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哈萨克族音乐简介 哈萨克族音乐有何特点

哈萨克族音乐简介 哈萨克族音乐有何特点

哈萨克族音乐简介 哈萨克族音乐有何特点

哈萨克族音乐简介哈萨克族音乐有何特点

>哈萨克族民歌的音乐特点哈萨克族民歌主要采用欧洲音乐体系,但也有一些作品采用中国音乐体系,甚至有在一首作品中同时存在两种音乐体系的因素的情况。音阶哈萨克族民歌广泛地运用七声音阶,但也有五声音阶或者五声音阶基础上的六声音阶。古老的对唱曲常常使用五声音阶。调式五声调式——五声调式的哈萨克族民歌以宫调式和羽调式为主。五声宫调式强调羽音比强调徽音更甚,使得五声宫调式的哈萨克族民歌具有特殊的色彩。七声调式——最常见的是自然大调、自然小调,其次是多利亚和混合利底亚调式。旋法有牧歌发展起来的哈萨克族民歌,普遍带有呼喊式的音调,并常常出现在曲首(有时也出现在句末或曲中),它常常由主音及其四度音或五度音的旋律音程构成。节奏、节拍哈萨克族民歌经常使用混合节拍,并在每小节的节奏划分上常常表现出前短后长的形态,这种情形在《蓝色的河》等作品中都有表现。这种节奏特点与曲首的核心音调作用共同形成了哈萨克族民歌豪放、宽广的性格特征,使它充满激情,具有史诗般的壮阔气势。

哈萨克族民间骨信仰习俗浅析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J.NORTHWEST MINORITIES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No.1.2002哈萨克族民间骨信仰习俗浅析 周亚成 (新疆大学阿尔泰学所,新疆乌鲁木齐830046) [摘 要]哈萨克族民间骨信仰习俗可以分为人体骨骼信仰和动物骨体信仰。骨信仰习俗的形成既有赖于人们对生物体的认知,又受到远古宗教文化的影响;既受到生活、生产环境的影响,又渗透着世俗的观念。现在骨信仰习俗表现出其有意的一面,同时也有与社会发展变化不相适应的一面,这给民俗学研究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哈萨克族;骨;信仰习俗 [中图分类号]C9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140(2002)01-0024-04 在民间的经济生活与社会生活当中,从古至今始终纵横交错地表现出许许多多有信仰色彩的事象,或表现为行为上形成了某种手段或仪式,或表现在口头上形成了一些信仰的语汇或口头文学,或表现在心理上形成了影响精神生活的某种力量。[1]哈萨克族的民间信仰习俗十分广博,并且由于经济生活与社会生活的特殊性,民间信仰习俗多带有鲜明的个性特征,骨信仰习俗便是其中之一。哈萨克族民间骨信仰习俗不仅表现为形式上的多样性和独特性,还反映了哈萨克族对生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骨的认识和朴素的环境意识,从中也给民俗学研究一定的启示。 一、骨信仰习俗的多重表现形式 哈萨克族民间骨信仰习俗可以分为人身骨骼信仰和动物骨体信仰,表现在行为、观念、语言和一些仪式中。 (一)人体骨骼信仰 现代生物学和医学知识已经告诉我们:骨骼是支持人和动物体形,保护内部器官,供肌肉附着和作为肌肉运动杠杆作用的支架。人体的骨组织中含有65%的矿物质和30%的有机物质,因而骨既坚硬,又有一定程度的弹性,而且骨松质的腔隙内容纳着红骨髓,是造血器官之一,因此骨在人体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哈萨克族不仅极为看重骨在人体中的实际作用,而且将骨的意义延伸、扩张,表现出对骨的极端崇拜,达到了一种信仰的境界。如:哈萨克语称骨为 syjek(髓叶克),通过对这一词添加附加成份和予以相应的动词,既用来表示人的体形外貌,也用以表达人的情感、心态。哈萨克语说 长大成人为 syjek bekiw直译为 骨头长够了; 成长、长大为 s yjektenedi,直译为 骨头长大了; 魁伟、强壮的小伙子为 syjek ti d igit直译为 骨头大的小伙子。当一个人十分 悲伤、悲痛时,说成 saj syjegi s rq rlaw,直译为 悲伤进入骨头, 含冤受屈、受压抑为 syjegi d as w,直译为 骨头受压, 天性说成 syjekke bitten minez,直译为 从骨里产生的性格, 积习已久,根深蒂固为 s yjekke si iw,直译为 渗进骨头里的。哈萨克谚语也说 syjek tam r s yjenisip qun k!redi,aw z tamer art ?alade(骨中的朋友相依为命,嘴上的朋友斤斤计较); s!z s yjekten!tedi,tajaq etten!tedi(恶语穿人骨,棍棒破皮肉)等。哈萨克族对骨一词的宽泛运用,使其语言生动、形象,同时也反映出他 [收稿日期]2001-01-05 [作者简介]周亚成(1962-),女,陕西富平人,副教授,主要从事民俗学研究。 ! 24 !

民歌名曲大全

民歌名曲大全 江南小调《紫竹调》 云南民歌《弥渡山歌》 湖南民歌《采槟榔》 台湾恒春民谣《思想起》 湖南民歌《浏阳河》 陕北民歌《赶牲灵》 陕北民歌《三十里铺》 内蒙古民歌《送亲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在希望的田野上 西北民歌《在那遥远的地方》 我是中国人 我的中国心 七子之歌 难忘今宵 男高音独唱《黄河颂》 歌唱祖国 东方红 春天的故事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无伴奏合唱《半个月亮爬上来》 山西河曲民间小调《走西口》 山西民歌《走西口》 山西民间小调《走绛州》 江苏民间小调《紫竹调》 陕北民歌《知道不知道》 辽宁沈阳民间小调《正对花》 苏南民歌《月子弯弯照九州》 江苏民歌《月儿弯弯照九洲》 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 江苏江都“秧田歌”《一根丝线牵过河》 浙江海宁山歌《夜夜盼》 江苏扬州民间小调《杨柳青》 江南民间小调《杨柳青》 内蒙古西部汉族民歌《阳婆里抱柴瞭哥哥》陕北民歌《绣金匾》 江苏无锡民歌《绣荷包》 牡丹江民间小调《绣荷包》 江西兴国山歌 辽宁海城民间小调《新上茨山》 东北民间小调《新东北风》 吉林民间小调《小看戏》

云南汉族山歌《小河淌水》 云南弥渡山歌《小河淌水》 河北民间小调《小放牛》 辽宁营口民间小调《小拜年》 河北民间小调《小白菜》 河北民歌《小白菜》 内蒙古西部汉族爬山调《想亲亲》 甘肃民歌《下四川》 黎族民歌《五指山歌》 台湾汉族童谣《天乌乌》 浙江嘉善山歌《五姑娘》 辽宁民间小调《五朵花儿开》 江苏民间小调《无锡景》 江苏民歌《无锡景》 安徽凤阳花鼓调《王三姐赶集》 山西河曲山曲《提起哥哥走西口》 江苏民歌《无锡景》 安徽凤阳花鼓调《王三姐赶集》 山西河曲山曲《提起哥哥走西口》 山西左权民歌《桃花红,杏花白》 浙江嘉善田歌《踏车山歌》 广东梅县客家山歌《送人离别水东西》青海情歌《四季歌》(《花儿与少年》)台湾民歌《思念家乡》 浙江衢州民间歌舞曲《顺采茶》 吉林民间小调《生产忙》 回族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 黑龙江绥化民间小调《上茨山》 浙江临安山歌《啥人长,啥人短》 浙江泰顺民间曲调《纱窗外》 蒙古族民歌《森吉德玛》 河北张家口民间小调《散花》 陕西绥德民歌《三十里铺》 山西河曲山曲《三十里名山二十里水》山西河曲山歌《人家都在你不在》 黄河大合唱 浙江平湖民间小调《七朵花》 辽宁民歌《瞧情郎》 辽宁盖县民间小调《瞧亲家》 浙江舟山普陀渔民号子《起锚》 河北南皮民间小调《茉莉花》 江苏民歌《茉莉花》 辽宁海城民歌《茉莉花》 河北晋县民歌《孟姜女哭长城》

2019民歌鉴赏期末答案

2019民歌鉴赏期末答案 一、单选题 1、曲艺就是用()讲述故事。 A.乐器 B.民歌 C.童话 D.山歌 我的答案:B 2、《无锡景》曲调在流传中有各种变体,在北方常被用来演唱()等故事。 A.《花开等郎来》 B.《秦淮景》 C.《探清水河》 D.《真心来相诉》 我的答案:C 3、《为啥妹妹不爱我》是来自()的民歌。 A.山东 B.内蒙 C.河南 D.河北 我的答案:B 4、在曲艺表演中,《茉莉花》与()是相关的 A.《牡丹亭》 B.《西厢记》 C.《桃花扇》 D.《梧桐雨》 我的答案:B

5、“真正创造音乐的是人民,作曲家只不过是把它们编成曲子而已”是()的名言。 A.斯美塔那 B.格林卡 C.德彪西 D.德沃夏克 我的答案:B 6、下面唱山歌的方式中,回族民歌当中最有名的是哪一种() A.独唱 B.对唱 C.弹唱 D.花儿 我的答案:D 7、矮腔山歌的音乐风格有时接近() A.小调 B.中调 C.大调 D.长调 我的答案:A 8、“银绞丝”兴盛于()。 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明代 我的答案:D 9、小调按音乐特点可划分为吟唱调、谣曲和()。 A.时调 B.小曲

C.中调 D.大调 我的答案:A 10、下面哪一项不是阿拉腾奥勒所创作的作品() A.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B.敖包相会 C.乌力格尔主题随想曲 D.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 我的答案:B 11、前倚音是记在主要音的()的小音符。 A.左下方 B.右下方 C.左上方 D.右上方 我的答案:C 12、()是唐代掌管礼乐的最高行政机构,兼管雅乐和俗乐。 A.大理寺 B.光禄寺 C.太常寺 D.太仆寺 我的答案:C 13、时调《妈妈娘糊涂调》的典型形态来自()。 A.黑龙江 B.内蒙古 C.辽宁 D.吉林 我的答案:C

民歌鉴赏-答案

` 民歌鉴赏答案 民歌的产生 1“真正创造音乐的是人民,作曲家只不过是把它们编成曲子而已”是()的名言。 A、斯美塔那 B、格林卡 ? C、德彪西 D、德沃夏克 正确答案:B 2 民歌的传承方式是口头传播。() 正确答案:√ 3 民歌是每个民族的传统歌曲,其中的大部分我们都知道作者。() \ 正确答案:× 民歌的发展(一):历史的足迹 1

我国最早记录民歌的集子是()。 A、《离骚》 B、《乐记》 * C、《诗经》 D、《乐章集》 正确答案:C 2 《相和歌》出现在()。 A、宋代 ) B、唐代 C、魏晋南北朝 D、汉代 正确答案:D 3 我国最早对民歌的记录,是有曲谱的。()正确答案:× ! 4

清末民初,“学堂乐歌”的出现属于教育改革的一部分。()正确答案:√ 民歌的发展(二):民族性的体现 1 《凤阳花鼓》源于()。 A、河南 ; B、河北 C、安徽 D、湖北 正确答案:C 2 ()是中国文化的代表元素之一,被誉为“中国的第二国歌”。 — A、《孟姜女》 B、《康定情歌》 C、《绣荷包》 D、《茉莉花》 正确答案:D

3 《凤阳花鼓》最初的表现形式是由()二人配合演唱。 【 A、母女 B、姐妹 C、夫妻 D、姑嫂 正确答案:D 4 · 音符的不同组合方式与演唱方式,体现出中西方音乐的不同。()正确答案:√ 民歌的发展(三):经典赏析 1 “正月里来是新春,家家户户点红灯”出自()。 A、《绣荷包》 ? B、《孟姜女》 C、《龙船调》 D、《紫竹调》

正确答案:B 2 《孟姜女》最初是由()结构的短小民歌扩充而来。 ~ A、三句 B、四句 C、五句 D、六句 正确答案:B 3 作为音乐作品的《孟姜女》,是我国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民歌之一。() ] 正确答案:√ 民歌的创作特征(一):整体特色 1 ()被称作“曲艺之乡”。 A、无锡 B、杭州

哈萨克族的民俗风情

哈萨克族的民俗风情 “马背上的民族”哈萨克族 哈萨克族在新疆有110.7万人,占全疆人口的7.3%。主要分布在北疆沿天山一带,他们大多数从事畜牧业。在牧区,除了少数定居以外,大部分还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哈萨克毡房 因与游牧的蒙古族所居住的蒙古包相同,内地人一般称为“蒙古包”。哪里有白云,哪里就有哈萨克的毡房,“毡房”因使用羊毛等擀好的毡子搭制而得名。 服饰哈萨克族的是以草原游牧文化为特征的民族,服装便于骑乘,其民族服装多用羊皮、狐狸皮、鹿皮、狼皮等制作,反映着山地草原民族的生活特点。 男子内穿套头式高领衬衣,青年人的衣领上多刺绣有彩色图案,套西式背心,外穿布面或毛皮大衣,腰束皮带,上系小刀,便于饮食,下穿便于骑马的大裆皮裤,戴的帽子分冬春、夏秋季两种。冬春季的帽子是用狐狸皮或羊羔皮做的尖顶四棱形帽,左右有两个耳扇,后面有一个长尾扇,帽顶有四个棱,这种帽可遮风雪、避寒气;夏秋季的帽子是用羊羔毛制作的白毡帽,帽的翻边用黑平绒制作,这种帽既防雨又防暑。男子穿的鞋、靴也多用皮革制成。 哈萨克族女子的服饰,多姿多彩。她们喜用白、红、绿、淡蓝色的绸缎、花布、毛纺织品等为原料制作连衣裙,年轻姑娘和少妇一般穿袖上有绣花,下摆有多层荷叶边的连衣裙。夏季套穿坎肩或短上衣,冬季外罩棉衣,外出时穿棉大衣。女子最讲究帽子和头巾。未出嫁的姑娘戴夏天扎一条漂亮的三角形或方形头巾,冬天戴一种绒布的硬壳圆顶帽,帽顶饰有猫头鹰羽毛,象征勇敢、坚定。当新娘时,戴一种尖顶帽,上有绣花与金银珠宝装饰,前方还饰有串珠垂吊在脸前,一年后换戴花头巾,有孩子后开始戴披巾。 饮食哈萨克的饮食有着浓厚的游牧生活特点,主要食物皆取自牲畜,奶类和肉类为日常生活之主要食物,面食是次要食物,很少吃蔬菜。肉食多以牛、羊肉为主,也食马肉、驼肉、野生动物肉、鱼等。牛羊肉做法主要有煮、熏、烤三种。 奶类主要有羊奶、牛奶、马奶、驼奶等。奶茶是哈萨克人生活的必需品,一日三餐都离不开,除了喝奶茶之外,有时也喝鲜奶。奶子除了煮奶茶、喝鲜奶,还制成奶油(酥油)、奶豆腐、奶疙瘩等食品。自制的马奶酒和酸奶子,是哈萨克族最喜欢的饮料。 哈萨克族婚礼 哈萨克人为避免血缘相近的婚姻,配偶都要到较远的部落选择。一旦成婚,女子便很少有机会回到父母家中。因此,结婚对姑娘来说,既是大喜的日子,也是悲伤的时刻,所以“边哭边唱”是哈萨克族姑娘出嫁的一大特色。 哈萨克族待客 终年以草原为家的哈萨克人会盛情接待远道来的客人。在哈萨克人家中,有为老人特设的木床,客人进屋后应坐在地毯上,切忌坐床。如果床上遮挂了布幔,客人不要掀开向幔中看。哈萨克人待客礼仪周到,入座时,一般是客左主右,客人们在毡房内按次序席地而座,主人先将奶茶、酥油、油炸食品、奶酪、糖果等牧区最好的食品让客人品尝。然后主人牵来一只肥羊,站在毡房门外,对客人说:“尊敬的客人,你远道而来,是我们家的荣耀,请允许我宰羊为你接风洗尘。”客人中年长尊贵的人这时要代表大家向主人祝福,感谢主人的盛情,祝愿主人家兴旺发达。进餐前主人提壶进屋,从左侧开始按顺序为客人倒水洗手,用餐之后则从右侧开始按顺序倒水。羊肉煮熟后端上餐桌,主人先用双手捧起盛有羊头的盘子交于那位年长尊贵的客人,客人则将羊头上一只耳朵割下来先递给主人家的孩子,一来表示赞扬你家的孩子听话,二来表示对主人家的尊敬(重视对方的孩子是对主人的尊敬),再将羊头奉还给主人。一般吃肉时,羊的肋骨和后腿肉给客人食用,羊腿上的关节肉和胸肌肉给女婿和儿媳,羊舌、腰子和心脏则给小孩。 哈萨克族的叼羊、姑娘追、赛马 叼羊是为祈祷祝福的一种文娱活动。开始先由主持者祈祷,众人再向主持者祝福。然后宰杀被争夺的羊,割下羊头。发出抢夺信号,参加者飞马来夺(也有用活羊争夺的)。夺到的羊被人们簇拥带回,亲友一起共食,叫做“幸福肉”。 哈萨克族的主要节日有古尔邦节、肉孜节和纳吾热孜节, 诺鲁孜。 丧葬习俗是先用清水沐浴尸体,再用白布缠身,然后进行土葬。

民歌名曲大全

民歌名曲大全xx小调《xx》 xx民歌《弥渡山歌》 xx民歌《采槟榔》 xx恒春民谣《思想起》 xx民歌《xx》 xx民歌《赶牲灵》 xx民歌《三十里铺》 xx民歌《送亲歌》 xx国歌 在希望的xxxx xx民歌《在那遥远的地方》 我是xx人 我的xx心 七子之歌 难忘今宵 男高音独唱《xx》 歌唱祖国 xx 春天的故事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xx

无伴奏合唱《半个月亮爬上来》xxxx民间小调《走西口》 xx民歌《走西口》 xx民间小调《走xx》 xx民间小调《xx》 xx民歌《知道不知道》 xx民间小调《正对花》 xx民歌《月子弯弯照xx》 xx民歌《月儿弯弯照xx》 xx民歌《xx小调》 xxxx“秧田歌”《一根丝线牵过河》xxxx山歌《夜夜盼》 xxxx民间小调《xx》 xx民间小调《xx》 xx西部汉族民歌《xx抱柴瞭xx》xx民歌《绣金匾》 xxxx民歌《绣荷包》 xx民间小调《绣荷包》 xxxx山歌 xxxx民间小调《新xx》 xx民间小调《新xx》

xx民间小调《小看戏》 xx汉族山歌《xxxx》 xx弥渡山歌《xxxx》 xx民间小调《小放牛》 xx营口民间小调《小拜年》 xx民间小调《小白菜》 xx民歌《小白菜》 xx西部汉族爬山调《想亲亲》xx民歌《下xx》 黎族民歌《xx歌》 xx汉族xx《xxxx》 xxxx山歌《五姑娘》 xx民间小调《五朵花儿开》 xx民间小调《xxxx》 xx民歌《xxxx》 xxxx调《xx赶集》 xxxx山曲《提起xx走西口》 xx民歌《xxxx》 xxxx调《xx赶集》 xxxx山曲《提起xx走西口》 xx左权民歌《桃花红,杏花白》

关于哈萨克族的民间传说故事

关于哈萨克族的民间传说故事 1.白天鹅的故事(哈萨克的来历) 在古代,有一位名叫卡勒恰哈德尔的首领,深受人们的拥护和爱戴。后来,因战争失利,部众四散,他身负重伤,单独一人在荒无人烟的戈壁上行走。当时正是炎热的夏季,戈壁滩上犹如火炉一般。重伤和饥渴,使他生命垂危倒在戈壁滩上。突然,天上飞来一只白色雌天鹅。它给卡勒恰哈德尔几滴口涎,然后把他带到湖边。卡勒恰哈德尔喝了水,伤病好像完全消失。顷刻间,这只白色雌天鹅突然变成一位美丽的少女,于是两人结为夫妇。婚后生下一个男孩,取名哈萨克,意即“白天鹅”。后来,哈萨克生下三个儿子,长子名别克阿尔斯,次子名阿克阿尔斯,三子名江阿尔斯。他们的后裔分别为哈萨克族的大、中、小玉兹(玉兹,当于地域性的部落联盟);由于三个玉兹都是“哈萨克”的后裔,所以大、中、小玉兹的人们便以“哈萨克”为自己的民族名称。 2.“姑娘追”的起源 姑娘追:“姑娘追”哈萨克语“克孜库娃”,是哈萨克族青年男女喜爱的一种马上体育活动;也是青年男女表达爱慕之情的特殊方式。青年男女通过“姑娘追”互相认识、互相了解,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姑娘追”一般在夏秋季节空旷、平坦的草甸上举行,远近牧民都骑马前来参观。据说很早以前,有两个哈萨克部落的头人结成了儿女亲家,在姑娘准备过门那天,来接亲的人有意夸赞他们新郎的马是最好的千里马。新娘的父亲听后便说:“我女儿骑的马才是最好的马,不信可以比一比,如果你们的马能追上我女儿的马,今天姑娘就过门,否则就改日再说。”于是比赛开始了。姑娘因为对小伙子早有好感,于是故意放慢速度假装让小伙子追上,借机进行交流和沟通,返回时她又让小伙子在前面跑,自己在后面追赶,结果把“追姑娘”变成了“姑娘追”。于是“姑娘追”就由此产生了。从此以后,哈萨克族有许多青年男女就是通过这种嬉戏式的相互追逐和交流产生了好感,萌发了爱情,并结为终身伴侣。如今的这种活动已不再拘限于青年男女,有时一些结了婚的成年男女也会参与其中,但一般要求男女双方要年龄相近,因为这样才可以随意的做游戏和开玩笑。 3.“冬不拉”的传说 冬不拉是一种哈萨克族民间流行的弹拨乐器。音箱是用松木或桦木制成,或扁平或瓢形,琴杆细长,上面有8—10个品位,两根丝弦或钢丝弦,可奏出三至八度的和音。 (1)传说,很早以前,草原上有一个残暴的可汗。与他一样凶狠残暴的儿子,在为他筹办50大寿前的一次狩猎中失踪,可汗命令王宫里的奴仆必须在三天内找到他,谁带来不好的消息,谁将会受到嘴里灌满鼎沸铝水的惩罚。

[哈萨克族,习俗]浅谈哈萨克族的驯鹰习俗

浅谈哈萨克族的驯鹰习俗 12 月中旬,冒着零下30 多度的严寒,我们访问了阿勒泰市切尔齐克乡克孜勒乌元克村哈萨克族的一位萨雅齐。他家在冬牧场,离阿勒泰有70 多公里。大雪过后,这里已是一片白茫茫的冰雪世界,四野静寂,了无人迹。沿着崎岖不平的雪路,我们的汽车停在一排孤零零的土木结构的房子面前,门前的几头奶牛身披雪霜,黑色牧羊犬的脸面也挂满白胡子。 这位名叫巴依达吾列提俄德尔希的哈萨克族萨雅齐,个头不高,虎背熊腰,十分结实。知道我们的来意后,他进到另一间房里把他心爱的老鹰请到了我们面前。从来没和老鹰这么近距离地面对面过,天空中翱翔的小黑点,一下子变成眼前这个庞然大物,让我顿时心惊肉跳。鹰高80多厘米,体重约 7 千克,双翼展开据说能达2米。 鹰最厉害的身体部位爪,三趾向前,一趾朝后,铁钩般锋利。抓取猎物时,鹰爪像尖刀样地深深扎进猎物要害,撕裂皮肉,扯破血管,扭断脖子,猎物顷刻毙命。展开后犹如大氅的巨大双翼是老鹰的另一有力武器,当它以时速200 公里以上的速度向下俯冲时,宛如一架小型飞机,任何活物撞上,都只有倒地不起的命运。 哈萨克族萨雅齐的老鹰站在一个木墩上,头上蒙了一个黑皮眼罩。几分钟后,主人动作轻柔、缓慢地摘下了老鹰的眼罩。我们的眼前像突然摆放了两颗黑漆漆的夜明珠,熠熠生辉。老鹰神情严肃,用它锐利的眼神睃视了下四周,然后目光冷冷地落在我们身上,仿佛是在审查我们这些陌生人。 阿勒泰的鹰多住在悬崖峭壁上,每对巢区大约相距 10 公里。3 月上旬是老鹰们的恋爱季,它们成双成对地在空中盘旋追逐。4 月中旬产卵;巢多置于悬岩凹处,距地高20 多米,一般人很难接近鹰巢。鹰巢很大,直径一米多,中间凹下去,铺树枝、树叶、枯草和羽毛等,鹰巢要用很多年,每年都进行修补和增加新的巢材,使用年限长的鹰巢会更大。 鹰每次产蛋的数量不多,一般每窝产蛋 1 到 3枚。蛋的大小和鹅蛋差不多,青灰白色,上有红褐色斑点和斑纹,第一枚蛋产出后即孵蛋,公母鹰轮流孵蛋,孵化期 40 多天,80 天左右鹰雏即可离巢。一窝如果孵出三只小鹰,由于食物不足,最弱的小鹰,就会被哥哥或者姐姐欺负,甚至被啄死吃掉。所以,通常情况下,一窝只能孵出两只鹰。 那么,他们怎么捉到鹰呢?我非常好奇。鹰巢那么高,鹰又是常年在高高的蓝天之上展翅飞翔。真是想象不出驯鹰人是怎么做到把空中霸主变成身边的工作伙伴的。 俄德尔希告诉我,捉鹰方法很多,但万变不离其宗,无论野兽多么凶猛,却都逃不出狡猾的猎人精心设下的圈套。方法一:在鹰经常飞行的地方,摆一只死兔子在地面,然后绑一只活乌鸦在死兔子身上,乌鸦不停乱动,好像正在吃兔子,再支一个20多平方的大网在地面之上,就可以张网待鹰了。 俄德尔希告诉我们,鹰很聪明,也很懂感情,但同时非常凶猛、狂妄。刚捉到时,不给吃喝,脖子上栓根绳子,并用眼罩罩住鹰眼,把它放在悬挂在半空的木棍或木墩上,昼夜不停地来回摇晃,使鹰无法入睡或休息。

哈萨克族生计方式选择和文化适应

从游牧到农耕:哈萨克族生计方式选择和文化适应 本论文转载于论文天下:https://www.doczj.com/doc/2e17937510.html,/product.sf.3970714.1/ 论文摘要: 本文是笔者在深入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查干布拉克村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实地调查(略)文主要以查干布拉克村为例,通过参与观察、人物访谈等研究方法,描述并分析了定居哈萨克族生计方式的变迁,探讨(略)及影响.以期对哈萨克族的发展有所裨益.本文共分六章:第一章介绍选题缘起与意义、研究方法;梳理国内外有关文化变迁理论的研究及学术界对哈萨克族文化变迁的研究现状.第二章概述查干布拉克村的背景情况,简述了村落的发展概况以及民族关系的现状.第三章论述哈萨克族生计方式的变迁.农牧业体制变革是哈萨克族生计方式变迁的重要因素.这一变迁历程伴随着牲畜种类与结构、牧养方式的变化(略)改良、农用机械的改进等问题.第四章分析哈萨克族生计方式变迁的原因.第五章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方面论述了哈萨克族生计方式的变迁带来的影响.第六章余论,是对全文的总结. The dissertation is acc(omitted)on the basis of three month field work at Qagan bulak village of Qapqal xibe Autonomous country ,I li Kazak Autonomous prefecture (omitted)g .Taking Qagan bulak village for example(omitted)r tries to discuss the cultural change of Kazak by the methods of self-observing and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etc. The dissertation includes six chapters: The first(omitted)riefly introduces th(omitted)dies and researches as well as the methods used .The second chapter introduces the ba... 目录:摘要第3-4页 ABSTRACT 第4页 1 绪论第7-16页 ·研究的缘起第7-8页 ·研究的意义第8页 ·文献综述第8-12页 ·生计方式变迁的理论研究第8-9页 ·游牧民族的文化变迁研究第9-11页 ·哈萨克族文化变迁研究现状第11-12页 ·研究理论及方法第12-16页 ·理论架构第12-14页 ·研究方法第14页 ·关于田野工作第14-16页 2 社区概况第16-20页 ·地理位置与历史沿革第16-18页 ·村落发展概况第18-19页 ·民族关系第19-20页 3 哈萨克族生计方式的变迁第20-33页 ·畜牧生计方式的变迁第20-25页 ·传统的畜牧生计方式第20页 ·定居后畜牧生计方式的变迁第20-25页 ·农耕生计方式的变迁第25-33页 ·农耕生计方式的缘起第25-26页 ·定居后农耕生计方式的变迁第26-33页 4 生计方式变迁的原因第33-38页 ·环境的变化第33-35页 ·自然环境第34页

哈族歌曲 故乡

故乡 谁不热爱自己的故乡母亲 总在思念让人难以忘怀她 我的故乡你常引起我的回忆 游子思乡情绪越来越深长 啊。。。。。啊。。。。。。 我的故乡你常引起我的回忆 游子思乡情绪越来越深长 雪山松林映在蓝天白云中 座座毡房翠绿色的草原 无论我流浪天涯海角怀念故乡 故乡的名字使我骄傲给我力量啊。。。。。啊。。。。。。 无论我流浪天涯海角怀念故乡 故乡的名字使我骄傲给我力量 Kenm sui miede tuganjierem anasi Kundei jiana balanawoie salase Tuganjierem kute mieken awule Baergang saiying est taertep barasen

A。。。。。A。。。。。。 Tuganjierem kute mieken awule Baergang saiying est taertep barasen 无论我流浪天涯海角怀念故乡 故乡的名字使我骄傲给我力量 Baergang saiying est taertep barasen 哈语: Kenm sui miede tuganjierem anasi Kundei jiana balanawoie salase Tuganjierem kute mieken awule Baergang saiying est taertep barasen A。。。。。A。。。。。。 Tuganjierem kute mieken awule Baergang saiying est taertep barasen Kunde kiesep kerenm jugang yelemsen Mahatan yetele aiding qalehaer kuelemsen Senenbaitang kuezjites dalane

哈萨克族丧葬习俗

哈萨克族丧葬习俗 哈萨克人的丧葬仪式基本上是按照伊斯兰教的仪礼进行的。人死之后脸朝西安放,绑住下巴颏,用洗净的布遮盖脸面,用围帐将遗体围挡起来。遗体在家停放一天或三天,由近亲点灯守灵。前来吊唁的人们要进屋与遗体告别,并安慰死者的亲属。然后用清水洗尸,洗完后用白布缠裹尸体,安放在灵柩内。接着举行祈祷赎罪仪式。赎罪仪式结束后,将灵柩抬到屋外,举行“加纳扎”仪式。参加者全体站立,由阿訇主持念经。念完经后,死者的亲属问众人:“这个人生前是怎么样的人?”众人异口同声地回答:“是个好人,善良的人,祝他升入天堂!愿他安息吧!” “加纳扎”仪式结束之后,即举行出殡仪式。坟地远的用骆驼驮,并用毯子覆盖灵柩。墓穴根据地形挖成直墓坑或掏成洞穴,尸体头部朝南,足部朝北,面朝西(即面对麦加)安放在墓穴里。在尸体放进墓穴之前,所有送葬者每人在尸体上放一撮土,然后安放尸体,并堵好洞口。 死者入葬七天时要举行“七天祭”,并给洗尸的人赠送衣服或衣料。四十天时要举行“四十天祭”,一周年时举行“周年祭”。 按照传统习惯,对死者要进行长时间的哀悼。死者的妻子一年之内必须身着黑服,头包白布,以志悼念。同时还要唱挽歌一年。挽歌自有其固定的哀调。每天在旭日将升和夕阳将落之时唱挽歌,如果远远看到前来吊唁的人也要唱挽歌,与吊唁的人见面时更要大声唱挽歌。如果前来吊唁者是女的或是近亲,则相互拥抱,放声大唱挽歌。 死者埋葬之后,亲属和本部落的人们要给死者家送食物、白布和牲畜。如死者是有名望有地位的人,他的毡房旁边要挂吊唁的旗子,旗子的颜色因年龄而异,有严格区别:年轻人挂红色旗子,老年人挂白色旗子,中年人挂的旗子是一半红一半白。死者生前经常乘骑的马要剪断尾巴,不允许任何人骑。转场或搬家时,需将死者生前所用的马鞍和衣物统统挂在马背上,并由死者的妻子领着走。同时还要带上志哀的旗子,经过别人的毡房时都要唱挽歌。 一周年时,要重修死者的坟墓。坟墓的形式视其地位和经济状况而定。一般人的坟墓用石块垒起,有地位的人用土坯砌成圆形或者方形的墓形。也有呈八棱形状的。一些有名望的死者,还在坟墓上用砖砌起高高的拱塔,墓地范围很广,他的亲属或同部落的人都可埋葬在周围。 一周年的祭祀活动是极为隆重的。除重修坟墓外,还邀请亲属和本部落的人参加祭祀活动。祭祀之日,先将死者生前的乘骑牵到毡房前,这时死者的妻子儿女哭着与死者的乘骑告别,然后将乘骑宰掉,并将志哀的旗子拿下,折断旗杆。接着宰杀许多牲畜款待参加祭祀的人,并举行赛马、摔跤和阿肯弹唱等活动以悼念死者。悼念活动结束后,死者的妻子取下头上的白沙,儿女们脱下黑色的丧服,并将事先挂在屋内的死者生前的衣服取下,交给主持祭祀仪式的老年人。老年人将死者的衣服以及死者乘骑的马头,四个马蹄和马皮一块拿到墓地上去安放。

迪玛希的个人资料介绍

迪玛希的个人资料介绍 中文名:迪玛希外文名:DimashKudaibergen、 Димаш??дай别名:迪玛希·库达依别列根 民族:哈萨克族出生地:哈萨克斯坦 职业:歌手星座:双子座血型:B 身高:180cm体重:60kg 毕业院校:哈萨克斯坦国立艺术大学出道年份:2010年 代表作品:《歌手》《一个忧伤者的求救》《Opera2》 迪玛希·库达依别列根出生在哈萨克斯坦的一个音乐世家里,从小受到家庭的熏陶,而对音乐着迷,并从小开始学习钢琴。迪玛希·库达依别列根5岁便在音乐合唱团演唱歌曲,6岁时获得了哈萨克斯坦“Айналайын”钢琴比赛的冠军。 2010年,获得 “ЗвонкиеголосаБайконура”国际艺术节一等奖,从而正式进入演艺圈;同年,报名参加了“雏鹰之翅青年歌手大赛”,但由于年龄太小而没有入选正赛。 2012年,参加“Жас?анат(青年荣)”大赛,并获得总决赛冠军;同年,参加“Восточныйбазар”国际歌唱比赛,并获得总决赛冠军。 2014年,参加“Славянбазары2015”流行歌曲大赛,最终获得总决赛冠军,比赛期间他还演唱了《Opyatmetel》等歌曲。

2015年,参加“国际斯拉夫音乐节”,并取得了175分的成绩,并因此在中亚及东欧斯拉夫地区获得关注;同年,获得“欧亚歌手大赛”第一名。 2016年,推出首张个人EP专辑《DimashKudaibergen》,收录 了包括《Yerkeleteyin》、《Daididau》等在内的4首歌曲;同年, 签约黑金经纪,成为旗下签约艺人。 迪玛希·库达依别列根有着得天独厚的音乐天赋,他的嗓音能够横跨4.5组音阶,他也因此被誉为“哈萨克斯坦国宝级天籁”。身 高超过190cm的迪玛希·库达依别列根拥有深邃的五官,不少人在 还没听到他开口唱歌时,都会先被其高颜值吸引。迪玛希·库达依 别列根是一名实力派歌手,他能熟练掌握多种唱法,尤其以高音见长。迪玛希·库达依别列根神似林志炫,他也因此被称作为“青春 版林志炫”。迪玛希·库达依别列根有着一双大眼睛,像小鹿一样 透着无辜。迪玛希·库达依别列根一直都是以英俊帅气的形象示人,他能轻松驾驭美声和流行唱法,嗓音清亮还自带歌剧混响。

世界经典民歌赏析

一、区分两首《茉莉花》 江苏的《茉莉花》,其旋律以五声音阶曲折的级进为主,旋律婉转流畅,有典型的南方民歌的特点,宛如一幅江南水乡风土人情的图画。民歌手往往采用吴语演唱这首歌曲,其风格细腻优雅,听来感到新颖亲切,生动地刻画了古代少女追求美好生活的形象,很有艺术感染力。 河北《茉莉花》,河北南皮《茉莉花》的曲调则更具有叙述性质。它的速度缓慢,旋律的进行委婉。民歌表演者为了加强对歌中古代人物形象的塑造,有时从戏曲音乐中汲取素材来丰富这首民歌,河北南皮《茉莉花》的最后有一个较长的拖腔,其旋律材料就是取自吕剧四平腔的常用拖腔,但用得很贴切。 二、江苏民歌 江苏民歌自身也有南北之分,苏北的《茉莉花》、苏南的《紫竹调》是最具有代表性,音乐演奏主要是二胡笛子,也就是江南丝竹,比较著名的有《云庆》《三落》《行街》等,有一首集大成于一身的曲子《姑苏风光》,现今的歌曲是简化版。当然,江苏也有悲调的歌曲如《二泉映月》、《孟姜女》、《月儿弯弯照九州》等。 三、新疆民歌 新疆地区各族民歌的统称,各族民歌的旋律优美动听,节奏活泼鲜明,结构规整对称,情绪热烈欢快:大多采用七声自然调式,也有用五声调式,主要伴奏乐器有手鼓、冬不拉、热瓦甫、铁鼓等。歌曲结构完整,规模较大,曲调悠长,情绪深沉,不少歌曲有着叙咏性的特点。各民族

民歌中,哈萨克族民歌和维吾尔族民歌是两种最活跃的民间音乐。 《阿拉木汗》《青春舞曲》《吐鲁番的葡萄熟了》 四、哈克族民歌 哈萨克族是一个酷爱音乐的民族,素有骏马和歌是哈萨克的翅膀之说。民歌在哈萨克族音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哪里有哈萨克族的毡房,哪里就有歌声。民歌艺术特点:哈萨克民歌从内容上可分为谐歌、赞歌、哭歌、情歌等类冬不拉是哈萨克最主要的乐器。民歌体裁:哈萨克族民歌安泛指歌曲。这里指旋律优美、宽广,并有固定唱词和曲名的歌曲,又可分为“阔西安(牧歌)、“巴拉克西安”(渔歌)、“安给西安”(狩猎歌)、“玛罕拜特安(情歌)、“迪纳依安”(宗教歌)等。人们把唱这类歌曲的歌手称为安奇。 《玛依拉》《可爱的一朵玫瑰花》《在那遥远的地方》。 五、蒙古民歌 蒙古族民歌主要分为两大类:礼仪歌和牧歌。礼仪歌用于婚宴等喜庆场台,以歌唱纯真的爱情、歌唱英雄、歌唱夺标的赛马骑手为主要内容。牧歌多在放牧和搬迁时唱,内容以赞美家乡,状物抒情者居多。蒙古族民歌节奏自由,装饰音多而细腻,并具有较强的明诵性。歌声亮、曲调悠长软歌的歌词既干抒情,又注重写景,情景交融。表现人和大自然的和谐关系。软歌的节奏一般是悠长、徐缓、自由,多采用“密—疏一更密—疏的节奏。一般情况下,牧歌的上行乐句节类是悠长徐缓的:下行乐句则往往采用活跃跳荡的三连音节奏。 《达那巴拉》、《牧歌》、《万丽》、《金杯》、《森吉德玛》

哈萨克族的30条禁忌

哈萨克族的30条禁忌 哈萨克族的禁忌很多,表现在生产、生活、做客、婚姻和宗教信仰等许多方面。 1、做客时,忌讳客人骑着快马直冲家门,进入房内,这会被认为是挑衅或是报丧和传送不吉利的消息。骑马快到家门时,要放慢速度,在房侧或房后下马,并把马鞭放好。 2、做客时,忌讳客人坐在放有食物的箱子上或其他生活用具上。他们认为食物是胡大赐予的,是圣洁的。 3、在毡房内不许坐床,要席地盘腿坐在地毯上,不许把两腿伸直。 4、在交谈和吃饭时,最忌讳捏鼻涕、挖鼻孔、放屁、吐痰,剪指甲和打哈欠等,否则被认为是最大的不尊敬。 5、吃饭、喝茶时,不能脚踩餐布,更不许跨越餐布。在餐布收起来之前,最好不要随便离开。如有事外出,不能从人前走过,须绕到人后面走。 6、吃馕时,不能把整个馕拿在手上用嘴啃,而应该掰成小块吃。 7、主人做饭时,客人最好不要动餐具,更不要用手拨弄食物或掀锅盖。 8、主人端上来的茶、酒、肉和其他食物,不管好坏,都要高高兴兴的接受。茶不能喝一半剩一半离席,喝酒最好要一饮而尽,如果不会喝,也要喝一点,以示谢,否则主人会以为你瞧不起他或者有别的意见。主人给的肉也要痛痛快快地接受,不要不吃,否则主人是不高兴的。 9、饭前饭后,主人都会给客人倒水洗手。洗完手后,不能乱甩水,而应用毛巾擦干。 10、哈萨克族忌食猪肉、驴肉和非宰杀而死亡的牲畜肉及野兽肉,也禁食一切动物的血,他们认为,这些肉和血都是不洁的。 11、在哈萨克族人家住宿,不要拒绝使用主人的被褥,不然会被认为是看不起他们。 12、在哈萨克族家做客,一般多是住两天。 13、哈萨克族忌讳别人当面赞美自己的孩子,尤其不说能“胖”,他们认为这样会给孩子带来不吉利的事情。 14、忌讳别人当面赞美自己的牲畜和猎犬等,不能当着主人面追打猎犬和看门的狗,不要当面数主人牧畜头数,他们认为这样会使牧畜遭受损失和灾难。 15、不要跨越拴牲畜的绳子,他们认为跨越拴着牲畜的绳子,是侮辱了使他们致富的神灵。他们认为,牲畜的增多和肥壮,都是由主管拴绑各种牲畜的绳子的神灵赐予的。 16、走路遇羊群要绕道而行,不要骑马从羊群中穿过,不有用脚踢或用木棍打牲畜的头部。 17、不要用手或棍棒等指点人数,否则会被认为是把人当作牲畜清点。 18、借用的马归还时要卸下马鞍,否则会被认为是不礼貌的表示。 19、儿媳妇不能使用公公的马鞍和坐公公的床位;公公也不能使用儿媳的马鞍和坐儿媳的床位。 20、妇女坐月子、小孩出疹子的房子,新婚夫妇的房子、青年妇女单独住的房子,不要随便进去,更不能穿着背心、裤衩或赤膊进别人的房子。 21、妇女不能在长辈面前走过,更不能在长辈面前喝酒和抽烟。

各地民歌

◎中国人的真情浪,唯有民歌我们生命之中最美最难忘的歌。 ◎46位中国歌唱名家韵味独特144首中国人生命之歌首首动听。 ◎中国民歌有著悠久的历史传统和丰厚的艺术遗产。早在原始社会,就在集体劳动中,和自然界的斗争中产生。民歌是劳动人民集创作的智慧结晶,是表达思想感情、意志和愿望的一种艺术形式。 ◎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且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和各地区的民歌都有著自己的独特风格。 由於千差万别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生活方式,使民歌在体裁形式、艺术风格、表现题材、调式素材等方面都极为丰富多彩。 ◎民歌的体裁大概分为: 号子、山歌、小调等。山歌的节奏比较自由,音调比较悠长。高原地区的山歌较高亢、嘹亮、粗犷而有力;平原地区尤其是江南一带的山歌较流畅、秀丽;草原上的牧歌较开阔而热情奔放。小调的曲调比较流畅,节奏比较规整,结构也比较均衡和完整。中国民歌多以小调为体裁。 中国民歌经典1 1xx小调/xx民歌/xx演唱 2跑旱船/xx民歌/xx建华演唱 3xx/xx词马可曲/xx演唱 4xx景/xx民歌/xx演唱 5丢丢铜仔/xx民谣/合唱 6回娘家/xx民歌/xx 7摘石榴/安徽民歌/曹燕珍、欧阳劲松演唱 8天涯歌女/xx民歌/xx演唱

9四季歌/xx词贺录汀曲/xx演唱 10xx好/xx民歌/xx演唱 11看秧歌/xx民歌/董岱演唱 12茉莉花/xx民歌/xx演唱 13走西口/xx民歌/于淑珍演唱 14郎从门前过/xx民歌/xxxx演唱 15绣荷包/xx民歌/xx演唱 16瞧情郎/xx民歌/于淑珍演唱 17三十里铺/xx民歌/于淑珍演唱 18四季调/xx民歌/于淑珍演唱 中国民歌经典2 1在那遥远的地方/xx民歌/xx演唱 2跑马溜溜的山上/四川康定民歌/胡松华演唱3xx/xx民歌/xx演唱 4xx放羊/xxxx民歌/xx演唱 5拔根芦柴花/xx民歌/xx演唱 6送我一枝玫瑰花/xx民歌/李谷一演唱 7小放牛/xx民歌/远征演唱 8xx/xx民歌/李谷一演唱 9xx扁担/xx民歌/xx演唱 10我的家乡沂蒙山/山东民歌/彭丽媛演唱

电影“鲜花”体现的哈萨克族传统民俗文化

电影“鲜花”体现的哈萨克族传统民俗文化 哈斯铁尔.巧坦 摘要:新疆本土电影《鲜花》对民俗文化的运用非常重视,为了很好地展示出哈萨克族特殊而独具艺术魅力的民俗文化,影片巧妙地运用了哈萨克族的多种民俗事象,使它成为影片有机体上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成为影片的一大奇观,在影片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民俗文化成为影片的一大亮点。 关键词:《鲜花》;哈萨克族;民俗文化 引言:的该片以哈萨克族“阿依特斯”(一种即兴表演方式)这一文化形态和草原生活的有机结合为叙事背景,着力塑造了一位性格坚毅、善良智慧的女阿肯“鲜花”的生活、情感、奋斗经历,表达了哈萨克族独特的励志哲理,以及原生态的文化魅力,弘扬了真善美。民俗存在于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又包含了群体共同文化意识,因此,民俗在电影的情感、思想、气氛、风格特质等层面都具有极强的穿透力。《鲜花》中许多民俗的运用都是富有深意的,它将民俗的文化意义与影片的情节相融,对于电影主题的抒发起着绝妙作用。 正文: 影片《鲜花》亦如其名,是一部洋溢着芬芳动人气质的作品。与投资上亿的“大片”相比,这不是一部大制作,但这并不代表其境界和格局狭小。恰恰相反,这个讲述哈萨克女阿肯(歌手)的故事同时在叙述一个民族的文化诗意,甚至后者才是叙述的本源和魅力所在。为了很好的展示出哈萨克族特殊而独具而艺术魅力的民俗文化,影片巧妙地运用了哈萨克族多种风俗习惯,使它成为影片的一个亮点。在影片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归结起来,主要表现在一下方面: 2.推动故事情节的展开,增加审美的情趣,调动观众的情绪 在民俗影片中,民俗事象不能游离在故事之外,不能只是利用民俗文化来制造“奇观化”的视觉盛宴来吸引观众的眼球,也不仅仅只是利用民俗文化来进行穿针引线的作用,而是将民俗文化与情节交融,使得故事更具真实性,更加引人入胜。《鲜花》这部影片是以“鲜花”的人生经历为线索来推动情节发展的,可以说,鲜花虽然经历了“失父”、“断指”、“丧夫”等磨难,但整体说来,她的人生也不算特别曲折离奇。如果以记录的方式来展示鲜花的一生,并不会使多少人感动。但是,影片巧妙地将民俗文化故事情节有机融合,这就增加了影片的审美情趣,吸引了观众。影片运用了一种超现实的手法对整个故事情节进行结构,整部电影由 5 部分组成:摇篮曲、挽歌、谎言歌、哭嫁歌、无声,这样组织结构一方面是为了尊重哈萨克族那种“从出生到死亡,唱着歌来,唱着歌去”的特有的一种意识形态。另一方面也使得故事情节的发展井然有序,繁而

分析民族歌曲《玛依拉变奏曲》

天津体育学院运动与文化艺术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分析民族歌曲《玛依拉变奏曲》 学院:音乐学院 学生姓名:XX 学号:XXXXXX 专业:音乐学 方向:民族演唱 年级:2010级 完成日期:2014年4月16日 指导教师:XX

摘要:论文主要研究了分析民族歌曲《玛依拉变奏曲》问题。首先分析和阐述了歌曲创作的背景、《玛依拉》与《玛依拉变奏曲》的区别、《玛依拉变奏曲》的唱腔特点、怎样把感情完美的融入一首声乐作品中、从《玛依拉变奏曲》中得到的感悟等理论,并对怎样把感情完美的融入一首声乐作品中的理论作了相应的探讨。在此基础上,在传统民歌演唱的处理 方面存在的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在民歌改编曲的基础上延续了原始民歌的特点和创作者所要表达自己的感受的方式上是大致相同等方案。论文在总结如何把感情完美的融入一首声乐作品中、从《玛依拉变奏曲》中得到的感悟等理论基础上,以歌曲的整体节奏和唱腔特点来处理感情的表达为核心,研究了如何把一首好的声乐作品分析透彻了,不断的创新学习,继续传承和发扬我国传统的民间民族音乐文化领域的问题。 关键词:背景区别唱腔特点感悟

目录 一.简介《玛依拉》的背景 (1) 二、《玛依拉》与《玛依拉变奏曲》的区别 (1) 三、《玛依拉变奏曲》的唱腔特点。 (2) 四、怎样把感情完美的融入一首声乐作品中 (3) 五、从《玛依拉变奏曲》中得到的感悟。 (4)

大学四年通过对民族声乐的学习中,我学到了,当拿到一首完整的声乐作品时,首先要了解分析这首作品,因为每一首作品都有它的创作意义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演唱者想要充分的表达出创作者所想要表达的感情,首先要从各个方面分析作品。例如:哈萨克族民歌《玛依拉变奏曲》。首先我要分析它的创作背景、曲式调式、唱腔特点等。只有从这些方面透彻的分析作品,才可以真正的了解和掌握作品中想要表达的感情和演唱方式和技能。才能使歌唱者更好的演唱每一首作品,激发听众们强烈的共鸣。使得每首作品就有鲜活的艺术生命。下面我将从这几个方面分析一下民族歌曲《玛依拉变奏曲》。 一.简介《玛依拉》的背景 《玛依拉》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民歌,歌曲描述了哈萨克民族风情,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对音乐非常喜爱,音乐和歌在这个民族被誉为是哈萨克民族的翅膀,他们每个人能歌善舞,这是整个民族的一大特色,哈萨克民歌对民间音乐起着重要作用。这首作品主要是指“玛依拉”。传说她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哈萨克民族姑娘,她热情开朗,歌声美丽动听,哈萨克的牧民们常常到她唱歌就忍不住的停下脚步去倾听。歌曲主要表现了游牧民族的牧业和狩猎生活,赞美了家乡的风土人情。 二、《玛依拉》与《玛依拉变奏曲》的区别 这两首歌在风格和曲风上大有不相同。《玛依拉》是一首人们都非常熟悉的哈萨克民族风情强烈的歌曲,悠扬的曲调,通俗易懂的歌词。对于具有民间舞蹈的音乐风格有一个显著地特点:流畅的旋律,鲜明的节奏。这首歌曲的节拍是3/4拍,整首歌曲是由4个乐句在加上一个副歌性衬词组成的。调式上采用的是民族宫调式E宫七音阶,曲调轻盈、明快。而《玛依拉变奏曲》是一首由胡廷江根据哈萨克民歌《玛依拉》改编成的创作型歌曲。歌曲的风格和之前大不相同,它运用了变奏曲式的手法,在通过对歌词的结构、节奏以及句式的改变,体现了音乐艺术的本质和积极的人生,哈萨克人民情乐观的生活态度和人们向往美丽爱情的情感。“玛依拉变奏曲”使用的是3/4拍的变奏曲式进行了2次变奏,歌曲带有舞曲的性质。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它分为两部分,一是叙事,另一部分则是抒情。从歌词上分析,第一段的歌词和《玛依拉》相同,这属于叙事部分。而在第二段歌词中,作者加入了抒情词,在唱腔和节奏上发生了大的改变。例如第二段歌词中:“白手绢四边上绣满了玫瑰花……” 加入花腔,使原本短小重复的小曲在速度的变化和情绪的表现上成功的抒发出哈萨克姑娘的感情。这属于抒情部分。最后一部分与开始相呼应,回到叙事部分。整首歌曲的旋律流畅、音符跨度小、曲调轻盈、民族气息浓郁、抒情性强。充分表达了哈萨克姑娘,“玛依拉”开朗活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