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语文必修一补充篇目情景式(理解性)默写

高中语文必修一补充篇目情景式(理解性)默写

《答司马谏议书》理解性默写

1.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给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以“生事”罪名加以反驳的句子是:___举先王之政_,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

2.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给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以“征利”罪名加以反驳的句子是:___为天下理财__,__不为征利。

3.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给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以“拒谏”罪名加以反驳的句子是: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

4.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接点明二人政治上不投合的原因所在。5。作者以“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为论证的立足点,分别对保守派谬论进行驳斥,表明自己坚持变法的立场。

6.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将新法从决策、制定到推行的全过程置于完全名正言顺、合理合法的基础上,“侵官”之说便不攻自破。

7。作者对“怨诽”的来历作了一针见血的分析: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8.作者举了盘庚迁都的历史事例,面对群起而怨恨的老百姓盘庚是如何做的: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9.“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可以说是王安石的行事准则,也是历史上一切改革家刚决精神的一种概括。

10.最后作者却欲擒故纵,先让开一步,说如果对方是责备自己在位日久,没有能帮助皇帝干出一番大事,施惠于民,那么自己是知罪的。这虽非本篇正意,却是由衷之言。紧接着又反转过去,正面表明态度:“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委婉的口吻中蕴含着锐利的锋芒,一语点破以司马光为代表的保守派的思想实质,直刺要害,使其无言以对。

《论语十二章》理解性默写

1.孔子认为向别人学习,发扬长处避免短处,那就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孔子强调尊重他人意愿的句子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孔子对好学有自己的标准,说话谨慎,做事敏捷,并且能向有道德的人看齐是其中之一。这两句话是: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5.孔子在论语中对《诗经》的价值和作用进行论述的四句话是:《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6.孔子认为君子与小人价值指向不同,道德高尚者只需晓以大义,而品质低劣者只能动之以利害的句子是: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7.《论语雍也》表现文采和质朴兼备才有人格魅力的两句是: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短歌行》理解性默写

1.曹操《短歌行》中“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几句写诗人一边喝酒一边高歌,感叹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好比晨露转瞬即逝。

2.《短歌行》中“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写诗人在酒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难遣,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3.曹操在《短歌行》中化用《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诗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这几句点明了“愁”的一个原因,即对人才的渴求。作者所引用的诗经原是写恋人之间的思念,那种悠长,那种亦喜亦忧,可见诗人对人才的一片深情。

4.曹操在《短歌行》中化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诗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

笙”,表达了作者欢迎贤才的心情。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作者将奏瑟吹笙,宴请宾客,不胜欣喜。5.曹操在《短歌行》中“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几句用比喻的手法,以明月的可望而不可取,比喻求贤才而不得,点明了忧愁不断的原因。

6.曹操在《短歌行》中“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䜩,心念旧恩”几句写诗人通过想象与贤才亲密交往的场景: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表达了诗人希望与贤才真诚交往的强烈愿望。

7.曹操在《短歌行》中“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几句,借用《管子•形解》中的典故,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然后以周公自比,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表达作者胸怀大志,一统天下的愿望。

《归园田居五首》理解性默写

1.《归园田居》中表明作者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回乡开荒种地,过田园生活的句子是: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2.《归园田居》中表现作者早出晚归,不辞劳苦的句子是: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3.《归园田居》中“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两句写狗吠、鸡鸣,与王籍的五言律诗《入若邪溪》中“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衬托出一个和谐、安宁的意境。

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一默写练习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1.点明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的诗句是:,,。 2.这首词上半阕着重写景,写景的角度多样。远看:“,”;近观: “,”。仰视:“”;俯瞰:“”。总 结:“”。3面对大千世界,诗人关心国家命运,发出慨叹,表现诗人雄心壮志的诗是 4.诗人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过渡句是:。。 5.概括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的句子 是:,;,。, ,。 6以设问结尾巧妙回答“谁主沉浮”问题的诗句是 7概括湘江秋景的一句是 8.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是:。 9.表现革命者关注国家大事的言行的句子是:,。 10.表现革命者力量强大的句子是:,。 11.寄寓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的句子是:。 12.静中有动,生气勃勃的场面描写的句子是:,。 13.写江上景物的句子是:,。 14.高度概括“同学少年”经历的革命岁月的句子是:。 《雨巷》(戴望舒) 1.写雨巷特点的诗句是:,,。 2.行走在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中,诗人希望遇到一个怎样的姑 娘?。 3.诗人反复地拿丁香来比喻姑娘的诗句是:,, ,,。 4.在“我”的长久的期待中,姑娘终于姗姗走来的诗句是:, ,,,,。 5.描写姑娘向我走近时的诗句是:,, ,。 6.描写姑娘飘过时的诗句是:,; ,,,。 7.描写姑娘消失在雨的哀曲里的神态的诗句 是:,, ,,, 。 8.香姑娘与我擦肩而过后,我目送她渐渐远去的情景的句子是:,

。,, 《再别康桥》(徐志摩) 1.作者轻轻离开,和康桥依依作别的诗句是:,; ,。 2.康桥已经在诗人的心里扎下了根,《再别康桥》中诗人借用对柳影的描写,表达了这种情感,这四句 是:,;,。3运用拟人手法表现出油油的青草多情可爱的两句是 4康河的流水和水草呈现出的安闲、自在,正是诗人徐志摩心向往之的境界,《再别康 桥》”便直接抒发了这种情感 5诗人徐志摩要和康桥离别,又生怕打扰惊醒了他心爱的康桥,《再别康 桥》”两句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表现了诗人自己的这种情 6移主为客,两相交融,突出了康河的明静和自由自在状况的诗是 7用虚实结合、象征手法,说明梦境美好的诗句是 8用“一船星辉”来比喻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留恋的诗句是 9集中表现了离别的惆怅的诗句是 10写我与康桥离别时“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无形为有形、化无声为有声”的比喻句是 11诗人挥手作别,悄然离开,不愿打破康桥的宁静,只想留下深情的眷恋的诗句是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1.《烛之武退秦师》中说出了晋国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 是:,。 2.烛之武被求着出山时,说了一句隐含着不能早被任用的酸辛和不满的话是: ,,,。 3.大敌当前,内忧外患,郑伯贵为一国之君却能礼贤下士,诚恳自责: , ,。 4. 郑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说烛之武,也略略还有点威胁 是:,。 5. 烛之武见秦伯时,开门见山,单刀直入,以退为进,态度谦恭,承认郑亡,迎合对方的骄傲心理的语句是:,。 6. 烛之武劝说秦伯,貌似谦恭,却极有份量,以一个假设句否定了秦出兵的合理性,也由此掌握了谈话的主动权,以退为进,柔中有刚:,。 7.烛之武从地理位置说明“亡郑”于秦无益而有害的结果。当时秦在西,郑在东,晋置于两国之间,秦郑并不接壤,秦欲越晋据郑,绝无可能: 。,,,,

高中语文(必修一至五)情境式默写训练含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背诵篇目情景默写 必修一 《沁园春长沙》 1.《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上半阕着重写景,写景的角度多样,远看:“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近观:“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仰视:“鹰击长空”;俯瞰:“鱼翔浅底”。 2.表现诗人雄心壮志和博大胸怀的句子: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3.《沁园春?长沙》中表现了词人年轻时意气奔放,强劲有力的两句是: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4.《沁园春?长沙》中表明在革命洪流汹涌之时,年轻人要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的三句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5.《沁园春·长沙》中表达了词人蔑视反动统治者的诗句是:粪土当年万户侯。 《雨巷》 6.《雨巷》中使用了顶真手法表现“丁香姑娘”伤感的诗句是: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7.《雨巷》中,丁香姑娘与我擦肩而过后,我目送她渐渐远去的情景的句子是: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再别康桥》 8.《再别康桥》中,饱含深情地表达了诗人对康河的眷恋的句子是: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9.《再别康桥》中,使用了比喻,生动地写出了斜阳映照下河边柳树的美好形象,这两句是: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10.我与康桥离别时的“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无形为有形、话无声为有声”的比喻句是: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荆轲刺秦王》 11.《荆轲刺秦王》表现同仇敌忾的画面的句子是: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12.《荆轲刺秦王》中,用荆轲悲壮的唱词来渲染氛围,表现慷慨赴难、为国捐躯精神的句子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13.《荆轲刺秦王》中,“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这两句通过动作描写表现了荆轲义无反顾的精神。 《记念刘和珍君》 14.《记念刘和珍君》中,“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体现了作者对“真的猛士”的评论。 15.《记念刘和珍君》中,描写作者面对反动派的下劣无耻而无法忍受的句子是: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16.《记念刘和珍君》中,“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表达了作者对“沉默”的预言。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有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情境默写练习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2.这首词上半阕着重写景,写景的角度多样。远看:“,”;近观:“,”。仰视:“”;俯瞰:“”。总结:“”。 5.概括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的句子是:, ;,。,,。 《雨巷》(戴望舒) 1.写雨巷特点的诗句是:,,。 2.行走在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中,诗人希望遇到一个怎样的姑娘?。

《再别康桥》(徐志摩)

《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战国策》) 1. 2.通过音乐渲染凄凉悲怆氛围的句子是:,。 3.通过音乐渲染慷慨悲壮氛围的句子是:。 4. 5.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现荆轲慷慨赴难、为国捐躯的精神的句子是:, 。 6.表现宾客在与荆轲临别时悲伤的句子是:。 7.表现宾客同仇敌忾的画面的句子是:,。 8.通过动作描写表现荆轲义无反顾精神的句子是:,。 9.写易水送别场面时,借助对大风和河水的描写来烘托慷慨悲壮气氛的名句是: ,。 《记念刘和珍君》(第2、4节)(鲁迅) 1.评论“真的猛士”的句子是:,,。 2.批判“庸人”的句子是:,, 。 3.作者面对反动派的下劣无耻而无法忍受的句子是:,; ,。 5.作者对“沉默”作出预言,召唤人民起来反抗的选择复句是:, 。

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情境默写练习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2.这首词上半阕着重写景,写景的角度多样。远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近观:“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仰视:“鹰击长空”;俯瞰:“鱼翔浅底”。总结:“万类 5.概括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的句子是: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雨巷》(戴望舒) 1.写雨巷特点的诗句是: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2.行走在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中,诗人希望遇到一个怎样的姑娘?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

高中语文新人教版高一必修一古诗、古文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最新部编版必修一古诗、古文理解性默写及答案古诗词、古文目录: 一、芣苢/《诗经.周南》 二、文氏外孙入村收麦/苏辙 三、短歌行/曹操 四、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五、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六、登高/杜甫 七、琵琶行/白居易 八、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九、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十、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 十一、劝学/荀子 十二、师说/韩愈 十三、赤壁赋/苏轼 十四、登泰山记/姚鼐 古诗词诵读 十五、静女/《诗经·邶风》 十六、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 十七、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 十八、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 一、芣苢/《诗经.周南》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二、《文氏外孙入村收麦》苏辙理解性默写: 1、交代麦子成熟,外孙来替自己收麦的诗句是:欲收新麦继陈谷,赖有诸孙替老人。 2、写收麦前的天气状况的诗句是: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

3、写做饭买酒款待忙碌辛劳的外孙的诗句是:急炊大饼偿饥乏,多博村酤劳苦辛。 4、写自己赋诗赞扬外孙的勤劳能干的诗句是:闭廪归来真了事,赋诗怜汝足精神。 三、《短歌行》曹操理解性默写: 1、《短歌行》中写诗人一边喝酒一边高歌,感叹人生短促,日月如梭的句子是:“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2、《短歌行》中运用比喻的手法感慨人生短暂(感叹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好比晨露转瞬即逝)的诗句是: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3、《短歌行》中写诗人在宴饮欢乐中仍忧思不忘(写诗人在酒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难遣)的诗句是: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4、《短歌行》中运用借代手法写解除忧愁的唯有美酒的诗句是: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5、《短歌行》中运用典故指出作者渴望得到贤才的诗句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6、《短歌行》中诗人因思念贤才而一直低声吟诵到今天的诗句是: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7、曹操在《短歌行》中化用《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诗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这几句点明了“愁”的一个原因,即对人才的渴求。作者所引用的诗经原是写恋人之间的思念,那种悠长,那种亦喜亦忧,可见诗人对人才的一片深情。 8、曹操在《短歌行》中化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诗句,表达了作者欢迎贤才的心情。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作者将奏瑟吹笙,宴请宾客,不甚欣喜(运用典故表明诗人优待贤才的态度)的诗句是:“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9、《短歌行》中运用比兴手法,将贤才喻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诗人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的诗句是: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教师版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

(答案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 年轻时就立誓为国家民族服务,《沁园春·长沙》中他评论时政,书写宏文华章的集中概括的两句。)

12. 13.

1.《烛之武退秦师》中说出了晋国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是: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烛之武被求着出山时,说了一句隐含着不能早被任用的酸辛和不满的话是: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 矣,无能为也已。 3.大敌当前,内忧外患,郑伯贵为一国之君却能礼贤下士,诚恳自责: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4. 郑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说烛之武,也略略还有点威胁的话是: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5. 烛之武见秦伯时,开门见山,单刀直入,以退为进,态度谦恭,承认郑亡,迎合对方的骄傲心理的语句 是: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6. 烛之武劝说秦伯,貌似谦恭,却极有份量,以一个假设句否定了秦出兵的合理性,也由此掌握了谈话的 主动权,以退为进,柔中有刚: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7.烛之武从地理位置说明“亡郑”于秦无益而有害的结果。当时秦在西,郑在东,晋置于两国之间,秦郑并不接壤,秦欲越晋据郑,绝无可能: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8.烛之武紧紧抓住秦穆公欲吞并天下的心理,联系实际,指点迷津,循循善诱,娓娓说理,动之以情,诱之 以利,“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亡郑”、“舍郑”的利害关系一目了然,明智的秦穆公自当怦然心动,坐收渔利。 9.烛之武用雄辩的事实指出晋乃背信弃义、出尔反尔、过河拆桥、忘恩负义之徒的话是: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如果只写三句,就写前面三句。) 10.烛之武说晋野心勃勃,贪得无厌的句子是: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11.烛之武阐明了晋对秦的利害关系,希望秦伯能慎重考虑的句子是: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12. 烛之武说退秦军后,晋文公非常气愤。晋国大夫子犯请求攻打秦军,然而晋文公认为“不可”,他说“微 夫人之力不及此”。他又说“因人之力而敝之”,这是不仁道的;“失其所与”,这是不明智的;“以乱易整”,

高中语文必修一补充篇目情景式(理解性)默写

《答司马谏议书》理解性默写 1.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给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以“生事”罪名加以反驳的句子是:___举先王之政_,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 2.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给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以“征利”罪名加以反驳的句子是:___为天下理财__,__不为征利。 3.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给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以“拒谏”罪名加以反驳的句子是: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 4.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接点明二人政治上不投合的原因所在。5。作者以“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为论证的立足点,分别对保守派谬论进行驳斥,表明自己坚持变法的立场。 6.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将新法从决策、制定到推行的全过程置于完全名正言顺、合理合法的基础上,“侵官”之说便不攻自破。 7。作者对“怨诽”的来历作了一针见血的分析: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8.作者举了盘庚迁都的历史事例,面对群起而怨恨的老百姓盘庚是如何做的: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9.“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可以说是王安石的行事准则,也是历史上一切改革家刚决精神的一种概括。 10.最后作者却欲擒故纵,先让开一步,说如果对方是责备自己在位日久,没有能帮助皇帝干出一番大事,施惠于民,那么自己是知罪的。这虽非本篇正意,却是由衷之言。紧接着又反转过去,正面表明态度:“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委婉的口吻中蕴含着锐利的锋芒,一语点破以司马光为代表的保守派的思想实质,直刺要害,使其无言以对。 《论语十二章》理解性默写 1.孔子认为向别人学习,发扬长处避免短处,那就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孔子强调尊重他人意愿的句子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孔子对好学有自己的标准,说话谨慎,做事敏捷,并且能向有道德的人看齐是其中之一。这两句话是: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5.孔子在论语中对《诗经》的价值和作用进行论述的四句话是:《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6.孔子认为君子与小人价值指向不同,道德高尚者只需晓以大义,而品质低劣者只能动之以利害的句子是: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7.《论语雍也》表现文采和质朴兼备才有人格魅力的两句是: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短歌行》理解性默写 1.曹操《短歌行》中“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几句写诗人一边喝酒一边高歌,感叹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好比晨露转瞬即逝。 2.《短歌行》中“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写诗人在酒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难遣,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

(答案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 《烛之武退秦师》 1.《烛之武退秦师》中说出了晋国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是: 2.烛之武被求着出山时,说了一句隐含着不能早被任用的酸辛和不满的话是:臣 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3.大敌当前,内忧外患,郑伯贵为一国之君却能礼贤下士,诚恳自责:吾不能早 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4.郑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说烛之武,也略略还有点威胁的话是: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5.烛之武见秦伯时,开门见山,单刀直入,以退为进,态度谦恭,承认郑亡, 迎合对方的骄傲心理的语句是: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6.烛之武劝说秦伯,貌似谦恭,却极有份量,以一个假设句否定了秦出兵的合 理性,也由此掌握了谈话的主动权,以退为进,柔中有刚:若亡郑而有益 于君,敢以烦执事。 7.烛之武从地理位置说明“亡郑”于秦无益而有害的结果。当时秦在西,郑在东,晋 置于两国之间,秦郑并不接壤,秦欲越晋据郑,绝无可能:越国以鄙远,君 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8.烛之武紧紧抓住秦穆公欲吞并天下的心理,联系实际,指点迷津,循循善诱, 娓娓说理,动之以情,诱之以利,“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 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亡郑”、“舍郑”的利害关系一目了然,明智 的秦穆公自当怦然心动,坐收渔利。

9.烛之武用雄辩的事实指出晋乃背信弃义、出尔反尔、过河拆桥、忘恩负义之徒 的话是: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如果只写三句,就写前面三句。) 10.烛之武说晋野心勃勃,贪得无厌的句子是: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11.烛之武阐明了晋对秦的利害关系,希望秦伯能慎重考虑的句子是:阙 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12.烛之武说退秦军后,晋文公非常气愤。晋国大夫子犯请求攻打秦军,然而晋文 公认为“不可”,他说“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他又说“因人之力而敝 之”,这是不仁道的;“失其所与”,这是不明智的;“以乱易整”,这 是不符合武德的。于是晋文公对子犯说“吾其还也”,晋国军队就离开了 郑国。 13.做人不仅要有智谋而且还要有仁义,就如同《烛之武退秦师》中的晋文公所 说:“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 zhì);以乱易整,不 武。” 《荆轲刺秦王》 1、送别荆轲的人及其衣着的两句是:(通过众宾客的穿戴来表现出送行气氛的语 句) 2、通过音乐渲染凄凉悲怆氛围的两句是:;众人的感受:。 3、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现荆轲慷慨赴难、为国捐躯的精神的两句是:。 (荆轲在告别时所吟唱的诗句)(写易水送别场面时,借助对大风和河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必修二情景式默写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必修二情景式默写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必修二情景式默写试题必修一 XXX《沁园春长沙》情景默写 1、《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上半阕着重写景,写景的角度 多样,远看:“。”近观:“。”仰视:“,”俯瞰:“。” 总结:“。” 2、《沁园春长沙》概括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 和豪迈气概的句子: 。 。 3、《沁园春长沙》关注国家命运,对国家命运发出感叹的句子。 XXX《记念刘和珍君》情景默写 1.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来洗涤旧迹。 2.沉默呵,沉默呵。 XXX《荆轲刺秦王》情景默写 1、《荆轲刺秦王》XXX诀别中,XXX悲壮的唱词是。2通过众宾客的神态表现出送行气氛的语句是。

必修二 XXX《采薇》情景默写 1.《采薇》中以XXX写哀情的诗句是。 XXX《短歌行》情景默写 1《短歌行》中运用化用借用诗经中的诗句表达XXX对贤才渴求之情的诗句是。但为君故,沉吟至今。食野之苹。鼓瑟吹笙。 2、《短歌行》中描绘贤才汇集,欢饮畅谈的诗句是。 3、《短歌行》XXX用典故表达XXX渴望贤才不再犹豫未定,投靠本人的诗句是。 XXX《归园田居》情景默写 1.《归园田居》中描写农村景象的诗句。XXX十余亩。暧暧远人村。虚室有余闲。 1 2.《归园田居》(其一)用鸟和鱼来表达自己对XXX和自由的向往。这两句诗是。 3.所思在远道。长路漫浩浩。 XXX《诗经•氓》情景默写 1.用赋的手法写男子向女子求婚的句子是。

。 2.在诗中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方女子的容颜亮丽。另外一说,用桑叶富强比方男子情绪兴旺之时的句子是。 3.用动物比喻女子不要沉迷爱情的句子是。 4.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的句子是。 5.本诗中初露男子的粗暴性格同时也写出女子在无奈下与男子约定婚期的句子是。 6、写女子不肯同氓终老的句子是。 7.表现女子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体现了她刚烈的性格特点的语句是: 。 8.写女子为人妇后早晚辛苦劳动的句子是。 。 9.《氓》中女主人公自身婚前婚后形成对比。婚前,对爱情和婚姻充满幻想,深深地沉溺在爱情之中,也体现了她纯真、热情的一面,在文中能够体现这一点的语句是。10.婚后,当女子年老色衰,男子再也不是那个憨厚的小伙,终于露出了他凶恶的嘴脸,竟然残暴的对待女子,女主人公不仅辛苦而又蒙受耻辱,思想上起了深刻的变化。在诗中直接表现她已不再相信爱情,并直接劝告女子不要沉溺于爱情的句子是。

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

基础知识练习 一、翻译下列各句 1.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 2.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 3.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4.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 5.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6.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7.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 8.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 9.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10.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11.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12.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 13.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14.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15.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16.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17.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18.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新教材】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理解性默写练习题(含答案)

【新教材】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理解性默写练习题 1.《琵琶行》一诗的开头,点明诗人秋夜送别友人这一事件,并渲染出悲凉气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初次出场时犹豫不决、羞怯矜持的情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琵琶行》中表现诗人听到琵琶女演奏的音乐及其身世遭遇之后产生共鸣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声在沉咽暂歇后突然爆发出激越雄壮的乐音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琵琶行并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昔日琵琶女名噪一时,众多纨绔子弟争相追捧。 6.《琵琶行并序》中,写琵琶女在调弦校音时虽曲调未成但深情已露,表现琵琶女技艺高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琵琶行并序》中,写诗人谪居浔阳时,无论是在江花盛开的春日,还是在月色美好的秋夜,只能独自一人喝酒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琵琶行并序》中,写独守空船的琵琶女梦到往事,泪流不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琵琶行并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描写环境的寂静衬托出音乐带给人们强大的感染力。

高中语文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古诗文情境默写(含答案)

高中语文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古诗文情境默写 《沁园春·长沙》 1.《沁园春·长沙》中,点明时间地点环境的句子是:“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2.《沁园春·长沙》中,既是四周枫林如火的写照,又寄寓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的句子是:“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3. 《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上半阕着重写景,写景的角度多样,总结“万类霜天竞自由”。 4.《沁园春·长沙》中,静中有动、生气勃勃的场面描写的句子是:“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5.《沁园春·长沙》中,运用对偶的手法描写仰望与俯瞰之景,表现作者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的句子:“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6.表现诗人雄心壮志和博大胸怀的句子是:“怅寥廊,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7.引起诗人对往昔不平凡生活回忆的过渡句是:“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8.《沁园春·长沙》中,表现革命者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句子是:“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9.《沁园春·长沙》中,表现同学们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的句子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蔑视反动者的词句是“粪土当年万户侯”。 10.以设问结尾用夸张手法巧妙回答“谁主沉浮”的句子是:“到中流击

水,浪遏飞舟”。 《短歌行》 11.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难遣“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12.曹操在《短歌行》中“明明如月何时可掇?”两句用比喻,比兴的手法,以明月的可望而不可取,比喻求贤才而不得。 13.《短歌行》“周公吐哺,天下归心”,那是曹操延揽人才、渴望一统的豪情壮志。 14.借用《诗经》中姑娘思念情人来比喻渴望得到人才的诗句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15.《短歌行》中说一旦四方贤才光临,将奏瑟吹笙,宴请宾客的诗句是“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16.《短歌行》中运用借代手法写解除忧愁的唯有美酒的诗句是“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17.《短歌行》中运用比喻的手法感慨人生短暂(感叹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好比晨露转瞬即逝)的诗句是:“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18.《短歌行》中写诗人通过想象贤才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的诗句是:“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19.久别重逢,倍感欢愉,写出诗人求贤过程中复杂心情的句“ 契阔谈,心念旧恩。” 20.曹操在《短歌行》中化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诗句,表达了作者欢迎贤才的心情。 《归园田居》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默写(附参考答案)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默写(附参考答 案) 《沁园春·长沙》理解性默写 一、情景默写 1.在《沁园春·长沙》中,面对大千世界,词人发出慨叹,表现词人雄心壮志的词句是:,, 2.“。”两句在《沁园春·长沙》中起过渡作用,描写词人旧地重游,引发了对往昔生活的回忆。 3.在《沁园春·长沙》中表现同学少年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蔑视反动者的词句 是:,, 。 4.《沁园春·长沙》中 “,”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劈波斩浪的气魄。 5.《沁园春·长沙》中用动物来表现生机勃勃的秋景的两句 是:,。 6.《沁园春·长沙》中 “,”两句表现了青年学子意气奔放,正当强劲有力之时。

7.《沁园春·长沙》中点明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的句子是 “,, 。” 8.在《书铭好123》中,有两句用对偶手法描写动态景物的句子是 “, 。” 9.《沁园春·长沙》中,词人面对“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自然之景,发出了“,”的慨叹,表现了自己的雄心壮志。 10.《沁园春·长沙》中, "。"两句话引出了诗人对过去生活的回忆。 11.《沁园春·长沙》中以设问结尾,巧妙回答“谁主沉浮”这一问题的句子是“,, "。 12.《沁园春·长沙》上片中描写近景并使用动静结合手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沁园春·长沙》中起过渡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沁园春·长沙》一词中

表现青年学子撰写文章评论国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沁园春·长沙》中表现词人年轻时评论时政,书写激浊扬清文章的两句是:,。 16.《沁园春·长沙》中表现了词人年轻时意气奔放,强劲有力的两句 是:,。 17.《沁园春·长沙》中景物描写富有层次,其中最具动态美的两句 是的: 1 《芣苢》理解性默写 一、情景默写 1.《树名号123》是《树名号123》中的一首诗,是妇女采野菜时唱的一首民歌。它的开头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芣苢》一诗中,“采采芣苢,_________________。采采芣苢,_________________”是对采摘过程的细腻观察。 3.《芣苢》一诗中,“采采芣苢,_________________。采采芣苢,_________________”是对收工时满载而归的叙写。

语文必修一、必修二期末复习情景式(理解性)名句默写及答案

必修一《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1.点明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上半阕着重写景,写景的角度多样,远看:_________,____________;近观:_________,____________。仰视:____________;俯瞰:____________。总结:____________。 3.面对大千世界,诗人关心国家命运,发出慨叹,表现诗人雄心壮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4.诗人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概括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6.表现革命者关注国家大事的言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7.表现革命者力量强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8.静中有动,生气勃勃的场面描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别康桥》(徐志摩) 9.运用拟人手法,表现出油油的青草,多情可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康河的流水和水草呈现出的安闲、自在,正是诗人徐志摩心向往之的境界,《再别康桥》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便直接抒发了这种情感。 11.诗人徐志摩要和康桥离别,又生怕打扰惊醒了他心爱的康桥,《再别康桥》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表现了诗人自己的这种心情。 《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战国策》) 12.通过众宾客的穿戴来表现出送行气氛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通过音乐渲染凄凉悲怆氛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易水诀别中,荆轲悲壮的唱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现荆轲慷慨赴难、为国捐躯的精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16.表现宾客同仇敌忾的画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文必修一、必修二期末复习情景式(理解性)名句默写及答案

语文必修一、必修二期末复习情景式(理解性)名句默写及答案

必修一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1.点明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的诗句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上半阕着重写景,写景的角度多样,远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近观:_________,____________。仰视:____________;俯瞰:____________。总结: ____________。 3.面对大千世界,诗人关心国家命运,发出慨叹,表现诗人雄心壮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4.诗人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过渡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概括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6.表现革命者关注国家大事的言行的句子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 7.表现革命者力量强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8.静中有动,生气勃勃的场面描写的句子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 《再别康桥》(徐志摩) 9.运用拟人手法,表现出油油的青草,多情可爱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康河的流水和水草呈现出的安闲、自在,正是诗人徐志摩心向往之的境界,《再别康桥》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便直接抒发了这种情感。 11.诗人徐志摩要和康桥离别,又生怕打扰惊醒了他心爱的康桥,《再别康桥》中“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表现了诗人自己的这种心情。 《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战国策》)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理解性默写(附参考答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理解性默写(附参考答案) 《短歌行》 1.《短歌行》中诗人与将士们一起在歌声中开怀畅饮,心生感慨,人的一生有多少岁月呢?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歌行》中运用比喻的手法感慨人生短暂,感叹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好比晨露转瞬即逝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歌行》中运用借代手法写解除忧愁的唯有美酒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歌行》中运用典故指出作者渴望得到贤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歌行》中用“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来做比兴,说贤士就如那天上明月可望而不可及,何时可以摘取呢?所以内心产生了不能断绝的忧愁,吟唱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 6.在《短歌行》中,写诗人通过想象贤才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曹操在《短歌行》中借用《管子•形解》中的典故,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既运用比喻又运用典故的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017山东卷】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把贤才比作光照宇内,可望不可即的明月,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望。 9.【2018高考天津卷】漫步经典,我们可以感受古人的襟抱与情怀:《荆轲刺秦王》“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那是荆轲赴汤蹈火的毅然决然:《短歌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是曹操延揽人才、渴望一统的豪情壮志:《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道出李白蔑视权贵的傲岸不屈:《赤壁赋》“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写出东坡经历人生低谷后的旷达、洒脱;《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抒写了辛弃疾耻于弃官归隐、立志光复故土的爱国之情。 10.【2022新高考I卷】(山东、江苏)曹操的《短歌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自己希望接纳更多的人才,模仿了管子的“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 11.【2022新高考II卷】(重庆)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后世一直传诵不已,苏轼在《赤壁赋》中就曾引用过。 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2.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高一必修一必修二理解性默写含补充篇目

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末复习迎考之理解性默写 1、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 是:,。 2、《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__ _,__ _。 3、在《劝学》中,荀子以“,”二句,指出君子与一般人相比,在于他善于借助外部条件,去争取最大的成功。 4、《劝学》中从反面设喻,强调学习重在积累,如果不注重积累,便无法达到远大目标的句子 是,;, 5、《劝学》中“,”,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6、《荀子•劝学》中,“,”两句从“看事物”的方式不同,那么看到的内容就不同来证明“善假于物”的重要作用。 7、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 8、荀子在《劝学》中指“,”与韩愈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思想一致。 9、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旧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和荀子《劝学》中的 “,。”都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后人超过前人的思想。 10、在《劝学》中作者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就的是:,,,,。 11、《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 , 。 12、韩愈《师说》引用古代圣人从师学习的经历,阐明老师和弟子的区别在 于,。 13、《师说》中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

统编版部编本新教材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理解性(语境)默写复习资料

统编版部编本新教材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理解性(语境)默写复习资料 提示: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材中新课程标准高考推荐背诵篇目 《梦游天姥吟留别》《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登高》《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声声慢》《琵琶行》《劝学》《师说》《赤壁赋》《登泰山记》 古诗诵读篇目:《静女》《涉江采芙蓉》《虞美人》《鹊桥仙》 《沁园春·长沙》理解性默写 1.《沁园春·长沙》中点明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的句子 是,,。 2.《沁园春·长沙》中运用对偶的手法描写动态景物的两句是:,。 3.在《沁园春·长沙》中,面对大千世界,词人发出慨叹,表现词人雄心壮志的词句 是: , ,? 4. 《沁园春·长沙》中起过渡作用,描写词人旧地重游,引发了对往昔生活回忆的两句是:,。 5.在《沁园春·长沙》中表现同学少年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蔑视反动者的词句是:,,。 6.《沁园春·长沙》中“,”两句表现了青年学子意气奔放,正当强劲有力之时。 7.《沁园春·长沙》中,词人面对“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自然之景,发出了 “,”的慨叹,表现了自己的雄心壮志。 8.《沁园春·长沙》中以设问结尾,巧妙回答“谁主沉浮”这一问题的句子是 “,,”。 9.《沁园春·长沙》上片中描写近景并使用动静结合手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梦游天姥吟留别》理解性默写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直抒胸臆,表现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态度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代诗词常以“月”烘托意境,比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令人叹为观止。 4.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梦游天姥吟留别》流露出诗人对人生的几多失意和深沉的感慨,此时此刻诗人感到最能抚慰心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诗人看来,徜徉山水的乐趣,才是最快意的。 7.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登天姥仙山的所见所闻,只见东方的海中涌出一轮红日,四周是苍翠的群山,耳际是山顶的天鸡的叫声。 8.《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南朝诗人谢灵运住过的地方溪水清澈、猿啼凄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天姥山上 的天气和环境,渲染了紧张凝重的气氛,为下文仙人出场做了铺垫。 《短歌行》理解性默写 1.汉乐府民歌《长歌行》诗中“东皋薄暮望,徒倚欲何依”化用了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来表现诗人的彷 徨之情。 2.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句写诗人一边喝酒一边高歌,感叹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好比晨露转瞬即逝。 3.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写诗人在酒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难遣,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 饮方可解脱。 4.曹操在《短歌行》中化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诗人欢迎贤才的心情。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诗人将奏瑟吹笙,宴请宾客,不甚欣喜。 5.曹操《短歌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唐代立学家刘禹锡《陋室铭》中化用为“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北则灵”这一千古名句。 6.曹操在《短歌行》中借用《诗经》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自己对贤才的渴求。 7.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比喻手法,以明月可望而不可取,比喻求贤才而不得,点明了忧愁不断的原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