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告传播媒介

广告传播媒介

汉语中,“媒介”一词,最早见于《旧唐书 ﹒张行成传》:“观古今用人,必因媒介”。在这里,“媒介”是指使双方发生关系的人或事物。其中,“媒”字在先秦时期是指使双方发生关系的人或事物。其中,“媒”字在先秦时期是指媒人,后引申为事物发生的诱因。《诗﹒卫风﹒氓》:“匪我愆期,子无良媒。”《文中子﹒魏相》:“见誉而喜者,佞之媒也。”而“介”字则一直是指居于两者之间的中介体或工具。

在英语中,“media”系“medium”的复数形式。它大约最先出现于19世纪中期,当时在伦敦街头佩带标志或散发传单的儿童被人仍称为“广告媒介”。1909年版的《韦伯斯特辞典》解释“媒介”一词是:“工具,例如广告媒介。”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的一些广告机构开始设立“媒介部”,以挑选、比较各种媒介,将广告信息传播给它们的“顾客”。后来,传播公司的专业人员则称自己在从事“媒介业”,而传播学者们则将书籍、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影等统称为“传播媒介”。

吴东权在《中国传播媒介发源史》(1988)一书中认为,将“media”,翻译成“媒介”不太稳妥,不如译成“媒体”。因为“体”字本身含有身体、本体、形质、形状的意思。多少是有实体的感觉,并且作为一种“媒”之“体”,也应该含有一种实体的意义,即它是有形状存在而构成传播功能的实体。因此,“媒体是一个电视台、报社、广播电台、或通讯卫星地面接收台……能够发挥传播功能者。”但是,吴东权最终还是向“约定俗成”屈服了,仍采用了“媒介”一词。

在媒介研究大师麦克卢汉笔下,“媒介是人体的延伸”,媒介可以是万物,万物皆媒介,所有媒介均可以同人体器官发生某种联系。媒介无时不有,无时不在。凡是能使人与人、人与事物或事物与事物之间产生关系的物质都是广义的媒介。施拉姆曾经赞扬麦克卢汉使得“媒介这个曾经主要是艺术家、细菌学家和大众传播学家才使用的词风靡一时”。但是,这种全部依据“都集中在媒介工具对中枢感觉系统”的媒介理论忽略了人与人的社会关系。正如美国学者切特罗姆所指出的:“他的技术自然主义强调媒介是人的生物性延伸,而不是人的社会性延伸。虽然他想通过传播媒介来追踪人类文化的发展,他的历史学却难于置信地缺乏真正的人民。”

德弗勒也从广义的层面建构媒介:“媒介可以是任何一种用来传播人类意识的载体或一组安排有序的载体。” 即使在狭义的层面上,对媒介的认识也有分歧。有时它与符号混淆:“媒介是

指承载并传递信息的物理形式,包括物
质实体和物理能。前者如文字、各种印刷品、记号、有象征意义的物体、信息、传播器材等;后者如声波、光、电波等。”(龚炜,1988)有时它与传播形式相混:“媒介是一个简单方便的术语,通常用来指所有面向广大传播对象的信息传播形式,包括电影、电视、广播、报刊、通俗文学和音乐。”(巴特勒,19860)有时它与载体、渠道、讯息纠缠:“媒介就是传递大规模信息的载体,是通讯社、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视、电影等的总称,一般又称大众媒介。” “严格地讲,媒介就是渠道——即口语单词、印刷单词等。但是,这一术语常常用来指渠道和信源两者,有时甚至包括讯息。”“当我们说到‘大众媒介’的时候,我们往往不仅指大众传播的渠道,而且指这些渠道的内容,甚至还指那些为之工作的人们的行为。”(戴维﹒桑德曼等,1991)

浙江大学新闻传媒学院教授邵培仁则认为,媒介,就是指“介于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用以负载、传递、延伸特定符号和信息的物质实体”,它包括书籍、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影、网络等及其生产、传播机构。

其实,人们不仅对“媒介”这个概念的认识和采纳过程十分缓慢,而且媒介作为一个实体其变化也是缓慢的。在大约100多年的时间里,人们一直将媒介当作一个微型实体理解,直到电视事业获得惊人发展,人们才意识到仍用“报业”这一概念来描述他们为之工作的报社、杂志社、广播台、电视台等机构并不准确,而且还有误导之嫌,于是新闻记者仍找到了“媒介”这一可以作为一种普通类别而非分类形式的通用术语。随着电视的到来,然后是有线电视和卫星广播、卫星电视的出现,报业集团、出版集团、广电集团的相继出现,跨媒介联合的逐步普及与推广,人们理解媒介已不只是一个大型实体,而且还是一类或多媒体联合的实体。对此,美国媒介研究专家利奥﹒博加特写道:对于媒介“传播形式的传统划分,已不再适用于一个由于电脑技术的出现,而使广播电视与印刷媒介界限变得模糊的世界。媒介联合企业的发展表明,现在,创造性的产品已能从一种媒介形式转换到另一种媒介形式,而且会继续转换成玩具、装饰品甚至食品类的非媒介形式。它们的基本原则是:象征性讯息跨越媒介疆界而进行转移时,可以发挥‘协同’作用,从而使整体较之个体的总和更大,更能赢利。此刻,‘媒介’这个词精确地描述了一种现实,而不是一种政治概念。由于单个媒介只适应各自的技术与历史状况,

因此它们的特点、内部经济和功能都各有差异,而且明晰可辨。但是,现在单个媒
介更多的是作为系统的组成部分进行运作。这种系统必须被视为不可分割的实体,而且拥有共同所有权、管理机构和才华出众的合伙人,无论我们将报纸、连环漫画中的英雄故事改编成一部电影,抑或根据一部电视剧改编成小说,还是建议观众把一部电视商业片当成报纸广告来收看,都表现了媒介的相互渗透和内涵的不断扩大”。

同时特别强调一点:拉丁文中讲媒介解释为“中间的”、“一般的”、“不偏不倚的”。这很重要,从而已经给媒介做了定性,往后我们对新闻之类的性质界定也是来自这里。
我的本科毕业暨学位论文《“融媒”时代我国报业的走势研究》即是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讨论我国报业的发展前途。特别是在这样一个媒介高度融合的时代,媒介的界定以及划分变得更为复杂,没有定论。我们在谈到媒介时总要回顾前人对他是怎么界定的,并且很难有所超越。

综合前人的界定,在批判的继承上我对媒介是这样界定的:媒介是能让人与人、物与物以及人与物产生关联的任何物质。

我相信这应该属于一种大媒介观,这里的物质可分为有形和无形的东西,比如在我们国家,就不得排除这个物质里应该具备的政治因素,其实其他国家也不能回避这样的一个政治事实。还有一点,我相信这个界定相对于目前比较普遍的定义有一种超越的因素,目前已有的定义都不能摆脱传受者的因子,也就是说它们是局限在一种小媒介观范围内的。我的界定似乎有点麦克卢汉式,但我认为这是有所区别的,因为我排除了机械的技术决定论。同时对的物质的内涵有所拓展。





媒介:使双方(人或事物)发生关系的人或事物。(名词) “媒介”一词,最早见于《旧唐书·张行成传》:“观古今用人,必因媒介。”在这里,“媒介”是指使双方发生关系的人或事物。其中,“媒”字,在先秦时期是指媒人,后引申为事物发生的诱因。《诗·卫风·氓》:“匪我愆期,子无良媒(mo)。”《文中子·魏相》:“见誉而喜者,佞之媒也。”而“介”字,则一直是指居于两者之间的中介体或工具。也指在两者或两者以上的人或事物间,从中介入参与其中的活动或组织,表达一种动作状态。

目录

概述
媒介的分类
关于“媒介”的研究吴东权——《中国传播媒介发源史》
麦克卢汉——“媒介是人体的延伸”
德弗勒——广义层面建构媒介
浙江大学教授邵培仁定义“媒介”
媒介 引申(1)传播媒介有别于传播符号。
(2)传

播媒介不同于传播形式。
(3)传播媒介还有异于传播渠道。
动漫中的“媒介”概念
《媒介》杂志概述
媒介的分类

关于“媒介”的研究 吴东权——《中国传播媒介发源史》
麦克卢汉——“媒介是人体的延伸”
德弗勒——广义层面建构媒介
浙江大学教授邵培仁定义“媒介”
媒介 引申 (1)传播媒介有别于传播符号。
(2)传播媒介不同于传播形式。
(3)传播媒介还有异于传播渠道。
动漫中的“媒介”概念
《媒介》杂志
展开 编辑本段概述
英语中的“媒介”一词 在英语中,媒介"media"是"medium"的复数形式,它大约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其义是指使事物之间发生关系的介质或工具。这种广义的“媒介”,不仅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时有所闻(如“蚊虫是传播疾病的媒介”,“绣球是传递爱情的媒介”等),就是在传播学著作中也屡见不鲜。在麦克卢汉(M.McLuhan,1964)的笔下,媒介即万物,万物皆媒介 ( "The medium is the message") ,而所有媒介都可以与人体发生某种联系,如石斧是手的延伸,车轮是脚的延伸,书籍是眼的延伸,广播是耳的延伸,衣服是皮肤的延伸……。媒介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编辑本段媒介的分类
凡是能使人与人、人与事物或事物与事物之间产生联系或发生关系的物质都是广义的媒介。 即使在狭义的层面上,人们对“媒介”的理解和运用也是各不相同和相当混乱的。有时它与符号混淆:“媒介是指承载并传递信息的物理形式,包括物质实体和物理能。前者如文字、各种印刷品、记号、有象征意义的物体、信息传播器材等;后者如声波、光、电波等。” (龚炜,1988)有时它与传播形式相混:“媒介是一个简单方便的术语,通常用来指所有面向广大传播对象的信息传播形式,包括电影、电视、广播、报刊、通俗文学和音乐。” (巴勒特,1986)有时它与渠道、讯息混淆:“严格地讲,媒介就是渠道——即口语单词、印刷单词等等。但是,这一术语常常用来指渠道和信源两者,有时甚至包括讯息。”“当我们说到‘大众媒介’的时候,我们往往不仅指大众传播的渠道,而且指这些渠道的内容,甚至还指那些为之工作的人们的行为。”(戴维·桑德曼等,1991)我们认为,媒介概念的混乱,会引起论述的混乱,而论述的混乱又必然导致理论的混乱,而混乱的理论是无法指导传播实践的。所以,对于媒介的概念,必须予以澄清和定位。
媒介(16张)
编辑本段关于“媒介”的研究
媒介新闻评论学
吴东权——《中国传播媒介发源史》
吴东权在

《中国传播媒介发源史》(1988)一书中认为,将“media”,翻译成“媒介”不太稳妥,不如译成“媒体”。因为“体”字本身含有身体、本体、形质、形状的意思。多少是有实体的感
觉,并且作为一种“媒”之“体”,也应该含有一种实体的意义,即它是有形状存在而构成传播功能的实体。因此,“媒体是一个电视台、报社、广播电台、或通讯卫星地面接收台……能够发挥传播功能者。”但是,吴东权最终还是向“约定俗成”屈服了,仍采用了“媒介”一词。
麦克卢汉——“媒介是人体的延伸”
在媒介研究大师麦克卢汉笔下,“媒介是人体的延伸”,媒介可以是万物,万物皆媒介,所有媒介均可以同人体器官发生某种联系。媒介无时不有,无时不在。凡是能使人与人、人与事物或事物与事物之间产生关系的物质都是广义的媒介。施拉姆曾经赞扬麦克卢汉使得“媒介这个曾经主要是艺术家、细菌学家和大众传播学家才使用的词风靡一时”。但是,这种全部依据“都集中在媒介工具对中枢感觉系统”的媒介理论忽略了人与人的社会关系。正如美国学者切特罗姆所指出的:“他的技术自然主义强调媒介是人的生物性延伸,而不是人的社会性延伸。虽然他想通过传播媒介来追踪人类文化的发展,他的历史学却难于置信地缺乏真正的人民。”
德弗勒——广义层面建构媒介
德弗勒也从广义的层面建构媒介:“媒介可以是任何一种用来传播人类意识的载体或一组安排有序的载体。” 即使在狭义的层面上,对媒介的认识也有分歧。有时它与符号混淆:“媒介是指承载并传递信息的物理形式,包括物质实体和物理能。前者如文字、各种印刷品、记号、有象征意义的物体、信息、传播器材等;后者如声波、光、电波等。”(龚炜,1988)有时它与传播形式相混:“媒介是一个简单方便的术语,通常用来指所有面向广大传播对象的信息传播形式,包括电影、电视、广播、报刊、通俗文学和音乐。”(巴特勒,19860)有时它与载体、渠道、讯息纠缠:“媒介就是传递大规模信息的载体,是通讯社、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视、电影等的总称,一般又称大众媒介。” “严格地讲,媒介就是渠道——即口语单词、印刷单词等。但是,这一术语常常用来指渠道和信源两者,有时甚至包括讯息。”“当我们说到‘大众媒介’的时候,我们往往不仅指大众传播的渠道,而且指这些渠道的内容,甚至还指那些为之工作的人们的行为。”(戴维﹒桑德曼等,1991)
浙江大学教授邵培仁定义“媒介”
浙江大学

新闻传媒学院教授邵培仁则认为,媒介,就是指“介于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用以负载、传递、延伸特定符号和信息的物质实体”,它包括书籍、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影、网络等及其生产、传播机构。 其实,人
们不仅对“媒介”这个概念的认识和采纳过程十分缓慢,而且媒介作为一个实体其变化也是缓慢的。在大约100多年的时间里,人们一直将媒介当作一个微型实体理解,直到电视事业获得惊人发展,人们才意识到仍用“报业”这一概念来描述他们为之工作的报社、杂志社、广播台、电视台等机构并不准确,而且还有误导之嫌,于是新闻记者仍找到了“媒介”这一可以作为一种普通类别而非分类形式的通用术语。随着电视的到来,然后是有线电视和卫星广播、卫星电视的出现,报业集团、出版集团、广电集团的相继出现,跨媒介联合的逐步普及与推广,人们理解媒介已不只是一个大型实体,而且还是一类或多媒体联合的实体。对此,美国媒介研究专家利奥﹒博加特写道:对于媒介“传播形式的传统划分,已不再适用于一个由于电脑技术的出现,而使广播电视与印刷媒介界限变得模糊的世界。媒介联合企业的发展表明,现在,创造性的产品已能从一种媒介形式转换到另一种媒介形式,而且会继续转换成玩具、装饰品甚至食品类的非媒介形式。它们的基本原则是:象征性讯息跨越媒介疆界而进行转移时,可以发挥‘协同’作用,从而使整体较之个体的总和更大,更能赢利。此刻,‘媒介’这个词精确地描述了一种现实,而不是一种政治概念。由于单个媒介只适应各自的技术与历史状况,因此它们的特点、内部经济和功能都各有差异,而且明晰可辨。但是,现在单个媒介更多的是作为系统的组成部分进行运作。这种系统必须被视为不可分割的实体,而且拥有共同所有权、管理机构和才华出众的合伙人,无论我们将报纸、连环漫画中的英雄故事改编成一部电影,抑或根据一部电视剧改编成小说,还是建议观众把一部电视商业片当成报纸广告来收看,都表现了媒介的相互渗透和内涵的不断扩大”。 同时特别强调一点:拉丁文中讲媒介解释为“中间的”、“一般的”、“不偏不倚的”。这很重要,从而已经给媒介做了定性,往后我们对新闻之类的性质界定也是从这里的来的。 我的本科毕业暨学位论文《“融媒”时代我国报业的走势研究》即是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讨论我国报业的发展前途。特别是在这样一个媒介高度融合的时代,媒介的界定以及划分变得更为复杂,没有定论。

我们在谈到媒介时总要回顾前人对他是怎么界定的,并且很难有所超越。 综合前人的界定,在批判的继承上我对媒介是这样界定的:媒介是能让人与人、物与物以及人与物产生关联的任何物质。 我相信这应该属于一种大媒介观,这里的物质可分为有形和无
形的东西,比如在我们国家,就不得排除这个物质里应该具备的政治因素,其实其他国家也不能回避这样的一个政治事实。还有一点,我相信这个界定相对于目前比较普遍的定义有一种超越的因素,目前已有的定义都不能摆脱传受者的因子,也就是说它们是局限在一种小媒介观范围内的。我的界定似乎有点麦克卢汉式,但我认为这是有所区别的,因为我排除了机械的技术决定论。同时对的物质的内涵有所拓展。
编辑本段媒介 引申
传播媒介与传播符号、传播形式、传播渠道的区别
(1)传播媒介有别于传播符号。
符号是指表达或负载特定信息或意义的代码(如语言、文字、图像等),而媒介是指介于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用以负载、扩大、延伸、传递特定符号的物质实体。作为一种代码或手段,符号反映了人对事物认识的过程和信息表达的逻辑特点,因此往往具有抽象性、有序性、思维性和意识性的特点。作为一种物质实体,媒介反映了物质和能源的本身特点和存在形貌,如石碑坚硬,纸张薄软,大喇叭粗犷,电视机精致……它们都有形体、有重量、有尺寸,可移动、可保存、可毁坏。信息与符号、符号与媒介之间关系,犹如毛与皮的关系,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2)传播媒介不同于传播形式。
传播形式是指传播者进行传播活动时所采用的作用于受众的具体方式,如口头传播形式、文字传播形式、图像传播形式和综合传播形式等。在政治传播中,过去人们常采用文艺形式、音乐形式、忆苦思甜形式、参观访问形式等。在文字传播形式中,人们可以运用书籍、报纸、杂志、传单、小册子等媒介进行信息传播。一种传播形式可以动用不同的媒介,而一种媒介也可以服务于不同的形式,如电视就可以显示这一功能。但传播形式表明的只是传播活动的状态、方式和结构,而传播媒介显示的却是实实在在的物体。
(3)传播媒介还有异于传播渠道。
英语“Channel”(渠道)一词,原意是指航道、水道、途径、通路、门径、渠道等。在传播学中,它是指传播过程中传受双方沟通和交流信息的各种通道,如人际传播渠道、组织传播渠道、大众传播渠道。不同的传播渠道需用不同的传播媒介相配合,而不同的传播媒介又对不同的传播渠道进

行定型。例如,人际传播渠道是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决定了只能使用人体器官媒介(如发射媒介——嘴,接收媒介——耳)和空气媒介。但是,信息一旦通过广播、电视传播,就又是大众传播渠道了。人际传播媒介可以随意进入各种传播渠道,并与其间的特定媒介配合使用,而不会改变其渠道形态,但大
众传播媒介则完全不同。可见,传播媒介并不等于传播渠道。





楼宇间液晶屏广告,小区广播站,电梯贴片,楼道贴片,小区楼顶商业喷涂(这个肯定特贵)。当然,你可以挨家挨户发小广告,或是申请合法的(务必是合法的,否则要被民事诉讼的)广告短信群发。更便宜的也有,比如你定做一些“福”字,其中一角是你们的广告,然后过年前送给小区的住户,一般的住户都会贴的。




(1)报纸的发行面广,覆盖面宽。在我国,报纸历来是主要的媒介形式。发行量大,传播面广,读者众多,遍及社会的各阶层。

(2)报纸的发行对象明确,选择性强。报纸的发行区域和接受对象明确,发行密度较大。

(3)报纸的信息传播迅速、时效性强。在我国,报纸有旬报、周报、日报、晚报、晨报等形式。报纸的出版频率高和定时出版的特性,使得信息传递准确而及时。

(二)报纸媒介与报纸广告的缺点

1.报纸在编辑方面内容繁多,易导致阅读者对于广告的注意力分散。加之由于版面限制,经常造成同一版面的广告拥挤不堪,也会影响读者的阅读。

2.报纸在内容上众口难调

报纸并不是根据人的职业和人的受教育程度来发行和销售的,因此,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和文化程度的人那里,报纸的作用是不尽相同的。

3.报纸在印刷上比较粗糙,色彩感差

在我国,报纸多黑白印刷,彩色印刷尚未普及。受到印刷水平的限制,在文字和图片上质量较粗糙,在图片色彩上比较单调。

4.报纸在发行上寿命短暂,利用率较低

由于报纸出版频繁,使每张报纸发挥的时效都很短。一般情况下,许多读者在翻阅一遍之后即顺手弃置一边。


二、杂志广告媒介

(一)杂志媒介与杂志广告的优点

1.杂志面向的对象明确,针对性较强

杂志一般是针对某一专业、某一读者群进行宣传、出版,其内容不同于报纸、电视、广播那样包罗万象。

2.杂志的编辑精细,印刷精美,图文并茂

杂志广告的编辑极少不规则地划分面积,力求整齐统一,编辑较报纸精细。

3.杂志的有效使用期较长,保存期久

在四大媒介中,杂志

广告的寿命最长。

4.杂志读者比较固定,易接受杂志宣传

杂志具有明确的稳定的读者群体。一般来说,其读者文化层次较高,对于杂志有比较持久的兴趣。

(二)杂志媒介与杂志广告的缺点

1.杂志的周期较长,灵活性较差

杂志的版周期少则七八天,多则半年一年,容易失去许多广告传播的最佳时机;


2.杂志的专业性强,传播面窄

除少数杂志具有百万份以上发行星外,大多数杂志发行量较小,影响面比不上报纸、广播、电视。

3. 杂志的制作比较复杂

杂志广告多为彩色印刷,制版费、加色费均高于报纸,同时杂志广告刊发在封面、封底、封二、封三的位置上,才会起到显著的效果。


三、广播广告媒介

广播是以声响、语言、音乐来诉诸于人们听觉的信息传递过程。

(一)广播媒介与广播广告的优点

1. 广播的信息传播迅速,时效性强

在四大传播媒介中,广播是最为迅速及时的媒介。

2.广播的信息受众广泛,覆盖面大

由于广播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要有收音机就可以收听。

3.广播的信息传播方便灵活,声情并茂

广播信息传播方便灵活,可以运用语言的特点吸引听众。

4.广播的制作简便,费用低廉

广播广告从写稿到播出也同样可谓制作简易,花费较少,在各种广告媒介中,广播广告收费最低,最为经济。

(二)广播媒介与广播广告的缺点

1.对于需要表现外在形象的产品,广播媒介难以适应

因为广播毕竟无形,听众不能看到产品的外观、色彩和内部结构,难以引起人们对产品的视觉印象。

2.广播的信息转瞬即逝,不易存查

广播广告传播及时迅速,但稍纵即逝。特别是在听众对广告内容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难以记忆下来广告的内容。

3.广播盲性大,选择性差

在西方国家的一些传播学和广告著作中,把报纸、杂志等印刷媒介称为:“选择性媒介”,把电子传播媒介,如广播、电视称为“闯入型媒介”。他们之所以这样称谓,是因为报纸、杂志等印刷媒介,读者一拿到它,就会尽可能有选择地去阅读自己感兴趣的节目和内容。


四、电视广告媒介

(一)电视媒介与电视广告的优点

1.电视集字、声、像、色于一体,富有极强的感染力

电视是综合传播文字、声音、图像、色彩、动态的视听兼备媒介。既具备报纸、杂志的视觉效果,又具备广播的听觉功能,还具有报纸、杂志、广

播所不曾具备的直观形象性和动态感。

2.电视媒介覆盖面广,公众接触率高

在我国,随着现代化科技的发展,电视传播网已经形成,电视台的覆盖面极广,收看率也很高。

3.电视媒介信息带有较强的娱乐性,易于为受众接受

电视媒介在四大媒介中,最具有娱乐性。电视在我国已经成为家庭中不可缺少的娱乐工具。

(二)电视媒介与电视广告的缺


1.电视媒介信息稍纵即逝,不易存查

电视媒介作为特殊的电波媒介,带有电波媒介转瞬即逝,难以存查的局限,当观众不是聚精会神地认真观看广告节目时,电视这一局限就十分明显。

2.电视媒介的费用昂贵,制作成本较高

所谓费用昂贵,一是指电视广告片本身制作成本高,周期长;二是租借这种媒介的费用高。


五、网络广告媒介

网络广告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国内,都是一个蓬勃发展的产业,以网络为依托的网络广告大发展是挡不住的潮流。互联网这个被喻为继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以后的第五媒体,以其快速、高效的优势将信息传递带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同时也为企业创造出前所未有的商机。各大企业需要向广大消费者宣传自己的商品,使消费者认同并且购买。广告在构筑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消费者做出购买决定过程中,正起着更加重要的作用。互联网的成熟与发展,为广告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影响遍及全球的载体。它超越地域、疆界、时空的限制,使商品的品牌传播全球化。

网络广告具有交互性、持久性、多元性及密集性等四大特点。

网友的交互性:比如在网上参与活动,发奖,征集发言等等,电视报纸是无法直接同步的;持久性:比较传统媒体,网络对于人文的表达更直接,所以才会有网恋、网婚等社会现象的出现。网友对网络有惯性,一旦认定了一帮人群,他就会长期黏在网上,而不像传统媒体任何一个好的内容都可能吸引一帮人走,这对于网上的广告同样产生一定的黏度;形式的多元化:网络广告在尺寸上可以采取旗帜广告、巨型广告,在技术上还可以用动画、flash、用游戏方式,在形式上可以在线收听、收看、试玩、调查等等,可以集各种传统媒体的精华,而传统媒体却无法互相沟通;信息的密集:这是网络最早被大众认可的作用和意义,从美国雅虎到中国新浪,均以提供及时全面的信息获得最大的网友群。网络营销更加趋于主流媒介。电子商务一路向前开拓,将更多、更广泛的商品吸纳进来,也将给对网络广告投入较多的大厂

商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