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看血脂化验单

如何看血脂化验单

如何看血脂化验单
如何看血脂化验单

如何看血脂化验单

目前临床上常用血脂化验项目主要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等6项。化验单上常用的符号为:

tc:代表血浆总胆固醇,也有用t-cho代表血浆总胆固醇的。

tg:代表甘油三酯:hdl-c代表血浆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代表血浆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apoa1:代表血浆中载脂蛋白a1。

apob:代表血浆中载脂蛋白b。

其正常数值介绍如下:

总血浆胆固醇:3.36~5.78mmol/l(130~200mg/dl)。

血浆甘油三脂:男性为0.45—1.81mmol/l(40--160mg/dl);女性为0.23--1.22mmol/l(20--108mg/dl);

血浆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9--2.19mmol/l(35--85mg/dl);载脂蛋白a1:110--160mg/dl。

载脂蛋白a1:110~160mg/dl;

载脂蛋白b:69~99mg/dl;

总胆固醇增加常见于胆道梗阻、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小球、淀粉样变性、动脉粥样硬化、甲状腺功能减退、传染性肝炎、门脉性、某些慢性、自发性高胆固醇血症、家族性高a一脂蛋白血症、老年性及等。总胆固醇减少见于严重、急性感染、甲状腺机能亢进、脂肪痢、先天性血清脂蛋白缺乏及营养不良。

甘油三酯增高常见于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肾病综合征、胆道梗阻、甲状腺功能减退、急性胰腺炎、原发性甘油三酯增多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减少提示易患冠心病。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多提示易患动脉粥样硬化所导致的冠心病、脑血管病。

载脂蛋白apoa、apob可用于心脑血管风险度的估计,高密度脂蛋白apoa下降和apob增高在心脑血管病最为明显,还见于高脂蛋白血症和其他异常脂蛋白血症。

心脑血管疾病知识讲座内容

心脑血管疾病知识讲座内容 主讲人:陈志文 基本信息 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特别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即使应用目前最先进、完善的治疗手段,仍可有50%以上的脑血管意外幸存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高达1500万人,居各种死因首位。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人类死亡病因最高的头号杀手,也是人们健康的“无声凶煞”! 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即“四高一多”的特点,目前,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已经超过2.7亿人!我国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近300万人,占我国每年总死亡病因的51%。而幸存下来的患者75%不同程度丧失劳动能力,40%重残!我国脑中风病人出院后第一年的复发率是30%,第五年的复发率高达59%,而二级预防做得较好的美国仅为10%。由于我国医疗保险覆盖人群小,脑中风病人的复发率与国际平均水平相比要高出1倍! 发病病因 1.高血压。长期高血压可使脑动脉血管壁增厚或变硬,管腔变细。当血压骤升时,脑血管容易破裂发生脑出血;或已硬化的脑部小动脉形成一种栗粒大小的微动脉瘤,当血液波动时微动脉流破裂而造成脑出血;或高血压加快动脉硬化过程,动脉内皮细胞液受到损伤,血小板易在伤处聚集,又容易形成脑血压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2.血液粘稠。现代生活节奏紧张,家庭、事业的压力越来越大,人们的情绪也愈来愈不稳定;同时,过量饮酒、摄入太多食物脂肪、缺少必要的运动,加之生活环境的污染,空气中的负离子含量急剧下降,摄入体内的负离子也就不足,这些因素直接导致人体新陈代谢速度减慢,血液流速会减慢,血粘度迅速升高,造成心脑供血不足,如果不及时预防、调理,将会引发冠心病、高血压、脑血栓、脂肪肝等心脑血管疾病。 3.吸烟。吸烟者比不吸烟者发病率高得多,蛛网膜下腔出血多3-5.7倍,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中,吸烟占第一位。烟碱可促使血浆中的肾上腺素含量增高,促使血小板聚集和内皮细胞收缩,引起血液粘滞因素的升高。 4.血管壁平滑肌细胞非正常代谢。众所周知,血管组织和人体的其他组织一样在一定周期内完成新陈代

内分泌科医生教你看血脂化验单

内分泌科医生教你看血脂化验单 “你的血脂高吗?”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在门诊却经常成为让医生们头痛的问题,你会收到各种各样的回答——“血脂是什么?”“没有这个啊?我这化验单里哪个是?”“胆固醇是吗?”“医生,这有好多英文的,是什么意思?需要治疗吗?”医生常常需要花费不少的时间给患者普及血脂的基础知识,在有限的就诊时间里,当然不合算了。小心,下方表格较多,请保持专注:)血脂包括什么?血脂包括哪些成分呢?血脂是指血浆中的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和其他类脂(比如糖脂、磷脂)的总和。需要注意的是脂肪酸和胆固醇是不同的脂肪成分。为什么要标英文简写?因为很多医院的化验单就是用英文简 写报告的,患者常常看不明白。 我们通常检测啥?脂蛋白是由蛋白质、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磷脂组成的球形大分子。脂蛋白的构成不同,它的重量有所不同。其中密度最高、颗粒最小的为高密度脂蛋白(HDL),随密度降低、颗粒增大,依次形成低密度脂蛋白(LDL)、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和乳糜颗粒(CM)。他们的作用是转运胆固醇,只有高密度脂蛋白(HDL)是把多余的胆固醇运送回肝脏代谢,因此被称为“血管的清道夫”,是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好胆固醇”。

而其它脂蛋白,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LDL)是从肝脏携带胆固醇到外周血管,尤其是冠状动脉的斑块形成与低密度脂蛋白(LDL)关系密切。低密度脂蛋白(LDL)每增加 0.26mmol/L,冠心病的风险就增加10倍。因此,在临床中低密度脂蛋白(LDL)被严格限制达标。 在化验单中,我们经常还能看到apoA和apoB,这两个指标是载脂蛋白。apoA可以间接反映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apoB可以间接反映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因此apoA高一些,apoB低一些会更好。但是载脂蛋白与脂蛋白的关系并不完全一致,因此还是以脂蛋白水平为主,载脂蛋白仅作为参考和科研应用。什么是血脂异常?表1 我国血脂异常的定义 *根据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 血脂异常的危险分层血脂异常最大的危险就是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所以,对血脂水平的评估应结合心血管疾病发病的综合危险因素。 危险因素包括:1、高血压;2、吸烟;3、肥胖BMI≥28kg/m2; 4、年龄(男性≥45岁,女性≥55岁); 5、有早发缺血性心血管病家族史(一级男性亲属 按照患者危险因素的多少和严重程度分为低危、中危、高位和极高危患者(见表2)。低危患者10年内发生新发和复发缺血性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小于5%;中危患者10年风险在

高脂血症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原因之一

高脂血症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原因之一 高脂血症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原因之一,血流变检测仪其引起的血液黏稠度变化——高黏血症,影响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在急性冠脉综合症(不稳定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猝死)的发生及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降脂、降黏在预防该类疾病中有其积极意义。我院1999年5月~9月对39例高脂血症患者采用茶色素服药前后自身对比方法,通过血脂及血流变指标变化,观察降脂、降黏的作用,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 病例选择:选择受检者采取自愿的原则,与医生签定协议书,明确化验项目及服药要求,保证临床观察的准确性及真实性。受检者均是学校教职工、离退休人员。入选39例中男性21例,女性18例,年龄34~76岁,平均58.5岁。 1.1.2 高脂血症标准:总胆固醇(TC)>5.18mmol/L(正常值: 2.33 ~5.18mmol/L),甘油三酯(TG)>1.70mmol/L(正常值:0.56~1.7mmol/L)。血脂(TC或TG)中有一项或以上者为高脂血症。 1.2方法 1.2.1 观察方法:受检者治疗前均接受身高、体重、日饮食及运动量的调查,进行血压、血尿常规、血小板、肝肾功能及空腹血糖检查,晨空腹抽静脉血测定TC、TG 等血脂四项,同时测定血流变指标,抽血前一天不进食高脂饮食和饮酒。服药满30d、60d、120d时再复查血脂及血流变指标,第60d 或120d 复查肝肾功能、空腹血糖。受检期间保持服药前生活习惯。 1.2.2 检测方法:采血在上午8:00~9:00,肘静脉采血2.5mL,肝素抗凝。全血黏度(ηb):用LBY-N5A型旋转式血液黏度计测定,切变率为60s-1。血浆黏度(ηp):120s-1。红细胞压积(HCT):用微量毛细管法测定,高速离心机,转速3,000rpm/min,离心30min后读数。血沉(ESR):采用温氏法测定,37℃水浴,1h 后读数。全血还原黏度(RV)、血沉方程K 值、红细胞聚集指数计算均由普利生集团提供软件。 1.2.3 给药方法:茶色素胶囊(江西绿色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每粒125mg,每日3 次,口服,每例连续服药两个月。 1.2.4 统计与处理:数据以x±s表示。对服药后30d、60d、120d血脂及血流变的各值采用服药前后配对t检验。 2 结果 39 例中有33 例、20 例、15 例分别完成了30d、60d、120d 复查。茶色素治疗后TC、TG 稍有降低,但与服药前差异无 显著性意义(均P>0.05),HDL在60d、120d均升高(P<0.01,P<0.01),LDL 分别在30d、120d 升高(P<0.01,P<0.05),血脂变化见表1。血流变指标全血黏度和全血还原黏度在120d下降(P<0.05,P<0.05),血浆黏度在60d 升高(P<0.01),血沉与红细胞聚集指数均在60d、120d升高(P<0.01~0.05),血沉方程K值同样在60d、120d升高(P<0.01,P<0.05),红细胞压积虽稍降低,但与服药前差异无显著性,见表2 。 3 讨论 高脂血症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性高血栓性心脑血管病重要危险因子。因高脂血症引起的血液黏稠度增高直接影响了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表现为全血、血浆黏度增加;因高脂引起的红细胞膜中胆固醇/磷脂比值升高,可使膜流动性降低、刚性增强、使微循环阻力增加,减少对人体心、脑等重要脏器的灌流;血黏度增加可使血管内血栓形成,使心、脑组织缺血甚至坏死。血浆黏度增高反映血浆蛋白(主要是纤维蛋白原及γ-球蛋白)浓度增高,纤维蛋白原是血液凝固成分之一,在血浆中可形成网状,增加血浆黏度,亦可吸附于细胞表面,促使血小板及红细胞聚集。高脂、高黏影响组织灌流及氧交换,加速组织代谢改变及结构恶化,促使动脉粥样硬化形成,降脂、降黏有利于改善心、脑、肾组织微循环结构异常,改善组织灌注及器官功能。 本文从血脂及血流变的两个方面对茶色素降脂、降黏疗效进行临床观察,服药后其对HDL 有非常明显的升高作用,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的值有所下降,虽与服药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但结果仍可说明茶色素有缓慢降脂作用,但反常性LDL 升高与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降低不符;可降低全血黏度及全血还原黏

小儿血脂异常的诊断和治疗

血脂是存在于血浆中的脂类总称,主要是指血浆中的胆固醇( TC) 和甘油三酯( TG) 。由于TC 和TG 都不溶于水,必须与蛋白质和类脂结合,形成亲水性脂蛋白复合物才能在体内被运输及进入组织细胞,因此,血脂异常实际上是指血浆中某一类或几类脂蛋白水平异常的表现。临床工作中,血脂检测通常包括血浆TC、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 四个项目,其中任一项目异常变化均可被称为血脂异常。目前公认,TC、TG、LDL-C 的升高以及HDL-C 的降低均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之一,及早发现血脂异常并及时干预,可有效降低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及其死亡率。 近年来的大量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可起源于小儿时期,并与小儿血脂异常相关联,然而,小儿血脂异常对健康的影响因早期无明显症状而常被忽视。因此,临床医生了解小儿血脂异常的相关知识,积极主动地关注小儿血脂异常的临床诊断和防治,切实有效地早期干预小儿血脂异常及其相关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有助于延缓和控制成人相关疾病的发生,从而提高全民的健康水平。 1.小儿血脂异常的诊断 小儿血脂异常常无明显症状与体征,其诊断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查。目前,国内外均要求临床血脂检查中应至少测定TC、TG、LDL-C 及HDL-C 四项,若仅检测诸如TC 或TG 等1 ~ 2 项,不足以反映脂质代谢紊乱的全貌。影响血脂准确测定的因素很多,包括标本的来源、测定方法、仪器和试剂以及测定前的因素如遗传及生物学因素、行为因素、临床因素等。因此,在实验室检测过程中,必须强调血脂测定的标准化,以保证结果准确、可靠。 小儿血脂的合适水平( 可接受水平) 尚无定论,不同国家和地区儿童血胆固醇水平不同,而且同一国家儿童血脂水平也受生活方式、年龄及地区、测定时间的影响。目前,国内小儿血脂异常的诊断多参考2009 年中华儿科学会提出的《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防治共识》,依据该共识,满足以下四项之一者即可诊断为血脂异常:①血清TG≥1. 70mmol /L,也可称为高甘油三酯血症; ②血清TC≥5. 18mmol /L,也可称为高胆固醇血症; ③血清LDL≥3. 37mmol /L,也可称为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④血清HDL < 1. 04mmol /L,也可称为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需要注意的是该共识只适合应用于 2 岁以上小儿,与成人血脂异常的诊断标准是一致的。 2.小儿血脂异常的病因和分类 小儿血脂异常发生的病因与成人不同,其中遗传因素或基因改变引起的先天性/家族性血脂异常占很大一部分,近年来基因技术的发展极大促进了血脂异常的基础研究,突出表现在相关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很快,但取得明确结果的仍限于单基因遗传的血脂异常。随着生活方式和社会环境的改变,各种疾病和外在因素的影响导致小儿血脂异常的比例逐渐增加,因此非遗传性因素相关的血脂异常已经成为预防和治疗的重点。对于临床医生,更应注意导致小儿血脂异常的常见疾病包括肥胖症、糖尿病和肾脏疾病等。 依据病因,可将小儿血脂异常分为原发性、继发性两类。小儿原发性血脂异常是指原因不明的血脂异常,系由于遗传基因缺陷或与环境因素如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相互作用而引起。儿童青少年多见,主要是由于基因缺陷所致,其中家族性血脂异常和家族性混合型血脂异常多见。小儿继发性血脂异常是指由于某些明确的全身系统疾病所引起的血脂异常,较成人少见,常见

海参与心脑血管疾病

所谓心脑血管疾病就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的疾病统称。也被称为“富贵病”的“三高症”——指高血压、高血糖(糖尿病)和高脂血症。 它们是现代社会所派生出来的“富贵病”,可能单独存在,也可能相互关联。如:糖尿病人很容易同时患上高血压或高血脂症,而高血脂又是动脉硬化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动脉硬化患者血管弹性差加剧血压升高。所以,出现这三种疾患中的任何一种,后期都易形成了“三高症”。 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即“四高一多”的特点,目前,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已经超过2.7亿人! 一、高血压 1、高血压的定义: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WHO/ISH)将高血压分期为: 理想血压120/80mmHg 正常高值130~139/85~89mmHg 1级高血压(轻度)140~159/90~99mmHg 2级高血压(中度)160~179/100~109mmHg 3级高血压(重度)≥180/110mmHg 2、高血压的治疗目的及原则 降压治疗的最终目的是减少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降压治疗应该确立血压控制目标值。另一方面,高血压常常与其他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合并存在,例如高胆固醇血症、肥胖、糖尿病等,协同加重心血管疾病危险,治疗措施应该是综合性的。 (1)改善生活行为——①减轻体重。②减少钠盐摄入。③补充钙和钾盐。④减少脂肪摄入。 ⑤增加运动。⑥戒烟、限制饮酒。 (2)血压控制标准——原则上应将血压降到患者能最大耐受水平。 (3)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协同控制——降压治疗后尽管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血压升高以外的多种危险因素依然对预后产生重要影响。 3、高血压病的注意事项包括以下几点:(一)合理膳食;(二)适量运动;(三)戒烟限酒;(四)心理平衡;(五)自我管理;(六)按时就医。 4、高血压患者饮食注意事项 (1)食盐的限制: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人每天食盐摄入量以<6 g为宜,口味以清淡为主,少食咸菜、酱菜、酱肉,罐头、香肠、火腿、方便面等。 (2)一餐之进食量宜少,一天之总热量应限制,每餐求七分饱即可,少食多餐。 (3)油脂[尤其是动物性脂肪]之限制。肉类尽量用瘦肉部份,肥肉、猪蹄、鸡皮、鸭皮等含胆固醇很高,热量高,造成动脉硬化。避免麻花、油煎饼或油酥等油炸食物。烹调宜采用植物油,避免动物油。 (4)摄取均衡的饮食。如蔬菜、水果、油脂类[植物油]、五谷类、鱼肉[瘦]、蛋、奶、豆类。 (5)避免摄取过多的糖类及淀粉预防肥胖。 (6)经常食用降低血脂的食物,如香菇、大蒜、豆角、芸豆、毛豆、黄豆、红小豆、核桃仁、大葱、扇贝、对虾、豌豆、花生仁、木耳、洋葱、海带、紫菜、蚕豆等。研究表明,这些食物能改善血管功能。 (7)多食富含钾镁碘锌的食物,这类无机盐具有降低血压和保护心脏的功能。钾含量较高的食物有柑橘、杏、红枣、无花果、葡萄、大豆、菠菜、、土豆等;此外,家禽、鱼类、瘦

健康人群血脂异常的诊断标准和达标值

健康人群血脂异常的诊断标准和达标值 根据《2007年中国血脂异常防治指南》的血脂异常诊断标准规定: 1、当总胆固醇TC>6.22mmol/L(240mg/dl)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4.14mmol/L(160mg/dl)时为高胆固醇血症; 2、当甘油三酯TG>2.26mmol/L(200mg/dl)为高甘油三酯血症; 3、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1.04mmol/L(40mg/dl)为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 4、健康人血脂理想范围是:LDL-C <3.37mmol/L(130mg/dl),总胆固醇TC <5.2mmol/L(200mg/dl), 甘油三酯TG<1.7mmol/L(150mg/dl)。 仅靠化验单参考值范围判定高低不正确 上述血脂异常的诊断标准是对于一般人群来说,但对于不同危险水平患者,血脂合适水平不同。胆固醇水平合适与否,不是依据人群平均水平或化验单参考值,而是依据患者整体危险性高低。因此根据化验单参考值范围判定高低与否是错误的,这是存在于广大民众中的一个误区,有必要予以澄清。 一般人群中总胆固醇超过6.22mmol/L(240mg/d1)以上,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4.14mmol/L(160mg/d1)以上诊断为高胆固醇血症,治疗目标只要低于上述指标即可。 对于中危患者(即有高血压或自身存在3个以上危险因素),他们应达到总胆固醇<5mmol/L(200mg/d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mmol/L(130mg/d1); 对于高危(有冠心病或糖尿病)患者,他们应达到总胆固醇<4mmol/L(160mg/d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60mmol/L(100mg/d1); 对于极高危(有不稳定心绞痛或心肌梗死或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应达到总胆固醇<3mmol/L(120mg/d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07mmol/L(80mg/d1)。 危险因素包括:1、年龄(男>45岁,女>55岁);2、吸烟;3、低高密度脂蛋白(即低HDL-C);4、肥胖;5、早发缺血性心血管病家族史(男<55岁,女<65岁)。 降胆固醇需牢记密码“5、4、3” 个体患心血管病的危险性越高,则高胆固醇血症的诊断标准值越低。因此我们不能按照化验单的参考数值来判断高脂血症,主要记住总胆固醇达标值在中危、高危、极高危状态分别是“5,4,3”。 有高血压或吸烟或肥胖,总胆固醇低于5mmol/L; 有冠心病或糖尿病,总胆固醇低于4mmol/L; 有冠心病和糖尿病或得过心肌梗死,总胆固醇低于3mmol/L。 并非所有血脂高的人都须用降脂药物 并不是所有血脂高的人都须用降脂药物。血脂高最基础的治疗是饮食控制,减少肉类摄入,增加蔬菜水果摄入,多饮水,加强锻炼。降脂治疗要求达到的目标值因人而异。 对于已经患有冠心病,已经发生高血压、糖尿病或处于吸烟状态,总胆固醇高于5mmol/L就给予降脂治疗(最好服用他汀类药物),并主张将这类病人的血总胆固醇降至4mmol/L以下。 对于年青人,没有冠心病和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血总胆固醇轻微升高并不需要药物治疗,只有当饮食控制无效且血胆固醇超过6.2mmol/L时,才考虑服用降脂药物。 目前常用的降脂药物包括:他汀类、贝特类、烟酸及其衍生物、胆固醇吸收抑制剂。 1) 血胆固醇水平过高,首选药物是他汀类药物,只有在对他汀类药物不能耐受的时候再考虑其它将胆固醇药物。 2) 血甘油三酯水平高,TG<500mg/dl时也首选他汀类药物,因为他汀类药物虽然主要降胆固醇,也有轻度降低甘油三酯作用,但是他汀类药物还有保护心血管的作用,其他药物目前还没有发现此作用。但如果甘油三酯水平高于500mg/dl,过高的甘油三酯可以导致急性胰腺炎,这时治疗要首选贝特类药物如力平脂,以降低甘油三酯水平。 血脂紊乱可在相当长的时间无症状临床有两个方面即脂质在真皮内沉积引起黄色瘤以及脂质在血管内皮沉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血管病,和周围血管病。也就是说有黄色瘤的和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血管病的是高危人群高度怀疑。 实验室检查血浆tc tg tc血清中所有脂蛋白中胆固醇的总和tg所有脂蛋白中甘油三酯的总和 tc《5.2mmol/l 或者200mg/dl 正常 5.23--5.69 201--219 边缘升高 大于5.72 220 升高 tg <1.7 或者150 正常 》1.7 150 升高这是血脂 单位太墨迹同上 还有脂蛋白 ldh-c 《3.12 >1.04正常《0.91 减低》3.64升高

血脂四项指标对心脑血管健康的影响

血脂四项指标对心脑血管健康的影响 ——落实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最近,单位组织体检,大家对血脂化验的几项指标不理解。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盈盈查阅了相关资料,解开了迷雾,填补了自己脑子里的一项空白。兴奋之余,俺把调研报告在这里晒晒,与您分享。 普通体检血脂四项是常规检查项目,包括:总胆固醇TCHO、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血脂四项的正常值(mmol/L):TCHO 3.0—5.7,TG 0.5—1.7,HDL 0.9—1.8,LDL 2.1—3.1。 人们印象中,胆固醇总是有害无益的,是冠心病、脂肪肝的代名词。在拿到血脂四项的验单时,对哪项都有“恐高症”。而一般心肌梗塞和脑血痊症的患者,大都是LDL脂蛋白胆固醇较高,HDL脂蛋白胆固醇较低。所以,记住一句话:胆固醇,高密度越高越好,低密度越低越好! 其实,胆固醇作为一种脂肪,是人体维持正常新陈代谢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原料。它是身体用来合成固醇类荷尔蒙、构成细胞膜的材料;皮肤中的胆固醇经阳光的紫外线照射后,可转化成人体所需的维生素D;它可保护红血球不被破坏,增长红血球寿命,防贫血;它还是抗老防衰、延年益寿的重要物质。 胆固醇,一部分由肝脏制造,另一部分来源于食物。为了提供胆固醇这个建材给细胞使用,身体是通过血液来运送胆固醇的。然而,血液为水性物质,胆固醇为脂性物质,如何让脂性物质溶在水性的血液中运送,其外表包裹着一层薄薄的蛋白质,作为胆固醇的载体在细胞间运输,这层蛋白质就叫载脂蛋白——身体

用来运送胆固醇的搬运车。也就是说,通常的好胆固醇(HDL)和坏胆固醇(LDL),它们本身并非胆固醇,是两种运送胆固醇的血液脂蛋白,前者密度较高,所以称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后者密度较低,故称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 HDL的功用是将多余的胆固醇从周边组织(如血管)运送到肝脏代谢掉,肝脏再把这些胆固醇分解并通过胆道排出体外。HDL是血液中密度最高、颗粒最小的一种脂蛋白,不仅能把血液中多余的血脂运载进肝脏,经分解排泄出去,从而形成一条血脂代谢的专门途径(这称为血脂的逆运转);且由于体积小,能穿透动脉内膜将沉积在里面的胆固醇清除掉并携带出血管壁,也能把血管壁上已沉积的血脂运走;HDL还能修复血管壁的破损细胞膜,使血管变得光滑有弹性。因此,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高,意味着血管中的脂质“清道夫”也多,能够及时清除血管多余血脂,清除血液垃圾,保持血管畅通,抗动脉粥样硬化,减少心脑血管意外,是高脂血症的克星。因此医学上把HDL称为“血管内脂质清道夫”,或“心脑血管的保护因子”,美国的科学家称它为人类的“长寿因子”。 LDL的作用则相反,负责将胆固醇运从肝脏送到血管等周边组织。而LDL颗粒大、密度小,很容易被氧化,被氧化的LDL会携带血脂往血管壁沉积。如果血液循环中LDL水平过高,它可能慢慢阻塞向心脏和大脑输送血液的动脉血管内壁。还可能与其它物质一起形成脂斑,这种坚硬厚实的沉积物可能使动脉血管变窄,柔韧性降低,称为动脉粥样硬化。如果形成血栓并阻塞变窄的动脉血管,可能引起心脏病发作或中风。故LDL被称为“致动脉硬化因子”。 而HDL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阻止LDL的氧化(因为只有经过氧化的LDL 才具有较强的形成血垢,致动脉血管发生粥样硬化的作用)。正常的血脂代谢中,一个HDL分子可以“运输”5—6个LDL或TG到肝脏进行分解处理,最终排出体外。当LDL、TG数量过多,HDL、LDL、TG比例失调时,就打破了原先正常的血脂代谢平衡,被称为“垃圾”的多余血脂就会俯着在血管壁上沉积形成动脉硬化斑块,逐渐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最终导致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医学上有一个动脉硬化指数的计算公式,即动脉硬化指数(AI)=【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

高血脂的健康管理

高血脂的健康管理 脂肪代谢或运转异常使血浆一种或多种脂质高于正常称为高血脂症。高血脂症是一种全身性疾病,是指血中胆固醇(TC)和/或甘油三酯(TG)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过低,现代医学称之为血脂异常,分为两大类,即原发性高血脂症和继发性高血脂症。 大量研究资料表明,高血脂症是脑卒中、冠心病、心肌梗死、猝死的危险因素。此外,高血脂症也是促进高血压、糖耐量异常、糖尿病及引起人类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高血脂症还可导致脂肪肝、肝硬化、胆石症、胰腺炎、眼底出血、失明、周围血管疾病、跛行、高尿酸血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的人群越来越多,因此高血脂的健康管理,对增强自我防护意识,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针对高血脂做的健康管理方案: 一、饮食调理 1、合理的膳食结构,高血脂症的饮食原则是“四低一高”即低热量、低脂肪、低胆固醇、低糖、高纤维膳食。 2、主食一般以米、面为主。 我们比较喜欢粗杂粮,如燕麦、麦片、玉米面等,因为这些食物中有较多的无机盐、维生素,又富含膳食纤维,膳食纤维具有减低血糖作用,对控制血糖有利。 3、血糖高患者的蛋白质来源,大豆及其豆制品为好. ①其所含蛋白质量多质好。

②其不含胆固醇,具有降脂作用,故可代替部分动物性食品,如肉类等。 4、在控制热量期间,仍感饥饿时,可食用含糖少的蔬菜,用水煮后加一些佐料拌着吃。由于蔬菜所含膳食纤维多、水分多,供热能低、具有饱腹作用。 5、富含饱和脂肪酸的猪油、牛油、洋油、奶油、黄油等少用,最好不用。可用植物油代替部分动物油,花生、核桃、芝麻、瓜子中含脂肪也相当多,尽量不吃或少吃或减少油类摄入。 6、蛋黄和动物内脏如肝、脑、腰等含胆固醇相当高,应尽量少用或不用。 7、禁用食物有:白糖、红塘、葡萄糖及糖制甜食,如糖果、糕点、果酱、蜜饯、冰激凌、甜饮料等。另外,含碳水化合物较多的土豆、山药、芋艿、藕、蒜苗、胡萝卜等少用或食用后减少相应的主食量。 8、水果中含葡萄糖、果糖,能使血糖升高,故在血、尿糖控制相对稳定时,空腹血糖<7.8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10mmol/L时,可在两餐或临睡前食用,但也要减少相应主食。 9、血脂高患者的饮食除控制总热卡外,还应做到食品多样化。 10、改变做菜方式: 高血脂患者做菜应少放油, 尽量以蒸,煮,凉泮为主。少吃煎炸食品。 11、咖啡因会增加体内的胆固醇。因此,应注意尽量少喝咖啡、茶,并禁服含有咖啡因的药物。 (但年龄在70岁以上的老年高胆固醇者,饮食治疗的意义并不大,

高脂血症的诊断标准

高脂血症: 诊断标准参照《实用内科学》1998 年第10 版,确定高血脂症界限: 空腹血清胆固醇( TC) > 6. 2mmol/ L ; 甘油三脂(TG) > 2. 28mmol/ L ;高密度酯蛋白(HDL - C) < 0. 09mmol/ L。其诊断标准为: 近期2 次(相隔2 周以上) 空腹血清总胆固醇( Tc) ≥6145 mmol/ L , 甘油三酯( TG) ≥1153 mmol/ L 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2ch) 男性≤1104 mmol/ L , 女性≤1117 mmol/ L 。 高脂血症诊断标准: 1997年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血脂异常防治对策专题组“血脂异常 防治建议”确定了血脂升高标准,同时也将血清HDL-C降低作为高脂血症诊断标准之一。 静脉血液检查符合以下一项条件即可诊断高脂血症: 1.血清LDL-C L(140mg/dl)以上; 2.血清HDL-C L(35mg/dl)以下; 3.血清TG L(150mg/dl)以上; 4.血清TC L(220mg/dl)以上; 正确的血脂检测,应在隔夜禁食12-14小时后,抽取静脉血液进行测定。以下人员属于高危人群,需要定期检查血脂: 1.已有冠心病、脑血管病或周围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病 者; 2.高血压病、糖尿病、肥胖、吸烟者;

3.有冠心病或动脉粥样硬化病家族史者,尤其是直系亲 属中有早发病或早病死者; 4.有黄瘤或黄疣者; 5.有家族性高脂血症者; 6.40岁以上男性以及绝经期后女性也应该接受血脂检 查。 高脂血症的诊断标准简介如下: ⑴英国心脏病学会标准: 1)胆固醇浓度>毫摩尔/升(250毫克/分升),需要饮食控制; 2)胆固醇浓度>毫摩尔/升(300毫克/分升),应考虑饮食/药物治疗; 3)治疗目的:降低胆固醇至<毫摩尔/升(200毫克/分升)。 ⑵⑵英国高脂血症学会建议: 1)一般人群最佳胆固醇浓度为<毫摩尔/升(200毫克/分升)。 2)胆固醇为~毫摩尔/升(200~250毫克/分升)的人应接受一般饮食咨询和危险因素建议; 3)胆固醇浓度>毫摩尔/升(250毫克/分升)的人饮食或饮食加药物治疗,除非其HDL胆固醇浓度>毫摩尔/升(77毫克/分升); 4)胆固醇低于毫摩尔/升(200毫克/分升)时,很少需要药物治疗。固醇在~毫摩尔/升(250~300毫克/分升)时,少数病人需要药物治疗。胆固醇超过毫摩尔/升(300毫克/分升)时,大多数病人需要药的治疗。 ⑶欧洲动脉粥样硬化学会现行政策(见表3)

教你轻松看懂体检报告

教你轻松看懂体检报告 教你轻松看懂体检报告燕赵都市报记者刘洁 前天,张女士拿到了自己的体检报告,迫切想知道体检结果的她,却被充斥着英文缩写及各种符号的报告单,搞得一头雾水。无奈,张女士只能上网逐个查找每个单词的意思。“如果体检报告能写得明白浅显一些,受检者就能轻松读懂,也不会被英文字母旁边的上下箭头和数字迷惑,弄得紧张兮兮的。”张女士如是说。 目前国内各大医院体检报告中使用的检验单和化验单 虽不是统一制式,却是各医院能够互认的惯常书写方式,检验化验内容和结果用英文字母简写,用上下箭头显示指标高低。这种书写方式,只有具备一定医学知识的人才能看懂。对于普通人而言,手持化验报告就如同拿着白纸一张,看不明搞不懂。体检报告检查检验单上的书写形式已延续多年,业界习以为常不会轻易做出改变。既然如此,我们何不自学一些简单医学符号,了解体检报告中常见的各种指标,以便对自己的身体有清楚的把握?体检报告分三部分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健康体检部李瑞池主任介绍,一般体检报告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临床体格检查,主要是医生借助听诊器、喉镜、裂隙灯等简单仪器,对体检者进行初步检查,包括一般检查、内科、外科、妇科及五官科等,

这些检查较简单,医生会即刻告知你检查结果。 第二部分是医技检查,使用大型专业医疗设备进行的检查,如心电图、放射(DR、CT、核磁、乳腺钼靶等)、彩超、血生化检测等,但国家卫计委的指导规范中,CT、核磁等特殊检查,不在一线首选项目中。医技科室借助设备完成的检查部分的报告结果一般比较容易理解,如果有异常结果,检验医生会提供一些建议性文字,给出进一步处理的意见。最复杂最让体检人不容易弄明白的,是血生化检测这一块。 体检报告第三部分是总检报告,是有相关资质的体检总检医师根据这次的各种体检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后,得出的体检结论及建议,这是最核心最主要的部分,体检者应认真阅读。 了解医技检查出现的异常 心电图检查中出现T波异常。这是心电图中最常见的异常情况,提示心肌缺血,可能与冠心病、高血钾、高血压或检查前过度疲劳有关,有参考价值,不做诊断依据。建议:去心血管专科进行进一步检查,排除心脏病变。 腹部B超检查中发现脂肪肝。建议:轻度脂肪肝通过低脂饮食、适度运动和限制饮酒会减轻,中度及以上需要治疗,同时定期做B超追踪观察。 腹部B超检查中肾囊肿。2/3以上见于60岁以上老人。建议:小的、无症状的肾囊肿一般不需要处理,多发或有并

如何看血脂化验单

如何看血脂化验单 目前临床上常用血脂化验项目主要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等6项。化验单上常用的符号为: tc:代表血浆总胆固醇,也有用t-cho代表血浆总胆固醇的。 tg:代表甘油三酯:hdl-c代表血浆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代表血浆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apoa1:代表血浆中载脂蛋白a1。 apob:代表血浆中载脂蛋白b。 其正常数值介绍如下: 总血浆胆固醇:3.36~5.78mmol/l(130~200mg/dl)。 血浆甘油三脂:男性为0.45—1.81mmol/l(40--160mg/dl);女性为0.23--1.22mmol/l(20--108mg/dl); 血浆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9--2.19mmol/l(35--85mg/dl);载脂蛋白a1:110--160mg/dl。 载脂蛋白a1:110~160mg/dl; 载脂蛋白b:69~99mg/dl; 总胆固醇增加常见于胆道梗阻、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小球、淀粉样变性、动脉粥样硬化、甲状腺功能减退、传染性肝炎、门脉性、某些慢性、自发性高胆固醇血症、家族性高a一脂蛋白血症、老年性及等。总胆固醇减少见于严重、急性感染、甲状腺机能亢进、脂肪痢、先天性血清脂蛋白缺乏及营养不良。

甘油三酯增高常见于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肾病综合征、胆道梗阻、甲状腺功能减退、急性胰腺炎、原发性甘油三酯增多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减少提示易患冠心病。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多提示易患动脉粥样硬化所导致的冠心病、脑血管病。 载脂蛋白apoa、apob可用于心脑血管风险度的估计,高密度脂蛋白apoa下降和apob增高在心脑血管病最为明显,还见于高脂蛋白血症和其他异常脂蛋白血症。

心脑血管疾病基础知识—考试题

8月份智力竞赛备选必答题【从下列题中选择24道】 1、请回答:什么是心脑血管病?答:由于各种致病因素导致心脑血管的病理性改变引起的心脑组织病变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称之为心脑血管病(如中风、冠心病等)。 2、请简要回答: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特点有哪些?答: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恢复慢。【“四高一慢”】 3、请简要回答:我国心脑血管病的发病规律有哪些?答:a、男比女多:约为2.5~3.5倍;b、城市比农村多;c、北方比南方多;d、脑力劳动比体力劳动者多:约为1.8~2.5倍;e、秋冬季节发病率高。 4、请简要回答:心血管疾病的症状有哪些?答:①、心慌、胸闷、气短、呼吸困难、胸痛;②、反复出现脉搏不齐、过缓或过速;③、睡眠时感到憋气,需高枕才能感到舒服;④、胸骨后左肩部疼痛,伴有虚汗;⑤、长期发作的左肩痛(带有辐射性)。 5、请简要回答:脑血管疾病的症状有哪些?答:①、头晕、目眩、耳鸣、视物不清、眼前发黑;②、间断性或持续性的头痛、偏头痛;③、神经系统衰弱、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衰退;④、全身无力、伴随出汗、低热、心慌、胸闷; ⑤、肢体、面部、口舌、尤其是手指麻木,吐字不清、流口水、鼻出血;⑥、恶心、呕吐、失眠、嗜睡;⑦、情绪反常; ⑧、急躁、猜疑、幼稚、迟钝、强哭强笑。 6、请回答:呼吸与心脑血管疾病有什么关系?答:人体呼吸正常情况下为16~20次/分,大于20次提示可能心功能不齐,小于16次可能有脑血管病。 7、请回答:脉压差与心脑血管疾病有什么关系?答:脉压差正常范围值:高压-低压=30~40mmHg,脉压差大于40mmHg ,则有主动脉关闭不全、高血压、动脉硬化、甲亢、贫血等;脉压差小于30mmHg,常见于低血压、心包积液等。 8、请回答:哪些人易患中风、冠心病?答:a、有中风家族史的人;b、有高血压病史的人;c、有动脉硬化症的人:d、有糖尿病史的人;e、有心脏病史的人;f、血脂高、血粘度大的人;g、大量吸烟、饮酒的人;h、肥胖,不爱锻炼的人。 i、脾气急躁的人;j、有中风先兆的人。 9、何谓脑血管性痴呆?临床上有何症状?答:由于脑动脉硬化影响了脑供血而产生的精神障碍,后期出现痴呆症状,故称脑血管性痴呆。主要由于高血压、高血脂症、精神紧张、吸烟、遗传、糖尿病、饮食等因素引起脑动脉硬化,包括脑部大动脉的粥样硬化以及小动脉关闭的增厚,纤维化和玻璃样变性。多数病人由于脑内血管拴塞或血管破裂,出现一个或数个软化灶,软化灶周围出现神经胶质细胞和神经细胞数量减少,中医学认为此病多由于肝、肾虚,肝阳化风、痰瘀阻于脑络或由心脾两虚,气血不足,肾精亏虚,髓海空虚,脑失营养所致。 10、请回答:脑血栓形成有哪些常见的先兆症状?答: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肢体无力、手指、脚趾麻,下眼皮跳动,流口水,记忆力减退,语言欠通顺,性格改变,一过性黑朦胧视物重影,苦笑不自主、行动迟缓或血压波动等。 11、请回答:为什么人群中大量存在供血不足呢?答:现代人生活节律加快,饮食结构多偏厚腻,由此多造成血管弹性降低、阻力增加以及血粘度增高,这些因素不仅易造成动脉硬化同时也常诱发微小血管堵塞,因而易出现供血不足。 12、请回答:从中医理论上讲,普通型头痛那几个类型?答:寒型、热型、寒热间型三个类型。 13、请回答:血液粘稠度增高都有哪些表现?答:①、晨起头晕,思维不流畅;②、午饭后犯困,需要午睡一会儿后才好,否则一下午没精神;③、蹲着干活胸闷、气短;④、阵发性视力模糊、视物不清。 14、请回答:中风、冠心病的先兆表现有哪些?答:头晕、特别是突感眩晕;突发一侧肢体无力;肢体麻木、面部或舌麻;头痛忽然加剧;说话舌头不灵、流口水;短暂意识丧失、近期记忆力减退;突然视物不清;半身不遂、言语不利、

如何解读血常规化验单

如何解读血常规化验单 每次看病或体检后,我们会就血常规化验单,提出一些疑问,现就如何解读血常规化验单,做一个简要的知识普及,供各位参考,届时,请以临床医生的诊断为准。 血常规是最常见的化验,一般应包括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血小板计数,但由于现代实验室中做血常规检查使用多参数血细胞计数仪,一次测定可得到十几项至几十项参数。 主要看哪些指标: 血常规的化验单上往往会有一长串的化验项目,有一些是比较专业的项目,不必去深究。通常需要着重关心的有三个方面: 一、红细胞计数(RBC)和血红蛋白测定(HGB或HB): 红细胞的主要作用是给全身的各组织器官输送氧气,并把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而完成这一重要功能主要是依靠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Hb)。一般情况下,红细胞的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的比例大致是相对固定的。在贫血的情况下,它们之间的比值就会发生变化,如发生低色素性贫血时,血红蛋白含量的降低

就会十分明显,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比例就会升高。所以,一定要首先注意这两项的数值。 1、红细胞计数是贫血诊断主要指标之一。机体发生出血、血液生成障碍、红细胞破坏严重或红细胞异常增生等问题时红细胞数量都可发生变化, 2、临床意义: (1)红细胞增多:生理上红细胞与血红蛋白的增多,仅见于初生婴儿,但以后可逐渐降至正常。在严重呕吐、腹泻或出大汗等机体脱水状态下,因血液浓缩,可引致红细胞与血红蛋白的增多。在一氧化碳中毒、高山病或潜水病等缺氧状态下,因机体紧急总动员,红细胞与血红蛋白也可相应增多。心力衰竭或先天性心脏病的病人,其血红蛋白与红细胞都可出现代偿性增多。 (2)血红蛋白与红细胞数量的减少,则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贫血、营养不良、各种出血性疾病、肠道寄生虫病和血液疾病,有时也可见于老年人,但也常与营养状况有关。 二、白细胞计数(WBC)和白细胞分类计数(DC): 白细胞计数(WBC)是指测定血液中白细胞的总数,而分类计数是指各种白细胞的百分比。

轻松看懂血脂化验单新

血脂高低,是衡量人体健康与否的一项重要指标。无论是生病检查,还是健康体检,都会有血脂检查这一项。当您拿到自己的血脂检验结果,您知道它说明了什么吗? 子女们想要帮助父母控制胆固醇首先就要先学会看化验单,血脂就是血液中的脂类物质,老百姓俗称是血里的油。胆固醇是血脂的一部分,所以说血脂的概念里头包含了四个因素,每个人拿了自己的血脂化验单,都可以发现这一点,第一个是总胆固醇,第二个是甘油三酯,第三个是高密度脂蛋白,第四个是低密度脂蛋白。 “甘油三酯”超标肯定就是高血脂。但是胆固醇是分好坏的,它是血液中一种类似脂肪的物质,子女们在帮父母看化验单时就要学会分辨好坏胆固醇。 【1】只需看懂4项指标 拿到血脂化验单时,上面经常罗列着六七项检查指标,不少朋友看到一大堆数字就晕晕乎乎,不知所以然。其实,对于大家来说,真正对心血管防治有意义的仅有4项,其余的只是为了医学研究。 这4项分别是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几项指标。

血脂升高,“主犯”是总胆固醇,即血液中所有脂蛋白所含胆固醇之总和,而甘油三酯是“从犯”。要注意的是,胆固醇也分好、坏,高密度脂蛋白是“好”胆固醇,可以抗动脉粥样硬化,俗称“血管的清道夫”;低密度脂蛋白是“坏”胆固醇,会乘机进入血管,形成斑块,造成血管堵塞,是目前最受重视的一项血脂指标。 因此,血脂升高的罪魁祸首就是“坏”胆固醇。“坏”胆固醇的主要来源是肉、猪大肠、肝尖、腰花、内脏和反式脂肪酸(一些甜品中添加的“氢化”的植物油);而甘油三酯的主要来源不是肉,而是主食、甜品、各种酒类。二者的区别是,胆固醇受饮食的即刻影响很小,但是调整两三天饮食,甘油三酯可能就明显下来了。 【2】“参考范围”要因人而异 在血脂检验单上,每项指标后面都会附有一个参考值,虽然医院出自一番好意,但这容易让市民和心血管疾病患者产生偏差,低估“敌情”的危险程度。判断病情不能仅看数字,还要依据患者整体危险性的高低来评估。“就像是一个体育用品店,只卖适合姚明的东西,你即使再小、再矮、再瘦,也只有这个选择,是不科学的。” 要控制血脂总胆固醇需记住“543”,即健康人总胆固醇小于5毫摩尔每升,高危人群(患有冠心病或糖尿病二者之一)总胆固醇小于4毫摩

健康人群血脂异常的诊断标准和达标值(终审稿)

健康人群血脂异常的诊断标准和达标值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健康人群血脂异常的诊断标准和达标值 根据《2007年中国血脂异常防治指南》的血脂异常诊断标准规定: 1、当总胆固醇TC>L(240mg/dl)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L(160mg/dl)时为高胆固醇血症; 2、当甘油三酯TG>L(200mg/dl)为高甘油三酯血症; 3、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L(40mg/dl)为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 4、健康人血脂理想范围是:LDL-C

对于高危(有冠心病或糖尿病)患者,他们应达到总胆固醇 <4mmol/L(160mg/d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80mg/d1)。 危险因素包括:1、年龄(男>45岁,女>55岁);2、吸烟;3、低高密度脂蛋白(即低HDL-C);4、肥胖;5、早发缺血性心血管病家族史(男<55岁,女<65岁)。 降胆固醇需牢记密码“5、4、3” 个体患心血管病的危险性越高,则高胆固醇血症的诊断标准值越低。因此我们不能按照化验单的参考数值来判断高脂血症,主要记住总胆固醇达标值在中危、高危、极高危状态分别是“5,4,3”。 有高血压或吸烟或肥胖,总胆固醇低于5mmol/L; 有冠心病或糖尿病,总胆固醇低于4mmol/L; 有冠心病和糖尿病或得过心肌梗死,总胆固醇低于3mmol/L。 并非所有血脂高的人都须用降脂药物 并不是所有血脂高的人都须用降脂药物。血脂高最基础的治疗是饮食控制,减少肉类摄入,增加蔬菜水果摄入,多饮水,加强锻炼。降脂治疗要求达到的目标值因人而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