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韩国儒家文化的内涵及其特色

韩国儒家文化的内涵及其特色

韩国儒家文化的内涵及其特色

儒学自一千多年前传入韩国以来,影响其政治、法律及社会制度,潜移默化地作用于人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社会政治层面上,儒家伦理中的伦理治国思想成为韩国的立国之本。韩国有着深厚的儒家文化底蕴,儒家文化强调家庭伦理、社会伦理,提倡人的自觉自律的道德,强调对社会有义务感、责任感。

韩国固有思想中很早就存在着儒学性的因素,传统思想也与中国的传统儒学具有很大的相似性,这使得中国儒学思想很容易地传入并被吸收。而吸收朱子学形成的朝鲜性理学与中国相比,则发生了不少深入而细致的变化。

一、传统儒家文化在韩国本土化后的内涵

儒家思想在韩国的重要性从其在教育方面的重要地位可以体现出来。著名的成均馆大学是韩国儒学的象征,不仅供奉着孔子及中国和朝鲜的名儒,并且每年都要举行隆重的祭孔大典。学校以儒学为宗,以“ 仁义礼智信”为校训,《儒学原论》是全校所有一年级学生的必修课,并设有儒学学院和儒学研究生院,以培养儒学研究的专门人才。

在民间,儒家思想也受到欢迎。近代韩国的“民族文化推进会”,设立了学制2~3年的研修部和研究部,系统学习《尚书》《诗经》《周易》,还开设了《诸子选读》《中国思想》《中国文学》《中国诗歌》等课程,并在每年冬夏组办讲习班讲解《论语》《孟子》。

因此,教育的重视和实施,使得韩国文化中的儒教色彩十分浓厚。以韩国民间节日以及习俗风情为例,正月春节、五月端阳节等都同中国节日相同,其婚嫁生丧等习俗也与中国很相似。在韩国,这些节日与习俗中始终贯穿着浓厚的儒家伦理,体现上下尊卑和家族共同体的文化及民族精神。

关于儒学思想何时传入韩国,学界一直未有确考。早在三国时代,

随着汉字和儒家典籍的传入,儒学思想已经通过国家律令的制定、国史编纂、教育机关的设立等政治、教育领域对国家发展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领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尽管这样,当时思想界占主流的还是佛教,儒家思想还没有形成足以对抗佛教的体系。到了高丽末忠烈王时期,朱子学传入韩国,逐渐被新进士族们吸收为治国理念,统治韩国社会近千年的佛教思想彻底被儒家思想(朱子性理学)所取代,从此掀开了思想史上新的篇章。说韩国近代史上的朝鲜王朝是以儒家性理学为建国和统治理念的“儒教国家”,此言毫不为过。

后来儒学在韩国的土地上经过了本土化和民族化的历程,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二、朱子学在韩国的发展及本土特色

朱子学传入之初便被新兴士大夫们接受,后来以此为指导理念建立了朝鲜王朝,从而被定为国学。

韩国儒学具有自己的特性,有学者这种特性具体说就是重“气”、重“情”、重“实”。韩国儒学强调的是在韓国儒学发展史上,“气”的地位和作用。

在韩国儒学史中,由于对朱熹学说中“理”与“气”关系的不同理解,通过“四七论辨”形成了“主理”派和“主气”派。其中“主气”派谱系的主要代表性学者有李栗谷、金长生、宋时烈、权尚夏、韩元震和李柬等。

关于“理”与“气”的关系,李栗谷的一个基本观点是理气为“一而二”、“二而一”的辩证关系。“一而二”,是指理气的特性和功能性,“二而一”是指理气的圆融性和内在性。理气的这种既“一而二”又“二而一”的关系,李栗谷概括为“理气妙合”。

从理气妙合出发,李栗谷指出不论是“四端”还是“七情”都是“气发理乘”。“气发理乘”意为气为发之者,理为气发之所以然者。没有气则不可发,没有理亦无发之根据。但这里的关键还是“气”的作用。因为在李栗谷思想中,气可以动,而理不能动;气有为,而理无为,所以只能是“气发理乘”。李栗谷之所以讲“气发理乘”,主要是针对李退溪提出的“四端理之发,七情气之发”的观点而言的。

三、阳明学在韩国的发展及本土特色

韩国阳明学与中国阳明学相比较,一个显著特点是将“气”范畴引入心学之中,故称为主气心学。“气”成为韩国阳明学思想的一个重要范畴。显然,这是深受“主气”学派重“气”思想影响的结果。

主气学者大都忠实地继承了孔孟的仁义思想并笃实地在道德践履方面下功夫,从栗谷的“诚”到沙溪的“戒惧慎独”再到宋时烈的“敬”,都是一种心法之学。通过心性修养,达到孔孟所说的仁义境界。所以,这种心性之学也是一种道德哲学。主气学者的这种心法之学或道德哲学就是一种实践性理学。这种实践性理学以元典儒学为基本理论,以下学上达为方法论,以修身养性为手段,以达到孔孟的仁义境界为安身立命之所在。17世纪韩国儒学的主要特征和基本内容就是对实践性理学的提倡。也就是说,这时期的韩国学者大都主张实践性理学。

朱熹关于“性情”问题,从“动静”、“体用”、“未发已发”等方面作了详细的论述,但是却没有从理学的基本范畴“理气”角度对性情进行论述过。对此,韩国大儒李退溪明确地指出:性情之辩,先儒们已经论说得很多了,但却没有发现从理气方面对“情”进行分析的。正是在这一点上,李退溪提出了“四端,理发而气随之;七情,气发而理乘之”的经典结论。他的意思为:“四端”之情为“理”发,“七情”之情为“气”发。理发的四端之情是“善”的,气发的七情之情有善、有不善之区别,因此要为善去恶。韩国儒学学者第一次从“理气”观上对“情”作了系统的论述。

韩国实学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同样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韩国实学学者认为儒学元典的基本精神就是主张在自我修养的基础上,以经邦弘化、治国理民为目的,也就是“修己治人、内圣外王”。就是说儒学经典中包含着修身养性、经世致用、利用厚生的下学精神,即儒家经典中包含着天下万事万物的普遍原理。儒学的这种“下学”精神在高丽儒学和朝鲜朝前期儒学中都有所体现,不过16世纪中叶以来由于长期的“士祸”和“党争” ,使朝鲜朝儒学走上了谈空说

玄、脱离实际的歧路,只追求形而上,而放弃形而下,丧失了经世思想。韩国实学提出的经世致用、利用厚生、实事求是,尤其是开放对外贸易、改革土地所有制、促进工商业发展等进步主张是改革韩国社会的一剂良药,是使韩国社会由中世纪向近代迈进的强大推动力。

在儒学中,“仁”与“爱”和“恕”“公”等共同构成主导价值取向,并在历史上和中国社会制度形成一种互动关联。韩国儒学凸显“义”(义节)。朝鲜时代的“士祸”,逐渐酿造了韩国儒学的“道义”精神;外民族的人侵激发了韩国儒者的节义精神,使得强调“义理”、“忠义”成为近代韩国儒学的基调。

韩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有着深远的儒教传统。几百年来,韩国民间实践儒家礼节,相沿成礼俗,三纲五伦成为韩国家庭与社会人际关系的准绳,支配着人们的行为。曾有人认为韩国是“比中国还完善的儒教国家”。从韩国对于儒家文化的吸收和发展可以看出,韩国对待外来文化是坦然的,这些对中国现代化建设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一要重视教育,通过教育来把儒家文化的精华渗透到每个人的思想意识中去;二要注重家庭和温情主义,这些是儒家文化在韩国结出的奇葩,是韩国现代发展不可缺少的动力源,中国有必要重新审视这一点;三要坦然宽容地对待每一种文化,只有积极宽容地对待外族文化才有可能创造新的文化。另外,道德修养的外化在韩国的成功表现也是要借鉴的,从外界对韩国人“尚礼”的认识就可以知道,韩国对儒家文化是在实际生活中贯彻始终的。

儒家思想的内涵和社会价值

儒家思想的内涵和社会价值作为中国古代思想的重要分支之一,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思想内涵和社会价值一直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思想最早的来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的孔子,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和道德精神。本文将从儒家思想的内涵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儒家思想的内涵 1. 仁爱之道 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之一,其主要指人的善良、善心、仁慈之情。孟子曾经说过:“仁者爱人”,可见仁是一种对他人的关怀和热爱。仁爱之道不仅表现在个人之间,也体现在社会的运作秩序中。例如,儒家思想中的君臣、父子、兄弟、朋友等关系中都存在着仁爱之道的体现。 2. 中庸之道

中庸是儒家思想的另一个核心概念,其主要是指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中正之道,并避免任何形式的偏执和极端。中庸之道强调对事物要有适度的认识,不偏不倚地看待问题的两面性,要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平和的心态。 3. 教化之道 儒家思想中尊重教化之道,认为教育是人之所以为人的重要基石之一。孔子曾经说过:“教无常师”,表达了教化之道的基本内涵。在儒家思想中,教育不只是一种知识技能的传授,更是一种教育心灵和人格塑造的方式。在孔子教育思想中,教育的目标是要让学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4. 致良知之道 致良知指的是个人在行动中保持自我清醒,认真思考、审视自己所做所为是否符合严格的道德标准。儒家思想中认为,人的心灵和思想应该最大限度的得到发展,而致良知之道就是一个人清晰理性的思考过程的体现。

二、儒家思想的社会价值 1. 推广“仁爱”理念 儒家思想中的“仁爱”理念可以帮助我们建立人际关系,维护社 会的和谐。在当今社会中,这是一个特别重要的议题。通过推广“仁爱”理念,我们可以建立更多的互信和友谊,使得人与人之间 的关系更加紧密,社会更加和谐。 2. 倡导“中庸”思想 在当今社会中,我们可以看到极端的事物越来越多,而“中庸” 思想可以帮助我们保持平衡和稳健。在职场、人际关系和生活中,我们需要一种中立的态度来看待和处理问题。 3. 引领“教化”时代 在当代教育中,不仅教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教育人格和 道德素养。儒家思想的教化之道在现代教育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参

精选最新浅谈儒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文化的影响 1.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很深,几千年来的封建社会,所传授的不外《四书》《五经》。传统的责任感思想、节制思想和忠孝思想,都是它和封建统治结合的结果,因此,儒家思想是连同我们当代在内的主流思想。 2.儒学在中国存在几千年,对于中国的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依然存在巨大的潜在影响。 3.现代企业管理中也注入了不少儒家思想。 对东亚的影响 儒家思想在东亚各国都有广泛的影响。在韩国和日本,伦理和礼仪都受到了儒家仁、义、礼等观点的影响,至今都还很明显的。在韩国,信奉各种宗教的人很多,但是在伦理道德上却以儒家为主。在西方文明侵入韩国社会后,各种社会问题有所增加,但是韩国政府以儒家思想的伦理道德作为维护社会的稳定的制约力量,在教育中深化儒家思想。 儒家学说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儒家经典不仅是思想统治工具,同时也是中国封建文化的主体,保存了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儒家学说不仅在中国,在东亚世界也占有重要地位。儒学和汉字、律令以及佛教一样,很早就传播到周围国家,并对那里的思想和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朝鲜,早在公元1世纪初,就有一些人能背诵《诗经》和《春秋》等儒家典籍,这说明儒学早已传入朝鲜。三国时期,统治阶级非常重视儒学,把它视为维护秩序、加强王权的思想武器,采取各种措施加以引进和推广。高句丽于372年设立太学,传授儒家学说。百济于4世纪建立儒学教育制度。儒学在新罗传播,大约在6世纪。新罗统一后,进一步发展儒学教育,在中央设立国学,置博士、助教,招收贵族子弟传授儒家经典。为了推动学习儒学的热潮,国王甚至亲"幸国学听讲"。与此同时,还向中国派遣留学生,其中一些人考中状元,出现了一些著名儒学者,如强首、薛聪、金大向、金云卿、金可纪、崔致远等。 高丽王朝建立后,在首都开城设立国家最高学府国子监,在地方十二州设立乡校,广泛推行儒学教育。958年,高丽开始举行科举,把儒家经典列为主要考试科目,从而推动了儒学迅速发展,并且出现了私学(私塾)。12世纪初出使高丽的徐兢称赞朝鲜儒学之盛说:临川阁藏书至数万卷,国子监里"选择儒官甚备"。大街小巷上经馆和书社三三两两相望。少年们聚集在一起,跟随老师学习经书。年岁稍长者,便自己找志趣相投的朋友,借寺观之类的地方讲习切磋。社会各阶层的子弟,都"从乡先生学"。 李朝时期,为了加强封建专制统治,十分重视儒学教育,尤其推崇程朱理学,把它视为维护封建统治的舆论工具,极力加以推广。李朝的儒学教育有官学和私

韩国儒家文化的内涵及其特色

韩国儒家文化的内涵及其特色 儒学自一千多年前传入韩国以来,影响其政治、法律及社会制度,潜移默化地作用于人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社会政治层面上,儒家伦理中的伦理治国思想成为韩国的立国之本。韩国有着深厚的儒家文化底蕴,儒家文化强调家庭伦理、社会伦理,提倡人的自觉自律的道德,强调对社会有义务感、责任感。 韩国固有思想中很早就存在着儒学性的因素,传统思想也与中国的传统儒学具有很大的相似性,这使得中国儒学思想很容易地传入并被吸收。而吸收朱子学形成的朝鲜性理学与中国相比,则发生了不少深入而细致的变化。 一、传统儒家文化在韩国本土化后的内涵 儒家思想在韩国的重要性从其在教育方面的重要地位可以体现出来。著名的成均馆大学是韩国儒学的象征,不仅供奉着孔子及中国和朝鲜的名儒,并且每年都要举行隆重的祭孔大典。学校以儒学为宗,以“ 仁义礼智信”为校训,《儒学原论》是全校所有一年级学生的必修课,并设有儒学学院和儒学研究生院,以培养儒学研究的专门人才。 在民间,儒家思想也受到欢迎。近代韩国的“民族文化推进会”,设立了学制2~3年的研修部和研究部,系统学习《尚书》《诗经》《周易》,还开设了《诸子选读》《中国思想》《中国文学》《中国诗歌》等课程,并在每年冬夏组办讲习班讲解《论语》《孟子》。 因此,教育的重视和实施,使得韩国文化中的儒教色彩十分浓厚。以韩国民间节日以及习俗风情为例,正月春节、五月端阳节等都同中国节日相同,其婚嫁生丧等习俗也与中国很相似。在韩国,这些节日与习俗中始终贯穿着浓厚的儒家伦理,体现上下尊卑和家族共同体的文化及民族精神。 关于儒学思想何时传入韩国,学界一直未有确考。早在三国时代,

儒家思想对韩国的影响

儒家思想对韩国的影响 1、和衷共济的团队精神 儒家思想注重“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群体意识和团队精神,认为人类社会靠的是有社会组织的群体力量,认为个人的命运与群体息息相关,整体高于个人,个人应倡导“苟利国家,不求富贵;苟利社稷,则不顾其身”的整体主义原则。在韩国企业文化中,集体主义和团队精神是一个道德原则,在强调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尊重个人利益的同时,反对极端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 另外,韩国曾是以种植稻米为主的农业国,“稻耕文化”孕育了以家庭为基础的共同体意识。企业作为传统家庭的变形与扩大,构成了新的共同体,这一点也对形成和衷共济的团队文化起到了一定影响。 2、家长权威的从属关系 儒学强调“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妇纲、君臣有义、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并将其作为整个社会的道德标准和划分社会等级的标准。“三纲五常”的核心是“君为臣纲”,即“忠君”,是封建传统阶级意识的“至理”,强调下级对上级绝对的忠诚和服从。因此,韩国企业中对经营业主的尊敬和对上司的服从被评价为美德,同时经营业主和上司以权威和慈爱带动着员工和下属。

另外,在韩国家庭里,父亲作为家庭的长辈,要成为夫人和子女效仿的典范,并以其权威来治家。而韩国企业多为家族式管理,企业创始人非常重视家庭的血缘关系,认为具有血缘关系的亲属能够帮助自己巩固企业,所以在韩国企业主多为家长,企业管理者多为亲属。于是,家庭中家长式的权威管理被传递到企业中去,形成了下属必须服从上级的垂直式从属关系和服从意识。 3、务实勤勉的劳动意识 儒家教育思想推崇“名必有实,事必有功”的务实作风和“克勤于邦,克俭于家”的勤勉态度,主张要“谨于言而慎于行”。在儒学基础上形成的实学更是保留了这种思想,实学主张面向现实,不尚空谈,在儒学和性理学的基础上寻求更加切合现实的实际性,提出务实踏实和实事求是的价值观和生活观。20世纪70年代初韩国诞生了“新生活运动”,“新生活运动是改善农民生活和在农民中提倡新的劳动道德的全国性运动的一部分,其指导方针概括为‘勤奋、自立和合作’这样一个口号。”不管是传统思想还是现实运动都折射出韩国国民务实勤勉和经世致用的思想意识。 4、重教尚贤的人才观念 在根深蒂固的儒家文化的影响下,韩国民众也具有重视教育和人才的传统。中古以前的孔子在韩国更多地是作为教育圣人的形象,古代韩国人接受了儒家“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学而优则仕”等思想,主要在人性伦理上重视对人的教育,他们视受教

韩国《论语》学研究概述

韩国《论语》学研究概述 韩国的《论语》学研究是一个重要的学术门类,它不仅仅是深入研究儒家文化的一部分,而且还为历史学研究者、哲学家、宗教学家等都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本文就韩国《论语》学研究发展的历史进行综合分析,探讨影响《论语》学研究发展的因素,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第一,《论语》学研究在韩国的历史发展。《论语》是古代儒家文化的基础,是一部著名的千古经典。它不仅教会人们如何生活,还具有深刻的哲学意义。古代的韩国人崇尚《论语》作为一部教义,开拓了从政治、农业、宗教到文化的发展。自五四六六年(公元594年)以来,《论语》学研究在韩国的发展一直有断断续续的发展,并且有很多学者参与其中,如金仁淑、金必彬、金推玉等人。18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论语》学研究者开始从新的角度研究《论语》,例如金振秀、金善心、孙永淹等人,他们在现代儒家思想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直到20世纪,《论语》学的发展变得更加普及,并受到了广大普罗大众的欢迎和关注。 第二,影响韩国《论语》学研究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政治因素。一方面,随着20世纪50年代以来韩国政治的改革,《论语》学研究也得到了充分的支持和发展;另一方面,随着韩国社会改革的不断推进,《论语》学的研究也受到了影响。例如,随着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论语》学的研究也受到了影响,开始出现了许多新的研究方向,例如以《论语》为基础研究中国传统文化。 第三,未来韩国《论语》学研究的发展趋势。首先,随着中国儒

家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韩国的《论语》学研究也将在世界范围内获得更多的关注。其次,随着人们对《论语》的重新认识,韩国的《论语》学研究更加注重研究其在政治、社会、心理学等方面的内涵和启示。此外,韩国的《论语》学研究也会从科学角度和实证角度进行深入研究,尤其是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 综上所述,韩国的《论语》学研究一直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并不断发展壮大。它不仅仅研究《论语》本身,还将《论语》的文化精神和思想观念融入其他学科,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未来,韩国的《论语》学研究必将在国际学术界受到更大的关注,并有望成为一个重要的学科。

儒家文化内涵

儒家文化内涵 儒家文化是指由儒家学派形成的一种文化,它体现了中国古代思想和文化的精髓,经 过千百年的发展和演变,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仁爱思想 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是“仁”,即关爱他人,尊重生命。儒家主张人本主义,注重人 与人之间的关系,强调人的尊严和平等,反对任意压制和剥削。儒家道德观念源于人性善 良的论断,认为每个人都有作为人的尊严和价值。这种人本主义和强调关怀、协作的思想,对中华文明有深远影响,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气质和道德观念。 二、孝敬 儒家文化里,孝敬是一种基本的道德观念,强调孝道和传统家风。孝是一种尊重和关 心长辈的行为,也是一种对家族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儒家认为,孝道是一种人伦关系,需 要在人际交往中建立和维护。强调孝敬,并不仅仅是对长辈的尊重和服侍,更是一种从家 族中汲取历史文化、家风家训的生动载体,是一种体现家族价值的传承方式。 三、礼仪 儒家文化中的礼仪,是一种关于人与人之间交往的规范和方式,注重个体之间的尊重 和和谐。儒家认为,礼仪的存在使得每一个人都知道如何与他人和睦相处,形成和谐社会 的必要条件。儒家文化中,礼仪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形式,更是一种内在的精神,通过内 功修养,方可在外在展现优美风范。通过学习、练习礼仪,人们可以更好地表达尊重、感 激和爱心。 四、学问 在儒家文化中,学问不仅是一种知识、智慧的体现,也是一种修养和境界的表现。学 为人师,是儒家一贯的文化建设精神,儒家重视道德、人情和公义的教育作用,把终身学 问看作一条无止境的路。学问需要以遵守社会规范和精神修养为前提,从而参与和改造社会。 五、博爱 儒家文化中的博爱,是一种宽容、包容和友爱的态度,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互补和互助。儒家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没有谁是完美的,都需要尊重彼此的不同。儒家文 化里,人们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努力,更是为了社会大局谋福利。因此,博爱的精神 体现了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儒家文化在中国和韩国的发展历程上是否存在不同?

儒家文化在中国和韩国的发展历程上是否存在不同? 儒家文化以其温和而深远的智慧深深影响了中国和韩国的文化发展历程。两国之间的文化联系很密切,但在儒家文化的发展历程上是否存在一些不同呢?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一、历史渊源的不同 中国的儒家文化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75年左右的春秋时期,而韩国儒家文化则是在公元1392年朝鲜王朝时期产生的。尽管中韩两国儒家文化发展历程都相当漫长且具有相似的意义,但这两个文化体系的起源和渊源却存在明显的不同。 小点内容: 1. 中国的儒家文化根植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伦理思想,目的是要建立一种道德、稳定和互惠互利的社会秩序。而韩国的儒家文化则更注重个人修养和反思,更强调对生命的珍惜和人性的尊重。 2. 韩国的儒家文化不同于中国的儒家文化,起源于儒家学者观察和理解韩国特有的宗教和民间文化现象。这样的起源特点使得韩国的儒家文化在哲学意义上更加灵活和多元。 二、儒家思想的实践层面

尽管中韩两国儒家文化在渊源和起源上存在不同,但是在儒家思想的 实践层面上,两国有相似之处。儒家思想的实践与普及对于两国的道德、政治和社会秩序具有重要作用。 小点内容: 1. 中国和韩国的哲学家都注重儒家思想的实践。孔子曾经说过:“为政 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意思是说,如果领导者能够用 德治理,他们的道德就像北极星一样,贯穿整个精神宇宙,将激励所 有的人去追求道德行为。 2. 韩国儒家学者在现代发展中发挥了更大的作用。寻求出路的朝鲜王 朝寻求富强之路,正是韩国儒家文化尤其是李滉找到的。现代韩国在 发展中秉持着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不断创新和实践,以确保自己在 全球化中有足够的竞争力。 三、文化传承的差异 我们都知道,儒家文化的传承是非常重要的。每个文化都有不同的传 承方式和方式,因此所传递的思想和观念也是不同的。在中国和韩国,儒家文化的传承方式也有所不同。 小点内容:

韩国的儒家价值观

韩国的儒家价值观 韩国是一个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国家,其儒家价值观在韩国社会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以下是对韩国儒家价值观的分析: 尊重长辈:在韩国,尊重长辈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会价值观。在家庭中,年长者往往受到尊敬和敬重,年轻人应该尊重和服从年长者的意见和决定。在学校和公司中,上司和老师也往往受到高度的尊重,他们的决定和意见通常被视为非常重要。这种尊重长辈的价值观在韩国的社会生活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促进社会和谐。 家庭观念:在韩国,家庭观念非常重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家庭成员之间互相支持和照顾。这种家庭观念也延伸到了社会生活中,人们普遍重视家庭和家庭责任,也愿意为家庭和家人付出更多的努力和关爱。 教育:在韩国,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社会价值观。韩国人非常重视知识和学习,认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提高自己的素质和竞争力。韩国的教育系统非常严格,学生通常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和备考。同时,韩国也非常注重家庭教育,家长通常会为孩子的教育付出很多努力和时间。 礼仪和道德:在韩国,礼仪和道德是非常重要的社会价值观。韩国人非常注重礼貌和尊重他人,认为这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和社会和

谐的基础。韩国人也非常注重道德修养,认为只有具备良好的品德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这种礼仪和道德的价值观在韩国的社会生活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促进社会和谐。 总的来说,韩国的儒家价值观对韩国社会的影响非常深远。这些价值观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促进社会和谐,同时也对韩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韩国的儒家价值观也在不断地演变和完善。例如,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更加注重个人的自由和平等,同时也开始关注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在当今时代,韩国的儒家价值观需要不断地与现代社会的需求相结合,不断地进行更新和完善。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儒家价值观在韩国社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并不是所有的韩国人都完全遵循这些价值观。在韩国社会中,也存在着一些传统儒家价值观与现代社会的需求相冲突的现象。因此,在韩国社会中,如何平衡传统儒家价值观与现代社会的需求之间的影响也是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国际交流的增加,韩国的儒家价值观也开始在国际舞台上得到更多的关注和传播。例如,韩国的传统文化、艺术、教育和科技等领域在国际上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同时,也有一些国家和地区开始学习和借鉴韩国的儒家价值观,将其应用到自己的社会建设和发展中。 韩国的儒家价值观是韩国文化和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价值

简述儒家文化的主要内涵

简述儒家文化的主要内涵 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儒家文化的主要内涵可以归纳为思想理念、道德准则、人伦观念、教育方式和社会价值观等五个方面。 儒家文化的思想理念是其主要内涵之一。儒家思想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主张“仁爱”、“中庸”和“和谐”等核心价值观。儒家思想强调个体与社会的关系,认为个体的价值取决于其对社会的贡献,而社会的和谐需要个体的奉献和努力。 儒家文化的道德准则是其重要内涵之一。儒家注重道德规范和道德修养,强调“仁义礼智信”等道德价值观。儒家道德准则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和爱情等情感关系,强调个体应具备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准则,以实现社会和谐与个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标。 第三,儒家文化的人伦观念是其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强调家庭伦理、社会伦理和国家伦理的重要性,主张“孝悌忠信”等人伦观念。儒家人伦观念强调家庭关系的重要性,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孝顺和兄弟姐妹之间的亲情,同时也强调君臣、父子、兄弟等社会关系的和谐。 第四,儒家文化的教育方式是其内涵的重要方面之一。儒家强调教育的重要性,主张“以教化人”、“教学相长”等教育理念。儒家的教育方式注重培养人的品德和修养,强调师生之间的关系,强调

学生应具备的学习态度和行为规范。 儒家文化的社会价值观是其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注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主张“天人合一”、“仁者爱人”等社会价值观。儒家的社会价值观强调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强调社会的和谐需要个体的奉献和努力,同时也强调社会应提供公平正义和人道关怀。 儒家文化的主要内涵包括思想理念、道德准则、人伦观念、教育方式和社会价值观等方面。儒家文化以其独特的价值观和伦理道德体系,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文化的内涵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为当代社会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只有通过传承和发扬儒家文化的内涵,我们才能更好地建设和谐、文明的社会。

韩国儒家文化

在韩国,孔子的名字家喻户晓。韩国儒教最权威的教育机构「成均 馆」馆长崔昌圭曾说过:「孔子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韩国有将近80%的人信奉儒教、或受过儒教思想的熏陶。」时至今日,儒教仍是韩国的主导文化,孔子「为国尽忠,敬信节用,爱民如子,人伦之中,忠孝为本」的思想已融入韩国人的血液,成为国家发展和人生道路的精神能源。 坚定的儒教信仰抵御了不良外来文化的冲击在韩国历史上,儒教曾与日本的「殖民文化」和近代的「欧美文化」进行过两次「对决」。 1910 年,朝鲜半岛沦为日本的殖民地。为反抗「殖民文化」,有识之士举起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大旗,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不屈不饶的奋斗精神,马上席卷了这个苦难深重的国家。正是在这一儒家思想的鼓舞下,1919 年3月1日,朝鲜半岛人民掀起了全国性的抗击日本殖民统治的「三〃一独立运动」,它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情,为抗日斗争的胜利奠定了群众基础。 1945 年以后,随着美军进驻朝鲜半岛南部,儒教在韩国迎来了与「欧美文化」的尖锐对立。在这次「对决」中,韩国借鉴了孔子提出的「和而不同」的多元化文化观,在大力引进西方市场经济和先进技术的同时,尽量摒弃西方文化中的:自我至上、金钱万能、人情淡薄、崇尚竞争、享乐主义泛滥等弊病,倡导儒教的诚敬谦和、敬业乐群的精神,创造了家庭和谐稳 定、正义、公理为主导的良好社会道德 风气。韩国把孔子尊为「万世师表」,并每年举行纪念孔子的「释典大祭」,正是缘于儒教对韩国作出的伟大贡献。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从小进行儒教道德教育和熏陶不可否认,在现代韩国社会,昔日儒教的统治地位正在受到严峻挑战。韩国为继承传统,承传儒教,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从教育入手已成为其成功的根本。1960 年以来,韩国为承传儒教,正式把儒教的道德伦理内容列入大、中、小学的教育科目。

韩剧中的契约婚姻及其所体现的儒家文化

韩剧中的契约婚姻及其所体现的儒家文化 近年来韩剧的内涵在它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不断扩展,韩剧中体现出的爱情模式几乎都是契约婚姻、契约恋爱。韩剧所透露出来的韩国文化底蕴和心理,和中国传统文化相近,如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家庭和睦、爱情忠贞,主人公多具有儒家文化浸染过的传统美德。 一、韩剧中的契约婚姻契约婚姻是韩剧里频频登场的一种故事情节,《浪漫满屋》、《我叫是金三顺》、《豪杰春香》、《美妙人生》、《嫂子十九岁》、《恋爱机会百分之一》、《新娘十八岁》…… 这些都有男女主角缔结契约婚姻的情节。 《我叫金三顺》中,玄振轩的妈妈一直逼他相亲,好找个女朋友结婚,玄振轩对此不胜其烦,加上对金三顺并不讨厌,所以跟金三顺假装情侣。《豪杰春香》中,李梦龙从首尔转学到南原的高中,因为牵涉到打架事件,同学春香不得已为他作证说共处一室过了一夜,在双方家长和学校的压力下,小户人家的春香和南原警察局长的儿子李梦龙被迫结婚,但是两人私下订下了契约婚姻。《美妙人生》中,韩承桓和郑世真,这对年轻人在新加坡偶然邂逅,有了一夜情,还不知道怎么做一个成年人的年纪,却因为一个小生命的意外降临,要学着开始做父母了,于是这两个没有感情基础的人为了孩子被迫结合,契约婚姻下的同居生活因此开始。《浪漫满屋》中,李英宰一直暗恋自己的发小,当发小逼问他到底爱不爱她的时候,李英宰为了不给对方造成困扰,把身边的韩智恩拖过来就吻,因李英宰是个明星,必须给公众一

个交待,所以他和韩智恩就订下了契约婚姻。 在韩剧里,小辈们晚回家肯定被爸妈爷奶骂,夜不归宿是大不违,所以,编剧要想让一对不是冤家不聚头的有缘男女,未婚先生活,先相处再恋爱,不想被骂成道德败坏的话,只有假契约婚姻之名立下规矩:双方没有肉体关系;不干涉彼此私生活;一方解约,合约就一拍两散。而且,契约婚姻的订立都是有理直气壮的理由,如欠债还钱、父母之命,这不过是利用发达商业社会里的合同制,来铺陈一段传统的无私奉献、以德报怨、包容信任、单纯明朗的爱情故事。契约婚姻里的男女,一般都要经过旷日持久的恋爱长跑,男方对女方百般刁难,搬弄是非的男方亲戚,对男主角心有不甘的前女友,在女主角身边时常嘘寒问暖、车接车送、好饭好菜好言好语、时刻准备着的男二号,还有男女主角生活方式的差异,都成了这些欢喜冤家恋爱路上的绊脚石。但无论 如何,韩剧中的契约婚姻都夹杂着儒家“礼”这个思想元素。 二、韩剧中儒家文化元素 儒家的“礼治”主义的根本含义为“礼”,贵贱、尊卑、长幼各有其特殊的行为规范。只有贵贱、尊卑、长幼、亲疏各有其礼,才能达到儒家心目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的理想社会。 韩剧里面的人物看起来青春靓丽,可骨子里都坚守儒道,描写的家庭故事、显现的文化精神多围绕儒家的道德核心进行,如孝、诚、信、礼、义、廉、耻等。韩剧情节结构围绕谁也离不开的“爱情、友情、亲情”打转,具有广泛的人性、人情;日常家庭生活中温馨

韩国儒家文化

韩国儒家文化 韩国是一个拥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国家,其文化元素中的儒家思想是为数不多的具 有代表性的一种。作为东亚文化的瑰宝之一,儒家思想已经深刻影响到了韩国的社会、政 治和文化。 儒家思想起源于中国,最早的儒家思想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这一思想由哲学家孔 子所创立,其宗旨是通过道德教育和伦理修养来达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与协调。随着时代 的变迁,儒家思想在朝鲜半岛的发展也面临了许多挑战。 在韩国的历史中,儒家思想的传承与发展受到了多方面的影响。在朝鲜王朝时期,儒 学成为了国家官方学说,并在政治、教育、文化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这个时期, 儒家思想成为了统治阶层和知识精英的信仰和行为准则。 在民族主义时期,朝鲜半岛的文化和思想受到了各种形式的压迫和扭曲。儒家思想也 不例外。随着现代化的到来,儒家思想在韩国的传统和现代之间起到了扮演中间人的作用。它为现代韩国的建设提供了思想支持,使得韩国在文化上既保护了传统,又能够接受现代 经验的启示。 儒家思想作为韩国文化的一部分,深刻影响了韩国的传统文化和社会习俗。韩国的儒 家思想注重家庭道德和家族观念,崇尚孝道、忠诚和廉洁,这些都成为了韩国文化中的独 特元素。家族观念在韩国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每年举行祭祖活动的习俗更是在社会 中被广泛传承和实践。 儒家思想在韩国文化中的地位得到了认可,它也成为了韩国国家建设中的一种道德标准。韩国政府在推动“人类文明创造”计划时,也将儒家思想作为其中的一部分。这一计 划旨在建立一个人类共同的道德标准,儒家思想在其中的地位也与日俱增。 近年来,韩国蓬勃发展的文化产业也受到了儒家文化的影响。不少电影和电视剧中的 情节和情感,都离不开儒家思想的养分。例如,韩剧《太阳的后裔》中独特的韩国家族和 宗法文化、对家庭和家族观念的强调,都是儒家文化在现代韩国社会中的体现。 综上所述,儒家思想在韩国的历史和文化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强调个人修养和 道德品行,注重家族观念和社会和谐。这一思想更成为了韩国文化中的一部分,影响人们 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并向世界展示着一个独特而富有魅力的文化。

简述儒家思想基本内涵

儒家思想基本内涵 儒家思想的内涵是仁、义、礼、智、信。 儒家是中国古代在董仲舒“独尊儒术”之后最有影响的学派。作为华夏固有价值系统的一种表现的儒家,并非通常意义上的学术或学派。一般来说,特别是先秦时,虽然儒家是最有影响的学派,但也只是诸子之一,与其它诸子一样地位本无所谓主从关系。"儒"本是鄙称,儒家这一称号不是孔子自家封号,而应是墨家对孔子这一学派的称呼。儒家在先秦时期和诸子地位平等,在秦始皇时"焚书坑儒"受到重创,在汉武帝为维护专制统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施思想钳制后兴起。儒家思想的内涵丰富复杂,封建皇权逐步发展出基础理论和思想,即讲大一统、讲君臣父子。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第一次打破了旧日统治阶级垄断教育的局面,一变“学在官府”而为“私人讲学”,使传统文化教育播及到整个民族。这样儒家思想就有了坚实的民族心理基础,为全社会所接受并逐步儒化全社会。儒家学派固守“道不过三代,法不贰后王”(《荀子·王制》)。 儒家思想的精华包括先秦儒家思想、孔子的仁与礼、从前孔子时代的礼乐制度到孔子的仁礼思想、孔子的仁、孔子的礼、孔子的孝道、《论语》中的孝、《孝经》论孝、孔子的命观、孔子命观形成的背景、孔子命观的特征与内涵、“修身俟命论”的人生指导意义、孔子的人生问题论、乐——孔子的人生态度和人生境界、孔子与弟子论志向、

立身行事中的言与默、孟子的性善论与孟子的使命、孟子的仁政学说以及荀子的性恶论与礼治说、儒家思想的流变、贯通天人——董仲舒的儒学思想、“性即理”——周、张、程、朱的理学思想、“心即理”——象山、阳明的心学思想、新儒家——西学东渐的文化回应、儒文化圈的崛起——儒学促进现代经济发展的可能等内容。“儒学”、“儒家”、“儒教”这些概念要分清。儒学作为一种学说,儒家作为一个阶层,儒教作为一种信仰,三者相同也不同,需要区分开来。 儒家对中国科技以及世界文明的贡献特别巨大;据《世界自然科学大事年表》记载,16世纪以前,影响人类生活的重大科技发明约有300项,其中175项是中国人发明的。正是这些重大的发明(包括发现),使中国的农耕、纺织、冶金、手工制造技术长期处于世界先进水平。而儒家也留下了一大批世界知名的科学著作如《考工记》、《天工开物》等等。

儒家文化的精神内涵

儒家文化的精神内涵 一是人本主义精神;二是内圣外王精神,这种内圣外圣精神,培养了中国人注重群体的价值取向和位卑未敢忘忧国、时刻把自己当成人世间救世主的忧患意识。三是积极入世精神。儒家文化精神内涵一是人本主义精神。儒家文化一是人本主义精神;二是内圣外王精神,这种内圣外圣精神,培养了中国人注重群体的价值取向和位卑未敢忘忧国、时刻把自己当成人世间救世主的忧患意识。三是积极入世精神。 儒家文化精神内涵一是人本主义精神。儒家文化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更多关注人在社会中的位置,强调如何做人,如何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主张通过个人的道德自我完善,实现人生的价值,从而形成了儒家文化注重人文、注重道德、注重感性的特点,并逐渐培养起一种道德的精神。 二是内圣外王精神。内圣就是要重视对自我的关心,追求自我道德的完善,也就要通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把自己修炼成圣人,至少是按照圣人的标准去修炼。 三是积极入世精神。中国人很早就在对内在生命力量和外在环境变化的体验中,深入领悟到了作为人的尊严、价值和意义。因此,更注重追求现实世界的幸福生活,这同古希腊伊壁鸠鲁学派的哲学思想有某种相似之处。儒家文化作为一种理论哲学、世俗哲学和人的哲学,

主张积极入世,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四是天人合一的思想。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精神品格之一。它强调人与自然的合一、人性与天理的合一。特别是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学派将这一思想发挥到极致,提出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观点,并进而在政治理念上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思想。 儒家主张以礼维护社会秩序,以德实现治身治国,那么很顺利推出“人治〞思想,也就是重视人的道德开展,重视人的同情心,由此看来“礼治〞与“德治〞强调教化的程序,而“人治〞那么侧重教化者本身,是一种圣贤政治。

韩国思想政治教育

韩国思想政治教育 韩国作为东方文化圈中的一员,自古以来就深受华夏文明的影响,非常重视伦理道德教育,近代以来,特别是二战后,韩国随形势的变化,不断加强民族意识和爱国思想教育,广泛吸收各种外来积极因素,并使之和韩国国情结合,形成特有的国民伦理教育体系。 一、外来因素的影响及韩国的应对 韩国的思想政治教育,自古以来十分重视外来因素的作用。古代的外来因素主要是中国的传统文化,韩国广泛吸收,为其所用,处理的恰到好处。在古代,韩国广泛学习中国古代文化,并结合韩国的国情,形成了现在韩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而到了近现代,外来因素呈现出复杂性,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包括日本的殖民统治,美苏争霸、冷战格局、全球化等。它们深刻影响了韩国的思想政治教育。 近代,韩国深受日本的入侵。20世纪40年代后半期,韩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就是反日教育。主张把“弘益人间”作为教育理念。通过“公民课”的开设,韩国进行了反日教育,树立起民族独立精神和民主主义思想,批判了日本殖民主义的“民族抹杀”政策,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因此,这一时期,韩国近代教育以反对日本殖民统治为主线,这其中体现了儒学精神中的爱国主义、忠孝节义、民族事大的历史传统。韩国把这种不利因素转化为提升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为了培养出21世纪全球化、信息化时代自律的、富于创造性的韩国人,韩国进行了7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最后确定的基础教育课程的要求是:以教育课程为中心,以教育需求者(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体制。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强调“创造力”和“为集体作贡献”互为表里,是一种很好的素质教育。 二、以履行家庭礼仪为重点,将礼仪教育寓于学校的一切教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礼仪习惯。 家庭是一个人接受礼仪教育最早的地方,为此,家庭礼仪中的“孝道、和谐、为他人着想”就成为韩国家庭道德教育的承点。在韩国,如果一个人不尽孝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足。一家人如果传出去任何对长辈不敬的言语,这一家人就会受到强烈的舆论谴责。因此韩国的孩子从小就被培养在家庭中相互友爱、相互尊敬的习惯。及至进入学校,幼儿园里专门开设礼仪室,幼儿跟随教师学习茶道等传统礼仪,习得待人接物的基本礼仪。在小学和中学阶段,重视青少年的“养成教育”,强调“坐而言不如起而行”,通过设置“道德教室”、礼节室,模拟生活场景,进行礼仪、礼节演示教育,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的训练,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礼仪习惯。 正是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知行统一,以知导行的基本理论,通过一系列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使得韩国人具有了儒雅的风度和谦谦君子的气质,同时也正是因为传统道德教育在韩国人身上的奠基作用,使得韩国能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依然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能够避免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各种不利因素,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三、遵循教育规律,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保证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韩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根源于韩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目标上的明确性、教育内容上的渐进性、教育方法上的具体性、教学环境间的相互渗透性和各种教育资源的有机整合性。 韩国思想政治课在目标确定上,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在学生的不同发展阶段上,有所侧重。如在小学阶段以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习惯为主;中学阶段,以内化道德规范,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念为主;大学阶段则以重视发展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形成道德自律能力为主。 在内容上,讲究渐进性,如小学、初中都没有《道德课》,内容虽都为个人生活、家庭邻里和学校生活、国民生活、民族生活,但各部分的内容在不同的年级,其具体表现却不同:

「中国传统文化在韩国的传播及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在韩国的传播及其影响 汉唐以后,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儒释道思想以及文字、绘画、建筑、雕刻等等,传入了日本,譬如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在日本的传播,形成了日本的朱子学、阳明学;唐鉴真东渡以后,把中国的佛教文化以及雕塑等带到了日本,日本也派大量遣唐使到中国学习中国的文化。此外,日本的文字、建筑都受中国文化的影响。现在在我国几乎已经消失了的十字亭,在日本还有完好的保存;在韩国,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就更大,尤其是儒家思想和明清以后的实学思想。如果我们看韩国哲学家譬如李退溪、曹南冥、李栗谷、洪大容、丁若镛等人的著作,你不会认为它们是韩国人写的著作。另外,中国的一些礼教内容,在中国早已失传,但在韩国还保留的相当完整,因此,韩国备西方国家称为是儒教国家的活化石,去年的端午节申遗之争,最终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 中国文化不但对韩国、日本,对东南亚、南亚一些国家如菲律宾、新加坡、越南等国家和地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郑和七下西洋更是加深了这种影响。所以,形成了以中国文化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东亚文化圈特别是亚洲四小龙的经济腾飞和崛起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和思考,关注和思考的焦点就是它们与中国文化的关系问题。 中国传统文化不但在汉唐时期传播到了韩国、日本等国,还在明清之际,通过西方耶稣会士,通过东学西渐,传播到了欧洲一些国家,中国的四大发明(火药、指南针、印刷术、造纸术)先后传到西方后,对于促进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国传统文化对法国的影响最大,法国成为当时欧洲中国文化热的中心。从17世纪开始,中国的一些儒家经典如《论语》、《大学》等,就通过法国传到了欧洲。法国十八世纪的启蒙思想家很少有不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如笛卡儿、卢梭、伏尔泰、孟德斯鸠、狄德罗、霍尔巴赫,他们对中国文化的推崇程度,让我们现在都感到震惊。伏尔泰就在礼拜堂里供奉着孔子的画像,把孔子奉为人类道德的楷模,他认为,中国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和治理最好的国家,他极力主张法国乃至全欧洲都应该在政治、法律、哲学、文学和工艺技术等方面效法中国。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直到费尔巴哈以及大文豪歌德等人都研究过中国哲学,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过中国文化的影响。如莱布尼茨就认为,正是中国的发现,才使欧洲人从宗教的迷惘中觉醒过来。莱氏学术思想的形成,除了希腊哲学外,还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他与耶稣会士白晋通信探讨《易经》思想,以易卦的阴阳二元论与西方数学的二进制相匹配,至今仍为学界所乐道。同时,在欧洲大陆还出现了一批研究中国文化的书籍,如《孔子道德论》、《中国哲人孔子的道德》、《中国道德哲学与政治立法》、《中国的哲学》等,这种影响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法国的启蒙运动,影响了德国的辩证法思想,也就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这样就很容易解释为什么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西方文化,中国人那么义无反顾地接受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够在中国顺利传播和发展这个问题。 中国的传统文化不但在过去,就是在现在,对这些国家和地区仍具有非常大的影响。我们举韩国和日本为例。 他山之石——韩国

浅谈儒家思想对韩国的影响

浅谈儒家思想对韩国的影响 绪论: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韩国的现代化程度较高,但韩国的现代化不是在否定和抛弃传统文化基础上的现代化,而是在对传统文化尊重、继承和发展基础上的现代化。韩国是比较完整的保存了儒家道德的国家,在韩国儒家道德最重要的内容是“八德”中的忠,孝,礼。儒家文化源起于中国,在公元前一世纪末传入韩国。儒家文化被认为是具有东方传统特色的中国文化,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一直占有统领地位。但现在,儒家思想在中国却渐渐有淡出历史的“迹象”,而在韩国,人们却依旧保留并遵守着很多儒家的传统的信条,每年的农历2月8日还会按照传统到文庙祭祀孔盂,韩国也冈此被称为“儒教国家的活化石”。在这样一个西方文化“独领风骚”的时代,韩国却将东西方文化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所以作为儒家文化的发祥地的中国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更应该深思如何在继承传统儒家思想的基础之上与世界接轨,从而真正显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真正实现民族的复兴大业? 我主要是从儒家思想对韩国社会道德的影响和重要作用为出发点来寻找对中国社会思想道德建设的启示。 关键词:儒家思想对韩国的影响

一.儒家思想对韩国道德的影响 1.儒家思想下的韩国道德内容 在韩国,至今的社会共同道德是中国提出来的“孝弟忠信礼义廉耻”八德,在和谐人际关系中仍然坚持、秉承和转化“五伦”思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在现阶段,重点建设“八德”中的“三德”:忠、孝、礼。(1).忠。在传统的中国儒家道德中,忠是指忠于国君,在韩国当今民主主义时代,君是指整个国家,忠的意义是指人民都应效忠于自己的国家,韩国人把爱国主义情怀写在国歌国旗国徽中,有强烈的民族意识,时刻铭记着国家民族的利益。这种爱国情怀在亚洲金融风暴中表现得更明显,1997年金融风暴袭击了韩国,民族心爱国心极强的韩国人纷纷捐出自己的金银首饰给国家,民间团体和民众还自发组织起来,增加生产、厉行节约、齐心协力、共渡难关,这种不计个人得失、国家利益至上的国民精神正是儒家文化的集中表现,也成为韩国摆脱金融危机,重振经济雄风的强大动力。 (2).孝。对韩国人来说,孝是十分重要的。韩国人认为,孝是人伦的根本,也是人类的天性。从小学阶段开始,每个人便要彻彻底底地接受孝行教育。所以,古今以来孝的精神还和社会体制有很大关联,它仍然继续担任着重要的任务。例如。子女对父母履行孝顺义务大概有三种:第一,每个男人有义务养育孩子,传

韩国儒学发展

韩国儒学 一、韩国儒学的发展 儒学在韩国的传播,经历了与中国若干不同的发展阶段。大略公元前二世纪,儒家思想随同汉字开始转入韩国以后,儒学在韩国发展的几个阶段如先秦儒学、汉唐经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等,在韩国都有相应的影响和表现。公元372年,高句丽设立太学,教授儒家经典。百济、新罗、统一新罗都非常重视儒学,倂派遣弟子入中国学会中国儒学经典。到高丽末期,朱子学转入韩国最明显地发展。到了朝鲜,儒学占了似乎国教的地位。 韩国朝鲜王朝是以儒教立国的王朝,朝鲜时代的儒教文化曾经是遍布于全国八道的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堪称'儒教式通过礼仪'的'冠婚丧祭'不仅在两班阶层,在庶民阶层也得到了普及。其结果是,无论是由巫师掌管的村落范围内的法事,还是由祭祀官边读祭文边主持进行的洞祭都渐渐发生了变化。儒教思想本身虽源自中国,但在把儒教精神转化为一种生活文化并加以实行方面,韩国无疑做得更加完备而彻底,这个事实已经得到了今世紀世界上的认同。而韩国的儒教文化中,安东的儒教文化则可谓居于独特的地位。在以建立完备而彻底的儒教国家为目标的朝鲜社会,安东颇以其

儒教文化为自豪,甚至自称为'邹鲁之乡'1)。邹鲁地区本是孔子和孟子的故乡,也是儒教文化的发祥地,而安东正是今世紀韓國的'邹鲁之乡'。正如作为孔子故乡的中国鲁地,在孔子之后的时代仍然占据着儒学中心的地位,还出现了许多儒学家一样,在韩国儒学史上,安东不仅养育了韩国性理学的集大成者退溪李滉(1501-1570),还相继涌现出许多儒学名家,也正因如此,朝鲜后期到現今,安东被誉为韓國的'邹鲁之乡'。 这样继续发展的韩国儒教偶到36年日本统治受到非常大的打击,但研究儒学及其精神一时也没有中断过。尤其是国内政治家学者都保留着它的精神而继续高扬忧国衷情。因此到国外也都为国家奋鬪努力,经过南北战争绵绵地维持发展起来。到了朴正熙政权时代儒学精神同西方价值观、同西方先进的科学技術及管理方式相结合,从而有力地推动了韩国的现代化。 二、安東地方退溪学派的形成 退溪李滉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在韓國?史上不仅是最著名的学者,也是非常优秀的教育家。退溪过世以后,他的学術师承集团汇集成的退溪学派, 分成为四大支脉. 即,安东

儒家思想对韩国文化的影响

儒家文化在韩国的发展 【摘要】:中国与韩国是友好近邻,两国地缘相近,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关系密切。中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已有近4000 年的文字可考的历史。韩国人则善于学习,总以开明的态度欢迎中国文化和现代的西方文化,吸收中西方文化的精华,创造了具有本国特色的优秀文化。特别是中国儒家文化在古代朝鲜半岛就已影响深远,对韩国现代化和当今社会也产生了深刻影响。 【关键词】:中国儒家文化;古代朝鲜半岛;韩国现代化;韩国当今社会 【Key words】:China’ s Conf ucianism ; ancient Korean Peninsular ; Korea’ s modernization ; Korea’ s modernsociety 中国与韩国是友好近邻,两国地缘相近,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关系密切。中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已有近4000 年的文字可考的历史。韩国人则善于学习,总以开明的态度欢迎中国文化和现代的西方文化,吸收中西方文化的精华,创造了具有本国特色的优秀文化。虽然韩国现代社会采用欧美的经济模式,但是其主流文化仍然是儒教文化,即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本文重点探讨儒家文化在古代朝鲜半岛的传播,及其对韩国现代化和当今社会所产生的深刻影响。 一、中国儒家传统文化在古代朝鲜半岛的传播 中国儒家传统文化延续至今,已有2000 多年的历史。儒家文化起源于我国的春秋末期,是由鲁国人孔子在公元前500 年创立的。自孔子创立儒学以来,这一思想经治国安邦长期锤炼成为系统而又精纯的思想和博大而严谨的理论。儒学的历史沿革,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重大演变过程: (一) 先秦儒学。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只是百家争鸣中的一家。孔子去世后,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学说,后来形成了儒学基本范式,先秦儒学奠定了中国儒学的发展基础,影响并规范着后世儒学。(二)秦汉儒学。汉代初期,前几代统治者在思想上奉行“黄老之术”(即道家创始人黄帝和老子的学派) ,直到汉武帝继位后,在推举“贤良对策”时,采用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儒家思想便成为了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三)魏晋儒学。这个时期的哲学家大都把儒家的《周易》和道家的《老子》、《庄子》作为基本思想资料(合称之“三玄”) ,以老庄思想揭示儒家经典,后世称之为“玄学”。(四)隋唐儒学。在魏晋南北朝的几百年间,儒家思想一直处于衰微的状态,但伴随着隋朝在政治上的统一,儒家学术呈现出统一趋势,儒家的地位得到提升。到了唐代科举制度盛行时,儒学再度官学化,儒家经典已占支配地位。(五)宋明儒学。在宋、元、明时期,宋明理学是儒学的一种历史表态,是继魏晋把儒学、玄学改造之后,对儒家的佛(佛教)老(道教)化改造。这个复兴魏晋儒学或玄学的运动,发先声于隋唐之际,由唐代中期后续,又至两宋时期,程颐、朱熹重新译释,并对儒学作了较大改造,形成程朱理学。[1 ]明朝期间,又有王守仁阳明心学,究其哲学思想,渊源是先秦时期孟子的“尽心、知性、知天”及“良知”,近源则是宋朝陆象山的“心学”,它是在对先秦至宋明期间各种类型的“知行说”进行批判、继承基础上的创新。[2 ]儒家文化持续到元、明、清三朝。即使在元蒙、·2 6 ·满清政权时期,儒家文化都未曾废断过,仍然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并一直影响到当代。儒学在产生和发展过程中,不仅对中国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且对周边国家和地区也有深远影响,尤其在朝鲜半岛和日本,儒学已经成为思想文化的主流。[3 ]据文献记载,在远古时代,中国东北地区各少数民族就不断移居朝鲜,互相来往。《史记》中有殷末周初箕子率族人去朝鲜的记载,称其为“古朝鲜”。[ 4 ]韩国学者张志渊认为,韩国的儒教始于中国殷朝的箕子。[5 ]儒学产生后,很早就传入东方诸国,其中最先传入儒学的国家是古代朝鲜。因古代朝鲜地处亚洲东部的朝鲜半岛(韩国人称之为“韩半岛”)北端,陆地与我国山水相连,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