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病区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和管理对策

病区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和管理对策

病区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和管理对策
病区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和管理对策

病区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和管理对策

护理安全是防范和减少医疗事故及纠纷的重要环节,是实现优质护理的关键。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只有增强安全意识,落实安全措施,做好安全监控,强化安全管理,筑牢安全底线,才能促进护理质量的不断提高。如何规范护理行为,强化质量意识,做到以人为本,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最大限度地降低护理缺陷,确保病人的安全,这是时代赋予护理工作者的责任和探索的课题。

1 影响病区护理安全因素

1.1 护理人员自身因素

1.1.1 护理人员是护理措施的实施者,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都离不开护士,因此护理人员素质的高低是关系到护理安全与否的首要因素。当护理人员素质达不到要求时,就可能给病人生理、心理带来不安全的隐患,表现为责任心不强,违反制度或操作规程,上班不坚守岗位、脱岗、睡觉、玩忽职守。

1.1.2 忽视病人的需求缺乏应有的同情心对病人不能做细致的解释工作,对病情复杂或危重病人的病情交代不清,对所反映的病情不予重视,甚至无理训斥。忽视了病人心理需求,致使医患角色冲突的现象时有发生。

1.1.3 护理人员技术水平低由于护士自身不重视学习和业务技术培训,专业知识缺乏,经验不足或合作能力不高,会对患者的安全构成威胁。随着新技术、新业务的大量引进和开发,护理工作复杂程度提高、技术方面风险加大,影响护理安全。

1.1.4 护理人员配备不足医疗效率指标的提高,使护理技术和基础护理工作量成倍增长[3]。临床护理员长期缺编,达不到卫生部有关规定要求的床护比例,临床护士经常处于高度紧张、超负荷劳动的疲惫状态[4]。

1.1.5 护理人才流失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护理人才大量流失,培养一名有较好业务素质的护士需要3年,新护士边培训边上岗,培养的速度跟不上护理人才流失的速度。护理队伍成分的快速更新,使护士业务能力下降,增加了护理安全的隐患。

1.1.6 缺乏法制观念忽视护理记录中的法律问题在护理工作中常可发生因说话不严谨而引发病人及家属的不满。对临床工作原始记录不重视,病情变化观察记录不及时,甚至伪造生命体征记录,对工作中的失误可能引发护理纠纷的严重性认识不足,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使护理记录存在隐患。

1.1.7 未经医嘱执行治疗超越护士职业权限[5]医嘱是护理人员对患者实施治疗、护理的法律依据。护理人员没有权力更改、拖延或拒绝执行医嘱,更没有权利擅自为患者提供药物治疗。临床护理工作中,常有护士凭经验、靠感觉,不自觉地超出职业权限的现象。如在非抢救情况下执行口头医嘱。

1.2 基础设施不完善水管电线老化,插座不牢,地面潮湿,损坏的摇床、轮椅,没有及时修理,也没有醒目的标志。

1.3 护理管理因素

1.3.1 护理管理人员对自身要求不严,未认真履行管理者的职责,对工作中各个不安全的环节缺乏预见性,未及时主动采取针对性措施,发现和处理问题不及时、措施不当。

1.3.2 对护理人员缺乏有效的职业道德教育,安全意识不强;对各种职责、制度、常规的落实情况监控力度不够。

1.3.3 管理不规范,质量监控机制不健全,措施不力物品、药品放置混乱,位置不固定。内服药和外用药标签不明,无菌物品和污染物品混放,消毒不严密所致院内感染[8]。

1.4 住院患者因素住院患者应当自觉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配合医务人员的管理,但有的住院患者对医院规章制度不遵守、不配合,如私自离院外出,或者请假不能按时返回,

一旦发生意外将引起法律纠纷。

2 护理安全管理对策

2.1 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护理操作规程和护理规章制度都是长期临床工作实践经验的总结,甚至是用患者的生命和血的教训换来的,每个护理环节都必须遵循操作规程,稍有大意都可铸成大错,甚至危及患者生命[9],也给护士带来终身遗憾。因此护理工作者一定要加强责任心,要有职业责任感,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加强基本功训练,力求做到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10]。

2.2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把爱岗敬业精神贯彻到护理工作的每个环节中去。

2.3 鼓励护士参加专科、本科等再教育,选派业务骨干到上级医院进修并主持专业讲座和业务查房等;定期组织科室业务学习、护理查房,并由院、科两级同时对护理人员进行“三基理论”考试,不断拓宽知识面,更新观念;对护理操作技能进行考核,让每位护士均能准确、熟练、规范的完成护理操作,从根本上防止了因操作不熟练或失误,而发生的护理差错,保证护理安全的落实。

2.4 建立合理的护患比例合理配备使用人力资源应该从患者利益考虑,配置适宜的护理人员的数量。护士长应该根据护士的才能、资历,安排适合其能力的工作,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防止因疲劳过度或操作环境不良造成差错事故的发生[12]。

2.5 稳定护理队伍减少护理人才流失稳定队伍是目前护理队伍建设的重点,护理人才的大量流失应引起医院管理层的重视,如何留住护理骨干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2.6 加强沟通,依法行使病人的权利,护理活动的正常开展有赖于病人的配合和支持,因此护理人员在护理活动中应尊重病人、理解病人、同情病人,因人施护。在交流过程中应讲究语言的艺术性和技巧性,对病人提出的疑问,用通俗易懂的专业知识,结合病人的情况,向病人说明诊疗计划、手术需知、潜在的危险因素、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和意外;遇到护患双方有意见分歧时应心平气和地解释安慰、体贴关心、理解病人,提高病人和家属对我们的信任,从而杜绝护理纠纷。

2.7 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护理人员应学习有关法律规定,明确职责,既保护自己也有益于他人。可以定期开设一些法律知识班,培训时设案例分析课,让护理人员懂法、依法。

2.8 完善基础设施创造有安全保证的工作环境要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陈旧的护理设施要更新,损坏的物品要及时修理,在修理前有醒目的标志提醒病人不要使用。护士要加强对设备的管理,使设备状态良好,创造一个有安全保证的工作环境[13]。

2.9 明确责任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实行护理部—科护士长—病区护士长三级或护理部—护士长两级目标管理责任制,对各级护理人员严格要求,定期与不定期的督促检查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的落实情况。把好环节质量关,确保护理安全。

2.10 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抓好安全管理关键环节[14]安全管理应该贯彻预防为主的理念,因此对护理工作中不安全的因素要及时进行识别、评估并采取措施以杜绝一切事故的发生。护理安全管理应重点抓5个关键环节[15]①抓关键病人:急重症病人、疑难病人、手术病人、接受特殊治疗病人;②抓关键制度:值班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分级护理制度;③抓关键时间:节假日、双休日、中午班、夜班、人员少工作忙、交接班时;

④抓关键人员:护士长、技术骨干、新上岗护士、进修实习人员;⑤抓关键部门:手术室、监护室、产房、消毒供应中心。

2.11 加强院内感染管理认真贯彻执行《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医院消毒技术规范》,提倡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根据护理用品的性能选用正确的消毒的方法。加强院内感染监控,最大限度的降低医院内感染率。

2.12 加强患者宣教制度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加强对住院患者的宣教,让患者了解住院期间应遵守的规章制度。给患者全面的身心护理,尊重其人格、尊严、信仰及价值观,以良好的护理作风获得病人的理解和支持,可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儿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防范

儿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防范 标签:儿科;护理;安全隐患;防范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儿科患者是个特殊的群体,常说儿科如“哑科”。有些患儿不能表达自己的感受,给疾病观察和护理带来了难度,造成护理安全隐患多,护理人员缺乏一定的风险意识。护理任何一个环节不注意都会给患儿带来不安全和医疗纠纷的风险,提高护理工作的安全性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前提,也是衡量医院管理水平高低的标准。 1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 1.1护士语言行为由于儿科住院患儿多,床位周转快,工作量大,繁琐而辛苦,不能按时下班,导致护士疲劳、焦虑、烦躁。儿科护理大多是低年资护士,在家有的是独生子,父母疼爱,不能忍受工作中的磨难,缺乏沟通服务技巧,对患儿家属提出的疑问解释不到位,缺乏耐心,主动服务意识差,态度生硬,甚至厌烦,缺乏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常因言语差错与患儿家属发生争执。 1.2护士责任心低年资护士工作经验缺乏,工作中责任心不强,儿科病房危重患儿多,特别是夜班人少时,不能及时巡视病房,不能及时发现患儿病情变化,缺乏慎独精神。对患儿及家属私自外出和对患儿存在的跌倒、坠床危险宣教不到位,防范意识差。大小便未问就随意记录,脉搏呼吸测量时间不足,生命体征记录不准确。 1.3心理素质方面儿科患者都是父母的宝贝,一个孩子生病,有的甚至有几位家属陪护,所有工作都在陪护的监视下进行,心理压力大,静脉输液时,有些不理解的家属要求条件高,要求一次穿刺成功,遇到心理素质差的护士,即使平时技术很好,也有失手的时候,起患儿家属的不满和投诉,甚至打骂。特别是遇到危重患儿抢救时,家属紧张得在一边哭喊,护士心理也紧张、手忙脚乱,抢救措施不得当,处理不到位,影响抢救效果,引起纠纷。 1.4技术方面随着新技术、新项目大量引进与开发,护理工作复杂程度高,技术要求高,特别是新护士护理技术不熟练、操作欠规范,护理经验不足,疑难静脉穿刺成功率低,抢救患儿时,工作忙而无序,延误患儿治疗,对新设备不了解,使用不当。 1.5治疗方面 1.5.1给药不足护士配药时粉剂溶解不全,抽药不彻底,造成瓶内剩余药液浪费,有的操作不注意,引起药物容器破碎,药液流失。 1.5.2用药途径不对漏给错给患儿药物,药物配伍不当,护士在操作过程中

常见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

常见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 发表时间:2012-6-21 8:56:00 来源:创新医学网医学编辑部 李雪娟471100河南孟津县人民医院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法规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为进一步规范护理行为,提高护理质量,有效规避护理风险,确保护理安全,现结合工作体会就护理安全方面存在的隐患及防范措施探讨如下。 护理工作中常见的安全隐患 护理人员法制观念薄弱,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护士不了解“医疗风险无处不在”,忽视医疗护理活动这一特殊的职业特征,不认真执行三查七对,对患者实施治疗和护理时,没有及时履行告知义务,忽视患者的知情同意权。不坚持原则,盲目执行医生的口头医嘱。书写护理文件不规范。护理记录单上的记录,在查对时发现未记,但确实做了,护理管理上就视为“记录不全”。护理记录单上的任何文字记录都是重要的法律证据,不论什么原因造成的“记录不全”,在法庭上就会因证据不足而败诉,有理难辩。另外护理记录单上常见问题还有护理记录与医疗病程记录不符,护理记录没有用药起止时间记录、无法显示护理人员给患者用药速度快慢,药与药之间的间隔时间,特别是不能同时用药的间隔时间等,一旦发生纠纷,护理记录单将不能提供有利的法律依据,护理人员将十分被动。 护士责任心不强,执行规章制度不严格:主要表现在工作中不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或简化程序,如不按规定洗手,加药不戴口罩,加药不彻底、安瓿中残留药液,单独值班时不严格遵守医院各项核心制度,如不进行床头交接班,不按等级护理制度巡视病房,上班时思想不集中,在办公室聊天、打电话、吃东西、带孩子等导致治疗不及时,影响护理效果。 护士素质低,技术操作不熟练:护理人员业务知识缺乏,工作经验不足,技术水平低或不熟练(抢救患者时吸氧、吸痰慢、小儿头皮穿刺不上,洗胃机不会用),对新技术的应用及新设备的使用掌握不熟练,单独上班时不能完成复杂的操作,对患者病情观察不仔细,不能及时、准确、有效的抢救患者。有的护士虽然按制度做到了巡视病房,但不清楚患者的重点观察项目是什么,以致不能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的征兆,从而延误抢救与处理,导致纠纷。 护患沟通不够:护士每天与患者频繁接触,可以及时地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若对患者提出的问题避而不答装没听见,或态度冷淡、解释不到位,特别是在用药、咨询、住院帐目查询时,如

护理安全隐患的分析及对策

护理安全隐患的分析及对策 护理安全隐患的分析及对策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医疗护理日趋复杂,各种影响因素越来越多,患者在医院接受诊断、治疗、护理的同时也面临一定的不安全因素,如诊疗技术、心理、环境、药物等因素,如何消除护理安全隐患是摆在我们每一个护理人员面前的问题。安全的管理是护理管理的重点,是护理质量的保证,提高护理安全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课题,也是衡量医院护理管理水平的标准。 1 护理安全隐患的分析 1.1 护士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淡薄护士在校所受的教育和在职教育中缺乏法律知识教育,长期以来医疗传统习惯使护士工作处于医疗服务的主导地位。护士只重视解决病人的健康问题,而忽视潜在的法律问题。在实际护理过程中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证据意识,忽视证据的收集和管理。 1.2 护士的综合知识水平偏低在临床一线工作的护士大多是年资低、学历低,导致技术操作熟练度低,经验不足,都可能对患者的安全构成威胁;随着新技术、新项目的大量引进与发展,护理工作中技术复杂程度高、技术要求高的服务内容越来越多,不仅对护理人员带来较大的工作压力,而且可能导致护理工作中技术方面的风险加大,从而影响护理安全知识不断的更新。 1.3 护理职业的特殊性护士在很多时候是一人值班,许多护理行为只有护士和病人参与,所有的谈话和操作不可能都叫病人签字或知情,护理操作有许多环节是在治疗室内进行,病人和家属对期间的操作可以质疑,护士夜间巡视病房虽有记录,但没有旁证。 1.4 护理人员的配置不能满足病人的需要护理人力资源的缺乏,尤其是病人的护理需求增多,使护士超负荷从事繁重的工作,造成工作责任心不强,注意力不集中,环节质量无法控制,服务不到位,给病人带来不安全感。 1.5 患者行为因素护理工作是一项护患双方共同参与的管理活动,护理工作的正常开展,有赖于患者的亲密配合与支持,若患者心理承受能力差,对疾

护理安全隐患与管理

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管理对策 康复&中医皮艳华 【摘要】目的分析患者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对策。 【关键词】护理安全隐患相关因素管理对策 护理安全是指在护理工作服务的过程中,不因护理失误或过失而使患者的机体组织、生理功能、生理健康受到损害,甚至发生残疾或死亡[1]。它是护理质量的基础,是优质服务的关键,也是防范和减少医疗事故及纠纷的重要环节。本文就与护理安全隐患相关的内容,包括:护理安全因素分析、护理安全隐患评估、防范机制及如何管理进行简要的介绍及总结。 1护理安全隐患因素的分析 1.1护理人员因素李欣总结中发现[2]护士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及护士业务素质欠缺。孙和平提到[3]护理队伍不稳定已成为民营医院护理管理中最棘手的问题之一,是民营医院面临的共同困难。 1.2物质因素主要包括3个方面:①设备方面医护人员对新引进设备不了解,特别是急救物品器材不到位或出现故障,影响护理技术的正常发挥,影响抢救及治疗工作,造成护理安全隐患。②物品方面护理物品质量欠佳或数量不足,也是发生护理安全隐患的因素之一,常见的现象有输液器发生漏液、输液输空等。③药品方面如不严格核对药品的名称和有效期。 1.3环境因素肖华诊提到[4]:①设施及布局,地面过滑,床旁无护栏

造成跌伤等。②环境污染,消毒隔离不严导致的院内交叉感染。③危险品管理:氧气、毒、麻局限药品等管理不善。 1.4患者因素吴春荣[5]提到患者及家属的期望值过高,当病情逐步加重,治疗效果不明显,对护理人员无故挑剔、刁难,造成护理人员心理失衡,从而影响护理工作的完成,成为潜在护理安全隐患。患者对自身病情认识不足,不遵守住院规则,不经请假擅自离开,不配合治疗,拒绝服从治疗护理,患者家属不履行应尽的责任等,也是常见护理安全隐患之一[3]。 1.5管理因素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不足,医院护士人力资源配置不足,工作量大,护士流动性大,也是潜在护理安全隐患[5]。管理者本身缺乏安全隐患预见性和洞察力,都可能成为护理不安全的重要因素[2]。管理制度不完善,监控不力都是造成护理不安全的重要因素[4]。 2.护理安全隐患的管理措施 2.1 实施护理安全隐患评估姜春娥[6]提到为加强医院护理安全管理,制定了《病区护理安全隐患评估表》,组织学习并强化护理人员安全意识,防范人员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安全隐患,并健全护理管理监控机制。 2.2 护理安全隐患提示牌的使用彭翔等[7]提到通过自行设计护理安全隐患提示牌,组织实施后取得良好效果。提示牌包含:给药错误、跌倒、管道滑脱、标本问题、医院感染、操作失误、物理伤害、输液肿胀、仪器设施等。护理安全隐患提示牌能充分体现护理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内涵,也是优质护理服务实施的重要内容。在临床实践中,

100项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100项护理安全隐患 林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护理部 二00九年十二月

100项护理安全隐患 协助患者进食、水中易出现的问题 1、饮水呛咳 防范措施: ⑴喂水时注意速度不可过快且每次少量喂食。 ⑵喂水时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发现呛咳立即将头偏向一侧,以免误入呼吸道。 ⑶对于频繁发生呛咳的患者,护士应提示医生留置胃管。 2、吞咽困难 防范措施: ⑴喂食速度宜慢且少量,确认病人已吞咽再继续。 ⑵给予患者便于吞咽的食物。 ⑶嗜睡的患者喂食时必须把病人完全叫醒,喂食后确认口中无食物方可离开。 ⑷进食时注意与患者沟通并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如发生吞咽困难,应立即停止进食并取出口中食物,将头偏向一侧。 吸氧中易出现的问题 3、气压伤 防范措施: ⑴先调节好氧流量再将吸氧管插入患者鼻孔。 ⑵改变氧流量时先将导管撤出,待调节好后再插入导管。 4、氧中毒 防范措施: ⑴根据医嘱正确调节氧流量。

⑵高流量吸氧时应注意吸入时间不宜过长。 ⑶定期检查氧流量表是否准确。 5、管道脱落 防范措施: ⑴使用双腔吸氧管,以便于固定。 ⑵经常巡视吸氧患者,发现管道脱落及时插好、固定。 ⑶清醒病人嘱其不要自行拿下吸氧管。 口服药发放中常见的问题 6、同病室的人交叉发药错发 防范措施: ⑴严格三查七对,发药时叫病人至答应为止。 ⑵不得一次拿两个以上药杯进病房给病人,须将药车推至病床旁一对一发放。 ⑶每个药杯上面须有贴着醒目床号的药盖,不得遗漏。 ⑷口服药应由双人核对后由其中一人发放。 7、药物剂量有误 防范措施: ⑴正确抄写口服卡。 ⑵核对药物时要认真,避免边核对边说笑,禁忌单人核对。 ⑶避免思维定势,个别病人所服药物剂量比常规剂量多或者少,不能按常规量发放。(如开博通每片12.5mg,有些患者服6.25mg,不能按常规给予一片。) ⑷有些药物剂量发生改变时,外勤护士应及时通知大家,提起注意。 ⑸有的一种药物两种剂量,要核对清楚,心中有数。 8、漏发(多为病人不在) 防范措施:

妇科护理安全隐患的分析及对策初探

妇科护理安全隐患的分析及对策初探 发表时间:2017-12-25T10:46:24.41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6月第12期作者:齐晓向[导读] 安全护理模式以其科学化和规范化的特点,对减少医患纠纷、提高治疗效果以及构建文明和谐的医疗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陕西扶风县人民医院陕西扶风县 722200 【摘要】目的对妇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对采取有针对性的安全护理模式进行探讨,从而为有效减少安全隐患的发生奠定基础。方法对我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接收的64名患者进行研究,首先对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进而采用不同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护理,从而找到减少护理安全隐患的有效对策。在研究过程中将患者分为两个不同组别,即研究1组和研究2组,每 组患者为32人。对研究1组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研究2组患者在充分分析并探讨安全隐患发生原因的基础上采用安全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并在护理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身体各项指标恢复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在对妇科护理中的安全隐患进行调查并讨论后发现,造成妇科安全隐患的因素主要有机械损伤、心理障碍以及护理人员方法不当等。在分别采用不同护理模式对其进行护理后发现,采用安全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的患者其身体各项指标恢复较好且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较高。结论安全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治疗效果,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同时对避免安全隐患的发生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键词】妇科护理;安全隐患;护理对策 引言: 目前,我国医疗技术水平在不断的优化和创新中前进。随着患者思想观念及健康意识的强化,人们对护理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传统的护理过程中,由于受到治疗器械的损伤、患者自身心理障碍以及医护人员操作不当等因素的影响,护理安全隐患时有发生。这种情况的出现给患者的生命健康以及医患关系的和谐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因此本文对妇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探讨,进而通过分析对比的方式论证安全护理模式的重要作用与价值。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一)患者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择2016年7月-2017年7月前来我院接受治疗的64名妇科患者进行研究,在所有患者均为自愿参与研究的基础上将其随机分为两个不同组别,分别为研究1组和研究2组,每组患者均为32人。在研究1组的患者中,患者年龄均在22-40岁,平均年龄(27.4±3.4)岁。在研究2组的患者中,患者年龄均在21-42岁,平均年龄(27.6±3.5)岁。在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身体各项情况进行对比后未发现显著的差异化特点,因此可以进行比较研究(P>0.05)。(二)研究方法 首先对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调查并讨论,并归纳总结出造成护理安全隐患的重要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机械或运动损伤。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由于身体实际情况不同,加之以对器械的敏感度存在显著差异[1],导致部分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器械的损伤。其次患者在未完全恢复后进行剧烈运动导致摔伤的情况时有发生,从而给患者的安全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2.患者自身心理障碍。部分患者在治疗前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情形,甚至会对治疗工作以及主治医师产生怀疑,这种情况的出现使得患者的心理健康遭受严重的影响,同时也是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3.护理人员缺乏合理的护理经验与措施。医护人员的护理与操作不当是造成护理安全隐患的重要因素。部分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缺乏耐心,无法严格按照规定的流程对患者进行护理,从而导致工作中出现失误,从而对患者的安全造成巨大影响。因此针对上述情况的发生,寻找有效且安全的护理模式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研究1组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研究2组患者采用安全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具体护理对策如下:1.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在患者出现紧张、焦虑及对治疗工作不信任的情况下,医护人员应耐心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将治疗的安全性及医生的专业性告知患者,使患者能够重拾治疗信心。同时在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要经常与患者进行沟通与交流,对患者存在的疑问进行耐心解答。要了解不同患者的实际需求,并尽最大努力帮患者解决合理的要求,从而为构建和谐的医疗体系奠定基础。2.注重安全排查的重要性。在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将患者可能用到的设备进行排查[2],对老化或年久失修的设备要及时进行更新。同时要注意对设备进行仔细的清洗与消毒。其次医护人员要努力为患者提供舒适且安全的住院环境,定期对病房进行清洁和消毒,从而防止病菌的滋生。要注意室内的通风,将温度和适度调整到最佳。3.注重饮食健康。在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对患者的饮食进行严格的把控,指导患者进行健康饮食,从而防止因饮食不当造成患者病情加重。4.不断优化和完善护理流程。医院应注重护理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安全隐患的发生。在医护人员对患者实施护理前,要对其进行严格的培训,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科学文化素养。其次医护人员在护理的过程中要注重对患者的健康教育[3],使患者能够提升安全防范意识,从而有效较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三)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患者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用百分比表示,两组间差异性的比较用x2和t 进行检验[4]。若P<0.05,则说明两组间的比较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价值。 二、结果 在对两组患者的身体各项指标恢复情况及治疗效果方面进行对比后发现,研究1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3.14%,研究2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0.76%。研究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研究1组的患者,且两组患者间的比较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在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后发现,研究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研究1组的患者,且两组患者间的比较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对

病区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和管理对策

病区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和管理对策 护理安全是防范和减少医疗事故及纠纷的重要环节,是实现优质护理的关键。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只有增强安全意识,落实安全措施,做好安全监控,强化安全管理,筑牢安全底线,才能促进护理质量的不断提高。如何规范护理行为,强化质量意识,做到以人为本,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最大限度地降低护理缺陷,确保病人的安全,这是时代赋予护理工作者的责任和探索的课题。 1 影响病区护理安全因素 1.1 护理人员自身因素 1.1.1 护理人员是护理措施的实施者,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都离不开护士,因此护理人员素质的高低是关系到护理安全与否的首要因素。当护理人员素质达不到要求时,就可能给病人生理、心理带来不安全的隐患,表现为责任心不强,违反制度或操作规程,上班不坚守岗位、脱岗、睡觉、玩忽职守。 1.1.2 忽视病人的需求缺乏应有的同情心对病人不能做细致的解释工作,对病情复杂或危重病人的病情交代不清,对所反映的病情不予重视,甚至无理训斥。忽视了病人心理需求,致使医患角色冲突的现象时有发生。 1.1.3 护理人员技术水平低由于护士自身不重视学习和业务技术培训,专业知识缺乏,经验不足或合作能力不高,会对患者的安全构成威胁。随着新技术、新业务的大量引进和开发,护理工作复杂程度提高、技术方面风险加大,影响护理安全。 1.1.4 护理人员配备不足医疗效率指标的提高,使护理技术和基础护理工作量成倍增长[3]。临床护理员长期缺编,达不到卫生部有关规定要求的床护比例,临床护士经常处于高度紧张、超负荷劳动的疲惫状态[4]。 1.1.5 护理人才流失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护理人才大量流失,培养一名有较好业务素质的护士需要3年,新护士边培训边上岗,培养的速度跟不上护理人才流失的速度。护理队伍成分的快速更新,使护士业务能力下降,增加了护理安全的隐患。 1.1.6 缺乏法制观念忽视护理记录中的法律问题在护理工作中常可发生因说话不严谨而引发病人及家属的不满。对临床工作原始记录不重视,病情变化观察记录不及时,甚至伪造生命体征记录,对工作中的失误可能引发护理纠纷的严重性认识不足,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使护理记录存在隐患。 1.1.7 未经医嘱执行治疗超越护士职业权限[5]医嘱是护理人员对患者实施治疗、护理的法律依据。护理人员没有权力更改、拖延或拒绝执行医嘱,更没有权利擅自为患者提供药物治疗。临床护理工作中,常有护士凭经验、靠感觉,不自觉地超出职业权限的现象。如在非抢救情况下执行口头医嘱。 1.2 基础设施不完善水管电线老化,插座不牢,地面潮湿,损坏的摇床、轮椅,没有及时修理,也没有醒目的标志。 1.3 护理管理因素 1.3.1 护理管理人员对自身要求不严,未认真履行管理者的职责,对工作中各个不安全的环节缺乏预见性,未及时主动采取针对性措施,发现和处理问题不及时、措施不当。 1.3.2 对护理人员缺乏有效的职业道德教育,安全意识不强;对各种职责、制度、常规的落实情况监控力度不够。 1.3.3 管理不规范,质量监控机制不健全,措施不力物品、药品放置混乱,位置不固定。内服药和外用药标签不明,无菌物品和污染物品混放,消毒不严密所致院内感染[8]。 1.4 住院患者因素住院患者应当自觉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配合医务人员的管理,但有的住院患者对医院规章制度不遵守、不配合,如私自离院外出,或者请假不能按时返回,

护理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流程

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一)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重点环节的应急预案和病人的告知制度,实施监督、检查、评价和整改。 (二)将安全管理纳进三级质量管理中,加强关键环节、薄弱环节的管理,确保病人安全。 (三)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按时巡视病房,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杜尽差错事故。 (四)对危重、昏迷、瘫痪、精神异常及小儿等特殊病人应加强护理,技术规范标准预防坠床、跌伤发生。 (五)制定护理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措施,完善防护设施,督促落实,定期总结。 (六)组织对护理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七)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操作规程,认真落实消毒隔离制度,防止和减少医院感染的方式。 (八)严格执行药品管理规定,企管MBA剧毒、企业管理品加锁专人保管,每班交接,做好登记。 (九)急救器材、药品齐备完好,做到“四定”(定种类、定位放置、定量保管、定期消毒)、“三无”(无过期、无变质、无失效)、“二及时”(及时检查、及时补充)、“一专”(专人管理) (十)落实“四防”措施,定期检查非医疗护理的不安全因素,采取防范措施。

(十一)采用多种形式对病人和家属实施安全知识宣教。 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及紧急风险预案 护理风险始终贯穿在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环节和过程中,有时即使是

极为简单或看似微不足道的临床活动都具有风险,一旦发生护理缺陷或事故,给病人和家属带来痛苦。因此,要有效地回避护理风险,要防范和减少护理纠纷,为病人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必须实施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 1全面培训护士,组织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进行认真培训,并组织相关内容考试,医院专门聘请医疗律师进行专题讲座,及时通报其他医院有关安全的信息,组织医疗、护理纠纷的个案分析会等,使其充分认识到严格执行法律、法规、规章、常规就是在履行法律职责。 2制定全院护理风险管理措施 首先识别护理风险,对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配套文件,查询文献等相关知识,及时了解、掌握各种相关信息,查找安全隐患,分析出现过的问题和教训,识别并确定目前存在的和潜在的护理风险问题,如给药问题、抽血问题和压疮问题等;定时召开护理安全管理会,分析护理现状及问题,根据我院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明确护理风险防范措施等,对进行全院护理风险管理工作。护士长负责及时收集本科室现存的和潜在的护理风险信息,罗列在护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及时上报,并采取相应对策。 3制定安全管理制度 制订护士各班工作程序,在程序中突出病区值班护士首要工作是观测记录重病人的病情及准确救治;加强节假日安全管理,重点强调节假日期间要注意人员配备、急救药品储备等问题,规范节假日期间须严格管理的护理薄弱环节;制定病区各种风险预案,如输血风险管理、患者跌倒的防范对策、化学药物渗出的预防和处理等,规范突然停电时呼吸机等危重病人处理的方法及程序;建立护理告知、签字制,对特殊病人、特殊情况实施家属告知签字制。

护理安全与风险防范

护理安全与风险防范 背景:病人维权意识的提高,病人和家属提出“专业化”问题,多渠道获取医学知识途径护理安全高要求与护理风险低意识的反差,管理者的困惑与无奈。 目的:明确护理风险所在,掌握风险发生的规律,提高风险防范能力,有效回避护理风险为病人提供安全的、有序的优质的护理。 概念:护理安全定义:是指护士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严格遵循护理核心制度及操作规程,确保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成功能上的伤害、障碍、缺陷式死亡。护理风险是指可能会发生的护理危险。所在医疗过程都是风险与利益并存的,而且贯穿诊断、治疗和康复全过程。(任何一个不良的护理行为都有可能发生)。 风险管理:是指病人、工作人员、探视者可能产生伤害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采取正确行为的过程。(发现教育和干预的过程)。 护理风险管理方法:按风险管理流程和实施管理。 1、识别护理风险(分析) 2、制定风险管理计划 3、健全风险管理机制。

4、实施风险管理的措施 (一)、识别护理风险:①反思历年的问题和差错(经验)②收集外院护理纠纷的事理;③收集病人与家属不满意的信息与建议;④临床巡查、工作流程;⑤与护士沟通、询问的病人和家属;⑥考核护理人员能力,确定护理风险事件易发生部位、环节和过程,明确病人安全上存在的和潜在的危害。 密切关注护理风险“三重点”重点部位、重点人员、重点时间段的管理。 护理风险评估---病人确定重点病人范围:五类 A类:危重、疑难、疗效不佳,预计会发生或已经发生严重并发症,医疗缺陷造成不良后果的医疗纠纷的病人。 B类:应用新技术新疗法,存在医疗纠纷陷患、反复沟通告知仍不理解不配合的、费用过高的; C类:涉及司法案件、交通事故,工伤等易产生纠纷隐患的; D类:离退休人员、劳模、外宾、知名人士等; E类:传染病人(SARS、禽流感)。 护理风险评估--- 护理人员 1.违反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2.护理病历书写不规范 3.专科知识薄弱、技术操作不熟练

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措施

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措施 您是第 11591 位读者发布时间: 2010-5-26 14:23:55 关键词: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来源:CHKD期刊全文库《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第1期 (本文作者:鹰潭市人民医院骨科洪晓牌)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法制观念和意识日益增强,对医疗需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在平时的工作中增强法律意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护理行为。质量是医院的生命,要提高护理质量,必须找出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及其发生原因,制定护理对策,消除隐患,实施护理安全管理。 1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 1·1药物方面 (1)给药不足。护士配药时粉剂溶解不全,抽药不彻底,造成瓶内剩余药液浪费。 (2)用药途径不对,漏给错给病人药物,药物配伍不当。护士在操作过程中,没有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未检查药物质量。 (3)未顾病人病情,擅自加快或放慢液体滴速;抗菌素未按医嘱准时给药,未认真落实现配现用。 (4)病人漏服药物。没有严格执行药疗制度,发药时间随意性大。 (5)对新药的使用方法、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等不熟悉,不了解。 1·2护理记录方面 1·2·1体温单 体重、血压缺项、大小便漏写、出入量漏记、错记、生命体征描绘不齐。 1·2·2医嘱单 医嘱处理不及时,签名潦草、漏签名、随意签名。 1·2·3护理记录单 记录不及时,书写不规范、涂改、修改过多,字迹不清楚,病情描述简单,不能反映专科特点,使用非医学术语,记录缺乏连续性。患者发热,没有通知医师或通知医师是否进行处理,是否恢复正常,有因无果或有果无因,没有体现因需施护。病人的内心体验及对疾病的认识,护士对患者的知情告知,没有在护理记录单中体现,医护记录不吻合,护理措施记录不详细,多做少记。

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与管理

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与管理 发表时间:2015-11-09T13:45:34.800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8期供稿作者:赵桂萍孙桂英宋艳萍高冰(通讯作者)[导读] 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佳木斯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和先进技术的涌现,及各类手术专业程度的提高,对术后护理工作中的质量及安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赵桂萍孙桂英宋艳萍高冰(通讯作者) 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佳木斯 154003 摘要: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和先进技术的涌现,及各类手术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对术后护理工作中的质量及安全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包括手术技术、环境、护理、患者及家属都应增强安全防范。 关键词:护理;安全隐患;管理 护士是一个特殊的任务,知识范围广、业务能力强、应急反应快。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和先进技术的涌现,及各类手术专业程度的提高,对术后护理工作中的质量及安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1.护理常见安全因素 1.1 技术方面护士所承担的是一项特殊工作,日常术后护理及特殊护理和疑难危重护理都对专业知识要求很高。只有系统、合理、科学的护理活动,才能使整个医疗行为得以健全。 1.2 管理方面各项规章制度的出台给护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许多制度的补充及修订,只有科学健全的制度才能保证正常的护理活动,减少或避免护理差错。 1.3 由于护理人员缺乏沟通技巧和工作任务繁忙,面对患者及家属的提问时,回答简单、生硬,会引起患者反感;另外在护理工作中谈论与护理工作无关的话题,可能影响患者的病情变化及预后,严重者还可引起医疗纠纷。 1.4 护理人员知识面较窄护理专业的学制均较短,具有本科学历的高级护理人员目前还未普及,因而大多数护理人员学历低,知识面相对狭窄,在遇到新问题及新情况时应对能力较差,对日常一些常规操作往往只能按部就班,缺乏创造新新思维。 1.5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对健康越来越关心,一方面对自我的保护意识增强,另一方面由于不理解医疗及护理工作的专业性,常常出现与医护人员之间的矛盾。 2 防范措施 2.1 重视职业道德素质教育,树立安全意识,护士的素质和能力与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往往有直接联系,是维护安全护理最重要的基础,护理工作环节多、交接多、时间连续性强等特点。因此,通过有计划的开展业务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及时掌握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通过系统的学习,不断完善职业责任感。 2.2 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度可依。护理要对工作中潜在的不安全隐患要有预见性,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讨论,从实际工作出发,及时总结经验,找出薄弱点,不断完善制度,从制度上保证护理工作的安全。2.3 加强监督力度,修正不合理行为,经常督导检查工作中的不良行为,同时加强同医生的联系沟通,一起认真完成护理工作。 2.4 定期开展护理安全讨论,对科室内人员变动、新护士上岗和科内护理工作内容的增加等变化,定期开展护理安全教育,学习和医疗有关的法律法规,对容易发生护理缺陷的行为进行讨论,提出整改意见,并重温各项护理安全措施,增强责任心、责任感。 2.5加强业务学习,鼓励护理人员继续学习,选派业务骨干外出学习及学术交流会,加强三基训练,提高业务技能。要求护理人员与患者交谈时态度和蔼,并且有问必答,不谈论与工作无关的话题。熟悉掌握各仪器设备的使用及保养,全面提高护理质量。加强医护合作,加强医护之间的沟通,树立责任心、责任感,增强自信心。 参考文献: [1]梁艳彩,侯海燕.护理.人员短缺的原因及对策.现代护理,2004,10(90):255. [2]周立宁.营造安全文化防范护理差错.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193. [3]董爱珠.护理人员对安全管理认识的调查分析.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194.

护理安全隐患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编号:SM-ZD-72715 护理安全隐患的原因分析 及防范对策 Organize enterprise safety management planning, guidance, inspection and decision-making, ensure the safety status, and unify the overall plan objectives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护理安全隐患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 策 简介:该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安全管理工作中组织实施企业安全管理规划、指导、检查 和决策等事项,保证生产中的人、物、环境因素处于最佳安全状态,从而使整体计划目 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病人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在医疗护理工作中,护士与病人交流,接触的机会最多,时间最长,加之护理工作的繁忙、琐碎及操作的重复性,存在着诸多的不安全因素,因而发生护理差错事故的机会就多。护理安全是护理管理的重点,尤其是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后,更显示护理安全的重要性。如何排除护理安全隐患,确保护理安全,减少医疗纠纷,探讨护理工作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与防范对策是当前管理者如何提高护士的自我保护意识、规范护理服务、树立以病人为中心和确保病人安全的首要任务之一,本文就护理安全隐患的原因及防范对策作一概述。 1 护理安全隐患的原因分析

护理安全隐患分析

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和对策 一、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 1、药物方面: (1)给药不足。护士配药时粉剂溶解不全,抽药不彻底,造成瓶内剩余药液浪费。 (2)用药途径不对,漏给错给病人药物,药物配伍不当。护士在操作过程中,没有严格执行查对 制度,未检查药物质量。 (3)未顾病人病情,擅自加快或放慢液体滴速;抗菌素未按医嘱准时给药,未认真落实现配现 用。 (4)病人漏服药物。没有严格执行药疗制度,发药时间随意性大。 (5)对新药的使用方法、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等不熟悉,不了解。 2、护理记录方面: (1)体温单: 体重、血压缺项、大小便漏写、出入量漏记、错记、生命体征描绘不齐。(2)医嘱单: 医嘱处理不及时,签名潦草、漏签名、随意签名。 (3)护理记录单: ○1记录不及时,书写不规范、涂改、修改过多,字迹不清楚。 ○2病情描述简单,不能反映专科特点。 ○3使用非医学术语,记录缺乏连续性。 ○4患者发热,没有通知医师或通知医师是否进行处理,是否恢复正常,有因无果或有果无因,没有体现因需施护。 ○5护士对患者的知情告知,没有在护理记录单中体现。 ○6医护记录不吻合,护理措施记录不详细或漏记等。 3、护士技术因素: (1)新护士护理技术不熟练,操作欠规范。 (2)护理经验不足,静脉穿刺成功率低。 (3)在抢救病人时,抢救流程不熟练,延误抢救时机。 (4)对新设备不了解,使用不当。 4、护士责任心: (1)病人对存在的危险性如跌倒压疮、坠床、管道脱落的预防认识不足。 (2)护士宣教不到位。 (3)没有做到有效巡视病房,没有及时发现病人病情变化,缺乏慎独精神。 (4)病人外出未做任何记录。 (5)大小便未问就随意记录,脉搏呼吸测量时间不足。 (6)值班时间窜岗、离岗或睡觉。 (7)工作中我行我素,缺乏团队合作精神。 5、护士语言行为: (1)护士对病人解释不耐心,主动服务意识薄弱、态度生冷、淡漠、甚至厌烦。 (2)缺乏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损害病人的自尊,侵犯病人的权利,如导尿、灌肠,术前备皮时未遮挡病人。 (3)做健康宣教不及时,注意事项未交待清楚。 (4)发现患者及家属对医疗护理有不满情绪苗头时没有及时报告或处理。 (5)对有意见的患者或家属进行口头争辩,激化矛盾。 (6)交接班不清楚或在病人面前讨论病情。 (7)发现护理缺陷或处理不当时在病人面前讨论或表现不满情绪、发牢骚。

护理安全隐患排查

护理安全隐患排查 一、护理人员素质隐患 1、疏忽大意与渎职:不执行查对制度,违反操作常规,不认真履 行职责,病人跌倒。 2、工作责任心差,观察不细致、粗忽,包括药品管理及护理文书 记录不准确。 3、工作计划性不强,工作不及时或遗漏,表现在呼叫不及时应、 没有及时执行医嘱、没有提供足够的监护。 4、对病人的护理不周到,服务态度差、语言冲撞。 5、弄虚作假、不懂装懂。 6、发生错误不报告,不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7、依赖陪人、护工、实习同学。 8、情感受挫,情绪波动或失控,疾病、疲劳、注意力分散,错误 用药或错误执行医嘱。 二、护理管理隐患 1、管理意识薄弱,教育不落实。 2、制度不健全,措施不到位、监督不力、监控不严。 3、不重视业务培训,业务技术水平低。 4、护理管理人员对病人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预见性,未采取 措施或措施不力。 5、护理人员严重不足,配置不合理,超负荷工作或分工协作不当。

三、技术隐患 1、新药品品种多更新快,护士对药物的用途及副作用不明。 2、对新的医疗产品认识不够,使用错误或考虑不周。 3、对病情观察不细致、不周到、不及时、记录不详细。(对病人 存在的阳性体征、阳性检查结果、治疗措施、存在的心理问题不了解) 4、对急救设备不会使用,使抢救不得力。 5、药品质量差、失效、变质。 四、环境隐患 1、医院的基础设施、病区物品配置及放置存在安全因素。 2、危险品管理及使用不当,如氧气的管理等。 3、病区的治安存在问题。 4、环境污染导致的隐形不安全因素。 5、社会环境:患者的经济情况、家庭及社会对病人的关心度、对 患者的情绪构成影响。 广宁县妇幼保健院

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会议

精选文档 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措施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法制观念和意识日益增强,对医疗需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我们护理人员在平时的工作中增强法律意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护理行为。我们知道,质量是医院的生命,要提高护理质量,必须找出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及其发生原因,制定护理对策,消除隐患,实施护理安全管理。 一、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 1、药物方面 (1)给药不足护士配药时粉剂溶解不全,抽药不彻底,造成瓶内剩余药液浪费。 (2)用药途径不对;漏给、错给病人药物;药物配伍不当。护士在操作过程中,没有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未检查药物质量。 (3)未顾病人病情,擅自加快或放慢液体滴速;抗菌素未按医嘱准时给药,未认真落实现配现用。 (4)病人漏服药物没有严格执行药疗制度,发药时间随意性大。 (5)对新药的使用方法、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等不熟悉、不了解。 2、护理记录方面 (1)体温单体重、血压缺项、大小便漏写、出入量漏记、

错记、生命体征描绘不齐。 9 / 1 精选文档 (2)医嘱单医嘱处理不及时,签名潦草、漏签名、随意签名。 (3)护理记录单记录不及时,书写不规范、涂改、修改过多,字迹不清楚;重症病人病情描述简单,不能反映专科特点,使用非医学术语,记录缺乏连续性;患者发热,没有通知医师或通知医师进行处理,有因无果或有果无因,没有体现因需施护;护士对患者的知情告知,没有在护理记录单中体现;医护记录不吻合;护理措施记录不详细,多做少记。 3、护士技术因素 随着新技术、新项目大量引进与开发,护理工作复杂程度与技术要求都在提高。特别是新护士护理技术不熟练,操作欠规范,护理经验不足,穿刺成功率低,在抢救病人时工作忙而无序,延误病人治疗,对新设备不了解,使用不当。 4、护士责任心 护士对病人病人存在的危险性,如:跌倒、压疮、坠床、管道脱落的预防认识不足,宣教不到位。护士单独值班时,工作辛苦,没有及时巡视病房,没有及时发现病人病情变化。缺乏慎独精神,病人外出未做任何记录,大小便未问就随意记录,脉搏、呼吸测量时间不足等。 5、护士语言、行为

白艳艳 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

妇产科护理中存在的隐患及规范操作规程探讨 白艳艳 (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妇产科河南平顶山467002)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规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川。妇产科是医院高风险科室之一,妇产科护理人员的责任重大。随着患者法律意识、维权观念的增强,妇产科护理安全愈来愈受到大家的重视,加强妇产科护理安全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将有利于减少医疗纠纷。现将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介绍如下: 1护理安全隐患 1.1护理人员法制观念薄弱 在工作较忙时,有时会忽略患者的权益,出现急症就忙于处理,在处理的同时没有及时向患者及家属反馈,一旦出现异常容易导致患者及家属的不理解,比如孕妇在分娩过程中,胎心声发生改变,未及时向家属交代,以至于发生新生儿死亡,这样很容易引起患者和家属疑惑、不满,甚至状告到法院引起护理纠纷的发生。 1.2服务态度缺陷,缺乏良好的护患沟通 妇产科护士紧张忙碌,护患沟通若语言简单、生硬,态度冷漠、厌烦、服务不周、不负责任,比如孕妇分娩喊叫,护理人员就大声斥责:“叫,叫,叫,叫什么,就你会生小孩,好像别人不会生似的。”这样的语言很容易引起患者的不满,家属听见也很容易造成护理纠纷的发生。 1.3业务水平有限 低年资护士多,技术力量相对薄弱,经验不足和各方面的协调能力不够都会对护理安全构成威胁。比如,值班护士把孕妇胎儿的足先露检查成头先露,以至于产妇破水时脐带脱垂,产生新生儿窒息、甚至死亡这样的严重后果,从而引发护理纠纷。特别是当前,患者对护理服务期望值提高,同时新技术与新设备的广泛使用,对护理人员也产生了一定的压力,增加了护理风险,对护理安全也产生了威胁。另外,由于新药品种多、更新快,护士对药品的药理作用、用法,注意事项不熟悉,容易出现用药失误。 1.4制度不熟悉 有章不循、不严格执行规章制度、违反操作规程,比如,不严格按照三查七对给病人用药,以至于把甲床的药用于乙床,虽没造成严重后果,但足以让患者及家属不满,乃至投诉,引发护理纠纷。还有,换吊瓶时,把甲床换下的吊瓶遗留在乙床上,从而引起病人怀疑,若病人出现不适,遗留的吊瓶便是祸根。那么护理纠纷就在所难免。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过失性护理行为缺陷,是引起护理安全隐患的重要原因。 1.4.1制度执行不严 如产房用品、药品和急救设备虽有专人专管,定位放置,但由于产房助产人员的随机性,部分助产士责任心不强,未做到班班清点,不熟悉用物的放置,或用完后未及时补充。如需要抢救时,因抢救用物不全延误抢救时机,所带来的后果也是非常严重的。有时护士缺乏“慎独”精神,未严格按照医院规范要求执行各项护理操作。 1.4.2避免因弄错新生儿而发生的护理纠纷 如在多个孕妇同时分娩或给新生儿洗澡时,注意力不集中,行为不审慎,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新生儿手带标记出生后未及时绑上或丢失后未及时补上。比如有几个孕妇同时分娩,其中有一个多胎生女而又特别想生儿子的孕妇,经过检查以为是男孩,偏偏该胎生的又是女儿,别人生的都是儿子,可想而知她的家属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如果不让家属确信自家的是女孩就很容易引起护理纠纷。 1.4.3新生儿操作 新生儿保暖用热水袋或暖箱时,未按操作规程执行水温过高,或直接与新生儿皮肤接触;洗澡时,不注意调节水温,水温过高或戴手套洗澡,护士对水温的敏感性降低而引起新生儿烫伤;或未按新生儿暖箱操作规程调节箱温及按规定巡视病房,病区停电时未及时将新生儿从暖箱 取出。 1.4.4未严格交接班制度

护理安全隐患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护理安全隐患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护理安全隐患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病人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在医疗护理工作中,护士与病人交流,接触的机会最多,时间最长,加之护理工作的繁忙、琐碎及操作的重复性,存在着诸多的不安全因素,因而发生护理差错事故的机会就多。护理安全是护理管理的重点,尤其是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后,更显示护理安全的重要性。如何排除护理安全隐患,确保护理安全,减少医疗纠纷,探讨护理工作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与防范对策是当前管理者如何提高护士的自我保护意识、规范护理服务、树立以病人为中心和确保病人安全的首要任务之一,本文就护理安全隐患的原因及防范对策作一概述。 1护理安全隐患的原因分析 1.1侵犯病人的隐私权 在执行各种处置时,忽视病人享有的各种法律赋予的权利,规章制度、操作常规。因此在执业过程中,侵犯了病人的隐私权,擅自公开病人的健康资料,泄漏病人的隐私[2]。护士在给病人治疗护理过程中,涉及到病人身体隐私部位时,如检查乳房、施行导尿术、灌肠术等时,未经病人同意,又没有书面的手续时,组织学生、进修生观摩和未给病人屏

风遮挡等,病人如以此由诉讼于法律,护理人员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1.2工作责任心不强,服务意识淡薄 作为服务性行业,应将患者的利益放在首位,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思想。但由于重医疗轻护理的社会偏见,使护理队伍极不稳定,难以保持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和建立患者为客户的服务意识。具体表现为:部分护理人员工作忙时,出现语言行为不当,对病人或家属提出的问题,回答简单,态度生硬,引起病人的反感,导致病人及家属不满意。 1.3目前护理人员的配置无法满足病人应享受的权利 护理人员的配置1978年卫生部定编为病床与护士比为1.0:0.4,但从目前所调查的医院均未达到[3]。护理人力资源缺乏,服务不到位,病人不满意,导致护理纠纷增加,一旦发生纠纷,护士很难举证自己无过错。 1.4自我保护意识缺乏,法律意识淡薄,护理文件书写不规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