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技项目汇编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技项目汇编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技项目汇编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简介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创建于1952年10月,座落于六朝古都南京。目前有两校区,明故宫校区位于明代故宫遗址,将军路校区位于南京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总占地面积 2800 余亩,建筑面积 80 余万平方米,馆藏文献200余万册。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4600余人,其中本科生15600余人,研究生7000余人,留学生近200余人。另有成人教育学生5200余人。教职工2900余人,其中教学科研人员1700多人,教授、副教授1000余人,博士生导师199人,院士及双聘院士10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3人,国家级、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26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136人。

南航建校 56年来,实现了三次大的历史性跨越,完成了从教学型大学到教学科研型大学的转变,已经成为一所以工科为主,工、管、理、经、文、法、哲、教等多学科门类协调发展,具有航空、航天、民航特色,国家“211工程”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全国52 所设立研究生院的大学之一。

学校现设有航天学院、航空宇航学院、能源与动力学院、自动化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机电学院、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民航学院、飞行学院、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金城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体育部等教学机构。设有无人机研究院、直升机技术研究所等83个研究机构;建有51个实验室,其中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部级重点实验室和部级开放实验室12个,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教学科研条件在我国理工科大学中处于先进水平。

学校历来重视科学技术研究工作,经过56年的建设与发展,已显示出强劲的科技实力。在力学、航空宇航、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等领域的15个研究方向居国内领先水平;在航空发动机、飞行器控制与仿真、电力电子等领域的21个研

究方向居国内先进水平。学校每年承担数十项973、863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建校以来,学校已为国家航空航天事业以及民航和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了近9万名高级人才,共获部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70余项,其中国家级奖14项。学校具有雄厚的科研实力,近十年来,承担了1000余项高水平的研究项目,完成一批重大科技攻关、重点型号项目,并参加一些国家重大项目研制任务。并成功研制了21种型号的飞行器,并为我国“神舟”飞船载人航天、“嫦娥”探月等重大工程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2l世纪,南航进入了从教学科研型大学向研究型大学发展的新阶段。南航人抢抓机遇,迎接挑战,实施“以人为本,注重内涵,强化特色,加速发展,创建一流”的学校发展战略,决心把南航建设成为有国防科技特色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机械制造类

面向制造业的三维数字化设计专用系统

本系统针对一些典型行业及其应用,包括工程机械设计、夹具设计、冷冲模设计、注塑模设计、工业设计等行业和应用,在国产CAD平台CAXA以及UG、CATIA 上,开发面向制造业的工具集和专用设计系统,服务于这些行业的产品数字化快速设计。其优点是实现设计的快速化和标准化。

板料数控渐进成形设备与技术

板料数控成形技术采用了快速原型技术中“分层制造”的思想,将复杂三维钣金件的整体成形变为数控机床上利用简单通用压头按CAD数模进行的逐层渐进成形(incremental forming),又称为无模成形技术(dieless forming),具有低成本、速度快的特点,适合与各种复杂的钣金零件的生产。

该技术根据国外文献资料消化吸收,硬件结构重新设计,专用软件自行开发而成。

1、该项目的技术创新点

(1)板料数控无模或半模成形编程与加工

(2)成形厚度预报功能

(3)导柱内藏式数控托架使机床结构紧凑宽敞

(4)专用数控成形CAM软件

2、应用该技术已解决的问题

(1)复杂零件成形技术

(2)专用软件开发

(3)钛合金数控成形

(4)浮雕字快速成形

3、对合作方基本要求与合作方式

(1)技术转让

(2)合作制造

(3)提供设备

太阳能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系统

太阳能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系统由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冷却水系统、冷媒水系统组成。它采用普通真空管集热器来收集太阳能,产生70-90℃的热水来驱动吸收式制冷机,通过冷媒水系统对需要降温的空间提供冷气。当太阳能不足时可采用燃油、燃煤锅炉、电来进行辅助加热。主要特点如下:

(1)以热能为动力,充分利用余热、废热、太阳能热量,节约大量能源;

(2)整个机组除功率较小的屏蔽泵外,无其他运动部件,运转安静,噪音小;

(3)制冷机在真空状态下运行,无高压爆炸危险;

(4)机组的电耗小。

制冷量:10kW

热水:90℃进,85℃出。

冷却水:32℃进,36℃

冷媒水:15℃进,10℃

设计热力完善度 =0.32,设计COP热=0.7

太阳能冷、热、电联合供应系统

本项目将采用菲涅尔透镜加槽式抛物聚光器,进行太阳能聚光光伏发电,同时,太阳能电池冷却的热水加热甲酸钾水溶液(或溴化锂-水溶液),产生水蒸气,并在系统中经二次蒸发完成制冷循环。吸收制冷系统的传统溴化锂水溶液或对环境更友好的甲酸钾水溶液直接作为光伏电池的冷却剂,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太阳能利用效率。

(1)菲涅尔透镜与槽式聚焦器结合进行聚光光伏发电,其效率可达20%以上,同时将太阳能电池的冷却系统与制冷系统联合进行制冷,COP大于0.4,能源综合利用成本低,可以方便地应用于居民建筑、办公大楼或独立发电厂;

(2)采用热质分离的加热方式,使制冷机更适合于各种热源的利用,使其成本降低;

(3)应用低成本的甲酸钾—水溶液作为制冷工质对,降低成本和减少对管道腐蚀;

(4)一套装置可以实现冷、热、电的联合供应,易于太阳能应用与建筑相结合。

具有优化地貌的单层钎焊金刚石工具系列

具有优化地貌的单层钎焊金刚石工具系列项目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项目利用高温钎焊与择优布料两项高新技术,开发出了性能优越的新一代金刚石工具系列产品,包括锯切工具(绳锯串珠、圆片锯)、磨抛工具(各种圆柱面和异形面的磨轮、铣轮、端面磨盘、铣盘等)、钻具(各种套料钻)。具有下技术技术优点:

(1)结合强度大,钎料结合层厚度只需维持在磨料高度20-30%的水平上就足以在重负荷的高效磨削中牢固地把持住磨粒,这是其他砂轮难于与之相比的。

(2)磨料出露高,通常可达磨料高度的70-80%,砂轮因此变得更加锋利,

且使磨削力、比能、磨削热、温度均有明显下降。

(3)容屑空间充裕,砂轮表面容屑空间亦因磨料出露高而变得更加充裕,更不容易发生因切屑堵塞而导致砂轮失效。

(4)寿命长,在钎焊砂轮上磨料除了绝少一部分脱落以外,一般均可被充分利用到其本身高度的70-80%以上,磨料本身有效利用率高,砂轮寿命也因此大增。

(5)结构强度好,是在300-500m/s以上直至1000m/s的超高速磨削中唯一可以安全使用的高效砂轮。

(6)环保,用高温钎焊替代电镀制作单层超硬磨料砂轮,可以彻底甩掉电镀这一重度污染包袱,符合当今关于绿色清洁制造的要求,具有重要的环保意义。

该项目适用于各种金属材料的磨削加工,石材、建材、陶瓷、光学玻璃、宝玉石加工,公路养护,地质采矿,油气钻探等众多领域,市场需求量巨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太阳能硅片低成本高效切割技术

根据光伏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本技术采用高效特种加工方法,实现太阳能硅片低成本切割减薄,特别在大尺寸超薄太阳能硅片切割领域,该技术可以部分取代传统的磨料线切割方法。

本技术采用专利技术“太阳能硅片的切割及制绒一体化高效特种加工方法”,具有以下特点:

(1)基于无切削力放电切割原理,采用水基复合工作液,实现太阳能硅片的复合电火花放电蚀除与电化学加工;

(2)切割效率较磨料线切割大大提高,切割厚度大,可以实现多线切割;

(3)可以有效抑制和消除切割表面有害元素残留,表面完整性好,基本无热影响区,表面形貌对提高硅片减反射率非常有利。

总之,本技术采用了高效特种加工方法,使切割效率大大提高,切割成本约为传统的磨料线切割方法的三分之一。

本技术所能达到的的主要性能指标为:

最大切割尺寸:400mm

最小切割厚度:200μm

切割速度:0.2~3mm/min

电极丝直径:0.06~0.18mm

硅片切断时间:<3h

硅片总厚度误差:<20μm

多自由度姿态仿真与测试转台

多自由度姿态仿真与测试转台用于飞行器、姿态探测器与跟踪装置的研究、测试与试验,是现代姿态与速率仿真与检测的重要设备。该项装置将精密机械制造、微机数字控制与现代微电子技术结合在一起,具有控制精度高、动态响应快、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广泛适用于精密机械制造、汽车、船舶、航空、航天等领域。

合作方式:销售产品,技术转让,合作开发。

准分子激光人眼像差矫正系统

准分子激光人眼像差矫正系统是指根据不同个体独特的光学特性和解剖特性,通过人眼像差来引导激光进行个性化切削角膜来矫正屈光不正和消除人眼高阶像差。该系统由于大幅度改善了视网膜的成像水平,故解决了传统屈光不正矫正手术后会出现的暗视力下降、眩光、重影等种种视觉质量问题,使85%以上

患者术后3个月的裸眼视力达1.0以上,远远超过了美国FDA的标准(>85%患者术后3个月裸眼视力0.5或以上)。

该系统包括人眼波前像差测量和准分子激光像差矫正两个部分,能根据测量人眼光学系统推算出7阶35项像差,并能够对全部像差进行矫正。系统包括主观式波前像差仪和准分子激光眼科治疗机两个独立的产品,既可独立运行,又可集成运行。

工业过程大系统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

本系统综合利用多元统计过程控制、人工神经网络、协整理论等成熟先进技术对工业过程系统进行建模、监测与诊断。多元统计过程控制、人工神经网络技术主要应用于平稳工业过程系统;协整理论应用于非平稳动态工业过程的监测与诊断。软件系统采用了分布式结构设计,跨平台客户端图形界面、CORBA通讯协议技术用于客户端与服务器的数据通讯。系统可以在工厂的局域网上运行。本系统可以在线实时监测、预报由于工业过程的物理故障或人为操作错误导致的非正常运行状态。故障预报率>90%,误报率<10%,漏报率<10%。该项目获得两项国际发明专利授权,欧盟一项,美国一项。已经具备了成熟的科研版软件系统,可以立刻根据需求向工程应用版转换。

本项目所建立起的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可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冶金、污水处理、核电、火电等工业过程系统,帮助企业建立现代化工业过程系统的安全生产和灾害预防体系。

NUAA-1500kN超塑成形/热成形机床

超塑成形/热成形是制造铝合金/钛合金复杂零部件的一种有效工艺技术,在飞机、轨道交通车辆和汽车制造等领域应用日趋显着。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通过对高性能超塑成形/热成形技术的多年研究,设计、制造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NUAA-1500kN超塑成形/热成形机床。它集成了电加热炉和超塑胀形模块,具有24个独立加热控温区的电加热炉保证了模具温度均匀,计算机控制的超塑胀形模块保证了板料以恒应变速率胀形。实践表明:NUAA-1500kN超塑成形/热成形机床的性能指标全面达到进口机床的水平。主要功能:

●24个独立的加热控温区,最高成形温度950°C±10°C;

●超塑成形最大气压4.0 MPa ± 0.1 MPa;

●成形过程程序控制;

●动阳模成形、侧压成形(可选);

●移动工作台

主要参数:

主缸行程 800 mm;

下顶缸行程 250 mm;

最低成形速度 0.2 mm/sec;

金属平台尺寸 1200 ? 800 mm;

平台平行度 0.15 mm/300 mm

全数字式高性能数控系统(系列)

全数字式数控系统以32/64位CPU为硬件平台,独创软件实现高级数控功能。系统具有高速、高精度、多轴联动控制和二维/三维图形显示功能,以低成本适应对功能、高性能的追求。该系列数控系统通过嵌入相应软件可用于车、铣、磨、激光切割和水切割机床等,也可根据用户需要与其它专用设备配套使用。

(1)NHSK-E2型:基于80386的数控车削系统,简易型,步进/伺服,2轴联动,用于车床等;

(2)NHSK-S3型:基于80486的四轴数控系统,中档型,步进/伺服, 4轴联动,最大进给速度达60m/min;用于车床、铣床等;

(3)NHSK-H3型:基于ARM的四轴数控系统,高档型,步进/伺服,4轴联动,最大进给速度达60m/min;用于车床、铣床等;

(4)NHSK-H4型:基于DSP的四轴运动控制卡,属基于IPC机的开放式数控系统。高档型,步进/伺服,4轴联动,用于车床、铣床、激光切割和水切割机床等;

(5)NHSK-G4型:基于IPC平台的六轴四联动数控系统,适用于弧齿锥齿轮数控铣齿机等。

高性能电铸技术与装备

电铸在航空、航天、电子和微机电系统等高新技术领域领域中有重要应用。但目前电铸产品存在着针孔、结瘤、材料性能欠佳、加工速度偏低等弊端,严重影响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本项目针对高新技术关键零件的研制需求,突破气泡吸附行为控制、微结瘤趋势抑制、复杂结构电场分布均匀化、纳米晶零件制备等

关键技术,实现了高性能(高产品质量、高材料性能、高生产效率)精密微细电铸。

本项目主要创新点为:发明了硬粒子摩擦和软质材料摩擦辅助电铸技术,彻底解决了气泡吸附、表面结瘤及结晶粗大等问题,制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显着提高;发明了交变压力去除气泡法和高深宽比微细结构电铸等技术,消除了微结构件电铸中麻坑、针孔等弊端;提出了阳极逆向设计方法和绝缘材料像形阳极筐法,显着改善了金属分布的均匀性和微观组织的一致性;研制出高性能精密微细电铸机床装备;发明了X弹药型罩等典型零部件的电铸工艺。

研究成果已在高新技术研制和生产中得到成功应用;先后研制了波导管、摄像头模具、微型平面线圈以及大脑弱生理信号检测用微细多通道网板,解决了一批高技术产品研制生产中的"卡脖子"问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本项目已授权发明专利4项,处于公示期的发明专利11项,发表学术论文92篇,被SCI收录24篇,EI收录32篇,被引用已逾百次。本项目的基础研究部分获200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项目奖。

项目鉴定委员会认为:"项目研究成果原创性突出,关键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对高新产品的研制和生产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成果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在球磨电铸、消除气泡吸附、电极逆向设计等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快速柔性三维坐标数据测量技术及其应用

本项目利用基于数码摄像的快速、柔性、低成本三维坐标非接触测量与逆向建模技术开发出了三维测量系统。

(1)由一个数码相机自由拍摄多幅图像进行三维目标点的测量和定位,可达到0.02mm/m的测量精度,相关成果已经申请国家发明专利,适用于大型零部

件测量、定位、装配以及大型物体多视角测量数据的拼合等。

(2)拥有国际领先水平的表面点云测量设备,单次测量精度达到0.03mm。在大型装备及复杂零部件外形测量方面有深厚的技术积累,获国防科学技术二等奖。已应用于武器装备、汽车摩托车、模具、柴油机气道、轻工产品等的测量建模。可以对测量得到的三维表面数据进行去噪、简化、分割、光顺、修补、拼合、特征识别等处理,进而建立高层次的CAD模型。

(4)通过高精度测量手段获取加工出的产品实物的三维坐标数据,并与产品的设计模型进行定量比较,从而对复杂曲面产品进行制造质量评估、模具设计修正等,误差评估结果可用色谱图、截面线误差图等可视化方式给出,也可根据具体产品提交误差评估报告。

(5)自主研发的瞬时非结构光立体测量技术能够在毫秒级测量时间内完成表面点云数据的测量,核心技术已用于研制面向特定行业的专用三维测量系统。如:颌面/人体三维外形测量系统,可在瞬间完成具有表面纹理的高精度三维颌面/人体数据,对被测者不产生任何不适影响,可应用于医疗、美容、服装设计、安全检查等。又如:智能化三维鞋楦测量系统,可在简单的工作转台配合下,全自动实现整个鞋楦全方位的表面点云数据测量,显着提高工作效率。

主要应用于:

(1)快速高精度几何测量新技术

(2)三维测量数据处理与CAD模型反求

(3)复杂曲面产品误差检测

(4)面向特定行业的专用三维测量系统研发

(5)基于实时视觉检测的智能加工技术

轻舟一号轻型飞行模拟器

系统技术特点:采用半虚拟现实座舱概念,按照“眼见为虚,手摸为实”的原则构建航空器驾驶舱。所有驾驶舱显示部件均以软件代替硬件,使模拟器硬件减少。舱内操作的手摸部分为实物。具有三轴飞行主操纵、开关、按钮、手柄等肢体力反馈和触觉真实模拟及1:1空间位置复现。具有座舱内外立体视景,六自由度动感模拟,听觉模拟。采用没有传动系统的直接驱动纯电动系统,提高了驱动系统性能,不再使用液压源。

系统优点:成本低廉、结构轻巧、动力易得、可以在普通办公建筑内安装使用、环保性好(减少噪音和油液污染),同一台模拟器基本硬件可简便改装成不同机型的飞行模拟器,而模拟功能接近传统模拟机。该系统可以用传统模拟机1/20的价格实现其80%的功能。

系统功能:可以应用在飞行员培养的理论教学之后到全任务高级模拟机训练或实飞训练前的各种飞行训练。也可以用于航空器设计过程中的座舱设计评估和飞行品质评估等工程模拟研究。还可作为车辆、船舶等的驾驶模拟器。低成本方案则可作为高级娱乐、体验飞行、科普教育等设备。

消失模铸造技术

消失模铸造又称负压实型铸造(即V-EPC法),是将泡沫塑料(EPS)制成的模型埋入无粘结剂的干砂中造型,采用微震加负压紧实,在没有芯子甚至没有冒口的情况下浇入液态金属,在浇铸和凝固过程中继续保持一定的负压使泡沫塑料气化继而被金属取代形成铸件的一种新型铸造方法。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铸件一次成型,尺寸精度高;

(2)铸件形状、结构不受限制,为制品设计提供了充分的自由度;

(3)生产制造成本低,设备投资小;

(4)大大改善铸造车间的环境条件,容易实现无污染生产。

磁悬浮轴承技术

磁悬浮轴承技术是一种应用转子动力学、机械学、电工电子学、控制工程、磁性材料、测试技术、数字信号处理等综合技术,通过磁场力将转子和轴承分开、实现无接触的新型支承组件。它具有无机械接触、不需要润滑、寿命长、节能等特点,可在高速、高温、真空环境下应用,是典型的高技术产品。在流体机械领域,节能显着。以高速离心式鼓风机为例,传统的技术是采用1台感应电机,1台增速箱、2个联轴器、5对机械轴承,此传动系统效率较低。我校所开发的基于磁悬浮轴承技术的高速离心式鼓风机将高速永磁电机和风机的叶轮直接集成在磁悬浮轴承的转轴上,不需要增速箱和联轴器,只需要1对磁悬浮轴承,可节能12-15%。如在此基础上做进一步推广,可在高速与超高速加工机床用主轴、高速离心压缩机、高速水泵、透平膨胀机、分子涡流泵、汽轮发电机等大型旋转机械上广泛应用。该项目获2005年国防科学技术一等奖。

特殊环境条件下混凝土抗压强度非破损检测方法

本方法运用工程模糊数学方法对回弹法、超声法和超声回弹综合法等3种非破损测强方法进行综合研究与对比,确立碳化深度对非破损测强精度的影响规律,可以应用于工程结构中的普通混凝土、负温混凝土和潮湿混凝土的非破损强度检测,从而为混凝土质量评定、结构加固与改建、现有混凝土工程的寿命评价提供科学可靠的强度数据。

模具堆焊制造技术

模具堆焊制造技术指的是在报废旧模具或普通碳钢、低合金钢和铸铁基体上通过堆焊方法制造新模具的工艺过程。该项目依据模具的工矿条件和失效形式,定量提出了模具性能的指标体系,提出了热作模具的热疲劳失效机理和提高模具材料热疲劳抗力的途径和提高模具材料强韧性的合金化途径,先后研发出12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模具堆焊材料和配套堆焊工艺。可使得模具寿命提高一倍以上,成本降低一倍以上,制造周期也缩短一半左右。该项目获得两项省部级基金资助,获得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可广泛应用于汽车曲轴、连杆、专向节、前梁模具;汽车覆盖件,薄板冲裁件及挤压成形等模具;工业用电器、家电、玩具及民用塑料制品等模具。

(1)节约模具钢,使报废的模具“再复活”,降低模具生产成本;

(2)可根据模具的服役条件灵活调整模具型腔表面材料的成分,提高模具使用寿命;

(3)模具不用淬火,只需进行低温回火,节约能源。

群缝(槽)、群孔(坑)结构零件电解加工方法及设备本项目提出了零部件群缝(槽)、群孔(坑)复杂结构的整体电解加工方法,并研制出相应的电解加工设备,可以快速高效地加工出所需要的群缝(槽)、群孔(坑)结构。项目获得授权发明专利4项,已公开发明专利8项。

(1)加工效率高。仅需通过简单的进给运动就可直接加工出群缝(槽)、群孔(坑)结构等。

(2)加工表面质量好。表面光整、无加工纹路和加工变形,表面粗糙度可

达0.16μm。

(3)工具无损耗。工具阴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只是析氧而无溶解,且不与工件接触,故加工过程中工具阴极无损耗。

(4)可成型范围宽。可同时加工不同尺度的群缝(槽)、群孔(坑)结构。不仅可以加工一般尺度的群缝(槽)、群孔(坑)结构,还可以加工1mm以下的微小结构。

(5)加工范围广。可以是普通的易加工金属材料,也可以是难加工的导电材料(如硅、钛合金、不锈钢、硬质合金和高温合金等)。

绿色环保型水润滑陶瓷轴承

本项目深入研究了水润滑条件下陶瓷表面纹理的特征参数对表面摩擦学特性的影响,首次归纳出水润滑下陶瓷承载力及表面纹理的影响分布图,揭示了表面纹理在促进水润滑条件下碳化硅陶瓷表面摩擦化学反应的工作机理,并根据此机理优化后的表面纹理使碳化硅陶瓷的流体润滑领域得到了显着的扩大,相同工况条件下的承载能力提高了 2.5 倍左右。一方面彻底解决润滑油泄漏造成的污染,另一方面在水力机械中采用水润滑的轴承,直接使用工作流体实现轴承的润滑,可以免除传统滑动轴承所必须的油润滑系统,提高了效率,降低了系统运行和维护成本。特别适用于环保要求较高的食品、灌溉、船舶、化工、医药等领域。

(1)绿色环保,无污染;

(2)耐腐蚀。陶瓷材料不活泼的化学特性使陶瓷具有耐腐蚀性;

(3)摩擦系数低,摩擦损耗小;

(4)耐磨性好,寿命长。

城市原生污水源热泵

该成果是利用城市原生污水、污水处理厂处理过的废水、工业废水、河水等水资源作为热源(冷源)进行采暖、制冷和生产生活热水。现有的热泵空调机组,当冷凝温度超过45℃,冷凝温度每升高1℃,性能系数环比下降1%,因而当制取60℃热水时性能系数下降比较多。本项目研发的热泵具有在生产60℃热水时有较高的性能系数;不需要占用比较大的场地和空间,能有效去除原生污中强度刚度比较大的固态废弃物;能有效去除棉纱、废塑料等柔性废弃物;有效解决使用过程中产生的“软垢”,确保设备有较高的换热效率;解决原生污水对设备的腐蚀问题等特点。

该成果目前已经进入了工程应用研究阶段,具有非常好的实用性。成果转化条件是联合有实力的企业,完成中试研究,进行产品的产业化,进行市场推广。成果转化效益巨大,由于符合国家节能政策,又能给用户带来利益,极具市场前景。

小型总线式飞行自动驾驶仪的开发

目前国外已有多种类型的商用小型飞行自动驾驶仪,但相关关键技术仍处于高度保密状态,中高端产品对中国禁运。目前小型飞行自动驾驶仪的已完成了原理、方案设计和系统架构的评估工作,即将进行飞行控制系统软硬件的初样联试工作。课题组已完成了多种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的型号研制工作,具有丰富的飞行控制系统研发经验。

同时小型自动驾驶仪市场潜力巨大,它不但能够满足航空发烧友的需求,而且在战场侦察、边境巡逻、环境监测、石油管道和电力线路检查等军事和民用领域,具有巨大应用前景。

本项目结合MEM传感器,开发小型飞行自动驾驶仪。该系统具有以下特点:(1)基于CAN总线余度系统架构,满足外部任务设备的扩展需求;

(2)支持自动驾驶仪在环的半物理实时仿真;

(3)系统模块化设计,支持多传感器扩展;

(4)具有自主导航、人工操控和遥控飞行等多种模式;

(5)能够实现全程自主起飞和自主着陆;

(6)基于Kalman滤波的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

所处阶段:

完成产品初样试制和调试工,目前产品完成小试寻找合作伙伴,共同完成产品的后期开发工作。

合作方式:

合作开发。

彩色透明可视型热管教具

一种彩色通明可视型热管教具。既可以做为教具,也可作为科技玩具,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利用透明的材料,添加有颜色的工质,使其在感受到很少的热量的时候就会发生相变,能使参观者深刻领悟到热管的工作机理。该项目可应用于工科类高校、职业技术学校、各种少年宫、科技活动中心等。

所处阶段:

已完成小试,正在寻求合作对象。

合作方式:

技术转让、合作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

高速切削工艺技术与装备

本项目主要是在铝合金、模具加工以及各种难加工材料、难加工结构的高速铣削工艺技术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在薄壁零件加工变形控制、新型冷却润滑技术、工艺决策支持系统,刀具优选等方面的研究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应用于航空航天、模具与汽车等行业。

所处阶段:

已完成小试,正在寻求合作对象。

合作方式:

合作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

数控展成电解工艺技术

数控展成电解工艺技术综合了电解加工与数控技术的优点,能解决以数控铣、精密铸造难加工或不能加工的难题。本技术增强可加工能力,提高加工精度、加工质量和加工稳定可靠性,降低劳动强度。应用于机械产品中复杂、整体、薄壁结构件的制造,新型航空、航天飞行器的研制。

所处阶段:

已完成小试,正在寻求合作对象。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建设工作进展报告 一、概况 根据国家对建设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指导方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先后与中航工业空气动力研究院、中航工业西安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长江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南京新联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建立了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一)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航空工业空气动力研究院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航空航天是国际竞争激烈的高科技领域,航空航天事业已经成为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国家对航空科技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按照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依托企业建立了航空气动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该实践教育中心是探索学校和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是由学校和中航工业空气动力研究院(简称“气动院”)密切合作开展工程人才培养的综合平台,由教育部2011年底批准建设。 (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航工业西安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点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中航工业西安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承建。通过重点建设校外实践基地,本中心可高质量承担相关高校学生的校外实践教育任务,形成高校和航空发动机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新机制,并推动工程实践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最终达到提升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

(三)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长江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长江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共同建立了工程实践教学中心组织机构,确定了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场地、设备和人员等相关实施条件。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引入工程实践要求的教学内容,共同拟订七门工程实践课程的教学计划。共同建立了先进的信息工程实验平台,共建了电子装联生产线(表面贴装生产线、插件生产线)。顺利完成了10名本科生毕业设计的指导,10名大三学生4周的工程实习,博士后联合培养形式的2人次教师进厂进修。 (四)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新联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成立以来,新联电子已承担物联网导论课程的物联网应用领域部分章节的企业教学及现场参观;已成立南航-新联电子工程硕士班,并完成首届18名工程硕士招生入学;正在承担15名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企业实习工作。 建设中心指导教师队伍。组织新联电子高级职称以上的技术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到我校担任兼职教师,现校企双方各组织了12人的指导教师小组。校企间教师建立了良好的交流机制,每年都有4名教师在企业从事讲学活动与实训基地建设工作,每年都有5名企业技术人员到学校从事课程培训与科研活动,并共同发表学术论文。 学校和企业联合制订培养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结合学校新一轮教学计划修订工作,物联网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组织南京新联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专家参与我校培养方案的制订工作,共同制订培养目标、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特别是学生在新联电子学习阶段培养方案的制订。落实学生在新联电子学习期间的各项教学安排。 二、建设工作进展

全国大学生科技竞赛汇编

全国大学生科技竞赛 资 料 汇 编

目录 1、“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2、“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 3、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4、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5、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 6、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 7、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设计大赛 8、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 9、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 10、全国高校“创意创新创业”电子商务挑战赛 11、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技能竞赛 12、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 13、中国机器人大赛 14、亚太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国内选拔赛 15、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

一、“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以下简称“‘挑战杯’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和地方政府共同主办,国内著名大学、新闻媒体联合发起的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全国竞赛活动。自1989年首届竞赛举办以来,“挑战杯”竞赛始终坚持“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的宗旨,在促进青年创新人才成长、深化高校素质教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广大高校乃至社会上产生了广泛而良好的影响,被誉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竞赛的发展得到党和国家领导同志的亲切关怀,江泽民同志为“挑战杯”竞赛题写了杯名,李鹏、李岚清等党和国家领导同志题词勉励。历经十届,“挑战杯”竞赛已经成为: ——吸引广大高校学生共同参与的科技盛会。从最初的19所高校发起,发展到1000多所高校参与;从300多人的小擂台发展到200多万大学生的竞技场,“挑战杯”竞赛在广大青年学生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显著增强。 ——促进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创新摇篮。竞赛获奖者中已经产生了两位长江学者,6位国家重点实验室负责人,20多位教授和博士生导师,70%的学生获奖后继续攻读更高层次的学历,近30%的学生出国深造。他们中的代表人物有:第二届“挑战杯”竞赛获奖者、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北京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邓中翰,第五届“挑战杯”竞赛获奖者、“中国杰出青年科技创新奖”获得者、安徽中科大讯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刘庆峰,第八届、第九届“挑战杯”竞赛获奖者、“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南航金城学院精品课程建设方案

南航金城学院精品课程建设方案 课程教学是决定学校人才培养、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最基本要素,也是学校综合办学实力的重要体现。课程建设是学校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是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为了贯彻落实《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教高厅…2003?3号)、《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文件精神,为进一步做好学院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精品课程建设是实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突显我院办学特色与办学优势,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举措。学院将通过精品课程建设,不断深化教学改革,进而推进我院品牌、特色专业的建设和开放实验室建设。 精品课程建设比优秀课程建设更加强化实践教学和课程信息化建设。要科学规划精品课程体系,优先选取突出学院办学特色、对培养质量有重要影响的课程进行重点建设,使精品课程在整个课程建设中真正起到龙头和示范作用。精品课程建设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同步发展。 精品课程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 1. 突出特色原则:选择恰当的建设方法,突出课程特色和创新,突显精品意识; 2. 全面发展原则:精品课程建设旨在体现出教学的优质和高效,立足于专业建设,从课程体系的整体角度出发,做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手抓,兼顾

基础课程建设和专业课程建设的共同发展;充分发挥精品课程的示范与辐射效应,带动其它课程的建设与发展;进一步强化专业核心课程,开设专业特色课程。 3. 校企合作原则:遵循“行业指导、校企合作、分类实施、形式多样”的原则。与企业联合构建校级、省级或国家级精品课程,联合企业整合教学内容,研究改进教学方法,重点改革实践教学手段; 4. 以人为本原则:强化学生在课程建设与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实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5. 信息科技原则:要加强运用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以此增强教学效果,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二、建设目标 精品课程建设是我院教育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我院“十二五”改革发展战略目标,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全院建设20门院级精品课程;争取获得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通过精品课程建设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与水平,促进学科、专业建设,进一步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校企合作,推动开放实验室、校内外实践基地的建设,最终实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南航航空学院导师信息

导师姓名:陈金宝 性别:男 学历/学位:博士/博士 导师类别:硕士生导师 专业:飞行器设计 研究方向:飞行器结构动力学、飞行器着陆缓冲装置设计、飞行器CAD/CAE、飞行器可靠 性设计 社会兼职:中国宇航学会会员 中国航空学会会员 科研情况:近三年来作为项目组副组长主持开展国家863,总装、航天一院、航天五院、 航天八院等多项科研项目。目前在研项目7项,其中国家级课题2项。航天一院、航天五院、航 天八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横向合作课题5项。目前在研课题具体如下: 1 月球着陆器寿命与可靠性评估技术国家863基金 2 载人登月月面着陆、月面活动方案论证总装 3 月球着陆器着陆冲击大变形分析北京航天五院 4 月球着陆器着陆稳定性分析北京航天五院 5 小行星探测器附着机构设计上海航天八院 6 小行星着陆器动力学分析哈尔滨工业大学 7 铝蜂窝缓冲材料冲击性能分析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研创新基金 主要科研成果:相关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8篇,多篇被SCI、EI检索。目前申请国家专 利3项。 学术经历:2008年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宇航学院毕业,留航天学院任教至今。 联系方式:手机:138******** E-mail:chenjbao@https://www.doczj.com/doc/0319500983.html, 其它说明:目前在研科研项目较多,欢迎飞行器设计、力学、机械工程、机电一体化等 专业的学生加入我们团队。课题组将提供优良的科研空间,一定能使研究生三年学有所成,请 提前电话或邮件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导师姓名:李有光 性别:男 职称:讲师

学历/学位:研究生/博士 导师类别:硕士生导师 专业:飞行器设计 研究方向:1 超声电机本题设计、驱动与控制2 月球车设计 社会兼职:无 科研情况:从事大力矩超声电机研制 联系方式:lyghit@https://www.doczj.com/doc/0319500983.html, 159******** 导师姓名:王华明 性别:男 职称:教授 职务:副所长 学历/学位:研究生/硕士 导师类别:硕士生导师 所在学院:航空宇航学院 专业:飞行器设计 研究方向:1.直升机设计2.直升机噪声控制3.直升机动力学 导师姓名:薛彩军 性别:男 职称:副教授 学历/学位:研究生/工学博士 导师类别:硕士生导师 专业:飞行器设计 研究方向:智能优化算法;结构优化设计;飞机起落架设计技术。 科研情况:主持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青年教师类)项目1项;主持航空科学基金项目1项;参与 江苏省高科技支撑项目1项;参与国防预研项目1项;参与科研团队横向项目2项;负责科研团队 型号试验类项目2项。 主要科研成果:国防科技进步2等奖1项(排名第4),民航科技进步奖1项(排名第2)。发表 学术论文20余篇。 联系方式:cjxue@https://www.doczj.com/doc/0319500983.html,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家公派出国留学研究生项目实施办法【模板】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国家公派出国留学研究生项目实施办法 校研字[2015]45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实施国家公派出国留学研究生项目,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我校实施国家公派出国留学研究生项目(以下简称“公派研究生项目”)是指为贯彻落实人才强国战略,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为增强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的能力,在重点建设的学科、专业中选拔一流的学生,到国外一流的院校、专业,并师从一流导师的留学项目。 第三条实施公派研究生项目要坚持“面向学校需要、依靠学校工作、服务学校发展”的宗旨,遵循“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要为加强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服务,着眼于培养一批能够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具有国际视野的拔尖创新人才,填补我国前沿学科及空白学科的人才缺口,打造国际人才培养和交流平台,建立国内外稳定持久的学术交流渠道,使重点支持的科研团队及学科专业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第四条学校公派研究生项目工作领导小组(挂靠研究生院),负责公派研究生项目的总体实施和管理,并适时对项目组织评估;国际合作交流处负责与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的协调工作,

为该项目留学人员提供校际交流派送渠道,并负责留学研究生出国派遣工作;研究生院负责该项目留学人员的报名、组织评审工作,并负责与派出人员签订协议书及日常管理工作。 第二章选派计划 第五条推荐名额按照国家留学基金委每年选派要求执行。 第六条公派研究生选派类别分为博士研究生项目和硕士研究生项目。博士研究生项目包括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项目包括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和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的留学期限一般为36-48个月,具体以拟留学院校或单位学制为准,资助期限原则上不超过48个月。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的留学期限、资助期限为6-24个月。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留学期限、资助期限一般为12-24个月,具体以拟留学院校或单位学制为准。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的留学期限、资助期限为3-12个月。 第七条重点支持《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确定的重点支持学科、前沿技术、基础研究、人文及应用社会科学领域。各学院应根据国家战略、国家重大工程、重大专项以及国内空白学科发展需要,结合本学院创新基地和平台、重大科研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建设需要确定具体选派专业和领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531-控制系统设计基础-复试汇编

笔试考点: 控制部分:1.控制系统的组成, 2.PID调节,以PI,PD为主。 微机部分:1.输入与输出数据传送方式, 2.I/O接口技术。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部分:1.常用传感器原理, 2.常用物理量检测技术。 控制部分: 一、根据人体红外辐射传感器原理,设计一个自动门控制系统 1.画出系统组成方框图(不得少于4个环节), 2.介绍系统运行原理(不多于50字), 3.说出这是按什么控制的(不多于20字) 4.如果将人换成工厂里来了一辆运输车什么来着的,修改哪个环节最好(不多于20字)。 二、水池里的水有时会太多,有时会太少,设计一个液位控制系统 1.画出系统组成结构图, 2.介绍控制装置各个原件,对应什么,有什么用。 三、对于一阶惯性系统,根据系统控制要求选择合适的控制器,可选择的控制器有P,I,D,PI,PD,PID,有2小问, 1.追求较好的控制速度,容许有稳态误差,期望无超调,说出理由(不多于50字), 2.期望较好的控制速度,不容许有稳态误差,期望无超调,说出理由(不多于50字) 传感器与检测部分: 一、填空题 1.电涡流传感器那里的,线圈下方放置金属导体时,等效电阻会怎样(变大),等效电

感会怎样(变小),等效品质因数会怎样(变小), 2.电容式传感器根据不同的结构分为哪3类(变极距,变面积,变介电常数), 3.光纤传感器的组成(纤芯,包层,保护套),光在光纤中传播,入射角与折射率应满足(光在包层和纤芯的分界面上发生全反射)。 二、应变片 1.什么是金属导体的电阻应变效应, 2.金属导体标准阻值R为1200欧姆,传感器灵敏度K为2,应变ε是几百微应变,其实,求电阻变化了多少?(ΔR/R=Kε) 3.一个等强度悬梁臂,上面贴2块应变片,下面贴2块应变片,组成全桥,从上方施加压力,画出电桥的电路,并标出阻值的变化情况,电源电压10V,求输出电压。 三、热电偶 1.说出热电偶的测温原理(热电势的组成及原因,接触电势和温差电势), 2.计算题,和书上一个例题一样,数值不一样,求热端温度T,给你E(Tn,0)和E(T,Tn)求T,会给一张温度表(PS:书上有,要会查表= =) 微机部分: 第一、简答题 1.说出静态RAM,动态RAM,掩膜ROM,PROM,EPROM的特点, 2.说出RS232通信3根线怎么连,发送方TXD连接收方RXD,发送方RXD连接收方TXD,两者共地, 3.DAC0832有3种连接方式,是什么(单缓冲,双缓冲,直通) 4. 二、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一一一为切实加强科研项目经费管理,规范科研成本预算 与核算,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充分调动广大科研人员积极性 ,促进学校科研事业发展,依据《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16〕50号)、《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国发〔2014〕64号)、《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等国家和相关部委有关规定,结 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一一一凡以学校名义获得的科研项目经费均为学校收入, 应全部纳入学校财务部门统一管理,专款专用。 一一一学校科研项目经费依据管理性质不同,分为纵向科 研经费、横向科研经费、基本科研业务费和校设科研经费等。 (一)纵向科研经费,是由国家和相关部委、地方政府等部门 直接下达或通过项目负责单位转拨的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经费。 (二)横向科研经费,是指除“纵向科研经费”之外,学校受境 内外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委托开展的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 术咨询、技术服务等科研项目经费。 (三)基本科研业务费,是指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的 科研项目经费。该类经费按照学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相关管理办法 管理。

—1—

(四)校设科研经费,是指校内各职能部门设立的科研项目经费。该类经费管理按照各部门相关规定和要求执行。 第二章科研经费管理职责 一一一学校是科研经费管理的责任主体。在校长的统一领导下,各分管校领导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科研经费的管理负责,建立并落实各部门协同管理监督机制。 一一一科学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科研院”)、财务处、国有资产管理处、审计处和监察处等部门职责如下: (一)科研院负责科研项目管理和合同管理相关工作,并配合财务处做好科研经费日常管理和规范使用的教育监督工作。 (二)财务处负责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指导项目负责人编制项目经费预算,审查项目决算,监督、指导项目负责人按照项目立项书或合同约定,以及有关财经法规在其权限范围内使用科研经费。 (三)国有资产管理处负责由科研经费形成的固定资产管理 工作。 (四)审计处负责对科研经费的管理与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审计,对重大、重点科研项目开展过程跟踪审计等。 (五)监察处负责对科研经费管理各相关部门行使职责情况 进行监督,对失职渎职的部门及其相关人员,以及弄虚作假、截留、挪用、挤占科研项目经费等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进行调查和处理。 —2—

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清单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

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清单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 2011年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清单 序号项目名称负责人指导教师挂靠单位立项等级1 小型家用风力发电机的研发薛康范钦珊航空宇航学院省级 2 基于ANSYS的矮塔斜拉桥最优布索方式 研究 王靖森王法武航空宇航学院省级 3 基于智能材料的微型扑翼飞行器研究邓欣珂昂海松航空宇航学院省级 4 新概念风扇推进翼无人飞行器设计叶舟唐正飞航空宇航学院省级 5 航空发动机燃烧室智能化设计系统研究唐兰雷雨冰能源与动力学院省级 6 低噪声排气消声器设计贾骁李舜酩能源与动力学院省级 7 应用于新能源发电领域的微网供电决策 优化技术研究 周雪妍罗运虎自动化学院省级 8 耦合传输线单元构成EMI滤波器的模型 建立及其试制 沈湛王世山自动化学院省级 9 智能直流光伏发电模块研究王烨谢少军自动化学院省级 10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人行横道智能交通信 号灯 朱磊徐贵力自动化学院省级 11 Micro-Inverters并网逆变器功率解耦 电解电容可靠性的研究 李鑫张之梁自动化学院省级 12 矩阵式交流电双向功率流变换器的研究雷家兴周波自动化学院省级

13 宽带ADC系统的设计、仿真与调试王龙潘明海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省级 14 透明光载无线收发模块的研制朱贝贝潘时龙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省级 15 实施普法规划的一些最佳方案研究龚元汪晓虹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省级 16 基于全局视觉的可重构机器人系统左方睿赵东标机电学院省级 17 集成化mini居室设计研究张怡雯朱杰栋机电学院省级 18 高性能cBN涂层刀具的制备机理及应用 基础研究 赵家延左敦稳机电学院省级 19 基于电沉积法制备高效Pt/Si-NWs/Ag阵 列光催化薄膜 张兴淼姬广斌 材料科学与技术学 院 省级 20 磁性磨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秦静雅郑勇材料科学与技术学 院 省级 21 航空联盟内部互补式航线网络研究喻斐朱金福民航学院省级 22 基于FPGA的音频信号数字化光纤实验系 统的设计与实现 钱皓杨雁南理学院省级 23 新型实用热循环取暖装置的研究尹华山孙立理学院省级 24 基于宏微观博弈的中国民航机场建设运 营研究 刘菁媛陈晔经济与管理学院省级 25 南京市交通网络现状分析及其优化研究江雪松党耀国经济与管理学院省级

重庆2013年企业技术需求汇编-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技部

第十一届重庆高交会暨第七届军博会 技术需求项目汇编 电子信息 (1) 环境保护 (20) 交通城建 (28) 能源资源 (32) 汽车摩托车 (39) 现代农业 (49) 消费品制造 (71) 新材料 (73) 医疗卫生 (85) 装备制造 (111) 综合化工 (131) 其他 (134)

电子信息 项目编号:A0001 项目名称:锂离子动力电池大倍率放电均衡问题项目简介:锂离子动力组合电池大倍率放电均衡性问题,通过材料改性和工艺优化,达到放电均衡且生产成本降低,电池容量提高,使用寿命增加。 项目编号:A0002 项目名称:TO-220多芯片封装技术 项目简介:该工艺需要解决多芯片(如:Mosfet 芯片与SKY芯片,SKY与IC芯片)二次装片工艺、芯片倒装技术以及多电极引线之间的连接问题;解决不同芯片共封装之间的应力匹配、可靠性匹配问题。解决批量化工艺的一致性管控问题。 项目编号:A0003 项目名称:高可靠GPP二极管芯片 项目简介:高可靠GPP钝化二极管芯片属于产品结构调整和适应电子产业升级换代替代传统二极管潮流的要求,该产品可填补重庆市电子产品空白。产品的主要难点在于低温硅片沟槽腐蚀工艺、玻璃粉涂覆技术、背面切割技术、规模化工艺稳定监测技术。 项目编号:A0004 项目名称:天友乳业物流车辆调度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运用 项目简介:1、通过“人工+智能”的车辆调度方式,实现趟次配载优化、运力资源优化和配送线路优化,提高运输车辆的利用率,降低整体运输成本。 2、实时跟踪了解运输状况。 3、对物流运作各环节数据进行量化分析,为改进管理提供充分的数据依据。 4、车辆智能调度,进一步提高物流车辆调派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增加车辆利用率和装载率,降低运营成本。 5、数据无缝导入 6、建立短信触发平台,实现预警及信息提示功能,提升物流分公司的服务质量。 项目编号:A0005 项目名称:带检测功能的RFID芯片及防伪追溯系统研发项目简介:研究带状态检查功能的UHF RFID芯片芯片及天线设计、防伪追溯瓶盖/标签、超小型阅读器、智能手机应用程序及认证系统软件等关键技术,研究贵重物品在生产、流通和使用中反复追溯所需数据的写入、保存、读取和认证等完整系统解决方案,以及专用标签、阅读器硬件终端产品的产业化技术。 项目编号:A0006 项目名称:低功耗无线收发器设计(国际合作)项目简介:工作在2.4GHz频段内的集成接收、发射及频率综合器、IF处理链路、全数字调制/解调器、智能化通信协议栈和信号处理链路等功能的高性能低功耗短距离无线通信芯片,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低功耗短距离无线通信芯片,包含原始设计数据和样品。 项目编号:A0007 项目名称:CMOS图像传感器片上图像信号处理及视频编码设计(国际合作) 项目简介:1.对彩色CMOS图像传感器原始图像信号进行处理和视频编码;(图像阵列规模1280×960)2.图像处理功能:Auto White Balance Auto Exposure;Auto Focus;3.视频编码功能:NTSC/PAL 编码ITU-R.BT656编码。 项目编号:A0008 项目名称:高纵横比产品真空塞孔工艺技术 项目简介:树脂塞孔作为HDI中比较新决定未来HDI趋势走向的的一种工艺,POFV(plating over filling via)工艺要求在塞孔后镀平工艺,用以后续进行细密线制作,同时满足焊接要求,特别是高纵横比通孔塞孔,对塞孔质量要求很高,难度很大,主要表现为:1、塞孔后孔内汽泡,易残留药水导致孔铜腐蚀;2、塞孔树脂固化后收缩形成凹陷,影响后续制作;3、塞孔树脂填不满,电镀不平,线路制作时出现缺口、断线、焊接时虚焊等问题。 项目编号:A0009 项目名称:0.8mmBGA过2线的工艺技术 项目简介:在外层有0.8mmBGA设计的PCB板在制作过程中,其难点表现为:1、BGA区域的细密线制作及其对位精度要求,且对线路阻抗有较高要求;2、背钻对位精度、PCB整体对位精度问题;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