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成本问题-科斯范文

社会成本问题-科斯范文

社会成本问题-科斯范文
社会成本问题-科斯范文

《社会成本问题》读后感

我找了多遍科斯的论文,发现科斯一生并没有出版系统的理论性书籍,他的主要思想均体现在自己的论文、演讲中,以及其跟随者的总结中。这篇《社会成本问题》则比较突出体现了其对于交易成本概念的阐述,值得深入研究。

科斯在这篇文章中谈及了经济外部性、初始产权设置等问题,他认为如果社会交易成本为0,那无论产权界定给谁,其结果都能实现产出最大化,因为交易双方总能制定一个令双方都满意的价格,从而使产权得以圆满界定。同理,经济外部性的问题也可利用这个理论来解决,甲侵害了乙的利益,并不需要政府的介入,或者对于甲的强制措施,。甲乙双方在交易成本为零的状况下,可以自行进行磋商,甲可以支付给乙一定的补偿,而乙可以继续忍受甲的行为,前提是甲在支付补偿之后,仍然有利可图,否则他便将推出该市场。科斯在这里为我们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抛开福利和道德的约束,用纯粹经济学的观点思考社会问题,这的确是充满新意的,它避免了传统说教色彩的规劝,转而引入经济人的假设进入到外部性的领域,他给予了这样一种见解,侵害别人的行为是可以被交易的,只要存在这样的市场以及为了达成这个交易的成本为零,那么问题是可以解决的,没有一方会受损。几个比较经典的例子也说明了以上的观点但是交易费用为零的假定是很不现实的。为了进行市场交易,有必要发现交易对象,有必要交流交易的愿望和条件,以及通过讨价还价的谈判缔结契约,特别是督促契约条款的严格履行等等。

相较于传统的福利经济学家,我认为科斯还是主张政府“守夜人”职责的,即政府应该明确其职责是使产权明晰,然后是交由私人市场去取得有效率的结果。而只要提供给私人市场一个可以自由交易外部性的市场,那么那些看似非常复杂的问题都可以得到迅速的解决。

但在这里,我却有非常大的质疑,科斯所假设的是存在着这样的市场,使得外部性可以被交易。但现实生活中则根本不存在这样的市场,由于信息、地域、政治、文化和经济发展条件的限制,根本不存在着这样一种可以自由交易的市场,利益相关的双方不可能得到这样一种机会平心静气的谈论问题,而且还要在完全信息的保证之下,这些条件是过于苛刻的,以至于我们可以断定不存在着这样的市场,它只可能存在于单独个人之间或偶然的简单事件中。那么科斯对于政府职责的定义就存在着问题,我觉得政府恰恰扮演了这样一种角色,即建立了一个虚拟市场,使得外部性可以得到交易,它通过奖惩制度使得外部性得以解决,尽管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但总比人们漫无目的的讨价还价来的有效率一些。

这是我现在的一些感受,还有很多地方没有看懂,希望以后能接受老师的指点。

生活中的案例

生活中许多现象都存在着制度的影子,很多问题都可以通过制度的观点加以解读。远的不说,可以观察宿舍管理制度。

每周三,寝室管理员都会例行检查卫生,但同学们却缺乏收拾宿舍的动力,以至于恶性循环,宿舍卫生变得很差。从侧面可以看出,学校的宿舍管理工作并没有做到实处,也就是制度的不完善,缺乏必要的奖惩机制,收拾得好的宿舍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奖励,而卫生差的宿舍也没有动力予以改观,因为改变不存在着任何有利的地方。

为解决这个问题,学校的领导们应该更为清楚的认识到激励机制的重要性,充分把学校的目标同学生的目标结合好,才能达到更好的绩效。

读《企业、市场与法律》的一点理解和思考

经济学院08 经济班贾宇

《企业、市场与法律》一书是为了全面系统地反映当代经济学的全貌以及其进程,总结与挖掘当代经济学已有的和潜在的成果,展示当代经血新的发展方向而出版的。收录了罗纳德·哈里·科斯的七篇论文。《企业、市场与法律》的核心是《企业的性质》、《边际成本的论争》和《社会成本问题》,其余几篇或拓展、或说明、或解释了上述三篇文章的观点。科斯作为新制度经济学的开山鼻祖,其《企业的性质》也被认为是新制度经济学的开山之作。作为初接触新制度经济学这个领域的学生,我主要阅读了该书的三个核心章节。但由于所掌握的经济学知识有限,加之视野较窄,对于制度经济学领域的经典著作并没有十分理解。现就我在读书过程中的一点所得作以陈述。

在科斯之前,一直没有哪位经济学家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经济活动除了依赖价格协调外,还要依赖于企业家的协调。当时,很多经济学家甚至不理解或不接受科斯看待经济问题的方法,认为企业家的协调是多此一举。在科斯看来,市场价格机制实际上是参加交易的主题间的契约过程。在按市场价格达成交易之前,交易者必须知道什么才是合适的市场价格,必须充分了解市场信息,而这是有代价的。真实的价格机制是有费用的,而企业家的协调正是作为价格机制的替代物,即当企业家协调能够比市场价格机制的交易费用更低时,企业就会产生,而交易就在企业内部进行。科斯认为,企业是一种长期的权威性契约关系,它使某一生产要素不必与企业内部其他的一些生产要素签订一系列契约。所以,企业简化了契约关系,从而节省了交易费用。但企业不是万能的,此处,科斯解释到“当企业扩大时,对企业家的功能来说,收益可能会减少,也就是说,在企业内部组织追加交易的成本,可能会上升。自然,企业的扩大必须达到这一点,即在企业内部组织一笔额外交易的成本等于在公开市场上完成这笔交易的成本。”在他看来,市场上存在着许多企业家,所以单个企业家不会包揽一切交易,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市场均衡由其交易费用的高低决定。此处我并不是很理解,对于经济学的辩证逻辑,我还没有很好掌握。

科斯作为第一位发现交易费用的人,科学的解释了厂商为什么存在。作为我个人来讲,实际上我并未真正读懂科斯定理的精髓,没有感受到许多经济学家所说的如此强烈的震撼。在该书的相关章节中,对于老师课堂上所讲的案例以及有关制度经济学的一些基本概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我想,作为经济学专业的学生,我还应该进一步扩大自己的阅读范围和知识面,多接触才能更深刻的理解经济学的精髓。

以上就是我在读《企业、市场与法律》一书中所得到的。都是浮之于文字表面的浅层理解,希望对于自己今后的制度经济学的学习能有所帮助。

读《企业的性质》有感

在开始接触制度经济学时,就看到网上说科斯的《企业的性质》是新制度经济学的奠基之作,故就通过对这篇文章的阅读来领自己进门。

在这篇论文中,科斯解释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即企业存在的合理性。针对市场机制的完善性假设,科斯提出了为什么还会存在企业,例如机械制造行业,如果所有零件都可以购买,那么人们可以直接建立组装厂,为什么还要存在大型企

业来自己生产零部件?

科斯的解释是,市场上的交易有时代价很大,如果将交易内部化,则交易成本会大大降低。他说:“建立企业有利可图的主要原因似乎是,利用价格机制是有成本的。通过价格机制‘组织’生产的最明显的成本就是所有发现相对价格的总和。随着出卖这类信息的专门人员的出现,这种成本有可能减少,但不可能消除。市场上发生的每一笔交易的谈判和签约的费用也必须考虑在内。”

这种交易代价,我认为就是科斯提到的市场机制的完善性,根据我们以前产业组织理论中学习的知识,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各企业的利润趋于零,这时我们才能说市场机制是完善的。但是,这样的市场是不存在的,现实社会中,由于地域差距,运输成本,信息不对称等,导致交易成本不可能为零,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存在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故,书中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即企业随交易成本而存在,交易成本随市场完善程度而存在,当市场完善时,交易成本趋于零,企业存在意义不大,但当市场不完善,交易成本较大时,企业的存在可以优化资源配置。

同时我认为,在经济学假设下,企业的规模越大越可以降低成本。因为当一个企业可以包揽所有的制作、销售环节,体现为纵向合并时,可以将所有的中间环节成本降低,最终达到降低总成本,提高利润率的目的。然而,由于目前社会上自然禀赋、地理因素的差异,使得这种经济学假设无法实现。但是我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必将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读科斯《社会成本问题》的思考

阅读了科斯的这篇文章,在我理解,它主要是对交易成本和外部性的问题进行阐述。

对于选择哪一种交易机制(市场、企业、政府)更有效的问题,科斯认为没有谁优于谁,选择的标准只有比较各种机制之间的交易成本。

对于外部性,传统的观点是政府对造成这一外部性的企业或者个人征收罚款,而科斯认为这样做同时损害了双方,不能带来社会总福利的增加。科斯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即如何使损失最小化。

看完科斯在这篇文章中提到的案例,我得到启示是:在法院判理此类案件时,不应草率的归责于打破双方原有状况的一方,原告与被告均可能承受损失,要充分考虑各方损失大小再下结论。

最佳产权界定

刚刚起步学习制度经济学,对于制度一词还不甚了解,只是模糊知道科斯是制度经济学的开山鼻祖,对闻名遐迩的科斯定理也只是有一丁点的了解。于是拜读了一下盛洪老师对于科斯定理的解读,对于他从《社会成本问题》中存在问题的解读,也稍稍有自己的一点看法。

我们都知道,科斯第一定理中,如果交易成本为零时,法律上的初始产权界定无论如何界定,都不会影响社会总产出的最大化。在盛洪老师的论文《“社会成本问题”的问题》中,他提到,虽然初始产权的界定不会影响社会总产出的最大化,但是一种产权界定与另一种产权界定是否是不同的?是否存在一种最佳的产权界定?

在这篇论文中,盛洪老师得出的结论是,一种界定可能比另一种更有效率,并且存在着最佳产权界定。而且可以通过劳动规则和占先规则来确定最优产权。

按照盛洪老师的说法,我们把这种确定最优产权的方法带入课上所学的案例中,可以发现,关键不在于,法律规定了谁是造成损害的一方,而是,谁的行动改变了既定的利益格局。在农夫与放牛者的故事中,如果一开始,土地是农夫所有,那么当牛群跑入土地时,放牛者就改变了原先的利益格局,那么他就要负赔偿责任。排污的工厂与附近居民的故事中,如果在一个居民区新迁入了一个排污的工厂,给居民带来了新增的损失,那么工厂就要负责任。如果是居民迁到排污的工厂附近,由于他们自己的行为而带来了增加的损失,那么工厂无需负责任。

反过来再看科斯定理,我们可以发现,在科斯那里,资源的初始产权掌握在知道资源最佳用途的人手里,这就与实际有些脱节了。所以,究竟怎样把理论运用到实际当中,需要我们不断的改进理论和磨合。

08经济王冰

315期间贾平凹、刘心武、阎连科、韩寒、郭敬明、李承鹏等近50位中国作家联合发表讨百度书,指责百度文库以“免费分享”为借口,侵犯作家权益。25日下午部分出版业及作家代表与百度公司就百度文库涉嫌侵权盗版一事进行的谈判失败。声明提到:在大约一年以前,百度MP3开始提供免费音乐,每个人都可以免费下载流行歌曲。这事有一个严重后果,它直接导致了中国唱片业的整体萎缩。“如果所有的歌者都不再歌唱,仅剩一个百度MP3,它还有什么可供分享?”声明说,我们蔑视这种所谓的“免费分享”,它只是个借口,它伤害的是我们每个人,每个作者和每个读者。“我们认同自由、宽容的互联网精神,但我们更应该明白:宽容和自由决不是肆意践踏他人的权利。”

这里就涉及到了产权界定的问题。电子书是作家辛苦劳动的成果,如果放在网络上任意下载,是侵犯了作家权利的。且不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出发来同情作家们的生存窘境,单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这种行为就是错误的。正如韩寒在博文中所说,李彦宏和百度赶上了一个正确的年代,只有在这个年代,在这个中国,侵权是可以的,侵权是受到庇护的。对于文化产业的保护,应该是双方向的。既有宽容的互联网精神,又有保护生产者的意识,清晰界定产权。事实上,互联网的共享和交流,从来都不是没有前提的,无限制的、基于盗版的共享和交流,只会损害创造力,最终造成整个行业的没落。

08经济学谢彩丽

公路毁坏的权责问题

有个老太夜里行路由于不小心拐到路上坑洼的地方,导致脚骨折。后来她的孩子告了有关部门要求赔偿,理由是公路损坏地方没有及时修理也没有任何警告措施。而有关部门拒付认为路面毁坏是由于其他部门施工造成不是他们的责任这跟他们没关系。前些时候又有发生类似的问题,有人称在高速公路上遇毁坏地方致使车子被毁。试想高速公路上车子的速度都是极快的,一有小坑都会发生交通事故。

公路损坏是很常见的事情,很多时候你都能看到有些路面坑洼不平,有些还只是少许裂缝,有些却是被毁坏的不成样子。路面毁坏的情况有很多,有些是年久失修,有些是发生过交通事故造成,有些是人为毁坏。但是公路的毁坏到底是归谁管,谁的责任。依我国公路法规定我国公路实行分级管理制度。在市、县两

级,国、省道属公路管理局管理,农村公路(县、乡道)属交通主管部门。当然,我国有些省份没有实行分级管理的除外。公路有明文规定归谁管理,怎么管理。但是为什么还是会频繁的出现一些事故呢?

公路局称有时他们也没有办法,有时也根本没法及时管理。一会管道施工要求凿开公路更换管道,一会电信局要求增加电缆设备也要挖开道路,一会城市规划要求整改,一会开发商兴建楼房大兴土木搞建设,这些都要涉及到公路。甚至有时候还要进行二次回炉,上次挖开的道路又发现问题又要从来开挖,搞得道面尘土飞扬一片狼藉还阻碍交通运行。很多附近的居民都投诉公路建设影响到了他们的生活。的确,大家都有使用公路的权利,但是一涉及到责任的时候大家都踢皮球。

大城市里也许很少碰上这样的情况,毕竟在这样的地方基础设施较完善且监控力度比较强,一有什么情况发生都能够得到及时解决。但是在中小城市里,设备的不完善不能及时反馈,路面毁坏得不到及时的解决,交通事故不免频繁发生。但是有些时候公路毁坏发生了很久也没有有关部门发现并及时的修理就任由公路这样残破,因为上级没有拨款下来说要修补路面。试问,那收取养路费就合理吗?纳税人的利益得到保护了吗?收取养路费的目的不就是希望纳税人所行走的道路平坦无损,不希望发生交通事故。既然出现了问题,有关部门就应该负责做出回应而不是回避。既然别的部门要进行施工那么公路局就应该与他们协商好施工过程的责任分明,要确保以安全为主,做好防御措施。如果大家都确定好自己的责任范围,自己破坏的部分自己弄好并且及时修补,也许也不会出现老太摔骨折的一幕。公路不完全就是公路局,政府或是其他部门的责任,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保护好公共设备的义务,保护它也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安全。

我读《社会成本问题》的几个疑问

科斯的《社会成本问题》我确定我是连皮毛都没有看懂的,不然也不会对“交易费用”、“产权界定”类似的字眼没有任何感觉,反而对自己或是人们心中的道德标准有了质疑。

1、社会成本如何衡量。

科斯在《社会成本问题》中引用的几个案例经常有这样的表述:

“每增加一头牛所造成的谷物损失为一吨”、“假定一班车每天所致谷物火损为60美元,每天两班车将导致120美元损失”、“某个有烟尘污染的工厂建在一个以前没有烟尘污染的地区,引起每年100美元的损害”。经济学总是能够通过简单的“假定”把很复杂的问题给数字化。

例如在考虑一家污染企业是否应该安装排污设备的问题时,科斯提出,应该将企业安装设备所需花费的成本与企业排放污染造成的社会成本相比较,由此看来,这社会成本和企业成本孰大孰小的问题就显得很重要。

那么社会成本应该如何衡量呢?如果说牛吃谷物造成的损失可以量化,那么企业排污给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的破坏又该如何衡量呢?福岛核电站的爆炸给全球带来了如此巨大的负外部性,各种恐慌和伤害又该如何衡量?

2、权利正当性的思考。

我没有读过庇古的《福利经济学》,不过我想它在科斯之前的时代被很多经

济学家广泛接受,表明它是符合人们心中普遍的道德标准的。对于给居民产生负的外部性的企业,就应该负责赔偿,甚至迁出居民区。

可能我们通常会认为,一个人享有的权利是以不侵犯其他人的权益为前提的,即正当性的权利不应该产生负的外部性。但明显这是不符合现实的,道路上的汽车尾气明显侵犯了行人的权益,但司机们就没有开车的权利了吗?企业污染对居民产生了负的外部性,但是居民对企业的投诉不也对企业形成了负的外部性吗?

所以人们习惯的判定,我想通常是带有某种情感色彩的,而被科斯奉之为神的市场机制却没有情感的功能,可能是因为如此,市场和福利,总有不知如何跨越的沟渠。

对于环境污染这一类似的问题,我们不能准确衡量交易成本,也没有办法通过政策来明确产权(洁净的空气每人都有权使用),那么貌似,科斯也找不到解决问题的理想办法。

社会成本问题读后感

《社会成本问题》读后感 花了很长时间才读完科斯的《社会成本问题》这篇文章,说实话有的地方理解起来有些费劲,整体感觉也有点模糊,文章太长以至读完后边的前边的东西有的已经忘了。但这篇文章给我的整体感觉是科斯引用了大量的例证,同时对前人的甚至说是世人所承认的“权威”进行了批判,这种精神值得我学习。我想先从我理解的角度谈一下这篇文章的架构,再从整体上谈点自己的看法。 文章一开始便提出了讨论的主题:对他人产生有害影响的那些工商业企业的行为。并指出解决此类问题大都采用庇古在《福利经济学》中提出的观点,即限制甚至是惩罚施害者。而科斯对此提出质疑。紧接着在第二节科斯进一步列举了医生和糖果制造商使用机器的例子来说明由于受定势思维的影响,面对这类问题时人们很自然地就会想到如何制止和惩罚造成损害的一方,而不是相互影响或者说相互损害。第三节和第四节科斯用牛群与谷物的例子分别讨论了“对损害负有责任的定价制度”和“对损害不负责任的定价制度”,他说:“在这种(对损害不负责任的)情况下资源配置同在引起损害的企业承担损害责任时的情况一样”,都是最优化的。这就是后人总结的科斯定理的起源。 第五节科斯列举了四个案例分别是“斯特奇斯诉布里奇曼”案(关于医生和糖果制造商使用机器间的冲突)“库克诉福布斯”案(关于工厂排放硫酸氨气体影响漂白剂的问题)“布赖恩特诉勒菲弗”案(关于邻居间烟尘妨害问题)和“巴斯诉格雷戈里”案(关于地下室通风的问题),用此来说明继续阐述他的观点。可以看出科斯是在掌握了大量事实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严密论证的。用事实说话,而不是空洞的说理。 在第六节中科斯指出前面所有的论述都是在没有“交易成本”的情况下进行的分析,而现实中并非如此。“为了进行市场交易,有必要发现谁希望进行交易,有必要告诉人们交易的愿望和方式,以及通过讨价还价的谈判缔结契约,督促契约条款的严格履行,等等。这些工作常常是成本很高的,而任何一定比率的成本都足以使许多在无需成本的定价制度中可以进行的交易化为泡影。”科斯讨论了我们在研究实际问题时如何选择三种交易制度——市场、企业和政府。他认为,选择的标准是比较它们之间在组织某些活动或交易时的成本——市场中的交易成本、企业组织交易的行政成本和政府的行政成本。因此,市场、企业和政府三者任何一个都没有天然的优越性,我们无法事先知道它们之间的“分界线应定在哪

《社会成本问题》 罗纳德.科斯

社会成本问题 罗纳德.科斯① 一、有待分析的问题 本文将分析商业企业行为对旁人带来不良影响的问题。标准例子就是,某工厂的烟尘给邻近的财产所有者带来的有害影响。对此类情况,经济学的分析通常是因袭了庇古在《福利经济学》的处理思路,即认为问题是在于工厂的私人产品与社会产品有差异。这些分析让大多经济学家得出以下三个结论:即要么是要求工厂主对烟尘的损害负责赔偿;要么是根据工厂排烟尘的具体量及其所致损害的相应金额标准对工厂主征税;或者最终,责令该厂迁出居民区(可能也应包括那些烟尘排放会影响到别人的区域)。依我之见,这些解决办法并不合适,因为它们所引至的结果既非人们所需,甚至通常亦非人们所欲。 二、问题的相互性本质 传统方法倾向于模糊了必须作选择的本质。人们通常将以下两个问题视为同一:其一是A给B造成损失,其二需要决定的是:我们应如何限制A。但这是不对的,我们分析的问题本质上具有相互性。避免对B的损害必将会使A遭受损失。真正必须决策的问题是:是允许A损害B,还是允许B损害A?问题的关键在于避重就轻。我在之前的文章②中列举了糖果制造商的机器噪声和震动干扰了某医生工作的事例。为了避免医生有损,将只能让糖果制造商受伤害。此案例提出的问题实质上是,限制糖果制造商采用的某种生产方式以产品供给减少为代价,保证医生的正常工作是否值得。另一例子可以看走失的牛损坏邻近土地里的谷物问题。倘若有些牛无论如何都会走失,那么只有以谷物供给的减少为代价换取肉类供给的增加。选择的本质简单明了:肉类抑或谷物?当然,除非知晓所得以及牺牲的代价各几何,不然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清楚。再举一例:乔治·J·施蒂格勒教授举的河流污染例子③。如果假定污染的有害后果是鱼类的死亡,需要抉择的问题不外乎是:鱼类损失的价值与以河流污染为代价的产品价值孰高孰低。不言而喻,必须从总体和边际两个方面看此种问题。 三、损害责任的定价制度 我想以一个案例的剖析作为分析的起点。对此案例,大多数经济学家可能都同意以下观点,即当造成损害的一方赔偿所有损失,并且定价制度是平滑运行时(严格地说,这意味着定价体系的运行是不需成本的),该问题的解决就是令人满意的。 走失的牛损坏毗邻土地生长的谷物一案,为我们当下讨论的问题提供了一个再好不过的例子了。假定农夫和养牛者在毗邻的土地上各自经营。再进一步假定在所有土地之间没有任何栅栏的情形下,牛群规模的扩大就会增加农夫谷物的总损失。牛群规模扩大引至的边际损失几何则是另一个问题。其将取决于牛是惯于相互尾随或是并排漫游,或者随着牛群规模的扩大牛是否变得越加烦躁不安,或者还有其它类似影响因素。就眼下的目的而言,规定随着牛群规模的扩大造成的边际损失具体几何则是无关宏旨的。 ①虽然本文讨论经济分析的一个技术性问题,但是其想法却源于我当下研究的广播的政治经济学。目前这篇文章的观点在我先前分析无线电波段和电视频道分配的论文中已隐约提及(“联邦通讯委员会”(The FederaI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法经济学杂志》1959年2月号)。然而,从该文的评论反馈看,似乎有必要更清楚地阐述该问题,而且表明分析的结论也并非只能适用于原始问题。 ②科斯,“联邦通讯委员会”,21,《法经济学杂志》1959年,26-27。 ③G.J 斯蒂格勒(G.J. Stigler), 《价格理论》(The Theory of Price),l952年,pl05。

科斯的《社会成本》读书笔记

科斯的《社会成本问题》读书笔记 阮氏兰英 Lxy20110106 1960年科斯在《法和经济学》杂志上发表了《社会成本问题》,该文 章与《企业的性质》(1937年)已成为科斯的经典理论。在这篇文章中,科 斯主要提出被后人誉为“科斯定理”的两个重要结论。 文章一开始就提出一个有待分析的问题:对他人产生有害影响的工商 业企业的行为,并指出解决此类问题采用庇古在《福利经济学》提出的观点,即限制或惩罚施害者。科斯却列举了医生和糖果制造商使用机器的例子说明 由于受定势思维的影响,人们一般都想到怎样惩罚施害者而不是相互影响、 相互损害的。 接着,科斯以养牛者走失的牛损害农夫土地上种的谷物一例作为分析 起点。他提出了“对损害负有责任的定价制度”和“对损害不负责任的定价 制度”,并说明只要产权是明确的,并且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那么,无论在 开始时将产权赋予给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构都是有效率的,能够实现资源配 置的帕累托最优。但是现实情况是, 交易费用不可能为零。因此,制度的设计 是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率配置的基础。 科斯定理旨在描述资源稀缺性必定引发各种经济竞争和交易费用发生,而明晰界定的产权安排则是节省交易费用从而是决定经济效率的基本制度设定。科斯定理解释了稀缺世界里产权安排、交易成本、经济效率和政府功能 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政府效能→产权安排→交易成本→经济效率→经济发展)。现实证明所有高效率的发展现象都具有明晰界定的产权制度基础,相反,所有低效率的经济停滞,则必定具有界定模糊的产权制度陷阱。总之, 科斯定理的精华在于发现了交易费用及其与产权安排的关系,提出了交易费 用对制度安排的影响, 为人们在经济生活中作出关于产权安排的决策提供了 有效的方法。

科斯定理对社会成本问题的通俗解答

科斯定理对社会成本问题的通俗解答 《社会成本问题》是一篇不易阅读又必须认真读一读的论文。为了让读者用最少的精力和最快的速度最准确地把握该文的内容,这里以一个《故事新编》的形式将该文的内容归纳如下: 妲己摘了比干的心,要带回宫里当美容食品烧汤吃,比干赶忙告到法院,要求妲己返还心脏并赔偿损失。法官请来了英国的皮古(Pigou,有人译为庇古)和美国的科斯这两位著名经济学家作为陪审员一起讨论如何判决的问题。 法官说:“妲己摘了比干的心,这个问题究竟应该如何处理,法律没有明文规定,这必须由我们根据公理和传统以及判例进行判决。现在,请你们二位充分发表意见。” 皮古说:“这个问题很好办,让妲己归还心脏并赔偿损失,如果她不愿赔偿就强行征税,并把她赶出王宫,叫她回老家。” 科斯说:“且慢!这样解决并不合适,这是一个有待分析的问题。” (这就是《社会成本问题》第一节《有待分析的问题》的内容。)法官接着问:“据你之见,应该如何处理这个问题呢?” 科斯答曰:“妲己摘了比干的心固然是对比干的侵害,但是,如果不让妲己吃比干的心,也会使妲己遭受损害,使妲己营养不良。所以,问题具有相互性,处理这个问题要全面权衡利害关系。” (这就是《社会成本问题》第二节《问题的相互性》的内容。)法官又问:“到底怎样权衡利害呢?到底要不要判决妲己返还心脏并赔偿损失呢?”

科斯答曰:“要想权衡好利害关系,必须先考虑交易成本,即比干和妲己谈判的成本。如果交易成本为零,我们随便怎么判决都没有关系,都可以使产值、利润最大化,损害最小化,资源配置最优化。” 法官大喜,曰:“愿闻其详。” 科斯侃侃道来:“如果交易成本为零,我们判决妲己…负有损害赔偿责任?和判决妲己…不负损害赔偿责任?,经济结果都一样。” “如果判决妲己败诉,妲己就会主动找比干谈判,愿意付给比干一百万美元,请求比干到心脏市场另外购买一个心脏而不要讨回原来的心脏。这时,买一个心脏只要花费五十万美元,所以,比干肯定会觉得很合算,肯定会同意妲己的要求。而妲己吃了比干的心脏以后会变得更漂亮,舞蹈更优美,歌唱更动听,纣王会更加喜欢她并肯定会赏给她两百万美元的奖金。花了一百万美元而赚回两百万美元,所以对妲己来说也很合算。” “如果判决妲己胜诉又会怎么样呢?”科斯继续发言:“如果妲己胜诉,比干就会主动找妲己谈判,愿意付给妲己三百万美元,请求她将心脏还给自己。这时,妲己想到:…我吃了他的心脏至多赚二百万美元,而不吃他的心脏却可以赚三百万美元,嗯,还是把心脏还给他合算?。所以妲己肯定会将心脏还给比干。比干虽然花了三百万美元,但属于破财消灾,只要保住了有七个孔的心脏,就能继续为纣王效劳,就能继续干大事,一年赚回五百万美元不成问题。所以对于比干来说,花三百万美元也很合算。”

企业社会成本问题研究

企业社会成本问题研究 摘要 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环境保护、社会保障等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迫使企业去积极地关注和解决。因此,现在研究企业社会成本成为一种必要,虽然现阶段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问题,公众的意识比较淡薄,相关的法律法规比较薄弱,但是可以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要求也将越来越严格。企业应该未雨绸缪,理论界也应该早日将企业社会成本的研究提上日程。本文主要采用规范研究的方法,通过对现阶段企业社会成本理论的引入,试图构建企业社会成本会计体系,从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披露等方面进行构建,以期为我国的实务界提供点滴借鉴,能为我国相关部门的管理提供一些理论和方法。本文的结构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价值,回顾有关方面研究的文献综述;第二部分是企业社会成本理论的内涵介绍,主要从企业社会成本的含义、特征和内容等方面,为企业社会成本理论的研究奠定基础;第三部分是企业社会成本会计体系的构建,这也是文章的重点部分,详细阐述了企业社会成本的确认、计量、核算和企业社会成本报告的构建部分是对企业社会成本未来发展的展望,在发展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会遇到不同的问题,但企业社会成本应该有一个美好的前景。使之发展成熟的过程。希望本文的研究能给我国的实务界或政府部门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关键字】:社会成本;社会责任;成本解决

Cost of Corporate Social Abstract Seventeenth report mad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ocial security and other issues, these issues raised, forcing the company to aggressively focus and resolve. Therefore, the research firm now become a necessary social costs, although at this stage of the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issues, public awareness is rather weak, weak laws and regulations related to, but you can believe tha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will become increasingly stringent requirements. Enterprises should take precautions early theorists should also study the social costs of the enterprise on the agenda. In this paper, use of standard research methods, at this stage by the introduction of corporate social cost theory, trying to build corporate social cost accounting system, from the recognition of accounting measurement and disclosure aspects of construction, in order to provide for the bit of the practitioners learn to China's relevant departments for the management of some theories and methods. This article is structured into four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an introduction, describes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research value, review relevant research literature review is the second part of the meaning of corporate social cost theory introduced, mainly from the cost implications of corporate social , Characteristics and content, in order to study the theory of corporate social basis for the cost of the third part is the cost accounting system for corporate social construction, which is the key part of the article described in detail the cost of corporate social recognition, measurement, accounting and corporat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part of the cost report is the cost of future development of corporate social outlook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for some reason will encounter different problems, but the social cost of business should have a bright future. So that the process developed. Hoped that this paper will give our practitioners or government departments to provide a new way of thinking. 【Key word】: social cost;social responsibility;cost solution

科斯《社会成本问题》读书笔记

《社会成本问题》读书笔记 一、有待分析的问题 引出问题:如何处理工厂(甲)对居民(乙)的烟尘污染问题庇古,《福利经济学》:赔偿、征税或责令工厂迁出。科斯认为这些办法并不合适,这类问题有待分析。 二、问题的交互性质 甲对乙的污染或侵扰固然是一种侵害。但,如果不让甲侵害乙,会使甲受到侵害。问题具有交互性,处理这个问题要全面权衡利害关系,“必须从总体的和边际的角度看待这一问题”。 三、对损害负有责任的定价制度 羊牛者(甲)对农夫(乙)所造成的损害承担责任。“赔偿费用的支付额取决于农夫与养牛者进行讨价还价的本领。但这笔费用既不会高得使养牛者放弃这个地点,也不会不随牛群规模而变”。“这种协议不会影响资源的配置,但会改变养牛者与农夫之间的收入和财富的分配”。简单地说,养牛者支付给农夫m1,而m1大于农夫放弃土地耕种的收益m2,但m1小于养牛者由此新获得的收益m3。 前提:交易成本为0。 四、对损害不负责任的定价制度 由农夫承担责任。农夫会付给养牛者l1作为补偿养牛者减少牛群数目的损失,而l1大于养牛者的损失l2,但小于农夫由此而获得的收益l3。 前提:交易成本为0。 *两种方式都导致一种结果:双方都盈利,双方都满意,产值、利润最大化,资源配置最优化。 五、问题的重新说明 科斯以四个实例论证其观点的本质,并表明其普遍适用性。 甲对乙的侵害对乙来说是损失,但,如果不让甲侵害乙,同样会对甲造成损失。 如果甲胜诉,乙会找甲谈判,表示:如果甲放弃对乙的权利,乙会给甲补偿,而且补偿大于甲不放弃权利的收益。(乙对甲的补偿小于乙因此带来的收益。)这样,甲乙可以达成协议。 如果乙胜诉,甲会找甲谈判,表示:如果乙放弃对甲的权利,甲会给乙补偿,而且补偿大于乙不放弃权利的收益。(甲对乙的补偿小于甲因此带来的收益。)同样,甲乙可以达成协议。 因此,无论如何,在交易成本为0的情况下,甲乙都会通过谈判实现产值、利润最大化,资源配置最优化。 六、对市场交易成本的考察 第三、四、五部分都隐含了一个前提:在市场交易中是不存在成本的。但这不是现实,是个假定。通常交易成本很高,使交易根本无法进行。“一旦考虑到进行市场交易的成本,那么显然只有这种调整后的产值增长多于它所带来的成本时,权利的调整才能进行”。“在这种情况下,合法权利的初始界定会对经济制度的运行效率产生影响”。 “问题在于如何选择合适的社会安排来解决有害的效应。所有解决的办法都需要一定成本,而且没有理由认为由于市场和企业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因此政府管制就是有必要的”。

《社会成本问题》以及“科斯定理”的价值剖析

《社会成本问题》以及“科斯定理”的价值剖析 「摘要」 《社会成本问题》是科斯赢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代表作,其核心思想就是所谓的“科斯定理”。然而,“科斯定理”实际上不过是一些没有任何创新意义的常识,科斯对社会成本的论证方法也是极不严肃的。《社会成本问题》的主要价值在于它导致了法学和经济学的融合。 科斯是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社会成本问题》是他的成名作、代表作,也是西方产权学说的代表作,所谓“科斯定理”就是在这篇论文中提出来的。然而,笔者以为,《社会成本问题》及其“科斯定理”的价值是值得怀疑的。 一、科斯的沉默及其原因 科斯是以批评皮古起家的,是以“科斯定理”出名的,然而在他取得成功以后,却不再说什么了,甚至连“科斯定理”也不承认。他说: I did not originate the phrase,the “Coase Theorem,”nor its precise formulation,both of which we owe to Stigler. [1](P157) 这段话可以译成这样的中文:“我没有创造过‘科斯定理’这个概念,更没有给‘科斯定理’下过精确的定义,这两者都要归功于斯蒂格勒”先生。 当别人为“科斯定理”的含义争论得不可开交的时候,科斯也不对究竟谁是谁非的问题表个态。[2] 这是为什么呢?是谦虚吗?不像。牛顿也谦虚过,说他的三个定律不过是海滩上的几个贝壳而已,但从没有说“我没有发现牛顿定律”之类的话。 是谨慎吗?也不像。如果是谨慎,他完全可以直接说“科斯定理还不成熟,还有待于完善”,而没有必要保持沉默。做大学问的人都很谨慎,但从未见过对自己的观点不予以澄清而任凭别人争论、误解的学术大师。爱因斯坦也很谨慎,但为了自己的相对论不被误解而到处讲学。马克思也很谨慎,但是,当他一旦发现别人误解了自己的理论时便立即写信或者写论文予以澄清,《哥达纲领批判》和1852年《致约。巍德迈》就是最好的说明。 是年事已高因而神志不清吗?也不像。听一听他对记者的谈话,再读一读他为自己的论文集-《企业、市场与法律》的中译本写的序言,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科斯的神志非常清楚。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科斯本人对“科斯定理”三缄其口了呢?笔者以为,或许他已经明白,《社会成本问题》的价值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高,皮古理论的价值也不像《社会成本问题》所评价的那么低,“科斯定理”实在难以成立。而要公开否认自己的学术价值,并让自己做出名符其实的学术成就已经力不从心。于是干脆保持沉默,随你们说去吧,反正

社会成本问题-科斯范文

《社会成本问题》读后感 我找了多遍科斯的论文,发现科斯一生并没有出版系统的理论性书籍,他的主要思想均体现在自己的论文、演讲中,以及其跟随者的总结中。这篇《社会成本问题》则比较突出体现了其对于交易成本概念的阐述,值得深入研究。 科斯在这篇文章中谈及了经济外部性、初始产权设置等问题,他认为如果社会交易成本为0,那无论产权界定给谁,其结果都能实现产出最大化,因为交易双方总能制定一个令双方都满意的价格,从而使产权得以圆满界定。同理,经济外部性的问题也可利用这个理论来解决,甲侵害了乙的利益,并不需要政府的介入,或者对于甲的强制措施,。甲乙双方在交易成本为零的状况下,可以自行进行磋商,甲可以支付给乙一定的补偿,而乙可以继续忍受甲的行为,前提是甲在支付补偿之后,仍然有利可图,否则他便将推出该市场。科斯在这里为我们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抛开福利和道德的约束,用纯粹经济学的观点思考社会问题,这的确是充满新意的,它避免了传统说教色彩的规劝,转而引入经济人的假设进入到外部性的领域,他给予了这样一种见解,侵害别人的行为是可以被交易的,只要存在这样的市场以及为了达成这个交易的成本为零,那么问题是可以解决的,没有一方会受损。几个比较经典的例子也说明了以上的观点但是交易费用为零的假定是很不现实的。为了进行市场交易,有必要发现交易对象,有必要交流交易的愿望和条件,以及通过讨价还价的谈判缔结契约,特别是督促契约条款的严格履行等等。 相较于传统的福利经济学家,我认为科斯还是主张政府“守夜人”职责的,即政府应该明确其职责是使产权明晰,然后是交由私人市场去取得有效率的结果。而只要提供给私人市场一个可以自由交易外部性的市场,那么那些看似非常复杂的问题都可以得到迅速的解决。 但在这里,我却有非常大的质疑,科斯所假设的是存在着这样的市场,使得外部性可以被交易。但现实生活中则根本不存在这样的市场,由于信息、地域、政治、文化和经济发展条件的限制,根本不存在着这样一种可以自由交易的市场,利益相关的双方不可能得到这样一种机会平心静气的谈论问题,而且还要在完全信息的保证之下,这些条件是过于苛刻的,以至于我们可以断定不存在着这样的市场,它只可能存在于单独个人之间或偶然的简单事件中。那么科斯对于政府职责的定义就存在着问题,我觉得政府恰恰扮演了这样一种角色,即建立了一个虚拟市场,使得外部性可以得到交易,它通过奖惩制度使得外部性得以解决,尽管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但总比人们漫无目的的讨价还价来的有效率一些。 这是我现在的一些感受,还有很多地方没有看懂,希望以后能接受老师的指点。 生活中的案例 生活中许多现象都存在着制度的影子,很多问题都可以通过制度的观点加以解读。远的不说,可以观察宿舍管理制度。 每周三,寝室管理员都会例行检查卫生,但同学们却缺乏收拾宿舍的动力,以至于恶性循环,宿舍卫生变得很差。从侧面可以看出,学校的宿舍管理工作并没有做到实处,也就是制度的不完善,缺乏必要的奖惩机制,收拾得好的宿舍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奖励,而卫生差的宿舍也没有动力予以改观,因为改变不存在着任何有利的地方。 为解决这个问题,学校的领导们应该更为清楚的认识到激励机制的重要性,充分把学校的目标同学生的目标结合好,才能达到更好的绩效。

企业的本质 交易成本理论

1.交易成本理论来解释企业的本质?为什么有企业?企业与市场之间的差别?哪些因素决定企业的规模范围? 企业规模、组织结构、组织效率 强调制度 企业(契约)制度安排 公司治理——契约。资本、融资结构。 交易成本理论是关于产权交易的理论。 交易成本是企业替代市场的运行机制成本。 长期以来,西方传统经济学关于市场能够在“一只看不见的手”的自发作用下进行有效资源配置的观点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这种理论使得人们“既不知道引导市场交易活动的成本,也不知道企业内部不同的组织形式对成本的影响如何。” 罗纳德·科斯在1937年的论文《公司的性质》中认为,“创建公司成为有利可图之事的主要原因似乎在于:存在着利用价格机制的成本”,即:发现价格的成本以及谈判和签订合同的成本。 公司存在的充分条件就是交易成本的差异,也就是在公司内部管理和管理的市场化两者之间寻找一个交易成本更低的方式。当公司管理成本低于市场交易成本时,公司就应该产生;而当市场交易成本低于公司内部交易成本时,公司的内部交易就会弱化、消失,甚至会导致公司的灭亡。通常根据科斯的观点认为,企业是取代市场,节约交易费用的一种有效形式,选择只存在于企业和市场二者之间。 交易成本是企业替代市场的运行机制成本。1937 年,交易成本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罗纳德·科斯认为,企业和市场是两种可相互替代的协调生产的手段,市场并不是万能的,它的运行也是有成本的。在企业之外,价格变动决定生产,这是通过一系列市场交易来协调的。由于运用市场机制也有成本是客观现实,在企业之内,市场交易被取消,企业家代替市场机制,企业家指挥生产。企业组织作为市场的替代物,其运用市场机制的成本包括:(1)发现相对价格的费用;(2)交易的谈判和签约的费用;(3)不确定性原因引起的费用,即契约履行的费用;(4)企业内部组织交易的成本。科斯关于企业内部组织运行同样存在交易成本的论述,对以后相关的企业管理理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科斯定理”,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私人成本将等于社会成本。零交易成本在现实经济运行中是不可能实现或达到的,但是,通过改善企业内部组织制度和企业产权制度,可以不断地降低企业内外部的交易成本,使其交易成本不断地逼进零的极限,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效益。正因为如此,西方各国政府和企业经济组织不断改革社会经济的产权制度和组织机构,改善经济运行机制、运行规则和运行方法。 用交易成本理论进行解释:(1)短期生产经营决策的机会成本是生产组织制度选择的交易成本。在成本管理会计中,短期生产经营决策需要重点考虑机会成本,并在不同生产组织形式方案中决定取舍。(2)长期投资决策中的机会成本是发现相对价格的交易成本。 科斯于1960年发表了著名的《社会成本问题》,对交易成本的内容作了进一步的界定,科斯把它定义为获得准确的市场信息所需要付出的费用以及谈判和经常性契约的费用。我们可以把交易成本理解为“扯皮成本”,在各种可能的情况下,为获取经济收益而与人打交道时发生的一切时间、精力和物质的支出(彭真善,2006)。 科斯用交易成本完满地解释了企业存在的原因和决定企业规模的因素,并用它分析了企业与市场的差别与联系,他认为企业和市场是两种不同但又可以相互替代的交易制度。市场的交易由价格机制来协调,而企业的存在将许多原属于市场的交易“内部化”了。在企业内部,行政命令取代了价格机制成为生产活动的协调机制,企业通过市场“内部化”可以节省交易成本。

《社会成本问题》读书笔记

《社会成本问题》读书笔记 在老师的介绍下,我有幸拜读了科斯的《社会成本问题》一文,由于英文水平的限制,我阅读的中文版,感觉翻译的言语有些地方说得比较绕,加上本来专业知识也不足,所以读完之后感觉有许多地方并不非常明白,于是只能以我自己浅显的理解写下这篇读书笔记,若有错误还请见谅。 一开篇科斯提出的“问题的相互性”就颠覆了我的传统看法,一般我们都认为,造成了损害那方就要退出,例如工厂污染了居民区,就停止生产或者搬离,这是对居民和社会最好的做法——但事实上似乎是可以“谈条件”的。科斯指出,关键在于避免较严重的损害,这就变成了一个成本和收益的问题。这个提法非常经济学,但我在阅读完全文之后,不自觉的就认可了他的观点。 科斯举了失散牛群毁坏邻近土地作物的例子来阐述他的观点,在牛群破坏了农作物之后,农夫与养牛者按照自己的成本与收益情况不断地进行协商,赔偿或者让步,使最终达到一个双方都满意的状态。这个例子说明了如果假定市场定价机制的运行毫无成本,最终都能实现产值最大化的结果,并且不受法律状况的影响。 之后,科斯又连举四个案例,用事实说话,而不是空洞的说理。生动形象的说明了法院在这里的作用,法院面临的迫切问题不是由谁做什么,而是谁有权做什么。 科斯指出,在没有了“市场交易中不存在成本”这个假定之后,在交易费用为正的情况下,不同的权力界定会带来不同效率的资源配置。就此他在文章中讨论了我们在研究实际问题时如何选择三种交易制度——市场,企业和政府。他认为选择的标准是比较它们之间在组织某些活动或交易时的成本,因此市场,企业和政府三者任何一个都没有天然的优越性,我们无法知道事先它们的分界线定在哪里。 科斯相信,经济学家未能对解决有害问题得出正确结论,这并不简单地是由于分析方法上的欠缺,而是根源于目前福利经济学的方法中存在的基本缺陷。所需要的是改变方法。所以科斯提出了一种新视角和新方法:即在分析问题时,需要在更广泛的范围内考虑各种社会安排的操作成本及其总的效应,而且应该将“分析的出发点定在实际存在的情形中来审视政策变化的效果”,应该从理想世

社会成本问题(The Problem of Social Cost)

The Problem of Social Cost Ronald H. Coase Ronald H. Coase is Professor of Economics at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This paper is from the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October 1960). I. The Problem to Be Examined1 This paper is concerned with those actions of business firms which have harmful effects on others. The standard example is that of a factory the smoke from which has harmful effects on those occupying neighboring properties. The economic analysis of such a situation has usually proceeded in terms of a divergence between the private and social product of the factory, in which economists have largely followed the treatment of Pigou in The Economics of Welfare. The conclusions to which this kind of analysis seems to have led most economists is that it would be desirable to make the owner of the factory liable for the damage caused to those injured by the smoke, or alternatively, to place a tax on the factory owner varying with the amount of smoke produced and equivalent in money terms to the damage it would cause, or finally, to exclude the factory from residential districts (and presumably from other areas in which the emission of smoke would have harmful effects on others). It is my contention that the suggested courses of action are inappropriate, in that they lead to results which are not necessarily, or even usually, desirable. II. The Reciprocal Nature of the Problem The traditional approach has tended to obscure the nature of the choice that has to be made. The question is commonly thought of as one in which A inflicts harm on B and what has to be decided is: how should we restrain A? But this is wrong. We are dealing with a problem of a reciprocal nature. To avoid the harm to B would inflict harm on A. The real question that has to be decided is: should A be allowed to harm B or should B be allowed to harm A? The problem is to avoid the more serious harm. I instanced in my previous article2the case of a confectioner the noise and vibrations from whose machinery disturbed a doctor in his work. To avoid harming the doctor would inflict harm on the confectioner. The problem posed by this case was essentially whether it was worth while, as a result of restricting the methods of production which could be used by the confectioner, to secure more doctoring at the cost of a reduced supply of confectionery products. Another example is afforded by the problem of straying cattle which destroy crops on neighboring land. If it is inevitable that some cattle will stray, an 1 This article, although concerned with a technical problem of economic analysis, arose out of the. study of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Broadcasting which I am now conducting. The argument of the present article was implicit in a previous article dealing with the problem of allocating radio and television frequencies ("The 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 J. Law and Econ., II (19591) but comments which I have received seemed to suggest that it would be desirable to deal with the question in a more explicit way and without reference to the original problem for the solution of which the analysis was developed. 2 'Coase, "The 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 J. Law and Econ., II (1959), 26-27.

一企业社会成本问题范文

一、企业的社会成本定义和分类科斯所著的《社会成本问题》一文中,社会成本概念的重要意义在于揭示“交易成本” 的存在。科尔内则从整个国民经济出发,把社会成本定义为“一切涉及社会个别成员和集团的负担、损失、痛苦、牺牲或辛苦的现象”。这些现象一部分可以用货币来度量,但也有一部分涉及心理的感受,是无法用货币来度量的。 国内的学者主要是从企业微观层面对企业社会成本做出研究。万寿义认为,企业社会成本是企业为了生存、发展或者实现非经济性的社会职能,在其付出的生产成本之外所付出的成本。 现代企业,尤其是中国的国有企业,企业的社会成本包括的内容较多,根据以上对于企业 社会成本各相关理论的概述,结合我国企业社会成本相关问题的简单总结,企业社会成本的主要构成如下: 1. 公益成本,企业承担本应由社会负担项目时所发生的耗费与支出。我国国有企业福利供给被区别为潜在福利和显性福利。潜在福利指国有企业用于兴办集体福利的福利费用,如图书馆、俱乐部、操场、游泳池、疗养院、企业所属的各种学校等。显性福利指国有企业主要以货币或实物的方式直接支付给职工个人,用于满足个人福利需求的福利费用,如过节费、计划生育补贴、冬季取暖补贴、上下班交通补贴、上下班班车支出、职工探亲旅费、住房等。 在我国,本来应该由社会支付的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往往也由企业负担。企业向社会保险机构交纳的在职职工的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医疗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占企业非工资支出的很大比重。 2. 因减少企业经营行为对环境的损害而发生的成本。主要指企业本着对环境负责的原则, 为管理企业经营行为对环境的影响而发生的支出,以及企业因执行环境要求而发生的其他成 本。 企业的生产经营不可避免要产生外部效应,即作为经济主体的企业成本与收益较之外带给其他企业或社会成员的成本与收益。企业生产产生的环境污染是典型的外部效应。企业必须对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污染进行治理,并支付相应费用,形成外部成本内部化。在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成为人类共识的今天,外部成本内部化在企业社会成本中所占的比重将越来越大。 3. 企业在技术研发方面投入的成本。企业对技术的投入一般产生正的外部效应,虽然有专利权的保护,企业也可以从先进技术的应用中获取更多的收益,但这些收益一般小于技术 进步对社会的贡献,企业在技术进步方面的付出小于其应得收入,其差额即为企业所付出的 社会成本。 4. 改善职工工作和生活条件的成本。企业的发展应与职工工作和生活条件的改善同步进行。企业一般担负起改善职工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的责任,具体包括:职工劳动保护、工作环 境美化、福利待遇的提高、为职工创造接受培训和再教育的机会等等本不应该被记入企业生产成本中的支出。 二、政府在降低企业社会成本中的作用和方法企业的社会成本不具有经济功能,将之列入生产成本之内,会加重企业的经营负担、降低企业的经济效益、损害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最终会影响我国经济发展。有效补偿制度的匮乏使企业面对过高的社会成本时无能为力。 企业社会成本问题在单纯依靠市场机制无法解决时便需要政府力量的介入,政府因其强大的政治权力优势能够更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政府的做法包括: 1. 剥离企业的社会职能,使企业专注于生产。企业社会成本涉及十分复杂的利益关系,解决这类问题可以分为两个步骤:企业社会成本中应由社会承担的部分,对其进行剥离和社会分摊;对企业应该继续承担的部分确认、计量和报告。企业经营的社会负担中的政府事物类应由政府接手进行

《社会成本问题》以及“科斯定理”的一些理解

《社会成本问题》以及“科斯定理”的一些理解 科斯在1991年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他的突出贡献是发现并阐明了交易成本和产权的重要性及其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社会成本问题》是现代产权理论的经典之作,其精髓之处在于交易成本的提出何处是权力的界定。其中包含了许多重要经济思想,如损客具有相互性,交易成本为证,出事权利界定的重要性等。我想先从我理解的角度谈一下整篇文章的架构,以及我对后来出现得“斯科定理”的理解和看法。 文章一开始便提出了讨论的主题:对他人产生有害影响的那些工商业企业的行为。并指出解决此类问题大都采用庇古在《福利经济学》中提出的观点,即限制甚至是惩罚施害者。而科斯对此提出质疑。紧接着在第二节科斯进一步列举了医生和糖果制造商使用机器的例子来说明由于受定势思维的影响,面对这类问题时人们很自然地就会想到如何制止和惩罚造成损害的一方,而不是相互影响或者说相互损害。第三节和第四节科斯用牛群与谷物的例子分别讨论了“对损害负有责任的定价制度”和“对损害不负责任的定价制度”,他说:“在这种(对损害不负责任的)情况下资源配置同在引起损害的企业承担损害责任时的情况一样”,都是最优化的。这就是后人总结的科斯定理的起源。 第五节科斯列举了四个案例分别是“斯特奇斯诉布里奇曼”案(关于医生和糖果制造商使用机器间的冲突)“库克诉福布斯”案(关于工厂排放硫酸氨气体影响漂白剂的问题)“布赖恩特诉勒菲弗”案(关于邻居间烟尘妨害问题)和“巴斯诉格雷戈里”案(关于地下室通风的问题),用此来说明继续阐述他的观点。可以看出科斯是在掌握了大量事实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严密论证的。用事实说话,而不是空洞的说理。 在第六节中科斯指出前面所有的论述都是在没有“交易成本”的情况下进行的分析,而现实中并非如此。“为了进行市场交易,有必要发现谁希望进行交易,有必要告诉人们交易的愿望和方式,以及通过讨价还价的谈判缔结契约,督促契约条款的严格履行,等等。这些工作常常是成本很高的,而任何一定比率的成本都足以使许多在无需成本的定价制度中可以进行的交易化为泡影。”科斯讨论了我们在研究实际问题时如何选择三种交易制度——市场、企业和政府。他认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