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iPad商标权案

iPad商标权案

iPad商标权案
iPad商标权案

iPad商标权案

2000年左右,唯冠旗下的

唯冠台北公司在多个国家与地域注册了iPad商标

2001年左右,唯冠国际旗下唯冠科技(深圳)公司又在中国内地注册了iPad商标

截止2001年,苹果IPAD内部产品计划还尚未开始。

2006年,苹果内部开始IPAD开发计划。

2006年同年,当时的唯冠成为全球第四大平板生产商,在全球11个国家和地区拥有17处分公司(中国大陆、台湾、香港、美国、巴西、英国、荷兰、比利时、德国、俄罗斯及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在全球5个国家(中国、巴西、墨西哥、德国和俄罗斯)共计拥有7处生产基地,全球约有11,000 名员工。其产品以液晶、等离子显示器为主,多为OEM,自有品牌中比较有名的为Proview(相信很多老鸟们对这个牌子都有印象)

2009年,苹果IPAD内部开发完成,即将上市

2009年,苹果在英国注册皮包公司:IP公司

2009年,该皮包公司即IP公司出面向唯冠台北公司购买了其旗下的iPad商标。

2009年,皮包公司IP公司以10英镑的价格将买到的IPAD商标卖给苹果公司。

2010年初,IPAD产品在全球上市,包括大陆市场。相信唯冠看到这个消息肯定下巴都掉下来了——早知道IPAD是苹果平板用的商标,怎么也不会3.5万英镑卖掉。不过唯冠并未因大陆商标使用权问题向苹果发起诉讼。

2010年,苹果公司在深圳向唯冠发起诉讼,要求唯冠无偿将IPAD商标大陆地区使用权交给苹果,并赔偿苹果公司400万人民币(约40万英镑)。

2010年,唯冠公司因公司运营和资金问题,股票被停牌

2011年,苹果在自己发起的诉讼案中败诉

2011年,唯冠向苹果发起反诉讼,要求处理苹果公司商标侵权问题。

2012年,唯冠公司在诉讼案中一审胜诉。

中广网广州2月29日消息(记者李杨)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iPad商标权案"目前正在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开庭。去年2月份,深圳唯冠公司和美国苹果公司的iPad商标权之争首次在深圳对簿公堂,经过三次开庭审理,苹果一审败诉。今天的庭审中都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内容?

庭审围绕两个争论点展开

法庭认为今天这个庭审主要围绕两点展开,一个是英国IP公司与深圳唯冠公司是否形成商标转让协议。苹果公司表示,一审判决错误的认为台湾唯冠不能代表深圳唯冠,错误的认为商标参与人员都不能代表唯冠集团,因为杨荣山既是深圳唯冠的法定代表人也是唯冠的负责人,另外两位参与交易的人员麦世宏和袁辉都是深圳唯冠的员工。苹果公司介绍由于前期沟通时袁辉的英语表达不是太好,所以IP公司始终是通过电子邮件与唯冠公司进行沟通,所以深圳唯冠没有授权是行不通的。

法庭上,苹果公司还展示了多份证据来证明深圳唯冠曾经参与了iPad商标的转让,一个是唯冠与苹果沟通电子邮件的来源是深圳唯冠,苹果认为这个是深圳唯冠的专署邮箱,就说明登录邮箱的人是受到了深圳唯冠的授权。而唯冠则表示,有其他分公司的干部可能有权使用这个邮箱。随后苹果还拿出了一份唯冠就商标转让协议签订的一个签名函,这份签名函是用深圳唯冠信头纸写的,而落款则是唯冠的创始人杨荣山。

争论点之二就是唯冠公司的商标是否受到英国IP公司和台湾唯冠签署合同的约束。在庭审过程中,上诉人苹果和英国IP公司召唤了证人罗宾森出庭,罗宾森是从2005年起受苹果公司的委托调查全国iPad商标的使用情况,罗宾森当天提供了一些与唯冠公司往来的电子邮件,以此来证明深圳唯冠知道并参与了商标权的交易。

但唯冠公司表示异议,认为结果应该以书面的确认书为准,不能以电子邮件的过程为准。最后苹果认为,当初与深圳唯冠员工洽谈购买内容包括大陆在内的iPad商标,但是深圳唯冠为了逃避资金监管要求由台湾唯冠来签订协议,并且最后的款项汇入了台湾唯冠的帐户。对此,深圳唯冠做出回应,说自己公司拥有iPad大陆的商标权,但不是合同当事人,因此不受合同的约束。而且根据中国大陆法律规定iPad商标合法转让的手续并不存在。

现在庭审已经结束,但法庭没有当庭宣判,何时宣判将另行通知,在庭审的最后上诉人与被上诉人都表示要回去跟当事人汇报以后才决定是否接受调解。

对于判决结果唯冠公司信心满满

一个是即将破产的公司,另一个是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此前,没人能预料到这两家公司竟能扯上关系。但随着IPAD 产品的热销,中国大陆地区IPAD商标使用权的所属问题,将这两家公司联系在了一起。

今天审理的结果将决定iPad在大陆的商标使用权的归属。对自己拥有的ipad商标所有权以及今天的判决结果,唯冠公司显然信心满满。

代理律师马晓东:我们认为可能它是对中国法律的不了解,因为即使是交易合同里面曾经显示曾经有过两方,但是合同的效力和最终商标转让的行为还是不同的。这两个商标的商标权人,深圳唯冠并不是这份商标交易合同当中签署的一方,虽然苹果在深圳的法院对权利提出了质疑,但是至少在一审当中法院已经驳回了这个质疑。我们国家法律上来看,深圳唯冠享有商标权是没有问题的。

针对法庭上苹果公司提交的新证据,唯冠公司的代理律师表示过于牵强:

马晓东:我们注意到苹果公司在二审当中提出了所谓新的证据,其中主要就是台湾唯冠跟IP公司做交易的时候,所谓谈判的人使用深圳唯冠的电子邮箱,但是我们认为使用深圳唯冠的电子邮箱并不能代表他就是深圳唯冠的代表,也不能说明台湾唯冠在交易当中可以代表深圳唯冠转让商标,我们觉得这些都是比较牵强的,也是不能得到法律支持的。

专家:和解可能性较大

中国之声特约观察员马光远在谈到庭审的最终结果时表示:如果最终改判苹果胜诉,对于唯冠来说只是失去个商标;但如果最终维持原判,那对于苹果来讲,损失会非常的惨重:

马光远:苹果官司打赢了以后,唯冠失去这个商标而已,不会产生别的一些影响,因为对于唯冠来讲的话,它目前整个资产已经进入到了一个破产清算的程序,基本上绝大部分的财产都属于债权人所有。对于唯冠来讲,有没有iPad

这么一个商标,它目前的整个情况就是现在这么一个情况。所以我想影响最大的不是对唯冠怎么样,而是对苹果怎么样,因为要不要iPad对苹果来讲实在太重要了,你不能说你一个产品在中国内地叫别的名字,中国内地以外全球别的地区叫iPad,这对苹果来说是非常惨痛的一个(结果)。

此前,有分析人士指出,原被告双方都在博弈,但苹果面临的情况不乐观。如果败诉,苹果公司将可能遭遇中国工商部门的巨额罚款和产品下架,因此选择和深圳唯冠和解的可能性很大。

在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中心研究员赵占领看来,对于苹果来说,结果必然只有两种选择:一是改名、二就是和解:

赵占领:苹果要衡量这两种方式哪种成本最小。现在如果是和解的话,唯冠的要求可能太高,如果是改名的话,对苹果来讲,可能对销量没有太直接的影响,但是对之前的侵权行为有可能会被中国工商机关查处,另外唯冠也可能会索赔。所以我觉得关键能不能和解在于苹果去衡量这两种选择之间哪一个更划算,现在苹果还不是摊牌的时候,估计它要等到二审审理完之后,在二审的结果出来之前做最终的选择,我觉得和解的可能性确实比较大,但关键还要看唯冠能不能降低心理预期,如果是4亿美元肯定不可能达成和解

ipad商标侵权案最新消息:诉讼终审今天开庭苹果或将败诉?

2月29日凌晨消息,苹果与深圳唯冠的iPad商标确权诉讼终审于今天上午9:00正式在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开庭。本案判决结果将决定iPad中国商标权归属问题,而这又将直接影响苹果iPad的公开销售。

商标案终审今天开庭

苹果与深圳唯冠有关iPad在华商标归属权的问题始于2010年6月,当时苹果公司在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起诉深圳唯冠,要求确认其为iPad商标专用权人。

苹果认为,2009年公司通过英国IP公司从唯冠方面购买了在欧盟、中国、新加坡等7个国家和地区的10项iPad 商标权,但是唯冠方面现在拒绝履行涉及有关中国商标权的协议。

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在2011年2月23日、8月21日、10月18日三次开庭审理后,于2011年12月5日作出一审判决:驳回苹果公司的诉讼请求。随后,苹果公司向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的公告显示,本案会在今天上午9:00在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三楼第一法庭开庭审理。昨日晚间,法院的工作人员告诉新浪科技,已有很多人过来咨询iPad商标案开庭事宜。

终审将决定商标归属

由于在本案中,苹果公司的诉求是要求法院确认其拥有iPad中国商标权,因此本案的判决对于苹果来说异常重要,因为商标的归属问题直接决定着iPad公开销售的合法性问题。

上周,深圳唯冠在上海浦东法院起诉苹果,要求法院发布禁止苹果销售iPad的命令,但是这一请求遭到驳回,案件也中止审理。浦东法院作出这一裁决的理由是,该法院认为iPad商标归属权尚不明确。

浦东法院上周表示,双方商标权属纠纷正在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审理中,在该院作出终审判决前,涉案商标权归谁所有尚处于不确定状态。因此,在是否构成侵权尚难定论的情况下,认定苹果销售iPad平板电脑构成侵权尚缺乏依据。

苹果不能输

虽然浦东法院的裁定对苹果公司来说暂时有利,但赢得在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的终审,苹果才能一劳永逸。这是一场苹果不能输的官司。

在过去几个月中,深圳唯冠已经在多个地方起诉苹果在华经销商,认为他们销售iPad的行为侵犯了自己的商标权益。广东省惠州市中院日前还下发判决书,判定一家经销商侵权,要求其不得再销售iPad产品。在此之间,多地工商部门将一些在售的iPad下架,甚至进行查扣处理。

法律界人士表示,如果苹果在终审中败诉,最直接的结果是深圳唯冠请求工商部门介入,下架所有在售的iPad产品并禁止销售,同时还有可能被追溯高额的商标侵权费用。这显然不是苹果想要的结果。

多位熟悉此案的律师表示,对于双方来说最可能的结果便是和解。不过,双方在和解费用上恐怕难以达成一致。据深圳唯冠代理律师马东晓透露,案件在深圳一审第三次开庭时,苹果公司代表律师曾给出了当时的和解底线——1000万人民币,但唯冠方面当庭表示了拒绝。

公开资料显示,深圳唯冠有近38亿元贷款逾期未偿还,包括iPad商标权在内的资产已在2010年被包括中国银行、民生银行等在内的8家债权银行查封。

纠纷蔓延

事实上,除了在中国起诉苹果侵权外,唯冠方面还下着“一盘更大的棋”——在美国起诉苹果,要求法院判定当年苹果购买iPad商标的协议无效,从而收回iPad商标在欧盟、韩国、墨西哥、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泰国以及越南的使用权。

2月17日,唯冠方面向美国加州高等法院提交上诉书,指控苹果在2009年12月收购iPad商标权时存在交易欺诈,要求法院禁止苹果使用这一商标。该案还未确定具体审理日期。

昨日,唯冠方面修正了此前在加州对苹果提起的iPad商标侵权指控,认为苹果在获得iPad商标时存在故意误导欺诈、隐瞒欺诈、诱惑欺诈和不公平竞争行为。

唯冠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证据表明,唯冠和苹果代理商在2009年12月23日签订的协议是因为后者的隐瞒欺诈和重要事实压制所促成的,所以,2009年签订的协议是无效的。”

苹果发言人则重申,“多年前,我们购买了唯冠公司在全球十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iPad商标权。唯冠拒绝承认和履行涉及中国部分的协议。”

iPad商标纠纷案的启示

Business Collection 商务必读 https://www.doczj.com/doc/ff8621649.html, 2012年6月 237 判人员应该具备一定的跨文化谈判意识,商务谈判人员不能从自身的价值尺度去衡量对方的心理需求,并且还要注意不能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理解和评判对方国家的文化,应该接受对方国家的文化和风俗习惯,让自己的谈判策略能够适应不同文化背景的商务谈判人员。所以,中国商务谈判人员在与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的商务谈判进行商务谈判的过程中首先必须要做好谈判的心理准备,针对对方国家的文化和风俗采取商务谈判的策略。2.3 做好商务谈判前的各项准备 中国与文化背景不同的西方国家进行商务谈判之前,中国商务谈判人员应该做好各项准备,保证谈判的成功。中国商务谈判人员在准备的过程中应该充分了解谈判对方的文化差异。首先,中国商务谈判人员应该认真分析对方商务谈判人员,应该派专门人员搜集对方商务谈判人员的信息,了解对方谈判人员的谈判手段和偏好。其次,中国商务谈判人员应该对对方进行充分了解,及时的收集谈判对方的相关重要资料,了解对方商务谈判团队的组成人员、各自的身份、地位、喜好、性格特点。还要了解对方谈判团队的首席商务谈判代表,了解其地位、谈判能力、经验、谈判技巧和策略、个人特长等相关重要信息。第三,应该充分了解双方进行商务谈判的实际背 “iPad”商标纠纷案的启示 河南教育学院法律与经济系 王乐雷 摘 要:苹果公司和深圳唯冠之间的“iPad”商标纠纷案包括该商标的确权诉讼、是否侵权的诉讼、工商行政处罚、禁令申请诉讼、海关 保护等系列冲突。“iPad”商标纠纷案启示我们:合同有相对性,要严加防范合同主体风险;要重视商标注册、转让登记,登记是取得商标专用权的重要公示方法;应审慎制定和适时调整商事主体的商标战略。关键词:商标 纠纷 风险防范 商标战略 中图分类号:F7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06(a)-237-02仅仅因为“iPad ”商标,两年来,苹果公司和深圳唯冠之间频频冲突,战火已经引燃至法庭,双方之间的激烈对抗不仅牵动着众多“果粉”们的心,也吸引了媒体、法律人士、企业家们的眼球。 1 “iPad”商标纠纷案简述 苹果公司和深圳唯冠之间的“iPad ”商标纠纷案是包括该商标 的确权诉讼、是否侵权的诉讼、工商行政处罚、禁令申请诉讼、海关保护等一系列冲突。 2010年4月,苹果公司向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确认苹果公司具有“iPad ”商标专有使用权(中国),并向深圳唯冠索赔相关费用。该案经过三次开庭审理后于2011年12月作出了一审判决,驳回苹果公司的全部诉讼请求。苹果公司不服提起了上诉,二审已经开庭但尚未宣判。 2011年12月,深圳唯冠向上海市浦东法院提起了针对苹果上海贸易有限公司的“禁售令”诉讼请求,苹果公司要求中止审理,后法院裁定:驳回原告深圳唯冠要求责令被告苹果停止销售“iPad ”平板电脑的申请;本案中止诉讼。 2012年2月,惠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决当地苹果经销商侵犯了深圳唯冠“iPad ”商标权,禁止其销售苹果iPad 相关产品。2012年3月,深圳国美因涉嫌侵犯深圳唯冠“iPad ”商标权也成为了被告,该案尚未宣判。 除了法庭上的激烈交锋,深圳唯冠采取了声势浩大的行政维权行动。截至2012年2月12日17时,河北石家庄新华区工商局已查扣 苹果iPad 共45台,全部为iPad2系列。 北京市西城区工商局根据初步调查结果对辖区内销售的iPad 产品开出了高达2.4亿元人民币的罚单。江苏徐州已责令iPad 相关产品下架,山东、河北、湖南、广东等地工商部门也介入调查。深圳唯冠已向全国主要进出口港口城市的海关申请禁止进出口iPad ,包括新一代iPad 。 2 “iPad”商标纠纷案的启示 假如时间真的能够倒流,或许关于“iPad ”商标的系列纠纷完 全可以避免,作为旁观者和中国市场经济的参与者,我们可以以此案例为鉴,从如何防范法律风险的角度吸取其中的经验和教训。2.1 要严加防范合同主体风险 早在苹果公司尚未推出“iPad ”平板电脑前,唯冠集团的子公司之一台湾唯冠在多个国家与地区注册了“iPad ”商标,另一子公司深圳唯冠(即唯冠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在中国内地第9类商品上也注册了申请号为1590557和1682310的“iPad ”商标(2001年)。2009年,台湾唯冠将“iPad ”商标的全部权益以3.5万英镑的价格转让给英国IP 公司,后英国IP 公司又将iPad 商标所有权转让给了苹果公司。在这场“iPad ”商标纠纷战役中,苹果公司认为自己应该具有iPad 商标专用权,原因是它认为已经购买了“iPad ”商标在全球的专有使用权。但深圳唯冠却认为自己从未作为签约主体也未授权他人出售“iPad ”商标。法院经审理后认为,“iPad ”商标转让合同系景,例如,双方进行商务谈判的地点、场地的布置情况、参与商务谈判的人数、双方进行沟通和交流的渠道以及商务谈判的时间。 3 结语 本文通过对国际商务英语谈判中如何应对文化差异的对策的分析和研究,从中深刻地认识到文化差异在国际商务英语谈判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国际商务英语谈判过程中充分了解谈判对方的文化背景,根据谈判对方的文化背景制定相应的谈判策略是非常必要的,对于确保国际商务英语谈判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M].北 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10). [2] 刘景.文化差异与我国跨文化商务谈判策略们[J].价值工 程,2007(04). [3] 方其,冯国防.商务谈判一一理论、技巧、案例[M].北京:中国 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08).

【经典】知识产权侵权案例分析

【经典】知识产权侵权案例分析 人类文明与商品经济的发展,知识产权侵权事件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据广州凯耀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凯耀网”)团队进行的知识产权发展现状进行了相关的分析,以下所有资料仅供参考。 商标,是商品的生产者、经营者在其生产、制造、加工、拣选或者经销的商品上或者服务的提供者在其提供的服务上采用的,用于区别商品或服务来源的,由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声音、颜色组合,或上述要素的组合,具有显著特征的标志,是现代经济的产物。商标通过确保商标注册人享有用以标明商品或服务,或者许可他人使用以获取报酬的专用权,而使商标注册人受到保护。通俗的简单介绍,就是商标是由人所创造,当创造人向国家专业部门申请认证后,就收到国家法律保护,其他人不能再使用该商标。商标,企业的无形资产,更是走向世界的一张名片。 给大家介绍近几年部分的商标案例,加以进行研究及案例整个过程的讲解,具体案例如下: 案例一:“New Balance”VS“新百伦” New Balance鞋业进入中国市场不到十年,销售商在网站、卖场、广告打出的“新百伦”知名度越来越高。这让广州本土品牌“新百伦”的老板周某伦愈发失去存在感,因为他拥有“新百伦”商标,其公司生产的产品也一再被误认为New Balance的。 最终广州中院认定New Balance销售商存在恶意“反向混淆”行为,应停止侵权并赔偿9800万元。近1亿的赔偿金刷新了广州中院所判侵权案件的赔偿额度。

案例讲解分析: 知识产权中明确指出,知识产权是指人类智力劳动产生的智力劳动成果所有权。知识产权为劳动成果,具有独立拥有性质,所以在中国范围中,是具有法律保护的; activities, noise, waste disposal, drilling mud and other environmental standards of stone, all power suspend production for rectification or removal. Will guide the wood stand To a gathering of local wood, bianqiao Park, electric central heating, Fei, compressed coal usage, decrease carbon emissions. Second, building site "six 100%" standards to be put in place. Advancing the construction site dust management and municipal engineering, strict implementation of the wall, spraying water, measures such as covering, washing, closed, where not up to "six 100%" 美国地区,美国在商标或者知识产权中是没有明文规定的,但在生活中假如出现此类型问题,国家会相应的按照的是否“出名”来给与法律保护,所以大家常常发现中国出现很多来自美国的很多山寨品被模仿假冒。 案例二:“王老吉”VS“加多宝”

合肥采蝶轩商标侵权案案例分析

合肥采蝶轩商标侵权案案例分析 案件回顾: 2012年9月底,广东中山市食品总公司对外发布了状告合肥采蝶轩的重磅消息,中山市食品公司称采蝶轩系该公司的商标,合肥采蝶轩无权使用,合肥采蝶轩涉嫌商标侵权,索赔1500万。此案于2012年12月4日在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此案并未当庭宣判。 2013年7月29日,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驳回广东中山市采蝶轩食品有限公司的所有请求。 2013年7月29日,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此案作出一审判决。经法院审理后认为,中山采蝶轩的商品商标最早注册于2004年11月,而合肥采蝶轩成立于2000年5月,成立后即使用“采蝶轩”的字号,持续进行面包、蛋糕等食品的生产、销售,合肥采蝶轩作为非注册商标用于产品使用在先。 中山采蝶轩商品商标和服务商标的使用地域主要局限在珠三角部分地区。而合肥采蝶轩在合肥地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系独创。因此,合肥采蝶轩将“采蝶轩”标识作为商品商标使用,并未造成相关公众的混淆和误认,未侵犯原告涉案注册商标的专用权。 此外,法院还认为,合肥采蝶轩在门面头上使用“采蝶轩”标识,系对自身享有的服务商标权的行使,并未侵犯原告商标专用权。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以原告方的诉请缺乏事实和法律依据为由,驳回原告方的诉讼请求,并判决由原告方支付案件受理费112067元、财产保全费5000元。 原告诉讼理由: 原告广东采蝶轩认为,他们依法拥有“采蝶轩文字及图”商标在商标法规定的第30、43类(原42类)注册商标的商标权。1981年,“中山市食品总公司采蝶轩”成立。1999年,“中山市饮食总公司采蝶轩”获得了采蝶轩图文组合商标,后把商标转让给原告梁或和卢宜坚。从2004年起,原告先后获得了“采蝶轩”文字、蝴蝶图形及图文组合的商标注册权。

ipad商标案及法律争议

IPAD商标案及法律争议 IPAD案件对于整个业界影响极大。美国苹果公司作为行业巨头,在IPAD商标被唯冠公司注册的情况下,与唯冠集团进行了关于IPAD商标的交易。交易涉及全球各个国家的IPAD 商标权。交易已经完成,苹果方以3.5万英镑的价格买入了唯冠的IPAD商标。但是为什么唯冠又提起了苹果的侵权诉讼,最终苹果方以和解方式赔偿了唯冠6千万美金。那么IPAD 商标案究竟如何? 2000年,唯冠国际旗下唯冠台北公司在多个国家与地区分别注册了IPAD商标。 2001年,唯冠国际旗下唯冠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在中国内地注册了IPAD商标的两种类别。 2009年,唯冠台北将IPAD全球商标以3.5万英镑价格转让给苹果(IP公司)。 深圳唯冠表示中国国内的两项IPAD商标并非台湾唯冠所有,台湾唯冠无权将苹果商标转让给苹果方。苹果将深圳唯冠告上法庭。苹果一方诉称:2009年12月23日,唯冠国际主席杨荣山授权麦世宏签订了相关协议,将10个商标的全部权益转让给英国IP公司,其中包括中国内地的商标转让协议。苹果方请求法院判令注册号1530557“iPad”、注册号1682310“iPad”商标专用权归原告所有。 2010年4月19日,深圳中院受理该案。同年12月,深圳中院做出一审判决:驳回苹果公司及IP公司的诉讼请求。一审判决认为:原告通过商业方式获取他人商标,应负有严格的注意义务。依照我国法律,商标权的转让,要与商标权利人订立商标转让合同,并且办理必要的商标转让手续商标权转让才生效。中国国内两项IPAD商标没有经过必要的行政转让手续,所以没有发生商标转让行为。商标转让合同系原告IP公司与唯冠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与被告之间的表见代理不成立。综上,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2011年12月,唯冠公司代理律师肖才元表示,唯冠在广东地区对苹果授权经销商提起诉讼,要求苹果经销商停止侵权——停止使用IPAD商标。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法院、惠州市中院已分别受理案件。 2012年2月10日。深圳唯冠公司起诉美国苹果公司IPAD商标侵权案一审宣判:苹果公司败诉,法院颁布苹果IPAD2禁售令。 2012年2月29日,苹果与深圳唯冠关于IPAD商标权权属纠纷案在广东高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 2012年3月末,苹果CEO蒂姆·库克低调访华。5月末,媒体报道蒂姆·库克因不明原因自愿放弃7500万美元分红。 2012年7月27日,原属深圳唯冠的两个IPAD商标正式转让到了苹果名下。 最终,这场纠缠了两年多的商标权诉讼以双方和解的方式,苹果公司最终支付给唯冠公1法律咨询:4 0 0 6 --- 2 4 5 --- 3 4 5

商标侵权案例分析100例

商标侵权案例分析100例 【编者按】为加强打击商标侵权假冒行为,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知识产权的良好氛围,在世界知识产权日到来之际,2018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开放日活动之时,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发布了2017年商标侵权十大典型案例。 十大案例中,既有跨区域联合执法,又有跨部门联合执法,充分展示了全国各地区各部门在打击商标侵权假冒工作中取得的成效。本报现将十大案例案情和典型意义梳理刊出,以餮读者。 01 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区市场监管局查处侵犯五粮液等注册商标专用权案 【案情介绍】 2017年3月,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区市场监管局接到淮安市公安局淮阴分局移送案件通知书,反映查扣了当事人周某某销售的使用今世缘、海之蓝、五粮液等商标的白酒678瓶,经厂家辨认系商标侵权商品,累计违法经营额8.79万元。经查,2016年8月,当事人从上门推销的中年男子许某手中购进侵权白酒并通过门店销售。据调查,当事人于2017年3月20日因销售侵权假冒白酒受到市场监

管部门的行政处罚,办案机关对当事人知假买假、重复实施违法行为给予从重处罚,依法责令当事人立即停止侵权行为,没收侵权商品,罚款35.17万元。案件经复议机关审查及人民法院行政裁定,均认定应对当事人予以重处。目前,涉案产品的生产源头许某已被追究刑事责任。 【典型意义】 此案涉及多个地区,市场监管部门与公安机关协同作战,并开展跨区域联合执法,从销售环节入手查清侵权商品的生产、加工、制作、灌装、包装、运输、销售环节的整个证据链。办案机关对当事人一年内两次售假的行为从重处罚,体现了过罚相当的原则。通过此案的查处,假冒产品生产源头的违法者最终受到刑事处罚,体现出行政司法衔接的高效。 02 上海市闵行区市场监管局查处侵犯伯尔梅特BERMAD注册商标专用权案 【案情介绍】 当事人上海伯尔梅特公司于2014年至2016年从正常销售渠道采购价格相对较低带有BERMAD商标的红色消防阀与蓝色减压阀,

商标申请中优先权

遇到产权纠纷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 商标申请中的优先权 所谓商标注册申请优先权,是指商标注册申请人在申请时间日期上的优先,即以前次申请商标注册的日期,作为后次申请商标注册的日期。我国于1985年3月19日正式成为《巴黎公约》的成员国,为此,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于1985年3月15日公布《关于申请商标注册要求优先权的暂行规定》的通知,1985年4月22日发布《关于商标在国外要求优先权问题的通知》。我国最新修订的《商标法》第二十四条、二十五条和最新公布的《商标法实施条例》第二十条对在我国注册商标的两种类型的优先权问题及手续也做了明确的规定。 说明:台湾地区申请人以国家名义获得的商标权,不予承认其优先权。但承认其参加的国际组织成员名义(如尼斯协定)下的优先权。第一种类型的优先权 商标申请日期的优先权(《商标法》第二十四条)商标申请日期之所以需要优先权,其主要原因是,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商标法大多采用申请在先原则,对于就相同商品以同一商标提出的商标注册申请,只对最先提出申请的人授予商标权。根据这些要求,申请人在本国提出商标申请以后,应当同时向几个外国申请商

标注册。否则,过了几个月以后,在他向外国申请商标注册是,其他申请人可能以在他之前提出了同样的申请。这样,他就不可能在该外国获得注册商标专用权。但要求注册商标申请人向本国申请商标注册的同时,又向几个国家申请商标注册,事实上几乎不可能办得到。因为,办理申请手续需要时间,翻译申请文件也需要时间。而且在决定向外国申请商标注册以前、有关商标的市场前景如何,是否需要向外国申请上商标注册,以及向那些国家申请商标注册,也都需要时间进行考虑。所以,《巴黎公约》规定,缔约国相互之间给予对方的国民以一定的期限的优先权。这个原则为缔约国的国民在其他缔约国取得商标注册专用权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这也是各国之间进行经济贸易交流所必须的。 一、享有该类优先权应满足的条件: 1、第一次申请必须是在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国家提出的 (1)同我国签订有互相承认优先权的双边协议的国家; (2)同我国共同参加有优先权规定的国际条约、公约的国家; (3)依照互相承认优先权的原则,可以对我国国民给予优先权的国家。

唯冠与苹果商标权纠纷案

一个是全球最具品牌的电子巨头,一个是负债累累、即将破产的濒危企业。当骄傲的巨头遇上亡命的“陌路狂徒”,这场“iPad”商标抢夺战就变得精彩纷呈、结局难料,它们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利益博弈?就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唯冠深陷“案中案” “iPad”之争波澜再起 IPad——苹果公司推出的平板电脑,是近几年电子产品市场上的新宠,占据了中国大陆平板电脑市场70%以上的销售份额,也是苹果公司最受欢迎的产品之一。近期,苹果和唯冠之间ipad商标纠纷又让iPad热度再升。 在这场由商标权引发的纠纷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利益博弈。苹果用iPad商标向中国人展示了其领先世界的科技与创意,而中国人也将对苹果产品的信赖与认可寄托在“iPad”中。然而很少有人知道,iPad商标最初不是苹果的,而是由香港唯冠国际注册的。在2009年,苹果通过英国的IP公司用3.5万英镑购得台北唯冠的iPad全球商标。但大陆iPad商标的所有权在深圳唯冠手中,而台湾唯冠与深圳唯冠同为香港唯冠国际的子公司,并无隶属关系。为了取得中国内地的ipad商标专用权,2011年4月,苹果公司向深圳中院提起诉讼,状告唯冠,请求获得中国内地的ipad商标专用权。 由于受全球金融危机的重创,此时的唯冠已负债累累,濒临破产。其大部分资产已作为抵押被银行冻结,因其无力偿还台湾富邦债务,被富邦告上法庭并提起破产申请。为了摆脱危机、挽救企业,唯冠将

目光投向了价值巨大的“iPad”商标,迅速通过司法、行政、海关等多种手段全面展开对苹果的攻势。 一审中唯冠以压倒式优势获胜。这个商标权纠纷案堪称经典,我们无从考量,更无法预知结果,但是苹果与唯冠之间的“iPad”商标权之争折射出商标博弈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令人深思。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贸易发展带来了跨法域的商标保护新问题,而中国市场的商标权纠纷尤为突出。 中国品牌研究院调研结果显示,早在十几年前中国知名商标就已经开始在国外遭遇抢注,如“同仁堂”商标、天津著名品牌“狗不理”包子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先后被在国外的经销商抢注。近年来中国知名企业商标被海外经销商抢注呈上升趋势,如“志高”“玉林”“牡丹”等商标都纷纷遭遇国外抢注。有关数据显示,近年来国内有15%的知名商标在国外被抢注,每年的抢注案件都超过100起,总数达到2000多起。许多知名企业因品牌保护不力,出现商标在境外被抢注现象,造成每年约10亿元的无形资产流失。 众所周知,商标权保护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法律保护。由于我国市场经济起步晚,产业结构不够完善,不仅缺乏知识产权保护经验,而且没有完善的商标权法律体系,中国企业在商标案中往往胜少败多,这让中国的跨国企业吃尽了苦头。 我国当前商标法采用注册制原则,仅注册商标能获得商标专用权的完全保护,而对未注册商标保护十分有限。这就造成恶意抢注以及间接抢注等侵权行为。在2000年,考虑到未注册商标权利人的正当权

商标侵权案例分析100例

商标侵权案例分析100例 01 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区市场监管局查处侵犯五粮液等注册商标专用权案 【案情介绍】 2017年3月,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区市场监管局接到淮安市公安局淮阴分局移送案件通知书,反映查扣了当事人周某某销售的使用今世缘、海之蓝、五粮液等商标的白酒678瓶,经厂家辨认系商标侵权商品,累计违法经营额8.79万元。经查,2016年8月,当事人从上门推销的中年男子许某手中购进侵权白酒并通过门店销售。据调查,当事人于2017年3月20日因销售侵权假冒白酒受到市场监管部门的行政处罚,办案机关对当事人知假买假、重复实施违法行为给予从重处罚,依法责令当事人立即停止侵权行为,没收侵权商品,罚款35.17万元。案件经复议机关审查及人民法院行政裁定,均认定应对当事人予以重处。目前,涉案产品的生产源头许某已被追究刑事责任。 【典型意义】 此案涉及多个地区,市场监管部门与公安机关协同作战,并开展跨区域联合执法,从销售环节入手查清侵权商品的生产、加工、制作、

灌装、包装、运输、销售环节的整个证据链。办案机关对当事人一年内两次售假的行为从重处罚,体现了过罚相当的原则。通过此案的查处,假冒产品生产源头的违法者最终受到刑事处罚,体现出行政司法衔接的高效。 02 上海市闵行区市场监管局查处侵犯伯尔梅特BERMAD注册商标专用权案 【案情介绍】 当事人上海伯尔梅特公司于2014年至2016年从正常销售渠道采购价格相对较低带有BERMAD商标的红色消防阀与蓝色减压阀,通过刷漆改色的方式将阀体改造为绿色的数控电液阀,并把产品中的垫片取出,换成自行采购的垫片。当事人对外销售自行改装的仿冒绿色数控电液阀64台,含税销售额146.4275万元,至案发时仓库内剩余尚未销售的电液阀17台,违法经营额合计187.0838万元。 当事人未经伯尔梅特BERMAD商标注册人以色列伯尔梅特股份公司许可,擅自改装冒充高价商品销售的行为,构成商标侵权,闵行区市场监管局依法责令当事人立即停止侵权行为,没收侵权阀门产品17台,罚款561万元。

苹果与唯冠的ipad商标之争

唯冠苹果iPad商标之争始末 2000年:唯冠台北公司注册iPad电脑等多种电子产品的欧洲与世界其他各地的商标。之后唯冠科技(深圳)公司先后申请注册了两项iPad中国商标。 2009年12月:IP发展与台湾唯冠签署商标转让协议,以3.5万英镑转让10个iPad 商标。而深圳唯冠(微博)表示,iPad的中国内地商标权并没有包含在此转让中。 2010年2月:IP发展公司又以10英镑的价格将上述10个iPad商标转让给苹果公司。 2010年4月:深圳市中级法院受理苹果诉唯冠商标权权属纠纷案。经过三次开庭审理,苹果一审败诉,赔偿和商标要求被驳回。2012年1月苹果向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2012年2月:唯冠科技在上海向法院提出申请,要求对苹果iPad执行禁售令。上海法院驳回唯冠要求苹果停售iPad申请。 2012年3月:苹果iPad3将发布前夕,深圳唯冠对苹果发起实质性的“阻击”行动,唯冠向海关提交相关资料,申请海关备案扣压苹果iPad系列产品。 2012年7月:苹果公司同意向深圳唯冠公司支付6000万美元就关于iPad商标权一案达成和解。 2012年5月:美国加州高级法院驳回唯冠对苹果iPad商标权诉讼。 市中院一审判苹果败诉 美国苹果公司、IP发展公司与深圳唯冠公司的iPad商标权属纠纷,于2010年5月正式诉诸深圳市中级法院。 该院一审认为,订立转让合同的台湾唯冠公司无法代表深圳唯冠公司,苹果公司也无法提供证据证明上述表见代理成立,并以此为由驳回IP发展公司、苹果公司的诉讼请求。 后两公司不服向广东省高院提起上诉。 二审双方以6000万美元达成调解 广东高院于今年2月29日公开开庭审理了此案,双方都聘请国内较为知名的律师参与庭审,庭审辩论十分激烈。 庭后,承办案件的合议庭经过认真严谨的分析合议认为,为使纠纷双方利益最大化,调解是最佳选择。据了解,深圳唯冠公司目前已负债累累,其债权人达到数百人,其最大的财产估值主要集中在iPad商标的价值上。诉讼前,涉案的iPad商标已被数个银行申请轮候查封。一旦该商标价值发生贬损的话,将会导致债权人更大损失。 为此,广东高院法官充分听取苹果公司、唯冠公司的代表意见,并创造条件让双方充分交换意见,最大限度地满足双方当事人的合理诉求。因均有调解意愿,双方确认以6000万美元一揽子解决有关iPad商标权属纠纷,并签署了调解协议。 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记者从深圳沙头角保税区公布的资料中看到,唯冠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是唯冠集团最大最核心的研发生产基地,公司于1991年落户深圳,1994年进驻沙头角保税区,拥有员工5000多人,是深圳高新技术企业及中国外贸出口百强之一。 然而据唯冠公告显示,目前其流动负债净额达28.7亿元,38亿元贷款逾期未偿还,对中国银行(3.93,-0.10,-2.48%)等8家银行的负债大约为1.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1.45亿元。可以说,深圳唯冠公司目前已负债累累,其最大的财产估值主要集中在iPad商标的价值上,和苹果的诉讼,成为深圳唯冠救命的最后一根稻草。 业内人士: 苹果为iPad进入中国大陆市场扫清障碍 此前,苹果new iPad已经先后通过了国内3C认证及国内电信入网许可。这次和解一旦生效,意味着苹果公司与深圳唯冠公司iPad商标权属纠纷案彻底解决,“国行”的new iPad

知识产权十大典型案例

知识产权十大典型案例 【篇一:知识产权十大典型案例】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13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了2015年度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十大典型案例和十大创新性案例,琼瑶诉于正案、《红色娘子军》案、“中国饮料第一罐”虚假宣传案等榜上有名。 此次发布的十大典型案例及十大创新性案例均是2015年度终审生效的案件。十大典型案例分别是:琼瑶诉于正侵害著作权案、“中国饮料第一罐”虚假宣传案、“一种聊天机器人系统”发明专利权无效行政案、“滴滴打车”商标权侵权案、“清样”商标异议复审行政案、《红色娘子军》著作权侵权案、“超级mt”著作权侵权及不正当竞争案、旅游卫视台标著作权侵权案、“雅培米粉罐”外观设计专利侵权案和销售计算机软件加密锁侵犯著作权罪案。十大创新性案例分别是:搜狗诉奇虎阻碍浏览器安装设置不正当竞争案、“极路由”屏蔽视频广告不正当竞争案、积木外观设计专利侵权案、“莫言”商标驳回复审行政案、“优衣库”侵害商标权案、“启航”商标先用权案、恶意提起知识产权诉讼损害责任案、小米公司诉奇虎公司管辖异议案、“歼十”战机模型著作权案和《贾志刚说春秋》著作权权属案。(光明日报记者王逸吟通讯员薄艺) 【篇二:知识产权十大典型案例】 辽宁子站讯 4月24日,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2014沈阳市知识产权审判的基本情况和案件特点,并公布了知识产权十大典型案例。 2014年沈阳市两级法院全年共受理知识产权案件378件,其中著作权类纠纷150件,专利类纠纷66件,商标类纠纷97件,不正当竞争类纠纷17件,技术合同类纠纷15件,其他知识产权纠纷33件。案件呈现出侵权诉讼案件量大、案件新类型不断增加和知识产权案件审理周期较长等特点。 2014年度沈阳市知识产权十大典型案例分别是,李克忠、梅河口市汇阳防水有限公司与盘锦禹王防水建材集团有限公司侵害外观设计权纠纷案;陈斐与沈阳桃仙国际空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技术服务合同纠纷案;某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与孙巍、宁波苏博科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徐颖键侵害商业秘密案;崔美英与刘某不正当竞争纠纷案;美盛农资(北京)有限公司与辽宁美盛国际化肥有限公司侵害商

从一起商标侵权案例分析未注册商标与注册商标相同或相似的判断方法

从一起商标侵权案例分析未注册商标与注册商标相同或相似的判断 方法 原文作者:程春林 【摘要】从一起商标侵权案例分析未注册商标与注册商标相同或相似的判断方法,商标侵权中同一或类似商品的判断标准;商标侵权中近似商标或标识的认定;确定判断同一或类似商品的标准是对两种商品进行比对的关键;比较分析商标法规定的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行为。 【关键词】商标;相同或相似;判断方法 商标的价值在于使用。使用在先的未注册商标应获得法律的有效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下简称商标法)第三十一条是目前保护未注册商标最为上位的法律条文之一,该条规定:“申请商标注册不得损害他人现有的在先权利,也不得以不正当手段抢先注册他人已经使用并有一定影响的商标”。根据《商标法》的规定,我国采取商标注册取得专用权的制度,所以对未注册商标的保护问题就成为商标保护中的薄弱一环。依据《商标法》的有关规定,受《商标法》保护的未注册商标仅包括未注册的驰名商标和有一定影响的未注册商标两种。这样就会造成大量未注册商标被排除在法律保护范围之外,一些未注册商标权利人的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护。 那么实践中未注册商标如何对抗注册商标以保护在先使用权利?现对一案例进行初步分析。 A公司含“精微”字样的商标于1999年10月开始标注在其产品的外包装上并使用至今,B公司的“精微”黑色楷体汉字商标于20XX年7月获准注册。现B 公司诉A公司的产品“精微人事工资管理软件”以下简称“工资软件”侵犯其注册商标“精微”。 1999年10月A公司将其研发工作室命名为“精微软件研制室”。20XX年1月公司在北京注册,因为在相关人群中,“精微软件”商标已有一定知名度,所以申请注册的公司名称为“xx精微软件有限公司”。该工资软件自1999年正式命名起就含有“精微”两字,至今未变更过。 A公司的商标由4个部件组成:由黑线勾画的档案柜和红线勾画的手形组成的“伸手即得档案柜”图形+黑色扁宋体“精微”文字+黑色“JING WEI”字母+绿色镂空宋体“精微软件”文字。此商标为独创,其中“伸手即得档案柜”不仅

几种特殊的商标侵权案例分析

几种特殊的商标侵权案例分析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等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实施,我国贸易顺差也在持续扩大,作为贸易“进出口”起点和终点的海关,成为了企业的第一位安全卫士,海关知识产权保护为净化国际商业竞争环境发挥着重要作用。 受中国海关保护的知识产权有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及其邻接权,其中商标侵权类型案件,在进出口环节中是海关查出案件量最大,罚没款最多的案件。截止今年6月,我国海关总署备案商标共计27495件,2016年中国海关全年共采取知识产权保护措施1.95万次,实际扣留进出境侵权嫌疑货物1.74万批,涉及货物4025万件,其中以侵犯商标专用权货物为主,高达4145.64万余件,占侵权嫌疑货物总量的98.56%。 因此,本文针对几种特殊的商标侵权情况结合案例进行研究,希望对司法实务和企业对外贸易具有借鉴意义。 问题1:货物与商标标识相分离的情况 货物与商标分离的情况,是海关认为较为隐蔽的反查侵权行为,虽然商品标识尚未贴附于货物,但此时,如果海关仍能够取得证据证明,或推定商标与货物具有结合使用的意图,并视为一个整体来进行判断,只要符合侵权构成要件的,仍应进行行政处罚。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指出,对已经制作完成但尚未附着假冒注册商标标识的产品,如果有充分的证据证明该商品将冒用他人商标,无疑将构成侵权,其价值也纳入非法经营额。

因此,问题的焦点就在于如何认定分离的标识是将应用于货品上的,用于证明该问题的证据,是否达到了确实、充分的标准,以及如何确定该认定标准的问题,这还要在很大程度上结合案件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2008年,山东海关查处一批出口摩托车配件及“SUZUKI”商标标牌数千箱,该批车辆钥匙上也标有“SUZUKI”商标,且该批独立装箱的标识与机动车在发动机、油箱上预留的位置和形状完全相符,海关最终认定该批车辆为侵权货物,并对其进行了行政处罚。 海关对于上述标准的确定,同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所持态度一样,进行行政处罚,要有充分证据证实该商标将用于特定产品。 问题2:仅在货物外包装上标注他人注册商标的情况 《TRIPS协议》及《商标法》第48条都对“在商业中使用”的范围作了相同的规定,均指商品、商品包装或容器及交易文书,或将商标用于广告宣传、展览及商业活动。在过往的实际案例中,也频频出现仅在商品的外包装上使用他人注册商标,而其商品本身却不做任何标识的情况。 商标侵权应当以是否会造成消费者混淆,以至于无法起到标识商品来源为判断标准,外包装属于商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出售时与商品一道交付消费者,消费者也借此判断和认定产品的来源,因此,对于商品包装,应做扩大解释,既包括直接接触商品的独立包装或称小包装,通常具有保护产品,介绍商品,便于销售的功能;也包括中层包装,即有一定抗挤压

深圳唯冠与苹果公司ipad商标权纠纷案二审庭审实录

深圳唯冠与苹果公司ipad商标权纠纷案二审庭审 实录 上诉人:苹果公司和IP申请发展有限公司,委托代理人:矫鸿彬,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律师。被上诉人:唯冠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委托代理人:肖才元,广东广和律师事务所律师,谢湘辉,国浩律师集团(深圳)事务所律师。 审判长:现在开庭。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今天在这里公开审理上诉人苹果公司、IP公司诉被上诉人唯冠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商标权权属纠纷上诉案。现在核对双方当事人及代理人情况。审判长宣布双方出庭人员符合法律规定,可以参加诉讼活动。 上诉人和被上诉人对本案合议庭成员及书记员不申请回避。 审判长:上诉人是否有证人出庭作证?上诉人:有。审判长:是否到庭?上诉人:到庭。证人未在审判庭内,在外等候。 审判长:由于本次庭审是二审开庭,对于一审已经查明的事实,不再进行审理。 上诉人认为:本案的纠纷其实是源自再简单不过的事实,被上诉人收到了不当利益的驱动,唯冠的行为带有财务利益驱动的阴谋味道。由于被上诉人拒绝履行合同,使得涉案商标在中国的转让无法进行,上诉人请求IPAD在中国的注册商标归上诉人所有。但是一身判决出乎意料,是错误的。 上诉人(苹果):第一,一审判决错误的认为涉案合同只能约束台湾唯冠,不能约束深圳唯冠。实际上,唯冠公司在交易的不同阶段做了不同处理,在初期由英国唯冠参加,后期由深圳唯冠进行,尤其是在谈判最关键的阶段,深圳唯冠与我方发生了近80封电子邮件往来。深圳唯冠的参与是不可或缺的。 上诉人(苹果):一审判决错误认为参与的所有人不能代表深圳唯冠,首先,杨荣山至少同时具有深圳唯冠法定代表人,董事长台湾唯冠唯冠负责人,唯冠集团的董事长,总负责人三重身份。一审凭什么说杨荣山只代表台湾唯冠? 上诉人(苹果):麦世宏也具有三重身份,不仅是深圳唯冠的职员,而且同时担任该公司和台湾唯冠的法务部负责人。再次,本案的HUI YUAN,一审判决查无此人,实际上他是深圳唯冠法务部的成员,本案的交易恰恰是通过袁辉的参与完成的。杨荣山、麦世宏、袁辉均无法撇开和深圳唯冠的关系。 上诉人(苹果):一审认为台湾唯冠没有权利处分深圳唯冠的商标,因此对深圳唯冠不具有约束力是错误的。既然唯冠要卖的是涉及到多个国家、地区的商标,唯冠必然要以集团的形式来完成,台湾唯冠和深圳唯冠在人员职务安排、商标管理等都存在混同,怎么能说深圳唯冠没有授权呢?

New-Balance商标侵权案例分析

New Balance商标侵权案例分析 知产1401 201433016 王小文 商标专用权是一种民事权利,商标侵权行为当依照民法原则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商标侵权行为(Trademark Infringement)是指行为人未经商标权人许可,在相同或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商标,或者其他干涉、妨碍商标权人使用其注册商标,损害商标权人合法权益的其他行为。侵权人通常需承担停止侵权的责任,明知或应知是侵权的行为人还要承担赔偿的责任。情节严重的,还要承担刑事责任。 New Balance系1906年在美国波士顿成立的跑鞋品牌,近年来打入中国市场。调查显示,从2012年到2014年,New Balance在中国内地的年销售额达到三位数的增长,其在华门店数量也从2011年的301家增长到2014年的1600多家。然而于今年,“New Balance”在国内市场遭遇商标侵权诉讼。24日,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美国New Balance 公司在中国的关联公司--新百伦贸易(中国)有限公司因使用他人已注册商标“新百伦”,构成对他人商标专用权的侵犯,需赔偿对方9800万元。据悉,这是广州中院有史以来,判赔侵权额度最高的知产案件。 此案原告周某伦是广州“百伦”、“新百伦”两商标的专用权人,其中,“百伦”注册商标核定使用在第25类“服装,鞋,帽,袜”等商品上,于1996年8月21日获准注册,该商标于2004年4月经核准转让给周某伦。“新百伦”注册商标也核定使用在第25类商品上,周某伦于2008年1月获准注册该商标。同时,周某伦还设立了企业,生产以“百伦”、“新百伦”为商标的男鞋产品,并在大型商场设有销售专柜。New Balance虽成立于1906,在时间上远早于原告周某伦的注册的“新百伦”,但在我国已注册商标的专用权受法律的保护(不同于美国的的使用制,美国给

起侵犯商标专用权案例分析

一起侵犯商标专用权案例分析 违约能否构成犯罪? ------一起侵犯商标专用权案例分析 企业A系FH牌注册商标所有人,其与制造企业B签订商标使用许可合同,许可企业B制造并销售FH牌商品,企业B在经营活动中,违反了商标使用许可合同中有关商品生产数量及销售方式的约定,向贸易企业C销售了FH牌商品,企业C将FH牌商品出口。随后,企业A发现了企业B与C销售FH牌商品的行为,遂向公安机关举报,要求司法机关按照假冒注册商标罪及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追究企业B与C的刑事责任。 本案的争议焦点在于,企业B违反商标使用许可合同制造并销售FH品牌商品的行为,是否属于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规定的“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应当依照假冒注册商标罪追究刑事责任的行为?第三人企业C购买并销售该违约生产的商品的行为,是否属于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规定的“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应当依照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追究刑事责任的行为?对此,有三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中“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的含义应当作广义解释,只要是违反了注册商标权所有人的意思表示,包括尽管与注册商标所有人签订了商标使用许可合同,但违反该合同的情况,均应当视为“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故企业B构成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第三人企业C购买并销售使用了该FH牌商标的商品的行为应认定为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的行为。 第二种观点认为,“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的含义不宜作扩大化解释,企业B与注册商标所有人企业A签订商标使用许可合同在先,随后违反该商标使用许可合同的行为性质属于民事违约行为,与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规定的“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有本质的区别,其使用(制造并销售)该FH牌商标的行为不应当构成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中规定的假冒注册商标罪,第三人企业C购买并销售使用了该FH牌商标的商品的行为不应认定为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的行为。 还有一种折衷的观点认为,在双方签订了商标使用许可合同的情况下,对该合同的违反是否视为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中“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的情形应当结合具体的案情分析而定,如违反合同的行为是否构成根本违约?是违反了有关产品品质的约定还是关于生产数量、销售方式的约定?违约涉及金额在整个合同中所占的比重?该合同条文对此类违约行为如何定性?等等。同样,应当依据行为人的违约行为性质来判断第三人企业C购买并销售使用该注册商标的商品行为是否属于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中规定的“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 笔者赞同第二种观点,其理由如下:

唯冠苹果ipad商标争议案例分析

现代商业竞争中商标权利的冲突及解决 ——以唯冠、苹果“iPad”商标争夺案为例 王斯维 1261班 12101601044 [摘要]苹果公司最终以向深圳唯冠支付6000万美金的代价结束了这场旷日持久的商标争夺案,苹果的“一着不慎”使其终尝知识产权争端的苦果。本文对唯冠与苹果的“ipad”商标争夺案进行一个梳理,并对其中的争论问题发表观点。 [关键词]母公司;子公司;商标权;知识产权权利冲突;诚实信用原则 一、争夺案的由来和发展 (一)2000年,当时苹果公司尚未推出iPad平板电脑,唯冠国际旗下的唯冠台北公司在多个国家与地区分别注册了iPad商标。2001年,唯冠国际旗下深圳唯冠科技有限公司又在中国内地注册了iPad商标的两种类别。上述唯冠国际和深圳唯冠科技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和总经理、董事长都是杨荣山。 (二)2009年8月,苹果在英国聘请一家律所成立IP申请发展公司(IPADL)向唯冠英国公司发出收购唯冠在全球的“iPad”商标的询问,并于2009年12月23日与被唯冠国际CEO和主席杨荣山授权的麦世宏签署了相关协议,将10个商标的全部收益转让给英国IP 申请发展有限公司,同时英国IP公司向其支付了3.5万英镑的转让费用。之后IP公司又以10万英镑的价格将这些商标转让给了苹果公司。 (三)2010年底,苹果公司诉请确认“iPad”商标权属,2011年11月17日,深圳中院一审判决驳回苹果诉讼请求,商标归属深圳唯冠。2012年2月17日,惠州市中级法院已经判当地苹果经销商构成侵权,禁止其销售苹果iPad相关产品。这是国内法院首次认定苹果商标侵权。 (四)经过长时间的诉讼历程,苹果与唯冠最终达成和解,苹果支付给唯冠6000万美元,同时获得在中国注册的“iPad”商标。 二、案件争议焦点分析 (一)唯冠国际是否能对iPad商标进行处分 没有疑问的是,在中国大陆注册“ipad”商标的注册人是唯冠科技(深圳)有限公司①,是独立法人,而作为其母公司的唯冠国际显然是不能对深圳唯冠的资产进行直接处分的。但需要提到的是,唯冠国际作为深圳唯冠的控股股东,且深圳唯冠及唯冠国际的法定代表人、董事长都为杨荣山同一人,也就是说,唯冠国际及杨荣山实际上是能够做到对ipad商标进行事实处分的。这样的话,就可能与要谈到的在IP公司收购其商标时是否构成表见代理发生关联。 在本案中,台湾唯冠与IP公司签订的协议是购买唯冠控股及其子公司的所有IPAD商标上,唯冠方的签署人是杨荣山的授权代理人麦世宏②,而同时确实没有来自深圳唯冠的授权或证明表示深圳唯冠的商标资产一同被转让。也就是说,单单这份转让协议确实没有让唯冠国际有处分中国大陆ipad商标权的权利。 ①注册号为1590557的商标注册申请书 ②(2010)深中法民三初字第208、233号民事判决书

浅谈苹果公司与深圳唯冠公司IPAD商标之争

浅谈苹果公司与深圳唯冠公司IPAD商标之争 10工商管理 10100920106 曹光宇 摘要:据最新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IPAD商标案目前已经进入了法院主持下的调解程序,双方均表示出了和解意愿。此前,苹果公司与深圳唯冠的“IPAD”商标之争激烈上演,历时一年多的诉讼以苹果的失败告终。本文简单分析这场商战苹果败诉的原因及其对企业产品运营管理和知识产权保护的启示。 关键字:苹果公司深圳唯冠 IPAD商标商标专属权 一、案件背景: 根据本次事件涉及三个“唯冠”:在香港上市的“唯冠国际”(简称“香港唯冠”)、台湾的唯冠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台北唯冠”)以及唯冠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简称“深圳唯冠”)。 深圳唯冠是香港唯冠在中国大陆具有独立法人主体资格的子公司。早在2001年,深圳唯冠在中国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获得iPad文字商标和文字图形结合商标的商标专用权。2005年前后苹果公司策划相关产品进入欧洲市场之时,得知iPad商标归台湾唯冠所有,曾以撤销闲置不用等理由向英国商标局提出申请,希望获得iPad商标,但败诉。2009年底,台湾唯冠以3.5万英镑的对价向英国IP公司转让旗下的所有商标,包括“IPAD”商标。2010年2月,英国IP公司以10英镑为对价,将从台湾唯冠获得的所有商标转让给苹果公司。9月17日,苹果公司iPad产品挺进中国市场,认为深圳唯冠拒不履行其转让涉案商标的义务,2010年6月将深圳唯冠告上法庭,但最终宣告苹果败诉,二审结果仍然是苹果败诉。

二、支持唯冠胜诉的原因: 根据所学到的有限法律知识,以及文献资料查阅,支持唯冠胜诉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 第一,我国公司法的规定,经核准注册成立的公司,独立经营、独立承担法律后果,具有独立的法律人格。 虽然深圳唯冠与台湾唯冠存在一定的关联关系,但两者均作为唯冠国际的子公司,两者均具有独立的法人人格,独立处理公司一切事务,独立承担其行为的法律后果。深圳唯冠的经营行为不受台湾唯冠的干涉,台湾唯冠对外经营行为,对深圳唯冠不产生法律效果,台湾唯冠只能对拥有所有权的产权享有处分权。 第二,合同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当事人不能通过合同对第三人创设权利义务。 2009年底,英国IP公司与台湾唯冠签署了商标转让协议,该协议的主体是英国IP公司与台湾唯冠,不论英国IP公司与台湾唯冠的协议内容如何,两者均不得对第三人深圳唯冠创设权利义务。协议中有关深圳唯冠的权利义务内容对深圳唯冠不具有法律效力。 第三,根据我国商标法的规定,我国采用先注册原则。 早在2001年,深圳唯冠已经获得“IPAD”商标的注册商标专有权。而苹果公司IPAD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时间远远晚于深圳唯冠获得“IPAD”商标的时间。虽然“IPAD”商标的知名度与苹果公司的杰出贡献不无关系,但这不能从法律角度改变“IPAD”商标的归属。 第四,商标具有地域性,超出核准注册的地域范围,将不受保护。 知识产权保护具有地域性,商标作为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具有地域性。几经转手,苹果公司获得了原归属于台湾唯冠的商标权,包括在其他地区的“I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