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政产学研联合构建创业教育实践基地模式探究——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为例

政产学研联合构建创业教育实践基地模式探究——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为例

政产学研联合构建创业教育实践基地模式探究——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为例-高等教育学论文

政产学研联合构建创业教育实践基地模式探究——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为例

王少刚,周克印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16)

[摘要] 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为例,依据创业教育的体系内容及基本要求,针对目前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存在的实践环节薄弱问题,提出了通过政产学研联合,共同构建创业教育实践基地模式,并对建立该模式的意义、所具有的优势,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政产学研联合构建的创业教育实践基地模式已在实际运行中得到了检验,取得了较好的实施效果,期待今后进一步完善,并逐渐加以推广应用。

[ 关键词] 大学生;创业教育;政产学研模式;实践基地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5)04?0099?03

创新创业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为基本内容,注重实践,其目标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型人才,在本质上仍属于素质教育范畴。所谓创业,是指创建某一个经济组织并对其进行科学管理,以实现创业者个人的发展目标。一个成功的创业者所具有的品质和特性,是在创业实践中培养出来的,包括其思维方法、知识和经验、智慧和技能、品格和胆识等。“创业教育”(enterprise education),从广义上说,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开拓性的个人。创业教育注重培养个人的首创和冒险精神、创业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包

括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等[1,2]。创新创业是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大学生不仅要学习和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勇于实践,在创新创业中不断成长。

目前的情况是,一方面大学生有创业热情,另一方面由于自身的经验欠缺、实践能力不足等原因,导致创业的成功率偏低。这是由于大学生基本生活在相对简单封闭的校园环境,长期接受应试教育,虽然在某些技术专长上可能占有优势,但由于对社会缺乏深度了解,不熟悉经营的“游戏规则”,在企业运营、组织协调和风险意识等方面的能力还不够强,经常由于事先估计不足而导致整个创业计划失败。因此,大学生在创业前应积极参加创业训练、积累创业知识,去企业实习(实践)积累相关管理和营销经验,以提高创业成功率。

高等学校作为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应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者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素质和能力培养的转变,使学生的“知识、素质、能力”协调发展。通过深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树立创新创业意识,掌握基本创业技能,提升创新创业能力[3]。在目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如何有效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高等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目前创业教育模式及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与单纯的知识和技能教育有所不同,创新创业教育的思想和理念是,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等为目的[2],它更加注重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升,尤其是对创新性意识和创造性观念的培养。近年来国内许多高校为促进大学生创业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效果。但由于受整个社会环境的影响,以及各种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制约,使得大学

生创业的整体效果并不令人满意。这是由于大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面临着较多的知识和经验、技术与资金等方面的问题;此外,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学科体系和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实践环节等许多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4]。相关外部条件的缺乏和自身条件的限制,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与水平,使大学生创新创业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

现阶段,国内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没有将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于学校的整个教学体系中,导致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分离[5]。此外,国内创业教育目标设定的功利性、对创业教育理解的片面性、创业教育支撑体系的局限性以及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单一性,都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1]。因此,高校必须在创业课程设置与创业指导等方面做进一步努力,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探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方式和途径,通过积极引导,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业知识水平。大学生应在认真学习相关创新创业知识基础上,通过参加各种实习实践,积累宝贵的创业经验,不断完善和提升创业技能。各高校通过不断探索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目前已形成了三种比较典型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学科导向型模式、实践导向型模式和综合型模式[4]。

与创业教育的理论知识学习相比,创业教育的实践环节显得更为重要,这就需要有适合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实践的载体。在工业生产中,按照目前的管理体制机制及其运行模式,大型企业在技术上比较成熟,其生产工艺过程及产品质量保障体系较为完善,学生在实习或实践过程中能学到一些知识,但总体上学生的参与度不够。这是因为大型企业现有的生产及管理体系,可保证其产品生产过程安全高效,但流水线的现代化生产,使参加生产实践的大学生对企业的整个生

产过程及产品质量监控体系难以提出更多的意见或建议,或者说由于自身原因如专业知识水平掌握还不够系统等,导致学生在实习(实践)过程中大多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学习,并不能完全主动参与其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技能难以充分发挥;相比较而言,中小型企业的技术准入门槛相对较低,但限于企业的生产规模较小,加上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的条件限制,或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一味追求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以增加企业利润,造成产品的生产工艺过程不够规范,或由于观念上的认识或思想上的重视程度不够,使中小型企业在学生实习实践安全方面的保障投入不如大型企业。此外,由于企业的生产规模小,单个企业一次性能够容纳学生实践的人数不多,直接导致创业教育实践的成本增加。

二、高校创业教育的改革探索和实践

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应选择大学生容易接受的教育路径作为突破口,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指导和服务,教学过程应以学生的创业体验和创业实践为主,其核心是改革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获取知识,由培养知识型人才向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转变。目前,国内许多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文献[1]学习借鉴国外经验,构建了具有特色的“一核心、三平台、九模块”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形成了集“创业教学、创业模拟、创业实战三位一体”的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长效运行机制。文献[5]在分析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创业操盘实践项目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途径。山东农业大学充分发挥自身特点和学科优势,整合教育资源,总结出“双创四驱”教育模式,并建立了长效工作机制,取得了良好的实施效果,对于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2]。

实践表明,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是有效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现实情况是,高校、企业和政府之间还没有形成相互协调、良性互动的构架体系。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普遍比较缺乏,大多数企业基于自身的生产考虑,不太愿意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实践机会,使学生难以真正学到实际的企业管理和经营知识[4]。因此,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显得尤为重要。相对于大型企业,选择中小型企业,大学生在实习实践过程中能有更多机会参与到企业整个生产过程及企业管理和产品销售过程。这是由于多数中小型企业在生产上还不够规范(或未完全定型),技术上可能还不够成熟,使学生在亲身实践过程中有机会参与到企业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以及产品质量体系认证等,能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或措施,可能直接被企业采纳;另一方面,企业基于自身发展的需求或市场竞争所致,需要不断地进行新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在生产过程中难免遇到一些技术上的问题,虽然学生由于专业知识掌握不够或实践经验不足,在自身已有知识体系下可能还不足以解决这些技术问题,但大学生背后依托所在高校的师资力量和科研平台(实验条件),有望解决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使企业与高校之间建立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也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提供保障和途径。

鉴于单个中小型企业的规模小,一次性可容纳学生创业实践的人数较少问题,如果能按照建立产业集群(或行业协会)的思路,将大学生分散到多个与其所学专业相关联的企业实习,这样一方面便于实习带队教师的指导及宏观上的管理,确保整个实践(创业教育)过程安全有效实施;另一方面,为了保证学生的实习(实践)过程顺利进行,基于政产学研联合,共同构建创业教育实践基地,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式和途径。协调处理好“政府—企业—学校”之间的关系,明

确三者之间的责、权、利,以政府为依托,选择地方政府所辖区域内安全条件和生产环境较好、注重技术创新的若干个相关联企业,建立产业集群,政府对企业的安全生产负有监管责任,政府和企业共同携手构建,提供安全、高效的实习实践环境和条件;学校有责任也有能力为学生实习实践提供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上的指导,在技术上提供保障和支撑,确保学生在整个实践过程中的参与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高素质人才。

三、政产学研联合构建创业教育实践基地

高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不仅要重视课堂教学,更应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强化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活动环节,使大学生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创业。高校应积极探索建设多种形式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例如,创建大学科技产业园、创业示范基地和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等,校企联合开展实践教学,实现产学研相结合[4]。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拥有一批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应用化学等专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学子,大学生在企业进行创业教育实践,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大力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为了进一步深入落实高校与政府(企业)之间的全面合作意向,充分发挥学校的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优势和企业工程实践优势,促进学校与镇区企业在人才培养、科技攻关、技术开发、成果转化、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全面合作,2014 年7 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与丹阳市吕城镇人民政府共同签署了共建大学生实践(创业)基地协议,双方就大学生实习实践(创业)基地建设达成共识,《丹阳日报》头版进行了专题报道。镇区企业可为大学生提供了解企业创

新发展和新产品开发的鲜活教材,也为南航材料学院的教师和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提供了紧密结合实际的新思路和新途径。

根据协议,南航材料学院选派了首批20 余名本科生来到吕城镇所属10 余家相关企业进行实践(实习)。大学生到企业进行生产实践,一方面可以为企业注入新的活力,传播先进的文化和思想理念,同时大学生真正走进生产第一线,了解企业产品的生产过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以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今后的学习目标和研究方向,有利于提高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另一方面,学生在生产实践中了解企业在新产品研发和技术改造升级等方面的技术需求,可以为企业的发展规划制定和技术难题解决牵线搭桥,并提供实际指导和帮助;此外,发展中的镇区企业迫切需要招聘引进优秀的高校毕业生,学生通过在企业实践中的深切感受,有利于他们了解企业对科技和人才的需求,真正感到有用武之地,吸引优秀大学生到实践(实习)企业创新创业,同时也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开辟了一条新途径。此次政产学研联合,校企共建大学生实践(创业)基地,打造产学研合作新模式,使政府—企业—高校之间达到合作双赢。

生产实习(实践)是大学生进行科技创新的不竭动力和源泉。在此次进行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过程中,大学生们的学习实践成果丰硕。例如,有一位同学在生产电热合金丝的企业中,亲身感受了产品生产工艺的全过程:选料→熔炼→开坯锻造→退火→酸洗→拉拔→光亮退火→成品检验等。其中就合金配方设计和酸洗热处理等工序还提出了合适的改进措施,能简化工序,节约成本,保证产品质量。另有一位同学针对小家电生产中,其核心部件加热器耐腐蚀性较差的问题,提出了合理的改进措施,解决了企业多年在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受到了实践企业的好评。生产实践使创新创业的思想和意识不断深入大学生心中。已有的实

践表明,通过政产学研相结合,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开展,取得了较好的实施效果。

本次政产学研联合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地,为学校创业教育活动的开展进行了一次有益的探索和尝试,达到了预期效果。期待今后进一步总结经验,努力改进和完善不足,使学生的创业教育活动不断引向深入,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

四、结语

大学生实践(创业)教学在整个教学工作中具有重要地位,此次利用政产学研合作模式,建立稳定的实习实践(创业)基地、实施联合培养,拓宽了大学生创业实践渠道。通过校外实习创业实践,有利于学生巩固和加强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提高大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实践证明,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建设,是进行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有效保障,有利于促进政府、高校与企业之间建立紧密型产学研合作关系,推动校企科技和人才项目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通过进行生产(创业)实践,大学生的创业热情普遍提高,创新精神得到锻炼和培养,创业思路得到企业实践的检验,创新创业能力大大提高。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建设工作进展报告 一、概况 根据国家对建设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指导方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先后与中航工业空气动力研究院、中航工业西安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长江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南京新联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建立了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一)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航空工业空气动力研究院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航空航天是国际竞争激烈的高科技领域,航空航天事业已经成为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国家对航空科技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按照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依托企业建立了航空气动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该实践教育中心是探索学校和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是由学校和中航工业空气动力研究院(简称“气动院”)密切合作开展工程人才培养的综合平台,由教育部2011年底批准建设。 (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航工业西安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点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中航工业西安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承建。通过重点建设校外实践基地,本中心可高质量承担相关高校学生的校外实践教育任务,形成高校和航空发动机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新机制,并推动工程实践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最终达到提升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

(三)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长江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长江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共同建立了工程实践教学中心组织机构,确定了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场地、设备和人员等相关实施条件。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引入工程实践要求的教学内容,共同拟订七门工程实践课程的教学计划。共同建立了先进的信息工程实验平台,共建了电子装联生产线(表面贴装生产线、插件生产线)。顺利完成了10名本科生毕业设计的指导,10名大三学生4周的工程实习,博士后联合培养形式的2人次教师进厂进修。 (四)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新联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成立以来,新联电子已承担物联网导论课程的物联网应用领域部分章节的企业教学及现场参观;已成立南航-新联电子工程硕士班,并完成首届18名工程硕士招生入学;正在承担15名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企业实习工作。 建设中心指导教师队伍。组织新联电子高级职称以上的技术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到我校担任兼职教师,现校企双方各组织了12人的指导教师小组。校企间教师建立了良好的交流机制,每年都有4名教师在企业从事讲学活动与实训基地建设工作,每年都有5名企业技术人员到学校从事课程培训与科研活动,并共同发表学术论文。 学校和企业联合制订培养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结合学校新一轮教学计划修订工作,物联网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组织南京新联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专家参与我校培养方案的制订工作,共同制订培养目标、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特别是学生在新联电子学习阶段培养方案的制订。落实学生在新联电子学习期间的各项教学安排。 二、建设工作进展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负重奋进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负重奋进 王福平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无机非金属材料研究,以微波介质陶瓷及在空间条件下的评价、微纳米形态压电功能陶瓷膜制备、陶瓷纤维催化剂水净化等为主要研究内容,先后发表论文100余篇,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重大攻关和国防预研等项目计20余项,获省部级二等奖以上3项。 在高等教育飞速发展和激烈竞争的今天,高等学校靠什么生存。靠什么发展。靠什么打自己的品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回答是:以特色求生存、以特色谋发展、以特色树品牌。学校在五十五年的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了自己鲜明的办学特色:一是形成了“负重奋进,航空报国”的办学传统;二是构建了高水平的现代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在“十一五”期间,南航着力实施“特色发展、人才强校、开放办学和制度创新”四大战略,为建设有国防科技特色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办学传统薪火相传 纵观南航半个多世纪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学校的面貌日新月异,而南航人“负重奋进,航空报国”的办学传统历久常新。这是推进南航加速发展、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真正优势。在几代南航人身上,稳定地表现出了三种精神特质:一是航空报国、科技强军的国防使命;二是艰苦奋斗、团结拼搏的创业精神;三是唯实创新、志在超越的一流意识。这三种精神要素构成了南航“负重奋进,航空报国”办学传统的基本内涵。

南航1952年建校,1955年向我国航空工业输送了第一批毕业生,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培养的第一批航空科技人才。南航初创阶段的实践表明:国防使命,创业精神,一流意识――这三条主线从一开始就界定了南航“负重奋进,航空报国”的办学特色。1958年,学校研制出了“南航1号”无人机,随后又研制了2号、3号无人机,为此后的无人机研制工作锻炼了人才,积累了经验,储备了技术。南航人曾在异常恶劣的环境下研制成功了一批国防急需的新型武器装备,研制成功了我国第一架“长空1号”中高空无人靶机,我国第一台三轴液压飞行模拟转台,惟一由我国高校自行研制的轻型直升机――“延安2号”直升机以及重要国防装备。 在学科建设方面,南航始终贯彻“唯实创新,志在超越”的一流意识,按照“突出重点,强化特色,加强基础,协调发展”的方针,建构一流的航空航天、民航学科专业体系。1987年,学校“飞行器设计”、“机械制造”、“空气动力学”三个学科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90年代初期,学校抓住航空工业部与航天工业部合并的机遇,将航空领域的优势延伸到了航天领域。同时南航将航空学科优势向民航领域拓展,建立了我国民航系统第一个“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第一个“交通运输工程”博士后流动站。 建构国内一流的现代工程实践教学体系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南航坚持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重视

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申报材料(参考案例16)

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申报材料(参考案例16)XX大学历来高度重视实践育人工作,自觉承担起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责任,不断强化高校作为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实践育人培养基地的功能,为创新型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新路。 一、加强统筹规划,构建高效的管理体系 学校以重庆北碚国家大学科技园(简称科技园)为依托,以高校与地方政府合作联动为支撑,依托学校、学科、专业优势,将学生创业教育、科技实习、创业竞赛、实习实训、创业实践有机结合,与学校人才培养、地方经济发展、科技产业培育形成了良性互动。科技园成立了以学校为主体、地方政府和科技园公司共同组成的科技园管理委员会,由学校副校长出任管委会主任,其余三方派主要领导任管委会副主任,负责对科技园的发展建设进行宏观指导和监督管理,并明确了学校、地方政府、科技园公司各自的职能和责任。管委会办公室负责管委会具体事项的落实,及时通报及解决关于科技园建设发展的重大事项。这种以“大学依托、政府支持、企业运作”的建园模式,有效地整合多种资源,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的优势,在基础设施建设,孵化器服务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企业孵化,人才培养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经过近五年的实践,这种创新模式极大地促进了科技园的可持续发展。科技园现有8.5万平米“科技创业中心”,小微企业服务场地面积2万平米,其中大学生创业企业服务场地面积6000平米。截至2015年5月底,园区内共有XX大学学生企业64家,占比77%,近1/3企业是通过参加校内各级创业大赛优秀项目推荐至园区注册的,累计注册资本1310万元,带动创业250人,解决就业900人,学生企业中接纳在校学生年均实习实训1000人次。

政产学研联合构建创业教育实践基地模式探究——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为例

政产学研联合构建创业教育实践基地模式探究——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为例-高等教育学论文 政产学研联合构建创业教育实践基地模式探究——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为例 王少刚,周克印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16) [摘要] 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为例,依据创业教育的体系内容及基本要求,针对目前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存在的实践环节薄弱问题,提出了通过政产学研联合,共同构建创业教育实践基地模式,并对建立该模式的意义、所具有的优势,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政产学研联合构建的创业教育实践基地模式已在实际运行中得到了检验,取得了较好的实施效果,期待今后进一步完善,并逐渐加以推广应用。 [ 关键词] 大学生;创业教育;政产学研模式;实践基地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5)04?0099?03 创新创业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为基本内容,注重实践,其目标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型人才,在本质上仍属于素质教育范畴。所谓创业,是指创建某一个经济组织并对其进行科学管理,以实现创业者个人的发展目标。一个成功的创业者所具有的品质和特性,是在创业实践中培养出来的,包括其思维方法、知识和经验、智慧和技能、品格和胆识等。“创业教育”(enterprise education),从广义上说,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开拓性的个人。创业教育注重培养个人的首创和冒险精神、创业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包

括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等[1,2]。创新创业是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大学生不仅要学习和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勇于实践,在创新创业中不断成长。 目前的情况是,一方面大学生有创业热情,另一方面由于自身的经验欠缺、实践能力不足等原因,导致创业的成功率偏低。这是由于大学生基本生活在相对简单封闭的校园环境,长期接受应试教育,虽然在某些技术专长上可能占有优势,但由于对社会缺乏深度了解,不熟悉经营的“游戏规则”,在企业运营、组织协调和风险意识等方面的能力还不够强,经常由于事先估计不足而导致整个创业计划失败。因此,大学生在创业前应积极参加创业训练、积累创业知识,去企业实习(实践)积累相关管理和营销经验,以提高创业成功率。 高等学校作为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应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者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素质和能力培养的转变,使学生的“知识、素质、能力”协调发展。通过深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树立创新创业意识,掌握基本创业技能,提升创新创业能力[3]。在目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如何有效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高等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目前创业教育模式及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与单纯的知识和技能教育有所不同,创新创业教育的思想和理念是,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等为目的[2],它更加注重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升,尤其是对创新性意识和创造性观念的培养。近年来国内许多高校为促进大学生创业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效果。但由于受整个社会环境的影响,以及各种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制约,使得大学

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协同创新模式和育人模式

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协同创新模式和育人模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协同创新模式和育人模式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探讨这两种模式的重要性和影响。 一、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协同创新模式 1.1 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定义 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协同创新模式是指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之间建立起密切合作的关系,在共同的研究和开发项目中共享资源、技术和信息,实现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的过程。这种模式能够有效地整合各方的优势资源,推动科技成果向产品转化,推动企业发展。 1.2 产学研用相结合的重要性 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协同创新模式能够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在我国,随着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日益受到重视,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协同创新模式成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1.3 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案例分析

以北京大学和阿里巴巴集团的合作为例,他们共同成立了“智能医疗联合实验室”,在医疗领域开展了一系列技术研发和创新应用。通过双方的合作,实现了医疗信息化和智能医疗设备的研发,提高了医疗服务水平,推动了医疗行业的发展。 二、产学研用相结合的育人模式 2.1 产学研用相结合的育人模式的定义 产学研用相结合的育人模式是指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之间建立起密切的教学合作关系,通过实践教学、实习实训等形式,培养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人才。这种模式能够使学生在校期间接触实际工作,增强实践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 2.2 产学研用相结合的育人模式的重要性 产学研用相结合的育人模式能够有效地弥补高校教育和企业需求之间的鸿沟,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职业需要。在当前人才培养改革的大背景下,产学研用相结合的育人模式成为高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向。 2.3 产学研用相结合的育人模式的案例分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招生简章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招生简章 一、报考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等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录取当年入学前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入学之日)或2年以上,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4)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5)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3.报考法律(非法学)专业学位的考生,报考前所学专业为非法学专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0301]毕业生、专科层次法学类毕业生和自学考试形式的法学类毕业生等不得报考)。 4.报考法律(法学)专业学位的考生,报考前所学专业为法学专业(仅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0301]毕业生、专科层次法学类毕业生、自学考试形式的法学类毕业生,以及获得法学第二学士学位的人员可以报考)。

5.报考工商管理、工程管理硕士中的工程管理[代码为125601]和项目管理[代码为125602]、教育硕士中的教育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考生必须具有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或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或大学本科结业后达到大学本科毕业同等学力并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或获得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后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 教育管理专业学位招收对象为具有第一线教学经历的基础教育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专任教师和管理人员。 6.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的报考条件,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骨干计划考生报名前必须征得所在省、自治区或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民教处(高教处)同意,并及时将《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考生登记表》寄送至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7.报考单独考试的考生需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学历后连续工作4年以上(截至2023年9月),或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后工作2年以上,业务优秀,已经发表过研究论文(技术报告)或者已经成为业务骨干,经考生所在单位同意和2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推荐,回原单位定向就业的在职人员。我校单考重点面向国防军工等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的行业招收优秀在职人员,学习方式为非全日制。 8.部分学院招生专业对考生有专业背景要求,请注意查看招生专业目录“备注”栏。 9.招生专业目录备注栏中未给出同等学力加试科目的学科,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 10.考生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我校规定的体检要求。

产教融合背景下新工科材料类人才培养思考

产教融合背景下新工科材料类人才培养 思考 2.沈阳建筑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辽宁沈阳,110168) 摘要:新工科建设是国家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挑战,紧密围绕国家战略 和区域发展需求,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和“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实施的行动计划,是新 时代工程教育改革的新方向。当前,产教融合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改革是当前国家正在大力 推行和深入挖掘的一个领域,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推动新工科材料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通过什么途径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性,是高等院校应当思考的关键问题。本文将紧密围 绕“产教融合”这一宗旨,从如何强化团队建设、如何制定专业培养目标、如何设立针对性 课程、如何搭建校企合作教育模式、四个方面,来对新工科材料专业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的实效性进行研究。 关键字:产教融合;新工科;材料类;人才培养 1、引言 近几年,伴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等学校的专业建设也取得了明 显的成效。但是,在产教融合及新工科的背景下,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仍然 存在着诸如缺少健全的产教融合机制、企业在技术人才培养方面的主体地位、高 校服务企业的能力还有待提高等问题。本文以高等院校新工科材料类专业建设发 展为基础,分析了新工科材料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发展思路,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构建政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通过工学结合来创新培养人才的特色模式,打造特 色示范专业建设,推动课程的深化改革,充分发挥专业的优势,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以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2、新工科材料类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产生的背景 截止20223年6月15日,我国高等学校共有3072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820所,本科院校1275所,高职(专科)院校1545所,成人高等学校252所。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专业研究生复试常见面试问题自我介绍3分钟范文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例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宇航科学与 技术 研究生复试3分钟自我介绍/常见面试问题第一部分:3分钟自我介绍范文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职场密码AI智能简历,非常荣幸能够参加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的考研复试。在此,我向各位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你们给予我这次展示自己的机会。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自我介绍。 1. 开场白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职场密码AI智能简历,来自XX大学XX专业。首先,我要感谢学校和老师们给予我这次复试的机会。在大学期间,我一直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积极参加各类活动,锻炼自己的综合素质。今天,我很高兴能够站在这里,向各位老师展示我的风采。 2. 个人简介 我的名字叫职场密码AI智能简历,毕业于XX大学XX专业。在校期间,我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成绩优异,多次获得奖学金。此外,我还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者服务、社团活动等,锻炼了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在大学期间,我还担任过班级干部,负责组织开展班级活动,提高班级凝聚力。

3. 学业相关经历 学术方面,我对航空航天领域有着浓厚的兴趣。在大学期间,我积极参与学术科研项目,与导师共同探讨学术问题。我还曾在《航空航天学报》等知名期刊发表过学术论文,论文题目为《XXXX》。此外,我还对接国内外学术动态,积极参加各类学术讲座和研讨会,拓宽自己的学术视野。 4. 学术期望 我对所选择的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专业充满期待。我希望能够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这个优秀的平台上,深入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同时,我也期待能够加入导师的课题组,与导师共同开展研究工作,为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5. 个人特质 我认为自己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在大学期间,我曾担任过班级干部,负责组织开展班级活动,这使我学会了如何与他人沟通协作,提高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此外,我还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能够迅速掌握新知识,适应新环境。在实际生活中,我乐于助人,关心同学,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传递正能量。 6. 结束语 最后,我再次感谢各位老师给予我这次面试的机会。如果我有幸成为您们的学生,我一定会珍惜这个机会,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我

校企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的实践探索论文

校企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的实践探索 论文 校企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的实践探索论文 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又称之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学结合等)是指高校与企业联合各自优势资源,采取课堂教学与企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共同培养适应不同需求、素质全面高素质人才的开放式教育模式。校企联合培养的思想最早诞生于美国(19世纪前半叶),20世纪中叶开始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盛行,发展至今,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主要有美国的合作教育、英国的“三明治”教育、日本的‘‘产学合作”模式、德国的“双元制”模式、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以及法国的“学徒培训中心”培养模式和新加坡的“教学工厂”音养模式。 校企联合培养依托行业发展,以培养应用能力为主线,通过构建适应现代经济发展、以市场为导向的“零距离”实践教学体系、与市场“零距离”接轨的教材体系和基于就业需求的“零距离”素质拓展培养体系,培养接地气的高素质行业人才。问世以来,不仅对各国经济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且大大提升了学生就业的适应性。通过借鉴国外成功模式,我国高校与企业积极探索和发展了多种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例如:大学科技园、校办企业、国家产学研工程、“产学研”联合培养基地和校企联合培养基地等,联合培养本科人才、工程硕士、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生。 在湖南省教育厅的支持下,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航天科学与工程学院(简称国防科大)与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时代新材)合作建立了湖南省复合材料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探索联合培养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全日制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在高校,课题研究在企业)、合办工程硕士研究生班、合作培养博士后研究人员的模式和方法。笔者正是该创新基地培养的博士研究生,现作为教员,对校企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的探索和实践,有些微体会。 一、产学研深度融合是校企联合培养共赢的基础 校企联合培养追求“高校一企业一学生”共赢的目标。理论上,共赢目标的愿景无限美好,但实际上国内外不断实践和探索的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原因在于、共赢”必须以产学研深度融合为基础。深度融合,则“共赢”枝繁叶茂;不然,则空空如也。 根据邢素丽等人的论述,产学研深度融合应包括: (1)需融学科和产业、学问和技术、基础研究与工程应用内涵于一体; (2)需融高校科研、企业课题、国家和省课题内涵于一体;

基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术学位创新培养模式进行分析论文

基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术学位创新培养模式进行分析论文 基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术学位创新培养模式进行分析论文 目前,研究生培养模式分为两种类型——学术型学位和专业学位,学术型学位重点在于学术性培养,以培养博士研究生为主,而专业学位重点在于应用型培养,以培养硕士研究生为主。《高等教育法》指出,高等教育要培养有创新精神的人,研究生教育为社会各界培养骨干和中坚力量。对于学术学位研究生的综合改革应进一步突出学科特点和开拓国际视野为目标,尤其需要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模式实现硕博连读。 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较快,全国进行研究生培养综合改革试点的高校由2014 年的17 所发展到现在百余所,在研究生培养模式上积累了很多经验。长安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依托教育部指导方针,积极开展学术学位研究生综合改革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改革成果。但是对于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培养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基于此本文结合本学院正在进行的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对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术学位研究生改革提出一些新的思路。 一、培养模式创新 1. 课程体系设置 (1)定期修订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研究生培养方案应明确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培养环节,要遵循研究生教育规律,创新培养模式,体现学科特色和学术前沿,突出个性化培养。调整学术型硕士培养方案,加重对研究生的系统科研训练,突出教研结合,着重提高研究生的综合学术能力和素质。 (2)教材资源建设 进一步加大教材建设力度,严格执行教材选用、编写与审核制度,鼓励选用国家面向21世纪教材、“十二五”规划教材、省部级以上获奖教材以及原版外文教材等优秀教材,鼓励和支持适合双语教学的新教材编写与出版,实施精品战略,组织力量参与编写,着力打造本专业特色教材。

江苏产学研联合创新模式研究——以常州市产学研合作现行模式为例

江苏产学研联合创新模式研究——以常州市产学研合作现行 模式为例 赵美英;李卫平;张丁榕;吴雷春 【摘要】以常州市为例,总结常州产学研合作经验,查找存在的问题.在常州产学研合作中存在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尚未形成;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层次仍有提高的空间;院校或科研院所对研究人员的评价体系存在缺陷;企业自身研发能力有待提升;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提出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官产学研协作机制;建立利益和风险共担的产学研创新机制;构建产学研创新战略联盟,形成产学研长效合作机制;加强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优化产学研合作的配套环境等建议. 【期刊名称】《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0(010)001 【总页数】5页(P47-51) 【关键词】创新;产学研合作;环太湖;常州 【作者】赵美英;李卫平;张丁榕;吴雷春 【作者单位】中共常州市委党校,现代化理论研究中心,江苏,常州,213016;中共常州市委党校,现代化理论研究中心,江苏,常州,213016;中共常州市委党校,现代化理论研究中心,江苏,常州,213016;中共常州市委党校,现代化理论研究中心,江苏,常 州,21301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719.21

产学研合作是企业(产)、高等院校(学)、科研院所(研)三方或两方组织为了市场需求和共同整体利益联合起来,按照市场经济机制,采取多种方式方法所进行的科研开发、生产营销、咨询服务等经济合作活动。江苏省常州市工业基础好,制造业发达,民营企业数量众多,但多数企业普遍存在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缺乏核心技术和重大创新成果,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等问题。由于缺少知名高校、研究所,科技人才相对匮乏,研发能力薄弱同企业创新需求旺盛的矛盾十分突出。但这一区域却开辟了一个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平台建设为载体、项目为纽带,校地紧密合作的产学研合作的创新路径,产学研合作取得显著成就。本文以常州市为例,总结江苏省产学研合作经验,查找存在的问题,推动形成人才、项目、技术、资源流向江苏的大好局面,使这一地区真正成为创新特色明显、创新能力强大、创新资源汇聚、创新氛围浓厚的创新型省份。 一、常州产学研合作现行模式的特点 常州正在建设创新型城市,产学研合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形成了独特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展示了常州创新体系的雏形。 1.政府在推动产学研合作中居于主导地位 从产学研合作中的主体作用来看,常州市产学研合作现行模式应该属于政府主导型产学研合作模式,并且属于其中的政府推动型合作模式。政府在提供政策导向和市场服务方面都发挥了关键作用,处于主导地位,大学和科研机构发挥核心作用,企业积极参与,因此常州现行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也可以称为“官产学研”合作模式。这种政府主导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为调动各种科技创新资源,形成创新合力,突破科技资源不足的瓶颈约束,常州市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了产学研合作是常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从而确立了产学研合作在常州建设创新型城市中的重要地位。第二,政府为企业与高校、科

四川大学空天科学与工程学院简介【模板】

四川大学空天科学与工程学院简介 一、学院概况 成立背景:四川大学是我国较早开始从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高等院校之一,1945年即创办了四川大学航空系,在50年代的院系调整中,与清华大学航空系等院系共同组建成为北京航空学院,即现在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根据国家及国防科技工业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针对未来航空航天工程领域发展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需求,结合国际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及相关科技发展前沿,为了加快推进世界一流水平的研究型综合大学建设目标,四川大学在相关院系长期从事航空航天工程领域科学技术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基础上,采取“内联外引”与“政产学研”联合共建模式和“创新、开放、交叉、共享”的运行机制,于2011年11月正式创建了空天科学与工程学院,在江安校区新建航空航天及多学科交叉创新大楼30000余平方米。 基础与优势:四川省及西南地区是我国航空航天工程领域重要的科研生产基地之一,拥有一大批空天飞行器设计制造、民用航空运输、维修及配套等企事业单位,形成了完整的航空航天装备制造业和航空运输业体系。四川大学有着100多年的办学历史文化,拥有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力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等一级学科博士点、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等多学科交叉融合与协同创新平台,为四川大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建设和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学科与平台优势。

师资队伍:本学科现有全职和兼职教职工70余人,其中,院士4人,教授、研究员35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何梁何利基金科技奖获得者2人,国家国防科技创新团队、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3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青年长江学者1人,青年拔尖人才1人。学科依托的空天学院院长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工程师周志成院士,丁肇中先生为名誉院长,谭述森院士为双聘院士。 科研成果与平台建设:近年来,学院承担了国家航空航天及相关工程领域的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973”“863”和国防军工科研计划等项目200余项,取得了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成果,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奖励40余项。建设了“空天信息处理与应用”、“航空航天装备设计制造及理论”、“推进技术与动力装备”和“智能无人机及智能空管系统”4个科研创新团队。在学校“双一流”建设工作中,学院牵头组织的“智能空天信息与先进装备”学科群已顺利通过建设方案论证,被四川大学列为超前部署的聚焦未来新领域的学科(群)。由学院组织建设的“四川大学智能空天技术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平台”是四川大学首批建设的6个“双创”平台之一,建设方案顺利通过专家评审并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学院建设的“985工程”航空航天工程关键技术科技创新平台,坚持以“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为总体目标,先后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实验平台10余套。2018年获批“空天信息与智能装备”四川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高校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现状、问题与对策分析——以常州九所高校为例

高校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现状、问题与对策分析——以常州 九所高校为例 季庆庆 【摘要】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是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创新创业人才的有效途径.相关高校产学研合作数据及平台建设情况表明,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项目的开发能力、技术转移能力均有所增强,科技资源建设发展迅速,平台建设呈现多种形态.在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平台的建设进程中,提高平台建设效果,必须从加强高校产学研合作项目开发、推进高校技术转移中心建设、加快高校科技共享资源等入手.【期刊名称】《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3(014)005 【总页数】5页(P113-117) 【关键词】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平台;技术转移;资源共享 【作者】季庆庆 【作者单位】江苏理工学院社科处,江苏常州213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522.8 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实施、培育新兴科技型企业和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新经济增长点,为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增添强大动力。

近年来,江苏省加大产学研合作投入力度,在省政府设立的产学研联合创新资金中将高校技术转移中心建设作为一个专项工作给予重点支持。与此同时,常州各大高校均重视产学研合作平台的建设工作,陆续出台相关政策,加强产学研合作平台体系建设,培养技术转移专门人才,促进平台建设工作健康发展。截至目前,常州高校中已有3家高校建立了江苏省高校技术转移中心(河海大学常州校区、常州大学、江苏理工学院),占全省总数(24家左右)的1/8,体现了常州高校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的成效。常见的平台建设形式有高校产学研合作委员会、产学研联盟、产学研服务中心、技术转移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等,但究其实质都是围绕合作项目开发、技术转移、资源共建展开。 在江苏省教育厅统计的2012年度高校科技工作为江苏服务情况中,9所在常高校(包含4所本科高校:常州大学、江苏理工学院、常州工学院、河海大学(常州 校区);5所高职院校: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中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1235项,项目验收数639项,研究经费达到23095万元,技术开发经费达13336万元。应用型科技成果转化数534项,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经费202万元,技术转让经费达到2874万元。获 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市(厅)级科技成果奖16项。拥有省部级重点(建设)实验室(含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9家,市、县共建实验室、研究中心45家,与企业共建实验室、研究中心(正式签定协议)109家,其他产学研联合体(正式签定协议)295家。 (一)项目开发能力逐年增强 常州高校产学研合作项目开发能力主要表现在承接企事业单位的科研项目上。2007年至2012年,项目开发数和验收数呈增长态势(如表1),2012年比2007年的数量增加了5倍,验收数约占开发数的50%。企业事业单位项目经费也

联合培养基地 创新研究生实践教学形式-概念解析以及定义

联合培养基地创新研究生实践教学形式-概述说明以 及解释 1.引言 1.1 概述 概述 在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背景下,培养高质量的研究生成为各个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随着社会对创新人才的日益需求,研究生实践教学成为培养研究生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传统的实践教学方式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资源单一、与实际需求不符等。因此,为了更好地培养高质量研究生,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探索联合培养基地,并创新实践教学的形式。 本文主要探讨的问题是联合培养基地这一新模式在创新研究生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首先,文章将从联合培养基地的定义与意义入手,明确了联合培养基地在培养研究生方面的重要性和价值。其次,文章将探讨创新研究生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分析了传统教学方式的问题,并提出了创新实践教学的意义。最后,文章将重点介绍创新研究生实践教学的形式和方法,包括产学研结合、跨学科合作等。 通过对联合培养基地和创新研究生实践教学的深入研究,本文旨在探索一种更加有效和符合实际需求的研究生培养模式。这不仅有助于提高研

究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也有助于打破传统培养模式的束缚,为高校教育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经验。 总之,本文通过对联合培养基地和创新研究生实践教学的探讨,旨在为高校提供一种更加高效和创新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在接下来的章节中,将进一步阐述联合培养基地的定义与意义,创新研究生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创新研究生实践教学的形式和方法。 1.2文章结构 文章结构是指文章整体的组织方式和布局,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等主要部分。本文的文章结构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是文章开篇的部分,主要目的是引起读者的兴趣,概述文章的主题和目的,并介绍文章的结构安排。在引言部分,我们将介绍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目的,以及文章的结构和组织安排,让读者对文章的整体框架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正文部分是文章全文的核心部分,展开论述和讨论文章的主题。正文部分主要包括联合培养基地的定义与意义、创新研究生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创新研究生实践教学的形式和方法三个方面的内容。在正文部分,我们将详细介绍联合培养基地的定义与意义,阐述创新研究生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并给出相关的理论支持,然后探讨创新研究生实践教学的具体形式和

探索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办学实践全面提升农林高校创新能力

探索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办学实践全面提升农林高校创新能力宋维明 【摘要】作为国家高水平人才培养重要基地的农林高校,要积极适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新要求,从传统的产学研结合向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办学拓展,发挥行业资源优势、特色学科优势、行业影响力优势,提升农林高校创新能力. 基于北京林业大学的探索实践,高校在推进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办学模式的改革进程中,应该使政产学研用涉及的主体之间形成有效的、可持续的、互惠共赢的有机关系;建立调动多元主体资源统筹和有效配置的协同创新资源保障机制;推动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建设与管理实体化、产业化,提高评价考核的科学水平.%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universities, as an important base for cultivating high-gear talents for the state, should meet the new needs of national innovation development strategy.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l that combines industries, universities and researches should be expanded to the model of policy-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need integration. The latter aims to take advantages of industry resources, characteristic academic dis-cipline advantages, as well as industry influence to improve the innovation ability of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uni-versities. In recent years,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has practiced the policy-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need integration in multiple dimensions, and drawn the conclusions that the main entities of in the above five ele-ments integration should be related to each other on the basis of effectiveness, sustainability, and mutual bene-fit , the collaborative innovative resource guarantee system of holistically planning and effectively configuring mul-tiple entity resources

我校航空科技特色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我校航空科技特色教育的实践与思考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高级中学校长张清明 江苏省“十·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航空科技特色教育研究》主持人 一、“特色教育”的形成过程 我校地处风景优美的御道街上,周围有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农业大学、解放军通讯工程学院、解放军工程兵工程学院及众多的科研单位。多年来,我校利用南航大、省市航空学会、南京航空联谊会等联办单位、友邻单位的智力支持,开展以航空科技为主要内容的科技特色教育,不断拓展校本课程,历经数年的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了办学特色。 从1986年起,我校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联合办学,联办的主要载体是“中学六年一贯制”教改实验班,开展了语文、数学、外语等学科的一系列教学改革,取得丰硕的成果,促进了办学质量的提高。1996年,我校成为省级重点中学。随着学校素质教育的深化,原有的教改实验班及实验内容,已经不能适应教育形势的变化和学校的不断发展,成为亟待要解决的问题。 1995年初,江苏省航空学会主持的国家“九五”重点科学研究课题“早期航空航天国防教育实施工程研究”特邀我校参加活动。在该课题一系列的研究活动过程中,我们受到开设航空科技教育课程的启发。考虑到我国及世界航空航天以及科学技术等事业的飞速发展,我们在这方面做些中学力所能及的航空科技基础知识的普及教育工作,前景是相当广阔的。 南航大是我校的联办单位,联办的目的就是更好地开展我校的教学改革。我校是江苏省航空学会、南京市航空联谊会的成员单位,我校的前身是1934年建立的“空军子弟学校”,具有悠久的历史源渊和得天独厚的智力环境及充足的人才支持。我校如果对中学生进行航空航天以及科技知识的早期教育,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发学生在航空科技方面的智力和思维,而且能够开发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充实学校的第二课堂,丰富和深化我校的办学内涵,符合实施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根据以上几方面的综合思考,1996年底,以航空科技为我校特色教育的设想初步形成。

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医疗器械的研发和科技成果的转化产业化g

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医疗器械的研发和科技成果的转化产业化g

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医疗器械的研 发和科技成果的转化产业化 一、什么叫作“产学研”,它的产生与发展 1.什么叫“产学研” 从字面上解读,产就是企业、学就是高等学校、研就是科研院所,三者用什么样的机制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个探索和实践已经走过了三十多年,有成功、有失败、风风雨雨,随着国家的改革开放,经济的发展,国家在不同的时期出台了促进科技与经济发展的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有力的鼓励和支持了“产学研”合作,使“产学研”逐步为企业、大学、研究院所认识,被世人所接受。它不仅是有力地推动了大学科研院所的改革,仅从教育部门来看对教学、科研、人才培养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要强调的是它与企业的结合,对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技术的支撑,有力地促进了科技与经济的密切结合,为解决科技与经济二层皮的问题创造了新的途径。中国“产学研”发展到今天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产学研”合作道路。它主要表现在以市场为导向合作的模式,不断创新、合作的领域和规模不断扩大、合作的层次不断深入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2.“产学研”合作的产生与发展 四顾“产学研”合作这个新生事物已经走过了三十多年,它是同步于我国的改革开放,它的产生是社会经济发展及教

育、科技改革的产物。他的产生与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①.第一阶段从1978年—— 1986年 在这个时期国家在经济建设、科技发展有几项重大的事件 1978年,召开全国科技大会,大会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一部分”、实现“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等的论述,这极大的鼓舞了知识分子,提高了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 1985年,中央作出了教育、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面向”和“依靠”的基本方针,从而为强化高等学校为社会服务的功能提出迫切使命。 1986年,为贯彻“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的战略方针,推动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当时的国家贸易委、国家教育委和中科院联合提出“产学研联合”并建立“经济科技合作协调小组”,当年就制定“百项合作”计划,这一行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这为进一步开展“产学研”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个阶段可称为起步探索阶段。 ②.第二阶段,1986年—— 1993年 这个时期无论是社会企业、大院大所、高等学校开展“产学研”合作都表现出积极响应寻求探索合作的态势。在国家的层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