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苗山镇总体规划说明书0703

苗山镇总体规划说明书0703

苗山镇总体规划说明书0703
苗山镇总体规划说明书0703

目录

第1章规划背景?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基本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规划编制动因?错误!未定义书签。

1.2.1宏观层面的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2 城镇自身的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 既有规划解读 (2)

1.3.1 上位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1.3.2 相关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1.3.3上版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4 上版规划实施成效.......................................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5 规划实施过程中的变化?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2章规划期限、依据、原则与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规划期限?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规划依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规划原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体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1经济发展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2人口发展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2.4.3社会发展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3章社会经济发展战略?错误!未定义书签。

3.1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1优势..................................................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2劣势...................................................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3机遇...................................................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4 挑战?错误!未定义书签。

3.1.5 结论?错误!未定义书签。

3.2社会经济发展战略?错误!未定义书签。

3.2.1产业结构调整...........................................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2区域协调发展...........................................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3城乡统筹发展...........................................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4章镇域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4.1 人口和城镇化水平预测?错误!未定义书签。

4.1.1 镇域人口特征..........................................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2 城镇人口预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村庄发展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4.2.1村庄发展潜力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2村庄发展规划引导?错误!未定义书签。

4.3 镇村体系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1镇村等级规模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2 镇村职能结构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4.3.3城镇空间结构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镇域公共设施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4.4.1 行政管理设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2教育机构设施?错误!未定义书签。

4.4.3医疗卫生设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4文化体育设施?错误!未定义书签。

4.4.5非公益性设施配置?错误!未定义书签。

4.5镇域基础设施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4.5.1道路系统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4.5.2公用工程设施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4.6镇域空间管制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4.6.1 适宜建设区............................................ 错误!未定义书签。

4.6.2 限制建设区?错误!未定义书签。

4.6.3禁止建设区?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5章城镇性质与规模?错误!未定义书签。

5.1镇区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5.1.1建设成果................................................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2存在问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城镇性质与规模...............................................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1城镇性质................................................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2城镇规模...............................................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6章镇区空间发展策略与用地方向选择?错误!未定义书签。

6.1用地条件评价及发展方向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1自然环境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2开发条件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3城市功能发育评价?错误!未定义书签。

6.2空间发展策略?错误!未定义书签。

6.3规划区范围界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7章镇区总体布局?错误!未定义书签。

7.1基本原则?错误!未定义书签。

7.2镇区功能结构 (27)

7.3镇区用地布局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7.3.1居住用地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7.3.2公共设施用地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7.3.3生产设施用地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7.3.4仓储、物流用地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8章道路交通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8.1道路用地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8.1.1现状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8.2交通设施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8.2.1广场.................................................. 错误!未定义书签。

8.2.2公共停车场............................................. 错误!未定义书签。

8.2.3加油站.................................................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9章绿地系统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9.1现状概况及问题?错误!未定义书签。

9.2绿地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9.2.1公共绿地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9.2.2防护绿地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9.2.3绿化指标?

33

9.3景观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9.3.1镇区景观风貌现状?错误!未定义书签。

9.3.2景观系统结构?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10章公用工程设施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1给水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1.1规划原则?错误!未定义书签。

10.1.2用水量预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1.3水源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10.1.4管网布局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10.2排水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2.1规划原则?错误!未定义书签。

10.2.2排水体制?错误!未定义书签。

10.2.3污水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2.4雨水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3电力工程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10.3.1用电负荷预测?错误!未定义书签。

10.3.2电力设施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3.3电力线路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4通信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4.1电信所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4.2广播电视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4.3电信网络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10.5供热工程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10.5.1热负荷预测?错误!未定义书签。

10.5.2管网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10.6燃气工程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11.6.1用气量预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6.2气源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6.3管网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11章防灾体系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11.1防洪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2消防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11.3人防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4抗震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12章环境卫生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12.1环境保护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12.1.1环保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1.2环保分区?错误!未定义书签。

12.2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2.1公共厕所?错误!未定义书签。

12.2.2废物箱?错误!未定义书签。

12.2.3垃圾转运站?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13章建设管理控制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13.1城镇用地控制?错误!未定义书签。

13.1.1强制执行用地?错误!未定义书签。

13.1.2控制引导用地?错误!未定义书签。

13.1.3灵活选择用地.........................................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2土地开发强度的控制?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14章近期建设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1规划年限?错误!未定义书签。

14.2城镇规模?错误!未定义书签。

14.3建设策略.....................................................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4城市近期重点建设内容?

43

第15章远景规划构想.................................................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1远景规模....................................................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2用地发展方向及布局形态......................................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16章规划实施建议?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表?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1章规划背景

1.1 基本概况

苗山镇位于莱芜市东北部,西靠口镇,北连茶业口镇及和庄乡,南临张家洼街办、鹏泉街办及辛庄镇,东接淄博市博山区。镇域东西最大横距22.5公里,南北最大纵距13.7公里,镇域面积为214平方公里。镇域内博莱高速公路(博山—莱芜)、S803(博山—莱芜)纵贯南北,辛泰铁路(淄博—泰安)自镇域东南穿过。镇区距莱芜城区20公里车程,交通条件十分便利。

苗山镇清末属北乡苗山、杓山所辖,民国初年属第六区,1941年春苗山区属莱东县,1942年10月仍称苗山区,2000年底莱芜市乡镇区划调整,苗山与常庄乡、见马乡合并统称为苗山镇。2008年《莱芜市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总体规划》确定其为莱芜市的重点镇。

2009年末,苗山镇辖85个行政村,总人口56350人,共19584户。农用地面积13302.7公顷,居全市第二。

2009年苗山镇全镇经济总收入14.35亿元,实现工业、建筑业生产总值5.79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712.27万元,同比增长15.2%。

1.2规划编制动因

1.2.1宏观层面的要求

(1)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

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质是要大力调整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解决“三农问题”,缩小过大的城乡差距,使城乡同发展、共繁荣。当前我国正在发生的城镇化过程,既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效途径,又是难得的机遇。而小城镇,作为联系城市与乡村的节点,其城镇化过程是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

为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山东省委省政府采取试点先行的办法,2008年10月16日下发文件(鲁发〔2008〕19号),批准莱芜市为全省统筹城乡发展改革试点。苗山镇作为《莱芜市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总体规划》批复的重点镇,是莱芜市城乡协调发展的前沿阵地,其城镇化势在必行,且需转换思路,以实现城乡间良性互动。

(2)小城镇建设发展的要求

我国的小城镇建设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目前建制镇的发展正由数量增长阶段向经济实力增强、质量全面提升阶段转变。主要表现在:人口规模扩大,非农业人口增多;吸纳劳动力增多。这一转变对小城镇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增强小城镇的服务功能,提升小城镇的吸引力。

山东省政府针对近年来人口迁移、出生率下降导致“空心村”的现象,以及相关规划和政策不配套等因素,制定了推进土地集约利用的实施意见。并根据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权益的原则,积极稳妥地开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整合。通过实施“撤村并居”,逐步引导城镇郊区的农村居民点向城镇社区集中,建设多层公寓;通过实施“迁村并点”、“村庄合并”,对人口少、布局零散、土地利用率不高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的村庄进行整合,集中建设中心村或农村社区;通过实施“填空补实”,对不在撤并范围内的村庄进行整理改造,充分利用村内空闲地和闲置宅基地,完善配套设施,逐步填实“空心村”。

1.2.2 城镇自身的要求

(1)落实莱芜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

2000年底莱芜市乡镇区划调整,苗山与常庄乡、见马乡合并统称为苗山镇。乡镇合并后苗山镇现辖行政村85个。区划调整丰富了城镇发展资源,提升了城镇发展潜力,扩大了城镇发展空间,为苗山镇今后发展带来了机遇。经过十年的整合、发展,如何更好的发挥城镇潜力、充实镇区空间,制定新的更具现实性与前瞻性的总体规划势在必行。

2008年《莱芜市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总体规划(2008-2030)》,确定苗山镇为市域东部生态农业板块的中心,并就镇域内社区规划提出了具体要求。由此,苗山镇制定城乡统筹、辐射周边的总体规划是落实莱芜市整体规划要求——发展成为莱芜市东北片区(苗山镇、和庄乡)增长极的客观要求。

(2)应对城镇发展加速的要求

近年来,苗山镇地区生产总值保持快速增长的强劲势头,2009年全镇经济总收入同比增长12%,苗山镇经济发展进入了加速阶段。与经济形势相适应,城镇建设也渐次展开,新政府办公楼落成、苗山新村一期建设完成,即将形成城镇建设的高潮,亟待新版总体规划的指导。

为了保持当前良好的发展势头,需要科学地预测城镇发展目标,协调经济发展与城镇布局的关系,编制新的城镇总体规划。

1.3既有规划解读

1.3.1 上位规划

(1)莱芜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

《莱芜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对苗山的城市性质定义为:市域交通型重点镇和东北部山地丘陵经济区的中心,预测2020年苗山镇域城镇人口为1-3万人。

①苗山镇是莱芜市三个重点镇之一,是莱芜市“东北部山地丘陵经济区”的中心。

总体规划构造了莱芜“双心三点四片”的城镇体系空间格局。其中的“三点”指三个片区中心的重点镇,包括口镇、苗山、雪野;“四片”指南部核心经济区、西部平原经济区、北部山地经济区和东北部山地丘陵经济区,其中以苗山作为东北部山地丘陵经济区的中心。

总体规划确定包括莱芜市北部和东北部的茶叶口、大王庄、雪野、苗山、和庄5个镇为山地丘陵农林区。以保护自然环境和绿色植被为主,因地制宜侧重发展山地、丘陵经济。

②苗山镇位于市域发展副轴上。

规划确定了“一主两副”的轴线系统,依托博莱高速的市域发展副轴将给苗山镇的发展带来极大的拉动作用。

(2)莱芜市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总体规划(2008—2030)

①规划确立2016—2020年为莱芜市实现城乡初步一体化阶段。苗山镇作为重点片区中心将得到重点培育;2021—2030年莱芜市城乡一体化基本实现。苗山镇将发展为片区中心。

②莱芜市城乡居民点等级规划确立苗山镇等级为二级,将其作为重点镇进行培育。

③在产业总体布局中,规划提出莱芜市将构筑“六大产业板块”,突出“三大特色产业板块”,打造“四大功能区”。其中,苗山镇被划入“六大产业板块”中的东南部生态农业板块,重点发展水果、黄烟等生态农业。规划确立苗山镇以发展特色农业(黄烟、丹参、生姜、土豆)、畜牧业、生态旅游为产业主导方向。

④规划确立苗山镇中心村8个,基层村20个,撤并村34个。

⑤规划将苗山镇确立为现代农业型城镇。主要担负农业服务、农产品加工,东部生态农业片区中心的职能。

⑥规划确立苗山镇城镇总体布局为“中部居住区、西部公建区、东部工业区”。

⑦规划确立苗山镇驻地社区为——苗山社区,居住人口3.4万人(其中包括北苗山人口0.4万人)。农村社区共8个——中方山社区、崮山社区、常庄社区、南文字社区、大漫子社区、见马社区、铜山社区、漫道社区。社区农村人口3.3万人。

⑧规划确定苗山镇各阶段城乡规模控制如下表:

表1-1 苗山镇各阶段城镇规模控制单位:万人平方公里㎡/人

⑨规划提出苗山镇2030年城镇建设用地人均指标减至140m2。

⑩规划提出2015年以前,撤消和庄乡,并入苗山镇。

1.3.2 相关规划

(1)苗山镇苗山新村修建性详细规划(2008年)

①规划确立苗山新村规划用地东至博莱省道,西至西河,北到水东路,南至文化路,规划总用地面积21.0公顷,总人口4725人。

②规划确立水东路、博莱省道(驻地部分)道路红线宽度30米,文化路、滨河路道路红线宽度20米,滨河西路道路红线宽度8米,并沿西河两侧预留绿化带。

③规划新村形成“两区、三轴、数片”的总体结构框架。其中“两区”指以南北向的滨河路相分隔的东西两大居住小区。

④规划提出结合《苗山镇总体规划》(2005—2020年),在整个居住区北部与东

部设置沿街商业服务设施。

(2)苗山镇集贸市场设计方案

规划确立于苗山镇政府驻地东北侧设置一处集购物、休闲、生活于一体的综合集贸市场。总用地0.9公顷,总建筑面积17283㎡,规划多层商住楼4栋,周圈布置沿街商业楼。

1.3.3上版规划

——苗山镇总体规划(2005—2020年)

(1)城镇性质

规划确定苗山镇为莱芜市的重点城镇,以发展钢铁深加工业为主的交通型城镇。(2)镇域村庄体系

①规划确定镇域总人口:近期(2010年)5.7万人、远期(2020年)5.9万人。

②规划确立镇域空间布局为“七点、两轴”。“七点”即镇区及6个中心村,镇区利用自身优越的区位优势与雄厚的经济基础带动全镇经济的发展,为全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6个中心村各自依托自身的优势发展成为一定区域内的文教、商贸中心,带动周围村庄的发展。“两轴”为漫道——镇区——常庄的县乡级道路和803省道。

③规划到2020年,苗山镇域形成1个镇区、6个中心村和27个基层村的三级村镇体系结构。其中,

一级:镇区,人口2万人,占镇域总人口的35%,用地240公顷。

二级:中心村6个,常庄、漫道、见马、铜山、古德范和崮山,总人口规模1.2万人左右,占镇域总人口的20%。

三级:基层村,共27个,总人口规模2.7万人,占镇域总人口的45%。

(3)驻地规模

2010年城镇人口1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2K㎡

2020年城镇人口2万人。城市建设用地2.4K㎡。

(4)用地布局

规划镇区西部、北部为重点发展方向,控制向南发展,向东发展不得跨越东环路,工业区位置保持不变。规划镇区形成中部的居住区、西部与中部的公建区以及东部的工业区三大功能区。

1.3.4 上版规划实施成效

至2010年,上版规划已实施至规划的近期阶段(2005-2010),规划批复实施以来,对协调苗山社会、经济发展,指导城市各项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有力地推动了苗山镇的小城镇建设,其综合功能得以提高,生态环境及景观得以改善,城镇建设走上了快速、稳定的发展轨道。实施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明显增长,产业多元化迈进

到2009年末,苗山镇全镇经济总收入14.3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712.27万元,同比增长15.2%;全镇新引进招商引资项目10个(境内项目9个,境外资金项目1个),形成固定资产1.9亿元。2009年苗山镇在经济增长中显现出多种多样的经济类型,农业、工业、服务业(运输业,商业餐饮服务等主要在镇区,集贸市场15处分布在镇域范围内)等均有涉及,苗山镇正在向产业多元化迈进。

(2)工业、农业产业特色凸显,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就工业发展来看,2008年苗山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10家,年总产值达5.03亿元,主要集中在建材、机械、工艺品生产等方面。其中天龙公司、莱芜市轧钢总厂线材厂、文宝工艺品有限公司年产量分别为5万吨、10万吨、60万件。工业产业特色已经凸显。

就农业发展来看,2008年,全镇农作物播种面积6129公顷,全镇形成“东部黄烟、西部林果、中部白花丹参、南部畜牧养殖”的农业发展格局。其中,苗山镇依托畜牧业和特色农业的优势,牲畜存栏达到71740头,家禽只数385600只,肉类产量、禽蛋产量、蚕茧产量分别为7965034公斤、910271公斤和2100公斤,居于全市前列。

(3)基础设施投入增加,镇区建设初步展开

在上版城镇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苗山村镇建设取得的成果主要体现在:

①城镇建设方面。苗山镇加大建设力度,在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成就:在公共设施方面,苗山镇迁建了行政中心并配套休闲娱乐广场,沿水东路两侧建设了商业服务设施;在基础设施方面,苗山镇在原有道路的基础上进行建设,对园区东路进行了拓宽硬化,社区路初具形态,道路骨架逐步形成。

②新农村建设方面。至2009年,苗山镇已逐步完成了5个镇区村、4个中心村和14个基层村的规划任务1。

1.3.5 规划实施过程中的变化

上一版总体规划对苗山镇的发展起到很好的引导与促进作用,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但在实施过程中,原有规划也逐渐凸显出与新的经济形势、政策要求等发展因素之间的矛盾。城镇发展建设呈现出新的变化与要求。

(1)用地向北发展的动力不足

上版总体规划确定镇区向北(水东路以北)为重点发展方向之一。依托S803向北布置镇区的主要居住用地(占规划居住总用地的50%)。但由于向北推进居住用地需跨越现状驻地村庄的居住密集区。原址更新村庄居住用地的成本较高,向北跳跃式发展的动力又不足,造成规划北托居住用地的设想难以实施。原规划行政中心位于水东路以北,对镇区的建设带动作用一般,在实际实施过程中,迁至水东路以南、文化路北侧。

(2)对第二产业增长的预期不足,工业用地规划面积偏少

上版总体规划工业用地南部边界截至在天龙路。但现实镇区工业发展较快,工业用地的需求预期明显增加,天龙路以南已有工业企业入驻,工业用地拓展的趋势日益明显。(3)镇区公共设施建设要求提高

上版总体规划镇区教育机构有中心中学、中心小学和长勺职业中专,而随着社会事业一体化的推进,至2009年,苗山镇完成了镇域内苗山、见马、常庄三处中学的合班并校,小学迁至长勺职业中专原址,镇区的教育发展形成新的思路,设施建设水平超越上版规划要求。

(4)农产品市场化发展对城镇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逐步拓展交易品种,鼓励生产经营者运用期货交易机制规避市场风险”,同时提出应加大力度建设相应的大宗农产品的仓储设施。苗山镇特色农业已迅速发展成为全镇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而近年

1见《2010年苗山镇政府工作报告》来农产品产、销的市场化程度提高,其价格波动起伏明显(如09—10年大蒜价格波动近50倍)。如何应对市场变化、减少价格波动对种植户的影响、扩大产品销售收益,成为镇这一级政府应当着力解决的问题。在镇内组织相对集中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市场、仓储用地成为发展的必然要求。

(5)新政策带动下合村并点动力提高

2004《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提出“鼓励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新农村建设不断向纵深推进,2006年,山东省被批准为首批挂钩试点地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这一政策成为村庄迁并整合、引导农民集中居住的契机。2008年,山东省委省政府采取试点先行的办法,批准莱芜市为全省统筹城乡发展改革试点。2010年,莱芜市全面推进“新城镇新社区”2建设。这一政策打破“就村建村”的思维定势,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以上政策对苗山镇城乡统筹发展提出新的指导和要求的同时,也给镇域内“合村并点”带来新的动力。

?

第2章规划期限、依据、原则与目标

2.1 规划期限

近期:2010—2015年

远期:2016—2030年

远景:2031—X年

2.2 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

(2)《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6)》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2006年4月)

2新城镇,是指按小城市标准规划建设的农村区域经济、文化和生活服务中心。新社区,是指按小城镇标准进行规划建设管理的新型农村居民集中居住区,新社区达到5000-10000人的规模。

(4)《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建设部,2008年1月)

(5)《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建设部,2002年8月)

(6)《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意见(山东省委省政府,2009)》

(7)《莱芜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

(8)《莱芜市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总体规划(2008-2030)年》

2.3规划原则

(1)城乡协调发展原则

经过2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我国将彻底改变城乡二元结构,进入城乡统筹发展阶段。规划工作中,我们应充分发挥工业对农业的支持和反哺作用以及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2)可持续发展原则

城市规划应始终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追求社会、经济、环境三方面综合效益最佳。苗山镇在资源利用上应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合理利用土地,注重各类脆弱资源的有效利用,注重控制合理的环境容量和确定科学的建设标准。统筹安排农业生产、工业布局和居民点分布,走生态型经济发展之路。

(3)系统性原则

城镇是一个具有复杂系统的有机整体,它包含着经济、社会、环境等子系统。因此,应该从系统论的角度,对苗山镇的社会、经济、环境、城镇结构以及布局形态进行分析、研究,制定切合实际的发展战略,实现城镇多系统协调有序发展。

(4)弹性原则

编制城镇总体规划时,我们应保持城镇土地利用和空间布局的弹性,即赋予土地利用指标一个范围值以及土地利用性质一定的兼容性,为城镇长远发展和转变空间模式留有可能。

(5)效益原则

国家土地集约利用政策的出台要求小城镇通过节约用地、提高投入产出强度、改善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来挖掘用地潜力,实现有限资源的合理利用。在总体规划编制中,我们应注重建设用地和农村居民点用地的集约利用,以此来提高城镇土地利用效率。

(6)特色原则

随着区域间竞争力的加强,小城镇特色打造是提高综合竞争力的需要,在苗山镇总体规划编制中,我们应充分挖掘城镇自身特色并在政策上加以支持,形成规模和品牌效应,切实提高其在莱芜市的地位。

2.4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体系

2.4.1经济发展目标

2009年苗山镇经济总收入为14.4亿元,人均收入为7090元。参考近几年苗山镇镇经济增长速度并考虑以后发展趋势,预计苗山镇经济总收入增长率近期为15%,远期为10%,规划期内2015年全镇的经济总收入达到33.19亿元,2030年达到138.6亿元。

2.4.2人口发展目标

预测2015年苗山镇总人口5.7万人,城镇人口1.1万人,农村人口4.6万人; 2030年苗山镇总人口6.7万人,城镇人口3.0万人,农村人口3.7万人。

预测苗山镇2015年城镇化水平为19%, 2030年城镇化水平为45%。

2.4.3社会发展目标

人均城镇建设用地:118.3 m2/人

城镇人均道路面积: 19.0m2/人

镇区公共绿地比例:7.0%

镇区绿化覆盖率: 40%

社会保障覆盖率:90%

城镇人均生活用水量:157升/日。

供水普及率:100%

污水处理率:90%

电话普及率:60部/百人

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第3章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3.1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分析

3.1.1优势

(1)交通区位优势

苗山镇紧邻莱芜市区,镇域腹地214平方公里,是莱芜市面积最大的乡镇。目前莱芜市域内已经形成了以省道为主、县乡路为辅,高速公路内引外联的交通框架。其中莱城、钢城以外的14个镇、1个乡中,均有省道或高速通过。但在镇区1.5公里范围内,有高速出入口与省道同时存在的,仅有苗山镇、口镇、雪野镇、杨庄镇、和庄乡五个乡镇。苗山镇的交通区位优势相对突出。博莱高速公路在苗山镇区西部设有出入口;距镇区东部的S803约1.2公里。便利的交通区位将有利于苗山镇与周边地区的联系,沟通城乡产品流动,成为苗山镇进一步发展的优势。

(2)经济增速明显

近年来,苗山镇的经济获得了较快的发展。2004—2009年苗山镇经济稳步提升(图3-1)。2009年,苗山镇经济总收入14.35亿元,同比增长12%。

2008年苗山镇农民人均纯收入6323元,同比增长13.4%,同年莱城区农民人均纯收入6624元,同比增长12.9%,苗山镇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高出莱城区近1个百分点;2008年苗山镇完成财政收入1484.17万元,同比增长16.5%3,同年莱城区完成财政收入111566.1万元,同比增长11.1%,苗山镇财政收入增速高出莱城区5.4个百分点。根据现有资料,苗山镇农村经济总收入2008年底在莱城区各镇居第54(表3-1)。以上情况反映了苗山镇经济发展相对迅速,增速明显。

图3-1 2004-2009年苗山镇经济总收入

(3)产业优势

①农业、牧业基础稳固,特色产业突出

3《苗山镇2010年度政府工作报告》

4《莱城区统计年鉴2008》

2005—2009年苗山镇农村一次产业收入基本稳定,占三次产业结构的48%-49%,一产中又以农业和牧业收入为主导(占一产收入的95%-96%)5(表3-2)。

表3-2 2005-2009苗山镇第一产业行业比例3

就农业来看,2008年全镇农作物播种面积为6129公顷,占莱城区的8.72%。位居前

列(图3-2)。2009年全镇农业收入30708万元,同比增长13.6%6。

图3-2莱城区各乡镇农作物播种面积所占比例示意图

就牧业来看,2008年全镇肉类产量占莱城区的19.13%(图3-3),居全区首位。2

009年全镇畜牧业收入33994万元,同比增长7.9%4。成为全镇农民增收、创收的重

5《苗山镇农村经济收益分配统计表2004-2009》

6《苗山镇产业经济统计表2004-2009》

要途经之一。

就特色农业来看,近年来苗山镇农业特色凸显,2004—2008年以来,苗山镇烟叶、

药材种植产业优势日趋明显(图3-4)。苗山镇2008年烟叶、药材播种面积为438公顷

和237公顷,占莱城区总量的91.86%和87.43%4,均为全区首位(图3-5、6)。苗山镇

现已形成“东部黄烟、西部林果、中部白花丹参、南部畜牧养殖”四大特色农业产业板

块。为今后农业持续稳步增长、奠定了基础。

图3-3 2008年苗山镇肉类产量在莱城区所占比例图

图3-4 2004-2008年苗山镇农业细分类产量、产值占莱芜市比例结构对比表

图3-5 2008年苗山镇药材播种面积在莱城区所占比例图

图3-6 2008年苗山镇烟叶播种面积在莱城区所占比例图

②工业集聚发展

苗山镇工业在空间上呈现出明显的企业集聚、成团成块的经济特征。

镇域内工业主要分布在镇区现有工业园区内(少数分布于常庄)。以建材、机械、工艺品生产为主导产业。工业园区建设,既可避免各村分散设厂、浪费资源又有利于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培育龙头骨干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

(4)资源优势

①土地资源

苗山镇域土地资源丰富,2007年,苗山镇镇域面积214平方公里,其中农用地面积13302.7公顷,居全市第二。耕地面积90705亩,人均耕地占有量1.6亩,远高于莱芜市平均水平(2009年为0.83亩)7。

②劳动力资源

2009年末,苗山镇域农村劳动力资源数为3.5万人,占总人口的62.5%,高于莱芜市劳动力资源占总人口的比例58.9%8。近年来,农村劳动力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稳步上升(图3-7),为苗山镇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图3-7 2005-2009年苗山镇劳动力比例结构图

(5)基础设施优势

苗山镇内铁路、高速公路、省道、县道等对外交通系统便利,辛泰铁路(临淄—泰安)在莱芜市设有7个铁路站,其中三个位于苗山镇,分别是苗山站、桃花峪站、常庄站,提供了良好的铁路运输条件。电力设施配套相对完善,镇区东南部建设有110KV变电站。这些既为今后镇域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也为城乡统筹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3.1.2劣势

(1)经济总体发展水平不高

7《莱城区统计年鉴2004-2008》

8《苗山镇农村经济基本情况统计表2004-2009》

《泉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

《泉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 [规划范围] 市域面积约11000平方公里,包括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泉港区、晋江市、石狮市、南安市、惠安县、安溪县、永春县、德化县、泉州开发区、泉州台商投资区。市域要形成“一区、两翼、多支点”的城镇空间结构。 [市域总人口与城镇化水平预测] 预计到2015年,全市常住总人口约820万人,城镇人口约475万人,城镇化水平达58%。 预计到2020年,全市常住总人口约850万人,城镇人口约536万人,城镇化水平达63%。 预计到2030年,全市常住总人口约920万人,城镇人口约650万人,城镇化水平达71%。 根据划分原则,将空间类型区划分为:优先发展区、引导发展区、控制发展区、生态保护区。 ●晋江 优先发展区:包括中心城区、城镇密集区。中心城区主要由青阳、梅岭、西园、罗山、新塘、灵源六街道组成,城镇密集区包括晋北组团(池店、磁灶)、晋西组团(安海镇、内坑镇、东石镇)和晋南组团(金井镇、深沪镇、英林镇、龙湖镇)。 生态保护区: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址自然保护区、晋江坫头海滨森林公园。 控制发展区:农田、海岸带及地质灾害易发区域。 ●石狮 优先发展区:包括主城区和三个重点发展节点城镇。主城区由城市中心区和滨海组团组成,三个重点发展节点镇是指北部的蚶江镇、东北部的祥芝镇、鸿山镇、锦尚镇和东南部的永宁镇。

生态保护区:宝盖山森林公园、永宁黄金海岸度假区、灵秀山省级森林公园。 控制发展区:农田、海岸带以及地质灾害易发区域。 ●惠安 优先发展区:包括中心城区、三大次中心城区。中心城区主要由螺城、螺阳两镇组成,三大次中心城区是指洛秀、斗尾、崇武三个次中心城区。 生态保护区:惠女水库、陈田水库、锦芳水库、菱溪水库、眉山水库和洛阳江、黄塘溪等水源保护区,崇武海滨森林公园、文笔山森林公园、科山省级森林公园。 控制发展区:农田、洛阳江沿岸、海岸带以及地质灾害易发区域。 ●南安 优先发展区:包括市区和三个次中心、六大片中心。市区包括城南、城北、城东、城西四个组团;三个次中心为水头镇、官桥镇、石井镇;六个片中心为洪濑镇、诗山镇、丰州镇、英都镇、仑苍镇。 生态保护区:美林水厂一级保护区、南安森林公园、五台山森林公园、康美雪峰森林公园、灵应省级森林公园、罗山森林公园。 控制发展区:农田、东西溪沿岸区域、海岸带以及地质灾害易发区域。 ●安溪 引导发展区:包括主城区、辅城区、三个重点中心镇。主城区由中心组团、东翼组团、西翼组团三大组团,辅城区为官桥、龙美、龙门三大组团,三个重点中心镇为湖头镇、蓬莱镇、长坑镇。 生态保护区:凤山省级森林公园、云中山自然保护区和县城关水厂水源保护区、清水岩风景名胜区、凤冠山、龙门、骑虎岩、阆苑岩、清风洞、泰山岩、晋江源、官桥犀山等县级森林公园和白濑森林公园。 控制发展区:农田、西溪沿岸区域以及地质灾害易发区域。

白霓镇总体规划(修编)说明书

白霓镇总体规划(修编)说明书 第一章总则 一规划编制背景 改革开放的白霓镇面临着保护与发展的两大主题。一方面,现代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拥挤而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使人们既紧张又脆弱,而传统城镇因其平和的生活魅力而具有平衡人们紧张竞争的社会心理的作用,从而赢得现代人的青睐;另一方面,多少年来精心营造的富有湖北民居传统特色的白霓古镇却因其落后的市政设施跟不上现代工业和交通的发展而无法与新时代的生活需求相适应。 白霓镇是崇阳县的工业强镇、商贸重镇。对于村、镇二者来说,无论是保护与发展都是为了满足现代人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都是推进城市化发展的需要。随着全省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对未来城镇的发展作出宏观调控和引导,是本次规划编制的主要背景之一。 1999年白霓镇编制了白霓镇新区规划,对于当时的城镇建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随着城镇建设的发展,新的矛盾与要求不断出现,如白霓镇老区的保护与城镇建设发展的需要、工业与商贸经济发展的需要、新农村建设的需要等,都急需城镇建设管理与服务工作给予科学、可靠的支持。在此背景之下,本规划的编制工作便具有了特殊的时代意义。 二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规划指导思想 1.城乡协调、共同发展,建立城乡融合一体的发展原则。以实现“农村现代化,乡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为目标,注重城乡社会的共同进步、经济的共同繁荣和生态系统(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的互补。 2.以镇区建设为龙头,提高全镇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完善城镇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建设,形成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提供多种就业岗位,合理引导人口的迁移转换。 3.协调好村镇建设规划和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关系,发展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和集约化生产,逐步合理地缩并零散的自然村,从而有效地节约耕地,使乡村与城镇的发展更加有序。 4.强调文化、历史的延续,建立以人为本、物质与精神并重的社会发展原则,保护和继承传统的文化和技术遗产,保护文物村落特色,充分保证子孙后代延续历史文脉的可能性。 5.“预测长远、决策近期”,建立长期、动态的发展目标,立足于资源存量和环境容量,搞好长远规划和控制,立足现实经济技术条件,抓好近期决策,保证发展阶段的近期决策调整符合长远规划的利益导向。 (二)规划原则 1.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严格土地管理措施,少占或不占农田耕地。 2.强化白霓镇经济产业特点,发挥旅游资源及区位优势,积极开发旅游业和商业贸易,发展高新技术含量的环保性工业项目,加强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使其在崇阳县城镇职能分工体系中保持特色。 3.坚持高起点规划,贯彻科学性、超前性、现实性、可操作性的原则。 4.按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学原则,创造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生态环境系统。 1

02-安海施工图说明书(总体)

说明书 一、任务依据及测设经过 安海镇地处晋江市西南部,是晋江市南北发展的重要节点,是以生产服装、食品和商贸为主导的城镇。但安海镇内区域交通干线尚未贯通,镇区对外联系不便,且区内道路功能混乱,造成不同性质的交通流空间上分布的混乱,特别是缺乏对外交通的合理疏导通道。本项目的建设,对改善区域内交通状况,适应未来交通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本项目今后与快速通道英林连接线连接,形成快速路交通网络,向北经龙狮路延伸至石狮,贯通滨海组团,形成滨海组团英林镇、龙湖镇与石狮市之间的便捷通道。所以,它的建成是实现晋江市“对外交通快速化、境内交通网络化”总目标的需要。 本项目起点位于安海镇南环公路(县道X320)与乡道Y118交叉口的东侧(起点桩号K0+000),往南经庄头村,在庄头小学东侧与庄坑公路(乡道Y117)相交后,路线转向东南,经前蔡村、前林村、窑前村,在窑前村与坑边村的交界处与石东路(县道X325)相交,再经坑边村、联邦印染厂东侧止于赤店村西侧乡道Y126上(终点桩号K5+499.403)。路线全长5.499公里。 图1-1 项目地理位置图(一)任务依据 (1)2009年12月28日,晋江市公路建设开发有限公司下达的“中标通知书”; (2)晋江市公路建设开发有限公司与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签署的《晋江市快速通道安海东连接线勘察设计合同》; (3)2010年3月26日,安海镇人民政府《晋江市快速通道安海东连接线初设方案协调会会议纪要》; (4)2010年5月11日,晋江市交通局《关于快速通道安海东连接线与东石连接线路线交叉设计方案研讨会议纪要》(晋交[2010] 120号); (5)2010年7月22日,安海镇人民政府《安海镇人民政府关于晋江市快速通道安海东连接线协调会会议纪要》; (6)2010年7月27日,晋江市交通局《晋江市交通局关于快速通道安海东连接线工程初步设计审查会议纪要》(晋交[2010] 179号); (7)晋江市交通局的有关文件和指示精神。 (8)建设部、交通部颁《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2002年)。 (9)交通部部颁技术标准和规范、规程。 (二)测设经过 1、准备工作 2010年1月5日~1月20日,我院积极做好外业的各项准备工作,其内容包括:召开各专业设计人员会议,明确其任务及组内分工;明确推荐线位,优化平面设计参数,使线形连续均衡。线位优化完成后,送分院领导及质量部审查。根据审查意见及时作了优化调整,并提供给各专业组;编制勘察设计工作计划;明确测设人员岗位职责;准备外业设备等。 2、测设简况 2010年1月中旬,本项目路线平纵面设计报送分院质量部审查,经确认后,1月21日~2月6日,项目组进晋江工地开始现场踏勘,并走访晋江市规划局、国土局、环保局、水利局、气象局、新奥燃气公司、自来水公司、污水处理厂、电力局、电信局、广电局、市政园林局、移动公司、联通公司等部门,获取各项规划资料及沟通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走访安海镇人民政府、安海镇污水处理中心、安海镇自来水厂、安海镇广电站等部门获取地方资料和要求。 2月23日,项目组再次进场,进行外业调查。 3月24日,安海镇人民政府张文节镇长主持召开晋江市快速通道安海东连接线初步设计协调

04柘皋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目录 第一章总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上版总体规划实施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城镇发展战略..................................................................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镇域镇村体系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区域协调............................................................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镇域现状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镇域空间管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镇域空间布局....................................................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节镇域村庄布点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节镇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节镇域综合交通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八节镇域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章镇区用地布局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镇区综合现状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镇区用地布局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镇区综合交通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绿地与景观风貌控制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六章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给水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排水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雨水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供电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节通信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节有线电视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节燃气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八节环境卫生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七章综合防灾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防洪排涝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消防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抗震防灾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人防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八章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九章近期建设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十章总体规划实施措施与建议.............................................. 错误!未定义书签。

新郑市龙湖镇总体规划

新郑市龙湖镇总体规划 快速城镇化和城乡统筹建设为小城镇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位于都市区外围的小城镇,既是大城市区域化格局下的重要节点,也是更大区域范围内轴线生长的承接点。对于此类小城镇,规划预测其未来发展时,需从区域层面复杂和快速变化的条件着眼统筹考虑。 龙湖镇概括 位置:隶属新郑市,位于新郑市北部、东临孟庄镇,西接新密市界,南依郭店镇,北靠郑州市郊区。距郑州市区11公里,距新郑机场18公里。 总面积:97平方公里,镇区面积:19平方公里 地貌:地处伏牛山余脉,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全境为小丘陵岗地,属北温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 人口:全镇7.05万人/ 镇区308万人 交通:郑新公路、107国道纵横南北,袁张公路、郑州西南绕城高速公路横穿东西。 发展方向:文化教育、休闲度假和高科技工业 规划:东部为农业生产区,中部镇区为综合经济区,西部为工矿建材、林果区村镇体系:中心镇—中心村—行政村三级结构(以经济发展、功能分区分析)建设规划:近期以中山路为中心,建设成一条带状城市中心,远期以泰山路为中心发展。 工业区(工业用地):

A.轻度污染的大型工业企业。西南区地势平坦,交通便利,且在镇区下风向。 在与生活区交接部位设置生态防护带。 B.北部混合区。西侧距后湖水库近,严禁布置污染工业项目。东侧临近生活区, 宜安排无污染或轻度污染工业 C.孙庄东北混合区。生活区附近,布置高效益、低污染的工业 仓储用地:后湖水库东岸,紧靠工业区,便于使用 发展目标、产业体系、发展空间和交通设施 与周边区域的相互关系分析 2.1与郑州市中心城区的关系:龙湖镇与郑州市中心城区仅一条高速之隔,距中心区的距离只有25公里,通过横贯龙湖镇境内的107国道可以直通郑州市区。由于特殊的地缘关系,龙湖镇受郑州市中心城区的影响较其他城镇更为深刻。2.1.1郑州市中心城区对龙湖镇的辐射带动作用 1)经济辐射郑州市区对周边地区的辐射是龙湖镇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根本,通过资本、人才、技术、市场等要素的流动和转移,以及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传播,提高了龙湖镇的经济资源的配置效率,龙湖镇在同类城镇

乡工业园区总体规划说明书

XX乡工业园区总体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总则 一、编制规划的目的 为了贯彻实施苍山县及矿坑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适应矿坑乡村镇建设发展需要及发展工业园区的需求,编制本规划。 二、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村镇规划标准》 3、《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4、《苍山县总体规划》 5、《苍山县土地利用规划》 三、规划指导思想及原则 1、坚持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的原则,工业园区规划服务服从于全县总体规划,先易后难,突出重点。 2、外引内联,工业园区形成特色,重点产业形成规模。 3、提高土地利用率,强调建厂规范化,生活社会化,搞好社会综合服务,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创造优良的综合投资环境。 4、注重环境保护,加强产业项目的污染治理,加强环

境绿化、美化。 四、工业园区性质的确定 1、工业园区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三产业为辅。 2、资金来源以外资引进为主,地方自筹为辅。 3、产业项目选择以劳动密集型为主,技术密集型为辅。 4、技术含量以适用一般技术型为主,高新技术为辅。 5、基础设施条件较优。 依据以上五条,近期重点利用当地页岩矿资源建设建材工业园区。 五、规划范围及用地规模 本次规划范围东起单家庄村东,西至西棠林西,南至矿坑村南,北至岚济路北。近期重点沿岚济路和沂邳路两侧各300米形成工业带,远期向纵深发展形成带状组团式的工业园区,近期用地规模400.6 公顷,远期用地规模 652.0 公顷。 第二章乡区基本情况及区位分析 一、乡区基本情况 矿坑乡属苍山县辖乡镇,属中小型乡镇,位于苍山县城北部21公里处,与兰山区、费县、罗庄区接壤,毗邻临沂市城区21公里,全乡总面积82.6平方公里,辖5个工作区,24个行政村,31000人,沂邳线苍山段(原卞棠线)、岚济两条省道纵横贯通,交通方便。矿坑乡驻地,依村名,

金乡总体规划说明书

金乡县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 说明书 第一章规划背景 第一节本次规划修编的背景及动因 一、宏观背景: 1、党的十六大在全面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的基础上,明确地提出了我国新世纪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特别是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任务。 2、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的五个统筹。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五个统筹,是城市规划的紧迫任务。 3、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一五”规划,“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对城市规划提出的新的课题。 二、中观背景: 1、山东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加快山东省城市规划编制修编工作的要求,各市、县都开始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金乡县应从经济和城市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开展城市发展战略研究,进行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 2、山东省根据本省实际编制了《山东省城镇体系规划》、《济宁都市区规划》,济宁市也编制完成了《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这将对金乡的建设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金乡县需要以区域的观点重新评价和认识自身实际,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投入到区域合作和竞争中去,争取和寻求有利的区域地位。 三、微观背景: 1、金乡县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标志着金乡县即将进入加速城市化阶段。因此,需要探求适应城乡统筹发展的快速城市化道路。金乡县发展战略的调整,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规模和布局迫切需要调整。 2、《金乡县城市总体规划(1994—2010年)》编制以来,金乡县的社会、经济、环境有了较大的变化,同时,城市的用地发展已突破原有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的发展的局限性日益突出,现有用地范围已不能适应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金乡县需要在更大的区域范围内统一考虑城市用地的布局与发展。 3、金乡县经济开发区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城市的主要经济增长点,对城市有很大的拉动作用,使城市适度向北发展成为可能。 4、金乡县城南部和北部压煤的问题极大的制约了城市向南和向北发展,需要重新确立城市的主要发展方向。 以上这一切都迫切需要对金乡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以适应当前的城市发展和建设需求。 第二节本次规划修编的技术路线 通过对目前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宏观背景、中观背景的认知,反思上版总体规

汤口镇总体规划说明(1)

汤口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规划背景 1.1现状概况及基本特征解读 1.1.1现状概况 汤口镇位于驰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名胜区南大门,是全国重点镇、省、市综合改革试点镇、中心镇和小城镇建设试点镇,为副县级建制镇。 汤口镇位于黄山风景名胜区南麓,205国道和103省道交汇地带,东接徽州区,南临休宁县,西接黟县和休宁县,北依黄山风景名胜区和焦村镇。东南距上海510 km,距南京321km,距杭州310km,西南距景德镇310 km;距市政府所在地屯溪73km,距黄山区(甘棠镇)46km,距黄山风景名胜区南大门仅1km。 汤口镇总面积129平方公里,辖6个村,截止到2005年9月13日,全镇常住总人口为11832人。3348户。境内山峦叠嶂,植被丰茂,森林覆盖率达93.4%。 2005年底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2.5亿元,比上年增长12%;财政收入完成2632.9万元,占全年任务的100.1%,同比增长15.3%;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3889元,比上年增加409元。全镇农业增加值865.16万元,同比增加26%。茶叶总产量105吨,同比增长5%,总产值400多万元,同比增长20%。翡翠谷、九龙瀑、凤凰源、黄山野生猴谷四景点共接待中外游客63万人次,宾馆、酒店及旅行社等接待游客超过70万人次,比可比年份2002年分别增长66%和52%。 1.1.2基本特征 (1)汤口镇位于黄山风景名胜区南麓,是黄山风景名胜区的南大门; (2)镇域内拥有黄山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资源,低山游览景区(翡翠谷、九龙瀑、凤凰源、黄山野生猴谷)与黄山风景名胜区中、高山游览景区相辅相成; (3)黄山风景名胜区行政管理机构所在地,黄山风景名胜区的二级旅游接待服务基地、旅游交通换乘中心; (4)在黄山风景名胜区缓冲带内的五镇一场之中汤口镇为黄山第一旅游重镇,旅游经济及旅游产业快速增长; (7)城镇空间布局结构呈线型组团,长藤结瓜,建设用地空间狭长; (8)汤口镇区旧城更新、寨西新区拓展,环境容量有限; 1.2上一轮总体规划的回顾与评判 1.2.1值得借鉴之处 上一轮汤口镇总体规划(1996-2010年)编制于1996年,在依据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汤口镇规划建设作了综合部署,有效指导了汤口镇的发展。用历史观点来评判,上一轮总体规划在许多方面至今可借鉴。 (1)提出的“遵循黄山市总体规划和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正确处理风景区保护开发与汤口镇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使汤口镇的社会经济在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优良的自然景观的前提下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指导思想仍有指导意义 (2)镇村居民点规划布局,重点发展镇区(汤口和寨西),合理发展中心村,逐步缩并自然村(村民小组),与当前的新农村建设规划思想基本一致,反映了上一轮总体规划在镇村居民点规划布局的前瞻性,对今后汤口镇新农村布点规划具有借鉴意义。 (3)"控制汤口,发展寨西",把汤口重点作为一种自然和人文景观来开发,使汤口成为黄山风景名胜区一处重要的景观区域的规划目标难能可贵。 1.2.2不足之处 (1)对黄山汤口镇地域内的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资源价值认识有一定的局限,对旅游资源没有完整地建构科学保护体系,在严格保护和合理利用上,与黄山风景名胜区协调、统筹发展方面存在不足。 (2)由于缺少汤口镇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层面的研究,在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上也就不可能没建立起与黄山风景名胜区相衔接的、明确的目标体系,包括宏观目标、分项目标和分期目标。 (3)对汤口镇作为黄山风景名胜区的缓冲区,其所承担的对黄山生态环境保护价值认识有一定局限性,对如何保护生态环境和建设生态城镇很难作出相应的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4)1996年编制汤口镇总体规划时期,城镇规划区范围内的空间管治规划理论和实践均在摸索阶段,虽然当时有的城市已有探索,但汤口镇的总体规划没有编制规划区范围内的空间管治规划,也就不可能将汤口镇发展与黄山风景名胜区发展紧密结合,制定出汤口镇与黄山风景名胜区发展相适应的空间管治规划政策。

苗山镇总体规划说明书0703

目录 第1章规划背景?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基本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规划编制动因?错误!未定义书签。 1.2.1宏观层面的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2 城镇自身的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 既有规划解读 (2) 1.3.1 上位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1.3.2 相关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1.3.3上版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4 上版规划实施成效.......................................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5 规划实施过程中的变化?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2章规划期限、依据、原则与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规划期限?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规划依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规划原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体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1经济发展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2人口发展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2.4.3社会发展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3章社会经济发展战略?错误!未定义书签。 3.1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1优势..................................................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2劣势...................................................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3机遇...................................................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4 挑战?错误!未定义书签。 3.1.5 结论?错误!未定义书签。 3.2社会经济发展战略?错误!未定义书签。 3.2.1产业结构调整...........................................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2区域协调发展...........................................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3城乡统筹发展...........................................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4章镇域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4.1 人口和城镇化水平预测?错误!未定义书签。 4.1.1 镇域人口特征..........................................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2 城镇人口预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村庄发展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4.2.1村庄发展潜力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2村庄发展规划引导?错误!未定义书签。 4.3 镇村体系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1镇村等级规模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2 镇村职能结构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4.3.3城镇空间结构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镇域公共设施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4.4.1 行政管理设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2教育机构设施?错误!未定义书签。 4.4.3医疗卫生设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4文化体育设施?错误!未定义书签。 4.4.5非公益性设施配置?错误!未定义书签。 4.5镇域基础设施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4.5.1道路系统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4.5.2公用工程设施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4.6镇域空间管制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4.6.1 适宜建设区............................................ 错误!未定义书签。 4.6.2 限制建设区?错误!未定义书签。 4.6.3禁止建设区?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5章城镇性质与规模?错误!未定义书签。 5.1镇区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5.1.1建设成果................................................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2存在问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城镇性质与规模...............................................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1城镇性质................................................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2城镇规模...............................................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6章镇区空间发展策略与用地方向选择?错误!未定义书签。 6.1用地条件评价及发展方向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1自然环境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2开发条件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3城市功能发育评价?错误!未定义书签。 6.2空间发展策略?错误!未定义书签。 6.3规划区范围界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7章镇区总体布局?错误!未定义书签。 7.1基本原则?错误!未定义书签。 7.2镇区功能结构 (27) 7.3镇区用地布局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7.3.1居住用地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7.3.2公共设施用地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7.3.3生产设施用地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7.3.4仓储、物流用地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8章道路交通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8.1道路用地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04柘皋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目录 第一章总则 (2) 第二章上版总体规划实施评价 (3) 第三章城镇发展战略 (4) 第四章镇域镇村体系规划 (7) 第一节区域协调 (7) 第二节镇域现状概况 (7) 第三节镇域空间管制 (8) 第四节镇域空间布局 (10) 第五节镇域村庄布点规划 (11) 第六节镇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14) 第七节镇域综合交通规划 (16) 第八节镇域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16) 第五章镇区用地布局规划 (17) 第一节镇区综合现状分析 (17) 第二节镇区用地布局规划 (17) 第三节镇区综合交通规划 (21) 第四节绿地与景观风貌控制规划 (23) 第六章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25) 第一节给水工程规划 (25) 第二节排水工程规划 (25) 第三节雨水工程规划 (26) 第四节供电工程规划 (26) 第五节通信工程规划 (27) 第六节有线电视工程规划 (28) 第七节燃气工程规划 (28) 第八节环境卫生规划 (28) 第七章综合防灾规划 (29) 第一节防洪排涝规划 (29) 第二节消防规划 (29) 第三节抗震防灾规划 (30) 第四节人防工程规划 (31) 第八章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 (33) 第九章近期建设规划 (34) 第十章总体规划实施措施与建议 (36)

巢湖市柘皋镇总体规划说明 第一章总则 一、规划编制背景 1、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近年来,柘皋镇依托良好的区位优势,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在工业强镇、特色富民上大做文章,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然而在发展过程中,也同时出现了环境污染、城镇建设存在矛盾等问题。作为一个具有良好生态基底、处于快速发展机遇期的城镇,柘皋必须要全面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转变发展模式,创新发展理念,提高发展质量,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2、区域一体化发展趋势不断增强 建设合肥经济圈是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近年来,合肥经济圈建设从概念走向实践,取得了积极成效。东向发展一直是合肥经济圈拓展的主要方向之一,合宁发展轴更是合肥经济圈同南京都市圈沟通对接的重要通道。柘皋镇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在合巢发展轴、合宁发展轴上的重要地位,从区域层面来看,柘皋镇在未来区域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将扮演着承东启西的作用。柘皋镇应利用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推动力,加快发展,积极融入合肥市整体发展战略框架之中。 3、产业发展及城镇建设的迫切需求 ◆现代化农业 柘皋镇气候温和,雨量适中,适宜农作物生长,农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麦、油菜等。种植业是柘皋镇的基础性产业。特别是原柘皋镇坚持“压水扩旱,压粮扩经,压劣扩优”发展节水避灾、优质高效农业。已形成两大区域格局和四大生产基地。 在土地资源和能源环境趋紧的现实条件下,要想使柘皋镇尽快迈入现代化农业的先进行列,需要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支持服务,促进养殖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积极扩大和扶持蔬菜基地建设。 ◆新型工业化 柘皋镇工业基础较好,主要企业有巢湖市玛钢有限公司,巢湖三丰纺织有限公司、柘皋机筑建材有限公司、柘皋啤酒厂、巢湖首信棉业有限公司、宁柘耐磨材料厂、柘皋粮食购销有限公司、枯皋镇油厂、复合肥厂、巢湖振兴棉织厂、大鑫食品粮油食品厂、春友种子公司柘皋分公司等。除此之外,镇里还有一些农副产品加工业。 如今,面对竞争越来越激烈的行业发展环境,除了继续保持在产业技术方面的领先和规模优势外,作为工业化发展城镇空间载体的柘皋镇,还应当继续承担起物流、商贸等现代服务业职能,通过市场的提档升级和多元化、专业化经营,在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长期服务,进一步强化产业规模效应与集聚效应。 ◆城镇建设 随着合巢产业新城概念的提出,栏滨路、商杭高铁、巢湖北站等各种利好条件的明确,柘皋镇越来越多的开发建设需求被不断释放。因此,挖掘用地潜力,盘活现有土地资源,同时合理控制用地速度,实现科学布局,才能使柘皋实现科学、合理、快速地发展。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是确保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础,而生产性服务设施的建设对于相关产业的持续发展又有着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提高生产服务设施配套水平,建立完善的专业市场和物流体系,是一个成熟的现代化城镇持续发展的必然过程。柘皋镇在未来的发展建设当中,应当注重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生活性职能的提升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整体环境状况不佳成为柘皋镇区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要求柘皋镇不断改善整体环境,增加必要的公共服务设施。 ◆城镇特色的展现 柘皋镇历史悠久,生态基底良好,水系发达。然而,由于缺乏必要的规划引导和控制,历史化、生态化的城镇特色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因此,如何在改善镇区整体居住环境的前提下保护好生态特色格局和传统历史人文风貌,是本次总体规划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 二、规划原则 1、区域协调原则 以加速区域城镇化进程、加强区域中心城镇功能为目标,确定柘皋镇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协调其与周边地区的关系。 2、整体发展原则 根据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总体要求,合理调整城镇功能结构与用地布局,完善城镇基础设施,促进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强化城镇的综合服务能力。

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中江县继光镇总体规划 说明书 四川省丽景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二O O九年十一月

目录 第一部分镇域总体规划 (1) 第一章背景及现状 (1) 一、规划背景 (1) 二、现状概况 (2) 三、镇区概况 (4) 第二章规划依据、年限、原则和目标 (4) 一、规划依据 (4) 二、规划年限 (4) 三、规划原则 (5) 四、规划目标 (5) 第三章镇村体系规划 (5) 一、继光镇的区域战略地位 (5) 二、镇域经济发展的SWOT分析 (5) 三、产业发展规划 (7) 四、人口及城镇化预测 (9) 五、镇村等级、规模及职能结构规划 (11) 六、镇域空间管制规划 (13) 七、镇域基础设施规划 (14) 八、镇域环境保护和防灾规划 (16) 九、镇域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21) 十、镇域旅游发展规划 (21) 第二部分城镇建设规划 (23) 第四章城镇性质与规模 (23) 一、城镇性质 (23) 二、城镇人口及用地规模 (23) 第五章用地布局规划 (23) 一、用地适应性分析 (23) 二、城镇发展方向及用地选择 (24) 三、功能结构规划 (24) 四、用地布局规划 (24) 第六章绿地景观规划 (26) 一、现状 (26) 二、绿地系统规划 (26) 三、景观规划 (26) 第七章道路工程规划 (27) 一.现状概况及问题 (27) 二、道路交通规划 (27) 第八章管线工程规划 (28) 一、给水工程规划 (28) 二、排水工程规划 (28) 三、燃气工程规划 (29) 四、电力工程规划 (29) 五、通信工程规划 (29) 六、管线综合规划 (30) 第九章环保、环卫及防灾规划 (30) 一、生态及环保规划 (30) 二、城镇环卫设施规划 (30) 三、城镇防灾规划 (31) 第十章近期建设规划 (31) 一、近期建设用地选择 (31) 二、近期建设用地规模 (31) 三、近期建设重点 (31) 四、近期建设项目 (32) 第十一章规划实施措施及建议 (32)

静河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6-2020年)

静河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6-2020年) 静河镇人民政府 二〇一七年七月

一、基本情况 (一)镇域概况 静河镇位于湘阴县域中部偏南,2016年由静河乡改名为静河镇,辖区地处湘江河畔,三面环水,一面环山,交通便利。镇域东接文星镇和金龙镇,北临鹤龙湖镇,西与岭北镇隔江相望,南与樟树镇接壤。静河镇发展定位为农贸型特色乡镇,积极支持农副产品生产、加工业发展。 (二)土地利用现状 2014年,静河镇土地总面积6092.06公顷,其中农用地4558.74公顷,占74.83%;建设用地563.41公顷,占9.25%;其他土地969.91公顷,占15.92%。 二、规划修改的期限与范围 本次规划修改以2005年为基期年,2014年为规划修改年,2020年为目标年。 规划范围为静河镇区域内的所有土地,土地总面积6092.06公顷。 三、土地利用规划目标调整情况 (一)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目标 修改后,到2020年,全镇耕地保有量不低于930.00公顷,规划修改后耕地保有量比修改前减少175.19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825.00公顷,规划修改后基本农田保护目标比修改前增加160.57公顷;全镇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复垦补充耕地88.09公顷,规划修改后补充耕地任务量比修改前增加8.97公顷。 (二)建设用地规模控制目标 1、建设用地总规模 修改后,至2020年,全镇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550.90公顷以内,规划修改后建设用地总规模比修改前少49.17公顷。 2、城乡建设用地规模 修改后,至2020年,全镇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427.09公顷以内,规划修改后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比修改前少20.01公顷。 3、城镇工矿用地规模 修改后,至2020年,全镇城镇工矿用地规模控制在88.47公顷以内,规划修改后城镇工矿用地规模比修改前少23.65公顷。 4、新增建设用地规模 修改后,至2020年,全镇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25.52公顷以内,规划修改后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比修改前少49.17公顷。 5、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规模 修改后,至2020年,全镇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规模控制在91.58公顷以内,规划修改后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规模比修改前少49.22公顷。 6、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规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