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brunnstrom分级

brunnstrom分级

brunnstrom分级
brunnstrom分级

50年代末,Brunnstrom 通过对偏瘫患者观察证实,偏瘫的恢复几乎是定型的连续过程,他提出了偏瘫恢复著名的 6 阶段理论。对疾病的治疗、预后、家庭护理、自我治疗以及中风的康复都有积极的意义。中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分期的划分是:

第Ⅰ阶段,偏瘫急性期(约数日到2周时间),患者肌肉呈弛缓状态,四肢毫无主动活动。

第Ⅱ阶段,偏瘫发病2周以后,患肢肌张力开始增加,痉挛开始出现,无随意运动,主要运动功能障碍为共同运动和联合反应。

第Ⅲ阶段,患者可随意引起共同运动,共同运动的活动可能受限,不能在某关节的全范围内进行活动,痉挛加强并达到病程中的极值,Ⅱ、Ⅲ阶段约持续2周。

第Ⅳ阶段,随着病程的延长,病情进一步恢复,痉挛不再增强并稍减轻,共同运动模式稍弱,脱离共同运动的分立运动(即正常模式的主动运动)开始出现,并由难变易。

第Ⅴ阶段,患肢在运动时,痉挛明显减轻,共同运动失去优势,可从事比较难的分立运动或完成较艰巨的功能活动,Ⅳ、Ⅴ阶段相当于病后第5周到3个月。

第Ⅵ阶段,患肢共同运动完全消失,痉挛基本消失或只有轻微可见,各关节运动较灵活,协调运动大致正常。

(一)联合反应:是指若用力使身体的一部分肌肉收缩时,可以诱发其它部位的肌肉收缩。例如,当健侧肌肉用力收缩时,其影响可波及到对侧而引起患侧肌肉的收缩。这种发生在健侧与患侧之间的联合反应,称为对侧性联合反应。发生在患侧上下肢之间的联合反应称为同侧性联合反应。临床表现为肌肉活动失去自主控制,伴随痉挛的出现而出现,而且痉挛的程度越高,联合反应就越强。

1.对侧性联合反应

(1)上肢(对称性)

健肢屈曲患肢屈曲

健肢伸展患肢伸展

(2)下肢(对称性,Raimiste反应)

健侧内收(内旋) 患肢内收内旋

健侧外展(外旋) 患肢外展外旋

(3)下肢(相反性)---- 相反性联合反应

健肢屈曲患肢伸展

健肢伸展患肢屈曲

2.同侧性联合反应

患侧上肢屈曲患侧下肢屈曲

患侧下肢伸展患侧上肢伸展

联合反应不是严格生理意义上的运动,而是患侧的异常反射活动,是一种在较低位中枢控制下的手臂和腿的定型痉挛模式的再现。在偏瘫早期非常明显,特别是当患者用力活动来维持平衡或避免跌倒、遇见陌生人而紧张时更为明显。有言语障碍、构

音障碍及语言有困难时,也容易出现联合反应。但是在恢复的中、后期会逐渐减弱、

且往往维持相当长的时间而不完全消失。

联合反应可引起患侧痉挛的普遍增强,导致偏瘫姿势的强化,妨碍患肢的平衡反应,使患者不能维持平衡,患肢联合反应的固定痉挛模式使得各种功能活动更加困难。患臂持续性屈曲痉挛不能解除,则有发生挛缩的危险,妨碍运动的恢复。

因此,在对偏瘫患者进行治疗时,应将机体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不应让他身体的任何部分过度用力而导致联合反应的出现。

(二)共同运动是指偏瘫患者期望完成某项活动时引发的一种刻板的协同动作。患者在进行任何活动时,都不能选择性地控制所需的肌群,参与活动的肌肉及肌肉反应的强度都是相同的,多发生于脑卒中后2—5周。

一般来讲,共同运动都伴有肌张力异常,临床多表现为肌张力增高甚至痉挛,而且以一种固定的运动模式进行。偏瘫患者中常见的共同运动模式有屈肌共同运动模式和伸肌共同运动模式。

上肢屈肌协同运动伸肌协同

运动

肩胛带上举及后退(内移) 向前突(外移)

肩关节屈曲、外展、外旋伸展、内收、内

肘关节屈

曲伸

前臂外旋(后

旋) 内旋(前旋)

腕关节掌

屈背屈

手指屈

曲伸展

下肢屈肌协同运动伸肌协同

运动

髋关节屈曲、外展、外旋伸展、内收、内

膝关节屈

曲伸展

踝关节背屈、内翻跖屈、内

趾伸展(背屈) 屈

曲(跖屈)

1.部分分离运动范型

上肢

下肢

2.完全分离运动范型

上肢

下肢

1、先确定患者的关节活动度是否正常。若不正常,需说明之。

2、正确规范检查动作,尽量避免代偿。

3、对于有失用症或有听理解障碍的病人应耐心示范检查动作。

4、检查一个动作前,应先放松病人痉挛的肢体。

1、偏瘫是脑卒中后的一系列运动功能障碍的综合征。

中风运动功能评价的内容包括:运动的控制、平衡、肌张力、关节活动度、

本体感觉、步态、协调性、健侧功能等。因此,评价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仅仅用Brunnstrom是不够的,应全面评价。

2、 Brunnstrom评价法的局限性:

不是定量表

敏感度、精确度不高

1.概念联合反应(associated reaction)是指在某些环境下出现的一种非随意运动或反射性肌张力增高的表现。与下面提到的联合运动(associated movement)不同,联合反应是脑损伤后出现的一种异常的现象。例如,当脑损伤病人紧张或健侧肢体用力时,可以不同程度地增加患侧肢体的肌张力,或患侧肢体出现与健侧肢体相似的动作,这种反应就称为联合反应。

2.常见类型根据两侧肢体的运动是否相同又分为对称性和不对称性两种。例如,对健侧上肢进行外展抗阻,当阻力达到一定强度后,患侧肩可以出现外展动作;如健侧肘关节抗阻力屈曲或伸直,患侧肘关节可出现类似的动作。下肢在仰卧位,健侧下肢

抗阻外展或内收时,患侧髋关节可出现相同动作,下肢的这种反应又称为Raimiste现象。

3.如何利用联合反应上述2.常见类型中的“例如”实际上已经回答了此问题。即(1)在脑损伤的早期,特别是软瘫期,可以利用常见类型来诱发患侧肢体的活动,增加肌张力(不用怕会出现痉挛,根据经验,软瘫期越短,肢体功能越容易恢复)。如,健侧上肢肩关节在外展位内收诱发患侧肩关节的内收(先将其放在外展位)。

(2)在痉挛期,通过健侧肢体的抗痉挛的动作来诱发患侧肢体的抗痉挛的动作。如健侧伸肘、屈膝,等。

但是,联合运动(associated movement) 是和联合反应完全不同的概念,联合反应是病理性的,联合运动可见于健康人,是两侧肢体完全相同的运动,通常在要加强身体其他部位的运动精确性或非常用力时才出现。例如:打羽毛球、网球或乒乓球时非握拍手的运动。

brunnstrom分级

50年代末,Brunnstrom 通过对偏瘫患者观察证实,偏瘫的恢复几乎是定型的连续过程,他提出了偏瘫恢复著名的 6 阶段理论。对疾病的治疗、预后、家庭护理、自我治疗以及中风的康复都有积极的意义。中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分期的划分是: 第Ⅰ阶段,偏瘫急性期(约数日到2周时间),患者肌肉呈弛缓状态,四肢毫无主动活动。 第Ⅱ阶段,偏瘫发病2周以后,患肢肌张力开始增加,痉挛开始出现,无随意运动,主要运动功能障碍为共同运动和联合反应。 第Ⅲ阶段,患者可随意引起共同运动,共同运动的活动可能受限,不能在某关节的全范围内进行活动,痉挛加强并达到病程中的极值,Ⅱ、Ⅲ阶段约持续2周。 第Ⅳ阶段,随着病程的延长,病情进一步恢复,痉挛不再增强并稍减轻,共同运动模式稍弱,脱离共同运动的分立运动(即正常模式的主动运动)开始出现,并由难变易。

第Ⅴ阶段,患肢在运动时,痉挛明显减轻,共同运动失去优势,可从事比较难的分立运动或完成较艰巨的功能活动,Ⅳ、Ⅴ阶段相当于病后第5 周到3个月。 第Ⅵ阶段,患肢共同运动完全消失,痉挛基本消失或只有轻微可见,各关节运动较灵活,协调运动大致正常。 (一)联合反应:是指若用力使身体的一部分肌肉收缩时,可以诱发其它部位的肌肉收缩。例如,当健侧肌肉用力收缩时,其影响可波及到对侧而引起患侧肌肉的收缩。这种发生在健侧与患侧之间的联合反应,称为对侧性联合反应。发生在患侧上下肢之间的联合反应称为同侧性联合反应。临床表现为肌肉活动失去自主控制,伴随痉挛的出现而出现,而且痉挛的程度越高,联合反应就越强。 1.对侧性联合反应 (1)上肢(对称性) 健肢屈曲患肢屈曲 健肢伸展患肢伸展 (2)下肢(对称性,Raimiste反应) 健侧内收(内旋) 患肢内收内旋 健侧外展(外旋) 患肢外展外旋 (3)下肢(相反性)---- 相反性联合反应 健肢屈曲患肢伸展 健肢伸展患肢屈曲 2.同侧性联合反应

2020年Brunnstrom各个时期的康复治疗(课件)

2020年Brunnstrom各个时期的康复治疗(课件) Brunnstrom各个时期的康复治疗一。初期或软瘫期 该期的治疗目标1,改善呼吸吞咽进食,提高身体感知能力2,改善对躯干和近端关节的控制能力,3,保持肩胛、肘、腕、手和髋、膝、踝的活动4,尽快提高肌张力和平衡能力,5改善功能活动能力。 1,注意维持床上正确体位 2,按摩和被动活动 3,神经促进技术的运用 以右上肢伸肌无力,说明兴奋性的促进手法 手法内容 1各种反射 联合反射健侧上肢抗阻伸肘 拉弓反射头转向右,右臂伸肌兴奋,左臂屈肌兴奋旋腰反射腰向左旋 斜板反射向左倾斜 2感觉刺激 触压刺激快速刷擦和轻触摸上肢伸侧皮肤,轻叩拍打伸肌腱或肌腹

温度刺激用冰快速擦刷或局部放置3~5秒 挤压加强对肩,肘关节和伸肌肌腹的挤压 牵拉肌肉快速轻微地牵张伸肌肌群 特殊感受器刺激将患侧上肢置于可见的地方 上肢活动模式患肢伸展从体侧上举过头,手指展开,掌心向外上 4,医疗体操 第1节健手梳发 头转向患侧,用健侧手从健侧额部开始向头后颈部梳理,要求手指紧压头皮,缓慢向后推动,重复20次.第2节捏挤患手 用健侧手将患侧手臂转置于胸前,用健手拇指.食指沿患侧各手指两边由远端向近端捏挤,并在手指近端根部紧压20秒,每个手指重复5次. 第3节健手击拍 将患侧手臂置于胸前,用健侧手掌从患侧肩部沿上肢外侧拍打至手部,往返进行20次. 第4节组指上举 用健侧手与患手交叉于胸前,患手拇指压在健手拇指上,然后健手带动患手用力前举或上举过头,直到两肘关节完全伸直,保持10秒后复原,重复20次. 第5节环绕洗脸

将健手抓住患手使其伸展,然后在健手带动下在脸部作顺向和逆向模仿洗脸的动作,重复10次。 第6节半桥运动 两上肢伸展置于体侧,两下肢取屈髋屈膝位,将患侧下肢固定或将患腿翘于健膝上,然后尽量抬臀离开床面,保持1 0秒,重复5~10次,不应有屏气动作。 第7节抗阻夹腿 两下肢屈髋屈膝,两足支撑于床面,由他人固定患腿,然后健腿内旋向患腿靠拢,同时由他人在健膝内侧施加一定阻力,以增强完成抗阻夹腿力量,重复20次。 第8节翘腿摆动 患腿被动屈髋屈膝支撑,由他人固定于足部,健腿翘在患膝上,在健腿的带动下向左向右摆动髋部,活动中要求健腿对患腿起固定作用,重复20次。 第9节直腿抬高 健侧下肢伸直位抬高30度,保持10秒,也可将健腿托住患腿做直腿抬高,重复5次. 第10节手足相触 用健侧手去触健腿足背,重复10次。 第11节健足敲膝 用健侧足跟敲击患侧膝,从膝下沿小腿前外侧由上向下至足外侧来回敲打10次。

brunnstrom分级

?50年代末,Brunnstrom 通过对偏瘫患者观察证实,偏瘫的恢复几乎是定型的连续过程,他提出了偏瘫恢复着名的 6 阶段理论。对疾病的治疗、预后、

家庭护理、自我治疗以及中风的康复都有积极的意义。中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分期的划分是: ????第Ⅰ阶段,偏瘫急性期(约数日到2周时间),患者肌肉呈弛缓状态,四肢毫无主动活动。 ??? 第Ⅱ阶段,偏瘫发病2周以后,患肢肌张力开始增加,痉挛开始出现,无随意运动,主要运动功能障碍为共同运动和联合反应。 ????第Ⅲ阶段,患者可随意引起共同运动,共同运动的活动可能受限,不能在某关节的全范围内进行活动,痉挛加强并达到病程中的极值,Ⅱ、Ⅲ阶段约持续2周。 ????第Ⅳ阶段,随着病程的延长,病情进一步恢复,痉挛不再增强并稍减轻,共同运动模式稍弱,脱离共同运动的分立运动(即正常模式的主动运动)开始出现,并由难变易。 ????第Ⅴ阶段,患肢在运动时,痉挛明显减轻,共同运动失去优势,可从事比较难的分立运动或完成较艰巨的功能活动,Ⅳ、Ⅴ阶段相当于病后第5周到3个月。 第Ⅵ阶段,患肢共同运动完全消失,痉挛基本消失或只有轻微可见,各关节运动较灵活,协调运动大致正常。 ?(一)联合反应:是指若用力使身体的一部分肌肉收缩时,可以诱发其它部位的肌肉收缩。例如,当健侧肌肉用力收缩时,其影响可波及到对侧而引起患侧肌肉的收缩。这种发生在健侧与患侧之间的联合反应,称为对侧性联合反应。

发生在患侧上下肢之间的联合反应称为同侧性联合反应。临床表现为肌肉活动失去自主控制,伴随痉挛的出现而出现,而且痉挛的程度越高,联合反应就越强。 1.对侧性联合反应 ??? (1)上肢(对称性) ??? 健肢屈曲??????? 患肢屈曲 ??? 健肢伸展??????? 患肢伸展 ??? (2)下肢(对称性,Raimiste反应) ??? 健侧内收(内旋)????? 患肢内收内旋 ??? 健侧外展(外旋)????? 患肢外展外旋 ? (3)下肢(相反性)---- 相反性联合反应 ??? 健肢屈曲?????? 患肢伸展 ??? 健肢伸展?????? 患肢屈曲 ??? 2.同侧性联合反应 ??? 患侧上肢屈曲??????? 患侧下肢屈曲 ??? 患侧下肢伸展??????? 患侧上肢伸展 联合反应不是严格生理意义上的运动,而是患侧的异常反射活动,是一种在较低位中枢控制下的手臂和腿的定型痉挛模式的再现。在偏瘫早期非常明显,特别是当患者用力活动来维持平衡或避免跌倒、遇见陌生人而紧张时更为明显。有言语障碍、构音障碍及语言有困难时,也容易出现联合反应。但是在恢复的中、后期会逐渐减弱、且往往维持相当长的时间而不完全消失。 联合反应可引起患侧痉挛的普遍增强,导致偏瘫姿势的强化,妨碍患肢的平衡反应,使患者不能维持平衡,患肢联合反应的固定痉挛模式使得各种功能活动更加困难。患臂持续性屈曲痉挛不能解除,则有发生挛缩的危险,妨碍运动的恢复。

Brunnstrom治疗技术

Brunnstrom治疗技术 一、概述 signe Brunnstrom是瑞典物理治疗师,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在美国从事临床、教学及研究工作,一直到70年代。1970年他出版了《偏瘫的运动疗法》,书中详细的介绍了治疗偏瘫的方法,因此Brunnstrom技术也称为运动治疗技术 [pagebreak] 二、Brunnstrom技术的基本理论 为中枢性促进技术,在患者尚未恢复任何主动活动之前,利用人体发育早期本属于正常的各种皮层下反射活动即共同运动、联合反应和反射活动去引出非随意运动,来促发恢复进程的开始,然后不断修正运动模式,使之成为更复杂的功能性活动。 (一)原始反射 出生后的新生儿具备了许多运动反射,这些反射是生来就有的正常反射又称为原始反射。随着婴儿神经的发育及其不断完善,大部分的原始反射在一岁以后逐渐消失。但脑部受损后这些反射又会再次出现,成为病理反射。 1.同侧伸屈反射 是同侧肢体的单侧性反应。例如刺激上肢近端伸肌产生的冲动能引起同侧下肢伸肌收缩,或者刺激上肢近端屈肌可以引起同侧下肢屈曲反射。 2.交叉伸屈反射 当肢体近端伸肌受刺激时,会产生该肢体伸肌和对侧肢体伸肌同时收缩;反之,刺激屈肌会引起同侧和对侧肢体的屈肌收缩。 3.屈曲回缩反射 是远端屈肌的协同收缩。表现为刺激伸跖肌可以引起伸跖肌、踝背伸肌、屈膝肌,以及髋的屈肌、外展肌和外旋肌出现协同收缩以逃避刺激。上肢也有这种回缩反射,例如刺激屈指、屈腕肌时不仅引起屈指肌和屈腕肌的收缩,也可以使屈肘肌和肩后伸肌反射性收缩。 4.伤害性屈曲反射

当肢体远端受到伤害性刺激时,肢体出现屈肌收缩和伸肌抑制。其反应的强度与刺激的强度成正比。轻微刺激只引起局部反应,例如在仰卧位下肢伸直时如果轻触足底前部,会出现足趾屈曲和轻微的踝趾屈。随着刺激强度增大,反应逐渐向近端关节肌肉扩展,除了足趾和踝屈曲外,可以出现屈膝、屈髋,屈曲的速度也加快,甚至会出现对侧肢体的伸展。 5.紧张性颈反射(TNR): 紧张性颈反射是由于颈关节和肌肉收到牵拉所引起的一种本体反射。其产生取决于颈的运动和颈的位置。是头部位置变动时,影响四肢肌张力、眼位变化的反射。颈部肌肉、关节的固有感受器的兴奋冲动。包括对称性和非对称性两种。 (1)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表现为当颈后伸时,两上肢伸展,两下肢屈曲;颈前屈时、两上肢屈曲、两下肢伸展。它有助于发展屈曲和伸直间的平衡,用来稳定抗重力的姿势。 (2)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是指当身体不动,头部左右旋转时,头部转向一侧的伸肌张力升高,肢体容易伸展,另一侧的屈肌张力升高,肢体容易屈曲,如同拉弓射箭姿势一样,故又成为拉弓反射。在个体发育过程中,这一反射是婴儿学会翻身的必要条件,也是伸手抓物时视觉固定的基础。它是颈部旋转、视觉固定和伸手拿东西的整合预备。 6.紧张性迷路反射(屈曲协同) 紧张性迷路反射:是头部位置变动及其引起的重力方向改变,为迷路半规管所感知,其信号经延髓的前庭核,经前庭脊髓束下达脊髓,使四肢、躯干的肌张力紧张的反射。俯卧位头稍前屈时;可见全身的屈曲肌张力增加,可见四肢屈曲,双下肢屈于腹下,保持臀高头低特殊姿势。仰卧位姿势导致全身的伸展肌张力增加,四肢容易伸展。表现为颈过分伸直、脊柱僵硬的伸直、肩后缩、下肢内收和内旋,同时有脚破屈、胸部扩张、呼气困难、嘴巴常张开,重者可呈角弓反张姿势。紧张性迷路反射又分为静态紧张性迷路反射和动态紧张性迷路反射。 (1)静态紧张性迷路反射:由重力作用于内耳蜗感受器引起,能增加上肢屈肌张力,使肩外展90度并伴外旋,肘部和手指屈曲,双手能上举置头部两侧。静态紧张性迷路反射通过易化下肢、腰背及颈部的伸肌而有助于保持直立位。 (2)动态紧张性迷路反射:头部的角加速运动能刺激半规管的加速度运动,引起动态紧张性迷路反射,出现四肢反应,临床上称为保护性伸展反应。当向前方摔倒时出现双手举过头顶,伸肘,颈和腰部后伸,下肢屈曲;当向后方摔倒时出现上肢、颈、腰背屈曲和下肢伸直;当向侧方摔倒时同侧上下肢伸展,对侧上下肢屈曲。 7.紧张性腰反射

(ADL)评估、肌力评定、BS分级

(ADL)评估、肌力评定、Brunnstrom分级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住院号: (Barthel) 日期 进食 洗澡 修饰 穿衣 控制大便 控制小便 用厕 床椅转移 平地行走45米 上下楼梯 总得分 肌力评定 日期 上肢近端 远端 下肢近端 远端 Brunnstrom分级(非偏瘫者不做) 日期 上臂 手 下肢

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分标准 上臂手下肢1级弛缓、无随意运动弛缓、无随意运动弛缓、无随意运动 2级开始出现共同运动或其成份,不一定引起关节运动无主动手指屈曲最小限度的随意运动,开始出 现共同运动或其成份 3级痉挛加重,可随意引起共同运动,并有一定的关节运动能全指屈曲,勾状抓握,但不能 伸展,有时可由反射引起伸展 1.随意引起共同运动或其成 份 2.坐位或站位时、髋、膝、 踝可屈曲 4级1.手能置于腰后部。 2.上肢前屈90°(肘伸展) 3.屈肘90°前臂能旋前。 旋后能侧方抓握及拇指带动松开,手 指能半随意的、小范围的伸展 开始脱离共同运动的运动: 1.坐位,足跟触地,踝能背 屈 2.坐位足可向后滑动,使屈 膝大于90° 5级1.上肢外展90°(肘伸展, 前臂旋前)。 2.上肢前平举及上举过头 (肘伸展)。 3.肘伸展位,前臂能旋前, 旋后1.用手掌抓握,能握圆柱状及 球形物,但不熟练 2.能随意全指伸开,但范围大 小不等 从共同运动到分离运动: 1.立位,髋伸展位能屈膝 2.立位,膝伸直,足稍向前 踏出,踝能背屈 6级痉挛基本消失,协调运动正常或接近正常1.能进行各种抓握 2.全范围的伸指 3.可进行单个指活动,但比检 侧稍差 协调运动大致正常。 1.立位髋能外展超过骨盆上 体的范围 2.坐位,髋可交替地内、外 旋、并伴有踝内、外翻 ADL Barthel指数评分标准 日常活动项目独立部分独立部分帮助需极大帮助完全不能独立进食10 5 0 洗澡 5 0 修饰 5 0 穿衣10 5 0 控制大便10 5(偶而失控)0(失控) 控制小便10 5(偶而失控)0(失控) 用厕10 5 0 床椅转移15 10 5 0 平地行走45米15 10 5(需轮椅)0 上下楼梯10 5 0

初级康复医学技士基础知识模拟题15

初级康复医学技士基础知识模拟题15 B型题 A.无任何运动 B.可随意发起协同运动 C.出现相对独立于协同运动的活动 D.仅出现协同运动的模式 E.出现脱离协同运动的模式 1. Brunnstrom分级Ⅰ级 答案:A Brunnstrom分级是一种偏瘫病人的运动功能评定方法。运动从Ⅰ至Ⅴ级:指病人从无随意运动到基本恢复运动功能的不同恢复程度。 2. Brunnstrom分级Ⅳ级 答案:E 3. Brunnstrom分级Ⅴ级 答案:C 4. Brunnstrom分级Ⅲ级 答案:B 5. Brunnstrom分级Ⅱ级 答案:D

B.C4 C.C5 D.C6 E.C7 6. 支配头运动肌的是 答案:A 7. 支配膈肌的是 答案:B 8. 支配三角肌的是 答案:C 9. 支配肱二头肌的是 答案:C 10. 支配斜方肌的是 答案:B A1/A2 1. 电疗设备接地线会发生什么情况 A.仪器输出的电流经过地线流入地下 B.仪器输出的电流经过人体流入地下 C.仪器外壳的电流经过地线流入地下 D.仪器外壳的电流经过人体流入地下 E.发生雷击闪电时电流经过地线流入地下 答案:C 机器工作过程中,会在仪器外壳上积累过多的静电荷,如不及时导入大地,人触摸时,会通过人体流

2. 下列不属于外部感觉的是 A.视觉 B.听觉 C.味觉 D.触觉 E.运动觉 答案:E [解答] 外部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肤觉。内部感觉包括运动觉、平衡觉和机体觉。 3. 瞳孔对光反射的中枢在 A.中脑 B.脑桥 C.丘脑 D.皮质 E.延髓 答案:A 瞳孔的对光反射中枢在中脑的顶盖前区和两侧动眼神经缩瞳核。 4. 睑板腺的解剖位置在 A.面部 B.泪囊部 C.眼内眦角 D.眼外眦角 E.睫毛根部 答案:E

康复治疗Brunnstrom评定

Brunnstrom评定 康复治疗专业 一、.........................................基本理论 二、.........................................Brunnstrom分期特点 三、.........................................Brunnstrom分期评定方法 四、.........................................Brunnstrom技术临床应用一、基本理论 Signe Brunnstrom(瑞典的物理治疗师)认为,脑损伤后中枢神经失去了对正常运动的控制能力,重新出现了在发育初期才具有的运动模式。 Brunnstrom技术基本点:在脑损伤后的恢复过程中的任何时期均使用可利用的运动模式来诱发运动的反应,刺激患者康复和主动参与治疗的欲望。 二、Brunnstrom分期特点 第一阶段:弛缓期,处于软瘫阶段,没有任何运动。 第二阶段:联合反应期,开始恢复,出现痉挛,并出现联合反应。 第三阶段:共同运动初期,共同运动出现,痉挛程度增加,然后痉挛达到高峰。 第四阶段:共同运动期,共同运动完善,开始出现分离运动。第五阶段:分离运动初期,共同运动减退,随意运动增加。

第六阶段:协调性运动,患者不再以异常的运动模式进行活动,可以比较随意的做分离性运动。 三、Brunnstrom分期评定方法 Brunnstrom运动功能恢复6级分期 Brunnstrom将偏瘫肢体功能的恢复过程根据肌张力的变化和运动功能情况分为六阶段来评定脑卒中后运动功能的恢复过程。 分期运动特点上肢手下肢 1 无随意运动无任何运动无任何运动无任何运动 2 引出联合反应、 共同运动仅出现协同运动模式仅有极细微的 屈曲 仅有极少的随 意运动 3 随意出现的共 同运动可随意发起协同运动可有钩状抓 握,但不能伸 指 在坐和站立位 上,有髋、膝、 踝的协同性屈 曲 4 共同运动模式 打破,开始出现 分离运动出现脱离协同运动的 活动:肩0度,肘屈 90度的条件下,前臂 可旋前、旋后;肘伸 直情况下,肩可前屈 90度;手臂可触及腰 骶部 能侧捏和松开 拇指,手指有 半随意的小范 围伸展 在坐位上,可 屈膝90度以 上,足可向后 滑动。足跟不 离地的情况下 踝可背屈 5 肌张力逐渐恢 复,有分离精细 运动出现相对独立于协同 运动的活动:肩前屈 30-90度时,前臂可旋 前旋后;肘伸直时肩 可外展90度;肘伸直, 前臂中立位,上肢可 举过头 可做球状和圆 柱状抓握,手 指同时伸展, 但不能单独伸 展 健腿站,病腿 可先屈膝,后 伸髋;伸膝下, 踝可背屈 6 运动接近正常 水平运动协调近于正常, 手指指鼻无明显辨距 不良,但速度比健侧 慢(≦5秒) 所有抓握均能 完成,但速度 和准确性比健 侧差 在站立位可使 髋外展到抬起 该侧骨盆所能 达到的范围; 坐位下伸直膝 可内外旋下 肢,合并足内

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价

Brunnstrom技术 一、概述 二、成人偏瘫患者的运动模式 三、评定方法 四、治疗技术及临床应用 一、概述 瑞典物理治疗师Signe Brunnstrom,提出了脑损伤后恢复的6个阶段,并利用这个规律创立了一套治疗脑损伤后运动功能障碍的方法。 分级: 完全性瘫痪(Brunnstrom I级) 运动模式异常(BrunnstromⅡ级) 异常运动模式达到顶点(BrunnstromⅢ级) 分离运动的出现(BrunnstromⅣ、V级) 几乎恢复正常(Brunnstr omⅥ级) 特点: 在脑损伤后恢复过程中的任何时期均使用可利用的运动模式来诱发运动的反应,以便让患者能观察到瘫痪肢体仍然可以运动,刺激患者康复与主动参与治疗的欲望。 二、成人偏瘫患者的运动模式 (一)联合反应: 就是指偏瘫患者健侧上下肢紧张性随意收缩时,患侧上下肢也发生肌肉紧张引起的关节活动。 上肢联合反应一般为对称性运动; 下肢内收、外展为对称性的;屈曲、伸展为非对称性的(Raimiste现象) (二)共同运动: 当患者活动患侧上肢或下肢的某一个关节时,不能做单关节运动,邻近的关节甚至整个肢体都可以出现一种不可控制的共同活动,并形成特有的活动模式。 1.上肢共同运动 (1)上肢屈曲共同运动表现为腕与手指屈曲,前臂旋后,肘关节屈曲,肩胛骨内收(回缩)、上提,肩关节后伸、外展、外旋。 (2)上肢伸展共同运动表现为伸腕、屈指,前臂旋前,肘关节伸展,肩胛骨前伸,肩关节内收、内旋。 2.下肢共同运动 (1)下肢伸展共同运动表现为脚趾跖屈,踝跖屈、内翻,膝关节伸展,髋关节内收、内旋。 (2)下肢屈曲共同运动表现为脚趾背屈,踝背屈、弹翻,膝关节约90°屈曲,髋关节屈曲、外展、外旋。 (三)原始反射 1.同侧伸屈反射 :同侧肢体的单侧性反应。例如:刺激上肢近端伸肌产生的

2016康复护理学考试

单选题 1.脑卒中患者偏瘫侧肢体分级处于BrunnstromⅡ期,康复治疗措施正确韵是 (分值:1分)B A.恢复提高肌张力,诱发主动运动; B.控制肌痉挛和异常运动模式,促进分离运动的出现; C.增强患侧肢体平衡和协调性训练; D.增强患侧肢体肌力、耐力训练; E.控制肌痉挛,促进选择性运动和速度运动更好的恢复 2.膝关节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使用CPM的开始时间是B (分值:1分) A.术后1周后; B.术后1~3天; C.术后5~7天; D.术后3~5天; E.术后2周后 3.进行徒手肌力测定应注意以下事项但不包括(分值:1分)E A.应配合其他功能评定,如评定前的被动关节活动范围评定、必要的步态分析等; B.正确的测定姿势; C.左右对比检查; D.防止协同肌的替代作用; E.抗阻检查时如果出现疼痛,在疼痛不严重的情况下可继续完成检查 4.下列哪项不属于木工作业(分值:1分)E A.旋拧螺钉; B.砂磨; C.刨木; D.锯木; E.调和黏土 5.以下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D (分值:1分) A.开放的运动链的终末端在空间可以自由活动; B.闭合运动链的终末端连接成环状和闭合; C.三个自由度是指可以屈—伸,展—收以及横向旋转; D.一个自由度是指只有一个运动轴,能进行任意空间的运动 6.关于作业治疗的特点以下哪项描述不正确E (分值:1分) A.改善精细功能; B.改善粗大功能; C.改善关节功能; D.改善日常生活能力; E.偏重整体功能康复 7.关于握力测定下列选项错误的是B

(分值:1分) A.男性和女性在青春期前的握力大小相似; B.握力指数=握力(牛顿)/体重(千克)×100% C.优势上肢握力比非优势上肢大5%~10%; D.握力指数应大于50%; E.30岁以后握力逐渐下降 8.下列哪项不是紫外线疗法的适应症(分值:1分)C A.骨质疏松; B.银屑病; C.活动性肺结核; D.伤口感染 9.心脏起搏器、金属异物、出血倾向、心肺功能衰竭是以下何种疗法的禁忌证(分值:1分)D A.低温冷冻疗法; B.光疗法; C.生物反馈疗法; D.超短波疗法; E.水疗法 10.利用控制异常运动模式,建立正常运动模式的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称 (分值:1分)B A.Brunnstrom技术; B.Bobath技术; C.Rood技术; D.PNF技术; E.运动再学习 11.下面哪项不是偏瘫治疗:B (分值:1分) A.关节被动活动; B.早期的肌力训练; C.抑制痉挛; D.步态训练 12.全身耐力训练的核心部分是(分值:1分)E A.运动方式的选择; B.运动强度; C.运动持续时间; D.运动频度; E.运动程序 13.矫形器的基本作用不包括E (分值:1分) A.稳定支持和保护; B.预防矫正畸形;

Brunnstrom各个时期地康复治疗

Brunnstrom各个时期的康复治疗 全网发布:2012-07-20 19:17 发表者:张建奎579人已访问 一. 初期或软瘫期 该期的治疗目标1,改善呼吸吞咽进食,提高身体感知能力2,改善对躯干和近端关节的控制能力,3,保持肩胛、肘、腕、手和髋、膝、踝的活动4,尽快提高肌张力和平衡能力,5改善功能活动能力。 1,注意维持床上正确体位 2,按摩和被动活动 3,神经促进技术的运用 以右上肢伸肌无力,说明兴奋性的促进手法 手法内容 1各种反射 联合反射健侧上肢抗阻伸肘 拉弓反射头转向右,右臂伸肌兴奋,左臂屈肌兴奋 旋腰反射腰向左旋 斜板反射向左倾斜 2感觉刺激 触压刺激快速刷擦和轻触摸上肢伸侧皮肤,轻叩拍打 伸肌腱或肌腹 温度刺激用冰快速擦刷或局部放置3~5秒 挤压加强对肩,肘关节和伸肌肌腹的挤压 牵拉肌肉快速轻微地牵张伸肌肌群

特殊感受器刺激将患侧上肢置于可见的地方 上肢活动模式患肢伸展从体侧上举过头,手指展开,掌心向外上 4,医疗体操 第1节健手梳发 头转向患侧,用健侧手从健侧额部开始向头后颈部梳理,要求手指紧压头皮,缓慢向后推动,重复20次. 第2节捏挤患手 用健侧手将患侧手臂转置于胸前,用健手拇指.食指沿患侧各手指两边由远端向近端捏挤,并在手指近端根部紧压20秒,每个手指重复5次. 第3节健手击拍 将患侧手臂置于胸前,用健侧手掌从患侧肩部沿上肢外侧拍打至手部,往返进行20次. 第4节组指上举 用健侧手与患手交叉于胸前,患手拇指压在健手拇指上,然后健手带动患手用力前举或上举过头,直到两肘关节完全伸直,保持10秒后复原,重复20次。 第5节环绕洗脸 将健手抓住患手使其伸展,然后在健手带动下在脸部作顺向和逆向模仿洗脸的动作,重复10次。 第6节半桥运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