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节_词类(下)

第二节_词类(下)

第二节词类(下)

本节教学内容:

一、虚词及其用法

二、词类辨析

三、词的兼类和活用

一、虚词及其用法

(一)介词

起标记作用

介词+实词或短语

1.常见的种类

1)表示跟动作有关的对象

向他学习他跟我去

2)表示动作的方式

按法律规定执行靠实力挣钱

3)表示动作的处所、时间

从今天开始上课往他家的后面拐

4)表动作执行的原因、目的

他因为这事离开了为人民服务

5)表示施事、受事

他被领导批评了把书递给他

2.语法特点

A.介词不单说,也不单独作句法成分。

从往按为……

B. 介词短语也不单说,在句中主要作状语,少数还可以作补语、定语、宾语。

从今天往那商店的后面

我把书还了。

他从北京来。

他晕倒在实验室

对考试的意见

这是为了工作。

我初次见您是在一次电影招待会上。

2.常见介词的运用

(1)对、对于

①注意二者使用范围

·都是介绍动作的对象或与动作有关的人或事物的介词。

A.可互用:

a.对于→对

对于你的意见,我们会考虑的。

对你的意见,我们会考虑的。

b. 对:在……方面→对于

他对这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郭全海对自己的事总是随随便便。

老师对大家的成绩感到满意。

B.不能互用

a. 对:向、向着、朝着﹡→对于

我们要对人民负责。

﹡我们要对于人民负责。

他对我说了许多鼓励的话。

﹡他对于我说了许多鼓励的话。

b. 对:对待﹡→对于

她对我很好。

﹡她对于我很好。

对〉对于

②注意二者前后主客关系

这本书对/对于我很感兴趣。

思考:

对于敌人要狠,对于同志要和。

新的规章制度对有的同志可能不习惯。

(2)关于对于

A. 互用:表涉及、关联对象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还可以继续讨论。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还可以继续讨论。

B.两者的区别

a. 表关联、涉及的事物→关于;

指出对象→对于”。

①关于运输问题,请直接与交通部门联系。

②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一定要采取积极的态度。

b. 状语“关于……”→主语前;

状语“对于……”→主语前后。

关于中草药,我知道得很少。

我关于中草药知道得很少。

对于这件事,我一无所知。

我对于这件事一无所知。

c. “关于……”可作文章标题;

“对于……”加名才能作文章标题。

标题:关于文风问题

标题:对于文风问题

对于文风问题的看法

思考:

他们关于春耕生产抓得很紧。

(3)给、跟

给=跟:“对、向”等意义

给:“为、替、被、让”等意义跟:“和、同”等意义

他给我说过。

他跟我说过。

那个射手真行,我可不敢给他比箭。那个射手真行,我可不敢跟他比箭。

(4)于

在、比、向

表示

到、从、对于

他的骄傲导致于他的失败。

这所大学吸引了来自于50多个国家的外国留学生。

(5)由、由于:表原因

由:从、让、被、归

由受凉引起的发烧。

由于受凉引起的发烧。

由北京来上海

任务由我们班包下来了

由你决定由你负责

思考:

这个人由于害怕革命,进一步发展到反对革命,背叛革命。

(二)连词

具体连接作用,表一定的逻辑关系

你说我说——

因为你说,所以我说。

如果你说,那么我说。

原因-结果假设-推论

1.连词的分类

和:小李和.老李我家和.他家

并且:讨论并且

..通过

认真审阅并且

..讨论通过

他不但嘴上这么说,并且

..行动上也这么做。

如果:如果

..下雨,他就不回家了。

连接词语

·三类连接词语或分句

连接分句

2.常用连词的运用

(1)和、与、同、跟

·和:最普遍

口语

与:书面语。

·连接三个以上名词语一般用“和”:

数学、物理和化学

数学、物理、化学

·“和”的用途现在扩大:

他们在慰问和帮助伤病员。

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

·使用“和”时不要互相包含:

粮食和小麦丰收了。

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

·为避免歧义,现在有一种趋势:“和、与”作连词

“同、跟”作介词

思考:

我与你都是新社会的青年,与我们的前辈比起来,真幸福多了。

(2)及、以及

·有主次之分、先后之别

·多用于书面语

及:名词性词语

名词性词语

以及前面有逗号隔开

动词性词语

河南是小麦、棉花及/以及玉米、高粱。

本店经销电视机、收音机、录音机,及/以及各种零件。

他是否会来及/以及来了是否会安心都是一个问题。

及+其:和他(们)、和他(们)的

暴露的对象,只能是侵略者、剥削者、压迫者,及其在人民中所遗留的恶劣影响,而不能是人民大众。

思考:

我校领导成员及其科、室的人员参加了大会。

(3)或、或者、和

熟悉他的工人、干部、技术人员摸到了一条规律,有事找他别到书记办公室,而要到现场和/或图书资料室去。

他或你都要去。

或、或者→选择关系

和→并列关系

(4)还是、或者

不管你还是/或者我,都不能忘记这件事。

你,还是/或者我?

陈述

还是或者→陈述

疑问

而、而且——谓词性两者区别大并、并且——动词性两者区别小

(三)助词

附着在实词、短语或句子上面

表示某种语法意义的词

后附:轻读:我的

前附:不轻读:所见

1.常见类别

1)结构助词

的、地、得

A.“的”主要作用有两个:

a.定语的标志

b.构成“的”字短语

伟大的祖国、工作的时间

他的、写的、他写的、强壮的

B.“地”:状语的标志

历史地看问题赞成地说

充满深情地望着

C.“得”:补语的标志

搬得动跑得很快开展得轰轰烈烈

2)动态助词

了、着、过

走了三天看了两本短了一截

唱着写着堆着忙着闲着

说过来过穷过年轻过。

3)其他助词:

·似的(一样)、所、给、看、来、把、们、第、初、等、等等。

A.似的(一样):比况助词

像花朵似的跟玩儿一样

像花朵

B.所:两个作用

a.用于被字句,跟“被”、“为”照应。

被我所发现为人所不耻

b.用在及物动词前,构成名词性短语,表示动作的受事。

所见所闻

C.给:加强语气

被他(给)骗了把他给气坏了

比较下面的句子:

他给人偷了一百块

D.看:轻读,表尝试

说说看试试看研究研究看

F.来:略多或略少于

十来个人四十来岁五百来人

G.把:表数量不大

百把人千把斤粮食万把块钱

E.们:轻读

同学们父老乡亲们

金鱼们石头们

三位老师们

2.运用

1)“的、地、得”的区别

她高兴的不得了。

大家进行了深入地讨论。

他高兴得说:“好吧,我们一起去。”

2)“着”的用法

他履行着自己的诺言。

3)“了”的用法

大家正在推选了一个党代表。(四)语气词

永远粘着、后附、轻声。

1.分类

1)表陈述语气

下雨了。

领导还没有研究呢。

他刚才还在这儿来着。

他说话厉害着呢。

2)表疑问语气

这事到底是谁干的呢?

今天是星期三吗?

今天是星期三吧?

3)表祈使语气

事情很急,请你跑一趟吧。你还磨蹭什么,快写呀!

你千万可别这样想啊!

4)表感叹语气

好漂亮啊!

多么蓝的天哪!

有的语气词可以表示多种语气。见书46页表。

2.语气词的用法:

1)作用

A.可以两个或三个连着用

的、了、呢、吧、吗、啊

见书46页

他今年得了两个奖,够厉害的了。

你不是要来拿书的吗?

这本书,你看了吧?

是他们看见的啦。

·全句语气的重点落在最后。

B.有些不仅能表语气,还能成句

﹡他洗好衣服。

他洗好衣服了。

C.可以出现在句中,表示停顿

他呀,总是那样。

那个小孩走呀走呀,最后走迷路了。

2)区分不同词性的“的、了”

A.区分不同词性的“的”

他是买米的。

这样做是可以的。

可以从两方面考察:

结构助词语气词

①能否添加名词能不能

②去“是、的”后,

基本意思变了没变了不变

B. 区分不同词性的“了”

他掌握了三门外语了。

自行车他骑走了。

二、词类辨析

(一)时间名词与时间副词

时常从来即将……

现在未来将来……

区别:

1.能否作主、定语

将来会好的。将来的生活无法想象。即将会好的。即将的生活无法想象。

2.能否用在介词后

在立刻从时常向从来

在当时从现在向未来

3.能否构成A是A

现在是现在平时是平时

从来是从来正在是正在

(二)形容词和副词

1.除作状外,还能否作别的成分我们一致同意。我们一概同意。

现点很一致。现点很一概。

一致的看法。一概的看法。

2.能否用“A不A”表疑问

她漂亮不漂亮?

他非常不非常用功啊?

·此外,还要区别一些词的不同词性:她非常好先生老了墙壁挺白

她好聪明他老不来白吃白拿

类似的还有:

光、直、怪、硬、干、净、穷

(三)区别词与形容词

大高急慢

大型高等急性慢性

相同:

大机器大型机器

大的大型的

《现代汉语通论》四五章答案

说明:本答案仅供参考,请不要当做绝对标准使用。另外,学习本课程应以读书为主,先把问题弄明白,精彩之处尽量做到“熟读成诵”。 第四章语法 第一节现代汉语语法概述 练习参考答案 (略) 第二节词类和功能分析法 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一、在括号里填入合适的词,并指出属于什么词类,以及什么小类。 答: 1、我的(一)个战友来了。(数词) 2、他去过三(次)上海。(量词,动量词) 3、我不(管)这种事。(动词) 4、青年们要到(山上)去。(名词) 5、桌子(上)有什么?(方位词) 6、我们在路上碰到了三个(熟人)。(名词) 7、他刚刚走(过)山。(助词) 8、他会干这种事(吗)?(疑问语气词) 9、你给我的书我看完了,(这)是我近年来最喜欢的一本书。(指示代词) 10、这个人非常(坏)。(形容词) 二、标明下列各组词的词性: 答: 坚决——决心(形容词——名词、副词)可爱——热爱(形容词——动词) 荣誉——光荣(名词——形容词)企图——意图(动词、名词——名词) 答案——答应(名词——动词)气愤——气魄(动词——名词) 批语——批示(名词——名、动)残杀——残忍(动词——形容词) 诱饵——诱惑(名词——动词)兴奋——兴趣(形容词——名词) 安心——担心(动词、形容词——动词)道歉——抱歉(动词——动词) 安慰——欣慰(动词、形容词——形容词)感激——激动(动词——动词、形容词)愉快——高兴(形容词——动词、形容词) 三、注明下列句中带黑线词的词性: 答: 1、我们马上开始这项工作。(动词,名词) 2、你说应该朝什么方面考虑?(动词,疑问代词) 3、对这个学生的经历,老师们都很了解。(动词) 4、三十岁以上的教师都可以享受休假。(名词,助动词) 5、新老同学开始都需要出操。(名词,动词) 四、鉴别下列带黑线的词,哪些是形容词,哪些是副词: 答: 1、这里风景的确不错(副词)——这里风景确实不错(副词) 2、长久没有好处(形容词)——永远没有好处(副词)

黄伯荣《现代汉语》语法-词类笔记

D10.27 第一节语法概说 语言三要素:语音(语言的物质外壳),词汇(语言的建筑材料),语法(语言的组合法则) 语法:1)语法规律——客观存在的语法事实 2)语法学——知识或理论,即语法学者对客观语法事实的说明,带有主观性。语法研究三个方面:句法、语义、语用。 语法体系:1)语法系统——客观存在的语法事实、语法规律的系统性。 2)语法学体系——语法学说的系统性。 ※一个民族语言的语法系统只有一个,一个民族语言的语法体系可以不止一个。 语法性质:1)抽象性、概括性 2)稳固性,但又具有时代特征 3)民族性 语法单位: 1)语素:语言中最小的意义结合体。 2)词: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3)短语:由词组成、没有语调的语言单位,是造句的备用单位。 4)句子:具有一个句调、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句子前后有隔离性停顿。 句法成分:句法构成的组成成分。 1)主语:被陈述的对象,谓语是陈述主语的,两者之间是陈述关系。 2)动语:是支配、涉及后面宾语的成分。 3)宾语:位居动语后头,表示人、物或事情,是动作所支配、所涉及的对象。 4)修饰语:

a)定语:名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位居名词前头、修饰名词 的成分。 b)状语:谓词(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位居动 词形容词前头的修饰成分。 5)补语: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抹布的补充成分。位居谓词后头起补充说明作用。 ※层次分析法 ※成分符号减半法——动前有主状,动后有补宾。 第二节实词(上) 词类: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 划分目的:说明语句的结构规律和各类词的用法。 分类依据:1)主要依据:词的语法功能——词的分布功能,实词在语句里充当句法成 分的能力,即词的职位。实词都能当句法成分。还指词与词 的组合能力。 2)参考依据:词的形态和意义 形态:构型形态。重叠(研究——研究研究) 构词形态。凿(单独为动词,加“子”构成名词) 意义:语法上同类词的概括意义或意义类别。 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以及特殊实词拟声词、叹词; 虚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 ※印欧语系里,划分词类主要凭词的形态标记,虚词无词类形态标记和功能可言,只凭语法意义。 ※虚词有依附实词表示语法意义的能力,但不能充分句法成分。 (一)名词 1.名词的意义和种类 表示人或事物或时地的名称。 1)专用名词鲁迅中国澳门 2)普通名词朋友(个体);群众(集合);道德(抽象);阳光(物质) 3)时间名词秋天、早晨、明年

第二节_词类(下)

第二节词类(下) 本节教学内容: 一、虚词及其用法 二、词类辨析 三、词的兼类和活用 一、虚词及其用法 (一)介词 起标记作用 介词+实词或短语 1.常见的种类 1)表示跟动作有关的对象 向他学习他跟我去 2)表示动作的方式 按法律规定执行靠实力挣钱 3)表示动作的处所、时间 从今天开始上课往他家的后面拐

4)表动作执行的原因、目的 他因为这事离开了为人民服务 5)表示施事、受事 他被领导批评了把书递给他 2.语法特点 A.介词不单说,也不单独作句法成分。 从往按为…… B. 介词短语也不单说,在句中主要作状语,少数还可以作补语、定语、宾语。 从今天往那商店的后面 我把书还了。 他从北京来。 他晕倒在实验室 对考试的意见 这是为了工作。 我初次见您是在一次电影招待会上。 2.常见介词的运用

(1)对、对于 ①注意二者使用范围 ·都是介绍动作的对象或与动作有关的人或事物的介词。 A.可互用: a.对于→对 对于你的意见,我们会考虑的。 对你的意见,我们会考虑的。 b. 对:在……方面→对于 他对这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郭全海对自己的事总是随随便便。 老师对大家的成绩感到满意。 B.不能互用 a. 对:向、向着、朝着﹡→对于 我们要对人民负责。

﹡我们要对于人民负责。 他对我说了许多鼓励的话。 ﹡他对于我说了许多鼓励的话。 b. 对:对待﹡→对于 她对我很好。 ﹡她对于我很好。 对〉对于 ②注意二者前后主客关系 这本书对/对于我很感兴趣。 思考: 对于敌人要狠,对于同志要和。 新的规章制度对有的同志可能不习惯。 (2)关于对于 A. 互用:表涉及、关联对象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还可以继续讨论。

现代汉语下复习资料

第五章语法 第一节语法概说 一、语法:语法是指组成词、短语、句子等有意义的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 二、语法性质:概括性、稳固性、民族性 三、语法体系:语法体系有两个含义。一是指语法系统,即客观存在的语法事实、语法规 律的系统性,就是说,语法是各种规则交织成的整体,是自成系统的。另一个是指语法学体系,即语法学说的系统性。 四、现代汉语三个平面:是指句法、语法、语用三个方面。 五、语法单位:是能够表达一定语法意义的语言单位,主要有四级:语素(一般认为语素 是语言的备用单位)、词、短语、句子。 1、词: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是构成短语和句子的备用单位。 2、短语:语义上和语法上都能搭配而没有句调的一组词,是造句的备用单位。 3、句子:具有一个句调、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 六、现代汉语的语法特点:①语序和虚词是重要的语法手段。②结构规律具有一致性。③ 同一词类可以充当多种语法成分。④量词十分丰富。 七、句法成分:句法成分是句法结构的组成成分。句法结构是由若干词按语法规律组成 的。 句法成分表:P5-6 成分。③宾:表示人、物或事。是动作所支配、所关涉的对象。④中心语(P75):偏正(定中、状中)短语、中补短语里的中心成分。⑤定():名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

饰语。⑥状[]:谓词(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⑦补<>: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后面的补充成分。 第二节词类(上) 一、词类:是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 二、词类划分的目的:在于说明语句的结构规律和各类词的用法。 三、词类划分的依据:①词的语法功能。②词的意义标准。③词的形态标准。 四、实词:有词汇意义、语法意义并且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

现代汉语复习重点

现代汉语复习重点 第四节语调和朗读 (一)停顿是指朗读中语流声音的中断。 (二)停顿种类:语法停顿、逻辑停顿(强调停顿) (三)重音是指语句中念得比较重、听起来特别清晰的音(四)语句重音一般分为语法重音和逻辑重音两类。 第一节语汇概说 (一)语汇,也称作词汇,是一种语言里所有的语汇成分的总汇。 (二)语汇系统具有三种主要性质:一是体系性、二是层级性。 语汇成分大致可以分为语素、词、固定短语三个层级。语素是语汇的基础层级,是构词的材料。词是高于语素的一个层级,是语汇的主体层级,数量最大。固定短语又是高于词的一个层级,它是以词为基础构成的。三是开放性。 (三)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是构成词的语言单位。(四)词是具有一定语音形式的、能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 第二节词的构成 (一)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叫单纯词。 (二)多音节单纯词具体包括联绵词、叠音词、拟声词和音译词。 (三)合成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按一定的结构方式构成的词。 (四)复合式合成词6种类型:联合式、偏正式、补充式、主谓式、动宾式。动宾式合成词大多数是动词,其次是形容词和名词,少数是虚词。 第三节词义 (一)词义的各种性质是相互关联的,往往表现为对立统一关系。 (二)只有一个意义的词,叫单义词。具有两个以上互有联系的义位发的词,叫多义词。 (三)同义词可分为等义词和近义词。 (四)同义词的辨析——同义词在语言中的存在价值,在语汇系统中的作用,主要不在于它们的“大同”,而在于“小异”。 辨析同义词的细微差别,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从意义的方面分析:a.从意义方面辨析 b.词义轻重不同 c.词义重点不同。(2)从色彩方面辨析:a.情感色彩不同 b.语体色彩不同。(3)从用法方面辩析:a.适用对象不同 b.搭配关系不同 c.词性和造句功能不同。 (五)两个意义相反或相对的词,互为反义词。反义词有绝对反义词和相对反义词两类。

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 第一节,语法概说 语法是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其性质有:1抽象性2稳固性3民族性 语法单位可分四级:语素、词、短语、句子。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 句法成分:即句法结构的组成部分 主语是被陈述的对象,谓语是陈述主语的,如:他的态度II很坚决谓语里若有宾语,就会有动语。动语在前,表示动作行为,是支配、设及后面的宾语的成分,宾语表示人、物或事情,是动作所支配、所涉及的对象。 定语是名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状语是谓语(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 谓语有时由中心语和补语两个成分组成,两个成分组成中补短语,整个短语是动词或形容词性的,所以说,补语是动词、形容词短语里中心与后面的补充成分 句法成分表

全体同学‖做了︱语法作业 第二节词类(实词) 1名词:表人或事物和时地的名称 语法特征:①经常做主语和宾语,多数能做定语和带定语②名词前面可以加上表物量短语一般不能加副词③名词不能用重叠式表某种共同的语法意义 2动词:表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消失等 语法特征:①常作谓语或谓语中心,多数能带宾语。②能受副词“不”的修饰,多数不能受程度副词的修饰③动词多数可以后带“着、了、过”等表示动态④有些动作行为动词可以重叠,表短暂、轻微,限于表示可持续的动作动词。 ⑴判断动词“是”:表肯定,放在主语宾语之间,有多重意义:比事物等于什么或属于什么;表示物的特征、质料、情况;表示物的存在。 ⑵能愿动词:又叫助动词,能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客观的可能性、

必要性和人的主观意愿。⑶趋向动词表移动的趋向、有单音的、双音的,可以单独作谓语或谓语中心 3形容词:表性质、状态等。 语法特征:常作谓语或谓语中心和定语多数能直接修饰名词;形容词不带宾语;性质形容词大都能受程度副词的修饰;有些形容词可以重叠,表形状程度的加深或适中重叠后不能前加副词“很”;有些单音性质形容词可以带叠音词缀或其他词缀,如红彤彤。;状态形容词如“雪白”,本身已表示特定状态和程度而且程度较深,不用加“很”或重叠 4区别词:表人或事物的属性,有区分事物的分类作用。 语法特征:能直接修饰名词或名词短语,作定语;不能单独作谓语、主语、宾语组成“的”短语或联合短语可作主语、宾语、谓语;不能前加“不”。否定时前加“非” 5数词:表数目或次序。分基数词和序数词 语法特征:通常要跟量词组合成数量短语如“十位老师”;数量短语常用作定语或补语、状语;倍数只能表数目的增加 6量词:表计算单位,分物量词和动量词 语法特征:量词总在数词后面;单音量词大都可重叠,重叠后能单独作定语、状语、主语、谓语,不能作补语、宾语。 7副词:常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词语,表程度、范围、时地等意义 语法特征:副词都能作状语;副词一般不能单说,只有“不、没有、也许、有点儿、当然”等在省略句中中可以单说;部分副词兼有关联

现代汉语教案

第三章语法 第一节语法概说 一般掌握: 什么是语法 语法是客观存在的用词造句的规律,语法也需要规范,规范的标准是书面语,即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作为语法的规范标准。 第二节词类 重点掌握: 1、划分词类的标准。 词类划分标准是词的语法功能,也就是词与词的组合能力,如名词能同介词组成介词短语,形容词可受程度副词修饰等等。要求能运用词类划分标准给词分类,说明词的语法特点。 2、现代汉语的词类系统 根据语法功能,可把词分为实词、虚词两大类。 实词是能独立充当句法成分的词,又可分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七类; 虚词是不能独立充当句法成分的词,又可分介词、连词、助浏、语气词四类。叹词、象声词是特殊的词类,不分虚实,但有的语法书也把它们归入虚词。 要求能结合具体的词语划分词类。 3、实词及其运用 名词、动词、形容词 名词、动词和形容词属于开放性词类,在一种语言系统中数量最 多,而且功能也多,用法灵活,比较复杂。掌握这三类词的划分,实际上就掌握了大部分词语的分类问题。 划分三类词最简单的方法是用鉴定字。第一,名词可以用“不”、“不是”区别出来,凡是不能同“不”组合的一般是名词,能同“不”组合的是动词或形容词;凡是能同“不是”组合的是名词,不能同“不是”组合的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第二,动词、形容词可用副词“很”来区别;不能同副词“很”组合的一般是动词,能同副词“很”组合的是形容词。例如“打”、“红”,可以说“很红”,不能说“很打”,所以“打”是动词,“红”是形容词。下面三组词,可试着用上述方法加以区分: A.伟大高兴自觉宽阔 B.桌子书本道德智慧 C.消失奔跑学习想象 第一组:形容词,第二组:名词,第三组:动词。 此外,双音节的动词、形容词还可根据不同的重叠形式加以区别。要注意

现代汉语语法思考和练习答案

现代汉语语法思考和练习答案请选择节次第一节语法概说第二节词类(上) 第三节词类(下) 第四节短语第五节句法成分第六节句子的分类第七节常见的句法失误第八节复句第九节句群第十节标点符号第五章语法思考和练习一一、语法学里的词法和句法各研究些什么?语法学里的词法和句法各有研究范围。词法以词为研究对象,研究词的内部结构、词的形态变化和词的语法分类。例如语素构成词的类型有哪几种,词形变化的方式及其表示的意义有哪些,词能分多少类,每类词以至每个词有哪些功能或用法,等等。句法以短语和句子为研究对象,研究语句结构的类型和规则。例如短语、句子的结构层次如何,每层中各组成成分之间有什么关系,形成什么类型,表示什么意义,句子有什么语用条件,等等。二、什么是语法体系?对语法体系的分歧应采取什么态度?语法体系有两个含义,一个是指语法结构成分的组合规则和关系所构成的整体。在这个意义上,一种语言只能有一个客观的语法体系。但是在语法学界,由于众多语法研究者的认识不尽相同,所使用的析句方法和术语也就不同,对同一语法现象分析的结果和解释会出现分歧,从而形成不同的语法体系,这一含义的语法体系应该说成语法学体系。不同的语法学体系都是为了帮助大家认识和运用好各种语法结构的,它们往往大同小异,各有长短,因此学习的时候要细心观察,拿它来同语言实体相印证,采用符合事实的说法。不能因体系分歧而否定学习语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语法学体系的分歧,是人类认识规律决定的,不可避免的。只有通过对语法的深入研究才有

可能逐步减少分歧。我们有必要分清语法体系的两个含义,知道通常说的语法体系往往是指语法学体系。三、举例说明语法的抽象性和稳固性。语法的抽象性指语法不管词、短语和句子的具体意义,而只管其中的语法意义、语法形式和规则。例如“牛、太阳、飞机、春天、经济、势力”这些词的词汇意义各不相同,而语法形式和意义有共同点,即指它们有常做主语、宾语、定语的功能,能单独受数量短语修饰,都有事物意义。又如“蓝蓝的天、善良的愿望、奔跑的羊群、火车的速度、一本书”,这些短语的具体意义不同,但是语法不管这些,只注意每个短语都是有修饰关系的偏正结构,是定语性质不同的定中短语。语法具有稳固性,这是说许多语法规则经历千百年而不变,旧的语法规则的变化和新的语法规则的产生都是比较缓慢的。例如汉语表达语法意义的手段主要是利用语序和虚词,从古到今都如此;主谓结构中主语和谓语是一前一后直接组合的,不用语法成分来连接,但是主语后头停顿处,有时可以出现语气词,这些结构特点也是古今一致的。又如在上古,名词可以做谓语,到了现代,名词一般不能直接做谓语了,这可以看出旧规则虽有变化,但是变化很缓慢。四、为什么说研究语法要注意民族特点。不同民族的语言,既有共性又各有个性,如果忽视民族语言的个性或特点,就不能深入认识一种语言的语法结构规律。例如对汉语,要研究“把”字句和“被”字句,不能只满足于说明哪是主语、哪是谓语、哪是状语等,还要指出它的结构特点、构成条件和所表示的语法意义,还要了解“把家回、被他打”这些说法

现代汉语词类 笔记整理

现代汉语词类笔记整理第二节:词类 一、词类的划分的依据是词的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主要是词的语法功能。 二、词类是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 三、词的语法功能指的是词与词的组合能力,表现为词在语句里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即词的职务;实词与另一类实词的组合能力;虚词依附实词和短语的能力。 四、词的形态可分两种:一指构形形态,例如重叠:"研究"重叠为研究研究,老实重叠为老老实实,这是动词、形容词的形式和语法意义都不相同的形态变化;二指构词形态,例如加词缀,凿这个语速可单独构成动词,加词缀“子〃就构成另一个词"凿子",成为了一个名词。 五、词的意义,指语法上同类词的概括意义或意义类别。(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形容词表示性质、状态。)六、过去词的划分标准以意义为依据,认为意义实在的叫实词,意义空灵的叫虚词。现在把功能作为主要依据,认为能够单独充当句法成分, 有词汇意义,语法意义的是实词。不能充当句法成分,只有语法意义的就是虚词。 七、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拟声词、叹词。 八、名词.概念: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包括表示时间、处所、方位的词在内。

1 .名词的分类: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有普通名词、专有名词、集合名词、抽象名词、时间名词、处所名词、方位词。 2 .名词的语法特征: ①经常做主语和宾语,不能做补语。例如牛吃草,柳树梢头,河边柳树。 ②名词前面一般能够加上表示物量的数量短语,一般不能加副词。例如能说一个人不能说不人。 ③名词不能用重叠式表示某种共同的语法意义。亲属称谓以及其他少数词,“妈妈,哥哥,星星〃,这些是构词的语素重叠,不算构形的形态变化。 ④表人的名词后面能够加"们"表示群体,不加"们”的名词可以是个体,也可以是群体。 3 .时间名词和方位词: 时间名词较特殊,除了能做主语、宾语和定语外,还经常作状语,表示事情发生的时间,例如“他昨天来了。" 方位词有单音的,也有由单音词加上〃之以边面头〃等组合的双音合成词。(之上之下,以上以下上边下边上面下面上头下头上下底下)方位词可以表示处所或时间,如会议室里,开会前,天亮之后。有的也可以表示数量界限,如三岁以上,80以内,300左右。 九、动词1、概念: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消失等。 2分类:

现代汉语下笔记

第五章语法 第一节语法与语法学 (一)语法 一、语法的概念 1、通俗地讲:即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否定副词紧跟谓语 动词否定整个句子用“并非”*表示句式错误 2、窄义: ①客观存在的规律,即平常说的语法事实 ②语法理论知识,即语法学 词法:即构词法 3、语法 句法:组词造句的方式,重点是短语的构词方式 汉语形态不像印欧语系发达,词法不丰富。 二、语法的作用:不细讲 1、规定了遣词造句 2、逻辑——理解角度 三、语法的性质 1、概括性(抽象性):从心理学角度讲,语法是以抽象的、高扩的方式存在 于大脑中,可用语言表达出来。例:否定副词 2、稳固性:从历史的角度、语言作为人的交流工具的角度讲,语法相对语音、 词汇而言是最稳固的。 3、民族性:即不同语言体系的差别。例:性别、敬语 4、递归性:运算过程中,可反反复复运用相同的符号和规律。例:桌子、木

头桌子、红色的木头桌子 5、生成性:是递归性的表现。例:组合关系和递归关系 宝宝吃饭了聚合关系 妈妈吃饭了联 妈妈买饭了想 妈妈喝水了 四、现代汉语语法特点: 1、汉语表示语法意义的手段主要是语序和虚词,不大用形态。形态是表示语 法意义的词形变化。例:美国朋友和美国的朋友、十斤鲤鱼和十斤的鲤鱼、中国文化和中国的文化:“的“字有个体化的作用 2、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方式基本一致。 这本书看了三天(可能看完了)我写写信 例: 这本书看了三天了(一定没看完)我写了写了信了 3、句子和短语的差别:多了一个语气,语气是用于交际。 汉语:短语怎么样就怎么样,句子是最小的交际单位 兄弟 哥哥和弟弟 英语:短语怎么样,做谓语或主语时短语形式将有差别。限定句/非限定句 He flies a plane. To fly a plane is easy.

现代汉语知识梳理语法篇

语法第一节语法概说 一、语法和语法体系 语法概念:①语法规律,即客观存在的语法事实;②指语法学(知识或理论),即语法学者对客观语法实施的说明,有主观性。 词类 词法构词法 语法学研究:构形法 句法成分 句法句法结构 句子分类 语法的性质:抽象性、稳固性、民族性、递归性 汉语语法的特点:汉语缺少表示语法意义的词形变化和词类标志。因此现代汉语语法呈现出一系列分析性语言(与综合性语言相对)的特点: ①词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 ②词法结构和句法结构基本一致; ③词的多功能性(可充当多种句子成分)。 ④量词十分丰富,有语气词。 语法单位:语素(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 词(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短语(由词组成的、没有语调的语言单位,是组织短语和句子的备用单位); 句子(具有一个句调、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 句法成分:句法结构的组成成分。 主谓:陈述关系。主语:被陈述的对象。谓语:陈述主语。 动宾:动语:表动作行为,是支配、涉及后面的宾语的成分。宾语:表人、物或事情,是动作所支配、涉及的对象。 偏正:定语:名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状语:谓词(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 中补:补语是动词、形容词形短语里中心语后面的补充成分。 *层次分析法

第二节词类 一、词类划分依据 词类: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 分类依据:语法功能(主要):实词在语句里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即词的职位。 词与词或短语的组合能力(实词与实词、虚词依附实词或短语) 形态:构形形态、构词形态。 意义:语法上同类词的概括意义或意义类别。 二、实词 概念:能够单独充当句法成分,意义实在,即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 (一)名词 种类:①专有名词;②普通名词;③时间名词;④处所名词;⑤方位名词 语法特征:①经常放在动词前后分别作主语和宾语。 ②前面一般能够加上表示名量的数量短语,一般不能加副词。 ③一般不能用重叠式表示某种共同的语法意义。 ⑤经常用在介词后头,组成介词短语。 ⑥名词单复数同形。 (二)动词 种类:①动作动词;②心理活动动词;③存在、变化、消失动词;④判断动词;⑤能愿动词;⑥趋向动词;⑦形式动词 语法特征:①多数能作动语带宾语,能做谓语或谓语中心。 ②能够受副词“不”修饰,只有少数表心理活动的动词和一些能愿动词能够 在前加程度副词。 ③能构成“∨不∨”式并带宾语表示提问。 ④动词多数可以后带“着、了、过”等表示动态。 ⑤有些动作行为动词可以重叠,表短促动作的动量小或时量短或尝试、轻松 等意义。 特殊动词:①判断动词“是”:表事物等于或属于什么;表事物的特征、质料、情况;事物的存在;让步转折。

现代汉语知识梳理语法篇

语法 第一节语法概说 一、语法和语法体系 语法概念:①语法规律,即客观存在的语法事实;②指语法学(知识或理论),即语法学者对客观语法实施的说明,有主观性。 词类 词法构词法 语法学研究:构形法 句法成份 句法句法结构 句子分类 语法的性质:抽象性、稳固性、民族性、递归性 汉语语法的特点:汉语缺少表示语法意义的词形转变和词类标志。因此现代汉语语法呈现出一系列分析性语言(与综合性语言相对)的特点: ①词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腕; ②词法结构和句法结构大体一致; ③词的多功能性(可充当多种句子成份)。 ④量词十分丰硕,有语气词。

语法单位:语素(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 词(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短语(由词组成的、没有语调的语言单位,是组织短语和句子的备用单位); 句子(具有一个句调、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 句法成份:句法结构的组成成份。 主谓:陈述关系。主语:被陈述的对象。谓语:陈述主语。 动宾:动语:表动作行为,是支配、涉及后面的宾语的成份。宾语:表人、物或事情,是动作所支配、涉及的对象。 偏正:定语:名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状语:谓词(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 中补:补语是动词、形容词形短语里中心语后面的补充成份。 *层次分析法 第二节词类 一、词类划分依据 词类: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 分类依据:语法功能(主要):实词在语句里充当句法成份的能力,即词的职位。 充当句法成份的能力(可否充当、充当什么) 词与词或短语的组合能力(实词与实词、虚词依附实词或短语)形态:构形形态、构词形态。

意义:语法上同类词的归纳意义或意义类别。 二、实词 概念:能够单独充当句法成份,意义实在,即有辞汇意义和语法意义。 (一)名词 种类:①专出名词;②普通名词;③时间名词;④处所名词;⑤方位名词 语法特征:①常常放在动词前后别离作主语和宾语。 ②前面一般能够加上表示名量的数量短语,一般不能加副词。 ③一般不能用重叠式表示某种一路的语法意义。 ⑤经常常利用在介词后头,组成介词短语。 ⑥名词单复数同形。 (二)动词 种类:①动作动词;②心理活动动词;③存在、转变、消失动词;④判断动词;⑤能愿动词;⑥趋向动词;⑦形式动词 语法特征:①多数能作动语带宾语,能做谓语或谓语中心。 ②能够受副词“不”修饰,只有少数表心理活动的动词和一些能愿动词能够 在前加程度副词。 ③能组成“∨不∨”式并带宾语表示提问。 ④动词多数可以后带“着、了、过”等表示动态。

现代汉语下名词解析

第五章语法第一节语法概说语法:是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语法具有抽象性、稳固性、民族性。语法单位可以分为四级:语素、词、短语、句子。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的构词单位,是构词的备用单位。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是构成短语和句子的备用单位。短语:是语义上和语法上都能搭配而没有句调的一组词,是造句的备用单位。句子:是具有一个句调、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句类:是根据语气划分出来的句子类型,分汉语句子共有四种: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句型:是根据句子的结构划分出来的类型。它共分成两个大类:单句、复句。单句由带上一个句调的短语或词构成。可分成主谓句、非主谓句。复句则有两个以上的分句组成。分句是类似单句而没有完整句调的语言单位= 句法成分:是短语和句法结构的组成成分。 第二节词类词类:是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划分词类的目的是说明语句的结构和各类词的用法。分类的依据是词的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主要是词的语法功能。)词的语法功能:是指词与词的组合能力,有以下三种表现:词在语句里充当句子成分的能力;实词与另一类实词的组合能力;虚词依附实词和短语的能力。 词的形态:构形形态和构词形态。词的意义:是指语法上同类词的概括意义或意义类别。实词:能够单独充当句法成分,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词。可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副词和代词七类。 虚词: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只有语法意义。其共同特点是:依附于实词或语句,表示语法意义;不能单独成句,不能单独作句法成分;不能重叠。 词兼类的原则:一是兼类在同类词里只占少数;二是兼类词一定要声音相同.词义有联系,否则就是同音词。 第四节短语短语共有八个短语成分:主语、谓语、动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和中心语。句子共有九个句法成分,除了上述八个外,还有一个独立语成分。短语:是意义上和语法上能搭配而没有句调的一组词,又叫词组。(短语可以有两种分类:结构类和功能类。)短语的结构类:1.主谓短语2.动宾短语3.偏正短语(定中短语和状中短语)4 .中补短语5.联合短语6.连谓短语7.兼语短语8.同位短语9.方位短语10.量词短语11.介词短语l2 .助词短语(“的”字短语、比况短语和“所”字短语) 短语的功能类型:是由它跟别的词语组合时能充当什么句法成分,相当于哪类词决定的。分为名词性短语和谓词性短语(动词性短语和形容词性短语)。 多义短语:不止一个意义的短语叫做多义短语。形成多义结构的主要原因是语言结构有限而语义无穷。考察多义短语要从结构关系和语义关系两方面进行:1.结构关系不同的多义短语;2 .语 义关系不同的多义短语;3•结构和语义关系都不同的多义短语。 第五节:句法成分 主语、谓语的意义类型:①从主语所表示的人、事物和谓语所表示的动作之间的语义关系来说,主语概括分为施事主语、受事主语和当事主语;②谓语的意义类型要看谓语对主语的作用。一类着重叙述;一类着重描写;一类着重判断说明。 宾语的意义类型:从与动语的语义关系来说,宾语分为受事宾语、施事宾语、当事宾语。

2023年现代汉语通论邵敬敏笔记

第四章语法 第一节现代汉语语法概述 现代汉语语法旳重要特点见教材第170-172页 1.语序旳变化对语法构造和语法意义起重大影响 所谓旳词序不一样实际上有三类不一样层面旳状况: a.语用旳语序变化 b.语义旳语序变化 c.语法旳语序变化 2.虚词旳运用对语法构造和语法意义有重要作用。 3.汉语词类根语法成分之间不存在简朴旳一一对应关系。 4.短语旳构造跟句子旳构造以及词旳构造基本一致。 第二节词类和功能分析法 1.词类及其划分原则:形态原则(形态标志、形态变化)、意义原则、功能原则见教材第174-176页 2.实词与虚词旳区别:能否充当句法成分见教材第176页 3.体词与谓词见教材第177页 4.各词类旳语法特点及内部小类见教材第177-184页 第三节词类划分旳理论与实践 词类辨析重点

动词和形容词,时间名词与时间副词,形容词和副词,区别词与形容词、名词,区别词与副词,介词和动词,介词和连词见教材第187-190页(参见课后练习) 第四节短语类型特点 短语旳构造类型重点 短语(词组):偏正词组、述宾词组、述补词组、联合词组、主谓词组、同位词组、连谓词组、兼语词组 短语(构造):量词构造、方位构造、介词构造、“旳”字构造 见教材第194-199页(参见课后练习) 第五节层次分析法重点 1.层次分析法旳目旳时揭示一种句法构造隐藏在线形排列背后旳固有旳层次特构造关系,其措施是逐层依次找出各层次旳直接成分,并深入阐明直接成分之间旳构造关系。 见教材第204页 2.层次分析旳三原则:构造原则、功能原则、意义原则见教材第206-207页 (参见课后练习)

第六节句型系统 1.前后均有停止,带有一定语气,表达相对完整旳意义,人们用来进行交际旳基本语言单位就叫句子。见教材第209页 2.单句句型分析见教材第211-212页 3.句型分析旳原则和措施见教材第212-214页 表达语气旳原因不影响句型。 功能相似旳词语互相替代不影响句型。 扩展一般不影响句型。 句子旳特殊成分不影响句型。 语用位移不影响句型。 划分句型,还要注意几种问题:

现代汉语复习资料(下)

现代汉语 第五章语法 第一节语法概说 1.语法的概念:语法是词、短语、句子等语法单位的结构规律,即,语法是说话所遵守的词句排列组合的规矩。 2.语法的含义: 〔1〕语法结构规律本身即语法事实; 〔2〕指语法学〔语法学是研究、描写、解释语法结构规律的科学,是对客观存在着的语法系统的认识和说明〕 3.语法学:语法学分词法〔研究词类和各类词的构成、词性变化〕、句法〔研究短语、句子的结构规律和类型〕 4.语法体系的含义: 〔1〕语法系统:即客观存在的语法事实、语法规律的系统性,也就是说,语法是各种规律交织成的整体,是自成系统的。 〔2〕指语法学体系,即语法学说的系统性。一个民族语言的语法系统只有一个,尔一个民族语言的语法学体系不止一个。 5.语法的性质:抽象性〔概括性〕、稳固性〔相对于语音和词汇来说〕、民族性。 6.语法单位:语素、词、短语、句子,它们都是语言中的音义结合体。 〔1〕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可以组合成合成词也可以单独成词。 〔2〕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是构成短语和句子的备用单位,一局部词加上语调可以单独成句。 〔3〕短语是语义上和语法上都能搭配而没有句调的一组词,是造句的备用单位。 〔4〕句子是具有一个句调、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可由短语或词组成。 〔1〕句法成分是句法结构的组成成分。按照词类系列在不同结构类型中的结构关系定出不同的名称。 〔2〕句法结构指由词逐层组装成的短语里或句子里的词类系列。 〔3〕八种根本句法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动语、定语、状语、补语、中心语 主语是被陈述的对象,谓语是陈述主语的,二者是陈述关系 动语表示动作行为,是支配、涉与后面的宾语的成分 宾语表示人、物或事情,是动作所支配、所涉与的对象 定语是名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 状语是谓词〔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 补语是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后面的补充成分 〔4〕八种根本句法成分相互依存,即配对存在: 主语+谓语——主谓关系 动语+宾语——动宾关系 定语+中心语——定中关系 状语+中心语——状中关系 中心语+补语——中补关系 第二节词类〔实词〕

现代汉语下册考点

第一节语法概说 一、语法和语法体系 语法:是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 语法含义:一个指语法结构规律本身;另一个指语法学。 语法学:是研究、描写语法规律的科学,是对客观存在着的语法系统的认识和说明。 语法学分词法和句法两个部分:词法的研究围包括词类和各类词的构成、词形变化(形态)。句法的研究围是短语、句子的结构规律和类型。语法体系也有两个含义:一个含义是语法系统,即客观存在的语法事实、语法规律的系统性;另一个含义是语法学体系,指语法学说的系统性。 二、语法的性质 三、语法单位和句法成分 1、语法单位:语法单位是能够表达一定语法意义的语言单位。 2、语法单位的分类:语素、词、短语、句子。 (1)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的构词单位,是语言的备用单位。(2)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的单位,是构成短语和句子的备用单位。 (3)短语是语义上和语法上都能搭配而没有句调的一组词,是造句的备用单位。 (4)句子是具有一个句调、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语言的单位。

句法成分:主语是谓语述的对象,谓语是述主语的。动语是支配、关涉后面的宾语成分。宾语是动作所支配、所关涉的对象。定语是名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状语是谓词(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补语是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后面的补充成分。 第二节词类概说 词类:语言学上所说的词类,只指词的语法分类,即为了弄清词的语法功能和用法、说明语句的组织规律而对词分的类。 划分词类的作用:语法研究的需要,教学和运用语言的需要,自然语言处理的需要 划分词类的依据:词的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 形态标准:分为构形形态,例如重叠和构词形态,例如词缀。 1.句法功能标准: (1)词与词的组合能力。实词与另一类实词的组合能力;虚词依附实词和 短语的能力。 (2)充当句子成分的能力 依据句法功能标准,首先将词分为实词和虚词两类:能够充当句子成分、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词是实词;不能够充当句子成分、只语法意义的词是虚词。 二、实词:名、动、形、数、量、代、副、拟声 (一)名词 1.名词: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时间,处所,方位的词。

第二章词类

第二章词类 目录 第二章词类 第一节词类的划分 一、什么是词的分类 二、汉语的词能否分类 三、汉语划分词类的标准 四、词类划分的几个问题 五、汉语词类的划分情况 六、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 七、实词和虚词 第二节实词 一、名词 二、动词 三、形容词 四、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比较 五、区别词 六、数词 七、量词 八、代词(作业) 九、副词 十、拟声词 十一、叹词 第三节虚词 第四节词类小结 第一节词类的划分 (作业) 一、什么是词的分类 词类是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

例如,以下都是词的分类,属于不同角度的分类(试说出其不同):1. 衣服掉了一粒扣。 桌子断了两条腿。 老王买过五斤酒。 爷爷砍过三担柴。 爸爸吃了三碗饭。 2.鸡翁、鹅雄、风台、鞋拖、// 脸拐子、信壳子、泥虫子 3.战斗机、伏击圈、巷战、雷达、警报、站岗、导弹、指挥部 还有其它的分类: 如语义的分类,“天文、地理、亲属、政治”; 词汇组成的分类,“方言词、古语词、外来词”等。 但只有例1类是词的语法分类。 二、汉语的词能否分类 50年代关于汉语的词,特别是实词能否分类,有过一场大讨论。 康拉德(苏联汉学家)的一篇文章《论汉语》(《中国语文》),认为汉语的实词有形态变化,可以划分词类。 高名凯先生在《中国语文》上发了三篇文章,认为汉语实词不能划分词类,引发大讨论。,高先生认为: A 印欧语划分词类根据狭义形态,只有词本身存在的形态变化才能作为划分词类的标准(大前提)。 B 汉语的实词本身不存在着这种形态变化(小前提)。 C 因此,汉语的实词就无词类可分。(结论) 吕叔湘先生写了《关于汉语词类的一些原则性问题》,指出:“可以把高先生的小前提暂时放在一边,把它的大前提动摇一下试试看。”这就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其实,高先生的三段论之所以不正确,首先出在大前提上。 我们说,汉语的词肯定可以分词类,只是它的划分标准肯定不同于印欧语言,我们要寻找出一套能够概括汉语实际,又能够成体系的方法出来,这才是我们要做的。这就是语言学者们对词类划分的标准

现代汉语下册知识点总结

现代汉语下册 第一节语法概说 1.语法:语素、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构造规律。语法有两 个含义:一是指语法构造规律本身,即平常说的语法事实; 二是指研究、描写、解释语法构造规律的科学即语法学,它 是对客观存在着的语法系统的认识和说明。 2.语法的性质:抽象性、稳固性、民族性。 3.语法单位:语素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可组合成词、单独成词; 词最小的能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构成短语、句子,部 分加上句调单独成句; 短语语义和语法上能搭配而无句调的一组词,大局部加 上句调成句; 句子具有一个句调,能表达一个相对完好的意思。 4.句法成分:句法构造的组成局部,指由词逐层组装成的短语或句子 里的词类系别。包括主语、谓语、动语、宾语、定语、 状语、补语、中心语8类。 第二节词类〔实词〕 1.词类: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 2.划分词类的根据:词的语法功能是主要根据,a.词在语句里充当句 法成分的才能 b.词与词或短语的组合才能; 词的形态〔构形形态如重叠、构词形态如加词缀〕 和意义〔语法意义〕是参考根据。

3.名词:语法意义:表示人和事物、时间、处所、方位 语法特征:a.常作主语、宾语,多数能作定语和带定语,不 能作补语; b.前面一般能加表示物量的数量短语,一般不能 加副词; c.不能用重叠式表示某种共同的语法意义,亲属 称谓及其他少数词〔妈妈、星星〕是构词的语 素重叠,不算构形的形态变化; d.单复数同形,在表示模糊复数时,局部指人名 词〔和代词〕可加构形后缀“们〞〔朋友们〕。 “们〞的语法意义:“们〞之后不能再受表示确定数目的 词语修饰; “们〞增加“之类、之流〞的意思;“们〞是拟人的用法; d.“们〞还具有表示“定指〞的语用意义。 时间名词能作主语、宾语、定语,还常作状语,表示事情发 生的时间〔他昨天来了〕。 4.动词:语法意义: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消失 语法特征:a.常作谓语或谓语中心,多数能带宾语; “不〞修饰,多数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表心理活动的动词和一些能愿动词能前加程度副词〔很怕、很应该〕;

现代汉语下笔记

现代汉语下笔记

第五章语法 第一节语法与语法学 (一)语法 一、语法的概念 1、通俗地讲:即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否定副词紧跟谓语 动词否定整个句子用“并非”*表示句式错误 2、窄义: ①客观存在的规律,即平常说的语法事实 ②语法理论知识,即语法学 词法:即构词法 3、语法 句法:组词造句的方式,重点是短语的构词方式 汉语形态不像印欧语系发达,词法不丰富。 二、语法的作用:不细讲 1、规定了遣词造句 2、逻辑——理解角度 三、语法的性质 1、概括性(抽象性):从心理学角度讲,语法是以抽象的、高扩的方式存在 于大脑中,可用语言表达出来。例:否定副词 2、稳固性:从历史的角度、语言作为人的交流工具的角度讲,语法相对语音、 词汇而言是最稳固的。 3、民族性:即不同语言体系的差别。例:性别、敬语 4、递归性:运算过程中,可反反复复运用相同的符号和规律。例:桌子、木

头桌子、红色的木头桌子 5、生成性:是递归性的表现。例:组合关系和递归关系 宝宝吃饭了聚合关系 妈妈吃饭了联 妈妈买饭了想 妈妈喝水了 四、现代汉语语法特点: 1、汉语表示语法意义的手段主要是语序和虚词,不大用形态。形态是表示语 法意义的词形变化。例:美国朋友和美国的朋友、十斤鲤鱼和十斤的鲤鱼、中国文化和中国的文化:“的“字有个体化的作用 2、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方式基本一致。 这本书看了三天(可能看完了)我写写信 例: 这本书看了三天了(一定没看完)我写了写了信了 3、句子和短语的差别:多了一个语气,语气是用于交际。 汉语:短语怎么样就怎么样,句子是最小的交际单位 兄弟 哥哥和弟弟 英语:短语怎么样,做谓语或主语时短语形式将有差别。限定句/非限定句 He flies a plane. To fly a plane is easy. Flying a plane is easy.

现代汉语语法

现代汉语语法 徐阳春 第一节语法和语单位 一、语法 (一)什么是语法 语法是语言的结构规则。人们的言语行为必须符合语法规则,否则就无法交流信息。这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说明:第一,从言语表达的角度看,说写者在用词造句时必须遵循语法规则,否则听读者会不知所云或感到别扭。例如,光有“力量、就、知识、是”几个零散的词,还无法表达意思;把它们加合成“力量就知识是”或“是就知识力量”,也还是不能表达意思,因为这些组合不符合汉语的结构规则。只有按照汉语语法规则,把它们组成“主+动+宾”的结构,即说成“知识就是力量”,才能让听读者理解。又如,当听到外国学生说“一点点我不舒服”“尽管天塌下来,我也能顶得住”这类 句子时,我们能明白其意,但会感到很别扭,觉得不像中国话。原因在于这类组合偏离了汉语的语法规则。按照汉语的语法规则,前一句中的“一点(点)”不能用来修饰全句,也不能用来修饰形容词,应改为“我有点儿不舒服”。后一句前后两个分句是让步关系,应改为“即使......也”。“尽管......也”在汉语中不能搭 配。 第二,从话语理解的角度看,听读者在理解话语时必须借助语法规则的指示, 否则无法理解。例如一个不懂“主+动+宾”结构规则、不懂“是”表示判断的语 法意义的外国人,是不能真正理解“知识就是力量”这个句子的意思的。同样,若 不懂“什么”的否定用法,也是无法真正理解“你都懂什么!”这句话的含义的。 也许有人会说:我们在表达时并不是先想好语法规则再说话或写文章的呀?对了,我们在表达时,一般不会这样做。那语法规则怎么起作用的呢?是下意识地起作用的。既会下意识地起作用,那为什么还要学呢?因为只靠“下意识”还无法避免 语法错误,特别是在表达复杂的思想时。只有自觉地系统地学习了语法规则,才能 自觉地更好地利用语法规则,避免在言语交际中出现语法错误。要做好语言文字工 作,语法规则的学习更是必不可少的。 “语法”这个术语,在人们的实际运用中有两个含义。一是指语言结构规则本身;一是指研究语言结构规则的科学。比如“这样说不符合语法”,这句中的“语法”是指语言的结构规则;“语法是一种专门的学问”,这句中的“语法”指研究语言结构规则的科学。在需要加以区别的时候,人们把前者叫做语法,把后者叫做语法学。 (二)语法的特点 1、抽象性 语法是语言的结构规则。结构规则是有限的,而人们说写出的句子则是无限的。有限的规则之所以能够生成无限多的句子,是因为语法具有抽象性特点。例如“勇敢地战斗”“很好”“认真学习”,这些语句在具体意义上毫无共同之处,但在结构上却有共同之处:都由状语加中心语组成的偏正结构。又如“名词不能用‘不’否定”这条规则几乎适用于所有名词,“山、水、学生、衣服、街道、文化、语言、足球”等等,前面都不能出现“不”。 抽象的语法规则表现在人们说写的话语中,储存在人们的大脑里,它是客观存在的。儿童在学习母语时,能用已学会的词语说出没有听过的句子,就是因为掌握了 抽象的结构规则,能自行组织具体的句子。成年人学习外语时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 抽象性是语法最重要的特点。 2、稳固性 语法的稳固性是相对语音、词汇而言的。其稳固性主要表现在历史继承性和不可渗透性两个方面。 语法的历史继承性,可以从汉语的发展中很明显地看出。现代汉语“主+动+宾”这种结构在甲骨文中就已存在。如“河杀我?河不杀我?”(董作宾《殷墟文字乙编中辑》。其中“河杀我”就是“主+动+宾”结构。此外,现代汉语的连动、兼语、双宾语等结构,也是先秦两汉汉语中常见的。如“项庄拔剑起舞”(《史记.项羽本纪》),“命夸蛾氏二子负二山”(《列子.汤问》),“王赐晏子酒”(《晏子春秋》)。这些都体现了语法惊人的稳固性。 语法的不可渗透性,可以从语言的接触中看出来。在语言接触中,会出现大量的借词,但语法体系受到的影响却很小。外文汉译时必须接受汉语语法规则的支配,如英语中短语或从句作定语时放在中心语之后,但译成汉语时,必须把定语放在中心语之前。 3、民族性 人类思维的规律是一致的,但不同民族表达同一思维的语法形式却不尽相同。例如,汉语数词与名词间要出现量词,而英语则不需要量词。汉语名词性偏正结构是“定+中”,而傣语的则是“中+定”。汉语的动宾结构是“动+宾”,而日语的则是“宾+动”。英语的谓语动词有词形变化,而汉语的则没有。 二、语法单位 语法规则离不开具体的语法单位之间的联系,因而,在全面研究各种语法规则以前,需要弄清楚什么是语法单位。凡是能在组合的某一位置上被替换下来的片断都是语法单位。例如“他是学生。”“他”分别可以用“那个人”“你昨天见到的那个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