通信电子线路、通信原理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移动通信技术属于专业必修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对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组网技术有较为全面的理解,能应用移动通信的原理与技术分析阐释常见移动通信方式中信息的发送、传输与接收原理,分析并设计一些简单的移动通信系统,熟悉移动通信系统的管理与维护。 本课程主要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当前移动技术发展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掌握移动通信技术基础知识、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基站等内容。 二、教学基本要求 1、知识、能力、素质的基本要求 了解移动通信技术基本原理、各种通信系统基本特点,掌握通信系统分析方法,熟悉通信系统组网技术,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移动通信技术服务能力,能应用移动通信的原理与技术分析阐释常见移动通信方式中信息传输的发送与接收原理,应能分析设计一些简单移动通信系统,为移动通信系统的管理维护、研究和开发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和技能。 2、教学模式基本要求 本课程采用理论教学为主,实验教学为辅的教学方式,理论授课方式为课堂讲授和多媒体辅助演示,实验采用Matlab仿真。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移动通信简介 1、掌握移动通信的定义、特点、分类、工作方式、系统组成、多址技术、组网技术。 2、熟悉蜂窝通信技术及其信道配置、信令。 3、理解移动通信中的越区切换和位置管理。 第二章移动通信的传输信道 1、掌握移动通信的电波传播特性。 2、了解移动信道的特征,能够进行电波传播路径损耗预测。 3、熟悉分集接收技术,掌握噪声及其干扰分析有关内容。 第三章 GSM移动通信系统

《通信电子线路》课堂教学的思考与体会

《通信电子线路》课堂教学的思考与体会 摘要:《通信电子线路》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一门 重要学科基础课程。本文针对课程教学目标、课程内容特点,对课程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进行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通信电子线路》理清脉络任务驱动《通 信电子线路》是目前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一门重 要专业教育课程,是通信类学科的基础课程。该课程理论多、内容抽象,学生普遍反映学习难度很大,课程通过率较低, 教师教学难度非常大。通过多年教学经验,笔者提出课程教 学方法的一些思考与探索。 1.理清课程脉络,连贯课程内容 《通信电子线路》课程教材的章节安排通常大同小异, 按照电路功能划分为高频放大电路、振荡电路、调制与解调 电路等模块。各个章节内容相对独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 免会感到内容庞杂、难以理清头绪,从而产生困惑和畏难情绪。实际上,课程的所有内容都是在研究无线通信系统的组 成与实现。振荡电路产生高频振荡信号;放大电路解决信号 远距离无线传输后功率微弱的问题;选频网络实现对有用信 号的识别和阻抗匹配;调制解调电路解决天线长度匹配与选 台需求问题。因此,教师应当在课程初始详细分析解释整个

无线通信系统的构架,讲清楚无线发射机与接收机的基本原理,让学生先有一个基本概念,了解课程学习的主要目标。 在具体讲授每个章节时,也应当结合整个无线系统的框架, 不断强调每种电路在系统中的位置与作用,避免出现一味推 导公式,学生却不知道推导的目的是什么的情况。 2.承上启下,跨课融合,注重学生知识体系的建设 目前高校的教学任务都是由教学部门的多位教师共同 分担,每位教师通常负责讲授 2 至 5 门课程。因此学科的专业课程往往由不同的教师讲授,教师一般只专注于自己的授课,很难关注到其他课程的内容和进度,课程之间难以做到 融会贯通。《通信电子线路》的先修课程包括电路分析基础、电子线路(模拟电子线路)等,还需要学生掌握基本的高等数学知识。《通信电子线路》还有若干门后续课程,如通信原理、移动通信等。另外,《通信电子线路》的内容还可以 与 EDA 技术等课程相联系。因此,《通信电子线路》在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应当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先修课程的基础上深入学习,为后续课程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也可以融合其他仿真实践类课程的内容。教师在备课、授课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课程内容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发散思维,将整个专业知识的学习看做是有机整体。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带领学生一同绘制专业课程地图,引导学生对专业知识体系建立清晰认识,取得较好的效果。

数字电路课程教学大纲

《数字电路》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21110160 总学时:讲授/理论48学时,实验18学时 适用专业:通信工程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路分析、模拟电子线路 一、本课程地位、性质和任务 《数字电路》是通信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数字电路》与《模拟电子线路》一起,为理解现代电路结构、通信电子线路等硬件电路结构打下良好的基础。它不仅为《计算机组成原理与汇编程序设计》、《微机接口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等后续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而且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密切的硬件电路基础课程。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是通信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数字电路的基础理论知识,理解基本数字逻辑电路的工作原理,掌握数字逻辑电路的基本分析和设计方法,具有应用数字逻辑电路,初步解决数字逻辑问题的能力,为学习计算机硬件、通信电子线路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课程学时分配、教学要求及主要内容 (一) 课程学时分配一览表 章节主要 内容 总 学 时 学时分配 讲 授 讨 论 习 题 实 验 其 他 第1章数字电路基础、各种数值及其之间的转 化;原码、反码、补码之间的关系;信 息编码。 4 4 第2章逻辑代数与逻辑函数:逻辑代数的公式、 4 4

规则;逻辑函数的几种表示方法及其相 互转化;逻辑函数的化简。 6 6 第3章TTL和MOS集成门电路的功能和电气 特性;各类常用基本门电路的逻辑符号 和逻辑功能;正逻辑与负逻辑。 8 8 第4章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常用 组合逻辑器件的原理和使用方法(编码 器、译码器、加法器、数据比较器、数 据选择器等);竞争和冒险。 6 6 第5章RS、JK、D、T触发器的工作原理及其 逻辑符号、触发方式及功能;以及各触 发器之间的相互转换关系、触发器的次 态方程。 8 8 第6章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常用 的时序逻辑器件的原理和使用(计数器、 寄存器、移位寄存器、脉冲发生器等) 4 4 第7章可编程逻辑器件的描述方法;CPLD、 FPGA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半导体存储 器(ROM和RAM)的电路结构和工作 原理。 4 4 第8章数/模、模/数转换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典型 器件的使用。 4 4 第9章数字电路CAD技术及数字系统的设计: 数字电路EDA设计的方法;数字系统的 设计步骤及设计思想;数字系统设计举 例。 (二) 课程教学要求及主要内容

《通信电子线路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通信电子线路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一、教师信息 王晨,担任通信专业《通信原理实验》、《通信电子线路实验》等课程主讲 王芳,担任电子专业《高频电路实验》等课程主讲 二、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中文):通信电子线路实验 课程名称(英文):Communication Electronic Circuit Experiment 课程类别:□通识必修课□通识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方向课 □专业拓展课■实践性环节 课程性质*:□学术知识性□方法技能性□研究探索性■实践体验性 课程代码: 周学时:3总学时:32学分: 1 先修课程:模拟电路,通信电子线路 开设专业:通信工程 三、课程简介 通信电子线路是大学本科通信类专业的必修课之一,作为配套的实验课程,通信电子线路实验是对通信电子线路课程的实践和补充。它为学生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开拓思路、增加动手能力提供了实践平台。 本课程主要依托高频电子实验平台系统实现,根据理论知识,主要完成通信电子线路和高频电路相关的特色实验,并扩展实验模块功能,可进行模块间的系统性实验。 四、课程目标 通过实验,使学生接触更多的实际高频电路,了解这些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基本参数的测量方法,从而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增强动手能力。

五、教学内容与进度安排

从以上实验中选择32个课时的内容完成 六、修读要求 学生应遵守实验室守则,提前预习实验所涉及的理论知识,掌握实验方法,按课程要求独立完成实验内容。课后独立完成实验报告。设计性实验能够独立完成仿真工具的学习、电路设计及仿真。 七、学习评价方案 1.根据实验预习情况、出勤、实验操作能力及每次实验报告成绩综合评分。 2、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60%,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40% 。 八、课程资源 (一)教材 1、《通信电子线路实验》自编教材;赵旨新 2011.6 (二)参考书 1、《高频电子线路》王康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9.03 2、《高频电子线路》第二版宋树祥、周东梅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12.30 3、《通信电子线路》夏术泉、艾青、南光群北京理工大学 2010.05.01 九、其他需要说明的事宜 无

通信电子线路课程教学大纲

《通讯电子线路》教课大纲 总学时:72理论课学时:54实验课学时:18 一、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电子、通讯类专业的主要技术基础课。 二、课程的目的与教课基本要求 课程目的:经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掌握半导体器件和典型集成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基本 特征及基本应用,掌握通讯电子线路各单元电路的基本看法、基本构成、基本源理、基本工程解析 方法以及运算方法,培育学生的综合应用和解析问题的能力。掌握通讯电子线路各单元电路的丈量 方法和实践操作技术,加强整机看法,建立工程看法,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育学生的创新 精神,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课基本要求:本课程在学生修完模拟电子线路课程以后开设;后修课程为数字通讯原理、电视原 理等。 三、课程适用专业 电子、通讯类专业 四、课程的教课内容、要求与学时分配 1.理论教课部分: 1小信号谐振放大器 内容:选频网络与阻抗变换电路;晶体管高频等效电路及频率参数;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 双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集中选频放大器;放大器的噪声。 要求:认识串、并联谐振回路的选频特征;理解回路质量因数的物理看法;掌握串、并联谐振 回路的幅频特征和相频特征;认识回路通频带及矩形系数的定义;掌握串、并联阻抗的等效互换关系;认识信号源和负载对谐振回路的影响;掌握回路的部分接入及其阻抗的等效变换关系;认识耦合回路的调谐特征和频率特征;理解耦合回路反射阻抗的物理意义;掌握晶体管高频等效电路与频率参数;掌握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的作用、电路构成和性能特色;认识引起放大器工作不稳固的原由;掌握实现晶体管单向化的方法;掌握双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的电路构成、解析方法和性能特色;认识集中选择滤波器的基本特征;认识放大器内部噪声的特色和本源,理解噪声系数和噪声温度的看法,认识级联放大器的噪声以及降低噪声系数的措施。 2非线性电路与时变参量电路的解析方法 内容:非线性电路的特征及解析方法;时变参量电路的解析方法;模拟乘法器。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教师或教学团队信息 (教师或教学团队中每位教师主要讲授的本科课程,课程受欢迎情况;主要研究领域和研究成果。) 二、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中文):通信原理 课程名称(英文):Communication Principles 课程类别:□通识必修课□通识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方向课 □专业拓展课□实践性环节 课程性质*:■学术知识性□方法技能性□研究探索性□实践体验性 课程代码: 周学时:4 总学时:64 学分: 4 先修课程:通信电子线路,随机过程,信号与系统 授课对象:通信工程专业 三、课程简介 (课程在实现专业培养目标中的作用,课程在专业知识体系中的位置,课程学习对学生专业成长具有的价值。课程主要内容及知识结构。) 《通信原理》是通信及相关电子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通信专业的必修课程。通信原理运用了高等数学、概率论、线性代数等专业数学知识,以及信号与系统分析方法,进一步为学生在确知信号的谱分析、随机信号(随机过程)和噪声的统计分析方面打下坚实的数理基础。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掌握数字通信系统的组成模型、误码特性,并从最佳接收观点提出统计通信理论的基础知识,使学生能够掌握当前通信系统建模和优化的思维方法。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当前通信状况及通信系统的发展方向。

四、课程目标 (课程教学要讲授的核心知识、要训练的关键技能及须形成的综合素养的目标。) 本课程学习目标是:让学生初步掌握通信技术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方法。注重通信技术的最新发展和实际应用的紧密结合。具体目标包括: ●理解主流通信原理信道传输的基本特点; ●掌握模拟与数字通信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具备对简单通信系统进行建立模型、定性分析、定量计算的能力; ●能对给定的通信电路进行调试,对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能够进行分析和排 除;对规定任务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五、教学内容与进度安排*(满足对应课程标准的第2条) (需要清晰地呈现每一章或教学单元的教学内容、学习要求、授课形式和课后作业等,学生由此可以准确地了解每一章或教学单元的学习任务,课后可根据教学进程,规划、开展自主学习。) 第一章绪论 1. 课时数: 4 2. 讲授内容或训练技能,重点、难点 主要内容是:通信系统组成;通信系统的分类及通信方式;信息及其量度;主要性能指标。 重点、难点:通信系统组成;信息及其量度; 3. 学生学习任务 熟悉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会计算信息量,信息速率。 4. 教学方法 (课程教学过程以学生的探究、阅读、讨论、尝试练习、创作等动手、动脑活动和教师的过程指导为主的课程教学环节,应以活动方案的形式,说明活动的程序、活动过程中学生的组织方式、学生参与课堂活动需完成的前期课外准备、学生活动情况评价方式、师生互动模式等。)

《通信电子线路》教学大纲

《通信电子线路》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英文名称):通信电子线路/Communication Circuit 课程代码:3010210430 学分/总学时:3.0+1.0学分/72学时(其中理论54学时,实验18学时) 开课单位:物理和电子信息学院 面向专业(公共选修课为开课教师):电子、通信专业本科生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通信电子线路》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及相近专业的主干技术基础课程。该课程的基本作用和任务是:通过分析通信电路中常用的基本功能部件及实际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实现方法,介绍模拟信号处理系统中电子电路的线性和非线性使用的原理和技术,使学生熟悉基本的通信理论知识,系统地掌握通信系统中各种功能单元电路的各种的工作原理和分析设计技术,建立起通信和信号处理理论的工程实现的基本框架,为后续课程学习打下必备的基础。 在大学本科阶段,该课程起着联系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桥梁作用,它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工程概念,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在电子电路的分析、设计和使用知识方面应当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掌握电子器件非线性使用的特点和基本理论,熟悉各种分析方法的使用及适用条件。 2.掌握通信系统中各主要功能单元的作用、工作原理和实现模型。对于实现信号放大、选频滤波、功率放大、正弦信号发生、调制和解调、锁相和频率合成等功能的电路技术和性能指标有较清晰的概念。熟悉各种功能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和主要结论。了解各功能电路连接时阻抗和信号电平的匹配要求。 3.熟悉通信系统中常用集成电路的功能、基本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能够对专用大规模集成电路中的单元电路进行原理分析。 4.熟悉常用电子器件的功能、作用和主要性能指标,能够选择合适的器件来实现所需的电路。了解电子电路设计的基本方法,能独立完成电路的安装、调试和指标测量,具备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 二、学习本课程学生应掌握的前设课程知识 高等数学、电路、信号和系统、模拟电子技术

《通信电子线路》教学大纲

《通信电子线路》教学大纲

《通信电子线路》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通信电子线路是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这是一门工程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讲授现代通信系统中信道机所涉及的各种高频电子线路的功能、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和分析方法。 该课程的先修课程有:电路基础,低频电子线路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高频电子 线路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基本技术,为以后学习更高级的信息与通信课程,以及今后从事通信方面的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 1.知道《高频电子线路》这门学科的性质、地位和独立价值。知道这门学科的研究范围、分析方法、学科进展和未来方向。 2.理解这门学科的主要概念、基本原理和技 术,尤其是各种典型的常用的高频电路。

3 高频谐振放大器 1.高频小信号放大器 2.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原理和特性 3.高频功率放大器的高频效应 4.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实际 5.高频功放、功率合成与射频模块放大器√ √ √ √ √ 4 正弦波振荡器 1.反馈振荡器的原理 2.LC振荡器 3.频率稳定度 4.LC振荡器的设计 考虑 5.石英晶体振荡器 6.振荡器中的几种现象√ √ √ √ √ √

5 频谱的线性搬移电路 1.非线性电路的分析方法 2.二极管电路 3.差分对电路 4.其它频谱线性搬移电路√√ √ √ 6 振幅调制、解调及混 频 1.振幅调制 2.调幅信号的解调 3.混频 4.混频器的干扰√ √ √ √ 7 频率调制与解调 1.调频信号分析 2.调频器与调频方 法 3.调频电路 4.鉴频器与鉴频方法 5.鉴频电路 6.调频收发信机及√ √ √ √ √ √ √

通信电子线路课程教学大纲.docx

通信电子线路课程教学大纲 《通信电子线路》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210606 课程名称:通信电子线路 英文名称:Electronic Circuit of Communication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时:63 学分:3.0 适用对象:电子信息、通信工程专业高年级本科生 考核方式:考试(平时成绩占30%) 先修课程:电子线路基础、模拟电子线路等 二、课程简介 木课程是电子通信类各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是联系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桥梁课程,系统性和实践性较强。它涵盖了模拟通信系统中的发射机电路和接收机电路。 Electronic Circuit of Communication is a basic course of professional technology for all majors in electronics and communication. It is the brige connecting the basic course and special course,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in system and practice. This course covers the circuits of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in analog communication system.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深入学习电子技术某些领域中的内容及电子技术在专业中的应用打好基础。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无线电通信发展简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