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例静脉留置针穿刺点感染致右下肢蜂窝织炎的案例分析及护理体会

1例静脉留置针穿刺点感染致右下肢蜂窝织炎的案例分析及护理体会

1例静脉留置针穿刺点感染致右下肢蜂窝织炎的案例分析及护理体会关键词:静脉留置针;感染;蜂窝织炎;护理

蜂窝织炎是指由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腐生性细菌感染所致的皮

肤及皮下组织弥漫性、广泛性及化脓性炎症,是儿童常见的急性软组织感染疾病。由于蜂窝织炎病变不容易局限且扩散十分迅速,若患儿抵抗力低下、细菌毒力大、治疗不及时最终可导致患儿出现感染性休克而死亡。静脉留置针是临床常用给药

方式,不仅解决了小儿静脉细、分布少及患儿好动造成输液失败的问题,而且能

够保持静脉输液通畅,便于抢救,减轻了护士工作量,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1],但静脉留置针在给婴幼儿静脉输液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增加了感染机会[2]。静

脉穿刺属侵袭性操作,侵袭性操作是造成皮肤与软组织感染的主要原因[3],尤

其在留置针留置中常会引发静脉炎、外渗,局部可发生化脓性感染[4]。静脉留

置针穿刺和留置过程中,因穿刺部位选择不当以及相关并发症等,会严重影响患

者的后续治疗和护理[5]。

本科室曾发生1例由静脉留置针穿刺点感染引发的右下肢蜂窝织炎,现报告

如下。

1.

病例介绍

患儿,男,黄宝宝,3月18天,诊断“类百日咳综合征”于2019年3月9

日收入院,患儿全身可见散在皮疹,当日16:52行静脉留置针穿刺于右脚踝,输

液通畅。患儿过敏原检查结果显示高敏体质。CRP<0.5mg/L,白细胞计数:

22.55*109/L。3月11日患儿右脚踝留置针贴膜处发红伴皮疹,立即拔除留置针,发现贴膜下皮肤湿润予以碘伏消毒处理,后重新行留置针穿刺于左脚踝。3月12

日患儿右脚踝处原贴膜部位皮肤红肿伴皮疹,穿刺处可见少量黄色脓性分泌物流

出,轻轻挤压排脓并予以1%活力碘消毒,庆大霉素16万单位加0.9%生理盐水

20ml湿敷10min每日两次,待干后避开针眼处涂喜辽妥。3月13日患儿开始出现

发热,体温39℃,CRP:22.8mg/L,白细胞计数:33.61*109/L,加用加立信抗感

染治疗,患儿右脚踝针眼处发红,右小腿稍肿胀;左脚踝拔除留置针针眼处也稍红,予以碘伏消毒,维持原处理方案,同时申请外科医生会诊并处理伤口。3月

14日患儿咳憋较前好转但反复发热,最高体温38.6℃,CRP:89.6mg/L, 白细胞

计数:39.58*109/L,加用美平抗感染治疗,患儿脚踝红肿处未见好转,发现右腿

较左腿肿胀,腿围差约3cm(左侧18cm,右侧21cm),同时左脚踝拔针处可见针

尖样小脓点,根据儿外医生会诊意见,患儿双脚踝处予以庆大霉素16万单位加

生理盐水20毫升湿敷10分钟后待干,穿刺点周围予以立思丁涂抹并予以无菌纱

布包扎,右腿肿胀处予以鱼石脂涂抹,一日两次。彩超-单侧下肢静脉检查所见:右侧膝关节内侧皮下软组织深部可见一范围 4.8cm×1.8cm低回声区,边界欠清,内可见密集光点群回声。3月15日患儿仍有发热,以低热为主,右脚踝针眼处脓

液增多,左侧腿围18cm,右侧腿围22cm,患儿双脚踝可见脓点,周围皮肤发红

明显,左腿未见肿胀,右侧小腿肿胀,大腿及膝关节上也可见明显肿胀伴皮温增高,立即给予双足脓点处排脓,可见较多黄色脓性分泌物,之后放置银离子油纱条,并予以无菌纱布覆盖,2~3日换药一次;右腿肿胀处予以32万单位庆大霉

素加生理盐水40毫升湿敷10分钟待干后予以水凝胶涂抹,以凡士林纱布覆盖,

每日两次。3月16日-3月17日患儿无发热。3月18日取出患儿双脚踝处银离子

油纱条,予以消毒排脓处理,右脚踝可见少许脓性分泌物,左脚踝已无肉眼可见

脓性分泌物,重新放置银离子油纱条,并予以无菌纱布覆盖。左腿未见肿胀,右

腿肿胀处予以32万单位庆大霉素加0.9%生理盐水40ml湿敷待干后予以水凝胶涂抹,凡士林纱布覆盖患处。3月21日患儿无发热,右脚踝针眼再次出现脓液,重

新更换银离子油纱条并予以无菌纱布覆盖,右腿腿围19.5cm,腿肿胀处理方法同前。3月25日患儿无发热,脚踝及右腿患处较前好转,右腿腿围18.5CM,左腿

腿围18cm,针眼处未见脓性分泌物,重新更换银离子油纱条,患儿出院。3月30

日居家随访,伤口干燥。

2 案例分析

患儿右侧脚踝留置针穿刺处,拔针后有脓液流出,考虑为穿刺点引发,而静

脉留置针输液感染与患者的年龄、并发症、穿刺部位、置管成功等因素之间都存

在着密切的关系[6]。现分析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如下:

2.1患儿自身的因素:患儿高敏体质且全身可见散在皮疹,留置针贴膜过敏,贴膜下皮肤发、皮疹、潮湿环境促使细菌滋生;留置针过敏可能造成局部炎症反应;婴幼儿皮下组织疏松药物易向组织渗透;由于患儿体质较弱,容易导致患儿

免疫力低下,当患儿免疫力较低的时候,对穿刺所造成的静脉壁创伤的修复能力

和对机械性刺激(留置导管所造成的的)、化学刺激(药液引起)及细菌所致局

部炎症的抗炎能力随之降低,出现感染风险就会大大增加。

2.2护士方面的因素:护士在静脉穿刺治疗前未进行主动的评估,该患儿年

龄小烦躁易动,穿刺部位选择不当,留置针穿刺于脚踝处,下肢易发生静脉炎;

护士对患儿留置针拔除后穿刺点局部皮肤潜在风险评估不足,对穿刺部位未进行

有效处理及追踪;穿刺者穿刺技术不熟练,穿刺后未一次到位反复寻找血管导致

机械性静脉炎;未严格执行手卫生,无菌操作执行不严,这些都是引起穿刺点感

染的原因;罕见状况护士处理经验有限等。

2.3留置针方面的因素:每次进行留置针操作前要认真检查留置针的完整情况,特别是外套管是否完好,有无破损等,穿刺未成功时如果没有及时更换套管针,套管针的外套管在反复穿刺时容易出现套管尖端分叉、破裂或向后卷曲,之

后再次穿刺时就容易导致皮下组织和血管的损伤。

2.4留置针贴膜因素:患儿本就是过敏体质,透明贴膜透气性差、出汗后滋

生细菌等,易引起感染[7];

透明贴膜未妥善固定,在固定过程中,透明贴膜未贴紧皮肤,导致套管脱出原位,造成穿刺部位渗液、渗血。

2.5健康宣教:患儿家属缺乏静脉留置针日常安全维护知识,对留置期间的注意事项缺乏重视。

3 护理

3.1充分的评估患儿,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护士穿刺前应全面评估患儿,尽量避开关节部位,选择弹性好、粗直、无静脉窦的静脉进行穿刺,且最好是从远端的静脉开始,避开皮疹、受伤及感染的异常部位。若患儿血管条件较差时,可请年资较高的护士进行会诊,在高年资护士的指导下进行静脉穿刺,尽量避免同一血管反复穿刺,也可使用血管成像仪辅助穿刺,提高置管的成功率。

3.2选择合适的留置针和贴膜,妥善固定留置针,对于血管细、弹性差等血管条件不好的患儿,应选择型号合适、材质好的静脉留置针;正确选择贴膜,以穿刺点为中心,采用无张力密闭式粘贴。

3.3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加强无菌观念,注意手卫生。有研究显示,留置针感染的病原菌大多为人体表面的常见细菌,如表皮葡萄球菌、类白喉棒杆菌等,而手是传播的重要途径[8]。穿刺部位感染相关因素有未严格进行无菌操作,留置针污染,使用器材污染及手卫生不当。但感染的主要原因是穿刺部位皮肤消毒不严格,不彻底,病原体经针孔侵入皮下组织及血管内,引起局部或全身的感染,因此。护理人员手消毒能有效降低留置针感染[9]。

3.4 加强护理人员静脉留置针操作技术与维护知识培训,规范操作流程,做到提前宣教,准确评估,早预见,防范不良事件的发生。组织学习静脉炎、蜂窝织炎的临床表现及处理措施,总结经验,便于后期借鉴。该案例由于惯性思维以为拔针后针眼红,常规消毒处理就行,从而忽略了静脉穿刺的其他并发症,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不应该只是关注静脉留置针会发生输液外渗、堵管、静脉炎等常见的并发症,更应该打破常规思维模式,多方面思考问题。科室修改并规范静脉留置针的管理,护士长和静脉治疗组长定期进行督查、考核并与绩效挂钩。建立留置针登记本(留置针置管时间,是首次置入还是非计划拔管、置管的

部位,穿刺的次数、置管人、拔针的日期、拔针的原因、拔针部位的情况等制定

表格进行登记)。

3.5班班巡视、注意观察、及时处理。加强巡视及时发现患儿输液部位动态,重视患儿的主诉与家长的反馈,及时处理、指导、宣教。每班接班时认真查看患

儿留置针使用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拔管并处理,并在护理记录上记录反馈。

3.6特殊患儿的管理可对特殊的(比如特殊用药、过敏体质、免疫力低下等)患儿建立个性化健康指导档案,护士将这类患儿作为留置针安全维护管理的重点

人群,这种有高危风险的患儿应重点观察一旦有外渗应做好

登记并班班评估交接[10]。对于出院当日穿刺点有感染潜在风险因素的患儿,科室除了24-72h内进行电话回访外,还建立微信群,进行专人健康指导管理,

对患儿情况进行追踪,了解穿刺点是否存在感染,及时处理。

3.7加强医、护、患之间的沟通及时与医生进行交流,全面了解患儿的病情、治疗,执行操作前认真评估患儿,穿刺结束后给予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增加留置

针穿刺部位的观察,增强主动服务意识,并给予患儿家属针性的指导。

3.8健康宣教将静脉留置针应用的目的、意义告诉患儿家长,根据患儿家

长受教育的程度开展相应的健康教育培训,帮助患儿家长掌握静脉留置针相关知识,掌握静脉留置针在应用的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护理常识。告知患儿家长静脉

留置针留置后,避免穿刺部位过度活动,以免造成液体渗漏或血管内的留置针套

管来回移动而损伤血管内皮。拔针的护理宣教,若液体输注不畅应及时拔除,仔

细观察留置针针眼局部情况,针眼有无红、肿、痛,外周是否有外渗、是否有皮

肤压损等情况,拔除后应常规消毒针眼,重视患儿家属的主诉,嘱患儿家属3天

之内,针眼不要沾水。

4 小结

静脉治疗法是目前临床中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静脉治疗

技术也得到不断发展,其中暴露的问题也随之增多,比如静脉治疗工具不合理、

穿刺部位选择不当、操作不规范等。以上这些问题导致一些患儿的静脉治疗部位

出现感染或者并发症,在静脉治疗的相关文献报道中,关于留置针引发蜂窝织炎

的报道比较少见,一旦发生,将给患儿及家庭带来负担,所以护理人员应予以重视,加强静脉治疗护理工作,减少安全隐患。

参考文献:

[1]陈美娟.国内小儿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的护理进展[J].当代护士( 中旬刊) ,2017( 04) : 6 - 8.

[2]阿民布和,杨宏伟,张能维,等.普通外科术后留置针相关性静脉

炎危险因素的logistic 回归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

21( 22) : 4709 - 4711.

[3]黄祥寿.对我院医院感染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11,11( 8) : 560- 561.

[4]李润,张小利,王洁,等. 1 例静脉穿刺部位化脓性感染患儿的护

理[J].当代护士,2018,25( 33) : 146 - 147.

[5]王丹,冯丽芳.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的护理与预防[J].护士

进修杂志,2010,25 ( 21 ) : 1996 -1998.

[6]贾晓辉.门急诊静脉留置针输液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与病原菌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 9) : 15- 18.

[7]吴春风,戴刺花,李月贤.不同贴膜对小儿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

的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 15) : 243 - 244.

[8]舒英,毛淑芬,俞筱兰,等.血液病患者PICC 置管时机与静脉炎的

相关性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 11) :1006 - 1007.

[9]齐颖.标准静脉穿刺步骤预防感染的经验总结[J].世界最新医学

信息文摘,2019,19( 6) : 294- 295.

[10]沈厚梅,朱美云,钱菊云,等. 1例静脉留置针穿刺点感染致金葡

菌肺炎患者的案例分析及护理[J].当代护士,2020,27( 35) : 127 - 129.

1例静脉留置针穿刺点感染致右下肢蜂窝织炎的案例分析及护理体会

1例静脉留置针穿刺点感染致右下肢蜂窝织炎的案例分析及护理体会关键词:静脉留置针;感染;蜂窝织炎;护理 蜂窝织炎是指由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腐生性细菌感染所致的皮 肤及皮下组织弥漫性、广泛性及化脓性炎症,是儿童常见的急性软组织感染疾病。由于蜂窝织炎病变不容易局限且扩散十分迅速,若患儿抵抗力低下、细菌毒力大、治疗不及时最终可导致患儿出现感染性休克而死亡。静脉留置针是临床常用给药 方式,不仅解决了小儿静脉细、分布少及患儿好动造成输液失败的问题,而且能 够保持静脉输液通畅,便于抢救,减轻了护士工作量,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1],但静脉留置针在给婴幼儿静脉输液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增加了感染机会[2]。静 脉穿刺属侵袭性操作,侵袭性操作是造成皮肤与软组织感染的主要原因[3],尤 其在留置针留置中常会引发静脉炎、外渗,局部可发生化脓性感染[4]。静脉留 置针穿刺和留置过程中,因穿刺部位选择不当以及相关并发症等,会严重影响患 者的后续治疗和护理[5]。 本科室曾发生1例由静脉留置针穿刺点感染引发的右下肢蜂窝织炎,现报告 如下。 1. 病例介绍 患儿,男,黄宝宝,3月18天,诊断“类百日咳综合征”于2019年3月9 日收入院,患儿全身可见散在皮疹,当日16:52行静脉留置针穿刺于右脚踝,输 液通畅。患儿过敏原检查结果显示高敏体质。CRP<0.5mg/L,白细胞计数: 22.55*109/L。3月11日患儿右脚踝留置针贴膜处发红伴皮疹,立即拔除留置针,发现贴膜下皮肤湿润予以碘伏消毒处理,后重新行留置针穿刺于左脚踝。3月12 日患儿右脚踝处原贴膜部位皮肤红肿伴皮疹,穿刺处可见少量黄色脓性分泌物流

静脉留置针护理

静脉留置针的护理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具有减少血管穿刺次数,对血管的刺激性小,减少液体外渗,不易脱出血管,减少患者对输液的心理压力,可随时进行输液医治,有利于危重患者的抢救和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减轻护士的工作量等长处。 一、静脉套管针护理如下: (一)正确留置静脉套管针: 一、操作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二、选择适合的血管:一般选择较为粗直、充盈、长度适宜留置针的血管进行穿刺,尽可能不利用患者手背静脉,以避免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注意避开关节、静脉瓣、肢体受伤部位,瘫痪患者宜选择健侧肢体血管。 3、做好物品的准备 4、正确的穿刺方式在穿刺上方10cm处扎止血带,2%碘伏消毒2次,待干,留置针外衣管放松,针尖斜面向上,以15~30°进针,见回血后调整穿刺角度为10°左右顺着静脉走向将留置针推动~1cm,抽出针芯。遇有无法肯定针尖是不是刺入血管时,可先将针芯拔出少量,松止血带,让液体滴入少量,如静脉滴注通畅、局部无肿胀隆起,可再沿血

管方向平行推动软管。 五、妥帖固定:采用与留置针配套的透明胶贴固定,使其松紧适宜,牢固美观,保证针尖不扭曲、不折叠。再用填写好日期的胶布固定三叉接口,为换药、拔管提供依据。 (二)、正确的封管 一、封管液的种类即%氯化钠注射液(内用)。肝素钠封管液:即生理盐水250ml加肝素钠×104U. 二、封管液的量及封管时间:生理盐水5~10ml停止输液后每隔6~8h冲管1次[2].肝素钠溶液3~5ml,输完液后冲管,抗凝作用可持续12h以上 3、封管的技术:封管时应缓慢推注封管液,封管液推入过快,使劲过猛可使血管内压力剧增,管壁通透性增加,容易引发外渗、肿胀。 二、并发症 (一)穿刺部位感染 一、原因:①操作技术不熟练、未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②病人机体抵抗力极度低下;③留置时间太长等。 二、办法:①洗手②无菌操作操作进程中正确利用无菌技术可以预防感染。 (二)皮下血肿 一、原因:①准备进行穿刺的血管选择不妥;②穿刺及置管操作不熟练、技能掌握不好、操之过急、动作不稳等;

护理论文 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和护理体会

中央电大护理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 题目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和护理体会 姓名教育层次本科 学号分校 专业教学点 指导教师丁一日期 2018年4月4日

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和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补充水及电解质,预防和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增强循环血量,改善微循环维持血压及微循环灌注量。供给营养物质,促进组织修复,增加体重,维持正氮平衡。建立静脉通路,便于紧急情况的用药和抢救。方法:通过查阅中国期刊数据库相关研究,对其进行归纳、分析、总结、概括。结果: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患者大多数无不良反应,个别患者有并发症发生。结论:静脉留置针这一新的护理技术操作逐步取代了头皮钢针,深受患者和护理人员的欢迎。定期开展护理专业知识培训,强化安全意识,从生理和心理的角度开展护理工作。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封管液;静脉穿刺;护理体会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具有减少血管穿刺次数,对血管的刺激性小,减少液体外渗,不易脱出血管,减少患者对输液的心理压力,可随时进行输液治疗,有利于危重患者的抢救和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减轻 护士的工作量等优点。留置针的诸多优点已越来越被广大患者及护理人员所接受。静脉留置针作为一项护理新技术正日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许多 医院都将静脉留置针作为临床输液治疗的主要工具。 1正确留置静脉套管针 1.1操作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首先要给患者以心理安慰以、亲切诚、恳和富有同情心的 语言和态度,结合专业理论,用患者能听懂的语言向患者介绍静脉留置针的一般知识,治疗原则及输液过程的注意事项,使患者从科学的角度认识。 帮助患者尽快适应,医务人员把在输液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一切反应向患者解释清楚,要针对不同患者进行健康指导,护理人员在操作时尽量做到动作轻柔,减轻患者的痛苦,看到护士拿着针就哭闹不止给本配合治疗,我们通过用亲切的语言给予表扬和鼓励,与患者沟通消除其紧张心理。 护士应具有多科多、类型疾病的治疗、护理、康复和咨询工作能力,工作中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娴熟、细致的技术操作,以亲切的语言和蔼的态度对待患者用恰当的语言回答患者的提问以消除患者存在的担心心理。 帮助患者正确认识输液针对患者的恐惧紧张心理,护理人员首先要给患者以心理安慰,以亲切、诚恳和富有同情心的语言和态度,结合专业理论知识,用患者能听懂的通俗的语言向患者介绍静脉输液的一般知识,治疗原则及输液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使患者从科学的角度认识静脉输液。 帮助患者尽快适应输液医护人员把在输液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一切反应向患者解释清楚,要针对不同患者进行健康指导,如所患疾病、用药目的、药物的治疗作用及其防治方法等,要针对不同患者进行健康指导,如所患疾病、用

静脉留置针的护理

静脉留置针的护理 1 操作方法 1.1 血管及留置针的选择 1.1.1 血管的选择:对使用静脉留置针的血管选择宜用相对粗直、有弹性、血流丰富、无静脉瓣、避开关节且易于固定的血管;患儿可选择耳后静脉、额正中静脉、颞浅静脉及其额角分支等较粗直的血管。紧急心脏起搏、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抢救、中心静脉压的测定、胃肠外营养等医治,宜选用股静脉或颈外静脉;长期卧床的患者,尽量预防在下肢远端使用静脉留置针,且留置时间不宜过长,因久病卧床的患者易形成血栓。发生在静脉的血栓比动脉多4倍,发生在下肢的血栓又比上肢多3倍[1];烧伤患者可供使用的血管较少,更应注意血管部位的选择,由于上肢静脉干线短,下肢静脉干线长,选位顺序应先上肢后下肢;静脉穿刺困难患者,可应用腹壁静脉穿刺放置静脉留置针。 1.1.2 留置针型号的选择:留置针的大小依据患者病情、年龄及血管情况分别选用18G~24G等型号。有主张在不影响输液速度的前提下,应用细、短留置针。因相对小号的留置针进入血管后漂荡在血管中,能减少机械性摩擦及对血管内壁损伤,从而降低机械性静脉炎及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可相对延长留置时间。 1.2 穿刺方法:四肢浅静脉穿刺法:选择粗直、弹性好且活动方便的血管,距穿刺点10~15cm扎止血带,使肢体远端的静脉充盈度达最正确状态是穿刺成功的关键[2]。消毒穿刺部位后,旋转松动留置针外套管。以15°~30°角进针,见回血后降低穿刺角度,继续沿血管进针1~2mm,使外套管尖端全部进入血管,右手固定针芯,左手推入外套管,松开止血带固定。等通过3种静脉留置针送管方法的研究发觉,送外套管时边退针芯边置入外套管,穿刺成功率高。 头皮静脉穿刺法:头皮静脉是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的常用部位。操作者右手拇指与中指握住套管回血腔两侧,食指轻按在外套管上面,无名指、小指与患儿头皮接触固定,以15°~30°角缓慢进针,直刺血管,见回血后,降低角度再进入1~2mm。拇指、中指固定针芯,以食指背侧面轻轻弹送外套管,直至全部置入血管内。右手将长约4cm的3M透明胶带,以穿刺点为中心平坦粘贴,透明胶带上缘在外管针翼一半处,右手拇指与食指持肝素帽,左手食指、中指按外套管尖端处,即食指紧贴透明胶带下缘按压,以阻断回流血为宜。右手无名指与小指夹针芯退出,拇指、食指迅速将肝素帽对口旋上外套管,双手拧紧肝素帽,再次固定。小儿血管细,压力低,小儿头皮套管针细小、柔软,穿刺后不易回血或不回血,使穿刺推断失误。如果使用负压穿刺,既用10ml注射器的生理盐水,针头与套管针连接,施以负压使针头进入血管后尽快见到回血,预防盲目进针穿破血管。 1.3 固定方法:通常用3L系列透明胶纸以穿刺点为中心固定,既固定针体又爱护针眼,此方法简便易行,特别适用于关节部位的固定。对加长静脉留置针首先按以上方法固定,输液完毕封管后,将留置针的延长局部紧贴留置针外侧根部向穿刺端反折,然后将反折局部用胶布牢固地固定于针翼上,固定后无血液进入到留置针的反折局部,大大延长导管使用时间[3]。 2正确封管是留置针成功的关键

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的护理技术操作,为保护静脉血管,避免反复穿刺,留置针的应用在静脉输液中越来越多的得到普及,并为很多医务人员和患者接受。现就留置针操作前后的注意事项及可能引起的并发症等总结如下。 1 输液前准备 1.1加强患者宣教,做好解释工作,取得患者合作。 1.2针对不同情况选择留置针。 1.3选择合适的静脉。 2 穿刺方法 按常规选择血管及消毒注射部位后,先旋转松动留置针外套管,以15°-30°角行静脉穿刺,进针速度宜慢,见回血后再沿血管进1-2cm,然后右手拇指和中指固定针芯,以食指背侧面轻轻弹送外套管,边置入外套管边退针芯,直到外套管送入为止,左手紧固定穿刺部位血管,这样血管不易滑脱,也不易穿破血管,穿刺成功率较高。证实回血通畅后用3M透明敷贴将针眼处针翼周围皮肤覆盖并固定,贴膜勿将肝素帽与输液器针头连接处盖住,用一条胶布固定肝素帽及皮肤,胶布分别固定针柄及延长管。 3 封管方法 将肝素盐水2—3ml,缓慢推注1.5ml后边退边注入,使针头在退出过程中导管内始终保持正压状态,以解决导管长期留置引起的堵塞现象。封管后的留置针在启用时必须先抽回血,见到回血后方可接上液体,不易用注射器用力将血凝块推入血管内,以免发生堵塞。 4 护理 4.1护士在整个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做到技术熟练,动作轻柔、准确,防止反复穿刺造成血管损伤。 4.2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观察局部有无红肿、硬结、疼痛,血管弹性有无改变,输液是否通畅,防止液体渗入皮下组织。如发生上述现象,应立即拔针,重新建立通道。 4.3留置时间留置针留置时间一般为3—5天,最好不要超过七天[1]。由于套管针在穿刺时对血管壁造成了一定损伤以及套管针在血管内来回移动,机械损伤血管内皮,使血小板在受伤部位及管尖端聚集,随着留置时间的延长,血栓形成,易发生静脉炎。 5 做好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自护能力 5.1留置期间患者注意保护穿刺侧手臂,不输液时也尽量避免肢体下垂,以免由于重力作用造成回血堵塞导管。可适当活动,避免激烈运动,用力过度。 5.2睡眠时,注意不要压迫穿刺的血管。向穿刺侧侧卧可能引起针管弯曲、输液不畅以致发生血液凝固堵管。 5.3穿脱衣时,不要把导管勾出或拔出,先穿穿刺手臂,后穿健侧,先脱健侧,后脱穿刺手臂。 5.4洗澡时,注意防水,保持敷贴干燥、固定。透明敷贴不易每日更换,脱落及污染时及时更换。

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及护理_1

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临床应用范围 静脉输血、输液:它能满足不同年龄及各种病人的长期输液,以及多次化疗外周各部位常用浅静脉严重破坏,穿刺困难病人的多次输液,重复穿刺率低于头皮针输液,与静脉切开输液相近,但留置输液的细菌培养阳性率低于静脉切开输液。 动脉、静脉采血:在病床上,可使用静脉留置针留取静脉血液标本,若通过动脉穿刺置管也可用于留取动脉血液标本。留置针置管期间、血液标本随时可取,能够较方便地间断、多次留取血液标本,从而减少血管损伤,减少多次穿刺给病人带来的痛苦。 用于腰麻:与常规腰穿刺针比较,静脉留置针芯比腰穿针要细。用于腰麻,其对皮肤及组织损伤小,疼痛轻,不用局部浸润麻醉,患者能忍受,同时,可降低医疗成本,减少器材消耗。 用于引流:婴幼儿外伤性双额部硬膜下积液用静脉留置针行硬脑膜下积液前卤穿刺持续外引流,发现其具有无创面,密团性好,易于固定,不易伤及脑组织,操作简单易行,临床引流疗效好且可靠等优点,促进肺复张且并发症少。也可用于张力性气胸患者的院前抢救。 操作用物的准备 留置针的选择:根据病人病情、年龄、静脉情况,输液量多少等选择不同型号的静脉留置针。在不影响输液速度的情况下,可选用细短留置针。通常成人多用18、20G留置针,小儿多用22、24G留置针[1]。 其他用物的准备:除静脉留置针外,其他用药准备基本上用常规静脉输液法。另外准备肝素帽。无菌透明敷贴1贴,对于有躁动的患者,可视需要准备约束肢体的用物。 穿刺置管方法 静脉选择:选用健康、相对粗直、有弹性、血流丰富、无静脉瓣、避开靠近神经、韧带,关节部位的血管,成人首选前臂头静脉,其次是贵要静脉、婴幼儿可选择头皮正中静脉,易于固定,可延长留置时间,尽量避免选择下肢静脉,由于下肢静脉瓣多,血流缓慢,易发生静脉炎[2],血液在血管内滞留,易形成血栓,静脉回流缓慢和半坐卧位也使液体和药液滞留于下肢静脉的时间比滞留于上肢静脉的时间长,增加其对下肢静脉的刺激,缩短了留置时间[3]。 穿刺置管:病人取仰卧位,向患者讲解留置输液的目的,注意事项、优点,以取得患者的合作。根据所选静脉,在穿刺部位上方扎止血带,局部消毒时应先用75%乙

新生儿科静脉留置针导致静脉炎的相关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新生儿科静脉留置针导致静脉炎的相关 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摘要:新生儿罹患静脉炎是使用静脉留置针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本文主要对新生儿人群中静脉留置针导致静脉炎的致病因素与护理对策进行综述,以期提高各级护理人员对该类静脉炎发作因素的认识与管控能力,帮助降低留置针诱发静脉炎的概率,协助解决临床上这一重大难题。 关键词:新生儿;静脉留置针;静脉炎;原因分析;护理对策 新生儿具有外周静脉短,血管细小弯曲、壁薄且脆等先天性生理结构[1],而新生儿往往具有住院时间长、输注药物多等情况,甚至有时需要24小时匀速药物输注。因此,临床上反复的静脉穿刺和长时间的药物输注是新生儿血管受损和痛苦的主要来源[2]。直至近年来,外周静脉留置针的出现,恰如其分地化解了这一难题[3]。但随着留置针的广泛应用,所引发的并发症也随之显现,如药物的渗漏、针套管的堵塞、静脉炎的诱发等等[4],其中静脉炎是最常见的症状之一[5]。因此,本文主要总结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人群中诱发静脉炎的致病因素,并归纳相应的护理对策,以期帮助护理人员在临床中对该类静脉炎的防治与管控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1静脉留置针诱发静脉炎的类别 在静脉留置针使用的过程中不同的因素可造成不同类别的静脉炎,大体可归纳为以下3类:1)机械性静脉炎:指的是不同因素导致静脉血管壁发生过度的机械性损伤而诱发的静脉炎[6];2)化学性静脉炎:指的是不同因素导致静脉血管壁受到化学性刺激的损伤而诱发的静脉炎[7];3)细菌性静脉炎:指的是不同因素导致留置针或静脉血管被细菌性污染而引发的静脉炎[8]。 2静脉留置针诱发静脉炎的因素

2.1留置针的型号 新生儿中留置针的型号较多采用的是24G和26G[9]。当留置针针头偏大和偏 粗时,穿刺过程中会增加针管对静脉的摩擦力,对穿刺静脉血管造成机械性损伤,从而导致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此外,有研究指出,留置针导管的材质也可能诱 发静脉炎。当采用聚四氟乙烯制成的导管时,静脉炎的发生率可高达42%~49%, 而当导管的材质是生物材料时,静脉炎的发生率为20%~24%[10]。分析原因考虑,该情况的静脉炎可能是导管材料对血管的刺激诱发的化学性静脉炎。 2.2无菌操作 无菌操作包括四个方面:1)病室环境的无菌条件;2)操作人员严格的穿刺 前消毒准备;3)患儿穿刺部位的消毒准备(消毒部位的面积和次数);4)消毒 液的有效性。以上4个环节中,任何1个不达标均有可能导致病原菌经穿刺部位 进入静脉,从而诱发细菌性静脉炎。 2.3穿刺技术 穿刺技术不仅仅包括操作护士对穿刺血管的选择、进针的熟练程度以及对留 置针的固定等重要环节,还包括操作护士的心理素质。操作护士的心理素质不过关、穿刺技术不过硬,可能对留置针穿刺的整体过程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比如反复穿刺可能引起机械性静脉炎;固定不牢、液体渗漏可能引起化学性静脉炎;甚至消毒不规范还可能引起细菌性静脉炎。因此,穿刺技术的掌握是一名穿 刺操作护士的先备条件。 2.4留置部位 临床上发现,与上肢静脉和头皮静脉相比,留置针在下肢静脉中诱发静脉炎 的发生率更高。学者们认为是下肢静脉血管瓣数量多、血液回流较慢和肢体活动 多等因素导致留置针滑脱或静脉血栓形成,进而诱发静脉炎[11]。这种情况,更易在穿刺部位血管处形成血栓,导致组织缺血缺氧,诱发化学性静脉炎。此外,也 不能完全排除肢体活动度大引起留置针反复滑动引起的血管机械性损伤而诱发的 机械性静脉炎。

静脉留置针的常见护理问题及对策

静脉留置针的常见护理问题及对策 摘要】浅静脉留置针作为一种先进的新型输液器材,由于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已广泛地用于临床,使用浅静脉留置针减少了病人的穿刺次数,为住院病人保留 了一条开放的静脉通道,既有利于临床用药和紧急抢救,又减轻护理工作量,提高 工作效率。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护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9-0261-02 1 静脉留置针的应用 1.1静脉留置针主要是针对需要长时间静脉给药,同时还要保护静脉血管的病人,比如手术后,血管脆性比较大的人埋针会比较容易脱出,保留时间可能比较短;凝血功能比较强的人容易针尖阻塞;躁狂病人、有自伤倾向病人不适合留置针;有创伤的病人伤口处不能留置。一般选择较为粗直、充盈、长度适宜留置针 的血管进行穿刺,通常选择四肢浅表静脉,如足背静脉网、大隐静脉、前臂贵要 静脉、颈外浅静脉。休克晚期患者,由于其微循环严重障碍,血管塌陷,肘部血 管也无法穿刺,应直接穿刺颈部静脉或股静脉,以免贻误抢救。 1.2留置针的选择 据患者自身血管情况选择留置针的型号,创伤大、出血多则选择粗的留置针,反之则选择小型号的留置针。因为留置针的直径与血管的直径的比例与静脉炎的 发生几率有关,所以在不影响抢救和治疗的前提下,尽量选择最小型号的留置针,以减少留置针对血管壁的刺激,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 2 穿刺方法及封管 2.1仔细评估病人血管,选择型号合适的留置针,用手指摸清血管深浅及走向,常规消毒皮肤,严格无菌操作,留置针进针角度为15°~30°,进针速度宜慢,见 回血后即降低穿刺角度,沿血管方向平行进针少许。右手固定针芯,左手推送外 导管,皮肤外只留2~3mm长导管,这样既不容易折转,也不容易脱管。 2.2封管(1)封管液:0.9%生理盐水5~10mL,8h 1次,当病情危重或某些 病理情况下血液呈高凝状态,体内抗凝血功能减弱微循环改变时,生理盐水则不 足以抗凝;肝素钠生理盐水5~10mL 12h 1次,肝素生理盐水浓度:生理盐水 250ml+12500单位肝素钠,配制成1:50肝素液,置4℃冰箱内保存24小时。输 液完毕后用注射器抽取5ml肝素液,消毒肝素帽后从肝素帽处缓慢注入封管,不 宜使用肝素病人,不能用肝素封管。(2)方法(正压封管):输液完毕,用注 射器抽取封管液,消毒肝素帽,将注射器针头刺入肝素帽内3~5mm,缓慢推注 封管,边推封管液,边退针,快推注完后再拔针,可防止回血现象发生,起到抗 凝作用。封管时若封管针头全部刺入肝素帽内,封管液全部推完再退针,会使血 液随拔针时的负压倒流入封管内,导致凝血堵塞。 3 常见护理问题及对策 3.1病人紧张、恐惧由于浅静脉留置针较普通的输液穿刺针粗、长,且在血管 里的留置时间较长,病人难免紧张、恐惧。护士应严格按操作流程进行操作,掌握 维护技巧,要详细介绍留置针的优点,消除其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叮嘱病人注意穿衣、翻身、睡眠活动,防止不慎将针头打折或牵拉而脱出,这样能减轻患者对留 置针的担忧,提高患者的接受。 3.2穿刺失败主要原因是病人血管情况及操作人的经验。一般应选择平直、

留置针论文预防护理论文: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的护理进展

留置针论文预防护理论文: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的护理进展【摘要】静脉留置针因其留置在血管内的套管刺激性小,又能随着血管的形状弯曲、韧性好、在整个输液过程中感觉舒适;但静脉炎作为常见并发症仍困扰着护理工作者。本文通过查找相关资料,提出引起静脉炎的相关因素和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论述,目的是减少静脉炎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 【关键词】留置针静脉炎预防护理 1 静脉炎的诊断标准 静脉炎是静脉输液后引起的静脉局部疼痛、红肿、水肿或局部条索状,甚至出现硬结的炎性改变。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将静脉炎分为3级:1级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无可见线条及可触及静脉条索;2级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有可见线条,无可触及静脉条索;3级局部疼痛或红肿,有可见线条,可触及静脉条索[1]。 2 静脉炎发生的机制 在末梢静脉输入非ph值的液体、血浆渗透压高的液体或某些微粒因素等刺激局部血小板,引起聚集形成血栓并释放组胺,使静脉收缩,管腔变窄,血流缓慢促进炎症的发展 [2]。 3 静脉炎的临床分类红肿型 静脉周围红肿,沿静脉走向发红,触痛。硬结型:静脉

变硬,触之有条索感、硬结感。坏死型:沿血管周围有较大范围的肿胀,形成瘀斑达肌层;闭锁型:静脉不通,最后形成机化[3]。 4 留置针致静脉炎的相关因素 4.1 消毒不严格严格进行皮肤消毒是防止静脉炎发生的重要措施。临床发现使用浅静脉留置针较使用头皮针发生静脉炎症状者明显增多,消毒时使用消毒剂过多,又未待其干就进行穿刺,使消毒剂沿着皮下隧道迁移并附着在管壁引起感染。操作时护士未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消毒范围不标准,不彻底也是引起静脉炎的重要原因。 4.2 留置针的型号不同的留置针型号发生静脉炎的概率不同。常用型号为18g、20g、22g、24g。较粗的留置针进入血管,充塞于血管内,增加了摩擦,使血管内皮损伤引起炎症。相关报道越粗的留置针引起静脉炎的概率越高。 4.3 留置时间20世纪90年代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将留置针留置时间规定为3天。2006年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发行2006版《静脉输液护理实践标准》将留置针留置时间规定为72~96小时。有资料表明留置针留置时间越长,静脉炎发生的概率越高。 4.4 输入药物的因素 4.4.1 输入高渗、刺激性强、浓度高、高分子药物的化学作用是引起静脉炎的常见原因[4]。

1例静脉炎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1例静脉炎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摘要】静脉炎是输液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由于长期出入高浓度,刺 激性较强的药液,或静脉内长时间放置刺激性较大的塑料管,引起局部静脉壁的 化学性炎症反应;输液过程中,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而导致局部静脉的感染,从 而引起静脉局部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甚至出 现硬结的炎性改变。 【关键词】静脉炎;预防;护理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治疗给药方式,是帮助患者快速治疗不同疾病 的有效途径。静脉炎是机体静脉血管内的急性无菌性炎症,根据炎症部位不同, 静脉炎可分为浅静脉炎和深静脉炎[1],是静脉输液患者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主要症状为患者穿刺部位出现红、肿、热、疼痛等,还会表现出触及串珠样结节 及条索状硬条,一旦发生静脉炎,不但会增加医患纠纷,还会使患者会出现不同 程度的发热、白细胞总数增高[2],严重者会造成血栓形成。在患者进行静脉输液时,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有助于预防并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1典型病例 患者,男,54岁,于2022年2月10日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胸背部疼痛,呈酸、胀痛,痛处相对固定,拒按,伴右上肢酸胀痛,到笔者下派帮扶的医共体桐 岭镇中心卫生院门诊就诊,门诊拟"胸椎骨质增生"收入院。入院后西医予葡萄糖 酸钙注射液调节骨代谢、甘露醇脱水减压,中医予针刺、烫熨、穴位贴敷、雷火 灸等治疗两天,第3天该条静脉便出现红色条索状改变,触痛明显。范围: 穿刺 点为起点向上约4厘米长,且周围皮肤发红、发肿、皮温高、触痛明显。诊断: 静脉炎。立即拔出输液针头,按压片刻。抬高患肢并制动,取50%的硫酸镁浸湿 过的纱布覆盖整个炎面,24小时后再用温度以不烫掌内侧皮肤为标准的热水袋湿 热敷,每次20分钟,每天三次。持续6天后,患者诉疼痛较之前好转,观察患 处红肿明显好转,触之硬结变软,患处持续50%硫酸镁纱布条湿敷加土豆片湿敷,

静脉炎的原因分析与预防护理

静脉炎的原因分析与预防护理 静脉炎是静脉输液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不仅增加病人的痛苦,同时影响治疗效果[1]。静脉输液成为大多数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由于穿刺针刺激血管,输入液体成分、pH值、渗透压,输液速度、细菌感染等各种因素对血管壁直接刺激,导致血管壁炎症表现出现静脉炎。临床表现为穿刺静脉出现多条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严重者出现结节甚至溃疡[2]。目前,静脉留置针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静脉留置针采用医用高等硅胶材料,导管柔软,刺激性小,然而有部分病人仍会出现静脉炎[3]。静脉炎成为静脉输液的常见并发症,不仅给患者造成痛苦,也给护理工作增加困难。 1 引起静脉炎的原因 药物作用:刺激性药物和高分子液体是引起静脉炎的主要原因[4]。主要与药物的酸碱度、渗透压、药物浓度、药物本身的毒性作用及Ⅰ型变态反应有关。机械刺激:刺激所产生的疼痛主要是由于周围血管受到较强和浓度较高药物的刺激,或硅胶管在血管内留置时间太长,导致血管内膜损伤后引起炎性反应[1]。血管因素:血管受压、血液循环受阻、血管痉挛、血管硬化弹性差都会增加静脉炎的危险。感染因素:不规范的操作和在不清洁的环境中操作,易使微生物侵袭而引起静脉炎;穿刺部位消毒不彻底也是引发静脉炎的重要因素,另外,留置时间长也是一个主要原因。输液速度:静脉炎的发生与输液速度有关。刺激性大的药物短时间内大量快速进入血管内,超过了其缓冲应激的能力,或在血管受损处堆积,均可使内膜受刺激[1]。 2 静脉炎的评估 静脉炎反应分级:0级为无痛;Ⅰ级为局部皮肤发红,轻度疼痛;Ⅱ级为轻度肿胀,灼热,中度疼痛;Ⅲ级为局部中度肿胀,重度疼痛,水疱形成直径5 cm;Ⅴ级除具有Ⅳ级症状外,拔管时针尖可见脓液[8]。 3 预防措施 3.1 化学性静脉炎的预防: 3.1.1 加强责任心,提高技术水平化疗护士要掌握化疗药物的原理、副反应和使用方法,掌握药物刺激性大小;了解药物的性质,确定穿刺部位,合理选择血管,确认血管通畅后再注入化疗药物,避免重复穿刺。 3.1.2 合理使用静脉根据病人情况制订静脉使用计划,选择静脉应从小到大,由远到近,左右交替。对于非化疗期间的营养支持药物与化疗药物在静脉的选择上要合理调配;注入化疗药物应选择管腔大、弹性好、皮下组织丰厚的血管,以双上肢为最佳选择,避免在同一条血管上连日输入化疗药物,应每日更换血管穿刺。对于毒性强的药物,为了避免渗漏,可选用小的套管针,药用完后当日拔

新生儿静脉留置针致静脉感染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2例

新生儿静脉留置针致静脉感染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2例 摘要目的:探讨使用静脉留置针导致静脉感染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从留置针和留置部位的选择,操作者的技术、无菌观念以及封管方法,药物因素,体质因素等多方面分析静脉留置针使用致静脉感染的发生原因,总结出相对应的防范措施。结论:明确静脉留置针致静脉感染的原因及防范措施,对加强外周静脉置管管理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感染原因分析及对策 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在外科手术中或手术后及儿科的患者大多数都会使用静脉留置针,静脉留置针具有维持时间长,对血管刺激小,适合大量输液及减小患者每天穿刺痛苦的优点,得到了医务人员及患者的认可,但又增加了静脉感染及静脉炎的机会,从而增加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因此安全留置是避免增加患者痛苦和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手段,现针对2例新生儿静脉留置针致局部感染进行分析,将静脉留置针致感染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探讨如下。 病历资料 例1:患儿,男,1天,因生后不哭,全身皮肤青紫30分钟于2010年5月25日以“①新生儿窒息;②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介绍收治,出生体重2.5kg,Apgar评分5分,当日在右大隐静脉给予静脉留置针穿刺,建立静脉通路,于第3天局部出现红肿,当即拔除静脉留置针,给予碘伏局部消毒处理。于第4天局部红肿严重,按之有波动感,于针眼处挤出脓性分泌物。请外科医师会诊后,先用生理盐水和双氧水清洗局部,再用碘伏涂搽后,用无菌敷料包扎,隔日换1次药,5天后局部红肿消退,伤口愈合。 例2:患儿,男,生后10分钟,因无自主呼吸,全身皮肤青紫,由产科以“新生儿窒息”收住。立即给予心肺复苏及药物治疗,在右耳后静脉给予静脉留置针穿刺,进行输液。于第4日在输注脂肪乳时,液体外渗,当即拔除留置针,局部给予酒精湿敷后红肿消退,于次日出院。隔8日后患儿再次入院,诉头后枕部皮肤红肿溃烂,有脓性分泌物渗出,当即给予局部清创处理,用利凡诺尔外涂后包扎,1周后局部仍溃烂,换以“美宝”外涂包扎,隔日换1次药,15天后局部略有好转,在家属要求下转外院治疗。 原因分析 经留置装置感染途径:①经穿刺部位皮肤的感染:皮肤表面的细菌在正常情况下对人体无害,但是在行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时侯由于皮肤完整性受损,从而导致细菌沿着留置针穿刺处附着在留置针的表面并随留置针导管移行进入血液引起感染。②静脉留置针及输液器材导致的感染:静脉留置针及器材甚至连接的肝素帽等在储存及使用的过程中均有可能受到细菌的污染,被污染的器材如用至人体就有可能导致感染的发生。

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并发症;预防;护理 随着医学的开展,近年来静脉留置针在临床的应用已经日趋广泛,使用静脉留置针不但能够有效减少患者每日治疗时穿刺的痛苦,还能够减轻护士的工作量【1】。但是,留置针作为血管内的异物,在应用过程中可导致一些并发症,尤其是长期置管病人。近一年来,我们应用静脉留置针3345例,现将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我科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住院患者应用静脉留置针3345例,男1825例,女1520例;年龄2.5-90岁,平均56岁;上肢静脉留置者2856例,下肢静脉留置者489例;应用留置针时间为4-7d;出现并发症350例,占10.46%。其中男202例,女148例,年龄25岁-78岁。350例患者中,局部静脉炎226例,占64.57%;液体外渗58例,占16.57%;导管堵塞65例,占18.57%,皮下血肿1例,占0.29%。 2并发症的原因分析 2.1静脉炎静脉炎是静脉留置针最常见且较为严重的并发症【2】。静脉炎的发生原因与穿刺部位、无菌术、留置时间、穿刺技术、药液性质和量等因素有关,另外机体免疫力低下也是发生静脉炎的重要因素【3】。其常见病症为穿刺部位皮肤发红,皮温升高,沿血管走向的红色条痕,触之疼痛。 2.2液体外渗血管选择不当、进针角度过小、固定不牢、病人躁动不安、外套管未完全送入血管内或套管与血管壁接触面积太大等原因均可导致液体渗漏。轻者出现局部肿胀、疼痛等刺激病症,重者可引起组织坏死【2】。 2.3导管堵塞通常与静脉营养液后导管冲洗不彻底、封管液种类、用量以及推注速度选择不当、病人的凝血机制异常有关【4】。 2.4皮下血肿由于护理人员在操作时技术不熟练,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而导致留置针穿破血管壁形成皮下血肿1例。 3护理 3.1做好健康教育及指导静脉置管前,护士应预先告知患者及家属使用静脉留置针的目的、意义、考前须知以及常见并发症和预防方法。指导患者及家属穿衣服时先穿留置针侧,脱衣服时后脱留置针侧,注意保持穿刺部位枯燥、清洁,禁止淋浴。指导病人防止碰撞或用手按揉置管局部或玩弄外露接头等,防止置管肢体过度活动。促进患者及家属积极配合,预防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3.2置管前准确评估置管前准确评估患者血管情况,一般选用相对粗直、富有弹性、血流丰富、无静脉瓣、避开关节且易于固定的血管,遵循由远心端开始、由外至内及左右交替使用原那么【5】。尽量防止靠近韧带、受伤、感染的静脉,防止选用躁动的肢体,长期卧床及老年病人尽量不选择下肢静脉。如果只能选择下肢静脉,输液时,应抬高低肢20度-30度,以加快血液回流,减轻对下肢静脉的刺激。应注意保护血管,有方案地更换输液部位。准确评估,合理选择患者的留置部位,可以提高护士静脉穿刺成功率。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体会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体会 神经内科疾病以脑血管病居多, 临床上常使用20% 甘露醇、ß-七叶皂甙钠、甘油果糖、前列 腺素E1等药物, 这些药物对血管刺激性大, 易导致静脉炎的发生。做好静脉炎的预防、治疗和护理工作, 不仅可避免血管损伤, 消除和减轻患者痛苦, 还可为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现就神经内科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谈谈自己的体会。 1 静脉炎的预防 1.1 合理选择穿刺血管应选择相对粗直, 有弹性, 血流丰富, 无静脉瓣, 避开关节, 易于固定的血管。一般选前臂掌侧静脉, 尽量不选下肢静脉, 因下肢静脉瓣多, 血流缓慢, 易发生静脉炎[1]。 长期输液患者应有计划地保护和合理使用静脉, 遵循从远端向近端的原则, 避开瘢痕、受伤、 感染的静脉。 1.2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首先操作者操作前认真洗净双手,检查静脉留置针及透明敷贴,消毒液 是否在有效期内,穿刺时消毒范围在8cm以上,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尽量一针见血,减少对血管的机械刺激和损伤,穿刺成功后再用活力碘消毒,待周围皮肤干后用无菌透明敷贴固定, 每2d更换1次, 如遇敷贴不粘或被污染应及时更换, 防止细菌性静脉炎的产生。 1.3 合理输入液体和药物首先应根据药物的性质和液体量调节输液速度。当输入刺激性强的 药物或大量补液时应选粗大静脉, 速度不宜太快, 如输脂肪乳、甘露醇时可在穿刺时先将输液 器与氯化钠溶液相连, 待穿刺成功后再接入高浓度或刺激性强的药物, 这样可防止液体外漏对 血管壁造成伤害从而有效预防静脉炎的发生。滴注甘露醇时宜加温至35℃, 使用套管针静脉 滴入, 可减轻对血管壁的损害[2]。在输液顺序上应先输高渗液或刺激性强的药物后输等渗或 刺激性小的药物, 输入血液制品前后应用氯化钠溶液冲管, 以减少有效成分的附着, 避免损害性药物残留血管内造成损害, 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1.4 掌握正确的封管技术, 合理选择封管液有2种方法, 第一种是用氯化钠溶液推注行正压封 管法,具体方法是先用注射器抽吸氯化钠溶液20cm先缓慢推注10cm后再边推液边拔针头,每6h1次。另外一种是用氯化钠溶液250cm加入肝素钠12500U稀释后每12h封管1次。 1.5 做好健康宣教在使用静脉留置针前一定要与患者沟通,要将一些注意事项告知患者, 取得患者配合。在输液过程中护士要及时巡视病房,指导患者保持局部清洁干燥,不输液时尽量避 免肢体下垂,以免由于重力作用造成回血堵塞导管,睡眠时不要压迫穿刺血管,如有渗漏立即 拔管,更换穿刺部位。对于使用可能造成静脉炎的药物应对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及早进行 心理干预。 2 静脉炎的护理 2.1 早发现医护人员应有强烈的工作责任心, 坚持“以患者为中心, 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宗旨, 端正服务态度; 以温和的语言、文雅的举止、恰当的方式方法认真向患者宣教并耐心倾听患者感受; 熟悉静脉炎的临床表现; 在使用药物前应认真阅读说明书, 随时巡视患者并及早发现异常。尚未出现静脉炎临床表现者, 应积极和患者近距离沟通, 告知其用药以后可能出现的一些不适 感觉, 使患者充分体会到医务人员给予的人文关怀。 2.2 早护理若无法避免长期输液而导致了静脉炎, 首先协助患者抬高肢体, 促进静脉回流, 并嘱患者不要按压炎症部位,避免栓子脱落而形成栓塞。 2.2.1 冷敷法冷敷可使血管收缩, 减少药物吸收, 可促进某些药物局部的灭活作用。该法常用 于20%甘露醇等静脉滴注渗漏的早期。

留置针的应用、常见问题及护理

留置针的应用、常见问题及护理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是由先进的生物材料所制成。而且随着医学科学的快速发展,各项护理操作技术也在不断地更新。静脉留置针的技术它是使有钢针输液变为无钢针输液,是一次护 理技术的改革,也是静脉输液发展的必然趋势。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在我国已成为临床治疗、急 救用药及供给营养的一种重要途径。 1 操作方法 1.1操作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尤其是神志清醒的患者,操作前应告之患者置管的优点、注 意事项、配合方法及常见的并发症,消除患者顾虑,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以便及时发 现不良反应并给予正确处理。神志不清醒或者不能自理的患者,也应该向其家属解释清楚。 1.2血管及留置针的选择 1.2.1血管条件越差,留置针所致静脉炎的发生率越高,因此在留置套管针首先应做好血管 的选择。有文献报道,下肢静脉留置针血栓及血栓性静脉炎发生率显著高于上肢,原因是下 肢静脉瓣多,血流缓慢,成人及小儿静脉留置针应选择相对粗直、弹性好、血流丰富、无静 脉瓣、避开关节且易于固定的血管,小年龄组应首选耳后静脉、额正中静脉、颞浅静脉及其 额角分支等较粗直的血管,而年龄组应首选手背静脉,成人通常选用四肢浅静脉,尽量避免 选择下肢静脉[1]。如有特殊情况或病情需要选择在下肢静脉穿刺的话,输液时可抬高下肢20°~30°,以便加快血液回流,缩短药物和液体在下肢静脉的滞留时间,减轻其对下肢静脉 的刺激,减少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机会。此外,老年人的血管弹性较差、脆性大,因此留置 套管针时应尽量选择较粗的,弹性相对较好的血管,对患皮肤病及感染处部位禁忌穿刺置管,对创伤性抢救的病人要特别注意穿刺部位的选择,应避开受伤的肢体部位。 1.3穿刺的方法 1.3.1穿刺前护理人员用肥皂水清洗双手,减少感染机会 1.3.2距穿刺点10~15cm扎止血带,使血管充盈,消毒穿刺部位,取出静脉留置针,将输液 器上的针头插入留置针的肝素帽内,排尽头皮式套管针内的空气。去除针套,旋转松动留置 针针芯,调整针头斜面,操做者手持静脉留置针,使针头斜面与皮肤呈15.一30°进行静脉穿刺,进针速度要慢,进针后注意观看回血,见有回血时降低穿刺角度,将留置针继续沿血管 前行1~2mm,使外套管尖端全部进入血管,右手固定针芯,左手推入外套管,松开止血带 固定,退出针芯,放开调节器,观察液体滴注良好,针头部位不肿,用专用3M敷贴固定, 调好滴数。穿刺时力求一针见血,避免反复穿刺使软管粗糙,造成液体外渗。 2 封管的方法 正确封管是留置针留置时间长短的关键。方法得当,可延长置管时间,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2.1通常采用正压封管,将封管液3~5ml从肝素帽处的输液针头内先缓慢推注2~3ml,再 边推余液边拔出输液针头,使封管液充满整个官腔,推液速度大于拔针速度,确保留置管内全 是封管液,而不是药液或血液后,卡好卡子,预防血液回流。 2.2封管液应缓慢注入,速度过快,用力过猛可引起局部肿胀。采用连续、不间断、边推注边旋 转式退出针头的方法封管。其堵管率较封管液推注完再退出针头下降。 2.3肝素液具有抗凝作用,封管液一般为肝素盐水。肝肾功能不全的病人和凝血机制障碍及 其他不能使用肝素的病人,均选择生理盐水,现在我们医院采用的是正压封管液,减少了配 制的步骤和感染的机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