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数学第二章知识点ppt

七年级数学第二章知识点ppt

七年级数学第二章知识点ppt 本文主要介绍七年级数学第二章的知识点ppt,内容包括什么是代数、代数表达式、平方和平方根、正比例和反比例等。

一、代数

代数是一种数学工具,是指用字母(变量)代表数与操作符号的符号化方法,使一些普遍的或特殊的数学问题可以简单化。

二、代数表达式

代数表达式是由数、变量(字母)和运算符号通过数学符号规定的形式和次序组成的式子。如a+b、2x+y等都是代数表达式。

三、平方和平方根

1. 平方:一个数的平方就是这个数与自己相乘的结果。如2的平方就是2×2=4。

2. 平方根:一个数的平方根是指能够乘以自己得到这个数的数。如4的平方根是2。

四、正比例和反比例

1. 正比例:两个数的比值相等,即一个数增加,另一个数也随

之增加的关系。如a:b=c:d,当a增大时b也增大。

2. 反比例:两个数的积为定值,即一个数增加,另一个数随之

减小的关系。如a×b=c,当a增大时b减小。

总之,掌握以上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加

深对数学的掌握和理解。

七年级上数学第二章知识点

第二章:整式 一、代数式的概念 1、用字母表示数之后,可能用字母表示的有 (1)具有一定数量的数;(2)一些变化的规律;(3)数的运算法则和运算定律;(4)数量关系;(5)数学公式。 2、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用字母表示数是代数的一个重要特点,它的优点在于能简明、扼要、准确地把数和数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化特殊为一般,深刻地揭示数量之间的联系,为我们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带来方便。 3、用字母表示数学公式 (1)加法、乘法的运算律;(2)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3)平面图形的周长公式;(4)立体图形的体积公式。 4、代数式的概念 用字母表示数之后,出现了一些用运算符号把数和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起来的式子,我们把它们叫做代数式。 概念剖析:①运算符号指的是加、减、乘、除、乘方、绝对值,大中小括号以及以后要学到的开方 符号,但不包括大于、小于号、等号等表示数量关系的关系符号; ②单个的数字和字母也是代数式。 ③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代数式,只要看看它能否满足代数式的概念即可。 例1、 下列的式子中那些是代数式 ①21-++y x ②n a 10? ③053>+x ④n m p 111+= ⑤5822-+x x ⑥m y x x 35732--+ ⑦()[]{} 22272m y x +-+ ⑧ 57 是代数式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填序号); 例2、下列各式中不是代数式的是( )A 、π B 、0 C 、y x +1 D 、a +b =b +a 5、书写代数式的规定 (1)数字与字母、字母与字母相乘时,乘号可以省略不写或用“·”代替,省略乘号时,数字因数应写在字母因数的前面,数字是带分数时要改写成假分数,数字与数字相乘时仍要写“×”号。 (2)代数式中出现除法运算时,一般要写成分数的形式。 (3)用代数式表示某一个量时,代数式后面带有单位,如果代数式是和、差形式,要用括号把代数式括起来。 例3、下列个代数式中 ① a 2 14 ② ()c b a ÷- ③3-n 人 ④2·5 ⑤b a 25.2 书写规范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填序号); 6、代数式的意义 代数式的意义是把代数式的数量关系翻译成用文字叙述的数量关系,即为读代数式 用语言把一个代数式的数学意义表示出来时,要正确表达式中所含有代数运算以及它们运算顺序,还要注意语言的简练准确。 例4、说出下列代数式的意义 ①n m +2 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2n m +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t n m + 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全册优质课件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全册优质课件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全册优质课件 第一章:代数式 1.1 字母表示数 通过对小学知识的回顾,引导学生理解代数式的概念。通过一些典型例题的解析,让学生掌握代数式的基本运用。 1.2 列代数式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如何将数学语言转化为代数式,进一步巩固代数式的基本概念。通过一些有趣的实例,让学生体验代数式的实际应用。 1.3 去括号 详细讲解去括号的法则和步骤,并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实践操作,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1.4 代数式的值 通过一些具体例题的讲解,让学生理解代数式的值的概念,并掌握如何将字母的值代入代数式进行计算。 第二章:一元一次方程

2.1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性质 通过实例引入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然后详细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性质,并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2.2 解一元一次方程 通过例题的解析,让学生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并通过一系列练习题进行实践操作。 2.3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通过一些实际问题的解析,让学生掌握如何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章:图形的运动 3.1 平移和旋转 通过实例的展示,让学生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并掌握它们的基本性质。 3.2 轴对称图形 通过一些具体例题的讲解,让学生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并掌握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 第四章:概率初步认识

4.1 概率的基本概念 通过实验和例题的解析,让学生理解概率的概念,掌握如何计算事件发生的概率。 4.2 概率的运用 通过一些实际问题的解析,让学生掌握如何利用概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五章:三角形初步认识 5.1 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 通过实例的展示,让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概念,并掌握三角形的基本性质。 5.2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通过实验和例题的解析,让学生理解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掌握如何根据三边关系判断三角形是否成立。 5.3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通过实例的解析,让学生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掌握如何利用内角和定理进行计算和证明。 第六章: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整式的加减》知识点归纳+练习

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 知识点归纳 2.1.1 单项式 由 与 的积组成的式子叫做单项式。单独一个数字或字母....... 也是单项式,如5-,y 等。(注意:分母中出现字母的,就不再是单项式。如:x 1) 系数:单项式中的 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π属于数字,不是字母) 次数:单项式所有字母的 之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注意:①数字次数是0; ②系数和次数是1时,1通常省略不写; ③若单项式中出现“-”号,则“-”号是系数的性质符号。 例:指出下列各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1)xy 5, (2)a 21-, (3)5 a , (4)42bc a , (5)732y x π 【练习】下列式子中,哪些是单项式?指出这些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x ,ab 21-,x 1,b a +2,y x 25-,20-,2mn - 2.1.2 多项式 多项式:几个 的和.叫做多项式。(注意:分母中出现字母的,就不是多项式。如:a x +1) 多项式的项:多项式中的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 。如b a +2中,a 2,b 都是项。 多项式的次数: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 ,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最高次项是指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如:122+-a a 中最高次项是:2a ) 常数项:多项式中,不含 的项称为常数项。 例1:多项式232+-+-y x xy x π的项分别是 ,次数是 ;最高 次项是 ;常数项是 。 多项式的命名:多项式可以由项数及次数确定为 次 项式。如:122+-a a ,共 项,次数为 ,故称为 次 项式。 例2:给下列多项式命名。

①6524252--+y y y : 次 项式 ②345567x x x +-: 次 项式 多项式的排序:多项式可以按各项次数的高低进行排列,若从低到高为升幂排列;若从高到低,则为降幂排列。如:122+-a a 为 排列;221a a +-为 排列。 例3:按x 的降幂给下列多项式排序: ①275567x x x +-: ②9232--x x : 【练习】1、代数式2 5,x ,xy -,x 21-,n m +,b a 212- 中,单项式是 ,其中次数是1的是 ;多项式是 ,其中 的次数是2。 2、多项式13 254242+-+- x y x y x 中最高次项是 ,常数项是 。它是一个 次 项式。 2.1.3 整式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式:如多项式:如单项式:如整式代数式 例:将下列式子分别填入相应的集合中。 31;21+x ;y x -3;()22y x -π;26 1a ;17-x ;x x 82+;2192-+a a ;πb a + 单项式: ; 多项式: ; 整式: 。 2.2.1 同类项 同类项:所含的 叫做同类项。如a b ab 22与(与字母排列的顺序无关) ★所有的常数项都是同类项,如3与5是同类项 合并同类项:把多项式中的 叫做合并同类项。 合并同类项法则: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结果作为结果的 ,字母及字母的指数不变。 例:下列各式哪些是同类项?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课件全册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课件全册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课件全册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材是根据教育部制定的《数学课程标准》编写而成,旨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教材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章:数与式 本章主要介绍了数的基本概念、数的加减法、乘除法、代数式等基础知识,为后续章节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章:方程与不等式 本章主要介绍了方程的基本概念、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以及不等式的解法等知识,通过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方程和不等式的解法和应用。 第三章:数据整理与统计 本章主要介绍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方法,以及统计图、统计表等统计工具的应用,帮助学生了解数据的分布特征和规律,为后续章节的学习打下基础。 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

本章主要介绍了点、线、面、角等几何基本概念,以及三角形、四边形等常见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分类,帮助学生初步了解几何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图形。 第五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应用 本章主要介绍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基本概念和解法,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通过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不等式(组)的解法和应用。 第六章:整式的加减 本章主要介绍了整式的概念和基本性质,以及整式的加减法运算,通过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式的加减法运算。 第七章: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其应用 本章主要介绍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和解法,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通过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应用。 第八章:数据与调查 本章主要介绍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方法,以及调查的基本概念和方法,通过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了解数据的分布特征和规律,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调查。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二章知识点汇总(全)

第二章 平行线与相交线 余角 余角补角 补角 角 两线相交 对顶角 同位角 内错角 尺规作图 一、平行线与相交线 1、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若两条直线只有一个公共点,我们称这两条直线为相交线。 二、余角与补角 1、如果两个角的和是直角,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余角,简称为互余,称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 2、如果两个角的和是平角,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补角,简称为互补,称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补角。 3、互余和互补是指两角和为直角或两角和为平角,它们只与角的度数有关,与角的位置无关。 4、余角和补角的性质: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即: (1)0000 1290(180),1390(180),∠+∠=∠+∠=则23∠=∠(同角的余角(或补角)相等)。 (2)0000 1290(180),3490(180),∠+∠=∠+∠=且14,∠=∠则23∠=∠(等角的余角(或补角)相等)。 三、对顶角 1、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这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2、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 4、对顶角是从位置上定义的,对顶角一定相等,但相等的角不一定是对顶角。 四、垂线及其性质 1、垂线: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叫做另一条的垂线。 2、垂线的性质:

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性质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五、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了8个角。 2、同位角:两个角都在两条直线(被截线)的同侧,并且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同旁,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 3、内错角:两个角都在两条直线(被截线)之间,并且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两旁,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 4、同旁内角:两个角都在两条直线(被截线)之间,并且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同旁,这样的一对角叫同旁内角。 5、这三种角只与位置有关,与大小无关,通常情况下,它们之间不存在固定的大小关系。 六、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4、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平行于第三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5、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第三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七、平行线的性质 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4、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具备互逆的特征,其关系如下:

七年级上第二章数学知识点

七年级上第二章数学知识点 随着学校新学期的开始,数学知识点也开始进行新的章节。在 七年级上册中,第二章是我们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部分。本文将 介绍七年级上第二章数学知识点的重点内容,希望对各位同学的 学习有所帮助。 一、算术基本定理 算术基本定理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它规定了任何一个大 于1的整数,都可以写成一些质数的积的形式。例如,24可以写 成2×2×2×3的形式。这个定理在因数分解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 考试中,老师经常会出现求一个数的因数、求一个数的最大公因 数等题目,这时需要用到算术基本定理。 二、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 在数学中,求两个或多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是非常 常见的问题。最大公因数指的是两个或多个数中,最大的公约数,最小公倍数指的是两个或多个数中,最小的公倍数。

计算最大公因数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比较常用的是欧几里得 算法。这个算法也被称为辗转相除法,它的主要思想是用除法算 余数,然后不停地把除数变成余数,直到余数为0为止。例如, 要求48和64的最大公因数,可以先用48除以64得到余数为48,然后用64除以48得到余数16,然后用48除以16得到余数0, 因此48和64的最大公因数为16。 计算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比较简单,我们可以先求出两个数的最 大公因数,然后用这两个数的乘积除以最大公因数即可得到最小 公倍数。例如,求36和48的最小公倍数,可以先求出它们的最 大公因数为12,然后用36×48÷12得到最小公倍数为144。 三、分数的加减乘除 分数是数学中常见的一个概念,它可以让我们更加方便地表示 小数和整数之间的关系。对于分数的加减乘除,我们需要了解一 些基本的概念和运算法则。 在加法和减法中,我们需要先求出两个分数的公共分母,然后 将分子相加或相减即可。例如,要计算2/3+1/4,需要先将分母相 乘得到公共分母为12,然后将分子相加得到(2×4+1×3)/12=11/12。

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第二章有理数 解读有理数的有关概念 一、正数与负数: 1.正数:大于0的数叫正数。像+1.8,+420、+30、+10%等带有理数“+”号的数叫做正数。为了强调正数,前面加上“+”号,也可以省略不写。 2.负数:小于0的数叫负数。像-3、-4754、-50、-0.6、-15%等。※而负数前面带“-”号,而且不能省略。 3.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点。注意:对于正数与负数,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带“+”号的数是正数,带“-”号的数是负数。例如-a不一定是负数,因为字母a代表任何一个有理数,当a是0时,-a是0,当a是负数时,-a是正数。 二、有理数及其分类: 有理数:整数与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整数包括三类:正整数、零、负整数。 分数包括两类:正分数和负分数。 注意:小学学过的零表示没有,而引入负数后,就不能把“零”完全当作没有了,如0℃就是一个特定的温度;现在我们学过的数,除p和与p有关的数外,其他的数都是有理数;引入负数后,数的范围扩大为有理数,奇数和偶数的外延也由自然数扩大到整数。 三、数轴: 1.数轴的概念: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注意:①数轴是一条直线,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②数轴有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三者缺一不可;③原点的位置、正方向的取向、单位长度的大小的选定,都是根据实际需要而定的。 2.数轴的画法: 1一条水平的直线; 2直线的适当位置选取一点作为原点,并用0表示这点; 3定向右为正方向,用箭头表示出来; 4选取适当的长度作为单位长度,从原点向右,每隔一个单位长度取一点,依次为1,2,3,从原点向左,每隔一个单位长度取一点,依次为-1,-2,-3。 四、相反数: 代数意义: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如-2和2. 规定零的相反数是零。 几何意义:位于原点的两侧且与原点的距离相等的点所表示的两个数。 注意:相反数是成对出现的,不能单独存在,如+2与-2互为相反数,说明+2的相反数是-2,-2的相反数是+2,单独一个数不能说相反数;“只有”的含义说明像+5与-3这样的两个数不是互为相反数。 五、绝对值:绝对值的几何定义:在数轴上,表示一个数a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a的绝对值,记作|a|。 绝对值的代数定义: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七年级下册数学2章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数学2章知识点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必要的数学工具和技能。数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而且是一种思考方式。在七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二章中,我们将学习一些重要的数学知识点。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些知识点吧! 一、有理数加减法 在第二章中,我们将学习有理数的加减法。有理数是可以表示为两个整数之比的数(其中分母不等于零)。在加减法中,我们需要注意符号的运用。当两个数的符号相同时,我们将它们的绝对值相加,符号不变。例如: 3 + 5 = 8 -3 + (-5) = -8 当两个数的符号不同时,我们将它们的绝对值相减,结果的符号与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相同。例如: -3 + 5 = 2

3 + (-5) = -2 二、有理数乘法 在有理数乘法中,我们需要注意正负号的运用。当两个数的符 号相同时,它们的积为正数。例如: 3 × 5 = 15 -3 × (-5) = 15 当两个数的符号不同时,它们的积为负数。例如: 3 × (-5) = -15 -3 × 5 = -15 三、有理数除法 有理数除法可以看作是有理数乘法的逆运算。在有理数除法中,我们需要将除数的倒数乘以被除数。例如:

6 ÷ 3 = 2,等价于 6 × 1/3 = 2 -6 ÷ (-3) = 2,等价于 -6 × 1/(-3) = 2 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在第二章中,我们还将学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是由一个整数(分子)和一个非零自然数(分母)构成的数。分数有多种意义,如:部分、比例、运算、度量等。四分之一、三分之二等常见分数都有自己的含义和应用。另外,分数还有一些重要的性质,如:分数的大小比较、分数的化简、分数的加减乘除等。 五、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小数是指一个由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组成的有限或无限循环的数。小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使用非常广泛,如:货币、时间、长度、重量等。我们还需要学习小数的一些性质,如:小数和分数的关系、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的加减乘除等。 六、整数幂的意义和性质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二章第3节《平行线的判定与特征的综合运用课》PPT课件

如何关注变式:平行线的判定与特征的综合运用课 课堂教学流程大致是: 1复习巩固:在回顾前两节课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别的基础上,呈现下图(其中标出了四个角),提问:如果两条直线平行,可以得到四个角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为什么?反过来已知这些角之间的关系,两条直线有什么关系? 2依次展现下列例题和习题,力图通过运用巩固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别。 例1 如图,AB//CD,BC//DE,试说明∠B+∠D=1800。 D 变式:如上图,如果AB//CD,∠B+∠D=1800,试判断BC与DE的位置关系。 例2 如图,AB//CD,AD// BC,试判断∠A,∠C的大小关系。 练习如图,∠A=∠F,∠1=∠2,试说明∠C=∠D。 C 应该说这样的复习课教学设计是比较合理的,注意了例习题的难度递增,关注了学生解决问题方式的多样,

如例2中学生出现了多样的方法(延长BA到E,连接AC,以及直接利用平行线的性质),注意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分析(丛条件出发,从结论逆推,两边靠;注意将分散的要素通过学习的命题集中起来)。问题是,如果我们希望关注知识发展,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是否还可以进一步关注问题之间的连接,如 是否可以改变例习题顺序如下: 1复习巩固:在回顾前两节课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别的基础上,呈现下图,提问: (1)如果两条直线平行,你能写出那些相等的角,那些互补的角,依据分别是什么? (2)以上面得到的结论中任意一个作为条件,能保证两条直线平行吗?如果能,依据是什么? (3)*(2)中选择哪个作为结论,说明两条直线平行相对困难一些?为什么? l l2 l1 2如图AC//DF,EG//HF, (1)写出所有与HBC相等的角,并说明理由。 (2)你认为说明哪个角等于HBC最为困难,将这个说明过程具体写出来,并阐述你是如何将这两个角逐步联系起来的。 (3)写出所有与HBC互补的角,并说明理由。 变式1:如图AG//BF,AB//DF,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2章整式的乘法知识点梳理

第二章 整式的乘法 1.同底数幂的乘法:a m ·a n =a m+n ,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a m )n =a mn ,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ab ) n =a n b n ,积的乘方等于各因式乘方的积. 3.单项式的乘法:系数相乘,相同字母相乘,只在一个因式中含 有的字母,连同指数写在积里. 4.单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m(a+b+c)=ma+mb+mc ,用单项式 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5.多项式的乘法:(a+b )·(c+d)=ac+ad+bc+bd ,先用多项式的 每一项去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6.乘法公式: (1)平方差公式:(a+b)(a-b)= a 2—b 2,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 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 (2)完全平方公式: ① (a+b)2=a 2+2ab+b 2, 两个数和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上它们的积的2倍; ② (a-b)2=a 2-2ab+b 2 , 两个数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减去它们的积的2倍; ※ ③ (a+b —c )2=a 2+b 2+c 2+2ab —2ac —2bc,略. 7.配方: (1)若二次三项式 x 2+px+q 是完全平方式,则有关系式:q 2p 2=⎪⎭⎫ ⎝⎛; ※ (2)二次三项式ax 2+bx+c 经过配方,总可以变为a (x-h )2+k

的形式,利用a (x —h )2+k ①可以判断ax 2+bx+c 值的符号; ②当x=h 时,可求出ax 2+bx+c 的最大(或最小)值k. ※(3)注意:2x 1x x 1x 222-⎪⎭⎫ ⎝⎛+=+。 8.同底数幂的除法:a m ÷a n =a m-n ,底数不变,指数相减. 9.零指数与负指数公式: (1)a 0=1 (a ≠0); a -n =n a 1,(a ≠0). 注意:00,0-2无意义; (2)有了负指数,可用科学记数法记录小于1的数,例如:0。0000201=2。01×10-5 .

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 知识点+易错题

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整式的加减 知识点+易错题 整式的加减知识点 整式知识点 1.单项式:在代数式中,若只含有乘法(包括乘方)运算。或虽含有除法运算,但除式中不含字母的一类代数式叫单项式. 2.单项式的系数与次数:单项式中不为零的数字因数,叫单项式的数字系数,简称单项式的系数;系数不为零时,单项式中所有字母指数的和,叫单项式的次数. 3.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 4.多项式的项数与次数:多项式中所含单项式的个数就是多项式的项数,每个单项式叫多项式的项;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多项式的次数; 注意:(若a、b、c、p、q是常数)ax2+bx+c和x2+px+q是常见的两个二次三项式. 5.整式:凡不含有除法运算,或虽含有除法运算但除式中不含字母的代数式叫整式. 整式分类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 6.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单项式是同类项. 7.合并同类项法则:系数相加,字母与字母的指数不变. 8.去(添)括号法则:去(添)括号时,若括号前边是“+”号,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号;若括号前边是“-”号,括号里的各项都要变号. 9.整式的加减:整式的加减,实际上是在去括号的基础上,把多项式的同类项合并. 10.多项式的升幂和降幂排列:把一个多项式的各项按某个字母的指数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列起来,叫做按这个字母的升幂排列(或降幂排列).注意:多项式计算的最后结果一般应该进行升幂(或降幂)排列. 11. 列代数式 列代数式首先要确定数量与数量的运算关系,其次应抓住题中的一些关键词语,如和、差、积、商、平方、倒数以及几分之几、几成、倍等等.抓住这些关键词语,反复咀嚼,认真推敲,列好一般的代数式就不太难了. 12.代数式的值 根据问题的需要,用具体数值代替代数式中的字母,按照代数式中的运算关系计算,所得的结果是代数式的值. 13. 列代数式要注意 ①数字与字母、字母与字母相乘,要把乘号省略; ②数字与字母、字母与字母相除,要把它写成分数的形式; ③如果字母前面的数字是带分数,要把它写成假分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全册二至五章知识点精心梳理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全册二至五章知识点精心梳理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二章《整式的加减》知识点精心梳理一.用字母表示数(代数初步知识) 1. 代数式:用运算符号“+ - × ÷ …… ”连接数及表示数的字母的式子称为代数式.注意:用字母表示数有一定的限制,首先字母所取得数应保证它所在的式子有意义,其次字母所取得数还应使实际生活或生产有意义;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用基本运算符号把数和字母连接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如n,-1,2n+500,abc 。 2. 代数式书写规范: (1)数与字母相乘,或字母与字母相乘中通常使用“· ” 乘,或省略不写; (2)数与数相乘,仍应使用“×”乘,不用“· ”乘,也不能省略乘号; (3)数与字母相乘时,一般在结果中把数写在字母前面,如a ×5应写成5a ; (4)带分数与字母相乘时,要把带分数改成假分数形式,如a ×211应写成2 3a ; (5)在代数式中出现除法运算时,一般用分数线将被除式和除式联系,如3÷a 写成a 3的形式; (6)a 与b 的差写作a-b ,要注意字母顺序;若只说两数的差,当分别设两数为a 、b 时,则应分类,写做a-b 和b-a . 出现除式时,用分数表示; (7)若运算结果为加减的式子,当后面有单位时,要用括号把整个式子括起来。 3.几个重要的代数式:(m 、n 表示整数) (1)a 与b 的平方差是: a 2-b 2 ; a 与b 差的平方是:(a-b )2 ; (2)若a 、b 、c 是正整数,则两位整数是: 10a+b ,则三位整数是:100a+10b+c ; (3)若m 、n 是整数,则被5除商m 余n 的数是: 5m+n ;偶数是:2n ,奇数是:2n+1;三个连续整数是: n-1、n 、n+1 ; (4)若b >0,则正数是:a 2+b ,负数是: -a 2-b ,非负数是: a 2 ,非正数是:-a 2 . 二.整式 1.单项式:表示数与字母的乘积的代数式叫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2.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单项式中不为零的数字因数,叫单项式的数字系数,简称单项式的系数; 3.单项式的次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 4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常数项的次数为0。

阿拉善盟第二中学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章 有理数 2.2 数轴知识点解读素材 华东师大版

数轴 知识点1 数轴(重点) 1.数轴的概念 画一条水平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表示0(叫做原点),选取某一长度作为单位长度.规定直线上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就得到数轴。如下图 2.数轴的画法 (1)画直线、定原点:通常原点选在直线中间,若问题中负数的个数较多时,原点选靠右些;正数的个数较多时,原点选的靠左些. (2)定方向:通常取原点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 (3)定单位长度:选取适当的长度(如0.5cm (4)标数:在数轴上依次标出1,2,3,4,-1,-2,-3,-4等各点. 3.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注意:(1)在取原点位置和确定单位长度时,要根据题目的不同特点,灵活选取. (2)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但数轴上的点不都可以表示有理数.(今后要学的无理数也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 【例1】指出下图中的数轴上各点表示的数. 解析读出在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有理数分两步:(1)根据点在原点的左右边确定有理数的符合;(2)根据点与原点的距离确定数值. 答案 A点表示-21 2;B点表示-1,C点表示0;D点表示2;E点表示2 1 2. 【类型突破】画出数轴,并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下列各数:+4,-2,-4.5,11 3,0. 答案

知识点2 有理数大小的比较(重点) 利用数轴可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即 (1)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2)由正数、负数、0在数轴上的位置可知: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提示:正负数的表示方法:因为正数都大于0,反过来,大于0的数都是正数,所以可用a>0表示a是正数;反之,知道a是正数也可以表示为a>0. 同理,a<0表示a是负数;反之,a是负数也可以表示为a<0. 【例2】将下列各数在数轴上描出其对应点,并用“<”将它们连接起来. -31 2,3,-2, 3 2,-0.5, 1 2,1,0. 解析将给出的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再根据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的规律来比较大小. 答案在数轴上表示如下图所示. 用“<”连接为: 113 320.5013 222 -<-<-<<<<< 方法总结:比较数的大小时,利用数轴,把这些数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根据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比较,这种方法是数学结合思想的初步运用. 【类型突破】写出所以大于 1 3 2 - 而小于 3 1 4的整数 . 答案 -3,-2,-1,0,1

浙教版七年级下数学第二章知识点

浙教版七年级下数学 第二章知识点 目录 2.1二元一次方程和解 2.2二元一次方程组 ①二元一次方程组 ②方程的解 2.3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②继续代入消元法 ③加减消元法 ②方程组的解与含参问题(上、下) ②代入法之整体代入法 ③加减法之直接加减法 ④换元解方程组 ⑤比例换元法 ⑥方程组的解的情况

2.4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②设谁为未知数(上、下) ③如何寻找等量关系(上、下) 2.5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2.6综合大题精讲 ②方程思想与方程组 2.1二元一次方程和解 1.概念:方程中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像x+y=6这样的整式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2.二元一次方程有多组解 3.如何确定二元一次方程的一组解?

①先确定一个未知数的值,把方程变成一元一次方程; ②解出另一个未知数的值,这样就确定了二元一次方程的一组解。 4.二元一次方程x+y=6,当x=1时,y= 。 5.请写出3组满足二元一次方程2x-y=53的解: 。 2.2二元一次方程组 1. 概念:方程组里有两个方程,并且总共有两个未知数,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就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2.注意:并不要求每个方程组都有两个未知数, 01x ==y 也是二元一次方程组。 2.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两个方程的公共解,就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12332=+=-y x y x 1 1==y x 2.3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①代入消元法 1. 什么是消元? 消去一个未知数的过程就叫做消元。 2. 如何使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一步:变形;第二步:代入;第三步:求解;第四步:回代;第五步:结论。 3.例如,求解 ②① 18426=+=+y x y x 解:由①得x=6-y 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