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体保持酸碱平衡的调节措施

机体保持酸碱平衡的调节措施

机体保持酸碱平衡的调节措施
机体保持酸碱平衡的调节措施

正常机体不断产生酸性物质和少量碱性物质,也有一定数量的外源酸碱物质进入体内。均可影响血液pH,但机体通过体液中的缓冲体系和肺、肾的作用,维持着机体恒定的pH内环境。

一.体内酸碱物质的来源

1. 酸性物质来源:

来源最多的酸性物是糖、脂、蛋白质等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CO2与H20在碳酸酐酶作用下结合成H2CO3,后者又可解离成CO2从肺排出,故称挥发性酸。代谢产生的乳酸、丙酮酸、酮体、H2SO4、尿酸、磷酸等称固定性酸或非挥发性酸。

2. 碱的来源:如氨基酸分解产生的NH3,食物中碱,水果蔬菜中的草酸钾、柠檬酸钾、某些碱性药物等。机体代谢产生的碱性物质少于酸性物质。

二、酸碱平衡的调节

(一)血液缓冲体系及其作用

血浆中三对缓冲对:NaHCO3/H2CO3;Na2HPO4/NaH2PO4;Na-Pr/H-Pr。红细胞中缓冲对有:KHCO3/H2CO3;K2HPO4/KH2PO4;KHb/HHb和KHbO2/HHbO2。

上述七对缓冲对,实际上是三个体系即碳酸氢盐缓冲体系、磷酸盐缓冲体系和蛋白质(包括Hb、HbO2)缓冲体系。这些缓冲对中,血浆中以碳酸氢盐缓冲体系最为重要,红细胞中以Hb、HbO2缓冲体系最为重要。

碳酸氢盐缓冲对所以重要,是因为其含量多,缓冲能力量大,NaHCO3是体内缓冲因定性酸的主要物质。缓冲结果,较强的固定性酸变成挥发性酸,易于从

肺排出,同时正常情况下NaHCO3/H2CO3的比值(20/1)与血液pH7.4有直接关系,当NaHCO3/H2CO3比值改变时,pH值随之发生变化。

缓冲体系的缓冲作用举例说明:

(二)肺的调节

缓冲对发挥调节作用后NaHCO3/H2CO3比值改变,肺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呼吸频率和深浅的改变调节H2CO3的浓度,以维持NaHCO3/H2CO3的正常比值。

(三)肾的调节作用

主要是调节NaHCO3的浓度。主要通过H+-Na+ 交换和NH3的分泌而实现。

体内的H+ 需不断通过肾小管细胞分泌到肾小管中排出,此过程包括三方面作用:

1. H+ 进入小管中换回小管液中的Na+,Na+进入细胞内与细胞内产生的HCO3—结合NaHCO3回到血浆,即被滤出到肾小球滤液中的HCO3—重吸收入血液。

2. 分泌到小管液中的H+,被小管液中的弱酸根离子(主要是HPO42—)结合,Na+回收后与细胞内新生成的HCO3—一起回到血浆而尿液被酸化,使尿液pH下降;

3. 尿液PH明显下降时,不利于肾小管细胞继续分泌H+,因此肾小管细胞通过NH3的分泌,分泌的NH3可与分泌的H+结合成NH4+排出,同时换回Na+。肾小管分泌的NH3主要由肾小管细胞内通过谷氨酰胺分解产生(见第七章),所以肾脏的分泌NH3作用,扩大了肾脏排酸的能力。

三.H+ 代谢与电解质平衡的关系

1. 与血K+关系:高血K+导致酸中毒,低血K+导致碱中毒;酸中毒导致高血钾的原因。

2. 与血Cl—关系:

3. 与阴离子间隙关系:

四.与H+代谢有关的血液测定指标及H+代谢紊乱分型

1. 有关指标:

血液pH值测,PCO2,实际HCO3—(A.B.)和标准HCO3—(S.B.),缓冲碱(B.B.),碱剩余(B.E.)及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

2. H+ 代谢紊乱分型。

代谢性酸中毒概念

代谢性碱中毒概念

呼吸性酸中毒概念

呼吸性碱中毒概念

复习思考题

1. 正常人血液pH值是多少?机体通过哪些调节措施调节体液的酸碱平衡?

2. 代谢过程中产生的酮体如乙酰乙酸在体内是如何被缓冲的?哪些情况下酮体会大量增加?当酮体含量超过正常值时,集体酸碱平衡发生什么变化?

3. 体液中哪些缓冲对?为什么说NaHCO3/H2CO3缓冲对最重要?

4. 肾脏在调节酸碱平衡中起什么作用?什么叫H+-Na+交换,K+-Na+交换,肾泌NH3作用有什么意义?

5. 什么叫二氧化碳结合力?什么情况下机体的二氧化碳结合力下降?

6. 什么叫代谢性酸中毒和呼吸性酸中毒?

酸碱平衡

3.低钾血症最初表现是 C 低 A、口苦 B、恶心、呕吐 C、肌无力 D、肠麻痹 E、心电图出现T波降低、变宽、倒置等 女,48岁,行结肠癌手术后3天,动脉血气报告,pH7. 34,PaCO230mmHg,BE-3.4mmol/L,HCO3-,18.6mmol/L 35、该患者最有可能为下列哪种诊断: A 中 A.代谢性酸中毒 B.呼吸性酸中毒 C.代谢性碱中毒 D.呼 吸性碱中毒 E.以上都可能 36、此时作血K+、Na+、Cl-测定,最可能: A 中 A.K+↓Na+↓Cl-↓ B.K+↓Na+↑Cl-↑ C.K+↑Na+↑Cl -↓ D.K+↓Na+↓Cl-↑ E.K+↑Na+↓Cl-↑ 37、此时观察病人呼吸最可能出现的是: A 中 A.呼吸深而快 B.呼吸深而慢 C.呼吸浅而快 D.呼吸浅而 慢 E.呼吸无变化 男性,32岁,幽门梗阻7天,行胃肠减压及输液治疗后,全身乏力, 脉搏细数,120/分,血Na+125mmol/L,Cl-89mmol/L,K+3. 0mmol/L,CO2CP32mmol/L。 38、其体液代谢的类型为: D 中 A.低钾血症、高渗脱水 B.低钾血症、重度低渗缺水 C.低钾 血症、重度等渗脱水 D.低钾血症、中度低渗缺水 E.以上都不是 39、最可能存在哪种酸碱失衡: D 中 A.呼吸性酸中毒 B.呼吸性碱中毒 C.代谢性酸中毒 D.代 谢性碱中毒 E.都不是 40、尿液检查最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B 中 A.比重下降,尿Na+↑ B.比重↓尿Na+↓ C.比重↑尿Na+↑ D.比重↑尿Na+↓ E.以上都不是 42、如患者60kg,如此时补液,要补氯化钠(选最合适答案) B 中 A.10g B.20g C.25g D.15g E.30g 43、对于该患者的酸碱失衡处理,正确的是: C 中 A.输NaHCO3 B.输盐酸精氨酸 C.暂不处理,待输入平衡盐水

酸碱平衡调节中的呼吸调节和肾脏调节

呼吸调节呼吸调节(一般10~30分钟即可将轻度的一次性变动代偿过来)。[H+增高和[CO2增高,均能剌激呼吸中枢;H+还对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的化学感受器起刺激作用,这都可引起呼吸加深加快,使CO2排出增加。从上面介绍的缓冲反应来看,每排出一个CO2分子,也就等于清除了一个H+离子,如:H++HCO3-→+H2CO→H2C+CO2↑(增多)碱贮呼出)肾脏调节肾脏调节(数小时至数日完成):肾脏是酸碱平衡调节的最终保证。因为只有CO2可以通过呼吸排出体外(CO2即可代表可挥发酸H2CO3,因为CO2+H2O →H2CO3),而其它如乳酸、丙酮酸、β-羟丁酸、乙酰乙酸、硫酸、磷酸、尿酸、草酸等均为非挥发酸,最终均需通过肾脏把前面三项调节所造成的变动调整过来。把过多的排出,把不足的保留下来。因此肾脏调节机体酸碱平衡的功能正常与否,关系重大。肾脏排酸有三种形式:(一)自由H+:虽然它决定着尿液pH值,但是其量却很少(每日只1~2毫克当量)。尿pH为5时,[H+为0.00001克分子,pH为8时,[H+为0.0000000克分子。尽管它确是一种存在形式,它只是尿中大量酸性物质的一个很小部分。而肾脏排酸主要是以下二种形式。(二)NH4-:是H+与NH3作用形成的。NH3由肾小管产生,在体内是很强的碱性物,与H+的亲和力极大。它弥散至尿中与H+结合。示意如下:人体每日由代射所产生的非挥发酸总量约50~100mmol,其中一半以上(1/2~2/3)是以此种形式排出的。(三)可滴定酸:是由H+与缓冲物质(主要是HPO4=作用形成的。用NaOH把尿滴定至与血浆相同之pH,即可测知可滴定酸量。可滴定酸的形式约占肾排酸总量的少一半(1/3~1/2)。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的H+,在近曲小管几乎全部用于重吸收HCO3-;在远曲小管则几乎全部用于生成可滴定酸和NH4+。这与肾脏疾病的代谢性酸中毒如肾小管性酸中毒的关系密切。

病理生理学酸碱平衡和酸碱平衡紊乱

第四章酸碱平衡和酸碱平衡紊乱 一.选择题 A型 1.正确的酸碱概念是 A.凡带有OH-的就是碱 B.根据能释放或接受H+而判定酸与碱 C.HCO3-和HSO4-都带有H,因此都是酸 D.固态的NaOH和KOH都是真正的碱 E.蛋白质在体内不是酸也不是碱 2.血液的pH值主要取决于血浆中 A.HCO3- B.PaCO2 C.H2CO3 D.HCO3-与H2CO3的比值 E.HPO42-与H2PO4-的比值 3.有关机体酸碱平衡的概念,哪一个是错的? A.正常生命活动必须体液有适宜的酸碱度

B.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pH是相同的 C.生理情况下动脉血和静脉血的[H+]有差异 D.体内代谢主要产生酸性产物,机体可调节维持pH恒定 E.调节酸碱平衡主要有缓冲系统、肺和肾 4.下述哪一项不是肾脏对酸碱调节作用的特点? A.作用发生较慢 B.重吸收NaHCO3主要在近曲小管 C.重吸收与再生HCO3-都需泌H+ D.肾小管上皮细胞可产氨而从尿排出更多的H+ E.可经过增减肾小球滤过率调节酸碱排出 5.阴离子间隙是 A.血清未测定阴离子和未测定阳离子浓度(毫当量)的差 B.HCO3-和Cl-以外的阴离子 C.血清中阴离子与阳离子浓度差 D.[Na+]-[HCO3-]-[Cl-] E.各类型酸碱平衡紊乱时重要变化指标

6.有关酸中毒的分型哪一项是错的? A.可分为AG增大型和AG减少型二类 B.可分为代偿性和失代偿型 C.可分为代谢性和呼吸性 D.可分为单纯型和混合型 E.代谢性酸中毒可分为AG增大型和AG正常型 7.AG增高(血氯正常)型代谢性酸中毒常见于 A.肾小管性酸中毒 B.严重腹泻 C.糖尿病 D.用大量利尿剂时 E.醛固酮不足时 8.各种原因引起AG增高型代酸是因血浆中 A.乳酸增多 B.酮体增多 C.磷酸增多 D.碳酸增多 E.固定酸增多 9.下列为AG正常型代酸的原因,除了 A.肠液丢失 B.肾小管性酸中毒 C.慢性肾功能衰竭早期 D.急性肾小管坏死 E.稀释性酸中毒 10.代酸时机体可经过代偿调节,下列哪项不准确?

营养与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药

营养与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药

本章包括临床营养(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用药及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用药、维生素和矿物质用药三大类。 肠外、肠内营养支持是指通过消化道外或内的各种途径为患者提供较为全面的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以期达到预防或纠正营养不良(指营养不足)、增强患者对感染创伤等应激(stress)的耐受力、减少并发症、减少费用、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Outcome)的目的,从而使患者受益。根据其输注途径,分为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和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 是否需要给患者肠外、肠内营养支持,是临床的具体问题。目前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推荐用营养风险筛查和结合临床来考虑是否有适应证。营养风险的定义是“现存的或潜在的与营养相关的因素导致患者出现不良临床结局的风险”,是以临床结局为终点,不是以出现营养不良为终点。当评分大于等于3分时,患者有营养风险。该筛查的评分来源有三个方面:一是疾病(包括将要进行的手术)评分;二是营养状况受损评分;三是年龄评分,如70岁以上的患者对饥饿的耐受性差,更需要营养支持。 当有营养风险时(评分大于等于3分)结合临床,需要为患者制定营养支持计划。具体操作方法见“分会”2006和2008版的指南和规范。 肥胖患者在患病时如有需要应用肠外、肠内营养支持,目前的基本方法是:给予低热量供给(每天20 千卡/Kg 或更低)和正常量的蛋白

(氨基酸)摄入。 但并非所有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均需接受营养支持,应结合临床进行具体分析,下列情况一般不给肠外或肠内营养支持:(1)不可治愈、无存活希望的终末期患者,考虑用水、电解质维持;(2)急诊手术患者;(3)低BMI值的特殊个体。 12.1 肠外营养药 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是经静脉途径为经胃肠道摄取和利用营养物质不能或不足的患者提供包括氨基酸、脂肪、糖类、维生素及矿物质在内的营养素,为患者的康复或生长需求提供必要的基质。 肠外营养既可作为肠内营养不足的补充,也可以作为患者唯一的营养来源。是否需要肠外营养支持,可以借助营养筛查工具,结合临床,以了解是否具有营养支持适应证。 凡有营养支持适应证的患者,如接受肠内营养不能或不足,都是肠外营养的适应证,如短肠综合征、肠外瘘等,详见分会指南和规范。 肠外营养一般应通过专门的静脉途径给予“全合一营养液”,外周静脉是首选的输注途径,如果营养液渗透压较高,或时间超过2周,推荐通过中心静脉途径[包括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输注肠外营养。 肠外营养期间应定期评定脏器功能、血脂和电解质状况。长期肠外营养的并发症包括胆汁郁积、胆结石和肝功能异常。要了解肠外营养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应参考分会的指南和规范。

如何保持身体的酸碱平衡

如何保持身体的酸碱平衡 我们日常摄取的食物可大致分为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从营养的角度看,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的合理搭配是身体健康的保障。 食物酸碱一览表 强酸性食品:蛋黄、乳酪、甜点、白糖、金枪鱼、比目鱼。 中酸性食品:火腿、培根、鸡肉、猪肉、鳗鱼、牛肉、面包、小麦。弱酸性食品:白米、花生、啤酒、海苔、章鱼、巧克力、空心粉、葱。强碱性食品:葡萄、茶叶、葡萄酒、海带、柑橘类、柿子、黄瓜、胡萝卜。 中碱性食品:大豆、蕃茄、香蕉、草莓、蛋白、梅干、柠檬、菠菜等。 弱碱性食品:红豆、苹果、甘蓝菜、豆腐、卷心菜、油菜、梨、马铃薯。 大部分人对食物酸碱性的认识十分模糊,认为吃起来酸酸的柠檬就是酸性的。其实,食物的酸碱性不是用简单的味觉来判定的。所谓食物的酸碱性,是指食物中的无机盐属于酸性还是属于碱性。食物的酸碱性取决于食物中所含矿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多少的比率而定:钾、钠、钙、镁、铁进入人体之后呈现的是碱性反应;磷、氯、硫进入人体之后则呈现酸性。

碱性食物主要分为: 一、蔬菜、水果类; 二、海藻类; 三、坚果类; 四、发过芽的谷类、豆类。 要避免或减少以下酸性食物的摄取: 一、淀粉类; 二、动物性食物; 三、甜食; 四、精制加工食品(如白面包等); 五、油炸食物或奶油类; 六、豆类(如花生等) 碱性食品推荐: 1.苹果。水果是食物中最容易消化的,也是最好的体内清洁剂。在水果中,苹果被称为最佳的碱性食物,它可以改善酸性体质以维持人体的酸碱平衡,吃苹果可以迅速中和体内过多的酸性物质,从而增强体力和抗病能力。

除了中和酸碱平衡,研究分析还表明:常吃苹果有利于减肥,这是因为苹果会增加饱腹感,饭前吃能减少进食量,达到减肥的目的。 2.蔬菜类:几乎所有蔬菜,尤其是绿叶蔬菜都属于碱性食物。它们富含丰富的维生素及矿物质,能够为身体增加养分。蔬菜中的大量纤维素还能够使人体的消化功能得到改善,保持肠胃的健康。 所以,非常适合用它们来中和体内大量的酸性食物如肉类、淀粉类,帮助食物及时消化和排泄。

机体保持酸碱平衡的调节措施

正常机体不断产生酸性物质和少量碱性物质,也有一定数量的外源酸碱物质进入体内。均可影响血液pH,但机体通过体液中的缓冲体系和肺、肾的作用,维持着机体恒定的pH内环境。 一.体内酸碱物质的来源 1. 酸性物质来源: 来源最多的酸性物是糖、脂、蛋白质等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CO2与H20在碳酸酐酶作用下结合成H2CO3,后者又可解离成CO2从肺排出,故称挥发性酸。代谢产生的乳酸、丙酮酸、酮体、H2SO4、尿酸、磷酸等称固定性酸或非挥发性酸。 2. 碱的来源:如氨基酸分解产生的NH3,食物中碱,水果蔬菜中的草酸钾、柠檬酸钾、某些碱性药物等。机体代谢产生的碱性物质少于酸性物质。 二、酸碱平衡的调节 (一)血液缓冲体系及其作用 血浆中三对缓冲对:NaHCO3/H2CO3;Na2HPO4/NaH2PO4;Na-Pr/H-Pr。红细胞中缓冲对有:KHCO3/H2CO3;K2HPO4/KH2PO4;KHb/HHb和KHbO2/HHbO2。 上述七对缓冲对,实际上是三个体系即碳酸氢盐缓冲体系、磷酸盐缓冲体系和蛋白质(包括Hb、HbO2)缓冲体系。这些缓冲对中,血浆中以碳酸氢盐缓冲体系最为重要,红细胞中以Hb、HbO2缓冲体系最为重要。 碳酸氢盐缓冲对所以重要,是因为其含量多,缓冲能力量大,NaHCO3是体内缓冲因定性酸的主要物质。缓冲结果,较强的固定性酸变成挥发性酸,易于从

肺排出,同时正常情况下NaHCO3/H2CO3的比值(20/1)与血液pH7.4有直接关系,当NaHCO3/H2CO3比值改变时,pH值随之发生变化。 缓冲体系的缓冲作用举例说明: (二)肺的调节 缓冲对发挥调节作用后NaHCO3/H2CO3比值改变,肺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呼吸频率和深浅的改变调节H2CO3的浓度,以维持NaHCO3/H2CO3的正常比值。 (三)肾的调节作用 主要是调节NaHCO3的浓度。主要通过H+-Na+ 交换和NH3的分泌而实现。 体内的H+ 需不断通过肾小管细胞分泌到肾小管中排出,此过程包括三方面作用: 1. H+ 进入小管中换回小管液中的Na+,Na+进入细胞内与细胞内产生的HCO3—结合NaHCO3回到血浆,即被滤出到肾小球滤液中的HCO3—重吸收入血液。 2. 分泌到小管液中的H+,被小管液中的弱酸根离子(主要是HPO42—)结合,Na+回收后与细胞内新生成的HCO3—一起回到血浆而尿液被酸化,使尿液pH下降; 3. 尿液PH明显下降时,不利于肾小管细胞继续分泌H+,因此肾小管细胞通过NH3的分泌,分泌的NH3可与分泌的H+结合成NH4+排出,同时换回Na+。肾小管分泌的NH3主要由肾小管细胞内通过谷氨酰胺分解产生(见第七章),所以肾脏的分泌NH3作用,扩大了肾脏排酸的能力。

人体酸碱度

体液的酸碱度与健康 酸性体质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对身体的影响也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当酸性不很强时,反应出来的是亚健康状态,进一步酸化,就会出现各种疾病。这几乎是所有内源性慢性疾病的患病原因。比如,癌症病人的体液都是酸性的,病情越重,酸性越强。因为癌细胞只能在酸性体液和缺氧的条件下,才会疯狂的生长,形成肿瘤。糖尿病人、痛风病人、心血管病病人的体液都是酸性的。所以说,酸性体质是百病之源。同理,疾病的治疗必须从根本上改变酸性体质。 什么是酸性体质 人的身体构成中约有70%是水分,成为体液。体液含有各种人体不可缺少的离子、化合物以及代谢物。生命活动的大多数生化反应都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 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占体液的2/3)和细胞外液(占体液1/3)。细胞外液包括血液、淋巴液、组织液、脑脊液和各种分泌液(如唾液、尿液、眼泪、汗液、胃液、精液、宫颈液等)。 正常人的体液平均PH值是7.0——7.4,为中性或弱碱性。低于这个平均值,就是酸性体质。 如何判断自己是酸性体质 第一种办法是自我感觉,如果长期体力不支、容易疲劳、形容憔悴或有其他亚健康特征,无疑说明你的体液在酸化。 第二种办法是用PH试纸检测。最简单的是连续三天清晨空腹检测唾液,如PH平均值小于7.0即为酸性体质。 需要说明的是,血液的PH值波动范围极小,为7.35-7.45。小于7.35即为酸性,小于7.0,表明病情极为严重。 体液酸碱度[PH值]小于7.35时,称体液酸化,酸性体质。产生酸性体质的因素主要是:营养过剩、运动较少、压力过大和环境污染。 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营养过剩,体内摄入过多的酸性食物,无法排出体外,其酸性分解产物导致体液酸化,如蛋白质分解出尿酸,脂肪分解出乙酸,糖类分解出丙酮酸、乳酸。 此外还有一种酸性体质的原因,那就是都市人精神上的压力反应。从外面而来的压力,透过间脑而传到副肾和脑下垂体,以荷尔蒙分泌再传达到各器官,此时,若测定血液中的钙离子,一定会比正常值下降,也就是压力使血液中的钙离子降低,使血液变成酸性化。 总之,环境污染及不正常生活及饮食习惯,使我们体质逐渐转为酸性、生活步调失常会造成酸性体质、情绪过于紧张、动手术之身体的负荷都易让体质变成酸性。 形成酸性体质主要有三个因素 第一,代谢因素。人体体内每时每刻都在进行新陈代谢,产生的代谢物是酸性的。 第二,饮食因素。绝大多数人的日常饮食都是酸性食物为多,如肉类、蛋类、奶类、酒类、碳酸饮料类等等,这些食物消化后在体内留下硫、氮、磷、氯等酸性物质,在体内形成酸根,这是导致酸性体质形成的最重要的原因。 第三,环境因素。大环境的被污染同样影响着体内小环境,破坏了体内酸碱平衡体系,加速了体液的酸化

酸碱平衡

酸碱平衡 正常人血液的酸碱度即pH值始终保持在一定的水平,其变动范围很小。血液酸碱度的相对恒定是机体进行正常生理活动的基本条件之一。机体每天在代谢过程中,均会产生一定量的酸性或碱性物质并不断地进入血液,都可能影响到血液的酸碱度,尽管如此,血液酸碱度仍恒定在pH7.35-7.45之间。健康机体是如此,在疾病过程中,人体仍是极力要使血液pH恒定在这狭小的范围内。之所以能使血液酸碱度如此稳定,是因为人体有一整套调节酸碱平衡的机制,首先依赖于血液内一些酸性或碱性物质并以一定的比例的缓冲体系来完成,而这种比例的恒定,却又有赖于肺和肾等脏器的调节作用,把过剩的酸或碱给予消除,使体内酸碱度保持相对平衡状态。机体这种调节酸碱物质含量及其比例,维持血液pH值在正常范围内的过程,称为酸碱平衡。 酸碱平衡紊乱 体内酸性或碱性物质过多,超出机体的调节能力,或者肺和肾功能障碍使调节酸碱平衡的功能障碍,均可使血浆中HCO3-与H2CO3浓度及其比值的变化超出正常范围而导致酸碱平衡紊乱如酸中毒或碱中毒。酸碱平衡紊乱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症状,各种疾患均有可能出现。编辑本段分型 根据血液pH的高低,<7.35为酸中毒,>7.45为碱中毒。HCO3-浓度主要受代谢因素影响的,称代谢性酸中毒或碱中毒;H2CO3浓度主要受呼吸性因素的影响而原发性增高或者降低的,称呼吸性酸中毒或者碱中毒。在单纯性酸中毒或者碱中毒时,由于机体的调节,虽然体内的HCO3-/H2CO3值已经发生变化,但pH仍在正常范围之内,成为代偿性酸中毒或碱中毒。如果pH异常,则称为失代偿性酸中毒或碱 酸碱平衡紊乱主要分为以下五型: 代谢性酸中毒根据AG值又可分为AG增高型和AG正常型 呼吸性酸中毒按病程可分为急性呼吸性酸中毒和慢性呼吸性酸中毒 代谢性碱中毒根据给予生理盐水后能否缓解分为盐水反应性和盐水抵抗性酸中毒 呼吸性碱中毒按病程可分为急性和慢性呼吸性碱中毒 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可细分为分为酸碱一致性和酸碱混合性 酸碱来源 1、可经肺排出的挥发酸—碳酸;是体内产生最多的酸性物质。H2CO3→HCO3-+H+ 2、肾排出的固定酸—主要包括硫酸、磷酸、尿酸、丙酮酸、乳酸、三羧酸、β—羟丁酸和乙酰乙酸等。 3、碱性物质主要来源于氨基酸和食物中有机酸盐的代谢。 机体调节 1、血液缓冲系统:HCO3-/H2CO3是最重要的缓冲系统,缓冲能力最强(含量最多;开放性缓冲系统)。两者的比值决定着pH值。正常为20/1,此时pO值为7.4。其次红细胞内的Hb-/HHb,还有HPO42-/H2PO4-、Pr-/HPr。 2、肺呼吸:通过中枢或者外周两方面进行。中枢:PaCO2↑使脑脊液PH↓,刺激位于延髓腹外侧浅表部位的氢离子敏感性中枢化学感受器,使呼吸中枢兴奋。如果二氧化碳浓度高于80mmHg,则使呼吸中枢抑制。外周:主要是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感受到缺氧、pH、二氧化碳的刺激,反射性地兴奋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排除二氧化碳。 3、肾脏[4]排泄和重吸收: ①H+分泌和重吸收:近端小管和远端集合小管泌氢,对碳酸氢钠进行重吸收; ②肾小管腔内缓冲盐的酸化:氢泵主动向管腔内泌氢与HPO42成H2PO4- ③NH4+的分泌:近曲小管中谷氨酰胺(在谷氨酰胺酶的作用下)→NH3+HCO3-

第3章 酸碱平衡和酸碱平衡紊乱

二.简述题 1.简述肺调节酸碱平衡的机制 2.简述肾调节酸碱平衡的机制 3.简述反映血浆H2CO3含量的指标、其正常范围及临床意义。 4.简述反映血浆HCO3-含量的指标,其正常范围及临床意义。 5.糖尿病可引起何种酸碱平衡紊乱?为什么? 6.严重腹泻可引起何种酸碱平衡紊乱?为什么? 7.酸中毒对心血管系统有哪些损伤作用? 8.应用NaHCO3纠正急性呼吸性酸中毒应格外慎重,为什么? 9.碱中毒患者可出现手足搐搦,其机制如何? 10.某患者的血气检测结果为pH正常,SB升高,PaCO2升高。试问该患者可能存在哪些酸碱 平衡紊乱? 11.血pH值在正常范围内肯定表示酸碱平衡,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12.简述频繁呕吐会引起何种酸碱平衡紊乱?为什么? 13.简述反常性碱性尿的形成机制。可见于哪些病理过程? 14.酸中毒时易导致休克,其发生的主要机制是什么? 15.简述代谢性酸中毒对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 三.论述题 1.频繁呕吐可引起何种酸碱平衡紊乱?其机制如何? 2.试分析酸中毒与血钾变化的相互关系。 3.在判断酸碱平衡紊乱时,除作血气检测外,一般应同步检测哪些电解质?为什么? 4.为什么严重代谢酸中毒的病人易并发休克、D1C、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 5.某糖尿病患者呼吸深快,血气检测结果为pH 7.27,AB 14mmol/L,PaC02 28mmHg。 6.某休克患者的血气及电解质检测结果为pH 7.29,AB l0 mmo1/L,PaC02 24mmHg,Na+140 mmol/L,Cl- 104 mmol/L,K+6.5 mm01/L。试问:①该患者发生了何种酸碱平衡紊乱?根据是什么?②该患者发生了何种电解质紊乱?其机制如何? 7.某呼吸衰竭患者呈昏睡状,血气检测结果为pH 7.00,PaCO2 10.64kPa(80mmHg),AB 40 mmol /L。试问:该患者发生了何种酸碱平衡紊乱?根据是什么? 8.某频繁呕吐患者的血气及电解质检测结果为pH 7.59,AB 50 mmo1/L,PaC02 55mmHg, Na+140 mmo1/L,K+ 2.5 mmo1/L,C1-74 mmol/L。试问:①该患者发生了何种酸碱

人体酸碱平衡

人体酸碱平衡 编辑 锁定 现代医学提出了人体的酸碱性理论,但是这个理论一直在研究阶段。人体酸碱性不同于其它物体的酸碱性,人体各个器官、血液、体液各有不同的健康酸碱度。 中文名 人体酸碱平衡 提出者 Soren Peter Lauritz Sorensen 性质 科学 类别 化学 目录 1 基本概念 2 有害性

3 成因 4 附酸碱表 5 沉淀排酸 人体酸碱平衡基本概念 编辑 现代科学是用PH值来表示食物、药品以及其它生物体的酸碱度。 PH值,亦称氢离子浓度指数,是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一种标度,也就是通常意义上溶液酸碱程度的衡量标准。 这个概念是1909年由丹麦生物化学家Soren Peter Lauritz Sorensen提出。P代表德语Potenz,意思是力量或浓度,H代表氢离子(H+)。 通常情况下,PH值是一个介于0和14之间的数,当PH<7的时候,溶液呈酸性,当PH>7的时候,溶液呈碱性,当PH=7的时候,溶液为中性。 (标值): ·人体血液的PH标值在7.35~7.45之间,低于7.4的就开始偏离健康酸碱度值。低于7.35的会引起酸性中毒。 ·人体尿液的PH标值在6.0左右,低于这个标值的就是酸性尿液。比如一般的痛风病人尿液的PH值在4.4~5.0之间,个别严重的还会低于4.4。 ·人体皮肤的PH标值一般在6.0左右,高于此值会降低皮肤的抗病能力。 ·女性阴道的PH标值应在4.5以内,高于这个值就容易感染细菌。高于5.5就可以肯定是有炎症。 ·人体胃内溶液的PH标值在1~3之间。 ·人体唾液的PH标值在7.0左右。 美国BHL首席技术专家,美国著名科学家,安可健产品发明人Sang Whang先生提出了最新的人体酸碱性的理论,其中有以下主要观点: 1、人体体质确实有酸碱性。这个结论目前在医学界是大家公认的,并不存在分歧。

酸碱平衡紊乱

第三章 酸碱平衡紊乱 【知识结构提要】 [HCO 3 +] 原发性减少 AG 增大型:乳酸酸中毒、酮症酸中毒、肾排酸功能障碍等AG 正常型:丢失碳酸氢根离子;含氯盐药物摄入多 缓冲系统:H ++HCO 3-→H 2CO 3→H 20+CO 2,CO 2由肺排出 代偿调节 肺的调节:H +↑或pH ↓→呼吸中枢↑→CO 2排出增多 肾的调节:排酸保碱 细胞内外离子交换:H +进入细胞内、细胞内K +外移 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2CO 3]原发性增高 呼吸性细胞内外H +与K +交换,HC03-与Cl -交换 酸中毒肾的代偿调节:泌H +、泌NH 3和重吸收HCO 3-增加 单纯性 3+]原发性升高 H +丢失过多、低氯性碱中毒 血液的缓冲作用:较小 代谢性肺的调节:抑制呼吸运动,血浆H 2CO 3升高。 碱中毒细胞内外离子交换:细胞内外H +与K +交换 肾的调节:泌H +、NH 3和重吸收HCO 3-↓ 神经肌肉:神经肌肉应激性增高 中枢神经系统:对中枢神经抑制减弱 低钾血症 2CO 3]原发性降低 呼吸性细胞内外离子交换和细胞内缓冲 碱中毒肾的调节:泌H +、NH 3和重吸收HCO 3-减少 概念:同一患者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并存 混合型 类型:酸碱一致型、酸碱混合型 【目的要求】 1. 掌握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碱中毒的概念。 2. 掌握代谢性酸中毒和呼吸性酸中毒的原因、机体代偿调节和血氧指标的变化。 3. 熟悉机体对酸碱平衡的调节、观察酸碱平衡的常用指标及其意义。 4. 熟悉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碱中毒的原因、机体代偿调节和血氧指标的变化。 5. 了解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

2.糖、盐和酸碱平衡调节药物

商洛职业技术学院教案 课程名称药理学专业班级08级三年临床、药学授课教师王生杰授课类型讲授学时 1 章节题目第二十五章糖类、盐类及酸碱平衡调节药 目的 与要求1.了解氯化钠、氯化钾、钙盐、碳酸氢钠、乳酸钠的作用、应用和不良反应。 2.了解复方盐类及酸碱平衡调节药的组成。 重点 与 难点 氯化钠、氯化钾、钙盐、碳酸氢钠、乳酸钠的作用、应用方法 与手段 讲授,CAI 使用教材及参考书王开贞、于肯明:药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7.六版王迎新、于天贵:药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一版

教案续页 教学内容辅助手段时间分配 第二十五章糖类、盐类及酸碱平衡调节药 第一节糖类 葡萄糖、果糖 1.作用: ①葡萄糖和果糖,是机体能量主要来源,或以糖原贮存,保护肝脏。 ②提高血浆渗透压,使组织脱水和短暂利尿。 2.用途: ①多种原因引起的低糖血症和体液丢失; ②与胰岛素合,用治疗高钾血症; ③50%葡萄糖注射液+甘露醇治疗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④作为透析液的组成成分,用于血液透析。 ⑤果糖还用于乙醇急性中毒的辅助治疗。 第二节盐类 氯化钠 【作用】 1.维持血容量及细胞外液渗透压; 2.维持组织细胞和神经肌肉正常生理功能; 3.调节酸碱平衡。 【临床应用】 1.脱水; 2.低血容量性休克; 3.低氯性代谢性碱中毒。 4.外用洗眼、冲洗伤口, 5.溶解和稀释药物。

氯化钾 【作用】 1.K+是细胞内主要阳离子,维持细胞新陈代谢; 2.维持细胞内渗透压; 3.维持神经肌肉和心肌正常功能。 【临床应用】 1.用于防治严重呕吐、腹泻、不能进食; 2.治疗排钾利尿药或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所引起的低钾血症; 3.用于强心苷中毒引起的过速型心律失常;传导阻滞者禁用。 【不良反应】 1.口服胃肠刺激性大; 2.滴速过快引起局部剧痛、抑制心肌,甚至心脏停搏,故速度宜慢; 3.静滴时勿漏出血管外,避免局部组织坏死。 第三节调节酸碱平衡药 一.纠正酸血症药 碳酸氢钠 【作用和应用】 1. 纠正代谢性酸中毒:治疗代谢性酸中毒的首选。 2.碱化尿液 3.降低血钾 4. 其它:2%的碳酸氢钠,用于有机磷酸酯类、拟除虫菊酯类、氨基甲酸酯类、异烟肼等药物中毒时的非特异性解救。 【不良反应】本药有局部刺激性,;过量可引起碱血症。 乳酸钠:用于代谢性酸中毒。 氨丁三醇:用于急性代谢性酸中毒和呼吸性酸中毒。

酸性体质与人体酸碱平衡的调节

“酸性体质’ 与人体酸碱平衡的调节 胡秀平(河北省衡水市武邑县职教中心053400) 正常情况下,人体体液的pH值稳定维持在7.35—— 7.45之间,称酸碱平衡。这是因为人体内存在三大调节系统:①肾脏可以通过尿液排掉多余的有机酸;②人体呼吸系统会快速排掉很多CO2;③体液本身就是一个缓冲系统。 1 体内酸碱性物质的来源 体液中的酸碱性物质主要来自物质代谢过程,部分来自食物、饮料和药物等。一般膳食情况下,人体内产生的酸性物质多于碱性物质。 1.1 酸性物质的来源 人体酸性物质大多由代谢产生,少量来自食物、饮料等。根据酸性物质的性质可分为挥发酸和固定酸两类。糖、脂肪和氨基酸分解代谢最终产生CO2。成人在休息时每分钟产生CO2约200mL(10mmo1),每日产生400—600L(18~21mo1)。CO2溶于水生成碳酸(CO2+H2O—H2CO3),由于H2CO3可以再被分解为CO2和 H20,而CO2能通过呼吸作用排出,所以称碳酸为挥发酸。 固定酸是指代谢产生的?一羟丁酸、乙酰乙酸、乳酸、尿酸、磷酸和硫酸等不能挥发的酸性物质。这些酸性物质的总量相当于每日50~90mmolH+,正常情况下绝大多数酸性物质能进一步代谢生成CO2,但长期饥饿、激素分泌失调等原因可能引起酸性物质在体内产生过多或在体内积累而引起中毒固定酸的另一个来源是食物和某些药物。 1.2 碱性物质的来源 体内碱性物质主要来源于食物中的蔬菜、水果等。这些食物中含有的有机酸如柠檬酸、苹果酸等均与Na+和K+结合以盐的形式存在。当有机酸根被代谢氧化成CO2之后,剩下的Na+和K+生成具有碱性的碳酸氢盐。 2 酸碱平衡的调节 体内酸碱平衡的调节主要通过血液的缓冲作用、肺对CO2的排出和保留以及肾脏对碳酸氢盐的分泌和重吸收作用。 2.1 血液缓冲系统在调节酸碱平衡中的作用

第九章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药与营养药

第九章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药与营养药 第一节调节水、电解质平衡药 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 作用特点 1.钠:135-145mmol/L --细胞外主要阳离子 --调节体液渗透压 --钠-钾泵,将钾离子、葡萄糖和氨基酸输入细胞 --肾对钠的主动重吸收,引起氯的被动重吸收,有利于胃酸的形成,帮助消化 2.钾: 3.5-5.5mmol/L --细胞内液的主要阳离子 --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 --血清钾过高时,对心肌有抑制作用;血清钾过低,使心肌兴奋。氯化钾用于低钾血症和强心苷中毒所致的阵发性心动过速或频发室性期外收缩 --应用留钾利尿剂、强心苷、抗肿瘤药可致高钾血症;静脉滴注精氨酸也可发生高血钾 3.镁 --与钾离子、钙离子、钠离子协同作用共同维持肌肉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维持心肌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质子泵抑制剂等可使肾脏排镁量增加 --低血钾症伴低镁血症时,单纯补钾而不补镁,难以纠正低钾,补镁后可激发各种酶的活性--硫酸镁,用于低镁血症,子痫、子痫前期治疗的首选药 A型题22.用于治疗妊娠妇女子癫痫和先兆子痫的首选药物是()。 A.依那普利 B.普纳洛尔 C.硫酸镁 D.丙戊酸钠 E.枸椽酸钾 【答案】C 4.钙:2.25~2.75 mmol/L --钙是骨骼构成的重要物质 --使心肌兴奋性趋于稳定,对于高钾血症,紧急措施为立即静脉缓慢注射10%葡萄糖酸钙10ml,可迅速消除室性心律不齐。钙的作用维持时间短,故在静脉注射后,应持续静脉滴注 ---用于镁、氟中毒的解救和低钙血症的防治 --促进甲状旁腺素、维生素D、骨化三醇以及抑制尿钙排泄的药品均可致高钙血症,如噻嗪类利尿剂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维生素D代谢障碍;长期应用抗癫痫药苯巴比妥、卡马西平、苯妥英钠;肾衰竭;应用治疗高钙血症及骨吸收过多的药物,如双膦酸盐、降钙素、依地酸钙钠、枸橼酸盐等;恶性肿瘤伴发的低钙血症;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横纹肌溶解症可致低钙血症 典型不良反应

人体内的酸碱平衡及肾脏在其中的作用

人体内的酸碱平衡及肾脏在其中的作用 人体体液正常H+浓度约40 mmol/L,即pH7.35~7.45,若稍偏离正常值,将影响酶的活性使细胞内化学反应速度发生显著变化,因此酸碱平衡是内环境调恒的重要方面之一。 1 体内酸碱的来源 主要是物质分解代谢过程中及最终在细胞内氧化分解产生,小部分来自饮食。在普通膳食条件下,体内酸的产量远远超过硷,临床上,酸中毒比硷中毒更常见。 产酸的两个主要途径:(1)生物细胞含大量磷、硫,如含磷酸根的磷脂和核蛋白、含硫氨基酸等,在代谢过程中分别产生磷酸、硫酸等无机酸。糖、脂肪代谢过程中产生乳酸、脂肪酸、酮体等有机酸。在正常情况下,这些有机酸在体内继续被氧化成CO2或进入其它代谢途径,这些无机酸和有机酸称固定酸,可不同程度解离释放出H+,这个途径每日产生的H+约60 mmol,H+被各种缓冲物的负离子结合,最后以不同形式的化合物从肾排出。(2)各种物质在细胞内氧化分解的最终产物──CO2与H2O结合生成碳酸,碳酸解离释放出H+反应式。 在组织液CO2分压(PCO2)高,反应向右进行;在肺泡PCO2)低,反应向左进行,呼出CO2。所以碳酸或CO2称为挥发酸。每日由肺排出的CO2约20 000 mmol。 碱性物质主要来自蔬菜、水果等,它们含较多的有机酸钾盐或钠盐。分解代谢过程有机酸根可结合H+生成有机酸,再继续氧化,从而使血中H+浓度减少。剩下的钾、钠,与碳酸氢根结合,提高血中碳酸氢盐浓度。 每日产生的酸,仅固定酸释放的H+就有60 mmol,可使体液由正常的H+浓度40 mmol/L 变为5 mmol/L(细胞外液量按12 L计算),即pH2.3,H+离子浓度变化超过10 000倍,但上述情况并未发生,体液pH值恒定于7.35~7.45。这种pH恒定的现象,称为酸碱平衡,它有赖于血液缓冲系统、呼吸系统和肾的协同作用。 2 血液的缓冲系统及其作用 代谢产生的大量酸和少量碱,最终由肺、肾排出,但最初它们与血液的缓冲物结合,以减小运输过程中血液pH值的变化,一种弱酸和该弱酸盐组成的混合溶液,具有减低H+浓度变化的能力,称为缓冲溶液,弱酸和该弱酸盐为一个缓冲对或缓冲系统。

人体酸碱平衡基础知识问答

人体酸碱平衡基础知识问答,人人收藏,健康必备1、哪些食物属酸性食物,哪些食物属碱性食物? 营养学上划分食物酸碱性的标准,不是根据食物的口味,而是根据食物在人体内分解的产物的酸碱性来划分的,凡是在体内分解的产物是酸性的,就称为酸性食物,凡在体内分解的产物是碱性的,就称为碱性食物。 营养学家们认为鱼、肉、禽、蛋、大米、面粉、油脂、糖类都是酸性食物;蔬菜、水果(香蕉等高糖类水果除外)、豆制品(蚕豆除外)、牛奶等都是碱性食物,食醋、柠檬等虽然有酸味,但在人体中不会产生酸性物质,所以也是碱性食物。 2、蛋白质、脂肪、糖在体内代谢产生哪些酸性物质? 蛋白质在体内代谢产生含硫氨酸、含磷氨基酸、尿酸等等;脂肪在体内代谢产生-羟丁酸、乙酰乙酸,也称酮体;糖在体内代谢产生甘油酸、丙酮酸、乳酸。

3、维护人体酸碱平衡主要靠什么? 维护人体酸碱平衡主要靠体液缓冲体系的缓冲作用、肺的呼吸作用以及肾脏的排泄和重吸收作用。 4、酸性体质为什么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人体大约由70%的水组成,这些水主要构成人体的体液,包括血液、组织液和淋巴液,人体细胞就生活在体液中,要使细胞健康正常地生存,必须有一个良好的体液环境,即保持体液体酸碱平衡。酸性体质的人,体液被酸性物质污染,体液的酸碱平衡被破坏,细胞的生存受到影响,人的生命活动就会受到抑制,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就像水被污染后,生活在水里的鱼儿就要窒息死亡一样。 5、为什么用池塘养鱼的比喻来说明人体酸碱平衡? 因为人体大约70%是由水组成的,人体细胞就生活在体液中,就像鱼儿生活在水里一样,人体酸碱平衡与否,首先反映在体液上,因为人体产生的酸性物质没有被排泄了,一般都进入体液,如果人体酸碱不平衡,应当说明体液受到污染,体液被污染,细胞就会受影响,这跟池塘水被污染,鱼儿会受影响一样,所以用池塘养鱼的比喻来说明人体酸碱平衡。 6、身体如何调节细胞内外的酸碱平衡的? 人体细胞膜是一种半透膜,水和小分子物质在浓度差的推动下,可自由通过,当细胞内的酸性物质浓度比体液同时,酸性物质就从细胞内向体液转移,而碱性物质则由体液向细胞内转移,从而保持细胞内的酸碱度相对稳定。

酸碱平衡、对身体影响

碱性食物可以预防癌症 为什幺会形成酸性体质? 1.过度摄取乳酸性食品 a)肉类、奶酪制品与蛋、牛肉、火腿等皆属于酸性食品。 b)摄取过量的酸性食品血液会倾向酸性而变黏稠,不易流到细血管的末稍,而易造成手脚或膝盖的冷寒症,以及肩膀僵硬和失眠等。 c)年轻力壮时吃适量的肉类是对的,但老年人则以蔬菜或小鱼为宜。 2.生活步调失常会造成酸性体质 a)生活步调失常会造成精神与肉体的压力。 b)据统计,晚睡者罹患癌症的机率比正常人高出五倍。 c)人类本来就活在节奏的世界里,无法事先储备睡眠或饮食,也不能日夜颠倒。d)人体内脏受自律神经控制,白天主要是交感神经活动,晚上则由副交感神经工作,若使其错乱及倒置,就亦百病滋生。 3.情绪过于紧张 a)文明社会会造成的压力。 b)工作上或精神上的压力。 c)当一个人承受精神压力后,一旦紧张松弛,时会造成猝死,称为潜在性副肾皮质机能不全症。 4.肉体的紧张 a)动手术之前应先检查肾上腺皮质机能是否正常。如果副肾皮质机能较差,或手术压力远超过副肾调整功能,则可能造成病人死亡或其它不良影响。 b)若发现病患脸部浮肿,需详加询问病史及服药状况,为长期服用肾上腺皮质贺尔蒙者,施以针灸要特别注意反应。 c)劳动或运动过度,通宵打牌、开车等压力都应尽量避免。 附录:常见食物的酸碱性 1.强酸性食品:蛋黄、奶酪、白糖做的西点或柿子、乌鱼子、柴鱼等。 2.中酸性食品:火腿、培根、鸡肉、鲔鱼、猪肉、鳗鱼、牛肉、面包、小麦、奶油、马肉等。 3.弱酸性食品:白米、落花生、啤酒、酒、油炸豆腐、海苔、文蛤、章鱼,泥鳅。 4.弱碱性食品:红豆、萝卜、苹果、甘蓝菜、洋葱、豆腐等。 5.中碱性食品:萝卜干、大豆、红萝卜、蕃茄、香蕉、橘子、番瓜、草莓、蛋白、梅干、柠檬、菠菜等。 6.强碱性食品:葡萄、茶叶、葡萄酒、海带芽、海带等。尤其是天然绿藻富含叶绿素,是不错的碱性健康食品,而茶类不宜过量,最佳饮用时间为早上。

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药的合理应用

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药的合理应用 口服补液盐的禁忌证不包括(B )。 少尿或无尿 腹泻引起的轻度失水 严重失水、有休克征象 肠梗阻、肠麻痹和肠穿孔 氯化钾的药物相互作用说法错误的是(D )。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药于本品合用时降低钾盐疗效 抗胆碱药物能加重口服钾盐尤其时氯化钾的胃肠道刺激作用 非甾体类抗炎镇痛加重口服钾盐的胃肠道反应 肝素合用时易发生低钾血症 氯化钾的药理学说法错误的是(C )。 钾在细胞代谢、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等方面都起重要作用 机体缺乏钾时,适时应用氯化钾补充可使各种缺乏钾所引起的症状恢复 钾90%由肝脏排泄 10%由肠道排泄 以下关于口服补液盐说法错误的是(C )。 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治疗性腹泻脱水有优异疗效的药物 处方组成合理、价廉易得,方便高效 纠正脱水的速度不如经脉滴注 此疗法不仅适用于医疗条件较好的城市,更适宜于边远的地区 乳酸钠林格注射液的成分不包括(C )。 乳酸钠 氯化钠 乳酸钾 氯化钾 人体中钠、氯离子主要通过( D )进行调节,维持体液容量和渗透压的稳定。下丘脑 垂体后叶 肾脏 以上都是 碳酸氢钠药理说法正确的是( D )。 口服能迅速中和或缓冲胃酸 使血浆内碳酸根浓度升高,中和氢离子,从而纠正酸中毒和碱化尿液 经经脉滴注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后血中碳酸氢离子结合生成碳酸 以上都正确 氯化钠的注意事项说法错误的是(C )。 水肿性疾病慎用 根据临床需要,检查血清中钠、钾、氯离子浓度 浓氯化钠可直接静脉注射或滴注 儿童用药及老人用药,补液量和速度应严格控制 氯化钠的禁忌证是(A )。

妊娠高血压者 低氯性代谢性碱中毒 高渗性非酮糖尿病昏迷 高渗性失水 当口服补液盐剂量超过一日(C )ml/kg时,需给予饮水,以免发生高钠血症。 A、10 B、50 C、100

第四章酸碱平衡与酸碱平衡紊乱

第四章酸碱平衡与酸碱平衡紊乱 第一节教学大纲要求 (1)掌握机体对酸碱平衡的调节作用;常用的血气分析指标的意义以及正常值;代谢性酸中毒的特征、原因、机制、酸碱平衡主要指标的改变和机体的代偿调节;呼吸性酸中毒的特征、酸碱平衡主要指标的改变和机体的代偿调节;代谢性碱中毒的特征、原因、机制、酸碱平衡主要指标的改变和机体的代偿调节;呼吸性碱中毒的特征、酸碱平衡主要指标的改变和机体的代偿调节;对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的判断方法。 (2)熟悉代谢性酸中毒对机体的影响;呼吸性酸中毒的原因、机制和对机体的影响;代谢性碱中毒对机体的影响;呼吸性碱中毒的原因、机制和对机体的影响。 (3)了解酸碱、酸碱平衡和酸碱平衡紊乱的概念;体内酸碱物质的来源;酸碱平衡紊乱的分类;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和呼吸性碱中毒的防治原则;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的原因和特点。 第二节教材内容精要 一、基本概念 (一)酸碱平衡 正常情况下,机体在代谢过程中不断产生酸性和碱性物质,也从食物中摄入一些酸性或碱性物质,但在机体的不断调节下,体液的酸碱度在范围很窄的弱碱性环境内变动,用动脉血pH表示是7.35~7.45,平均值为7.40。机体这种处理酸碱物质的含量和能力,以维持pH 值在恒定范围内的过程称为酸碱平衡。这个概念包含两个要素:①正常机体在代谢过程中不断产生酸性或碱性物质,而产生酸性物质要比碱性物质多得多,也可从食物中摄入一些酸性或碱性物质,这本来可引起体液酸碱度不断变化;②机体存在一系列的酸碱调节机制,在它们的不断调节下,体液的酸碱度始终保持着相对稳定。理解这一概念是理解酸碱平衡紊乱的基础。 (二)酸碱平衡紊乱 在某些原因作用下,机体酸碱负荷过度、严重不足或酸碱调节机制发生障碍,导致体液酸碱度的稳定性破坏、称为酸碱平衡紊乱。酸碱平衡紊乱是一种病理过程,因此在病因作用下才会发生。根据酸碱平衡的原理,病因的作用必须使机体酸碱负荷过度或严重不足,超过了机体的调节能力,或/和使酸碱调节机制发生障碍,不能对不断变化的酸碱度进行调节,才能导致体液的酸碱度稳态破坏,从而发生酸碱平衡紊乱。这个概念属于本章的一级概念,其他有关酸碱平衡紊乱的二级概念均服从这一概念。 (三)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与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 在病因作用下,根据血液中酸碱成分HCO3-的降低或升高和PaCO2的升高或降低,把酸碱平衡紊乱分为代谢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酸中毒和呼吸性碱中毒四种类型。在一个病人身上仅存在一种类型的酸碱平衡紊乱称为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在同一病人身上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则称为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 (四)代偿性与失代偿性酸碱平衡紊乱

酸碱平衡和酸碱平衡紊乱练习题

酸碱平衡和酸碱平衡紊乱 一、A1 1、血浆HCO3-原发性降低可见于 A、代谢性酸中毒 B、代谢性碱中毒 C、呼吸性酸中毒 D、呼吸性碱中毒 E、代谢性碱中毒合并呼吸性酸中毒 2、酸中毒可使心肌收缩力 A、先增强后减弱 B、先减弱后增强 C、减弱 D、增强 E、不变 3、代谢性酸中毒时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与下列哪项因素有关 A、脑内谷氨酸增多 B、脑内γ-氨基丁酸增多 C、脑内多巴胺增多 D、脑内乙酰胆碱增多 E、脑内谷氨酰胺减少 4、机体最主要的缓冲对是 A、碳酸氢盐缓冲系统 B、磷酸盐缓冲系统 C、血浆蛋白缓冲系统 D、血红蛋白缓冲系统 E、其他系统 5、体内酸碱物质的来源描述不正确的是 A、挥发酸就是CO2 B、固定酸不能变成气体由肺排出 C、固定酸主要是分解代谢的产物 D、碱性物质主要来自食物 E、碱性物质主要是体内代谢过程产生的 6、关于肺对酸碱平衡的调节错误的是 A、肺通过改变CO2的排出量来调节血浆碳酸的浓度 B、呼吸中枢主要是通过延髓呼吸中枢控制 C、缺氧可以反射性兴奋呼吸中枢 D、氧分压过低可以兴奋呼吸中枢 E、PaCO2达到或超过80mmHg会产生CO2麻醉 7、关于pH的描述错误的是

A、正常值为7.35~7.45 B、<7.35为酸中毒 C、>7.45为碱中毒 D、pH在正常范围表现酸碱平衡正常 E、pH值在正常范围内表示正常或处于代偿阶段或混合酸碱中毒相互抵消 二、A2 1、某肺心病患者。因受凉、肺部感染而住院,血气分析结果如下:pH 7.33,PaCO270mmHg,HCO3-36mmol/L,可诊断为 A、代谢性酸中毒 B、代谢性碱中毒 C、急性呼吸性酸中毒 D、慢性呼吸性酸中毒 E、混合性酸中毒 2、某溃疡病并发幽门梗阻患者,因反复呕吐入院,血气分析结果如下:pH 7.49,PaCO248mmHg, HCO3-36mmol/L,该病人酸碱失衡的类型是 A、代谢性酸中毒 B、代谢性碱中毒 C、呼吸性酸中毒 D、呼吸性碱中毒 E、混合性碱中毒 3、某ARDS患者,pH 7.48,PaCO229mmHg,HCO3-23mmol/L,可诊断为 A、急性呼吸性酸中毒 B、慢性呼吸性酸中毒 C、代谢性碱中毒 D、急性呼吸性碱中毒 E、慢性呼吸性碱中毒 三、B 1、A.代谢性酸中毒 B.代谢性碱中毒 C.呼吸性酸中毒 D.呼吸性碱中毒 E.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引起 A B C D E <2> 、精神性通气过度可引起 A B C D E <3> 、肾小管排H+障碍可引起 A B C D E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