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内分泌科医生教你看血脂化验单

内分泌科医生教你看血脂化验单

内分泌科医生教你看血脂化验单
内分泌科医生教你看血脂化验单

内分泌科医生教你看血脂化验单

“你的血脂高吗?”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在门诊却经常成为让医生们头痛的问题,你会收到各种各样的回答——“血脂是什么?”“没有这个啊?我这化验单里哪个是?”“胆固醇是吗?”“医生,这有好多英文的,是什么意思?需要治疗吗?”医生常常需要花费不少的时间给患者普及血脂的基础知识,在有限的就诊时间里,当然不合算了。小心,下方表格较多,请保持专注:)血脂包括什么?血脂包括哪些成分呢?血脂是指血浆中的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和其他类脂(比如糖脂、磷脂)的总和。需要注意的是脂肪酸和胆固醇是不同的脂肪成分。为什么要标英文简写?因为很多医院的化验单就是用英文简

写报告的,患者常常看不明白。

我们通常检测啥?脂蛋白是由蛋白质、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磷脂组成的球形大分子。脂蛋白的构成不同,它的重量有所不同。其中密度最高、颗粒最小的为高密度脂蛋白(HDL),随密度降低、颗粒增大,依次形成低密度脂蛋白(LDL)、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和乳糜颗粒(CM)。他们的作用是转运胆固醇,只有高密度脂蛋白(HDL)是把多余的胆固醇运送回肝脏代谢,因此被称为“血管的清道夫”,是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好胆固醇”。

而其它脂蛋白,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LDL)是从肝脏携带胆固醇到外周血管,尤其是冠状动脉的斑块形成与低密度脂蛋白(LDL)关系密切。低密度脂蛋白(LDL)每增加

0.26mmol/L,冠心病的风险就增加10倍。因此,在临床中低密度脂蛋白(LDL)被严格限制达标。

在化验单中,我们经常还能看到apoA和apoB,这两个指标是载脂蛋白。apoA可以间接反映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apoB可以间接反映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因此apoA高一些,apoB低一些会更好。但是载脂蛋白与脂蛋白的关系并不完全一致,因此还是以脂蛋白水平为主,载脂蛋白仅作为参考和科研应用。什么是血脂异常?表1 我国血脂异常的定义

*根据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

血脂异常的危险分层血脂异常最大的危险就是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所以,对血脂水平的评估应结合心血管疾病发病的综合危险因素。

危险因素包括:1、高血压;2、吸烟;3、肥胖BMI≥28kg/m2;

4、年龄(男性≥45岁,女性≥55岁);

5、有早发缺血性心血管病家族史(一级男性亲属

按照患者危险因素的多少和严重程度分为低危、中危、高位和极高危患者(见表2)。低危患者10年内发生新发和复发缺血性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小于5%;中危患者10年风险在

5-10%;高危患者10年风险在15%。

此外,医学上还有冠心病等危症的说法,除了糖尿病,还包括冠脉之外的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脑卒中、周围动脉疾病、腹主动脉瘤、有症状的颈动脉狭窄等。这是因为这类疾病的患者10年内发生新发和复发缺血性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大于15%,冠脉事件的风险与已经患冠心病的患者等同。表2 血脂异常危险分层血脂的控制标准是多少?血脂异常治疗的

最主要目的是防止冠心病,所以应该结合血脂水平,危险分层进行评估,决定治疗措施和血脂的治疗目标。

表3 血脂异常患者开始调脂治疗血脂水平及目标值

如何安排你的饮食?血脂异常患者讲究“吃得明白,吃得健康”,注意“一个平衡”—能量平衡,五个原则—“低热量、低胆固醇、低脂肪、低糖、高纤维饮食”。

总热量应根据体重和活动情况来决定,通常成人每日所需的能量在30千卡/公斤(注意:这里的体重是理想体重,男性大约为身高-105,女性为身高-100)。

每克脂肪产生9千卡的热量,一般总脂肪含量应低于总热量的30%。应多吃含蛋白质及不饱和脂肪酸、含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少的食物,如瘦肉、禽肉、虾、豆制品、谷类、坚果、水果和蔬菜,多吃深海鱼肉(带鱼、鱿鱼、墨斗鱼除外),吃植物油、鱼油,少吃动物油及油炸食品(见表4所列各种富含脂肪的食物)。

一般认为饮食治疗可降低7-15%的胆固醇。高胆固醇的患者每日摄入的胆固醇应控制在200mg以下。通常一只鸡蛋所含的胆固醇在250-300mg。

举个例子,一个175cm的男性成年人,理想体重是

175-105=70公斤,每日所需能量就是70×30=2100千卡,其中脂肪所占的热量就是2100×0.3=630千卡,每日脂肪的摄入就是630÷9=70g。每日的食用油在20g左右,所以就可以吃含50g脂肪的食物。早餐一个鸡蛋(鸡蛋约含15g脂肪和300mg胆固醇),所以午晚餐可吃35g脂肪。按猪瘦肉脂肪含量在30%计算,就是117g,即午餐和晚餐各1两半左右的猪瘦肉。

不好理解?大家可以参照图1的流程计算自己所需要的食物总量。还是不会?您可以让内分泌医生和营养科医生给您制定一个大概的计划。(计算脂肪类食物的简单流程图)

内分泌科医生教你看血脂化验单

内分泌科医生教你看血脂化验单 “你的血脂高吗?”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在门诊却经常成为让医生们头痛的问题,你会收到各种各样的回答——“血脂是什么?”“没有这个啊?我这化验单里哪个是?”“胆固醇是吗?”“医生,这有好多英文的,是什么意思?需要治疗吗?”医生常常需要花费不少的时间给患者普及血脂的基础知识,在有限的就诊时间里,当然不合算了。小心,下方表格较多,请保持专注:)血脂包括什么?血脂包括哪些成分呢?血脂是指血浆中的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和其他类脂(比如糖脂、磷脂)的总和。需要注意的是脂肪酸和胆固醇是不同的脂肪成分。为什么要标英文简写?因为很多医院的化验单就是用英文简 写报告的,患者常常看不明白。 我们通常检测啥?脂蛋白是由蛋白质、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磷脂组成的球形大分子。脂蛋白的构成不同,它的重量有所不同。其中密度最高、颗粒最小的为高密度脂蛋白(HDL),随密度降低、颗粒增大,依次形成低密度脂蛋白(LDL)、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和乳糜颗粒(CM)。他们的作用是转运胆固醇,只有高密度脂蛋白(HDL)是把多余的胆固醇运送回肝脏代谢,因此被称为“血管的清道夫”,是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好胆固醇”。

而其它脂蛋白,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LDL)是从肝脏携带胆固醇到外周血管,尤其是冠状动脉的斑块形成与低密度脂蛋白(LDL)关系密切。低密度脂蛋白(LDL)每增加 0.26mmol/L,冠心病的风险就增加10倍。因此,在临床中低密度脂蛋白(LDL)被严格限制达标。 在化验单中,我们经常还能看到apoA和apoB,这两个指标是载脂蛋白。apoA可以间接反映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apoB可以间接反映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因此apoA高一些,apoB低一些会更好。但是载脂蛋白与脂蛋白的关系并不完全一致,因此还是以脂蛋白水平为主,载脂蛋白仅作为参考和科研应用。什么是血脂异常?表1 我国血脂异常的定义 *根据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 血脂异常的危险分层血脂异常最大的危险就是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所以,对血脂水平的评估应结合心血管疾病发病的综合危险因素。 危险因素包括:1、高血压;2、吸烟;3、肥胖BMI≥28kg/m2; 4、年龄(男性≥45岁,女性≥55岁); 5、有早发缺血性心血管病家族史(一级男性亲属 按照患者危险因素的多少和严重程度分为低危、中危、高位和极高危患者(见表2)。低危患者10年内发生新发和复发缺血性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小于5%;中危患者10年风险在

教你如何看懂宝宝血规化验单

教你如何看懂宝宝血规 化验单 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

一般医生给宝宝检查完身体后会开一张“血常规”化验单,当化验单回到医生后中时,医生看了看可能会说:“你的宝宝需要服用抗生素了。”有些妈妈会很奇怪,到底化验单上写了什么东西,医生会这么快判断出来呢?其实和宝宝有关的化验项目很多,不过都是以血、尿、便三大常规化验最为常用,小编今天就给妈妈们说一下化验单上都在说些什么。 一、看参考范围及特殊符号 掌握难度:★★☆☆☆ 如果宝宝出现了发烧、面色苍白、精神萎靡、身上有出血点等状况,宝宝就需要化验血常规了。一般来说,血常规是用来衡量血液变化的化验项目,它难免反映宝宝身体是否受到了感染,而且还能够简易判定感染的是病毒还是细菌。另外,它还可以说明宝宝的营养状况,看看宝宝有没有贫血。 如何查看:别看血常化验单里面有很多项,妈妈们只要能够看懂其中关键的四项就可以了,那就是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其他许多繁杂的项目掌握起来比较困难,也很难专业,所以那些还是交给医生吧。 看血规化验单还有一个小窍门,就是哪项检验结果异常,哪项后面就会一个升降符号。如果是“↓”或“L”,提示结果低于正常,而如果是“↑”或“H”,说化验明结果高于正常。对于不同日龄、月龄和年龄段的宝宝而言,白细胞等项目的具体参考值还有一定的差异。所以对照参考范围也很重要。 二、看红细胞计数(RBC)和血红蛋白测定(HGB) 掌握难度:★★★☆☆ 血常规的化验单第一项就是红细胞计数的检查,我们知道红细胞的主要作用就是给全身的各组织器官输送氧气,并把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而完成这项功能的主要就是依靠红细胞内的一种蛋白质,这就是血红蛋白(Hb)。 如何查看:正常情况下,红细胞的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的比例大致是相对固定的,但是在发生贫血的情况下,它们之间的比值就会发生变化,如发生低色素性贫血时,血红蛋白含量的降低就会十分明显,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比例就会升高。所以在看化验单时,一定要首先注意这两项的数值。 三、看白细胞计数(WBC)和白细胞分类计数(DC) 掌握难度:★★★☆☆ 血液中的白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化验单中的白细胞计数(WBC)是指测定血液中白细胞的总数,而分类计数是指各种白细胞的百分比。由于各种白细胞的生理功能不同,所以如果宝宝的病情不一样,也会引起不同类型白细胞的数量发生变化。

教你轻松看懂体检报告

教你轻松看懂体检报告 教你轻松看懂体检报告燕赵都市报记者刘洁 前天,张女士拿到了自己的体检报告,迫切想知道体检结果的她,却被充斥着英文缩写及各种符号的报告单,搞得一头雾水。无奈,张女士只能上网逐个查找每个单词的意思。“如果体检报告能写得明白浅显一些,受检者就能轻松读懂,也不会被英文字母旁边的上下箭头和数字迷惑,弄得紧张兮兮的。”张女士如是说。 目前国内各大医院体检报告中使用的检验单和化验单 虽不是统一制式,却是各医院能够互认的惯常书写方式,检验化验内容和结果用英文字母简写,用上下箭头显示指标高低。这种书写方式,只有具备一定医学知识的人才能看懂。对于普通人而言,手持化验报告就如同拿着白纸一张,看不明搞不懂。体检报告检查检验单上的书写形式已延续多年,业界习以为常不会轻易做出改变。既然如此,我们何不自学一些简单医学符号,了解体检报告中常见的各种指标,以便对自己的身体有清楚的把握?体检报告分三部分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健康体检部李瑞池主任介绍,一般体检报告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临床体格检查,主要是医生借助听诊器、喉镜、裂隙灯等简单仪器,对体检者进行初步检查,包括一般检查、内科、外科、妇科及五官科等,

这些检查较简单,医生会即刻告知你检查结果。 第二部分是医技检查,使用大型专业医疗设备进行的检查,如心电图、放射(DR、CT、核磁、乳腺钼靶等)、彩超、血生化检测等,但国家卫计委的指导规范中,CT、核磁等特殊检查,不在一线首选项目中。医技科室借助设备完成的检查部分的报告结果一般比较容易理解,如果有异常结果,检验医生会提供一些建议性文字,给出进一步处理的意见。最复杂最让体检人不容易弄明白的,是血生化检测这一块。 体检报告第三部分是总检报告,是有相关资质的体检总检医师根据这次的各种体检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后,得出的体检结论及建议,这是最核心最主要的部分,体检者应认真阅读。 了解医技检查出现的异常 心电图检查中出现T波异常。这是心电图中最常见的异常情况,提示心肌缺血,可能与冠心病、高血钾、高血压或检查前过度疲劳有关,有参考价值,不做诊断依据。建议:去心血管专科进行进一步检查,排除心脏病变。 腹部B超检查中发现脂肪肝。建议:轻度脂肪肝通过低脂饮食、适度运动和限制饮酒会减轻,中度及以上需要治疗,同时定期做B超追踪观察。 腹部B超检查中肾囊肿。2/3以上见于60岁以上老人。建议:小的、无症状的肾囊肿一般不需要处理,多发或有并

如何看血脂化验单

如何看血脂化验单 目前临床上常用血脂化验项目主要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等6项。化验单上常用的符号为: tc:代表血浆总胆固醇,也有用t-cho代表血浆总胆固醇的。 tg:代表甘油三酯:hdl-c代表血浆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代表血浆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apoa1:代表血浆中载脂蛋白a1。 apob:代表血浆中载脂蛋白b。 其正常数值介绍如下: 总血浆胆固醇:3.36~5.78mmol/l(130~200mg/dl)。 血浆甘油三脂:男性为0.45—1.81mmol/l(40--160mg/dl);女性为0.23--1.22mmol/l(20--108mg/dl); 血浆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9--2.19mmol/l(35--85mg/dl);载脂蛋白a1:110--160mg/dl。 载脂蛋白a1:110~160mg/dl; 载脂蛋白b:69~99mg/dl; 总胆固醇增加常见于胆道梗阻、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小球、淀粉样变性、动脉粥样硬化、甲状腺功能减退、传染性肝炎、门脉性、某些慢性、自发性高胆固醇血症、家族性高a一脂蛋白血症、老年性及等。总胆固醇减少见于严重、急性感染、甲状腺机能亢进、脂肪痢、先天性血清脂蛋白缺乏及营养不良。

甘油三酯增高常见于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肾病综合征、胆道梗阻、甲状腺功能减退、急性胰腺炎、原发性甘油三酯增多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减少提示易患冠心病。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多提示易患动脉粥样硬化所导致的冠心病、脑血管病。 载脂蛋白apoa、apob可用于心脑血管风险度的估计,高密度脂蛋白apoa下降和apob增高在心脑血管病最为明显,还见于高脂蛋白血症和其他异常脂蛋白血症。

教你5分钟看懂血常规报告单

教你5分钟看懂血惯例陈述单 令狐采学 血惯例是最一般,最基本的血液检验。血惯例检验的是血液的细胞部分。通过观察红细胞(俗称红血球),白细胞(俗称白血球)、血小板数量变更及形态散布,判断疾病。是医生诊断病情的经常使用帮助检查手段之一。 血惯例陈述单里的秘密,其实是因人而异,如果准妈妈想自己血惯例陈述,只需要好好学学怎样看血惯例陈述单,就可以了。如果遇到不正常。准妈妈该怎么办呢? 血惯例陈述单怎么看? 在孕期血惯例检查中呈现的经常是一些数据,准妈妈要仔细观察,我们可以从这些数据中知晓准妈妈的健康状况,下边是孕期血惯例检查中的一些正常的参考数据。

血惯例各指标参考规模及临床意义 1、红细胞计数(RBC) 正常参考值 男:4.0~5.5 ×10的12次方/L(400万550万个/mm3)。 女:3.5~5.0 ×10的12次方/L(350万500万个/mm3)。 新生儿:6.0~7.0 ×10的12次方/L(600万700万个/mm3)。临床意义 红细胞减少

①红细胞生成减少,见于白血病等病。 ②破坏增多:急性年夜出血、严重的组织损伤及血细胞的破坏等。 ③合成障碍:缺铁,维生素B12的缺乏等红细胞增多罕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2、血红卵白测定(HB或HGB) 正常参考值 男:120~160g/L(1216g/dL)。女:110~150g/L(1115g/dL)。儿童:120~140g/L(1214g/dL)。 临床意义 血红卵白减少多见于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血红卵白增多罕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3、白细胞计数(WBC) 正常参考值 成人:4~10 ×10的9次方/L(400010000/mm3)。新生儿:15~20 ×10的9次方/L(1500020000/mm3)。 临床意义 生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剧烈运动、进食后、妊娠、新生儿。另外采血部位不合,也可使白细胞数有差别,如耳垂血比手指血的

教您如何看懂化验单

血流变报告单一般有1个低切黏度、1~2个中切粘度、1个高切黏度,以及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等项目。 一般来说,低切黏度和高切黏度的变化是平行的,但全 血黏度和血浆黏度可以有相反的变化。如全血黏度正常, 血浆黏度偏高,医生还会让病人加查纤维蛋白原、血胆固醇、血脂及其它血浆蛋白项目,以明确原因。如果低切黏 度高,会让病人加查红细胞聚焦、血小板及血浆蛋白等指标。如果是单纯的黏度增加,医生会使用活血化瘀、输液 等治疗方法。如果有其他诱因,医生会采取相应的对症治疗。血液有病时,血液黏度、血浆黏度往往会出现异常, 有时也会有血黏度低于正常值的情况,这往往是红细胞压 积低或各种原因的贫血。值得注意的是,血液黏度的异常 与微循环障碍有密切关系。 除此之外,有些报告单还有还原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变形指数等。还原黏度是将全血黏度都校正到相同红细胞 压积的基础上以便于相互比较。红细胞聚集指数越高,表 示聚集能力越高。红细胞变形指数越高,表示红细胞的变 形能力越差,红细胞硬化程度越高。 什么是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计数(PLT),指单位体积血液中所含的血小板数目。血小板是血液中最小的细胞,可保护毛细血管的完整性。 一般情况下如需判断患者有无出血倾向和有无止血能力,需要做血小板检查,其中最为常见的是做血小板计数。 正常值 100--300X109/L(10--30万/mm3) 临床意义:血小板计数有什么临床意义? 1.血小板增多: 当>400x109/L时为血小板增多。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常见于骨髓增生性疾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 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常见于急慢性炎症,缺铁性贫血及癌症患者,此类增多一般不超过500×109/L,经治疗后情况改善,血小板数目会很快下降至正常水平。

轻松看懂血脂化验单新

血脂高低,是衡量人体健康与否的一项重要指标。无论是生病检查,还是健康体检,都会有血脂检查这一项。当您拿到自己的血脂检验结果,您知道它说明了什么吗? 子女们想要帮助父母控制胆固醇首先就要先学会看化验单,血脂就是血液中的脂类物质,老百姓俗称是血里的油。胆固醇是血脂的一部分,所以说血脂的概念里头包含了四个因素,每个人拿了自己的血脂化验单,都可以发现这一点,第一个是总胆固醇,第二个是甘油三酯,第三个是高密度脂蛋白,第四个是低密度脂蛋白。 “甘油三酯”超标肯定就是高血脂。但是胆固醇是分好坏的,它是血液中一种类似脂肪的物质,子女们在帮父母看化验单时就要学会分辨好坏胆固醇。 【1】只需看懂4项指标 拿到血脂化验单时,上面经常罗列着六七项检查指标,不少朋友看到一大堆数字就晕晕乎乎,不知所以然。其实,对于大家来说,真正对心血管防治有意义的仅有4项,其余的只是为了医学研究。 这4项分别是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几项指标。

血脂升高,“主犯”是总胆固醇,即血液中所有脂蛋白所含胆固醇之总和,而甘油三酯是“从犯”。要注意的是,胆固醇也分好、坏,高密度脂蛋白是“好”胆固醇,可以抗动脉粥样硬化,俗称“血管的清道夫”;低密度脂蛋白是“坏”胆固醇,会乘机进入血管,形成斑块,造成血管堵塞,是目前最受重视的一项血脂指标。 因此,血脂升高的罪魁祸首就是“坏”胆固醇。“坏”胆固醇的主要来源是肉、猪大肠、肝尖、腰花、内脏和反式脂肪酸(一些甜品中添加的“氢化”的植物油);而甘油三酯的主要来源不是肉,而是主食、甜品、各种酒类。二者的区别是,胆固醇受饮食的即刻影响很小,但是调整两三天饮食,甘油三酯可能就明显下来了。 【2】“参考范围”要因人而异 在血脂检验单上,每项指标后面都会附有一个参考值,虽然医院出自一番好意,但这容易让市民和心血管疾病患者产生偏差,低估“敌情”的危险程度。判断病情不能仅看数字,还要依据患者整体危险性的高低来评估。“就像是一个体育用品店,只卖适合姚明的东西,你即使再小、再矮、再瘦,也只有这个选择,是不科学的。” 要控制血脂总胆固醇需记住“543”,即健康人总胆固醇小于5毫摩尔每升,高危人群(患有冠心病或糖尿病二者之一)总胆固醇小于4毫摩

教你如何看懂体检表和检验报告

教你如何看懂体检表和检验报告 体检时,化验单上的一堆数值,总让你看得“云里雾里”。而无论是手机号码,还是银行卡密码,你却能背得滚瓜烂熟。其实,与身体有关的一些数字值得一生牢记。日前,美国《真简单》杂志发表了各科名医整理出的一组与健康有关的最完美指标,供您参考。 1.血压:<120/80毫米汞柱 血压较低者更健康。血压达到或超过140/90毫米汞柱,就被视为高血压。最厉害的“杀手”往往“杀人于无形”,高血压也是如此,它通常无明显症状,一旦拖延不治,会导致中风、心脏病、肾脏损伤、视力及记忆衰退等。 2.空腹血糖:<5.5毫摩尔/升 空腹至少8小时测得的血糖即为空腹血糖,一旦达到或超过7毫摩尔/升,即被诊断为糖尿病。糖尿病不但可使心脏病风险加倍,还会增加肾病、失明等风险。 人过了45岁之后,每3年应查一次血糖。身体超重及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应更早检查。另外,减肥也是重要的预防措施。 3.总胆固醇:<5.2毫摩尔/升 总胆固醇是测量血液中所有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胆固醇水平越高,心脏病危险越大。总胆固醇的理想值应在5.2以下,超过6.2,就是心脏病高危人群。 20岁后应该检查胆固醇。一旦检查结果异常,最好多锻炼,坚持低胆固醇、低饱和脂肪及低反式脂肪饮食,每年查一次胆固醇。必要时,还应服用降胆固醇药物。 4.坏胆固醇(LDL)<2.6毫摩尔/升,好胆固醇(HDL)>1.3毫摩尔/升 有人把“坏胆固醇”比喻成饺子馅里的油汤,它的累积使动脉变成了皮薄多油的“饺子”,很容易破裂。而它正是导致动脉硬化、心脏病及中风危险的罪魁祸首。LDL水平一般应控制在2.6毫摩尔/升以下,糖尿病或心脏病患者则应控制在1.8毫摩尔/升以下。

最新如何看懂化验单

如何看懂化验单

血液流变指标检测 全血比粘度(低切) 正常情况:低于男:7.5~10.0 女:5.8~8.1 增加:常见于高血压病、脑血管意外、冠心病和心肌梗塞等。 减少:常见于贫血疾病。 全血比粘度(高切)正常情况:高于男:5.6~6.7 女:4.7~6.01 增加:常见于高血压病、脑血管意外、冠心病和心肌梗塞等。 减少:常见于贫血疾病。 血浆比粘度正常情况:1.64~1.78 增加:常见于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塞、脑血栓等。 红细胞电泳时间(S)正常情况: 15~17.4s 增加:提示红细胞及血小板聚集性增强、血液粘度增高,易形成血栓性疾病,如闭塞性脉管炎、心肌梗塞、心绞痛、缺血性中风、高血压等。 减少:提示红细胞、血小板带电荷强,血液粘度下降。见于血小板无力症、巨球蛋白血症、肿瘤、坏血病及服用阿司匹林、保泰松、右旋糖酐等。 血小板电泳时间(S)正常情况:19~22.6s 增加:提示红细胞及血小板聚集性增强、血液粘度增高,易形成血栓性疾病,如闭塞性脉管炎、心肌梗塞、心绞痛、缺血性中风、高血压等。 降低:提示红细胞、血小板带电荷强、血液粘度下降。见于血小板无力症、巨球蛋白血症、肿瘤、坏血病及眼用阿司匹林、保泰松、右旋糖酐等。 纤维蛋白原(Fb)正常情况:2.4~3.7(g/L) 增高:感染,炎症,风湿、经期,手术后,DIC代偿期等。

减低:播散性血管内凝血,胎盘早期剥离,分娩时羊水渗入血管形成栓塞等。 全血还原比粘度(低切)正常情况:低于男:14~20 女:12~21 当血细胞比积浓度为1时的全血粘度值。以全血粘度与血细胞比积浓度之比表示。即(全血粘度-1)/血细胞比积。其中(全血粘度-1)为增比粘度,还原粘度则实际反映单位血细胞比积产生增比粘度的量,使血液粘度校正到同一血细胞比积浓度的基础上,以之比较。 红细胞电泳时间(S)正常情况: 15~17.4s 增加:提示红细胞及血小板聚集性增强、血液粘度增高,易形成血栓性疾病,如闭塞性脉管炎、心肌梗塞、心绞痛、缺血性中风、高血压等。 减少:提示红细胞、血小板带电荷强,血液粘度下降。见于血小板无力症、巨球蛋白血症、肿瘤、坏血病及服用阿司匹林、保泰松、右旋糖酐等。 全血还原比粘度(高切) 正常情况:高于男:10~13 女:9~13 当血细胞比积浓度为1时的全血粘度值。以全血粘度与血细胞比积浓度之比表示。即(全血粘度-1)/血细胞比积。其中(全血粘度-1)为增比粘度,还原粘度则实际反映单位血细胞比积产生增比粘度的量,使血液粘度校正到同一血细胞比积浓度的基础上,以之比较。 红细胞沉降率(ESR、血沉)正常情况:男:0~21mm/h 女:0~38mm /h 贫血或血液被稀释血沉增快,是红细胞下降逆阻力减低,并不是红细胞聚集增强而增快。通过红细胞比积的血沉方程K值,可排除贫血或血液稀释对血

如何查看血脂化验单

如何查看血脂化验单
?
据统计,我国有高达 1.6 亿人患有血脂异常。血脂异常是脑卒中、冠心病等严重疾 病的“元凶”,是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尽管近年来人们对血脂这一名词并不感到陌生,血 脂也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 但大多数人还是对自己的血脂状况缺乏清楚的认识。 血脂不 正常既看不见也摸不着, 通常需要抽血化验才能作出判断。 但很多患者面对血脂检查报告时 却一头雾水,不知道这些指标代表的意义。我们在此解答一下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 1. 血脂检查主要包括哪些指标,分别代表什么含义? 血脂是血液中的脂类的简称。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和磷脂等。较为全面的血脂检查一般包 括以下内容: (1)TC: 总胆固醇的英文缩写,代表血中所有的胆固醇,目前认为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是冠 心病防治最有效地措施之一。 (2)TG: 甘油三酯英文的缩写,代表血中所有甘油三酯的含量。单纯性高甘油三酯血症不是 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只有伴以高胆固醇血症或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情况时升高才是 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3)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英文缩写, 是含有多种成分的复合体,含有较高的胆固醇, 因此是目前最受重视的血脂指标。 (4)HDL-C: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英文缩写,反映血中高密度脂蛋白的浓度。高密度脂蛋 白是一项比较特殊的指标,它升高是一件好事,而过低则会增加心血管病的危险。 (5)Lp(a):脂蛋白(a)的英文缩写,升高有可能会增加冠心病的危险性。 (6)Apo A:载脂蛋白 A 的英文缩写,它可以代表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与其临床 意义大体相似。 (7)Apo B:载脂蛋白 B 的英文缩写。血清 Apo B 主要代表 LDL 水平,它与血清低密度 脂蛋白水平呈明显正相关,其水平高低的临床意义也与之相似。 (8)Apo E:载脂蛋白 E 的英文缩写,Apo E 的浓度与血浆甘油三酯含量相关,其水平高 低的临床意义也与甘油三酯相似。 2. 甘油三酯高,胆固醇不高,算高血脂吗? 甘油三酯是血脂中的一项指标, 单纯甘油三酯升高称为高甘油三酯血症, 可分为原发性与继 发性两类。对于甘油三酯水平轻度升高的患者,饮食、运动、改善生活方式就可能降低血脂 水平,而对于重度升高的患者,在此基础上,需要药物治疗以预防急性胰腺炎的发作。 3. LDL 高、HDL 低,是什么意思? HDL 对动脉粥样硬化有保护作用,因此是“好”胆固醇,而 LDL 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 关,是“坏”胆固醇。LDL 高、HDL 低意味着有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危因素。 4. 胆固醇略低于正常值参考值,要紧吗? 高胆固醇固然对身体不利,但胆固醇过低一样会影响健康。一定范围内的胆固醇非但无害, 而是人体所必需的基本物质,参与身体的正常生理活动。胆固醇略低时,一般不影响健康。 但如果胆固醇水平过低,往往会导致皮质激素合成减少,从而导致应激能力减弱,免疫力减 弱,使正常的抗病能力减弱;或者导致性激素合成减少,影响正常性功能,均不利于人体的 健康。

教你如何看体检表和检验报告,太完整了

教你如何看体检表和检验报告,太完整了 理解10个数字看懂体检表▌体检时,化验单上的一堆数值,总让你看得“云里雾里”。而无论是手机号码,还是银行卡密码,你却能背得滚瓜烂熟。其实,与身体有关的一些数字值得一生牢记。日前,美国《真简单》杂志发表了各科名医整理出的一组与健康有关的最完美指标,供您参考。▌1.血压:<120/80毫米汞柱 ▌血压较低者更健康。血压达到或超过140/90毫米汞柱,就被视为高血压。最厉害的“杀手”往往“杀人于无形”,高血压也是如此,它通常无明显症状,一旦拖延不治,会导致中风、心脏病、肾脏损伤、视力及记忆衰退等。 ▌2.空腹血糖:<5.5毫摩尔/升 ▌空腹至少8小时测得的血糖即为空腹血糖,一旦达到或超过7毫摩尔/升,即被诊断为糖尿病。糖尿病不但可使心脏病风险加倍,还会增加肾病、失明等风险。 ▌人过了45岁之后,每3年应查一次血糖。身体超重及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应更早检查。另外,减肥也是重要的预防措施。 ▌3.总胆固醇:<5.2毫摩尔/升 ▌总胆固醇是测量血液中所有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胆固醇

水平越高,心脏病危险越大。总胆固醇的理想值应在5.2以下,超过6.2,就是心脏病高危人群。 ▌20岁后应该检查胆固醇。一旦检查结果异常,最好多锻炼,坚持低胆固醇、低饱和脂肪及低反式脂肪饮食,每年查一次胆固醇。必要时,还应服用降胆固醇药物。 ▌4.坏胆固醇(LDL)<2.6毫摩尔/升,好胆固醇(HDL)>1.3毫摩尔/升 ▌有人把“坏胆固醇”比喻成饺子馅里的油汤,它的累积使动脉变成了皮薄多油的“饺子”,很容易破裂。而它正是导致动脉硬化、心脏病及中风危险的罪魁祸首。LDL水平一般应控制在2.6毫摩尔/升以下,糖尿病或心脏病患者则应控制在1.8毫摩尔/升以下。 ▌HDL(高密度脂蛋白)叫做“好胆固醇”,顾名思义,这个数值应该越高越好。HDL有助去除血管中的LDL。女性HDL 低于1.3毫摩尔/升是心脏病的一大危险因素,而高于1.6毫摩尔/升则有助于保护心脏。 ▌为了提高HDL,应该戒烟,常锻炼,以单不饱和脂肪(橄榄油等)取代饱和脂肪及反式脂肪,每天饮酒不要超过1杯。▌5.甘油三酯:<1.7毫摩尔/升 ▌甘油三酯是在血液中检测出的脂质,被认为是血脂肪,它

血脂化验单如何解读

血脂化验单如何解读 血脂检查的项目很多,每个项目分别代表什么含义?检查指标高于或低于正常值,该如何正确看待?听听专家的解释。 血脂的主要检查指标有哪些? 较为全面的血脂检查一般包含8个项目:①总胆固醇(TC),代表血中胆固醇的总量;②甘油三酯(TG),代表血中甘油三酯的总量; ③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俗称“坏胆固醇”;④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俗称“好胆固醇”;⑤脂蛋白(a),升高往往代表冠心病风险增加;⑥载脂蛋白A(Apo A),代表血浆高密度脂蛋白的水平,临床意义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大体相似;⑦载脂蛋白B(Apo B),代表血浆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临床意义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相似;⑧载脂蛋白E(Apo E),与血浆甘油三酯含量相关,临床意义也与甘油三酯相似。 甘油三酯高,胆固醇不高,算不算高脂血症? 单纯甘油三酯升高被称为高甘油三酯血症,是高脂血症的一种类型。研究发现,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的冠心病风险增加。甘油三酯水平轻度升高者,可采取调整饮食、加强运动、改善生活方式等措施进行治疗。甘油三酯水平重度升高者,需接受必要的药物治疗,同时还应注意预防急性胰腺炎的发作。

“低密度”高,“高密度”低,是什么意思?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血管有保护作用,是“好”胆固醇,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是“坏”胆固醇。“低密度”高、“高密度”低,往往预示患者将来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率明显升高。 “低密度”正常,“高密度”高,是怎么回事? 高密度脂蛋白是一种保护性的脂蛋白,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研究显示,高密度脂蛋白可通过抗炎、抗氧化和保护血管内皮等作用,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效果。因此,如果胆固醇增多乃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所致,反而是好事。 总胆固醇高,“低密度”也高,需要吃药吗? 胆固醇升高乃低密度脂蛋白升高所致者,需尽早接受治疗。胆固醇略高于正常参考值者,可以先通过改善生活方式、调整饮食、加强锻炼等措施治疗。若经上述治疗半年后胆固醇仍未下降,或已经明确存在冠心病或动脉粥样硬化者,需在医生指导下接受药物治疗。 胆固醇明显低于正常值,要紧吗? 胆固醇是人体所必需的基本物质,参与身体的正常生理活动。胆固醇略低时,一般不影响健康。但若胆固醇水平过低,则会导致皮质激素合成减少,进而导致应激能力减弱、免疫力降低,或导致性激素

手把手教你看懂宝宝感冒化验单

手把手教你看懂宝宝感冒化验单 宝宝一旦去医院,最常见的就是查体之后的抽血检查血常规了,这些辅满数字、又花花绿绿的检验单,却经常让妈妈们一头雾水。化验单上的那些数据能看出宝宝怎么样的身体情况?同样是感冒又怎么根据化验单来判断是病毒性感 冒还是细菌性感冒呢?血常规检查到底有没有必要?什么 时候做血常规化验比较准?检验结果的报告单上又能看出 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习下! Q:血常规检查到底有没有必要?A:要确诊一种疾病,在医学上往往要符合以下几个条件。首先是病征符合这种疾病的表现,如果想确诊孩子感染,首先要看看孩子是否有感染的病征。其次就是要有检验的结果支持大夫的临床判断,比如化验结果或者其他一些影像学检查结果。所以说,单纯从化验结果或者临床表现上都不能确诊,必须将两者结合,才能最终确诊。一些家长怀疑在诊断的过程中是否有化验的必要,这样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为了诊断的准确率还是应该进行一些常规的化验。另外还有一些家长单纯是通过化验单上的结果就判断孩子的疾病也是不对的,因为化验结果仅仅是一个参考,要判断一种疾病还是需要很丰富的临床经验。Q:什么时候做血常规化验比较准?A:取血检查白细胞及其细胞分类是确定感染原因的最为准确最为快速的方法。通常

急性高热主要由感染所致,但在发热的24小时内进行血液 检查不易判断感染的性质。有时,孩子刚发热几小时就查血,并不易察觉白细胞的增高。白细胞增高是人体对细菌侵犯的一种反应。那么,既然是“反应”自然需要一定时间才能被察觉。这种“察觉”多指白细胞超过10×109/L(白细胞的正常值为4~10×109/L)。由于每个人白细胞的正常基线不同,只有当白细胞超过10×109/L才能达到共识的“察觉”水平。每个人的白细胞达到此水平的时间不同,所以感染后(一般指发热后)至少24小时检查白细胞对确定病毒或细菌感染 才有帮助。Q:在宝宝采血前应该注意哪些问题?A:一般在采血前应让孩子处于静止状态,避免有剧烈运动,比如跑跳等。激烈的运动后,应该静止15-20分钟再采血。另外在 天气比较寒冷的时候要注意保温,保证末梢的血液循环比较通畅,这样也有利于采血。Q:如果化验单上白细胞总数增多,是否就应该给孩子使用抗生素?A:仅凭借一个白细胞 数目不够准确,在检查白细胞数目时还要进行白细胞的分类。Q:化验单上有标注箭头的项目,都表示超标了吗?A:儿童的正常值不同于成人儿童是在不断地生长发育,每个阶段的正常值不同,有别于成人,而血常规化验单上,所有参考值都是成人标准参考值,所以,家长看来有很多指标不在参考值内。现医院化验单上均以成人正常值为标准,不少儿科医生也以此标准值去判断不同年龄患儿,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

如何看懂化验单word版

血液流变指标检测 全血比粘度(低切) 正常情况:低于男:7.5~10.0 女:5.8~8.1 增加:常见于高血压病、脑血管意外、冠心病和心肌梗塞等。 减少:常见于贫血疾病。 全血比粘度(高切)正常情况:高于男:5.6~6.7 女:4.7~6.01 增加:常见于高血压病、脑血管意外、冠心病和心肌梗塞等。 减少:常见于贫血疾病。 血浆比粘度正常情况:1.64~1.78 增加:常见于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塞、脑血栓等。 红细胞电泳时间(S)正常情况:15~17.4s 增加:提示红细胞及血小板聚集性增强、血液粘度增高,易形成血栓性疾病,如闭塞性脉管炎、心肌梗塞、心绞痛、缺血性中风、高血压等。 减少:提示红细胞、血小板带电荷强,血液粘度下降。见于血小板无力症、巨球蛋白血症、肿瘤、坏血病及服用阿司匹林、保泰松、右旋糖酐等。 血小板电泳时间(S)正常情况:19~22.6s 增加:提示红细胞及血小板聚集性增强、血液粘度增高,易形成血栓性疾病,如闭塞性脉管炎、心肌梗塞、心绞痛、缺血性中风、高血压等。 降低:提示红细胞、血小板带电荷强、血液粘度下降。见于血小板无力症、巨球蛋白血症、肿瘤、坏血病及眼用阿司匹林、保泰松、右旋糖酐等。 纤维蛋白原(Fb)正常情况:2.4~3.7(g/L) 增高:感染,炎症,风湿、经期,手术后,DIC代偿期等。 减低:播散性血管内凝血,胎盘早期剥离,分娩时羊水渗入血管形成栓塞等。 全血还原比粘度(低切)正常情况:低于男:14~20 女:12~21 当血细胞比积浓度为1时的全血粘度值。以全血粘度与血细胞比积浓度之比表示。即(全血粘度-1)/血细胞比积。其中(全血粘度-1)为增比粘度,还原粘度则实际反映单位血细胞比积产生增比粘度的量,使血液粘度校正到同一血细胞比积浓度的基础上,以之比较。 红细胞电泳时间(S)正常情况:15~17.4s 增加:提示红细胞及血小板聚集性增强、血液粘度增高,易形成血栓性疾病,如闭塞性脉管炎、心肌梗塞、心绞痛、缺血性中风、高血压等。 减少:提示红细胞、血小板带电荷强,血液粘度下降。见于血小板无力症、巨球蛋白血症、肿瘤、坏血病及服用阿司匹林、保泰松、右旋糖酐等。 全血还原比粘度(高切) 正常情况:高于男:10~13 女:9~13 当血细胞比积浓度为1时的全血粘度值。以全血粘度与血细胞比积浓度之比表示。即(全血粘度-1)/血细胞比积。其中(全血粘度-1)为增比粘度,还原粘度则实际反映单位血细胞比积产生增比粘度的量,使血液粘度校正到同一血细胞比积浓度的基础上,以之比较。 红细胞沉降率(ESR、血沉)正常情况:男:0~21mm/h 女:0~38mm/h 贫血或血液被稀释血沉增快,是红细胞下降逆阻力减低,并不是红细胞聚集增强而增快。通过红细胞比积的血沉方程K值,可排除贫血或血液稀释对血沉的影响。K值高反映红细胞聚集性增强。若血沉快,K值大,血沉一定是快;血沉快,K值正常,是由于红细胞比积低而引起血沉增快。

血脂化验单解读

血脂化验单解读 1.甘油三酯:甘油三酯是测定脂类代谢的重要指标之一。 1.1偏高:生理性增高常见于高脂饮食、肥胖等,病理性增高见于原发性和继发性高脂蛋白血症、动脉粥样硬化、肾病综合征、糖尿病等。血脂影响因素很多,偶尔一次检查发现甘油三酯增高,不一定有临床意义,如连续多次升高,应引起重视。注意戒烟、禁酒,控制饮食中的热量摄入,加大运动量,定期复查。 1.2偏低:生理性降低常见于饥饿体检、吃的食物脂肪过低、吸收过少、胆汁分泌不足等,病理性降低见于甲亢、重症肝损坏、垂体机能减退、吸收不良等。血脂影响因素很多,偶尔一次检查发现甘油三酯降低,不一定有临床意义,如连续多次降低,应引起重视。建议结合临床进行综合评估。 2总胆固醇:总胆固醇是测定脂类代谢的重要指标之一。 2.1偏高:增高主要见于动脉粥样硬化症、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和高脂血症,偶尔一次增高不一定有临床意义,建议合理膳食,低脂饮食,少食甜食、纯糖食品。多食蔬菜、水果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鸡蛋清、脱脂奶)等。增加体力活动,坚持有氧运动锻炼(如步行、游泳、慢跑、骑车等),并定期复查,必要时口服降脂药治疗。 2.2偏低:降低有两种原因:一是继发性低胆固醇血症,见于甲亢,肝病如肝炎、肝硬化等;另一种是原发性低胆固醇血症,多为饮食

不均衡,长期素食、偏食,胆固醇摄入不足。 3.高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为血清蛋白之一,由于可输出胆固醇促进胆固醇的代谢,所以现在常作为动脉硬化预防因子而受到重视。动脉造影证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与动脉管腔狭窄程度呈显著负相关,故高密度脂蛋白是一种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血浆脂蛋白。 3.1偏高:多由不良生活习惯所致,也与遗传、药物等因素有关;建议健康合理饮食,戒烟限酒、坚持运动,保持标准体重,定期复查血脂。 3.2偏低:多由不良生活习惯所致,也与遗传、药物等因素有关;建议健康合理饮食,戒烟限酒、坚持运动,保持标准体重,定期复查血脂。 4.低密度脂蛋白:密度脂蛋白(LDL)是测定脂类代谢的重要指标之一,其主要功能是把胆固醇运输到全身各处细胞,但主要运输到肝脏合成胆酸。血清正常参考值为<3.10mmol/L。 4.1偏高:生理性增高常见于高脂饮食、肥胖等,研究证实,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增高与冠心病发病呈正相关。饮食上应注意减少脂肪、胆固醇的摄入,多运动有助于降低LDL.总胆固醇增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为Ⅱ型高脂蛋白血症,需治疗。 4.2偏低:可见于甲亢、吸收不良、肝硬化,以及低脂饮食和运动等。 5.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A是高密度脂蛋白的主要结构蛋白,载脂蛋白A具有清除组织脂质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载脂蛋白A水平与冠心病发病率负相关,因此载脂蛋白A也是诊断冠心病的移向较

专家教你怎样看懂血常规化验单各项参数

专家教你怎样看懂血常规化验单各项参数 1.血细胞:成人每立方毫米5000~10000;1~5岁儿童约为8000~11000。 2.红细胞:成人男性每立方毫米400~500万;成人女性350~450万;新生儿600~700万;两岁后逐渐下降。 3.血红蛋白;成人男性13.5~15克%;女性12~14.5克%。 4.血沉:A、长管法,每小时儿童12毫米以下;成人男性15毫米以下;成人女性20毫米以下。B、短管法,每小时儿童2~10毫米,成人男性0~8毫米,成人女性0~10毫米。 5.血小板:每立方毫米10~30万。 6.出血时间:1~5分钟。 7.凝血时间:A、试管法4~12分钟;B、毛细血管2~4分钟;玻片法2~8分钟。 8.蛋白质:总量6~7.5克%;白蛋白3.5~4.8克%;球蛋白2~3克%;白蛋白/球蛋白3.8~4.8克%。 9.葡萄糖:成人80~120毫克%;儿童80~100毫克%。 10.总胆固醇:成人100~230毫克%;6岁以上儿童130~200毫克%。 11.甘油三酯:比色法<5.45毫当量/升或40~150毫克%。 12.谷丙转氨酶:定量法2~40卡门氏单位。 13.肝功能:黄疸指数2~6单位;总胆红素0.1~1毫克%;麝香草酚浊度0~6单位;硫酸锌浊度2~12单位。 红细胞系参考值 红细胞(RBC):男性为(4.0~5.5)×1012/L,女性为(3.5~5.0)×1012/L

血红蛋白(HGB):男性为120~160g/L,女性为110~150g/L 红细胞比容(Hct,又称红细胞压积PCV):男性0.40~0.50L/L,女性 0.37~0.48L/L 红细胞平均压积体积(MCV):82~92fL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27~31pg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320~360g/L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11.5%~14.5% 如果您的结果有异常,其参考值意义如下: 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主要成分,病态下的RBC和HGB可出现分离。正常情况下人体每天约有1/120的RBC衰亡,同时又有1/120的RBC产生,从而使RBC的生成与衰亡保持动态平衡,所以健康成年人每3~4个月献血200~300ml 对健康不会产生影响。多种原因可使RBC生成与衰亡的动态平衡遭到破坏,导致RBC和HGB的数量减少或增加,或质量发生变化。 红细胞(RBC)及血红蛋白(HGB)的含量 相对增多:如连续剧烈的呕吐、严重腹泻、大面积烧伤、大量出汗等可使血浆中水分丢失、血液浓缩,从而使RBC及HGB增多。 绝对增多:可能是严重的先天性或后天性心肺疾病或血管畸形,如法洛四联征、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等可使RBC及HGB的绝对数量明显增多,属于病理性增多。 减少:临床上RBC及HGB减少是很常见的,且病情较为复杂。一般情况下血液中RBC与HGB的含量是一致的,成年男性HGB小于120g/L(女性HGB小于110g/L)为贫血。

血脂化验单的参考范围

血脂化验单的参考范围 拿到血脂化验单,不同的病人血脂水平有高有低,但是你有想过血脂的”参考范围“也因人而异吗? 指导专家:中国心血管疾病权威专家胡大一 来源:中华检验医学网 血脂高低,是衡量人体健康与否的一项重要指标。无论是生病检查,还是健康体检,都会有血脂检查这一项。当您拿到自己的血脂检验结果,您知道它说明了什么吗? 只需看懂4项指标 拿到血脂化验单时,上面经常罗列着六七项检查指标,不少市民看到一大堆数字就晕晕乎乎,不知所以然。其实,对于市民来说,真正对心血管防治有意义的仅有4项,其余的只是为了医学研究。 这4项分别是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几项指标。 血脂升高,“主犯”是总胆固醇,即血液中所有脂蛋白所含胆固醇之总和,而甘油三酯是“从犯”。要注意的是,胆固醇也分好、坏,高密度脂蛋白是“好”胆固醇,可以抗动脉粥样硬化,俗称“血管的清道夫”;低密度脂蛋白是“坏”胆固醇,会乘机进入血管,形成斑块,造成血管堵塞,是目前最受重视的一项血脂指标。 因此,血脂升高的罪魁祸首就是“坏”胆固醇。“坏”胆固醇的主要来源是肉、猪大肠、肝尖、腰花、内脏和反式脂肪酸(一些甜品中添加的“氢化”的植物油);而甘油三酯的主要来源不是肉,而是主

食、甜品、各种酒类。二者的区别是,胆固醇受饮食的即刻影响很小,但是调整两三天饮食,甘油三酯可能就明显下来了。 参考范围”要因人而异 在血脂检验单上,每项指标后面都会附有一个参考值,虽然医院出自一番好意,但这容易让市民和心血管疾病患者产生偏差,低估“敌情”的危险程度。判断病情不能仅看数字,还要依据患者整体危险性的高低来评估。“就像是一个体育用品店,只卖适合姚明的东西,你即使再小、再矮、再瘦,也只有这个选择,是不科学的。” 要控制血脂总胆固醇需记住“543”,即健康人总胆固醇小于5毫摩尔每升,高危人群(患有冠心病或糖尿病二者之一)总胆固醇小于4毫摩尔每升,极高危人群(同时患有冠心病和糖尿病)总胆固醇小于3毫摩尔每升;高危患者低密度脂蛋白小于2毫摩尔每升,极高危患者低密度脂蛋白小于2.6毫摩尔每升。 如果患者被确诊患有冠心病,首选药物是他汀,它可以有效降低胆固醇。如果患者同时血压较高,二者同时控制,效果会更好。当人体血压和总胆固醇一起降低10%时,心血管疾病风险就会降低45%,形成“1+1>2”的效果。因此,降胆固醇别忘了关注血压。

血流变化验单怎么看

血流变化验单怎么看 一、全血粘度 (一) 概述血液作为一种含有细胞的悬浮液系统,其流变学特性首先表现为具有一定流动性和变形性。血液粘度为表征血液流动阻力的主要参数,血液粘度大表示流动时阻力大,即流动性差;粘度小表示流动性好。血液粘度的最大特点是,它随着切变率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血液为非牛顿流体。因此,为正确反映血液的流动特性,必须选用切变率确定、连续且范围较宽的粘度计。 本测量系统报告单打印全血粘度结果有高切变率、中切变率、低切变率下的三个血液表观粘度值。 低切变率:血液形成红细胞聚集体,红细胞聚集体越多,红细胞聚集体越强,血液粘度越高,因此低切变率下的血液粘度值,可以反映红细胞的聚集程度。 高切变率:血液的非牛顿性是由于红细胞的变形和取向,换言之,高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值,可以反映红细胞的变形程度,全血高切粘度高,红细胞变形差,高切粘度低,红细胞变形性好。全血粘度值为全血低切粘度到高切粘度变化的一个过渡点,其流变学意义不十分明确。 (二)临床意义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原性心脏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先天性心脏病、高山病、烧伤、脱水均可使红细胞压积增加、是全血粘度升高。冠心病、缺血性中风、急性心肌梗塞、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糖尿病、创伤等使红细胞聚集性增加而使全血粘度升高。镰状红细胞病、球形红细胞病症、酸中毒、缺氧等使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全血粘度升高。而各种贫血、尿毒症、肝硬化腹水、晚期肿瘤、急性白血病、妇女妊娠期则全血粘度降低。 全血粘度测定对鉴别诊断尚有一定意义,如中风患者中缺血性中风70%~80%全血粘度增高,而出血性中风则不增高或降低。 二、血浆粘度 血浆粘度的特点是不随着切变率的变化而变化,不论高或低切变率范围总是一个常数,是一种牛顿型粘度。血浆粘度是影响全血粘度的重要因素之一,血浆粘度升高,全血粘度增高,并主要取决于血浆蛋白,尤其是纤维蛋白浓度。 三、细胞压积 (一) 概述红细胞压积有称红细胞比积,即为一定体积血液中红细胞总体体积除以血液体积,红细胞压积增高则血液粘度增加。 (二)临床意义红细胞压积增加,常导致全血粘度增加,呈现血液高粘滞综合症。红细胞压积降低,血液流动性增加,因此在用血液换出稀释疗法治疗脑梗塞时,(急性心肌梗塞时,红细胞压积是一个重要指标)即使红细胞比积降低到30%~35%左右,认为在这个压积下血液粘度显著下降,血液流动性增加,以此改善脏器供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