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形式美学法则

形式美学法则

形式美学法则
形式美学法则

探讨形式美的法则,是艺术学科共通的课题。现实中虽然每个人(由于经济地位,文化素质,思想习俗,生活理想,价值观念不一而同)的审美追求和理想标准皆不相同。但单从形式条件下对于美或丑的感觉却存在着一种相通的共识,这种共识是从人类社会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积累的。它的依据就是客观存在的美的形式法则。附:基本形(单位形的繁殖构成)

平面构成的单位式造型所研究的是同一形态所创造的图样有哪些变化,及使用这种方法可以产生哪种类型的集合形态。

一. 单位形的选定

首先为使单位形组合的变化丰富,形态以简单的几何形态为佳。

其次,为便于形态的融合及产生新的间隙空间造型,应该选较可能出现这种现象的单位形为好。

1形态的溶合

1)单一的单位形单位形A1+A1

2)混合单位形2个由CN=A1+A2

3)单一单位形多个

4)混合单位形多个

2间隙空间的组合。

二. 单位形及新单位的繁殖构成。

若将构成方法大致分为二种:即规则构成和自由构成,构成完全依赖平衡感而无定性。所以此处侧重数学秩序来组合单位形。

再次,由于组合方法有分离,接触等八种,研究范围过于庞大,故此处限于接触方法的探讨。

由此,可以产生以下几种构成方法。

1)自由组合

2)线状组合发展

3)面状的发展

4)环状构造

5)放射状构造

6)对称构造的形成

7)其它方式

形式美学法则

7. 形式美法则的实效

在对主要的形式美法则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之后,需要说明的是形式美的法则虽已形成一些规律性的审美特性,但却不是固定不变的,更不是僵死的法则。随着时代的发展,形式美的法则也会不断发展变化。我们必须结合广告主题及创意的要求加以运用,使之有助于美的创造,而不是因这些法则拘束了美的创造。

视觉形式的构成

形式美法则是艺术形式的一般法则,它是形式构成的规律。形式美和传播信息内容是统

一的,是为内容服务的,可增强作品的感染力,使人们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享受美的信息,产生吸引人注目的引导作用。形式美以不同的形式展示和表现对象的存在,无论是具体的直接可感的形式,还是比较抽象的形式,都能给内容赋彩添色。

人们对美的享受都是由美的形式引起的。长期的审美活动中,人们反复接触这些形式,从而使这些形式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意义。视觉语言的美的符号和意义,都来自这些审美形式和主义。

对称和均衡引起的美感来源于生产劳动和自然界动物体的生长和运动规律。人们在实践中不断运用这一规律,从而形成了对称与均衡这一审美概念。节奏的美同样也来源于生活实践,通过强弱、轻重、急缓、刚柔等多种对比和转化形成的强烈节奏,逐渐在人的心理上形成共鸣,从而产生美感。

色彩、线条、形状等形式因素能赋予设计作品美感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形式美的情感性。从线条美来看,线形不同,蕴含的感情因素也不同,粗而短的线条笨拙,细长的线条秀美,曲线柔美,直线则刚硬。中国书法的美主要在于线条的形态美,王羲之的字流动秀美,颜真卿的字端庄刚劲,都有鲜明的感情倾向。

色彩也有很强的表情性,能引起人们的联想。蓝色使人联想到天空和海洋,绿色使人联想到草地和森林,红色使人联想到太阳和火焰。同时色彩也用强烈的情感,红色热情干裂,蓝色冷静深沉,黄色轻柔明快,白色纯洁清爽,都充满了不同的感情因素。作为视觉形式美的基本法则,多样统一是形式美的总法则,是形式法则的最高形式,其他的形式美的规律都要统一在这个总规律之下。多样统一是指形式组合的多部分之间要有一个共同的结构形式和节奏,使人感到视觉形式上的差异,但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视觉实行的应用

关于视觉形式的构成关系,本书只罗列一部分和网页设计又比较密切关系的项目。设计网页或其他视觉作品时遇到了难题,可以运用视觉构成手段来化解。如果页面做出来,总觉得哪里不合适,又说不出来怎么去修改,就可以运用视觉构成去判断页面中的元素是否统一协调,或检查分配比例、色彩对比、页面布局、插图质地等,确定是哪些项目做的不到位,引起哦了页面的不协调。针对这没有做到位的部分,做适当的处理,便可以晚上作品。

1. 大小的对比

所谓对比,就是将性质相反的要素配置在一起,使之产生排斥和分离的感觉,达到视觉上的紧张感。对比可以起到强调作用,利用一方反衬另一方。对比即矛盾,没有对比就不可能顺利地进行视觉传达。

大小关系为造型要素中最受重视的一项,几乎可以决定意象与调和的关系。大小差别小,给人的感觉较沉着温和;大小差别大,大人的感觉较明显,而且具有强力感。

字体大小的对比可以增加页面的精致感,补充画面的力量;大的字体在画面上可以表现强而有力的效果,但缺乏精致感;若配合细小的字体来构成画面,不但可以相辅相成,而且形成生动有力的对比关系。大小对比是字体编排设计的基本方法。

2. 明暗的对比

黑白或明暗是色感中最基本的要素。在色觉传达设计中也同样如此,明暗对比是广告色彩对比中最基本的对比关系。如果色彩没有明度上的差异,其识别性就会大大降低,色相、彩度的关系就没有基础。

在画面上,当明亮部分和黑暗部分形成对比的时候,会产生时差的空间感,明亮的部分是一种环境,而黑暗的部分好像是另外一种环境,给人以强烈的反差。明和暗的对比,相当于光和影的对比关系,利用这些要素可以制造从阴暗的的方窥视明亮的地方,或从明亮的地

方探视黑暗的地方的新奇感觉。

3. 字体的粗细对比是具有男性化与女性化视觉特征的对比关系。粗的线条、形状会让人觉得粗犷有力,细的线条形状则给人以细腻、精巧的感觉,具有女性化的主要特征。

字体的粗细对比具有主从的关系。在进行字体的编排设计时,往往粗的字体容易成为主体,细的字体容易成为陪体,这时因为粗体字在视觉上比细体字更有张力的缘故。必须注意的是二者的分量,主次要分明,如果细体字分量多,粗体字的分量就应该减少一些,这样搭配起来才明快

4. 曲直的对比

曲直的对比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对于直线的刚劲、挺拔和男性化,曲线很富有柔和感、优美感和女性化。自然界皆由这两种形态构成,只是我们平时没有注意这种关系。只有当曲线或直线表示某种特定的对象时,我们才有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会产生相应的情感。因此为了突出曲线的特性而通过直线来进行对比,为了使直线的个性更加鲜明而以曲线来陪衬。

5. 质感的对比

在视觉传达设计中,质感使非常重要的造型要素,如坚实、柔软。迟滞、平滑、粗糙、细腻等词皆是形容质感。质感不仅仅是一种触感,也是很重要的心理感受,而且在很多情况下两者是融为一体不可区分的。在网页背景图的设计与选用中,不同质感的背景,有不同的表现风格。

质感是决定作品风格的主要因素。采用质感对比进行构成,通过直观的物象激发的通感,强化信息的内涵和外延,也是引起人们心理共鸣的重要秘诀。同样是线条,铁丝给人冷硬的感觉,而毛线给人以柔暖的感觉,若用手去接触,质感的差异也就更加明显。用刚性和人性化印象,而后者的规则性则给人明确的理性和机械性的感受,这些感受均是直观形态的质感所引起的一种通感,可以激发人们许多来自经验的联想。

在视觉传达中,常常通过精致考究的字体和对位严谨的编排、生动大方的字体和活泼优质的编排来进行质感的对比;通过物体材料机理的不同,互相衬托鲜明的质感对比;通过绘画的、摄影的和经过特殊处理具有不同制作特点的凸版突出不同的质感对比;通过不同的印刷工艺、纸张、开本表现不同的质感对比。

6. 位置的对比

画面的位置感是和画面的区域划分相关的,如水平分割产生的由上到下的位置变化,垂直分割产生的由左到右的位置变化,因对角线和中轴线的分割产生的对角和对称的位置关系等。位置对比是指在对立的位置上放置鲜明的造型要素,现实出对比关系,并产生具有紧凑感的画面。如果在画面的两侧安排构成要素,不仅可以强调两者的位置关系,同时也产生对比。在画面的上下、左右、标题、标志等处安排构成要素,可显示内在的呼应和对比关系,使画面产生紧凑感。

8. 动静关系

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各个视觉要素之间也存在着动与静的关系。扩散的或流动的形象会显动,水平的或垂直的形象会显静;变化多或斜向分割的构图会显动,垂直或水平分割的构图会显静。真实、自然的画面也有动与静的问题。在设计作品上,处理好动与静的关系,才会获得自然而生动的效果。

9. 起承关系

在视觉画面的空间中,由于各种力的相互关系而产生动感,进而支配画面空间。产生动感的形状和接受该动态的另一形状互相配合,使空间变化生动。

在画面中,起点和受点之间会产生动感,双方的距离不管有多远,都会彼此呼应、协

调。两者的距离越大、效果月显著,而且可以利用画面的两端,把整个画面带动起来。要注意起承之间的平衡,区别两者的强弱关系,如果平均对待,就会丧失了起点和受点的特征。但是也不要强弱悬殊太大,一方太强或一方太弱都不能引起共鸣。

10. 图地关系

图地关系类似于主辅关系或主次关系,是画面中重要的视觉关系元素。一般的印刷品都是白纸印黑字,白纸称为地,黑字称为图。相反地,有时会在黑底上印白字,此时黑底为地,白字为图。习惯上,将白地的画面称为正片,将黑地的画面称为负片。在视觉设计中,利用图地关系的变化,可以设计出具有变化风格的画面。

图形中的图地关系,除黑白反转外,还有另一种含义,就是在观赏画面的过程中,被注视的视觉形象称为图,未被注视的视觉形象就自然称为地;注目性好的形象容易成为图,注目性差的形象容易成为地。

11. 对称

在画面的中央画一条中心线,使图形被分为对等的两部分,如果相对的两部分形态相同,称为对称。被横线分割的对等形态是上下对称,被垂直线分割的对等形态是左右。对称的形态在自然界中是常见的形态,如生物体、古代楼宇、汽车等。

作为中轴或基点的东西有对称点、对称线、对称面。以它们为基准,通过某种操作将原始反复配列(移动、反复、回转、扩大0,可构成多种对称形态。在视觉设计中,对称也是常见的编排手法。

13. 强调

强调也是一种对比,为了使重点信息和关键的信息能够从画面中跳出来,很快就被观众注意到,往往采用“突出个别”的手法,即在统一中追求变化,使重点和特点“出类拔萃”。

在颜色柔和的画面中配以粗黑的字体,在柔软的曲线中加上锐角的记号,这些都会产生强调的作用。另外,还可以采用强调的符号。强调符号如同胡椒和辣椒,只要一点点就会构成味觉的刺激。

在同一格调的版面中,在不影响格调的条件下,加进适当的变化就会产生强调的效果。强调打破了版面的单调感,使版面变得生动而有朝气。例如,纯文字的版面使人看起来单调无味,如果加上插图和照片,就如同一颗石子丢进平静的水面,可激起一波一波的涟漪。

17. 导线

画面的导线是指能够吸引人的视线从一个物体向另一个物体运动的线索。引起视觉运动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物体的方向性特征,如画面人物的视线、人物面孔的朝向;另一个原因是画面图形之间的连接。呼应。过渡等引起的运动。画面的导线是统一视觉流程的关键因素,也是构图完整的重要内容,在设计中常常利用导线的变化使画面更吸引人注目。

例如,利用人物面孔的朝向在画面上造成导线,引导关总视线转至重点部分;利用直线形的标题作导线,使人的视线左右移动;或使模特儿的视线引向广告的标题和商品。

19. 向心与扩散

我们观察周围的任何事物时,心理上总是期望找到重点、中心或主题,这能方便我们理解和记忆。观众在阅读一则广告作品时,在心理上也同样在找其中心,好像有了中心才有安全感,这就构成了视觉设计中的向心。一般而言,向心构图的画面看上去显得平稳、紧凑、集中。画面的空间趋向于某个中心是设计中常用的手法,但有时因过于正统而流于俗套。因此在设计时应该根据广告的主题和题材,合理利用向心的因素,避免千篇一律的模式,如可

以改变向心的结构方式、转移中心的位置、注意主次中心的相互照应或与其他构成方式结合使用等等。

与向心的形式相反,扩散型的设计能给人以较强烈的印象。这种设计具有开放、扩散、力量之感,富于开朗愉快的气氛,视觉冲击力也很强,是现代广告变现常用的手法之一。扩散的形态有多种,一种是有中心的扩散,由一个或几个中心向外扩散开来;而是五中心扩散,这就是一种自由的扩散型画面。在扩散的形态上,又可分为以点为中心的扩散或以线为中心的扩散。

20. 留白量

留白量是版面视觉设计的重要问题之一。如同人讲话时使用不同的速度和语气抑扬是为传达一定的信息一样,留白量也是为了使对象得到理解而服务的。

影响留白量大小的因素主要包括:宣传主题的差异,内容信息量的大小,图片,文字的造型,面积和数量等。一般来讲,留白量多的画面能给人以高雅、鲜明、精致之感,留白量少的画面则给人以丰富、饱满、紧凑之感。当然,一个画面的传达是由许多种因素组成的,处理得不好,留白量多得画面也可能松散、单调,留白量少的也会拥挤、繁杂、琐碎。

22. 形态的意象

在视觉设计的作品中,经过反复推敲和审定的视觉形象都是为了传达一定的信息。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一旦成为画面的视觉要素,就带有特殊的意义,就像一个人,一旦成为演员出现在舞台上,所代表的就不是它自己而是剧中的角色。网页作品中经过概括和提炼的视觉形象都是具有典型意象的。

圆形在人的意象中是一种运动形态,太阳、月亮、地球都是圆的。圆形也能产生圆滑、圆润、圆满、温和、柔软的感觉、用圆规画出来的圆,有精致、刚硬之感,徒手画出来的圆,有自然、柔和的曲线之美;椭圆形较正圆,则更活泼而有变化,动感也好些。

三角形是一种锐角形象,有锐利刺激只感念。正立的三角形是最稳定的形象,反之,倒三角形是最不稳定的形象,只有在运动中才能竖立。三角形的变化也非常多,正三角形显得四平八稳,从每个方向看上去都是相同的形象;都有直角的三角形既有方形的个性又有三角形的特点,在造型上灵活行较好。仪器绘制的三角形显得理性,手绘的三角形则有感性的味道。

方形是平稳、严谨、正统的形态,它的四个角都是90度。在方形中,正方形是最稳定的形态,而长方形的变化较多,特别是具有黄金比的长方形,还有√ ̄2(1:1.414)和√ ̄3(1:1.732)长方形都很有个性。

一:对称与平衡

2. 对称和平衡

对称又称均齐。假定在某一图形的中央设一条垂直线,将图形划分为相等的左右两部分,其形量完全相等,那么该图形即是左右对称的图形。该线即为对称轴。又称镜照对称。老以某一点为中心,让图形产生旋转,能与另一个形完全重迭则称“旋转对称”

点对称有向心式的求心对称和离心式的发射对称以及自圆心逐渐扩大的同心圆对称。对称的形式具有静态的美感。

以上方式亦可混合使用。如镜照+平行移动旋转+扩大+镜照等构成。

在平衡的两端承受的重量由一个支点支持,当双方获得力学上的稳定状态时,即是平衡。这是实际的重量关系也是杠杆原理的平衡。而平面构成上的平衡关系指的是两个以上的构成要素在造型,色彩,质感等方面彼此之间具有的相对的稳定状态。并不是实际的重量均等关系。平衡打破了对称的稳定而产生变化,

形成一种势均力敌的异形同量的姿态。具有活泼,自由,轻松,生动的感觉。平衡不能用数量的方法去推算。在生活现象中平衡是动态的特征,如人体的运动,鸟的飞翔,野兽的奔跑等都是平衡的形式。所以平衡的构成具有动态的美感。

平衡分类表

平衡

对称式平衡

人体、蝴蝶图案等

非对称式平衡

没有对称轴或点:天平式、同量异形式、力臂相等;中国式,同量异形,力臂不等。

对称与不对称指构成要素占据空间的位置而言。平衡与不平衡指构成要素各部分力量的分布状况而言。

18. 左右的中心

在人的感觉上,左右有微妙的相差。画面的右下角使一处吸引力特别强的地方,考虑左右平衡时,如何处理这个地方就称为关键性问题

人的视觉对从右上到左下的流向较为自然。编排文字时,将右下角空着编排标题与插图,就会产生一种自然的流向。如果把它逆转,就会失去平衡而显得不自然。这种左右方向的平衡感,可能是和人们惯用右手有点关系吧。

12. 均衡

左右对称的形态因在对称轴的两侧保持着平衡而不会左倾右斜,使人感到极为安定。我们把这种状态作为均衡的状态来理解。换句话来说,对称是均衡的最佳状态。

均衡又称平衡,是指在部分与部分的重量或感觉的关系。在画面上,如果出现三个以上的主题,或者存在着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时,就会产生均衡的问题。例如,在一个画面内配置大小各不相同的四个圆形,务必使其成为安定状态,也就是说,应使配置具有良好的均衡感,其重心和画面的集合中心不一定吻合,但应非常接近。

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均衡,不是实际重量和质量上的平衡,而是从重量、质量、大小及、材质的感觉上所判断出的“平衡”。良好的均衡状态,可能会产生过于安定、精致的单调感,因此人们常常会产生破坏这种平衡的意图,故意不要安定,转而追求动感。失去这种平衡后,广告画面会产生一种不安定的感觉,这称为不平衡。

对称与均衡:均奇与平衡

视觉形态的平衡关系,可以分为以静感和以动感为主导的平衡形式两种。以对称性原理构成的平衡关系通常也称之为均奇关系。视觉形态对称的形式,可以分为反射对称,回旋对称,旋转对称,运动对称等四种形式。

对称是以形象和色彩在不同位置上的相同来求得统一。

均衡是图案在不同位置上量与力在视觉心理上的平衡,求得内在的统一。

对称(绝对的统一)主要是指在形状,重量,面积上,位置上的统一平衡。

均衡(变化的统一)是指量等形不等,是视觉心理上的平衡,稳定力学上的不平衡。

均奇与平衡是图案形象的外貌状态,一般以固定的中心向不同的方向发展的等形等量或者等量不等形的表现。所谓固定的中心就是依据中轴线出现的形式,这种形式在视觉上保持平衡,产生安定的效果。均奇与对称是同义词,均衡是等量等形,对称有时等量不等形。

构成的方法是左右均奇,上下均奇,对角均奇,旋转均奇,三面均奇及多面均奇,

平衡形式是不依中轴线或中轴点产生的形式,但在视觉上仍感到安定平稳,平衡的形象有变化,富有生气豪放和鲜明感。平衡使形象的左右两方,虽然形象不同,但在视觉上有量相等的感觉,平衡是优美活泼的美感形式。均奇是完全的平衡,过于安定,静止的单调感,类似天平,若加强动势取得新鲜生动感,应采取平衡的手法。

花卉图案的设计离不开平衡形式法则的运用,形象的大小,轻重,强弱,疏密,浓淡,纹理等感觉,必须保持平衡状态,使其产生安定的效果。

2. 对称与均衡

所谓均衡,是指在特定空间范围内,形式诸要素之间保持视觉上力的平衡关系。

静态的均衡就是对称,或以中心对称辐射对称。对称的构成能表达秩序、安静和稳定、庄重与威严等心理感觉,并能给人以美感。尽管对称的形式自然就是均衡的,但是我们并不满足于这一形式,而常用轻巧灵活的对称形式来保持平衡,这就是动态的均衡。

均衡是指不等质和不等量的形态求得非对称形式,它是对称的变质,在静中倾向于动。与对称相比较,均衡是不以中轴来配置的另一种形式格局。视觉设计美学上的均衡是由形状、色彩、位置与面积决定的。利用虚实气势达到呼应及和谐一致,造成视觉上的均衡。相对来说,对称在心理上偏于严谨和理性,均衡则在心理上偏于灵活和感情,具有动势感。均衡应用于设计中,科构成的无限变化,也开拓了变现领域。

二,节奏与韵律

15. 节奏

节奏是指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的现象。在音乐、诗歌、舞蹈和电影等具有实践形式的艺术中,节奏能以听觉和视觉来表现。对音乐来说,节奏是极为重要的因素。在不具备实践因素的造型作品种,也有不少把节奏认作是反复的形态和构造、连续的线、断续的线等等。

即使是静止的平面作品,观众观察的视线也必定是要追寻形态要素的配置。所以可以说实现在实践上的运动就是使人感觉到的节奏。节奏最常见的形式就是有规律的反复,其视觉要素阅读间隔时间短的会产生快的节奏,阅读间隔时间长的会产生慢的节奏,视觉要素张力强的节奏强,视觉要素张力弱的节奏弱。在平面视觉传达中,视觉节奏的强弱、快慢和变化

是通过图形、字体、色彩和构图配置来实现的。

16. 韵律

人们往往把节奏和韵律看作一回事,实际上节奏和韵律不完全相同。节奏一般是指简单的有规律的重复,韵律是一种谐和美的格律,“韵”是一种美的音色,“律”是规律。韵律要求美的韵律在严格的旋律中进行。韵律是有变化的节奏,具有表现性的特征。

与节奏一样,韵律的基本要素也是重复,重复才能产生韵律。在视觉设计中,运用的视觉要素不同和构成方法的细微差别,都会产生千变万化的韵律。

4节奏和韵律

节奏:原指音乐中音响节拍轻重缓急的变化各重复,这里借指在视觉上有规律的动感,有形式上的表现特征是反复和渐变。

平面构成中形体的周期性连续,交叉,重叠,由此而形成的大小,强弱,明暗,色彩的变化,在视觉上形成有规律的起伏和有秩序的动感,这就是节奏。

韵律:指图形形式上的优美情调,是情调在节奏中起的作用。韵律是节奏与节奏之间运动所表现的姿态,它是可见的,一定的节奏和韵律结合就形成一种运动形式区别于另一种运动形式的特征。

韵律的表现是表达动态感觉的造型方法之一。韵律的本质是反复。

1)相同形的韵律构成(秩序井然的韵律)

2)相似形的韵律构成(渐变或动感的韵律)

3)类似形的韵律(自由感,动力化,构筑性等复杂韵律的形成)

4)韵律与配置(反复的本质再现)

5)复杂韵律的构成

A一次元韵律的构成——朝着一个方向的形态渐变。(方向性较强)

B中心发射韵律的构成——朝着波状展开的形态渐变

C二次元韵律的构成——朝着两个方向的形态渐变(使用重复骨格)

D利用渐变表现韵律的构成——使用渐变间隔的骨格的形态渐变

E具有转换性的骨格的形态渐变的韵律构成

F自由韵律的构成——不使用骨格

6)复数构造的利用(略)

节奏,韵律与重复:

节奏(音乐名词)指音在时间上的长短,快与慢等有秩序的变化。

在设计中是指构成的因素的大小,多少,强弱,轻重,虚与实,曲与直,长与短,快与慢等有秩序的变化。

形象单位具有某种周期性的和规则型的连续反复而表现出的运动感,亦称为节奏,也称律动(单指造型单位有规律的运动)。节奏开始与反复,进而追求变化,统一形象的反复是产生节奏的首要条件。节奏是带有高低起伏,曲直转折,返回反复,渐缩渐扩等现象。节奏形式主要有运动迹象节奏,生长态势节奏,翻转运动的节奏(运动方向或轨迹)等。

如何使设计富有节奏感,重要的形象在反复配列和组合是要十分注意“变化”的因素,即使较单纯的形象,也会取得统一而有秩序的组织,产生一种整齐的美和变化无穷的新的节奏。韵律本指文学创作用语,是诗歌中抑扬顿挫或音在韵脚上的规律。在词典中的解释为“诗词中德平色格式和押韵规则。”在设计中是指构成要素和单位呈现有规律地反复或周期反复。重复即重做,反复,是将同一单位形象,反复作直立,侧立,交互,反向的处理。重复主要有:有规律的重复,无规律的重复,等级性地反复(等比/等差)等。由于反复配列形成了组合上的统一,产生了一种整齐而有秩序的美,。讲节奏必须有重复,没有重复的形象就不成其为节奏。因此,条理性和重复性是节奏形成的条件,有节奏有重复的形象,是符合统一变化的原理,能给予人们一种愉快的感觉。

从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的半坡彩陶鱼纹装饰图形的演变和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陶器上谷物纹装饰图形的演变,已清楚地看到从写实形的模拟经过概括,提炼,加工,变化为带有规律性,象征性和抽象性几何图案装饰。这说明装饰纹样的形象及形式法则的产生,是在人们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掌握了自然形象的基本规律,再现,艺术加工的结果。所以我们应注重传统优秀图案的吸收和形式美法则的学习,在学习实践中加以运用。

4. 节奏与韵律

节奏是韵律形式的纯化,韵律是节奏形式的深化,节奏富于理性,而韵律则富于感性。

构成要素做长短、强弱的周期性变化来产生节奏,最单纯的节奏是重复。节奏带有机械的美。韵律不是简单的重复,它是有一定变化的互相交替,是情调在节奏中的融合,能在整体中产生不寻常的美感。

韵律是构成要素连续反复所造成的抑扬调子,具有感情的因素。韵律能给人情趣,满足人的精神享受,它在造型中的重要作用是能使形式产生情趣,具有抒情意味。韵律能增强设计作品的感情因素和感染力,引起共鸣,产生美感,开阔艺术的表现力。

韵律按其形式特点匪类,一般有下列几种形式:

连续型韵律:以一种或几种要素连续、重复地排列而形成,多种要素以基本相同的

间隔有规律的重复出现。

交错型韵律:各组成要素交替在和面上出现,变现出一种有规律的变化,增前了画面的情趣感。交错型韵律可以通过图形、方向、位置、色彩等的变化而产生。

渐变型韵律:有规律地渐变形成的韵律,可以由构成要素的大小、形状、方向、色彩有规律地演变而得到,如逐渐加长或缩短,变宽或变窄,色彩上变冷变暖等。

起伏型韵律:渐变韵律依一定规律时而增加,时而减少,形成破浪式的起伏,产生一种生动的运动感。

旋转型韵律:构成要素按照一定的轴心或轨迹做有秩序的或渐变的旋转起伏,造成强有力的动态和特殊的情趣。

自由型韵律:构成要素不按一定规律地做一种松散的自由式的构成,有很强的流动感,灵活生动、妙趣横生,极富于人情味和趣味性。

三,对比调和

1. 调和与对比

调和亦称和谐。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构成要素之间彼此在质与量的方面皆具有秩序及统一的效果,同时也有安静及舒适的感觉都可以称之为调和。

单独的一色,一根线无所谓调和。只有几种要素具有基本的共通性和溶合性才能调和。

但是,要素之间的类似过分强调时,反而易单调。

调和有形态,大小,方向,色彩,质感等的调和。

对比又称对照。把色彩,明暗,形态或材料的质与量相反的两个要素排列或组织,并强调其差异性,使人感受到鲜明强烈的感触而仍有统一感的现象称为对比。

对比关系主要通过色调的明暗,冷暖,形状,大小,粗细,长短,方圆;方向的垂直,水平,倾斜;数量的多少;距离的远近,疏密,图与地的虚实,黑白,轻重;形态的动静等方面

因素来达到。

处理对比关系时,视觉要素各方面要有一个总的趋势,有一个重点,相与烘托,处处对比则会失去对比效果。

变化与统一必须保持有机化,呈现充满生机的状况,才能获得高层次的审美快感。即美学上的“多样统一”。

对比与调和:

对比是含有两个以上不同造型因素才能显示出来,是求得变化的最好方法,须依整体需要,可轻微,可显著,可简可繁。

图案形象的对比,是利用各种形象的某一种因素差别程度的部分组织在一起,使统一因素中不同程度之间的差别产生对照,称为对比如直线与曲线的对比,线的弧度和粗细对比,形体的对比,明暗的对比,方向的对比,面积的对比,动静的对比,疏密的对比集散的对等等,

调和是构成美的对象在内部关系中无论质和量都相辅相成,互为需要,其矛盾形成秩序的动态,是一种变化的美。

在图案中是指形与形之间和色与色之间的关系趋于一致,和谐,形成有秩序,有条理,相互联系着,密切结合的统一体。称为调和。

调和出现趋于一致的关系,呈现出平静,稳当,单纯的感觉,其缺乏灵巧活泼感,故对比应运用变化的原理,用形象的差异性加以处理,使调和的形象有变化,,形成对比调和,但对比不能过分脱离统一调和的原则,否则会使画面过于刺激,而失去统一。

3. 对比与和谐

对比与和谐反映了矛盾的两种状态,对比势在差异中趋向于不同,和谐势在差异中倾向于相同。

对比势对差异性的强调,是利用多种因素的互比互衬来达到量感、虚实感和方向感的表达力,如形的大小、方圆,线条的曲直、粗细、稀疏,空间的大小,色彩的明暗、冷暖对比等。

对比基本上可以归纳为形式的对比和感觉的对比。

形式上的对比以大小、明暗、曲直、粗细、强弱、多少等对照来加强视觉效果。对比的画面效果鲜明、刺激、响亮、力度感强。

感觉上的对比是指心理和生理上的感受,多从动静、软硬、轻重、刚柔、快慢等方面给人以各种质感和快感的深刻印象。

和谐是近似性的强调,是使两种以上的要素互相具有共性,形成视觉上的统一效果。和谐是综合了对称、均衡。比例等美的要素,从变化中求统一,很巧妙地构成要素间地调和,能满足人们心里潜在地对秩序地追求。

和谐可以从画面的类似性组织而获得,如大小的类似性,形态的类似性、色彩的类似性、位置的类似性、速度的类似性等。

对比是把两个极不相同的东西并列,使人感到鲜明、醒目、振奋、活跃。和谐是把两个相似的东西并列,使人感到融合、协调,在变化中保持一致。

对比与和谐是相对的,是对立统一的艺术手段,不是简单数值上的差异,而是以人的视觉感受为依据。对比与和谐相辅相成,过分的对比会太强烈、刺激;而过分的和谐又会平庸、单调。在设计运用中要注意对比与和谐的适度,要求鲜明而不刺激,调和而不平淡。从形式构图上讲,对比要求集中,多体现在画面主题和特别强调的点、线和小的块面上,和谐则体现在画面的整体照应之中。

任何视觉传播设计都需要一定量的变化。如果画面由同质要素构成,就容易得到既对比又秩序之美,但会有单调、呆板之感;如果画面由许多对比要素所构成,则容易造成杂乱和不协调。假如,画面由类似要素的许多部分所构成,也就是说,在大部分调和中有部分对比

或不协调,就容易得到既有秩序又有变化之美,产生和谐又对比的效果。

四,重点与呼应

1. 主从与重心

任何艺术上的感觉都必须具有统一性,这是一条已经公认的艺术原则。为了加强艺术作品整体的完整统一性,各组成部分应该有主与从的区别、重点与一般的区别。

任何一件作品其构成整体的多个局部之间必须有机联系,作品的美感是从统一的整体效果中感受到的。主从干系是整体局部之间的法则。如果各部分不分主次,同等对待,或者竞相突出自己,都会破坏整体的完整统一性,会流于松散,单调和杂乱。

重心是指在设计中有意识地突出和强调其中某个部分或要素,使其成为整体中最能产生视觉吸引力的“兴趣中心”。

7. 主次关系

在任何艺术形式中,只有主角和配角的关系明确时,观众的心理才会安定下来。确定主从关系,明确表示主角和配角的设计手法是一种正统的设计方法,容易使人产生稳定感。如果轻重不分、主次不明,会另观众无所适从。此外,主角要有主角的分量,不能让次要的因素干扰和替代了主要的视觉内容,主要的视觉应占据重要的位置、色彩,具有突出的形象感。

五,渐变与过渡

六,比例与尺寸

14. 比例

在造型上所谓比例是量(长度、面积等)的比率。例如有一个长方形,其长与宽的比例便是矩形的比例,这时显示比例的数字越大,便意味这长方形越加细长,比例近似1时,则成了近似正方形的矩形。就人的相貌而言,如果说“那人的比例很好”时,指头部与身长的比例和身体肥瘦与身高的比例给人以优美之感。

希腊艺术中,非常重视比例美,且处处运用黄金比。在确定建筑的高度和宽度的比例关系及柱子上装饰纹样的恰当位置时,以古希腊特有的品位,恰到好处地造成形象地紧张感。纵横比,长度比及面积比等比例关系与其他造型要素同样重要,同样表现着主题形象。对于要表达地内容,选择相应地比率关系,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设计上常用的比例有黄金比、根号矩形和数列三种数比关系。

黄金比用语言表达,就是有个长与宽的比例是1:1.618。而根号矩形和黄金比类似,常用的根号矩形有√ ̄2(1:1.414)和√ ̄3(1:1.732)两种。最后是数列,这种比例主要是处理三个以上的多种比例关系的,它们对造型设计极为有用,但实际计算起来比较复杂,常用的数列有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和斐波那契数列

5. 比例与尺度

比例是指一件事情整体与局部及局部与局部的关系,一切造型艺术都存在比例是否和谐

的问题。和谐的比例可以引起人们的美感,使总的组合有明显理想的艺术表现力。美好的构成都有适度的比例与尺度,即构成的各部分之间,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要符合比例。

比例美使人们的视觉感受,它使数学中的比数关系。其中,最典型的是著名的“黄金比”。所谓黄金比,即大小(长度)的比例等于大小二者之和与大者之间的比例,列为公式是A:B=(A+B):A,实际上大约是5:3,现代一般书籍、杂志、报纸大多采用这种比例。这一比例也被广泛应用于建筑、绘画和各种实用艺术领域。用黄金比构成的形态种,部分与部分、部分与全部之间保持着一种紧密的关系。

此外,人们常用的比例还有1:2、2:3、3:4、和5:9等。作为形式美的表现,这些比例数概念具有很好的表现力和明确的性格特征。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前进,人们的审美观念和习惯也在改变,因此永恒的比例美是不存在的。

尺度是对象的整体与局部及人的生理和人所习见的某种特定标准之间的大小关系。一切设计都要视觉上符合人的视觉心理。

3.分割与比例

分割:平面造型能够表现的空间并非无限大,都是有限的形与面积,所以对空间的分割也是一

项基本的造型行为。

分割分为:等分割非等分割

等分割分为:等形分割与等量分割

1)等形分割:是一种严谨的造型行为,分割后的单位形完全相同。

2)等量分割:分割后形状各不相同,但面积完全相同。

由于分割后的形状互异,故此等形分割更富于变化,但由于面积相等,故视觉上的同量之形,亦给人以均衡感及安全感。

3)基于等量分割的自由构成:等形分割的形加以取舍,邻近的界线则会容易得到寓变化于统一的构成;等量分割溶合部分界线,以求形的融合,产生面积大小不等的形态。

形成面积的整数比:1:2:3……

4)分割的方法与种类:

水平线与垂直线为例分割正方形(175)种,最多三条分割线。

5)瓷砖式分割:a.铺石、瓷砖、嵌瓷(组合形式可改变)

b.非具象形

c.具象形

问题:1.单位形是一种,还是多种?

2.单位形所包围的空间是否与单位形同形?

3.相邻的单位形之色彩若不改变的话,那幺在排列较密的画面中,单位形是否能辨认来?

4.处于镜照关系中的一对单位形可看成同形吗?

6)渐变分割:

a) 垂直水平:相对于等分分割的渐变分割,即分割的间隔采用依次增大或减小的级数。故在变化中具有统一性,这是具有动力感与统一感的分割。

b) 斜向、波纹状、漩涡状:处理级数同上

7)相似形的分割:

A)非具象形限定空间的空间级数形的分割。

B)具象形重复的作品。

8)自由分割:

没有规则的任意自由分割,特征是排除了数理规则的生硬,单调,极力避免等距离,数级,对称等。

比例:是部分与部分或部分与全体之间的数量关系。它是比对称更为缜密的比率概念。当构成要素之间的

大小,长短,轻重,面积,等部分与部分或部分与全体的质与量达到一定或明确的数的秩序时,将会得到美的平衡感。这时,这个数的秩序就可称为美的比例,比例是构成中一切单位,大小,以及单位间编排组合的重要因素。

1)黄金比1:0.618:如雅典帕特农神庙即具此比例。古希腊人认为是神圣和美丽的比

例。又如五角形的内芒星形即含黄金比。

2)根号矩形:√1,√2,√3……

3)数列:1等差数列……A.A+R.A+2R……A+(N-1)R

2等比数列……1.A.A2……AN-1

3费波纳齐数列……1.2.3.5.8.13……P.Q(P+Q)

4调合数列……1.1/2.1/3.……1/N

七,安定与轻巧

八,统一与变化

统一与变化:

对立与统一是自然和社会发展的根本法则,统一是一种秩序的表现,是一种协调的关系。其合理运用是创造形式美的技巧所在,是衡量艺术的尺度,是创作必须遵循的法则。统一是将变化进行整体统辖,将变化进行有内在联系的设置与安排。其主要呈现在视觉上的统一,使形象之间,色彩之间密切结合的相互关联的,有秩序有条理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是构成图案形式美的基本原理,可使图案形象调和,严肃,朴实。一般借助于稳定均衡,调和呼应等形式法则,形象的统一必须要经过选择,取舍加以合理的组织,如形象特征统一,方向统一,色彩统一等。统一的作用是为使设计主体突出,主次分明,风格一致,达到整体协调和完整,是一件作品的最终统辖。

统一的方法有:1,主体突出,2,次主体不越位,3,陪衬服从主题,4,呼应,5,同化。

变化是找出形象的相异之处,突出形象之间的不同点,这种形象之间的相异组合就是变化。

变化是一种艺术与设计的创作方法,是其生命力的体现。是一种智慧,想象的表现,突出形象中的差异性,。变化的作用是给人们视觉上造成情绪上的刺激,产生跳跃和新意感,能重新唤起新鲜活泼的情趣,使设计在构图因素上形成对比,对着火对立,从而在形象,秩序,层次乃至色彩等方面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并产生情感和意境。变化的手法主要是借助于对比。如反复变化,形象的反复变化及纹样的明暗,黑白,长短线形反复相接,曲直相接等。对比变化包括:

不同形象的对比变化,大小对比变化,,数量对比变化,方向对比变化,颜色,色调对比变化,方位变化,量的变化,感觉上的变化,肌理上的变化等。

渐次变化:

形象之间渐大渐小,渐长渐短变化,色彩浓淡变化等。

花卉图案形象的处理,以做到既要多样变化又要整体的统一,多样变化是为了取得光彩夺目,丰富耐看,生动活泼的视觉效果。同一是为了获得和谐,含蓄。如过分变化则缺乏整体的统一,感到杂乱无章,过分统一则显得呆板而单调,所以应力求在同一种富于变化,变化受统一的支配,在统一的支配下进行变化。

6. 空白与虚实

设计中在要强调、突出并给人以强烈印象的构成要素的周围留下空白,就能扩大和提高视觉效果,同时利于视线流动,破除沉闷感。除此之外,空白在画面的虚实处理中还有特殊的作用。

虚实作为一种表现形式是为深化主题服务的。画面构成中必须有虚有实,虚实呼应。画面的主题形象要“实”,陪体和背景要“虚”,“虚”是为了突出“实”,应该藏虚露实,宾虚主实,不能平均处理。

空白的处理也就是画面的空间设计。有人总想把版面“充分”利用,总想把文字、图像安排得慢慢的,认为画面留有空间实一种浪费。其实这种庞杂堵塞得构图往往使人望而生畏,留不下一点印象。空间在构图上有着不可忽视得作用。这种构图上得“少”,却实效果上的“多”。空间也能引起人们的注意,使人产生兴趣,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最大限度地达到传播目的。

空白是画面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空间形象的表现。空间能给人以想象的机会。空间不仅是空白,根据创意的视觉表现需要,可能是大块的色彩,也可能是繁复的。多色的但色阶接近的、面积较小而密布的纹样。

21. 统一与调和

统一与调和是使网页画面具有整体效果的关键.统一实际上是指多样中的统一,也即变化的统一.首先介绍多样和变化的概念.所谓多样是具有不同要素的各种部分,起码是指两个以上部分的不同状态而言.只要这些部分以构成某一造型对象为前提而存在(或被选样,被采用0.就必须具有一些共通的要素.各部分都应同时包括异质的要素和等质的要素,各要素分量占多少,根据情况有所不同.如果异质的要素占主导地位,将招致混乱,作为一个统一体就难以把握.相反,完全是等质的要素,则由于单调而显得无力.适当的变化,而且作为整体被紧紧结合的东西才是美的.多样统一,即一边是多样,一边又赋予秩序.缺乏多样的统一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多样和变化是统一的前提.

通俗地讲,调和就是适合,不调和就是不适合,没有调和,多样统一是表现表现不出来的.所谓适合的状态,是指”有相似点,有类似性”.在网页设计中,其意义在于构成美的对象在各部分间,无论质的方面还是量的方面都没有矛盾,而且被赋予秩序的状态,也就是诸视觉要素之间的多样性通过统一而产生的美的状态,如文字与文字之间、色彩与色彩之间、图形与图形之间、文字与色彩之间、文字与图形之间、色彩与图形之间等的调和关系。除此之外,在设计中还常常使用共同的造形要素来调和各个关系,如在雕梁画栋的中国传统建筑上为调和统一大红大绿的色彩,往往采用勾黑线或留白线的方法进行统一调和。另外,还可以通过反复使用相同或相类似的形态使画面产生统一的感觉,把同形的事物配置在一起,使之产生连续或群化的状态,易使人有统一调和之感,但必须注意的是,所使用的造形要有明显的特征,如有特色的线形、色彩、图案、质地等。

大学美学原理复习 完

美学原理复习资料 绪论(填空) 什么是美学? (一)关于美学的研究对象的几种学说: 1.艺术哲学(黑格尔) 2.现实美(车尔尼雪夫斯基) 3.审美主体(西方现代) 4.审美关系(中国当代) (二)美学是以人类的审美关系为对象,研究一切审美对象的一种带综合性质的人文科学。它主要涉及四大领域:审美对象,审美主体,审美关系以及人类的创美活动,其中尤其是艺术活动。其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审美关系。 第一章美学的发展概况(填空,名解) 一、在西方,美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六次高潮(代表人物+观点): 1、古希腊到十九世纪:毕达哥拉斯——美是和谐与比例,美就在事物本身。 苏格拉底——①实用就美。②相对主义的观点:美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美。 柏拉图——美是绝对的。 2、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一直到十八世纪英国的“经验主义”、法国的“启蒙主义”以及德国的“理性主义”等各学派都使美学研究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3、1750年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以鲍姆嘉登的《aesthetics》(美学)一书的问世为主要标志,他被誉为“美学之父”。 4、▲十九世纪经过康德、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古典美学的充分发展使美学成为一个极为庞大、内容及其丰富的美学理论体系。 在十九世纪马克思的实践美学的观点(从人类实践的脚步)在理论上有重大突破,另外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是生活”的定义也具有革命性意义。 5、十九世纪中期开始,德国的费希纳的实验美学、利普斯等人的“移情说”、法国丹纳的“艺术社会学”等等学派开始了自下而上的美学研究,哲学美学也由此走向科学美学的广阔道路。 6、▲20世纪,诸如表现主义美学、自然主义美学、形式主义美学、精神分析美学、符号论美学、结构主义美学、现象学美学、存在主义美学、解释学美学、社会批判美学等等。中国古代美学的发展: 先秦时期,诸子百家都在自己的着述中阐述了各自的美学思想。先秦以后,中国古代美学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东汉时哲学家王充的《论衡》南朝梁时刘勰的《文心雕龙》唐朝书法家孙过庭的《书谱》以及历代的《书论》《诗论》《画论》《诗话》《词话》《曲话》等都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美学的独特性和丰富性。 二、中国古代美学研究的特点主要有: 1、有浓郁的实用主义色彩 2、艺术美学的成果非常显着 3、对风骨.气蕴.中和.意境等部类的研究成果显着。 三、近代美学主要代表人物: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朱光潜 四、文革前十七年,美学家们对美学的研究各抒己见,争论颇多。以吕荧(美是主观的)和高尔泰(美是自由的象征)为代表的主观派、以蔡仪为代表的客观派以及以朱光潜为代表的主客观统一派都阐述了各自的观点。 第二章审美对象的本质和特性 五、黄金分割律:

美学原理-《浅谈美与生活》

美学原理-《浅谈美与生活》

浅谈美与生活 为之哀叹和愤怒。那么,试问,在我们如今的生活中,美的事物真的那么少么?我们再不需要美的追求了么?关于美的研究,都是些空中楼阁,与实际的生活毫无关联了吗? 时间追溯到东汉时期,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美”字的意思是:“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也。”由此可见,在我国古代,以羊大为美。且不论这个定义对美的本质的挖掘有多深,它至少证明了美的概念是源于生活的。然而这不等于美的意思就仅仅停留在功利性和功用性上,它应该包含有更高级更广泛的意思。另外,美在平常的概念中,有好处和优点的意思,有的人认为,它意味着不平常的好处和优点,但是是什么样的好处和优点却是概念模糊的。不过美的作用总应该是,对生活中的好与坏,善与恶,对与错等方面的认识,它应该是化解矛盾问题的原因,是引导和驱使人类走上正路的本来力量。 在现代美学上,所谓“美”,是审美价值的一种,只有在人们对审美对象产生一种特有的情感时,才作出“美”的原则。它肯定的是主体某种特殊的内心感受。但是美并非是单纯的抽象的理念,而应该是具体生动的形象和现象。审美就是观察美在客观现实世界的丰富表现。 美应当源于生活,并在生活中得以呈现。而在我们的生活之中,美也的确是无处不在的。 首先,来自于生生不息的自然界。正如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言:“构成自然美的。是那些使我们想起人的生活的东西。”很多自然物,被我们赋予了特定的象征意义,成为了人类情感的喻指,给人们带来了不同的审美愉悦。伴着清晨的阳光的一缕微风,洒遍满山的相思红叶,淌落叶片间的几滴晶莹的露珠,夕阳西下袅袅的炊烟,翱翔的鹰隼划破剌眼的雪光,宁静中等待背驰的骏马,树枝上啁啾的小鸟,澎湃而蔚蓝的海洋,澄明而温柔的天野,金黄而璀璨的麦浪,以及繁花胜雪的季节。可是,曾几何时,我们没有倚窗听过穿林打叶声?曾几何时,我们没有在雨疏风骤时,留得残荷听雨声? 其次,来自于那些深深打动过我们的艺术品。一支舞、一幅画、一首歌、一部小说、一部电影、一座雕塑。“千手观音”艺术做了最形象最生动的诠释。这些姑娘舞动的姿态展现了是中华古国深厚的情感,浓重的文化,纯美的艺术。

建筑美学法则实例分析

建筑美学法则实例分析 在许多伟大的建筑面前,除了通过视觉的愉悦程度感受建筑外在的美,还应该根据一定的法则在深一层次来欣赏建筑的形式美。建筑形式美的十大法则基本较全面的概括了建筑美学的基本内容。 一、统一 统一可以给与人一种很强烈的和谐感,建筑构图为了统一,会从平面组合到立面处理,从内部空间到外部形体,从细部处理到群体组合都遵从一定的统一性。例如造型统一的罗马圣彼得大教堂,运用了很多形式相似的拱顶和中央的大穹顶互相协调,使得建筑达到色彩上,文化意义上的统一。 二、对比和微差 建筑要素之间存在着差异,对比是一种显着的差异,微差则是细微的差异,就形式美来说两者都不可少。例如巴西议会大厦,其矗立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市的核心三权广场上,整 幢大厦水平、垂直的体形对比强烈,而用一仰一覆两个半球体调和、对比,丰富建筑轮廓, 构图新颖醒目。在巴西灿烂的阳光下,它就象是一曲恢宏的乐章,自由自在地歌唱着,使人震撼,令人陶醉。 三、均衡 均衡是指在视觉和感觉上给与人稳定感,例如,下大上下的山,对称的人等等,这些都会带给人稳定感。而且通过实践证明,均衡的建筑通常都是安全的,感觉上也是十分舒服的。在古代建筑中这些特点尤为突出。例如埃及的金子塔,仿佛山的造型,又例如巴黎圣母院的西立面,给人的感觉都均衡稳定的。 四、比例尺度 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中表示,美是客观存在的主要表现在建筑的各部分间的和谐比例。数学上有着名的“黄金分割”理论,以1比的比例的长方形是最理想的。一个优秀的建筑往往在尺度上会让人觉得舒适。如果比例尺度失调则会让建筑变得怪异,比如大空间如报告厅,礼堂等,如果层高过低就会显得压抑,进深大,开间小的房间往往采光就有问题。例如安藤忠雄的光之教堂,光之教堂是现有一个木结构教堂和神父住宅的独立式扩建。没有一个显而易见的入口,只有门前一个不太显眼的门牌。进入它的主体前, 必须先经过一

(完整版)《美学原理》整理版

第一章什么是美学 1、美学的对象是什么? 第一、研究感性认识的完善(鲍姆嘉通)第二、研究美的艺术(黑格尔)第三、研究整个艺术领域(车尔尼)第四、研究审美心理学(“移情说”、“心理距离说”)第五、目前的观点:研究美、美感和艺术美或者说:美学研究的对象应当定位在: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通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进而研究各种审美对象、美感经验、审美意识、审美范畴和美学思想。我国最早接受西方美学思想的是:王国维。(单选、填空)学习美学的目的是:时代的需要,发展的需要,审美教育的需要。在西方美学史上,被称为“美学之父”的是:鲍姆嘉登(填空) 4、为什么美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1、美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古老:观念、意识;思想)从人类朦胧的审美观念、审美意识看:几乎与人类自身一样古老;从人们对美的探讨研究看:追溯到两千年前2、美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从美学学科的产生与发展看(年轻学科:鲍姆嘉通Aesthetic.173 5、1750) 第二章西方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探讨 1、西方美学史上探索美的本质主要通过哪些途径?西方美学家给美下的定义。 (一)从精神上探索美的根源柏拉图:“美的本质就是美的理式”康德:美“只能是主观的”黑格尔: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自然不能显现理念,只有艺术才能充分地显现理念(二)从客观物质属性上探索美的根源亚里士多德:认为美在事物本身,主要是在事物的“秩序、匀称与明确”的形式方面,主要靠事物的“体积与安排”,要见出事物的“整一性”。达芬奇:认为美不是什么神意的体现,而是存在于现实生活中,是可以用感官认识到的事物的性质。他认为“美感完全建立在各部分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上”,如《蒙娜丽莎》狄德罗:美是关系(实在美和相对美)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 基本途径:⑴从事物的客观属性中探求美;⑵从客观的精神世界中探求美;⑶从主观的心意状态中寻找美;⑷从事物之间的关系中探讨美;⑸从人类社会生活本身探究美;⑹从社会化了的人的审美实践活动中求解美。(多选) 第三章中国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 1、中国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索有什么特殊之点?孔孟荀等给美下的定义。 首先,西方与世界观联系,中方则朴素,与世界观不密切。其次,中国有许多美学范畴,如气韵、风骨、意境、神韵等,西方没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思想源流方面:中(儒道)、西(古希腊哲学);对艺术实践的概括方面:中(抒情、表现)、西(摹仿、再现);研究方法方面:中(形象性、文艺味、夹杂在艺术研究中)、西(抽象性、哲学味、夹杂在哲学逻辑学研究中);具体表述方面:中(具体、生动、形象)、西(理论性、逻辑性强) 墨子:“万民之利”才是美的标准,因此美与功利、与善有密切联系。孔子:他的美学思想与儒家的“中庸之道”的哲学思想一脉相承。其核心是“和谐为美。(1)孔子认为艺术品的美应该是尽善的内容与尽美的形式的和谐统一。(2)孔子以为人(君子)的美应当是“文质彬彬”。(质:仁义道德;文:礼乐修养)孟子:(1)“充实之为美”。即充实人的品德,也就是仁、义、礼、智等。(2)美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3)孟子认为“耳有同听”、“人有同悦”,君子与小人有共同的美感。荀子:美不是先天的、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学习的结果。客观事物之所以美,就在于“致其用”,是有功利性的。 2 我国古代探讨美的本质的几条途径是什么?一、结合善(功利)来研究美二、结合艺术来研究美1、从主客观关系研究美2、从内容与形式上研究美3、从风格上研究美三、结合现实研究美 第四章美的本质的初步探索 1 为什么说劳动创造了美? (一)首先就审美客体(审美对象)来说,是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工具,劳动过程、动作,产品等)(二)再就审美主体(审美者)来说,也是社会实践创造的。(灵巧的双手,高度发达的大脑以及语言、思想感情、认识、感受能力等) 2 什么是美?A.美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是对象的形式特征表现人的自由创造活动内容的感性形象。B.美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是人类通过创造性的劳动实践把具有真和善的品质的本质力量在对象中实现出来,从而使对象成为一种能够引起爱慕和喜悦感情的感性(欣赏)形象。C.美是一种与真善相联系的、体现着人的本质力量(人的智慧、才能、品格,人的创造力、思维力、想象力、审美力等方面的能力)并通过宜人的感性的形式显现出来的客观形象。第五章真善美和丑 1、真善美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A、美与善的联系与区别什么是善?符合人的目的性。 联系:第一,美以善作为前提;第二,美是蕴涵着善的。 区别:第一,抽象与具象的区别。第二,注重形式和不重形式的区别 第三,与功利联系的方式不同(直接、间接); 第四,美与善分属不同的研究领域(伦理学,认识和观赏);

形式美学法则

探讨形式美的法则,是艺术学科共通的课题。现实中虽然每个人(由于经济地位,文化素质,思想习俗,生活理想,价值观念不一而同)的审美追求和理想标准皆不相同。但单从形式条件下对于美或丑的感觉却存在着一种相通的共识,这种共识是从人类社会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积累的。它的依据就是客观存在的美的形式法则。附:基本形(单位形的繁殖构成) 平面构成的单位式造型所研究的是同一形态所创造的图样有哪些变化,及使用这种方法可以产生哪种类型的集合形态。 一. 单位形的选定 首先为使单位形组合的变化丰富,形态以简单的几何形态为佳。 其次,为便于形态的融合及产生新的间隙空间造型,应该选较可能出现这种现象的单位形为好。 1形态的溶合 1)单一的单位形单位形A1+A1 2)混合单位形2个由CN=A1+A2 3)单一单位形多个 4)混合单位形多个 2间隙空间的组合。 二. 单位形及新单位的繁殖构成。 若将构成方法大致分为二种:即规则构成和自由构成,构成完全依赖平衡感而无定性。所以此处侧重数学秩序来组合单位形。 再次,由于组合方法有分离,接触等八种,研究范围过于庞大,故此处限于接触方法的探讨。 由此,可以产生以下几种构成方法。 1)自由组合 2)线状组合发展 3)面状的发展 4)环状构造 5)放射状构造 6)对称构造的形成 7)其它方式 形式美学法则 7. 形式美法则的实效 在对主要的形式美法则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之后,需要说明的是形式美的法则虽已形成一些规律性的审美特性,但却不是固定不变的,更不是僵死的法则。随着时代的发展,形式美的法则也会不断发展变化。我们必须结合广告主题及创意的要求加以运用,使之有助于美的创造,而不是因这些法则拘束了美的创造。 视觉形式的构成 形式美法则是艺术形式的一般法则,它是形式构成的规律。形式美和传播信息内容是统

设计中的美学法则——比例与尺度

设计中的美学法则——比例与尺度 美学的基本原则 统一与变化节奏与韵律对比与调和稳定与技巧主从与重点 对称与均衡比例与尺度 黄金比例黄金比又称黄金律,是指事物各部分间一定的数学比例关系,即将整体一分为二,较大部分与较小部分之比等于整体与较大部分之比,其比值约为1∶0.618,即长段为全段的0.618。0.618被公认为最具有审美意义的比例数字。在艺术实践中应用的黄金比有一个宽容度较大的区域1: 2----3:4(0.571~0.666)裴波那切数列 人体美学一、黄金点:1.髋骨:头顶-足底之分割点2.咽喉:头顶-肚脐之分割点3.膝关节:肚脐-足底之分割点4.肘关节:肩关节-中指尖之分割点5.眉间点:发际-颏底间距上1/3与中下2/3之分割点6.鼻下点:发际-颏底间距下1/3与上中2/3之分割点;7.唇珠点:鼻底-颏底间距上1/3与中下2/3之分割点二、黄金矩形:①躯体轮廓:肩宽与臀宽的平均数为宽,肩峰至臀底的高度为长②面部轮廓:眼水平线的面宽为宽,发际至颏底间距为长③鼻部轮廓:鼻翼为宽,鼻根至鼻底间距为长④唇部轮廓:静止状态时上下唇峰间距为宽,口角间距为长生活中的黄金比例优选法优选法是一种求最优化问题的方法。如在炼钢时需要加入某种化学元素来增

加钢材的强度,假设已知在每吨钢中需加某化学元素的量在1000—2000克之间,为了求得最恰当的加入量,需要在1000克与2000克这个区间中进行试验。 通常是取区间的中点(即1500克)作试验。然后将试验结果分别与1000克和2000克时的实验结果作比较,从中选取强度较高的两点作为新的区间,再取新区间的中点做试验,再比较端点,依次下去,直到取得最理想的结果。这种实验法称为对分法。但这种方法并不是最快的实验方法,如果将实验点取在区间的0.618处,那么实验的次数将大大减少。这种取区间的0.618处作为试验点的方法就是一维的优选法,也称0.618法。实践证明,对于一个因素的问题,用“0.618法”做16次试验就可以完成“对分法”做2500次试验所达到的效果。 设计中的黄金比例东方明珠塔,塔高462.85米。设计师将在295米处设计了一个上球体,使平直单调的塔身变得丰富多彩,非常协调、美观。埃菲尔铁塔在距离地面57米,115米和276米处,各有一个平台,计算表明:(300-115) /300=0.617。所得比值与黄金比0.618相差甚微,由此可见,埃菲尔铁塔第二层平台的位置,非常接近于全塔高度的黄金分割点,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二层平台正是埃菲尔铁塔张开的四条腿开始收拢的转折点。 摄影中的三分法则:“三分法则”实际上仅仅是“黄金分割”

形式美法则

形式美法则是人类在创造美的形式、美的过程中对美的形式规律的经验总结和抽象概括。主要包括:对称均衡、单纯齐一、调和对比、比例、节奏韵律和多样统一。研究、探索形式美的法则,能够培养人们对形式美的敏感,指导人们更好地去创造美的事物。掌握形式美的法则,能够使人们更自觉地运用形式美的法则表现美的内容,达到美的形式与美的内容高度统一。 美学分割又称黄金分割,最早见于古希腊和古埃及。黄金分割又称黄金率、中外比,即把一根线段分为长短不等的a、b两段,使其中长线段的比(即a+b)等于短线段b对长线段a的比,列式即为a:(a+b)=b:a,其比值为0.6180339……这种比例在造型上比较悦目,因此,0.618又被称为黄金分割率。 黄金分割长方形的本身是由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黄金分割的长方形组 成,可以将这两个基本形状进行无限的分割。由于它自身的比例能对人的视觉产生适度的刺激,他的长短比例正好符合人的视觉习惯,因此,使人感到悦目。黄金分割被广泛地应用于建筑、设计、绘画等各方面。 在摄影技术的发展过程中,曾不同程度地借鉴并融汇了其他艺术门类的精华,黄金分割也因此成为摄影构图中最神圣的观念。应用在美学上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按照黄金分割率0.618排列出数列2、3、5、8、13、21……并由此可得出2:3、3:5、5:8、8:13、13:21等无数组数的比,这些数的比值均为0.618的近似值,这些比值主要适用于:画面长宽比的确定(如135相机的底片幅面24mmX36mm就是由黄金比得来的)、地平线位置的选择、光影色调的分配、画面空间的分割以及画面视觉中心的确立。摄影构图通常运用的三分法(又称井字形分割法)就是黄金分割的演变,把上方形画面的长、宽各分成三等分,整个画面承井字形分割,井字形分割的交叉点便是画面主体(视觉中心)的最佳位置,是最容易诱导人们视觉兴趣的视觉美点。 形式美是一种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审美对象。它与美的形式之间有质的区别。美的形式是体现合规律性、合目的性的本质内容的那种自由的感性形式,也就是显示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形式。形式美与美的形式之间的重大区别表现在:首先,它们所体现的内容不同。美的形式所体现的是它所表现的那种事物本身的美的内容,是确定的、个别的、特定的、具体的,并且美的形式与其内容的关系是对立统一,不可分离的。而形式美则不然,形式美所体现的是形式本身所包容的内容,它与美的形式所要表现的那种事物美的内容是相脱离的,而单独呈现出形式所蕴有的朦胧、宽泛的意味。其次,形式美和美的形式存在方式不同。美的形式是美的有机统一体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美的感性外观形态,而不是独立的审美对象。形式美是独立存在的审美对象,具有独立的审美特性。

建筑美学法则实例分析

在许多伟大的建筑面前,除了通过视觉的愉悦程度感受建筑外在的美,还应该根据一定的法则在深一层次来欣赏建筑的形式美。建筑形式美的十大法则基本较全面的概括了建筑美学的基本内容。 一、统一 统一可以给与人一种很强烈的和谐感,建筑构图为了统一,会从平面组合到立面处理,从内部空间到外部形体,从细部处理到群体组合都遵从一定的统一性。例如造型统一的罗马圣彼得大教堂,运用了很多形式相似的拱顶和中央的大穹顶互相协调,使得建筑达到色彩上,文化意义上的统一。 二、对比和微差 建筑要素之间存在着差异,对比是一种显著的差异,微差则是细微的差异,就形式美来说两者都不可少。例如巴西议会大厦,其矗立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市的核心三权广场上,整幢大厦水平、垂直的体形对比强烈,而用一仰一覆两个半球体调和、对比,丰富建筑轮廓,构图新颖醒目。在巴西灿烂的阳光下,它就象是一曲恢宏的乐章,自由自在地歌唱着,使人震撼,令人陶醉。

三、均衡 均衡是指在视觉和感觉上给与人稳定感,例如,下大上下的山,对称的人等等,这些都会带给人稳定感。而且通过实践证明,均衡的建筑通常都是安全的,感觉上也是十分舒服的。在古代建筑中这些特点尤为突出。例如埃及的金子塔,仿佛山的造型,又例如巴黎圣母院的西立面,给人的感觉都均衡稳定的。 四、比例尺度 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中表示,美是客观存在的主要表现在建筑的各部分间的和谐比例。数学上有著名的“黄金分割”理论,以1比1.618的比例的长方形是最理想的。一个优秀的建筑往往在尺度上会让人觉得舒适。如果比例尺度失调则会让建筑变得怪异,比如大空间如报告厅,礼堂等,如果层高过低就会显得压抑,进深大,开间小的房间往往采光就有问题。例如安藤忠雄的光之教堂,光之教堂是现有一个木结构教堂和神父住宅的独立式扩建。没有一个显而易见的入口,只有门前一个不太显眼的门牌。进入它的主体前,必须先经过一条小小的长廊。这其实只是一个面积颇小的教堂,大约113平米,能容纳约100人,但当人置身其中,自然会感受到它所散发出的神圣与严庄。随后你会听到由自己双脚与木地板接触时所发出的声响。

产品形态设计的美学法则

产品形态设计的美学法则 工业产品的形态美法则,主要是研究产品形态美感与人的审美之间的关系,以美学的基本法则为内容来揭示产品造型形式美的发展规律,满足人们对产品审美的要求。 事物的美往往也反映着事物的发展规律。 形式美的基本法则,诸如对立与统一、比例与尺寸、对比与调和、对称与均衡、稳定与轻巧、过渡与呼应、节奏与韵律等等。 (1)统一与变化——活跃、运动、新异——视觉张力/零乱琐碎,引起精神上的动荡;——呼应、关联、程序、规律性——治乱——艺术的条理性——程序、和谐、整体的美感。 统一中求变化,产品显得统一而丰富;变化中求统一,产品显得丰富而不紊乱。 在产品造型设计中,结构的样式、外观的造型、色彩的搭配都是离不开统一与变化,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是设计的准绳。总揽全局,并以此形式和谐之美,程序之美,变化之美等具体的形式美感。 (2)比例与尺寸 (3)比例与调和 对比:对比即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对立,对坑的一种关系,对比可产生丰富的变化,使事物的个性更加鲜明。 调和:调和是指事物内部具有差异性的形态进行调整,使之成为和谐的整体,形成具有统一因素的关系。调和是统一之源。

两者关系反映事物内部发展的两种状态,有对比才有事物的个别形象,有条河才有某种相同特征的类别。 对比——活泼、生动、个性鲜明/杂乱、动荡不安/呆板、平淡。 对比与调和在实际设计中药根据不同的产品类别、不同功能乃至不同的消费群体来协调把握。总之既要使产品生动、丰富,又要合理美观而实用。 (4)对称与均衡 对称与均衡反映事物的两种状态即静止与运动。对称具有相应的稳定感,均衡则具有相应的运动感。 对称——具有稳定的形式美感,同时体现着功能的美感。 均衡——如果说对称是造型各方同型同质的体现,那么均衡就是异形异质的体现。均衡所表现的形式美要比对称更丰富。 均衡是指造型在上下、左右、前后双方在布局出现等量不等形的状态,即事物双方虽外形的大小不同,但在分量上、运动上却是对应的一种关系。例如,静止的人表现为一种对称,运动的人则表现为一种均衡。对称与均衡是事物的两种状态,对称是比较规则的形式,可视为均衡的完美形式。一般,形体规则的造型比形体复杂的造型更具有均衡感,色彩关系明确的要比关系混乱的更具有均衡感,装饰图案简洁的要比其复杂的更具有均衡感。 (5)稳定与轻巧 稳定——静止、平稳;轻巧——运动与轻盈感 在产品设计中追求稳定与轻巧的美感与很多因素有关,如物体的重

建筑美学法则实例分析

Hefei University 建筑美学法则实例分析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一、10大法则 在哲学中,美学一是最棘手的问题,人们总是会问美有什么样的标准。我们身边的很多建筑形态彼此之间都充满了矛盾,但同样能带给人美感。比如在古代西方,人们往往把建筑与厚重联系在一起,甚至在建筑的表面贴上一层厚厚的花岗岩。如哥特式建筑,以及古罗马建筑,以此来强调建筑的宏伟感觉。在今天,又有谁会这样做?隈研吾曾经指出,建筑由于其厚重高大而给人压抑感、排斥感。现在很多建筑师开始喜欢轻盈的建筑甚至很多建筑的外形都会头大脚小,与以往的建筑形式颠倒过来,或者用玻璃幕墙来展现建筑的轻盈、通透,这很难让人说差异如此之大的建筑哪个更美。 美国现代建筑学家托伯特·哈姆林,提出了现代建筑技术美的10大法则,即:统一、均衡、比例、尺度、韵律、布局中的序列、规则的和不规则的序列设计、性格、风格、色彩等,较全面地概括了建筑美学的基本内容。此外,包豪斯的建筑美学理论与现代主义联系较多,美国建筑大师文丘里则从符号学的角度来探讨建筑的美和审美问题。 二、形式美法则的探索 康德的两部著作《伦理学》和《美学》提到过,美只是人的感受,而不是客观概念。 这是从形式美规律的心理层面来讲,不同的建筑会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如高大宏伟的人民大会堂内高46.5米,从功能层面来讲,3

米的房高已足够满足人的行为活动,但从精神层面来分析,是为了凸显其庄严的气氛。普通的住宅房高约3米,给人温馨又隐秘的感觉。形式美规律也可以从形式方面去探讨。最早研究形式美规律的是毕达哥拉斯,他认为绘画、雕塑、音乐呈现的美都是一些“数”规律,认为“数学是最高的艺术形式”。柏拉图与毕达哥拉斯派如出一辙,认为对形式美学的研究应建立在完美的数学比例之中,如黄金分割比。之后,亚里士多德从大自然生物界得到启示,提出了有机的整体的观念,从物体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及其节奏韵律的变化中最终总结出“多样与统一的”规律。 黑格尔总结了形式美规律“对称均衡、单纯齐一、调和对比、比例、节奏韵律和多样统一”,“多样与统一”是建筑形式美的金科玉律。无论是柏拉图从“数”的理念来分析形式美,还是亚里士多德从生物学的角度分析,都强调一个整体之中各个部分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存在呼应与协调的关系,每一个部分都是必不可少的。而整体是高度统一的,增一分太多,减一分太短。 三、形式美法则下的建筑形态 1.韵律与节奏韵律 原本是用来表明音乐和诗歌中音调的起伏和节奏感,以往一些美学家认为,诗和音乐的起源和人类本能的爱好节奏与和谐有着密切的联系。自然界中的许多事物或现象,往往由于有秩序地变化或有规律地重复出现而激起人们的美感,这种美通常称为韵律美。例如投石入水,激起一圈圈的波纹,就是一种富有韵律的现象。蜘蛛结的网,某些动

美学原理整理版

第一章什么是美学 1、美学的对象是什么? 第一、研究感性认识的完善(鲍姆嘉通) 第二、研究美的艺术(黑格尔) 第三、研究整个艺术领域(车尔尼) 第四、研究审美心理学(“移情说”、“心理距离说”) 第五、目前的观点:研究美、美感和艺术美 或者说:美学研 究的对象应当定位在: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通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进而研究各种审美对象、美 感经验、审美意识、审美范畴和美学思想。 我国最早接受西方美学思想的是:王国维。 (单选、填空)学习美学的目 的是:时代的需要,发展的需要,审美教育的需要。在西方美学史上,被称为 美学之父”的是:鲍姆嘉登(填空) 4、为什么美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 1、美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古老 :观念、意识;思想) 从人类朦胧的审 美观念、审美意识看:几乎与人类自身一样古老;从人们对美的探讨研究看:追溯到两千年前 2、美学是一门年轻的 学科从美学学科的产生与发展看(年轻学科:鲍姆嘉通 Aesthetic.1735 第二章西方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探讨 1、西方美学史上探索美的本质主要通过哪些途径?西方美学家给美下的定义。 (一)从精神上探索美的根源 柏拉图:美的本质就是美的理式”康德:美 只能是主观的”黑格尔:认为 美是理 念的感性显现”,自然不能显现理念,只有艺术才能充分地显现理念 (二)从客观物质属性上探索美的根源 亚里士多 德:认为美在事物本身,主要是在事物的 秩序、匀称与明确”的形式方面,主要靠事物的 体积与安排”,要见出事物的 整一性”达芬奇:认为美不是什么神意的体现,而是存在于现实生活中,是可以用感官认识到的事物的性质。他认 为美感完全建立在各部 分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上 ”如《蒙娜丽莎》 狄德罗:美是关系(实在美和相对美) 车尔尼雪 夫斯基:美是生活。 基本途径:⑴从事物的客观属性中探求美;⑵从客观的精神世界中探求美;⑶从主观的心意状态中寻找美;⑷从事物 之间的关系中探讨美;⑸从人类社会生活本身探究美;⑹从社会化了的人的审美实践活动中求解美。 (多选) 第三章中国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 1、中国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索有什么特殊之点?孔孟荀等给美下的定义。 首先,西方与世界观联系,中方则朴素,与世界观不密切。 其次,中国有许多美学范畴,如气韵、风骨、意境、神韵 等,西方没有。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思想源流方面:中(儒道) 、西(古希腊哲学);对艺术实践的概括方面:中 (抒情、表现)、西(摹仿、再现);研究方法方面:中(形象性、文艺味、夹杂在艺术研究中) 、西(抽象性、哲学味、 夹杂在哲学逻辑学研究中);具体表述方面:中(具体、生动、形象) 、西(理论性、逻辑性强) 墨子:万民之 利”才是美的标准,因此美与功利、与善有密切联系。 孔子:他的美学思想与儒家的 思想一脉相承。 以为人(君子) 也就是仁、义、 美感。荀子: 的。 2我国古代探讨美的本质的几条途径是什么? 一、结合善(功利)来研究美 二、结合艺术来 研究美 1、从主客观 关系研究美2、从内容与形式上 研究美 3、从风格上研究美 三、结合现实研究美 第四章 美的本质的初步探索 1为什么说劳动创造了美? (一)首先就审美客体(审美对象)来说, 是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工具,劳动过程、动作,产品等) (二)再就审 美主体(审美者)来说, 也是社会实践创造的。(灵巧的双手,高度发达的大脑以及语言、思想感情、认识、感受能力 等) 2什么是美? A.美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是对象的形式特征表现人的自由创造活动内容的感性形象。 B.美是一种客观 存在的社会现象,是人类通过创造性的劳动实践把具有真和善的品质的本质力量在对象中实现出来,从而使对象成为 一种能够引起爱慕和喜悦感情的感性(欣赏)形象。 C.美是一种与真善相联系的、 体现着人的本质力量(人的智慧、 才能、品格,人的创造力、思维力、想象力、审美力等方面的能力)并通过宜人的感性的形式显现出来的客观形象。 第五章真善美和丑 1、真善美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A 美与善的联系与区别 什么是善?符合人的目的性。 联系:第一,美以善作为前提;第二,美是蕴涵着善的。 区别:第一,抽象与具象的区别。 第二,注重形式和不重形式的区别 第三,与功利联系的方式不同(直接、间接) ; 、1750) 中庸之道”的哲学 和谐为美。(1)孔子认为艺术品的美应该是尽善的内容与尽美的形式的和谐统一。 (2)孔子 文质彬彬”(质:仁义道德;文:礼乐修养) 孟子:(1)充实之为美”即充实人的品德, (2)美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3)孟子认为 耳有同听”、人有同悦”,君子与小人有共同的 致其用”, 是有功利性 其核心是 的美应当是 礼、智等。 美不是先天的、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学习的结果。客观事物之所以美,就在于

形式美的六大法则

形式美的六大法则 形式美是一种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审美对象,它是指构成事物的物质材料的自然属性(色彩、形状、线条、声音等)及其组合规律(如整齐一律、节奏与韵律等)所呈现出来的审美特性。 形式美的构成因素一般划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构成形式美的感性质料,一部分是构成形式美的感性质料之间的组合规律,或称构成规律、形式美法则。 形式美法则是人类在创造美的形式、美的过程中对美的形式规律的经验总结和抽象概括。主要包括:对称与均衡、齐一与参差、调和与对比、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变化与统一。 对称与均衡 视觉形态的平衡关系,可以分为以静感和以动感为主导的平衡形式两种。对称是以形象和色彩在不同位置上的相同来求得统一。均衡是图案在不同位置上量与力在视觉心理上的平衡,求得内在的统一。对称(绝对的统一)主要是指在形状,重量,面积上,位置上的统一平衡。均衡(变化的统一)是指量等形不等,是视觉心理上的平衡,稳定力学上的不平衡。均奇与平衡是图案形象的外貌状态,一般以固定的中心向不同的方向发展的等形等量或者等量不等形的表现。所谓固定的中心就是依据中轴线出现的形式,这种形式在视觉上保持平衡,产生安定的效果。均奇与对称是同义词,均奇是等量等形,对称有时等量不等形。 齐一与参差

人类对形式美的认识和创造、运用,是逐步从简单发展到复杂的。参差与齐一是最简单的形式美。“参差齐一”是指按“一生一”的结构构成的形式规律。“参差”是指在形式中有较明显的异和对立的因素,如差异色调等。“齐一”是一种整齐划一的美,即形式是以特定形式因素组成一个单元,按照一个统一规律反复重复组成的。按照“参差齐一”法则构成的形式能够给人以次序感受、条理感。 调和与对比 对比是含有两个以上不同造型因素才能显示出来,是求得变化的最好方法,须依整体需要,可轻微,可显著,可简可繁。调和是构成美的对象在内部关系中无论质和量都相辅相成,互为需要,其矛盾形成秩序的动态,是一种变化的美。在图案中是指形与形之间和色与色之间的关系趋于一致,和谐,形成有秩序,有条理,相互联系着,密切结合的统一体。称为调和。调和出现趋于一致的关系,呈现出平静,稳当,单纯的感觉,其缺乏灵巧活泼感,故对比应运用变化的原理,用形象的差异性加以处理,使调和的形象有变化,形成对比调和,但对比不能过分脱离统一调和的原则,否则会使画面过于刺激,而失去统一。 比例与尺度 比例是部分与部分或部分与全体之间的数量关系。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生活活动中一直运用着比例关系,并以人体自身的尺度为中心,根据自身活动的方便总结出各种尺度标准,体现于衣食住行的器用和工具的制造中。恰当的比例则有一种谐调的美感,成为形式美法则的重要内容。美的比例与尺度是平面构图中一切视觉单位的大小,以及各单位间编排组合的重要因素。

设计美学

设计美学 第三章文化整合论 第一节文化的形态构成 1.文化概念的界定 文化所具有的基本性质: 首先,文化就是“人化”; 其次,文化是人类实践的产物。 文化之所以得以保存和积累,并被人们世世代代地传递下去,其中的奥秘正是在于人的实践活动所具有的工具结构。 2.文化的形态及其特征 文化形态划分,一半采用三分法,即将文化划分为器物文化、行为文化和观念文化。 器物文化即指物质层面的文化。它是人们在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文化内容,它集中反映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们在改造和利用自然对象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文化成果。 行为文化即制度层面的文化。它反映在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中以及人的生活方式上。观念文化即指精神层面的文化。是在前两种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意识形态。 第四章审美范畴论 第一节形式美 1.形式与形式美的概念 任何一个审美对象都是由内容与形式组成的统一体,其中审美形式既是审美对象的直观形态,又是审美内容的存在方式。 在现实中,任何事物都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 形式:形式是指内容的外部表现方式、类型和结构。 形式美:事物形式因素的自身结构所蕴涵的审美价值。 2.人的形式感的形成 节奏感是人的形式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1)首先发挥了中介作用的因素的是劳动效率的提高和轻松化,它使人对节奏产生出愉悦感受。

由各种劳动状态的差别而产生的节奏越不同,就越容易使节奏由某一具体劳动的联系中脱离开来。 (2)另一种引起分化的中介便是史前时代的巫术模仿和礼仪。通过巫术活动,节奏成为调整和组织集体行动的一种工具,与原来的劳动脱离开来,可以被普遍地加以应用。 3.形式因素的表现性和情感意蕴 形式美是对美的形式的直觉抽象和概括。早期对审美形式的情感激发作用作出解释的是移情说。 移情说的积极意义在于,它揭示了审美活动具有拟人化特征,强调了审美知觉反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是,把人的审美经验单纯看作是主观精神外射的结果,而看不到产生这种移情作用的客观基础。 形式美的运用形成了形式法则,它们体现了不同的形式结构的组合特征,可以产生各异的审美效果。 节奏与韵律 节奏是事物在运动中形成的周期性连续过程,它是一种有规则的重复,产生奇异的秩序感。以其表现形式可有强弱之分: 强节奏是以相同形式要素的快速重复产生明显的节奏感,给人以强烈印象,但容易引起生硬和单调的感觉; 弱节奏则以多种类型的同一形式要素进行间隔性较大的重复,由于形式变化较丰富显得生动活泼。 韵律最初出现于诗歌。作为空间关系的韵律则表现为运动形式的节奏性变化,它可以是渐进的、回旋的、放射的、或均匀对称的,由此造成一种情感运动的轨迹。 比例与尺度 比例构成了事物之间以及事物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匀称关系。 尺度则是一种衡量的标准,人体尺度作为一种参照标准,反映了事物与人的协调关系,涉及对人的生理和心理适应。 对称与均衡 对称是事物的结构性原理。它是一种变换中的不变性,它使十五载空间坐标和方位的变化中保持某种不变的性质。 均衡则是两个以上要素之间构成的均势状态,或称为平衡。(大小、轻重、明暗或质地之间构成的平衡感觉。)它强化了事物的整体统一性和稳定感。均衡可分为对称和不对称的。 对比与协调 对比是对事物之间差异性的表现和不同性质之间的对照,通过不同色彩、质地、明暗和肌理的比较产生鲜明和生动的效果,并形成整体造型中的焦点。

设计美学

设计美学(问答题) 第一章何谓现代设计(P1-20,重点) 1、现代设计诞生的背景是什么? 答:在经历了19世纪下半叶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19世纪末欧洲大陆和美国的“新艺术运动”、“德意志制造联盟”后,20世纪上半叶,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的成立,标志着现代主义设计的诞生。现代设计的诞生有其深层次的背景: 1)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现代科学观取代了自人类诞生以来的各类神学观,成为人类新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2)先进的生产力产生了新的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新的现代社会景观彻底改变了传统的社会总景观; 3)新的世界观、价值观、新的现代社会总景观孕育了新的艺术观念和创作方式,为现代设计直接提供了设计理念和设计语言。 2、如何理解艺术与设计的关系?(论述) 答:1)设计就是处理人与物、人与环境之间的各种关系。是在一定条件下,预先规划好其材料、功能和形态的创造性活动,是为满足他人的需求而提供的服务工作。而艺术都非常强调个性化,艺术品是艺术家个人情感和思想的表现。一个是为他人为社会服务,一个是为自己服务,设计与艺术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 2)两者又是密不可分的,设计是一门以技术和艺术为基础并在应用中使二者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3、现代设计与传统工艺美术设计的异同(论述) 答:1)设计表现形态的异同:设计有两种表现形态,一种它只是生产过程的内部因素,没有从生产中脱离出来,产品原型保留在生产者头脑中,生产者就是设计者;另一种,设计是独立的活动,生产者根据设计师预先设计的图纸进行加工。在工业社会以前,设计的形态主要是第一种。工业时代的到来,使设计独立于生产,不是设计为生产服务,而是生产为设计服务。 2)现代设计的复杂性与易变性。现代设计是艺术、技术和科学的交融结合,集成性和跨学科性是它的本质特征。现代设计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发生变化,产生出形形色色的新风格、新流派。 3)传统工艺美术设计的稳定性和地域性。传统社会以统一稳定的世界观为基础,传统的工艺美术设计及理念与传统民族文化存在的“根”和“脉”紧密相连,具有其特有的稳定性。又由于不同民族有不同的生活方式,传统工艺美术又相应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4)对人类生存环境影响的异同:工业革命以来创造的物质财富超过了工业革命之前所有时代创造的物质财富的总和,但同时也给人类自身及其生存的自然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传统器物通常都是通过手工形式、借助手工工具制作完成,这种人与自然同构的造物思想和方法,使人们在审视营造建筑、制造器物的实践中,会考虑与自然环境的效应关系。 4、设计美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答:设计美学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以下具体内容: 1)设计美学的本体(设计美学发展史,设计美学的基本原理、本质特征、基本范畴); 2)设计者(研究设计者的价值和职责); 3)设计的道德(研究设计的社会作用的道德价值)。 5、设计美的特征(你如何理解“设计美”?) 答:1)功能性。设计本质上就是设计人类特定的生活方式,功能性是设计之美的基础。 2)艺术性。设计活动是一种基于具体物质功能基础上的艺术创作活动。必然带有一些纯艺术创作的方式和审美特性。 3)技术性。设计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技术是产品物质功能得以实现的基本保证,是设计的基础和依托。

设计美学的特点

设计美学的特点:实用性、技术性、审美性、创新性、时代性。 设计美的一般法则:对比与调和、对称与均衡、比例和尺度、节奏和韵律。“迪扎因”—设计审美的核心 “迪扎因”是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现代审美观念有机的结合起来,使产品达到科学与美学、技术与艺术的高度有机统一。 “迪扎因”不可能是纯工程技术设计,也不可能是纯粹的艺术设计,它一定是融合了科学的理性与艺术的感性,技术美与艺术美的创造性设计活动。 设计审美的中心问题是人与物的和谐 现代设计强调: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同时,人是研究设计审美的主导因素。 英国经验主义美学的代表人物是博克。鲍娒嘉通使美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鲍娒嘉通(1714-1762)德国启蒙美学的真正创立者,获得“美学之父”的称号。 艺术与手工艺运动 强调设计需要实现艺术与技术统一,主要始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欧洲的“艺术与手工业运动”。英国作为工业革命的策源地,现代设计的许多思潮均源于此,而艺术与手工业运动的主要创导者是英国著名艺术批评家约翰·罗斯金和著名工艺师、社会活动家威廉·莫里斯。 普金—艺术与手工业运动种种观念的先驱 普金(1812-1852)19世纪上半叶艺术与手工业运动种种观念的先驱,他是英国建筑师,作家,理论家的文物工作者,英国天主教复兴运动和哥特复兴建筑风格的代表人物。 罗斯金—艺术与手工艺运动的真正倡导者 罗斯金(1819-1900)英国著名作家、政治家、艺术理论家、技术美学思想和艺术与手工艺运动的积极倡导者。 由于19世纪大工业生产造成技术与艺术的脱节与对立,与手工艺生产对比,机器的批量产品的艺术质量急剧下降。莫里斯—艺术与手工艺运动理想的实践者 威廉·莫里斯(1834-1896)19世纪英国伟大的工艺美术家,是英国手工艺运动的实践者和近代欧洲设计艺术的奠基人,被称为“现代工业射界之父”。在罗斯金、莫里斯及手工艺运动的影响下,欧洲大陆又发生了以法国、比利时等国为中心的“新艺术运动”。 影响:手工艺运动及新艺术运动虽然没有看到机器生产的历史必然性,试图回复到以手工创造产品美的时代。但他们技术与审美相统一的观点,不仅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机器生产初期的弊端,为大机器生产指明的方向,也为设计审美理论、技术美学思想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功能决定形式的审美设计观。 1896年,美国“芝加哥学派”建筑师沙利文提出了“形式依随功能”的著名论断。 “包豪斯”的主要任务:填平艺术和物质生产,体力劳动和创造精神之间的鸿 沟,进行工业产品的艺术设计,在工业 生产中推广新工艺,改进建筑设计和培 养有关的专业人员。 “包豪斯”在设计教育中的主要特点: (1)在设计中强调自由创造,反对模 仿抄袭,墨守成规;(2)将手工艺同机 器生产结合起来,用手工艺的技巧创作 高质量的产品设计,供工厂大规模生 产;(3)掌握全面知识,特别是材料加 工工艺和艺术领域的知识(包括抽象派 绘画和雕塑);(4)学校教育同社会生 产挂钩(动手能力)。 “包豪斯”的艺术方向和艺术风格:“包 豪斯”强调实际的工艺训练、灵活的构 图能力以及工业生产的联系三者结合, 形成了“包豪斯”独特的艺术方向和艺 术风格,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1)接 受艺术的新潮,把最新奇的抽象艺术用 到建筑和工艺品设计上;(2)注重实用, 把功能作为建筑设计的产品设计的出 发点(新校舍实用功效放在首位);(3) 按照现代材料和结构的特点,从结构和 设计方面加以谋划,以达到艺术效果, 实现功能和艺术的统一。 “包豪斯”倡导的设计原理局限性:他 的主要缺陷表现:无机型的构成代替一 切构成,排斥、忽视有机形的造型规律; 用简洁的语汇排斥装饰,现代社会的多 样性,民族审美的积淀,审美要求不会 一成不变;“技术与艺术的统一”是相 对时代而言,审美积淀循环往复规律, 审美意识流变的回复对此提出了新的 反驳。 什么是包豪斯?答:包豪斯是世界上 第一所完全为发展设计教育而成立的 设计学院,是各种现代设计思潮的集 合。创立人是沃尔特· 格罗皮乌斯。 “包豪斯”的主要成就和影响。 答:促使“包豪斯”打破了将“纯粹艺 术”与“实用艺术”截然分割的陈腐落伍 教育观念,进而提出“集体创作”的 新教育理念;“包豪斯”完成了在“艺术” 与“工业”的鸿沟之间的架桥工作,使艺 术技术获得新的统一;“包豪斯”接受了 机械作为艺术家的工具,并研究出大量 生产的方法;“包豪斯”认清了“技术知 识”可以传授,而“创作能力”只能启发 的事实,为现代设计教育立下良好的规 范;“包豪斯”发展了现代的设计风格, 为现代设计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包豪 斯”思想为技术美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在实际的设计实践中,设计之美的存在 形态主要有:社会之美、自然之美和艺 术之美。 德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提 出人为“符号的动物”的著名观点。 审美活动是一种社会现象。 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展现。 设计美的本质如何体现? 1、设计美应从设计活动的动态过程到 静态成果中体现 2、设计美的认识离不开历史的尺度 3、设计美受技术工艺的影响和制约体 现不同的时代和生活韵律。 设计活动不同于艺术活动,主要表现在 哪些方面? 1、艺术排斥实用功利,设计始终把人 的需要放在第一位,不脱离实用效能功 利,不脱离物质生产、物质需要、物质 生活、、物质环境,他把设计美寓于物 质实用功利性中,它依据科学原理,把 流行、使用、美观有机统一视为美的必 要条件 2、艺术的审美活动主要诉诸想象、关 照、感知等,而设计的审美价值则是在 具体的使用中显示出来,体现设计、制 造的对象具有某种内在的本质能力,当 这种能力在使用中发挥作用,符合人体 工程学原理,实用便利,形式造型合理 完美,这种设计便是美的。 设计美应具有哪些本质特征? 功能性特征、社会性特征、形象性特征、 变易性特性 设计美感的本质特征? 直接功利性、形象直观性、想像创造性、 情感愉悦性 作为技术美,它的审美价值主要体现哪 几个方面。第一个方面:产品是运用 自然规律所完成的技术创造第二个方 面:作为人的劳动的物化,在产品中凝 结人的创造力和智慧,把人的理想、欲 求和情趣通过人的活动而注入到产品 中去。 技术美——设计产品形态的独特视角 技术美的核心是功能美 形式美——设计产品的视觉审美 材料是构成产品设计形式美的第一要 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