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理解传媒经济学笔记

理解传媒经济学笔记

理解传媒经济学笔记
理解传媒经济学笔记

理解传媒经济学笔记

理解传媒经济学/[英]道尔(Doyle, G. )著;李颖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9

(新闻与传播系列教材,翻译版)

书名原文:Understanding Media Economics

第1章传媒经济学介绍

什么是传媒经济学

传媒经济学是把经济学的研究与传媒学的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的一门学问,它所研究的是在传媒业中不断变化的经济因素,这些因素时刻指导或约束着从业人士如经理人、决策人进行抉择。

经济理论中的公司

传媒公司所具有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以某种方式参与制作、包装和发行传媒内容。

所谓的“生产函数,描述了成本投入和不同规模产量之间的关系。

‘‘边际产量,是在其他条件要素投人不变时,随着一种要素投入的增加或减少,公司总产品(或总产量)产生的变化。‘‘收益递减规律,表明如果在一定量的固定要素‘如,车间和设备)上增加一个可变要素(如,自由技术人员)的使用数量,这个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将最终

降低。

但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所相反的是,许多传媒公司产量(或者更确切地说,对于产品的消费量)的增加往往是享受递增而不是递减的边际收益。

竞争市场结构

理论上,市场结构主要分为完全竞争和不完全竞争(即,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以及垄断。这些结构的区别主要在于市场中有多少个互相竞争的生产者和销售者。

如果一个市场内只有少数几个供给者,而它们的产品无论是同质的还是异质出都还存在着一定的竞争的话,那么这种市场结构就是寡头垄断。寡头垄断是传媒公司所处市场的最普遍的市场结构类型。

规模经济在传媒中很普遍,因为这个行业的特点是高初始生产成本,低边际再生产和分销成本。范围经济一一通过多种产品的生产而实现的经济——也是传媒企业的普遍特征。

传媒的主要经济学特征

传媒具有的一个整体特征就是传媒公司常常同

时分别在两个截然不同的市场销售它们的商品。传媒业与众不同,因为其各行业}是在友卡德所指的“双重产品”市场运营。传媒公司创造了两种商品,第一种是内容(电视节目、报纸、杂志文章等),第二种是受众。听众、观众或读者所消费的娱乐和新闻内容构成了传媒公司能够销售的一种形式的产品。被这些内容所吸引的受众又构成了第二种有价值的产品,在这种情况下,接近受众的途径可以被包装和定价,然后销售给广告客户。

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存在于任何边际成本低干平均成本的产业中。当每多生产一个单位产品的成本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而降低时,就出现了规模经济。

范围经济

范围经济在传媒业中很普遍,因为传媒产品的性质就是这样,为某个市场而创造的产品可以重新改变其形式,然后通过另一市场销售。

第2章公司战略

传媒的垂直供应链

对于传媒各行业来说,在联系生产商和顾客的垂直供应链中可以清晰地分出许多环节。首先制作传媒内容的工作(如,收集新闻故事或制作电视、广播节日);其次是把传媒内容编辑成产品(如,报纸或电视服务);第三是必须把成品发行或销售到顾客手中。

传媒业实质上是向用户提供内容。目的是制造和包装知识产权,并尽可能多次地向尽可能广泛的观众群以尽可能高的价格销售知识产权来实现收入最大化。

横向扩张的优势

横向扩张,即,一个公司通过内部成长或接管经营类似产品的公司而获得在市场份额上的扩张。一般而言,想获得更大市场力量(如,控制价格的能力)的欲望和增加效率的日酌是驱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公司进行横向发展的动机。

公司规模和效率之间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规模经济的有效性:即随着产量增加,边际成本是否小于平均成本。规模经济经常被弓1证为

横向合并和收购的最重要动机。它是传媒公司扩张的最为普遍驱动力。

斜向扩张的优势

(斜向扩张指把业务侧向地或斜向地向其他互补领域发展(如报纸加杂志,或电视加广播)。斜向跨媒体发展战略可以积极地发挥协力优势和提高效率收益。这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潜在优势就是增加了在多种传媒产品上共用专门化资源和专门技能的机会。

降低风险是与斜向扩张相关的另一个潜在好处。公司投资干不同事业是为了分散风险以使它们不用过多地依赖亍任何一个产品市场。

-纵向扩张的优势

作为发行商,向制作环节纵向扩张意味着你有稳定货源向你供应合适的内容产品并通过你的发行渠道来传播发行。作为内容制作商,与发行商的纵向整合意味着市场销路有了保障。

纵向扩张不仅仅与最大化收入、获得更多的市场保障和控制权有关。它的另一个优势是可以降低“交易成本”。

对于传媒公司来说,促使其纵向扩张的一个更重要的因素来手供应链中不同节的相互依赖的关系。

第3章广告经济学

广告与新媒体

新媒体,如互联同、数字电视和WAP移动电话令用户有更多的选择和控制权来决定他们愿意接收什么样的娱乐和信息服务。一方面,个性化交互式传媒消费便广告客户可以收集有用的反馈信息并且与相关的消费者建立更紧密和更有效的双向交流。另一方面,通过专门制定出一对一的营销方式比通过传统大众传媒趔专来吸弓I 广大观众的注意力的成本要高得多。

第4章电视广播

电视广播的经济学特性

广播电视缺乏直接向受众收费或直接从受众身上实现利润的机制。这种机制缺乏被称为广播电视的“市场失灵”。

电视广播公司第一种形式的产品,也就是吸引观众出节日服务,具有被称为“公共商品”的属性.

《传媒经济学》期末考试题目A卷

《传媒经济学》 期末考试题(A)卷 2013年11月26日上午,交到动画学院319房间 电话: 一、概念题 1、什么是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 2、什么是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消费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征,一般不能或不能有效通过市场机制由企业和个人来提供,主要由政府来提供。 3、什么是文化折扣 指因文化背景差异,国际市场中的文化产品不被其它地区受众认同或理解而导致其价值的减低。 二.简答题 1、请谈谈你对传媒产品性质的理解 传媒产品指的就是大众媒介所制造的能够满足观众、广告商及社会的信息或者是服务。传媒既有经济属性,又有政治属性,同时还有公益属性。 媒介产品的经济属性指的是媒介产品是由商业性质的媒介公司制作出来的产品,其内容、刑事、数量以及买主(消费者)也都是由媒介公司所决定的。媒介产品的生产、销售为的是实现公司的利益最大化。 不同于类似商业实体的媒介组织,它们生产媒介产品的目的在于实现利润最大化和股东满意。有相当一部分传媒阻止其生产的动机在于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这类媒体便是我们常说的“公共服务”媒体,它的运营经费一般由社会基金或市政府提供,这就决定了由社会基金赞助的媒体一般都有较强的公益性,“急群众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而由政府或是正当提供资金的媒体一般较容易沦落为政府或政党的“喉舌”,为政治服务的同时也会涉及到一些有关良好的社会秩序建构的民生问题上来。媒体的此类性质也就决定了传媒产品也具有公益属性。媒介的发展不能只靠市场,或是只靠政府。良好的媒介环境是由市场机制和政府的政策所共同构建起来的。不论是媒介自身、政府或是公众个人都应当既尊重市场规律又急急地执行政府的媒介公共政策。辩证地看待媒介及媒介产品的属性对于正确认识它们的性质及其功能,以及如何进行媒介运作等环节是有着

传媒经济学教程

《传媒经济学教程》考点 P9微观经济学视角包括哪些方面的理论?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还包括: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包括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和市场均衡理论)、要素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等等。 P19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私人物品的内涵、特征是什么? 满足了收益时的非排他性和消费时的非竞争性两个特点的物品和服务就是公共物品。完全符合上述两个特点的叫作纯公共物品;部分符合上述两个特点的叫准公共物品;完全不符合上述两个特点的叫作私人物品。 纯公共物品需由政府提供,准公共物品应由政府和私人联合提供,私人物品则完全通过市场机制来提供。P24传媒的“二元产品市场”谁提出的?内涵是什么?(问答题) “二元产品市场”由传媒经济学者罗伯特·皮卡德1989年提出。 内涵:“二元产品市场”指媒介只创造一种产品,却活跃于两个性质迥异的市场。媒介的二元市场存在两个产品市场(内容产品市场及广告服务市场)、两类消费者(家庭和企业)和两个收入来源(发行收入与广告收入)。“二元产品市场”是传媒产业的一个重要经济特征。 P45什么是“共鸣效果”?“溢散效果”? “共鸣效果”:扮演意见领袖的媒介通常是传统的建制媒介,跟进的媒介是另类媒介,这种议题流动方式,被称为“共鸣效果”。 “溢散效果”:“反对议题”有可能由另类媒介引入建制媒介的视野,这种由另类媒介流向建制媒介的方式,被称为溢散效果。 P48什么是媒介的“序参数效应”?(问答题) 除了生活必需品之外,实物商品的需求是不连贯的,缺乏内在的必然联系。然而,媒介的序参数作用是人类社会的一种自觉要求。提供特定信息和情绪体验的媒介内容产品,本质是塑造人类社会的集体记忆和共同意志,这是社会个体的一致性需求,不仅有连贯性,而且始终存在着将所有内容商品的需求联合成统一体的内在趋势。媒介的序参数效应将偶发事件、个体行为或单次商品消费纳入社会符号意义系统,同新闻资讯意义变成人们文化心理地图上的“地点”。媒介在产业化运作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产业亲和力和资源涵化力,很大程度上也是基于这种“序参数效应”。 P58预估受众、实测受众、实际受众? 预估受众:指媒介从业者凭经验与直觉及粗疏的评估而预期的受众。 实测受众:指媒介经营者自己或委托专业调查机构遵照科学的调查研究程序测量出来的受众。 实际受众:指真正消费媒介产品或服务的受众。 P62受众碎化?原因? 受众碎化指使原来集中于少数阅听选项上的受众分散到越来越多的选项中的过程。 原因:受众碎化受三个因素影响,第一是受众差异性;第二是技术先进性;第三是政策许可。受众差异性与消费消费需求的丰富性呈正相关关系,技术先进性则决定着满足受众不同需求的内容找到传布渠道的可能,这两者构成受众碎化的潜在现实,潜在现实变为现实则要视政策许可而定。(在政策许可范围

宏观经济学笔记

宏观经济学笔记

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国民收入核算 国民收入决定(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国民收入决定) 失业与通货膨胀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 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 (此部分辅导班老师花了比较多的时间讲解,估计命题可能性比较大) 一GDP的概念 知识点:GDP的概念,怎么样理解GDP(参考教材,包含6方面的意思),区分名义GDP和实际GDP,各种物价指数以及缺陷。GDP的含义: 1.GDP是个市场价值概念; 2.GDP计量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而非售卖掉的产品和服务,存 货投资应计入GDP; 3.GDP计算期内的产品和服务,是个流量概念,而非存量;

4.GDP计算的是最终产品和服务,中间品不计入GDP; 5.GDP是个地域概念,与GNP相区别; 6.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的价值。 GDP的缺陷及其修正: 缺陷:GDP体现一个经济体的福利水平,但它有缺陷,往往不能反应真实的国民收入水平和社会福利水平: 1.GDP既统计好的产出,也统计了坏的产出,比如污染治理费 用; 2.由于GDP与价格水平相关联,所以GDP不能真实地反应社 会福利水平; 3.公共品以及闲暇也改变福利水平,但该部分未记入GDP; 4.GDP没有反应地下经济活动,如逃税等非正规市场上的交易, 以及贩卖毒品等。 修正:

源耗费 修正后的一些常见指标:绿色GDP,可持续GDP,国民净福利水平。 CPI基本上能反应通货膨胀趋势,但也存在缺陷:(参考《宏观经济学》曼昆) 1.CPI不能准确地反应通货膨胀,因为它只包括消费品和消费性 服务; 2.CPI计量的一篮子商品和服务在一定时期是相对固定的; 3.CPI未能反应产品和服务相对价格变化引起的消费替代; 4.CPI不能准确反应进口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化,因为未计量全 部进口商品和服务; 5.CPI不能观察到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变化;不能反应产品和服务 的创新。 二GDP核算 三方面等值原理:收入=支出=产出(Y = AE = GDP)

媒介经济学复习题.doc

媒介经济学复习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媒介经济学 媒介经济学研究的是如何将稀缺的媒介资源在无限而又宥竞争性的用途屮合理配置的问题。 2目标受众 媒介的目标受众(Target Audience)指的足媒介产品所对应的人门群体。他们属于某一相同特征或属性的群体,如男性、女性、24-40岁的男性、学生等等, 3千人成本 千人成本将媒介产品的曝光总频次与所需成本关联起来:媒介产品或广告的相关信息每到达一千人次花费的广告费用。千人成本=广告总费用/收视总人次(千人) 点收视成木将媒介产品的曝光频率与所需成木关联起來:媒介产品或广吿的相关信息每到达一个收视点所花费的广告费用。千人成本=广告总费用/总收视点(GRP) 4收视率 指的是在一段时间内收看了某电视节H或某一频道的目标观众人数占该时段收看电视总人数的百分比。 如:在晚8: 20-9: 00之间,全国收看电视的平均人数力5亿,而同一吋间段收看巾央1某节目A 的平均人数为500万,则此吋间段节B A的收视率为1%。 传阅率:指的是印刷类媒体(报刊或杂忐)平均每份有儿人阅读过。例:传阅率为5,农示有五人阅读过 (某报纸共卖出100万份,每名购买者阅读后又传给其他四人阅读,则传阅率为5)。 5价格弹性 弹性,足指经济变觉之间存在阐数关系吋,因变带对&变带变化的反应灵敏程度。或者说,足因变带的相对变动幅度对自变量相对变动幅度所做出的反应程度。 需求价格弹性:反映商品需求对自身价格变化的反应灵敏程度。 如:食盐等生活必须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很低;而高档品、奢侈品的需求价格弹很大,降价促销策略较适合用于后者。 6媒介效用 媒介效用是消费者在消费选择媒介商品吋所能感受到的满足程度。度量效用的方法:基数效用法和序数效用法。边际效用:边际效用是指消费奍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呈的增呈。 [示例:图屮所示,随若媒介产品消费效用的增忪(X轴),媒介总效用(TU)与边际效用(MU)的变化曲线]

宏观经济学笔记(精修版)

十二章国家经济实力的衡量 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其涉及的其本问题有以下五个方面: 1.总产出或国民收入水平的研究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问题 2.通货膨胀就是价格的普遍上升 3.失业成为影响经济和社会稳定与发展的严重问题 4.开放经济 5.宏观经济学是为国家干预经济服务的,而宏观经济政策则是具体的措施。二.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 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国民决定理论 三、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P3-4 1.总量分析方法 2.均衡分析和非均衡分析 3.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 4.存量分析和流量分析 5.经济模型方法 四、基本概念 1.四大市场 产品市场,金融市场,劳动市场,国际市场 2.四个经济部门 企业,家庭,政府,国际经济部门 3.宏观经济变量 外生变量:常数,系数 内生变量:自变量,因变量 4.存量和流量 存量:一定时点上测算出来的经济变量 流量:一定时期内测算出来的经济变量 第二节国内生产总值GDP及其核算方法 一、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二、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理解和衡量 对GDP的理解和衡量应该注意: 1.GDP是一定时期内(往往为一年)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 2.一个国家 3.当期生产 4.所有的 5. GD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 6.物品与劳务 7.市场价值 三、一个整体经济的总收入必定等于总支出 1.GDP既衡量总收入又衡量总支出。对于一个整体经济而言,总收入必定等于总支出。 2.存在这样的恒等式 总产出=总收入(总供给)=总支出(总需求) 3.实际核算中常会有误差出现,因此要加入一个统计误差项来进行调整,使其达到一致。 4.各国一般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支出法为基本方法 四、GDP的核算方法(3种) 1.用支出法核算GDP ⑴用支出法核算GDP,就是核算经济社会(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出口这几方面支出的总和。 ⑵用支出法核算GDP所包含的内容 ①消费C 消费指居民个人消费支出,包括购买耐用消费品、非耐用消费品和劳务的支出。注意购买新房算作投资 ②投资I 用于未来生产更多物品和劳务的物品的购买 I投资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包括厂房、住宅、原材料、机械设备及存货)的支出。 II用于投资的物品是最终产品【库存货物要特别分析是否属于投资,详见P8】 III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两大类 ③政府购买G 政府购买就是政府对物品和劳务的购买支出 ④净出口NX 净出口指进出口的差额。 用X表示出口,用M表示进口,则(X-M)就是净出口 【补充:内需仍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⑶用支出法核算GDP的公式表达 GDP= C+I+G+NX =C+I+G+(X-M)

传媒经济学作业

1.哪些因素会影响到实测受众与实际受众的契合度? 答:实测受众指媒介经营者自己或者委托专业调查机构遵照科学的调查研究程序测量出来的受众;实际受众指真正消费媒介产品或服务的受众。由于调查中存在的统计误差及被调查者不积极主动的配合调查会使实测受众与实际受众之间存在差异。 2.试分析受众碎化的表现、原因及其对媒介产业的影响。 答:表现:以美国为例,电视网收视率下降;读报、听广播的平均时数缩短;在中国同样表现出碎化特征,因中国地域差异明显,受众碎化特征在不同地域的表现也存在差异。 原因:受众碎化收三个因素影响,第一是受众差异性;第二是技术先进性;第三是政策许可。 影响:①受众碎化是降低媒介受众与广告主目标消费者之间的重合度的重要力量。 ②受众碎化使消费需求变得丰富,从而有利于促进节目产量的增加。 ③受众碎化是大势所趋,这将使数据库营销广受青睐,同时也使广告媒体策划变得更为重要。 ④在政策的允许下,承载信息的渠道将需求各异的受众分割成一个个专门市场。 3.受众极化指的是什么?哪些指标可以反映出受众极化的特征? 答:极化是指受众分化为忠诚者和不接触者两个极端部分的倾向。媒介新环境表现出的两个特征——内容与频道的相关性和家庭收视频道的不同组合。 4.用效用、边际效用递减和消费者均衡量等概念与理论解释你观察到或亲历过 的某些消费媒介产品或服务事例 答:效用是指消费某种物品或服务时消费者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它是一种主观的心理评价。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每增加一单位产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经济学认为,随着一个人连续消费某种商品的数量增加,其总效用在一定范围内虽然会相应增加,但边际效用却会越来越小,这就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周鸿铎《传媒经济学教程》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二章 传媒经济学研究)【圣才出品】

第二章 传媒经济学研究 2.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传媒经济学 1.一传媒经济学是一种边缘学科 (1)边缘学科的定义 边缘学科是在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之间的交叉地带形成的一种新兴学科。 (2)传媒经济学是边缘学科 传媒经济学是在与经济学、新闻学、传播学、信息科学等众多学科的交叉地带产生的一 种应用性新学科。传媒经济理论的产生,不仅拓宽了经济理论的研究范围,而且为经济学、新闻学、传播学、信息科学等学科的研究开辟了新领域。 传媒经济学是一种边缘学科 传媒经济学 传媒经济理论体系 传媒经济学的对象 传媒经济学的意义 传媒经济学的对象 我国传播学的研究的两种倾向 传媒经济理论是不是我国传播学发挥作用的支点 从实践的角度分析,其意义主要表现在 “报业经济”、“广播电视经济”概念的提出 “广播电视也是生产力”的命题 传媒经济学的探索过程 广播电视媒介经济属性探讨 应用传播学体系 传媒经济新理论的推广 传媒经济效果 传播效果的定量分析 传媒经济学效果 传播效果的定性分析 定性分析的方法 传媒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传媒经济学研究

①传媒经济学是传播学与经济学之间相交叉的产物。 ②传媒经济是经济学与新闻学相交叉的产物。 ③传媒经济是经济学与信息科学相结合的产物。 (3)边缘学科的属性对传媒经济研究的要求 传媒经济作为多学科交叉而形成的边缘学科,要求传媒经济的研究者和传媒经济活动的组织者必须具有交叉型的知识结构,否则,是难以准确地把握传媒经济运行规律的。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加强对交叉型知识结构人才的培养。 2.传媒经济理论体系 (1)传媒产业的形成及其作用的发挥,既是产业发展规律的要求,也是信息社会发展的要求。 (2)传媒市场是传媒经济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传媒市场的形成及其重要作用的体现是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必然结果。 (3)传媒的功能由传媒性质决定。 传媒具有两种功能,即产业功能和宣传功能,决定了传媒效益也有两种,即经济效益和

喻国明《传媒经济学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劳动与资本【圣才出品】

第七章劳动与资本 7.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劳动需求 1.边际产值和劳动需求量 (1)劳动需求量 媒介对劳动的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从媒介生产产品和服务的决策中派生出来的需求。假定媒介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竞争企业,则其对劳动的需求量就是劳动的边际产值等于

工资时的员工数量。在其他因素(如办公室大小、可用的机器设备等)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员工人数的增加,劳动的边际产量递减,即所谓的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2)边际产量与工资 图7-1中水平虚线为工资水平线。公司为达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雇用的员工数量应是工资水平线与边际产值线的交点A。当员工数量低于A点所对应的员工数量时,新增员工的边际产值大于工资,边际利润为正,因此增加员工会增加利润。当员工数高于A点所对应的员工数量时,新增员工的边际产值小于工资,边际利润为负,因此增加员工会减少利润。 图7-1边际产值与工资 (3)劳动市场的供求曲线 对一个竞争性的、利润最大化的企业而言,边际产值曲线也是劳动需求曲线,而工资水平线则为劳动供给曲线。将此结论普遍化,便得到劳动市场的供求曲线(见图7-2)。 图7-2劳动市场的供求曲线

在竞争条件下,企业的边际利润等于价格,企业利润最大化的产量是边际成本完全等于边际利润时的产量。由此可见,从劳动投入角度考虑的利润最大化时的产量和从产出角度考虑的企业达到利润最大化时的产量是一致的。投入需求与产量供给实为同一枚硬币的两面,劳动市场上就业方面利润最大化均衡与产品市场上利润最大化均衡并不矛盾。 2.劳动需求变动 劳动需求曲线会随着一些因素的改变而发生移动。影响劳动需求变动的因素包括以下方面: (1)价格(P)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前提下,当劳动产品价格上升时,劳动需求增加,劳动需求曲线外移;反之,劳动需求减少,劳动需求曲线向内移动。 (2)边际产量(MPL)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前提下,边际产量增加,劳动需求增加,劳动需求曲线外移;反之,劳动需求减少,劳动需求曲线向内移动。边际产量实际上衡量的是劳动生产率,引起边际产量变化的原因可以是技术变革,也可以是劳动者劳动技能的提高。边际产量实际上衡量的是劳动生产率,引起边际产量变化的原因可以是技术变革,也可以是劳动者劳动技能的提高(如通过职业培训)。 (3)其他生产要素(土地、资本)的供给 对可以替代某种劳动的生产要素而言,该要素供给量的增加会导致劳动需求减少。 3.劳动需求弹性 (1)劳动需求弹性的公式

宏观经济学笔记

第1章导论 第七章政府部门 预算盈余(赤字):政府开支与收入之间的差额。它决定公共部门的借贷数量。 本章的问题:政府预算盈余(赤字)与国民储蓄和投资的总水平之间的关系 假定:古典学派观点,产出由供给决定,总需求的变化对总产出没影响。 1.政府收入与支出 政府收入:(1)税收:所得税,支出税,财产税。 (2)政府企业和机构的利润。 公共支出:(1)政府消费G;(2)政府投资I;(3)对私人部门的转移Tr;(4)公债利息rD 或经常性支出,资本支出(投资) 瓦格纳法则:政府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份额将增长,因为政府服务是优质商品(即家庭对政府支出的需求弹性>1)。 2.政府储蓄,投资和借债 净金融资产:B=B-1+RB-1+T-(G+I) 净债务:D=D-1+rD-1+G+I-T 净债务的变化量=预算赤字=总支出—收入=D-D- 1=G+I+rD-1-T 政府储蓄S=(T-rD-1)-G 政府的预算赤字(DEF)=公共部门投资-储蓄=I-S 3.政府预算和经常项目 经常项目CA=S-I 引进公共部门:CA=(S-I)-DEF=私人盈余-预算赤字 If 私人盈余保持不变,预算赤字与经常项目成反比关系。 因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建议,克服经常项目赤字的最好方法是减少公共部门赤字。 私人储蓄S=私人收入Yd-消费C Yd=Q+rB-1-T 国民总储蓄=私人储蓄+政府储蓄=Y-(C+G)=GNP-公共消费-私人消费 CA=S-I=Y-(C+G+I)=收入-吸收 CA=贸易余额TB+来自国外的经要素支付rB-1 Y=Q+rB-1 TB=Q-(C+G+I)

4.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的相互作用 假定政府预算平衡,税收的变化=政府支出的变化 (1)以税收融资的政府支出的暂时增加 C1将下降,幅度

理解传媒经济学笔记

理解传媒经济学笔记

理解传媒经济学/[英]道尔(Doyle, G. )著;李颖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9 (新闻与传播系列教材,翻译版) 书名原文:Understanding Media Economics 第1章传媒经济学介绍 什么是传媒经济学 传媒经济学是把经济学的研究与传媒学的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的一门学问,它所研究的是在传媒业中不断变化的经济因素,这些因素时刻指导或约束着从业人士如经理人、决策人进行抉择。 经济理论中的公司 传媒公司所具有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以某种方式参与制作、包装和发行传媒内容。 所谓的“生产函数,描述了成本投入和不同规模产量之间的关系。 ‘‘边际产量,是在其他条件要素投人不变时,随着一种要素投入的增加或减少,公司总产品(或总产量)产生的变化。‘‘收益递减规律,表明如果在一定量的固定要素‘如,车间和设备)上增加一个可变要素(如,自由技术人员)的使用数量,这个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将最终

降低。 但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所相反的是,许多传媒公司产量(或者更确切地说,对于产品的消费量)的增加往往是享受递增而不是递减的边际收益。 竞争市场结构 理论上,市场结构主要分为完全竞争和不完全竞争(即,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以及垄断。这些结构的区别主要在于市场中有多少个互相竞争的生产者和销售者。 如果一个市场内只有少数几个供给者,而它们的产品无论是同质的还是异质出都还存在着一定的竞争的话,那么这种市场结构就是寡头垄断。寡头垄断是传媒公司所处市场的最普遍的市场结构类型。 规模经济在传媒中很普遍,因为这个行业的特点是高初始生产成本,低边际再生产和分销成本。范围经济一一通过多种产品的生产而实现的经济——也是传媒企业的普遍特征。 传媒的主要经济学特征 传媒具有的一个整体特征就是传媒公司常常同

传媒经济与管理学导论

第一章: 本章主要是对传媒管理研究这一新兴学术领域,做了一个历史趋势的解释以及其发展模式的探究。 20世纪以来,互联网的兴起,“地球村”的形成越来越紧密地将人们联系在一起,更重要的是扮演重要的传播沟通角色的传播媒介,对其的管理研究开始真正得到学者们的重视。 1.首先要区别传媒产业与其他产业的五个特点: (1)传媒产品价值得易逝性;(2)从业人员具有高度的创造力;(3)组织结构;(4)传媒的社会角色(比如:意识形态性、影响力);(5)传统媒体间界限的模糊。 可以说,传媒管理正是一个全球现象,更是跨越了多学科多行业,简而言之,这不是一个相对孤立的科目,这反而是一个开放性的学科,这也就是为什么众多传媒从业人员并不需要太多的专业性知识。 2.管理学介绍 管理学这方面的知识,在这本书里十分重要。因为这本书不再是关注专业从业的中下层人员的知识点,更多是将传媒与管理结合,为中上层人员提供必要的知识。 3.媒介管理:报纸管理、广播管理、电视与有线电视管理 有两点值得一提: (1)各个媒介的管理中,都提到了要与网络的结合,网络作为新媒体,今后必将是学者们重视的一个方面。 (2)电视管理主要的内容: 探讨经济与财务、节目制作与新闻、管理员工及互联网的商业运用等问题来理解电视管理决策制定。 4.媒体行业合并——媒介融合 文章中提到采用多种方法论来研究,进行不同层次分析(包括地方、全国和全球)。 5.全书指引性总结 (1)这一本适合管理层的书 (2)研究领域趋于复合,不可过分拘泥于传媒本身 6.为传媒管理研究设置议程——未来展望 其实“议程设置”对于学习新闻与传播的人并不陌生,简而言之就是对于未来这一学科方向做了研究的目标和方向。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向: (1)广泛性。不同分析层分析,兼顾宏观与全球意义,从高层到基层。 (2)理论与实践结合。 (3)关注媒介整合与融合。 (4)全面认知传媒在市场经济的生存。 (5)社会影响。 (6)传媒管理缺少基准性原则理论。 (7)多学科交叉互动。 (8)分享与讨论。 第二章: 本章主要回顾传媒经济学领域的发展历程、独特的研究方法、检验手段以及研究重心的不断变化。 1.什么是传媒经济学? 传媒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经济和金融压力如何影响各种传播活动、体系、组织和企业的学科,

宏观经济学(曼昆)读书笔记

Macroeconomics (Sixth Edition) N.Gregory Mankiw 第一篇 导言 第一章 宏观经济学的科学 1.宏观经济学是对整体经济-----包括收入的增长、价格的变动和失业率的研究。 三个重要指标:实际国内生产总值、通货膨胀率、失业率。 2.模型 (1)内生变量是一个模型要解释的变量,外生变量是一个模型接受为给定的变量,模型说明外生变量的变动如何影响内生变量。 (2)举例:供求关系模型(比萨饼市场模型) Q d =D(P,Y) Q s =S(P,P m ) Q d =Q s (P :比萨饼的价格;Y :总收入;P m :原材料价格) 这个比萨饼市场模型有两个外生变量和两个内生变量。 例如:总收入增加,需求曲线向右移动,比萨饼的需求增加,均衡价格和均 衡数量都上升;原材料价格上升,供给曲线向左移动,比萨饼的供给减少,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减少。因此,该模型说明了总收入或原材料价格的变动是如何影响比萨饼市场的价格和数量的。 (3)模型的建立:没有一个模型能回答所有的问题。一个模型仅仅是建立在假设基础上,且一个适用于某种目的的假设对其它的目的可能是误导。 对于不同的目的,我们应该建立不同的模型,而且要略去无关细节而集中于 必要的联系上。所有的模型都会许多简化的假设。 比如,如果我们的目的是解释奶酪的价格如何影响比萨饼的平均价格和销售 量,那么多种比萨饼价格也许就是无关紧要的,简单的比萨饼市场模型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但是我们的目的是解释为什么有三个比萨饼店的城镇的比萨饼比萨饼的价格,P 比萨饼的数量,Q 均衡价格 均衡数量

价格比只有一个比萨饼店的城镇低,那么上述模型的作用就很小了。 需求的移动 供给的移动 3.价格:伸缩性与黏性 4.微观经济思考与宏观经济模型 由于总量只是描述许多个别决策的变量的总和,所以宏观经济理论是建立在 微观经济基础之上的。 尽管微观经济决策,是构成所有经济模型的基础,但在许多模型中,家庭和 企业最优化行为是隐性的,而不是显性的。比萨饼市场模型就是一个例子。家庭比萨饼的价格,P 比萨饼的数量,Q P 2 P 1 Q 1 Q 2 比萨饼的价格,P 比萨饼的数量,Q Q 2 Q 1 P 2 P 1

媒介经济学

媒介经济学复习 传媒经济:由媒介的信息传播活动引发的相关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 传媒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来分析传媒产业中的包括资源配置问题在内的各种议题,即是传媒经济学 三种视角:微观经济学管理经济学政治经济学 传媒经济学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1、普遍性问题,微观经济学研究基本问题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 2、特殊问题传媒和传媒产业的强大影响力问题公共物品特性问题信息共享和再生特性 边际收益递增问题盈利模式产业边界产业内部不同细分类型外部环境与规制 稀缺指的是人类的需要总是超过现实的生产能力,根源:人类需要总是无限的,满足人类需要的资源和手段则是有限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是单个家庭(或消费者)与厂商在产品市场(消费品和服务买卖的场所)和要素市场(投入买卖的场所)上交互作用过程中所做决策的结果 每一个家庭和厂商等经济单位基于它们各自的私利所作出的选择,是理性选择。家庭的目标被假定为效用最大化,厂商的目标被假定为利润最大化。 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是指稍微多做一点或少做一点某种活动的成本和收益。如果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做这件事或多做这件事就是理性的,反之,不做这件事或少做这件事就是理性的。 机会成本:满足一种需要牺牲另一种需要的成本 微观经济学三大问题的回答取决于社会的目标,分为效率和公平两大类 如果我们通过生产什么或如何生产,能够使我们当中的某些人的境况变好而没有任何人损失什么(帕累托改进),或者使所有人的境况变好,这样做就是有效率的。效率可以体现在生产中,也可以体现在消费中。效率可以通过专业化来实现,长期来看,消费品与服务的生产会由于技术进步与资本积累而更有效率。公平指的是以公正的方式分配收入。 公共物品:满足收益时的非排他性和非竞用性两个特点的物品和服务 完全符合上述两个特点的叫做纯公共物品;部分符合叫做准公共物品;完全不符合叫做私人物品。纯公共物品需由政府提供,准公共物品应由政府和私人联合提供,私人物品则应完全通过市场机制来提供。 竞用性:私人物品是不能被其他人不花费任何代价就消费的,一个人的消费数量会影响其他人 排他性:一旦一个人购买了一种商品,他就有能力排斥其他人消费 所有媒介的内容部分都是信息,皆为公共物品;传媒产品的内容与物质载体缺一则不构成可供受众消费的完整产品。 传媒产品:媒介组织所生产的、受众所接收到的媒介内容与物质载体的统一体 传媒产品的性质具有动态性,受技术(加密,硬保护)、规制(版权保护,软保护)、商业模式等因素影响 二元产品市场——传媒产业重要经济特征媒介生产一种产品,却参与两个独立的商品与服务市场并非所有传媒产业都具有 商业模式:产品、服务和信息流的结构,包括对各种商业活动和其角色的描述动态性 广告支撑型两个关键点:媒介带着一根看不见的“倒钩刺”;受众与消费者两种身份的重合

喻国明《传媒经济学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四章 生产与成本——第六章 广 告)【圣才出品】

第四章生产与成本 4.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生产可能性边界 1.生产可能性边界 (1)在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既定时,企业能生产的产量可以有多种组合,所有这些组合用图形表示出来,则为生产可能性边界。 (2)随着生产技术的变化,生产可能性边界会移动。每一次技术进步几乎都导致传媒产业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移动,促使传媒产业为社会提供越来越多传媒产品或服务。 2.短期与长期 短期和长期时根据投入的变动情况相对区分的一对概念。 (1)短期是指厂房、设备等产能要求固定不变,只有劳动及原料等投入能够变动的一

个时间区间。 (2)长期是指所有生产要素(包括厂房和设备)都发生变动,但生产的基本技术不变的一个时间区间。 二、短期生产与短期成本 1.生产函数 生产函数表示企业投入与产出之间的物质技术关系。生产函数受到边际产量递减规律的制约,即增加一单位某生产要素所引起的产量增加随着该要素投入量的增加而减少。 2.成本 媒介的总成本分为两大类:固定成本、可变成本。固定成本不能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动,可变成本随产量变动而变动。 (1)总可变成本,是指生产某一数量产品或服务的可变成本之和。在短期生产中,总成本是指总可变成本与总固定成本之和。 (2)短期边际成本,是指增加或减少一单位产量所对应的总可变成本的变动。其表达公式如下: 短期边际成本=可变成本的变动量/产量的变动量 (3)平均总成本等于平均固定成本与平均可变成本之和,短期来看,平均固定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分摊到更多产品中,因而逐渐下降,平均可变成本则随着产量增加先降后升。 三、长期生产与长期成本 1.生产者均衡

历年传媒经济学真题

中国人民大学传媒经济学考研历年真题 2004年传媒经济学 专业一新闻传播史论 一、名词解释(50分) 1、社会雷达 2、新闻选择 3、大众传媒的组织目标 4、信息过载 5、内容分析 6、一城一报 7、舆论三要素 8、循环模式 9、民主参与理论 10、“休眠效果” 二、简析题(50分) 1、试分析流言产生的社会机理,结合实际谈谈大众传媒的“危机对策” 2、简析我国传媒业当前发展趋势与特点 三、论述题(任选一题,50分) 1、有研究者发表论文认为“新闻学转向大众传播学不单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请你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2、什么是媒体公信力?影响媒体公信力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如何提升传媒公信力?请结合实际论述之。 专业二传媒经济实务 一、名词解释(50分) 1、邮发合一 2、有效发行 3、分类广告 4、动众

5、制片人 二、简析题(50分) 1、试析“免费报纸”的盈利模式 2、案例分析:某电视台新闻中心基本任务规定:完全独立地负责新闻频道节目的播出和管理,并向其他频道提供部分新闻节目,试用组织理论分析某电台新闻中心组织结构图 三、论述(50分) 2005年传媒经济学专业试题 新闻传播史论 一、名词解释(50分) 1、知情权 2、公共新闻 3、精确新闻报道 4、新闻手段 5、公共广播电视机制 6、媒介素养教育 7、便士报运动 8、抽样调查 9、客观性原则 10、信息沟 二、简答题(50分) 1、简析媒介的公共性。 2、请谈谈美国纽约《太阳报》的成功对媒介产业的意义。 三、论述题(50分,选做一题) 1、谈谈我国改革开放二十余年来大众传媒业的产业化发展轨迹及现实趋势。 2、什么是影响力经济,影响力经济有哪些环节,怎样提升影响力,请结合实际论述。 传媒经济与管理

萨缪尔森《宏观经济学》(第19版)笔记(第13章 汇率与国际金融体系)

萨缪尔森《宏观经济学》(第19版) 第13章汇率与国际金融体系 复习笔记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国际收支平衡表 1.国际收支账户 一国的国际收支账户是对该国与世界其他各国经济交往的系统的记录,其主要内容包括经常账户和金融账户。经济学家通过国际收支平衡表来记录一国经济运行的绩效。国际收支平衡表将每笔交易记作“+”或“-”,其基本会计原则是:如果一笔交易能为该国赚取外汇,就记为贷方项目,是正值。如果一笔交易要花费外汇,就是一个借方项目,记作负值。总的来讲,出口为贷方,进口为借方。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结构如图13-1所示。 图13-1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基本要素 2.国际收支平衡表的项目 (1)经常账户余额 经常账户余额包括所有的收入和支出项目:商品和服务的出口和进口、投资收益、转移支付。经常账户余额从性质上讲,与一国的净收入相类似;而在概念上,它又与国民生产账户中的净出口相类似。 以前,人们过于关注经常账户中的贸易余额。所谓贸易余额是指商品的进出口差额。它主要包括初级产品和制成品。例如,重商主义特别强调贸易顺差。但是,现在人们认为国际贸易赤字不一定对一国经济有害。国际贸易赤字实际上是国内投资和国内储蓄之间的不平衡的一种反映。一国出现贸易赤字常见的一个原因是其国内投资盈利率高,从国外借款和进口对国内投资和收入提升都有利。 除了商品之外,服务项目在国际贸易中正在日益变得重要。服务包括航运、金融服务、境外旅游等项目。 经常账户下的第三项是投资收益,它包括国外投资收益。过去20年来的一个重大发展就是服务和投资收益的增长。

中国传媒大学传媒经济学考研科目与参考书目

中国传媒大学传媒经济学考研科目与参考书目 科目一:传播理论与历史 段鹏:《传播学基础?历史、框架与外延(第2版)》 胡正荣、段鹏、张磊:《传播学总论》 罗杰斯:《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 塞弗林·坦卡特:《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 科目二:传播实务 公共部分:80分 柯惠新,王锡苓,王宁《传播研究方法》 段鹏《政治传播:历史、发展与外延》 凌昊莹《媒介经营管理》 吉莉安·道尔《理解传媒经济学》 传媒经济学指定答题部分: 卜彦芳《传媒经济理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喻国明《传媒经济学教程》 如何选择考研辅导班 考研过程中,大家肯定会选择辅导班,关于报辅导班的问题我有几个特别的建议,如何选择合适的辅导班,是有方法的。 方法1:了解这个机构历年考上的情况,有没有视频版的经验谈,考上多少人。这个得详细了解一下,这样就能大致判断出这个机构情况怎么样。例如凯程,有

大量的学员考入北大清华人大中财贸大北师大公安大学中传中戏北航北交大等院校,网站上有他们的视频经验介绍,随时可以查看,非常可信。 方法2:看资料,看看这个机构有没有配套的资料和课程,如果连讲义都拿不出来,说明他们没有开课经验。据我所知,凯程是有完整的配套体系的。 方法3:实地去考查,看看他们有没有正规的学校,有没有教学楼、食堂、宿舍、操场等设施。据我去实地考察,凯程全部都有,非常正规。 方法4:和咨询老师详细沟通,看看是否专业。通过这样的几个策略,就基本能够搞定了。 考研全程复习安排: (1)起步阶段(第一轮复习) 首轮复习的目的是全面夯实基础。英语、数学复习都具有基础性和长期性的特点,而专业课内容庞杂,因此它们的第一轮复习都安排在起步期。政治复习可以暂缓,等新大纲出版后再进入首轮复习。 (2)强化阶段(第二轮复习) 所有科目的第二轮复习都安排在强化期。这一阶段要从全面基础复习转入重点专项复习,对各科重点、难点进行提炼和把握;同时注意解题能力的训练。(3)冲刺阶段(第三轮复习) 本阶段复习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归纳总结,升华提炼,查漏补缺,二是强化应试训练,模拟考试 考研辅导班有用吗? 首先有用是肯定有用的,考研辅导班内部资料以及考研的程序,步骤,专家指导,

喻国明《传媒经济学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一章 初识传媒经济学——第三章 受众——消费者选择)【

第一章初识传媒经济学 1.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传媒经济与传媒经济学 1.传媒经济的定义 传媒经济,是指由媒介的信息传播活动引发的相关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当代的传媒经济特指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的媒介生产、分配和消费实践。 2.国外学者关于传媒经济学的定义

(1)传媒经济学关注和研究的是形形色色的媒介运营者,如何在各种资源非常有限的前提下,满足受众、广告业者与社会在资讯和娱乐等方面的各种欲求与需要。 (2)传媒经济学研究传媒产业如何使用稀缺资源来生产一定的内容以满足社会公众各种不同的欲求与需要。 总之,上述两种表述在内涵上是十分接近的,都肯定了传媒经济学是运用关键的经济概念来分析传媒产业。 3.国内学者关于传媒经济学的定义 (1)传媒经济学是研究传媒的社会功能及其生产消费过程的规律和经济关系的科学。它研究人和社会如何进行选择,如何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资源来生产各种信息和娱乐内容,并在现在或将来把商品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或集团,以满足他们的各种需要和需求。 (2)传媒经济学主要从事对信息传播活动所消耗的物质资源的分配和补偿方式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各类传播媒介的经济运作规律,以及传媒经济活动对国民经济的影响进行研究。 (3)传媒经济学“研究的是媒介经济的基本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其核心是要研究媒介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问题”。 总之,应用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来分析传媒产业中的包括资源配置问题在内的各种议题,即是传媒经济学。 二、传媒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1.西方传媒经济学的演进历程

(1)西方传媒经济学研究的四个阶段 ①第一阶段,20世纪20至30年代 传媒活动与传媒产业初步进入经济学、管理学视野,传媒经济学科开始孕育。这一时期涉足无线电广播、广告、电信等传媒领域的主要是美国的一些学者,如杰米、维尔等。20世纪20年代,是美国新闻史上“喧嚣的20年代”。当时的无线电广播业突飞猛进,NBC、CBS等主要的广播公司先后成立,频率频谱的管理相当混乱,广播业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威斯康星大学社会学和经济学教授杰米出版的《广播产业经济学》,堪称最早的系统研究传媒产业的经济学类著作。 ②第二阶段,20世纪40至60年代 这一时期广播依然处于黄金时代,电视也逐渐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同时在欧美分别形成了公有公营制和私营制两种主导性的广播电视制度,这种制度特性引起了经济学界的关注,其中对传媒关注最深的是英国人罗纳德·科斯。在20世纪60年代,传媒产业的主要类型都已分别在经济学中得到研究。 ③第三阶段,20世纪70至80年代 这一阶段电视产业长足发展,电视网作为全国性媒体在美国等西方国家成为重要的媒体形式,无线、有线和卫星电视交错发展,电视重度侵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对报纸、广播、电影等其他媒介都带来一定的影响。在此期间传媒经济学独立成型。其标志是美国欧文、本·巴格迪坎、皮卡德等学者开始针对传媒经济学进行专门化研究。1989年,皮卡德撰写了世界上第一部《媒介经济学》教科书,标志着传媒经济学学科正式形成。 与此同时,法国、西班牙等国也有学者从经济学角度研究报刊和电视。 ④第四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

喻国明《传媒经济学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受众——消费者选择【圣才出品】

第二章影响力经济——关于传媒产业本质的经济学解读 2.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现代西方经济学分析框架在传媒经济研究中的作用 1.现代经济学提供了相对规范的审视问题的视角、参照系、分析工具 现代经济学作为理论分析框架,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视角、参照系或基准点、分析工具。 (1)现代经济学提供了从实际出发的看问题的角度或曰“视角”。这些视角可以指导人们避开细枝末节,把注意力引向关键的、核心的问题。 (2)现代经济学提供了多个“参照系”或“基准点”。这些参照系本身的重要性在于建立了一些让人们更好地理解现实的标尺。 (3)现代经济学提供了一系列强有力的“分析工具”,它们多是各种图像模型和数学模

型。这种工具的力量在于用较为简明的图像和数学结构帮助人们深入分析纷繁错综的经济行为和现象。 2.在面对传媒产业进行经济学视角的分析时,不能忽略传媒行业的特殊性 (1)传媒经济研究在给定假设上的特殊性 “社会偏好结构”和“个人偏好”处在由媒介产品不断重塑的过程之中,由此带来媒介产品价值生产和价值实现上的特殊性。 ①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归纳为:给定假设,简化关系;放松假设,逼近现实。 ②媒介传播本身就蕴涵了社会偏好结构形成和改变的机制 a.从物质技术层面而言,由于不同媒介载体有着不同的可获得性、参与条件和内容偏向,形成一种过滤机制,最终对一个时代的社会集体偏好产生影响。 b.不同媒体组织基于不同的媒体文化理念,通过其对于资讯的选择、处理、解读及整合分析等等在传播资讯时所打上的各自的社会能动性的烙印,并由此对人们的认知、社会判断和社会行为产生影响。 ③社会偏好结构和个人偏好对媒介产品价值衍生和价值界定的影响 社会偏好结构和个人偏好的不断嬗变,使媒介产品的价值衍生和价值界定呈现出属于自己的鲜明特征。 a.从个体层面而言,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轴线上,消费某类媒介产品越多,对它的偏好和依赖就越强,单位产品为消费者带来的效用可能就越大。 b.从社会层面而言,一个媒介产品的价值并非内在于自身,其在空间维度上传播范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