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轮复习专题学案: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

一轮复习专题学案: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

一轮复习专题学案: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

专题: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地质作用(营造地表的力量)

1

地壳运动的两种形式及分类

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风化、侵蚀、搬运、堆积

(1)风化作用:化学风化:如氧化水解等发生了化学反应

生物风化:如植物根系对岩石的破坏和穴居动物对岩石的破坏物理风化:温差、冻融、日晒下岩石热胀冷缩速度不一导致如花岗岩的球状风化(2)侵蚀作用

流水侵蚀:使谷底、河床加宽加深,使坡面趋于破碎。

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等

冰川侵蚀: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

海浪侵蚀:形成海蚀陡崖等

1 / 11

(3)搬运作用:为堆积地貌的发育输送大量物质

(4)堆积作用

在流水和风力搬运的途中,由于流速或风速的降低,导致物质逐渐沉积,在沉积过程中颗粒大、比重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物质后沉积,所以沿着水流方向我们先看到颗粒比较大的沙子,越往后沙粒越小。

流水堆积:形成冲积扇(出山口)、三角洲(入海口)、河漫滩平原(中下游)

风力堆积:形成新月形沙

随风力的减弱,风力的搬运作用减弱,所以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

冰川堆积:形成冰碛地貌、冰蚀湖等

海浪堆积:形成沙滩

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岩石按成因分为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

(1)岩浆岩:是岩浆活动的产物。是在地球内部压力作用下,岩浆沿着岩石圈的薄弱地带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分为喷出岩和侵入岩,如花岗岩、玄武岩等

(2)沉积岩:是裸露地表的岩浆岩在风吹、雨打、日晒以及生物作用下,逐渐成为砾石、沙子和泥土。这些碎屑物质被风、流水等搬运后沉积下来,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如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等。沉积岩的特点:具有层理构造,含有化石。

(3)变质岩:各种已经生成的岩石,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如大理岩、板岩等

2、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如图……

2 / 11

第二节山岳的形成

二、判断背斜和向斜

1、做快的情况下,岩层向上拱起的是背斜,岩层向下弯曲的是向斜。(不完整的要补完整)

2、最科学的依据是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

中心部分岩层老,两翼岩层新的是背斜;中心部分岩层新,两翼岩层老的是向斜。

3 / 11

3

1山

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叫做褶皱。褶皱的基本形态是背斜和向斜。

2、断块山

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就会破裂。岩体发生破裂后,如果两侧的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就形成了断层。

断层在山区是经常可以看到的,常常表现为悬崖、陡壁、峡谷等。在断层构造地带,由于岩石破碎,易受风化侵蚀,常常发育成沟谷、河流。

(褶皱与断层的区别在于断层处的岩层是不连续的,两侧岩体沿断层面发生了明显的位移)

3、火山:由火山口和火山锥两部分组成。

二、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1、对交通运输方式选择的影响

在山岳地区修建交通运输干线,不仅成本高,难度也比较大。为了降低修建成本和难度,在山岳地区,人们通常优先建造成本较低、难度较小的公路,其次才是铁路。

2、对交通运输线路分布的影响

由于山岳地区相对高度大,地表崎岖,因此线路选择时应避开陡坡和沼泽地,而是选择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3、对交通线路延伸方向的影响

为了达到线路的技术要求,在山岳地区修建公路和铁路往往需要迂回前进。如在陡坡上往往是“之”字形弯曲。

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

一、河流侵蚀地貌

4 / 11

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并掀起地表的物质,形成侵蚀地貌。河流侵蚀地貌是由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共同作用形成的。

1、河流侵蚀的三种类型

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会沉积下来,形成堆积地貌。在河流堆积地貌中,冲积平原是比较典型的地貌类型。

1、洪积一冲积平原一发育于山前

季节性的洪水或河流在山区流动时,由于山区内地势陡峭,水流速度快,携带了大量砾石和泥沙。可是,当水流流出谷口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水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堆积下来,形成洪积扇或冲积扇。颗粒由扇顶到扇缘越来越小。

2、河漫滩平原一发育于河流的中下游

在中下游地区,河流下蚀作用较弱,侧蚀作用较强。河流往往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的面积逐步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

3、三角洲平原一形成于河流入海口

河流人海处水下坡度平缓,河水流速减慢,河流所携带的泥沙便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

三、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5 / 11

1.(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苍苍森八桂,兹地在湘南。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这是出自唐代诗人韩愈《送桂州严大夫》一诗中的名句。漓江发源于南岭,在桂林至阳朔河段,蜿蜒南流,河床由砂、卵石组成,两岸多为石灰岩岩溶地貌(喀斯特地貌),是桂林山水的核心。下图示意桂林在广西的位置和漓江的景观。

(1)推断漓江夏、冬两季河水含沙量大小的差异,并说明理由。(8分)

(2)分析漓江河床多卵石的原因。(6分)

6 / 11

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水冲玛瑙大多呈卵石状,磨圆度高,集中分布于河床

与沙滩中,原岩以喷出岩为主。贝齐布卡河口是水冲玛瑙

的知名产地(下左图),当地水冲玛瑙原石采集集中在每

年的5月----10月。某地理考察队为了探究水冲玛瑙的形

成过程,按照图示路线从马哈赞加徒步经甲城到达图阿马

西纳。考察队发现途径甲城前后所见植被景观差异明显。

(1)说明贝齐布卡河口水冲玛瑙的形成过程。(8分)

⑵分析贝齐布卡河口水冲玛瑙原石采集有明显季节性的原因。(6分)

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塞拉利昂共和国钻石储量丰富,有“钻石之国”之称,钻石采集业是该国的经济支柱之一,全国约有1/3的人口从事钻石采集,钻石一般形成于地球深部高压、高温条件下形成的岩浆岩中,但该国的主要钻石采集区却分布在源出这类岩石的河流下游的河滩地带。目前,塞拉利昂主要以钻石荒料的采集、出口为主,而钻石的切磨、钻石饰品制作业则很落后,多数钻石荒料被出口到比利时安特卫普等地打造成名贵钻石饰品,再以高价销往欧美各地。

7 / 11

(1)分析塞拉利昂钻石采集区主要分布在西部河流下游河滩地带的原因。(6分)

(2)指出当地人每年开始大规模采集钻石的月份,并分析其原因。(8分)

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是新疆和田区位略图。和田是

著名的“玉石之都”。和田玉为变质

岩,

一轮复习专题学案: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

其矿体分布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昆仑山高山地区,乙处河滩玉石富集,是拾玉的重要地段,秋季又是在此拾玉的最佳季节。

(l)结合地形条件,说明甲处狭长区域没有冰川分布的原因。(8分)

(2)说明乙处河滩玉石富集的外力作用过程。(8分)

⑶分析秋季成为乙处最佳拾玉季节的自然原因。(8分)

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智利目前是全球铜矿储量最丰、产量最大、出口最多的国家,被誉为“铜矿之国”。位于智利北部地区的丘基卡玛塔铜矿是世界上最大的露天铜矿,它由岩浆侵入而成。铜工业是智利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据统计,智利人每创造5美元国内生产总值,有1美元与铜矿相关;智利每出口5美元商品,其中3美元是铜产品;智利经济增速如果达到5%,那么铜业的贡献率在70%……

⑴简述丘基卡玛塔形成世界上最大露天铜矿的地质条件。(4分)

9 / 11

一轮复习专题学案: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

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罗讷河曾是欧洲一条充满“野性〃的河流。近代以来经过被

称为“梯级开发世界之最〃的水站电建设,罗讷河变成了一条

“驯服〃的河流。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法国核电在能源消

费中比重大幅度上升,要求恢复罗讷河自然生态的呼声持续高

涨,关于水电大坝拆与建的争论日趋激烈。

(1)开发前的罗讷河干流谷地多鹅卵石滩,简述其成因。(8

分)

高度表

>2000

1000-2000

500-1000

200-50D

<200

1、(1)夏季大,理由是夏季河流补给以大气降水为主,多大雨,流量大,对地表和河流的侵蚀作用强,搬运作用

也强,河水含沙量大;(4分)冬季小,理由是冬季河流补给以地下水为主,降水少,流量小,侵蚀和搬运作用

弱。

(4分)或:差异:夏季大于冬季(2分)

一轮复习专题学案: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

理由:夏季河流补给以大气降水为主,多大雨,流量大,对地表和河流的侵蚀作用强,搬运作用也强,河水含沙量大;(4分)冬季河流以地下水补给为主,雨水补给少。(2分)

(2)从上游来的河水,水流急,搬运作用强,可携带砾石;(2分)搬运过程中砾石碰撞摩擦,棱角消失;(2分)在漓江河段,流速变缓,携带的卵石在此处堆积。(2分)

2、(1)玛瑙原岩经火山喷发到达地表;经流水冲刷磨圆,并搬运至河口;因河口处地势低平,流速减缓沉积而成。

⑵该地为热带草原气候,降水有明显干湿季。湿季(丰水期)河流水位高,采集玛瑙原石难度大;干季(枯水期)河流水位低,河床、涉滩裸露面积大,利于玛瑙原石采集。

3、(1)东北部的山地中富含钻石的岩浆岩由于长期遭受风化、侵蚀而破碎,形成含有钻石的岩石碎块;被流经该地区的河流搬运到下游的平缓地带,由于流速减缓,比重大的钻石在这些地区沉积下来。

(2)11月。11月前,当地降水多,河流处于汛期,河流从上游带来大量新的沉积物;11月后,河流水位下降,河滩出露,容易采集。

4、(1)地势低,气温偏高;地形封闭,水汽不足。

(2)(含有玉石的)岩体经过风化(侵蚀或外力破坏),再经过河流搬运(向下游运动),到达地形平缓处(乙处),(玉石)发生沉积。

(3)夏季河流(流量大)搬运能力强,玉石沉积的时间相对集中在夏季;秋季河流水位下降,玉石出露。

5、地处板块碰撞带,岩浆侵入后冷凝形成铜矿;矿床上覆岩石在外力作用下被侵蚀,使铜矿出露。(每点2分,共

4分)

6、鹅卵石来自上游山区,上游山区流速快,流水侵蚀搬运能力强;下游地势变缓,流速降低,搬运能力下降,沉积形成石滩;河水在搬运过程中岩石棱角不断被侵蚀而变圆形(鹅卵形)。

高中地理专题: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附答案解析)

高中地理专题: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附答案解析)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1.划分依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 (1)地震波的分类及特点 (2)不连续面及波速变化

2.C以上:地壳CD间:地幔 D以内:地核(E外核、F内核)。3.岩石圈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提示:地壳厚度不均,陆地地壳厚,海洋地壳薄。在陆地上,高原、山地地壳厚,平原、盆地地壳薄。 二、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 1.三大类岩石的形成 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岩石圈物质循环图: A沉积岩 B变质岩 C岩浆 D侵入型岩浆岩 E喷出型岩浆岩 (2)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内力作用:①外力作用:② ①冷却凝固作用

②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先后顺序不可颠倒) ③重熔再生 ④变质作用。 (3)甲为岩浆乙为岩浆岩丙为沉积岩丁为变质岩 提示1:判断三类岩石和岩浆时要注意以下三方面 (1)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却凝固而成,即只有一个箭头指向的就是岩浆岩。 (2)岩浆是岩石转化的“起点”,也是三类岩石的“归宿”,有三个箭头指向它,如果只有一个箭头,那应该是变质岩。 (3)岩石均可经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岩石均可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三大类岩石均可重熔再生形成岩浆。 提示2: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提示3: (1)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因而一般的规律是岩层年龄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年龄越新,其位置越靠上(接近地表)。 (2)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 (3)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多受岩浆活动的影响,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其相邻的岩浆岩。 (4)如果是海底岩石,则离海岭越近,其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小,离海岭越远,其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大;或者说离海沟越近,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大,离海沟越远,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小。注意进行上述判断时参照的必须是同一个海岭或者海沟。 三、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1.地壳运动--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内力 地壳运动引起地表起伏和海陆变迁等变化,按地壳运动方向和性质可将其分 2.板块运动与地貌 3、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地貌成因:

一轮复习专题学案: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

一轮复习专题学案: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 专题: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地质作用(营造地表的力量) 1 地壳运动的两种形式及分类 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风化、侵蚀、搬运、堆积 (1)风化作用:化学风化:如氧化水解等发生了化学反应 生物风化:如植物根系对岩石的破坏和穴居动物对岩石的破坏物理风化:温差、冻融、日晒下岩石热胀冷缩速度不一导致如花岗岩的球状风化(2)侵蚀作用 流水侵蚀:使谷底、河床加宽加深,使坡面趋于破碎。 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等 冰川侵蚀: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 海浪侵蚀:形成海蚀陡崖等

1 / 11

(3)搬运作用:为堆积地貌的发育输送大量物质 (4)堆积作用 在流水和风力搬运的途中,由于流速或风速的降低,导致物质逐渐沉积,在沉积过程中颗粒大、比重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物质后沉积,所以沿着水流方向我们先看到颗粒比较大的沙子,越往后沙粒越小。 流水堆积:形成冲积扇(出山口)、三角洲(入海口)、河漫滩平原(中下游) 风力堆积:形成新月形沙 随风力的减弱,风力的搬运作用减弱,所以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 冰川堆积:形成冰碛地貌、冰蚀湖等 海浪堆积:形成沙滩 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岩石按成因分为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 (1)岩浆岩:是岩浆活动的产物。是在地球内部压力作用下,岩浆沿着岩石圈的薄弱地带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分为喷出岩和侵入岩,如花岗岩、玄武岩等 (2)沉积岩:是裸露地表的岩浆岩在风吹、雨打、日晒以及生物作用下,逐渐成为砾石、沙子和泥土。这些碎屑物质被风、流水等搬运后沉积下来,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如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等。沉积岩的特点:具有层理构造,含有化石。 (3)变质岩:各种已经生成的岩石,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如大理岩、板岩等 2、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如图…… 2 / 11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校本练习15 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含答案)

2021-2022学年高三年级地理学科校本作业15 (范围: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 下图示意我国福建省南部局部沿海全新世(开始于1.15万年前)以来海岸变迁状况。读图,完成1~2题。 1.全新世以来海岸变迁的状况是( ) A.一直向陆地方向后退 B.一直向海洋方向推进 C.位置相对稳定 D.先向陆地后退,后向海洋推进 2.对海岸线的变迁影响较弱的地质作用是( ) A.河流的堆积作用 B.地壳的升降运动 C.风力的侵蚀作用 D.海浪的搬运、堆积作用 下图是鼓浪屿西南沙滩上屹立着的一块巨岩,中间有一个 大岩洞,潮涨潮落,海浪拍打这个岩洞时,发出咚咚声响,俨 如击鼓,人们称它为“鼓浪石”。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3.形成鼓浪石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 A.海水侵蚀 B.风化和风蚀 C.冰川侵蚀 D.流水侵蚀 4.图中由海水作用形成的堆积地貌是( ) A.岩洞 B.岩礁 C.沙滩 D.海岸 终碛堤是冰川携带物堆积在冰川末端形成的堤状堆积体。当冰川融水流过终碛堤后,冰水携带的大量碎屑物质堆积成扇形堆积体,称为冰水扇。下图示意终碛堤及冰水扇。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5.终碛沉积物具有的特点是( ) A.大小均匀 B.层状结构 C.棱角明显 D.磨圆度好 6.冰水扇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过程是( ) A.流水堆积、侵蚀—冰川堆积、侵蚀 B.冰川堆积、侵蚀—流水侵蚀、堆积C.冰川侵蚀、堆积—流水堆积、侵蚀 D.冰川侵蚀、堆积—流水侵蚀、堆积在一片叫作“鲸之谷”的埃及沙漠中,散落着鲨鱼牙齿、海胆刺、巨型鲶鱼的化石。结合“鲸之谷”图片,回答下列小题。 7.“鲸之谷”沙漠中海洋生物化石的存在说明了该地区 ( ) A.海面曾相对上升 B.海水沉积作用加强 C.地壳曾相对上升 D.海浪侵蚀作用加强 8.目前图示地区的主要外力作用为( ) A.流水作用 B.风力作用 C.冰川作用 D.生物作用三十多年来,在青海湖西岸的布哈河三角洲东北缘形成 与湖岸线平行的风成沙丘,并逐年扩大,成为青海湖第二大 风沙堆积区。沙丘的形态呈新月形,向湖凸出。下图为青海 湖西岸沙丘位置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必修一地表形态的塑造(高考第一轮复习)

必修一地表形态的塑造(高考第一轮复习)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1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一、内力和外力的区别分 类 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相互关系 内力作用 地球本身,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热能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 内力作用形成高山盆地,外力作用把高山削低凹地填平,两者同时进行,一般内力作用起主导作用 外力作用地球外部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 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

应用:一、岩石 分类 形成过程 典型岩石作用举例 岩浆岩 侵入岩 岩浆在地下压力作用下侵入地壳上部,冷却凝固而成 花岗岩花岗岩是坚固美观的建筑材料;玄武岩多气孔;喷出岩岩浆在地下压力作用下喷出地壳上部,冷却凝固而成 玄武岩、安山岩

沉积岩 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破碎物质, 被搬运到地处沉积、固结成岩石石灰岩、页岩 石灰岩是建筑和化工原料;可能含有化石变质岩 原有岩石在温度、压力变化下导致原有结构、矿物成分发生变化而形成的岩石 大理岩、石英岩、板岩 大理石是优良建筑装饰 材料 二、不同区域外力作用的差异 1、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堆积地貌 2、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堆积地貌。 3、高山地区多冰川侵蚀作用,多角峰、冰斗、“U ”型谷、冰碛丘陵等地貌。 4、沿海地区多海水侵蚀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沙滩等地貌。 第1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真题体验 岩石物质循环模型说明岩石通过不同的过程可以从一种形态转化成为另一种形态。 1.大理岩是石灰岩经过程①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 A.温度升高,压力降低B.温度降低,压力升高 C.温度升高,压力升高D.温度降低,压力降低

2021届《名师导学》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第3章

[课程目标] 1.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地壳物质循环 3.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4.大气受热过程 5.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6.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7.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8.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一讲地球的圈层结构、地壳物质组成及物质循环 考点一地球的圈层结构 对应学生用书p27 1.地球内部圈层

(1)划分依据:__地震波__传播速度的变化。 类型传播速度能通过的介质共性 A表示 __横__波较慢__固体__ B表示 传播速度都随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__纵__波较快固体、液体和气体 化 (2)不连续面 名称波速变化 ①表示__莫霍__面此面以下地震波的传播速度突然 __加快__ ②表示__古登堡__面此面以下__横波__完全消失,__纵波__波速突然下降 (3)划分 三个圈层:图中C为__地壳__,D为__地幔__,E为__地核__(由外核和内核组成)。 软流层:位于上地幔的顶部,是__岩浆__的主要发源地。 (4)岩石圈:由坚硬的__岩石__组成,包括地壳和__上地幔顶部__。 2.地球的外部圈层 (1)A表示__大气圈__: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主要成分是氮、氧。 (2)B表示__水圈__: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__连续__但不规则的圈层。 (3)C表示__生物圈__: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包括__大气圈__的底部、__水圈__的全部和__岩石圈__的上部。

对应学生用书p28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划分 1.以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为界,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地球内部圈层的概况,可简化总结成下表以便于记忆: 圈层名称不连续面深度 (km) 特征 地壳 地幔 上地幔 下地幔 地核 外核 内核 莫霍面 古登堡面 平均17 2900 5150 6370 由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厚度不均,大洋部分薄,大陆部分厚 上地幔顶部存在一个软流层,这里可能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可能为固态,温度、压力和密度均增大 呈液态或熔融状态 温度、压力和密度很大,呈固态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讲义)(解析版)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4.1 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 历年考情: 对地表形态塑造(引起地壳的表面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作用,我们称之为地质作用。根据能量来源的不同,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一、内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1.热量来源:地球内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2.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1)地壳运动: ①运动形式:a.水平运动:造成岩层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形成绵长的断裂带和巨大的褶皱山脉; b.垂直运动:造成岩层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 两种方向同时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过程缓慢,不易察觉,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 (2)岩浆活动: ①形式:主要有岩浆喷出(火山喷发)和岩浆侵入两种形式

只有喷出地表才可以直接影响地表形态,可以瞬间改变地表形态,但作用微弱。 而喷出岩又分为裂隙式(线状)喷发或中心管道式(点状)喷发。 (3)变质作用: 发生在地壳深处(高温高压)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3.影响: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二、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一)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 (二)作用主体:风、流水、冰川、生物等 (三)表现形式:风化、侵蚀、搬运、堆积 1.风化: 风化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矿物与温度、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进行分解,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实质是“大块变成小块”。 注意:风化不过多与风联系,风化之后的产物我们称之为风化壳,土壤是在风化壳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 从地表风化壳厚度来看,温度高,水分多,植物茂密的地区风化壳厚度最大。 【类型】 ①物理风化:岩石机械破碎,化学成分没有显著变化。分:热力风化;冰劈作用。 ②化学风化:岩石发生化学成分的改变分解。 在干燥的环境中,以物理风化为主;在湿润的环境中,以化学风化为主, 物理风化主要受温度变化影响;化学风化受温度和水分变化影响都较大。 ③生物作用:受生物生长及活动影响而产生。 主要有:机械破坏,植物根分泌出的有机酸。生物风化不仅在于引起岩石的机械和化学破坏,还在于它形成了一种既有矿物质又有有机质的物质——土壤。 2.侵蚀:风化物被带走,在原地形成侵蚀地貌。依据作用主体的不同分为: (1)流水侵蚀、溶蚀:

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2单元第2讲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教案鲁教版20210415

第二讲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细化课标素养要求 1.说出内力作用的来源及主要表现形式。 2.识别3~4种内力作用形成的常见地貌。 3.理解常见地质构造的特点及其对地貌形态的影 响。 4.结合实例分析,学会地质剖面图的判读方法。 5.联系实际,分析地表形态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1.区域认知:认识不同地区内力作用及地 貌景观的差异。 2.综合思维:结合地质剖面图,分析其演 化过程,说明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的差异。 3.人地协调观:观察当地交通线分布,分 析地形对交通的影响;了解当地主要地质 灾害、造成的危害及防御措施。 一、内力作用 1.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是什么? 主要是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2.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其影响是什么? 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结果 地壳运动 水平运动形成绵长的断裂带和巨大的褶皱山脉 使地表变得高 低不平垂直运动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 岩浆活动岩浆只有喷出地表才可以直接影响地表形态 变质作用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特别提醒]准确理解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 (1)同时存在,而且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结果往往相互渗透、叠加在一起。 (2)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区域,这两个方向的运动是有主次之分的。 (3)就全球规模的运动而言,以水平运动为主,以垂直运动为辅。

二、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1.地质构造 (1)褶皱 ①什么是褶皱? 岩层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 ②褶皱的基本形态有哪些?其对地形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名称地形判断依据 背斜未受侵蚀,成为山地;久经侵蚀,形 成谷地 中部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 向斜未受侵蚀,成为谷地;久经侵蚀,地 形倒置,形成山岭 中部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 ①何为断层? 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X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发生破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 ②断层的主要表现特征是什么? 位移类型表现 水平方向会错断原有的各种地貌,或在断层附近派生出若干地貌 垂直方向相对下降形成谷地或低地相对上升发育成山岭或高地 地质构造形成的地貌有哪些类型?

2021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教案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地理班课复习课教案 年级科目教师 班级日期时段 课型课题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考纲要求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学习目标1.结合实例,了解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和表现形式,并分析其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作用(重点) 2. 结合实例,了解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和表现形式,并分析其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作用(重难点) 3.知道岩石圈三大类岩石的成因,结合示意图分析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教与学过程 析考题明考向一、看高考题并思考:两道高考题考点是什么?用什么的形式考的?分值占多少? 图2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据此完成6–8题。 8.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 A.持续下降B.持续抬升C.间歇性下降D.间歇性抬升 ◎考察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力因素 读图文材料,回答3—4题。 古河床沉积物是某地质历史时期河流位置的标志。在乙地不同高度上分布着两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古河床沉积物。 4.这反映了自古河床形成以来,该地区地壳经历过 A.间歇性抬升B.持续性抬升 C.间歇性沉降D.持续性沉降 ◎考察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力因素

出目标明知点1.结合实例,了解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和表现形式,并分析其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作用(重点) 2.结合实例,了解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和表现形式,并分析其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作用(重难点) 3.知道岩石圈三大类岩石的成因,结合示意图分析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学与练达目标目标一:结合实例,了解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和表现形式,并分析其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作用1.出示材料 2.提出问题:结合实例,了解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和表现形式并分析其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作用 3.组织讨论得出:内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 4.追问:在内力作用中,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是? 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变质作用一般发生在地壳深处,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岩浆也只有喷出地表时才可以直接影响地表形态。 5.地壳运动又有什么类型呢? 形式 项目 水平运动垂直运动 概念指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于地球 表面的方向运动 指组成地壳的岩层作垂直于 地球表面方向的运动 影 响 对岩层的影响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岩层发生大规模的隆起和凹 陷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常在地表形成绵长的断裂带和巨 大的褶皱山脉 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 变迁 举例喜马拉雅山脉和阿尔卑斯山脉的 形成,大西洋的扩张、东非大裂 谷的形成 台湾海峡的形成、意大利那不 勒斯湾海岸的大理石柱的升 降变化 联系①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运动结果相互渗透、叠加② 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区域,两者常有主次之分;③就全球规模的运 动而言,地壳的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以垂直运动为辅

高考一轮复习:外力作用学案.docx

地理学案一《外力作用》 【学习目标】 1、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影响因素。 2、外力作用的特点。 3、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1.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2.风化 风化是指岩石在物理、化学、生物的作用下发生破碎和崩解,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岩石碎块 和沙砾堆积在原地的过程 (1)风化作用的主要方式 (2)风化作用的影响因素 (2016-海南卷)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变化等的作用下,在原地发生机械破碎而不改变岩石化学成分的作用叫物理风化作用。通常情况下,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强烈。据此完成1~2题。 1.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物理风化作用最强的坡向是 A.东北坡 B.西北坡 C.东南坡 D.西南坡 2.地球表面物理风化作用最弱的自然带是 A.温带荒漠带 B.温带草原带 C.热带雨林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 从秦岭第二高峰鳌山(海拔3475米)沿山脊徒步至第一高峰太白山(海拔3767米)的户外徒步线路一一鳌太线,以山水形胜而出名。但其积雪多、难度大、危险性高对户外爱好者提出挑战,尤其以称为“石海” 一段的路段最难,基本上是在碎石上攀爬。下图示意“石海” 景观与秦岭太白山北坡植被分布。据此完成下题。 3.与“石海”形成过程关系最密切的因素是() A,气温的日变化 B.气温的季节变化C.降水的日变化 D.降水的季节变化 3.侵蚀 侵蚀是指风、水、冰川等在运动状态下对岩石表面及其风化物进行破坏的过程。侵蚀作用常使被侵蚀掉的物质离开原地,并在原地形成侵蚀地貌。 (1)侵蚀的类型: (2)侵蚀的影响因素:(2018 •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4—5题。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教案(新教材湘教版):板块运动与火山活动

课时26板块运动与火山活动 1.导致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力量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内力作用,二是外力作用。2.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 能量来源表现影响 内力作用地球运动旋转能和引力能,以 及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 生的热能等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地震等 使地表变得高低 起伏 外力作用主要是地球外部的太阳辐射能造成地壳表层物质的 破坏、搬运和堆积 使地表趋于平坦 3.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1)板块名称:地球的岩石圈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一些断裂构造带分割成六大板块,如图中A为欧亚板块、B为太平洋板块、C为印度洋板块、D为美洲板块、E为非洲板块、F为南极洲板块,而且每个大板块内部还可以划分为若干小板块。 (2)板块边界类型:图中M为消亡边界,N为生长边界。 (3)板块运动对宏观地形的影响 ①图中a是两个大陆板块互相挤压碰撞地带,形成了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 ②图中b、c是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挤压碰撞地带,形成海沟、岛弧或海岸山脉。 ③图中d是板块内部张裂地带,形成了东非大裂谷。 特别提醒板块判断容易出现的两个误区 (1)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虽然位于欧亚大陆,但属于印度洋板块。 (2)同为科迪勒拉山系的海岸山脉,落基山脉由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而形成,而安第斯

山脉则是由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而形成。 4.火山活动与地表形态 (1)火山喷发概念:地球内部能量强烈的释放形式,岩浆喷出地表。 (2)火山喷发的类型:裂隙式喷发和中心式喷发。 (3)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火山类型形成的地貌实例 裂隙式喷发熔岩物质往往形成宽广的玄武岩高原美国哥伦比亚高原、印度西部高原 中心式喷发 常在地表形成火山锥、火山口等火山地貌如富士山、长白山主峰 没有破坏的火山口积水成湖长白山天池 板块运动与地貌 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地貌。如下表所示: 板块运动张裂 碰撞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 块相互挤压碰撞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 互挤压碰撞 边界类型 对地球面貌的影响形成裂谷或海洋形成高峻山脉和巨 大高原 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 块之下,形成海沟;大 陆板块受挤压上拱、隆 升形成岛弧、海岸山脉 举例东非大裂谷、红海、 大西洋 喜马拉雅山脉、青 藏高原 马里亚纳海沟、亚洲东 部岛弧、美洲西岸山脉 图示 (2022·6月浙江选考)下图为“世界局部图”。完成1~2题。

2021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2021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图1为某位地理爱好者在云南拍摄的“孤峰残丘油菜花”。图2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甲~丁为各类岩石和岩浆,Ⅰ~Ⅵ为地质作用。据此完成1~2题。 1. 与图1中“孤峰残丘”形成有关的地质作用是 ①岩浆喷出②外力沉积③地壳抬升④流水侵蚀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 读图1和图2回答该地的岩石类型及其对应地质作用正确的是 A.甲Ⅰ B.乙Ⅱ C.丙Ⅲ D.丁Ⅳ 【答案】1. D 2. B 【解析】 本题考查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1. 由材料可知,孤峰岩石主要是石灰岩,石灰岩属于沉积岩,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而后受地壳的抬升作用,形成山地,后来受流水侵蚀作用,形成喀斯特地貌,因此与“孤峰残丘”形成有关的地质作用为②③④。故选D。 2. 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可知,乙岩石是风化物经过Ⅱ作用形成的,因此乙是沉积岩,Ⅱ是固结成岩作用。甲、乙、丁都可以转化为丙,因此丙是岩浆,Ⅲ、V是重熔再生作用。丁是岩浆转化而来的,是岩浆岩,甲是变质岩;岩浆岩转化为沉积岩的过程是外力作用,岩浆岩转化为变质岩的地质作用是变质作用,VI是变质作用,IV是外力作用。故选B。 莫赫悬崖(见右图)位于爱尔兰西海岸,是欧洲最高的悬崖,绵延8km,远晓大西洋,非常壮观。悬崖的石灰岩基底是由无数细小海洋生物的骨骼在3亿年前堆叠起来的。长期以来,越来越多的砂岩和页岩沉积在海里险峻笔直的悬崖显现出密密的层次,仿佛是一部部千古巨书。据此完成3~4题。

3. 莫赫悬崖的上部岩石主要由 A.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形成B.干旱区风化物沉积形成 C.海洋生物遗骸堆积形成D.流水携带泥沙固结形成 4. 形成险峻笔直的莫赫悬崖的主要地质作用是示 A.地壳抬升、海水侵蚀B.断裂上升、冰川侵蚀 C.地层陷落、流水侵蚀D.褶皱隆起、海浪侵蚀 【答案】3. D 4. A 3. 注意题干问的是“莫赫悬崖的上部岩石”的成因。莫赫悬崖的基底是海洋生物遗骸堆积形成的沉积岩;上部岩石为砂岩和页岩,是流水搬运泥沙在海岸带沉积固结形成的。 4. 由材料可知,莫赫悬崖原来在海洋里,后由于地壳抬升运动,地层在上升过程中受海水的侵蚀作用,形成险峻笔直的悬崖。 读图甲和图乙两幅景观图,完成5~7题。 5. 游客在桂林看到的图甲景观,其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 风力侵蚀 B. 流水侵蚀 C. 冰川侵蚀 D. 褶皱隆起 6. 内力作用主要影响图甲中的河流的 A. 流向 B. 水质 C. 汛期 D. 流量 7. 关于图乙显示的地貌成因和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作用为主

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练习)(解析版)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4.1 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基础巩固】 (2020·江苏高二)图为长白山天池景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形成该地貌景观的主要内力作用是 A.物理风化B.岩浆活动 C.变质作用D.化学溶蚀 【答案】1.B 【解析】 1.长白山天池是火山口积水形成的湖泊,因此形成该地貌景观的主要内力作用是岩浆活动,B正确。不是物理风化、变质作用、化学溶蚀,ACD错误。 (2020·黑龙江高二期末)长江三峡自西向东由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组成,是我国著名的水文地质景观,举世闻名的三峡工程位于西陵峡东段。雄伟壮观的瞿塘峡“夔门”景观(下图)是石灰岩山体被江水从中切穿而形成。正午前后,巫峡常常江风带雨,云蒸雾绕。乘船游历其中,宛若在山水画中穿行。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以下地理景观与瞿塘峡“夔门”成因接近的是() A.挪威峡湾B.东非裂谷C.石林峰丛D.华山崖壁 【答案】2.C 【解析】 2.依据材料:雄伟壮观的瞿塘峡“夔门”景观是石灰岩山体被江水从中切穿而形成,瞿塘峡“夔门”景观是石灰岩融蚀作用形成的。而挪威峡湾是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A错;东非裂谷是板块张裂形成的,B错;华山崖壁是岩层断裂错位形成的,D错;而石林峰丛是石灰岩在流水融蚀作用下形成的,C对。 (2020·山东高二期中)下图中甲海域附近是世界著名渔场,乙半岛在第四纪冰期曾是北美大陆三大冰川中心之一。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影响乙半岛地形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风力、海浪B.流水、海浪 C.流水、冰川D.冰川、风力 【答案】3.C 【解析】考查外力作用与地形。 3.据材料分析,图中乙半岛在第四纪冰期曾是北美大陆三大冰川中心之一,所以受冰川侵蚀作用影响,海岸曲折,多峡湾;受冰川侵蚀作用影响,形成冰蚀湖。图示河流众多,表明流水作用显著,C正确。由于当地位于沿海,因此有风力和海浪作用,但主要在沿海,因此不是该岛屿主要的外力作用,可排除其余选项。故选C。

2011年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导学案:4.1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必修1)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高考目标定位】 【考纲知识梳理】 (一)地质作用 (二)内力作用

(三)外力作用 (四)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要点名师讲解】

【例题】 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野外考查并绘制了某地地貌景观图(图1)及地形剖面图(图2),读图回答1~2题。 某地地貌景观图(图1)地形剖面图(图2) 1. 形成图中西北部地区地貌景观的主导因素是( )

A. 风化作用 B. 地壳运动 C. 流水侵蚀 D. 流水搬运 2. 在野外,研究小组利用目视估算法估测地形高度。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在①地估测出山的海拔高度 B. 在②地估测出山的相对高度 C. 在③地估测出山谷的相对深度 D. 在④地估测出谷底的海拔高度 答案: 1.A 2.C 图9-1表示的是四种地貌景观。读图,回答3~4题。 3、表示花岗岩地貌景观的是( ) A.a图B.b图C.c图D.d图 4、a图景观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河流沉积作用B.湖泊沉积作用C.冰川侵蚀作用D.流水溶蚀侵蚀作用答案: 3. C 4. D 二、主要外力作用形成的典型地貌及分布地区

有一些干涸湖底,常因干缩龟裂,定向风沿裂隙处进行侵蚀,使之日益增大,使原来平坦的地面形成许多不规则的浅槽和槽间垄脊,这种地貌称雅丹地貌。读“雅丹地貌示意图”10,回答3题。 3.典型的雅丹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 A.东南丘陵B.塔里木盆地C.四川盆地D.黄土高原 答案:3.B 【感悟高考真题】 (2010·江苏高考) 2010年3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图l为火山喷发图片。回答l~2题。

2022新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总复习学案:第四章第12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Word版含答案

第12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必备知识知识体系学科素养 1.内力作用及对地貌的影响。 2.外力作用及对地貌的影响。 3.岩石圈物质循环。1.综合思维:结合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分析某地貌的形成过程和地貌特征。 2.区域认知:结合图文材料,掌握不同地区内、外力作用的差异和地貌景观的差异。 3.地理实践力:绘制岩石圈物质循环图。 1.能量来源:主要是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2.表现形式及其影响 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结果 地壳运动水平 运动 形成绵长的断裂带和巨大的褶皱山脉 使地表变得 上下不平垂直 运动 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 岩浆活动岩浆只有喷出地表才能直接影响地表形态 变质作用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1.能量来源: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 2.表现形式及作用 表现因素作用结果 风化作用温度、水、生物使岩石发生崩解和破碎;为其 他外力作用创造条件 总的趋势 是使地表 起伏状况 侵蚀作用水、冰川、空气等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进行

1.岩石的分类:A是岩浆岩;B是沉积岩。 2.地质作用:①冷却凝固;②外力作用;③变质作用;④重熔再生。 辨析准确理解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 (1)同时存在,而且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结果往往相互渗透、叠加在一起。 (2)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区域,这两个方向的运动是有主次之分的。 (3)就全球规模的运动而言,以水平运动为主,以垂直运动为辅。 技法图解各种外力作用的相互关系 各种外力作用互为条件、密切联系、共同作用、塑造地表形态,其相互关系如下图: 辨析风化作用与风力作用 (1)风化作用指在水、风、温度、生物等的作用下,岩石崩解破碎的过程。 (2)风力作用是风力的侵蚀、搬运、沉积作用。 技法岩石圈物质循环图的判读 (1)指向岩浆岩的箭头——冷却凝固,是内力作用。 (2)指向沉积岩的箭头——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是外力作用。 (3)指向沉积物的箭头——风化、侵蚀、搬运、堆积作用,是外力作用。 (4)由沉积物指向沉积岩的箭头——固结成岩作用,是外力作用。 (5)指向变质岩的箭头——变质作用,是内力作用。 (6)指向岩浆的箭头——重熔再生作用,是内力作用。 (7)岩浆:三进一出。 (8)岩浆岩:一进三出。

2022版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3章地表形态的变化第2节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作用学案中图版

第二节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作用 [课标内容要求] 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和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并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学科核心素养] 综合思维:联系海陆、湖陆交界地带的一些典型地貌的形成,从要素综合和时空综合的角度探究其形成和发展演化过程,分析内、外力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区域认知:结合区域气候、水文特征,从区域的视角解释地貌的形成原因。 [知识体系导图] 一、内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1.能量来源:主要来自地球的内能。 ❶ 2.表现形式及其影响 表现形式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结果 地壳运动 大陆漂移、地面抬升和沉降、地震等 ❷ 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岩浆活动 岩浆只有喷出地表才能直接影响地表形态 变质作用 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1)构造运动的分类 分类 运动特点 对地形影响 ❸ 水平运动 平行于地球表面方向的运动 常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或断裂带 垂直运动 沿地球半径方向的上升或下降运动 地面发生大规模的隆升或下沉 形态 岩层状况 常见地貌 倒置地貌 ❺ 背斜 向上突出 山岭 谷地

向斜向下凹陷谷地、盆地山岭 (3)断层❻ ①形成:如果岩层受到强大压力或张力超过岩石的承受力,岩层就会破裂断开,形成断裂构造。其中断裂面两侧岩块有明显相对位移的叫断层,岩层断裂错开的面叫断层面。 ②常见地貌:地垒(华山、庐山)、地堑(渭河谷地、东非大裂谷)。 4.地震❼ (1)成因:地壳的构造运动,特别是断裂构造运动。 (2)分类:构造地震、火山地震。 5.变质作用 (1)定义:地壳中原有的岩石,由于经受构造运动、岩浆活动或地壳内的热流变化等内动力的影响,使其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 (2)位置:一般发生于地壳深处,不直接参与地表形态的塑造。 二、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❽ 1.风化作用 (1)分类 类型定义 物理风化作用❾由物理原因使岩石破碎、崩解的作用和过程 化学风化作用岩石在氧、二氧化碳、水及生物的作用下发生分解,使其化学成分发生变化、形成新物质的过程 生物风化作用生物在生长、活动过程中对岩石的破坏过程。分为生物物理风化作用及生物化学风化作用 (2)结果:使得地壳表层坚硬的岩石变成松散的碎屑状风化物,风化产物是土壤母质的来源。 2.侵蚀作用 类型定义 风力侵蚀作用风力对地面物质的吹蚀和风沙的磨蚀作用 流水侵蚀作用流水破坏地表和攫取地表物质的作用,分为机械侵蚀和化学溶蚀 冰川侵蚀作用冰川在运动过程中对地表岩石的破坏作用,分为拔蚀和磨蚀 海水侵蚀作用波浪对海岸进行撞击、冲刷,波浪携带的碎屑物质的研磨及海水对海岸带基岩的溶蚀 3.搬运作用

江苏淮阴中学201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7讲 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教学案 鲁教版

第7讲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 【考点整合】 【要点热点探究】 探究点一板块构造学说

例1国际能源网2009年1月报道:全球环境基金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共同开发能源新项目----地底热岩技术,正在东非大裂谷迈出21世纪新的一步,以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的电力供应。东非大裂谷地热能开始发电于2009年开始运营。据此回答⑴~⑶题。 ⑴位于东非大裂谷东西两侧的板块是() A.亚欧板块南美洲板块 B.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 C.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 D.非洲板块非洲板块 ⑵从形成原因上看,东非大裂谷的形成原因是() A.板块张裂作用 B.板块挤压作用 C.流水侵蚀作用 D.冰川侵蚀作用 ⑶东部非洲与中部非洲都地处低纬度,但自然景观不同,其主要原因是() A.海陆位置 B.太阳辐射 C.地形特征D.人为破坏 命题意图:本题除了考查东非大裂谷的相关知识外,重点需要明确全球分成六大板块,大板块内部还可以划分为小的板块。 解析:这是一组无图考图题。⑴在六大板块分布图上,东非大裂谷位于非洲板块内部。两侧的板块都是非洲板块。⑵东非大裂谷是由于非洲板块内部次一级板块张裂形成的。⑶东部非洲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较中部非洲高,形成的气候类型不同,自然景观也出现差异。 答案:⑴D ⑵A ⑶C 探究点二内力作用与构造地貌 1.地质构造是指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变形和变位,最基本的形式是褶皱和断层,它们是地壳运动的“结果”和“证据”。

2.构造地貌:地质构造形成的地貌为构造地貌。 例2 (2011届太原市高三年级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塞拉比斯古庙遗址位于意大利的那不勒斯海岸,这座古庙早已倒塌,只剩下三根大理石柱子,每根石柱中间都有“百孔千疮”的

2020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五 力 学案(含答案)

力一、知识结构 二、典型例题 【例1】关于力的概念,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

B.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C.我们通常说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一定还有一个施力物体,只不过省略不谈而已 D.物体间相互接触,一定会产生力的作用 答案:D 【例2】如图4-1-3所示,将质量为1kg的铁球用绳悬挂起来,做成一个钟摆,用力的图示法画出铁球在摆动时所受到的重力. 答案: 【例3】使用弹簧测力计前,应观察弹簧测力计的______ _________和__________,并且应使指针指在________位置.如图4-1-5所示,则所测得力的大小为_____N 。 答案:量程、最小分度值、零刻度线、3.2 【例4】普通自行车上,捏紧车闸,车闸与车轮的钢圈是______ 摩擦,它是通过________方法来增大摩擦;在前后轮中的轴上安装了滚动轴承,这是为了__________。 答案:滑动、增大压力、减小摩擦 三、真题练习

1.(2019·邵阳)“北风卷地百草折”中“百草折”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选填“形状” 或“运动状态”) 2.(2019·攀枝花)一阵凉爽的清风,院子里树叶随风飘舞,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捡起一片树叶测量其长度如图所示,树叶的长度为cm。 3.(2019·随州)很多同学喜爱排球运动,一个漂亮的扣杀会赢得无数掌声。一次扣球往往 包含着“助跑、起跳、空中击球、落地”一连串流畅的动作。试分析这一过程中包含的物理 知识。 示例:在运动员起跳上升过程中,运动员的动能向重力势能转化。(此例不可再用)请考 生另列两条: (1); (2)。 4. (2019·成都)学校排球联赛中,小婷将迎面而来的球扣向了对方场地,如图所示,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排球上有许多花纹.是采用增大接触面祖糙程度的方法来增 5.(2019·株洲)立定跳高可分解为下蹲、蹬伸和腾空三个过程。图为某运动员下蹲后在蹬伸 过程中所受地面支持力F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据图可知,该运动员受到的重力为 N;他在(填“t1”“t2”或“t3”)时刻获得向上的最大速度。

2014届一轮复习学案——外力作用打印版

外力作用与岩石圈物质循环 制作人:李淑霞周振国于斌审核人:赵春秀 高考目标定位 课前预习 预习指导:请先阅读‘知识框架’,了解本节的主要内容,并能复述;然后阅读‘考点分频’,了解本节中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再完成‘基础知识复习’部分,10分钟时间识记,并找出自己的疑惑点;最后完成预习检测。 一、知识框架: : 本节中高考考查的重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基础知识梳理 (一)外力作用 1.实质:使地表物质从高处向低处迁移,决定着物质迁移的方向。

2.主要类型 (1)风化作用:岩石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地方,在、水、大气及的影响下发生的破坏作用,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 (2)侵蚀作用:风、流水、冰川、海水等对地表岩石及其的破坏作用。 (3)搬运作用:流水、风、冰川等将和作用形成的碎屑物质转移离开原来位置的作用。(4)沉积作用:被风、流水、冰川等搬运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堆积的过程。 (5)固结成岩作用:形成。 3.主要的外力作用与地貌 4.喀斯特地貌 (1)概念:地下水与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与沉淀、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塌陷、堆积等作用形成的地貌,又称岩溶地貌。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地区。 (2)形成条件: ①有分布广泛和深厚的可溶性岩(石灰岩)②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利于二氧化碳溶于水)(3)形成原理: 在自然界,溶有二氧化碳的雨水,会使石灰石构成的岩层部分溶解,使碳酸钙转变成可溶性的碳酸氢钙;CaCO3+CO2+H2O=Ca(HCO3)2 当受热或压强突然减小时溶解的碳酸氢钙会分解重新变成碳酸钙沉淀。 Ca(HCO3)2==== CaCO3+CO2↑+H2O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