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情景式默写(答案版).doc

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情景式默写(答案版).doc

(答案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

1、点明时间地点环境的句了: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2、描写远望之景的句子: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3、描写如火枫林,寄寓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表现出对革命与祖国前途的乐观主义的憧憬的句子: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4、静中有动、生气勃勃的场面描写的句子: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5、描写仰望与俯瞰之景,表现作者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的句子: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6、概括湘江秋景的一句:万类霜天竞自由。(《沁园春•长沙》的上片重点描写了秋天的景物,其中对秋景的

礼赞,使词情趋于高昂的一句)

7、《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上半阕着重写景,写景的角度多样,远看: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近观: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仰视:鹰击长空;俯瞰:鱼翔浅底。总结:万类霜天竞自由。

8、面对大千世界,诗人发出概叹,表现诗人雄心壮志和博大胸怀的句子: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9、《沁园春•长沙》关注国家命运,对国家命运发出感叹的句子: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10、诗人旧地重游,引起诗人对往昔不平凡岁月回忆的过渡句: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蝶岁月稠。

11、表现革命者力量强大的句子:书生意气,挥斥方遒。(表现了词人年轻时意气奔放,强劲有力的特点)

12、“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表现革命者关注国家大事的言行的句子: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毛泽东

年轻时就立誓为国家民族服务,《沁园春•长沙》中他评论时政,书写宏文华章的集中概括的两句。)

13、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粪土当年万户侯。

14、《沁园春•长沙》概括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的句子: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

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15、以设问结尾,巧妙运用祖逖“中流击楫”的典故,并巧妙回答“谁主沉浮”的句子: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6、在革命洪流汹涌之时,年轻人要起到中流砥柱作用,《沁园春•长沙》中,词人巧妙地借用“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两句表现了这样的图景。

17、写江上景物的句子是: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18、高度概括“同学少年”经历的革命岁月的句了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1、写雨巷特点的诗句: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2、诗人反复地拿丁香来比喻姑娘的诗句: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3、在”我”的长久的期待中,姑娘终于姗姗走来的诗句: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4、描写姑娘向我走近时的诗何: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5、描写姑娘飘过时的诗句: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的,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6、描写姑娘消失在雨的哀曲里神态的诗句: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

7、丁香姑娘与我擦肩而过后,我目送她渐渐远去的情景的句子: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

尽这雨巷。

8、行走在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中,诗人希望遇到一个怎样的姑娘?请用《雨巷》中的原文回答问题: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1.《再别康桥》中表现夕阳下的柳树色彩美和姿态美的两何是: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2.康桥已经在诗人的心里扎下了根,《再别康桥》中诗人借用对柳影的描写,表达了这种情感,这两句是:波

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3.《再别康桥》中运用拟人手法,表现出油油的青草,多情可爱的两句是:软泥上的青荐,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4.康河的流水和水草呈现出的安闲、自在,正是诗人徐志摩心向往之的境界,《再别康桥》中“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便直接抒发了这种情感。

5.诗人徐志摩要和康桥离别,又生怕打扰惊醒了他心爱的康桥,《再别康桥》中“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两句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表现了诗人自己的这种心情。

6.我与康桥离别时的“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无形为有形、化无声为有声”的比喻句: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7.实写康河美的诗句: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移主为客,两相交融,突出了康河的明静和自山自在的状况诗何:软泥上的青特,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桥

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9.用虚实结合、象征手法,说明梦境是美好的诗句: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10.用“一船星辉”来比喻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留恋诗句: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11.集中表现了离别的惆怅诗何: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12.作者轻轻离开,和康桥依依作别的诗句是: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13.诗人挥手作别,悄然离开,不愿打破康桥的宁静,只想留下深情的眷恋的诗句是::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1、鲁迅在《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对“真的猛士”的评论: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真的猛士”的壮烈精神将激励鼓舞世人更加勇猛坚定地去斗争、前进)

2、描写作者面对反动派的下劣无耻而无法忍受的何子: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3、作者对“沉默”的预言(选择复句):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4、鲁迅痛惜于我们民族的“衰亡”,痛心于民族的默无声息,渴望“爆发”,它警示人们:不在沉默中爆发, 就在沉默中灭亡。

1.《烛之武退秦师》中说出了晋国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山是: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烛之武被求着出山时,说了一句隐含着不能早被任用的酸辛和不满的话是: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3.大敌当前,内忧外患,郑伯贵为一国之君却能礼贤下士,诚恳自责: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4.郑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说烛之武,也略略还有点威胁的话是: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5.烛之武见秦伯时,开门见山,单刀直入,以退为进,态度谦恭,承认郑亡,迎合对方的骄傲心理的语句是: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6.烛之武劝说秦伯,貌似谦恭,却极有份量,以一个假设句否定了秦出兵的合理性,也由此掌握了谈话的主动权,以退为进,柔中有刚: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7.烛之武从地理位置说明“亡郑”于秦无益而有害的结果。当时秦在西,郑在东,晋置于两国之间,秦郑并不接壤,秦欲越晋据郑,绝无可能: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烛之武紧紧抓住秦穆公欲吞并天下的心理,联系实际,指点迷津,循循善诱,娓娓说理,动之以情,诱之以利,“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亡郑”、“舍郑”的利害关系一目了然,明智的秦穆公自当怦然心动,坐收渔利。

9.烛之武用雄辩的事实指出晋乃背信弃义、出尔反尔、过河拆桥、忘恩负义之徒的话是: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如果只写三句,就写前面三句。)

10.烛之武说晋野心勃勃,贪得无厌的句了是:夫置,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W 焉取之?(如果只写两句,就写中间两句。)

11.烛之武阐明了晋对秦的利害关系,希望秦伯能慎重考虑的句子是: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12.烛之武说退秦军后,晋文公非常气愤。晋国大夫子犯请求攻打秦军,然而晋文公认为“不可”,他说“微

夫人之力不及此”。他又说“因人之力而敝之”,这是不仁道的;“失其所与”,这是不明智的;“以乱易整”,这是

不符合武德的。于是晋文公对子犯说“吾其还也”,晋国军队就离开了郑国。

13.做人不仅要有智谋而且还要有仁义,就如同《烛之武退秦师》中的晋文公所说:“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zhi);以乱易整,不武。”

1、送别荆轲的人及其衣着的句了是: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通过众宾客的穿戴来表现出送行气氛的语句)

2、通过音乐渲染凄凉悲怆氛围的句子是: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众人的感受:士皆垂泪涕泣。

3、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现荆轲慷慨赴难、为国捐躯的精神的句子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在告别时所吟唱的诗句)(写易水送别场面时,借助对大风和河水的描写来烘托慷慨悲壮气氛的名句)

4、荆轲奉命入秦刺杀秦王,燕太子丹和宾客送他到易水岸边。荆轲的好友高渐离击筑,荆轲便慷慨吟唱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以此来表明自己刺杀秦王抱着必死的决心。(荆轲慷慨赴难的句子)

5、《荆轲刺秦王》中荆轲悲壮高歌的诗句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通过众宾客的神态表现出送行气氛的语句是: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6、表现宾客同仇敌烷的画面的句子是: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7、通过音乐渲染慷慨悲壮氛围的句子是:复为慷慨羽声。

8、通过动作描写荆轲表现义无反顾精神的句子是: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9、荆轲和而歌时宾客的表现:①士皆垂泪涕泣。②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题及答案(复习,完整版)

高中语文必修一默写练习 2.这首词上半阕着重写景,写景的角度多样。远看:“,”;近观:“,”。仰视:“”;俯瞰:“”。总 5.概括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的句子是:,;,。, 《雨巷》(戴望舒) 1.写雨巷特点的诗句是:,,。

《再别康桥》(徐志摩)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1.《烛之武退秦师》中说出了晋国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是:,。 2.烛之武被求着出山时,说了一句隐含着不能早被任用的酸辛和不满的话是: ,,,。 3.大敌当前,内忧外患,郑伯贵为一国之君却能礼贤下士,诚恳自责: , ,。 4. 郑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说烛之武,也略略还有点威胁是:,。 5. 烛之武见秦伯时,开门见山,单刀直入,以退为进,态度谦恭,承认郑亡,迎合对方的骄傲心理的语句是:,。 6. 烛之武劝说秦伯,貌似谦恭,却极有份量,以一个假设句否定了秦出兵的合理性,也由此掌握了谈话的主动权,以退为进,柔中有刚:,。 7.烛之武从地理位置说明“亡郑”于秦无益而有害的结果。当时秦在西,郑在东,晋置于两国之间,秦郑并不接壤,秦欲越晋据郑,绝无可能:

,,,,。 8.烛之武紧紧抓住秦穆公欲吞并天下的心理,联系实际,指点迷津,循循善诱,娓娓说理,动之以情,诱之以利,“,,,”。“亡郑”、“舍郑”的利害关系一目了然,明智的秦穆公自当怦然心动,坐收渔利。 9.烛之武用雄辩的事实指出晋乃背信弃义、出尔反尔、过河拆桥、忘恩负义之徒的话是: ,,,。(如果只写三句,就写前面三句。) 10.烛之武说晋野心勃勃,贪得无厌的句子是:,。 11.烛之武阐明了晋对秦的利害关系,希望秦伯能慎重考虑的句子是:,。 12. 烛之武说退秦军后,晋文公非常气愤。晋国大夫子犯请求攻打秦军,然而晋文公认为“不可”,他说“”。他又说“”,这是不仁道的;“”,这是不明智的;“”,这是不符合武德的。于是晋文公对子犯说“”,晋国军队就离开了郑国。 13. 做人不仅要有智谋而且还要有仁义,就如同《烛之武退秦师》中的晋文公所说: “,;,;,。”《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 1. 2.通过音乐渲染凄凉悲怆氛围的句子是:,。 3. 4. 5.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现荆轲慷慨赴难、为国捐躯的精神的句子是:, 8.通过动作描写表现荆轲义无反顾精神的句子是:,。 9.写易水送别场面时,借助对大风和河水的描写来烘托慷慨悲壮气氛的名句是:, 。 《记念刘和珍君》(第2、4节)(鲁迅) 1.评论“真的猛士”的句子是:,, 3.作者面对反动派的下劣无耻而无法忍受的句子是:,; ,;

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题及答案(复习,完整版)

高中语文必修一默写练习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1. 点明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的诗句是:,,。 2. 这首词上半阕着重写景,写景的角度多样。远看:“,”;近观:“,”。仰视:“”;俯瞰:“”。总结:“”。 3. 面对大千世界,诗人关心国家命运,发出慨叹,表现诗人雄心壮志的诗句 是:,,? 4. 诗人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过渡句是:。。 5. 概括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的句子是:,;,。,,。 6. 以设问结尾,巧妙回答“谁主沉浮”问题的诗句是:,,? 7. 概括湘江秋景的一句是:。 8. 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是:。 9. 表现革命者关注国家大事的言行的句子是:,。 10. 表现革命者力量强大的句子是:,。 11. 寄寓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的句子是:。 12. 静中有动,生气勃勃的场面描写的句子是:,。 13. 写江上景物的句子是:,。 14. 高度概括“同学少年”经历的革命岁月的句子是:。 《雨巷》(戴望舒) 1. 写雨巷特点的诗句是:,,。 2. 行走在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中,诗人希望遇到一个怎样的姑娘?。 3. 诗人反复地拿丁香来比喻姑娘的诗句是:,, ,,。 4. 在“我”的长久的期待中,姑娘终于姗姗走来的诗句是:, ,,,,。 5. 描写姑娘向我走近时的诗句是:,, ,。 6. 描写姑娘飘过时的诗句是:,; ,,,。 7. 描写姑娘消失在雨的哀曲里的神态的诗句是:,, ,,,。 8. 香姑娘与我擦肩而过后,我目送她渐渐远去的情景的句子是:, ,,。

《再别康桥》(徐志摩) 15. 作者轻轻离开,和康桥依依作别的诗句是:,; ,。 16. 康桥已经在诗人的心里扎下了根,《再别康桥》中诗人借用对柳影的描写,表达了这种情感,这四句 是:,;,。 17. 运用拟人手法,表现出油油的青草,多情可爱的两句是:,。 18. 康河的流水和水草呈现出的安闲、自在,正是诗人徐志摩心向往之的境界,《再别康桥》中 “,”便直接抒发了这种情感。 19. 诗人徐志摩要和康桥离别,又生怕打扰惊醒了他心爱的康桥,《再别康桥》中 “,”两句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表现了诗人自己的这种心 情。 20. 移主为客,两相交融,突出了康河的明静和自由自在状况的诗句 是:,:,。 21. 用虚实结合、象征手法,说明梦境美好的诗句是:,, ,。 22. 用“一船星辉”来比喻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留恋的诗句是:?, ,,。 23. 集中表现了离别的惆怅的诗句是:;,。 24. 写我与康桥离别时“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无形为有形、化无声为有声”的比喻句是: 。 25. 诗人挥手作别,悄然离开,不愿打破康桥的宁静,只想留下深情的眷恋的诗句是: ,;,。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9. 《烛之武退秦师》中说出了晋国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是:,。 10. 烛之武被求着出山时,说了一句隐含着不能早被任用的酸辛和不满的话是: ,,,。 11. 大敌当前,内忧外患,郑伯贵为一国之君却能礼贤下士,诚恳自责: , ,。 12. 郑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说烛之武,也略略还有点威胁是:,。 13. 烛之武见秦伯时,开门见山,单刀直入,以退为进,态度谦恭,承认郑亡,迎合对方的骄傲心理的语 句是:,。 14. 烛之武劝说秦伯,貌似谦恭,却极有份量,以一个假设句否定了秦出兵的合理性,也由此掌握了谈话 的主动权,以退为进,柔中有刚:,。 15. 烛之武从地理位置说明“亡郑”于秦无益而有害的结果。当时秦在西,郑在东,晋置于两国之间,秦 郑并不接壤,秦欲越晋据郑,绝无可能: ,,,,。

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情景式默写(答案版).doc

(答案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 1、点明时间地点环境的句了: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2、描写远望之景的句子: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3、描写如火枫林,寄寓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表现出对革命与祖国前途的乐观主义的憧憬的句子: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4、静中有动、生气勃勃的场面描写的句子: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5、描写仰望与俯瞰之景,表现作者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的句子: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6、概括湘江秋景的一句:万类霜天竞自由。(《沁园春•长沙》的上片重点描写了秋天的景物,其中对秋景的 礼赞,使词情趋于高昂的一句) 7、《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上半阕着重写景,写景的角度多样,远看: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近观: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仰视:鹰击长空;俯瞰:鱼翔浅底。总结:万类霜天竞自由。 8、面对大千世界,诗人发出概叹,表现诗人雄心壮志和博大胸怀的句子: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9、《沁园春•长沙》关注国家命运,对国家命运发出感叹的句子: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10、诗人旧地重游,引起诗人对往昔不平凡岁月回忆的过渡句: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蝶岁月稠。 11、表现革命者力量强大的句子:书生意气,挥斥方遒。(表现了词人年轻时意气奔放,强劲有力的特点) 12、“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表现革命者关注国家大事的言行的句子: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毛泽东 年轻时就立誓为国家民族服务,《沁园春•长沙》中他评论时政,书写宏文华章的集中概括的两句。) 13、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粪土当年万户侯。 14、《沁园春•长沙》概括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的句子: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 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15、以设问结尾,巧妙运用祖逖“中流击楫”的典故,并巧妙回答“谁主沉浮”的句子: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6、在革命洪流汹涌之时,年轻人要起到中流砥柱作用,《沁园春•长沙》中,词人巧妙地借用“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两句表现了这样的图景。 17、写江上景物的句子是: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18、高度概括“同学少年”经历的革命岁月的句了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高一语文必修一古诗文情境式默写答案

高一语文必修上册古诗文情境式默写答案 《沁园春长沙》理解性默写答案 1、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2、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3、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4、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5、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短歌行》默写答案 1.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2.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3.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4.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5.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6.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7.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8.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9.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䜩,心念旧恩。 《归园田居》(其一)答案 1.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2.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3.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4.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5.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6.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7.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梦游天姥吟留别》默写答案 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2.湖月照我影 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4.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 5.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6.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7.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8.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9.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10.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登高》情景类默写答案 1.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2.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教师版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

(答案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 年轻时就立誓为国家民族服务,《沁园春·长沙》中他评论时政,书写宏文华章的集中概括的两句。)

12. 13.

1.《烛之武退秦师》中说出了晋国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是: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烛之武被求着出山时,说了一句隐含着不能早被任用的酸辛和不满的话是: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 矣,无能为也已。 3.大敌当前,内忧外患,郑伯贵为一国之君却能礼贤下士,诚恳自责: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4. 郑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说烛之武,也略略还有点威胁的话是: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5. 烛之武见秦伯时,开门见山,单刀直入,以退为进,态度谦恭,承认郑亡,迎合对方的骄傲心理的语句 是: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6. 烛之武劝说秦伯,貌似谦恭,却极有份量,以一个假设句否定了秦出兵的合理性,也由此掌握了谈话的 主动权,以退为进,柔中有刚: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7.烛之武从地理位置说明“亡郑”于秦无益而有害的结果。当时秦在西,郑在东,晋置于两国之间,秦郑并不接壤,秦欲越晋据郑,绝无可能: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8.烛之武紧紧抓住秦穆公欲吞并天下的心理,联系实际,指点迷津,循循善诱,娓娓说理,动之以情,诱之 以利,“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亡郑”、“舍郑”的利害关系一目了然,明智的秦穆公自当怦然心动,坐收渔利。 9.烛之武用雄辩的事实指出晋乃背信弃义、出尔反尔、过河拆桥、忘恩负义之徒的话是: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如果只写三句,就写前面三句。) 10.烛之武说晋野心勃勃,贪得无厌的句子是: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11.烛之武阐明了晋对秦的利害关系,希望秦伯能慎重考虑的句子是: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12. 烛之武说退秦军后,晋文公非常气愤。晋国大夫子犯请求攻打秦军,然而晋文公认为“不可”,他说“微 夫人之力不及此”。他又说“因人之力而敝之”,这是不仁道的;“失其所与”,这是不明智的;“以乱易整”,

高一语文理解性默写(必修1-5)

高中语文必修一情景默写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1.点明时间地点环境的句子: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2.描写远望之景的句子: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3.描写如火枫林,寄寓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表现出对革命与祖国前途的乐观主义的憧憬的句子: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4.静中有动、生气勃勃的场面描写的句子: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5.描写仰望与俯瞰之景,表现作者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的句子: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6.概括湘江秋景的一句:万类霜天竞自由。(《沁园春·长沙》的上片重点描写了秋天的景物,其中对秋景的礼赞,使词情趋于高昂的一句) 7.《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上半阕着重写景,写景的角度多样,远看: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近观: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仰视:鹰击长空;俯瞰:鱼翔浅底。总结:万类霜天竞自由。 8.面对大千世界,诗人发出概叹,表现诗人雄心壮志和博大胸怀的句子: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9.《沁园春·长沙》关注国家命运,对国家命运发出感叹的句子: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10.诗人旧地重游,引起诗人对往昔不平凡岁月回忆的过渡句: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11.表现革命者力量强大的句子:书生意气,挥斥方遒。(表现了词人年轻时意气奔放,强劲有力的特点) 12.“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表现革命者关注国家大事的言行的句子: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毛泽东年轻时就立誓为国家民族服务,《沁园春·长沙》中他评论时政,书写宏文华章的集中概括的两句。) 13.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粪土当年万户侯。 14.《沁园春·长沙》概括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的句子: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15.以设问结尾,巧妙运用祖逖“中流击楫”的典故,并巧妙回答“谁主沉浮”的句子: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6.在革命洪流汹涌之时,年轻人要起到中流砥柱作用,《沁园春·长沙》中,词人巧妙地借用“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两句表现了这样的图景。 17.写江上景物的句子是: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18.高度概括“同学少年”经历的革命岁月的句子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雨巷》戴望舒 1.写雨巷特点的诗句: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2.诗人反复地拿丁香来比喻姑娘的诗句: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3.在“我”的长久的期待中,姑娘终于姗姗走来的诗句: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教师用)

(答案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 《沁园春·长沙》(必修一) 1、描写远望之景的句子: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2、描写如火枫林,寄寓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表现出对革命乐观主义的句子: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3、静中有动、生气勃勃的场面描写的句子: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4、描写仰望与俯瞰之景,表现作者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的句子: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5、《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上半阕着重写景,写景的角度多样,远看: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近观: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仰视:鹰击长空;俯瞰:鱼翔浅底。总结:万类霜天竞自由。 6、面对大千世界,诗人发出概叹,表现诗人雄心壮志和博大胸怀的句子: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7、《沁园春·长沙》关注国家命运,对国家命运发出感叹的句子: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8、诗人旧地重游,引起诗人对往昔不平凡岁月回忆的过渡句: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 月稠。 9、表现革命者力量强大的句子:书生意气,挥斥方遒。(表现了词人年轻时意气奔放,强劲有力的特点) 10、“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表现革命者关注国家大事的言行的句子:指点江山,激扬文 字。(毛泽东年轻时就立誓为国家民族服务,《沁园春·长沙》中他评论时政,书写宏文华 章的集中概括的两句。) 11、概括湘江秋景的一句:万类霜天竞自由。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粪土当年万户侯。 12、以设问结尾,巧妙运用祖逖“中流击楫”的典故,并巧妙回答“谁主沉浮”的句子:曾记 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3、在革命洪流汹涌之时,年轻人要起到中流砥柱作用,《沁园春·长沙》中,词人巧妙地借 用“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两句表现了这样的图景。 14、写江上景物的句子是: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15、高度概括“同学少年”经历的革命岁月的句子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雨巷》(必修一) 1、诗人反复地拿丁香来比喻姑娘的诗句: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有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情境默写练习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2.这首词上半阕着重写景,写景的角度多样。远看:“,”;近观:“,”。仰视:“”;俯瞰:“”。总结:“”。 5.概括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的句子是:, ;,。,,。 《雨巷》(戴望舒) 1.写雨巷特点的诗句是:,,。 2.行走在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中,诗人希望遇到一个怎样的姑娘。

《再别康桥》(徐志摩)

《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战国策》) 1.通过众宾客的穿戴来表现出送行气氛的语句 2.通过音乐渲染凄凉悲怆氛围的句子是:,。 3.通过音乐渲染慷慨悲壮氛围的句子是:。 4. 5.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现荆轲慷慨赴难、为国捐躯的精神的句子是:, 。 6.表现宾客在与荆轲临别时悲伤的句子是:。 7.表现宾客同仇敌忾的画面的句子是:,。 8.通过动作描写表现荆轲义无反顾精神的句子是:,。 9.写易水送别场面时,借助对大风和河水的描写来烘托慷慨悲壮气氛的名句是: ,。 《记念刘和珍君》(第2、4节)(鲁迅) 1.评论“真的猛士”的句子是:,,。 2.批判“庸人”的句子是:,, 。 3.作者面对反动派的下劣无耻而无法忍受的句子是:,; ,。 5.作者对“沉默”作出预言,召唤人民起来反抗的选择复句是:,

。 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情境默写练习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2.这首词上半阕着重写景,写景的角度多样。远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近观:“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仰视:“鹰击长空”;俯瞰:“鱼翔浅底”。总结:“万类霜天 5.概括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的句子是: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 《雨巷》(戴望舒) 1.写雨巷特点的诗句是: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2.行走在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中,诗人希望遇到一个怎样的姑娘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

高中语文新人教版高一必修一古诗、古文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最新部编版必修一古诗、古文理解性默写及答案古诗词、古文目录: 一、芣苢/《诗经.周南》 二、文氏外孙入村收麦/苏辙 三、短歌行/曹操 四、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五、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六、登高/杜甫 七、琵琶行/白居易 八、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九、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十、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 十一、劝学/荀子 十二、师说/韩愈 十三、赤壁赋/苏轼 十四、登泰山记/姚鼐 古诗词诵读 十五、静女/《诗经·邶风》 十六、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 十七、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 十八、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 一、芣苢/《诗经.周南》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二、《文氏外孙入村收麦》苏辙理解性默写: 1、交代麦子成熟,外孙来替自己收麦的诗句是:欲收新麦继陈谷,赖有诸孙替老人。 2、写收麦前的天气状况的诗句是: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

3、写做饭买酒款待忙碌辛劳的外孙的诗句是:急炊大饼偿饥乏,多博村酤劳苦辛。 4、写自己赋诗赞扬外孙的勤劳能干的诗句是:闭廪归来真了事,赋诗怜汝足精神。 三、《短歌行》曹操理解性默写: 1、《短歌行》中写诗人一边喝酒一边高歌,感叹人生短促,日月如梭的句子是:“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2、《短歌行》中运用比喻的手法感慨人生短暂(感叹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好比晨露转瞬即逝)的诗句是: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3、《短歌行》中写诗人在宴饮欢乐中仍忧思不忘(写诗人在酒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难遣)的诗句是: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4、《短歌行》中运用借代手法写解除忧愁的唯有美酒的诗句是: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5、《短歌行》中运用典故指出作者渴望得到贤才的诗句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6、《短歌行》中诗人因思念贤才而一直低声吟诵到今天的诗句是: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7、曹操在《短歌行》中化用《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诗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这几句点明了“愁”的一个原因,即对人才的渴求。作者所引用的诗经原是写恋人之间的思念,那种悠长,那种亦喜亦忧,可见诗人对人才的一片深情。 8、曹操在《短歌行》中化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诗句,表达了作者欢迎贤才的心情。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作者将奏瑟吹笙,宴请宾客,不甚欣喜(运用典故表明诗人优待贤才的态度)的诗句是:“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9、《短歌行》中运用比兴手法,将贤才喻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诗人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的诗句是: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语文必修一、必修二期末复习情景式(理解性)名句默写及答案

语文必修一、必修二期末复习情景式(理解性)名句默写及答案

必修一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1.点明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的诗句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上半阕着重写景,写景的角度多样,远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近观:_________,____________。仰视:____________;俯瞰:____________。总结: ____________。 3.面对大千世界,诗人关心国家命运,发出慨叹,表现诗人雄心壮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4.诗人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过渡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概括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6.表现革命者关注国家大事的言行的句子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 7.表现革命者力量强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8.静中有动,生气勃勃的场面描写的句子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 《再别康桥》(徐志摩) 9.运用拟人手法,表现出油油的青草,多情可爱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康河的流水和水草呈现出的安闲、自在,正是诗人徐志摩心向往之的境界,《再别康桥》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便直接抒发了这种情感。 11.诗人徐志摩要和康桥离别,又生怕打扰惊醒了他心爱的康桥,《再别康桥》中“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表现了诗人自己的这种心情。 《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战国策》)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含答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含答案)的全部内容。

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情境默写练习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 ”;近观:“,"。仰视:“”;俯瞰:“”. 总结:“”。 5。概括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的句子是: , ;,。,,。

《雨巷》(戴望舒) 1。写雨巷特点的诗句是:,,。 2。行走在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中,诗人希望遇到一个怎样的姑娘?。 《再别康桥》(徐志摩)

《荆轲刺秦王》( “易水诀别" ) (《战国策》) 1。通过众宾客的穿戴来表现出送行气氛的语句 2。通过音乐渲染凄凉悲怆氛围的句子是: ,。 3。通过音乐渲染慷慨悲壮氛围的句子是:。 4.易水诀别中, 5。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现荆轲慷慨赴难、为国捐躯的精神的句子是:, 。 6.表现宾客在与荆轲临别时悲伤的句子是:。 7.表现宾客同仇敌忾的画面的句子是:,。 8。通过动作描写表现荆轲义无反顾精神的句子是:, . 9。写易水送别场面时,借助对大风和河水的描写来烘托慷慨悲壮气氛的名句是: , 。 《记念刘和珍君》(第2、4节)(鲁迅) 1。评论“真的猛士”的句子是:,, . 2.批判“庸人”的句子 是:,,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有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情境默写练习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1.点明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的诗句是:,, 。 2.这首词上半阕着重写景,写景的角度多样。远看:“,〞;近观:“,〞。仰视:“〞;俯瞰:“〞。总结:“〞。 3.面对大千世界,诗人关心国家命运,发出慨叹,表现诗人雄心壮志的诗句是:, , 4.诗人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过渡句是:,。 5.概括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的句子是:, ;,。,,。 6.以设问结尾,巧妙答复“谁主沉浮〞问题的诗句是:,, 7.概括湘江秋景的一句是:。 8.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是:。 9.表现革命者关注国家大事的言行的句子是:,。 10.表现革命者力量强大的句子是:,。 11.寄寓诗人炽热的革命情怀的句子是:。 12.静中有动,生气勃勃的场面描写的句子是:,。 13.写江上景物的句子是:,。 14.高度概括“同学少年〞经历的革命岁月的句子是:。 ?雨巷?〔戴望舒〕 1.写雨巷特点的诗句是:,,。 2.行走在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中,诗人希望遇到一个怎样的姑娘?。 3.诗人反复地拿丁香来比喻姑娘的诗句是:,, ,,。 4.在“我〞的长久的期待中,姑娘终于姗姗走来的诗句是:, ,,,,。 5.描写姑娘向我走近时的诗句是:,,

,。 6.描写姑娘飘过时的诗句是:,; ,,,。7.描写姑娘消失在雨的哀曲里的神态的诗句是:,, ,,,。 8.香姑娘与我擦肩而过后,我目送她渐渐远去的情景的句子是:, ,,。 ?再别康桥?〔徐志摩〕 1.作者轻轻离开,和康桥依依作别的诗句是:,; ,。 2.康桥已经在诗人的心里扎下了根,?再别康桥?中诗人借用对柳影的描写,表达了这种情感,这四句是:,;, 。 3.运用拟人手法,表现出油油的青草,多情可爱的两句是:,。 4.康河的流水和水草呈现出的安闲、自在,正是诗人徐志摩心向往之的境界,?再别康桥?中“,〞便直接抒发了这种情感。 5.诗人徐志摩要和康桥离别,又生怕打搅惊醒了他心爱的康桥,?再别康桥?中 “,〞两句运用侧面衬托的手法,表现了诗人自己的这种心情。 6.移主为客,两相交融,突出了康河的明静和自由自在状况的诗句是:, :,。 7.用虚实结合、象征手法,说明梦境美好的诗句是:,, ,。 8.用“一船星辉〞来比喻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留恋的诗句是:?, ,,。 9.集中表现了离别的惆怅的诗句是:;,。 10.写我与康桥离别时“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无形为有形、化无声为有声〞的比喻句是:。 11.诗人挥手作别,悄然离开,不愿打破康桥的宁静,只想留下深情的眷恋的诗句是: ,;,。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默写(附参考答案)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默写(附参考答 案) 《沁园春·长沙》理解性默写 一、情景默写 1.在《沁园春·长沙》中,面对大千世界,词人发出慨叹,表现词人雄心壮志的词句是:,, 2.“。”两句在《沁园春·长沙》中起过渡作用,描写词人旧地重游,引发了对往昔生活的回忆。 3.在《沁园春·长沙》中表现同学少年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蔑视反动者的词句 是:,, 。 4.《沁园春·长沙》中 “,”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劈波斩浪的气魄。 5.《沁园春·长沙》中用动物来表现生机勃勃的秋景的两句 是:,。 6.《沁园春·长沙》中 “,”两句表现了青年学子意气奔放,正当强劲有力之时。

7.《沁园春·长沙》中点明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的句子是 “,, 。” 8.在《书铭好123》中,有两句用对偶手法描写动态景物的句子是 “, 。” 9.《沁园春·长沙》中,词人面对“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自然之景,发出了“,”的慨叹,表现了自己的雄心壮志。 10.《沁园春·长沙》中, "。"两句话引出了诗人对过去生活的回忆。 11.《沁园春·长沙》中以设问结尾,巧妙回答“谁主沉浮”这一问题的句子是“,, "。 12.《沁园春·长沙》上片中描写近景并使用动静结合手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沁园春·长沙》中起过渡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沁园春·长沙》一词中

表现青年学子撰写文章评论国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沁园春·长沙》中表现词人年轻时评论时政,书写激浊扬清文章的两句是:,。 16.《沁园春·长沙》中表现了词人年轻时意气奔放,强劲有力的两句 是:,。 17.《沁园春·长沙》中景物描写富有层次,其中最具动态美的两句 是的: 1 《芣苢》理解性默写 一、情景默写 1.《树名号123》是《树名号123》中的一首诗,是妇女采野菜时唱的一首民歌。它的开头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芣苢》一诗中,“采采芣苢,_________________。采采芣苢,_________________”是对采摘过程的细腻观察。 3.《芣苢》一诗中,“采采芣苢,_________________。采采芣苢,_________________”是对收工时满载而归的叙写。

[全]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理解性默写汇编及答案.doc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理解性默写汇编及答案 《沁园春•长沙》理解性默写 情景默写 1•在《沁园春•长沙》中,面对大千世界,词人发出慨叹,表现词人雄心壮志的词句是:」_,_? 2.两句在《沁园春•长沙》中起过渡作用,描写词人旧地重游,引发了对往昔生活的回忆。 3•在《沁园春•长沙》中表现同学少年评论国家大事,写岀激浊扬清的文章,蔑视反动者的词句是:,一,一。 4.《沁园春•长沙》中:用夸张手法写岀了劈波斩浪的气魄。 5.《沁园春•长沙》中用动物来表现生机勃勃的秋景的两句是:一」 6.《沁园春•长沙》中",两句表现了青年学子意气奔放,正当强劲有力之时。 7.《沁园春•长沙》中点明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的句子是\ , 8.《沁园春•长沙》中运用对偶的手法描写动态景物的两句是"一 II O 9.《沁园春•长沙》中,词人面对"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自然之景,发出了 "一一" 的慨叹,表现了自己的雄心壮志。

10.《沁园春•长沙》中,两句引出词人对往昔生活的追忆。 口•《沁园春•长沙》中以设问结尾巧妙回答"谁主沉浮"这一问题的句子是 12.《沁园春•长沙》上片中描写近景并使用动静结合手法的句子是:" _______ II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13.《沁园春•长沙》中起过渡作用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沁园春•长沙》一词中表现青年学子撰写文章评论国事的句子是: II II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15•《沁园春•长沙》中表现词人年轻时评论时政,书写激浊扬清文章的两句 是:_,_ 16.《沁园春•长沙》中表现了词人年轻时意气奔放,强劲有力的两句是:亠。 17.《沁园春•长沙》中景物描写富有层次,其中最具动态美的两句是:_,_0 《茉苜》理解性默写 情景默写 1.《苯苜》一诗岀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一首民歌,它的 起首句是: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O

新高考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理解性默写汇编(含答案)

新高考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理解性默写汇编 《沁园春·长沙》理解性默写 一、情景默写 1.在《沁园春·长沙》中,面对大千世界,词人发出慨叹,表现词人雄心壮志的词句是:, ,? 2.“。”两句在《沁园春·长沙》中起过渡作用,描写词人旧地重游,引发了对往昔生活的回忆。 3.在《沁园春·长沙》中表现同学少年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蔑视反动者的词句是:,,。 4.《沁园春·长沙》中“,”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劈波斩浪的气魄。 5.《沁园春·长沙》中用动物来表现生机勃勃的秋景的两句是:,。 6.《沁园春·长沙》中“,”两句表现了青年学子意气奔放,正当强劲有力之时。 7.《沁园春·长沙》中点明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的句子是“,,。” 8.《沁园春·长沙》中运用对偶的手法描写动态景物的两句是“,。” 9.《沁园春·长沙》中,词人面对“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自然之景,发出了“,”的慨叹,表现了自己的雄心壮志。 10.《沁园春·长沙》中,“。”两句引出词人对往昔生活的追忆。 11.《沁园春·长沙》中以设问结尾,巧妙回答“谁主沉浮”这一问题的句子是“,,”。

12.《沁园春·长沙》上片中描写近景并使用动静结合手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沁园春·长沙》中起过渡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沁园春·长沙》一词中表现青年学子撰写文章评论国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沁园春·长沙》中表现词人年轻时评论时政,书写激浊扬清文章的两句是:,。 16.《沁园春·长沙》中表现了词人年轻时意气奔放,强劲有力的两句是:,。 17.《沁园春·长沙》中景物描写富有层次,其中最具动态美的两句是:,。 参考答案 1.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2.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3.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4.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5.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6.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7.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8.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9.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高考部编版高中语文72篇理解性默写汇总(含答案)

必修一理解性默写《劝学》篇 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印证了这句话。 2.韩愈《师说》中“,”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4. 《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 5.《劝学》中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 6.《劝学》中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 。” 7. 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 ,,。 8、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新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和荀子劝学中的“,。”都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后人超过前人的思想。 9、“,。”通过“木”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10、荀子《劝学》中“,”,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11、“”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 12、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的名句。而《荀子.劝学》中则用“,”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13、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 14、只要坚持,就会成功。正如《荀子.劝学》中说:“, ;,。” 必修一理解性默写《师说》篇 1.《荀子·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所表达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2.在《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师说》中,韩愈所指的老师和教小孩子读书的老师是不一样的,即“彼童子之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韩愈认为择师的标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本文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必修一理解性默写《赤壁赋》篇 1、本文中苏轼“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写天上的满月从东面山上升起,似乎也像游人一样,深深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之中,有意把脚步放得很慢、很慢,真是妙不可言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