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概说宋代文学的背景

概说宋代文学的背景

概说:宋代文学的背景、发展分期与历史地位

一、宋代经济文化的繁荣及其对文学的影响。

二、宋代文学的发展与政治、士风的关系。

三、宋代文学的发展分期与历史地位

第一章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

第一节:宋初文坛

北宋开国不久,就有柳开等人提出文学复古理论,反对晚唐五代浮靡文风,但当时的诗文创作,主要还是沿袭晚唐五代风格,只少数作家如王禹偁、杨亿等人的创作呈现了一些新的因素。

1,宋初诗歌的“三体”。(1)“白体”。(2)“西昆体”。(3)“晚唐体”。

2,王禹偁。在宋初文坛上,最为优秀的作家当推王禹偁。他的诗文对宋代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第二节:北宋诗文革新

1,诗文革新的政治、文化、学术背景

2,文风、诗风新变的历程和实绩。

3,欧阳修在北宋诗文革新中的核心地位和主要贡献。在欧阳修之前和同时,有穆修、苏舜钦、尹洙等人提倡古文;苏舜钦、梅尧臣等人致力于探索新的诗风。他们都对诗文革新的最终成功作出了贡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重要作家,都得到欧阳修的识拔和引荐而知名文坛。他们都被后人列入“唐宋古文八大家”。

第三节,欧阳修的诗文创作成就

1,欧阳修的生平和学术。

2,欧阳修的散文。欧文创造了一种平易自然的新风格。他的创作实绩和古文理论相辅相成,开创了一代文风。

3,欧阳修的诗歌初步表现出了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的特点,已明显从宋初诗风的局限中摆脱出来,以较为宏大的创作格局、畅达健朗的风格意趣初步奠定了时代新风。欧诗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第四节:苏舜钦与梅尧臣

苏舜钦和梅尧臣是诗风和文风变革的重要支持者和参与者。

1,苏舜钦生平经历。苏舜钦的诗歌以雄豪奔放为特色,政治色彩和议论色彩都十分浓厚。苏舜钦又擅长古文。

2,梅尧臣的生平经历。梅尧臣诗歌不论关怀民生还是抒情写景,都以平淡深远为特点。“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欧阳修《六一诗话》:“子美笔力豪隽,以超迈横绝为奇;圣俞覃思精微,以深远闲淡为意。”二人都以杰出的创作成就在宋诗发展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一席。

第五节:曾巩与王安石

1,曾巩以古文著名,其古文风格与欧阳修最为接近。曾巩亦有诗歌传世,绝句轻快流利,较有特点。

2,王安石的生平思想学术。“王安石变法”。王安石是大有作为的政治家,他在文学上主张“务为有补于世”。他的诗文都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晚年退居金陵钟山,多闲适遣兴之作,诗风亦变得含蓄隽永,一般被称为“半山体”或“王荆公体”。

3,王安石的朋友王令和俞紫芝。

第二章

北宋初期和中期的词

词从北宋开始进入兴盛阶段。北宋词的兴盛与当时社会的安定、经济的繁荣、都市的发达、士大夫生活的优裕以及社会的享乐风尚有关。

第一节,宋初词坛概况。

宋代开国之初,歌词创作基本处于衰落状态。

第二节,宋仁宗时期,歌词创作的复兴。

从著名词人柳永、晏殊、欧阳修、宋祁、张先等登上词坛,宋词的创作才开始进入高度繁荣并迅速发展的轨道。

1,创作复兴的文化背景。

2,这一时期歌词创作的两种倾向。

第三节,柳永

柳永是宋代第一个专力写词并对宋词的词体、内容、语言、风格进行了全面开拓的大词人。柳词在当时曾广泛流传。

1,柳永在创制新词调方面为宋词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词至柳永,形式体制更为完备,为宋词的发展和后继者在形式、内容上进一步开拓奠定了前提条件。

2,柳永对词体文学的开拓,还表现在拓展了词的表现范围、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风格意趣。抒情重心、抒情方式和抒情风格的改变,对宋词的发展也有深刻的影响。

3,柳词的语言发扬了民间词的传统,面向市民大众,通俗、生动,自成一体。他还创造性地发展了词中的铺叙和白描的手法;并自创出独特的结构方式。

第四节,晏殊和欧阳修

晏殊、欧阳修是北宋前期小令词的代表词人。他们主要继承晚唐五代的词风,以柔美婉丽见长,但较少有晚唐五代词那种浓艳的脂粉气,而融入了清雅的文人意趣。

1,被后人推为“北宋倚声家初祖”的晏殊。

2,欧阳修词的特点及影响。“深婉开少游,疏俊开子瞻”。

第五节,张先和其他词人

1,张先在宋词的发展上被视为“古今一大转移”。他的小令在艺术上有很高的造诣,又兼长慢词,虽然成就不能和柳永相比,但在慢词的发展上也有一定的贡献。

2,宋祁。

3,范仲淹。

第三章苏轼

苏轼既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又典型地体现着宋代的文化精神。他在政治上坚持儒家入世的精神,在生活上较多地采取庄禅旷达的态度,执著超脱,无往不可,这种人生境界对宋人及宋代以后许多文人的人生态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人格魅力在古代历史上少有伦比,就受后人喜爱的广泛程度而言,他在历代作家中也是无人可以比拟的。

第一节,苏轼的生平、思想和性格。

第二节,苏轼的文学主张。

第三节,苏轼的诗文创作成就。

苏轼在诗、文、词的创作上取得了全面的成就,是文学史上少见的文学全才。

1,苏轼的散文具有多姿多彩的艺术风貌,代表了宋文创作的高峰。

2,苏轼的诗有广泛的题材和多样的风格,体现了过人的创造才情和艺术表现能力。在内容、形式、手法、语言等诸方面都突破了前人窠臼,往往将诗歌写得超迈豪纵而又有隽永的韵味和浓郁的诗意。苏诗不仅显示磅礴的气势,表现深婉的情致、绰约的风韵,还常常包含着深刻的哲理。苏轼又是学问渊博的大学者,无书不读,其诗也相应表现出浓厚的书卷气,成为以才学为诗的典范之一。

第四节,苏轼对词的革新

苏轼的博大胸怀和过人才情在词的创作中也有突出的表现。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他将历来以柔婉为传统的词体注入了阳刚之气,并将诗歌的表现功能和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使词可以像诗一样表现作者的性情和人格个性。他的革新实绩,提高了词体的文学地位,使词摆脱了音乐的附属品的状态,成了可以独立发展的新诗体。苏词风格多样,尤以清雄旷达、奔放豪迈为其独创,为词史带来全新的审美境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为后人启示了新的创作道路。

在宋代以及后代文人的心目中,苏轼是一位天才的文学巨人,他的作品当时广泛流传,身后影响深远。他的诗、文、词的创作都在各自的文类领域内达到了发展的高峰,成为后人学习的典范。

第五节,苏洵和苏辙。

苏轼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以散文著称,后人把他们父子三人合称为“三苏”。苏洵的散文擅长议论,苏辙的议论文不如父兄,记叙文却纡徐曲折,饶有情致。

第四章苏轼之后的北宋诗词

第一节,苏轼对北宋中后期文学的影响。

苏轼是继欧阳修以后北宋文坛最杰出的领袖。他热心培养后进,团结许多重要作家在他的周围,其中名声最大的有黄庭坚、张耒、晁补之、秦观四人,合称“苏门四学士”,再加上陈师道和李廌又合称“苏门六君子”。

从苏轼主盟文坛的神宗朝开始,宋代文学的发展达到了极盛。苏轼、黄庭坚的诗歌达到了宋诗创作的颠峰。张耒、晁补之、秦观和陈师道的诗歌也取得了重要的成就。在苏轼变革词体的同时,词坛也出现了风格纷呈、词人辈出的繁荣局面。晏几道、秦观、黄庭坚都是这一时期重要词人。

到北宋后期,随着时局的变化和文学自身的发展,文学风尚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由于政治的原因,朝廷禁苏轼、黄庭坚等人的学术和诗文,文学的发展进入一个相对低迷的时期。苏轼的影响仍广泛存在。但在诗歌方面,时人学习的典范主要是黄庭坚的“山谷体”。在黄庭坚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即所谓“江西诗派”。歌词创作方面,重要词人则有贺铸和周邦彦等。

第二节,黄庭坚与江西诗派

1,黄庭坚的生平和创作道路。

2,黄庭坚的诗歌。“山谷体”或“黄庭坚体”。

3,黄庭坚诗歌是宋诗的典型代表之一。

4,江西诗派。在黄庭坚的影响下,北宋后期逐渐形成了所谓“江西诗派”。两宋之际的吕本中,在他的《江西诗社宗派图》中,首先提出了“江西诗社宗派”的名称,指出了江西诗派存在的事实。他把黄庭坚尊为诗的创始人,又列举陈师道等二十五名诗人作为其中成员。宋末元初的方回又进一步提出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之说,“一祖”指杜甫,“三宗”指黄庭坚、陈师道和陈与义。江西诗派是宋代影响最大的文学流派。

5,陈师道是江西诗派的重要成员,与黄庭坚并称“黄、陈”。

第三节,张耒和晁补之

1,张耒的乐府和古体诗歌,内容贴近现实生活,语言平易浅近。其绝句自然流丽,词浅意深,自成一格。

2,晁补之诗骨力遒劲,奇卓新僻处近于黄庭坚。晁诗“唯古乐府是其所长,辞格俊逸可喜”。

张、晁二人又擅长古文,都有相当成就。

3,“苏门四学士”中秦观以词名世,但亦擅长诗歌。

第四节,晏几道、秦观等词人

北宋中后期,词的创作十分繁荣,名家辈出。苏门文人中黄庭坚、晁补之亦长于作词,词风最接近苏轼。与黄庭坚交往密切的晏几道以杰出的小令创作卓然自立。秦观则以最为当行本色的“作家歌”成为宋词典范之一。与苏门文人有较多来往的贺铸也以独特词风成为宋词名家。

1,晏几道的小令。晏几道是晏殊之子,人称“小晏”,又与晏殊合称“二晏”。他是北宋中后期少有的专写小令取得杰出成就的大词人。他把小令的抒情艺术发展到空前的高度。

2,被称为“作家歌”的秦观词。秦观和晏几道一样,都被称为“古之伤心人”。他兼长小令、慢词。其词情韵兼胜,语言优雅,意境深婉,音律谐美,符合词体的本色和当时文人士大夫的审美趣味。“知乐者谓之作家歌”。

3,风格独特的贺铸词。

第五节,周邦彦

周邦彦是北宋后期重要词人,精通音律,曾任大晟府提举。

1,周邦彦词的题材、主题、感情基调。

2,周邦彦词在艺术上的规范性追求,这主要体现在章法、句法、炼字和音律等方面。

3,周邦彦词的风格特色。

4,周邦彦词的贡献和影响。(1)新创词调、规范词律,对宋词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新创、自度曲调共五十多调,而且所创词调声腔圆美,情调清雅,受到南宋词坛广泛的效法和遵从。(2)艺术表现和审美风格方面,对南宋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五章南宋前期文学

“靖康之难”,北宋亡,宋室南渡。随着时事的剧烈动荡,文学创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破家亡的局势,使许多作家激发了爱国热情,他们以文学创作反映战乱时代民族、社会的苦难忧患,表现救亡图存的志向,抨击投降苟安,呼吁抗战复国,爱国主义遂成为这一时期文学的重要主题。在南渡之初,众多南渡作家的创作就体现了这种变化。到陆游等“中兴四大诗人”和辛弃疾等词人成为文坛创作中心的时代,南宋文学的创作就达到了新的高峰。

第一节,李清照

李清照是两宋之交最重要的文学家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创造力最强、艺术成就最高的女性作家。

1,李清照的《词论》。词“别是一家”之说的意义。

2,李清照词内容和主题。

3,李清照词的抒情艺术。

4,李清照散文和诗歌的成就。诗和文体现的高度的文化修养和深刻思想。

5,李清照文学创作的文化意义。

第二节,张元干与其他爱国词人

南渡初期张元干等爱国词人,上承苏轼的思想、艺术传统,下开辛弃疾爱国词派的先河,成为当时词坛的主流。

1,张元干。

2,张孝祥。

3,岳飞、李纲、赵鼎、胡铨等人的词。

4,朱敦儒、叶梦得等词人。

第三节,陈与义与南渡初期诗人

1,陈与义。陈与义是两宋之交最重要的诗人。陈与义虽然受到了黄庭坚、陈师道的影响,后人把他视为江西诗派“三宗”之一,但他的诗风其实已体现了江西诗派本身风格的转变。

2,吕本中的诗论和创作。

3,陆游所师事的爱国诗人——曾几。

4,理学家诗人刘子翚。

第四节,杨万里与范成大

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号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1,杨万里和“诚斋体”。“诚斋体”是以“活法”作诗的典范,在扭转南宋诗风上有重要贡献。

2,范成大和他的农村题材诗。新型的田园诗审美风范。

3,“中兴四大诗人”中,尤袤诗歌以平淡细润著称,但其诗集已经散失,现存作品佳作不多。

第五节,朱熹的文学成就

1,朱熹的生平。

2,朱熹的文学活动和文学思想。

3,朱熹诗歌创作的成就。

4,宋代思想家诗歌的意义。

第六章爱国诗人陆游

第一节,陆游的生平与诗歌创作经历

第二节,陆游的文学成就

1,陆游诗广阔的题材视野和浓郁的诗意。陆游诗的中心主题。南宋爱国诗歌的代表。陆游对日常平凡生活中的诗意的发掘、品味与表现,突出地体现了他的诗人气质。

2,陆游词激越悲凉的爱国情思。陆游其他内容的词。

3,陆游的散文各种文体齐备,内容广泛,也有较高成就。

第三节,陆游诗歌的艺术特色

1,陆游对屈原、李白、杜甫等伟大诗人的继承。在继承传统基础上的风格创造。

2,陆游诗的艺术特色。陆游关怀现实,重视“躬行”,同时主张“杰思”,追求平实之中的新奇独创。他擅长各种体裁,七律、七古成就尤高。其诗主要特点。

3,陆游诗歌的语言艺术。

第四节,陆游诗歌的影响

第七章辛弃疾

第一节,辛弃疾的生平。

第二节,辛词的成就

一,辛弃疾创作宏富,根据题材的不同,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表现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和失意的悲愤。

2,登临怀古,抒发忧愤。

3,运用词的传统题材、传统手法,表现对国家政治局势的忧虑和对个人政治遭遇的感愤。

4,表现农村闲居生活情趣,描写农村景色和农村习俗。

5,其他感事、抒怀、咏情之作。

二,辛词的特色。

1,“词中之龙”。对辛词的总体印象:大、重、深、新、趣。“器大者声必闳”。

2,辛词对词境的新开拓。对词体的熟练运用。对词的体裁局限的突破。

3,绮丽的幻想、个性化的夸张和拟人化表现,构成丰富多彩的艺术世界。

4,艺术风格的多样化。就风格创造的多样化而言,在宋词中无人可比。

5,辛词对比兴传统的继承与发展。

6,辛词的语言。

第三节,辛词的影响与辛派词人

1,辛词以其内容上的爱国思想,艺术上的革新精神,在文学史上产生了很大影响。在辛词的影响下,同时或稍后,不少词人与他有着相同或相近的创作倾向,文学史上称为辛派词人。他们以共同的爱国思想,借词抒发感慨,发表

政见,多为恣肆粗犷的词风。这些作家主要有陈亮、刘过、刘克庄以及南宋末的刘辰翁等。南宋前期学习苏轼词风的张孝祥,被看作是辛派词人的先驱,与辛弃疾同时而词风相近的陆游,也被视为辛词一派。

2,陈亮。其词以气势见长,往往直抒胸臆,语言斩截痛快,风格雄放恣肆。其词风与稼轩词最为接近。

3.刘过。

3,刘克庄。

4,刘辰翁是宋末重要词人,在总体倾向上也是继承稼轩遗风,只是身经亡国的创痛,已无稼轩的豪迈之气。

第八章南宋后期的文学

南宋后期,诗坛的普遍缺乏振作的气势,总的成就不高。四灵诗派与江湖诗派是这一时期有代表性的诗歌流派。南宋亡国前后,出现了文天祥等一批爱国诗人,以他们感天动地的创作为宋诗划上了光辉的句号。词的创作,则有姜夔、吴文英等为代表的一批追求雅化风格的词人。

第一节,四灵诗派与江湖诗派

1,“四灵”指永嘉地区的四位诗人徐照、赵师秀、翁卷、徐玑。因四人字号中都有“灵”字,故被称为“永嘉四灵”。他们作诗宗晚唐贾岛、姚合,以反对江西诗派相标榜。

2,江湖诗派因杭州书商陈起刊刻交游诗人诗集合为《江湖集》而得名。这批诗人其实是一个松散的诗人群体,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诗歌流派。其成员众多,流品复杂。江湖诗人能自成一家者不多。其中刘克庄、戴复古作诗取径较宽,是江湖诗派中的佼佼者。其他诗人多以绝句见长。

第二节,姜夔、吴文英与其他词人

1,姜夔兼工诗词,精通音乐。他有十七首词旁缀音谱,是现在所知唯一可靠的宋代词乐文献,其中十四首是他的自度曲。姜夔清雅的词风追求,代表了南宋后期词的主导倾向。姜夔善于以清刚雅健的语言,冷峻的抒情基调,表现孤独寂寞的人生悲凉感受,形成清空、秀雅的风格。这种词风影响了南宋后期的许多词人。

2,史达祖。

3,吴文英在南宋词人中自成一家,其词艺术特色极其突出。

4,宋亡前后,受姜夔影响的词人还有王沂孙、周密、张炎等。

5,在宋末词人中,蒋捷别开生面。他多以“将旧家风景,写入闲话”的形式抒发故国之思。蒋捷词往往兼融清奇流畅和含蓄蕴藉,有的作品格调清新,富有生活情趣。

第三节,文天祥与宋末爱国诗人

1,文天祥是宋末民族英雄的代表。他用诗歌记录了自己从起兵抗元直到从容就义的人生遭遇和心路历程,表现了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纯是坚贞气节、血性精神的写照。他的诗歌是宋代爱国主义诗歌传统的最后一个杰出代表,他与宋末其他诗人一起,为宋代诗歌的发展留下了光辉的句号。

2,谢翱是宋末遗民诗人中成就较高的一家。他的诗沉痛悲凉,意旨深密,深刻地反映出在异族统治下人们的哀痛心情。

3,汪元量本是宫廷琴师,他目睹了宋亡的过程,把随宋室帝后被俘北上的所见所闻一一纪之于诗,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南宋王朝覆灭的过程,被称之为“宋亡之诗史”。

4,宋末其他遗民诗人。

宋末的爱国诗歌一扫南宋后期诗坛缺乏激情、气骨衰弊的习气,成为宋诗发展史的光辉的尾声。

第九章辽金文学

第一节,辽代文学简说

第二节,金代文学简说

第三节,元好问

1,元好问的诗歌。

2,元好问的词。

3,元好问的《论诗绝句三十首》。

第四节,《西厢记诸宫调》

诸宫调是一种说唱文学,产生于北宋,主要流行于宋金时期。

1,诸宫调的形式体制。

2,《西厢记诸宫调》对崔莺莺、张生故事的改造。

3,《西厢记诸宫调》的卓越成就。

第十章宋元话本小说

第一节,“说话”与“话本”

1,“说话”的产生。宋代“说话”的繁盛。宋代“说话”的职业化和商业化。

2,“话本”。随着“说话”的日益兴盛,在书场中流播的故事越来越多,而以口传故事为蓝本的文字记录本,以及受说话体式影响而衍生的其他故事文本等,也越来越多。后世统称之为“话本”。

第二节,小说话本

1,“小说话本”是说话伎艺中“小说”一家的话本。其文本大体由入话(头回)、正话、结尾几个部分构成。题材内容主要有灵怪、烟粉、奇传、公案等。其中以爱情(烟粉、奇传)和公案故事最受欢迎。

2,描写爱情婚姻故事的作品。

3,小说话本中的公案故事。

4,宋元小说话本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有浓烈的生活气息。以说书人的立场口吻讲述故事,留存有明显的说书艺人的风致,一般追求情节曲折,叙述生动逼真,通过细节描绘,在人物行动中突出人物的性格。

第三节,讲史话本

“讲史”指演说前代兴废征战之事。宋元“讲史”一家的话本,又称“平话”。宋元的讲史话本,实是传统的史传文学与民间口传故事结合的产物,亦文亦野,别成一家。

第四节,宋元话本小说的历史地位

宋元话本小说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小说发展史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奠定了古代白话小说的文体和艺术基础,在中国叙事文学的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概论

元代是蒙古贵族掌握国家权力的时代。蒙古族在北方崛起后,先后灭掉了西辽、西夏、金、大理、吐蕃等政权,公元1271年,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定国号为元,公元1279年灭掉南宋,统一全国。因元代文学上承金代,故讲元代文学一般以元灭金的1234年为起点,至1368年朱元璋即皇帝位结束,时间跨度共一百三十余年。

程朱理学的成为官学。全真教的流行。

诗歌创作的承前与启后。散文的重视经世致用。然诗文的成绩难与小说、戏曲的辉煌相比。尤其是元曲(剧曲与散曲)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元代文学的代表。

第一章元杂剧的发展线索及其他

第一节元杂剧的发展线索

元杂剧的发展可分为三期:初期,自蒙古灭金至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三十一年(1234—1294)。中期,自元成宗铁穆耳元贞元年至元文宗图帖睦尔至顺三年(1295—1332)。晚期,元顺帝帖睦尔统治时期(1333—1368)。

初、中、晚三期,杂剧创作在地域上的变化,在内容和艺术表现上各自的特点。

第二节元杂剧繁荣的原因

特定的社会经济环境。艺术形式的成熟。伟大的作家与出色的演员。

第三节元杂剧剧本的特点

一本四折。题目正名。科介。角色分工。

第四节元杂剧剧本的保存情况

著录情况。总集与选集。

第二章关汉卿

元代杂剧创作主体的分析。对元杂剧创作影响最大的两类作家。关汉卿,元代浪子文人的代表。对勾栏的熟悉,对百姓生活的贴近与文人的眼光。

第一节儒者的情怀

关汉卿是一位文人。他以他的意识形态来反映现实生活、捕捉问题、选择角度,通过剧本来剖析社会与人生。他以他的儒生本色,提升了杂剧剧本的思想价值。以《窦娥冤》、《诈妮子》、《单刀会》等剧本为例,看关汉卿对人性的透视、对历史的思考、对现实的批判。

第二节当行的作品

关汉卿出入瓦舍,不但与歌场、艺人关系密切,且躬践排场,亲自参加演出。对勾栏与演剧的熟悉,使关汉卿的剧作适合舞台演出。冲突的设置;人物的塑造;语言的个性化;

第三章白朴及初期其他作家

第一节白朴

在元杂剧创作初期,一批剧作家经历了朝代鼎革的社会大变动、历尽人生的沧桑,白朴可以看作他们的代表。

《梧桐雨》:剧本的结构;“情钟难遣”的苦闷。《墙头马上》:别具一格的爱情剧。

第二节《赵氏孤儿》

元大都人纪君祥所作。《赵氏孤儿》在中国戏剧史上,是一部影响很大的剧作,而在西方的悲剧理论输入中国以后,此剧更被视为中国悲剧的代表作之一。

《赵氏孤儿》的元刊本为四折,《元曲选》本为五折,两本的曲词亦有较大的出入。

剧本的本事。剧本的成功之处。元刊本与元曲选本的比较;研究现状的分析。

第三节《李逵负荆》

元代的黑旋风杂剧。李逵是元代水浒戏中最受欢迎的角色,半数以上的水浒戏以他为剧中的重要人物。就目前已有的材料统计,元代的黑旋风杂剧,今天可见到题目的有十余种,流传下来的剧本有四种,即《李逵负荆》、《双献功》、《还牢末》、《黄花峪》。其中《还牢末》和《黄花峪》都没有以李逵为中心来组织情节。以李逵贯穿始终,以李逵为核心人物的剧本是高文秀的《双献功》和康进之的《李逵负荆》。康进之的《李逵负荆》是现在保存下来的元人水浒戏中最优秀的作品。《李逵负荆》之李逵。

第四节《灰栏记》与《魔合罗》

《灰栏记》和《魔合罗》均为元杂剧中著名的公案剧。

《灰栏记》,李行甫作。包公戏的代表作之一。二母夺一子故事的渊源讨论。

《包拯集》、《宋史·包拯传》与包公戏。《灰栏记》对包公智慧的表现,体现了北杂剧中包公戏的一个重要特色。

《魔合罗》,孟汉卿作。写张鼎的勘案故事。张鼎是元代公案戏中包拯之外,另一重要人物,是一个能吏的形象。《魔合罗》剧本情节的曲折、新奇。唱词的叙事性、动作性与直白。音乐上的变化。

第四章马致远

马致远的创作跨越了元杂剧创作的初期与中期。其剧作在内容和风格上均独具特色。

第一节马致远与关汉卿的比较

马致远和关汉卿虽然同为下层文人,却在精神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关汉卿在精神上更多儒者的色彩,更接近平民百姓,更关注社会下层的生活。马致远则更多地受到全真教的影响,更关注士人的状况,更多地探讨精神的归宿。

《荐福碑》和《青衫泪》中的文人。

第二节马致远的神仙道化剧

马致远现存的七本杂剧中有四本是神仙道化剧。元代神仙道化剧的代表作家。《岳阳楼》与全真教的关系;对生命、人生的思考;《岳阳楼》与元代神仙道化剧。

第三节马致远剧作的曲词风格

吴梅《中国戏曲概论》“元人杂剧”:“尝谓元人剧词,约分三类:憙豪放者学关卿,工锻炼者宗实甫,尚轻俊者号东篱”。

马致远剧作对语言的运用及曲词的清俊隽永。

第五章王实甫与元中后期杂剧

第一节王实甫的《西厢记》

西厢故事的流变;“王西厢”对“董西厢”的改造;杂剧《西厢记》的成就及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王实甫的《西厢记》是元杂剧创作中期重要的代表作,突出体现了第二期杂剧创作的一些特点,如对“情”的突出描写、对文采的追求等。

第二节郑光祖

郑光祖是“元曲四大家”之一,他的曲作在元中叶以后的文坛占有重要的地位。明人对郑光祖的激赏。

郑光祖爱情剧——《倩女离魂》与《?梅香》——的特点(形式与内容)。《王粲登楼》的成功与失败;文人不遇的感慨。

第六章元散曲

散曲是元代新的韵文体裁,是流行乐曲的歌词。

第一节散曲的特点与形式

散曲的起源。散曲的演唱。散曲的内容:散曲所表现的内容很广泛,但最突出的是叹世归隐与男女风情。散曲的风格特征与表现手法:豪辣、通俗、自然、诙谐;赋的手法。

散曲在体裁上大致可以分为小令和套曲两类。小令;带过曲;重头小令。套曲及其特点。

散曲的形式特点:衬字;用韵;丰富的对仗方式。

关汉卿《不伏老》套曲。睢景臣《高祖还乡》。

(作品见《文学史参考资料简编》)

第二节叹世归隐之作评析

元代文人与叹世归隐之作。元散曲叹世归隐之作在表现上的一些特点。

关汉卿[南吕]四块玉《闲适》:

旧酒投。新醅泼。老瓦盆边笑呵呵。共山僧野叟闲吟和。他出一对鸡。我出一个鹅。闲快活。

卢挚[蟾宫曲]“想人生七十犹稀”:

想人生七十犹稀。百岁光阴。先过了三十。七十年间。十岁顽童。十载尫羸。五

十岁除分昼黑。刚分得一半儿白日。风雨相催。兔走乌飞。子细沉吟。都不如

快活了便宜。

马致远[双调]夜行船《秋思》。

百岁光阴一梦蝶。重回首往事堪嗟。今日春来。明朝花谢。急罚盏夜阑灯灭。

[乔木查]想秦宫汉阙。都做了衰草牛羊野。不恁么渔樵没话说。纵荒坟横断

碑。不辨龙蛇。

[庆宣和]投至狐踪与兔穴。多少豪杰。鼎足虽坚半腰折。魏耶。晋耶。

[落梅风]天教你富。莫太奢。没多时好天良夜。富家儿更做道你心似铁。争辜

负了锦堂风月。

[风入松]眼前红日又西斜。疾似下坡车。不争镜里添白雪。上床与鞋履相别。

莫笑巢鸠计拙。葫芦提一向装呆。

[拨不断]利名竭。是非绝。红尘不向门前惹。绿树偏宜屋角遮。青山正补墙头

缺。更那堪竹篱茅舍。

[离亭宴煞]蛩吟罢一觉才宁贴。鸡鸣时万事无休歇。何年是彻。

看密匝匝蚁排兵。乱纷纷蜂酿蜜。急攘攘蝇争血。裴公绿野堂。陶令白莲社。

爱秋来时那些。和露摘黄花。带霜分紫蟹。煮酒烧红叶。

想人生有限杯。浑几个重阳节。人问我顽童记者。便北海探吾来。道东篱醉了

也。

第三节男女风情之作评析

元散曲中男女风情之作的表现特点。

商挺[双调]潘妃曲“带月披星担惊怕”:

带月披星担惊怕。久立纱窗下。等候他。蓦听得门外地皮儿踏。则道是冤家。原来

风动荼蘼架。

贯云石[双调]清江引《惜别》“若还与他相见时”:

若还与他相见时。道个真传示。不是不修书。不是无才思。绕清江买不得天样

纸。

第四节张可久

张可久是元代散曲创作的重要作家,也是元散曲创作中期的代表作家。张可久散曲的雅化倾向及其表现。

[南吕]金字经《春晚》:

惜花人何处。落红春又残。倚遍危楼十二栏。弹。泪痕罗袖斑。江南岸,夕阳山

外山。

[中吕]卖花声《怀古》: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

书人一声长叹。

[双调]沉醉东风《秋夜旅思》:

二十五点秋更鼓声。千三百里水馆邮程。青山去路长。红树西风冷。百年人半纸

虚名。得似璩源阁上僧。午睡足梅窗日影。

第七章南戏

南戏是中国最早成熟的戏剧形式,是北宋末叶至明嘉靖末期,由最初的“温州杂剧”流布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各地、繁衍而成的性质相类的民间艺术的总称。又名“戏文”。因其主要用南曲演唱,为了区别元代兴起的北曲杂剧,后人称之为“南曲戏文”,简称“南戏文”、“南曲”、“南戏”。由于南戏最早产生于浙江温州,元之前曾将所有戏剧杂伎表演形式称为

“杂剧”,故早期南戏流传外地,被称作“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在元代,南戏在南方的民间依然活跃。

第一节关于南戏产生的时间、地点等

古人的记载与今人的论述。南戏今天保存下来的作品的情况。南戏在元代的发展情况。

元灭南宋后,北杂剧与南戏的交流,分别为杂剧与南戏注入了新的活力。

第二节“永乐大典戏文三种”

《张协状元》一般认为是宋代的作品。《小孙屠》和《错立身》则应是元代的作品。

从《张协状元》到《小孙屠》、《错立身》所显示的变化。

第三节“四大南戏”

“四大南戏”指《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简称“荆、刘、拜、杀”。它们是元末明初南戏的代表作,也是明清两代戏曲舞台上非常受欢迎的剧目。

“四大南戏”的版本情况。

《拜月亭》。南戏《拜月亭》由关汉卿的杂剧改编而来,但颇有独到之处;人物形象的细致、生动。曲词的自然天成。明代关于《拜月亭》、《琵琶记》孰优孰劣的争论。

第四节《琵琶记》

《琵琶记》版本情况。

《琵琶记》由宋代南戏《赵贞女》改编而来。《琵琶记》在内容上的改变及其意义。

作为“词曲之祖”的《琵琶记》对明代戏曲创作的影响。

《琵琶记》片段“糟糠自厌”评析。

浅析我国宋朝文学艺术发展的社会背景

浅析我国宋朝文学艺术繁荣的社会背景 盐城广播电视大学滨海电大分校11秋汉语言本科王本红 内容提要:我国宋朝文学艺术形式多种多样,精彩纷呈,其繁荣的社会背景有商业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繁荣为文学形式兴盛提供了物质基础;市民阶层扩大,多种文学形式更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宋代实行崇文抑武的国策,文人地位提高,创作热情高涨;印刷业和教育事业发展,文化也空前繁荣为各种文学形式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氛围。 关键词:宋朝文学艺术繁荣社会背景 在我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个令世界和国人惊叹而又恢宏的朝代----宋朝。从960年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创建宋朝到1279年丞相陆秀夫负卫王赵昺投海自尽宋亡319年间,宋朝采取重内轻外和重文抑武等国家政策,理学与科学技术、经济与文化教育等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影响所及长远。著名史学家陈寅恪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特别在文学艺术方面达到了鼎盛时期,诗、词、散文小说、戏曲等文学形式无不博大精深而又源远流长。那么,宋朝文学艺术发展的社会背景是什么?这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宋代文学艺术繁荣的环境因素 (一)独特的政治背景为各种文学形式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在政治上,宋代实行高度中央集权制。公元960年,后周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在陈桥驿(在开封东北四十里)组织兵变,代周自立,建立了北宋王朝。此后将近二十年间,宋太祖赵匡胤和太宗赵光义又先后用武力和外交的手段吞并了南方的几个独立王国和建都在太原的北汉。中华民族经过唐末五代长期分裂的局面,到这时才在大部分地区取得了统一。为了防止中晚唐以来藩镇割据、尾大不掉的政治局面的重演,同时又结合自己通过陈桥兵变夺得帝位的经历,宋太祖赵匡胤特别警惕手下将领效法他那一套去反叛他。因此,他竭力削弱地方势力,千方百计巩固中央政权。例如在官制上,宋王朝采取官与职分离,使那些为人所景仰的重臣空有大的官号而无实权,“尊而不重”。宋以前朝廷中的宰相权力甚大,总理一切事务,但到了宋代,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北宋王朝为了防止宰相的专权,在宰相之下又设参知政事,并以枢密使、三司使分取宰相的军事大权和财政大权。在中书、枢密二府之外又有台谏,形成中书治民、三司理财、枢密主兵各不相侵的局面,而监察言路之权力非常之大。这样,不仅使行政、司法、财政、军事种种大权都集中到中央来,而且最后的裁决,多得听命于皇帝一人。赵宋帝王通过这些措施,把权力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在地方上于州郡长官之外又设

中国文学概说

中国文学概说 —宋、元、明、清、近

目录 宋代文学概说 ————————————第3—5页元代文学概说 ————————————第5–6页明代文学概说 ————————————第6-7页清代文学概说 ————————————第7-9页近代文学概说 ————————————第9-10页 整理者: 中秘072 钟彩凤 710102216 (2009年6月)

第一章宋代文学概说 宋代文学起于公元960年——1279年,共319年。 ●社会背景与文学: 经济的回复和繁荣促进了文学的发展。宋代国势不如汉、唐那么强盛,内忧外患的并存使得宋代文学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和议论色彩。抗战爱国成了时代的强音。 ●宋代文学发展: 特点:文学体裁种类繁多,诗词古文总结了过去:小说戏剧开创了未来。 ?宋代诗歌——具有独特的风貌 一、北宋的诗歌 (一)北宋前期:“三体诗”。“宋铲五代旧习,诗有白体、昆体、晚唐体” 白体。效法白居易,代表诗人有李昉、徐铉、王禹偁等,以王禹偁的成就最高,其诗语言平易流畅,简雅古淡,在白体中独树一帜。代表作有《感流亡》《对雪》《村行》。 晚唐体。晚唐体诗人多为隐士和僧人,喜作五律,崇尚白描,少用典故,但十分重视炼字炼句。主要诗人有:林逋、“九僧”、寇准等。其中:寇准是晚唐体的盟主,《春日登楼怀归》一诗抒发宦情羁思、感慨深切。林逋的诗吟咏湖山胜景、抒写隐居不仕、孤芳自赏心情。代表作:《山园小梅》。 西昆体。宋初诗坛上声势最盛的一派。西昆体是以杨亿编集的《西昆酬唱集》而得名。共收录了17位诗人的247首诗,以杨亿、刘筠、钱惟演为代表。崇尚精丽繁缛的诗风,追求用典贴却。 (二)北宋中期:欧阳修倡导试文改革,宋诗的独特风格开始初露端倪。随着王安石、苏轼和黄庭坚等登上文坛,展示了鲜明的时代个性,宋诗开始走向繁荣。 代表诗人及其诗歌风格、作品: 王安石。其诗歌刚劲清新,代表作有《桃源行》、《明妃曲》和一些咏史诗,如《贾生》《张良》《商鞅》《范增》。 苏轼。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苏轼是继欧阳修而起的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是宋诗最高成就的代表,是一位既能广泛汲取前人之长又能多方面开拓新路的诗人。诗歌具有显著特点:散文化、好议论、包蕴道理、好显才学。代表作:《和子由渑池怀旧》《饮湖上初晴后雨》《题西林壁》等。 (三)北宋后期-----黄庭坚和江西诗派。其诗求奇求新,有鲜明的艺术个性。 黄庭坚。他是宋史诗上开宗立派影响深远的大家。其诗集《山谷集》传诗一千九百多首。以思亲怀友、感时抒怀、描摹山水、题咏书画为题材。具有浓厚的文人气和书卷气和密集的人文意象。 江西诗派。北宋末、南宋初的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把黄、陈为首的诗歌流派取名为“江西诗派”。宗派图共列25人,诗派成员大多受到黄庭坚直接或间接的指点,他们的诗歌创作也或深或浅地受到黄诗的影响,所以在题材取向和风格倾向上都比较相近,确实是一个声同气应的诗歌流派。 二、南宋的诗歌。 前中期。前期政局动荡,国家和个人命运巨大变化,爱国主义成为突出的而主题,悲愤成为共同的情绪。其中以陆游的成就和影响最大。其诗基本特征是现实主义,热情奔放,深

宋 元明清 文 学 概 说

一、宋代社会简况 (一)政治军事经济等状况 (二)思想状况 宋代思想活跃,学术气氛浓厚。理学对宋人的思想影响很大。佛道思想仍然盛行,特别是禅宗在文人中广泛流行 (三)宋代士人阶层的兴起 宋代统治阶级重视文治,重用文人,这使文人的社会地位空前提高,士风高扬。 (四)宋人的文化修养 由于重文轻武的倾向和科举范围的扩大,以及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宋人大兴读书之风。与前人相比,宋人的知识结构和文化层次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不少文人是集思想家、历史学家、理论家和文学家等于一身的大学问家。出现了¡°古今第一大文人¡±苏轼这样的旷古奇才。 二、宋代文学的特点 (一)充满忧患意识 积贫积弱的社会现实和士风的激扬,使得宋代文学呈现出一种强烈的忧患意识。 (二)多有议论之风 宋人喜好以议论入诗。 (三)平易与务奇共存 一方面,诗文革新运动,使宋代出现大量的文风质朴的诗文词等文学作品。 另一方面,由于宋人文化修养深厚,知识渊博,所以在创作中不免要呈才使气。于是出现了浮艳的“西昆体”诗、“东州逸党”诗和怪异的“太学体”散文。后来又出现了以黄庭坚为首的江西诗派。 (四)多有旷达之情 宋人表现出前人少有的旷达心态。一些大家即使在贬谪之时,也能写出一些具有悠然淡泊的诗文作品。 (五)词的成就突出 宋代文学是我国古代继唐代文学之后的又一个大文学创作的高峰期。散文、诗、词,继承唐五代的成就,继续有所发展。话本、戏曲、说唱文学也是在前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为元明以来戏曲、小说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宋诗较唐诗有所不同,但文学史上能和唐诗相抗衡的只有宋诗。宋代古文是继汉唐散文创作高峰之后的又一高峰,在古代散文创作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然而总体上说,宋代文学犹以词的成就为突出。宋代词作名家辈出,派别众多,被后人称为能与“楚之骚、汉之赋、六朝之骈语、唐之诗、元之曲”并驾齐驱的“一代之文学”。(王国维语) 三、宋代文学创作概览 (一)北宋初期的文学创作 1. 诗歌创作方面,诗坛上主要盛行白体诗、晚唐体和西昆体 白体诗代表人物有李昉、徐铉、王禹称等。诗境浅俗平易,语言晓畅自然。以王禹称成就最高。 晚唐体代表诗人为“九僧” 和潘阆、魏野、林逋隐士和宰相寇准。诗境狭小,诗风孤寂幽冷,有句无篇。林逋的成就最高。 西昆体代表诗人是杨亿、刘筠和钱惟演等人。诗作感情虚假,雕饰过重,浮艳过度,用典繁缛,缺乏气韵。 2. 词作方面,五代词风的余习尚未清除,但一些诗人已经开始革新,初步现出宋词 的一些特色 著名的词人有范仲淹、张先、晏殊、欧阳修等人此时,对宋词发展贡献最大的是柳

宋代元代文学

《宋代文学》电子教案 宋代文学概说 一、宋代文学发展的社会背景及其对文学的影响 ?宋代经济、政治、文化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指南针、印刷术、火药武器的发明是宋代科技最为突出的成果。 ?宋代中国封建文化继唐朝后继续全面繁荣。 造纸与雕版印刷技术的巨大进步,使得书籍广泛流通,文化知识更加快速广泛传播 宋代文化若干新的特点。 ?军权与行政权力的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空前强化。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对于文学的自由精神气质,又起着相当强大的约束作用。 ?重文轻武,扩大科举名额,大量吸收下层文士参政,士大夫生活待遇颇为优渥舒适。而对军事将领深加忌防。 ?杯酒释兵权 宋型文化:一种相对封闭、内敛、色调淡雅的文化类型 ?宋刻本《唐女郎鱼玄机诗集》 两宋土大夫文化的性格: 精致、内趋、理性。 ?宋徽宗的工笔花鸟画 宋耀州窑刻花缠枝牡丹纹瓷瓶 景德镇窑青白铀观音像(上海博物馆藏) ?积贫积弱,官僚机构庞大,冗官;“守内虚外”政策,兵员众多,冗兵。朝廷财政负担沉重,致使国力虚弱,对外战争一败再败,“宋人议论未定而兵已渡河”。 ?内忧外患不断,民族矛盾尖锐。 ?宋代文化的核心是承续中唐兴起的儒学复兴运动而建立起的新儒学思想体系。 ?理学的形成是适应重建封建国家中央集权统治需要的产物;重整儒家伦理纲常和道德规范。?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 大理学家朱熹 ?宋科举考试自真宗以后由诗赋、策论转变为集中于儒学,立论必须依据儒家经典。 ?理学家代表:周敦颐(理学开山者)、张载、二程(颢、颐),朱熹(道学)、陆九渊(心学)、吕祖谦。 ?朱熹:十年江海一身轻,归对梨涡却有情。 ?世路无如人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 二、宋代各类文学体裁的总体发展 (一)宋代的散文 ?“唐宋八大家”与“古文”的发展。唐代古文运动经过北宋诗文革新后最终完成,从而建立了唐宋八大家的优秀古文传统。 ?宋初主要有柳开、王禹称、范仲淹、穆修等人,继承韩愈“文以载道”传统,文风平易质朴。

宋代文学概说

宋代文学概说 宋代包括北宋(960——1127)和南宋(1127——1279)共320年的历史。这是一个长期与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元蒙相对峙的朝代。 宋代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极为重要的一个部分,堪与辉煌的唐代文学争奇斗艳。诗文有所发展和创新,词达到辉煌的顶峰。话本、杂剧、诸宫调等通俗文艺也取得相当的成就,为后来的小说、戏曲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宋代社会背景 1、高度中央集权:宋代开国之君吸取了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这二百零五年间藩镇割据、国家分裂的历史经验,为彻底改变“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局面,宋太祖在军事方面牢牢控制统兵权和调兵权,采取了“崇文抑武”以及“守内虚外”的政策。此外,财政权、司法权也都收归朝廷独揽。这些措施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皇帝的统治。 而采取上述措施带来的结果是:一,军事上的孱弱,国防力量的薄弱。不仅燕、云十六州未能收复,而且外患频仍,辽、西夏、金和蒙元相继骚扰、蚕食、吞并宋地,以致慨叹国耻国难、表现爱国主义精神的作品不断涌现。二、经济逐渐繁荣。由于统治集团内部政权的稳定,国内相对处于安定的局面,有利于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尤其是商品经济得到发展,城市人口大大增加,市民阶层进一步壮大,都市更加繁华,这些都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生活素材,促进了歌词、话本、戏曲等文学样式的兴盛发展。三,冗兵、冗费、冗官等问题严重,加重了对农民的剥削,激起了农民的抗争,同时,也有不少从中下阶层诞生的不少官员对之忧心忡忡,同情人民疾苦,反映阶级矛盾的作品也就更为丰富和深刻。 2、优待知识分子,重视文教事业。这也是“重文轻武”政策的一个结果。统治者非常重视争取知识分子的支持:一是大大增加科举考试录取的名额,有时皇帝亲自参与录取工作,这对文人来说是莫大的荣誉与鼓舞。宋初一如唐代,考试科目以诗赋为主,后来更重视策论,这也促进了政论散文的繁荣。二是给与士大夫知识分子以很高的政治待遇和优厚的俸禄。宋太祖曾立誓碑,内容之一就是誓不诛戮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文人当政也是宋代政治的一个重要特色。至于俸禄之厚,赏赐之多,前代也无法比拟。这也使一些士大夫得以蓄养歌伎,享受声色之乐,于是最适宜反映他们流连光景、富贵绮靡生活的艳体歌词迅速发展。三是大量办学。既有政府兴办的国子学、太学、州学、县学,也有私人创办的讲学的书院,著名的四大书院(庐山白鹿洞书院、衡州石鼓书院、南京应天府书院、潭州岳麓书院)就是此时产生。这些学校或培养专门人才,或促进文化学术思想的发展。四是著述繁荣。由于宋代印刷业的发达,促进了古籍的刊行,也拓展了知识分子的眼界,刺激他们著述的兴趣。大部头的著作极为丰富,如《文苑英华》、《太平御览》、《太平广记》、《册府元龟》、《资治通鉴》等。宋代知识分子在学识上大大超过前代。 二、宋代文学概况 (一)诗

宋代文学的社会背景与思想倾向

宋代文学的社会背景与思想倾向 一、宋代社会背景概述 在中国历史上,宋代(960年-1279年)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文化时期。这一 时期以其独特的社会背景和思想倾向而备受关注。宋代经历了两个不同的时期:北宋(960年-1127年)和南宋(1127年-1279年)。这两个时期都有着自 己独特的社会背景和影响力。 二、北宋时期的社会背景与思想倾向 1. 特点与概述 北宋是中国封建王朝中繁荣发展的一个阶段。当时,中国已逐渐走出五代十国 动乱,开始经济复苏和文化繁荣。北宋以其强大而稳定的政治体制、相对安宁 的社会环境以及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而闻名。 2. 社会背景 在北宋时期,农业经济成为主要经济支柱,土地所有制逐渐过渡到封建制度。 官僚阶层和地主阶级垄断了政治和经济资源,衍生出庞大的官僚机构。此外, 商业和手工业也得到了发展。 3. 文学思想倾向 北宋时期的文学思想倾向主要包括: - 儒学的主导地位:儒家经典成为官方教 育和知识体系的基础,在文学作品中反映出来。 - 诗词创作的繁荣:以建安文 化为代表,北宋时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诗人和词人,他们致力于以优美的语言

抒发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 士人意识与社会批评:在相对稳定和安宁的社会环境下,一些士人开始关注社会问题,并通过文学作品表达对社会不公正现象的批评。 三、南宋时期的社会背景与思想倾向 1. 特点与概述 南宋是中国封建王朝中后期一个重要阶段。该时期中国面临着外来侵略(如金朝)以及内部政治腐败等问题,但仍然保持着较高水平的经济和文化发展。 2. 社会背景 在南宋时期,商业资本逐渐取代土地财产成为主要经济力量。商业活动的繁荣带来了城市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革,也给文化交流和思想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3. 文学思想倾向 南宋时期文学思想倾向主要包括: - 理学兴起:程朱理学开始在士人中兴盛,其强调“格物致知”和“诚信立身”的观念对当时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浪漫主义与宗教色彩:南宋时期的文学作品注重表达个人情感和内心体验,同时受到佛教、道教等宗教文化影响。 - 社会批判与现实意识:由于政治腐败和外来侵略的压力,一些文人开始批评社会现象,呼吁改革,并通过文学作品抒发自己的不满情绪。

古代文学宋代的名词解释

古代文学宋代的名词解释 宋代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涌现出了众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和文人。在了解宋代文学之前,我们先来对一些关键名词进行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宋代文学的魅力。 一、宋代文学的时代背景 宋代文学的时代背景是北宋(960年-1127年)和南宋(1127年-1279年)两个 时期。北宋时期,因为辽金的威胁,国家采取了“内忧外患”政策,文人士大夫纷纷退守内地,形成了诗词、散文、辞章等多种文学形式的繁荣。南宋时期,宋朝的统治中心迁往南方,文学以宋室以南,各地经济繁荣,文化氛围浓厚。 二、宋代文学的特点 1. 诗词华美:宋代诗词以华美、流丽而著称,注重对意象的描写,追求典雅的 艺术韵味。代表性的诗人有苏轼、杜牧等。 苏轼的诗词作品充满了浓厚的个性特色和深度的思考。他的作品既有抒发自己 内心情感的,也有触及时事、关怀社会的。如《赤壁赋》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写,表达了苏轼对壮志未酬、人生起伏的感叹和思考。 2. 散文清新活泼:宋代散文以清新、自然、活泼著称,以小品文为主。这些小 品文篇幅短小,内容轻松而幽默,引人入胜。代表性的作家有欧阳修、辛弃疾等。 辛弃疾的散文作品描写了士人的聚会、品评诗文、揭露社会黑暗等方面的内容。他以清新、活泼的笔调表达了对时代的关怀和对生活的热爱,深受读者喜爱。 三、古文运动 宋代的古文运动是指文人开始重视并模仿唐代的文学风格。古文运动的主要目 的是回归文言文的古朴、简洁和细腻。代表性的古文作家有梅尧臣、王安石等。

王安石的文风简短明了,语言优美朴实,表达了他对时政发展的思考和对社会 的改革愿望。他的作品包括《登忆岳阳楼》、《赋得古原草送别二首》等,充分展现了古文运动的独特风貌。 四、词曲艺术的繁荣 宋代的词曲艺术也达到了空前繁荣,尤以南宋的柳永、辛弃疾等人的作品最为 著名。 柳永的词以明朗的情感、通俗的语言而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他的作品富有感情,表达了对爱情、友谊的赞扬以及对社会不公的反思。代表作品包括《雨霖铃》、《临江仙》等。 五、官方文学与民间文学 宋代的文学也存在着官方文学与民间文学两个层面。官方文学以官员作家为主,内容多涉及到政治、经济等方面。民间文学则以艳情小说、戏曲等形式流传于民间,内容丰富多样,给人们的娱乐生活带来了不少乐趣。 如《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巅峰之作,它通过描写官僚家庭的生活细节,既反映了社会人情冷暖,也呈现了家族变迁的悲剧故事。此外,宋代的戏曲艺术也非常发达,如粤剧等在宋代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总之,宋代文学以诗词华美、散文活泼、古文运动、词曲艺术繁荣为特点,它 们既体现了文人们的个人情感与意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百态和普通民众的生活感受。宋代文学的丰富与多样性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古代社会和人们内心世界的重要窗口,也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宋朝的文学创作与文学成就

宋朝的文学创作与文学成就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段重要时期,也是文学繁荣的时代。在宋朝,文学创作呈现出丰富多样的风貌,并取得了较 大的成就。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宋朝的文学创作与文学成就进行探讨。 一、宋朝文学创作的背景与特点 宋朝时期,社会政治相对稳定,国力强盛,经济发展繁荣,为文学 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在这种背景下,文人士大夫阶层崛起,他们 以文学为生,文学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名利获取途径。 宋朝文学创作的特点之一是注重对现实生活的描写和关注。文人们 以深切的生活体验为基础,通过对社会风俗、人情世态的描绘,展现 了强烈的现实关怀。他们笔锋犀利,善于用细腻的文字描摹各种人物 形象与社会景象,使作品更具现实感。 二、诗词创作 宋代是中国古代诗词创作的黄金时代,文人士大夫们在这一时期创 作了大量卓越的诗词作品。其中,北宋时期的诗人杜牧、苏轼,南宋 时期的诗人陆游、杨万里等都是当之无愧的诗坛巨匠。 宋代的诗才之繁多,形式之丰富,以及体裁之广泛,都超越了前代。唐诗的古拙与盛世的深沉相融,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北宋的诗歌多以 豪放为主,着重在表达情感、抒发思念与倾诉诗人内心。而南宋的诗 歌则追求更高的艺术表现,注重修辞与写景,以更加清新自然的语言 展现出山水、植物和人物的美。

此外,宋代还出现了许多重要的诗派,如以陆游为代表的“词章派”,以杨万里为代表的“词山派”等。这些诗派各具特色,丰富了宋代诗歌 的艺术形式。 三、散文创作 宋代的散文创作也具有极高的成就。以苏轼为代表的北宋文人,他 们通过优秀的散文作品,在宋代文坛上独树一帜。苏轼的散文以“豪放 洒脱”、“真实感人”为特点,他摈弃了文言文的固有风格,以直抒胸臆 的口吻,表达了自己对世事的认识和感慨。 南宋时期,文人陆游的散文创作也有着重要的地位。他以写景为主,注重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他的散文作品仿佛一幅 幅绘画,用文字勾勒出绚丽多彩的自然景色,令人赏心悦目。 四、小说创作 在宋代,小说的创作与发展取得了重要进展。最具代表性的是《水 浒传》和《西游记》。《水浒传》以宋江等梁山好汉为主线,描绘了 一个以抗争侵略和革命斗争为主题的英雄传奇故事,表达了对封建统 治的反抗精神。《西游记》则通过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和唐僧一 行的西天取经之路,寓意着人性的矛盾和追求解脱的主题。 这两部小说在宋代影响深远,成为了后世文学的重要经典。 五、宋朝文人墨客与文学成就

宋代文学的发展与宋词骈文探析

宋代文学的发展与宋词骈文探析 一、宋代文学的背景与特点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化时期,这个时期的文学发展具有独特的背景和特点。首先,宋代是一个相对稳定和繁荣的时期,社会经济得到发展,人民生活相对富足,这为文学的兴盛提供了条件。其次,科举制度在宋朝得到全面推行,士人们普遍追求卓越的才能和修养,在此背景下诞生了众多优秀的文学作品。最后,由于战乱较少,“治平之世”给予了文人较为宽松自由的创作环境。以上因素共同促进了宋代文学的发展。 二、宋词与骈文介绍 1. 宋词 •宋词是宋代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一种韵文形式。 •宋词注重情感表达和描写细腻感人的意象,大量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 •著名的宋词家包括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他们的作品成为了宋代文学的瑰宝。 •宋词分为南宋和北宋两个时期,各具特色。 2. 骈文 •骈文是宋代一种以“对偶”为表现形式的散文体裁。 •骈文强调语言华丽、修辞复杂,包含对比、倒叙、排比等技巧。

•著名的骈文家有欧阳修、苏洵、苏轼等。 •骈文不仅在宋代流行,其影响也延续到明清时期。 三、宋代文学发展的影响与意义 宋代文学的发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重要意义: 1. 文学风格多样化:在此期间出现了不同风格和流派的作品,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学的面貌,对后世创作产生了积极影响。 2. 开拓词牌曲艺术:宋词作为一种独特的创作形式,开启了中国古代词曲艺术的黄金时代。 3. 推动散文发展:骈文对散文写作方式进行了尝试与创新,对后世散文有深远的影响。 4. 传统文化的传承:宋代文人积极研究古代经典,将其思想与精神传承下来,并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启示。 综上所述,宋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力。不仅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学遗产,也展示了中华民族优秀的创作才能和智慧。

宋词三百首历史背景介绍

宋词三百首历史背景介绍 宋词三百首是宋代文学的珍品,它们充分地反映了宋代的历史背景、社会现实及文化风貌。宋朝大约自公元960年至1279年,虽经历了北宋、南宋两个朝代,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强调“士大夫”文化,将文人墨客家面称为官方文化。 宋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段比较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中国不仅经济、科技、文化等多个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问题。宋代虽然是一个统一的政权,但呈现了两极分化的趋势。在城乡巨大分化的背景下,社会出现了贫富分化,较为严重的贪官污吏腐败现象、盗匪横行、教育民智不开等问题。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宋词三百首的作者们反映了他们内心深处的矛盾和无奈,也展现了他们对于人生与世态的不同看法。 宋词在内容上也呈现了两个主导的方向一是山水田园、二是宫廷生活。宋词三百首中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作品是山水田园、人情物事等方面的。宋代这个时期,田园诗流行的原因主要在于长期战乱导致农业生产严重萧条,田园风光成为当时文人士大夫回归本质、心灵寄托的一个象征。在这些作品中,表现了宋代文人对山水的挚爱,以及对自然与人文的赞颂,揭示了人类对自然无尽的探索和热爱之情。同时,还反映了文人对于逐渐驱逐自己的自然农耕生活的不舍与追忆,对近远古来自天地的声音的耳聆和表达。 而在宫廷生活方面的词作品,则反映更加高雅的情感表现,见证着宋代诗人智识和审美境界的高深。文人在描绘皇宫宫廷之

时,常常运用了多种多样的景物来表达动人的美感与浪漫气息。在这些作品中,赞美的不仅仅是皇帝和妃嫔,更加是对于君臣和朝野百姓展现的仁义之情的歌颂。 当然,宋词三百首中也不乏描写其他题材的作品。一些词歌表现了中国古代婚育、恋爱及荒唐人生等人类生活的本质特点,还有一些抒发了诗人的个人情感,比如爱情、孤单、失望、勇气等等。这些普通百姓日常生活、婚姻家庭、理想追求等方面的事情,后世诗人依然可以从中汲取灵感。 总之,宋词三百首这一群鸿篇巨制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同时也记录了许多杰出的文学创作。词人们不遗余力地反映着一个繁荣的中国社会的状况,同时也记录了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历史进程。宋词对于后代诗人历代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对于研究魏晋南北朝至唐宋元明清时期的文学历程、描写中国古代社会文化发展历程都具有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

宋代文学的文化意义与地位

宋代文学的文化意义与地位 宋代文学是我国文学发展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在历史的长河中,宋代文 学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宋代文学代表了当时中国文化的最高水平和最大成就,同时也为后世的文化发展留下了重要的遗产。 一、宋代文学的发展背景 宋代文学的发展,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紧密相关。宋代是中国历史 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历史的一个新纪元的开启。随着经济和商业的发展,社会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同时,随着社会上层人士对文化娱乐的需求增加,文学作品的创作和研究也愈发繁荣。 二、宋代文学的特点 宋代文学的最大特点是以工致文。宋人笔耕不辍,对文学极度重视。宋代文学 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主题深入人心,涉及社会、人生、情感、自然等各个方面,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学风格。 1. 旧体诗和新体诗相互依托,共同繁荣发展。唐传统的旧体诗仍然延续,但更 多的诗人开始尝试创作新体诗,新体诗的创作形式更加自由,创作技巧也更加多样化。 2. 理性和感性的结合,让宋词的情感更加丰富。宋代词作为自由韵文的代表, 具有比较高的情感性。与此同时,宋词的作者也注重对理性的追求,通过理性对情感进行调控,在情感表达中更加丰富。 3. 讽刺是宋代文学的一大特点。宋代文学中,讽刺是很常见的手法,很多文人 通过讽刺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批判社会现象和人物。 三、宋代文学的文化意义

宋代文学不仅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一段重要历史,更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宋代文学在文化上的重要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为中国文化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宋代文学的成就为后世文学发 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范式,为中国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思想资源。 2. 长期以来,宋代文学一直是许多学者引用和研究的对象。在研究中国文化史 和文学史的过程中,宋代文学的研究一直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3. 宋代文学的成就在当时的东亚世界中广受欢迎。在东亚文化的交流中,宋代 文学不仅为中国文化的传播作出了贡献,也为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的纽带。 四、宋代文学的地位 宋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代表了融合、包容、开放、自由的文化精神,成为后来文学史发展中的重要里程碑。作为中国文学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宋代文学为后世文学发展提供了许多启示与借鉴: 1. 提倡自由与创新。宋代文学的成就源于它对自由思想的推崇,稀释了古代文 学中的标准化审美观念,鼓励文学创新和多样化。 2. 尊重个体与情感。宋代文学强调个人情感的切身体验,揭示心灵和个人主义 的重要性,带来中国文学风格的多元化。 3. 推崇理性与感性的统一。宋代文学中,作者意图表达某种情感,而理性则是 情感的调节力量。因此,宋代文学的创作更加富有理性和情感,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 总之,宋代文学是我国文化发展的重要环节。它以开放和自由的精神,融合了 古代文化和当代文化的要素,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

《中国古代文学史》宋代文学复习要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宋代文学复习要点宋代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时期,盛产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 品和杰出的文学家。以下是宋代文学复习的要点: 1.文学背景:宋代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的一个重要时期,其文学呈现出 特定的社会背景和时代特征。宋代是文人士大夫阶层主导的时期,文人士 大夫众多,文化水平较高,经济发展和社会秩序相对稳定,这为文学的繁 荣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2.诗词创作:宋代的诗词创作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高峰期。诗 人以李白、杜牧等为榜样,继承唐代诗歌传统,追求形式美和情感表达的 完美结合。宋诗崇尚婉约、秀丽的风格,注重细致的描绘和情感的表达, 善于运用音韵、韵律和修辞手法,打破了唐代诗歌“格律约束”的限制,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貌。 3.词牌与曲调:宋代的文人不仅注重诗歌的写作,还特别重视词的创 作和曲调的配搭。他们以词牌为基础,发展了一种独特的词体文学创作形式。宋词常常表达个人的感情和情绪,细腻而真挚,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 和个人风貌。同时,他们也注重曲调的选择和调和,使词曲合一,形成了 华丽的韵律和旋律效果。 4.散文创作:宋代的散文创作也十分繁荣,涌现出许多著名的散文家。宋代散文以唐宋八大家为代表,他们的作品风格各异,形式多样,内容涉 及政治、历史、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这些作家注重对事物的描写和观察,具有鲜活的生活感和独特的思考深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5.戏曲文学:宋代戏曲文学也是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南宋时期 兴起了一种新的戏曲形式,元曲,曲艺发展达到巅峰。元曲以其生动活泼

的表演形式、丰富多样的音乐和舞蹈、优美动人的词曲而广受欢迎。元曲内容丰富多样,包括历史剧、传奇剧、生活剧等,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各个面貌。

《唐宋文学艺术的历史背景与创作特点》

《唐宋文学艺术的历史背景与创作特点》 引言 在中国文学史上,唐代和宋代被誉为文学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和才华横溢的文人。唐宋文学艺术的独特魅力深深吸引着人们,不仅是因为他们的创作成就,更是因为他们的创作背景和特点与当时社会的融合。本文将从唐宋文学艺术的历史背景和创作特点两个方面展开,为读者全面呈现这一时期的文学艺术风貌。 唐宋文学艺术的历史背景 1. 唐代的历史背景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开创繁荣盛世的一个时期,也是中国文化的鼎盛时期。唐朝的开放与繁荣为文人创作提供了广阔的舞台。随着唐朝政治的稳定和疆域的扩张,社会经济的繁荣,文人得以有更多的空间和机会从事创作。同时,唐朝的文人风气也催生了一批才华出众的文学家和诗人,如王勃、孟郊、杜牧等。 2. 宋代的历史背景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独特的时期,有着鲜明的文化氛围和社会特点。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它代表了中国文化的曲折演变和社会变革的重大时期。在宋朝的时候,中国社会经历了一系列的政治和文化变革,文人们面临着不同于唐朝的时代背景和社会要求。

唐宋文学艺术的创作特点 1. 唐代文学的特点 唐代文学以诗歌为主要形式,在当时享有盛誉。唐代的诗歌内容丰富多样,既有表达个人情感的,也有表现社会现象的,还有歌颂自然之美的。唐代的诗人们注重修辞技巧的运用,使诗歌变得更加精炼、有力。同时,唐代诗歌强调意境的营造,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以景寓意,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2. 宋代文学的特点 宋代文学的特点主要体现在词和散文方面。宋代的词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以抒情为主要目的,对情感表达有着极高的追求。宋词注重情感细腻、意境深远,给人以独特的美感。同时,宋代的散文也颇具艺术价值。宋代的散文注重表达主观情感,既有写景、写事的,也有抒发愤怒、悔过自新的。宋代的散文深受文人的重视,被视为一种重要的文学艺术形式。 唐宋文学艺术的创作特点与社会融合 1. 唐代文学艺术与社会融合 唐代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最为繁荣、文化最为开放的时期之一,这一时期的文学艺术与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唐代文学中,可以看到许多反映社会风貌的作品,如《长恨歌》等描写宫廷生活的诗歌。同时,唐代的文人也对社会现象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揭示,如王勃的《滕王阁序》就是对社会阶层不公平现象的抨击。

中国古代文学史之宋代文学概说.

第一章宋代文学概说 一、宋代社会文化背景 1、崇文抑武的国策 “杯酒释兵权”;官僚大多出身于文人;文官待遇的优厚;军事力量的孱弱 2、城市经济的繁荣 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士大夫优裕的生活;词的兴盛与传播; 3、民族矛盾的激化 4、理学的兴盛 5、高度成熟的文化 天水一朝人智之活动与文化之多方面,前之汉唐,后之元明,皆所不逮也。(王国维)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陈寅恪) 二、宋代文学成就 宋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处于转型时期,一方面传统的诗、文和源于民间的词已经高度成熟、定型,另一方面新兴的话本小说、戏剧等叙事文学开始登上文学殿堂,为后世元、明、清文学重心的转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宋代文学成就——诗歌 1、宋代非常重视诗歌创作。诗人众多,著作大盛。而且,宋诗也表现出不同于唐诗的独特风貌。清吴之振《宋诗钞》说:“宋人之诗,变化于唐,而出其所自得,皮毛落尽,精深独存。 2、与唐诗相比,宋诗呈现出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的特点。 3、唐诗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宋诗内敛温和,平淡瘦劲;唐诗外扬热烈、色泽丰美。各有千秋,各有所长。 宋代文学成就——散文 宋代散文成就超过唐文,表现在: 1、文体多样化。欧苏吸收骈文辞采、声调之长,以构筑古文的节奏韵律之美。 2、融合古文的议论、叙事和抒情三种功能,使古文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更好地结合起来。如欧苏之文。 3、风格丰富多彩,整体上平易畅达,简洁明快,更切于实用,奠定了以古文为主,骈文为辅的文章局面。宋代文学成就——词 1、流派众多,名家辈出,佳作如林。 2、完成了词体的建设,艺术手段成熟。词的声律、章法、句法都建立了严格的规范。 3、在题材和风格上,开拓了广阔的领域。题材应有尽有。风格上婉约和豪放,清新与秾丽并存。 三、宋词的繁盛和发展 宋词的繁盛 词是宋代最引人注目,最具代表意义的文学样式。宋代是词创作的鼎盛时期。 宋词繁盛的原因 1、宋代城市经济的高度发展 2、宋代社会的阶级特点 3、宋代文人的创作心态 4、唐五代词的传承与影响 宋词的发展 北宋前期词坛概况: 北宋前期,词的创作出现兴盛的局面,柳永、晏殊、欧阳修等代表着这一时期词坛的最高成就。其中,晏殊、欧阳修、张先承袭了晚唐以来的婉约词风,词作多为小令,题材不外是花前樽下、儿女情长,风格旖旎柔婉,但他们在继承中也有局部拓新,主要是在抒情深度和表现手法上有所发展。柳永则更多地继承了民间词的传统,多写长调慢词,题材以男女艳情、市民生活为主,为宋词的长足发展开辟了道路。 北宋中后期词坛概况: 北宋中后期是两宋词史上多种风格并存、名家辈出的繁荣期、创造期。这期间最重要的词人是苏轼。

宋词发展概述

第一章宋代文学概说 一、历史背景 宋代包括北宋和南宋两个历史时期,前后历时320年。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受命抗击北汉和契丹,兵行至陈桥驿(今开封东北),赵普、石守信等人策动军士哗变,以黄袍加之于赵匡胤身上,拥戴其为天子。第二年,改国号为宋,赵匡胤称帝为宋太祖,建立了北宋王朝,先后征服了后蜀、南唐、吴越、北汉,使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结束,国家大体重归一统.但是赵匡胤因为担心藩镇割据重演,进行了“杯酒释兵权”,把军权集于自己一身,一方面使北宋的政治军事高度集中,另一方面使宋代进入了弱兵时代,兵不知将,将不知兵。宋徽宗时,强大的金国南侵北宋,宋徽宗传位给儿子赵恒,即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入北宋都城开封,徽、钦二宗及后妃、皇室宗亲三千多人被掳,这就是“靖康之难".(“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从此北宋灭亡,当时在河北担任天下兵马大元帅的宋徽宗的第九个儿子赵构,受旧臣拥戴,在归德(今河南商丘)即位,后迁都杭州,揭开了南宋的序幕。南宋王朝怯于抗金,朝廷中主和派占了上风,主战派则屡遭挫折.后来蒙古族兴起,建立了蒙古国,灭金之后继续南侵,建立元朝,于1279年灭了南宋。尽管从历史上说,宋朝时一个软弱的时代,领土的范围也比较有限(正因为如此,所以现在有争论说用宋来概括一个朝代是不准确的.)但它在文化史上却具有重要的地位,在文学上往往唐宋并称,在学术思想上往往汉宋并举,在绘画史上宋元同提。从文学上来说,宋代步唐代文学的后尘,在诗、词、文、小说等方面都卓有成就. 二、与文学发展相关的科举制度。 北宋初年,科举制度沿用唐代的制度,诗赋是进士举的必试科目.诗赋做得好,能够改变一些出身寒微的文人的命运,这些人一旦进入仕途,势必又能扩大其在文坛上的影响从而影响文学风气,欧阳修就是其中的代表。 到了宋仁宗时期,这种情况发生了一些改变,社会以古文为贵,诗赋的势头削弱.王安石认为“今义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做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此科法败坏人才.”(《宋书•选举志》),在宋神宗的支持下,他废除以诗赋取士的规定,用经义论策取士。 但几年以后又重新恢复了诗赋取士,将诗赋与经义分科,仍然是醉心诗赋的多,研习经义的少。这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文学在宋代的发展. 三、宋代的文学样式 (一)宋代的诗歌 宋代的诗歌没有唐代诗歌的辉煌,但是仍然沿袭了唐诗创作的势头,其发展脉络如下: 1、北宋初年产生三大诗歌流派,分别是白体、晚唐体、西昆体。 白体是因为诗人学习白居易,追求诗的平易自然而得名,代表作家有王禹偁等;晚唐体是因为学习孟郊、贾岛的诗歌而得名,好苦吟(推敲之说)、好求奇.代表作家有林逋、寇准等。西昆体因为《西昆酬唱集》而得名,诗人们以李商隐等人为宗,诗歌好用典故,文辞富丽典雅。代表作家有杨亿、钱惟演等。 2、北宋中期,针对三大诗派未跳出唐诗窠臼的弊端,诗人们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批判,欧阳修倡导了诗文革新,主张诗歌出自性情,并承袭了韩愈以文为诗,使诗歌趋于散文化。与欧阳修同行的还有苏舜钦、梅尧臣. 王安石走上诗坛,形成了奇险瘦硬的诗歌风格。 苏轼以才学入诗、兼容并包,以鲜明的个性开创了宋诗的时代。 3、北宋晚期,以黄庭坚为代表的江西诗派声势浩大. 4、南宋前期,“中兴四大诗人”影响很大,他们分别是: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 5、南宋晚期,出现了江湖诗派,追求诗歌的平易,代表作家有刘克庄、姜夔、戴复古等。 (二)宋代的词 1、词的产生 宋词是在唐五代词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最初词被称为曲子词(因为词与诗歌不同,它一般是先有乐,然后按乐填词),作为俗乐的一种。有一个传统的说法“词为诗余",诗作为正统的文学形式存在,而词则是从民间的俗曲转化而来。诗歌可以用来批评朝政、促进社会发展,在孔子那里就有“兴、观、群、怨”的说

概说宋代文学的背景

概说:宋代文学的背景、发展分期与历史地位 一、宋代经济文化的繁荣及其对文学的影响。 二、宋代文学的发展与政治、士风的关系。 三、宋代文学的发展分期与历史地位 第一章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 第一节:宋初文坛 北宋开国不久,就有柳开等人提出文学复古理论,反对晚唐五代浮靡文风,但当时的诗文创作,主要还是沿袭晚唐五代风格,只少数作家如王禹偁、杨亿等人的创作呈现了一些新的因素。 1,宋初诗歌的“三体”。(1)“白体”。(2)“西昆体”。(3)“晚唐体”。 2,王禹偁。在宋初文坛上,最为优秀的作家当推王禹偁。他的诗文对宋代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第二节:北宋诗文革新 1,诗文革新的政治、文化、学术背景 2,文风、诗风新变的历程和实绩。 3,欧阳修在北宋诗文革新中的核心地位和主要贡献。在欧阳修之前和同时,有穆修、苏舜钦、尹洙等人提倡古文;苏舜钦、梅尧臣等人致力于探索新的诗风。他们都对诗文革新的最终成功作出了贡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重要作家,都得到欧阳修的识拔和引荐而知名文坛。他们都被后人列入“唐宋古文八大家”。 第三节,欧阳修的诗文创作成就 1,欧阳修的生平和学术。 2,欧阳修的散文。欧文创造了一种平易自然的新风格。他的创作实绩和古文理论相辅相成,开创了一代文风。 3,欧阳修的诗歌初步表现出了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的特点,已明显从宋初诗风的局限中摆脱出来,以较为宏大的创作格局、畅达健朗的风格意趣初步奠定了时代新风。欧诗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第四节:苏舜钦与梅尧臣 苏舜钦和梅尧臣是诗风和文风变革的重要支持者和参与者。 1,苏舜钦生平经历。苏舜钦的诗歌以雄豪奔放为特色,政治色彩和议论色彩都十分浓厚。苏舜钦又擅长古文。 2,梅尧臣的生平经历。梅尧臣诗歌不论关怀民生还是抒情写景,都以平淡深远为特点。“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欧阳修《六一诗话》:“子美笔力豪隽,以超迈横绝为奇;圣俞覃思精微,以深远闲淡为意。”二人都以杰出的创作成就在宋诗发展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一席。 第五节:曾巩与王安石 1,曾巩以古文著名,其古文风格与欧阳修最为接近。曾巩亦有诗歌传世,绝句轻快流利,较有特点。

古代文学史(下)

宋代文学概说 一、宋代文学发展的背景 (一)历史 宋代分期:北宋(960-1127)、南宋(1127-1279)两个阶段,共计320年。 北宋:太祖、太宗、真宗(前期)、仁宗、英宗、神宗、哲宗(中期)、徽宗、钦宗(后期)南宋:高宗、孝宗、光宗(前期)、宁宗、理宗(中期)、度宗、恭帝、端宗、帝昺(后期)(二)政治 强化中央集权,崇文抑武与守内虚外的国策,积贫积弱;突出的民族矛盾 宋朝与少数民族王朝关系: 1.辽(916—1125) 2.金(1115—1234); 3.西夏(1038—1227) 4.蒙古(1206—1271—1368) (三)文化 宋代对知识分子的优待与文化学术的繁荣 1、宋代的科举考试 2、理学盛行 3、印刷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北宋四大部书: 《太平御览》(百科全书性质的类书) 《文苑英华》(文学类书诗文) 《太平广记》(小说类书) 《册府元龟》(史学类书) 《资冶通鉴》的编纂(鉴于往事,资于治道) 官学与私学的兴盛。 四大书院: 白鹿洞书院(江州庐山) 岳麓书院(潭州岳麓山) 应天府书院(河南商丘) 石鼓书院(衡阳石鼓山) (四)经济 宋代商业经济的发达与市民阶层的壮大 二、宋代文学发展概况 (一)宋词 1、主要发展线索:柳永——苏轼——秦观、贺铸——周邦彦——李清照——辛弃疾——姜夔、吴文英——张炎。 现存宋词与作者:词2万余首,词人1300多家。 2、宋诗 宋诗发展概况:宋初三体——欧、王、苏——江西诗派——中兴四大诗人——四灵、江湖派。宋诗与唐诗高下之争。 严羽《沧浪诗话》:“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然非多读书,多穷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