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清洁生产标准 钢铁行业_REDUCED

清洁生产标准 钢铁行业_REDUCED

清洁生产标准 钢铁行业_REDUCED
清洁生产标准 钢铁行业_REDUCED

本电子版内容如与中国环境出版社出版的标准文本有出入,以中国环境出版社出版的文本为准。

HJ

HJ/T189-2006

清洁生产标准钢铁行业

Cleaner production standard

2006–7–3 发布 2006–10–01 实施

目次.............................................................................................................I

(1)

(1)

(1)

(4)

(4)

(8)

(10)

为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保护环境,为钢铁企业开展清洁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和导向,制订本标准。

本标准为指导性标准,可用于钢铁联合企业和电炉钢厂(短流程)的清洁生产审核和清洁生产潜力与机会的判断,以及清洁生产绩效评定和清洁生产绩效公告制度。

在达到国家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基础上,本标准根据当前的行业技术,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而制订,共分为三级,一级代表国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二级代表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三级代表国内清洁生产基本水平。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本标准也将不断修订,一般每3~5年修订一次。

根据清洁生产的一般要求,清洁生产指标原则上分为生产工艺与装备要求、废物回收利用指标、资源能源利用指标、污染物产生指标(末端处理前)、产品指标和环境管理要求等六项。考虑到氮肥制造业的特点,根据清洁生产的一般要求和我国钢铁行业生产特点,本标准对钢铁行业清洁生产指标定为生产工艺装备与技术要求、资源能源利用指标、污染物指标、产品指标、废物回收利用指标、环境管理要求共6类,并根据钢铁生产长/短工艺流程分别确定每一类中的具体考核指标。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提出。

本标准由辽宁省清洁生产中心、冶金清洁生产技术中心、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负责起草。

本标准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6年7月3日批准,自2006年10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解释。

本标准适用于钢铁联合企业和短流程电炉钢厂的总体清洁生产审核、清洁生产绩效评定和清洁生产绩效公告制度。

企业中的配套焦化厂和企业自备火电厂的清洁生产审核及绩效评定分别执行国家颁布的相应专业标准。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当下列标准被修订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9078 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3271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3456 钢铁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6171 炼焦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6297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T 24001 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

3.1 清洁生产

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

3.2 钢铁行业

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材料产业,指以黑色金属(铁、铬、锰3种金属元素)作为主要开采、冶炼及压延加工对象的工业产业。主要包括以金属矿石为原料采用铁矿粉烧结、高炉炼铁、转炉炼钢、轧机轧制生产的长流程钢铁联合企业和以废钢铁为原料采用电炉炼钢、轧/锻机轧/锻制生产的短流程企业加工生产各种钢材产品的全过程。

本标准不含钢铁行业冶金矿山采矿和选矿、耐火材料、炭素制品和冶金机械生产。

3.3 干熄焦(Coke Dry Quenching,简称CDQ)

一种熄焦工艺,它利用冷的惰性气体,在干熄炉中与赤热红焦换热从而冷却红焦并终止其燃烧。吸收了红焦热量的惰性气体将热量传给干熄焦锅炉产生蒸汽,被冷却的惰性气体再由循环风机鼓入干熄炉冷却并熄灭红焦。

3.4 新型湿法熄焦

一种熄焦工艺,它将低水分熄焦——熄焦水在设定压力下经特定排列的喷嘴

以大流量喷至熄焦车内的红焦表面,熄焦水供水速度远快于焦块吸水速度,只有部分水在由上至下通过焦炭层时被吸收并被激烈汽化,其余大部分水经熄焦车倾斜底板上的孔和沟槽排出,激烈汽化瞬间产生的大量水蒸汽由下至上搅动焦炭层使其进一步均匀冷却并起到整粒作用。

稳定熄焦——大量熄焦水经管道进入特制熄焦车下部的倾斜夹层,通过在斜底上分布的出水口由下至上喷入焦炭层,激烈汽化瞬间产生的大量水蒸汽由下至上搅动焦炭层使其均匀冷却并起到整粒作用,熄焦塔上设有钢制导向斗防止焦炭被蒸汽带出熄焦车外,熄焦车上方设有洒水设施用于清洗除尘用导流板和产生水幕以防含尘水蒸气外逸。

3.5 小球烧结

指将混合料制成小粒径球团,并在其外表面黏附一层粉状燃料后,在烧结机上进行焙烧的工艺过程。

3.6 烧结厚料层操作

指烧结机布料厚度提高至300mm以上的操作过程。

3.7 烧结矿显热回收

指将烧结矿冷却机高温段废气(温度为350~420℃)进行余热回首。显热回收途径主要有:(1)预热点火、保温炉助燃空气,以降低燃料消耗;(2)预热混合料,提高料温,降低固体燃料消耗;(3)利用余热锅炉生产蒸汽,部分替代燃煤锅炉;(4)余热发电。

3.8 高炉炉顶煤气余压发电(Top Gas Pressure Recovery Turbine,简称TRT)

指利用高炉炉顶煤气中的压力能经透平膨胀做功来驱动发电机发电,由此可回收高炉鼓风机所需能量的30%左右,实际上回收了原来在减压阀组中泄失的能量。

3.9 入炉焦比

指高炉冶炼每一吨合格生铁所消耗的干焦炭量[kg/t铁]。

3.10 高炉喷煤量

指高炉冶炼一吨合格生铁所消耗的煤粉量[kg/t铁]。

3.11 转炉溅渣护炉

指在转炉出钢后留滞部分终渣于炉膛内,并在吹炼初期或在出钢完毕后、溅渣开始前向炉内加入炉渣调整料,调整炉渣成分及粘度至适宜范围,用高压氮气将渣液吹溅涂敷在炉衬表面形成溅渣层,起到保护炉衬的作用。

3.12 连铸比

指连铸合格坯产量占钢总产量的百分比。

3.13 连铸坯热送热装

指铸坯在400℃以上热状态下装入加热炉,而铸坯温度在650~1000℃时装入加热炉,节能效果最好。

3.14 双预热蓄热燃烧

指将燃烧器与蓄热体相结合,利用工业炉产生的高温废气,通过蓄热体将低热值高炉煤气、助燃空气预热到较高温度后再进行燃烧的技术。

3.15 可比能耗

指钢铁企业以钢为代表产品,前后工序能力配套生产所需要的能源消耗。是指企业每生产一吨钢,从炼焦、烧结、炼铁、炼钢直到成品钢材配套生产所必需的耗能量及企业燃料加工与运输,机车运输及能源亏损所分摊到每吨钢的耗能量之和。不包括钢铁企业的矿山、选矿、铁合金、耐火材料、碳素制品、焦化回收产品精制及其它产品生产、辅助生产及非生产的能耗。

3.16 炼钢钢铁料消耗

指每投入一次钢铁料(生铁+废钢,不包括回炉钢)量(千克)和合格钢产量(吨)之比率。

3.17 生产取水量

指钢铁企业生产全过程中,生产每吨钢需要的新水取水量。包括企业自建或合建的取水设施、地区或城镇供水工程、发电厂尾水以及企业外购水量,不包括企业自取的海水、苦咸水和企业排出厂区的废水回用水。

3.18 钢材综合成材率

指产品从第一道加工工序投料起直至最后一道加工工序结束止的全过程(包括各个环节生产经营周转损失)的成材率,而成材率即合格钢材产量占钢坯/锭总消耗量的百分比,其反映生产过程中原料的利用程度。

3.19 钢材质量合格率

指合格钢材生产量占钢材总检验量的百分比,是反映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技术操作和管理工作质量的指标。

3.20 钢材质量等级品率

反映我国钢铁行业产品质量水平及变化情况的指标,是钢材优等品产量、一等品产量、合格品产量分别乘以其各自加权系数(1.5、1.0、0.5)再相加求和后,与报告期总产量的百分比。

3.21 炉外精炼比

指经过炉外精炼(二次冶金)工艺处理的合格钢产量占合格钢总产量的百分比。

3.22 电炉钢冶炼电耗

指每炼一吨电炉钢在实际冶炼过程中所消耗的电量。

本标准共给出了钢铁行业生产过程清洁生产水平的三级技术指标:一级: 国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

二级: 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

三级: 国内清洁生产基本水平。

1

1. 环境法律法规标准

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法律、法规,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家和地方排放标准、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证管理要求。相应国家排放标准包括:

GB9078、GB16171、GB13271、GB16297、GB13456、GB8978等

2. 组织机构

设专门环境管理机构和专职管理人员,开展环保和清洁生产有关工作

3. 环境审核 按照《钢铁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指南》的要求进行了

审核;环境管理制度健全,原始记录及统计数据齐

全有效

4. 废物处理

用符合国家规定的废物处置方法处置废物, 严格执行国家或地方规定的废物转移制度。

对危险废物要建立危险废物管理制度,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5. 生产过程环境管理 1. 每个生产工序要有操作规程,对重点岗位要有作业指导书;易造成污染的设备和废物产生部位要有警示牌;生产工序能分级考核。 2. 建立环境管理制度其中包括: -开停工、及停工检修时的环境管理程序; -新、改、扩建项目管理及验收程序; -储运系统污染控制制度; -环境监测管理制度;

-污染事故的应急程序;-环境管理记录和台账

1. 每个生产工序要有操作规程,对重点岗位要有

作业指导书;生产工序能分级考核。

2. 建立环境管理制度其中包括:

-开停工、及停工检修时

的环境管理程序; -新、改、扩建项目管理

及验收程序;

-环境监测管理制度; -污染事故的应急程序 6. 相关方环境管理 按照《钢铁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指南》的要求进行了审核;按照ISO14001建立并运行环境管理体系,环境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及作业文件齐备 -原材料供应方的管理;-协作方、服务方的管理程序 -原材料供应方的管理程

注:① 不包括铸/锻钢件以及需开坯生产的产品等;② 不包括自备电厂排污量;③ 稀土渣、钒渣等特殊渣除外。

5.1 本标准各项指标的采样和监测按照国家标准监测方法执行。 5.2各项指标的计算方法 5.2.1 入炉焦比

合格生铁产量

干焦耗用量

)入炉焦比(

t kg /

5.2.2 钢铁料消耗

)

()

(/吨合格钢生产量千克和入炉生铁量与废钢量之)炼钢钢铁料消耗量(

t kg

5.2.3 生产取水量

式中:

V ui -生产每吨钢取新水总量,m 3/t

V i -在一定的计量时间内,企业在生产全过程中取生产新水量总和,m 3

Q -在同一计量时间内,企业钢产量,t 5.2.4 污染物绩效指标

此污染物即钢铁企业生产过程中经治理后外排的废水、COD 、石油类、烟/粉尘、SO 2等,其中SO 2和烟/粉尘不包括自备电厂的排放量。 5.2.5 污染物产生指标

设施合格产品年产量

被考核设备设施污染物年产生量

被考核设备产品)或污染物产生量(//t /kg m 3

此污染物即钢铁生产过程中废水、烟尘、SO 2等的初始产生量,其中废水为被考核设备/设施的生产总用水量。 5.2.6 钢材综合成材率

5.2.7 钢材质量合格率

%100 钢材检验总量

钢材检验合格量

钢材质量合格率(%)

5.2.8 钢材质量等级品率

式中:

α1、α2、、α3 —— 优等品、一等品、合格品加权系数,分别为1.5、1.0、

0.5

合格钢水年产量

企业污染物年排放量钢)=

或污染物排放量(t /kg m 3%

1003

32211 p

p p p G (%)=

钢材质量等级品率连铸坯量

耗用钢锭合格钢材生产量

=钢材综合成材率(%)/Q

V V i ui

P 1、P 2、P 3 —— 优等品、一等品、合格品产量 5.2.9 生产水复用率

式中:

R -生产水复用率,%

V r -在一定的计量时间里,企业在生产全过程中的重复利用水量,m 3 V i -意义同前述取水量计算式 5.2.10 炉外精炼比

5.2.11 电炉钢冶炼电耗

合格钢生产量

冶炼耗电量

)电炉钢冶炼耗电量( t h kW /

5.2.12 萤石用量

5.2.13 余热利用量

本标准由各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合格钢水年产量

的全年实际利用量

各工序所有可利用余热钢)=

余热利用量(t /kgce %

合格钢水年产量

精炼合格钢水年产量

(%)=炉外精炼比100 %

100

i

r r

V V V R 合格钢水年产量

萤石年耗量钢)=

萤石用量(t /kg

清洁生产标准 钢铁行业_REDUCED

本电子版内容如与中国环境出版社出版的标准文本有出入,以中国环境出版社出版的文本为准。 HJ HJ/T189-2006 清洁生产标准钢铁行业 Cleaner production standard 2006–7–3 发布 2006–10–01 实施

目次.............................................................................................................I (1) (1) (1) (4) (4) (8) (10)

为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保护环境,为钢铁企业开展清洁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和导向,制订本标准。 本标准为指导性标准,可用于钢铁联合企业和电炉钢厂(短流程)的清洁生产审核和清洁生产潜力与机会的判断,以及清洁生产绩效评定和清洁生产绩效公告制度。 在达到国家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基础上,本标准根据当前的行业技术,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而制订,共分为三级,一级代表国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二级代表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三级代表国内清洁生产基本水平。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本标准也将不断修订,一般每3~5年修订一次。 根据清洁生产的一般要求,清洁生产指标原则上分为生产工艺与装备要求、废物回收利用指标、资源能源利用指标、污染物产生指标(末端处理前)、产品指标和环境管理要求等六项。考虑到氮肥制造业的特点,根据清洁生产的一般要求和我国钢铁行业生产特点,本标准对钢铁行业清洁生产指标定为生产工艺装备与技术要求、资源能源利用指标、污染物指标、产品指标、废物回收利用指标、环境管理要求共6类,并根据钢铁生产长/短工艺流程分别确定每一类中的具体考核指标。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提出。 本标准由辽宁省清洁生产中心、冶金清洁生产技术中心、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负责起草。 本标准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6年7月3日批准,自2006年10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解释。

清洁生产考试试题及答案电子教案

Pollution Prevention 污染预防 Waste Minimization 废物最少化 End pipe Treatment 末端治理 Source control 源控制 Cleaner Production Technology 清洁生产工艺 Polluting control technology 污染控制工艺 No Waste Technology 无废工艺 Low Waste Technology 低废工艺 Anticipate and prevent strategies 预防和预估战略 Avoidance strategy回避战略 Designed for Environment 为环境而设计 Front-end resource management 首尾管理 Waste avoidance 污染回避 Waste reduction 污染削减 Green productivity(绿色生产) Industrial Ecology/Industrial Metabolism 工艺生态学/工业新陈代谢 Life Cycle Assessment 生命周期评价 Cyclic economy 循环经济 Sustainable development可持续发展 Strategic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战略环境影响评价 2.1 The definition of Cleaner Production (UNEP and CP promotion law) 答:Cleaner Production is the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n integrated preventive environmental strategy to processes, products, and services to increase overall efficiency, and reduce risks to humans and the environment. UNEP(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清洁生产是指将综合预防的环境保护策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和产品中,以期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 Cleaner production as used in this Law means the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measures for design improvement(改进设计), utilization of clean energy and raw materials, the implementation of advanced processes(工艺), technologies and equipment, improvement of management and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resources to reduce pollution at source, enhance the rates of resource utilization efficiency, reduce or avoid pollution generation and discharge in the course of production, provision of services and product use, so as to decrease harm to the health of human beings and the environment 《清洁生产促进法》中清洁生产的定义: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消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2.2. Target(目的) of cleaner production protect human being and environment, enhance the profit of the organization 2.3. Try to describe the category (种类范畴)of cleaner production audit(审核) According to "Cleaner production promotion law", CP audit can be divided into voluntary(自愿)audits and compulsory audits(强制性审核). 2.4 Try to talk about the time limitation of cleaner production audit for various

造纸行业清洁生产 一

造纸行业清洁生产一、概况造纸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近几年来,我国造纸工业有了很大发展,生产力布局有了很大改善,基本建成包括生产企业、设计、科研、设备制造、化学助剂、专业器材生产与人才培养在内的比较完善的造纸工业体系。据中国轻工总会1996年统计年报资料,1996年我国机制纸及纸板产量为2639.2万吨,居世界第三位。目前人均消费量20余公斤,年进口纸及纸板400万吨左右,进口品种主要是商品木浆及以木浆为主要原料的纸种和少量高档纸种。年出口量为50多万吨,主要出口市场是香港地区、东南亚、非洲及部分欧洲国家。从总体上看,我国纸和纸板年进口量的水平未超过总消费量的15%,属于纸张自给型国家。在企业规模方面,到1995年为止,全国独立造纸企业中,年产商品纸浆,纸及纸板总能力超过20万吨的有2 家,超过10万吨的有10家,超过3万吨以上的约130家。现有企业经1996年调整后仍有6700余家,其中年产万吨以上的企业1100余家,绝大多数企业技术装备落后、能耗高、污染比较严重。我国造纸企业基本均为浆纸联合企业,原料以非木材纤维为主,国产木浆只占全国生产纸浆总量的10%左右,低档纸产量比重约占总产量的50%。由于我国木材资源匮乏,草类资源丰富且低廉,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保持生产一定数量的草浆仍将是我国造纸的客观实际情况。草浆明显地不如木浆性能优越,草浆存在许多缺点与不足,譬如纤维短,泸水性能差,含硅量高,黑液粘度大,致使吨浆污染负荷高,治理困难。总的来说,我国造纸行业存在着“三小一大”问题,即企业规模小、木浆比重小、中高档纸种生产能力小和对环境污染大,结构矛盾十分突出,影响和制约了行业的健康发展。二、国外制浆造纸技术与设备的发展世界制浆造纸生产工艺技术与装备的发展,主要围绕着减少污染,节约能源,充分利用纤维资源等目标。重点是降低粗浆卡伯值,减少漂白化学品用量或采用不产生有害物质的化学替代品,并不断改进技术装备,将科技转为生产力。现将其现有的技术与装备情况介绍如下: 1.蒸煮技术与装备连续蒸煮器(KAMYR)最大优点是蒸煮后粗浆的卡伯值较低,但又不降低纸浆的强度。 2.漂白技术与装备 (1)氧脱木素是70年代世界上发展起来的制浆技术。采用氧脱木素技术,将使漂白废液中BOD和COD降低50%左右,色度降低75-85%,AOX含量大幅度下降。 (2)生产高白度的硫酸盐化学木浆必须使用二氧化氯为漂剂,已成为80年代中后期世界造纸行业普遍采用的方法。目前,国际造纸行业中十分关注漂白过程中产生二恶英的含量,由于其具有强致癌性,又不易测量,常以 AOX(有机卤化物总称)代表。其产生量与氯气、二氧化氯用量的关系尚有争论。 3.造纸技术与装备国外新纸机、纸板机全部采用封闭汽罩、干网和袋式通风装置,可节省蒸汽10%以上。一些高档纸机的干燥部分应用Flakt干燥装置(气垫干燥)。纸机的发展趋势是在提高纸张产品质量同时,尽量高产,即增大幅度,提高车速。 4.涂布技术与装置涂布技术主要包括涂料制备,涂布器形式及干燥器形式等方面。对于低定量轻涂印刷书写纸,大多采用高速纸机加机内涂布设备生产,如门辊式涂布机。高档的涂布纸张仍采用机外涂布。此外,工艺设备的发展离不开自动控制系统的配合。世界先进国家制浆造纸厂的自动化程度很高,除各工段采用先进的仪器,仪表控制产品质量外,全厂多数采用集散控制系统(DCS)联网对工艺过程进行检测,操作和控制。三、国内外水平的差距与调整措施我国与国际水平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我国造纸企业规模小,年平均生产能力不足3000吨。而世界上主要产纸国家90年代浆厂平均规模为15万吨/年,纸厂6万吨/年,相比之下,差距很大。我国大批制浆造纸企业技术效益差,污染严重。根据造纸行业改组改造目标,我国木浆厂合理经济规模应达到年产5万吨以上,非木材制浆厂合理规模应在年产1.7万吨以上。从近两年建设项目投资额增加和中国经济

清洁生产审核评估和验收技术导则(河北省)

关于发布河北省地方标准 《清洁生产审核评估和验收技术导则》的公告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保护环境,促进清洁生产,规范清洁生产审核评估和验收,由河北省环境保护厅提出,由河北省环境科学学会起草编制了《清洁生产审核评估和验收技术导则》(DB13/T1579-2012)。该标准由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2012年8月15日起实施。 特此公告。 二○一二年十一月二十八日附:《清洁生产审核评估和验收技术导则》(DB13/T1579-2012)

DB13/T 1579—2012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保护环境,促进清洁生产,规范清洁生产审核评估和验收,编制本标准。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北省环境保护厅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北省环境科学学会清洁生产分会、河北省清洁生产技术服务中心。 本标准起草人:孙彦敏、白进杰、魏志刚、杜静、于海、李志勇、周奇、韩建山、崔朝晖、程飞、谭金生、王婷、柳领君、冯建斌、杜鹏芳、于树梅、耿媛媛。

清洁生产审核评估和验收技术导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清洁生产审核评估和验收的原则、内容、工作程序及要求、方法与结果。 本标准适用于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的评估和验收。自愿开展清洁生产审核的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HJ 469 清洁生产审核指南制定技术导则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16号《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清洁生产审核评估 Assessment of Cleaner Production Audit 是指按照一定程序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过程的规范性,审核报告的真实性,以及清洁生产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有效性等进行技术审查。 3.2 清洁生产审核验收 Acceptance of Cleaner Production Audit 是指企业通过了清洁生产审核评估,并落实了中/高费方案后,对其清洁生产中/高费方案实施情况和效果进行验证并给出结论性意见。 3.3 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 Compulsory Audit of Cleaner Production 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第二十七条规定的企业进行的清洁生产审核。 3.4 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 Voluntary Audit of Cleaner Production 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第二十八条规定的企业进行的清洁生产审核。 3.5 无/低费方案 Non/low Cost Option 是指无需投资或投资较少、容易在短期(如审核期间)内见效的清洁生产方案。 3.6 中/高费方案 Medium/high Cost Option 是指需要较大或很大投资、技术性较强的清洁生产方案。 3.7 合规性分析 Compliance Analyze 是指与法律、法规、规章或标准符合程度的分析。

造纸厂公司清洁生产审核报告

造纸厂公司清洁生产审核报告

YY市JX造纸厂有限公司清洁生产审核报告 XD清洁生产研究中心 二 O一O 年六月

YY市JX造纸厂有限公司 清洁生产审核报告 咨询机构名称(公章): XD清洁生产审核中心 联系人: XX 联系电话: 项目单位名称(公章): YY市JX造纸厂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 XX 联系人: XX 联系电话:

咨询人员

前言 清洁生产作为发展循环经济最有效的技术手段之一,其目的是节省能源、降低原材料消耗、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提高能源和原材料的利用效率,从源头控制环境污染。 造纸行业一直是中国的高消耗、重污染行业,而HN省又是全国造纸工业重点发展地区。HN造纸工业”十·五”规划和HN省政府将DTH区列为HN省造纸工业的重要基地。HN省有关部门决定着力打造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造纸工业,促进全省造纸工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构建和谐HN,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全面协调发展。 YY市JX造纸厂有限公司是DTH区主要的制浆造纸企业之一,公司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公司的长远发展要求,积极组织开展清洁生产,以期进一步提高企业总体管理水平,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和形象化目标。 为了更好的做好清洁生产审核工作,YY市JX造纸厂有限公司聘请XD清洁生产研究中心为本轮审核的外部咨询机构,全程提供审核咨询服务。本轮清洁生产审核的对象是公司的制浆、造纸生产线及其配套工程。在审核过程中,经过咨询专家、广泛调研和充分发动全体职工积极提出合理化建议,共产生清洁生产方案43项;已组织实施了25项无/低费方案和1项中/高费方案,另有10项无/低费方案和2项中/

广东省清洁生产审核及验收工作流程

附件1 广东省清洁生产审核及验收工作流程 为全面推进我省清洁生产工作,规范清洁生产审核和验收程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清洁生产审核办法》和《广东省关于全面推进绿色清洁生产工作的意见》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清洁生产审核及验收工作流程如下: 一、清洁生产审核 (一)各地级以上市经济和信息化部门、环境保护部门根据本地区清洁生产推进工作方案,结合当地节能环保工作实际,每年1月底前确定并发布本年度清洁生产审核企业名单,并按照国家或省有关规定,明确企业清洁生产审核管理工作的牵头部门,以及企业应采取的审核方式和验收时限。 (二)企业应在名单公布之日起一个月内登陆“广东省清洁生产信息服务平台”(以下简称“服务平台”)注册及公布相关信息,并在两个月内启动清洁生产审核。 (三)鼓励未列入名单的企业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审核,企业可向所在地的地级以上市经济和信息化部门提出开展清洁生产审核的申请,并登陆“服务平台”注册及公布相关信息。申请材料包括:

1.广东省实施清洁生产审核申请表(附件1); 2.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 3.如委托咨询服务机构开展审核的,应提供技术服务合同复印件。 (四)企业开展审核工作可采用下述两种方式: 1.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流程应包括审核准备、预审核、审核、方案的产生和筛选、方案的确定、方案的实施、持续清洁生产等。 (1)国家考核的规划、行动计划中明确指出需要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的企业; (2)国家级能耗、环保重点监控名单的企业; (3)申请各级清洁生产、节能减排等财政资金的企业; (4)其他能耗较高或环境影响较大的企业,如超过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标准,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或地方排放标准,或超过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企业。 2.上述情形以外的企业,可以采用快速清洁生产审核流程,原则上包括审核准备、现状调研及问题分析、方案的确定与实施、绩效分析与汇总等。 (五)企业可自行组织开展审核工作,或通过聘请外部专家、委托具备相应能力的咨询服务机构等方式开展审核工作。 1.自行开展审核的企业,应具备以下条件:

氯碱行业(聚氯乙烯)清洁生产标准

附件九: 清洁生产标准氯碱行业(聚氯乙烯) 编制说明 (征求意见稿) 《清洁生产标准 氯碱行业(聚氯乙烯)》编制课题组 二OO八年八月

目次 1 概况 (1) 1.1聚氯乙烯的产品特性 (1) 1.2行业发展现状 (1) 1.3行业、原料、工艺、规模等主导因素的分散度情况 (2) 1.4环保治理现状 (2) 2 编制过程 (3) 3 标准适用范围 (3) 4 指导原则 (3) 5 标准制定的技术路线 (5) 6 制定本标准的依据和主要参考资料 (5) 6.1标准的依据 (5) 6.2参考文献 (5) 7 编制标准的基本方法 (5) 7.1方法概述 (5) 7.2本标准的使用目的 (6) 7.3资源能源利用指标的确定 (6) 7.4产品指标的确定 (6) 7.5生产工艺及装备要求 (6) 7.6污染物产生指标 (8) 7.7废物回收利用指标 (8) 7.8环境管理要求 (8) 7.9检测与核算 (9) 8 标准实施的技术可行性 (9) 8.1标准实施的技术可行性 (9) 8.2标准实施的经济可行性 (9) 9 标准的实施 (10)

《清洁生产标准 氯碱工业(聚氯乙烯)》 1 概况 1.1 聚氯乙烯的产品特性 聚氯乙烯(PVC),英文名称Polyvinyl chloride polymer,结构式为: -CH2-CHCl-CH2-CHCl-CH2-CHCl-,是一种使用一个氯原子取代聚乙烯中的一个氢原子的高 分子材料。本色为微黄色半透明状,有光泽。透明度胜于聚乙烯、聚苯烯,差于聚苯乙烯, 随助剂用量不同,分为软、硬聚氯乙烯,软制品柔而韧,手感粘,硬制品的硬度高于低密度 聚乙烯,而低于聚丙烯,在屈折处会出现白化现象。 常见制品:板材、管材、鞋底、玩具、门窗、电线外皮、文具等。聚氯乙烯的最大特点 是阻燃,因此被广泛用于防火应用。但是聚氯乙烯在燃烧过程中会释放出氯化氢和其他有毒 气体,例如二恶英和恶。 1.2 行业发展现状 聚氯乙烯(PVC)是五大通用合成树脂之一,具有良好的物理及机械性能,用于生产建 筑材料、包装材料、电子材料和日用消费品,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交通运输、电力电讯 和包装等各领域。中国塑料工业已形成门类较完整的工业体系,成为与钢材、水泥、木材并 驾齐驱的基础材料产业,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其使用领域已远远超越上述三种材料,是农业、 工业、能源、交通运输、信息产业乃至宇宙空间和海洋开发等国民经济各领域不可缺少的重 要材料之一。 聚氯乙烯(PVC)工业在塑料行业中占有重要地位,PVC制品具有开发早、应用范围 广、产品品种多、性能好等特点,在市场上占有相当重要份额。 我国的PVC工业从1958年开始了工业化生产,至今已经发展了半个世纪,目前国内PVC年产量在五大通用树脂中排名第一位,近年来聚氯乙烯行业在保持着高速发展的趋势。2000年国内的聚氯乙烯生产能力为320万吨,而截止到2005年的PVC产能已经达到972 万吨,增长量高达652万吨,平均每年的增长量也达到130万吨。2006年底全国PVC产能1191万吨,产量823万吨。由于受到全球经济和中国经济发展大环境不同时期的影响,国 内PVC产能年增长量也并不是平均分布的。 2005年与2004年相比,国内PVC产能增加了308万吨,达到972万吨,2006年与2005 年相比国内PVC产能增加了312万吨,这是国内氯碱行业发展历史中前所未有的产能突飞 猛进。经济的复苏带动了下游制品的生产,从而促进了PVC的需求增加,而2003年9月的 聚氯乙烯反倾销终裁也恰恰为正在飞速发展的PVC行业创造了较为稳定优越的环境,同时 在国家鼓励西部发展的热潮中,丰富的资源优势适时显现,从而也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眼光。 表1 2002-2006年中国聚氯乙烯产能、产量变化表 单位:万吨 年份 2002 2003 2004年 2005 2006 产能 434 523 664 972 1191

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评价验收流程及要点

. 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评估、验收流程及要点 一、申请清洁生产审核评估的企业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完成清洁生产审核过程,编制了《清洁生产审核报告》,报告规范、完整; (二)基本完成清洁生产无/低费方案、中/高费方案已部分完成或已安排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 (三)技术装备符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行业政策要求;没有生产国家明令淘汰的落后产品;国家明令限期淘汰的生产工艺、装备情况明晰,并已列入整改计划。 二、申请清洁生产审核评估的企业需提交的材料: (一)《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评估申请表》(附表一); (二)《清洁生产审核报告》(印刷版及电子版); (三)相应资质的环境监测机构出具的清洁生产审核前的环境监测报 告或者企业与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联网的污染物在线监测系统的

监测数据;危废处置协议、转移联单、接收单位资质、排污许可证(正、副本)复印件; (四)清洁生产审核咨询合同或协议复印件、咨询服务机构资质证明及参加审核人员的技术资质证明材料复印件。 上述材料按顺序装订成册,一式七份。 三、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评估程序: (一)阅审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报告等有关文字资料; (二)召开评估会议听取汇报; (三)资料核查及现场考察; ;. . (四)专家质询(包括对审核技术咨询机构的质询); (五)形成评估意见。 四、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报告技术评估要求: (一)章节完整,编制规范,内容真实,数据准确、符合企业实际;(二)编制依据充分、合理; (三)根据行业特点对审核企业的现状进行了真实、全面、准确的分析和评价; (四)体现了清洁生产审核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工作思路及相关逻辑性,涉及的技术方法科学合理; (五)提出的技术方案科学、有效,能够解决企业的主要问题,方案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平板玻璃行业清洁生产标准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平板玻璃行业清洁生产标准 目次 前言....................................................................... 1 适用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规范性技术要求 (1) 5 数据采集和计算方法 (3) 6 标准的实施 (5)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改善环境质量,为平板玻璃企业开展清洁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制订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在达到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当前的行业技术、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平板玻璃行业企业清洁生产的一般要求。本标准分三级。一级代表国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二级代表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三级代表国内清洁生产基本水平。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本标准也将不断修订,一般三至五年修订一次。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为指导性标准。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福建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江苏省宿迁市环境科技推广中心。 本标准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7 年08 月01 日批准。 本标准自2007 年10 月1 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解释。

清洁生产标准平板玻璃行业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清洁生产的一般要求。本标准将清洁生产标准分为六类,即生产工艺与装备要求、资源能源利用指标、产品指标、污染物产生指标(末端处理前)、废物回收利用指标和环境管理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平板玻璃行业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和清洁生产潜力与机会的判断,以及清洁生产绩效评定和清洁生产绩效公告制度。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当下列标准被修订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1614 浮法玻璃 GB 11901 水质悬浮物的测定重量法 GB 11914 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重铬酸盐法 GB/T 24001 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 GB/T 15262 环境空气二氧化硫的测定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GB/T 15435 环境空气二氧化氮的测定 Saltzman 法 GB/T 16157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3.1 清洁生产 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装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资源等措施,从源头上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各环节以及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3.2 平板玻璃 指板状的硅酸盐玻璃。 3.3 浮法

制浆造纸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doc

制浆造纸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

目录 前言 (1) 1 制浆造纸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适用范围 (2) 2 制浆造纸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 (2) 3 制浆造纸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的评价基准值及权重值 (12) 4 制浆造纸企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的考核评分计算方法 (24) 4.1 定量评价指标的考核评分计算 (24) 4.2 定性评价指标的考核评分计算 (25) 4.3 企业清洁生产综合评价指数的考核评分计算 (25) 4.4 制浆造纸行业清洁生产企业的评定 (27) 5 指标解释 (28) 附录1 数据采集 (32) 附录2 禁止使用的染料 (33)

前言 为了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指导和推动制浆造纸企业依法实施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和避免污染物的产生,保护和改善环境,制定制浆造纸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以下简称“指标体系”)。 本指标体系用于评价制浆造纸企业的清洁生产水平,作为创建清洁先进生产企业的主要依据,为企业推行清洁生产提供技术指导。 本指标体系依据综合评价所得分值将企业清洁生产等级划分为两级,即代表国内先进水平的“清洁生产先进企业”,和代表国内一般水平的“清洁生产企业”。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本指标体系每3~5年修订一次。 本指标体系由中国轻工业清洁生产技术中心起草。 本指标体系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解释。 本指标体系自公布之日起试行。

1 制浆造纸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适用范围 本评价指标体系适用于制浆造纸行业,包括木浆、非木浆、废纸浆等制浆企业;新闻纸、印刷书写纸、生活用纸、涂布纸、包装纸及纸板等造纸企业以及浆纸联合生产企业。 2 制浆造纸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 根据清洁生产的原则要求和指标的可度量性,本评价指标体系分为定量评价和定性要求两大部分。 定量评价指标选取了有代表性的、能反映“节能”、“降耗”、“减污”和“增效”等有关清洁生产最终目标的指标,建立评价模式。通过对各项指标的实际达到值、评价基准值和指标的权重值进行计算和评分,综合考评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状况和企业清洁生产程度。 定性评价指标主要根据国家有关推行清洁生产的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政策、资源环境保护政策规定以及行业发展规划选取,用于定性考核企业对有关政策法规的符合性及其清洁生产工作实施情况。 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分为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一级指标为普遍性、概括性的指标,二级指标为反映制浆造纸企业清洁生产各方面具有代表性的、易于评价考核的指标。 考虑到不同类型制浆造纸企业生产工序和工艺过程的不同,本评价指标体系根据不同类型企业各自的实际生产特点,对其二级指标的内容及其评价基准值、权重值的设置有一定差异,使其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不同类型制浆造纸企业定量和定性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分别见图1~图9。

清洁生产绩效验收程序及要求-政策

附件4 清洁生产绩效验收程序及要求 一、应提交的材料 1.《北京市清洁生产绩效验收申请表》(附表3); 2.《清洁生产绩效验收报告》(一式8份含电子版); 3.强制性审核实施单位还应当提交环境保护竣工验收监测报告; 4.其它相关材料。 二、清洁生产绩效验收报告内容 1.单位基本情况。 2.审核评估完成后,持续清洁生产工作机制建设及运行情况。 3.中/高费项目完成情况及技术、环境、经济效果汇总。 4.持续清洁生产综合效果评价。重点关注资源能源消耗,污染物产生量和排放量的持续削减;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的规范化管理;生产工艺和设备升级;服务流程、过程控制优化;能源/环境管理制度和机构建设的可持续性,节能减排目标、指标完成情况,宣传培训等方面。 5.清洁生产目标实现情况及所达到的清洁生产水平。 三、材料提交程序

实施单位按审核计划提交渠道向区(县)相关部门报送绩效验收材料,经区(县)相关部门对实施单位材料的完整性及规范性进行初审后,报市级相关部门。 自愿性绩效验收实行集中申报制度,市发展改革委原则上每季度最后一周集中受理。 四、验收内容 1.《清洁生产绩效验收报告》如实反映实施单位持续开展清洁生产工作情况。 2.实施单位中/高费方案的完成情况,各项措施的落实情况。 3.实施单位清洁生产机制建立及有效运行情况。 4.实施单位达到预期的清洁生产目标,设立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行业,实施单位至少达到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清洁生产企业”要求。 5.实施单位达到国家或本市节能、环保控制指标及相关标准。 6.实施单位符合国家和本市节能、环保、产业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及其它相关要求。 7.其它相关内容。 五、否定条件 存在下列情况之一的,不予通过绩效验收: 1.清洁生产审核报告中的中/高费方案未全部完成;未达

国家已公布的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附件1 国家已公布的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一)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环保总局公告2005年第28号(2005年6月2日) 1、《钢铁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2、《氮肥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3、《电镀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二)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告2006年第87号(2006年12月1日) 1、《印染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2、《铬盐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3、《烧碱/聚氯乙烯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4、《制浆造纸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5、《铝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6、《电池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7、《煤炭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三)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告2007年第24号(2007年4月23日) 1、《包装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2、《火电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3、《磷肥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4、《轮胎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5、《铅锌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6、《陶瓷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7、《涂料制造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四)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告2007年第41号(2007年7月14日) 1、《水泥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2、《发酵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3、《纯碱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4、《机械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5、《硫酸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6、《制革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五)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告2007年第63号(2007年9月29日) 《电解金属锰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清洁生产钢铁行业(炼钢)清洁生产指标要求.

钢铁行业(转炉炼钢)清洁生产指标要求

钢铁行业(电炉炼钢)清洁生产指标要求

一、术语和定义 1 清洁生产 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2 炼钢 指利用氧气来氧化炉料(主要是生铁)所含杂质的复杂的金属提纯过程。 3 转炉炼钢 指利用吹入转炉炉内的氧气与铁水中的元素碳、硅、锰、磷反应放出的热量来进行冶炼钢水的过程。 4 电炉炼钢 指利用电能做热源在电炉内进行冶炼钢水的过程。 5 转炉炉衬寿命 指转炉炉衬自投入使用起到更换新炉衬止的一个炉役期间的炼钢炉数。 6 转炉溅渣护炉 指在转炉出钢后留滞部分终渣于炉膛内,在溅渣开始前向炉内加入炉渣调整料,调整炉渣成分及粘度至适宜范围,然后用高压氮气将渣液吹溅涂敷在炉衬表面形成溅渣层,起到保护炉衬的作用。 7自动化控制 指在炼钢三级自动化控制设备基础上,通过完善控制软件,开发和应用计算机通讯自动恢复程序、静态模型和动态模型系数优化等技术,实现炼钢从冶炼条件、冶炼过程控制,直至终点前动态预测和调整,冶炼控制设定的终点目标的全程计算机控制,实现炼钢终点成分和温度控制目标,缩短冶炼时间,提高钢水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 8钢铁料消耗 指入炉的生铁料量与废钢铁料量之和同合格钢水产量之比。 9 炼钢工序生产取水量 指炼钢工序(含精炼与连铸工序)每生产1t 钢水所消耗的取水量。 10转炉工序能耗 指报告期内,转炉工序(不包含精炼和连铸)每生产一吨合格粗钢,扣除工序回收的能源量后实际消耗的各种能源总量,电力折标煤系数取0.1229kgce/kWh。 11电炉工序能耗 指报告期内,电炉工序(不包含精炼和连铸)每生产一吨合格粗钢所消耗的各种能源总量,电力折标煤系数取0.1229kgce/kWh。 12转炉煤气和蒸汽回收量 指转炉工序每生产一吨合格粗钢所回收的转炉煤气量和余热蒸汽量折标准煤量之和。13水重复利用率 指炼钢工序重复利用水量与总用水量的百分比。 14钢水合格率 指合格钢水产量占钢水总产量的百分比。

制浆造纸行业清洁生产指标体系

附件2 制浆造纸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环境保护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前言 (3) 1 适用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2) 4 评价指标体系 (4) 5 评价方法 (23) 6 指标解释与数据来源 (25) 附录禁止使用的染料 (34)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指导和推动制浆造纸企业依法实施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和避免污染物的产生,保护和改善环境, 制定制浆造纸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以下简称“指标体系”)。 本指标体系依据综合评价所得分值将清洁生产等级划分为三级,Ⅰ级为国际清洁生产领先水平;Ⅱ级为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Ⅲ级为国内清洁生产基本水平。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本评价指标体系将适时修订。 本指标体系起草单位:中国轻工业清洁生产中心、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造纸协会。 本指标体系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本指标体系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解释。 本指标体系自公布之日起试行。

制浆造纸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1适用范围 本指标体系规定了制浆造纸企业清洁生产的一般要求。本指标体系将清洁生产指标分为六类,即生产工艺及设备要求、资源和能源消耗指标、资源综合利用指标、污染物产生指标、产品特征 指标和清洁生产管理指标。 本指标体系适用于制浆造纸企业的清洁生产评价工作。 本指标体系不适用本体系中未涉及的纸浆、纸及纸板的清洁生产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指标体系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指 标体系。 GB 11914 水质化学耗氧量的测定重铬酸盐法 GB 17167 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导则 GB 18597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GB 18599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GB 24789 用水单位水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GB/T 15959 水质可吸附有机卤素(AOX)的测定微库仑法 GB/T 18820 工业企业产品取水定额编制通则 GB/T 24001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GB/T 27713 非木浆碱回收燃烧系统能量平衡及能量效率计算方法 HJ 617 企业环境报告书编制导则 HJ/T 205 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再生纸制品

造纸企业清洁生产报告2014年

xxxxxxxxxx业有限公司清洁生产审核报告 Cleaner Production Audit Report (第二轮) xxxxxxxxxx业有限公司 xxxxxxxxxx清洁生产审核中心 二零一四年六月编制

目录 前言 (1) 0.1企业概况 (1) 0.2清洁生产审核范围 (1) 0.3企业清洁生产审核背景 (2) 0.4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简述 (2) 0.5企业清洁生产审核编制依据 (4) 第一章筹划与组织 (7) 1.1完善清洁生产审核小组 (7) 1.2制定清洁生产审核工作计划 (8) 1.3宣传、动员和培训 (8) 1.4克服障碍 (9) 第二章预评估 (11) 2.1现场调研与现场考察 (11) 2.2能源分析 (29) 2.3产排污现状 (36) 2.4企业产、排污分析与评价 (45) 2.5企业现状与造纸行业整治提升验收标准对标 (48) 2.6确定审核重点 (56) 2.7设置清洁生产目标 (57) 2.8鼓励全体员工提出清洁生产合理化建议 (60) 2.9提出和实施简单易行的无/低费方案 (60) 第三章评估 (62) 3.1审核重点概况 (62) 3.2审核重点物料平衡 (63) 3.3企业能源利用分析 (71) 3.4审核重点清洁生产潜力分析 (76) 3.5继续提出和实施无/低费方案 (78) 第四章方案的产生与筛选 (79) 4.1中高费方案的产生 (79) 4.2方案筛选 (81)

4.3方案的汇总 (81) 4.4继续实施无低费方案 (83) 第五章可行性分析 (84) 5.1中高费备选方案的可行性分析 (84) 5.2环境整治提升方案的分析 (94) 5.3备选方案可行性分析结果汇总 (102) 5.4推荐可实施方案 (103) 第六章方案实施 (104) 6.1清洁生产方案的实施计划 (104) 6.2方案汇总 (106) 6.3审核后浆水平衡、白水回用率、综合废水重复利用率计算。 (114) 6.4实施的清洁生产及环保整治方案效益汇总 (121) 6.5清洁生产目标完成情况 (121) 6.6审核后企业现状与造纸行业整治验收的对比 (122) 第七章持续清洁生产 (133) 7.1完善清洁生产组织机构 (133) 7.2明确清洁生产任务 (133) 7.3建立和完善清洁生产管理制度 (133) 7.4制定持续清洁生产计划 (133) 7.5持续清洁生产培训与教育 (134) 第八章结论 (135) 附件一企业项目审批文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件二企业环评批复...............................................................................................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件三环保三同时竣工验收意见...........................................................................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件四企业排污许可证...........................................................................................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件五审核前废水、废气、噪声监测报告...........................................................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件六审核后废水、废气、噪声监测报告...........................................................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件七脱硫除尘设施竣工验收意见.......................................................................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件八废水在线监控竣工验收意见.......................................................................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件九固废处置协议...............................................................................................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件十二造纸行业整治提升验收咨询意见...........................................................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表一XXXXXXXXXX业有限公司清洁生产实施情况表(表一) (136) 附表二XXXXXXXXXX业有限公司清洁生产实施情况表(表二) (137)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