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青城山道教文化旅游资源的概况及开

青城山道教文化旅游资源的概况及开

青城山道教文化旅游资源的概况及开
青城山道教文化旅游资源的概况及开

公选课:《青城山宗教旅游资源开发述评》课程作业

青城山宗教旅游资源开发述评

作者:李剑穆寒

学号:3201005070433

代课教师:马治鸾

二0一三年五月青城山宗教旅游资源开发述评

一、青城山旅游资源概况

1、独特的地质地貌与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青城山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成都平原西北部、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区内,距成都68公里,距都江堰市区16公里。青城山古名天仓山、丈人山。唐开元十八年(730)更名青城,谓之青城山。青城山背靠千里岷江,俯瞰成都平原,景区面积200平方公里。在古人记述中,青城山有“三十六峰”、“八大洞”、“七十二小洞”、“一百八景”之说。旅游资源十分丰富。2000年11月,青城山与都江堰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青城山景区地处四川盆地西部边缘山地著名的“华西雨屏带”的中北段,为邛崃山脉的分支。青城山靠岷山雪岭,面向川西平原。全山有36座山峰,主峰老霄顶海拔1260米(2007年测到的数据)。青城山分为前山和后山,青城前山是景区的主体部分,约15平方公里,景色优美,文物古迹众多;青城后山总面积约100平方公里,水秀、林幽、山雄,高不可攀,直上而去,冬天则寒气逼人、夏天则凉爽无比。

青城山区内气候温和湿润,属亚热带温湿型气候。青城山地质地貌上以“丹岩沟谷,赤壁陡崖”为特征,土壤类型主要为山地黄壤,适合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暖性针叶林等职务生长。1994 年被中国科学院列为全国生物多样性“五大基地”之一。拥有高等植物2500 种,其中珍稀植物69 种。有木本植物730 余种,分属110 个科,有多种名贵树种,其中银杏树和水杉树被称为活化石; 草本植物上千种; 药用植物837 种,植物区系有明显从亚热带向温带过渡的。因地貌独特,林木清幽,四季常青,故历来享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

青城山动物资源也很丰富,有陆栖脊椎动物280 余种,野生两栖类动物和爬行动物10 余种,鱼类20余种。属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有大熊猫、金丝猴、白唇鹿、野牛、牛羚、白鹤等。虫鸟种类繁多,山鹊画眉,黄莺紫鹃,四时鸣啼不绝。

2、自然奇观

堪称青城山特色的还有日出、云海、圣灯三大自然奇观。其中圣灯(又称神灯)尤为奇特。另有有金壁天仓、圣母洞、天桥奇景、金鞭岩、石笋峰、山泉雾

潭、白云群洞等。

天桥奇景

3、道教旅游资源

我国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道教是我国的本土宗教,教发源于1700多年前。目前全国各地都保存有丰富的道教历史文物,其旅游资源主要以名山、宫观庙宇、洞窟石刻及遗迹为主。道教旅游景点景区分布较密集的省份分别是河南、四川、山东、福建和安徽。四川著名道教胜地当推青城山。

青城山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名山,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自东汉以来历经二千多年。东汉顺帝汉安二年(公元143年),道教创始人“天师”张陵来到青城山,青城山遂成为道教的发祥地,被道教列为“第五洞天”,全山的道教宫观以天师洞为核心,包括建福宫、朝阳洞等至今完好地保存有数十座道教宫观。构成了丰富的道教文化旅游资源,具体课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 1) 道教建筑类: 天师洞、祖师殿、圆明宫等。

( 2) 道教人文类: 道家音乐、道家武术和气功、道教文学艺术、道教工艺品等。以青城山的古琴曲《流水》为代表的古琴艺术2005 年列入世界口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 3) 道教活动类: 正月初九日玉皇圣诞、二月十五日的老君会, 四月二十八日的药王会, 五月初五日的天师会, 腊月二十二日的重阳祖师圣诞等; 罗天大醮、祈祷世界和平护国佑民法会、祀福法会、传戒法会等。

( 4) 道教历史遗迹: 挪笔槽、试剑石、天师手植银杏树、天师池、杜光庭读书台、唐薛昌丹井等。

4、丰富的历史传说和文人遗墨

青城山有诸多典故和传说。

如相传轩辕黄帝遍历五岳,封青城山为“五岳丈人”,故又名为丈人山。如关于圣灯的出现,传说是"神仙都会"青城山的神仙朝贺张天师时点亮的灯笼,称为圣灯。又说青城山原名为“清城山”,因古代神话说“清都、紫薇、天帝所居”故名“清城”,后佛教和道教在山上发生地盘之争,官司打到皇帝那儿,唐玄宗信道教,遂下诏判定“观还道家,寺依山外”,然而诏书将“清城”写成了“青城”,所以改称青城山。还有说天师洞门前有一株古银杏树,是乃张天师手植,树龄已达1800余年。

自古以来,青城山也是文人墨客乃至名流流连忘返之地。唐代诗人李白、杜

甫、岑参、钱起、贾岛、吕岩、唐球、章孝标、张令问;宋代张咏、宋祁、吕大

防、文同、张俞、范镇、赵汴、陆游、范成大;明代杨升庵,清代李调元、黄云鹄、李善济等;近现代名人颜楷、黄炎培、谢无量、于右任、董寿平、沈钧儒、黄宾虹、张大千、冯玉祥、林森、李济深、老舍、王冶秋、蒋介石、徐悲鸿、关山月、赵朴初等都曾访幽探胜青城山。他们寄情于青城山水,或题壁书额,或吟诗作画,留下了不少至今仍耐人寻味的诗文佳作。

5、道家养生饮食文化

道家历来重视服食养生,人们采撷山中的果实和药物,用道家传统秘方酿造的这四种特产,风味独特。故青城山饮食具有一定知名度。

主要有青城四绝:洞天乳酒、洞天贡茶、白果炖鸡,道家泡菜。

还有后山老腊肉:烟香味浓、肥而不腻、口感独特。

长生宴则颇有历史文化底蕴。据传长生宴是青城山鹤翔山庄上善堂餐厅推出

的道家滋补特色美食。自三国蜀汉,范长生在此建范氏庄园,修炼长生久视之术,采山之精、水之灵、珍林香草之花宝,巧妙烹饪,食之本色、本味,得享天年,寿齐彭祖。之后,唐代药王孙思邈居青城,又将川芎。山药等做成药膳以滋补元气。唐安史之乱,明皇避乱蜀中,驻辇长生宫,使道家饮食得以进一步发展和丰富,被誉为“青城文化餐”。

后山老腊肉

道家泡菜

二、青城山宗教旅游开发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关于宗教旅游的定义,众说纷纭,在学术讨论中并未形成统一的定义,比较为广大学者所认同的宗教旅游的含义是指它不仅仅包括那种拥有强烈或唯一宗教动机的一种旅游形式,也即朝觐旅行;还应该包括非朝拜目的的宗教景点景区观光、修学以及养生、静心、游憩行为等。

1、开发形式

就全国而言,宗教旅游景点主要的开发形式有三类:第一类是全新开发;第二类是在扩展开发,在原有宗教景区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新建相关性的宗教景点;第三类是重建开发。青城山则属于第二种开发形式。

2、开发规划

在2006 年都江堰政府制定的《青城山——都江堰国际休闲度假旅游区概念规划纲要》中,提出了青城山是“中国式养生”的核心启动区域, 《规划》将其划分为三个片区: 一是以青城前山门片区为前台, 主要强化娱乐功能; 二是以青城前山片区, 主要强化深度观光功能和养生文化集中展示与研习功能; 三是以青城后山片区为后台, 主要强化休闲度假功能和道教养生、中医养生的深度体验。

2008 年“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给青城山景区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按照灾后重建规划,青城山景区2010 年要完成景区古建筑群修复重建和“两中心一馆”( 游客中心、数字化管理指挥中心和道教文化博物馆) 等项目建设,以提升景区旅游综合服务水平,力争到2012 年建成道教文化展示和体验之地。灾后重建坚持在保护性开发的前提下,立足于青城山道教文化资源的优势和发展基础,以旅游为龙头,从多个产业角度对青城山道教文化资源进行综合性开发,深度挖掘青

城山道教文化资源,充分注意展示与体验相结合、文化与产业同步发展。经过大地震后的青城山,格外受到世人的关注,因此应在对青城山景区恢复重建的过程中,更加注意对道教文化的推介,让更多的人了解作为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道教文化,

3、已开发的旅游活动

目前青城山已经开展了以下一些活动

( 1) 以青城山宫观建筑群、青城山道教摩崖石刻、道教历史遗迹、道教人物造像、道教楹联碑刻、道教音乐等为主的展示;

( 2) 以青城山道家茶道、青城山道家养生术、青城养生元谷为主的休闲度假;

( 3) 以青城山道教武术、道教气功、道家茶道、青城道家长生宴、青城道家素食为主的体验;

( 4) 从2004 年起,青城山以道文化为主题,成功举办多届道教文化节、摄影艺术节、猕猴桃节等各类国际大型旅游文化活动。

( 5) 以青城四绝、青城老腊肉、青城根雕、川芎等中药材等为主的旅游商品的开发。

青城山道家茶道

4、青城山道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1)旅游资源开发单一, 综合性旅游项目较少

游客参与性项目少青城山道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仍然注重以观光为主, 而与道教文化紧密相连的, 如道教饮食、道教医药、道教养生、道教艺术欣赏、武学健身和修禅等项目的结合性、互动性和参与性较少。

(2)节庆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不深入

在青城山道教宫观开展的道教节日庆典活动主要有:每年二月十五日的老君会, 四月二十八日的药王会, 五月初五日的天师会, 腊月二十二日的重阳祖师圣诞等等。每年逢庆典节日, 都会举办大型的民间庆典和民间艺术活动, 周边地区的信徒便会纷纷上山朝觐。由此衍生出丰富多彩的信仰习俗, 形成独具特色的道教文化景观, 对当地的文化和经济发展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然而, 目前青城山

道教节日庆典活动仍主要局限于宗教活动范围, 与当地民俗活动结合不紧密。其旅游经济效益不明显。

(3)旅游宣传促销力度不够, 宣传手段单一

近年来, 都江堰市委、市政府加大了青城山景区环境综合整治投入, 注重了景区业态调整和旅游营销宣传, 成立了宣传营销处和宣传报道组。但宣传手段单一, 仍以被动参加各地举办的旅游交易会为主。据各旅行社目前的主要组团线路来看, 游客对青城山的了解停留在道教文化观光的表面, 对深层次的道教文化旅游资源不了解。

(4)缺乏显著标志物

近年10来开发的宗教旅游景点景区的形式多样,但是有一个比较普遍和通用的开发热点:追求“最”。例如无锡灵山景区建造了国内最大的青铜佛像,法门寺兴建了世界最高的佛塔等。广东番禹莲花山的铂金观音铜立像是世界之最,同样是观音像,西樵山风景区宣称自己是世界第一观音坐像。例子不一而足,普遍而言,由于显著标志物更加容易获得民众和媒体眼球,因此在开发策划中大多把焦点放在这些标志物上。而青城山,在这方面显然落后。

三、青城山宗教旅游资源开发策略

针对上述问题,青城山宗教旅游资源开发策略可作如下尝试:

1、力争在青城山建设中国道教文化博物馆,挖掘、展示道教养生、健身及音乐、武术等道教文化精髓

在青城山建设中国道教文化博物馆虽然说早在2006 年就已纳入景区规划,但由于种种原因,付诸实施却进展缓慢,其间又遇汶川特大地震。可庆的是地震后道教文化博物馆已列入青城山灾后重建招商引资项目清单。博物馆建成后将具有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示范,道家文化、仙学文化研习,养生长寿文化体验,武术健身体验,音乐艺术展示与体验,道教文学欣赏,道教民俗展示等多种功能。

游人在登山领略青城之幽后,将在青城山脚下欣赏到道教洞经音乐,品鉴道教茶艺、膳食美味,欣赏青城武术、道教文物书画藏品,从而丰富青城山道教文化旅游的内容。

2、继续开发一些重要景点

朝阳洞位于青城山卧云亭与壮观台之间,有大、小朝阳洞之分,相距几米,小洞仅容十余人,大洞可容百余人,内有名人题记。清光绪年间,四川按察使成都知府黄云鹄乐此清幽妙境,称颂此地“朝晖暮霭,溪月松风,大野平畴,连峰迭巘,实能移人情志,而荡涤秽浊。”[4]洞口正对东方,清幽雅致,传为上古宁封栖真处。洞口门楼为悬空古建筑,洞中塑宁封真君及吕祖、邱祖和三官神像。依岩傍洞,还建有瑯环仙馆。该道观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奇特的景色,又处在天师洞与上清宫的必经之地,是游客的休憩之所。朝阳洞进一步的拓展可展示其魅力,充分展示道教贵德重生、人与天地和谐共生的精神内涵。

3、进一步完善通往各景点道路及配套设施

以灾后重建为契机,还可进一步开发利用其资源。由于圆明宫、玉清宫地处偏僻,离旅游主线较远,加上山路崎岖,可达性较差,游人较少。其中圆明宫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前殿灵祖殿为清代同治十二年( 1872 年) 建,二殿为老君殿,三殿为斗姆殿,后殿为三官殿。殿堂之间各有庭院,院内有山茶和杜鹃花。旁侧“别有洞天”内有桂花、梅花。圆明宫以宝圆山为屏障,孤峰独秀,周围几十棵高大的楠木和柏树簇拥着整个道观,较其它道观更为幽静。山门有对联: “栽竹栽松,竹隐凤凰松隐鹤; 培山培水,山藏虎豹水藏龙。”既题景,又咏志。青城山生态环境保护良好,与青城山道教界造林护林的优良传统有关,也与他们几十年的努力分不开。现在青城山道协每年与当地林业部门合作,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值得发扬光大。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各景点,应该系统配置景区标识牌,如此可以起到宣传人类历史文化知识,地球知识、文化遗产保护知识等,这也符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世界文化遗产的要求。

4、注重参与性活动的开发

如蜀派古琴表演、道家养生展示、实景剧《道解都江堰》等活动,都可以让游客参与其中。

5、深化道教文化主题活动的具体内容

道教肯定生命的价值,以生为乐、重生恶死也符合现代人的心理。应针对目前青城山旅游市场需求,有计划地开发一些道教文化主题活动,以丰富青城山道教文化主题游。每年可举办青城山“道教文化节”专项展示活动。

道教文化十分丰富,所以活动的主题有诸多选择,当然应该选择以下具有积极意义的主题,且应该与青城山核心开发“中国式养生”密切相联系。如:可举办

“道教生态伦理智慧”主体活动,将“天人合一”、“三才相盗”、“德及微命”、“我命在我”等思想观念通过一些具体形式展现出来。

6、重视养生休闲度假游的开发

青城山是著名的旅游胜地,但是就目前景区开发的总体情况来看,青城山旅游依然主要停留在观光旅游上,休闲度假产业的开发仍有些滞后。

休闲度假产业当然是以“中国式养生”为核心。应该完善景区休闲度假配套设施。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促进休闲度假产业规模化、国际化,使青城后山、青城外山、赵公山、天国山真正成为海内外游客向往的休闲度假中心、中国式养生保健基地。与此同时推出道教休闲度假游、道教养生保健游、中医药药物生态游等系列旅游产品。青城山不仅有丰富的道教医药养生文化资源,而且川芎、黄柏、杜仲、厚朴等中药材的种植和产业发展基础良好。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八日围绕药王孙思邈真人崇拜而兴起的“药王会”延续至今。借助对传统道教医药加强研究与挖掘的基础上,一方面可针对道教养生方法有选择地建立一些新型度假区和体闲疗养地,开发按摩针灸保健、青城太极修习和简单易学的炼形养神方术等旅游项目; 另一方面可以大力发展名贵中药材的种植和中药材加工、制作,对道教医药进行深度产业开发。此外,将“道在养生”的和谐健康理念与道家素食餐宴融入青城山餐饮业发展之中,大力开发科学养生产品,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以适应游客的消费需求。

7、重视横向联合,打造青城品牌

青城山在横向联合方面,应该加大力度。笔者认为,可以有选择的和一些科研机构合作,开展道教文化乃至宗教文化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成立中国道教文化研究中心;积极和一些中高等学校合作,成为这些学校的实习基地,为学生的

社会实践提供平台;同时也可以每年定期面向高校、科研机构,颁布研究课题。一方面可以起到宣传青城山的作用,另一方面也为道教文化的传播起到积极作用。

四、结论

青城山是世界文化遗产,是我国道教发源地之一,虽然开发较早,且开发也比较成功,但是还有不足之处。从开发策略总体来看,青城山的思路是符合其实际条件的,也是比较科学合理的。笔者所提出的七点开发策略,只是对青城山总体开发策略的补充。不足之处,请老师指正。

参考文献:

[1] 李燕,李春雨. 青城山道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9,(22):88.

[2] 毛丽娅.道教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分析与深度开发———以青城山道教文化灾后重建为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12 ):161-166.

[3] 青城山志编修委员会.青城山志[M成都: 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04.

[4]张继禹.道法自然与环境保护———兼论道教济世贵生思想[M]北京: 华夏出版社,1998.

[5]]( 唐) 杜光庭.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M]/ /道藏: 第11 册[Z]天津: 天津古籍出版社, 1988.

[6] 冯琼脂. 道教生态伦理智慧的当代价值[J]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5(3 ): 37-39

[7] 道藏: 第1 册[ M]北京: 文物出版社, 1988.

[8]佘正荣. 中国生态伦理传统的诠释与重建[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2.

青城山道教文化旅游资源的概况及开

公选课:《青城山宗教旅游资源开发述评》课程作业 青城山宗教旅游资源开发述评 作者:李剑穆寒 学号:3201005070433 代课教师:马治鸾

二0一三年五月青城山宗教旅游资源开发述评 一、青城山旅游资源概况 1、独特的地质地貌与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青城山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成都平原西北部、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区内,距成都68公里,距都江堰市区16公里。青城山古名天仓山、丈人山。唐开元十八年(730)更名青城,谓之青城山。青城山背靠千里岷江,俯瞰成都平原,景区面积200平方公里。在古人记述中,青城山有“三十六峰”、“八大洞”、“七十二小洞”、“一百八景”之说。旅游资源十分丰富。2000年11月,青城山与都江堰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青城山景区地处四川盆地西部边缘山地著名的“华西雨屏带”的中北段,为邛崃山脉的分支。青城山靠岷山雪岭,面向川西平原。全山有36座山峰,主峰老霄顶海拔1260米(2007年测到的数据)。青城山分为前山和后山,青城前山是景区的主体部分,约15平方公里,景色优美,文物古迹众多;青城后山总面积约100平方公里,水秀、林幽、山雄,高不可攀,直上而去,冬天则寒气逼人、夏天则凉爽无比。 青城山区内气候温和湿润,属亚热带温湿型气候。青城山地质地貌上以“丹岩沟谷,赤壁陡崖”为特征,土壤类型主要为山地黄壤,适合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暖性针叶林等职务生长。1994 年被中国科学院列为全国生物多样性“五大基地”之一。拥有高等植物2500 种,其中珍稀植物69 种。有木本植物730 余种,分属110 个科,有多种名贵树种,其中银杏树和水杉树被称为活化石; 草本植物上千种; 药用植物837 种,植物区系有明显从亚热带向温带过渡的。因地貌独特,林木清幽,四季常青,故历来享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 青城山动物资源也很丰富,有陆栖脊椎动物280 余种,野生两栖类动物和爬行动物10 余种,鱼类20余种。属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有大熊猫、金丝猴、白唇鹿、野牛、牛羚、白鹤等。虫鸟种类繁多,山鹊画眉,黄莺紫鹃,四时鸣啼不绝。

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

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 道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摘要?道教是我国 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自他产生已经有1800多年的历史了?若从它的前身方仙道?黄老道算起时间久更长了?它 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的长期发展过程中?对我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哲学、文学、艺术、音乐、化学、医学、养身学、气功学、以及民族关系、民族心理和社会习俗等各个方面都曾产生过重要的影响。此外?我国的传统文化主要包括我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 这两个方面?道教对此影响颇深。关键词?道教传统文化影响道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宗教,在其创建和 发展过程中吸收、融合了不少传统文化,使这些文化成为它思想源泉的一部分。道教与传统文化的密切关系?表现在它的思想来源上多样性它对我国古代的传统文化都采取了兼收 并蓄的态度?所以道教留下来的思想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 大集合、大杂烩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道教在发展过程中又对我国古代的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产生过巨大而又复杂的影响。第一对古代政治历史的影响。在我国漫长的封建历史中有许多封建王朝大力提倡道教?用道教的教义作为封建统治的思想武 器?所以道教与我国封建社会的封建统治者关系是十分密

切的。许多古代的农民起义也是与道教的思想密切相关?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就是利用道教经典中的某些思想作为他们的思想武器?来指导农民起义?此后利用道教的教义起义的农民战争也有很多。所以道教对我们国家下层社会中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十分广泛和深远的。第二对我国古代学术思想方面的影响。我国的许多道教学者?例如南北朝的陶弘景?唐代的成玄英等这些都为我国古代文化思想方面具有一定的贡献?特别是道教长期与佛教思想?儒家思想之间的碰撞?排斥到最后的不断融合?兼容并须的发展过程?从而促进了中国古代学术思想的发展?而且道教的许多劝善书以及大量戒律都包含了许多伦理道德的思想?而这些思想是为我国古代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意义。第三对我国文学艺术的影响。我国古代的许多文学艺术著作中都有道教的影子?道教的主要目的在于羽化成仙?而这种思想也反映在我国古代的许多文学著作中?成为文学著作的重要题材之一?古代以这种思想而创作的诗、词、赋、小说等题材的作品数量众多?伟大的唐代诗人李白就是这其中的主要代表?其部分诗也被称为神仙诗。此外有关道教的雕塑、石刻、建筑都各具特色?由此可见都道教对我国古代艺术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同时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第四对我国医学发展的影响。道教为了实现长生不死?从一开始便十分重视炼

丹霞地貌与丹霞文化

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在地学上是可以依据岩石性质和构造以及内外动力地质作用的特点加以分类的。这其中有一类叫丹霞地貌或丹霞风景区,如福建泰宁的大金湖世界地质公园、广东韶关的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江西鹰潭的龙虎山国家地质公园,以及福建的武夷山、浙江的江郎山、烂柯山等等都是丹霞景观的典型代表。 丹霞地貌的典型特点 丹霞景观或丹霞地貌是指红色的砂砾岩层所构成的山地景观。这套岩石距今有65~135百万年,即中生代的白垩纪时形成的。当时气候炎热干燥,沉积在内陆盆地的河湖相的碎屑物质,经过强烈的氧化,其中所含的铁锰物质变成了红色。有的地方,如广东丹霞山这套岩石很鲜艳,尤其是在阳光的映照下呈现出一种红色霞光的景象。1928年,地学家冯景兰等在考察丹霞山时把这套红色岩层命名为“丹霞层”;1939年,地学家陈国达考察该地正式使用“丹霞地形”;20世纪50年代,我国地学家引进“地貌”这一名词取代“地形”,故“丹霞地形”也被称之为“丹霞地貌”。丹霞地貌有四大特点: 一是色红。这在观赏地貌中是很显眼的,也是很少见到。无论春夏秋冬,日出日落,由红色砂砾岩构成的山岩都呈现一派“色如渥丹,灿若明霞”的壮观景象。 二是多洞穴。丹霞地貌中的洞穴有三多:数量多、形状多、成因多,而且大小不一。但其大型洞穴均为扁平洞,这种洞穴不像石灰岩中的洞穴,不封闭,由于岩层的走向很大,洞的规模很大,长度可达数十米到数百米,高度一般也有七八米到十数米甚至数十米,进深七八米到数十米。这种大型的特殊的扁平洞穴是丹霞地貌中独有的。 三是植被繁茂。丹霞地貌大部分都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这里高温多雨,物理和化学风化作用都很强烈,丹霞地貌的成土作用表现很显著。加上丹霞地貌沉积岩的水平层理更利于成土作用,即使在很陡的丹霞陡坡上,只要有一点点水份,就可以生长苔藓地衣。再加上丹霞地貌中的砂砾岩的夹层中往往会出现泥质的夹层,为植物生长提供了必要的土壤。 四是“顶平、身陡、麓缓”的独特外形。中山大学的黄进教授经过多年研究,提出了丹霞地貌的外形是“顶平、身陡、麓缓”。这是十分形象和符合实际的。 丹霞地貌与道教文化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至今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是什么孕育了道教文化呢?除了历史的、社会的原因外,丹霞地貌和道教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国道教两个发源地――福建武夷山和江西龙虎山均为典型的丹霞地貌地区。 江西龙虎山是道教中最有影响的宗派――正一道的诞生和传教的地方。为什么张天师及其后代(至今已传到64代)始终在丹霞地貌中的龙虎山传教布道呢?这可能与丹霞地貌的四大特点密切相关。 道教讲究“炼丹修道”。丹是红色的,而丹霞地貌也是红色的,这种颜色上的相近使得道教的信仰者更加坚信他们的“炼丹修道”。而且丹霞地貌所在地往往山清水秀,风水很好。如武夷山的丹霞地貌有九曲溪围绕,龙虎山有泸溪河围绕,丹霞山也有锦江相伴。面对丹霞地貌红红的岩石,独特的形状,繁茂的植被,秀美的流水,道教徒很容易产生“成仙”的思想。因此,不少道教把道观建在了丹霞地貌的扁平洞穴中。后来,随着外来宗教――佛教于东汉传入我国,并经400余年终于在隋唐时期在中国站稳了脚跟,不少道观改为了佛寺,但是,无论是佛寺还是道观,那些建在洞穴中的建筑都构成了独特的建筑景观和建筑文化。 在洞穴及岩洞中建筑寺庙一定要考虑洞的特点。如泰宁的甘露岩寺,建于南宋的1146

四川青城山旅游景区导游词

四川青城山旅游景区导游词 青城山是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很多游客慕名来参观旅游,导游可以给游客详细介绍四川景区的特点。下面是学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青城山导游词,欢迎参考! 青城山导游词篇一 青城山为中国道教发源地之一,属道教名山。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古称“丈人山”,东距成都市68公里,处于都江堰水利工程西南10公里处。主峰老霄顶海拔1600米。在四川名山中与剑门之险、峨嵋之秀、夔门之雄齐名,有“青城天下幽”之美誉。青城山是中国著名的历史名山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并于2000年同都江堰共同作为一项世界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青城山属于亚热带温湿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5摄氏度左右,素有“洞天福地”、“人间仙境”之称,山内古木参天,群峰环抱,四季如春,故名青城山。青城山分青城前山和青城后山。前山景色优美,文物古迹众多;后山自然景物原始而华美,如世桃园,绮丽而又神秘。 青城山旅游最佳时间:一年四季皆适宜旅游,7、8月更是避暑胜地。 青城山导游词篇二 青城山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是中国道教发源地之一,属道教名山,国家5A级景区。于2000年同都江堰共同作为一项世界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青城山主峰老霄顶海拔1260米。全山林

木青翠,四季常青,诸峰环峙,状若城廓,故名青城山。在四川名山中与剑门之险、峨嵋之秀、夔门之雄齐名,有“青城天下幽”之美誉。 青城山分前、后山。前山是青城山风景名胜区的主体部分,约15平方千米,景色优美,文物古迹众多,主要景点有建福宫、天然图画、天师洞、朝阳洞、祖师殿、上清宫等;后山总面积100平方公里,水秀、林幽、山雄,高不可攀,直上而去,冬天则寒气逼人、夏天则凉爽无比,蔚为奇观,主要景点有金壁天仓、圣母洞、山泉雾潭、白云群洞、天桥奇景等。自古以来,人们以“幽”字来概括青城山的特色。青城山空翠四合,峰峦、溪谷、宫观皆掩映于繁茂苍翠的林木之中。道观亭阁取材自然,不假雕饰,与山林岩泉融为一体,体现出道家崇尚朴素自然的风格。青城之幽素为历代文人墨客所推崇,唐代“诗圣”杜甫来到青城山写下了“自为青城客,不唾青城地。为爱丈人山,丹梯近幽意”的佳句。 1940年前后,当代国画大师张大千举家寓居青城山上清宫。他寻幽探胜,泼墨弄清彩,作品愈千幅,还篆刻图章一方,自号"青城客"。六十年代,张大千在远隔重洋的巴西圣保罗画巨幅《青城山全图》,供自己及家人卧游。晚年自云:“看山还故乡青”,“而今能画不能归”,终身对故乡青城仙山充满着眷恋之情。堪称青城山特色的还有日出、云海、圣灯三大自然奇观。其中圣灯(又称神灯)尤为奇特。上清宫是观赏圣灯的最佳观景处。每逢雨后天晴的夏日,夜幕降临后,在上清宫附近的圣灯亭内可见山中光亮点点,闪烁飘荡,少时三、五盏,忽生忽灭,多时成百上千,山谷一时灿若星汉。

青城山导游词3篇

青城山导游词3篇 各位游客: 大家好! 青城山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属于道教名山。建福宫, 始建于唐代,规模颇大。天然图画坊,是清光绪年间建造的一座阁。天师洞,洞中有“天师”张道陵及其三十代孙“虚靖天师”像。现存殿宇建于清末,规模宏伟,雕刻精细,并有不少珍贵文 物和古树。 青城山位于中国西部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15公里处。因为山 上树木茂盛,四季常青,故历来享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 青城山是中国道教的重要发祥地。全山的道教宫观以天师洞 为核心,包括建福宫、上清宫、祖师殿、圆明宫、老君阁、玉清宫、朝阳洞等10余座。建福宫建于唐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现存建筑为清代光绪年间(公元1888年)重建。现有大殿三重, 分别奉祀道教名人和诸神,殿内柱上的394字的对联,被赞为 “青城一绝”。天然图画坊位于龙居山牌坊岗的山脊上,是一座 十角重檐式的亭阁,建于清光绪(公元1875~1909年)年间。这 里风景优美,游人到此仿佛置身画中,故将其称为“天然图画”。 这些建筑充分体现了道家追求自然的思想,一般采用按中轴 线对称展开的传统手法,并依据地形地貌,巧妙地构建各种建筑。

建筑装饰上也反映了道教追求吉祥、长寿和升仙的思想。对于深 入研究中国古代的道教哲学思想,有着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青城山因其的秀丽的自然风光和众多道教建筑而成为天下名山,自古就是游览胜地和隐居修练之处,文人墨客们留下了的珍 贵“墨宝”,为这座名山增添了丰富的人文景观。特别是为数众 多的楹联,不但赞美了青城山的美丽,还颂扬了道教思想、道教 经典,表达出对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由衷的敬意,以及对国家兴衰、民生荣辱的关注。 本次对于青城山的导游就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各位朋友: 你们好! 青城山是世界文化遗产;20xx年根据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青城山背靠岷江,俯瞰川西成都平原,群峰缭绕,状若城郭;位于四川成都的都江堰风景区。景区面积200平方公里;有36峰、8大洞、72小洞、XX个景点。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发祥地,被道教 列为“第五洞天”;山内古木参天,群峰环抱,四季如春,山林 幽深、亭阁幽雅、溪流幽清,故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距都 江堰市区十六公里。 青城山前山景色优美,文物古迹众多,至今保存完好的道教 宫观有数十座,珍藏着大量估计文物和近代名家手迹,是一家纵 横千百年的道教“博物馆”。

武夷山市文化资源调查报告

武夷山市文化资源调查报告 摘要:武夷山拥有“碧水丹山”、“奇秀甲天下”的自然风景区和世界同一纬度不可多得的自然保护区。还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资源是中原文化入闽的走廊,素有“道南理窟”、“理学名邦”等雅称。1999年,被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正式批准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 关键字:武夷山文化遗迹宗教历史名人民俗饮食 一、历史遗迹与人文景观 武夷山是一处被保存了12个多世纪的景观,其境内文化遗产众多,地下地上的不可移动文物有一千多处,新石器时代和商周青铜时代的城址、居址、墓葬、窑址等都很有典型代表性,地面遗存的各类古建筑也是自具特色。其文化遗产主要如下: (一)古越闽文化与其遗迹 闽越是族称,系我国古代南方百越族群的一支;闽越也是国名,通常指西汉初年中央王朝在秦闽中故地对先秦延续下来的闽越政权正式册封的异姓诸侯国,历92年(公元前202年——公元前110年)。 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先民在此劳动生息,逐步形成了国内外绝无仅有的偏居中国一隅的"古闽族"文化和其后的"闽越族"文化,绵延2000多年之久,留下众多的文化遗存。反映这一时期文化特征的主要有"架壑船棺"、"虹桥板"以及占地48万m2的汉代闽越王城遗址。 1."架壑船棺"、"虹桥板" 在武夷山东部绝壁岩洞中的架壑船棺、虹桥板是古先民丧葬遗存,距今3000多年。棺中的棉布残片是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棉纺织品实物。武夷架壑船棺是现今国内发现年代最久远、形制最古朴的悬棺。因而,武夷山被考古学家认为是悬棺葬俗的发祥地,其实物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和已消逝的古闽族文化的极为珍贵资料。 2.汉代闽越王城遗址 汉代闽越王城遗址占地48万m2,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研究价值。它是中国长江以南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汉代古城址,在创建选址、建筑手法和风格上独具一格,是中国古代南方城市的一个典型代表,在中国和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现已发掘出土大量珍贵文物,其中有许多位居全国同类文物的前列,如全国最大的花纹空心砖,全国最长的铁矛头,有全国最重的铁犁,有全国最重的铁门臼、户枢,有全国最早的铁鱼叉、顺形陶水管道、宫中豪华浴池;同时期仅见的铁五齿耙,它们分别代表当时先进的生产力,体现了中国文明的最高水平,为研究汉代闽越族盛衰及江南经济文化发展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二)博大精深的山摩崖石刻 武夷山的摩崖石刻分布广泛,遍布于九曲溪两岸和山北的悬崖峭壁之上,据不完全统计多达460余方,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欣赏价值。 武夷山的摩崖石刻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它们不仅富含历代人政客留下的人生哲理、格言警句、山川赞词、游记文赋、楹联诗刻、以及护山卫水和惠民惩奸的官府文告刻词等,更是武夷山璀璨的理学文化、道学文化、佛学文化及其独特的茶文化的具体体现。

都江堰青城山国际休闲度假旅游区概要规划-112页资料精

青城山-都江堰国际休闲度假旅游区概念规划 初稿汇报会

项目回顾
? 6月3日至6月9日,项目团队共12人赴项目实地考察,并与相关部门及领导进行沟通 ? 6月16日经双方多次沟通,最终签署《青城山-都江堰国际休闲度假旅游区概念规划
编制协议》 ? 6月9日—7月10日,项目团队共计18 人投入研究与规划编制工作,期间经过了若干次
内部研讨会 ? 7月5日,进行项目内部汇报,大地奇创总规划师、北京大学旅研中心主任吴必虎、普
渡大学旅游管理特级教授莫里森博士(Alastair M. Morrison)、阿特金斯旅游规划及景 观设计总监格雷格(Greg)与会,并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意见和建议 ? 7月5日——7月10日,对初稿进行修改与提升

概念规划研究思路与规划框架
背景分析与定位研究
国际性休闲度假旅游研 究
案例分析 发展趋势及特征分析
国际性休闲度假旅游区 评价体系
区域旅游开发现状研究
现状分析
差距与弥合
空间布局及功能构建
资源 及 特色
空间布局及 功能分区
片区区域现状分析
交通 及 区位
分区核心理念及 功能定位
核心项目策划
SWOT分析
总体定位 主题定位 形象定位
产品策划及游线 组织
要素空间布局
支持保障与实施方案 品牌及产品营销战略
组织管理保障 人力资源保障 旅游卫生环境保障 安全及危机管理保障
医疗保障 资金保障 生态环境保护

道家与道教的区别

道教与道家的区别 “道家”与“道教”二词,常被不加区别地使用。从历史来看,这两个词指称过很多不同的内容,也曾混为一谈,现在也仍然有人主张将二者等同起来。道家与道教并不是一回事,而这有很大的区别。 一、道家与道教产生于不同的时代。道家由老子、庄子开创的哲学思想流派,在春秋末年创立,而道教则形成于东汉末年,源于张陵所创的五斗米教。这就是说,在道教形成之前,道家己出现相当长的时问,人才辈出,流派纷呈,并形成了先秦和汉初道家发展的两个高峰。即便在道教形成以后,道家与道教仍然有各自不同的传承谱系。 二、道家与道教有各自不同的代表人物。即使同一个人物在道家与道教之中也具备了不同的个性特征。就前者来说,道家的代表人物在先秦有老子、庄子、杨朱、宋钘、尹文、列子等,汉代有曹参、窦太后、刘安、严君平等。道教的代表人物有张角、张陵、张鲁、葛洪、陶弘景、王重阳、成玄英等,这两类人物相互之间是不能替代的。就后者来说,以老子为例,道家中的老子是一个现实的思想家,道家的创始人,道教中的老子则成为太上老君,是一个宗教教主,两者的性质显然是不一样的。 三、道家与道教的性质不同。从严格意义上来说,道家仅仅是一种思想文化流派,而道教是一个宗教团体,两者在文化形态上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质。道教作为一种宗教,有其神仙崇拜与信仰,有教徒与组织,有一系列的宗教仪式与活动,其主要派别的传承是大致清楚的。道家作为一个哲学思想流派,其思想流变与代表人物应是它被解说时最重要的内容。魏晋之后道家思想的传承流变,现在看来还是模糊而难以说清的,但它对历代学者文人的影响却仍是依稀可辨的。从这个角度也可以说,狭义的“道家”指的就是先秦时代以老子、庄子为主要代表人物的哲学思想流派。前者具有人间性、世俗性,它存在于思想领域,作为一种思想文化流派,它以现实的智慧之光照耀人间。而道教则不同,它不仅具有意识形态的功能,即具有思想信仰,同时有严密的组织与宗教活动,并试图以一种超人间超现实的力量来改造世界,包括求得人的永生。 四、道家与道教的思想不同。道家思想是一种哲学学派,道教是一种宗教信仰。道家是中国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思想学派之一,道家思想的起源很早。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倡导自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道教以道作为其追求目标,道教因此而得名。道教是以长生不老之道为最高信仰的中国本土固有的宗教,是在中国古代道家思想理论的基础上吸收神仙方术、民间鬼神崇拜观念和巫术活动而形成。它主张清静无为,长生不老,得道成仙。道教它用神仙不死之道教化信仰者,劝人通过养生修炼和道德品行的修养而长生成仙,最终解脱死亡,求得永恒。 五、道教是依托道家思想建立起来的。道教在其创始的时候是把老庄黄老之学、神仙长生之术及民间巫术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特定的宗教形态,其中道家思想是道教重要的思想来源。在道教的长期发展中,始终依托道家思想,如:《老子》、《庄子》等成为道教的重要经典,道教学者根据时代的需要不断地去注解《老子》、《庄子》等。可以说,没有道家,就不可能形成道教,没有道家,道教就失去了坚实的思想支柱。汉魏以后,道家再没有形成有影响的学派,也不再出现杰出的道家学者,而道教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道家之所以没有湮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借助于道教的发展而得以延续,道教既然以道家思想作为理论支柱,因而必然包含着道家,老庄的著述既然被作为道教的经典,道教学者在进行注释时也必然发展了老庄之学。但不能否认道家对道教的影响更大一些,而不是相反。 近年来,道家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宇宙观日益受到重视,并引起了世人的兴趣,也使得道教获得更多关注。道教教义中虽有道学成分,但远远不足以代表道学精神,远远不足以

南平武夷山导游词

南平武夷山导游词 经历了2个多小时,大家终于爬上天游峰的山顶了。大家看看脚下 的风景,有没有觉得这2个多小时是十分值得的呢,大家休息一下观观 景拍拍照,我们30分钟后就要准备下山了啊 各位来自山东青岛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在这里,我谨代表我们 华厦旅行社,欢迎大家在这秋高气爽的季节,来到我们海峡西岸、有着“福建粮仓”之称的——南平旅游观光,今天,有幸为大家提供导游服务,我感到非常的高兴 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地方,就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 与自然遗产名录的武夷山风景名胜区。 它位于福建省的北部,面积2802.8平方公里,人口22万。是我国 茶叶生产基地之一。武夷山茶久负盛名,被誉为茶中之王的大红袍,就 是我们参观的对象。相信各位已经迫不及待地要看到传说中的茶王。究 竟是什么样的?那就随小×的脚步一同去拜偈这位茶王。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座山岩,长数百丈,高千仞,名灵岩。岩端倾斜而出,覆盖着三个毗邻的岩洞:左边这个灵岩洞,中间这个是 风洞,右边这个是伏羲洞。现在请随我从伏羲洞进入岩内。由于岩内较 黑暗,请大家注意走好。现在我们已到达岩内的深处,请大家抬头看, 岩顶有一裂罅,就象利斧劈开一样,相去不满一尺,长约一百多米,从 中漏进天光一线,宛若跨空碧虹。这就是令人叹为“鬼斧神工之奇”的 一线天。

关于一线天的由来,民间传说很多。有的说这是桃花女用绣花针划 出的;有的说这是伏羲大神用玉斧所劈。但据科学分析则认为,武夷山 的红色岩层,是由砂岩、砾岩和页岩交间成层的。岩性比较松脆。在地 壳抬升的过程中,岩层由于受到不均匀的应压力的影响,就会产生轻微 的断裂,形成所谓的“节理”。这种垂直的节理,在流水的长年累月的 溶解和侵蚀下,就逐渐地扩大、延长。而岩层底部质地松软的页岩,也 就逐渐侵蚀而去,成为扁浅的岩洞。于是,三洞并列,一线天的自然景 观就出现了。 好了,今天的游览就到此结束了,希望大家能够度过一段愉快的旅行,美丽的大自然欢迎你们的到来,也希望优美的武夷山给你留下美好 的回忆。 从伏羲洞观赏完一线天,沿石罅前行数十步,就可折入风洞,进入 风洞,大家会感觉到凉风从石罅中习习吹来,即便是盛夏酷暑时节到此,只要稍坐片刻,就会感到肌骨透凉。洞口石壁上的“风洞”二字,系宋 景定元年廿六日建安郡人省斋徐自强所书。出风洞,再绕过一道石廊, 就是灵岩洞。相传先前有个性葛的仙人曾在此降妖,故此洞又称葛仙洞。洞内这口古井,叫圣水井。 名胜区面积为321平方千米,有众多的自然胜景和人文胜景,主要 包括三潭、九泉、九井、九台、十池、十石、十一洞、二十四洞、三十 六崖和七十二峰等,构成一幅瑰丽无比的丹青画卷。 武夷山是世界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俗话说: “桂林山水甲天下,不及武夷一小丘。”你们真的很荣幸能够一睹武夷

成都青城山后山旅游攻略(附地图)

精心整理 成都青城山后山旅游攻略(附地图) 青城天下幽,而青城山后山的风景比前山更好,去过的人都知道。前山看的是道教文化,而后山才是真正的自然风景!(而且后山票价也便宜的多 )现将鄙人去年去青城后山的资料整理整理,以便各位驴友参考参考。 【基本信息】 青城山离成都不到70公里,走高速,途径都江堰市(都江堰也是个旅游的好地方)。 1.(9(此2.(113.1公4.(125.到50元一间,而且干净卫生,可以洗澡,还有电视看。一般有一个大床,一个小床,还有个小小的客厅,麻将、扑克一应俱全(方便打麻将)哈哈 青城四绝: 白果炖鸡——选用青城山土母鸡,优质白果,以沙锅炖制,汤清色淡,浅黄带白,白果软糯回甜,鸡肉鲜香细嫩,味醇,味厚,味美。(好像是80啊,偏贵 ) 青城泡菜——以青城山道士生产的鲜黄瓜、豇豆、水红辣椒、萝卜等为原料,脆嫩酸甜,保存数年仍色鲜质坚,是一种能解腻、开胃、增进食欲的佐餐佳品。

青城贡茶——宋时青城山“紫背龙芽”、“白背龙芽”就被列为贡品。青城茶清而不淡、浓而不涩、香而不艳。 洞天乳酒——以青城山所产的猕猴桃鲜果为原料,按道家传统工艺酿造加工而成。色如碧玉,浓似乳汁,其味鲜醇,因产于第五洞天,故名“洞天乳酒”。杜甫有诗“山瓶乳酒下青城,气味浓香幸见分。鸣鞭走送怜渔父,洗盏开尝对马军”,盛赞青城山乳酒。青城山老腊肉。 【建议】 1 2 3 . 4元) 1 2 3. 4路标不很明显最好多问当地人。 5回来坐车时先不要急着买票(因为很多等候得车不拉满人就不走,要等很长时间). 可坐去都江堰的车(比较快就发车了),然后直接在都江堰客运站坐回成都(新南门或茶店子)的车。 注意:成都茶店子车站离成都市内较远,因此在都江堰买票时尽量买到成都新南门的车。【相关的费用】 [车费]

读完这篇文章,全面了解道教四大名山,不看不知

读完这篇文章,全面了解道教四大名山,不看不知 道教是起源于中国本土的宗教,道教提倡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追求济世度人、长生久视、得道成仙。有人认为道教提倡出世,喜欢隐居在山林中。此话虽不完全正确,但是道教的洞天福地和很多知名宫观的却都在神山上或仙岛中。其实更应该理解为,道教崇尚自然之道,在山林中在狂野里,道人们摆脱了束缚枷锁,可以更加亲近自然,融入自然、体悟与道合一的境地。有人说来自于印度的佛教在中国有四大佛教名山,你们道教是不是也有四大名山与之相对应呢?这个说法原原本本就很好笑,因为道教有三山、五岳、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三十六靖庐、二十四治(后期为四十四治)等,除此之外还有众多仙山,怎么说说仅仅四大就够了。但是如果非要说四大道教名山,其实说法也不只有一种。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块了解一下大众认知中的道教的四大名山。道教四大名山,当代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四川青城山、安徽齐云山。但是你知道吗?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三种道教四大名山的说法,今天小编就同大家一块全面了解一下。 首先了解一下我们最常见的说法湖北武当山位于湖北丹江 口市,有72峰、36岩石、24涧、3潭、9泉;除了道经中记载的真武大帝在武当山修道飞升外,我们当代历史所记载

的武当山道教最开始起源于春秋时期,老子弟子文始真人尹喜曾在武当山隐仙岩修道。后唐代五龙祠的修建开启了武当山辉煌的历史篇章,经历宋元、特别是明朝时代武当山道教走向了最辉煌的顶峰。山间道观总数达2万余间,现存古建宫观庙宇53处,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建筑遗址9处,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1994年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景区。 江西龙虎山位于江西鹰潭市,祖天师曾在此处修行,练就金丹,现龙虎山正一观有一口1900年历史的古井据说就是当年的炼丹井,另有龙虎山太上清宫一棵将近1900年历史的古树,据说是祖天师手载。据道教典籍记载,张陵第四代孙张盛天师携带印、剑、返回龙虎山修行,从此龙虎山就成了正一道祖庭和正一道中心。此后张天师后裔世居龙虎山,至今承袭六十三代,历经将近一千九百多年。源远流长的道教文化,独具特色的碧水丹霞地貌构成了这里自然人文的绝唱,2010年8月2日,龙虎山与龟峰被一并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四川青城山位于四川都江堰市,是道教发祥地之一,历史源远流长,相传轩辕黄帝时有宁封子,居青城山修道,曾向黄帝传授御风云的“龙跻之术”,黄帝筑坛拜其为“五岳丈人”,故后世又称青城山为丈人山,并建观(丈人观)纪念。全山林木青翠,四季常青,诸峰环峙,状若城廓,故名青城山。丹

武夷山摩崖石刻研究的学术价值和应用前1

武夷山摩崖石刻研究的学术价值和应用前景山以人名,人以文名。文之著于天地间而流传千古者,莫过于镌刻在苍崖翠壁上的摩崖石刻了。它赋予自然山水以生命和灵魂,也留下了文人墨客畅游名山大川的千古逸兴和雅趣。若把武夷山的秀美山川比做一个美女的话,如果没有了蕴涵着深刻人文理趣和深邃历史文化的摩崖石刻,那么她也就成为一个没有思想和灵魂的冷面美人,虽有悦目之色,却无赏心之情。若把武夷山的湖光山色看成是造化所赐的一幅巨大的天然山水画的话,那么刻石描红的摩崖石刻就是这幅山水画上的题画诗和钤印,这样才能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情画意,相得益彰。 武夷山的摩崖石刻分布广泛,遍布于九曲溪两岸和山北的悬崖峭壁之上,据不完全统计多达500余方,但主要集中在丹峰环列、碧水萦绕的九曲溪两岸。九曲溪山环水绕、流光溢彩,如同横亘于群山之中的一条丹青彩带,又象是穿梭于历史时空的一道文化长廊。武夷山的摩崖石刻源远流长。历唐宋元明清以迄现当代,代有佳作,历时1500多年。 武夷山的摩崖石刻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寄寓人生哲理和处世情怀的格言警句,有赞美山川秀丽和造化神工的刻辞,有记载寻幽览胜和逸兴别趣的游记,有即景生情、因情抒怀的楹联,有直书名胜、装点山水的题名,还有护山卫水和惠民惩奸的官府文告等等。 一、xxxx石刻研究的现状 武夷山摩崖石刻研究不仅是武夷文化研究的重要内容,而且是武夷文化研究的重要参照系,它是武夷文化的活化石。 在对武夷山摩崖石刻与武夷文化的前期研究过程中,通过文献的检索发现: 目前国内外还没有人对某一具有广泛的国内外影响的名山大川的摩崖石刻进行过专门而系统的研究。国内《趣谈中国摩崖石刻》一书,系一本关于国内摩崖石刻介绍的通俗读物,内容偏重于各地摩崖石刻书法艺术的欣赏,书中的所谓“文化意趣”亦多为对书法艺术文化意趣的阐发。该书对享有世界双遗产地美誉的武夷山摩崖石刻竟然只字未提。

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6—2030)(2016年修编版)

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2016年修编版) 规划文本 规划图纸

目录 规划文本 第一章规划总则 (2) 第二章保护规划 (4) 第三章游赏规划 (9) 第四章设施规划 (12) 第五章居民点协调发展规划 (17) 第六章相关规划协调 (18) 第七章近期规划实施 (20) 附表 (21) 附表1-1 风景名胜资源类型与分级评价 (21) 附表2-1 文物保护单位 (23) 附表3-1 风景区游客容量 (24) 规划图纸 图0-1 区位关系图 图0-2 综合现状图 图0-3 规划总图 图1 风景名胜区和核心景区界线坐标图(包括1-1、1-2两幅分图) 图2-1 分级保护规划图 图3-1 游赏规划图 图4-1 道路交通规划图 图4-2 游览设施规划图 图5-1 居民点协调发展规划图 图6-1 城市发展协调规划图 图6-2 土地利用规划图

第一章规划总则 第一条规划目的 为了加强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以下简称风景区)的严格保护和管理,有效指导利用与建设行为,促进其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务院《风景名胜区条例》规定,特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面积与范围 风景区总面积为153.12km2,地理座标为东经103°25'45″——103°38'15″,北纬30°52'29″——31°01'48″范围边界走向见图纸。 核心景区面积81.58km2;占风景区总面积的53.28%。 结合风景区范围调整,划定8个城景交叉的管理地块,管理要求见表1-1。

第三条风景名胜区性质与资源特色 (一)风景名胜区性质 以水利文化、宗教文化为底蕴,以卓越的古代水利工程、道教宫观、峡谷溪涧、生态山林为突出景观特征,具有游赏休闲、科教文化、生态涵养及大熊猫保护等功能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自然遗产。 (二)风景资源特征 智慧绝伦的水利工程,享誉海内的道教文化,悠久丰富的佛教文化,厚重丰富的历史遗胜,幽远变幻的山峰峡谷,幽深清秀的河溪潭瀑,幽静原始的生态山林。 (三)风景资源类型与评价 共178个景点,分属2大类、8中类、39小类;其中人文景点123个,自然景点55个。特级景点8个,一级景点32个,二级景点48个,三级景点56个,四级景点34个。 14处景群。其中人文类景群9处,自然类景群5处;特级景群3处,一级景群8处,二级景群3处。 第四条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为2016~2030年,近期2016~2020年。

青城山道教养生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青城山道教养生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摘要 道教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一朵亮丽的奇葩,它提出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及众多的养生理论和养生方法都可以为身处快节奏生活中的人们带来一丝内心深处的宁静。而青城山作为我国重要的道教圣地,不仅拥有着独特的历史韵味,还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因此,开发青城山道教养生文化旅游不仅对道教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也可以满足当今人们对良好、放松、休闲精神状态的追求,刺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本文从道教养生文化的概念入手,分析了道教养生文化在旅游开发中的价值,阐述了国内以及青城山道教养生文化旅游开发的现状,指出了青城山道教养生旅游资源开发的问题,并提出了青城山道教养生文化旅游深度开发的策略,希望对我国道教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我国养生旅游的发展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青城山,道教文化,养生旅游

Taoism is China's traditional culture a beautiful wonderful work, the unity of heaven and man "thinking and numerous health theory and methods of health it" can bring a heart for people in the fast-paced life in peace. Qingchengshan as China's important Taoist holy land, not only has a unique historical charm, but also has the rich tourism resources, therefore, the development of Qingchengshan Taoism cultural tourism not only have a certain role in promoting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aoist culture, but also can satisfy the people's pursuit of good relax, leisure, mental status, development stimulation of tourism in china. This paper starts with the concept of Taoism culture, analysis of the value of Taoism culture in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expound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domestic and Qingchengshan Taoism cult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Qingchengshan tourism resources of Taoism health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the Qingchengshan Taoist culture tourism development strategy, hope to have a certain role in promoting the spread and development of China's Taoist culture, have certain guidance and reference effect to the development of health tourism in china. Keywords: Qingchengshan, Taoism culture, health tourism

道家思想与中国文化教案

道家思想与中国文化教案 第一周:第一课概述 1、何谓道家——道家产生之断代讨论 2、道家与道教之讨论——信仰与追求 道家是中国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思想学派之一,道家思想的起源很早,传说中,轩辕黄帝就有天人合一的思想。一般来说,公认第一个确立道家学说的是春秋时期的老子,老子在他所著的《老子》(《道德经》)中作了详细的阐述。道家思想其他的代表人物还有战国时期的庄周、列御寇、惠施等人。道家倡导自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尊黄帝、老子为创始人,并称黄老。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 道教是在中国形成并传播的一种多神宗教,在中国古代影响仅次于佛教。道教被认为是和儒教和佛教一起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道教以道作为其追求目标,道教因此而得名。道教是在中国古代道家思想理论的基础上吸收神仙方术、民间鬼神崇拜观念和巫术活动而形成。它主张清静无为,长生不老,得道成仙。 3、道家的入世与出世(无为地入世,逍遥地游世) 入世就是参与俗世的活动,道家讲出世是一种修行,要超然世外,无拘无束,逍遥济世,羽化成仙。庄子反对出世与入世,却爱游世。游,若即若离不即不离也,介乎“避”与“入”之间。 4、道家之前时代——上古思想与工艺水平讨论 5、道家与当代文化资源讨论 第二周:第二课道家与上古文化 1、新石器时代——无文字时代之神巫崇拜(神为主体时代) 神话自然观是对自然的神话式的认识,核心是万物有灵和神灵崇拜 2、夏、商、周之神观念(神人交接,人渐为主体,王者为神时代) 天、地、人神系——殷商甲骨文的龟卜 《诗经》、《尚书》中的天——天神 《易经》中的宇宙秩序 3、春秋战国时代的方士与神仙修炼(鬼神观念的转化——道家人格追求神仙的 转化) 4、转化中的基础理论——养生学与中医学(黄帝内经) 道家养生学从广义上说包括道教生命观,神仙理论以及成仙的方术,从狭义上说道家养生学是指通过禁忌,服食,气功,武术等种种具体手段,使人的身心达到一种内外协调的状态,从而延长人的寿命,使人在身心平和的状态下尽享天年。通常所说的道家养生学指狭义上的养生学。理论基础:道家养生学是以道教的宇宙观为理论基础,认为包括人在内的宇宙万物都是道所化生的产物,因此只有符合道的规律,与天地万物合一,处於自然的生存状态,才是最佳生存状态。-饮食调养-2---适应环境3-男女双修功法

武夷山道教文化

武夷山道教文化源远流长。先秦时期,原始的道家信仰和传说已在武夷山盛行。武夷山神话传云:受尧帝封为彭城侯的长寿之神?铿率子彭武、彭夷来山中垦荒浚河、驱兽植茗,山遂以两子之名"武夷"称之。又据古代《武夷山志》记载:相传秦时有神仙降山中,自称武夷君,受玉帝 命,统录诸地仙,于是以"武夷"名山。并传云:武夷是地仙之宅,各路地仙会聚武夷山。西汉元封元年(前110),汉武帝平定闽越王馀善叛乱后,摧毁武夷山闽越王城,并听从越巫勇之奏言,在朝廷的郊祀盛典中,把山民奉之为神的武夷君列在黄帝、天乙、地乙、泰乙……诸神之后。于是,"武夷君"第一次出现在《史记》中。武夷君享受朝廷郊祀的殊荣延续79年之久,至汉成帝二年(前31)才停祀。此后,汉朝廷还派遣使者在武夷山幔亭峰腰的巨石上祭祀武夷君,留下汉祀坛遗址。汉朝之后,历代朝廷对武夷君也屡祀不辍。随着道家信仰和神仙传说的盛行,秦时刘少公和魏王子骞等十三道人及潘遇等相继在武夷山选择崖壁洞穴修炼。东汉时期,中国道教初建,进山修炼的道士渐多。唐宋时,由于官府倡导,道教盛行,宫观、道士活动增多。北宋道教名篇《云笈七谶》记载:武夷山荣列道教三十六洞天之一,称"第十六洞天",名曰"升真元化之洞"。 武夷山目前有留下的道教遗迹有: 止止庵 建于晋代,位于大王峰下水光石后。晋、唐、宋都有名道在此修炼。南宋名道白玉蟾曾任止止庵住持。名相李纲曾到此访道。宋明清代多有修葺、扩建,并屡有道众驻足。民国3 0年曾改庵为“墨三(顾祝同)图书馆”。现保存完整的石砌墙基和石刻“止止壶天”。为研究武夷山道教文化兴衰史提供资料。 三清殿 三清殿,建于唐代,位于大王峰下,原属万年宫古建筑群体中之组成部分。民国时将其改为他用,称“中山堂”。景区开发后重修并恢复旧观。为研究武夷山道教文化兴衰史提供资料。 投龙洞 建于宋代,位于大王峰顶,实为峰顶约1m宽的石罅,深不可测。宋时,朝廷确定武夷山为全国10个投送金龙玉简洞天之一,遣使在此投送金龙玉简,祈求武夷山神灵护国济民,自北宋乾兴至熙宁末(1022~1031)的50多年中,共遣使投送金龙玉简20余次。为研究武夷山道教文化兴衰史提供资料 凝云道院 凝云道院建于明代,位于山北马头岩,明隆庆初建, 原称凝云庵或凝庵,清代改为凝云道院,内有凝云阁、息机窝、呜球亭、涌翠台、莲池、橘隐石等,占地10亩。林则徐曾

都江堰市大青城旅游区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

都江堰市大青城旅游区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 专题研究

规划编制成员名单 项目名称: 都江堰市大青城旅游区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专题研究委托单位: 都江堰市旅游局 编制单位: 中国旅游研究院 项目顾问: 戴 斌 中国旅游研究院 院长、教授、博导 项目组长: 李仲广 中国旅游研究院产业所 所长、副研究员 执行组长: 吴丽云 中国旅游研究院产业所 副教授、博士 项目组成员: 代改珍 北京华汉旅规划设计研究院 执行院长、博士 何琼峰 中国旅游研究院产业所 副研究员、博士 吴丰林 中国旅游研究院区域所 博士 肖建勇 中国旅游研究院产业所 博士 王 蕾 北京印刷学院 博士 刘 洁 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硕士 范晓良 北京地景国际景观规划设计公司 景观设计师 王 旭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硕士

目 录 专题一 大熊猫文化旅游产业化发展路径研究 .............................01一、大熊猫文化内涵 .......................................................................01 (一)大熊猫——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 ...........................................................01(二)大熊猫——中国新文化的象征 ...............................................................03(三)大熊猫文化资源的开发意义 ..................................................................04二、大熊猫文化旅游产业化发展思路 ..............................................04 (一)大熊猫文化旅游 ....................................................................................05(二)大熊猫文化展览 ....................................................................................05(三)大熊猫文化创意产品 .............................................................................05(四)大熊猫文化衍生产品 .............................................................................06(五)大熊猫文化演艺产品 .............................................................................06(六)大熊猫生态旅游产品 .............................................................................06三、大熊猫文化旅游产业化发展路径 ..............................................06 (一)建设大熊猫文化旅游园区 ......................................................................07(二)打造大熊猫文化产业链 .........................................................................08四、熊猫文化旅游项目列表.............................................................10专题二 道文化旅游产业化发展路径研究 ....................................12 一、道文化内涵 ...............................................................................12 二、青城山道文化旅游现状分析 .....................................................13 (一)青城山道教文化发展现状 ......................................................................13(二)青城山道教文化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13(三)青城山道文化旅游发展趋势 ..................................................................14三、从道教文化旅游到大道文化旅游发展路径 ................................14 (一)拓宽大道文化的旅游发展路径 ...............................................................14(二)营造大道文化的旅游发展氛围 ...............................................................16(三)实现道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 ................................................16四、道文化旅游项目列表 ................................................................18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