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疗治疗肺癌脑转移的效果及生存分析

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疗治疗肺癌脑转移的效果及生存分析

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疗治疗肺癌脑转移的效果及生存分析
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疗治疗肺癌脑转移的效果及生存分析

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疗治疗肺癌脑转移的效果及生存分析

发表时间:2018-09-25T11:41:54.267Z 来源:《兰大学报(医学版)》2018年5期作者:王波[导读] 结论: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疗治疗肺癌脑转移能够显著提高患治疗的近期疗效,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益阳康雅医院湖南省 413000 【摘要】目的:研究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疗治疗肺癌脑转移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12-2014年肺癌脑转移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是否口服替莫唑胺将患者分为药物组和对照组,药物组使用替莫唑胺并进行全脑放疗,而对照组仅使用全脑放疗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以及生存时间,通过MRI对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药物组患者中部分缓解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药物组患

者总体有效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药物组患者生存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疗治疗肺癌脑转移能够显著提高患治疗的近期疗效,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关键词】替莫唑胺;全脑放疗;肺癌;脑转移

脑转移是肺癌的常见并发症,也是影响肺癌患者生存率的重要原因。替莫唑胺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抗肿瘤药物,其特点是可以穿透血脑屏障,到达肿瘤部位[1]。本研究通过研究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疗治疗肺癌脑转移的疗效,分析替莫唑胺对肺癌脑转移的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2012-2014年肺癌脑转移患者进行研究,纳入标准如下:1.经病理诊断确诊为原发性肺癌;2.增强CT或MRI检测颅内存在转移性肿瘤,且病灶可测量;3.Karnofsky评分60分以上,预计生存时间大于3个月;4.无放化疗禁忌证。所有患者均采用全脑放射治疗,根据是否口服替莫唑胺将患者分为药物组和对照组。共51位患者纳入研究,其中药物组30例,对照组21例,药物组患者中男20例,女1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13例,女8例。药物组患者年龄平均年龄为56.5±9.1岁,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为53.6±11.5岁。药物组患者体重指数为22.4±4.5,对照组患者体重指数为23.1±4.4。药物组患者Karnofsky评分为83±12.3,对照组患者Karnofsky评分为79±10.6。药物组患者单发14例,多发16例,对照组患者单发9例,多发12例。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性别分布和Karnofsky评分均无显著差异,可以进行统计学比较。

1.2 治疗方法

接受放疗患者的放疗剂量为每周5天,每天3 Gy,共治疗2周,总放疗剂量为30 Gy。药物组在放疗期间每天服用替莫唑胺75 mg/m2,放疗结束后停药4周,4周后继续服药21天,再次停药4周后服药21天,持续6个周期。对照组在治疗期间不使用化疗药物。

1.3 评价指标

所有患者每周复查血常规,放疗结束时进行颅内MRI检查,放疗结束后每2月复查MRI,根据美国肿瘤放疗损伤分级标准,对MRI结果进行动态评估,将结果分为完全缓解(肿瘤完全消失,4周以上无心法病灶)、部分缓解(肿瘤最大直径之和减少50%以上)、稳定(肿瘤缩小50%以下或增大25%以下)和进展(肿瘤增大大于25%)四类。有效率为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数量之和与总患者例数的比值百分比。记录两组患者生存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比较,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进行比较。以P<0.05表示两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 近期疗效

根据治疗后定期MRI检查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近期疗效,结果如表1所示,药物组患者中部分缓解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药物组患者总体有效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药物组和对照组患者近期疗效的比较

2.2 生存时间

药物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9个月,平均生存时间为18.23±4.83个月,对照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4个月,平均生存时间为15.42±5.21个月,药物组患者生存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肺癌是容易发生转移的癌症,脑是肺癌转移最常见的器官,肺癌脑转移会造成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产生头痛、呕吐、视觉障碍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时间,约30%-40%的肺癌患者存在脑转移,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肺癌脑转移患者在未经治疗的情况下平均生存时间为3-6个月[2]。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有手术切除、放疗以及化疗,然而目前肺癌脑转移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3]。全脑放疗是治疗脑转移癌的标准方法,但单独使用全脑放疗对肺癌脑转移的治疗仍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很多化疗药物无法到达脑部转移的肿瘤周围,因此无法产生有效的治疗作用。替莫唑胺属于第二代口服烷化剂咪唑四嗪类衍生物,由于其分子量小、脂溶性高的特点,近年来得到广泛关注,它可以迅速穿透血脑屏障并在脑脊液内形成有效浓度,产生治疗效果[4]。

2015 年 NCCN 脑转移瘤诊断治疗指南

2015年NCCN脑转移瘤诊断治疗指南 脑转移瘤是成人最常见的颅内肿瘤,发生率约为颅内原发肿瘤的10倍。8%-10%的恶性肿瘤患者会发生颅内转移。尸检报道的结果甚至比这个概率更高。随着诊断和治疗技术的进步,很多病人得到了合适的治疗,最终并非死于脑转移。 尽管文献报道恶性黑色素瘤脑转移的概率最高,但是肺癌仍是最常见的颅内转移来源,约占颅内转移瘤的50%。乳腺癌患者因治疗手段的进步,患者诊断中枢神经系统受侵犯的发生率越来越高。80%的脑转移瘤发生在大脑半球,15%发生在小脑,5%发生在脑干。大脑皮髓质交界处分支血管较窄,所以转移瘤好发于此处。 MRI检查显示脑转移以多发为主,脑转移瘤的临床症状与体征与其他颅内占位性病变相似,主要包括颅内压增高如头痛、恶心、呕吐以及神经系统定位体征等。 治疗概述 1.外科治疗 随着外科手术技术的进步,手术的死亡率已经从1988-1990年的4.6%下降到1997-2000的2.3%,手术切除+全脑放疗(WBRT)是目前颅内单发脑转移瘤的标准治疗之一。但是手术的效果和医院的规模以及手术医生的技术熟练程度相关。

Patchel将95例单发脑转移瘤患者随机分为手术组和手术 +WBRT组。结果术后行WBRT明显减少了局部复发率(18%比70%, p<0.001)及神经相关死亡率(14%比44%,p=0.003),两组总生存期无显著性差异。 对于多发脑转移瘤来说,外科的作用仅限于获取病理或者减轻占位效应及颅高压症状。然而也有证据显示对一些预后较好的1-3个转移瘤患者手术切除可以延长生存期。 2.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 和外科手术相比,SRS微创,无手术相关死亡,水肿及放射性坏死等晚期并发症少见。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总的肿瘤体积比转移灶个数更能预测脑转移瘤患者SRS治疗后的生存期。 1项对205例行SRS的脑多发转移(4个或更多)患者的多重回归分析显示总体积是最重要的预后因素,而转移灶个数对预后无明显影响。同一个研究另外一项分析提示总体积小于7cc且转移灶小于7个的患者亚群预后更好,这些患者生存期明显延长(13个月比6个月,p<0.0005)。 另一项随机对照研究提示脑转移瘤总的治疗体积<5cc或者 5-10cc的患者生存期明显长于大于10cc的患者,单发与多发脑转移患者生存期无明显差异。

脑转移瘤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Neurosurgery:脑转移瘤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医脉通2013-04-07 近期发表于《神经外科学》杂志的一项研究[Neurosurgery 2013 Mar;72(3):317-25,附全文下载]表明,对于进行肿瘤全切术(GDP)且需接受低量放射治疗的脑转移瘤患者,术后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治疗是最适合的治疗方式。 研究者佛罗里达州迈阿密大学Jared Gans博士及其同事指出,“随着多种实体肿瘤治疗技术的进步,患者生存率提高,同时全脑放射治疗的神经认知功能副作用也显现出来。重要的是要了解替代治疗方案,尤其是SRS作为转移性颅内占位性病变手术切除辅助治疗的作用。” 研究概述 研究人员进行了系统文献回顾,分析了14项研究,共626例患者,评估手术切除后仅实施辅助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转移性颅内肿瘤的结局。 患者平均生存期为14.3个月。队列中单发转移灶发病率较高是唯一与总体生存率较高相关的特异性术前或患者因素。平均83%的患者实现了肿瘤生长粗抑制,肿瘤局限于原发部位。半数研究发现1年时的中位局部控制率为81%(平均85%)。 局部控制率与放疗后肿瘤体积较小和肿瘤全切(GDP)率独立相关。49%的患者发生远处颅内复发(失败),29%需要挽救性WBRT,这是研究中最常见的挽救性治疗方法。 粗局部控制率和中位总生存期均不受放射外科治疗边界范围大小的影响。作者指出,在切除腔周围增加1mm~3mm放疗范围,对于提高局部控制率和总生存期方面的优势仍存在争议。 作者写道,“大边界导致辐射相关的实质变化,虽然无症状,但有导致认知障碍的风险。放射治疗导致的并发症如水肿,可能存在少报现象。” Gans博士及其研究团队说,“有必要直接比较患者对WBRT和SRS的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以充分比较每一种治疗的严重并发症。” 研究还表明,目标肿瘤体积较小,放射治疗和全切除的疗效好,可增加局部控制率。

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疗治疗肺癌脑转移的效果及生存分析

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疗治疗肺癌脑转移的效果及生存分析 发表时间:2018-09-25T11:41:54.267Z 来源:《兰大学报(医学版)》2018年5期作者:王波[导读] 结论: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疗治疗肺癌脑转移能够显著提高患治疗的近期疗效,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益阳康雅医院湖南省 413000 【摘要】目的:研究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疗治疗肺癌脑转移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12-2014年肺癌脑转移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是否口服替莫唑胺将患者分为药物组和对照组,药物组使用替莫唑胺并进行全脑放疗,而对照组仅使用全脑放疗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以及生存时间,通过MRI对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药物组患者中部分缓解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药物组患 者总体有效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药物组患者生存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疗治疗肺癌脑转移能够显著提高患治疗的近期疗效,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关键词】替莫唑胺;全脑放疗;肺癌;脑转移 脑转移是肺癌的常见并发症,也是影响肺癌患者生存率的重要原因。替莫唑胺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抗肿瘤药物,其特点是可以穿透血脑屏障,到达肿瘤部位[1]。本研究通过研究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疗治疗肺癌脑转移的疗效,分析替莫唑胺对肺癌脑转移的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2012-2014年肺癌脑转移患者进行研究,纳入标准如下:1.经病理诊断确诊为原发性肺癌;2.增强CT或MRI检测颅内存在转移性肿瘤,且病灶可测量;3.Karnofsky评分60分以上,预计生存时间大于3个月;4.无放化疗禁忌证。所有患者均采用全脑放射治疗,根据是否口服替莫唑胺将患者分为药物组和对照组。共51位患者纳入研究,其中药物组30例,对照组21例,药物组患者中男20例,女1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13例,女8例。药物组患者年龄平均年龄为56.5±9.1岁,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为53.6±11.5岁。药物组患者体重指数为22.4±4.5,对照组患者体重指数为23.1±4.4。药物组患者Karnofsky评分为83±12.3,对照组患者Karnofsky评分为79±10.6。药物组患者单发14例,多发16例,对照组患者单发9例,多发12例。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性别分布和Karnofsky评分均无显著差异,可以进行统计学比较。 1.2 治疗方法 接受放疗患者的放疗剂量为每周5天,每天3 Gy,共治疗2周,总放疗剂量为30 Gy。药物组在放疗期间每天服用替莫唑胺75 mg/m2,放疗结束后停药4周,4周后继续服药21天,再次停药4周后服药21天,持续6个周期。对照组在治疗期间不使用化疗药物。 1.3 评价指标 所有患者每周复查血常规,放疗结束时进行颅内MRI检查,放疗结束后每2月复查MRI,根据美国肿瘤放疗损伤分级标准,对MRI结果进行动态评估,将结果分为完全缓解(肿瘤完全消失,4周以上无心法病灶)、部分缓解(肿瘤最大直径之和减少50%以上)、稳定(肿瘤缩小50%以下或增大25%以下)和进展(肿瘤增大大于25%)四类。有效率为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数量之和与总患者例数的比值百分比。记录两组患者生存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比较,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进行比较。以P<0.05表示两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 近期疗效 根据治疗后定期MRI检查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近期疗效,结果如表1所示,药物组患者中部分缓解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药物组患者总体有效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药物组和对照组患者近期疗效的比较 2.2 生存时间 药物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9个月,平均生存时间为18.23±4.83个月,对照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4个月,平均生存时间为15.42±5.21个月,药物组患者生存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肺癌是容易发生转移的癌症,脑是肺癌转移最常见的器官,肺癌脑转移会造成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产生头痛、呕吐、视觉障碍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时间,约30%-40%的肺癌患者存在脑转移,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肺癌脑转移患者在未经治疗的情况下平均生存时间为3-6个月[2]。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有手术切除、放疗以及化疗,然而目前肺癌脑转移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3]。全脑放疗是治疗脑转移癌的标准方法,但单独使用全脑放疗对肺癌脑转移的治疗仍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很多化疗药物无法到达脑部转移的肿瘤周围,因此无法产生有效的治疗作用。替莫唑胺属于第二代口服烷化剂咪唑四嗪类衍生物,由于其分子量小、脂溶性高的特点,近年来得到广泛关注,它可以迅速穿透血脑屏障并在脑脊液内形成有效浓度,产生治疗效果[4]。

脑转移放疗总结

脑转移放疗总结 NCCN指南 一:1-3个病灶 1.PS好治疗期望较高者 (1)可手术+ WBRT[1] / SRS (2)SRS+ WBRT(特别适合1个病灶[1]) (3)SRS 2.病灶分散预期生存<3月 (1)WBRT (2)化疗(只在个别敏感肿瘤[2B]) (3)姑息或支持治疗 治疗后每3月一次MRI 复发后根据前期治疗决定或者姑息治疗 二:>3个病灶WBRT或者SRS 治疗后每3月一次MRI 复发后可行SRS或手术或者姑息治疗 三:放疗剂量: (一)全脑放疗标准剂量30Gy/10f 或者37.5 Gy /15f [95-08] 对于PS差症状明显的500 cGy*4f (二)SRS剂量[RTOG 90-05] 肿瘤大小<2cm 2-3cm 3-4cm 最大剂量24Gy 18Gy 15Gy 四:OAR限量 视神经视交叉脑干≤8 Gy motor strip to 15 Gy. [RTOG 0320] 问题: 1. WBRT后多长时间SRS? RTOG 9508: WBRT后1周内 RTOG 0320: WBRT后2周内 临床:1月后 临床应用

一:病灶数量及诊断是个重要前提 临床常用WBRT+SBR方案 具体为:WBRT 3.0Gy *10f 观察1月后局部病灶有反应后才可进行SBR加量 局部SBR推量至5000cGy (如:400 x 5、300 x 10) 二:同步加量: 具体为:PTV300 cGy *10f PGTV400/500 cGy *10f (经验较少少用)Nccn笔记: 1 肺癌脑转移最多见40-50% 特别是男性 2 大脑半球80% 小脑15% 脑干5% 3 全脑放疗有效率为50%,中位生存4-6月,总体治疗欠佳 4 SRS后晚期的脑水肿及脑坏死不常见 5复发与放疗后改变影像学上难以区别 6复发后治疗应根据初始治疗决定WBRT或SRS后复发不应再行WBRT 7 个人理解:临床试验比较难得出生存的结论看局控和症状改善 评分标准 1. RPA分级标准[RTOG 95-08] 或者 2. GPA评分

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的疗效

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的疗效 摘要目的观察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疗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瘤临床治疗方面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0例NSCLC脑转移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全脑放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替莫唑胺治疗。观察两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毒副作用发生情况及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2.5%,高于对照组的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时间(7.12±0.50)个月、生存时间为(11.27±0.40)个月;对照组复发时间为(4.65±0.30)个月,生存时间为(6.36±0.50)个月,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卡氏(KP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疗治疗NSCLC脑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显著,可帮助延长患者复发时间,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替莫唑胺;全脑放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 NSCLC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及病死率较高,且预后较差。脑部是NSCLC常见转移部位之一,脑转移发生率约30%左右,是NSCLC高死亡率的重要原因之一[1]。临床上治疗NSCLC脑转移的主要方法为全脑放疗,近年来,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疗的治疗方法也逐渐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次研究通过对照实验将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疗与单一全脑放疗的疗效、患者复发与生存时间等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NSCLC脑转移瘤患者,其中男48例,女32例;平均年龄(54.3±4.6)岁;鳞癌48例,腺癌22例,腺鳞癌1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 1. 2 方法对照组给予全脑放疗治疗,6MVX线照射,左右全脑对穿照射, 2.0 Gy/次,1次/d,5次/周,总照射剂量为40 Gy。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口服替莫唑胺,放疗第1天药量为75 mg/(m2·d),2次/d,28 d 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1个疗程休息4周后,调整为150 mg/(m2·d),连续服用5 d,停药23 d后重复给药,1个疗程后根据患者耐受程度调整药量,耐受良好可调整至200 mg/(m2·d),治疗最多6个疗程。观察两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毒副作用发生情况及生存质量。 1. 3 评定标准WHO实体瘤疗效标准[2]:完全缓解(CR):肿瘤完全消失4周以上新病灶出现;部分缓解(PR):肿瘤消退>50%且4周以上无新病灶出现;稳定(SD):肿瘤消退25%;进展(PD):肿瘤增大>25%或有新病灶出现;总有效率=(CR+PR)/总例数×100%。远期临床疗效判定根据Kaplan-Meier计算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20个月的复发时间和生存时间。生活质量评定标准根据KPS 评分变化;不良反应根据NCI标准判定。

替莫唑胺治疗脑转移瘤研究进展_孙爽

替莫唑胺治疗脑转移瘤研究进展 孙 爽,李鸿彬 [关键词] 替莫唑胺;脑转移瘤;疗效 [中国图书分类号] R7391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29736(2011)0320235202 替莫唑胺(蒂清)是我国自行研制开发的新一代惟一口服抗癌新药,自2004年研制成功以来,以其针对性强、特异性高及可透过血脑屏障等优点,已成为治疗脑胶质瘤、特别是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或间变性星形细胞瘤的一线用药。现就替莫唑胺治疗脑转移瘤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脑转移瘤诊断及治疗方法 近年来,肿瘤发病率呈不断增高趋势,脑转移瘤的发生率也在增高。据统计[1],癌症脑转移的发生率成年人为10%~30%,儿童为6%~10%。据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2000年的资料显示,癌症患者中有20%~40%最终会发生脑转移。脑转移瘤中,以肺癌和乳腺癌转移最多见,其次为恶性黑色素瘤、消化道肿瘤、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等,还有相当部分为原发灶不明的肿瘤。另外,据一项以MRI为检查手段的研究表明,多发性脑转移瘤检出率为66%~75%,高于单发病灶。肿瘤患者发生脑转移,提示疾病病程已进入晚期,绝大多数患者在短时间内出现脑水肿,继之出现颅内高压症状,其中部分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常因脑疝而死亡。脑转移瘤临床预后差,若不治疗,患者多在1个月左右死亡,能生存1年的病例不超过10%。目前,脑转移瘤的治疗多以手术、放疗和化疗等综合治疗为主。 2 目前治疗脑转移瘤的药物 业内一般认为,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限制了许多对癌症有效的化疗药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多数化疗药在中枢神经系统仅能达到相对低的浓度。同时,一些学者研究证实,癌症脑转移后会破坏血脑屏障的完整性。近年来,几种可透过血脑屏障的新抗癌药研发成功,目前用于临床的有紫杉醇[2]、吉西他滨、长春瑞滨[3]、吉非替尼[4]和替莫唑胺等。 作者单位:300410 天津,天士力集团有限公司研究院药政事务管理中心(孙 爽,李鸿彬)3 替莫唑胺治疗脑转移瘤的情况 311 药理作用 替莫唑胺是一种小分子、具有脂溶性的烷化剂,其单药治疗小细胞肺癌(SCLC)和非小细胞肺癌(NSC LC)脑转移均显示了一定活性。动物实验显示,静脉用药结束后015h血浆中药物浓度达到峰值,为(10410±310)nmol/L,脑脊液中药物浓度在用药结束后215h达到峰值,为(2610±410)nmol/L,脑脊液/血浆浓度比为(0133±0106)nmol/L,提示替莫唑胺对血脑屏障的穿透性很好,其中枢浓度大约是血浆浓度的30%。口服替莫唑胺具有100%的生物利用度,并且进入中枢后能自发转换为活性代谢物,这些药理特性使其成为治疗脑转移瘤的理想药物[5]。 312 Ⅱ期临床研究 (1)一项Ⅱ期临床研究[6]报道,采用替莫唑胺治疗恶性黑色素瘤脑转移151例,其中既往接受过黑色素瘤化疗117例,超过4个以上脑病灶占25%,有效率7%、疾病控制率36%,中位生存期315个月;未接受过黑色素瘤化疗34例,超过4个以上脑病灶占21%,部分缓解1例,病情稳定6例,中位生存期212个月。另外,在替莫唑胺治疗各种复治脑转移瘤Ⅱ期临床研究[7]中,均显示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耐受性及临床抗癌活性。(2)有学者[8]采用替莫唑胺联合沙利度胺(酞咪哌啶酮)治疗恶性黑色素瘤脑转移26例,其中接受过全脑放疗8例,接受过立体放疗4例,接受过开颅手术8例,完成至少1个周期治疗15例,病情完全缓解3例,轻微缓解或病情稳定7例,显示替莫唑胺加沙利度胺是一种有效的口服治疗方案。(3)有学者[9]对放疗加替莫唑胺化疗组和单纯放疗组进行Ⅱ期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在大部分初治的脑转移和肺转移患者中,加用替莫唑胺的完全缓解率更高(38%∶33%,P< 0105),部分缓解率也有提高,提示替莫唑胺与放疗同时应用具有增敏作用。(4)还有学者将实体瘤脑转移52例随机分为口服替莫唑胺与放疗联合组和单独放疗组,进行Ⅱ期临床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有效率分别为96%和66%,替莫唑胺与放疗联合组显著优于单独放疗组(P< 0105)。上述Ⅱ期临床研究结果提示,替莫唑胺与其他疗

脑转移瘤患者适形调强放疗的护理

脑转移瘤患者适形调强放疗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6-10-26T16:01:48.137Z 来源:《名医》(学术版)2016年4期作者:罗素芹赵娟欧利芳[导读] 恶性肿瘤脑转移即脑转移瘤是全身癌瘤患者的主要病残及死亡原因之一。 【摘要】目的探讨脑转移瘤患者行脑部适形调强放疗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0例脑转移瘤患者采用适形调强放射治疗,进行疗效观察与悉心护理,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护理、放疗期间的护理,密切观察病情,正确指导病人配合放疗。结果通过治疗、护理,30 例患者均完成全程放射治疗,临床症状较放疗前明显改善。结论对脑转移瘤患者实施良好的放疗护理,做好基础护理及心理、生活护理,对保证放疗顺利完成和减少副反应方面非常重要。不仅可延长患者生存期,并且可提高其生存质量。 【关键词】脑转移瘤;适形调强放疗;护理 恶性肿瘤脑转移即脑转移瘤是全身癌瘤患者的主要病残及死亡原因之一,在恶性肿瘤患者尸检中脑转移瘤的检出率约5%~ 30%[1],放射治疗是脑转移瘤的主要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及放射物理技术的进步,适形调强放射治疗(IMRT)逐渐应用于临床脑部恶性肿瘤的治疗,由于脑部肿瘤位置好固定、解剖结构复杂,调强放射治疗是最适宜的放射治疗手段。调强放射治疗同传统放疗相比更加精细,在三维方向上,剂量分布同肿瘤大体形状相一致,且可以在不同区域进行同步加量照射。我们对30例脑转移瘤患者采取适形调强放疗,在缓解症状,提高生存质量方面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4年9月~ 2015年9月收治恶性肿瘤脑转移患者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30~ 78岁,平均52岁。均经组织病理及颅脑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确诊:肺癌16例,乳腺癌9例,恶性黑色素瘤4例,直肠癌1例。 1.2 治疗方法 均采用直线加速器6MV的X线放疗,剂量为2000 cGy,30次,40天,放疗期间每天同时给予20%甘露醇125ml+地塞米松5mg静脉输注进行脱水治疗,2~ 3次/d,以防止或减少颅内高压发生。 2 结果 30例患者调强放疗顺利结束,放疗期间无1例患者发生严重并发症,临床症状较放疗前明显改善。 3 护理 3.1心理调节 IMRT作为一种新放射治疗技术,治疗周期长,准备过程约需1周至10 d[2],病人家属对此缺乏了解,在等待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担心,对放疗反应、疗效及过程心存疑虑。因此,对病人或家属进行适行调强放疗知识的简单讲解和对放疗过程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耐心说明,以消除恐惧心理,使病人愉快地接受治疗[3]。例如:根据病人职业、文化背景及性格等分别采取不同的交谈方式。鼓励和引导病人进行情感疏泄,以解除其焦虑、抑郁情绪。有些女性病人更谨慎多虑,常常提出各种自已担心的问题,此时护士应耐心解答,使之满意。必要时,可请治疗效果好的病人进行现身说教,并根据每个病人的情绪,想法和感受调动其内在潜力,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以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利于配合治疗。放疗前还要掌握好病情,并进行身体各方面的检查,包括血象、肝、肾功能等,确定无放疗禁忌症条件下方可放疗。并向病人介绍放疗的基本过程及应注意的事项,强调术后放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积极自觉地掌握好正确配合放疗的方法。 3.2 监测血象的变化在每次放疗前测量体温,3 d~ 5 d复查外周血常规1次,了解体温及外周血常规的变化。如果体温超过38℃,白细胞< 3.0× 109/ L,血小板< 100× 109/ L,立即通知医生,暂停放疗,同时向病人做好相应解释,使其安心配合治疗。 3.3 保护放射野皮肤由于放射线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组织细胞亦具有一定的杀伤力,放疗可导致皮肤变薄而出现放射性皮炎、瘙痒。指导病人在放射治疗期间局部皮肤禁用冷、热敷,剪短发,避免用手抓破皮肤引发感染,在瘙痒明显时予外敷冰片滑石粉。避免肥皂,日光照射等刺激,外出活动时注意安全,可戴帽防止碰撞头部,配戴假发以增加美感,增强自信心。每周协助病人用温水洗头1次或2次,避免用洗发精等化学刺激物。经过积极的预防和护理,本组病人均未出现放射性皮炎。 3.4 饮食指导放射线的全身反应可使患者出现乏力、食欲下降等现象,应向患者解释清楚。指导患者进高热量、高蛋白、丰富维生素、易消化食物,少量多餐,为预防便秘或腹泻,可选用含膳食纤维的肠内营养制剂,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和对治疗的耐受性[4]。鼓励病人多饮水,以增加尿量,将体内由于放疗所致的肿瘤坏死细胞释放的有害物质排出体外[5]。3.5 颅内压增高的观察和护理脑转移瘤本身及其水肿可引起颅内压增高,而放射治疗又可引起脑水肿,促使颅内压进一步增高。有效控制颅内压至关重要。定期观察并记录患者的意识、瞳孔、血压、脉搏、体温的变化,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头痛、恶心、呕吐、血压升高、烦躁不安、行为异常、肢体抽搐、嗜睡等症状,同时密切观察双侧瞳孔是否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是否存在等,以了解颅内压的变化,并做好记录。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师处理。遵医嘱给予甘露醇、甘油果糖、激素等药物治疗,以减轻脑水肿,注意观察药效。一般给予20%甘露醇125ml+地塞米松5mg静脉输注进行脱水治疗,2~ 3次/d,适当给予镇静剂。脱水治疗期间保持水、电解质平衡。颅内压增高的患者抬高床头15°~ 30°,有利于降低颅内压,并持续低流量氧气吸入以利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 3.6 癫痫的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一旦发现癫痫大发作应立即使患者平卧,头偏向一侧,松开衣领和裤带,牙垫置于患者上下磨牙之间,有活动性假牙时应取下,保持呼吸道通畅,专人守护防坠床,严密观察意识、生命体征等变化并做记录,发作后保持环境安静并保暖,发作频繁者放疗前20min给予安定10mg肌内注射。在放疗期间有1例患者出现癫痫小发作,经及时处理症状得到控制,并完成放疗计划且效果较满意。 4 小结 脑转移癌病人在接受放疗前已经经历过手术或化疗的创伤,再接受放疗,则经济和思想负担重,顾虑多,加上放疗的副反应会使病人更加痛苦,严重者甚至放弃治疗。我们在护理工作中应注重做好心理护理,尽量解除病人的思想顾虑,克服焦虑、恐惧的心理,增强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密切观察病情,加强基础护理及用药护理,最大程度降低放疗副反应的发生,进一步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这样才能保证术后放疗顺利完成。通过本科护理工作实践表明,精心的心理护理,正确指导和督促病人配合放疗亦是减少放疗副反应,保证放疗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方面,不仅可以延长患者生存期,而且可以提高其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邵文莉,张丽群,高冰.X-射线刀治疗脑转移瘤病人的护理[J].现代护理,2003,9(1):41

2020肺癌脑转移放射治疗方式及进展(完整版)

2020肺癌脑转移放射治疗方式及进展(完整版) 2019年,美国有176.2万新确诊的癌症病例,并有60.7万人死于癌症或其相关事件。肺癌的发病和死亡人数最高,占癌症死亡人数的1/4。约30%~50%的肺癌在病程中出现脑转移,在小细胞肺癌(SCLC)中甚至超过了50%。随着诊断技术及综合治疗水平的提高,患者的生存期延长,肺癌脑转移的发生率也在上升。肺癌脑转移预后极差,自然平均生存时间仅1~2个月。近年来随着靶向以及免疫治疗药物相继研制成功,肺癌原发灶局部控制率得以提升,因此对其脑转移的治疗更加关注。现将肺癌脑转移放射治疗(以下简称放疗)方式及进展进行综述。 01 全脑放射治疗 全脑放疗(WBRT)是脑转移最为基础的放疗方式。对于多发脑转移患者(通常指病灶数>3),WBRT可以使中位生存期延长至3~6个月,并有10%~15%的患者生存时间超过1年。WBRT使约60%颅内肿瘤退缩,并改善了患者的神经系统症状及预后。 WBRT最常用的分割形式为30Gy/10f。Meta分析得出,高于30Gy/10f 的生物剂量不会改善患者的总生存率(OS)、症状控制率和神经系统功能(NFI),而小于此生物剂量则会使患者的OS和NFI获益减少。对于递归分隔分析(RPA)分期高、分级预后评估(GPA)评分低的预后较差的患者,

20Gy/5f的分割方式在临床上可以作为次选方案(n=333,其中肺癌211例,占63.4%)。 Aoyama等报道在脑部病灶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立体定向放疗(SRT)后联合WBRT较单纯的SRS/SRT虽然可以获得更好的颅内局部控制率,但OS无差异,亚组分析仅在GPA评分高、预后好的患者中带来生存获益,且神经认知功能损伤发生率增加。为了降低WBRT对患者神经认知功的影响,Gondi等利用调强放疗(IMRT)行保护海马的WBRT(HA-WBRT)。HA-WBRT比WBRT减少了神经干细胞80%的照射剂量,并使其余脑实质所受剂量不变。HA-WBRT不影响患者生存时间和低剂量区复发率,但减少了神经认知功能的损伤,提高患者近期和远期的生活质量。此外,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和自动治疗计划系统(aTPS)具有进一步减少海马区的照射剂量、提高其余脑实质所受剂量的均匀性、减少在正常脑组织中产生不必要的热点(hot spot)等诸多优势。目前HA-WBRT还未被常规推荐,但VMAT和aTPS的出现将显著提高HA-WBRT在临床上的地位,并有望成为新的标准治疗。 以美金刚(memantine)和多奈哌齐(donepezil)等为代表的各种药物对改善WBRT造成的神经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正在进行。一项随机双盲对照实验得出,在WBRT前和期间服用美金刚可以推迟患者神经认知功能下降发生的时间,延缓记忆能力、执行能力和处理信息能力下降的速度。有学者将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多奈哌齐用于脑部放疗后的患者,使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出现的几率降低。美金刚联合普通WBRT或HA-

替莫唑胺口服同步适形放疗治疗脑转移瘤52例临床分析

替莫唑胺口服同步适形放疗治疗脑转移瘤52例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5-04-09T16:32:06.267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33期供稿作者:王昕昕1 满迎春1(通讯作者)张炜炜 [导读] 随访情况所有患者均按计划完成治疗,截至2015年01月,随访率100%,随访时间5~20个月,中位随访期11个月。 王昕昕1 满迎春1(通讯作者)张炜炜2 (1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肿瘤科黑龙江哈尔滨 150088) (2烟台毓璜顶医院肿瘤内科山东烟台 264000) 【摘要】目的研究替莫唑胺口服同步三维适形放疗治疗脑转移瘤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 52例脑转移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治疗组替莫唑胺口服同步适形放疗,对照组单纯适形放疗,通过观察肿瘤消退情况、生存时间、卡氏评分变化等指标评价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3.0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6.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毒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莫唑胺口服同步适形放疗治疗脑转移瘤疗效优于单纯适形放疗,且毒副反应小,值得推广。 【关键词】替莫唑胺适形放疗脑转移瘤 【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3-0227-02 前言 脑转移瘤是成人最常见的颅内肿瘤,恶性肿瘤脑转移的发生率在20-40﹪。有25﹪的肿瘤患者死因与脑转移相关,而传统抗肿瘤药及常规手术治疗脑转移瘤的疗效却不理想,因此寻找合适的脑转移瘤治疗方案迫在眉睫。替莫唑胺(蒂清)是我国自行研制开发的新一代口服抗癌新药,可在中枢神经系统达到有效的药物浓度,针对性强、特异性高[1]。本研究采用替莫唑胺同步三维适形放疗治疗脑转移瘤,取得较好疗效,现做如下报道。 1.材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们医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52例脑转移瘤患者。入组患者符合以下条件:1)经病理确诊为消化道肿瘤或卵巢癌、肺癌、乳腺癌;2)头MRI 增强扫描诊断有脑转移;3)至少有一个可评价或可测量的病灶;4)16岁<年龄<80岁,KPS≥70分,预计生存期大于3个月;5)外周血白细胞≥4.0×109/L,血小板≥100×109/L,血红蛋白≥90g/L;6)无严重的心、肝、肺及肾功能障碍,未合并其他严重的内科疾病;7)签定知情同意书。随机分为治疗组(替莫唑胺口服同步三维适形放疗)和对照组(单纯适形放疗)。 1.2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三维适型放疗,放疗剂量全脑30 Gy(3Gy/10f)后局部病灶加量15Gy(3Gy/5f),放疗第1天开始用替莫唑胺,100 mg/m2,口服,1日1次,连续5天,4周1次,放疗结束后再继续口服替莫唑胺2疗程。对照组仅单纯放疗,方法同治疗组。治疗期间记录不良反应:血象、肝肾功能的变化,有颅内高压症状者,可给予甘露醇减轻水肿。 1.3疗效和不良反应评定标准放疗4周、结束后3个月复查头MR。根据最新的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2],分为进展、稳定、部分缓解、完全缓解。不良反应根据放射损伤分级标准(美国放射肿瘤治疗协作组制定)评定。 1.4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经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随访情况所有患者均按计划完成治疗,截至2015年01月,随访率100%,随访时间5~20个月,中位随访期11个月。 2.2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 3.0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6.15%,两组间总有效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局部控制率较高,疗效好。 2.3不良反应治疗组有3例(1 3.6%)出现恶心、呕吐或头痛,给予脱水后好转;对照组有7例(31.8%)出现上述症状,经脱水治疗后均好转。近期毒副反应包括乏力、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等,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观察到心、肝、肾等不良反应。 3.讨论 放射治疗是脑转移瘤的必不可少的治疗手段,既往多用全脑放疗,虽可有效杀伤肿瘤,但需要较高剂量,并且全脑均在照射野内,往往会出现严重的神经症状,而脑转移病灶对低剂量照射并不敏感[3]。本研究采用三维适形放疗,则即可保证了转移部位的高剂量,也可减轻正常脑组织的放射损伤。替莫唑胺是一种口服的新型二代烷化剂,抗瘤谱广,口服后吸收迅速,易通过血脑屏障,具有细胞毒性及放疗增敏性,早期可用于治疗脑胶质瘤,目前已广泛用于治疗实体瘤的脑转移。 鉴于以上各点,本研究选取替莫唑胺同步三维适形放疗治疗脑转移瘤。结果表明治疗组(替莫唑胺同步三维适形放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单纯放疗),与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结果相一致。本研究中患者治疗均顺利完成,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但由于病例总数较少,此结论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确认。 综上所述,替莫唑胺同步三维适形放疗治疗脑转移瘤疗效确切,耐受性良好,值得研究和推广。由于本组研究病例数较少,存在一定的偏倚性,有待多中心的前瞻性研究证实。 参考文献 [1] Sengupta S,Marrinan J,Frishman C,et al. Impact of te-mozolomide on immune response during malignant glioma chemotherapy[J].Clin Dev Immunol,2012,2012: 831090. [2] Lukas RV,Nicholas MK,Villaflor V,et al.Temozolomide and/or erlotinib in the treatment of lung cancer patients with progressiv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metastases[J].J Neurol Res,2012,2(1):1-9. [3] Tanguy R,Métellus P,Mornex F,et al. 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 and radiotherapy for brain metastases[J].Bull du cancer,2013,100(1): 75-81.

放射治疗脑转移瘤的研究

放射治疗脑转移瘤的研究 发表时间:2015-07-16T15:33:50.230Z 来源:《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5年5月第5期供稿作者:朱中成 [导读] 既往脑转移瘤的治疗大多采用全脑照射,作用比较局限,30-50%的患者颅内肿瘤无法有效控制[1]。 朱中成 (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 061000) 【摘要】目的:探讨放射治疗脑转移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脑转移瘤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观察组采取全脑放射治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结果: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0.00% vs 26.93%)(P<0.05);12、 24个月疾病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1.54% vs 38.46%, 38.46% vs 19.23%)(P<0.05)。结论:全脑放射治疗同步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能有效抑制脑转移瘤生长,提高局部控制率。 【关键词】脑转移瘤;放射治疗 中图分类号:R734.2文献标识码:A 既往脑转移瘤的治疗大多采用全脑照射,作用比较局限,30-50%的患者颅内肿瘤无法有效控制[1]。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技术能用于单发性或多发性脑转移瘤的治疗,全脑放射治疗的同时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能提高脑转移瘤的近期治疗疗效。本文采取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探讨全脑放射治疗同步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对脑转移瘤治疗效果的影响。 1对象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52例脑转移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9例,女13例;年龄40-72(49.23±5.68)岁;原发肿瘤为肺癌45例、乳腺癌3例,胃癌2例,食管癌2例;单发转移灶18,多发转移灶3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结构、肿瘤类型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单纯采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观察组行全脑放射治疗的同时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具体方法如下: (1)先行立体定向CT定位,患者平静状态下,固定头位,做好头部皮肤标记点,用2mm 薄层增强CT扫描,将定位CT影像通过影像传输系统传至TPS治疗计划系统中,肿瘤靶体积外放3-5mm作为计划靶区体积,并要求95%的等剂量曲线包绕。使用内置双聚焦多页光栅,设立3-4个非共面适形野,行立体定向放射等中心照射。Lantis治疗记录验证系统验证放射剂量和靶区后,面膜固定头位,使用放射治疗模拟机(SL-IE型)行全脑等中心模拟定位,勾画全脑模拟图,制定全脑放疗计划并输送至Lantis治疗记录验证系统,采用6MV-X射线,90°和270°两野同时照射。将SRS计划及全脑放疗计划一并传到全数字化平台上,先行SRS治疗,再执行全脑放射治疗【2】。患者在放射治疗期间均给予甘露醇125ml+地塞米松磷酸钠5mg静脉滴入,以降低颅内压。 (2)本研究选用美国GE64排螺旋CT机,北京大恒TPS治疗计划系统,放疗设备为美国瓦里安SN5411医用直线加速器,采用6MV-X射线。 1.3观察指标 分别与治疗后第1、3、6、12、24个月进行随访,复查颅脑CT,观察肿瘤局部进展情况。根据WHO“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3】评价脑转移瘤的治疗效果,分别设置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疾病控制(NC)、进展(PD)四个标准,有效率RR= (CR+PR)/总例数,疾病控制率=(CR+PR+NC)/总例数。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计数资料以频数(N)和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近期疗效比较 观察组CR3例,PR10例,NC9例,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0.00% vs 26.93%)(P<0.05),两组疾病控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0.77% vs 65.38%)。见表1。 表1两组患者近期治疗效果比较 [n(%)] 2.2随访肿瘤控制率比较 所有患者均获得有效随访,观察组12、24个月肿瘤局部控制率分别为61.54%(16/26)、38.46%(10/26)对照组分别为 38.46%(10/26)、19.23%(5/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肺癌是发生脑转移瘤最常见的原发肿瘤,脑转移瘤患者的手术机会较少,有些病灶位于手术难以切除的部位,致死率和致残率非常高,放射治疗成为目前治疗的主要方法。 脑转移瘤患者单纯行全脑放射治疗照射范围广,能控制颅内多发转移瘤的生长,但正常脑组组的耐受性使放射总剂量相对受限,影响受照射肿瘤的控制效果。SRS治疗聚焦高能射线照射,能较好的控制受照射肿瘤病灶,但对多发转移灶控制欠佳[4]。全脑放射治疗兼顾了多发转移灶,同时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对单发较大转移瘤给予较高剂量的放射治疗,又兼顾了多发转移灶,二者联合放疗可优势互补,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和临床疗效。本研究采用全脑放射治疗同步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有效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全脑放射治疗同时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脑转移瘤的疗效较优。 全脑照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是多发脑转移的最佳放疗方案,先行全脑放疗控制微转移灶,再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使肿瘤局部剂量得到提高,进一步控制肿瘤生长,从而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穆海玉【5】研究立体定向加全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的6、12个月

替莫唑胺治疗恶性黑色素瘤脑转移的

替莫唑胺治疗恶性黑色素瘤脑转移的Ⅱ期床临研究 2009-04-21 目标:替莫唑胺是一种耐受性好的口服烷基化治疗肿瘤药物,通过对没有接受直接放疗的黑色素瘤(MM)脑转移患者的Ⅱ期床临研究来对替莫唑胺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 临床资料和方法:符合条件的病人是被确诊黑色素瘤脑转移且前期没有接受过放射线治疗。前期没接受过治疗的病人服用替莫唑胺200mg/m2/d×5天;前期接受过治疗的病人服用替莫唑胺150mg/m2/d×5天,每28天一个周期。治疗时间一年或到缓解或不能接受毒性为止。 结果:151名恶性黑色素瘤脑转移患者人选,117人前期没有接受过系统化疗,34人前期接受过化疗。在先前没治疗过的病例中,25%的患者有超过4个以上的脑病灶,8例有效(一例完全7例部分),有效率7%,34例病情稳定,控制率29%。中位生存期3.5个月。在前期治疗过的病例中,21%的患者有超过4个以上的脑病灶,一例部分有效,六例病情稳定,控制率18%。中位生存期2.2个月。用药期间耐受性良好,4例(3%)由于不良反应严重停止治疗。不良反应包括血小板减少(3%),嗜中性白血球减少(2%),白血球减少(1%),头痛(9%)和呕吐(8%)。 结论:替莫唑胺治疗恶性黑色素瘤脑转移证明有效且耐受性良好,应进一步评价替莫唑胺联合治疗效果。 前言 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预诊性差,缺乏有效治疗手段。病者患病后在第四阶段的中位生存期仅6到9个月,五年生存率仅10%-20%。一旦肿瘤转移到脑部,只能采取保守治疗。外科手术和放疗虽然能起到一定疗效,但经常会引起其他病变。放疗是目前治疗多种脑转移瘤的常用手段,可以起到缓解作用但并不能使病灶消失。化学药物治疗也被应用到脑转移瘤的治疗,但疗效欠佳且中位生存期短。 常用的化学药物与生物药物由于不能有效的突破血脑屏障而使治疗脑转移瘤的疗效降低。替莫唑胺是一种新型的口服烷基化药物,可透过血脑屏障,对治疗复发的脑胶质瘤和转移性黑色素瘤效果显著。美国癌症联合会曾将替莫唑胺与另一个药物氮烯唑胺(DTIC)做对比治疗四期恶性黑色素瘤,服用替莫唑胺可有效的提高生命质量。但是这次并没有评价替莫唑胺透过血脑屏障的效果。替莫唑胺治疗从肺癌和其他癌转移到脑癌效果显著,在治疗恶性黑色素瘤过程中替莫唑胺比基于DTTC治疗的效果要好,接下来的19个月复发可能性也比DTTC 低。而且替莫唑胺耐受性好,服用方便,不需要控制饮食,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肺癌脑转移的治疗方法

肺癌是我国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我国以每年26.9%的速度增长,由于发病隐匿,80%的患者确诊时已经发展到晚期,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肺癌晚期脑转移并不少见,约有40%的肺癌患者发生脑转移。出现脑转移病情比较严重,对于治疗方法也受到人们的关注,下面一起来看一下肺癌脑转移的治疗方法。 肺癌脑转移是临床常见而严重的病情,也是肺癌治疗失败的常见原因之一。小细胞肺癌在作出诊断时约有20%的患者已有脑转移,而在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死亡病例尸检中脑转移发生率高达80%。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病程中约有30%左右发生脑转移,其中以大细胞未分化癌和腺癌较多见,鳞癌次之。 肺癌脑转移治疗方法也是比较多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手术:如果全身其他处确无转移,而颅内转移灶又为单个病灶,又可以开颅手术。但是手术只能切掉肿瘤,残存在血液和淋巴里的癌细胞却依然存在。因此,常会出现术后复发。 2、肺癌脑转移的放疗:肺癌脑转移首选放疗,但脑转移为血行转移所致,因此可能存在检查所不能发现的微小病灶,如果一开始就用X刀或者Y刀治疗,会造成脑部其他部位可能存在肿瘤被忽略。而且肺癌脑转移的放疗往往会诱发食管损伤、心脏损害、肺损伤、脊髓发射性脊髓炎等并发症。所以,在和放疗的同时,能够结合中医药治疗,能够减轻放疗的副作用,提高放疗的疗效。 3、肺癌脑转移的化疗:对于脑转移的全身用药也要根据细胞类型而定,但要看药物是否能透过血脑屏障,对脑转移有治疗效果。化疗也会产生毒副作用,化疗的同时用中药,也能起到增效减毒的作用。 4、中医药治疗:中医治疗肿瘤攻邪不伤正、扶正不恋邪,又能辩证施治,无论是早、中、晚期和年龄大小,体质强弱,均可使用。术后身体极虚,病重元气大亏的危重病人,也同样能应用,即使被判死刑而不治的患者也能达到减轻痛苦、延长生命之效果。 以上就是肺癌脑转移方法的介绍,希望通过上述介绍对大家有帮助,袁希福教授认为,肺癌出现脑转移并不是意味着被判了死刑,选择恰当合适的治疗方案依然能减少患者的痛苦,改善临床不适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因此患者一定要积极治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