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徐志摩与三个女人

徐志摩与三个女人

徐志摩与三个女人
徐志摩与三个女人

张幼仪

张幼仪(1900——1988)名嘉玢。1900年出生,原籍江苏宝山,后移嘉定。祖父为清朝知县,父亲张润之,名祖泽,是当时县里的巨富。张祖泽有八子四女,张幼仪排行第八,为其次女。她的二哥张君劢,在近现代史上颇有影响,是民社党创立者。四哥张嘉璈曾任中国银行总裁、国民政府交通部长。张幼仪15岁时奉父母之命曾嫁给徐志摩。

名门望族之女

张幼仪生于1900年,她的家庭是上海宝山的一个大户人家。在张幼仪14岁那年,张嘉璈奉命视察杭州一中,看到了徐志摩的考卷,颇为赞赏,主动向徐家求亲,当然这里也有经济政治联姻的意思,当时徐家以二妹相许。张幼仪比徐志摩小4岁。徐家当时已是江南富商,家中开办有灯泡厂、蚕丝厂、布厂、徐裕丰酱园、裕通钱庄等,和拥有强大的政治经济地位的张家联姻,对徐志摩父亲来说,是求之不得,他一口答应,并送了聘礼。

聚少离多的婚后生活

1915年10月,张幼仪和徐志摩结婚,徐志摩并不喜欢她。婚后,他们之间没有什么话说,张幼仪个性沉默坚毅,帮助公公理财,甚为得力,但这些老人眼中的优点,在活泼飘逸、热情奔放的诗人眼里,就是呆板无趣、僵硬乏味。

1916年秋,徐志摩离沪北上,到天津的北洋大学(天津大学)的预科攻读法科。翌年,北洋大学法科并入北京大学,徐志摩也随着转

入北大就读。由妻兄张君劢介绍,徐志摩拜梁启超为老师,还举行了隆重的拜师大礼。1918年8月14日,徐志摩从上海启程赴美国留学。1920年9月,他由美国来到英国留学。婚后4年,两人在一起的日子只有4个月。张幼仪足不出户,总是长时间跟着婆婆坐在院子里缝缝补补。婚后她也曾写信给苏州第二女子师范学校,希望能完成中断的学业,但料理家务、养育孩子、照顾公婆这些事情,使得读书的愿望成为泡影。

1920年初秋,徐志摩在伦敦见到17岁的林徽因,一见钟情,陷入单相思。是年冬,林去苏格兰上学,不久后随父回国。

团聚后的别离

1920年底,张幼仪出国与丈夫团聚,先到马赛再到伦敦。据说张幼仪出国与徐志摩相聚,是公公婆婆安排的,为的是让徐志摩知道要对家负起责任。

见面后,徐志摩第一件事便是带她去买新衣服和皮鞋,因为他认为她从国内穿来的经过精挑细选的中式服装太土了,会让他在朋友面前丢脸。就这样,心存无限希冀满心欢喜的张幼仪,便被丈夫无声的行为深深刺伤。随后两人拍了唯一的合影,给徐志摩父母寄去。到英国伦敦郊区沙士顿小镇安顿下来后,他们的关系并无改善。这时,张幼仪又有了身孕,徐志摩要求她打胎,并提出离婚。此时,徐志摩正疯狂追求林徽因。在张幼仪的眼光里,离婚就是被“休”,她坚决不同意,认为自己没有犯“七出”的任何一条。两人可能发生过争吵,徐志摩一走了之,不知去向。一筹莫展的张幼仪只能哭着写信向在巴

整理徐志摩和三个女人的故事_以记忆之名镜头敲开记忆之窗

徐志摩和三个女人的故事 整理表 姓名: 职业工种: 申请级别: 受理机构: 填报日期:

以记忆之名:镜头敲开记忆之窗 2010年,一个“民间记忆计划”在草场地工作站展开,20多人卷入到这个计划中。他们手持DV,分头返回到自己的村子,探访深居于简陋昏暗农舍里的老人,试图记录下1959年至1961年“三年饥饿时期”深藏于老人内心的记忆。 “民间记忆计划”是草场地工作站一个长远持续的计划,是一种影像与乡村实践、艺术对社会现实介入的尝试,是一种无数个人聚合成民间力量、以民间方式建立“民间记忆档案”的尝试。 草场地工作站,一个自然聚合独立影像作者与剧场作者的创作工作室,2005年策划组织“村民影像计划”,有“草根背景”的村民参与其中,在自己村子拍摄纪录片,“尝试用自己的声音说话”。 展映影片简介: 片名:《孩子的村子》(待定) 作者:邹雪平 时间:85分钟 / 2012 作者的话: 这是我跟随民间记忆计划返回我的村子拍摄的第三部片子。2012年年初和冬天,我继续返回村子采访,同时开始调查统计“三年饥饿”逝者信息,并在村中募捐,为村里那些“三年饥饿逝者”建立纪念碑。村子里一群10岁到15岁的孩子自愿加入到这一行动中,她们端着我给她们的摄像机,走近老人,询问,统计,募捐……第一次在行动中学习和了解自己村子的历史。有她们这些“小天使”的伴随,我在村子里不再感觉孤单,也看到未来和希望。这部片子和我之前的两部片子构成我的“邹家村系列”。 片名:《自画像和三个女人》(待定) 作者:章梦奇 时间:70分钟/2010 作者的话: 创作时我23岁,是每个女人怀梦的年龄。女孩在孕育自己梦想的同时又要背负着另外两个女人的愿望。这个片子从自我寻找开始,涉及母亲、外婆三个血液相传、成长于不同时代的女人。作为婚姻牺牲品的外婆把追求美好婚姻的愿望传递给了母亲,而母亲再次牺牲后又把同样的愿望传递给我。婚姻成为女人的梦想,也是梦想的杀手。

徐志摩与三个女人的故事

徐志摩与三个女人的故事 民国才子佳人的浪漫爱情故事总是让世人津津乐道,徐志摩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徐志摩与他生命中出现的三位女人的爱情故事在当时社会上引起很大影响,直到今天也为人们所津津乐道,这真是自古才子佳人们的话题永远说不清,道不尽,以致让人们纷纷感叹,真羡慕那时候的爱情啊!为什么现在社会就没有那么美好、真正、纯粹的爱情呢?说到底,还是与那个特定社会背景下的历史年代有关,文化兴盛,诗歌文章时代,才子佳人大师辈出,我们只能兴叹,那真是一个回不去的时代,无法重来,还好,我们 可以追忆那个时代,追寻、回味那个时代的美好爱情。 都说自古文人多情,徐志摩作为民国大才子自然也不例外,他的丰富情史如同他的浪漫诗歌一样精彩。 对待爱情,他说:“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爱情是我甘愿为之献身的宗教”。

“没有女人,哪有生活,没有生活,到哪里寻找诗、寻找美?我生来就爱美,美在哪里,在自然,自然中最美的是什么,是女人!女人是上帝最得意的作品。” 情史上,徐志摩一生与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三个女人纠葛不清,在对待张幼仪的感情上,尤其为人所诟病,许多人看不起徐志摩的原因,大概在他抛弃发妻、不顾亲子以及横刀夺爱的行为上。 他与张幼仪的婚姻是那个时代的不幸,他与林徽因的淡淡情愫令人唏嘘,他与陆小曼的婚姻热烈而深情,却又坎坷多舛。 文人的感情生活是很复杂的,徐志摩爱林徽因,也爱陆小曼。她们两个人,没有更爱哪一个之说。 徐志摩和他生命中的三个女人,三段情感,情史丰富 一、徐志摩与张幼仪 民国才子徐志摩的第一任妻子,1915年,政治家、中国民主社会党领袖张君劢的妹妹张幼仪和江南富商徐申如的儿子徐志摩成婚。 这段门当户对的婚姻在徐家大公子徐志摩的眼里却并不满意,他向往自由,不喜欢家庭包办婚姻。1918年,18岁的张幼仪为徐志摩生下

徐志摩生命中的三个女人

徐志摩生命中的三个女人 李兴濂 徐志摩这个20年代末到30年代盛极一时的“新月派”主将,在他35年的生命中,有三个重要的女人——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三个不同风格的女人与一个男人,宿命的把彼此纠缠在一起。围绕着徐志摩与三个女人之间的爱情故事也感动过无数的人。对于徐志摩短暂的一生,他的好友胡适这样评价:“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的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正是这三个字演绎了徐志摩亦幻亦真的浪漫人生 徐志摩与张幼仪 你总是问我,我爱不爱徐志摩。你晓得,我没办法回答这个问题。我对这问题很迷惑,因为每个人总是告诉我,我为徐志摩做了这么多事,我一定是爱他的。可是,我没办法说什么叫爱,我这辈子从没跟什么人说过“我爱你”。如果照顾徐志摩和他家人叫作爱的话,那我大概爱他吧。在他一生当中遇到的几人女人里面,说不定我最爱他。 ——张幼仪 徐志摩1897年出生浙江海宁,从小就接受很好的教育,1910年,14岁的徐志摩进入杭州府中学堂。1915年,徐志摩毕业,考入上海沪江大学。就在这时,徐志摩接到父亲来信,要求他立刻回家成亲。这年十月,徐志摩十分不情愿地同一个自己从未见过面的女孩成亲。其妻是上海宝山县罗店巨富张润之之女张幼仪。 张幼仪,1900年出生在江苏省宝山县,祖父为清朝知县,父亲张润之为当时知名医生。张幼仪排行兄弟姐妹第八,曾就读于苏州师范学校、德国裴斯塔洛齐学院幼师教育专业。1915年,由政界风云人物张君励为自己的妹妹张幼仪提亲,1915年10月,徐志摩把从未谋面的新娘娶进了门。张幼仪端庄善良,具有中国传统的妇女美德,尊重丈夫,孝敬公婆,贤淑稳重,善操持家务,能相夫教子。可是,这场婚姻注定是一个悲剧,年仅16岁的张幼仪,在对爱情懵懂不明之时,就被嫁到徐家。而徐志摩正值青春年少,却被逼迎娶了一个素未谋面的姑娘。他们之间没有恋爱、没有沟通、没有感觉。徐志摩对张幼仪的态度几乎无情甚至残酷。从婚前到婚后,他对张幼仪都是那样鄙弃。第一次见到张的照片时,便嘴角往下一撇,用嫌弃的口吻说:“乡下土包子!”婚后徐志摩更从没有正看张幼仪一眼。除了履行最基本的婚姻义务之外,对她不理不睬。就连履行婚姻义务这种事,他也只是遵从父母抱孙子的愿望罢了。这场被包办的婚姻让徐志摩备受

徐志摩与三个女人的故事0

徐志摩与三个女人的故事 民国四大才子徐志摩的故事徐志摩是我国现当代著名诗人,民国的四大才子之一,那 么关于徐志摩的故事有哪些?下面是本人为你收集整理的徐志摩的爱情故事,希望对你有 帮助!徐志摩云游的故事徐志摩生于1987年1月19日,原名章垿,他现在的名字是在去 英国留学的时候改的。徐志摩是现代著名的诗人和学者,同时还是新月派的代表人物,新 月诗社的成员之一。他留下了很多的新体诗,比较著名的就是《再别康桥》,还有就是徐 志摩的《云游》。徐志摩《云游》这首新体诗中描写的自由、轻盈。他的这首诗体现出了 他婉转的写作风格,给人一种寂寥但是又向往的感觉。大概这个与他的生活经历有关系。 徐志摩在年少的时候就开始在英国留学,在那里他见到了林徽因,他欣赏她,想要和她永 远在一起,但是他自己却有妻子,这时的他很悲伤,因为现在的妻子是父母安排的,让他 感觉自己没有自由。终于他和张幼仪离婚了,却没想到林徽因受不了道德的谴责没有嫁给他,于是他和自己爱的女人陆小曼结婚了。婚后有一段时间他们过得确实很好,但是不久 陆小曼就染上了毒瘾,陆小曼对钱财的挥霍使得徐志摩生活拮据,不得不为了生活到处奔波,生活的压迫让她越来越希望得到释放,于是这一切的东西都放在了他的诗歌中,《云游》就是他描述的最美好的国度,那是他生活的理想环境,那是他想要的生活,但是他得 不到,所以只能想象。徐志摩《云游》是他一生的渴望,是他对追求想象中世界的描述, 虽然美好,但是那只是一个梦,一个非常美好但 上一页下一页是却永远实现不了的梦。徐志摩的爱情故事要说徐志摩的爱情故事,最 先提到的就是张幼仪了,虽说他们在徐志摩中学毕业之后就结婚了,那时的张幼仪才15岁,他们在结婚之前素未谋面,可以说得上是靠人介绍而结婚的,当时大多都是听命于父母,而他们的结婚时两家人都是十分满意的,因为两个人的家庭条件都差不多,也可谓是 门当户对。张幼仪18岁时给徐志摩生下了第一个儿子,没过多久徐志摩就留学在外,张 幼仪也就随着爱人到了英国,去那边陪伴着他。但是好景不长,徐志摩遇见了他的第二段 爱情,也就是林徽因,他们一见倾心,想要尽快的结婚,组成一个家庭,于是徐志摩向怀 孕两个月的张幼仪提出了离婚,于是,他们的婚姻也因此走到了尽头。当徐志摩转身回来 找林徽因的时候,林徽因也回了中国,也就不了了之了。就在他心灰意冷感到孤寂的时候,他遇到了他的最后一段爱情。他最后遇到了陆小曼,没有过多久他们便结婚了,可谓好景 不长,陆小曼用钱十分的阔绰,挥霍无度,不仅在家里面与徐志摩大吵大闹不知悔改,还 在外面与别人整天厮混在一起不务正业,徐志摩只好在外努力工作补贴家里的用钱,直到 徐志摩因一场意外逝世,陆小曼才顿然醒悟,改过自新,这便是徐志摩的爱情故事。赛珍 珠和徐志摩的故事坊间传闻赛珍珠徐志摩曾经有一段暧昧关系。两人的相识还跟泰戈尔有 关系。1924年,泰戈尔接受孙中山的邀请来到中国。徐志摩不仅精通英文法文,也非常尊敬泰戈尔。因此,徐志摩充当泰戈尔中国之旅的翻译,同时照顾他的起居。泰戈尔到达南 京后前往东南大学演讲。徐志摩的翻译 上一页下一页让大家赞叹不已。而赛珍珠也早就来到了现场,此次她是专门为徐志摩 而来。赛珍珠早就通过徐志摩的诗集了解他。在晚上的欢迎宴会上,赛珍珠主动到徐志摩

徐志摩与三个女人的故事

徐志摩与三个女人的故事 当人们提及徐志摩时, 大多数人都会不由自主的想起徐志摩一生最重要的三个女人---张幼仪, 林徽音和陆小曼. 她们与徐志摩的爱情故事曾感动过无数人。 徐志摩是幸福的。他的一生得到三个女人的真诚的爱情. 这三个女人中, 不管是张幼仪, 林徽音或是陆小曼都深爱着徐志摩。林徽音虽没有嫁给徐志摩, 但从她后来写给徐志摩的诗中, 却对志摩表达了深沉的爱。 爱情在徐志摩的人生中占有不可取代的地位。“爱情和婚姻是人生中唯一的要事”。没有爱情, 徐志摩根本不会成为诗人, 更不用说驰名中外, 流芳百世. 志摩曾说过, 在他人生的前二十年里, 诗歌与他无缘。他之所以提笔写诗, 是因为林徽音。诗人在遇见林徽音后, 被林徽音的文学才华所迷住, 并迅速坠入爱河。他用诗歌来与林徽音沟通, 向林徽音表达他的爱.当徽音最终决定与徐志摩的老师的儿子梁思成结婚时, 志摩受到沉重的打击, 他的诗歌产量也剧减。 徐志摩的诗深受他的爱情的影响. 在热恋中, 他的诗歌充满喜悦和对未来的憧憬。在失恋时, 他的诗却充满悲哀与对世界的失望与厌恶。如果没有爱情, 徐志摩就不可能写出入此感人肺腑的诗歌。 张幼仪 & 徐志摩 “你总是问我,我爱不爱徐志摩。你晓得,我没办法回答这个问

题。我对这问题很迷惑,因为每个人总是告诉我,我为徐志摩做了这么多事,我一定是爱他的。可是,我没办法说什么叫爱,我这辈子从没跟什么人说过“我爱你”。如果照顾徐志摩和他家人叫作爱的话,那我大概爱他吧。在他一生当中遇到的几人女人里面,说不定我最爱他。”——张幼仪 张幼仪,徐志摩的原配妻子。他们的婚姻是双方父母定的,15岁时张幼仪就嫁到浙江硖石做了徐家少奶奶。 张幼仪深受旧式中国礼教的束缚,个性沉默坚毅,举止端庄,料理家务、养育孩子、照顾公婆,都甚为得力,她默默地为徐志摩支起一方天空,尽管在这一方天空中连一丝叹息都不曾划过。 他们之间的恩恩怨怨,小脚与西服的冲突也是旧文化与新文化的冲突,这桩秉奉媒妁之言的婚姻从一开始就注定着必然的矛盾,注定着失败。 林徽音 & 徐志摩 偶然徐志摩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徐志摩与三个女人

张幼仪(1900——1988),名嘉玢。1900年出生原籍江苏宝山,比志摩小4岁,世居真如,后移嘉定。祖父为清朝知县,父亲张润之,名祖泽,是当时上海宝山县巨富。张祖泽有八子四女,张幼仪排行第八,为其次女。她的二哥张君劢(音迈),是中国现代史上颇有影响的政治活动家和哲学家。 1912年7月,江苏都督程德全在苏州创立“江苏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12岁的张幼仪在二哥张君劢(嘉森)和四哥张嘉璈的帮助下到该校读书。该校首任杨达权,重视女子教育,张幼仪在此受到了先进教育。 但三年后,尚未结业的张幼仪就被接回家成亲了。替她作媒的正是她的四哥张嘉璈,在当时任浙江都督朱瑞的秘书,在巡视学校时他发现杭州一中有一位才华横溢的学生,这就是徐志摩。徐家当时已是江南富商,和有着庞大的政治经济地位的张家联姻,对徐志摩的父亲来说是求之不得的,于是徐父申如定下了二人的婚约。于是15岁的张幼仪就辍学嫁到浙江做了少奶奶。徐志摩的态度:“媒妁之命,受之于父母。” 1918年生长子徐积锴kǎi(阿欢),不久徐志摩就留洋去了,1920年徐志摩收到张君劢的信,被迫不耐烦地把张幼仪接到他身边,张幼仪回忆当时徐志摩的态度“我斜倚着尾甲板,不耐烦地等着上岸,然后看到徐志摩站在东张西望的人群里。就在这时候,我的心凉了一大截。他穿着一件瘦长的黑色毛大衣,脖子上围了条白丝巾。虽然我从没看过他穿西装的样子。可是我晓得那是他。他的态度我一眼就看得出来,不会搞错的,因为他是那堆接船的人当中唯一露出不想到那儿表情的人。”此时的徐志摩与林徽因坠入情网,不久徐志摩就提出离婚,已有二个月身孕的张幼仪毅然同意。 张幼仪徐志摩1922年生次子彼得,遂与徐志摩在柏林签字离婚。这是中国史上依据《民法》的第一桩西式文明离婚案。签好离婚协议后,徐志摩跟着她去医院看了小彼得,“把脸贴在窗玻璃上,看得神魂颠倒”,“他始终没问我要怎么养他,他要怎么活下去。” 离婚后,张幼仪到巴黎投靠二哥张君劢,并随其去了德国,入裴斯塔洛齐学院攻读幼儿教育。1925年痛失爱子彼得,1926年夏被八弟张禹九接回上海,不久她又带长子阿欢去北京读书,直到张母去世,她携子回沪。经时张嘉璈已经是中国银行副总裁,并主持上海各国银行事务,而徐申如也把海格路125号(华山路范园)送给张幼仪,使她在上海衣食无忧。 张幼仪先是在东吴大学教德语,后来在张嘉璈的支持下出任上海女子商业银行副总裁,与此同时,八弟张禹九与徐志摩等四人在静安寺路开了一家云裳服装公司,张幼仪又出任该公司总经理。这使她的经营能力得到了极大发挥。 1934年,二哥张君劢主持成立了国家社会党,她又应邀管理该党财务,一时威风八面。抗战爆发后她又屯积军用染料,大发了一笔横财。 解放前夕,张幼仪赴香港。1953年,张幼仪在香港与邻居中医苏纪之结婚。苏医生曾留学日本,在上海行医,也是离异有子女。婚前,她写信到美国征求儿子(大儿子徐积锴)意见:“因为我是个寡妇,理应听我儿子的话。” 儿子的回信情真意切:“母孀居守节,逾三十年,生我抚我,鞠我育我……综母生平,殊少欢愉,母职已尽,母心宜慰,谁慰母氏?谁伴母氏?母如得人,儿请父事。”阿欢在美做的是土木工程师,这封信颇得其父风韵。 时过境迁的张幼仪为这一段沉重生活打了一个生动的比喻:“我是秋天的一把扇子,只用来驱赶吸血的蚊子。当蚊子咬伤月亮的时候,主人将扇子撕碎了。” 1967年,张幼仪67岁的时候,曾和苏医生一起,到英国康桥、德国柏林故地重游。她站在当年和徐志摩居住过的小屋外,没办法相信自己曾那么年轻过。第二任丈夫过世后,张幼仪到纽约居住。 在共同生活了18年后,1972年苏医生病死,张幼仪赴美,1988年病死于纽约,是与诗人徐志摩有过情感生活的人当中,活得最长的人。

徐志摩生命中的三个女人

在徐志摩35年的生命中,曾与三位女性有着斩不断的情愫。除陆小曼外,还有一位是原配夫人张幼仪,另一位是以无言结局的建筑学家林徽音。 张幼仪出身名门,秀外慧中,1915年在浙江硖石老家奉父母之命和徐志摩结成伉俪。婚后次年,徐志摩出外求学。知书达理的张幼仪孝敬公婆,帮助公公掌财理家。1921年张幼仪到英国陪读,和徐志摩度过一段温馨甜蜜的生活,直到才艺双绝的林徽音出现在徐志摩的生活里。当时医学不发达,堕胎意味着生命风险,但是为了追求林徽音,徐志摩强迫张幼仪堕胎。张幼仪说:“我听说有人因为打胎死掉的耶。”徐志摩冷冰冰地说:“还有人因为坐火车死掉的呢,难道你看到人家不坐火车了吗?”徐志摩要马上离婚,见张幼仪不答应,便一走了之,将张幼仪一人撇在沙士顿。产期临近,无奈之际,张幼仪给二哥张君励写信求救,来到巴黎,后来又去了柏林,生下孩子。徐志摩明知张幼仪的去向,却没有理睬。只是在要办理离婚手续的时候,才找到柏林,逼着她签下了离婚协议。产后,张幼仪很快从悲痛中振作起来,入裴斯塔洛齐学院,专攻幼儿教育。回国后办云裳公司,主政上海女子储蓄银行,均大获成功。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回国后仍照样服侍徐志摩的双亲(认作寄女),精心抚育她和徐志摩的儿子。台湾版的《徐志摩全集》也是在她的策划下编起的,为的是让后人知道徐志摩的著作。张幼仪与儿子一起在美国幸福生活,活了八十八岁,一九八八年在纽约去世。徐志摩的冷血寡恩,不尽人道、夫道、父道,到令人发指的地步。但徐志摩抛弃张幼仪的事迹却成了徐志摩反抗封建礼教的斗争标榜!说这是徐志摩反抗“四千年史髅不绝”的“忠孝节义”! 徐志摩与林徽音的父亲林长民在北大读书时就相识。那时梁启超任司法总长,林长民是教育总长,两人过从甚密。徐志摩是梁启超的入门弟子,常在梁府见到林长民,并与之结成忘年之交。1921年春,林长民赴英游学,同时送爱女到英国读书。徐志摩对正值芳年的林徽音一见钟情,林徽音则要求徐志摩先离了婚再来谈他们的情事。但徐张于1922年3月协议离婚后,林徽音不知何故却悄然随父回国去了,徐志摩成了孤家寡人。 林徽音不久便与梁启超之子梁思成相爱,但秉承梁启超之意,没有立刻举行订婚仪式。梁启超知道徐志摩还在热恋着林徽音,深怕两人重拾旧欢,驳了梁家的面子,同时也怕梁林订婚给弟子以重击,因此他要儿子和林徽音双双赴美读书,学成之后再结婚。梁老的苦心徐志摩自然不晓,为了追求林徽音,他从英国回到国内,但愿望还是落空了。1928年梁林在加拿大结婚。至于林徽音为何和志摩刚一中矢便折翼而返,绝情于志摩后为何又频频书信往返?林徽音至死仍三缄其口,这便成了一个解不开的谜。林徽音与丈夫梁思成一起为中国的建筑学以及保护北京城的古建筑(城墙等)做出了很大贡献。林徽音于一九五五年四月一日逝世,享年五十一岁。 对徐志摩影响甚大的是陆小曼。小曼聪慧活泼,通外语,会唱歌。其父陆宝曾是日本名相伊藤博文的得意门生,回国后任赋税司长达20余年。1920年小曼父母选中英俊的王赓将军为婿。王赓曾留学于美国西点军校,和艾森豪威尔(后成为美国总统)是同窗之友,就职于北平警察局,后任哈尔滨警察总长。王赓办事认真负责。陆小曼生性风流,三天两头到外头游乐。于是王赓认为陆小曼没有尽到一个妻子的责任,也没有守住妇道人家的本份;陆小曼则认为王赓不够体贴,喝过洋墨水的的人还如此古板。这时王赓留学美国时的好友,北京大学的同事徐志摩悄悄地介入进来。陆小曼确实有一些文化素养和灵性,但谈不上造诣,比起同时的女才子差得甚远。成为王将军夫人后,聪明漂亮加显赫的身世,才成为北京上层社会交际花,也由此认识了徐志摩、刘海粟等社会名流,拜师学画等。

徐志摩和他的三个女人

徐志摩和他的三个女人: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徐志摩是花花公子吗?

常常会想起徐志摩,不仅因为他的诗,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跟几个优秀的女人有关系,要是没有这几个女人,光凭着那几首诗,写得再好,人们的兴趣也不大。男人喜欢徐志摩,只能说感兴趣,因为他艳福不浅,什么时候自己也能这样活一回呀;女人喜欢徐志摩,是真喜欢,这是个什么样的人呀,怎么那么多优秀的女人都爱他爱得死去活来,我倒要看看这是个什么人!怎么不想想,是徐志摩真值得爱,才会有人爱,是徐志摩真优秀,才会显得那些女人优秀。如果张幼仪不是徐志摩的前妻,只能说是个会理家理财的女强人;要不是和徐志摩有那么缠绵的恋情,林徽因不过是个漂亮的女建筑学家;要不是成了徐志摩的第二任妻子,陆小曼不过是个才貌双全的民国名媛。还是徐志摩好,才有了她们的好。她们的本事是她们的,她们的名声,有一大半是徐志摩带给她们的。 千万别认为徐志摩是个花花公子,只会讨女人喜欢。他的人品也很好,基本上可说是完美的,无可指摘的。这从他死了以后朋友们的评价上可以看得出来。梁实秋是个很自负的人,轻易不说过头话,和徐志摩的关系也不是十分亲密。徐志摩去世后,有人说徐志摩是纨绔子弟,意思就是浪荡公子、花花公子,梁实秋就说: “有人说志摩是纨绔子,我觉得这是不公道的。他专门学的学科最初是社会学,有人说后来他在英国学的是经济。无论如何,他在国文、英文方面的根底是结实的。他对国学有很丰富的知识,旧书似乎读过不少,他行文时之典雅丰赡即是明证。他读西方文学作品,在文字的了解方面没有问题,口说亦能达意。在语言文字方面能有如此把握,这说明他是下过功夫的。一个纨绔子能做得到么?志摩在几年之内发表了那么多的著作,有诗,有小说,有散文,有戏剧,有翻译,没有一种形式他没有尝试过,没有一回尝试他没有出众的表现。这样辛勤的写作,一个纨绔子能做得到吗?”

徐志摩的三个女人

徐志摩的三个女人 徐志摩一生有三个女人,这三个女人分别是他的第一任夫人张幼仪、他在留学期间追求过的“中国第一才女”林徽因以及上海有名的交际花陆小曼。 对于第一个女人,我想,徐志摩是万般不情愿的,也许是出于对父母命令的屈从,也许是为了家族利益,但绝对没有一种可能是因为他爱她,这样的证据太多了。徐志摩第一次见到她的照片时,用极度鄙夷的口气吐出一句“乡下土包子。”婚后两人的感情也是平平淡淡,甚至可以说是毫无生气,徐志摩从来不肯正眼瞧过张幼仪一眼,就连传宗接代这种事徐志摩也只是奉父母之命而不得不为之。当徐志摩在伦敦求学时,她前往与他团聚,而当时徐志摩已疯狂地爱上了林徽因,一个十六岁的少女。也正是在这多事之秋,当徐志摩得知张幼仪已经身怀六甲时,他竟冷冷对她说:“把孩子打掉。”张说:“现在打孩子很危险的,我听说有人因为这个死了呢!”徐说:“还有人坐火车死了呢,难道因为坐火车会死人就不去坐火车了吗?”这就是徐志摩的正牌妻子所钟爱的丈夫对待妻子的态度,简直可以用“刻薄残酷”来形容。我同情张幼仪,同时也怪她不争气。她跟了徐志摩那么多年,怎么就没从他身上学到点什么。徐志摩可以用情不专,可以一生只为了“爱、美、自由”而抛弃道德舆论,抛弃作为一个丈夫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抛弃一个全心全意忠于他的妻子,那么张幼仪为什么就不能结束这种婚姻的折磨和羁绊,去寻找自己的幸福呢?以她的家庭背景,就算找不到一个高富帅,找一个爱她宠她的忠厚之辈也完全没有虞虑。可她为什么没有这么做?我觉得,

原因有三:一、张幼仪是个温婉贤淑派,宁可天下人负我,也不可我负天下人。她的这种性格使她在这一场没有爱情根基的婚姻里一直充当着弱势的角色,对周遭的一切逆来顺受。懦弱的她不会选择背叛婚姻,背叛丈夫,除非徐志摩一纸休书先抛弃了她,事实证明,结局的确如此。 二、张幼仪是个受传统思想严重束缚的旧社会女子,思想还是尚未开化到背夫弃子另寻他爱的境界。徐志摩过于自由,而她过于保守,他们的结合就是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结合,但这种结合显然是悲哀的,所以造成了悲剧。三、张幼仪家世显赫,其本人也算是端庄得体的名门望族之女,无论是为了家族利益和面子,还是为了她自己,她都不会鲁莽到将自己的形象毁到妒妇加怨妇的地步。如果我是张幼仪,我会问一句:“徐志摩,你既然不爱我,你既然负不起一个丈夫应有的责任,你当初为什么还要娶我?” 难道这就是浪漫,为了自己的快乐,而把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徐志摩的第二个女人便是他在剑桥结识并爱上的林徽因。对于张徐二人的离异,我觉得不能把所有的不是都堆到她身上。她只是一根导火线,而不是他们婚姻破碎的真正元凶。毕竟,没有林,浪漫多情的徐志摩也会爱上张徽因、李徽因、沈徽因……而林徽因本身,也只是徐生命中众多过客中的一个而已,林和徐最终并没有走在一起,反而嫁给了徐志摩老师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至于林徽因是否爱徐志摩,这个问题不好回答。若说她爱他吧,当初徐志摩不顾一切为她离了婚去英国找她

一个男人和三个女人不得不说的故事

一个男人和三个女人不得不说的故事 喜欢徐志摩,源自那首诗《再别康桥》。那时正青春年少,喜欢诗歌里那淡淡的哀愁,那唯美的情愫,那种对爱执着又勇于舍弃的情怀。该是怎样的爱才催生了如此优美的诗句。 那时我知道了一个名字:林徽因。我也知道这是一场没有结局的爱。 多年后,我看了《人间四月天》,知道了林的诗歌以及她的才情,更知道了诗人还有最终的追逐:陆小曼。 一度以为志摩该是一个为爱而生的多情种。有着诗人的浪漫和火热。 看了白落梅的书我才知道诗人也曾冷酷无情。为了追求林徽因狠心把正怀孕的结发妻子抛弃。只是很奇怪的是这个大度的女人离婚后却做了徐家的继女,侍奉徐家两老终身。并努力促成了徐志摩的诗歌集在台湾的出版。而她也在五十岁儿女成家后才再嫁。她说:或许我比其他两个女人更爱他的吧! 而林徽因呢,也曾感慨:那时青春年少,并不懂得感情。那换言之,如果懂了,便不会那么逃离并放弃了。志摩为听林的演讲而坐飞机失事身亡,梁思成辛苦找回了飞机上的一块木头。林一直把那木头悬挂在了床头做为念想。 而陆小曼呢在徐志摩出事后一改以往的奢侈之风,从一个热爱交际的交际花变为安宁的女子,为徐素服终身。并不断努力整理徐生前的著作,积极出版。我们看到了徐对小曼的鼓励,看到了那些男女私情,看到了那无畏无惧的最真诚最热烈的爱。 徐何德何能能赢得不同性格不同才情的女人的爱呢? 仅仅是因为他风流倜傥么?是因为他过人的才华么? 帅气潇洒的男人千千万,有才华有能力的男人也万万千。为何被那么多少女所痴迷被这三个优秀的女人深爱的男人却只有志摩一个? 或许无他,只因他爱某一个人时爱得深情执着而热烈。即使对结发之妻虽然冷酷也有过纵然不爱对她好的一段时间。他的一生虽然短暂却给诗人留下太多的故事和感慨。那些诗歌让多少期待爱情的人百般体味伤怀。 这世间的爱有千百种,志摩却演绎了好几种供世人缅怀,敬仰。

徐志摩与三个女人

张幼仪 张幼仪(1900——1988)名嘉玢。1900年出生,原籍江苏宝山,后移嘉定。祖父为清朝知县,父亲张润之,名祖泽,是当时县里的巨富。张祖泽有八子四女,张幼仪排行第八,为其次女。她的二哥张君劢,在近现代史上颇有影响,是民社党创立者。四哥张嘉璈曾任中国银行总裁、国民政府交通部长。张幼仪15岁时奉父母之命曾嫁给徐志摩。 名门望族之女 张幼仪生于1900年,她的家庭是上海宝山的一个大户人家。在张幼仪14岁那年,张嘉璈奉命视察杭州一中,看到了徐志摩的考卷,颇为赞赏,主动向徐家求亲,当然这里也有经济政治联姻的意思,当时徐家以二妹相许。张幼仪比徐志摩小4岁。徐家当时已是江南富商,家中开办有灯泡厂、蚕丝厂、布厂、徐裕丰酱园、裕通钱庄等,和拥有强大的政治经济地位的张家联姻,对徐志摩父亲来说,是求之不得,他一口答应,并送了聘礼。 聚少离多的婚后生活 1915年10月,张幼仪和徐志摩结婚,徐志摩并不喜欢她。婚后,他们之间没有什么话说,张幼仪个性沉默坚毅,帮助公公理财,甚为得力,但这些老人眼中的优点,在活泼飘逸、热情奔放的诗人眼里,就是呆板无趣、僵硬乏味。 1916年秋,徐志摩离沪北上,到天津的北洋大学(天津大学)的预科攻读法科。翌年,北洋大学法科并入北京大学,徐志摩也随着转

入北大就读。由妻兄张君劢介绍,徐志摩拜梁启超为老师,还举行了隆重的拜师大礼。1918年8月14日,徐志摩从上海启程赴美国留学。1920年9月,他由美国来到英国留学。婚后4年,两人在一起的日子只有4个月。张幼仪足不出户,总是长时间跟着婆婆坐在院子里缝缝补补。婚后她也曾写信给苏州第二女子师范学校,希望能完成中断的学业,但料理家务、养育孩子、照顾公婆这些事情,使得读书的愿望成为泡影。 1920年初秋,徐志摩在伦敦见到17岁的林徽因,一见钟情,陷入单相思。是年冬,林去苏格兰上学,不久后随父回国。 团聚后的别离 1920年底,张幼仪出国与丈夫团聚,先到马赛再到伦敦。据说张幼仪出国与徐志摩相聚,是公公婆婆安排的,为的是让徐志摩知道要对家负起责任。 见面后,徐志摩第一件事便是带她去买新衣服和皮鞋,因为他认为她从国内穿来的经过精挑细选的中式服装太土了,会让他在朋友面前丢脸。就这样,心存无限希冀满心欢喜的张幼仪,便被丈夫无声的行为深深刺伤。随后两人拍了唯一的合影,给徐志摩父母寄去。到英国伦敦郊区沙士顿小镇安顿下来后,他们的关系并无改善。这时,张幼仪又有了身孕,徐志摩要求她打胎,并提出离婚。此时,徐志摩正疯狂追求林徽因。在张幼仪的眼光里,离婚就是被“休”,她坚决不同意,认为自己没有犯“七出”的任何一条。两人可能发生过争吵,徐志摩一走了之,不知去向。一筹莫展的张幼仪只能哭着写信向在巴

徐志摩同三个女人的故事

徐志摩与陆小曼 上世纪二十年代的京城,有两位风华绝代的名媛——林徽因和陆小曼,她们美貌动人,才华出众。不仅如此,她们都与当时的著名诗人徐志摩有过浪漫的爱情。而林徽因与徐志摩的爱情,终成镜中花;陆小曼与徐志摩的爱情虽历尽千辛万苦,终是步入婚姻殿堂。 ■出生在晚清举人家中,父亲既在民国政府财政部任职,又是中华储蓄银行的主要创办人,陆小曼6岁时来到北京,进入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接受新式教育 1903年农历九月十九日,陆小曼生于上海。陆小曼的父亲陆定是晚清举人,曾到日本早稻田大学读书,是日本名相伊藤博文的得意弟子。在日本留学期间,陆定参加了孙中山先生的同盟会,后来又到民国政府财政部任职,是中华储蓄银行的主要创办人。陆小曼的母亲吴曼华也是名门之后,陆小曼生长在这样的家庭中,决定了她未来的道路。 陆小曼6岁时来到北京,她的父母一心想把女儿培养成名媛,因此陆小曼一直受到新式的教育。 陆小曼在北京女中读书一直到14岁。15岁时,又被父亲送到法国人开办的圣心学堂。这是一所贵族学校,当时北京军政界部长的千金小姐们,许多都在圣心学堂读书。陆定还专门为女儿请了一位英国女教师,教授英文。陆小曼生性聪慧,十六七岁已通英、法两国语言,还弹得一手好钢琴,又精于油画。她既有上海姑娘的聪明活泼,又有北京姑娘的秀丽端庄,在学校里,大家都称她为“皇后”。 ■在外交部街的三年(当时的北洋政府外交部所在地),使陆小曼从一个女学生转身成为社会名媛 在北京的街巷中,有一条街叫外交部街,因北洋政府外交部设于此而得名。当时的外交总长顾维钧,需要一位精通英语和法语,年轻美貌又有学识的姑娘,参加接待外国使节的工作。于是,顾维钧就请以培养名媛著称的圣心学堂代为推荐,陆小曼成为当然人选。从此,陆小曼经常被外交部邀请去接待外宾,担任口语翻译,参加外交部举办的舞会等。 三年的外交翻译生涯,使陆小曼从女学生成为社会名媛。18岁时,陆小曼逐渐名闻北京社交界。她的多才多艺,她的热情大方、彬彬有礼,她的明艳笑容、轻盈体态和柔美声音,令无数人倾倒。 ■海军联欢社——陆小曼与王赓“闪婚”的地方 1922年,陆小曼19岁,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陆家夫妇千挑万选,终于为她选定如意郎君——王赓。王赓少年得志,毕业于清华大学,赴美国留学,到西点军校攻读军事,与美国名将艾森豪威尔是同学。陆小曼之母看到王赓这样的英俊少年,毫不犹豫地就将陆小曼许配给他,从订婚到结婚不到一个月时间,堪称“闪婚”。 然而两人结婚半年,就出现了婚姻危机,不久陆小曼生命中的“真命天子”——徐志摩出现了。 ■协和医学院礼堂——陆小曼与徐志摩擦肩

徐志摩和三个女人的故事

徐志摩和三个女人的故事 徐志摩是我国现当代著名诗人,曾写下了《再别康桥》等诗歌名篇,并且和林徽因、陆小曼二位当时著名的才女有过刻骨铭心的爱情。客观地讲,徐志摩生命中的三位女子都十分优秀。张幼仪,大家闺秀、知书达理,本分而孝顺,并且,多年后,成为商界精英。陆小曼,美丽娇艳、才艺双绝,名冠南北。林徽因,知性美女,多才多艺,成果丰硕,中国古建筑权威。三人的共同点是至少懂一国外语。陆小曼与林徽因还分别被公认为民国“四大美女”之一! 张幼仪 徐志摩的第一任妻子,张幼仪,1900年生于江苏宝山,逝于1988年。1915年与徐志摩结婚。1918年生下长子徐积锴。 1920年,张幼仪前往欧洲与徐志摩团聚。然而,此时的徐志摩正在热恋林徽因。为了能够追求到林徽因,徐志摩决绝地向张幼仪提出离婚。当时,林微因极为痛苦。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后,同意了徐志摩的要求。并于第二年生下了二儿子之后,与徐志摩正式离婚。对于徐志摩张幼仪的婚姻比较官方的说法是,张幼仪的四哥看中了徐志摩的才华,率先与徐家议亲,欲将自己的还未毕业妹妹嫁给徐志摩。徐志摩本身并不情愿,但摄于其父的压力,勉强答应。张幼仪婚后很受公婆喜爱,但始终得不到丈夫的欢心,即使生下长子徐积锴后,夫妻感情依旧没有改善。徐志摩不顾娇妻幼子,远赴海外求学,还与名媛林徽因相识相恋,甚至在妻子张幼仪怀有身孕的前提下,向妻子提出了离婚。隐忍坚强的张幼仪毅然同意,并在生下次子彼得后与徐志摩

办理了离婚手续。徐志摩张幼仪成为了民国首对采取西式方式离婚的夫妻。 离婚后的徐志摩没能与林徽因结成美眷,最终与朋友的妻子陆小曼结为夫妻。再婚后的徐志摩过得并不幸福,妻子醉心玩乐和享受,父母又断绝了经济支援,徐志摩不仅赚钱养家,还经常与妻子争执吵闹,备受压力,直至乘机遇难才算解脱。而张幼仪在离婚后,独自抚养孩子,依靠兄长坚强生活。回国后,不但在学校任教,还受聘成为上海女子银行副总裁,事业有成。解放后,张幼仪与一名华裔医生结婚,并于1988年在纽约病逝。 很多人认为,在徐志摩张幼仪的婚姻中,张幼仪是受害者,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同为封建婚姻的桎梏者,夫妻双方应该都是备受折磨的。从二人结局来看,张幼仪虽然失婚却最终得以解脱,开始属于自己的人生,而徐志摩奔波半生,却最终为爱所累,因爱而亡。 林徽因 林徽因是徐志摩用生命追求的女人。 林徽因,女,福建闽侯人,建筑学家、作家、诗人。1904年出生于浙江杭州。1955年去逝,享年52岁。 林徽因8岁时,移居上海,进入虹口爱国小学上学。1916年,举家随父迁往北京,就读于北京培华女中。虽然徐志摩为首的一批文人带来的文学风气受到了新文化运动时革命党人和文化左派的批判,但是徐志摩对我国诗学和文学的贡献却是不可忽略的,徐志摩的作品所表现出的忧郁气质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至今仍然有很多人们经

徐志摩与三个女人的故事

徐志摩与三个女人的故事 徐志摩是我国现当代著名诗人,曾写下了《再别康桥》等诗歌名篇,并且和林徽因、陆小曼二位当时著名的才女有过刻骨铭心的爱情。 虽然徐志摩为首的一批文人带来的文学风气受到了新文化运动时革命党人和文化左派的批判,但是徐志摩对我国诗学和文学的贡献却是不可忽略的,徐志摩的作品所表现出的忧郁气质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至今仍然有很多人们经常传颂的名篇,而这其中很多都离不开徐志摩林徽因的情感纠葛。 徐志摩林徽因都曾有过国外的生活和留学背景,因为父亲的旅欧安排,林徽因也有幸游历欧洲,在此期间结识了已经身为父亲的徐志摩。徐志摩内心对封建婚姻有着非常强烈的抵触,他渴望自由的爱情和柔情似水的恋人,林徽因的出现满足了徐志摩几乎全部的幻想,于是徐志摩林徽因开始频繁的书信往来,徐志摩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对林徽因无限的相思和爱慕。 但是这段超越世俗和伦理的关系并不长久,林徽因最终无法接受徐志摩已有家庭这个事实,回国后就在家人的安排下结识了梁思成并最终

步入婚姻殿堂。即便徐志摩之后与原配妻子离婚,但是林徽因的那份少女情怀已成过往,遭遇林徽因的断然拒绝后,二人最终成为亲密无间的好友和一生的知音。 徐志摩林徽因的故事超越世俗,打破了封建传统婚姻对人们自由的束缚,更成为后人自由恋爱的典范。 陆小曼和徐志摩 陆小曼生于一九零三年,一九六五年去世享年六十三岁。陆小曼江苏长州人,民国时期著名女画家,写作也非常棒。 徐志摩民国时期的一位浪漫诗人,徐志摩感情方面不如意,徐志摩听从父命娶了张幼仪,张幼仪长相平庸,徐志摩认为自己才华横溢怎敢如此接受命运安排呢?当他遇到了建筑学者林徽因,他疯狂的爱上了她,他不顾妻子苦苦挽留,纵身离去。 可是林徽因在他离婚后选择弃他而去。结束了两段爱情后,徐志摩心灰意冷,陆小曼的出现让他重新活了起来,陆小曼活泼可爱,落落大方,让徐志摩爱慕不已,两人结识后慢慢的相爱。

徐志摩与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三个女人

徐志摩与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三个女人. 张幼仪 & 徐志摩 徐志摩高中毕业后正计划进入大学的时候, 他父母已将他的婚姻大事定了下来. 女方张幼仪, 是张润之之女, 是张家璈, 张君幼之幼妹. 张家璈是当时中国金融界的巨子, 张君幼 是当时中国政界的显赫人物. 许申如能攀附这门贵亲, 当然是喜出望外, 而志摩却执直反对. 父子俩因为这件事吵了好几次嘴皮. 当时的志摩对张幼仪一点都不了解, 更不用说爱情. 对于视爱情如生命的志摩,确这是怎么也无法接受的. 志摩的父母百般劝说无效, 只得请来祖母. 志摩挨不过祖母的哀求, 最终 忍痛接受这门婚事. 1915年10月29日, 志摩与幼仪结婚. 婚后两个人没有一丝感情, 生活没有一点乐趣. 他们见面时都是冷冰冰的. 婚后不久, 志 摩便收拾行李上天津读大选. 两人联系甚少. 1921年, 正当志摩与林徽音热恋时, 张幼仪从中国来英国寻找志摩. 当时志摩一心爱着林 徽音, 又苦于幼仪从中阻隔, 于是提出与幼仪离婚. 幼仪见志摩并无爱她之心, 也无法忍 受这种若即若离的夫妇生活, 于是答应了. 1922年3月, 志摩与幼仪在柏林离婚. 幼仪随 后前往柏林留学. 幼仪共为志摩生下两个孩子, 大的那个叫作彼得. 1926年志摩欧游时经过柏林, 再一次见到幼仪. 此时的幼仪已是一位相当成熟的现代女性. 志摩原本带了件礼物来给彼得, 却不幸的得知彼得去世的噩耗. 此时志摩与幼仪都发觉彼 此之间的友谊加深了. 志摩死后, 幼仪抚子成人, 在经营方面颇有成就. 幼仪于1988年逝世. 林徽音 & 徐志摩 徐志摩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伦敦国际联盟协会上认识林徽音的. 林徽音当时十六岁, 在 伦敦一所女子中学读书, 正是花一般的年龄, 长得又像花一般娇艳, 文学修养又好. 她既 有中国传统闺秀的遗颜, 又有西方女子落落大方大方的风度. 她与志摩一见钟情, 双双坠 入爱河. 他俩月下漫步, 花前谈心, 舞会上双双起舞, 宴会上频频起杯, 绿纱窗下共研文学. 徽音 被志摩渊博的学识,风雅的谈吐, 广泛的兴趣, 潇洒的举动, 英俊的外貌所吸引住. 志摩也佩服徽音的博学多才与美貌. 张幼仪的到来使这对热恋中的男女清醒了过来。志摩决定于幼仪离婚,而徽音却随父回国,留下志摩一个人。志摩随后也赶回中国找寻徽音。当志摩最终找到徽音时,她已是志摩老师梁启超的媳妇。徽音在志摩于梁思成之间犹豫了许久,最终选择了梁思成。原因是徽音不想作别人的二奶,而思成忠厚老实,是一个可以依靠的伴侣。志摩受到沉重的打击,他在极度的痛苦中度过了一段时间。

徐志摩与三个女人的故事

徐志摩与三个女人的故事 徐志摩的一生有三个女人——张幼仪、林徽因和陆小曼。他生命中的三位女子都十分优秀。张幼仪,大家闺秀、知书达理,本分而孝顺,并且,多年后成为了商界精英;林徽因,知性美女,多才多艺,成果丰硕,中国古建筑权威人士;陆小曼,美丽娇艳、才艺双绝,名冠南北。 徐志摩和张幼仪 徐志摩的第一任妻子,张幼仪,是政界风云人物张君励的妹妹,出身显贵。她比徐志摩小4岁,1900年生于江苏宝山,逝于1988年。1915年与徐志摩结婚,1918年生下长子徐积锴,1922年与徐志摩离婚。1921年张幼仪到英国陪读时,徐志摩对她极为冷淡,当时徐志摩正在热烈地追求林徽因,拒不接受张幼仪苦劝和阻挠,提出离婚。虽然身怀有孕,张幼仪还是慨然应允徐志摩,结束了他们七年的婚姻。徐志摩不幸遇难后,作为前妻,张幼仪还无怨无悔地尽责,养育他们的孩子,以寄女的身份照顾着她的前公婆。徐志摩在台湾出版的全集,也是张幼仪亲自指导整理编辑出来的。 徐志摩与林徽因 林徽因比徐志摩小七、八岁,徐志摩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伦敦国际联盟协会上认识林徽因的。林徽因当时十六岁, 在伦敦一所女子中学读书, 年轻漂亮, 文学修养又好。1920年4月,林徽因其随父游历欧洲,在伦敦因对建筑学产生浓厚兴趣,遂立下成为建筑学家志向。在伦敦期间,她认识了父亲的弟子—诗人徐志摩。徐志摩对林徽因一

见倾心,二人相见后不久,徐志摩便向妻子张幼仪提出离婚,全身心追求林徽因。她与志摩一见钟情, 双双坠入爱河。张幼仪的到来使这对热恋中的男女清醒了过来。徐志摩决定于张幼仪离婚,而林徽因却随父回国,留下徐志摩一个人。徐志摩随后也赶回中国找寻林徽因,当徐志摩最终找到林徽因时,她已经嫁给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了。徐志摩受到沉重的打击,他在极度的痛苦中度过了一段时间。 林徽因是徐志摩一生中真正喜欢的女人,是他一生当中的红颜知己、偶像与女神。徐志摩和林徽因一直保持联系,1931年,徐志摩所乘飞机失事殒命。乘飞机去北京就是为了参加林徽因对国外建筑学家举办的一场建筑学演讲会,那天,徽音还在机场等候志摩。徐志摩死后,林徽因不忘旧情,提议设立志摩文学奖,建立志摩图书馆和志摩纪念馆来永远纪念这为伟大的诗人。 徐志摩和陆小曼 陆小曼认识徐志摩是在她结婚两年后。那次她在出演戏剧《春香传》时首次见到徐志摩。1925年,徐志摩在北京认识了京城美女陆小曼,当时陆小曼是徐志摩的一位朋友王赓的妻子。陆小曼与王赓的性格格格不入,俩人没有什么感情。王赓因事务繁忙,经常没有时间照顾陆小曼,所以他常叫徐志摩陪陆小曼去玩。当时徐志摩正处于失恋的痛苦中,急需要爱情的滋养。陆小曼的才华吸引了徐志摩,他在陆小曼身上找到了慰籍。 徐志摩与陆小曼,他们都有各自的家庭,他们的父母,朋友都极力反对俩人交往,但是俩人却不顾一切阻力寻求属于他们的爱情。

徐志摩和三个女人的故事

徐志摩和三个女人的故事 在徐志摩有限的辉煌的35年人生里,曾与三名女子间有着斩不断的情愫。 第一就是,一生的夫人张幼仪。他们俩是一个典型的父母包办之下的婚姻,当时的徐志摩被迫和大家闺秀张幼仪结婚。虽然这听起来像是封建社会的陋习,可这段感情其实是徐志摩一生中真正意义上的婚姻。 张幼仪自幼出身名门,秀外慧中,1915年在浙江硖石老家奉父母之命和徐志摩成为夫妻。婚后次年,徐志摩便外出求学。知书达理的张幼仪则在家里面照顾徐志摩的父母,并且帮助公公打理好家里的一切。1921年张幼仪到英国陪读,和徐志摩度过了一段一生中可谓是最幸福的时光。 不过,在徐志摩看来,他想要的是。 "我将在茫茫人海中寻访我唯一之灵魂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于是在遇到林徽因之后,徐志摩认为他幸运的寻觅到了他的"唯一之灵魂伴侣",这时候的徐志摩已是一个两岁孩子的父亲,二十四岁的他与林徽因相比大了八岁,是真正的老一辈的人物了。 然而虽说当时他的妻子张幼仪与孩子都来了伦敦,徐志摩还是对林徽因发动了情爱上的告白,林徽因那看似牢不可破的防线也挡不住徐志摩这个浪漫的“渣男”攻势,她是这样对他说的:我不是个感情随意的女子,你必须在我与张幼仪之间作出抉择。

于是乎,徐志摩立即回家告诉张幼仪,准备离婚。张幼仪虽然感到不可理解,但仍然理智地对待这件事,随即带着孩子前去德国留学去了。 其实当时的张幼仪已有了身孕,她为徐志摩怀上了另一个孩子,可徐志摩只是冷冷地表示,打了吧,离婚吧。 第二,"唯一之灵魂伴侣"林徽因。 他们的感情在今天看来最为狗血,活脱脱就是狗血剧的剧本。 有了家室的徐志摩遇到了才貌双全的林微因,于是决然的抛弃妻子和孩子,执意要追求他所爱的女子林徽因。然后林徽因就这样成为了第三者,让徐志摩和张幼仪离了婚。 不过事实上,徐志摩也做了第三者,因为林徽因当时也已经被她的父亲许配给梁思成。然而,当时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竟然同意了女儿与徐志摩之间的交往,全然忘记了自己已经把林徽因许配给了梁思成。 好景不长,因为不久后林长民游欧时间结束,林徽因只得随父亲归国,等到徐志摩回到国时,林徽因却和梁思成订婚了。又因为梁思成是恩师梁启超的子女,在恩师面前,徐志摩除了隐瞒自己的心意外,还能做什么呢?但是在遇到第三个人之前,徐志摩一直思念着林徽因,总是到二人的家中拜访。 后来梁思成和林徽因到美国留学后经常发生矛盾,矛盾激烈时,林徽因就给国内的徐志摩写信,正因如此,徐志摩对林徽因一直觉得还有机会。梁、林求学归来后任教于东北大学,后来因为林身体欠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