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政策研究规划》重大专项

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政策研究规划》重大专项

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政策研究规划》重大专项
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政策研究规划》重大专项

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政策研究规划》重大专项

一、国家防震减灾政策体系建设

(一)项目目标

构建防震减灾政策体系,指导防震减灾政策研究和政策制定。为解决防震减灾重大政策问题,初步形成一定政策理论战略储备。

(二)主要任务

1. 防震减灾政策框架体系研究。

对防震减灾政策框架体系进行总体研究,以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历史学、人类学、统计学、灾害学、地球科学、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等学科为切入点,围绕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应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和地震科技等工作为重点,构建防震减灾分层级,分领域的政策框架体系。

2. 防震减灾重大政策理论研究。

紧密结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开展防震减灾重大政策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不断丰富和完善防震减灾政策理论,为新时期防震减灾重大政策和工作策略的形成提供政策理论储备,逐步建立支撑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思想库。

3. 防震减灾事业发展政策研究。

突出政策研究的前瞻性、针对性、时效性,研究保障防震减灾事业全面协调发展的政策策略。重点开展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和重点监视城市、城市群、西部欠发达地区等地区实现防震减灾目标,重点地区城乡统筹、区域协调、财务扶持、全面发展的政策保障措施研究。

二、防震减灾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政策研究

(一)项目目标

针对性地研究当前防震减灾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研究提出解决影响和制约防震减灾事业发展重大、关键、紧迫和社会关注问题的政策措施建议,为防震减灾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参考。

(二)主要内容

1. 防震减灾文化建设政策研究。

研究防震减灾先进文化建设与国家文化建设政策间的关系,提出地震部门主导、相关部门协同、全社会参与,共同繁荣防震减灾先进文化的政策措施,增强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实效,提高全民防震减灾综合素质,推动防震减灾先进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2. 防震减灾政府社会协同推进政策研究。

开展政府防震减灾目标责任落实、政府社会协同机制和群测群防等政策研究,提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充分发挥政府作用,动员依靠社会力量,加强社区、居民、学校等基层防震减灾能力建设,引导、鼓励、支持、规范社会力量参与防震减灾实践的政策建议。

3. 防震减灾社会服务公共政策研究。

分析各级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公众对防震减灾政务公开和地震预警、民居安全、宣传教育等社会服务能力的需求,深入研究防震减灾公共服务产品的属性、类别和公共服务领域、形式、能力等,研究提出深化政务公开、促进防震减灾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建议。分析制约和影响我国开展地震灾害保险的主要因素,为防控地震风险、推动制定地震灾害保险政策提供决策依据。构建防震减灾行业公共服务政策体系。

4. 地震监测预报预警公共政策研究。

研究保障地震监测特别是地震前兆监测的政策措施。研究长中短临地震预报决策与发布、地震预警、风险防控等管理政策。研究引导、鼓励单位、社会组织和公民科学规范从事地震预测行为的政策措施。构建地震监测预测预警公共政策体系。

5. 抗震设防要求与震害防御公共政策体系。

研究进一步提高地震地质、地震区划、地震安全性评价等抗震设防要求基础工作水平的政策措施,提出不同类别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行政许可行为,构建抗震设防要求全过程管理和社会工程性防御措施的公共政策体系。

6. 地震应急救援公共政策研究。

研究加强各级政府抗震救灾指挥机构能力建设,保障各级抗震救灾指挥机构常态下有效运作、应急态下高效运行的政策措施。深入分析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专业抢险队、医疗防疫队、志愿者队伍等各级各类抗震救灾队伍的作用、效能和管理体制、工作体制,研究提出科学、统一、规范各级各类地震灾害救援救助队伍行为的政策建议。构建地震应急救援公共政策体系。

7. 防震减灾科技政策研究。

研究推进地震科技持续创新,加强防震减灾应用科技研究,强化防震减灾国际交流与合作,加速防震减灾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不断提升我国防震减灾科技能力的政策研究,建立地震科技激励和评价体系。构建防震减灾科技政策体系,增强科技对防震减灾的贡献率。

8. 防震减灾队伍建设政策研究。

研究我国防震减灾能力建设和事业发展对专业队伍结构、能力等需求,提出优化队伍结构、完善人员配置、增强人员素质、激励人才成长、稳定人才队伍、形成团队合力等政策建议,构建防震减灾队伍建设政策体系,推动防震减灾队伍健康持续发展。

9. 新闻发布和信息公开政策研究。

研究地震突发事件新闻应对和信息发布机制与策略,提出常态和应急态下保障地震新闻宣传和信息发布机制与策略,提出常态和应急态下保障地震新闻宣传和信息发布正面、主动、及时、有效的政策措施,促进新闻发布和信息公开团队建设、资料储备、宣传对策等工作体系的形成与完善,建立健全地震新闻发言人制度和信息公开体系。

10. 区域、地方防震减灾公共政策研究。

结合区域特点、地方实际,研究解决区域共性、地方特点的防震减灾重要政策措施,构建各具特色的地方防震减灾公共政策体系。

三、国家防震减灾政策研究基础能力建设

(一)建设目标

建设防震减灾政策研究实体、政策研究交流平台和服务系统,为政策研究和成果转化应用提供基础支撑。

(二)主要内容。

1. 建设防震减灾政策研究团队。

依托有研究实力的单位建立政策研究实体,建设国家级防震减灾政策研究中心。重点加强人才和硬件建设,采取开放式运作模式,培养并配备必要的专职政策研究人员,选聘一批系统内外结合的兼职研究人员,初步建立跨多学科的咨询专家库;建立政策研究信息库、数据分析、交流讨论和应用服务等网络技术平台,为政策研究工作深入开展提供基础支撑。依托和选择有研究实力的省局,建设区域性政策研究联合组织与服务平台,开展区域性相关政策研究。各省局充分利用或拓展现有的网络技术平台,加强政策研究团队建设和交流合作,开展地区特色的政策研究。

2. 建立政策研究交流平台

构建防震减灾政策论坛。围绕国家防震减灾发展战略和奋斗目标,加强国务院防震减灾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协同,充分利用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研究力量,有效整合行政,公共、科技和社会资源,搭建信息交流、数据共享、协调合作政策研究平台,为国家防震减灾重大政策的形成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3.建立政策研究服务系统。

(1)国家防震减灾政策咨询评估服务系统:通过前瞻性的政策研究、系统完备的政策分析、及时有效的政策评估,为各级政府制定防震减灾政策、形成防震减灾决策、组织防震减灾工作、部署防震减灾行动、落实防震减灾措施提供及时、准确、适用的政策咨询服务。

(2)国家防震减灾政策公共宣传服务系统:通过宣传政策、落实政策,使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熟悉政策、掌握政策,引导促进全社会积极主动参与防震减灾实践,共同推动防震减灾事业发展。

(3)国内外防震减灾政策动态跟踪系统:跟踪分析国内外防震减灾政策动态,科学评估各国防震减灾政策效力,比较研究国内外抗震救灾准备与实践的政策功能,特别是研究大震巨灾前后有关国家防震减灾政策的统一、协调与效果,提出加强和完善我国防震减灾政策措施的建议,为形成我国防震减灾政策体系提供支撑。

建设工程抗震设防有关法律法规文件摘录

建设工程抗震设防有关法律法规文件摘录一、《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 第十七条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必须达到抗震设防要求。 本条第三条款以外的建设工程,必须按照国家颁布的地震烈度区划图或者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规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 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根据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结果,确定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 本法所称的重大建设工程,是指对社会有重大价值或者重大影响的工程。 本法所称可能发生严重此生灾害的建设工程,是指受地震破坏后可能引发水灾、火灾、爆炸、剧毒或者强腐蚀性物质大量泄漏和其他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包括水库大坝、提防和贮油、贮存易燃易爆、剧毒或者强腐蚀性物质的设施及其他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 核电站和核设施建设工程,受地震破坏后可能引发放射性污染的严重次生灾害,必须认真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比依法进行严格的抗震设防。 第四十四条违反本法第十七条第三款规定,有关建设单位不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或者不按照根据地震安全性

评价结果确定的抗震设防的,由国务院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责令改正,处一万以上十万以下的罚款。 二、《陕西省防震减灾条例》 第十七条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抗震设防要求。不符合抗震设防要求的工程,不得开工建设。 第十八条重大建设工程、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工程、生命线工程和六十米以上高层建筑以及国家、省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建设项目、应当按照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对工程建设场地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从事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单位或者机构应当持有《工程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许可证》。 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应当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未经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建设工程项目,计划行政主管部门不得批准立项,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得批准施工。 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应当经国家或者省地震安全性评定委员会评审通过,并按照项目管理权限由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审批确定抗震设防要求,作为抗震设防的依据。 第三十八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有关建设单位未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或者按照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的,由县

云南省地震局

云南省地震局

一、行政执法依据 二、执法种类 (一)行政许可(共 3 项) 第一项: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的审定和抗震设防要求的确定1.许可依据

(1)《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第十六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负责除前款规定以外的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的审定”。 (2)《云南省防震减灾条例》第十四条第一款:“省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负责全省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管理和监督,审定全省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抗震设防要求。” (3)《云南省建设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规定》第四条第一款:“省地震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省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管理和监督,并负责全省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的审定工作。”;第十三条“承担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单位提出的评价报告,按照下列规定申报评审和审批:(一)国家的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场地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经省地震安全性评审委员会初审后,报国家地震烈度评定委员会评审,其评审结论由国务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审批。(二)其他建设工程场地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由省地震安全性评审委员会评审,其评审结论由省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4)“三定方案”的相关规定:“(二)主要职责 4、……负责监督管理本行政区域内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和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按职责权限审定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抗震设防要求;……” 2.具体执法机构名称:云南省地震局震害防御(法规)处 3.执法岗位职数:编制4人,在职5人。 第二项:地震安全性评价单位资质许可 1.许可依据 (1)《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第六条“国家对从事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单位实行资质管理制度。从事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单位必须取得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证书,方可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 第八条“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应当自收到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申请书之日起30日内作出审查决定。对符合条件的,颁发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证书;对不符合条件的,应当及时书面通知申请单位并说明理由。” (2)《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管理办法》第五条“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是全国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的管理部门,负责甲级、乙级资质的审批。

中国地震局关于加强地震监测预报工作的意见

中国地震局关于加强地震监测预报工作的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震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地震局,各直属单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意见》(国发〔2010〕18号),为进一步加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地震监测预报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力加强地震监测预报工作 (一)充分认识做好地震监测预报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我国地震多、强度大、分布广,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二十世纪,我国因地震死亡人数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二分之一,共发生死亡人数超过百人的地震53次,其中超过千人的地震22次。新世纪以来,汶川、玉树地震相继造成极其惨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做好防震减灾工作,是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任务。地震监测预报是防震减灾工作的关键环节,是开展震害防御、应急救援和地震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做好地震监测预报工作,是党和政府的必然要求,是人民群众的殷切期望,也是法律赋予地震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经过四十多年的努力,我国的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取得了显著进步,逐步建立了基本覆盖全国及重点区域的监测台网,形成了长中短临渐进式预报思路,持续不断地开展了预报实践并取得一定进展。但同时也存在明显不足,特别是汶川地震等重大地震灾害,显露出我国地震监测基础仍较薄弱,地震预报的水平还很低,地震科技的支撑引领作用发挥不够,人才队伍还不能适应监测预报工作的需要,监测预报的社会管理有待加强,公共服务的产品尚不丰富。面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严峻复杂的震情形势,各级地震部门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做好地震监测预报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艰巨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下大气力把工作做得更扎实、更科学、更有效,努力提高地震监测预报水平。 (二)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为根本宗旨,以破坏性地震特别是强震的监测预报为重点,大力加强地震科学技术研究,坚持不懈开展监测预报实践,探索新思路新方法,履行法定职责,创新工作机制,强化社会管理,拓展公共服务,不断提升监测预报能力和水平。 (三)工作目标。到2015年,基本形成多学科、多手段的覆盖我国大陆及海域的综合观测系统,人口稠密和经济发达地区能够监测2.0级以上地震,其他地区能够监测3.0级以上地震;在人口稠密和经济发达地区初步建成地震烈度速报网,20分钟内完成地震烈度速报;长、中、短、临地震预测科学水平不断提高,预报能力不断增强;建立适应监测预报需求的人才队伍和工作机制,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对防震减灾贡献率进一步提升。到2020年,建成覆盖我国大陆及海域的立体地震监测网络和较为完善的预警系统,地震监测能力、速报能力、预测预警能力显著增强,短临预测预报水平有明显提高,力争做出有减灾实效的短期预报或临震预报。

地震局的职能与机构组成

机构简介 中国地震局是管理全国地震工作、经国务院授权承担《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赋予的行政执法职责的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 中国地震局成立于1971年,时称国家地震局,1998年更名为中国地震局。 中国地震局现任局长为陈建民。 职能职责 根据《国务院关于机构设置的通知》(国发〔1998〕5号),中国地震局是管理全国地震工作、经国务院授权承担《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赋予的行政执法职责的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中国地震局的主要职责是: (一)拟定国家防震减灾工作的发展战略、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地震行业标准并组织实施。 (二)组织编制国家防震减灾规划;拟定国家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建立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备案制度;指导全国地震灾害预测和预防;研究提出地震灾区重建防震规划的意见。 (三)制定全国地震烈度区划图或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管理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

审定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抗震设防要求。 (四)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的规定,监督检查防震减灾的有关工作。 (五)对省、自治区、直辖市地震局实施以中国地震局为主的双重领导,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管理与计划财务体制;指导省级以下地震工作机构的工作;管理局直属事业单位。 (六)管理全国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制定全国地震监测预报方案并组织实施;提出全国地震趋势预报意见,确定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报国务院批准后组织实施。 (七)承担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机构的办事机构职责;对地震震情和灾情进行速报;组织地震灾害调查与损失评估;向国务院提出对国内外发生破坏性地震作出快速反应的措施建议。 (八)指导地震科技体制改革;拟定地震科技发展规划和政策;组织地震科技研究与国家重点地震科技项目攻关;组织协调地震应急、救助技术和装备的研究开发;指导地震科技成果的开发与应用;承担地震科技方面的对外交流与合作。 (九)指导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 (十)管理、监督地震事业费、基本建设经费和专项资金的使用。(十一)承办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 三、内设机构 根据上述职责,中国地震局设11个职能司(室)。

大部制改革方案(2012年12月最新讨论稿)

大部制改革方案(2012年12月最新讨论稿) 一、国务院办公厅【合并部分国务院办事机构】秘书局 研究室 督查室 新闻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法制办公室(国务院法制办公室) 信访办公室(国务院信访办公室) 应急管理办公室 电子政务办公室 二、国务院组成部门 01、国防部 02、外交部【合并国务院侨务办公室】 03、国家统一和民族事务部【合并国家民委、国务院台办、国务院港澳办、国家宗教事务局】 04、民政部【合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社会保障职能】 05、财政部 06、公安部 07、司法部 08、国家安全部【合并国家保密局、国家密码管理局】 09、发展计划部【合并国家能源局】 10、资源环境部【合并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国家海洋局、国家林业局、中国地震局】 11、农业部【合并国家粮食局】 12、工业和信息化部【合并国防科技工业局】 13、商务部【合并国家烟草专卖局】 14、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15、交通运输部【合并铁道部、中国民航局、国家邮政局】 16、劳动人事部【合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劳动人事管理职能、国家公务员局、国家外国专家局】 17、教育部 18、文化部【合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国家体育总局、国家文物局、国家旅游局】 19、卫生部 20、中国人民银行【合并国家外汇管理局】 21、监察部 22、审计署 三、国务院直属机构 01、海关总署 02、国家统计总局 03、国家税务总局 04、国家资源环境监察总局【合并国家测绘局、中国气象局】05、国家安全生产监察总局【合并公安部消防局部分职能】 06、国家市场运行管理总局【合并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07、国家知识产权局 08、国务院参事室 09、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 10、国务院体制改革委员会办公室 四、国务院直属特设机构 01、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02、国务院公共事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03、国务院金融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合并中国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 五、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 01、国家档案馆 02、新华通讯社 03、中国科学院 04、中国工程院 05、中国社会科学院【合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06、国家行政学院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改组为荣誉机构,设置办事和议事机构。两院的研究实体,按地区或专业合并组建为独立的科学院、研究院;或并入高等院校、中央企业。 武装警察部队编制体制 武装警察总部【中央军委、中央政府双重领导】(大军区级) 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装备部 司令部内设消防指挥部(正军级)(安监总局双重管理) 司令部内设森林指挥部(正军级)(环监总局双重管理) 司令部内设交通、水电、黄金指挥部(正军级) 直属武警机动总队(正师级) 直属武警警种总队(正师级) 省市武警总队【武警总部、省市政府双重领导】(副军级)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 司令部内设消防处、森林处(副师级)(双重管理) 直属支队、飞行支队(正团级) 地市武警支队【武警总队、地市政府双重领导】(副师级)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 司令部内设消防处、森林处(副团级)(双重管理) 直属大队(正营级) 县市武警大队【武警支队、县市政府双重领导】(副团级)司令部、政治处、后勤处 司令部内设消防科、森林科(副营级)(双重管理) 直属中队(正连级) 警卫、边防警察、海事警察部队列武警序列,分别由公安部警卫局、边防局、海事局管理。

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调剂公告

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调剂公告 我所2020年固体地球物理学、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3个专业有调剂生源计划,欢迎考生来我所深造。相关调剂信息与要求如下: 一、接收调剂专业 本科专业是地球物理、空间物理、地球物理勘探、工程地质、地震地质、工程抗震、构造地质、土木工程、仪器仪表、电子工程、自动化、通信工程、测绘工程、大地测量、遥感技术等相关专业可接收调剂 二、调剂要求及流程 1、我所所有招生计划均为全日制学术型硕士招生,申请调剂考生成绩(单科、总分)需达到国家2020年A类地区最低复试资格线要求,并且满足国家规定的相关调剂要求; 2、符合调剂要求的考生将调剂申请表(具体要求和命名方式见附件1)、个人简历及本科成绩单发到我所邮箱,邮件标题以姓名+总分+本科毕业院校+本科专业命名,简历和成绩单分别以姓名+简历/成绩单命名,以附件形式发送; 3、我所将根据调剂要求及考生的专业和分数情况进行初审,初审合格后由所研究生复试领导小组复核,复核合格后发放复试通知; 4、考生应在我所发出复试通知后24小时内,回复邮件进行确认,否则视为放弃复试; 5、因为疫情关系,我所先进行调剂预报名工作,复试时间暂未确定,具体复试方案等相关情况后续请关注我所官网通知及咨询我所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注意:申请调剂的考生要如实填写个人基本信息,并按照要求发送相关材料,调剂期间保持通讯工具畅通,以便我们及时通知有关事宜。 三、奖助学金 研究生在学期间根据学习、科研情况每月享受1200-3400元助学金,享受大学生医保,误餐贴等相关福利待遇。学业奖学金全覆盖。每年开展国家奖学金、优秀研究生、优秀毕业生评比等各类评比,奖励比例为40%。 四、相关网站 所网址:略 下属企业(湖北中震科技集团)网址: 武汉地震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略,

中国地震局地震科技星火计划管理办法(试行)

中国地震局地震科技星火计划 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国家地震科学技术发展纲要(2007-2020年)》和《中国地震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地震科技工作的意见》(中震科发…2010?27号),中国地震局设立“地震科技星火计划专项”(以下简称专项),为实现专项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及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专项主要面向省(区、市)地震局,兼顾市县地震工作机构、中国地震局所属的观测和任务型事业单位科技研发需求。 第三条专项重点支持应用研究和技术研发,主要包括:(一)防震减灾三大工作体系面临的实用性强、需求紧迫的具体科技问题; (二)防震减灾工作中具有区域特色、行业特色的科技问题; (三)已有研究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应用。 第四条专项的管理原则:

(一)面向需求,务求实效。以防震减灾工作需求为导向,以提升业务能力为目的,支持开展实用性强的应用研究与技术研发,为事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和人才储备。 (二)突出重点,有限目标。以突破防震减灾工作中的具体科技问题为出发点,以项目的科技含量和实用化程度为重点考核要素,目标集中,注重产出。 (三)权责明确,规范管理。实行项目依托单位负责制,建立专家信用制度,严格遵守国家各项财务制度,专款专用。 第五条根据支持的方向和作用,专项分为攻关项目和青年项目。项目的资助期限一般为1-2年,最长不能超过3年。 (一)攻关项目支持着眼于突破防震减灾关键技术,解决重要问题,具有较强推广应用前景的研发项目。负责人应具有副高(含)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 (二)青年项目着眼于解决工作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侧重于人才培养和储备。负责人应具有中级(含)以上职称或硕士学位,申请当年1月1日未满40周岁。 第二章组织管理 第六条专项由科技司会同发财司组织管理,项目依托单位负责实施,项目负责人承担具体研究任务。

菏泽市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管理办法

菏泽市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管理办法 为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管理,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山东省防震减灾条例》、《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规定》(中国地震局令第7号)、《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48号)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目录 1第一章总则 2第二章抗震设防要求 3第三章抗震设计与施工 4第四章抗震加固 5第五章农村抗震设防 6第六章监督管理 7第七章法律责任 8第八章附则 1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各类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及其管理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管理工作由各级人民政府统一领导。 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负责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及抗震设防要求的监督管理。 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建设工程抗震防灾规划和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市政设施建设工程的抗震设计、施工、监理等的监督管理。 发展改革、经信、教育、卫生、民政、规划、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交通运输、水利、公安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防震减灾工作。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工作的领导,将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逐步增加经费投入。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城乡建设、地震等部门应当组织开展建设工程抗震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防震、抗震意识。 2第二章抗震设防要求 第六条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是指建设工程抗御地震破坏的准则和在一定风险水准下抗震

设计采用的地震烈度或地震动参数。建设工程必须按照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有关建设工程的强制性标准,应当与抗震设防要求相衔接。 第七条新建、扩建、改建的建设工程,必须达到抗震设防要求。不符合抗震设防要求的工程,不得进行建设;不符合抗震设防要求的现有建(构)筑物及工程设施,应当采取必要抗震加固措施;对具有地震危害性大,次生灾害严重,但无加固价值的建(构)筑物及工程设施,应予拆除重建;未达到抗震设防要求标准的工程,不得交付使用。 第八条重大建设工程、供电供水供气等生命线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必须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在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确定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抗震设防烈度原则上不得低于八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a≥0.20g)。除此之外的一般建设工程项目,完成地震小区划工作的市、县城区,应当按照地震小区划结果确定抗震设防要求,抗震设防烈度不得低于七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a≥0.15g);未开展地震小区划的县城区,按照国家颁布的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确定抗震设防要求。 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应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发展改革部门在办理建设工程项目审批、核准、登记备案时,应当把抗震设防要求列入审查内容,缺少抗震设防要求批件的,发展改革部门不得批准立项,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得批准施工。 第九条学校、医院、商场、体育馆、幼儿园和影剧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建设工程,其抗震设防烈度不得低于八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a≥0.20g)。 第十条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应积极参加建设工程项目规划选址论证,按照地震小区划和地震活动断层调查的结果,提出合理避让地震活动断层、可能发生地震砂土液化、软土震陷以及其它地震地质灾害和抗震不利地段的书面意见。 第十一条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建设工程抗震设计、施工专项审查制度。 设计单位必须按照抗震设防要求和抗震设计规范进行抗震设计;施工单位必须按照抗震设计进行施工;监理单位必须按照要求对抗震设防措施进行监理。 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对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质量负终身责任。第十二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引导农民建造具有抗震性能的住房。村镇建设中的公共建筑、统建的住房及乡镇企业的生产、办公用房,必须进行抗震设防。 3第三章抗震设计与施工 第十三条建设工程项目设计应当设立抗震设计专篇。 抗震设计专篇应当包含抗震设防要求和抗震设防标准、等级等内容。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考博与读博有感

https://www.doczj.com/doc/2017902743.html,中国考博辅导首选学校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考博与读博有感(十五)和导师见面到底该谈些什么? 考博系列咨询问答:考博与读博有感(十五)和导师见面到底该谈些什么? 在很多考博网友的问题中,经常会提到,如果去见导师,或者导师要求去见学生,我们该如何准备这次谈话,到底该聊些什么? 结合博士家园在考博咨询中的一些经验,给大家提几个要点,欢迎大家踊跃补充! 其实见导师无非三个目的: 一、加深导师和学生的了解和彼此的感情,让导师对将要录取的学生有个具体的认识,从而保 证在分数达线的情况下,导师不会拒绝你!在这个目的前提之下,尽量的展现自己,让导师对你本科 的专业背景和硕士的课题有所了解,充分的把自己的学科优势展现出来,让导师对你有所兴趣,对你 个人的能力表示认可。联系我们扣扣:四九三三七一六二六。电话:四零零六六八六九七八 二、和导师的见面也是你最后判断是否报考这个导师最关键最直接的一环,导师在选择同学的同时,同时学生也要擦亮自己的眼睛选择一位人品好,学术好的导师,千万不要被网上的一些信息所误导!在很多时候学生处于单方面只被选择的境地,所以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对于导师的多些了解对你将来的读博生涯也是非常的重要的!所以同学们可以通过这个机会对实验室的课题,老师的为人、性格等等本人很看重的方面进行交流,在交流中判断,最终决定是否报考这个导师,毕竟网上很多的描述和实际差别还是很大的。 三、关于考试的细节问题,见面是很好的沟通的机会,所以你要好好的利用这次机会,去之前对于考试的很多环节自己不能确定的,还需要一定的指导和帮助的,尽量的考虑到,在和导师沟通的时候交流!比如说,公费自费情况啊,实验室的补助情况啊,专业课的准备上,还有是否招收调换专业的考生啊,只要是你自己不确定的,那个时候尽可能的交流,以免在以后麻烦! 本文由“育明考博”整理编辑

政府令第269号-武汉市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办法

武汉市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办法 政府令第269号 第一条为加强对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的监督管理,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23号)、《湖北省防震减灾条例》、《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规定》(中国地震局令第7号)、《湖北省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省人民政府令第327号)等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各类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抗震设防要求是指依法确定的建设工程抗御地震破坏的准则和抗震设计采用的地震烈度或者地震动参数。 本办法所称地震安全性评价是指对工程建设场地进行地震烈度复核、地震危险性分析、设计地震动参数的确定、地震小区划、场址及周围地震地质稳定性评价、场区地震灾害预测等方面的工作。 第四条市、区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以下称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按照职责权限,负责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的监督管理工作。 发展改革、城乡建设、住房保障房管等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的相关管理工作。

第五条市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城市管理的相关规定,开展地震动参数小区划工作,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第六条新建、改建、扩建建设工程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抗震设防,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降低抗震设防要求。 建设工程选址应当避让活动断层、滑坡、崩塌、地裂缝、采空区和沉陷区等地震地质灾害危险区。 第七条按照《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湖北省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的规定需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建设工程,应当按照依法审定的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确定其抗震设防要求。 第八条除需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建设工程外,其他建设工程按照下列规定,确定其抗震设防要求: (一)已经完成地震小区划工作的地区,按照地震小区划图确定抗震设防要求;未完成地震小区划工作的地区,按照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确定抗震设防要求; (二)位于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分界线两侧各4公里区域内的建设工程,按照较高一侧的参数值确定抗震设防要求; (三)学校、幼儿园、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展览馆、体育(场)馆、影剧院、医院、商场、候车室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建设工程以及本市抗震防灾专项规划确定的区域内的建设工程,应当根据地震小区划图或者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提高一档确定抗震设防要求。

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政策研究规划》重大专项

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政策研究规划》重大专项 一、国家防震减灾政策体系建设 (一)项目目标 构建防震减灾政策体系,指导防震减灾政策研究和政策制定。为解决防震减灾重大政策问题,初步形成一定政策理论战略储备。 (二)主要任务 1. 防震减灾政策框架体系研究。 对防震减灾政策框架体系进行总体研究,以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历史学、人类学、统计学、灾害学、地球科学、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等学科为切入点,围绕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应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和地震科技等工作为重点,构建防震减灾分层级,分领域的政策框架体系。 2. 防震减灾重大政策理论研究。 紧密结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开展防震减灾重大政策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不断丰富和完善防震减灾政策理论,为新时期防震减灾重大政策和工作策略的形成提供政策理论储备,逐步建立支撑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思想库。 3. 防震减灾事业发展政策研究。 突出政策研究的前瞻性、针对性、时效性,研究保障防震减灾事业全面协调发展的政策策略。重点开展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和重点监视城市、城市群、西部欠发达地区等地区实现防震减灾目标,重点地区城乡统筹、区域协调、财务扶持、全面发展的政策保障措施研究。 二、防震减灾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政策研究 (一)项目目标 针对性地研究当前防震减灾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研究提出解决影响和制约防震减灾事业发展重大、关键、紧迫和社会关注问题的政策措施建议,为防震减灾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参考。 (二)主要内容 1. 防震减灾文化建设政策研究。 研究防震减灾先进文化建设与国家文化建设政策间的关系,提出地震部门主导、相关部门协同、全社会参与,共同繁荣防震减灾先进文化的政策措施,增强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实效,提高全民防震减灾综合素质,推动防震减灾先进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2. 防震减灾政府社会协同推进政策研究。 开展政府防震减灾目标责任落实、政府社会协同机制和群测群防等政策研究,提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充分发挥政府作用,动员依靠社会力量,加强社区、居民、学校等基层防震减灾能力建设,引导、鼓励、支持、规范社会力量参与防震减灾实践的政策建议。 3. 防震减灾社会服务公共政策研究。 分析各级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公众对防震减灾政务公开和地震预警、民居安全、宣传教育等社会服务能力的需求,深入研究防震减灾公共服务产品的属性、类别和公共服务领域、形式、能力等,研究提出深化政务公开、促进防震减灾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建议。分析制约和影响我国开展地震灾害保险的主要因素,为防控地震风险、推动制定地震灾害保险政策提供决策依据。构建防震减灾行业公共服务政策体系。 4. 地震监测预报预警公共政策研究。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6博士入学试题(地震学)

中国地震局 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试题 地球物理研究所2006 地震学 (注意: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卷纸上, 满分为100分,时间3小时) 1.解释下列名词。(每小题5分,共30分) ①震级 ②介质品质因子 ③走时曲线 ④面波-面波是地震波的一种,主要在地表传播,能量最大,波速约为3.8千米/秒,低于体波,往往最后被记录到。如果地震非常强烈,面波可能在震后围绕地球运行数日。面波实际上是体波在地表衍生而成的次生波。面波的传播较为复杂,既可以引起地表上下的起伏,也可以是地表做横向的剪切,其中剪切运动对建筑物的破坏最为强烈。 ⑤震相-在地震图上显示的性质不同或传播路径不同的地震波组叫震相。各种震相在到时、波形、振幅、周期和质点运动方式等方面都各有它们自己的特征。震相特征取决于震源、传播介质和接收仪器的特性。由于这些波组都有一定的持续时间,所以不同震相的波形互相重叠,产生干涉,使地震图呈现出一幅复杂图形,以致在一般情况下,只能识别震相的起始。地震学的任务之一就是分析、解释各种震相的起因和物理意义,并利用各种震相特征测定地震的基本参数,研究震源的力学性质和探讨地球内部构造等。 ⑥地震各向异性-地震波速度依赖于观测方向而变化。在地震学中,联系各向异性介质中应力应变的广义弹性张量包含21个独立常数,如果在两个方向性质相同(横向各向同性),就减少为5个独立常数。各向同性介质只有两个独立弹性常数。 2.在地震活动性研究中,b值的含义是什么?在统计b值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15分) 频度公系式lgN=a-bm.以上式可以看出,复发周期既为震级的函数,又是a和b 的函数.我们知道b值表示大小地震比例关系,b值与介质均匀程度或应力状态有关,a值是与地震频度有关,a值表示震级为零的地震频度的对数值. 3.简述震源机制解在地学研究中的作用。(10分) 震源机制解不仅可以使人了解断层的类型(是正断层、逆断层还是走滑断层),而且可以揭示断层在地震前后具体的运动情况。 4.推导双层地壳模型中,震源在下地壳内时的首波走时方程。(15分) 5.论述宏观震中与微观震中的物理含义。(10分) 地震时,人们感觉最强烈、地面破坏最严重的地区称为宏观震中。地震发生后,由各地震台记录的地震波到达时间计算得到的震中位置被称为微观震中。而通过地震现场考察,勾画等震线,确定的震中位置被叫做宏观震中。对于同一次地震来说,这两者往往是比较接近的,但也总有一点差异,有时相差还比较明显。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呢?

地震救援装备检测技术规范-中国地震局

《地震救援装备检测规程液压动力工具》 编制说明 一、背景和依据 (一)制定该标准的原因及目的 近年来,为了提高地震紧急救援能力,我国先后成立了国家级、省级和地市级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并配备了大量的达到国际水平的地震救援装备(包括液压动力、气动和内燃机动力等救援工具)。按照国际标准,紧急救援装备除日常维护保养外,还必须定期由第三方对其进行检测,以最大限度地保证救援装备在救援实施过程中功能稳定可靠。而目前,我国的地震救援装备检测技术还相当薄弱。为了促进地震救援装备检测技术的发展,在地震行业科研专项“地震救援装备检测/校准技术研究”的资助下,本项目组开展了地震救援装备检测技术和检测装置的研究,同时进行了大量检测试验。并根据取得的研究成果编写了地震救援装备检测技术规程。 (二)制定该标准的重要意义 液压动力救援工具是地震现场主要营救工具之一,可以完成对混凝土、石材、钢筋等块体的破拆、切割或顶撑。这些工具在使用过程中功能的稳定、可靠是关系营救工作成败的关键。上述液压动力救援工具主要为国外进口产品,目前国内尚无相关的检测标准。本标准详细阐述了对液压动力救援工具的性能要求、检测内容和检测方法。 (三)制定该标准的依据 起草组在总结了国内外液压动力救援工具检测技术现状的基础上,参考了EN

13204:2004 Double acting hydraulic rescue tools for fire and rescue service use---Safety and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和NFPA 1936:2005 Standard on Powered Rescue Tools等标准中的有关内容,结合起草组对国家救援队救援装备实际检测情况和经验,形成了本标准的征求意见稿。 二、国内外概况 国内相关标准有GB/T17906-1999《液压破拆工具通用技术条件》和TB/T3123.4-2005《铁路行车事故救援设备第7部分:液压破拆机具》。相关国际标准有EN13204:2004和NFPA1936:2005。这些国内外规范主要从液压破拆工具的设计、制造方面提出基本安全和性能要求,对具体检测内容和方法则规定较少。 表1 国内外关于液压动力救援工具标准的异同 国家和各省级救援队进口液压救援工具主要遵从EN13204标准生产。

中国有关核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导则

中国有关核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导则 (截至2000年12月31日) Ⅰ. 国家法律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12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布) Ⅱ. 国务院行政法规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核设施安全监督管理条例(1986年10月29日国务院发布)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材料管制条例(1987年6月15日国务院发布) 3. 核电厂核事故应急管理条例(1993年8月4日国务院发布) Ⅲ. 部门规章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核设施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之一 —核电厂安全许可证件的申请和颁发(HAF001/01)(1993年12月31日国家核安全局发布)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核设施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之一附件一 ─核电厂操纵人员执照的颁发和管理程序(HAF001/01/01)(1993年12月31日国家核安全局发布)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核设施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之二 ─核设施的安全监督(HAF001/02)(1995年6月14日国家核安全局发布)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核设施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之二附件一 ─核电厂营运单位的报告制度(HAF001/02/01)(1995年6月14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 5. 核电厂核事故应急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之一 —核电厂营运单位的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HAF002/01)(1998年5月12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 6. 核电厂质量保证安全规定(HAF003)(1991年7月27日国家核安全局令第1号发布) 7. 核电厂厂址选择安全规定(HAF101)(1991年7月27日国家核安全局令第1号发布) 8. 核电厂设计安全规定(HAF102)(1991年7月27日国家核安全局令第1号发布) 9. 核电厂运行安全规定(HAF103)(1991年7月27日国家核安全局令第1号发布) 10. 核电厂运行安全规定附件一 —核电厂换料、修改和事故停堆管理(HAF103/01)(1994年3月2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 11. 民用核燃料循环设施安全规定(HAF301)(1993年6月17日国家核安全局第3号令发布) 12. 放射性废物安全监督管理规定(HAF401)(1997年11月5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材料管制条例实施细则(HAF501/01)(1990年9月25日国家核安全局、能源部、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发布) 14. 民用核承压设备安全监督管理规定(HAF601)(1992年3月4日国家核安全局、机械电子工业部、能源部批准发布) 15. 民用核承压设备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实施细则(HAF601/01)(1993年3月5日国家核安全局、机械电子工业部、能源部批准发布) 16. 民用核承压设备无损检验人员培训、考核和取证管理办法(HAF602)(1995年6月6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

中国地震局正高级职称评审项目分类

附件2-3-2: 中国地震局正高级职称评审项目分类 一、体系框架及分值 备注:获取相关分值,必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以任务书为准。 二、项目分类分级 (一)国家级 1、重大项目 (1)973项目 (2)国家科技支撑(国家科技攻关)项目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4)863重大项目 (5)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重大项目 (6)发改委重大科技专项

(7)财政部重大科技专项 2、重点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2)863重点项目 (3)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重点项目 (4)发改委重点科技专项 (5)财政部重点科技专项 3、面上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2)科技部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一般性项目 (3)科技部公益性研究项目 (4)科技部基础性工作项目 (5)科技部大型仪器设备升级改造项目 (6)发改委一般性科技专项 (7)财政部一般性科技专项 (二)省部级 1、重点项目 (1)地震行业科研专项重点项目(300万元以上) (2)中国地震局各业务司安排的科研项目(300万元以上,各业务司安排的各种常规运行经费项目不在填报之列)。 (3)其他各省部级相关重点科研项目

(4)地震科学联合基金重点项目 2、面上项目 (1)地震行业科研专项一般项目(300万元以下) (2)中国地震局各业务司安排的科研项目(300万元以下,各业务司安排的各种常规运行经费项目不在填报之列) (3)其他各省部级相关面上科研项目 (4)地震科学联合基金一般项目 (三)厅局级 1、重点项目 (1)院所长基金重点项目(40万元以上) (2)其他各厅局级单位设立的重点科研项目(10万元以上)2、面上项目 (1)院所长基金面上项目(40万元以下) (2)其他各厅局级单位设立的一般性科研项目(10万元以下)(3)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

2015年全国中小学生地震科普知识网络竞赛答案

2015年全国中小学生地震科普知识网络竞赛 答题时间:30分钟开始时间:22:34 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50分) 1 C震级相差一级,释放能量相差约多少倍? A.10 B.20 C.30D.5 2 B通常根据震源的深浅,把地震分为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小于( )千米)、中源地震(震源深度( )千米)和深源地震(震源深度大于( )千米)。 A.70、70-200、200;B.60、60-300、300;C.70、70-300、300。 3 D对不按照抗震设计规范进行抗震设计的;不按照抗震设计进行施工的行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专业主管部门按照职责权限责令改正,处以多少元罚款? A.一万元B.五万元C.十万元D.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 4 B由于地震的作用而直接产生的地表破坏、各类工程结构的破坏,以及由此而引发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称为: A.次生灾害B.直接灾害C.诱发灾害D.原生灾害 5 D我国地震较多的省(自治区): A.依次是西藏、新疆、河北、云南和四川等 B.依次是台湾、新疆、陕西、西藏和新疆等 C.依次是河北、新疆、云南、山东和四川等 D.依次是台湾、西藏、新疆、云南和四川等 6 B有极少数地震发生在城市下面,称为(),如唐山地震、阪神地震等。 A.城市下地震B.直下型地震C.直上型地震D.破坏性地震 7 B在挖掘伤员时,只要伤员的颈、脊椎、腰剧疼者,均可按伤员处理。 A.烧伤;B.脊柱伤;C.腹部伤;D.颅脑伤 8 C大地震停了下来,你在家里侥幸躲过一关,接着,你将如何做?下列做法错误的()。A.关闭水电及煤气开关 B.及时抢救陷在碎物底下的人员 C.打开电灯,或用打火机照明,查看损害情况 D.及时离开房屋,到开阔地带 9C国家对地震预报实行统一发布制度,地震短期预报和临震预报由哪里发布? A.中国地震局B.省、自治区、直辖市地震局C.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D.地震科技工作者 10B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地震水灾发生于: A.1556年发生在陕西华县的8级地震造成的水灾 B.1933年四川叠溪7.5级地震造成的水灾 C.1966年河北邢台的6.8级地震造成的水灾 D.2008年四川汶川的8.0级地震造成的水灾 11 A创伤现场急救技术有: A.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B.止血、包扎、固定、等待医护人员 C.止血、包扎、等待医护人员 D.止血、固定、等待医护人员 12 B我国通用的医疗救护电话是_____。 A.110 B.120 C.119 D.112

地震学史大事记

1751 第一台摆验震器。 1755 里斯本地震激发了人们对地震学的关注。 1819 库奇丛林沼泽地的地震令人注意到了断层的作用。 1826 冯·霍夫(Von Hoff)开始发表地震年表 1831 泊松(Posisson)发表固体弹性波理论。 1855 费希尔(Fisher)确认断层作用为地震的成因。 1857 那坡里(Neapolitan)大地震(Mallet,1862)。 1859 马利特(Mallet)估计每年要发生8次“大震”;并发表世界地震活动性图。 1872 伯特利(Bertelli)观测到脉动与风暴之间的关系。 休斯(Suess)使地球科学家们相信断层可以形成地震。 1880 米尔恩(Milne)和格雷(Gray)在日本记录到他们的第一张地震图。 1883 克拉卡托火山喷发:造成火山地震和海啸。 1885 瑞利(Lord Rayleigh)发表瑞利波理论。 1888 门登霍尔(Mendenhall)率先对地震能量作了估计。 1889 冯·利波尔·伯希维茨(Von Rebeur Paschewitz)获得第一个远震记录。 1891 美浓-尾张地震(Koto,1893)。 1897 维歇特(Wiechert)假定地球具有地核。 印度大地震:奥尔德姆(Oldham)在该地震图中识别出了P波和S波。 1899 开始发行《Shide通知》,后来改通知演变为《国际地震资料汇编(ISS)》。 诺特(Knott)讨论了发射和折射。 1901 国际地震学协会成立。 1904 拉姆(Lamb)发表关于来自脉冲源的波的理论。 1906 蒙特叙斯·德·巴洛尔(Montessus de Ballore)出版《地理地震学》(Geographie Seismologique)。 伽利津(Galitzin)研制出了电磁地震仪。 旧金山地震。 昂根海斯特(Angenheister)率先试图测量吸收。 1907 黑格洛茨(Herglotz)展示如何计算速度随深度的变化。 大森房吉(Omori)提出了地震复发的空区理论。 1908 西伯利亚的大陨石产生冲击性地震。 1909 希达(Shida)观测到了初动的四象限图像。 1901 里德(Reid)发表弹性回跳理论。 莫霍洛维契奇(Mohorovicic)发现地壳-地幔边界。 1911 《美国地震学会会刊》创刊。 勒夫(Love)发表《地球动力学的某些问题》。 莱邦松(Leybenzon)指出地核必定是液态的。 1914 美国气象局开始收集有关美国的地震资料。 古登堡(Gutenberg)测量到地核的深度。

2017年全国已取消的职业资格证完整名单

2017年全国已取消的职业资格证完整名单 2017年全国已取消的职业资格证都有哪些呢,我们不妨来看看。以下是独特网小编搜集并整理的职业资格证有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国务院决定取消的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目录 一、取消的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 序号 项目名称 实施部门(单位) 资格类别 设定依据 处理决定 备注 1 价格鉴证师 国家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准入类 《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国务院令第412号) 《价格鉴证师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人发〔1999〕66号)

取消 2 招标师 国家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准入类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 《招标师职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人社部发〔2013〕19号)取消 3 矿产储量评估师 国土资源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准入类 《矿产储量评估师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人发〔1999〕33号) 取消 4 物业管理师 住房城乡建设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准入类

《物业管理师制度暂行规定》(国人部发〔2005〕95号)取消 5 珠宝玉石质量检验师 质检总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准入类 《珠宝玉石质量检验专业技术人员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人发〔1996〕79号) 取消 6 棉花质量检验师 质检总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准入类 《棉花质量检验师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人发〔2000〕70号) 取消 7 计量检定员 质检总局

准入类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 《计量检定人员管理办法》(质检总局令第105号)取消 与注册计量师合并实施 8 地震安全性评价工程师 中国地震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准入类 《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国务院令第412号) 《地震安全性评价工程师制度暂行规定》(国人部发〔2005〕72号) 取消 9 水利工程造价工程师 水利部 水平评价类 《水利工程造价工程师注册管理办法》(水建管〔2007〕83号) 取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