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学检验--常用血清酶和同工酶测定的临床意义

医学检验--常用血清酶和同工酶测定的临床意义

医学检验--常用血清酶和同工酶测定的临床意义
医学检验--常用血清酶和同工酶测定的临床意义

常用血清酶和同工酶测定的临床意义

1.连续监测法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K)

2.连续监测法测定乳酸脱氢酶(LD)总活性

3.连续监测法测定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4.连续监测法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5.连续监测法测定血清碱性磷酸酶(ALP)

6.连续监测法测定血清中谷氨酰基转移酶(GGT)

7.淀粉酶(AMY)测定

8.比色法测定酸性磷酸酶(ACP)

连续监测法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K)

CK是由两种不同的亚基M和B组成的二聚体。

正常人体中有三种同工酶,即CK-BB(CK1)、CK-MB(CK2)和CK-MM(CK3)。

CK作用后生成的磷酸肌酸含高能磷酸键,是肌肉收缩时能量的直接来源。

CK需要镁离子激活。

1.原理

酶偶联反应测定CK活性浓度。

在340nm监测NAD(P)H的生成量,可计算出CK的活性浓度。

2.生理变异

年龄、性别和种族对CK含量都有一定影响。

CK含量和肌肉运动密切相关。

3.参考值

男性38~174U/L(37℃);

女性26~140U/L(37℃)。

4.临床意义

升高:

(1)心肌梗死。心肌梗死发生后2~4h此酶即开始升高,12~48h达最高峰值,可高达正常上限的10~12倍,在2~4天降至正常水平。

(2)病毒性心肌炎。

(3)肌营养不良症、皮肌炎、骨骼肌损伤。

(4)脑血管意外、脑膜炎、甲状腺功能低下等疾病及一些非疾病因素如剧烈运动、各种插管及手术、肌肉注射冬眠灵和抗生素。

降低:甲亢,长久卧床者总CK(主要为CK-MM)可下降。

5.CK同工酶检测原理及临床意义

CK是由两种不同的亚基M和B组成的二聚体,正常人体中有三种同工酶:

在细胞线粒体内还有另一种CK

同工酶,称为CK-Mt。

(1)检测方法:琼脂糖凝胶电泳法

CK同工酶免疫特性和电泳迁移率各不相同。在电泳时,CK-BB迁移最快,走在阳极白蛋白区;CK-MB居中,位于α2和β球蛋白区;CK-MM最慢,位于阴极γ-球蛋白区;CK-Mt迁移率最低,位于CK-MM之后。电泳后进行酶促反应显色,观察结果。

(2)临床意义:正常血清中绝大部分为CK-MM的活性,含有少量的CK-MB,CK-BB含量极少,用一般方法测不出。

CK同工酶活性的变化见于以下情况。

1)CK-MB是目前公认的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最有价值的生化指标。(诊断心梗现多用免疫化学法测定其质量)

2)肌营养不良:肌肉创伤、皮肌炎患者CK-MM明显增高。

3)心肌梗死以外的心脏疾患有时也可有血清CK-MB的轻度升高。

连续监测法测定乳酸脱氢酶(LD)总活性

乳酸脱氢酶是一种含锌的氧化还原酶类,人体以心、肾、骨骼肌含量最丰富,其次为肝、脾、胰及肺组织含量亦较多。

1.原理

340nm处吸光度的增加速率与样品中LD活性成正比。

2.生理变异

血清LD高低和性别关系不大,婴儿酶活性可达成年人两倍,儿童和少年活性比成年人高10%~l5%。

3.参考值血清LD-P法:109~245U/L(成人)。

4.临床意义

血清LD活性增高主要见于心肌梗死、肝病、肺梗死、恶性肿瘤、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等的辅助诊断。

某些肿瘤转移后所致的胸、腹水中LD活性往往也升高。

5.LD同工酶检测原理及临床意义

LD是由H亚基和M亚基构成的四聚体,不同的组合方式构成五种同工酶。

1)方法琼脂糖电泳法

血清LD同工酶目前常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测定。

2)临床意义

LD同工酶在组织中的分布可将其分为三类。

以LD1为主,主要在心肌,可占总酶的50%,也存在于红细胞内;

以LD5为主,存在于横纹肌,肝中也有;

以LD3为主,存在于肺、脾等。

在成年人存在着如下规律:LD2>LD1>LD3>LD4>LD5

①急性心肌梗死发作后早期,LD1升高更早更明显,可致LD1/LD2比值增高。

②活动性风湿性心肌炎、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及某些溶血性疾病,肾坏死、假性肥大性肌营养不良等,LD1及LD2的活性也升高。

③当急性肺部病变、白血病、胶原病、心包炎、病毒感染等LD2及LD3增高。而恶性病时,LD3也常增高。

④肝炎、急性肝细胞损害及骨骼肌损伤时LD5常常增高。而当心肌梗死并发充血性心力衰竭时,LD5也可升高。

常见疾病LD总酶和LD同工酶的变化

连续监测法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ALT和AST是体内最重要的两种转氨酶,辅酶是磷酸吡哆醛。

AST有两种同工酶,分别存在于细胞质(c-AST)和线粒体(m-AST),ALT绝大多数在细胞质内,可能有极少量在线粒体中。

ALT和AST在于体内多种器官和组织中,以含量从多到少为序:AST为心脏、肝、骨骼肌和肾等;ALT为肝、肾、心、骨骼肌等。

1.原理:采用酶偶联反应

测定ALT的底物是α-酮戊二酸和丙氨酸。

在340nm处连续监测吸光度下降速率,从而计算出ALT活性浓度。

2.生理变异:此酶生理变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

3.临床意义:ALT常作为判断肝细胞损伤的灵敏指标,轻度损伤即升高,肝病早期诊断。

但其他疾病或因素亦会引起ALT不同程度的增高。

(1)急性病毒性肝炎

ALT阳性率为80%~100%,最高可达500U以上,多为ALT>AST。监测ALT可以观察病情的发展,并作预后判断。

(2)慢性活动性肝炎或脂肪肝

ALT轻度增高(100~200U),一般不超过参考值的3倍,或属正常范围,且AST>ALT。

(3)肝硬化、肝癌

ALT有轻度或中度增高,提示可能并发肝细胞坏死,预后严重。

(4)其他原因引起的肝脏损害,如心功能不全时,肝淤血可使ALT、AST明显升高:某些化学药物如异烟肼、氯丙嗪、苯巴比妥等可不同程度的损害肝细胞,引起ALT的升高。

(5)骨骼肌损伤、多发性肌炎等亦可引起转氨酶升高。

应注意两种情况:

重症肝炎由于大量肝细胞坏死,此时血中ALT可仅轻度增高,临终时常明显下降,但胆红素却进行性升高,即所谓的“酶胆分离”,常是肝坏死征兆。

另一种情况是少数人血清中ALT长期持续升高,肝穿无明显病理改变,预后良好。

连续监测法测定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1.原理

基质是门冬氨酸与酮戊二酸。

在340nm处监测吸光度的下降速率,从而计算AST活性。

2.生理变异:此酶生理变异较小。

3.参考值:成人<45U/L。

4.临床意义

①主要用于诊断AMI;

②AST也是肝炎患者的观察指标,且AST/ALT比值对判断肝炎的转归特别有价值;

③m-AST在判断肝实质细胞损害程度、急慢性肝炎的鉴别有一定价值。

连续监测法测定血清碱性磷酸酶(ALP)

ALP指一组底物特异性较低,在碱性环境中(最适pH10左右)能水解很多磷酸单酯化合物的酶。

ALP广泛存在各器官组织中,含量以肝为最多,其次为肾、胎盘、小肠、骨等,妊娠时胎盘产生胎盘ALP。

一般认为骨中的ALP和骨的钙化作用关系密切。

血清中的ALP主要来自肝脏和骨骼。

ALP主要用于骨骼和肝胆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尤其是黄疸的鉴别诊断。

1.原理

磷酸苯二钠比色法:

测定ALP水解底物产生的酚。磷酸苯二钠做底物,2-氨基-2-甲基-1-丙醇或二乙醇胺为磷酸酰基的受体。在碱性环境下经ALP作用后产生黄色的对硝基酚,根据405nm处吸光度增高速率来计算ALP活性单位。

2.生理变异

ALP变化与年龄密切相关,新生儿ALP略高于成年人,以后逐渐增高,20岁后降至成年人值,到老年期又轻度升高,可能与生理性的激素变化有关。

孕妇血清ALP在妊娠3个月即开始升高,是升高最明显的酶,9个月可达峰值,约为正常值的2倍。升高的ALP来自胎盘,和胚泡壁的细胞滋养层的发育程度直接相关。

高脂餐后,血清ALP活性升高。

无黄疸肝脏疾病患者血中发现有ALP升高应警惕有无肝癌可能。

3.参考值

女性:1~12岁<500U/L;>15岁40~150U/L;

男性:1~12岁<500U/L;12~15岁<750U/L;>15岁40~150U/L。

4.临床意义:在临床上,血清ALP活力测定常作为肝胆疾病和骨骼疾病的临床辅助诊断指标。

(1)血清ALP活性升高:见于骨Paget病、胆管梗阻、恶性肿瘤骨转移或肝转移、佝偻病、骨软化、成骨细胞瘤、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及骨折愈合期。

(2)血清ALP活性降低:比较少见,主要见于呆小病,磷酸酶过少症,维生素C缺乏症。甲状腺功能低下、恶性贫血等也可见血清ALP下降。

连续监测法测定血清谷氨酰基转移酶(GGT)

GGT是一种底物特异性不高的酶,能作用于一系列含谷氨酰基的化合物。各器官GGT的理化性质有差异,用琼脂糖电泳可分出4个区带。

在405~410nm处吸光度增高速率与GGT活性呈正比关系。

+谷氨酰双甘肽

L-γ谷氨酰-3-羧基-4-硝基苯胺+双甘肽

GGT

2-硝基-5-氨基苯甲酸

黄色

2.生理变异

年龄与妊娠对GGT影响不大。

男性血中GGT含量明显高于女性,可能与前列腺有丰富的GGT有关。

酗酒会引起GGT明显升高,升高程度与饮酒量有关,诊断疾病时必须排除这一因素。

3.参考值:男性:11~50U/L(37℃);

女性:7~30U/L(37℃)。

4.临床意义

(1)肾脏含GGT最高,测定尿中该酶活性有助于诊断肾小管疾患。

(2)GGT主要用于诊断肝胆疾病。原发性肝癌、胰腺癌和乏特壶腹癌时,血清GGT活性显著升高,特别在诊断恶性肿瘤患者有无肝转移和肝癌术后有无复发时,阳性率可达90%,GGT同工酶Ⅱ与AFP联合检测可使原发性肝癌阳性率明显提高;在肝炎恢复期内,该指标仍升高时,指示肝炎未愈。

(3)嗜酒慢性酒精中毒或长期服用苯巴比妥等药物血清GGT活性常升高,口服避孕药会使GGT 值增高20%。

常见疾病谷氨酰基转移酶的变化

淀粉酶(AMY)测定

淀粉酶作用于淀粉的α-1,4糖苷键,Cl-是该酶的激活剂。

1.方法

(1)碘-淀粉比色法测定。

(2)对-硝基苯麦芽七糖苷法。

PNP(对硝基苯酚)的生成引起405nm处吸光度的上升,上升速率与AMY的活力成正比。

(3)2-氯-4-硝基苯麦芽三糖苷法。

2.生理变异

成年人血中AMY与性别、年龄、进食关系不大,新生儿AMY缺乏,满月后才出现此酶,逐步升高,约在5岁时达到成人水平,老年人AMY开始下降,约低25%。

碘-淀粉比色法:血清80~180U/L;尿液100~1200U/L。

对-硝基苯麦芽七糖苷法:

血清淀粉酶:220U/L(37℃)。

尿淀粉酶:1200U/L(37℃)。

不同的方法血和尿淀粉酶测定值无可比性。各实验室应针对本实验室选定的方法制定参考值。

4.临床意义

淀粉酶主要由唾液腺和胰腺分泌,可通过肾小球滤过。

升高:

(1)急性胰腺炎:血和尿中的AMY显著增高。发病后8-12h血清AMY开始增高,12~24h达高峰,2~5天下降至正常。

尿AMY约于发病后12~24h开始升高,下降比血清AMY慢,在急性胰腺炎后期测定尿AMY更有价值。

碘-淀粉比色法结果如超过500U有意义。

(2)流行性腮腺炎

(3)急性阑尾炎、肠梗阻、胰腺癌、胆石症、溃疡病穿孔及吗啡注射后等均可见血清AMY增高,但常低于500U。

降低:

正常人血清中AMY主要由肝脏产生,故血清与尿中AMY同时减低主要见于肝炎、肝硬化、肝癌及急性和慢性胆囊炎等。

比色法测定酸性磷酸酶(ACP)

1.方法

(1)麝香草酚酞比色法:该方法目前已少用。

(2)连续监测法:α-磷酸萘胺在酸性条件下被ACP水解为α-萘酚和磷酸,α-萘酚再和固红TR405nm吸光度的变化速率来计算ACP的活性。

前列腺酸性磷酸酶可被酒石酸抑制,血清加入酒石酸后可测得非前列腺酸性磷酸酶活性,总酸性磷酸酶活性减去非前列腺酸性磷酸酶活性得前列腺酸性磷酸酶活性。

2.生理变异

男、女性血中ACP含量无差异,新生儿ACP活性与成人相似,出生后1个月中血清酶活性甚高,然后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青春期又可出现一活性峰值,至20岁降至成人水平。

3.参考值

成人总酶活性为0~9U/L,

前列腺酸性磷酸酶为0~3U/L(连续监测法)。

4.临床意义

临床血清ACP测定主要用于前列腺癌的辅助诊断及疗效观察指标。前列腺癌,特别是有转移时,血清ACP可明显升高,前列腺酸性磷酸酶更有意义。

溶血性疾病、变形性骨炎、急性尿潴留及近期作过直肠检查者,此酶亦可轻度增高。

由于血清ACP酶活性极不稳定,活性测定的应用渐趋稀少。

小结:

肝脏疾病诊断:ALT、AST、GGT、ALP

胆道梗阻:GGT、ALP

急性心肌梗死:CK、CK-MB、AST、LDH

急性胰腺炎:AMY

肌肉疾病:LDH、CK、AST

骨骼疾病:ALP 前列腺疾病:ACP

实验六肝脏谷丙转氨酶活力测定

肝脏谷丙转氨酶活力测定 进入实验室要注意的问题 安全第一,在实验室中使用挥发性试剂时应在通风橱中进行,以免发生中毒事件;不得在实验室中随意使用明火,因为实验室中有许多易燃易爆药品,使用明火可能引起火灾或引发爆炸事件;不得在实验室吃东西,实验结束后也应将手洗净再吃东西。在实验室中不得嬉戏打闹,更不得用实验药品互相开玩笑。实验中使用药品应尽量节约,不得浪费药品,未使用完的药品因倒人废液缸或指定的容器中,切不可倒入原试剂瓶以免污染试剂。实验完成之前不能离开实验室,如有特殊原因要离开需经实验室负责人批准才能离开。每个实验台内的各种仪器的摆放顺序要牢记,离开实验室前要将仪器按顺序摆放好。养成一个好的习惯。 一.实验目的 了解转氨酶的性质及临床意义,并掌握谷丙转氨酶活力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在氨基酸的分解代谢过程中,联合脱氨基为大多数氨基酸的主要代谢方式,通过转氨基作用与氧化脱氨基的作用偶联而完成。本实验以丙氨酸和 ā-酮戊二酸作为谷丙转氨酶的作用的底物,利用内源性磷酸吡哆醛作为辅酶,在一定条件及时间作用后来测定所生成的丙酮酸的含量来确定其酶的活力。丙酮酸能与2,4二硝基苯肼结合,生成丙酮酸-2,4二硝基苯腙,后者在碱性条件溶液中呈棕色,基吸收光谱的峰为439-530nm,可用于测定丙酮酸的含量。 ā--酮戊二酸与能与2,4二硝基苯肼结合,生成相应的苯腙,但后者在碱性溶液中的吸收光谱与丙酮酸二硝基苯肼稍有差别,在520nm波长处 ā--酮戊二酸二硝基苯腙的吸光度远比丙酮酸2,4二硝基苯腙为低,因此在520nm处吸光度增加的程度与反应体系中的丙酮酸和 ā--酮戊二酸的摩尔比基本上呈线性关系。故可籍此可测定谷丙转氨酶的活力。 三、实验器材 容量瓶100ml 4个500ml 2个;电子天平;玻璃棒;研钵;试管5支;试管架;移液管0.5ml 2支;1ml 2支;5ml 1支;滴管1支;分光光度计,比色皿4个; 四.实验试剂 1标准丙酮酸溶液:准确称取纯化的丙酮酸钠62.5mg,溶于100ml 0.05mol/L H2SO4中,现用现配。 2、谷丙转氨酶底物:称取0.90g L-丙氨酸,29.2mg α-酮戊二酸,先溶于pH7.4 0.1mol/L 的磷酸缓冲液中。然后用1 mol/L NaOH 调节pH到7.4,再用pH7.4 0.1mol/L的磷酸缓冲液定容到100ml,贮存于冰箱中,可使用1周。 3、0.1mol/L pH7.4磷酸缓冲液:称取13.97g K2HPO4和2.69g KH2PO4溶于蒸馏水中,定容到1000ml。 4、0.02% 2,4-二硝基苯肼溶液:称取20mg 2,4-二硝基苯肼溶于少量的1mol/L HCl中。加热溶解,用1mol/L HCl定容到100ml。(后经试验发现取20mg 2,4 - 二硝基苯肼,溶于7ml11.6mol/L的浓盐酸,再定容至100ml效果更好) 5、0.4mol/L NaOH :称取16g NaOH定容到1000ml。 6、0.9%生理盐水:称取0.9gNaCl,定容到100ml。

肝功能指标及临床意义---经典版

常用肝功能指标 (1)反映肝细胞蛋白合成代谢功能的指标: 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胆碱酯酶(CHE)、凝血酶原时间(PT)。由于它们都是由肝脏合成的,一旦肝脏合成功能下降,以上指标在血液中浓度随之降低,其降低程度与肝脏合成功能损害程度呈正相关。 (2)反映肝细胞有无受损及严重程度的指标: 谷丙转氨酶ALT(GPT)、谷草转氨酶AST(GOT)、腺苷脱氨酶(ADA)、胆碱酯酶(CHE)、乳酸脱氢酶(LDH)等。以上各项酶在肝细胞中均有存在,当肝细胞膜受损或细胞坏死时,这些酶进入血清便增多。通过测定血清或血浆中酶的活性,即可反映肝细胞受损情况及损伤程度。(3)反映肝脏胆排泄、分泌及解毒功能的指标: 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酸(TBA)、血氨(NH3)。肝细胞损害时,其排泄、分泌、运输及解毒功能出现障碍,造成血液中TBIL、DBIL、TBA和NH3浓度升高。(4)对诊断胆汁淤积指示酶(包括同工酶)有帮助的酶指标有: 碱性磷酸酶(ALP);r谷氨酸转肽酶(GGT)、5′-核苷酸酶(5′-NT)等,以AKP及γ-GT应用较多。这些酶在肝内胆管上皮层的浓度较高。当上皮层受损及胆管内压力增高时,便有这些酶增多进入血清中。 (5)反映肝脏间质成分增生(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指标: 胶原或其末端多肽——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P)、Ⅲ型原胶原(PCⅢ)、Ⅳ型胶原C 端原肽(Ⅳ/PC);糖蛋白——层黏蛋白(LN);蛋白聚糖——透明质酸(HA)。 (6)对肝肿瘤诊断有意义的血清标志物:甲胎蛋白(AFP)。 肝功能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肝功能异常的原因很多,不要把肝功能异常都认为是病毒性肝炎。引起肝功能异常的原因有: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寄生虫病、药物性肝损害、其他内科疾病等引起的肝功损害。当然,一旦化验结果提示肝功异常,需要重视并仔细检查肝功能异常的原因。 一、肝脏血清酶学的检测指标 (一)转氨酶 转氨酶又称氨基转移酶。临床最常用的是丙氨酸转氨酶(ALT)和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它们的正常值由于各医院检测方法不同而有差别。血清转氨酶活性降低的临床意义不大,具有临床意义是酶活性升高。各种肝脏疾病病人和一些肝外疾病病人,其血清转氨酶活性均可升高。二者是监测病毒性肝炎的敏感指标。常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血清转氨酶活性已经增高,故检测ALT、AST可以发现早期的急性肝炎和隐性肝炎病毒感染,是目前诊断肝病应用最普遍的酶学检查项目。血清转氨酶活性的高低与肝细胞受损的程度一致,故有助于病情估计、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 ALT活性增高提示肝细胞破坏、细胞膜通透性增强;AST活性增高常提示线粒体损伤。ALT 存在于肝细胞胞浆水溶性部分,AST存在于细胞浆水溶性部分及线粒体中。肝细胞损害严重者,AST不仅胞浆中的酶释放出来,而且线粒体中的酶也释放出来,故测定AST/ALT比值可用于判断肝细胞损害程度和肝病类型。急性肝炎或轻型慢性肝炎病人,ALT>AST;酒精性肝病、重型肝炎病人通常AST>ALT。 ALT显著增高,见于各种肝炎急性期、药物性肝损害;中度增高,见于肝癌、肝硬化、慢性肝炎、酒精性肝病及心肌梗死;轻度增高,见于脂肪肝、阻塞性黄疸及胆道炎症。 AST显著增高,可见于心肌梗死急性发作、各种严重的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害及酒精

肝功能检查常见各项检测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肝功能检查常见各项检测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全网发布:2013-12-04 17:28 发表者:张涛23219人已访问 一、谷丙转氨酶(ALT): 最常见的肝功能检查项目之一,参考值为小于40单位,是诊断肝细胞实质损害的主要项目,其高低往往与病情轻重相平行。 临床意义: 在急性乙肝及慢性乙肝与肝硬化活动,肝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谷丙转氨酶就从细胞内溢出到循环血液中去,这样抽血检查结果就偏高,转氨酶反映肝细胞损害程度。 但ALT缺乏特异性,有多种原因能造成肝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如:疲劳、饮酒、感冒甚至情绪因素等等。上述原因造成的转氨酶增高一般不会高于60个单位,转氨酶值高于80个单位就有诊断价值,需到医院就诊。 另外需要注意,ALT活性变化与肝脏病理组织改变缺乏一致性,有的严重肝损患者ALT并不升高。因此肝功能损害需要综合其他情况来判断。 二、谷草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的正常值为0~37μ/L,当ALT明显升高,谷草(AST)/谷丙(ALT)比值>1时,就提示有肝实质的损害。 临床意义:谷草转氨酶(AST)在肝细胞内与心肌细胞内均存在,心肌细胞中含量高于肝细胞,但肝脏损害时谷草转氨酶(AST)血清浓度也可升高,临床常作为心肌梗塞和心肌炎的辅助检查。 三、碱性磷酸酶(ALP):正常参与值为30-90u/L。 临床意义:ALP主要用于阻塞性黄疸、原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胆汁淤积性肝炎等的检查。患这些疾病时,肝细胞过度制造ALP,经淋巴道和肝窦进入血液,同时由于肝内胆道胆汁排泄障碍,反流入血而引起血清ALP明显升高。 但由于骨组织中此酶亦很活跃。因此,孕妇、骨折愈合期、骨软化症。佝偻病、骨细胞癌、骨质疏松、肝脓肿、肝结核、肝硬变、白血病、甲状腺机能亢进时,血清ALP亦可升高,应加以鉴别。 四、谷氨酰转移酶(GGT): 健康人血清中GGT水平甚低(小于40单位) 临床意义:主要来自肝脏,少许由肾、胰、小肠产生。GGT在反映肝细胞坏死损害方面不及谷丙转氨酶(ALT),但在黄疸鉴别方面有一定意义,肝脏内排泄不畅(肝内梗阻)和肝外梗阻(如胆道系统阻塞)等疾病,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急性乙肝时,GGT呈中等度升高;慢性乙肝、肝硬化的非活动期,酶活性正常,若GGT持续升高,提示病变洁动或病情恶化; 急、慢性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炎:GGT可呈明显或中度以上升高(300~1000U/L),ALT 和AST仅轻度增高,甚至正常。酗酒者当其戒酒后GGT可随之下降。其他如中毒性肝病、脂肪肝、肝肿瘤均可升高。 五、总蛋白(TP)、白蛋白(A)、球蛋白(G):

常见生化指标临床意义知识讲解

常见生化指标临床意 义

常见生化血液指标临床意义: 1.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或GPT)测定的临床意义: 升高:常见于急慢性肝炎、药物性肝损害、脂肪肝、肝硬化、心肌梗塞、心肌炎及胆道疾病等。 2.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或GOT)测定的临床意义: 升高:常见于心肌梗塞发病期、急慢性肝炎、中毒性肝炎、心功能不全、皮肌炎等。 3.血清总蛋白STP测定的临床意义: 增高:常见于高度脱水症(如腹泻,呕吐,休克,高热)及多发性骨髓瘤。 降低:常见于恶性肿瘤,重症结核,营养及吸收障碍,肝硬化、肾病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烧伤,失血等。 4.血清白蛋白ALB测定的临床意义: 增高:常见于严重失水导致血浆浓缩,使白蛋白浓度上升。 降低:基本与总蛋白相同,特别是肝脏病,肾脏疾病更为明显。 5.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测定的临床意义: 升高:常见于肝癌、肝硬化、阻塞性黄疸、急慢性黄疸型肝炎、骨细胞瘤、骨转移癌、骨折恢复期。另外,少年儿童在生长发育期骨胳系统活跃,可使ALP 增高。 注意:使用不同绶冲液,结果可出现明显差异。 6.血清r-谷氨酰基转移酶(GGT或r-GT)测定的临床意义: 升高:常见于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肝硬化、急性胰腺炎及心力衰竭等。 7.血清总胆红素TBIL测定的临床意义: 增高: 肝脏疾病肝外疾病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溶血性黄疸急性黄疸性肝炎新生儿黄疸慢性活动期肝炎闭塞性黄疸 病毒性肝炎胆石症阻塞性黄疸胰头癌肝硬化输血错误 8.血清直接胆红素DBIL测定临床意义: 增高:常见于阻塞性黄疸,肝癌,胰头癌,胆石症等。 9.血清葡萄糖(GLU)测定的临床意义: 高血糖:某些生理因素(如情绪紧张,饭后 1-2小时)及静注射肾上腺素后可引起血糖增高。病理性增高常见于各种粮糖尿病、慢性胰腺炎、心肌梗塞、肢端巨大症,某些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机能亢进、垂体前叶嗜酸性细胞腺瘤、垂体前叶嗜碱性细胞机能亢进症、肾上腺机能亢进症等。颅内出血,颅外伤等也引起血糖增高。 低血糖:糖代谢异常、胰岛细胞瘤、胰腺瘤、严重肝病、新生儿低血糖症、妊娠、哺乳等都可造成低血糖。 10.血清尿素(UREA)测定的临床意义: 升高: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浓度在 8.2-17.9mmol/L时,常见于UREA产生过剩(如高蛋白饮食、糖尿病、重症肝病、高热等),或UREA排泻障碍(如轻度肾功能低下、高血压、痛风、多发性骨髓瘤、尿路闭塞、术后乏尿等)。浓

转氨酶试验

血清转氨酶测定 上海市第二人民医院朱福英综述 【摘要】血清转氨酶包括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曾称为谷草转氨酶SGO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曾称为谷丙转氨酶SGPT)。是最常用的检测肝细胞坏死的血清特异性酶类试验。本文就近年来有关转氨酶的基本概念,正常值范围及临床意义的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肝功能试验;转氨酶 转氨酶试验仍是现今最常用的检测肝细胞坏死的血清特异性酶类试验,是临床判断有无肝损害、评估肝病严重程度,不同肝病的鉴别诊断以及判断治疗效果和预后的重要检验指标。常用转氨酶试验主要包括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本文对于近年来转氨酶正常值范围的界定,转氨酶及其比值在各类肝脏疾病的临床意义做一综述解析,从而有助临床医生对于转氨酶试验的合理应用和正确解释。 一、血清转氨酶概述 转氨酶(曾称为氨基转移酶)试验是最常用的检测肝细胞坏死的血清特异性酶类试验。包括,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曾称为谷草转氨酶SGO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曾称为谷丙转氨酶SGPT)。其分别催化天冬氨酸和丙氨酸上的氨基转化生成酮戊二酸上的酮基AST:天门冬氨酸+ a-酮戊二酸= 草酰乙酸+ 谷氨酸ALT:丙氨酸+ a-酮戊二酸= 丙酮酸+ 谷氨酸。人体内,ALT广泛存在于各组织细胞内,以肝细胞含量最多,其次为心肌,脑和肾组织。因而,ALT的升高,并非肝病所特有的,当骨骼肌肉损伤时,也可测得血清ALT水平轻度升高。可同时检测AST以及肌酸激酶,从而确定ALT的升高是否来源于肝脏损伤[1]。 AST广泛分布于人体各组织间。如,心脏、骨骼肌、肾、脑以及肝脏。肝细胞中的AST存在于细胞胞浆与线粒体内。胞浆和线粒体中的AST为免疫原性不同的同工酶,其中线粒体型AST活性占肝脏AST总活性80%左右,而正常人血清中可检出的AST 为胞浆型。 任一时刻检测转氨酶的血清活性,反应该酶从组织内释放入血循环与其在血循环中被清除的相对速率。临床实验室,检测转氨酶水平的各方法均参考国际临床化学家联合会(IFCC)一级文献的参考方法(PRMP)。以计量酶催化反应所得产物-丙酮酸和草酰

慢性肾功能不全血清酶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慢性肾功能不全血清酶的变化及临床意义作者:张忠贤周富明韦先进李玉卿费德升张雪锋 【关键词】慢性肾功能不全血清酶 慢性肾功能不全(CRF)是多种肾脏疾病发展至终末期的严重阶段,作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几种常见血清酶[1]:乳酸脱氢酶(LDH、LD),A-羟丁酸脱氢酶(HBDH、HBH),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GOT,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GPT、ALT),肌酸肌酶(CPK、CK),肌酸肌酶同功酶(CK-MB),碱性磷酸酶(ALP),淀粉酶(AMY、AMS)异常升高;这些酶虽不为肾脏疾患所特有,但在CRF时却发生异常的变化,作者旨在分析作为细胞重要成分的酶在肾脏病进展中的变化,为临床判断CRF病情的严重程度提供诊断依据。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1月至2008年10月住院和门诊患者,共120例,其中男58例,女62例;均符合CRF诊断标准[2],排除有心、肝、胰等原发性疾病,并按肾功能分为四组,各组均系进入肾脏替代治疗前指标。见表1。表1 CRF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构成(略)

1.2 方法 清晨空腹抽取3ml静脉血。血清分离2h内测毕,采用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LDH、HDBH、CK、CK-MB、AST、ALT、ALP采用上海申能公司试剂盒,方法为连续监测法。AMS采用碘、淀粉比色法,按全国标准操作规程操作。 1.3 CRF诊断标准及病情分级标准 参照:王海燕,《肾脏病学》,第2版[2]。(1)诊断标准:患者有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症状和慢性肾脏病史,内生肌酐清除率(CCr)<80ml/min,血肌酐(SCr)>132μmol/l。(2)病情分级标准:一期:CCr 50~80ml/min,SCr133~177μmol/l;二期:CCr 20~50ml/min,SCr178~442μmol/l;三期:CCr 10~20ml/min,SCr442~07μmol/l;四期:CCr <10ml/min,SCr>707μmol/l。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包,实验数据以(x±s)表示,组间计量资料用Q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

谷草转氨酶的正常值

谷草转氨酶的正常值 养生之道网导读:谷草转氨酶的正常值是多少?谷草转氨酶是医学临床上肝功能检查的指标,用来判断肝脏是否受到损害。那么,谷草转氨酶的正常值是多少呢?一起来了解下。 一、谷草转氨酶的正常值: 谷草转氨酶,又名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英文缩写AST 或GOT,是转氨酶中比较重要的一种。一个健康人正常情况下,谷草转氨酶的正常参考值为13~35U/L(单位每升)。正常情况下,谷草转氨酶存在于组织细胞中,其中心肌细胞中含量最高,其次为肝脏,血清中含量极少。谷草转氨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线粒体内,当肝脏发生严重坏死或破坏时,才能引起谷草转氨酶在血清中浓度偏高。 谷草转氨酶偏高,肝炎患者转氨酶数值老是居高不下,反映肝细胞炎症始终未停止,肝细胞肿胀、坏死等病变持续存在。测定血清中此酶含量可用以协助诊断疾病和观察愈后。 二、谷草转氨酶的检测结果意义: 1、显着增高:各种急性肝炎,大手术后。 2、中度增高:肝癌、肝硬化、慢性肝炎、胆道阻塞性疾病。 3、轻度增高:进行性肌肉损害,胸膜炎、肾炎、肝炎等。

三、谷草转氨酶高的临床意义: 1、谷草转氨酶高可以提示心肌梗死或心肌炎。 2、谷草转氨酶高可以反映肝细胞损伤严重,甚至患者已经到了肝硬化的程度。 3、谷草转氨酶高更能反映肝细胞受损伤的严重程度。 四、影响谷草转氨酶的因素: 临床上,假如乙肝(乙型病毒性肝炎)病程过长、慢性化程度高、肝细胞实质损害重、预后较差者,通常表现为谷草转氨酶偏高,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小于1.0。 早期肝硬化(liver及肝硬化(liver患者也会表现谷草转氨酶偏高,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比值均在1.0以下。 健康人的谷草转氨酶水平也有可能暂时超出正常范围。剧烈运动、过于劳累或者近期吃过油腻食品,都可能使谷草转氨酶暂时偏高。 假如在检查肝功能前一晚加班工作,没睡好觉,或是体检前早餐时吃了油炸的东西,检查结果中谷草转氨酶可能就会超出正常范围。一个人刚刚在操场上跑了几圈,就立即检查他的谷草转氨酶水平,结果也可能会高出正常范围。 看了以上的介绍,现在你知道谷草转氨酶的正常值是多少了吧。体检时发现异常,最好再多做一次检查哦。

医学检验--常用血清酶和同工酶测定的临床意义

常用血清酶和同工酶测定的临床意义 1.连续监测法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K) 2.连续监测法测定乳酸脱氢酶(LD)总活性 3.连续监测法测定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4.连续监测法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5.连续监测法测定血清碱性磷酸酶(ALP) 6.连续监测法测定血清中谷氨酰基转移酶(GGT) 7.淀粉酶(AMY)测定 8.比色法测定酸性磷酸酶(ACP) 连续监测法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K) CK是由两种不同的亚基M和B组成的二聚体。 正常人体中有三种同工酶,即CK-BB(CK1)、CK-MB(CK2)和CK-MM(CK3)。 CK作用后生成的磷酸肌酸含高能磷酸键,是肌肉收缩时能量的直接来源。 CK需要镁离子激活。 1.原理 酶偶联反应测定CK活性浓度。 在340nm监测NAD(P)H的生成量,可计算出CK的活性浓度。 2.生理变异 年龄、性别和种族对CK含量都有一定影响。 CK含量和肌肉运动密切相关。 3.参考值 男性38~174U/L(37℃); 女性26~140U/L(37℃)。 4.临床意义 升高: (1)心肌梗死。心肌梗死发生后2~4h此酶即开始升高,12~48h达最高峰值,可高达正常上限的10~12倍,在2~4天降至正常水平。 (2)病毒性心肌炎。 (3)肌营养不良症、皮肌炎、骨骼肌损伤。 (4)脑血管意外、脑膜炎、甲状腺功能低下等疾病及一些非疾病因素如剧烈运动、各种插管及手术、肌肉注射冬眠灵和抗生素。 降低:甲亢,长久卧床者总CK(主要为CK-MM)可下降。 5.CK同工酶检测原理及临床意义 CK是由两种不同的亚基M和B组成的二聚体,正常人体中有三种同工酶:

肝脏谷丙转氨酶活力测定

实验八 肝脏谷丙转氨酶活力测定 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 相关知识 1. 酶活力: 2. 酶活力单位(即酶含量的多少) 国际单位 习惯单位:谷丙转氨酶在37度与底物作用30min 后,能产生2.5ug 的丙酮酸者为一个谷丙转氨酶活力单位 3.转氨酶 4 谷丙转氨酶 一、 实验目的 1. 了解转氨酶的性质及临床意义 2. 掌握谷丙转氨酶活力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丙氨酸及α-酮戊二酸作用为谷丙转氨酶的作用底物,利用内源性磷酸吡哆醛作辅酶,在一定条件下及时间作用后测定所生成的丙酮酸的量来确定酶活力。 丙酮酸能与2,4-二硝基苯肼结合,生成丙酸-2,4二硝基苯腙,后者在碱性溶液中呈现棕色,其吸收光谱的峰为439~530nm ,可用于测定丙酮酸的含量。 α-酮戊二酸也能与2,4-二硝基苯肼结合,生成相应的苯腙,但后者在碱性溶液中吸收光谱为与丙酸-2,4二硝基苯腙的吸光度有差别,在520nm 波长比色时,丙酸-2,4二硝基苯腙吸光度高出3倍。 在520nm 处吸光度增加的程度与反应体系中丙酮酸与α-酮戊二酸的摩尔比基本上呈线性关系,故可以测定谷丙转氨酶的活力。 三、实验器材、试剂、材料 1. 新鲜猪猪脏 2. 722型分光光度计、剪刀、吸管 3. 标准丙酮酸溶液;谷丙转氨酶底物;0.1mol/L 磷酸缓冲液(pH7.4);0.02%2,4-二硝基 苯肼;0.4mol/L NaOH 溶液 2 + 辅基为磷 2 2 + + ‘ ‘

四、实验操作步聚 1.肝匀浆制备 (1)将猪肝脏用生理盐水冲洗,滤纸吸干,称取肝脏0.25g,剪成小块,置于玻璃匀浆管内(或小研砵中),加入2.25ml预冷的pH7.40.1%mol/L磷酸缓冲 液,制成10%肝匀浆。(每四组1份) (2)吸取肝匀浆0.1ml于另一试管中,加入预冷的0.1mol/L磷酸缓冲液(pH7.4) 4.9ml摇匀,为稀释肝匀浆(稀释50倍)(每四组1份) 2.谷丙转氨酶活力测定(每组做1份) 取试管4支按下表加液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 2.每毫升稀释肝匀浆谷丙转氨酶活力单位(谷丙转氨酶活力计算:规定酶在37度与底物 作用30min后,能产生2.5ug的丙酮酸者为一个谷丙转氨酶活力单位) 3.每克肝脏谷丙氨酶的活力单位。

实验十 血清转氨酶的活性测定

血清转氨酶的活性测定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2、了解血清AL T测定方法的原理 二、实验原理 1、转氨基作用指的是一种氨基酸alpha-氨基转移到一种alpha-酮酸上的过程。转氨基作用是氨基酸脱氨基作用的一种途径。其实可以看成是氨基酸的氨基与alpha-酮酸的酮基进行了交换。结果是生成了一种非必需氨基酸和一种新的alpha-酮酸。反应由转氨酶和其辅酶磷酸吡哆醛催化。磷酸吡哆醛是维生素B6的衍生物。人体内最重要的转氨酶为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它们是肝炎诊断和预后的指标之一。 2、转氨酶活力的测定AL T作用于丙氨酸及α-酮戊二酸基质,反应生成谷氨酸和丙酮酸,丙酮酸可以与2,4 -二硝基苯肼定量反应生成丙酮酸苯腙,在碱性条件下呈红色,可以用分光光度法定量检测(500nm)。 三、实验器材、试剂 1、仪器723型分光光度计 2、试剂0.1mol/L磷酸盐缓冲液(PH7.4),AL T底物液(含丙氨酸(过量),α-酮戊二酸)、2,4 -二硝基苯肼溶液,0.4mol/LNaOH 溶液,2umol/L丙酮酸标准液。 四、实验步骤

1、标准曲线的绘制 按下表操作 置37℃水浴5min,各管加2,4-二硝基甲苯溶液1ml,混匀,再在37℃水浴放置20min,各管加0.4mol/L氢氧化钠2ml,混匀,10min 后,以对照组调零测A500.以各管吸光度为横坐标,以相应的ALT单位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3、血清ALT的测定 按下表操作 置37℃水浴20min,各加入0.4mol/L的氢氧化钠2ml,混匀,10min 后,以对照组调零,测A500。并在标准曲线上查ALT活力单位。 五、实验数据级结果 1、数据记录

肝功能临床意义

肝功临床指南 1、血清蛋白(空腹12小时取静脉血) 血清总蛋白60-80g/L 血清蛋白质是各种蛋白的复杂混合物。可利用不同的方法将其分离。血浆中的白蛋白、a1、a2、β球蛋白,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和其它凝血因子等均由肝细胞合成。γ球蛋白主要来自浆细胞。当肝脏发生病变时,肝细胞合成蛋白质的功能减退,血浆中蛋白质即会发生质和量的变化。临床上用各种方法检测血浆蛋白的含量来协助诊断肝脏疾患,并作为疗效观察,预后判断的指标。 减低见于长期慢性发热、大面积烧伤(白细胞增多),恶性肿瘤、肝癌(淋巴细胞和核细胞增多),肝功能严重受损、肝坏死、肝硬化(谷丙转氨酶增多),甲状腺功能亢进、浆膜渗出性损害、结核病、慢性腹泻、慢性肝炎、肾病综合征、吸收不良综合征,营养不良、贫血(红细胞,红蛋白稍偏低)等。 增高见于大量出汗、多发性骨髓瘤、腹泻、巨球蛋白血症、严重呕吐、中毒等。 血清白蛋白40~55g/L 清蛋白其主要功能是调节血液的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的75~80%靠清蛋白维持,血浆清蛋白浓度过低时,其胶体渗透压下降,可导致组织间隙潴留水分过多,呈现水肿。临时在尿中发现的清蛋白常表示肾的某些病变。 增高:主要由于血液浓缩而致相对性增高,如严重脱水和休克、严重烧伤、急性出血、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低症。 降低:(1) 蛋白质丢失,常见于大量出血或严重烧伤和肾脏疾病。 (2) 合成障碍,肝脏功能异常。 (3) 营养不良或吸收不良。 血清球蛋白20-30g/L 球蛋白是一种存在于人体中的血清蛋白,球蛋白是一种常见的蛋白,基本存在于所有的动植物体中。球蛋白具有免疫作用,因此也有人称球蛋白为免疫球蛋白。由人体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合成,球蛋白中以r-球蛋白为主(占血清蛋白9%-18%),球蛋白增高可见于: 1、慢性炎症和感染。 2、慢性肝病:肝硬化,慢性活动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酒精性肝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检测试剂盒(单试剂速率法)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检测试剂盒(单试剂速率法) 简介: 转氨酶是催化α-氨基酸和α-酮酸之间氨基转换反应的一组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旧称谷丙转氨酶(GP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浆内,细胞内ALT 浓度远高于血清,肝细胞破坏后,血清ALT 立即迅速升高,因此谷ALT 被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为肝功能损害最敏感的检测指标。 Leagene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检测试剂盒(单试剂速率法)其检测原理是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催化丙氨酸与α-酮戊二酸之间的氨基转移反应,丙酮酸与NADH 经LDH 催化成NAD +,上述方法实际为ALT 速率法,在上述偶联反应中,NADPH 的氧化速率与样本中 酶活性呈正比。该试剂盒仅用于科研领域,不宜用于临床诊断或其他用途。 组成: 操作步骤(仅供参考): 1、 准备样品: ① 血浆、血清样品:血浆、血清按照常规方法制备,可以直接用于本试剂盒的测定, -20℃保存1个月有效,用于ALT/GPT 的检测。 ② 细胞或组织样品:取恰当细胞或组织进行匀浆,低速离心取上清,-20℃保存1个 月有效,用于ALT/GPT 的检测。 ③ (选做)样品准备完毕后可以用BCA 蛋白浓度测定试剂盒测定蛋白浓度,以便于后续 计算单位蛋白重量组织或细胞内的ALT/GPT 含量。 2、 分光光度计检测:按照下表设置对照管、测定管,溶液应按照顺序依次加入,并注意避 免产生气泡。如果样品中的酶活性过高,可以减少样品用量或适当稀释后再进行测定。 编号 名称 TE0125 100T TE0125 200T Storage ALT 检测液(R) 成分 终浓度 2×50ml 2×100ml 4℃ 避光 Tris 缓冲液 100mM L-丙氨酸 500mM 酮戊二酸 15mM NADH 0.22mM LDH 1700U/L 防腐剂 15mM 使用说明书 1份 加入物 空白管 测定管

常用肝功能肾功能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常用肝功能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1、肝功能正常值-谷丙转氨酶(ALT):参考值为小于50单位,是诊断肝细胞实质损害的主要项目,其高低往往与病情轻重相平行。在急性肝炎及慢性肝炎与肝硬化活动,ALT均可升高。但ALT缺乏特异性,许多肝疾和肝外疾患均可升高,另外,AL T活性变化与肝脏病理组织改变缺乏一致性,有的严重肝损患者ALT并不升高。 2:肝功能正常值-谷草转氨酶(AST):前者位于细胞浆,后者位于细胞线粒体中。AST升高的意义在诊断肝炎方面与ALT相似,在一般情况下,其升高幅度不及ALT,如果AST值高于ALT,说明肝细胞损伤、坏死的程度比较严重。如果测定其同功酶则意义更大,轻度肝损时仅有ASTs升高,而重度损害则ASTm明显升高。 3、肝功能正常值-碱性磷酸酶(ALP):正常参与值为30-90u/L。由三种以上同功酶组成,即肝脏型、肠型(含量极微)及胎盘型(仅见于中后期孕妇),还有一部分来自骨骼。ALP经由胆道排出。因此,肝脏疾患出现排泄功能障碍,胆道疾患,骨骼疾患(如成骨肉瘤、转移性骨瘤)均可使ALP上升。 4、肝功能正常值-谷氨酰转移酶(-GT):健康人血清中-GT水平甚低(小于40单位),主要来自肝脏,少许由肾、胰、小肠产生。-GT在反映肝细胞坏死损害方面不及ALT,但在黄疸鉴别方面有一定意义,肝脏内排泄不畅(肝内梗阻)和肝外梗阻(如胆道系统阻塞)以及肝硬化、中毒性肝病、脂肪肝、肝肿瘤均可升高。 5、肝功能正常值-总蛋白(TP)、白蛋白(A)、球蛋白(G):正常值TP为60-80克/L,A为40-55克/L,G为20-30克/L,A/G为1。5-2。5:1。慢性肝炎、肝硬化时常出现白蛋白减少而球蛋白增加,使A/G比例倒置。 6、肝功能正常值-血清总胆红质和直接胆红质(Bc):肝病时出现黄疸,TB和Bc均可不同程度升高,正常值TB为2-20umol/L,Bc小于3。4umol/L,如Bc明显升高,提示为梗阻性黄疸。 7、肝功能正常值-总胆固醇(Ch)及胆固醇酯(cbE):可了解肝病时脂质代谢障碍情况,阻塞性黄疸时Ch可增加,脂肪肝时也可能增加,如严重肝脏损害,总胆固醇和胆固醇酯均可下降。

谷草转氨酶究竟是指的什么

谷草转氨酶究竟是指的什么 谷草转氨酶在目前的临床上,是在医学方面化验肝功能指标的,可以判断出肝功能是否有受损,一般正常人的肝脏谷草转氨酶的正常值是在规定范围之内,如果超出了这个正常范围之内,说明人的身体可能会正在受到肝脏疾病的困扰,需要及时的去诊断,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不会出现问题。 ★分类 肝内的谷草转氨酶有2种同工酶,分别存在于肝细 胞的线粒体(mAST)和胞浆内(sAST)。在肝细胞轻度病变时,仅sAST释放入血;而当病变严重时,mAST也会相继释放入血。故血清AST活性随肝细胞损害的程度增高。 在HBV感染的肝炎和肝病时,AST随ALT较小幅度升高,或虽幅度较大而时间短暂,可能主要是sAST,临床意义与ALT相同;AST增高超过ALT,虽幅度并不太大而持续时间很长,可能主要是mAST,提示病变的慢性化和进展性。

★机理 正常情况下,谷草转氨酶存在于组织细胞中,其中心肌细胞中含量最高,其次为肝脏,血清中含量极少。谷草转氨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线粒体内,当肝脏发生严重坏死或破坏时,才能引起谷草转氨酶在血清中浓度偏高。谷草转氨酶偏高,肝炎患者转氨酶数值老是居高不下,反映肝细胞炎症始终未停止,肝细胞肿胀、坏死等病变持续存在。测定血清中此酶含量可用以协助诊断疾病和观察愈后。 ★正常值 谷草转氨酶正常值是4-40U/L(单位每升)。 由于医院使用试剂的不同,以上正常值只供参考。 ★检测方法

空腹12小时取静脉血。也就是说,在检查谷草转氨酶前12小时,应保持空腹,不能进食,否则会引起检查结果出现偏差。 ★临床症状 临床上,如果乙肝病程过长、慢性化程度高、肝细胞实质损害重、预后较差者,通常表现为谷草转氨酶偏高,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小于1.0。早期肝硬化及肝硬化患者也会表现谷草转氨酶偏高,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比值均在1.0以下。谷草转氨酶高的临床症状,也是肝炎的常见症状,一般有低烧、厌油、恶心、呕吐、乏力、食欲差、肝脏肿痛等。 总之,如果发现自己谷草转氨酶高了,不要过于紧张,不要担心自己患了严重的肝脏疾病,但是也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好好休息,及时接受正规复查和治疗。 ★肝功能指标 谷草转氨酶是肝功能检查中的一项重要指标,高了说明肝脏

ALT和AST测定方法

3.8.2.1小鼠肝、肾、心组织ALT含量测定 1实验原理 谷丙转氨酶作用于由丙氨酸及α-酮戊二酸组成的基质,在一定的反应条件下,产生一定量的丙酮酸。在酶反应到规定时间时,加入2,4-二硝基苯肼,在当量浓度的酸性条件下,终止了酶反应。2,4-二硝基苯肼分别与反应产生的丙酮酸及剩余的基质α-酮戊二酸形成各自对应的2,4-二硝基苯腙。在碱性条件下,虽然二种苯腙分别显出红棕色,但由于丙酮酸生成的颜色较深,以同等克分子计算,在480-530nm波长范围内其浓度约为α-酮戊二酸生成的颜色的3倍,利用这一差别可以反映出丙酮酸的生成量。本实验设谷草转氨酶活力为:样品液与ALT 基质液在37℃下反应60min时每生成1μmol丙酮酸所需的酶量为1个活力单位(U)。 2试剂配制 (1)0.1mol/L磷酸缓冲液(pH7.4) 称取NaH2PO4.2H2O 2.96495g,Na2HPO4.12H2O 29.0142g,溶解于蒸馏水中,定容到1000mL。 (2)20μmol/L丙酮酸钠标准溶液 称取22mg丙酮酸钠,溶解于0.1mol/L磷酸缓冲液(pH7.4)100mL中。现配现用。 (3)ALT基质液 称取α-酮戊二酸29.2mg,DL-丙氨酸1.78mg(L-丙氨酸0.85mg)溶解于30mL 0.1mol/L磷酸缓冲液(pH7.4)中,溶解后校正pH至7.4,再用pH7.4的磷酸缓冲液定容至100mL,置冰箱中保存备用(可保存一周)。可加入氯仿数滴防腐。(4)0.02% 2,4—二硝基苯肼溶液 称取20mg2,4—二硝基苯肼先溶解于10 mL纯盐酸中,电炉加热助溶,待2,4—二硝基苯肼全部溶解后,用蒸馏水稀释至100mL,过滤后盛于棕色中,置冰箱中保存备用。 (5)1mol/L NaOH溶液: 称取4g NaOH溶解于蒸馏水后,定容到100mL。 (6)0.4 mol/L NaOH溶液

一谷草转氨酶

1,谷草转氨酶:又名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是转氨酶中比较重要的一种,分别存在于肝细胞线粒体和细胞胞浆内。肝功能检查的指标,用来判断肝脏是否受到损害。 2,谷丙转氨酶((GPT、ALT):谷丙转氨酶顾名思义是谷氨酸和丙酮酸之间的氨基转移酶,(蛋白质代谢时的生物化学反应形式之一就是氨基酸分子上氨基发生转移).GP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浆内,其细胞内浓度高于血清中1000-3000倍。只要有1%的肝细胞坏死,就可以使血清酶增高一倍。因此,GPT被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为肝功能损害最敏感的检测指标。 3,胆红素:红细胞中血红蛋白代谢产物。体内的胆红素大部分来自衰老红细胞裂解而释放出的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分子中的血色素会分解成为正铁血红素和血红素。正铁血红素生成胆绿素,胆绿素再生成胆红素。经肝脏处理后的胆红素叫直接胆红素,反之叫间接胆红素。胆红素组成胆汁的重要成分,储存在胆囊,随胆汁排入肠道,最后经大便排出,少部分经肠道再吸收入血经肾脏随尿排出。间接胆红素与直接胆红素之和就是总胆红素。上述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障碍,均可使总胆红素增高,人就发生黄疸。如果红细胞破坏过多,产生的间接胆红素过多,肝脏不能完全把它转化为直接胆红素,可以发生溶血性黄疸;当肝细胞发生病变时,或者因胆红素不能正常地转化成胆汁,或者因肝细胞肿胀,使肝内的胆管受压,排泄胆汁受阻,使血中的胆红素升高,这时就发生了肝细胞性黄疸;一旦肝外的胆道系统发生肿瘤或出现结石,将胆道阻塞,胆汁不能顺利排泄,而发生阻塞性黄疸。肝炎患者的黄疸一般为肝细胞性黄疸,也就是说直接胆红素与间接胆红素均升高,而淤胆型肝炎的患者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 5,总蛋白: 血液(准确称血桨或血清)中蛋白质总量.增高:主要是血清中水分减少,使总蛋白浓度相对增高,如高度脱水所致血液浓缩(腹泻、呕吐、休克、高热、大量出汗)及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等;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时,钠丢失继发水分丢失,进而促使血浆出现浓缩现象。降低:各种原因引起的水钠潴留,使血浆被稀释,或静脉注射过多的低渗溶液而形成血浆中总蛋白降低。肝功能障碍,则肝脏合成蛋白质减少,主要以白蛋白的 下降明显。 6, 白蛋白:由肝脏合成,是正常人体血清总蛋白中的主要蛋白质成分。增高:主要由于血液浓缩而致相对性增高,如严重脱水和休克、严重烧伤、急性出血、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低症。 减低:见于肝硬变合并腹水及其他肝功能严重损害(如急性肝坏死、中毒性肝炎等)、营养不良、慢性消耗性疾病、糖尿病、严重出血、肾病综合征等。当降低至25g/L以下,易生腹水。 7,球蛋白:总蛋白减去白蛋白后的主要蛋白.由人体免疫器官生成.因具有免疫性也称免疫球蛋白.球蛋白检测常用于肝病的判断。例如肝病中的慢性乙肝、酒精肝、药物性肝损伤、肝硬化等都会引起球蛋白高 8,白蛋白/球蛋白:肝脏功能判断指标。比值降低表示肝功能降低 9,,前白蛋白: 又称转甲状腺素蛋白,由肝细胞合成。在急性炎症、恶性肿瘤、肝硬化或肾炎时其血浓度下。.前白蛋白可作为实体瘤患者化疗后肝功能损害的预见性指标。在接受化疗的实体瘤患者中,在化疗前PA下降群体中发生肝功能损害概率为72.2%,而在化疗前PA 正常群体中为4.4%,两者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 10,胆汁酸:胆汁酸是胆汁的主要成分,在脂肪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增高:肝胆疾病,血清胆汁酸的测定,对于检测肝细胞毒性药物急性中毒患者的肝损伤,以及跟踪检测此类患者的肝功能均具有重要价值。在检测肝细胞毒性药物的治疗剂量效应方面,血清总胆汁酸水平也是一项重要的检测指标。

临床常用生化检验项目参考区间第8部分_ 血清淀粉酶

W S/T404.8 2015 临床常用生化检验项目参考区间 第8部分:血清淀粉酶 1范围 W S/T404的本部分规定了中国成年人群血清淀粉酶的参考区间及其应用三 本部分适用于医疗卫生机构实验室血清淀粉酶检验结果的报告和解释,相关体外诊断产品生产厂商也可参照使用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三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三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三 W S/T402临床实验室检验项目参考区间的制定 3术语和定义 W S/T402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三 4参考区间建立 4.1中国成年人群(20~79岁)血清淀粉酶参考区间见表1三 表1中国成年人群血清淀粉酶参考区间 项目单位分组参考区间血清淀粉酶(AMY)U/L男/女35~135 4.2中国成年人群血清淀粉酶参考区间建立过程的相关信息参见附录A三 5参考区间应用 5.1一般原则 5.1.1临床实验室应首先考虑引用本文件的参考区间三 注1:参考区间建立研究工作量和成本巨大,临床实验室引用参考区间比自己建立参考区间更为现实二可行三注2:本参考区间基于中国成年人群多中心研究结果,研究中的检验结果可溯源至国际公认参考方法,参见附录B三5.1.2使用本文件的参考区间前应进行必要的验证或评估三 注1:外部参考区间在实验室的适用性主要取决于实验室与参考区间建立时检验结果的可比性和人群的适用性三注2:检验结果只有存在恒定的系统偏倚(检验结果正确度)才影响参考区间的适用性,过大的实验室内变异是实验室分析质量问题,不是参考区间适用性问题三 注3:本文件的参考区间基于血清的检测结果建立,若临床实验室使用的标本类型为血浆,应进行适当的评估以决定是否采用本参考区间三 1

抽血化验检查的目的及临床意义

抽血化验检查的目的: 1 测定血液中某些物质的含量(血糖,尿酸,尿素氮等) 2 采集血清标本:测定血清酶,脂类,电解质和肝功能等; 3 采集培养标本:查找血液中的病原体。 4 动脉血标本:常做血液气体分析 临床意义: 1.血糖【正常值】3.6-6.1mmol/L 【临床意义】对于胰岛素,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等分泌不足或过多有鉴别意义,对于糖尿病的诊断和糖尿病治疗效果有一定意义 2.二氧化碳结合力【正常值】24-32mmol/L 【临床意义】对于判断代谢性或呼吸性酸中毒,碱中毒有一定意义 3.尿素氮(BUN)【正常值】2.8-8.2 mmol/L 【临床意义】判断肾功能。增高可见于各种原因的肾功能损害;肝功能严重损害时减低。 4肌酐【正常值】44-135u mol/L .【临床意义】对急慢性肾炎的诊断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5尿酸【正常值】150-440 u mol/L. 【临床意义】临床多见于痛风,急性及慢性肾炎,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等。 6钾【正常值】3.5-5.1 mmol/L.。钠【正常值】135-147 mmol/L。氯【正常值】95-108 mmol/L 【临床意义】判定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情况。 7钙【正常值】2.1-9 mmol/L 【临床意义】判断甲状旁腺机能,维生素D缺乏症,骨肿瘤,多发骨髓瘤有意义。 8总蛋白【正常值】60-80g/L。白蛋白【正常值】35-55 g/L 【临床意义】可了解体内蛋白质代谢的一半情况;对肝肾损害,多发性骨髓瘤等有一定诊断,鉴别诊断意义。 9血清总胆红素【正常值】5.5-19 u mol/L。血清直接胆红素【正常值】1.7-6.8 u mol/L 【临床意义】诊断鉴别诊断黄疸类型有重要意义。心血管疾病,中毒时升高。 10谷丙转氨酶(ALT)【正常值】8-40U/L 【临床意义】对肝胆疾病的诊断及病情变化的观察有重要意义 11谷草转氨酶(AST)【正常值】5-40U/L

谷丙转氨酶(GPT)活性测定试剂盒使用说明

谷丙转氨酶(GPT)活性测定试剂盒使用说明 分光光度法正式测定前务必取2-3个预期差异较大的样本做预测定 货号:BC1550 规格:50管/24样 产品内容: 提取液:液体30mL×1瓶,4℃保存。 试剂一:液体5mL×1瓶,4℃保存; 试剂二:液体5mL×1瓶,4℃保存; 试剂三:液体50mL×1瓶,4℃保存; 产品说明: GPT(EC 2.6.1.2)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培养细胞中,催化氨基酸和酮酸转氨基反应,在氨基酸代谢中具有重要作用。此外,哺乳动物肝细胞GPT活性很高,当肝细胞坏死,GPT释放到血液中,血清GPT活性显著增高。因此,GPT被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为肝功能损害最敏感的检测指标。 GPT催化丙氨酸和α-酮戊二酸发生转氨基反应,生成丙酮酸和谷氨酸;加入2,4-二硝基苯肼溶液,不仅终止上述反应,而且与酮酸中的羰基加成,生成丙酮酸苯腙;苯腙在碱性条件下呈红棕色,可以在505nm读取吸光值并计算酶活力。 需自备的仪器和用品: 可见分光光度计、水浴锅、台式离心机、可调式移液器、1mL玻璃比色皿、研钵、冰和蒸馏水。 操作步骤:

一、样品测定的准备 1、细菌、细胞或组织样品的制备: 细菌或培养细胞:先收集细菌或细胞到离心管内,离心后弃上清;按照细菌或细胞数量(104个):提取液体积(mL)为500~1000:1的比例(建议500万细菌或细胞加入1mL提取液),超声波破碎细菌或细胞(冰浴,功率20%或200W,超声3s,间隔10s,重复30次);8000g4℃离心10min,取上清,置冰上待测。 组织:按照组织质量(g):提取液体积(mL)为1:5~10的比例(建议称取约0.1g组织,加入1mL提取液),进行冰浴匀浆。8000g4℃离心10min,取上清,置冰上待测。 2、血清(浆)样品:直接检测。 二、测定操作表 1、分光光度计预热30min以上,调节波长至505nm,蒸馏水调零。 2、在EP管中加入下列试剂 试剂名称(μL)测定管对照管 待测样本20 试剂一100100 混匀后,37℃(哺乳动物)或25℃(其它物种)预热30min 试剂二100100 待测样本20 混匀后,37℃(哺乳动物)或25℃(其它物种)准确水浴20min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